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吐槽,新发的文最近点击收藏太差了,很奇怪问题出在哪里,求指点啊!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主题:求吐槽,新发的文最近点击收藏太差了,很奇怪问题出在哪里,求指点啊![8]
首点56,收藏48,点收比很高,曝光度不够,也可能是文案的问题,可以改得有吸引力一点。
№1&☆☆☆- -于 12:30:43留言☆☆☆
大哥在搞笑嘛,这个点击和收藏[doge]
还有自荐看版规233333
№2&☆☆☆XD于 12:38:38留言☆☆☆
楼主,改一下自荐格式吧,不然你很快会被喷的。
№3&☆☆☆==于 12:39:22留言☆☆☆
在好多收文贴都看到楼主_(:з」∠)_
№4&☆☆☆= = 于 12:51:43留言☆☆☆
记得楼主的碾玉成尘,虽然没看过正文,但是在碧水上看到过,好像有个人以前说喜欢作民国的订制封面,我跟那人推荐过你的这部小说。
说说我对你这部新作的看法,说得不合你意,不必放在心上。
首先,这个名字,让我摸不着头脑,单从字面上看,挺文艺,但是你看《迷雾围城》,它的名字也很文艺,文艺的让人知道它大致是怎么回事。城里发生了一些事,这些事迷团重重。
其次,以你这个题材,首点和收藏算不错了,因为你写的是冷题材,写冷题材就得作好冷的准备。
所以,我的观点,你最好把这个小说的名字改一下。
№5&☆☆☆==于 13:02:53留言☆☆☆
自荐看版规谢谢。
№6&☆☆☆= =于 13:04:10留言☆☆☆
额,帖子发出去了怎么修改啊,我怎么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在哪里能修改自荐格式的地方……
№7&☆☆☆小影于 14:02:17留言☆☆☆
二哥,56个人只有点开只有8个人没收藏,难道这收藏率还不够高?
№8&☆☆☆- -于 14:04:42留言☆☆☆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三万字左右,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武汉的“前世今生”
建城始于汉阳
发布者: 壹号收藏
|来自: 长江网-武汉晚报
摘要: 说起武汉的城市发展史,很多人都认为盘龙城是武汉城市的前身,武汉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夏增民不认可这个观点,他从城市地理的角度和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
夏增民教授& & &&武汉作为一座城市崛起于何时?武昌城、汉阳城最早为何名?武汉三镇从何而来?& & &&1月24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夏增民教授登上武汉“名家论坛”,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名为“武汉城市的历史变迁”的精彩讲座。& & &&现场& & &&&盘龙城并非武汉建城的起点& & &&说起武汉的城市发展史,很多人都认为盘龙城是武汉城市的前身,武汉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夏增民不认可这个观点,他从城市地理的角度和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一座城市的发展,必定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外围慢慢发展起来的,而盘龙城不在武汉城区中心,它原本属于黄陂县,后来才划归为武汉行政区域的。它与武汉城市的发展没有继承性或传承性。& & &黄鹤楼的起源是军事瞭望台& & &武汉的建城始于何时呢?& & &&“武汉建城之始在现在的汉阳区。”夏教授说,东汉末期,在现在的龟山西北角建有却月城,该城是一个军事据点,扼守汉水入长江之口处。还建有一个马骑城,在现在龟山以西的梅子山,也是一个军事据点。两城成犄角之势。而武昌城区最早的城是夏口城,为三国时孙权所建,其标志性建筑就是黄鹄矶上的军事瞭望台,后衍建成黄鹤楼。& & &&“武昌、汉阳两城分别位于长江南北两岸,两城并峙,隔江相望,唇齿相依。历史上,若守武昌,必守汉阳;若守汉阳,必守武昌。武昌与汉阳有着相辅相成的战略伙伴关系。”& & &&关于汉口城市的新兴,是因明代成化(1464——1487)初,汉口改由今道入江,汉口与汉阳分离。民众沿河修筑圩垸,逐渐形成沿河市镇。嘉靖年间,汉阳县设汉口巡检司。明崇祯八年(1635),汉阳府通判袁焻修筑后湖堤,后称“袁公堤”,堤外乃玉带河。以汉正街、黄陂街为核心的汉口老城形成。清雍正五年(1727),设仁义、礼智两个巡检司,分管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 & &&说到武汉三镇的行政一体化与三镇新布局,夏教授指出:1899年,“阳夏分治”设夏口厅。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夏口厅为夏口县。1926年12月,分别设武昌市、汉口市。1927年4月,三镇合为武汉市。1929年4月,设汉口特别市、武昌市。1938年10月,武汉三镇沦陷。1945年8月,仍设汉口市、武昌市。日,武汉解放,三镇合为武汉市。& & &&武汉建城之因& & &&&军事地位太重要& & &&“武汉建城之因首在军事,次为经济。”夏教授指出,武汉地区因其九省通衢的特殊优越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常争之地。但在历史进程中,其重要性却是起伏不定的。三国时期,武汉地位十分重要,而晋建立后,地位下降。南北朝时又凸显出其军事重要性,后又衰退,直至唐宋时期又再次崛起。总而言之,武汉城区的重要性,在战争年代上升,在和平年代下降。但在唐代和平盛世时期,因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地位也有所上升。汉口在清初更成为全国“四聚”之一。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 &&“至于张之洞兴办汉阳兵工厂,粤汉铁路等,更是对20世纪中国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张之洞对武汉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 &&互动& & &&&历史上为何没有出现楚商、鄂商& & &&有听众提出,“现在许多城市都千方百计地想从历史资料中找到一星半点的依据,来为自己的城市增辉贴金,请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此,夏教授表示关注已久,“近十几年来,我们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开掘与保护是做得较好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开掘与保护不是从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角度来关注的,而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关注的,有着经济利益在内,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 & & 还有听众问:“为什么在历史上山西、安徽有晋商、徽商,而湖北武汉没有形成楚商、鄂商呢?”夏增民认为,在历史上,山西也好,安徽也好,其地处一隅,相对较为安定,容易形成较为固定的一个圈。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之要,人口虽多,但流动量较大,并且是较多的外地人到武汉来经商,本地人不多。作为商业城市的汉口,我们常提及的“老汉口人”充其量就是黄陂人,也还是外来的,这就形成不了一个稳定的圈。或许再过二三十年,可能会有一个汉商的出现。(责任编辑:黄甜)
刚表态过的朋友 ()
壹号收藏网-1号收藏24小时服务***:400-60-51580
&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