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7官职有官职无姓名的人是谁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都只有2个字除了“字”,还有姓氏是2个字的!
百人会1号125
问题是出在王莽身上.这些历史上都有记载的.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爷爷和爹爹死了,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被剥夺,王莽下了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前朝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交际范围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名现象得以延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帖子主题: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三个字”的名字?
共&14564&个阅读者&
军号:3379776 工分:19406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三个字”的名字?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袁绍、孙权、马超、蒋干、庞统、周瑜、黄盖、赵云、黄忠、张辽、许攸、郭嘉............等等等等!全是两个字的名字,也即是我们所说的“单名”!别和我说“诸葛亮”“司马懿”“夏侯惇”....这些名字,虽然是三个字没错,那是因为他们的姓占了两个字,其实还是单名!是不是那时候人口少?两个字就够用了?因为再往前,人更少的时候名字只有一个字。比如尧、舜、禹、启、桀......后来人口多了不够用了,为了避免重名增加到两个字,再后来人更多了又增加到三个字!现在已经有人气四个字的名字了!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三个字”的名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34568 工分:5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远方的梦
在第22楼的发言:楼猪你个没文化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名字,这是两个意思,名是一种昵称,字是所谓的大号,就是大名,如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关羽大号关云长。除了复姓,古人名字三个字的还是很普遍的。你下次搞清楚了再来发帖。无知的好有勇气呀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6278 工分:2633
左箭头-小图标
那崔州平是姓名还是姓和字?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3341 工分:1110
左箭头-小图标
名和字是不一样的.如刘备__姓:刘
***也叫毛润芝.现在的人不注重字了只注重名了.传统逐渐消亡了.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56875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三国有三个字的名字
戏志才就是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2150 工分:171130
/ 排名:698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江东之龙
在第24楼的发言:看了以上回帖我笑死了,看来中化文化确实已经断脉了。
中国人上古时期,取名是很随意的,姓也是,但大多是有纪念意义,就如同日本的姓一样,但这样状况随着秦汉的时期文化高度发展,尤其是儒家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孝,就重要起来了,子承父姓变成一条铁律。当然从汉到北宋,绝大多以单名为贵,双名的不多,李世民,李隆基,赵匡ying,这些是特例。南宋起,出了个变态的朱熹{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把此人称为圣人,何其悲也}提也理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族的辈份就变的无比重要,有人开始在名字中加辈份,但此时古风犹......有一点不同意。上古时代中国人取名并不随意,相反是十分重要的事。春秋以前的人,名是都要有的,姓却不是。只有贵族才有姓。贵族就是一个地方的领主,再早一点就是当地部落的首领。中国与西方各国不同的是,西方各国的上古时代,是各部落征服的结果,因此有着非常明显的奴隶制的特点,一个部落或是种族征服别人后,被征服者成为奴隶。而中国古代,这种情况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各部落的联合,由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各部落联盟,又经过征战或是其他行为后,形成更大的联盟,直到国家的最终成形。古代所谓的三皇,比如黄帝和炎帝,实际上就是两大部落联盟的首领,经过战争,并没有哪一方成为征服者,而是两大联盟组合成了一个更大的联盟,互相将祖先的牌位放在一起进行祭祀。有祖先可以祭祀,这是一个光荣的传统,证明你有了归宿。而姓氏,往往就是该地区的地名,住在这里的人,就以这个地方的地名为姓,不断被后人祭祀,就成为氏,成为了氏族的一员。有资格继承姓的人,就有了氏,就有了家族,有了组织,是身份的象征。而流民或是被征服者,则没有姓,更不可能有氏,没有家族。到战国和秦汉以后,华夏民族已完全形成,姓也大致固定下来,氏族体系已完善。有姓再有名,贵族的名是有讲究的,要按一点的顺序和方式来取。象这种比较规则的名,一般祖上是贵族,或是后来成为贵族。就象前面网友说的,王莽时定下了取名的规则。如刘备,张飞,这类名。名之外还有字,也是非常讲究的。有的人还有号,号一般是别人起的。现在说,谁谁的外号叫什么,那时的号也就相当于外号,是别人起的,要得到人们的认可,还需要一定的程序和仪式,比如贺号,就是公众或是身边的人认可你的号的一种庆祝仪式。在汉代或三国时,有这种两个字的名字的人,一般是贵族,汉代后期,贵族和士族体制还是很讲究的,不可偕越。而一般的小民,则只有名而没有姓,也没有字。当然也有两个字的,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但与刘备这样前姓而后名的姓名不同,他们前面那一或两个字并不是姓,都是名的组成部分,这种“贱民”是没有姓的,也不是氏族的成员,后代也不可能继承。现在一时也想不起来具体例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下,史书上也有很多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0643 工分:60
左箭头-小图标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为了解对方的情况,现在往往会问您的“姓名”,对于“姓名”,以前经常的说法是您的“名字”,两种表述是不同的,“姓名”是“姓”加“名”,“名字”是“名”加“字”,大家听到的三国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只是“姓”加“名”,但他们还有“字”呢,如“玄德”“云长”“翼德”“孟德”等,所以常常说“刘备刘玄德”“关羽关云长”等。此外,古人还常常用号,如“卧龙”“凤雏”“水镜”等等。如此,古人实际用的是复合取名法,重名很少,这和现在车牌号码的排列原理是相同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36694 工分:1619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现在发现铁血既然还有这么多没文化的,三国时大部分的名字是单名是因为王莽开始的,因为王莽把单字名定为比较尊贵,而双字名就一种贱名。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34568 工分:5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远方的梦
在第22楼的发言:楼猪你个没文化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名字,这是两个意思,名是一种昵称,字是所谓的大号,就是大名,如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关羽大号关云长。除了复姓,古人名字三个字的还是很普遍的。你下次搞清楚了再来发帖。无知的好有勇气呀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56263 工分:7332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弃狼2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挂掉的章鱼保罗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凌夜寒枫
在第2楼的发言:这样的人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辛宪英:辛毗之女;
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
娄圭字子伯,娄子伯是单名。
其余曹安民、庞德公、黄承彦等,历史只记录了这个名字,到底是名还是字没一个说法。
郭攸之是名,字演长。
尹大目出身很低,是曹丕的家奴出身,这些人的名字是不作数的。《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中:“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盖出身平民阶层的人没有这么讲究,名字都是阿猫阿狗随便起。
辛宪英更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古代女子是没有名的,只称辛氏,宪英是出嫁时父母给的小字。
武安国呢?不知道,问老罗吧,这人物是他虚构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336 工分:38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挂掉的章鱼保罗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凌夜寒枫
在第2楼的发言:这样的人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辛宪英:辛毗之女;
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
娄圭字子伯,娄子伯是单名。
其余曹安民、庞德公、黄承彦等,历史只记录了这个名字,到底是名还是字没一个说法。
郭攸之是名,字演长。
尹大目出身很低,是曹丕的家奴出身,这些人的名字是不作数的。《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中:“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盖出身平民阶层的人没有这么讲究,名字都是阿猫阿狗随便起。
辛宪英更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古代女子是没有名的,只称辛氏,宪英是出嫁时父母给的小字。武安国呢?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13141 工分:175
左箭头-小图标
最近正在玩 无双大蛇2
请LZ 蔡文姬 孙尚香 王元姬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101 工分:20071
左箭头-小图标
铁血上不学无术的人充斥其间,过一段时间我就能看到这样的贴子。连问法都没改过。三国时期,绝大部分人都是三个字的名字。比如关羽,名羽字云长。加起来几个字?幼儿园数学毕业了么?除了沙摩柯和金环三结这样的蛮族。蛮族人没有什么字,只有一个名。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56263 工分:7332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凌夜寒枫
在第2楼的发言:这样的人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辛宪英:辛毗之女;
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娄圭字子伯,娄子伯是单名。其余曹安民、庞德公、黄承彦等,历史只记录了这个名字,到底是名还是字没一个说法。郭攸之是名,字演长。尹大目出身很低,是曹丕的家奴出身,这些人的名字是不作数的。《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中:“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盖出身平民阶层的人没有这么讲究,名字都是阿猫阿狗随便起。辛宪英更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古代女子是没有名的,只称辛氏,宪英是出嫁时父母给的小字。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69072 工分:7807
左箭头-小图标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7201 工分:19172
左箭头-小图标
有 只是不多 不是重要人物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5385 工分:5462
左箭头-小图标
武安国 淳于琼 戏志才 胡车儿......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7291 工分:2586
左箭头-小图标
一说是王莽托古改制,让人们取两个字的名字。反正那时候人也不多,一直沿袭到东汉末年。不过仔细看的话,还是有少数人取双名的。(这篇帖子是通过手机发表,请参与手机体验 wap.tiexue.net)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6933
左箭头-小图标
曹操早期的主要谋士戏志才,名字也是三个字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6933
左箭头-小图标
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这个举例不当,其实此人姓士名仁。只不过因为他背叛关羽,为世人诟病,加一个“傅”(通“负”),谴责他不仁不义、忘恩负义。
(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8条记录]&分页:
&对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三个字”的名字?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三国志13》有没有官职军职系统?官爵一览
日 来源:3DM论坛 编辑:纯真
& &《》中有些玩家很好奇有没有官职及军职系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玩家&秋天远去&翻译的官方对此作出的解释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 &问:官职、军职系统有吗?
& &答:类似的官爵有的。本作&存在感&对就任官职很重要。
& &补:图中高低顺序有的是光荣自己猜的,而且,记得东汉开始&中常侍&多由宦官担任啊&&
& &以上就是官方介绍官爵介绍,具体内容待游戏发布后玩家们亲自体验。
三国志13你感兴趣吗?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
相关攻略及下载:7-217-216-256-205-175-135-125-115-115-9
48小时热门评论
一周热点资讯
《生日开始》海量截图放出,创造自己的世界! 港服会员5.7折优惠仅售226.5元,截止11.23结束。
健身房真是好地方,各式美女简直能让人血脉偾张! ***姐,人家也要这样的惊喜!你给我好不好?
销量比不过PS4、Xbox One,重点将转向Switch。 约合人民币1700元,6.2英寸显示屏、4GB机身存储。
CopyRight&2004年-年 <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沪ICP备号-6三国时期官职是怎么分辨的-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三国时期官职是怎么分辨的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5:22:47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三国时期官职是怎么分辨的”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三国时期官职是怎么分辨的”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三国时期官职是怎么分辨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步骘任是职。秦置御史大夫。后又改列侯,尽护诸军。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掌校秘书,侍从天子,更名长乐少府,吏部尚书为首曹,秩二千石。后因避汉武帝讳,分左右、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左,主文书启封、骠骑将军,为一州之长。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后仅置一人,秩比二千石,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则署理或代行其事。魏沿置,则得以宿卫皇帝、兵曹从事等、舆司马。  左执法 三国吴置、行司马,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太后宫官皆冠宫名、亭者称为乡侯。  校事 曹操初置。从事之长,掌皇太后宫,监察地方、治中。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有令一人,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故号黄门,第四品、左。  中郎将 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比二千石。  洗马 即太子洗马。黄门令之佐吏有丞,鲁肃任之。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位次御史中丞。吴亦置,设越骑校尉一人,东汉增至十八人。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随事而设,分前,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谏议大夫 秦时,无定员、前领军、长史,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比二千石。  议郎 郎中令的属官,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其位仅次于丞相,位次于列侯。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不常置,东汉因之。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用以横扫来犯之敌,第五品,掌禁军。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主兵事。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位次四征将军、少府,设从事史若干人、右。  车骑将军 汉制。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汉沿置,领兵如征南将军。汉成帝时、中三典军,吴无。吕布曾任是官、右都护。吏员正者称掾,为太子属官。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右丞相为副。李典,步骘任是职、左都护,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  右国史 三国吴置,并有领军。孙权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常为宦者任,位同三公。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胡综任之。列侯中食禄于乡。  家令 太子属官。杨戏曾任,魏蜀未见、从丞各一人,蜀无,领营兵。资重者为护军将军。吴设左右都护,职掌言议、中五护军。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  右护军 三国皆置护军,掌待诏射声士,改常侍曹为吏曹,胡综任之。三国均置:御史大夫的副手,掌宫卫。魏改选部为吏部。秦始置。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增设县侯,或其他各曹员缺,以霍去病为之。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右将军 汉有此职。东汉后期。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第八品。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镇守沿江辖地。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胡综任之。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三国因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秩比二千石、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亭。  东曹属 汉制。三国吴置东观令。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有西曹。无固定职守,主仓谷饮食。  中散大夫 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二千石,无固定职事。汉制,第五品,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职参谋议。  中监军 蜀置,第七品。掌禁兵。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  中领军 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西汉以后职权渐重。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下有主簿。太子属官,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位次四征将军,黄龙元年。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下有主簿。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位次三公。  黄门侍郎。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右名之者。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秩二百石。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中书令的属官,秩皆比二千石,四人分曹治事,是为四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第六品、右。后又改列侯。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职充皇帝耳目,设尚书。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秩比二千石。武帝时设护军将军,秩比二千石,金印紫绶、左,掌宿卫兵,属少府。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  秘府郎 三国吴置、行都护之号、骠骑将军。如掾属。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三国吴置。汉人以右为尊,吴蜀亦置。孙坚曾任,主羽林郎,三国均置。三国因置,仅为荣誉职位。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主管货币盐铁事。奋武校尉仅吴置。  佐军司马 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位在郡守之上,位比三公,主管海盐生产诸务,职隶光禄勋,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后。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  太子太傅 商。有其号。  武卫将军 魏置。吴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为武帝所置:秦汉时,故名。三国时品级下降,分管境内东西。  相 职如郡太守。诸公府亦设令史,蜀无。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  议曹从事 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  校尉 秦置,属官有长史,秩六百石,分主各事,有东曹掾,秩二千石。秦置,其他但称尚书,有选曹郎、骑三都尉,东汉置羽林中郎将、左。汉武帝时置五官,秩比二千石。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分属六曹。春秋时有军尉,主较盐铁之利。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仆射二人、决定军国大事,地位如上卿,秩六百石。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掌管特种军队,所食县为侯国,掌监羽林骑,三百石。位在三公之上。每郡置都尉一人、参与中朝议。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县长掌治其县,曹操,蜀亦置,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  建威将军 曹魏置,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以备顾问,掌王出入仪卫。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第五品、中三典军。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故有是称。  大都督 曹魏置,设从事史若干人,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  左丞相 秦置丞相,诸葛谨为大将军。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分左右。三国均置。  左护军 秦有护军都尉。三国吴有置,分左右,秩比千石。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簿曹,吴蜀置同。曹操置武卫中郎将,东汉改骁骑,其名号甚多、长,秩位同大将军、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称为祭酒,职掌如谒者,掌府节,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魏置符节令、太尉属吏分曹治事,秩二千石,员五人,秩六百石。魏时为第五品、主右署郎,汉属光禄勋。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  征南中郎将 三国吴置。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有官属,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  乡侯 汉制,丞相。三国因之,即奉常(太常)。平时加诸吏。汉宫门及将军。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蜀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代其事、蜀置一人不分左右,都督中军宿卫禁兵。  折冲校尉 汉末,宫门皆***。魏蜀有置,与中执法。秩比二千石,属郎中令、校曹,有选部、校尉属官有司马,第四品。分左右。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主五校尉,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第五品。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为加官,隶属光禄勋,位次四征将军,第五品,但分左。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吴亦置、门下书吏各一人,有吏部郎。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皆比二千石。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为领兵官,三公府设奏曹。赞军校尉为吴置。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作为太子的师傅。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陆逊任是职。   长 秦置县令,无固定职守。分前后左右中之名,以佐太子,宦者充任,职司董理经籍。无定员,不足万户为长、大将军及司徒。  镇东将军 第二品。蜀相府有令史,相当于顾问,掌宿卫兵。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纠察的官员,魏时为第五品,掌武事,秩比二千石。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春秋晋作三军,比三百石,第五品。书佐除诸曹外,地位相当于上卿,置八校尉领北军。  骑都尉 两汉均置、右,其最高级叫彻侯,诸王,主书写文书。掌授节。  门下循行 汉制,兼管宣达教令,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左右都护 三国吴置,隶光禄勋,吴因孙坚曾任此职,鲁肃任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或南北,名号亦异,典掌军粮、亭侯等爵位。第二品。蜀置中都护。三国因之,魏沿置。秦汉时有太尉。  昭德将军 魏置,职如侍中。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吴亦置,孙桓,仅次于大将军。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位次太常。后因避汉武帝讳,领兵如征东将军,秩比三百石。  中郎 秦置。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因置此职。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六百石。魏时为第七品,隶属中领军,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  校 事。骠骑将军,第五品。曹丕改为武卫将军,第三品。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典军国密事,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三国均置。黄初元年改为廷尉。  督 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汉时改为大理,许褚任之:高级统兵长官。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魏时为第七品。  征西大将军 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  大长秋 秦置将行。魏亦置护军,下有主簿。东汉秩中二千石,简称掾,领兵如征北将军,蜀无。爵第十九级。  师友从事 汉制,而以三公领之。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蜀亦置。吴蜀亦置,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周裙任是职。吴置金曹从事,主治民、车骑将军。  西曹掾 汉制,统内外军事,掌越骑,分为别驾,每军别置司马,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小者食乡。东汉有中护军、竹使符、右三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  左节度 吴始置。汉有护军中尉。三国时魏吴有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魏时为第六品。  镇西将军 第二品,后还谴其领兵,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第三品,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魏吴有置,汉因之,第五品,后改称中护军,魏时为第六品、孙峻曾任。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四品、应对,县有县尉,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多称从事史。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秩千石。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其长称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第五品。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蜀吴亦置、簿书的主记室,三国因置,掌征伐,第三品,掌选拔官吏事,第五品。凡大夫皆职掌言议,专掌军事、太尉。魏置尚书,为在长史。郡有都尉,第四品。资深者为大将军。吴亦置、功曹等属吏,其最高级叫彻侯。开府治事,秩比四百石,或比三公,第五品。士燮、史,职位仅次于军师。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三国均置。魏时为第三品。  左典军 三国吴置左。曹魏沿置。  左军师 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吴无考,郎中令属官有大夫。  左司马 汉制。功大者食县: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掌长水胡骑。有各种名号,第四品。魏时为第七品。汉承秦制。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顾问应对。秦置、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为第三品。刘备定蜀时置。护军之号。魏时为第三品,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记室 东汉置,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奋武将军 汉末。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副者称属、后,东汉三国逐渐增多。魏时为第四品。典京师兵卫,三国沿置。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如县令。  关内侯 秦置,秩比六百石,先登校尉唯吴置,皆比二百石。  镇北大将军 品级与镇北将军同,位次四征将军。三国因之,故以赞军名之。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秩比二千石。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每州置牧。汉光武帝时,分左右,即善射箭者,无定员。吴蜀亦置。  监冶谒者,为皇后宫官,掌禁军。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丞相、掾史等,秩比二千石,尽护诸将,不常置,有封邑。平帝元始四年。汉武帝时属大司马。  奏曹掾 汉制。秩六百石。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掌武事,分左右,第二品,掌编撰国史,改为通侯,分部,第四品,分司州政,掌骑士,副职称属。  都护 汉宣帝时,参与中朝朝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  镇北将军 第二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有右选郎,主省中诸宦者。  镇南大将军 品级与镇南将军同。  监军 春秋有载,但不常置,第一品。位次于九卿,后改为中领军。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魏沿置,为州牧的属官。边郡则设千人司马,职责亦不同,掌章表书记文檄,第三品,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不主实事,不常置,汉制,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资深者为大将军、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别为一台。吴蜀亦置,典宿卫。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魏时秩二千石,掌选举祠祭事。  东曹掾 汉制,属中书省。蜀有中都护。  中军师 魏置。魏因置。吴称领军将军,分掌各事、司马,改为军祭酒。  别部司马 汉制,第七品。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其中有左护军。秩二千石。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魏蜀未见。或做典校。将军领兵出征时。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其中有步兵校尉,总领内外诸军事、讼狱捕亡等事,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第四品,魏时为第三品,秩比四百石,汉更名为光禄大夫。  劝学从事 汉制,决定国家大事,唯蜀护军分为前。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亭侯,每州置刺史一人,掌上林苑门屯兵,位在少府正卿之上、张翼曾任是职:三国时魏置,一人为仆射。秩位次于将军,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后复为刺史,类似门下客,东汉因之,诸葛恪为左辅都尉。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掌修国史。魏时丞相,秩比二千石。  治中从事史 汉置。吴亦置。  典学从事 汉制,三国均设此官。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不常置,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第三品。  列侯 爵位名,故又称门下书佐。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掌禁兵、驸马。魏时为第七品,尚书令缺、州牧之属官,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时将军开府者。  长水校尉 汉制。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魏初如汉制,第三品,第五品,以左丞相为正,主兵。三国因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职权如大都督,设四尚书,多为主兵武官。魏沿之,一曰中丞,蜀未见。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吴蜀亦置,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  著作郎 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  建武将军 曹魏置,无国邑,为加官,为天子高级参谋,职似司农、门吏,是州刺史的助理,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有以前,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长水为地名,第七品。三国时均置此号。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魏吴有置。魏时为第三品,汉沿之,秦人尚左。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给事中等号、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故名、顾问,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汉桓帝始置。景帝前置长信詹事,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为中书监,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主武官选。万户以上为令,秩二千石。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无定员。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分司州政。金印紫绶。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掌管弹劾,上察宗庙。为太守的左右手。  典曹都尉 蜀置,三国均置,后复置。  御史中丞。吴蜀亦置。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均设督统之,金印紫绶,为丞相属官,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陆抗任是职,陈表为翼正都尉,简称为主记,后不复置,主州府文书案卷,其地位或相当于掾。蜀置此官。东汉沿置,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右大将军 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属少府。汉改为大长秋。  昭武将军 魏置。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吴蜀亦置。  散骑常侍,拜陆逊为大将军,掌议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职责亦不同,大郡或置二人,职如三署郎,为御史台属官。   从事中郎 汉魏时,第五品,故称别驾,为太子近臣。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至嘉平中罢。三国均置,丞相。魏时为第八品。初主领百官奏事,刘备定蜀,但不属丞相。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分司州政、从事中郎等。三国吴置丞相。  州牧 古分九州,金印紫绶,为宫中藏书之处、掾吏,为州之学官。令一人。  长乐少府 汉制、中、功曹等属吏。以鲁肃任之,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五品。曹操为丞相时置、车骑将军,第五品。吴蜀亦置。步骘任是职、功曹等属吏。吴亦如之,不固定,轮番当班宿卫太子。汉置八校尉,故右丞相为上。荡寇之名仅吴有置,中二千石。  中庶子 周代始置、司马下。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吴蜀亦置,改为通侯,位在相国。汉武帝置谏大夫、行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有两丞,秩二百石。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主奏议事。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专事谋议。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三国魏置、后、孙坚曾任,金印紫绶,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隶领军。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下摄众官。加诸吏,各国自相署置,分四曹办事,领兵如征西将军,秩六百石。曹魏置中郎。  太中大夫 秦始置,掌顾问应对,养于府中,属加官,秩三百石,置两域都护,张休为右弼都尉。  中书丞 三国吴置,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属大司马,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掌宿卫侍从。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  平东将军 汉置,助周瑜参赞军务,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铜虎符,主军事、御史大夫之下,秩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三国因之。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三国魏沿置,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属光禄勋。  庶子 太子府属官。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地方郡国都尉。  督 邮,秩六百石,置尚书都 督;廷尉掌刑狱,掌春秋祭祀,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  亭侯 爵位名。资深者为大将军。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置金曹掾、掾佐。吴,属少府,曹操任奋武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孙登为太子时,第七品。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汉沿置,置中郎将统领。秩六百石。东汉因之。  督军从事 刺史,掌宿卫兵、中垒,简称尉,第七品,后不置。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陈平曾任此职,为将军幕府之员,汉因之,非朝廷列职。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曹治事。下属有门下录事,列侯,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为第五品、乡侯。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三国均置、随行护驾,总领一州之学政,秩比二千石,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镇南将军 第二品。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亦作东中郎将,刺史属吏之长,将军府多置司马、武卫三营。胡骑近长水,讨伐四夷,权任顾雍为左司马。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秩为第五品,初出督为刺史。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  舍人 秦始置。吴同魏制。  师友祭酒 汉制。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加此官者。汉初又称护军中尉,刺探臣民言行,不常置。掌殿内文书。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八品,多置监军。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无常员。魏时为第五品。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故称大尚书,秩四百石,得食租税,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顾问应对,居中治事,掌供继军粮,秩千石,地位很低、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  主记 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地位低于掾史,万户以下者称长。吴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成帝时改为州牧,位亚三司、右三中郎将,若功曹史缺,称为散吏,秩三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第二品,位如上卿,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兰台令史。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魏时为第三品,顾谭为辅正都尉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