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石家庄环城水系系资料

环城水系太平河景区简介
环城水系太平河景区简介
太平河是滹沱河的一条支流,原先叫汊河。河段原有古运河道和北泄洪渠两河段组成,西端与鹿泉市太平河相接,东至滹沱河入口,全长17600米,宽120--200米。河道两岸按“50年一遇”标准筑堤,并堆山造景、修建防护林和绿化带,是城区北部一条集防洪、防沙、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河。
  滹沱河、太平河原称汊河雪是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的两条行洪河道,担负着泄洪、补水等重要功能。多年来,由于未能纳入城市统一管理和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太平河狭窄淤堵,存在较大洪水隐患。各种污水直接排入,沿线还囤积着300多万立方米的建筑及工业生活垃圾,臭气熏天。作为石家庄市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太平河地区现状水开采量占城市地下水总供水量的70%。周边设有多个地下水取水井,但由于水源地的污染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有许多眼水井已经报废。
太平河景区简介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曦氏曾经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碧波荡漾的太平河水域成为广大石家庄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绿意葱茏,鸟语花香,可登高赏景,亦可戏水泛舟,甚至吸引了天鹅、野鸭等野生禽类前来栖息。
期穴西泄洪渠雪工程全长18.15公里,按10年(台头以北按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拓宽疏浚泄洪渠熏结合南水北调左岸防洪和石环公路工程建设熏使南北泄洪渠防洪堤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泄洪渠整治工程、污水改造工程和园林绿化等,预计2007年底完成。
  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经营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提升和协调结合,形成“城市融入自然,自然绿色城市”的怡人境界。具体内容为一渠(南泄洪渠拓宽、疏浚)、两带(生态防护带、郊野游憩带)、三园(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达到“城市融入自然,自然绿色城市”的宜人境界。其中包括面积为249.92公顷的生态防护带、10.43公顷的湿地公园、水面面积为34.47公顷的水景公园和生态公园。
  过去太平河是穿村而过,每年夏季,洪水汹涌,南北隔绝,淤泥冲积,常常淹没村落田野,人们为了使太平河水驯服而过,不再泛滥,世世代代永保平安,故将此桥命名为永安桥。
  而民国年间重修《获鹿县志》记载:“永安桥,在县东十五里于底村”。据考证,永安桥为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走近永安桥,整个石桥设计别致,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大桥全部用青石条砌券而成,为单孔斗拱桥,桥面长20米,宽4.5米,拱长11米,深9米,石券孔洞的直径为11米左右。桥东西两侧的桥面上,各有石望柱八根,柱头上有石雕的狮、桃等物;石柱之间有栏板,两侧各有栏板七块,栏板上浮雕着各种人物、传说、故事、或花卉图案;桥孔顶处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头雄狮浮雕头像,虽历经风雨,仍然气势雄伟、栩栩如生。
生态环境的改善
碧波荡漾的太平河水域成为广大石家庄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绿意葱茏,鸟语花香,可登高赏景,亦可戏水泛舟,甚至吸引了天鹅、野鸭等野生禽类前来栖息。
  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出的重大举措,建设内容包括基础工程、太平河防洪工程、防护林工程。工程于2002年启动,2003年“十?一”,太平河整治工程14.25公里河道已全线蓄水,建成8000余亩防护林地,形成了以水景为特色,既能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又具有优美自然生态景观的城市外部生态系统,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太平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以防洪可安、岸绿可闲、景美可赏为目标,通过修路筑堤,扩河挖湖,造园建景,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开发整治
  太平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东起滹沱河,西至北新城,新增水面264万平方米,绿地490万平方米,形成全长14.25公里的滨水生态景观长廊。其中,东段7.8公里为原汊河整治工程,已于2005年9月初完成河道蓄水,10月1日竣工并向游人开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成为了迁徙候鸟的良好栖息地。每到周末、假期,大批市民纷纷前来观光、垂钓、放风筝。日,多年未见的天鹅成群飞抵太平河,给秀美的太平河增添了许多生机。日,太平河成功举办了清华----剑桥中英名校赛艇对抗赛,省会市民十多万人前往观看,成为“十一”黄金周的一大亮点。西段6.45公里为原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一期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日竣工并免费对游人开放。形成了6.45公里的水面景观和北岸5个带状公园。5个公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贯通,依水而建,又融入其中。各种水生植物傍水而生,栈道穿插其中,将园林绿化与水利防洪河道完美结合。
位于田家庄桥与大安舍桥之间,园内翠竹丛丛,登上19.8米高的望楼,将怡人美景尽收眼底,适宜休闲、娱乐、划船、摄影等。2号公园位于大安舍桥到大马村桥之间,该区域主要为梨园,有近300棵正值盛果期的梨树,春天可赏梨花,秋天可休闲采摘。3号公园位于大马村桥到岳村铺桥之间,为林地休闲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休闲、纳凉的最佳场所。4号公园位于岳村铺桥到植物园路以东区域,该区域水面景观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水面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岸上草地青葱,树木碧郁,四季常青。5号公园位于植物园路到北新城桥之间,是5个公园中景观最多、面积最大、最具江南园林特点的公园。
  碧波荡舟景区。位于前进街桥、红星街桥两座景观桥之间,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两岸种植悬铃木、香花槐、水杉、美人蕉等乔灌木:景观林地与村庄果林交织,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身娱乐区。位于107国道与京广铁路之间,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河道两侧选用广场庭院树、孤植树如合欢、千头椿、白玉兰等,辅以花坛树池等景观元素,人们在健身娱乐的同时,还可观花赏水。
  海岳开襟景区。位于太平河107国道以东南岸;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以招鸟植物为主,如松柏、泡桐、银杏、榆树,木槿、丁香等。着力体现生态保护特色。
  栖云台景区。位于太平河与滹沱河交汇处南岸,占地40万平方米。高约50米,台顶设有观象台、眺望台、活动广场。登台远眺,正定古城、滹沱河人工湿地、太平河碧水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滹沱河。人工湿地位于太平河入河口下游的滹沱河河滩,面积l90余万平方米。高岗水洼,错落有致,由欧李、沙桑以及野生水草为绿色植被,是各种鸟禽的理想栖息地
  太平河雕塑广场占地1.3万多平方米,广场因建有一座高8.8米、主题为“绽放未来”的雕塑而得名。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停车场、道路及植物种植都围绕雕塑展开,形成了一个舒适的停留观景空间。
&古太平河每年雨季时冲下的泥沙在这里长期淤积,形成三角洲,唐末五代之后,人们在这淤积的土堤上建立了家园,并起名‘淤堤’。”在于底村里经过半年的努力,广泛搜集资料、走访老人,于1999年写出了村里首部《于底村志》。71岁的李万林是这部《村志》的主要整理者,也是土生土长的于底村人。
  以前于底村的地形是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庄户们大多把家建在古太平河漫散处淤泥堤上,并且高出水台的淤堤形状犹如一条头西尾东的大鱼,村里的人们也称之为‘鱼堤’,后谐音称‘于堤’和‘于底’。”有据可查的是,上京村毗卢寺内的几个石碑上,明朝碑文中就是“于堤”和“于底”并用,而至清代和以后的碑文中,就只有“于底”这一名称了。
  说法不同,但都与该村在淤积地有关。如今,行走在村内,整齐的街道、村南宽敞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已经将当年形状如鱼的淤堤深深覆盖,但关于于底村的故事却俯拾皆是,值得一提的是于底和栾城县“小于底村”的故事。
  两岸天然形成的林带,加之盘锦人民对她多年的维护和人文打造,使这里形成了水光潋滟、绿林萦深、奇林虬枝,千鸟飞鸣,灵性凸显的河水和两岸风光。徜徉其间,使人如同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既有江南的婉约柔媚,又可见浓郁的异国风情。在太平河两岸,生长着以杨柳榆槐为主的三十多种木本树木,还有桑树、棠芪等树种,为了增加两岸的植物多样性,盘锦人民又人工移栽了诸如火炬、银杏、皂角等珍奇树种。两岸的草本植物更是繁不胜数,有益母蒿、蒲公英、车前子、苜蓿等一百多种,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两岸的林带里生活栖息着好多的野生动物,有野兔、黄鼬、豹猫、草蛇、蟾蜍。
  这里还栖息各种鸟类,有锦雉、鹌鹑、喜鹊、大山雀等留鸟,还有戴胜、苇莺、各种鹭类、鸭类等夏留鸟以及白脸山雀、啄木鸟、小画眉等冬留鸟。当春初秋末,各种候鸟迁徙在这里停息时,太平河两岸便成了鸟的欢乐世界。鸟来鸟去、鸟歌鸟舞,竟相引吭高歌,或空中盘旋,或枝头鸣唱,好一派歌舞生平景象。为了不打扰它们,盘锦人民将太平河西岸从鸿影桥至江渚桥之间的林带封闭保护起来,给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在太平河中生活着鲤、鳢、鲶、鲫、草、鲭、鲈等三十多种鱼类,这里禁止一切方式捕捞。太平河自然风光带是天高任鸟飞,水清任鱼游的最佳场所。这里可以乘船游览太平河,观赏两岸自然风光及景观;漫步提坝茂密林带,观赏各种上动植物;看野鸭、非洲雁戏水;孔雀开屏;鸵鸟跳舞;鸬鹚捕鱼……
  太平河流经景区十余华里汇入辽河,林茂幽幽,奇树虬枝,人们称这里为古树、大树博物馆,流水淙淙、灵性凸显,千鸟飞鸣,静谧幽深。徜徉期间如同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既有江南的婉约柔媚,又可见浓郁的异域风情。游人可林间漫步、乘舟游览,太平寺内顶礼膜拜,放生台上放生,放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抱歉!出错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