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刘禹锡的背景在哪

我想知李煜 浪淘沙的写作背景~
飞机の55?C
《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李煜因为经历了亡国之痛,背井离乡之苦,寄人篱下之辱,在无眠之夜,因为无人陪伴,独自站在阁楼之上,手扶栏杆,面对以往大好河山,不免回想过去,产生悲痛之情,有对现实无可奈何,但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感悟人生之时,作下此次词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浪淘沙 刘禹锡 写作背景(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那个)
离葵是二货0
诗人以生动的形象的笔描绘出黄河的雄伟气势,诗人在这雄伟壮观的黄河面前惊叹不已,他展开幻想的翅膀,要迎这天涯来的黄河浪涛,逆流而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牛郎织女家做客.想象奇丽、气魄雄伟、胸襟宏阔,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放浪漫的气魄.
这首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浪淘沙九首_百度百科
浪淘沙九首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的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浪淘沙九首作品原文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1]
浪淘沙九首作品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宝历二年(826),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约两年。晚年又以身份分司,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2-4]
浪淘沙九首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浪淘沙九首鉴赏点评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删订唐诗解》: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唐诗直解》: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附红尘拂面来,……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敖英曰:风刺时事,全用比体。唐汝询曰:首句便见气焰。次见附势者众。三以桃喻新贵。末太露,安免再谪?
《唐诗评注读本》:
此诗借种桃花以讽朝政。栽桃花者道士,栽新贵者执政也。自刘郎去后,而新贵满朝,语涉讥刺,执政者见而恶之,因出为连州刺史。[2-4]
浪淘沙九首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5]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1
.搜韵网[引用日期]
.搜韵网[引用日期]
.搜韵网[引用日期]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6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