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为什么现在搜索不到影片?

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片有笫二集吗_百度知道香港电影为何会走向没落?--百度百家
香港电影为何会走向没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今,香港电影年产量只在30部左右徘徊,大批有知名度的电影人也开始倾向于在内地淘金。那么,曾经的香港电影究竟是为何走向今天的没落?外因很明显,那么有没有自身的内因呢?香港电影又是从何而起?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香港电影的简短发展史----
& & & & & & &香港电影为什么会走向没落?
香港电影,也是中国人的电影,不管是香港电影,还是内地电影,都是华语片的组成部分。香港电影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鼎盛时期,港产片一年产量超过200部,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片在上映、在拍摄,刘德华、梁家辉、梁朝伟同天转场拍几部戏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香港电影年代的黄金时期,也涌现了很多名导、明星和杰作。香港电影也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电影也是香港文化的骄傲。
但是在20世纪末尾,随着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巨星先后投入好莱坞拍戏,还有吴宇森、徐克也加入了好莱坞导演的行列,同时伴随着1998年的金融风暴、以及好莱坞大片在港台地区的号召力日盛等等现象,香港电影开始走向衰落。如今,香港电影年产量只在30部左右徘徊,大批有知名度的电影人也开始倾向于在内地淘金。那么,曾经的香港电影究竟是为何走向今天的没落?外因很明显,那么有没有自身的内因呢?香港电影又是从何而起?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香港电影的简短发展史----
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启蒙时期,香港电影文艺气息浓郁()
1913年,黎民伟拍摄了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香港电影也从此正式诞生。香港电影发展到40年代末期时,这段时期的香港电影主流仍然是以文艺片为主,而且当时香港基本是以国语片为主,粤语片的市场不大。在40、50年代比较轰动的粤语电影应该就是《黄飞鸿》了,《黄飞鸿》是香港功夫电影的滥觞,它对香港后来的商业电影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1930、40年代的香港电影受内地的影响很深,香港在那个时期拍摄的文艺电影,和内地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到了5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时的香港电影,开始有了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
1950年代的香港电影市场,还是以文艺片为主,国语片、粤语片、厦语片、潮语片争相辉映,整个电影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是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香港电影有很大的区别,当时香港电影的文艺气质很浓,1953年,香港还出品了根据巴金《家》、《春》、《秋》改变的同名三部曲电影,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在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文艺片是主流,商业影片不登大雅之堂。其实早期香港电影文艺气息重也很好理解,毕竟当年制作电影的导演大部分都是文化人,他们创作的起点就比较高,以文学经典作品问切入点,不走市井路线,这个情况在邵氏时代就逐渐被彻底扭转过来了。
发展时期,邵氏逐渐一家独大()
到了1960年代,邵氏公司崛起,香港电影正在开始逐步经历重大的转变。开始,邵逸夫主要重视的是女明星的培养,在当时的香港影坛,女明星要比男明星受欢迎。光是一个林黛,就足以技压群雄。邵氏拥有很多大牌的女星,同样的,邵氏也就占有了很大份额的电影市场。女明星在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1950、60年代看电影的主要是家庭主妇和她们的孩子,家庭主妇喜欢看爱情文艺片,爱情文艺片女主角肯定是中心,这其实也标志着香港电影开始真正走入平民的生活中去了。
大家熟悉的《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这些爱情片,都是以女性角色为中心。男演员在爱情片里时常都是扮演薄情寡义的角色,让女主角爱恨交加,让观众嗤之以鼻。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慈母泪》、《蓝与黑》系列、《玉梨魂》、《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这样的电影在当时的香港很受妇女们的欢迎,女明星受到大众的追捧。当时邵氏就在下意识的制作商业爱情片,女演员漂亮,电影情节感人,电影中的爱情缠绵悱恻,比如《江山美人》、《星星月亮太阳》、《千娇百媚》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到了60年代后期,邵氏开始大量出品武侠电影,就是这时候开始,香港电影开始步入黄金时期。武侠电影能够兴起,和当时梁羽生、金庸、古龙他们的武侠小说的风行有直接的关系。邵氏凭借“双剑”打开了市场,武侠片成为邵氏的一个拳头产品。邵氏的武侠“双剑”就是《大醉侠》和《独臂刀》了。两部出色的影片掀起了武侠电影新的浪潮,尤其是《独臂刀》的影响力最大,开创了华语影坛阳刚武侠的先河。《大醉侠》还是以女性角色为主,主要刻画的还是金燕子这个角色,《独臂刀》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大戏,女性角色只是陪衬。
黄金时期,电影公司群雄并起()
从19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初,邵氏的商业大作基本上都是武侠片或是动作片,还有风月片。这个时期香港电影的特征就非常明显了,商业至上,一切都是以商业利益为主,什么好看拍什么,这就为日后香港电影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1970年代,邹文怀独创嘉禾公司,和邵氏分庭抗礼。嘉禾能够站稳脚跟,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因为有了李小龙这张王牌。李小龙把功夫电影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李小龙在国际上,为香港功夫电影打响了知名度。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电影的时代背景,还是武打动作的设计,都是泾渭分明的。
武侠片全部都是古装片;功夫片主要是反映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故事;动作片主要是指时装动作片,讲述现代的故事。张彻把这三个类型的商业都拍了,并且拍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武侠片是要吊钢丝的,功夫片就不用,刘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就是功夫的经典作品,完全不用钢丝来炫耀轻功,全剧凭的都是真功夫来征服观众。动作片一般会出现手***,这是最明显的标志,成龙的《***故事》就是动作片代表作品。
进入了80年代,香港电影已经开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最鼎盛的时候,香港电影的年产量在300部左右,惊人的数字啊!当年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绝不是浪得虚名。这个时期,香港电影的优点和缺点就反映地很明显了,拍电影几乎成了暴利,大量的资金开始进入电影行业。电影是越拍越多,可是电影的制作水准在逐年下降,烂片和垃圾电影越来越多。在年代,香港有好片,但是也有很多烂片。
比如刘德华,最高峰的时候,刘德华一年拍摄14部电影,人送外号“十四少”。刘德华迄今为止,拍摄了并且已经上映的电影已经超过120部。在94年之前,刘德华主演了81部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主演,这些影片的质量也是良萎不齐,烂片多过好片。其实刘德华的工作情况,多少可以反映当时香港电影业的一个现状,急功近利,是导致香港电影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张曼玉、周润发他们现在已经贵为国际级影星,当年同样也是拍过一些烂片的,可见当时香港电影的整个大环境就是如此,好片烂片你就得照单全收。
成龙是我见过拍烂片最少的明星,成名之前肯定再所难免,像《飞渡卷云山》、《少林门》等影片,其实也不能说是烂片,只是不好看而已。成龙在靠《醉拳》、《蛇形刁手》成名之后,创作态度日趋严谨,严格控制自己电影的产量,严把质量关,才能保持自己20年依然大红大紫。
香港电影当然不全是功夫电影的天下,但是香港电影是商业电影的天下,商业至上,一切都是快餐文化。很多8、90年代的商业电影,它们的剧本往往是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出炉,更有甚者是边拍边写,这样的创作态度,不出烂片还了得?
王家卫是香港电影、华语电影、以至亚洲电影都算得上是一个异数。据说他拍电影从来没有完整的剧本,而且王家卫还是边想边拍,他大部分电影都要拍摄一年以上,这样得制作风格,使得王家卫成为香港最特立独行得导演。王家卫因为《阿飞正传》、《春光乍现》、《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花样年华》、《2046》这些艺术佳作,而成为蜚声国际影坛的大导演,他是香港艺术电影的杰出代表。
成龙虽然可以在功夫片领域呼风唤雨,但是凭借他一人之力也不能挽救香港电影的颓势,近年来,继《十二生肖》之后,他的作品《***故事2014》、《天将雄师》都开始逐渐削弱动作戏份了,毕竟年过六旬了。即便是加上王家卫、吴宇森、周润发、杜琪峰等等大导演和大明星也不行。时势造英雄,精英只能是少数,他们即使非常有力量,可是他们的力量有限的。
平淡时期,风骨仍在但影响力衰退()
电影是一种大众娱乐和消费的商品,再艺术的电影也得要钱来拍,或许未来可能会出现不要钱的电影,那时的电影才能真正谈得上艺术。香港电影一直都在走好莱坞得发展模式,很多商业电影直接套用好莱坞大片的剧情,比如《鼠胆龙威》模仿《虎胆龙威》,《中南海保镖》模仿《保镖》,狄龙主演的《廉政第一击》模仿了《铁面无私》等等,香港电影很通晓“拿来主义”。好莱坞其实也是如此,05年大热的《无间行者》不就是最好的实例吗?
香港电影在80年代出现了新浪潮电影运动,以徐克、许鞍华、方育平、谭家明、章国明等人为代表,他们在80年代初为香港影坛奉献了一大批艺术杰作,给香港影坛打开了全新的格局。可是到目前还坚持在香港拍电影的只剩下许鞍华和徐克了,徐克在《蝶变》之后,就一直在主流
商业电影阵地中打拼,成为香港新一代武侠电影大师,并且开创了新武侠时代。许鞍华一直坚持走文艺路线,代表作品就是95年的《女人40》,2002年她又拍了一部《男人40》,没有取得以往的成功。
在香港,单纯的文艺电影很难得到发展空间,没有上乘的文艺佳作,那么电影艺术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商业影片是潮流之作,很快就会降温,很多商业影片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观众看过就忘。
好的文艺电影,却能够久久在观众心中驻留,时常勾起他们观影的回忆。好的商业电影也会使人难以忘怀,但是这样的精品不是很多。《英雄本色》是商业电影,大家都很熟悉,并且很喜欢这部影片。
《英雄本色》之后,香港很多电影公司也相继拍摄很多同类型的电影,可是根本没有几部能够使观众记住的,这就是所谓的跟风之作。《古惑仔》引领了潮流,《古惑仔》之后,许许多多类似的影片大量涌现,都快泛滥成灾了,可是真正能够得到观众首肯的,也只有《古惑仔》系列的前五集,或是前三集。
香港电影目前年产量不到百部,全年本港票房不超过3亿港币,票房不到巅峰时期的1/10,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是跌落谷底,如果再不奋发图强,可能在谷底下面还有个坑,还要往下滑落。香港电影在1994年之后就日现颓势,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位一线的明星和名导相继去了好莱坞发展,使得香港影坛失去支柱。
盗版的横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盗版也叫水货了,这个问题在80年代中期就凸现了,可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彻底的解决。也不能把所有问题全部归咎给盗版,现在正版影碟发片太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我观察,香港电影最快在影片上映之后的半个月就会发行DVD,这样的速度,观众自然不会再轻易掏钱买票看电影了。美国影片上映之后,半年才允许发行DVD,最快也要4个月之后,这样对于影片的票房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借鉴。
香港电影其实在80年代也有一个转变的契机,可以在那个时期注重对于文艺影片的制作,可是在那个时期能坚持下来的文艺片导演实在太少了。缺乏扎实的文艺基础,轻浮的创作态度,是导致香港电影目前举步维坚的最主要的原因。说句难听的,香港就是整个一文化沙漠嘛!很多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都指出,现在的香港导演,不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只知道学习美国电影,看美国大片、看MTV,这样怎么会拍出中国人喜欢看的电影呢?
我们可以回顾到李翰祥时代,李翰祥的电影出了名的是精益求精,在道具的布置上更是一丝不苟,李翰祥的古装电影几乎以假乱真的,做的太细致了,让人一看,就觉得中国古代的确是这样的。李翰祥之所以这么厉害,都是靠平时的知识积累,阅读古籍、收集古董、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旁征博引,就是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拍出那样美轮美奂的古装历史大戏,看李翰祥的古装电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现在的电影导演,很少有像李翰祥或是胡金铨那样的学习态度,拍出的电影自然经不起推敲。
困顿时期,产量锐减新血减少(2003至今)
现在内地的观众普遍反映香港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首先是演员就没有以前的那样吸引人。香港目前新生代的女明星没几个能独挑大梁,2015第34届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中,王菀之占了三个提名,可见香港电影新人演员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这和过去张曼玉、林青霞、叶童、袁咏仪、王祖贤她们争芳斗艳的时代已经是天壤之别,好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少了,拍一部电影都找不到什么好的女演员配戏。
男演员呢?香港电影众所周知是以动作片打天下,现在的男演员演戏好的还是有不少,可是能打的就很少了。目前已经不年轻的甄子丹仍然是一枝独秀,他的新作《叶问3》也已开机,但很明显,甄子丹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作新人。像洪金宝、成龙那样从小练功的武打演员,现在香港新生代明星中实在是太少了。毕竟洪金宝他们的年月,当时的父母还愿意把小孩送去学武,这在今天看来已是很稀罕的事情。极度缺乏巨星和人才,缺乏创意是香港电影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香港电影想要再度辉煌,就必须有一大批新的电影人才给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就好像1979年发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一样,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起死回生。
现在香港电影一年当中都很难有30部电影开机,新演员就更难说出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之所以能在金像奖上获得12项奖杯,也是因为竞争中太弱的缘故,如果是《一代宗师》放到1990年代,就很难拿下这么多奖杯了。
缺乏新人,缺乏新作,倚靠中国内地拍摄电影,香港电影其实已经融入了内地电影,以后逐渐就是中国电影了,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或许,香港电影不是走向了没落,而是走向了融合。
阅读:2148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289
阅读:8509
热门文章HOT NEWS
三星Note7“爆炸门”愈演愈烈,在连续遭禁飞和禁用之后,三星...
八卦掌门人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