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21:55 编辑
& && & 喝茶界装十三,唬人之终极指南!
e629c79c89fb861_2345看图王.jpg (73.17 KB, 下载次数: 51)
21:54 上传
一、先说茶叶。对时下的流行趋势当然要了然于胸,绝不能随大流,现在都知道岩茶、正山小种了,你就要喝&东方美人&,或者台湾回流的普洱。如果一定要喝岩茶,那必须要喝出自名家之手的。绝口不能提买茶叶的事儿,所有喝的茶必须是友人或名家赠送的。不想说明的话,可以只摆上跟名家的合照。如果一定是花钱买的茶,那也得是定制茶,绝对不能是商品茶。不管这辈子能不能喝得完,家里藏茶一定要多,说到普洱,什么&7542&什么&88青&什么&老方砖&,全都有。摆 10个紫砂大缸专门放各个年份的普洱;定制一个红酸枝的架子专门垒放普洱饼茶;准备30个景德镇贵和祥或景德镇名家的茶罐,专门存放各种名枞、奇种。这些都要摆放恰当,留作拍照的时候当背景墙。
二、出席斗茶的场合是必不可少的,评茶的时候一定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该茶的弱点和不足,尽量从火功和韵味上点评。如果不小心说出了&香高水甜&之类的套话,则效果立即崩溃;如果能喝出哪个山头哪个坑哪个涧的,则效果直接升到满分,此时一定要乘胜追击,不但要指出产自哪坑更要指出是坑底还是坑沿的。此一项难度较大,新手勿试。
三、一定要在家里拿出一个房间装修成茶室。红木茶桌、超大体积的电木茶盘都是首选。茶盘上要摆上至少3把紫砂壶,必须是名家的。杯子也不能含糊。台湾名家的虽然有点过气,配上几只也无坊,可以随意丢在身后博古架上,有人问起可以顺带解释。景德镇名家的小杯可以穿插使用,如果能搞到康乾时期的青花或粉彩,能起到加分作用。烧水的器具绝不能含糊,日本回流的老铁壶必须要有数把。要是你还用电磁炉或酒精给铁壶烧水,那就弱爆了,必须用上等红泥炉配顶级橄榄炭,同时要深刻指出:用电和用橄榄炭烧出的水不是一个级别的。还想再加分,可以委托省外的朋友取当地的山泉水给你物流过来。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平时也不能用纯净水草草了事。如果能坚持每周开车50公里去山里拉泉水回来泡茶,则会大大加分。喝茶到了这个份上如果不焚香,那就太说不过去了。香筒、香炉绝不能含糊,都是上好的沉香,一晚上光焚香就能烧掉一部iPhone4S。还有,至少学会弹一首古琴曲,茶室要辟出一块地方专门摆放古琴,来了顶级13客,你就弹首曲子,作为最后撒手锏。
四、一定要准备一部单反,全幅是必须的,大三元的镜头也是必需的,因为经常要拍照上传,所有的效果最后都要由这支镜头来体现,所有拍照一定要选在晚上,越朦胧越好,茶席要经常换,一株枯死的文竹能起到加分作用。如果你不是陈道明或张嘉译,尽量不要把脸暴露在镜头里,讨喜的做法是只拍一只女性素手,每次都是只露手不露人,即神秘又能显示你不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孤独地喝茶。
五、找一个文笔好的朋友,帮你整理100首无病呻吟没事儿找抽的小诗,存在记事本里,配上图,随时在微博里粘贴使用。
六、最后,头衔,一定要有个头衔,至少也得是高级评茶师,三五好友凑一起就可以扯起一个华人茶文化协会或世界茶文化联盟,理事长、秘书长什么的都可以。张口闭口要谈禅、谈佛。一定要请大师到会所喝茶,合影是必须的,能留个墨宝加持则更好。如果有新手问怎么泡茶,绝口不提技法,只告诉他&以古为法,以朴为道&即可。
0799H1Ig.jpg (39.93 KB, 下载次数: 51)
21:54 上传
长风大太幽默!把一副13的嘴脸刻画的酣畅淋漓!&
喝茶一个日常的生活方式,讲究个开心自在,何必在乎别的呢?装神马就更不该了!呵呵~~&
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泛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 && &置幽静之地冲瀹香茗独品,效法先人。
mweh7qwm1chc7w_jpg_thumb_2345看图王.jpg (20.19 KB, 下载次数: 28)
22:50 上传
ee3b.jpg (25.86 KB, 下载次数: 28)
22:50 上传
这提梁像是挺工整的&
《古茶飘香》音乐MV欣赏---何佳
古琴独奏《流水》(太空CD版) - 演奏:管平湖
管先生之《流水》已成此曲彈奏之經典。此份錄音使用明代寧王琴「飛瀑連珠」演奏,音韻飽滿,雄健高古。收錄於NASA鍍金唱片《地球之音》(Global Voice),乃1977年由旅行者二號太空船發送至宇宙之「太空版本」。由黑膠唱片轉錄,不同於常見的老八張錄音,極為珍貴,洵為管先生巔峰之作!
琴曲《高山流水》,見於先秦《列子》一書,《呂氏春秋》亦有此傳說。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現存曲譜為初見於明朱權《神奇秘譜》,其解題為:「《高山》《流水》二曲本為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流水》還見於《風宣玄品》《西麓堂琴統》《澄鑑堂琴譜》《自遠堂琴譜》《天聞閣琴譜》等三十餘部琴譜。《神奇秘譜》、《風宣玄品》所收為不分段的,其餘所收均為分段。
清代川派琴家張孔山彈奏的《流水》增加了許多滾拂手法,號稱《七十二滾拂流水》,其曲譜載於《天聞閣琴譜》中。現在流傳的《流水》,多為《天聞閣琴譜》中的《流水》。
關於《流水》之意境,張孔山的弟子歐陽書唐於《天聞閣琴譜》中云:「起首二、三段疊彈,儼然潺湲滴瀝,響徹空山。四、五兩段,幽泉出山,風發水湧,時聞波濤,已有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弦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在群山奔赴、萬和壑爭流之際矣。七、八、九段,輕舟已過,勢就淌洋,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
_48f492b43e507_2345看图王.jpeg (25.7 KB, 下载次数: 27)
00:00 上传
& && && &终于爬完,受益匪浅,谢谢阿仿版主和各位懂茶爱茶的朋友!
& && &&&有个问题想问下各位懂茶的朋友,本人胃寒,看介绍,貌似红茶比较适合我,但是因环境所限没办法弄一套茶具细斟慢品,不知有什么其他好的方法吗?
红茶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制成的茶叶的确比较养胃,现在市面上随身便携的泡茶工具太多了。例如快客杯之类的简单便捷!&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12:18 编辑
终于爬完,受益匪浅,谢谢阿仿版主和各位懂茶爱茶的朋友!
& && &&&有个问题想问下各位懂茶的朋 ...
红茶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制成的茶叶的确比较养胃,现在市面上随身便携的泡茶工具太多了。例如快客杯之类的简单便捷!
快客杯图例!
QQ图片22.jpg (63.24 KB, 下载次数: 10)
12:14 上传
QQ图片08.jpg (70.63 KB, 下载次数: 10)
12:14 上传
QQ图片42.jpg (57.24 KB, 下载次数: 10)
12:14 上传
QQ图片35.jpg (47.91 KB, 下载次数: 10)
12:17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15:13 编辑
喝茶动作——拿起和放下
2.jpg (37.15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 && &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氤氲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茶尽具净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 && &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品茶,品人生百态。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茶与禅是如此地默契,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 && &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 && & 喜欢茶,无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健康。维生素C:茶叶维生素含量很高,只需25克就可满足一日的需要。谁不想青春永驻呢?茶多酚:它最吸引人的功效就是抗衰老。维生素B:它对皮肤有好处。无机盐和矿物质:人体必需这些元素。陶冶情操:饮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
& && & 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怀净土,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1_2345看图王.jpg (65.89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20:48 编辑
喝茶必须了解的事!
1.jpg (27.08 KB, 下载次数: 0)
20:46 上传
第一泡茶对身体不一定有益,洗洗更健康;
普洱茶不是越老越值钱,100年前的垃圾,放到今天还是垃圾;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而不是红茶;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而不是白茶;
2.jpg (26.69 KB, 下载次数: 0)
20:46 上传
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而不是湖南洞庭湖;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毕竟是茶不是花;
3.jpg (23.57 KB, 下载次数: 0)
20:46 上传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而不是白茶;
乌龙茶就是青茶;
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是黄茶,而不是绿茶;
陈年普洱茶可以很值钱,但不一定是大树茶;
纯料大树茶不等于没有拼配,拼配是绝对的,纯料是相对的;
4.jpg (28.9 KB, 下载次数: 0)
20:46 上传
饭后马上喝茶不能消食,反而会影响消化;
绿茶不是越新鲜越好,要退了寒气才好;
普洱生茶陈放多久也不会变成熟茶,熟茶是工艺不是岁月;
5.jpg (27.62 KB, 下载次数: 0)
20:47 上传
black tea 不是黑茶,是红茶;
菊花茶是花,不是茶;
云南月光白是白茶,不是普洱茶;
抹茶是特殊工艺的茶粉,不是磨碎的绿茶;
6.jpg (21.79 KB, 下载次数: 0)
20:47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21:06 编辑
茶与婚礼之茶为媒
中国,礼仪之邦,最讲究礼节仪式。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仪式感。仪式,沉淀着厚重的责任感,是承诺的见证,内涵的载体。于丹认为, “祖先留下的仪式,能让我们完成一种朴素的回归。”
& & 古代婚恋仪式讲究“三茶六礼”。 “三茶”礼,具体指求婚时“下茶”;求婚成功,男方给女方家送彩礼,“定茶”;结婚入洞房,夫妻共饮一杯茶,警示双方将同甘共苦,是“合茶”。
1.jpg (13.27 KB, 下载次数: 0)
20:53 上传
& & “六礼”,是从求亲到成婚要走的六个程序,它包括:一求婚;二讨八字;三占卜;四定婚;五确定结婚日期;六结婚。“六礼”不走就是淫奔,抬不起头的。六礼中五礼都是用大雁当礼物,取双飞雁生死不渝之意。一般人家弄不到雁,就用鸡代替。“六礼”太繁琐,渐渐被简化;而“三茶”变得越来越重要。茶性高洁,又比大雁容易得到,因此大家都喜欢用茶来祝福婚姻。从“五雁”到“三茶”,变的是物,不变的是内涵。
& & 茶与婚恋结缘,最早是唐代文成公主携茶入藏,到宋代,茶成为聘礼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到清代,八旗子弟结婚,虽然不用茶,但下聘礼还是说“下茶”。茶已不仅仅是茶,而是爱的信物。
2.jpg (32.85 KB, 下载次数: 0)
20:53 上传
& & 古代 “吃茶”就是“定亲”的意思,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彩礼”称为“茶礼”。《红楼梦》中,王熙凤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 & 在古代婚恋中,姑娘“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男女双方一旦约定,直教生死相许,天不老,情难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白头到老,比翼双飞。
3.jpg (42.87 KB, 下载次数: 0)
20:53 上传
茶与婚礼之茶事三部曲
以茶为礼是我们中国人婚礼上一项隆重的礼节,过去在结婚的时候有定亲茶、和合茶、感恩茶、交杯茶等等。现代婚礼中,“敬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茶事”一般分成三个部分。
纳征茶(放定)
1.jpg (24.37 KB, 下载次数: 0)
20:59 上传
也叫聘定,即男方来女方家下聘礼。聘礼品种繁多,首饰礼品、瓜果点心、猪羊美酒都可,自然是少不得茶叶。茶以瓶或者筒计,多则一、二十筒,至少也要有四筒。因此,行聘礼又称“茶礼”,女子受聘称为“吃茶”。婚事进行到这一步时,女方因已收受聘礼,故不得悔婚。如果女方悔婚,聘礼是不退的,这样男方的经济损失会很大,所以有的地方也分“放小定”和“放大定”,茶礼一般在“放小定”时送出。
请期茶(看亲)
2.jpg (101.13 KB, 下载次数: 0)
20:59 上传
请期茶一般在聘礼后,顾名思义,是男方专程来女方家商讨婚期的环节。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商讨婚期的时候,男方是可以“看亲”的,即看看女方是否有“媒人”描述得那样美貌,举止是否得体。届时女方会备好茶水请男方用茶,所备的茶水一般由放定时男方送来的茶叶为底茶。男方如果满意,愿意婚事继续,则会饮尽茶水,并且放些茶水钱。一旦男方饮过看亲茶敲定婚期,双方父母就可以以“亲家”相称了。
11_2345看图王.jpg (42.93 KB, 下载次数: 0)
21:06 上传
入洞房不是简单的吹灯拔蜡,传统洞房礼仪远比我们想象得繁琐。婚床上一般洒满了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实。新娘小心地坐床上等新郎揭去盖头之后,新人要执手到桌前相互敬茶,表达从此夫妇恩爱、相敬如宾。先是新郎敬新娘,要称呼新娘的名字,茶斟七分满,饮者要一饮而干,不可留有茶水。然后新娘举案齐眉敬新郎,新浪要赞叹妻子贤惠美貌。洞房茶的茶碗不可随意选取,需是特制的“龙凤子孙碗”。
& && && && && &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23:38 编辑
大圣遗音--古琴音乐会
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琴腹内池的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四字款表明这是一件宫廷用物。大音稀声《大圣遗音琴》
唐 至德元年(756年)
1.jpg (47.63 KB, 下载次数: 0)
22:05 上传
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件。琴腹内池的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四字款表明这是一件宫廷用物。大音稀声《大圣遗音琴》
唐 至德元年(756年)
2.jpg (31.18 KB, 下载次数: 0)
22:05 上传
通长120厘米
肩宽20.5厘米
尾宽13.5厘米
底厚1厘米此古琴为圆首内收狭尾,项、腰各作内收浅弧形,相传为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状,项、腰作圆棱。通身漆黑色,退漆处露栗壳色及部分鹿角灰胎,以朱漆修补,发大小蛇腹断间细牛毛断纹。金徽。琴底发波浪形细纹断。圆形龙池,直径 7.6cm,扁圆凤沼,长12cm,宽2.9cm。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直而密,小弦外侧自岳山至少徽有拼合痕,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制作细润精致。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
“大圣遗音”琴
,护轸系原作,岳、尾均有后换痕迹,装旧青玉轸足一副,足雕葵瓣纹,轸作6棱尖底,系明黄丝绦长穗。[1]
琴池上方刻4cm许草书“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8.1×7.6cm细边粗笔方印,篆“包含”2字,池之两侧分别刻2cm许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4句16字。龙池内两侧上下有3cm许朱漆隶书腹款“至德丙申”4字。琴背铭文均系旧刻,曾填以金漆,字口均已断出。
我们熟知的“琴”字原先即特指古琴,谓之“古”乃因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流传悠远,高韵雅音,贯越千年,不绝如缕。无论是皇家的庙堂之上,还是隐士的上林之中,无论儒生、道士还是僧人,都有倾听者、倾慕者和擅长弹奏的大家。琴音中融会了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本源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大圣遗音”琴是最珍贵的传世古琴之一。此琴原宝藏于宫中,随着清王室的衰落,昔日的古琴雅音渐被遗忘。清逊帝溥仪被逐出宫,故宫收归国有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点查时,在养心殿南库墙角发现此琴时,其似已被遗弃很久。当时,琴上既没有弦,也没有琴轸,架起琴弦的岳山也崩坏残缺,又因屋常年漏雨,琴面大部分积上了一层厚厚的水垢,惨淡的灰白色看上去就像琴的漆面脱落殆尽的样子,于是,这张稀世珍琴竟被登记为“破琴一张”。1947年,我院王世襄先生发现,并鉴定为唐琴。又经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恢复了漆色、断纹与金徽的原貌。此琴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我院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管平湖先生的弟子)认为此琴可称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一张古琴,可以做为鉴定唐琴的标准器。
3.jpg (105.64 KB, 下载次数: 0)
22:05 上传
传世古琴中以唐代所制琴最为久远珍贵。现在我们所见的古琴成熟形制至少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从传世和出土文物来看,唐琴的制造可称登峰造极,尤以当时雷氏家族所斫之琴最副盛名,又称“雷琴”。唐代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退休做了太上皇,他的儿子李亨继承皇位,开始整饬唐王朝的烂摊子。新朝新气象,也许这张琴就是为新君登基治礼作乐筹备制作的,原是一张中唐宫琴。
幸运的是这张古琴能为历代文人、琴家和帝王所珍重,传世千年。更幸运的是,在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它又遇上了识琴的慧眼,并经古琴大师修复,宝藏至今。
有如神灵看到这张木质古琴,幽幽然然,我总在寻思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难道就没有神灵么?不过是一块无觉的木头,有了神奇的丝弦,它发出的渺渺妙音,就能够穿透凡俗,带你进入心灵贯通的广阔彼岸。诉诉咽咽,似有无限欲说,其音调如此超然、苍茫,才前又止,环环绕绕,不厌缠绵琐细,悠然地触动你的心弦,直入你的心底。
收藏家的眼光中,这件“唐琴”,无疑是一件稀世之宝。按琴音的品位,顶极声调应具有九种品质--“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称为“九德”。自铭“大圣遗音”古琴,世上现存只有两件。难怪清代皇帝要把它入藏寝宫——南宫。
独具心曲的人君,当年恐怕少不了夜静之时玩赏,一快好古的闲情。当年查点溥仪出宫后遗物的人曾吓过一跳,因为经历多年的风雨侵袭, 这件稀世的珍宝,漆面已经结满水锈,不成样子。剥去岁月的这层锈蚀,完好的漆胎,依然光亮可见,足见此器制造之精良。
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16:10 编辑
『静·茶烟归处』一刻清欢
& && && &&&
1.jpg (33.27 KB, 下载次数: 0)
16:06 上传
& && && && && && && && && && && && && && && &图文/夜色如茶
以一颗干净朴素的心把自己完全纯粹地融入此情此境,把漫山遍野的浩荡苍绿递送到唇齿之间,安静无争地如一个树墩一样,看着午后的阳光从自己的年轮上慢慢往西偏移。
------------------------------------------------------------------------------------------------------------------------------------------
我知道春天已过。
那日午后时分,在离开小镇之前,开着车进山,不为踏青,只想随便看看,然后再回城。
车到半山腰时,出现一个分叉口,原路向东,一条新的黄泥路向西。我对这种黄得像泼了颜料般明亮、还冒着新鲜泥土芬芳的路面总是有一种无缘由的喜欢。
择此路而上,我想知道它到底通向哪里。
山间,下过雨不久,清新的空气中透着潮湿,路两边所有的苍绿正以饱满的状态准备进入更热情旺盛的生命期。我沉浸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之中时,一扇大铁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里面是一个原水厂,这一条新路仅仅就是为了通向它。
原来如此。我和友笑笑,也好,走过就知道了它的去向,于是掉头,下山。绕过一个弯时,看到路边有一棵棵粗大的被砍伐的松树横卧在那里,有两个五十多岁的伐木师傅正在清理树木,几个被切割下来的木墩安静地散落在一旁。
我喜欢树墩那敦实、寂静、毫不做作的样子,用这树墩设一茶席,一定非常朴素美好。一想到这,我赶紧下车,去问伐木师傅,这些树墩是否可买?
伐木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看着我,他们一定纳闷这样一个时髦的女子为何要买这些废木头,然后笑着摇摇头,说,你尽管拿去就是。
我欣喜,忙道谢,准备把树墩往车上搬时,发现有几个是倾斜的,于是让伐木师傅帮忙加工一下,我算工钱给他们。师傅们爽快答应,但坚决不收工钱!我知道山里人执拗起来就如老黄牛一样,只好不再说给钱的事。
伐木师傅开动电锯,一站一蹲,细心地切割着不平整的树墩。这时,偏巧下起细雨,最害怕淋雨的我站在山路旁竟不想躲,直想把自己站成一棵树,挺立、舒展,任凭雨携着山风,斜斜地飘落,将我包围。
是的,那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山路边一棵透着苍绿的树,我无比喜欢那一刻的感觉。
雨虽不大,但不一会就在伐木师傅的发上蒙上一层细细的银色水珠,接着,湿过他们的肩头,湿了那两双有着炒麦子一样颜色的粗糙的手。
友想不明白,我竟然就为了几个废弃的树墩可以冒雨等待,用这粗糙的树墩摆出的茶席怎比得过贵重的茶器摆出的精致茶席呢?当然,友是不会懂的,那一刻站在雨中的感觉只有我自己知道。
把这些树墩从两百多公里之外的山上带回到这个城市的家里,清洗晾干之后,一个个笃定而安静地在这个有阳光的午后被我摆上茶席,让我的茶器稳觅地摆放在上面,我满心愉悦。
我端坐席前,闻着树墩散发出一阵阵清新的松木香,看着上面那一圈圈无比清晰的年轮,光阴的痕迹悄然无声地在眼底呈现时,我就仿佛回到那个下着雨的山间,看到那一片片苍绿和老师傅发上细细的银色水珠,有一种欢欣的感动开始在阳光里流动。
当我的手不经意轻触到树墩上粗糙的年轮时,我知道这树已经死去,我也知道死去的树在很多人眼里,它已无法证明春天蓬勃的力量,但我总是坚定地认为,只要它没有腐烂,它在自己的梦里一定还是春意盎然,我只要一凑近它们,就能嗅到整个山林的气息,那泥土的芳香与雨水的湿润,都毫不保留地明朗着。
当一棵卑微地长在桂树旁边的乍浆草努力地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儿看着我时,我也满眼怜爱看着它,小心地将它连土拔起,种在一个有空心洞的小树墩里,我要让它在我的茶席上尽展它娇小旖旎的身姿。看,它多美,美得那么自然、简单而又含蓄。
这一个个小小的细微之处的感动,只有阳光看得到。
用一份感动设一茶席,最终是为泡出一壶好茶,享受当下这一个朴素美好的旷逸情境。
那就沏一碗陈年奇兰,没有霸道的香气,却有着丰厚的岩韵。
我啜着茶,不想政治与战争的残酷,不想房价与黄金的升降,不想娱乐八卦的真假,不想有毒食品与禽流感,我暂且将它们统统遗忘,以一颗干净朴素的心把自己完全纯粹地融入此情此境,把漫山遍野的浩荡苍绿递送到唇齿之间,安静无争地如一个树墩一样,看着午后的阳光从自己的年轮上慢慢往西偏移。
我知道,这一刻清欢,它不仅仅是关于眼前的这一花一树一茶,,它更有关那个下着雨的午后山间。
& && && &&&
2.jpg (21.53 KB, 下载次数: 0)
16:06 上传
& && && &&&
3.jpg (24.29 KB, 下载次数: 0)
16:06 上传
& && && &&&
4.jpg (27.3 KB, 下载次数: 0)
16:06 上传
& && && &&&
5.jpg (12.92 KB, 下载次数: 0)
16:06 上传
& && && &&&
6.jpg (13.64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7.jpg (32.33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8.jpg (22.59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9.jpg (39.27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10.jpg (42.42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11.jpg (29.16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12.jpg (34.3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 && && &&&
13.jpg (19.22 KB, 下载次数: 0)
16:07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16:23 编辑
转帖绿鸽子 茶会活动记录文----无上清凉云茶会之 腊八梅花茶会记
1.jpg (40.72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2.jpg (22.47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3.jpg (19.38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4.jpg (29.27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5.jpg (22.24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6.jpg (28.1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8.jpg (34.67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9.jpg (65.2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10.jpg (30.83 KB, 下载次数: 0)
16:17 上传
12.jpg (23.02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13.jpg (19.96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16.jpg (31.43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17.jpg (25.15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18.jpg (23.12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19.jpg (26.56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20.jpg (44.4 KB, 下载次数: 0)
16:19 上传
21.jpg (24.19 KB, 下载次数: 0)
16:19 上传
22.jpg (30.32 KB, 下载次数: 0)
16:19 上传
23.jpg (54.29 KB, 下载次数: 0)
16:19 上传
梅开时节,正是昆明暖似阳春的数九天,滇中的这方风物水土,得到老天的眷顾,有冬意却毫无冷清萧瑟。
龙泉古观里天蓝如美玉,一树古梅花蕊娇白,疏密错落得恰到好处,在枝头或含或放。微风过时,自然飘落下数蕊,让花树下的吃茶人感慨不已。此情此景,岂能无诗文记之?
于是,古梅下早铺就了淡灰的画毡,笔墨也已备好,手卷落墨处的佳句足够教人回味半响。杨凯兄的“千岁梅花千尺潭,腊八茶约笑冬寒。廿岁四喜开门庆,江南黄芽伴雪煎。”“千岁梅花千尺潭”暗喻了黑龙潭植梅千树,一潭碧水岁岁年年的典故。“廿岁”是指今日开喝的福禄寿喜方砖的茶龄,新年第一次茶会,杨凯兄特意提供了寓意吉祥的福禄寿喜熟砖。最末一句说的是乌蒙山雪水瀹的德清黄茶。千里之外,冰雪在密林深处银白皎皎,茶人魏成宣一勺勺将它盛在桶中带回昆明,才得今日回味无尽的茶汤。
才女宇波的“听泉梅枝下,吃茶一水间。春风等不及,入盏先尝鲜。”颇有兴味,“春风等不及,入盏先尝鲜。”两句尤为生动。时值腊八,龙泉观里暖风拂面,确有春风早至之感,诗句把春风也喻做一位嗜茶的妙人,急急忙探入茶盏嗅香品汤。
“云茶探梅待梅香,潭院试茶杯影藏。乌蒙山雪煎玉蕊,龙泉观里得清凉。”是龚志琼茶席上所作,“云茶探梅”本为茶席名,巧妙入诗皆指云茶会与云南普洱茶,绘出龙泉观里的清凉茶意,点题应景。吴涯兄亦得诗“冬暖寒梅树,人聚一席中;不知春色早,疑是侍茶人。”吃茶数盏,又吟得一阙:“问道普洱龙泉宫,春满枝头驭晓风;茶圣陆羽今尤在,一树梅花一席中。”
又有一首“龙泉梅蕊新,滇中茶人会。梅开望春来,腊八依古庭。庙古茶意清,琴幽人欲醉。寒友一盏熏,琥珀得味归。”是我的席上所联,结句轮到乐骏,他用琥珀汤喻美茶汤,总结全诗,收关得昧!
昔日,故人有西园雅集,诗心文韵,流芳百世。那西园里的古松、青竹,画案上清供的花草,盏中玉色的茶汤,一并在岁月里黯淡成蕴意古典的背影。而今时的茶境,是熟识的老友,是心气相投的知交,是少年时就一年年看惯的梅花与龙潭,茶境亦是人和之境,应和天时之境。
醇香的熟普洱、清润的德清黄茶、蜜兰香单枞,在温暖的冬日有如久别重逢,有的又似意外偶遇的投缘人,和风中的絮语满是早春的温暖气息。茶会意外地来了不少未邀之客,席位也有些拥挤,席主们取出多备的杯盏,却辛苦了备水的茶人。茶会虽少了些许清寂,但多有一些与茶结善缘的人岂不亦是好事一桩!磬声如令,席主同时投茶瀹茶,亦是同时把自己、把席前的佳客一起沁润在茶香中,不要轻易说一盏即可以清心、即可悟道,其实吃茶本是平常事,当下一刻与平日吃茶并无不同,才是吃茶最本真的态度,是事茶人以本真面对自我、面对他人的境界。亦是我一直追寻的人文茶席内涵及“无上清凉云茶会”所提倡的事茶态度。
行茶间歇,熏一炉终南山如济老师专为此次茶会所合的“菩提”“禅心”香。半个月前与如济老师在此煎水吃茶,如济老师取梅瓣少许,说欲合梅花香以助茶会雅兴。回终南山后他修合香谱,调梅之韵,得“菩提”“禅心”二香。和这两款香一起从千里之外而来的还有如济老师的“南山体”诗笺:“绿萼尚怀怯,红芙已展颜。从来高洁士,岂畏冰雪艰。浮生多感慨,涕泪湿青衫。”茶会当日,图片传到新浪微博,如济老师见茶会所联诗句,又遥题“绿萼发寒香,滇中腊日长。佳茗醉佳客,残墨写幽芳。”
柳州的茶友亦来参加茶会,后以“梅花知己”记述当日茶会;“古人不逢知己不弹琴,而梅花素有‘知己’之誉,当引得高山流水,三籁俱齐。”老梅树下,琴音清旷,廖大坤道长的太极行云流水,刚柔相济。茶末,每人一碗腊八腊梅粥,应和腊八节气,是茶会尾声温暖甜蜜的回顾,这里面的梅花滋味,想必会令人回味许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癸巳大寒于昆明一水间
王柏&&香积处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龚志琼 云茶探梅
千岁梅花千尺潭,
瑞雪丰年彩云南。
花影俏枝幽香境,
只待云茶探梅园。
裴芮 无限佳丽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王迎新&&遥香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尚高德&&汤点疏影春
寒腊竹炉火正红,疏影暗香早春浓。
仿宋点茶待佳客,水韵丹青醉汤琼。
魏隐萍 一枝春
石泉山房径,问茶疏影斜。
难得故人来,依旧笑东风。
茶会工作人员
司水负责人:李静
司水组:云朵 小屈 杜鹃 小施 魏老师
雪水提供:魏老师
摄影:黄良 吴涯 龙飞
摄像:天润
编导:陆洁
太极表演:魏道长
古琴:丹岩琴馆馆主 贺红刚 西山琴馆馆主 何子珺
茶品提供:杨凯 木白 何子珺
黄良 吴涯 龙飞 盛夏雨\摄影
(50.81 KB, 下载次数: 0)
16:18 上传
2.jpg (40.83 KB, 下载次数: 0)
16:29 上传
“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3.jpg (27.75 KB, 下载次数: 0)
16:29 上传
怀简朴心,是让心境宁静而澄澈,使生活远离浮华、趋向简约,以更好地探究生命的真谛。
4.jpg (33.67 KB, 下载次数: 0)
16:29 上传
心存简朴是心灵上的放下,这个“放下”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明白要什么、要多少,以此腾出精力,为自己组合出独具特色的生命内容。幸福终究是精神的幸福,物质固然是基础,但绝非压倒一切;而且来自物质层面的享受是有限的,精神快乐才无穷。
1.jpg (70.42 KB, 下载次数: 0)
16:29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啸长风 于
00:15 编辑
茶的特性和冲泡方法之间的关联
_2345看图王.jpg (19.36 KB, 下载次数: 11)
00:14 上传
不同的茶类由于生产和制作工艺不同,其特性和品饮价值观也不相同,而相应的冲泡方式则显得尤其重要,就好像我们需要为不同身材的美女量体裁衣,既不能让丰满的美女穿着消瘦的裙子,也不能让苗条的美女穿着臃肿的外套。
3.jpg (23.75 KB, 下载次数: 11)
00:14 上传
譬如各类名优绿茶,其特点是条索漂亮,嫩度很高,汤色清绿,具备高度观赏价值,喝起来气味鲜爽,汤感细腻滑润,滋味和回味则相对淡薄,根据这些情况,通常选用玻璃杯令其能够展现外形,用偏酸性的软水激发鲜爽气息和收敛感来增加香气和滋味,并且选择稍低的水温,激发鲜爽的气息并避免嫩芽被烫变色以及水熟味,在低投茶量的情况下或用冲或者上投法等配合其形体的注水方式来做一段时间的浸泡,令茶叶溶出姿态更美的同时汤感也更加的柔软。
4.jpg (25.85 KB, 下载次数: 11)
00:14 上传
而对于红茶来说,在发酵过程中,其导致滋味类物质大量氧化后,香气物质和回甘增强,其品饮价值主要在于香气和回甘,兼顾汤感,用瓷器来冲泡以激其香,软水令其汤色透亮,滋味保持度良好,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ph值的水来浸泡,在泡的过程中,或以高水温,快速高冲的注水方式来得其香气,或以冲注相结合的方式来令其汤感和香气兼顾。
对于乌龙茶来说,其半发酵的特质令其兼有香气,滋味回味以及汤感,所以在冲泡的时候,根据其发酵和焙火的程度来判断其不同的品饮特性,再辅以相对应的器具和方法,大多数时候跟地域习惯和方便性有关,譬如潮州单枞,多以潮州朱泥壶或盖碗来冲泡,而福建铁观音,则多以宜兴紫砂或盖碗冲泡,在冲泡中,冲注结合,注水或环或定,水线或长或短,节奏或缓或急,皆与泡茶之人对所泡之茶的理解为基础,见仁见智。
2.jpg (19.31 KB, 下载次数: 11)
00:15 上传
对于普洱茶来说,就会复杂很多,这里建议不同年份的生茶熟茶应当区别对待。以7572为例,这是原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熟茶的一个经典配方,其特征主要由三类原料拼配而成,一为发酵程度较轻的,一为发酵程度适中的,一为发酵程度稍重的,原料较为粗老,且杆的比例较大,广东属于相对高湿度地区,该茶产于97年,迄今已有十年,仓储良好,没有霉味等异杂味,在昆明存放后茶体含水量稍干。渥堆加上长达十年的后续存放,导致茶汤中的滋味和回味已经没有太多的丰富内容。根据以上特征,此款茶在器具上选择了用盖碗来冲泡,是为了兼顾到前期的汤感和中期的滑润以及后期的陈香,电磁炉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水温,长嘴咖啡壶除了能够令壶内气压相对高一些以外,其水流圆润,七寸不散,方便注水和吊水。
凡以香气见长的茶在冲泡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每一泡之茶汤须出完,残留的茶汤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尤重。
1.jpg (21.29 KB, 下载次数: 11)
17:20 上传
14 / 15 页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