简述动作技能目标评价领域的教学目标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体育课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
J. 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仅将最常用的辛普森分类法做一简介。
①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②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③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④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⑤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⑥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⑦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考试查询┊┊┊辅导课程┊┊┊考试资料┊┊
当前位置:&&&&&&&&&&&&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二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二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二信息由学易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提供,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二信息请登录学易网校 / 查询,或***咨询:400-622-195005!
&&&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电报句是(& )。&&& A.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的是(&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三个阶段?(&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转化&&& 4.(& )不属于自我意识的成分。&&& A.执行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王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 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 9.不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先行组织者策略&&& 10.(& )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1.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这种趋势称为(& )。&&& A.语音扩展&&& B.语音模仿&&& C.语音收缩&&& D.语音辨别&&& 12.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5.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 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 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D.具有意志成分&&& 17.(& )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选择&&& D.文化变迁&&& 18.(& )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9.认为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这种作用模式是(& )。&&& A.诱导&&& B.维持&&& C.递进&&& D.促进&&& 20.(& )儿童经常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 A.氏族社会时期&&& 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D.军事民主时期&&& 21.(& )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 A.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D.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22.(&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同时还强调指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23.(&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24.《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我的童年》等专著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2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 A.朋友关系&&& B.伙伴关系&&& C.合作关系&&& D.对立关系&&& 26.幼儿园教学的主人是(& )。&&& A.幼儿教师&&& B.园长&&& C.保育员&&& D.保健医生&&& 27.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负面教育的原则&&& 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 D.正面教育的原则&&& 28.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直观性&&& B.行动性&&& C.经验性&&& D.受动性&&& 29.(& )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 A.学习“安静”&&& B.学习开门&&& C.学习叠被子&&& D.学习浇花&&& 30.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是(& )。&&&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B.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简述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3.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4.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5.简述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 2.试述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这些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音乐活动方案,主题自选。&&&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例如:“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坐)”等。&&& 2.B【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D【解析】心智技能由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组成。&&& 4.A【解析】自我意识的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5.C【解析】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C【解析】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珠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不是逻辑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这一类型的推理,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比如,一个小孩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问妈妈:“如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 9.C【解析】接受学习不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0.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A【解析】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起初是扩展的趋势。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的阶段。在此以后,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收缩。&&& 12.A【解析】婴儿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13.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与不愉快。&&& 14.D【解析】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称为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5.D【解析】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初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从不齐全到齐全的趋势。比如,一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没有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已齐全,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 16.D【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性、高级感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等。&&& 17.D【解析】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18.C【解析】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约为1730个,4~5岁约为28532个,5~6岁约为3562个。由此可看出,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19.A【解析】认为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这种作用模式是诱导。&&& 20.C【解析】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每一个儿童在妇女们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渐了解家庭的惯例、氏族的礼法、历史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此外他们还要从旁边观察***的生产劳动情景,并在游戏中模仿他们的动作行为,如制作劳动器具、射箭、播种、收割等。这种模仿游戏为儿童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提供了机会。&&& 21.C【解析】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22.B【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做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因此卢梭强调指出,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23.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4.D【解析】张雪门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先后出版了《幼稚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教法》、《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儿童创作集》、《我的童年》等专著,为我国幼儿教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产。&&& 25.B【解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 26.A【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是教学的主人。&&& 27.D【解析】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批评,幼儿做错事通常是因为无知或能力不足。因此,幼儿德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28.B【解析】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行动性。&&& 29.D【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其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有:儿童在团体生活中,必须清扫教室、清洗桌椅、擦拭器皿、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等。&&& 30.B【解析】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 二、简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等。&&& 2.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成熟与经验、智力、个性。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有:有效地指导与示范、练习与反馈。&&& 3.(1)幼儿概念学习直接受他们概括水平的制约。幼儿概念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没有两个幼儿具有同样的认知能力和同样的经验,因此就不可能对同一事物、同一情境具有完全统一的理解。&&&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概念总是交织着情绪的。所有概念都带有情绪色彩,不存在不同某一概念相结合的感情,也没有与概念不相关的感***彩要素。已经习得的概念比尚未学习的概念对幼儿有更大的情绪意义。&&& 4.幼儿教育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上,也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方面:(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发现式教学方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三、论述题&&& 1.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一样。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指导活动的图式。&&&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有:&&& (1)目标&&& 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③能清楚地说他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内容与要求&&& ①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⑤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⑥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⑦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四、材料分析题&&& 1.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如下:(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①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②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③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④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的提高;⑤游戏有助于幼儿想象的发展。&&& (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①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②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这是因为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某些忧愁、苦闷、烦恼、恐惧等消极情感就可以得到疏导。&&& (3)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最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性也小,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态度、能力、特长与不足。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体验着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遵守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多次反复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就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培养孩子画画、学英语以及弹钢琴等方面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忽视和省去游戏这一重要活动是不正确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活动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一方面帮助儿童顺利愉快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应当重视儿童游戏,并且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2.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①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②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五、活动设计题&&& 1.【参考案例】&&& 活动内容: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蝶儿飞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状,并能用已学过的各种变化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3)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已欣赏过蝴蝶标本、图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态。&&& (2)纸、剪刀、钩线笔、蜡笔、胶水、回形针、蝴蝶头饰一个。&&& (3)《梁祝》乐曲,录音机。&&& (4)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
我猜这些文章对您也有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新闻
教师资格辅导
教师资格辅导名师
主讲科目:授课特点:北京著名高校教师,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整体即自然医学学...
11:07:50 11:08:40 17:21:55 17:22:21 17:22:53 17:23:17 17:07:00 16:58:00
10:34:41 10:35:35 10:37:47 10:39:43 9:42:30 15:46:39 15:47:11 15:48:53
教师资格精彩专题& 热门标签: & & & &&&>>&&>>&&>>&&关于幼儿园户外运动的几点思考
作者:华爱华&&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上传时间:&&& 案例“当高跷不再是高跷”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表面上只是一位教师的一个疑问,实际上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教师的幼儿教育价值理念。&&&&& 一、关于户外活动性质的定位&&&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涉及不同领域内容的活动,同样的活动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实施形式,而对于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当教师困惑于“幼儿不把高跷当高跷使用,该如何应对”时,教师首先应当清楚自己是如何定位该活动的。&&&&&& ●是运动教学,还是运动性游戏&&&&&& 如果教师将活动定位于“运动教学”(无论是个别化的还是集体性的),那么就会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为实现该目标投放特定的运动材料,而且指导时也主要指向目标中提及的特定的动作技能。也就是说,教师投放的每一种材料都有特定的目标,比如,投放球是让幼儿通过学习拍球促进手眼协调性和灵敏性,投放高跷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踩高跷促进肢体协调性和平衡性。此时,教师的观察指导也一定落在拍球和踩高跷的技能上,一旦发现幼儿偏离了某类材料规定的活动方式,如把高跷当***扛在肩上,把球当地雷埋在垫子下,就会用各种方法诱导幼儿回归教师所规定的活动形式。&&&&&& 如果教师将活动定位于“运动性游戏”,那么活动就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其目标是宽泛、隐蔽的,而非即时的,教师要做的是投放各种运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主运动获得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等运动素质的发展。此时,教师不会要求所有幼儿按照同一种方式去运动,教师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所表现出的运动水平,顺应幼儿的意愿加以引导。仍以投放高跷为例,教师可能会观察到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幼儿边踩高跷边进入了想象的情景,这说明他们踩高跷的技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二种是幼儿在跌跌撞撞中反复练习踩高跷,这说明他们踩高跷的动作技能正在发展中;第三种是幼儿根本就不踩高跷,而是用高跷玩出了其他花样。幼儿不把高跷当高跷使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们根本不会踩高跷,觉得太难;一种是他们已经很会踩高跷了,不再满足于重复踩高跷的动作。教师应当尊重幼儿自己的运动方式,相信幼儿自己的运动方式促进的不只是某一种技能的获得,而是各种运动素质的综合发展。这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是幼儿对运动的感受,对运动材料的把握程度,以及在同伴互动中的表现。而只有上述第二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踩高跷的动作技能上给予指导。&&&&&& ●是运动性游戏。还是自发性游戏&&&&&& 运动性游戏的本质是自主运动,“自主”体现了运动的游戏性质,“运动”体现了健康领域课程的内容,其价值指向幼儿身体运动能力(体能)的发展。因此,运动性游戏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运动表现。当幼儿不按教师预想的方式活动而玩出其他花样时,教师应当判断该活动体现的运动素质有哪些。比如,他们不踩高跷,而把高跷当***扛在肩上玩“踏步练兵”;他们不拍球,而把一些球垫在一块大木板下,自己站到大木板上玩“地震游戏”。显然,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情景性运动。玩“练兵”的幼儿通过踏步练习,体现的是肢体协调能力;玩“地震游戏”的幼儿通过尝试控制身体在摇晃的大木板上站稳,体现的是平衡能力。只要他们在运动,就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为运动性游戏的目标指向宽泛的体能发展,不是专项运动技能的训练。但是,如果幼儿把球当西瓜来卖,把高跷当胡琴来拉,并没有参与运动,那么发展体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就达不到了,这时就需要教师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运动中去。&&&&&& 然而,户外活动除了运动以外,还有不限于运动的自发性游戏。教师在户外组织的游戏,可以是分类进行的游戏,比如,在不同时间进行户外角色游戏、户外建构游戏、户外表演游戏等;也可以是不分类的游戏,即在同一时间里提供各种材料,不限定幼儿进行哪一类游戏。这时,各类游戏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行为判断幼儿正在进行哪一种游戏,有的可能是角色游戏,有的可能是建构游戏,有的则可能是纯动作性的运动游戏,也有的是运动与想象相结合的游戏(如“地震游戏”),有的是从建构游戏转向角色游戏,有的是为了进行角色游戏而建构(如为玩海盗游戏而建构大船),有的是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相互交织,即边玩角色游戏边完善角***景的建构……正因为户外空间大,所以户外游戏中的运动元素往往比较突出,但如果将游戏定位于户外自发性游戏而不是运动性游戏,那么教师的观察指导就不能仅限于运动方面了。&&&&&& 特别要提出的是,目前教师们有一个很大的认识上的误区:不少幼儿园窄化了户外场地的功能,只把户外当成运动场,强调它的运动功能,却忽视了它的游戏功能。因而教师在观摩户外活动时就容易出现这样的偏差:不论活动的功能定位,都以“运动”的要素去评价,由此便产生了“运动量够不够”“发展哪些动作”“要不要做运动方面的干预”等疑问。&&&&&& 再回到“当高跷不再是高跷”的案例,教师特别指出这是“晨间体育锻炼的时间”,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时进行的是户外运动,活动必须具有运动的特性。至于是“运动教学”,还是“运动性游戏”,或者是开展“运动教学”好,还是开展“运动性游戏”好,这就需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意识了,而有了这种自觉的意识,教师该如何做也就了然了。&&&&&& 二、关于幼儿园运动教育的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幼儿园运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以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但是幼儿体育与***体育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组织形式,这仍然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澄清。&&&&&& ●是促进一般体能,还是促进项目运动技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健康领域对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目标指向的是“协调”“平衡”“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运动素质,这些是反映一般体能或一般运动能力的核心要素。《指南》并没有对各种项目运动(如游泳、踢足球、溜冰等)的特定技能提出要求。&&&&&& 当然,一般体能与项目运动技能是有关联的:一方面,一般体能是项目运动的基础,提升身体的平衡、协调、力量、耐力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有助于项目运动技能的获得,比如平衡能力强的幼儿在学习溜冰时可能更容易掌握技术;另一方面,进行项目运动也能促进一般体能的发展,比如,学习游泳一定会提升协调能力和耐力,学习打乒乓球也会提升灵敏性。但是,某种项目运动对某些运动素质有特别的要求,比如踢足球可能对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运动员在进行竞技项目训练时都离不开对某种运动素质的强化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在幼儿阶段,发展一般体能比掌握项目运动技能更为重要,发展一般体能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为部分幼儿将来学习项目运动技能打下了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选择适合幼儿的某些项目运动,如跳绳、拍球、踩高跷等,当然是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事实上若能保证幼儿有大量的游戏机会,幼儿通过自发自主的运动性游戏就能实现一般体能的发展了,所以《指南》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中至少有1小时是体育活动。而项目运动技能的获得往往需要更多时间的专门练习,案例中的教师在意幼儿踩不踩高跷,其实关注的是专项运动技能的获得。&&&&& ●是在游戏中指导,还是组织专门的教学&&&&& 幼儿园运动教育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运动性游戏,一种是运动教学。这两种形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别是什么呢?&&&&& 幼儿的体能发展基于动作发展,而动作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动作从无到有,是以成熟为依据的,比如幼儿从不会翻身到会翻身,从不会爬到会爬,从不会走到会走,等等,都仰赖骨骼、肌肉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每一种动作从笨拙到熟练,则是通过重复练习。个体要发展某一动作时,就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发地使用它并反复地练习它。比如。当幼儿正在发展爬行或者独立行走动作时,他在游戏中就会反复出现身体位移行为;当他在发展跳的动作时,他就喜欢跨跳障碍物;当他在发展平衡能力时,他宁愿选择走花坛边沿而不走平地……这就是游戏的自发练习功能。&&&&&& 当教师投放了有助于幼儿各类动作发展的运动材料,由幼儿自由选择和组合材料,自主决定如何用这些材料进行运动时,游戏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自发练习功能就产生了。幼儿常常在自发的想象性情境中开展游戏,赋予材料以新的意义,而实现材料象征意义的行为总是与各种复杂的动作联系在一起,因而伴随游戏情境而自发练习的运动技能往往是综合性的。教师要做的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根据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运动表现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与点拨。&&&&&& 相比游戏,运动教学是目标导向的某项运动技能或某种特定动作的专门练习,虽然教师可通过教学让幼儿在短时间内集中强化和提升,使大部分幼儿获得教师想要他们发展的动作或技能,但缺点是练习时较为枯燥和难以顾及幼儿运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在幼儿园应倡导将运动性游戏作为基本的运动组织形式,不主张在幼儿阶段就通过集体教学去教幼儿学习某种单一的动作技能。运动性游戏包括分散开展的自主游戏和集中开展的规则性游戏,前者是每个幼儿对各种动作技能的自发练习,如每个幼儿对高跷有不同的玩法,发展的是不同的运动素质;后者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运动经验预设的集体游戏,目的是对某种特定运动技能进行专门练习或对某些运动技能进行综合练习,以及学习团队合作。如“彩虹伞”“丢沙包”等游戏练习的是速跑和躲闪、投掷和抛接、视动和听动的协调等技能,发展的是运动的灵敏性。&&&&&& 三、关于幼儿园运动教育的发展适宜性问题&&&&&& “科学性”是教师在组织幼儿运动时最为关注的一条原则,而其中考虑最多的是“运动量”与“运动安全”的问题,也就是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问题。&&&&&& ●自主运动是否具有发展适宜性&&&&&& 自主运动的开放性决定了运动内容和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因为教师对幼儿自己的活动意愿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最小的限制,这种不受限于教师规定的运动形式就是游戏。&&&&&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游戏是一种同化行为,反映的是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游戏是每个儿童在已有经验水平上的自发练习,所以没有幼儿不会玩他自己选择的游戏。维果斯基则进一步认为,儿童往往不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水平,总是要略高于自己的日常水平去尝试新行为,儿童在游戏中自己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可见,游戏中的幼儿最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什么对自己是适度的挑战,每个幼儿都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小步递进地发展的,因此他们的游戏水平越玩越高。在运动游戏中,他们运动的水平也越玩越高。同时,游戏中的幼儿也最清楚自己是否疲累,他们有时会加大运动量直至气喘吁吁,有时又会降低运动量甚至退而旁观,每个幼儿都在平衡着一个时段内属于自己的运动量。&&&&& 相比之下,如果由教师预设活动,教师要揣测幼儿当前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集体教学时还要准确估计一个平均水平。而这种揣测和估计特别考验教师的运动教学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缺乏经验的教师在预设活动时不是谨小慎微就是过于冒险,于是在开展运动教学后往往招致观摩者对运动适宜性的质疑,这也让教师对开展幼儿园运动教学产生畏难情绪,并持有保守态度。&&&&&& ●自主运动是否具有科学性&&&&&& 一提到运动的科学性,所有教师都会肃然起敬,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认为科学性意味着运动中事故的低风险。但其实教师对科学性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科学性就是标准化,于是,教师们试图追求各种标准化指标,以作为实践的依据,比如什么年龄的幼儿从什么高度往下跳是安全的,什么年龄的幼儿适宜的运动量是多少……教师们希望得到小、中、大班幼儿运动水平的发展指标,把它们直接作为运动教学的目标;希望得到适用于小、中、大班的运动器材的标准尺寸,以便指导幼儿按年龄规范化使用,以为依据这些标准就能保障幼儿的发展并兼顾安全。殊不知,标准化的运动教学实际上潜藏着更大的事故风险。&&&&& 首先,运动觉是一种本体感知体验,每个幼儿能承受的运动极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幼儿能否以当前的运动水平控制某种器材的使用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他们敢不敢使用某种器材、愿不愿意做某种运动,都是出于对自我运动能力的把握,而任何被迫的运动行为都意味着存在危险隐患或隐性伤害的可能性。所以,当幼儿不愿意或不敢踩高跷时,教师要了解的是该幼儿的一般运动素质,尤其是体现身体协调性的平衡感如何,此刻,教师支持他参与其他力所能及且有助于促进平衡能力的运动,或许比急于督促他练习踩高跷更有意义。&&&&&& 其次,幼儿的发展具有年龄特征,以年龄特征作为判定教育科学性的依据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当我们把年龄特征附着于年龄班时,科学性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入园的年龄是以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来定的,即每年的9月份,这就导致了同一个班级幼儿的年龄之差最大的有近1岁,而大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之间的年龄之差最小的只有几天。因此,年龄特征不等同于年龄班特征。《指南》也是按照年龄来呈现幼儿的行为表现的,并没有按照年龄班来呈现。但是我们发现教师在落实《指南》时,往往把3~4岁幼儿对应为小班幼儿,把4~5岁幼儿对应为中班幼儿,把5~6岁幼儿对应为大班幼儿。殊不知这么一对应实际上已经偏离科学性了,因为同一个班级的幼儿实际上跨了两个年龄段,他们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更何况即使是同一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指南》强调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由此我们认识到,只有在进行自主运动时,每个幼儿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行动,教师也才可以从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实际运动水平判断出是该幼儿的年龄所应具有的水平,还是低于或超越了他所处的年龄阶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案例中不愿踩高跷的幼儿说“好难啊,我学不会”时,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幼儿年龄偏小,一种可能是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较弱。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教师都不应急于求成,适宜的做法是在多种体现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引导,当他们在平衡性体验方面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经验时,踩高跷技能的学习就会容易许多。摘自:《幼儿教育》2015.09编辑:cicy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1085阅读人气:748阅读人气:1281阅读人气:556阅读人气:488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2437[]阅读人气:794[]阅读人气:6844[]阅读人气:1317[]阅读人气:941
12345678910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