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水系水文的主要影响

当前位置: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水系..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水系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难来源:专项题
(1)支流众多,北岸支流多而长,南岸支流少而短,南北不对称。(2)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多;地势低洼,河流排水不畅;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人海,泥沙淤塞河道;淮河人海口少。(3)技术上,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生物措施上,在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工程措施上,修建水库蓄洪,开挖新的人海口泄洪。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水系..”主要考查你对&&河流特征,中国的水文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河流特征中国的水文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水位变化:(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1)河流长度、流向(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4)河网形态、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中国的水文灾害:主要表现形式: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洪水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冰凌、风暴潮、堤坝溃决等原因引起江河湖岸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升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涝渍灾害:是指降水量过于集中,排水不畅,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一、洪涝灾害:1、洪涝的类型、成因及多发地区: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二、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成因类型有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等。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我国暴雨洪水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3、我国洪水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洪水往往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毁,从而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我国东部平原是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此外,这里也是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的地区,受洪水灾害威胁严重。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可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0%-80%,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因此容易形成特大洪涝灾害。4、人为原因:人类的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阻塞河湖水库,在下游低洼地过渡开发等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 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 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西部自然灾害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 藏南谷地 内蒙古高原 藏北高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①旱灾和涝灾: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 ②滑坡、泥石流灾害: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 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两对关系: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②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2、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①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②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主要自然灾害和部分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
发现相似题
与“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水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570594787931509372310316391616淮河 寻找治水和治污的最佳结合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幼宽认为,淮河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流域经济发展加快、治污技术落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治污投入还需加强以外,在流域层面上缺乏具有长期战略性指导的流域污染系统治理的总体方案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行为不仅收效甚微,而且造***力、物力、财力的重复和浪费,无序分散治污行为难以根本解决淮河水污染问题。因此,弄清流域水污染主要成因,识别流域水污染治理关键问题,提出清晰简洁的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方案,构建多功能一体化集成的流域综合管理平台是
文?本报记者 李 禾冬末春初,是淮河治理难题显现最为直观的一个时段。“治水”与“治污”两种不同的治理目标、处理手段,在这个季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记者曾多次前往淮河采访,冬末春初来到淮河,发现经过秋冬的长时间蓄积,河水不能流动,淮河水质严重下降,呈现黑灰的颜色。淮河下游排水不畅,是有名的害河。淮河治理,最初是出于减少水文灾害的目的,这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另一方面,淮河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九五”启动的水污染防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防治的“先导”也是淮河。“目前,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和水利管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淮河流域水问题更加突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说。----新闻调查----闸坝密布,防洪和治污难两全“人均水资源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紧缺是我国水资源的天生禀赋。时间分布不均匀决定了旱涝并发多发,空间分布不均匀致洪涝灾害严重。”在“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强调。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徐迎春说,《淮河流域规划报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规划,根据规划,在淮河上游修建了山谷水库。此外,淮北大堤、临淮岗、洪泽湖大堤加固等一批项目后来相继实施。淮河流域是我国粮食重要产区,历史上素有“江淮熟,天下足”的说法。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季节降水不均,到了冬春枯水期,人畜饮水等都有问题,且不要说春耕灌溉用水等。于是,为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在淮河上修建了近万座闸坝,“河流闸坝密布”。在夏季,由于水量充沛,为了防洪,各大水库大坝均开闸放水。于是,淮河干流、重要支流沙颍河、洪汝河等水质清澈;到了雨季末期,各闸坝关闭,开始蓄水。“流水不腐”,各大水库以及水利工程的建立,为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也导致了水体污染。加上在改革开放后,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淮河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在雨季前夕,为腾出库容,各闸坝纷纷开闸放水,大量污染团下泄,于是,淮河流域发生了多次严重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头痛医头,局部行为收效甚微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为解决淮河的水污染问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了“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课题。该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教授张幼宽说,淮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大、城镇污水治理率偏低,农业面源基本上没有受到重视;该流域属于欠发达地区,未来城镇化还将加快。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该流域的城市生活污水负荷分别将增加80%、110%,污染治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张幼宽认为,淮河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流域经济发展加快、治污技术落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治污投入还需加强以外,在流域层面上缺乏具有长期战略性指导的流域污染系统治理的总体方案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行为不仅收效甚微,而且造***力、物力、财力的重复和浪费,无序分散治污行为难以根本解决淮河水污染问题。因此,弄清流域水污染主要成因,识别流域水污染治理关键问题,提出清晰简洁的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方案,构建多功能一体化集成的流域综合管理平台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迫切需要。----专家观点----“三三三”治理,恢复淮河生态针对淮河这样多闸坝、水资源匮乏、重污染流域,张幼宽说,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实践并总结了“三三三”治理模式。也就是在其淮河重要的贾鲁河子流域,首先对重污染行业及工业园区进行“第一级”控制,即根据企业排放标准严加控制;然后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城市再生水景观回用标准进行“第二级”控制;“第三级”控制是通过河流、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流域排放标准来控制。三级标准,中水回用、再生水回用、生态净化水回用……按照该思路,张幼宽说,针对当地制药、纺织企业,课题组研发了高浓度有机生物制药废水组合处理关键技术、综合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及工业园区污水厂生化尾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等技术;针对城市混合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研发了以高效脱氮除磷集成与磁性再生树脂吸附等新材料,使其运行成本下降三分之二。“最后一级,即第三级处理是在贾鲁河支流、人工湿地、近自然人工滩地等建设联合净化示范工程,郑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显示,生态净化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削减20%、氨氮和总磷分别削减80%、40%。为寻找治水和治污的最佳结合点,课题组制定《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总体方案》,旨在研判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和防治重点,提出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行动纲领,为流域相关工作提供战略指导。在其基础上,《方案》提出了以“全面修复和保障淮河流域河流生态功能,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总体目标,以“分步治理--重点突破--逐级恢复”为实施方略,制定了流域水体污染控制分阶段的重点任务和空间实施布局,从而形成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行动纲领。■延伸阅读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与气候过渡带。它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流域面积约27万公里,人口1.7亿,耕地面积约1.9亿亩。也就是说,淮河用仅占全国3.4%的水资源,养活了全国近1/6的人口。淮河流域冬春降水少,雨季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加上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如此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的河流水系特征,使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淮河自1978年以来还发生了多次重大污染事故:1989年,1.1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蚌埠闸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带,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1994年,发生震动全国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续时间55天,污染农田5000余亩,经济损失1.7亿元;2001年,淮河上游1.44亿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带,水利部门从骆马湖调水8亿立方米补进洪泽湖;2002年,1.3亿立方米污水下泄,仅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达5.3万亩;日至27日,淮河突然暴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从上游奔腾而下,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Error 401--Unauthorized
Error 401--Unauthorized
From RFC 2068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
10.4.2 401 Unauthorized
The request requires user authentication. The response MUST include a WWW-Authenticate header field (section 14.46) containing a challenge applicable to the requested resource. The client MAY repeat the request with a suitable Authorization header field (section 14.8). If the request already included Authorization credentials, then the 401 response indicates that authorization has been refused for those credentials. If the 401 response contains the same challenge as the prior response, and the user agent has already attempted authentication at least once, then the user SHOULD be presented the entity that was given in the response, since that entity MAY include relevant diagnostic information. HTTP access authentication is explained in section 11.知识点梳理
一般包括地貌特征和几何特征两方面。①较大的上游和中游一般具有山区河流的地貌特征:河谷狭窄,横断面多呈V或U形,两岸山嘴突出,岸线很不规则;河道纵向坡度大,水流急,常形成许多深潭;河岸两侧形成数级阶地。平原河流在松散的冲积层上,地貌特征与山区河流很不相同。横断面宽浅,纵向坡度小,河床上浅滩深槽交替,河道蜿蜒曲折,多曲流与汊河(见河槽形势)。②河流几何特征用以下参数表示:自河口沿干流至支流最远点的长度称为河长。河长基本上反映出河流集水面积的大小。河源与河口的垂直高差称为河流的落差。落差大表明河流水能资源丰富。落差与河长的比值称为河流的比降,比降越大河道汇流越快。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两端距离的比值称为弯曲系数,弯曲系数越大,对洪水宣泄越不利。 美国水文学家R.E.霍顿归纳了河系结构与河流某些几何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下列定律:河数律──河系内任一级支流的河数与该支流的级别数序之间成反几何级数的函数关系,该几何级数的首项为1,公比为分汊系数;河长律──水系内任一级支流的平均河长与该级支流级别数序近似地成正几何级数,该几何级数的首项为第一级支流的平均河长,公比为河长比;河流比降律──水系内任一级支流的平均比降与该支流的级别成正几何级数的函数关系,该几何级数的首项为第一级支流的平均河长,公比为河流比降比。霍顿河系结构定律为资料缺乏地区的水文计算提供河流和水系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
中国的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包括哪些?)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2、暴雨洪水 3、雨涝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风暴潮灾害 1、主要危害 2、危害地区 3、类型 4、发生时间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主要水文灾害: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
1.主要的空间分布  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泥石流、滑坡--西南  台风--东南沿海  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华北--旱涝、地震  华东、华南--台风、旱涝  西北--风沙、地震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东北--旱涝、低温灾害  2. 主要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农业灾情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① 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  ② 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③ 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④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
一、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①自然灾害的监测机构,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县、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②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是从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观测站,海上的船只等平台进行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③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范围广泛,对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一些灾害均可进行检测。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学生阅读了解)二、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防御就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1.非工程性防御:(1)概念:是通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学生阅读了解)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淮河流域的干支流...”,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淮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灾严重,为了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国家防总科学调度,及时分洪、行洪,到7月13日,淮河流域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8.5万人。(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_________省最易发生水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从气候、地形、流域特点分析淮河易出现洪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2)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干旱灾害频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