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Mx gene diversity and influenza association among five wild dabbling duck species (Anas spp.) in Alaska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Mx gene diversity and influenza association among five wild dabbling duck species (Anas spp.) in Alaska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学生物科技活动
&&&&&&&&&&&&&&&&
/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
5.7 活动方案举例菜粉蝶生活史的观察和标本采集
菜粉蝶(Pieris rapae)是一种分布极广的蝶类,其幼虫称为菜青虫, 专门危害十字花科植物,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这种昆虫的生 活史为完全变态,一生须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不同发育阶段。在我 国华北一带、一年中可发生 3~4 代,在长江流域,则能发生 7~8 代。菜粉 蝶这种一年发生多代的特点,为组织中学生对它进行观察和标本采集提供了 方便条件。一、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菜粉蝶的生活史过程和特点,使中学生掌握观察昆虫生活史和 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二、活动设计
(1)在田间,用特制笼罩,罩住 1 至数株十字花科蔬菜植物,为菜粉蝶 提供寄主。(2)捕捉菜粉蝶雌、雄成虫个体,放入上述笼罩内使其交配产卵,并在寄主植株上进行生长发育。 (3)连续观察笼罩内菜粉蝶的整个生活史过程。 (4)采集、制作一套生活史标本。三、活动内容(1)观察菜粉蝶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2)观察生活史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各阶段所需天数。 (3)观察生活史各阶段的各种习性,包括卵的孵化;幼虫运动、取食、假死、化蛹;成虫交配产卵等。(4)制作生活史标本四、活动开展方法步骤
(1)选择十字花科蔬菜植株和制作笼罩。蔬菜植株应选择生长健壮、无 病虫危害的幼苗作为寄主。笼罩用铁条作支架、形状可圆可方,顶和四周镶 围铁纱,底部放空。由于在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都要使用笼罩。所以要根据 化蛹时菜株所能长成的体积,来决定笼罩大小。
(2)采集菜粉蝶成虫放入笼罩。放入前,应将笼内菜株上的各种鳞翅目 幼虫(包括菜青虫)一律除掉。
(3)观察记录。顺序对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各 种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并及时记载。
(4)制作标本。成虫制作雌、雄个体的展翅标本;卵、幼虫(1~5 龄) 和蛹制作浸制标本;并压制寄主被害叶片的腊叶标本。将上述各种标本放入 昆虫标本盒中按顺序排列,组成一套生活史标本。
(5)总结。从形态特点、生长发育过程及时间、生活习性表现等方面进 行总结,并在总结中提出防治菜青虫的措施。附:菜粉蝶形态特点(图 5-13)成虫 体长 15~20 毫米,翅展开约 40~50 毫米。前翅白色,基部灰黑,翅的前角缀有三角形黑斑,每翅中间偏外部位,有两个前后排列的黑斑,但 后面的黑斑个常不明显。后翅全白,基部灰黑,每翅前端只长 1 个黑斑。雌、 雄蝶形态相同,但雄蝶体型较雄蝶略大,翅的颜色偏黄,斑纹更明显。
卵 颜色发黄,形状狭长似橄榄,长约 1 毫米,宽处约为 0.4 毫米,卵 表面有 12~15 条纵纹,纵纹间又有许多横纹,形成许多长方小格,纹饰精致。 幼虫 青绿色,身体背面中央有 1 条隐约可见的***背线,身体各节密 生细短茸毛和稍为隆起的斑点,斑点青灰色或黑色。长大的幼虫体长可达 30毫米。
蛹 纺锤形,长 15~20 毫米,头尾两端瘦削,背中线脊突起,蛹前部 和中部两侧,各有 1 枚角状突起。枯枝落叶或土块下的蛹,多为淡褐色,叶 上的蛹多为绿色。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温暖季节到水沟和池塘去采集草履虫?试从草履虫的生 活习性方面进行说明。
2.培养水螅如果不得法,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满缸水螅就会都死亡、分 解,消失得无影无踪。试从水螅的饲养条件方面分析水螅大批死亡的原因。3.怎样采集涡虫?
4.在蚯蚓采集方法上,除了书中列举的几种以外,再提出 1~2 种,并 说明所提出采集方法的根据。5.昆虫采集的工具有哪些?有哪几种采集方法?昆虫的采集方法与其它无脊椎动物的采集方法,有哪些区别?为什么?6.采集昆虫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7.说明昆虫干燥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本章作业
任选一种鳞翅目昆虫,说明采集这种昆虫的采集工具、采集时间、环境 和采集方法步骤。本章参考书目1.华中师院等 1983 《动物学》(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复旦大学 四川大学合编 1985 《普通生物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3.《生物学通报》编委会 1983 《中学生物实验与标本制作》 科学普及出版社4.杨集昆 1958 《昆虫的采集》 科学技术出版社(杨 悦)第六章 脊椎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导 言
脊椎动物共有 39000 余种,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六个类群。分布在地上、地下、空中、水中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几乎包括了现代生存的全部中型和大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 生参加脊椎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活动,不但能学会各种野外采集和标本制 作的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培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能力。
根据中学生科技活动特点,本章安排了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小型兽类采集和标本制作等五节内容。基于鸟类野外采集的主要方法是 用猎***射击,这既非中学生所能作到,也不利于培养爱鸟意识和保护鸟类资 源,因此鸟类一节的内容除了介绍用网具的采集方法外,主要阐述鸟类的野 外观察识别。6.1 淡水鱼类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一、我国淡水鱼类常见种类及其分布概况我国淡水鱼类约有 800 余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属种最多,有400 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 鲶科(Siluridae)和鳅科(Cobitidae)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 200 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 一;其它科如虾虎科 (Gobiidae)、鳢科(Ophioce-phalidae)、?科(Serranidae)、?科(Bagridae)、合鳃科(Symbranchidae)等科共有200 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 (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鳊鱼 ( Parabramispekinensis)、三角鲂(Megolobrama termina-l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杂食性的鲤( 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等;其他如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达氏蛇?(Saurogobio dabryi)、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条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棒花鱼(Pseudogobio rivularis)、黄鳝(Monopterus albus)、白鳝(Aguilla japonica)、花 鳅(Cobitis taenia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鲶鱼 (Porasirulus asotus)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鳜鱼(Siniper-ca chuatsi)、鳡(Elopichthys bambusa)等;此外还有性 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蒙古红鲌(Erytroculter mongolicus)和青鱼(Mylophar yn-godon aethiops)等。 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 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 90 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 50 种。黑龙江 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 鱼(Hucho taimen)、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鲟鱼(Acipenserschrenoki)、达氏鳇(Huso dauricus)、狗鱼(Esox reicherti)及洄游 性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 鱼(Osmerus dentex)、北鳅(Lefua cos-tata)、黑龙江杜文鱼(Mesocottus haitej)、杂色杜文鱼(Cottus poecilopus)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 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 70 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 140 种, 长江水系约有 300 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 鲂、鳤(Ochetobius elon-gatus)、赤眼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有鲥鱼(Hilsa reevesii)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 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有 13 种,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有 8 种。本地特有种有花斑裸鲤(Gymnocypis eckloni)、 新疆重唇角(Diptychus dy-bowskii)、中华锯倒刺鲃(Spinibarvichthys sinensis)及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等。
珠江水系的鱼类资源丰富,共约 260 余种,除全国广布种外,还有一些 特殊类型的鱼,如波鱼属(Rasbora)、大海鲢(Mega-lops cyprinoides) 等,华南地区特有的种属如鲮鱼( Cirrhina-molitorella)、傜山鱼 (Yaoshanicus arcus)、四须盘?(Disco-gobio tetrabarbatus)、直口鲮(Rectoris posehensis)、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等。我国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许多地段水流湍急,鱼类资源一般。如鲤科的野鲮属(Labeo)、东坡鲤属(Ageneiogarra)、鲮属(Cirrhina)等,鳅科的平鳍鳅属(Homaloptera)、 沙鳅属(Botia)、?科的外口鮡属(Exostoma)等,这些都与印度、缅甸、 越南、泰国的种类相同。另外裂腹鱼属、裸裂尻鱼属,巴鳅属都与西北高原 的种类相同。二、淡水鱼类的活动规律
淡水鱼类的活动受到水温、日照、水流、饵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 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水温对鱼类活动的影响很大,不少鱼类常常根据水温的周年变化改变着栖息的水层。当冬季水温较低时,鱼类都游向深层或水底处,很少活动,春 季随着水温升高,水量和水面的增大,鱼类开始活跃,并向岸边游动和觅食; 夏季由于水域表面或上层的温度较高,鱼类就比较分散,并栖息荫凉的地方 或水的较深处,而早、晚则活跃在浅层中。
在一天当中由于日照的变化,在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的鱼类,往往出现 活动地点的变化。在早晨,鱼类多游向岸边或水草丛生处,以觅饵料;中午 游向深而清净的水中或栖息于岸边遮荫处;日落时又游向岸边;到夜晚则分 散栖息到水草丛中或深水中。
水流也影响和改变着鱼类的活动。在湖泊或水库中,往往在水流汇合 处,由于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较多,而且水中含氧充分,往往 成为鱼类的栖息场所。
湖泊、水库等处天然饵料的变化,也导致鱼类栖息和活动地点的变化。 春季沿岸浅水层的水温上升较快,水中天然饵料比其它水体先得以繁茂增
生,这时鱼类就向岸边集结,随着水温继续上升,各部分水体中的饵料都相 应地繁殖起来,鱼类活动区域也就随之扩大和分散,并出现各种分层现象。 地形对鱼类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湖岸的突出部分和两处水面相连通、汇合的地方,往往是鱼类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池塘、河道中,鱼类活动和分布就没有一定的规律。三、淡水鱼类的采集1.采集工具 (1)网具:用于捕捞淡水中的鱼类。网具有拉网、围网、刺网、撒网、张网等类型。中学生进行鱼类采集活动,最好使用小型撒网和刺网。撒网由 网衣、沉子纲、沉子以及手纲等部分组成,大小不定。网衣用生丝、细麻或 尼龙线等编结而成。刺网由网衣、浮子和纲绳等部分组成,高约 1~1.5 米, 长短可根据需要,网衣由丝线或麻线制成,质地要求细软坚韧,以防被鱼发 觉和挣断。
(2)钓具:用于淡水钓捕鱼类。钓具是在一条干线上系上许多钓钩,钓 鱼时在钩上装上诱饵。钓钩呈弧形或三角形,尖端一般都有倒刺,用钢丝制 成。作业时所用诱饵有蚯蚓、蚱蜢、螺丝肉、小鱼虾等,也可用麦粒、粉团、 甘薯块、南瓜块等。(3)橡胶连鞋裤:用于在浅水中撒网等采集活动。(4)帆布水桶:用于盛放捕到的鱼类。 (5)记录册、铅笔等。2.采集时间地点
应在春夏季节,选择晴天作为采集时间,选择江、河、湖泊近岸浅水中 水草丛生处作为采集地点。3.采集方法
(1)使用网具或钓具的方法。使用撒网时,操作者站在岸边或浅水中, 左手拿住网的上部和手纲,并兜托部分网衣,右手将理好的网口握住,然后 对准有鱼的位置,用力将网向外作弧形撒出,使网衣呈圆盘形状覆盖住水面 下沉,待沉完后,再慢慢拉收手纲,使网口逐渐闭合,鱼类即被夹裹在网内。 如果使用刺网,可选择有大量水草的边缘地区,在傍晚时下网,使网固定拦 阻在一定的位置上。由于天黑,鱼类不易发现网衣的存在,而冲向刺网,鳃 盖被网眼挂住,无法逃脱。次日清晨收网。使用钓具时,如果用活饵,应不 使其因穿刺而死亡,同时不要使钩子露出诱饵表面。放钓时间一般应在傍晚, 早晨收钓。
(2)尽量不损伤鱼体。收网、收钓时,对上网、上钩的鱼,要小心起捕, 尽量不损害鱼体的鳍和鳞片、以便能制作完整的标本。
(3)注意增加所捕鱼类的科、属、种数目。在采集中不要追求每种鱼类 的标本数,而要力求增加科、属、种的数目,特别要注意采集小型非经济鱼 类和不同年龄的个体,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鱼类,并了解一个水域中鱼类种 类组成和年龄分布特点。4.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地点应限定在岸边和浅水区域,严禁学生在采集中游泳,以保证采集安全进行。四、鱼体的观察、测量和记录
对采集的鱼体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是鉴定标本名称时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制作剥制标本时的参考依据。在野外采集到鱼类标本后,应趁鱼尚 未死去或鱼体新鲜时迅速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同时作好记录工作。1.观察、测量的用具用品 (1)体长板:用于测量鱼体各部分的长度。体长板通常用塑料板划上米制方格刻度制成。也可购买塑料质地的坐标纸,钉在木板上制成体长板。 (2)白瓷盘:用于盛放须观察、测量的标本。 (3)号牌:用于标本编号。号牌通常用竹片制作,长 4 厘米,宽 0.8 厘米,正面用毛笔写上号数,涂上清漆,干后即可使用。 (4)纱布、软毛刷、塑料盆:用于洗刷标本。 (5)秤:用于称取鱼的体重。 (6)记录册、铅笔:用于记录。2.观察、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标本处理。对采集的鱼类标本,先用清水洗涤体表,将污物和粘液洗掉。对体表粘液多的鲶鱼、泥鳅和黄鳝等种类,要用软刷沾水反复刷洗干 净。刷洗时,应按鳞片排列方向进行刷洗,以免损伤鳞片。在洗涤过程中, 如发现有寄生虫,要小心取下放进瓶内,注入 70%酒精保存,并在瓶外贴上 号牌、写明采集编号。(2)编号。将洗涤好的标本,放在白瓷盘中,根据采集顺序依次编号。每一个标本都要在胸鳍基部系一个带号的号牌。如果号牌已用完,可用道林 纸作号牌,用铅笔写清号数,折叠后塞入鱼的口腔深部,回校后再补栓竹制 号签。3.观察、测量内容
(1)记录体色。每一种鱼都有自己特殊的体色,而且同一种鱼在不同环 境中,其体色往往也有差异。鱼类体色虽不是主要鉴定特征,但对认识鱼有 一定意义,尤其对中学生认识鱼类来说,鱼的体色更为直观和形象。因此应 趁标本活着或新鲜时,将体色记录清楚。(2)外部形态测量。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鱼体各部分的长度,应该将鱼放在体长板上进行测量。鱼体外部形态的测量项目如下(图 6—1)。全长 由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 有鳞类从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柄正中最后一个鳞片的距离;无鳞 类从吻部或上颌前端至最后一个脊椎骨末端的距离。头长 从吻端或上颌前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 吻长 从眼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眼径 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眼间 距从鱼体一边眼眶背缘至另一边眼眶背缘的宽度。 尾长 由肛门到最后一椎骨的距离。尾柄高 尾柄部分最狭处的高度。 体重 整条鱼的重量。 (3)鱼体各部分性状计数
侧线鳞 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即从鳃孔上角的鳞片起至最后有侧线 鳞片的鳞片数。上列鳞:从背鳍的前一枚鳞斜数至接触到侧线的一片鳞为止 的鳞片数。下列鳞:臀鳍基部斜向前上方直至侧线的鳞片数。填写的格式为:
侧线鳞上列鳞 下列鳞,如鲤鱼的鳞式为:335—64 —536 。
咽喉齿 鲤科鱼类具有咽喉齿。咽喉齿着生在下咽骨上,其形状和行数 随种而异。一般为 1~3 行,也有 4 行的,其计数方法是左边从内至外,右边 从外至内,如鲤鱼咽喉齿式为 1·1·3~3·1·1。咽喉齿的特点是鲤科鱼类 的分类依据之一。鳃耙数 计算第一鳃弓外侧或内侧的鳃耙数。
鳍条数 鱼类鳍条有不分枝和分枝两种。在鲤科鱼类中,二者均用阿拉 伯数字表示;其它鱼类的分枝鳍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不分枝鳍条则用罗 马数字表示。上述各项观测结果,应在观测过程中及时填写在鱼类野外采集记录表中(见表 6-1)。五、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对一个鱼类标本观测记录结束后,应将标本进一步清洗干净,矫正体 形,暂时放在 10%福尔马林液中进行固定,体型较大的标本还要向腹腔中注 射适量的福尔马林固定液。待鱼体定型变硬后,再放入 5%福尔马林液中长期 保存。编号种名 采集地点表 6-1 鱼类野外采集记录表年 月 日采集日期 性别 体色体重 全长 体长 体高 头长 吻长 眼径 眼间距 尾柄长 尾柄高 侧线鳞 咽喉齿 鳃耙数 鳍条数 其它6.2 两栖类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一、我国两栖类常见种类的分布概况
我国的两栖类动物约有 200 种,大多分布于淡水水域及其沿岸一带,少 数分布于农田和森林地区,草原地区的两栖类种类很少。
在淡水水域和沿岸一带,北方常见的无尾两栖类有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 等;有尾两栖类有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极北小鲵(Hynobius keyserlingii)、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等。南方常见的无尾两 栖类有雨蛙属(Hyla)、沼蛙(Rana guentheri)、泽蛙(Rana limno-charis)、 虎纹蛙(Rana tigrina)、树蛙属(Rhacophorus)、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等;有尾两栖类有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中国瘰螈(Trituroides chinensis)、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等。 农田中的两栖类,北方常见的有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Bufo bufo)、黑斑蛙、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等;南方常见有虎纹娃、泽蛙、黑眶蟾蜍、雨蛙和各种林蛙、树蛙等。 在森林方面,东北针阔叶混交林地区,两栖类很贫乏,仅有分布于我国北部的一些种类,如无斑雨蛙、花背蟾蜍、黑斑娃、中国林蛙、东方铃蟾等;华北落叶阔叶林地区的两栖类也很贫乏,常见种类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 黑斑蛙等;南方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地区,常见的两栖类有日本林蛙 ( Ranajaponica ) 、 棘 胸 蛙 ( Rana spinosa ) 、 斑 腿 树 蛙(Rhacophorusleucomystax)等。此外尚有一些种类在不同地区比较多见, 如秦巴山地的无尾两栖类隆肛蛙(Rana quadranus)、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合征姬蛙(Microhyla mixtura)和有尾两栖类的秦巴北 鲵(Ranodon tsinpaensis)等;在南部山地的无尾两栖类有棘胸蛙、隆肛蛙、 淡肩角蟾(Megophrus boettgeri)、三港雨蛙(Hyla sanchiangensis)、 花臭蛙(Rana schmackeri)、华南湍蛙(Staurois ricketii)等,有尾两 栖类有肥蝾、东方蝾螈等;云贵高原有华西雨蛙(Hyla annectans)和粗皮 姬蛙(Micro-hyla butleri)等。草原上的两栖类常见种只有花背蟾蜍一种。二、两栖类的活动规律两栖类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季节性活动和昼夜活动两个方面。1.季节性活动
我国北方地区的两栖类,一般约在 3~5 月份结束冬眠,开始苏醒;南 方则提早 1~2 个月左右,如蟾蜍在 2 月份、黑斑蛙和泽蛙在 4 月份苏醒。有 些种类苏醒后立即进入繁殖期,如大蟾蜍;但有些种类则在以后才进入繁殖 期,如泽蛙。春夏两季是两栖类繁殖、生长发育和觅食主要时期。秋末天气 渐冷便陆续进入冬眠。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冬眠时间和冬眠地点常不相同, 如大鲵多在深洞或深水中冬眠,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在河水深处 的沙砾或石块下冬眠,大蟾蜍则多潜伏在水底或烂草中冬眠等等。
2.昼夜活动 无尾两栖类大多夜间活动,它们白天匿居于隐蔽处,以躲避炎热天气,如大蟾蜍常匿居于杂草丛生的凹穴内,黑斑蛙多匿居于草丛中等等。黎明前 或黄昏时活动较强,雨后更加活跃。但少数种类如泽蛙则在白昼活动。有尾 两栖类一般也多在夜间活动,如大鲵白天潜居在有回流水的细沙的洞穴内, 傍晚或夜间出洞活动,只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才在白天离水上陆在岸边活动。三、两栖类的采集1.采集用具 (1)捕网:用于捕捉水中或岸边活动的无尾类。结构与昆虫捕网相同。其网袋要用孔目较大的尼龙纱制成,以利透水。 (2)钓竿:用于钓捕无尾类。竿的顶端系一细绳,绳端缚有蝗虫等诱饵。 (3)布袋:用于盛放两栖类成体。(4)记录本及铅笔。2.采集的时间和环境
(1)采集时间。北方地区的 3~8 月,南方地区的 2~9、10 月,都有两 栖类进行繁殖,尤其是 3~7 月,进行繁殖的种类最多,是采集的最好时期。 在此时期中,雌、雄成体会集到水域或近水域的场所,相互抱对产卵,此时 不仅可采到许多成体,也可采集卵和蝌蚪。(2)采集环境。适合采集两栖类的环境,一般是草木繁茂、昆虫滋生、河流、池塘和山溪较多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两栖类的种类和个体数目 最多。3.采集方法
(1)无尾两栖类的采集方法。对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如大蟾蜍、花背蟾 蜍和中国林蛙,可用手直接捕捉;对水中活动和跳跃能力较强的种类,如黑 斑蛙、金线蛙(Rana plancri)、蝾螈等,可用网捕捉;有些种类栖息于洞 穴,水边或稻田草丛中,如虎纹蛙,可用钓竿进行诱捕。诱捕时,一手持钓 竿,不时抖动钓饵,诱蛙捕食。蛙类具有吞食后不轻易松口的特点,可以利 用这一特点进行捕捉。无尾两栖类在夜间行动迟缓,尤其在手电筒照射时,往往呆若木鸡,很好捕捉。但夜间路途难行,采集者如果道路不熟悉,容易落入水中。因此组 织中学生采集两栖类时,应安排在白天进行,以防止发生意外。(2)有尾两栖类的采集方法。有尾两栖类大多为水栖,而且大多栖居在高山溪流的浅水中,白天多潜伏在枯枝落叶的石块下或石缝中。可在白天翻 动石块寻找。有些种类生活在山区水塘中,如肥螈、瘰螈等,当水清时,常 能从水上看到它们。这些种类性情温和,游动缓慢,可用手捕捉或用网捕捞。四、两栖类的成体测量和记录1.测量用具用品 (1)体长板:用于测量成体各部分长度。其规格和质地与测量鱼类的体长板相同。 (2)***:用于麻醉杀死动物。(3)号牌(竹制)、记录本、铅笔等。2.测量准备工作将活的成体用***麻醉杀死,然后用清水洗涤干净,栓好号签。3.测量内容(1)无尾两栖类的主要测量部位(图 6-2)。体长 自吻端至体后端。头长 自吻端至上、下颌关节后缘。 头宽 左右关节之间的距离。吻长 自吻端至眼前角。前臂及手长 自肘关节至第三指末端。 后肢长 自体后端正中部分至第四趾末端。 胫长 胫部两端间的长度。足长 内趾突至第四趾末端。(2)有尾两栖类的主要测量部位(图 6-3)。体长 自吻端至尾端 头长 自吻端至颈褶 头宽 左右颈褶间的距离(或头部最宽处) 吻长 自吻端至眼前角尾长 自肛孔后缘至尾末端尾宽 尾基部最宽处4.记录按两栖类成体野外采集记录表栏目进行记录,见表 6-2。表 6—2 两栖类成体野外采集记录表编号种名采集日期 采集地点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性别 第二性征 体色体长 头长 头宽 吻长 前臂及手长 后肢长 胫长 足长 尾长 尾宽 其它五、标本制作
两栖类大多根据外形和内部骨胳特点进行分类检索。因此,在采集和测 量记录之后,应制作浸制标本和骨胳标本。现以蛙类为例,说明标本制作过 程。1.浸制标本制作 (1) 用具用品①解剖盘、标本瓶、注射器:用于盛放标本和向标本注射固定液。②福尔马林液:用于固定和保存标本。
(2) 制作方法步骤。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经过固定和保 存两个步骤。
①固定。将已处死的标本放置在解剖盘上,先向腹内注射适量的 5~10% 福尔马林溶液,再放入盛有 5~10%福尔马林的标本瓶中进行固定,固定时应 将标本的背部朝上,四肢做成生活时的匍匐状态,并将指、趾伸展好。固定 时间约需数小时至 1 天左右。②保存。将标本放入 5%福尔马林液或 70%酒精液中浸泡保存。2.骨胳标本制作 (1) 用具用品①解剖刀、解剖剪、镊子:用于剔除软组织。②玻璃水槽、解剖盘:用于制作过程中盛放标本。③卡片纸、大头针、胶水:用于对标本进行定形和固定。④标本台板:用于放置骨胳标本,用木板制成。⑤0.5~0.8%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腐蚀标本上的残存肌肉。⑥汽油:用于脱掉标本上的脂肪。⑦3%过氧化氢:用于漂白标本。 (2)制作方法步骤。骨胳标本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剔除软组织、腐蚀、脱脂、漂白、整形和装架等步骤。
①剔除软组织。包括剥皮、去内脏和剔肌肉三部分内容。剥皮应从腹部 开始,用剪刀剖开腹部皮肤,陆续剥向身体各部。在剥皮过程中,注意不要 拉断指骨和趾骨。皮肤剥净后,再挖掉内脏和眼球,随后进行剔肉。剔肉时, 不要将头骨、肩带和四肢骨的各个关节相连的韧带剔掉,以借助韧带保持各 关节的联系。当肌肉基本剔净后,在颈椎和枕骨之间的缝隙中,向颅腔中插 入适当粗细的铅丝,将脑组织破坏,再将铅丝插入椎骨,将脊髓挤压出来。 然后用水将标本冲洗干净。②腐蚀。将已剔除软组织的骨胳浸入 0.5~0.8%氢氧化钠中,腐蚀残存的软组织。约 1~3 天后取出,在清水中进行冲洗。此时,骨胳上的软组织已 被腐蚀干净。③脱脂。将经过腐蚀的骨胳,放入汽油中进行脱脂。脱脂时间约需 1~2天。④漂白。将已脱脂的骨胳浸泡在 3%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漂白。漂白时间约需 1~4 天,在漂白期间要经常检查,只要标本已经洁白,就要及时取出。
⑤整形。将已漂白的骨胳平放在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上,将躯体和四肢按 自然姿态整理好,并用卡片纸条和大头针固定在板上,以防止标本在干燥过 程中变形。在下颌和胸椎骨下面,要用纸团垫起,使其成生活时头部抬起的 状态。还要将两个上肩胛骨附着在第二、三颈椎横突的两侧,待骨胳干燥后, 用胶水粘住,使全副骨胳连成一个整体。
⑥装架。将上述已整形的骨胳,放在标本台板上,用胶水将前肢的腕骨 和后肢的蹠骨粘在标本台板上,贴上标签,写明编号、名称、采集时间、采 集地点、采集人、制作人,即可保存备用。
6.3 爬行类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一、我国爬行类常见种类的分布概况
我国共有爬行类 300 余种,主要为蛇类、蜥蜴类和龟鳖类,还有我国特 产的杨子鳄。它们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农田、居民点以及淡水水域中。(1) 森林 在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地区,典型种类有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团花锦蛇(ELaphe davidi)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灰链游蛇(Natrix vibakari)和蝮蛇(Agkistrodon halys) 等。在华北落叶阔叶林地区,优势种有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黑眉 锦蛇(Elaphe taeniura)、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蝮蛇、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等。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蛇类有乌游 蛇(Natrix percarinata)、草游蛇(Natrix stolata)、水赤链游蛇(Natrix annularis)和鼠蛇(Patyas spp.)等南方种类。广布于北方的蝮蛇,在本 区也很普遍,红点锦蛇和虎斑游蛇等也较常见。本区的毒蛇种类较多,除蝮 蛇外还有眼镜蛇(Naja naja)、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和竹叶青(Trimeresurus spp.)等。蜥蜴类中最常见的是北草蜥 (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和多疣壁虎(Gecko japonicus)等。2.草原
蜥蜴类以丽斑麻蜥和榆林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比较常见。 蛇类以白条锦蛇(Elaphe dione)分布最广泛,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在北部甚为常见。3.农田
北方农田及其附近常见蛇类有虎斑游蛇、黑眉锦蛇、红点锦蛇和赤链 蛇。南方的山地、田野、稻田内常有中国水蛇(Enhydrischinensis)、乌梢 蛇(Zaocys dhumnades)和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等。4.居民点
常见的蜥蜴类有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等。在南方常见于住宅附近的蛇类 有银环蛇 ( Bungarus
multicictus )和白唇竹叶青 ( Tri-meresurus albolabris),黑眉锦蛇和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也常侵 入住宅内。5.淡水水域
北方水域中,龟鳖目常见的只有一种鳖(Trionyx sinensis),蛇类中 以虎斑游蛇和水赤链蛇等为常见。南方常见的有乌龟(Clemmus bealei)和 锯缘摄龟(Cyclemus mouhotii)等。另外,我国特产的杨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分布在皖南丘陵等地。二、采集
爬行类由于是变温动物,活动规律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 11 月份以 前进入冬眠期,3 月份前后苏醒出蛰,4~10 月份为活动期。爬行类能适应多 种多样的生活环境,在田边、山坡、池塘、溪畔、灌丛、草地、树上、房屋
以及海域等各种不同环境中,都有它们的分布,都是采集它们的地点。1.蜥蜴类的采集 蜥蜴类常常生活在干燥、温暖、阳光充沛的山坡、草丛、树上或路旁的石堆缝隙中,有时爬到草丛上捕食昆虫。我国产的蜥蜴类,大多数是小型种 类,使用简单工具就能进行捕捉。常用工具有软树枝、活套、蝇拍、小网和 钓竿等。
(1)用软树条扑打。当发现蜥蜴后,可用软树枝或细竹梢扑打,使其受 震而暂时不能活动,然后迅速拾起放入容器内。我国产的蜥蜴均没有毒,完 全可以用手拾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地上活动的种类。(2)用蝇拍或小网捕捉。此法多用于墙壁上活动的种类。 (3)用活套捕捉。用一根长竹竿,其末端结一根马尾或尼龙丝的活套,当遇到蜥蜴,待它停止不动时,乘机将竹竿轻轻伸出去,套住它的颈部,立 刻拉回,或在蜥蜴面前摇动活套,挑逗蜥蜴,等它仰头时,将活套对准蜥蜴 头部扣下,迅速提起拉回。此法主要用于捕捉树上活动的种类。
(4)用诱饵垂钓进行诱捕。用一定长度的棉线系以昆虫进行垂钓。此法 用于捕捉石缝中的种类。2.乌龟的采集
乌龟一般在 11 月份气温低于 10℃时进入冬眠,第二年 4 月出蛰,当温 度上升到 15℃以上,开始正常活动,进行大量取食。乌龟主要在水中捕捉小 鱼、小虾、螺类为食,也常上陆觅食。在 5~8 月份,常于黄昏或黎明爬到沙 滩或泥滩上产卵。可以利用它到陆上觅食和产卵的习性寻找捕捉,由于乌龟 行动迟缓,一旦发现,完全可以用手直接捕捉。3.鳖的采集
鳖是我国淡水水域中的广布种。它的季节活动周期与乌龟大体相同。采 集鳖时,可在夏秋季节,到水边寻找水中有无鳖进食后剩下的碎螺壳和鼠粪 样的鳖粪,也可根据溪流岸边鳖爬行后留下的足迹,以辨别是否有鳖及其活 动方向。如有可用垂钓的方法进行捕捉。中学生采集爬行动物,应着重于蜥蜴类和龟鲨类。关于蛇类,虽然它是我国爬行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是人类采集爬行动物的重要对象,但鉴于 毒蛇咬伤的危险性,中学生应尽量不采。三、标本制作
爬行动物的标本制作,除了少数大型种类(如蟒、蛇、巨蜥、海龟等) 必须制作剥制标本外,一般均制作浸制标本保存。其制作方法有以下两种。1.酒精浸制法
对小型蜥蜴类,先用注射器向标本体腔中注入 50~80%酒精进行处死和 防腐,然后用线固定在玻璃条上,放入盛有 80%酒精的标本瓶中浸泡保存。 并在标本瓶外贴上标签,写清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制作人 等项内容。
用酒精浸制时,最好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逐步更换浸制液,使标本逐步失 水,最后保存在 80%的酒精中。这样浸制的标本,虽经长期保存,但标本始 终能保持柔软,不失原形,取出后仍然可以进行解剖和制作组织切片。2.福尔马林浸制法对小型蜥蜴类,先用注射器向标本体腔中注入 7~8%福尔马林,进行处死和防腐,然后用线固定在玻璃条上,放入盛有 20%福尔马林液的标本瓶内 进行固定。几天后再转入 7~8%福尔马林液中长期保存。
对龟鳖类,要先从泄殖腔注入麻醉剂(如***),待麻醉后,将头和四 肢拉出,向体内注射 7~8%福尔马林液处死,然后固定形状,并保存在 20% 福尔马林液中。几天后再转入 7~8%福尔马林中长期保存。如果放入标本瓶 中,瓶外应加贴标签。
6.4 鸟类的采集和识别一、我国鸟类分布概况
我国鸟类有 1183 种,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农田、居民点和各种水 域中,现分述如下。1.森林
在我国东北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常见种类有斑翅山鹑 ( Perdi-x dauuricae)、黑啄木鸟 ( Dryocopus martius )、红交嘴雀 ( Lo-xia curvirostra)、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大山雀(Parus major)、煤山雀(Parus a-ter)、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等。到林缘沼泽地带度夏产卵的有天鹅(Cygmus cygmus)、鸳鸯(Aix galeri culat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鸿 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灰雁(Anser anser)、 绿头鸭(Anas platyrh ynchos)绿翅鸭(Anas crecca)等,其中天鹅、鸳 鸯和丹顶鹤是本地区的稀有鸟类。
在华北落叶阔叶林地区,以雉科、鸦科较为常见,如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石鸡(Aleclo ris graeca)、 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红嘴蓝鹊(Cissa erythrorhyncha)、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等。其它常见的鸟类有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 sis)、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灰眉岩鹀(Emberiza cia)、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tos)等。 在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地区,鸟类呈南北混杂现象;主要分布在北方的禽鸟也在本区繁殖,如银喉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黑尾蜡嘴(Eophonamigratoria)及一些鹀类等。本区与其南方共有的种类更多,如白鹭(Egretta ssp.)、牛背鹭(BuBul-cus ibi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发冠卷尾(Dicaru rus hottentott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 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噪鹃(Endynamys scolopacea)、粉红 山椒鸟(Pericrocotus roseus)以及画眉(Garrulax canorusrun)、鹎(Pycnnotus ssp.)等。冬寒时许多野鸭、雁类以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迁到长江流域越冬。2.草原 草原上鸟类种类和数量均不多,广泛分布的常见种有云雀(Alaudaarvensis)、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穗■(Oenanthe oenanthe)、沙■(Oenanthe isabellina) 等。在沙丘地区的沙百灵(Calandrella ssp.)也相当多。草原东部的鸟类 组成比较复杂,有些季节性迁来或过路的鸟类,如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灰头鹀(E-mberiza spod cephala)等。它们在某些生境中占有 重要地位。猛禽有鸢( Milvus horscun)、金鵰(Aguila chrysoetos)、 雀鹰(Accipiter nis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大鵟(Buteohemilasicus)等。草原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鸨(Otis tarda)和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它们善于在地面奔走和长距离迁飞。草原的水 域及其附近,是鸟类最多的地方。夏季,常大量聚集着白骨顶(Fulica atra)。 其它如大苇莺(Acrocephalus a-randinaceu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田鹨(Anthus no-vaeseelandiae)、各种野鸭、疣鼻天鹅(Cygnus olor)、大麻■(Bo-taurus stellaris)、凤头??(Podiceps cristatus) 等也迁来繁殖。3.农田和居民点农田中常见鸟类有喜鹊、寒鸦(Corvus dauvicus)、黑卷尾、灰掠鸟(Sturnus cinerace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红尾伯 劳(Lanius cristatus)等。猛禽方面常见种有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鸢和大?等。沿河边常见的有白鹡鸰(Motacilla alba)、戴胜(Upupa epops)、 黑脸噪眉(Garru-lax perspicillat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 绿鹦嘴鹎(Paradoxornis webbianus)等。
居民点的常见鸟类有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Hi-rundo daurica)、白鹡鸰、楼燕(Apus apus)、喜鹊、火斑鸠(Oenopopelia tranquerica)、黑枕黄鹂、黄胸鹀、鹊鸲(Copsychussaularis)、斑头鸺 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麻雀(Passermontanum)等。4.水域水域中常见鸟有小??(Podiceps ruficollis)、凤头??、红骨顶(Gallinula chloropus)、白骨顶、大麻■、豆雁、针尾鸭(Anas acuta)、 绿翅鸭、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 以及各种鸥类和■类等。常见于南海诸岛的有红脚鸥(Larus ridibundus)、红脚鲣鸟(Sulasula)、褐鲣鸟(sula leucogaster)、金鸻(Pluvialis do-minica)、翻 石鹬(Arenaria interperes)、小军艦鸟(Fregata minor);在东海还有 中贼鸥(Stercorarus pomarinus)。我国沿海一带还有白额■(Puffinus leucomelas)、银鸥(Larus argen-tatus)、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海鸥(Larus canus)、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黑嘴端风头燕鸥(Thalasseus zimmermanni)和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等。二、鸟类采集和鉴定1.用具用品 (1)网具:用于捕捉灌丛中和树上小型鸟类。常用的网具为长方形,分为张网和挂网。网眼大小和网线粗细,根据捕捉对象不同而有区别。捕捉小 型鸟类的网眼直径多为 1.8 厘米,网的长度为 2~5 米,宽度 1.5 米。在网的 上下两个边和中部贯以较粗的绳索,以便于张挂。(2)鸟笼:用于暂时盛放捕捉到的鸟类。 (3)圆规、直尺:用于鸟体测量。 (4)照相机、记录本、铅笔:用于拍摄和记载被捕鸟类特征。 (5)鸟类检索表和鸟类彩色图谱:用于鉴定鸟的种类。2.采集方法 采集灌丛中小型鸟类,用张网采集。选择林缘或林间空地上布网。将网的两端系在树干或事先带来的竹竿上。为了不使鸟类发现,网具最好安放在 背后有灌丛或小乔木的地方。网具安放好后,组织学生从远处将鸟群向安放 网处哄赶,使鸟触入网眼中,然后进行捕捉。
采集树上鸟类用挂网采集。选择枝叶茂密的树木,将网具悬挂在树上, 俟鸟飞落到张网附近时,组织学生在树下进行哄赶,使其触网被捕。
对捕捉的鸟,按种类每种选留几只,放入鸟笼中,带回学校进行鸟体测 量和种类鉴定。其余悉数放归山林。对触网受伤的鸟,应全部放入笼中带回 治疗。3.鸟类测量和记录 鸟体各部分的量度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鸟类测量主要有以下几项(图 6-4)。体长 自上喙先端至尾端的自然长度。嘴峰长 自上喙先端至嘴基开始生羽部位的长度。翼长 自翼角(腕关节处)至最长飞羽先端的长度。 尾长 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先端的长度。
跗蹠长 自胫骨与跗蹠关节后面的中点处至跗蹠与中趾关节前下方的 长度。此外,有些鸟类还需测量翼展度、嘴裂、中趾、后肢、爪的长度等。
记录时,除记录上述各种鸟体的量度外,还应记录鸟体形状、羽毛颜色 和飞落姿态,并应进行照相。4.鸟种鉴定
依据鸟类检索表和鸟类彩色图谱,指导学生对采集的鸟类进行鉴定。如 果鉴定遇到困难,可请鸟类工作者代为鉴定。鸟类鉴定后,应教育学生及时将鸟放回其栖息地。对捕捉中受伤的鸟,经治疗全愈后,也应释放。释放鸟的作法,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进行,应使学 生了解保护鸟类意义,主动将鸟放飞。有些学生出于爱鸟,想留下饲养,也 应动员放飞,应使学生认识到使野鸟回到它的野外环境,才是最大的爱鸟。三、常见鸟类的野外识别
用网具采集鸟类,只能采集到灌丛和树上的少数鸟种,中学生为了认识 各种各样的鸟类,应该在鸟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对鸟类从形态特点、羽毛 颜色、活动姿态 和鸣声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用这种方法去识别鸟类,既保 护了鸟类资源,又培养了学生从事鸟类研究的基本能力。1.野外识别前的准备工作 (1)提出一份本地区的鸟类名单。名单应包括在观察期间本地区可能存在的全部鸟类,包括留鸟、候鸟和过路鸟,以作为学生野外识别的基础。这 里所说的“本地区”,不是行政区域,而是指进行本项活动时要去的某座山、 某片森林或某个湖泊等等。这样的鸟类名单,就会有针对性,能基本作到按 名单上的种类一一进行观察。
(2)观看有关鸟类标本。可按上述鸟类名单内容,组织学生观看鸟类剥 制标本。如果本校有这方面的标本,可在校内观看,如条件不具备,可组织 学生到自然博物馆、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标本室观看学习。如果有鸟类 活动的录相片或鸣叫的录音带,可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收听,但这种录相片
和录音带必须针对性很强。总之要力求在野外活动开展以前,先使学生对要 识别的鸟种有一个初步了解,为野外识别打下基础。
(3)准备好野外观察识别的用具。这方面主要有望远镜、照相机、收录 机、海拔仪、指北针、记录本、铅笔以及生活用品等。2.野外识别鸟类的根据 (1)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识别鸟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身体形状和大小、喙(嘴)的形状、尾的形状和腿的长短等四个方面。身体形状和大小方 面,为了使学生容易识别,教师应将观察地区的全部鸟类,按其形状、大小, 分为若干类,每一类举一个学生熟悉的鸟种,作为该类的模型,如麻雀、喜 鹊、老鹰、鸡、鸭、鹭等。在野外遇到一种不认识的鸟种时,教师可用与该 鸟种同类的模型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这样去识别鸟类,就会认识 深刻、记忆牢固。至于喙、尾形状和腿的长短,也应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识别。
(2)羽毛颜色。观察羽毛颜色时,应顺光观察,以免因逆光观察而产生 错觉。观察时,除了整体颜色外,还应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的颜 色。此外,如时间允许,还应观察头顶、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和尾端等 处是否有异样色彩,因为这些部位的颜色,也都是分类的重要依据。(3)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当鸟类在空中飞翔、或逆光观察以及距离较远时,很难看清它的形态和羽毛颜色,此时可根据它飞翔和停落的姿态进行 大致判断。(4)鸣声。鸟类一般都隐蔽在高枝密叶之间,很难发现它们。此时如果鸟类正处于繁殖期,由于发情而频繁鸣叫,而它们的鸣声又因种而异,各具 独特音韵。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其鸣声特点来判断种类。用鸣声来识别鸟 类,常常可闻其声而知其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野外识别鸟类的方法
到达观察地点时,为了能对当地鸟种进行充分观察和识别,应尽量不被 鸟类发现。行动应该轻捷,说话声音要小,衣著应与环境色调接近,不要穿 红色和白色衣服,活动小组的成员应相对分散行动,尽可能保持宁静状态。 这样,鸟类就不会被惊动而飞走。发现鸟类后,可以用望远镜搜索和观察,并且及时选择角度进行拍照。对于鸟类的鸣声,在根据声音进行识别的同时,应进行录音,为返校后进一 步判断提供资料。在一个地点观察完毕准备转移前,应及时作好记录。4.野外识别常见鸟种的参考资料 (1)鸟类形态特征方面
①身体形状和大小。与麻雀相似的小鸣禽有鹀、文鸟(Lonchura)、山 雀、金翘(Carbuelis sinica)和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等; 与八哥相似的中鸣禽有椋鸟(Sturnus)、鸫和鹊鸲等;与喜鹊相似的大鸣禽 有灰喜鹊、灰树鹊(Crypsirina formosae)、红嘴山鸦、杜鹃、红嘴蓝鹊和 乌鸦等;与老鹰相似的猛禽有隼、鹞和鸮等,大型的有鵟和鵰;与鸡相似的 雉类有松鸡、石鸡、竹鸡、榛鸡、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Lophura nicthemera)和鹧鸪等;与白鹭相似的涉禽有多种鹭类、黑■(Dupetor flavicollis)、大麻■等,大型的有鹳及鹤;与鸭相似的游禽有雁、野鸭和 鸳鸯等。
②喙的形状。长喙似锥形的有啄木鸟、翠鸟、苇鸻、鹭、鹳和鹤等;喙 长而稍向下弯曲的有戴胜、白腰杓鹬、锈脸钩嘴鹛 ( Fomatorhinus crythrogenys)和太阳鸟等;喙先端膨大的有琵嘴鸭(Anas clypeata)勺嘴 鹬(Eurynorhynchus pygneus)等;喙宽而短、略呈三角形的有夜鹰、家燕 和雨燕等;喙略长而稍扁有栉状缘的有鸭和雁等;喙长大而有发达喉囊的有 鹈鹕和鸬鹚等。
③尾的形状。短尾的有??、鹌鹑、斑翘山鹑、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 chinensis)、八色鸫(Pitta)和鹪鹩等;长尾者有马鸡、长 尾雉、白鹇、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雉鸡、杜鹃、红翘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喜鹊、红嘴 蓝鹊和寿带鸟(Terpsiphone paradisiincei)等;叉尾的有燕鸥、雨燕、家 燕、卷尾(Dicrurus)等。
④ 腿的长短。腿特别长适于涉水的有鹭、苇■、麻■、鹳、鹤、鸨、 鸻和鹬等;腿短小善于跳跃的有麻雀、鹀、文鸟和山雀等;各种小形鸣禽腿 短健适于抓土的有松鸡、石鸡、马鸡、长尾雉和鹧鸪等各种雉类;腿短、趾 间有蹼适于划水的有雁、鹅和鸭等各种游禽。(2)羽毛颜色方面。鸟类羽毛颜色主要有以下 10 种不同类型。
①身体几乎全部是黑色。鸬鹚、黑■、红骨顶、白骨顶、董鸡(Gallicrex cinerea)、河乌(Cinclus)、噪鹃、乌鸫(Turdus merula)、黑卷尾、发 冠卷尾、黑啄木鸟、红嘴山鸦、秃鼻乌鸦(Passer montanus)、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和小嘴乌鸦等。②黑白两色相嵌的。白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iconia nigra)、凤头潜鸭、白翘浮鸥(Childonias leucoptera)、丹顶鹤、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鹇、斑啄木鸟(Den-dracopos major)、鹊鹞(Gircus melanoleucos)、白腰雨燕、喜鹊、寒鸦、八哥、家燕、鹊鸲、黑鹎(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和白鹡鸰等。③几乎全为白色的。天鹅,白鹭,朱鹮(Nipponia nippon)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等。
④以灰色为主的。灰鹤(Grus grus)、杜鹃、岩鸽(Columbarupestris)、 灰卷尾、暗灰鹃鵙(Coracina melaschistos)和普通■(Sittidae europaea) 等。⑤灰白两色相嵌的。白头鹤(Crus monaaha)、白枕鹤(Grus vipio)、苍鹭(Ardea cinerea)、银鸥、红嘴鸥(Larus rididundus)、白胸苦恶鸟( Amaurornis phoenicurus )、燕鸥、灰山椒鸟 (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和灰林■(Saxicola ferrea)等。
⑥以蓝色为主的。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蓝翡翠(Halcyon pileata)、翠鸟、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lis calonyx)、蓝翘八色鸫(Pitta brachyura)、蓝矾鸫(Monticola solitaria)、红嘴蓝鹊、蓝歌 鸲(Luscinia cyane)、红胁蓝尾鸲、红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us)、 白腹鹟(Ficedula cyanomelana)、蓝鹀(Emberiza siemsseni)等。
⑦以绿色为主的。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栗头蜂虎(Merops viridis)、绿啄木鸟、大拟啄木鸟(Megalaimavirens)、绿鹦嘴鹎、绿翘 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 绣眼和柳莺等。
⑧以***为主的。黄斑苇■(Ixobrychus sinensis)、大麻■、白冠 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黄鹂、黄鹡鸰(Motacilla flava)、白 眉鹟、赤红山椒鸟(雌)、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金翅、黄雀(Carduelis spinus)、黄胸鹀等。⑨以红色或锈红色为主的。红腹锦鸡、赤红山椒鸟(雄)、朱背啄花鸟(Dicaeum cruentatum)、黄腰太阳鸟(Aethopyga siparaja)、朱雀(雄)、 北朱雀(Carpodacus roseus)(雄)、红交嘴雀(雄)、栗色黄鹂(Oriolus traillii)以及红隼(Falco tinnunculu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 棕头鸦雀和锈脸钩嘴鹛等。
⑩以褐色或棕色为主。种类很多,如部分雁、鸭、鹰、隼、鸱鸮、鸻、 鹬、斑鸠、雉鸡、云雀、鹨、伯劳、鸫、画眉、树莺、柳莺、扇尾莺、旋木 雀、雀和鹀等。(3)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
①飞翔姿态。波浪式前进的有啄木鸟、鹨、鹡鸰、燕雀等;空中兜圈返 回树枝的有三宝鸟、鹎、鹟、扇尾莺;垂直起飞与降落的有百灵和云雀;鱼 贯式飞行有红嘴蓝鹊、灰喜鹊和松鸦(Garrulus glandarins)等;长时间滑 翔的有鹰、鹞、鵟和鵰等;列队飞行的有雁、天鹅和鹤等。②停落姿态。攀在树枝上的有啄木鸟、■和旋木雀等;尾上下摆动的有伯劳(树上)、鹡鸰(地上)、水鸲(溪流岩石上)等;尾左右摇摆的有山 鹡鸰、褐河乌(Cinclus pallasi pallasi)等。(4)鸣声。鸟类鸣声主要有以下 6 种不同类型。
①宛转多变。绝大多数的雀形目鸟类,如百灵、云雀、画眉、红嘴相思 鸟、红点颏(Luscinia calliope)、乌鸫、鹊鸲、八哥、黄鹂和白头鹎等。②重复音节。鸣声清脆单调,多次重复。重复一个音节的有灰喜鹊、煤山雀等;重复两个音节的有白胸苦恶鸟、白鹡鸰、暗灰鹃鵙、黑卷尾、锈脸 钩嘴鹛、黄腹山雀等;重复三个音节的有灰胸竹鸡 ( Bambusicold thoracica)、鹰鹃(Cuculus sparverioides)、小鸦鹃(Centropus toulou)、 戴胜、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ruficollis)、小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roseus)和大山雀等;重复四个音节的有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 栗头蜂虎、蓝翅八色鸫和凤头鹀(Melophus lathami)等;重复五六个音节 的有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绿鹦嘴鹎和赤胸鹀(Emberiza fucata)等;重复八九个音节的有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等。③如吹哨声。红翘凤头鹃为两声一度的吹长哨音;山树莺(Cettiafortipes)先发一序音再接两声高吭的哨声;毛脚燕(Delichon urbica)为 连续的短哨声;蓝翡翠为响亮的串铃。
④尖细颤抖。飞翔中发出似磨擦金属或昆虫翅的叫声,既颤抖又尖细拖 长,如棕脸鹟莺(Seicercus albogularis)、暗绿绣眼鸟、翠鸟、小燕尾(Enicurus scouleri)、黑背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和紫啸鸫等。
⑤粗厉嘶哑。叫声单调、噪杂、刺耳,如雉鸡、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野鸭、绿啄木鸟、三宝鸟、大嘴乌鸦、黑脸噪鹛和伯劳等。⑥低沉。单调轻飘如斑鸠;声如击鼓如董鸡等。6.5 小型兽类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采集兽类,并制成剥制标本,对于识别种类和研究兽类的各种习性,很 有必要。大、中型兽类的采集,青少年很难作到,但是小型兽类,尤其是各 种鼠类的采集,则是青少年完全力所能及的。一、我国常见小型兽类的分布概况
我国常见的小型兽类有啮齿类、兔形类、食虫类、翼手类以及食肉类中 的鼬科动物等。这些小型兽类,由于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广泛分布在我国 的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居民点中。它们当中许多种类成为各地区的常 见种和优势种。1.森林 在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针阔混交林中,常见的小型兽类有松鼠(Sciurus vulgaris)、花鼠(Eutamias sribiricus)、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红背■(Clethrionomys rutillus)、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缺齿鼹(Mogera rabusta) 以及东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等,其中东北兔还是本地区的特有种。 在华北落叶阔叶林地区,常见种类有岩松鼠(Sciurus davidianus)、 花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 ( Apodemus agrarius )、社 鼠 ( Rattus confucianus)、苍鼠(Cricetulus)、田鼠(Microtus)以及黄鼬(Mustela sibirica)等。少数地区分布棕背■和绒鼠(Eothenomys inez)。在本地区 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草原种逐渐取代着森林种。在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区,常见的小型兽类有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aeus)、长吻松鼠(Dremomys spp.)、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等,这些种类通常过着树栖生活。本地区西部山地的岩松鼠也是林区常见的种类。森林灌丛间的地栖 啮齿类中,以鼠科种类最多,如社鼠、白腹巨鼠(Rattus edwardsi)、针毛 鼠(Rattus fulvescens)等。2.草原草原上的啮齿类常见种类有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旱獭(Marmota spp.)、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黑绒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维氏田鼠(Microtus vinogradovi)、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等;兔 形类中的常见种有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蒙古兔(Lepus tolai) 等;鼬科动物常见种有黄鼬、艾鼬(Mustela eversmanni)和虎鼬(Vormela Peregusna)等。3.农田
北方农田常见的小型兽类有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巢鼠(Micro-mys minutas)、达乌尔 黄鼠、大仓鼠、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等;穴居地下的种类有 鼢鼠(Myospalax);食虫类方面则有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小 麝鼩(Crociduro suaveolens)等。南方农田、菜园、蔗田中的种类有黄毛 鼠(Rattus losea)、社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黑
线姬鼠和小家鼠是家野两栖鼠类。4.居民点 常见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等,除这些种类外,在南方住宅附近还常见到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毛鼠等,山区住宅 区还有社鼠、青毛鼠(Rattus bowersii)。食虫类中的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臭鼩(Suncus mu-rinus)也常侵入住宅内。在全国各地乡村 或城镇附近的草堆、柴堆中和居民点的空房内,常有黄鼬、艾鼬栖息。翼手 类的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棕 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等,也常利用建筑物作为栖息场所。二、采集1.采集用具用品 (1)圈套:用钢丝或马尾毛、尼龙线等做成,用于捕捉小型兽类。 (2)捕鼠笼和捕鼠夹:用于捕捉啮齿类动物(图 6-5,6-6)。(3)铁镐、铁锹、水桶和捕网:用于刨洞、灌洞捕捉洞中兽类。 (4)塑料袋、***:用于麻醉捉到的小型兽类。 (5)布袋:用于盛装死兽,一袋一只。 (6)记录本、号牌、铅笔等。2.采集方法
(1)用圈套捕捉。将做好的圈套放在猎捕动物常经过的路上,圈套的另 一端固定在树桩上。圈套直径大小、放置位置及离地高度,视猎捕对象而定, 例如,捕捉野兔时,活套大小约 12 厘米,离地 10~15 厘米高,放在野兔经 过的路上,当野兔经过时,就有可能钻入套内。动物钻入套内,愈挣扎,套 子愈紧(甚至可以将动物勒死)从而达到捕捉的目的。用圈套捕捉动物,需要每天去检查,以免时间过久,动物死亡腐烂或被肉食动物吃掉。 (2)用捕鼠夹和捕鼠笼捕捉。在捕鼠夹上和捕鼠笼内放置诱饵,安好机关,放置在鼠类的洞口附近,进行捕捉。
(3)用灌洞和刨洞的方法捕捉。很多鼠类都在地下挖掘洞穴,作为住所。 用水灌洞和将洞穴刨开,利用动物逃出的机会用捕网等工具进行捕捉,是捕 捉鼠类的有效方法。
用水灌洞的方法比较省时省力,特别在土地刚刚解冻的时候最为有效, 因为这时候的土地不渗水,往往一桶水就可以把洞中的鼠类灌出来。为了在 灌洞时准确无误。事先要找准灌口,并观察是否有鼠进出,以免灌了空洞白 费力气。也可将洞口堵上,第二天去看是否已被鼠类挖开,如被挖开,证明 里面有鼠,就可以用水灌洞了。另外,要注意有的鼠类(如黑线仓鼠),洞 穴往往有几个洞口,对这样的种类灌水时必须注意,别让它由别的洞口逃走。 灌时要快,以防鼠在洞中堵道。
在刨洞方面,有的鼠类的洞浅而简单(如黑线仓鼠),容易刨,有的鼠 类的洞深而复杂(如鼢鼠、大仓鼠),不易刨挖。不论刨挖是否容易,都应 该细心和耐心。粗心和着急,往往见不到鼠或者使鼠乘机逃跑,造成“功亏
一篑”。对于深而复杂的隧洞,由于费工太多,一般可挖开它新推出洞口的 泥土,以暴露洞道,待动物前来堵洞时,用铁锹把洞口后端的洞道隔绝,然 后将动物挖出。3.采集后的处理 采集到小型兽类后,如果还活着,可在野外现场将沾满***的棉花放入塑料袋中,再放入动物,用***麻醉处死。取出,除去体表寄生虫,拴好号 牌,作好记录,再将死兽放入布袋中带回。如果采集过程中,动物已死,也 要将动物按上法进行麻醉,用来处死体表寄生虫,再放入布袋内。三、剥制标本制作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