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打工离家的心情短语打工

【打工的心情】
要说打工者的心情,我非打工者,当然不能确切地知道打工者的心情。只是通过一件小事而能联想到打工者的些许心情。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在银行工作,加班是常事;大女婿在学校教书,小孩上初中了。小女在一上市公司工作,近来因为工作调动,难得按时下班;小女婿在一外企工作,说他每天九点钟以前没有回家是一点也不夸张;小孩读小学一年级.面对小孩无人看管的状况,只有我们“倾力相助”,帮他们照看孩子。女儿在他们小区就近,租好了一套两居室,让我们搬过去。在收拾要搬的东西时,心里涌出些许的“伤感”,好像要外出打工似的。于是我第一次尝试着理解打工者的心情。
一,背井离乡的心情:打工当然得外出,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乡亲、熟悉的工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接触那些陌生的人们、干自己并不熟悉的工作,背井之惶惶,离乡之幽忧,实在有几分向往,有几分忐忑。我虽然不是离乡背井,尚且有伤感之意,更何况真的外出打工呢?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背井离乡?俗话说,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人们离开水美月明的故乡必是有大目标,或是为生存计;或是为小康计;或是为改变命运计,无论是何种目的都是无可厚非的。但离乡背井怎么说也是一种悲壮的选择。
二,飘泊萍踪的心情:离开家乡,去向何方?打工者是乎目标是明确的。在这明确的目标中也充满变数。能找到工作吗?更不要说找到合适的工作、理想的工作。这个工作合适,是否总是合适?今天合适是否明天也合适?这漂泊者就是在这近乎无数的选择中度日。选择的过程就是飘泊萍踪的别意词!飘泊虽然是打工者在选择,又何尝不是社会在选择打工者呢?
三,居无定所的心情: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意思是说金窝银窝虽好,如果不是自己的,相比较那还是属于自己的草窝好。打工者大多没有金窝与银窝的非分之想,因为连自己的“草窝”都不得不撇下。外出打工有屋可居乎?在工厂打工的可以住在“工房”里,尽管这样的工房狭窄、拥挤,但毕竟是房,毕竟“有檐有梁,有门有墙”。而那些搞工程的就只能住在工棚里。要说工棚那实在是只能挡雨,能不能遮风都不一定。有的还要随着工程的改变而不停的变换住所,真有“朝住长江头,夕住长江尾,日日思家难进家,遥想家的美”。有一个定所有时就是一种奢望。
四,前途未卜的心情:外出打工无非是“前途”或“图钱”。就打工者而言有前途的确有,可那是少之又少,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图钱。要说打工挣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却很残酷。有些黑心商人、黑心老板,不仅工钱开得低,有的还克扣、还拖欠。一些打工者辛苦一年,白汗累成黑汗,受苦不少,却挣钱不多。有的为讨要工钱被打的也时有所闻;有的更被逼得“寻死觅活”。打工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五,沦为底层的心情:打工干的大多是脏、累之活,由于工作环境差,生活环境也不好,所以,人不仅累,当然也脏。加上打工者多来自农村,一些生活习惯自然也被“城里人”所不屑。坐不敢靠近,嫌脏;走不敢靠近,怕偷。所以他们总被另眼看待。老板恶意欠薪、安全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不到位……尽管有《劳动法》为其撑腰,但是他们还总是被伤害。虽然打工者时不时的有救人之危,解人之困的壮举,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他们是仅次于学生的重要人群。人们也大多只说他们是好人,连见义勇为的词都吝啬得不愿给他们。
尽管打工有这许多无奈的心情,可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原因就在于打工还是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能带来增加收入的可能。是啊,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中有着打工者的突出贡献。他们奉献了智慧和汗水,他们舍弃了很多,他们理应得到尊重,他们的心情理应得到些许的满足。
已投稿到: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The server is temporarily unable to service your
request due to maintenance downtime or capacity
problems. Please try again later.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