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新疆哈密地区地图 免费地图下载 在哪

哈密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哈密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哈密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哈密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新疆旅游攻略导航:哈密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哈密地图网-哈密地图全图、交通地图、三维地图、电子地图、GPS卫星地图下载
&& 哈密地图全图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肃北县、安西县、敦煌市为邻;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西部、西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有长达586.663千米的国界线。  地区最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的大哈甫提克山,约北纬45度5分33秒;最南为哈密市南湖乡的白龙山附近,约北纬40度52分47秒;最东在星星峡东北约东经96度23分处;最西在七角井以西约东经91度6分33秒处。南北相距最长有440千米,东西相距最长约404千米。全地区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9%,为新疆第三大地州。这个面积比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海南、宁夏、台湾等8个省、区的面积都大。  哈密地区下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分局、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新疆钢铁集团雅满苏矿、新疆第6地质大队、704地质大队及伊吾军马场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  哈密市位于哈密地区南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总面积84977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5.2%,其中市区面积约23平方千米。伊吾县地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东端,南以天山为界与哈密市相邻,西与巴里坤县接壤,总面积19735平方千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西端、天山和阿尔泰山余脉之间,南隔天山与哈密市为邻,东界伊吾县,总面积38445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2.2%。
   哈密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汇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融南北疆景色和气候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哈密东天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开发,使其与吐鲁番、敦煌以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互为补充,东西连成一线,独具特色。   & 哈密交通运输网络纵横交错,通讯事业发达。以312国道为主干线的区内公路网四通八达,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其中,跨跃哈密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可与独联体诸国、欧洲、西亚发展贸易往来。哈密机场近期可恢复通航。亚欧光缆横穿哈密,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的通讯体系日趋完善。哈密正在向集公路、铁路、航空、信息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现代交通信息枢纽城市迈进。
  哈密地区有一个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个民族乡(哈密市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哈密市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  (一)自治县  日,经新疆省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1955年2月,改称自治县)。  自治县面积为3.84453万平方公里,1954年总人口为2.4438万人。其中:哈萨克族7740人,占总人口的31.67%;汉族16075人,占总人口的65.78%;维吾尔族218人,占总人口的0.89%;蒙古族379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他民族26人,占总人口的0.11%。  自治县成立以来,在地委、行署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确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实现了哈萨克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使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公布,2001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于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自治县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发展了农业、牧业、工业及文化教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2001年,自治县有人口102006人,其中:哈萨克族31173人,占总人口的30.56%;汉族68859人,占总人口的67.51%;维吾尔族231人,占总人口的2.27%,回族335人,占总人口的3.28‰,蒙古族1291人,占总人口的1.27%;其他民族97人,占总人口的0.059%。  (二)民族乡  根据国家民委1982年召开的民族乡问题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1983年发出的〈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自治区从1983年4月开始,恢复和建立民族乡的工作。哈密地区从1984年开始,到1985年,共建立三个哈萨克民族乡。&&&&&& (1)哈密市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   哈密市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成立于日,该乡位于哈密市沁城中心乡乌拉台沟口,距市区120公里,土地面积90.23平方公里。   全乡有哈萨克族80户,人口422人。乡长是赛力甫,有乡干部3人。辖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0年,该乡有哈萨克族117户,662人。辖一个村民委员会,有乡干部4人。   年末,牲畜存栏数7232头(只),播种面积956亩,粮食总产89吨,总产值37.44万元。&&&&&& (2)哈密市德外里都茹克哈萨克民族乡   哈密市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于日成立,该乡位于哈密市西山三道沟沟口,距市区约110公里,土地面积124.926平方公里。   全乡有374户,1925人。其中,哈萨克族1646人,占总人口的85.50%;维吾尔族178人,占总人口的9.25%;汉族77人,占总人口的2.5%;回族24人,占总人口的1.25%。全乡有干部3人,辖5个村民委员会。   到1990年,全乡有472户,2405人。其中:哈萨克族2094人,占总人口的87.06%;维吾尔族203人,占总人口的8.99%;汉族41人,占总人口的1.70%;回族19人,占总人口的0.79%。  (3)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  前山哈萨克民族乡,成立于日,该乡位于伊吾县西75公里处,土地面积231.7平方公里。全乡有乡干部3人,辖3个村民委员会。  该乡是在前山国营牧场基础上建立的。1984年,全乡有543户,2944人。其中,哈萨克族1964人,占总人口的66.71%;维吾尔族402人,占总人口的13.65%;汉族519人,占总人口的17.63%;回族59人,占总人口的2.0%。  1984年,全乡总收入157.4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68万元,牧业收入83.93万元,其它收入65.83万元。人均纯收入295元。  1990年全乡总人口2959人。其中,哈萨克族2077人,占总人口的70.19%;维吾尔族383人,占总人口的12.94%;回族54人,占总人口的1.82%;其他民族445人,占总人口的15%。全乡总收入262万元(其中:农业5.8万元,牧业72.3万元,其它183.9万元),人均纯收入890元。  2002年,全乡总户数822户,总人口3274人,其中:哈萨克族2559人。占总人口的78%;维吾尔族354人,占11%;汉族328人,占10%;其他民族34人,占1%。  全乡有4个行政村, 9个站所,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干部、工人160人。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全地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9%,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境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办事处、新钢集团雅满苏铁矿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全地区总人口53万人,有37个民族成份,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城市人口占50%。自然地理、气候环境
   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其中,形成山南山北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环境区:山北巴里坤、伊吾两县草原广阔,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冰优雪丰,自然风光秀丽,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山南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享誉中外的哈密瓜、哈密大枣的重要产地。&矿产资源 
 &&&&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且大多位于铁路、公路沿线,开发条件便利。已探明矿种76种,主要优势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镍、石材、芒硝、黄腐酸等。目前,哈密已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电力、冶金、煤炭、建材、轻纺、制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农牧资源
  哈密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全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可垦地500万亩,已开垦11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6290.4万亩,可利用草场5850万亩。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为主,地表水和浅层水资源为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8.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哈密盛产哈密瓜、大枣、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苹果、梨等,其中哈密瓜和哈密大枣驰名中外,是瓜果中的珍品。主要牲畜种类有牛、羊、驴、马、骆驼等,其中以巴里坤马和伊吾马比较著名。全地区森林覆盖率0.68%。山区戈壁栖息着雪豹、雪鸡、天鹅、马鹿、野驴、黄羊、野猪、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生长有贝母、党参、柴胡、雪莲、麻黄、甘草等野生中草药。森林资源
   (天山森林) 哈密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相对于地区广阔的土地,森林资源显得匮乏,且分布不均。全地区林业用地面积为38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37.4万亩。林木总蓄积量为696万立方米。  && 由于林木生境的各异和起源分布的不同,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山地针叶林、河谷阔叶林、戈壁荒漠林、平原人工林。   &(一)、山地针叶林:地处哈密境内的东天山北坡(阴坡)海拔米的中山带和亚高山带,分布生长着新疆落叶松和天山云杉。林区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分哈密、巴里坤两个营林区。林业用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8%。其中:有林地面积为63.8万亩,林木蓄积量为634.34万立方米,山区针叶林林木蓄积量占地区总蓄积量的91%,是地区各类森林资源中林分质量最优的林种。山区有灌木林地面积为5.98万亩。以上有林地中除伊吾军马场管辖4.2万亩外,其余都为自治区哈密林场管辖。林区内除了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主要树种外,还有山杨、桦木、园柏、野蔷薇,山区森林至今累积共生产木材90多万立方米。   (二)、河谷阔叶林:在山谷河道两岸海拔米,分布生长着阔叶乔、灌木林,地区天山山脉大小河谷共计98条,其中43条分布有阔叶乔木林。共计有河谷林有林地面积 4.14 万亩,蓄积量为13.34 万立方米。   (三)、戈壁荒漠林:在哈密辽阔的戈壁荒漠上,在天山南、北麓山前冲积扇、地势低洼的荒漠盆地、沙漠腹地的河床地带,广泛分布着各种荒漠乔灌木(丛)植被,荒漠林是地区森林面积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林地面积为250.7万亩,占地区林地总面积的65%。其中:胡杨林地面积为21.1万亩,包括有林地面积为2.1万亩;灌木(丛)林地面积为229.6万亩,包括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面积为146.9万亩。山南哈密市的马桩山,巴里坤北戈壁、三塘湖,伊吾县下马崖、淖毛湖分布面积大,而且集中。主要树种由胡杨、梭梭、红柳、麻黄、沙拐枣、锦鸡儿、白刺、骆驼刺等。   (四)、平原人工林:是地区绿洲的生态屏障,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林业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人工林在发挥着巨大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还为社会生产出大量的木材和果品。哈密市、伊吾县已实现农田林网化达标。2000年时统计地区平原人工林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仅有少数平原人工林。但自2002年起在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的带动下,山北两县林业发展开始呈现上升态势。   现平原人工林面积共计20.7万亩,林木蓄积量为11.6 万立方米 。其中:防护林8.2 万亩,经济林11.8万亩,用材林0.5 万亩,薪炭林0.2万亩。水资源
  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川和地下水为主,有大小冰川226条,冰川总面积180.9平方公里,储量67.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9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0.56亿立方米,占62.23%。其中地表水8.77亿立方米,用水量5.0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57.55%;地下水8.2亿立方米,用水量5.57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总量的67.93%。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10万亩,草场6000多万亩。                     野生动物资源
  (一)哈密地区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雪豹2、蒙古野驴3、野骆驼4、北山羊5、白肩雕6、金雕7、玉带海雕8、波斑鸨  (二)哈密地区分布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棕熊2、石貂3、猞猁4、兔狲5、马鹿6、鹅喉羚7、岩羊8、盘羊9、小苇鸻10、大天鹅11、小天鹅12、疣鼻天鹅13、草原雕14、乌雕15、小雕16、秃鹫17、兀鹫18、鸢19、雀鹰20、棕尾鵟21、大鵟22、普通鵟23、毛脚鵟24、短趾雕25、鹗26、白尾鹞27、草原鹞28、乌灰鹞29、白头鹞30、猎隼31、矛隼32、燕隼33、灰背隼34、红隼35、暗腹雪鸡36、灰鹤37、长脚秧鸡38、姬田鸡39、红角鸮40、雕鸮41、纵纹腹小鸮42、长耳鸮43、短耳鸮
  哈密,古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哈密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冲。2000多年前就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以制西域的战略要地。哈密成为通往西域的主要孔道,被视为“西域襟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历史上代不绝书。  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哈密绿洲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两汉时期(公元前206—220年)  西汉时哈密称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一、哈密建置  从东汉末年至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369年中,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各个时期。在这数百年中,朝代更迭频繁,武装割据盛行,但对西域的管辖还是延续不断、一脉相承的。  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功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张骏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被视为设置郡县之始。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历尽艰辛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依附于柔然,有众2000余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  二、伊吾王唐契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相互攻杀,抢占地盘,掳抢人口。中国历史上出现大动荡、大混乱、大分裂局面。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河西汉族人李皓起兵参加反抗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后凉统治,然后拥兵占据敦煌,自称凉王,史称西凉。  李氏小王朝建立20年后,中原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时,在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又出现了一个匈奴后裔建立的北凉政权。北凉派兵攻占了敦煌,李皓的孙子李宝和他的两个舅舅唐契、唐和及其他王室贵族统统成了北凉政权的俘虏。一年后唐契、唐和设法携外甥李宝逃出牢狱,历尽了千辛万苦逃到伊吾。这时的伊吾属柔然汗国的统治范围,收容有大批从河西一带逃难而来的汉族人。史载有2000余家。柔然贵族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些新依附的汉族臣民,便委派唐契为伊吾王。唐契被封王以后,便和他的弟弟、外甥一起,进一步招集流亡人口,发展生产,训练民兵,以图有朝一日再杀回敦煌,恢复旧业,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伊吾绿洲已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顷,人民富裕,生活安定。  这时,由鲜卑人拓跋圭建立的北魏政权日渐强大,黄河上下割据自立的大小王朝相继被攻灭,其势力已达河西,并向西域逼进。北魏始光二年(425),原西凉公李皓之妻尹太后自酒泉逃到伊吾,祖孙得以团聚。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当北魏军队消灭了北凉政权以后,李宝与舅舅商议,决定摆脱柔然控制依附北魏。李宝按既定之策率2000人先期返回敦煌,受到当地官员欢迎,经奏请皇帝批准,任命李宝为敦煌太守。  唐契等背柔然降北魏的事为柔然贵族察觉,柔然统治者命唐契等率众迁居高昌(今吐鲁番)。另派柔然人高羔子据伊吾。  唐契等在北魏政权支持下率部抵达高昌后,和柔然人进行殊死战斗,唐契战死。唐和收抚余众和侄儿唐玄达(唐契之子)一起继续和柔然人斗争,在西域转战20年,屡建奇功,成为北魏政权经营西域的先锋。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唐和偕侄儿唐玄达一起回到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受到皇帝的褒奖,官至济州刺史。死后追授征西将军、太常卿、酒泉王。唐玄达封晋昌公,官至华州刺史。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随着北魏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唐经营伊吾  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裴炬对西域各国使者说,天子因为西域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在伊吾另筑新城,便利行旅。隋军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兵1000,常驻伊吾,保护行旅及丝路之畅通。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巡幸河西,先派裴炬到敦煌一带招抚西域各国。裴炬派使者说明伊吾吐屯设(“吐屯”突厥语,官名。“设”领兵的武职)、高昌王麴伯雅等27国首领和使者,到张掖觐见炀帝。诸国首领及使者表示恭顺,炀帝看了自然喜不自胜,西域臣属者30余国。  隋末,伊吾属西突厥。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柔远县是因为隋朝曾在那里设有柔远镇而得名。纳职县是由于鄯善胡人在此筑城,城名纳职,因以为县。始设州时有1332户、6778人。百多年后的天宝年间(742—755年),伊州人户已有较大增长:户2467,人10157,有佛教寺院2处、道教观4处、烽火台7处,军事哨所3处。  就在西域各国先后表示臣属的时候,高昌王麴文泰受西突厥可汗挟制,与唐为敌。切断西域与内地交通,“杜远方之职贡,阻重驿之往来”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又托疾不至。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派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姜行本、薛万钧等为副总管,讨伐高昌。唐军行至碛口,麴文泰闻讯惊惧而死,其子智盛继位。行军副总管姜行本率众先出伊州,在今哈密口门子一带伐木制作各种攻城器械。姜行本曾为将作大匠,监修过“九成”、“洛阳”二宫,以智巧和能干著称。军中又有山东大批能工巧匠服役,专司营造攻城器械。阴历五六月的口门子、松树塘一带,正是冰融雪化、绿草如茵的季节,六月二十五日纪功碑就矗立于天山之巅了。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法师不顾朝廷禁令,一人独行去天竺取经。他从安西出发,在沙漠中跋涉了5天,才找到野马泉,又经过2天2夜的奔波终于来到伊吾,佛寺中的汉族和尚听说法师到来,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赤脚出迎。见面后相抱痛哭,诉说着对家乡及亲人们的思念。玄奘在伊吾休息了10余日后继续西行。  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咄陆可汗源兵袭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率轻骑2000击败入侵者。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伊吾军辖兵3000,配马1030匹。伊州刺史兼任伊吾军使。伊吾军战时执戈征战,平时屯田种地。  开元二年(714年),东突厥发兵侵伊州,伊州刺史郭知运率军迎击,敌军败退。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唐经营伊吾时,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伊州,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以伊州命名的《伊州曲》也在这时传入长安。开元二十四年(736),盖嘉运任北庭经略节度使时,将《伊州曲》进献玄宗李隆基。经“梨园”艺人加工的《伊州曲》先盛行于宫廷,后又在长安的歌舞伎馆、茶楼酒肆中广为流传。&&&&& 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  五代时期,伊州守将为汉人陈氏。他和西州回鹃和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都保持着相当密切而友好的关系。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太祖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联络西域各国。途经伊州,州将为汉人陈氏,他接待了王延德一行。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此时他们不再称回鹘而改称畏兀儿了。高昌亦都护归附蒙古后,第一批征服对象就是“罕勉力、锁檀、回回等国”。罕勉力即哈密力。由此可知这时哈密并不是从属于高昌畏兀儿,只是在蒙古人和高昌畏兀儿的联合武装进攻以后才依附于蒙古人的。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次年,哈密城主的斤迭林曾捐资帮助当地屯垦。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增派汉军及新附军500人来哈密力屯田。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时期(公元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元朝覆亡前2年占据新疆全境的察合台汗国 也分崩离析;新疆各地形成了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地方王国。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畏兀儿马哈麻火者任指挥。又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共同辅政。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明成化八年(1472年),吐鲁番阿力汗率兵攻人哈密城,俘虏王母,抢去金印,委其妹夫牙兰占据哈密。哈密都督罕慎被迫率余众逃至甘肃苦峪(今安西县东南、玉门之西),并筑城以居,开渠引水,屯垦种地,作长期打算。  哈密都督罕慎在苦峪经过10年生聚,实力大增。乘阿力汗新死、阿黑麻继位立足未稳,联合赤金、罕东二卫,拥兵万人,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军哈密。牙兰不敌败逃,罕慎顺利收复八城。罕慎因功进封左都督,赏白金百两及其他物件,特旨褒奖。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即位,晋封罕慎为忠顺王。可是,罕慎封王却为吐鲁番阿黑麻所不容,就在当年十一月,他率兵至哈密,威胁利诱,最后杀死了忠顺王罕慎,仍令牙兰据守。  为了打击阿黑麻的嚣张气焰,明廷采取薄其赏赐、或拘留使臣、却其贡物、敕责令悔罪等措施。3年后,阿黑麻才不得不将哈密8城、忠顺王金印及500多被虏居民送还。明廷派安定王族人陕巴(系忠顺王脱脱重孙)继忠顺王。弘治六年(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掠去陕巴。  当阿黑麻和明朝反复争夺哈密的时候,其兄马黑木在中亚的地盘却被南下的乌兹别克人夺去,阿黑麻令其长子满速儿为代理执政,自己率部援助其兄去了。以后阿黑麻病死于阿克苏,满速儿当政后,无情镇压反对他的几个弟弟,并继续东侵哈密。弘治十八年(1505年)冬,陕巴卒。其子拜牙即自称“速檀”(即苏丹),改信伊斯兰教,仍袭忠顺王。拜牙即愚昧昏庸而又淫暴,经常担心部属害他。吐鲁番满速儿汗又不断派人向其游说,威胁利诱他背叛明朝。明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终于置哈密于不顾,弃城叛入吐鲁番。满速儿派火者他吉丁据哈密。  明正德十年(1515年),都御使彭泽筹措缎、绢、布匹等物,遣马骥等往哈密,向满速儿索要拜牙即王印。他吉丁归还哈密王印,而拜牙即却匿居阿克苏,拒不返回。此后,吐鲁番常以哈密为跳板,屡侵河西诸县,大肆抢掠,嘉峪关外人民深受其害。满速儿一面侵扰河西,一面派使通贡;明廷一面抵御入侵,一面责其归还忠顺王。然入侵不断,贡使不绝,忠顺王不还,哈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愈加动荡。  此后,明朝国势日弱,又因哈密得而复失事追究大臣责任,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凡135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满速儿死。长子沙速嗣“速檀”,居吐鲁番;其弟马黑麻亦称“速檀”居哈密。明隆庆四年(1570年),马黑麻返吐鲁番嗣兄职。  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 (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 的东部领土。  此时叶尔羌汗国在哈密的代理人是叶尔羌汗国国王的四弟,名叫巴拜汗。&&&&&& 清朝时期(年)  一、清代哈密建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镇西府亦隶属甘肃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尔库尔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日,新疆设立行省,下分四道,镇迪道改由新疆省隶属。次年,哈密厅升格为哈密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包括今哈密、伊吾两地,共辖乡庄35个,但实际上除新、老两城外,只辖7个村庄,其余大部分属回王领地。镇西直隶厅下辖24个乡庄,由东、西、北3个乡治理。&&&&&& 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一、民国哈密建置  中华民国2年(1913),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抚民同知改称县知事,隶迪化府。首任哈密县知事白文超、镇西县知事李澎荣。县以下分若干渠(乡),渠设乡约1人(主管行政)、农官1人(管农田事务),乡约之下有百户长、十户长。县衙由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三班(隶、快皂)改为科长1员、科员2员、催员4员,以及门子、库子、皂隶、马快、禁卒、斗级、伞扇、轿夫、民壮等共76人。  回王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县衙管理。回王领地一直到民国19年(1930年)废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统一于政府建制。  民国23年(1934)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为新新省第九行政区。行政长公署设在哈密县,刘应麟为第一任行政长。  民国24年(1935)7月,省府决定划哈密县的吐葫芦、下马崖、盐池、前山、苇子峡、淖毛湖为伊吾设治局。哈密行政区至此辖二县二设治局。  民国32年(1943)1月,伊吾设治局升格为三等县。5月,改哈密行政长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哈密县由二等县升为一等县,镇西县为二等县,伊吾由三等降为五等县,七角井仍为设治局。废除区、乡村行政组织,建立乡、镇、保甲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  日,镇西县改称巴里坤县。9月30日,巴里坤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  1955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密专区辖2县1个自治县。  1961年,以哈密县城镇为基础,包括火车头、铁龙、钢铁、先行、红旗等5个城镇公社和火箭农场在内,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  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日,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地区行署驻哈密县,辖哈密、伊吾两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日,原由自治区直辖的鄯善县划入哈密地区,哈密地区辖3县1自治县。  日,鄯善县划归吐鲁番地区。  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哈密市(县级市)。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2县(哈密、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  1969年3月~1979年6月,哈密地、县及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日,哈密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哈密地区辖1市2县1自治县,共有2镇、3区、22个人民公社和17个国营农牧场、22个居民委员会。哈密行署还在三道岭矿区设派出机构——三道岭行政委员会(县级)。哈密地区行署驻哈密市。  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  1984年6月,政社公开,撤销人民公社,新建区公所3所,乡政府35个,镇政府2个。  1985年底,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1县(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
地图全图网提供哈密地图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哈密地图全图、卫星地图。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