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只有自己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最清楚,也许肯为他<她>做任何…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基于个性化阅读的视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基于个性化阅读的视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盛噶仁波切日记:活佛心经
       
发布时间:日
来源:不详&& 作者:盛噶仁波切人关注&&&&&&
  盛噶仁波切日记:活佛心经
  作者: 止贡噶举 盛噶仁波切
  第一愿:过节方知身是客
  今天是端午节。
  一大早我就起来给家里打了***。
  长久的等待之后,终于听到了妈妈那熟悉的藏语,还有姥姥慈爱的声音。爸爸不在家,即使今天过节,并且是星期六,他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妈妈告诉我,家里面一切都挺好的,姥姥的身体也还好,除了偶尔有点咳嗽之外,姥姥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90岁高龄的老人。听妈妈絮絮地说着家里的情形,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想起姥姥佝偻的背,还有永远充满了慈爱的笑容的脸庞,便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个词:鹤发童颜。我真的希望姥姥能够一直这样,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妈妈还说,其实现在过节不过节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了,毕竟端午节也不是咱们藏族人本来的节日,只不过就是找个由头让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而已。即使是端午节,他们准备的依然是家乡人常吃的古老而传统的糌粑,还有藏族人喜欢吃的一些点心类的东西。妈妈在***那边说,我在***这边似乎就又闻到了那些从家乡的上空飘来的香味,一丝丝、一缕缕,绵绵不绝。
  末了,妈妈又询问我在北京的生活,并嘱咐我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想,妈妈在那一刻并没有把我当成一个转世活佛来对待,而只是她的儿子,她心爱的儿子而已。一个独自在外的儿子,再大依然是她的孩子,在她面前,我永远是她长不大的孩子。
  撂下***,我才发现自己的眼泪滴在了办公桌上,有那么一汪,像一面小镜子,照着我眼中的乡愁。我可能是有些想家了吧!窗外的街道比平时还要热闹,也许是因为过节的缘故,我看到的多是一些笑脸,听到的则是愉快和兴奋的声音。其实,住在这么高的楼上,下面行走的人到底是在哭还是在笑,我是根本分辨不出来的,我只是觉得,过节了,人们理应高兴一些吧。而只有这个时候,在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准备过节的时候,我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身在异乡。
  佛说,西方有极乐世界,人皆往之。
  也许当我们能够在西方极乐世界相逢的时候,怕是就没了家乡和异乡的区别了吧!
  端午节,我没有吃粽子也没吃鸡蛋,更没有喝南方传统的黄酒。但我也算是真正地过了一次端午节,因为在这一天,我通过***用藏语向家人问好,在过节方知身是客的时候,替我的家人,以及所有人向佛祈祷,但愿永无异乡,而全是乐土。
  南无阿弥陀佛!
  第一愿:处处是家乡
  今天她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去过藏族餐厅吗?”
  “啊?哦,去过啊!”我的回答似乎一点也不在她的意料之外,好像所有在京的藏族人都必须要去那个地方一样。
  她是最近刚刚皈依了的俗家弟子,虽然还算不上是笃信佛法,但却相信佛法是使人心向善求得安乐的一条通道,因此,也算是义无反顾地皈依了佛门。通过别人的引见,我们见了几次面,发现她对很多事情都存有较强的好奇心,时不时就会问我几个跳跃性比较大的问题。而我的回答,对她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引她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她说,她最近一直在考虑家乡和异乡的问题。我的心里不禁一动,这个问题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恐怕是最普遍的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吧!前几天,我的心里不也时常转悠着这个问题吗。
  说起北京的藏族餐厅,我倒觉得那里的恋家情结其实远不如这个餐厅设在北京后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异地风情的感觉来得更浓烈。餐厅的名字似乎是给离家在外的藏族人提供一个与家乡环境相似的地方,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具有浓郁的乡愁和欢快的异乡情缘的感觉和氛围,实际上里面的东西与地道的藏族味道并不完全相同,不论是吃的东西,还是号称是藏族的歌舞。不过,说实话,我倒是挺喜欢那里的,再怎么样,也是一种相似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媒介,家乡的样子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自己的心里重现了,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外界的环境到底有几分相像。
  沉默了半天的她却突然说:“要是处处都是家乡,该多好啊!”
  虽然她一直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信徒,即使已经皈依佛门,心里却总有些半信半疑的犹豫,但是,就从刚才她说的这句话,我反倒觉得她其实对佛法的理解一点也不肤浅。
  佛曾许愿说,当一切众生都可证得无上菩提之时,便可脱离六道轮回,到我佛所居佛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则会功德圆满,无缺无憾。这个极乐国土,当然是人心所向的,在那样的地方生活,应该不会像现代人一样时常想家了吧!
  人,还会时常处在矛盾之中,或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徘徊,既舍不得家乡的所有至亲至爱,又抗拒不了异乡的一切诱惑。于是人们就时常把自己陷于这样的围城之中,在城外时,羡慕里面的生活;在城里时,又怀念着外面的自在……
  我相信佛陀的愿望一定会成真,当有一天,一切众生都信我佛,证得无上菩提之时,那么就处处都是家乡了。
  第一愿:粉墨人生
  终于有一天比较空闲的时间,我正考虑如何有效地安排它的时候,一位老朋友突然打来***,说是今天有时间,想问问我有什么安排,如果有空的话想和我见见,聊聊最近的一些生活。我说好啊,刚好我今天也有空。于是,我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便放下了***。
  我的朋友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每次见面总会细心地问我想去哪里?其实我是个比较随意的人,虽然我既不喝咖啡也不喝茶,但只要朋友喜欢,无论是咖啡馆还是茶馆,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反正朋友还是那个朋友,没什么变化的。而我,只要有水就行,白开水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朋友担心的问题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但朋友们几乎公认的一点是,我对穿着还是挺讲究的。因为事先约好了地方,我总会穿着合适的衣服出现,几乎从没有穿着不合时宜的服装出现在公共场所。这一点确实如此。毕竟生活在人群中,有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即使不为自己,也应该为朋友考虑。穿着一套不合时宜的服装与朋友一同出现在公共场所,即使自己不觉得怎么样,但却可能给朋友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那就因小失大了。但如果说我个人讲究穿衣的样式、质量,似乎又不完全是那样。我喜欢颜色比较素雅的衣服,尤其喜欢白色和天蓝色的衣服,有时换上这样的便服出现在镜子前时,眼前出现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家乡那片澄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或许,这也是我对这两种颜色有着特殊喜爱的原因吧!
  有时候,朋友会向我抱怨,说生活太累了,在社会上生活的人最少需要两副面孔,即使有一副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来面目,另一个却要妆扮成另外一个模样,是需要上了行头戴了面具才能粉墨登场的。
  我觉得我完全能够理解朋友所说的苦衷,因为这样的情形可能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也在发生着。更有甚者,有的人可能有好几副面具,却独独丢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有时候,我觉得在自己的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发生着类似的情形,只不过,我很清楚,并且竭力放弃那个有些虚假的面具,而只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生活。
  人生本来就有那么多的苦难和痛楚,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地给自己设置更多通向单纯和幸福生活的障碍呢?我总觉得,如果每个人都能放下那些粉饰过的面具,只用自己真实的一面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呢?这样说来,我们给自己设置的困难和痛苦也就会少很多吧!
  和朋友在一起谈心的感觉很轻松,与讲经时的郑重和严肃的感觉不同。即使生活中需要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也不该是用厚重的粉墨描过的虚荣。如果我们觉得生活又苦又累,不妨放下其他的面具,而只戴着自己前行,那样的话,背包的轻松或许就会带来生活的轻松以及我们追求了许久的单纯的幸福吧!
  第二愿:不堕恶趣愿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焰摩罗界”就是焰摩王的世界。焰摩罗常译作阎魔。焰摩王主守地狱,主管世间生死罪福种种业报。本愿承接第一愿,国中不但没有三恶道,并且国中众生永不更堕三恶道。
  从本愿中完全托出了弥陀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的本心。极乐国中不但没有三恶道,而且三恶道中的一切众生一旦生到佛刹之后,受到佛法的教化,都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国中没有恶趣,大家都来,来了之后大家都要成佛,这就是佛的本愿。
  第二愿:心瘾难戒
  听人说,X君又被送到了戒毒所。
  心有些疼。
  他本来是个相当不错的小伙子,很有朝气、有活力,是那种一看就是阳光四射的热情男孩儿。不过,不幸的是,他染上了毒瘾。只是很偶然地,他喝了一杯“掺料”的可乐,没有任何不适、头晕或恶心,便直接跟着毒性一路地上飘、上飘,一直到了兴奋的顶端,然后便是沉睡。醒来以后,他尝试了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各种包装的所有可乐,可是,没有一种可乐能再带给他那种可以飘向顶端的感觉。后来,他终于知道,那次他喝的可乐是加了“料”的,只是一点点,却让他兴奋了一晚……他犹豫了:他知道那不是好东西,是碰不得的魔鬼;可是,他怀念那种感觉,兴奋的,***。他心里痒痒的,为那魔鬼般的可以带来快感的东西。终于,他还是迈出了那步,因为心里的那种煎熬几乎让他难受得做不成任何事。他想,只一次,再过一把瘾就好。可是,瘾却总是越来越频繁地催促着他,让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毒、向魔低头,在一次又一次理智与心瘾的交锋中狼狈地败下阵来。
  他曾经很认真很认真地对我说:“我真的,很想很想再做回我自己,原来的,阳光的自己。可是,我也许永远也做不回去了!”话语的重点似乎总是在“可是”“但是”之后,我觉得自己心里的那种沉重应该不比他的轻。
  我劝他去戒毒所,把毒瘾戒掉。
  他遵从了我的意见,并且真的把毒瘾戒掉了。
  然而,他终究还是又犯了。而这一次,他是被强制送进戒毒所的。
  他妈妈去戒毒所看他,结果是一路哭着回来的。她告诉我,X君有一句话捎给我。他说:心瘾难戒。
  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他吸毒、戒毒、复吸的所有原因。
  还看到了他那在心瘾之下不得不低下的高贵的头和自尊。
  从今晚起,我要把自己打坐的时间增加一倍,为他,也为天下众生,都能学会用佛的智慧战胜那难戒的心瘾,以及心魔。
  第二愿:沉 迷
  最近忽然迷上了网络。一天不上网看看,就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好像有什么事没做一样,不太舒服的感觉。
  网络,真的很神奇,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也有很多正儿八经的内容,同时也充斥着乱七八糟的甚至不堪入目的东西。本来我对这些是一概不知的,第一次上网根本找不着门路,几乎是被手把手地带到了网络世界。当我一点点地接触到了“冲浪”“潜水”“菜鸟”,还有什么“PF(即佩服)”等等网络用语时,才逐渐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迷恋网络,迷恋这个比尘世更加虚幻的世界。
  虽然自己开始迷网络,但对于庞大的网络世界来说,我仍然只是一个门外汉,一个新手。更重要的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开始有些沉迷网络的时候,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绝对是一件值得注意和警惕的事。其实说是沉迷,看起来更像是我一个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同别人相比,我所谓的沉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在门外的徘徊而已,因为除了浏览一些网页,看看新闻,看看最近又出现了什么奇闻轶事之外,我不会玩什么网络游戏,也不大擅长各种版本的聊天,所以,真正吸引我的,恐怕只是通过网络带给我的新奇感而已。然而,即便如此,上网仍然成了我每天都想做的一件事。有时候在网上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连自己都不晓得应该做些什么了,却还是舍不得下来,仿佛在大海中溺水的人,除了看着自己身边的茫茫海水不断地下沉,没有任何自救的办法,甚至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位弟子告诉我,说他最近把自己电脑里的联众游戏的程序删除了。他对自己沉迷游戏的行为已经忍无可忍,在几次戒与破的出尔反尔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玩那些耗时费力却毫无收获的游戏了。
  我知道这次他一定可以做到的。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游戏的本质和真实生活之间的巨大落差,游戏不过是游戏而已,代替不了真实、正常的生活。人生,算来算去,活到80岁也就3万多天。3万多天!是啊,这样想想,一生有多漫长,似乎永远不会到尽头,可是却只有3万多天,与想像中那漫长的一生相比似乎又太短了些吧,那么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弥足珍贵的吧。可是,如果去掉必要的睡眠时间,生命的大半又是怎么度过的呢?聊天、上网、玩游戏、发呆……
  我听说,很多人似乎都有些迷恋网络的倾向。有些人因为单位工作性质的缘故,需要经常面对电脑里的网络世界,结果回家之后,还是会习惯性地扑向电脑,即使经常在电脑前发呆,却舍不得离开,一直靠到困了,不得不离开了,才恋恋不舍地关了电脑。
  其实,沉迷的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依赖。
  每个人依赖的对象虽然不同,但很多是通过电脑、网络和游戏来实现自己的依赖,让自己的生活显得更充实和丰富多彩一些。可是事实上,这样的依赖,建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上的依赖,不可避免地会在现实的冲击下成为一个又一个破灭了的肥皂泡,无影无踪。
  我在心里为我的弟子加油,希望他能够坚持住,不被一个又一个的虚妄所引诱;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不可沉迷,不可沉迷!
  第二愿:拒绝诱惑
  “城市里的诱惑真是太多了!”
  当他坐在我对面侃侃而谈几日来在北京游荡的感受时,就用了这样的开头语。
  其实他并不是第一次到北京来,也不是第一次在城市里游荡。可是每次他从广州、深圳或是上海回来,折一个大圈到北京来看我时,总会发出一些类似的感慨。
  我知道他是个很细心的人,他的细心常会使他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因此体会到一些常人体会不到的感觉。但是,难得的是,无论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好的,或是不太好的,甚至是不好的,他都能够在感受之后不受影响,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从未见过一般。这是本事。
  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城市里的诱惑多得让人目不暇接。
  而我,目前就生活在这满地都是诱惑的城市当中。
  城市中的诱惑表面看起来是相当漂亮的,带着诱人的气息,不过,绝不像怪物般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吞掉一切。实际上,当你在城市的诱惑中一点点被腐蚀和堕落的时候,回头看那些致命的诱惑时,才明白,一切诱惑都是糖衣炮弹,你迷惑时,诱惑如同裹着糖衣的半裸美女,引诱你一步一步陷落下去;你陷入这种诱惑后,才发现糖衣吃尽,都是苦楚。
  有人于闹市中求静读圣贤书,有荷花自淤泥中成长盛开。而我,在城市的染缸中,不但要保持自身的清静,还要影响身边的人,明白洁身自好保持清净心的重要。
  其实,面对城市中的种种诱惑,心里难免有波动。比如这几天天热得像下火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寻找有冷气的地方,或是喝些冰凉解渴的水,或是吃点凉爽的东西降降温。但我知道,这些都是诱惑而已。一旦沾上了就很难舍掉,但如果不沾,也不会怎么样的。再热的时候洗把脸就好,不好的话冲个凉水澡,就好了。再比如城市中惯有的灯红酒绿,那些夜幕中的霓虹灯总是闪烁着暧昧的眼神,而我看那些出入其中酩酊大醉的人时,总有一种羊入虎口的感觉。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测,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我很清楚,生活本来可以不是这样的。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于城市中行走,不沾一丝市侩。
  有时候,看见穿梭于人群中的女孩儿,明明脸上还带着天真的神采,可言语中却满是风尘味。听说,很多人选择在大城市中堕落,因为那些享受和诱惑。
  我从没有看不起这样的人,他们只是选择了一条自以为是坦途实际却是荆棘密布的山间小路而已。如果他们明白了,悔悟了,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可以回头,重新走上真正的坦途。
  做人不易,总要学会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首先,学会拒绝就是挺难的一件事,更何况要拒绝的是诱惑呢?
  这么多年,我穿梭于各大城市之中,看到和接触到的诱惑也很多,能够有勇气有始终地洁身自好到今天,我想,这和我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是否也会同其他人一样,混迹于各种娱乐场所,出入于灯红酒绿,品尝各种纸醉金迷?如果真的那样,我会不会身在其中而不明所以呢?让明眼人看着倍觉心痛?
  幸好不是。
  幸好我还是自己。
  幸好我还坚定着自己的信仰。
  幸好我还在追求这种幸福的路上不断前行。
  因为,我懂得拒绝,拒绝一切有毒的诱惑,不论这诱惑来自哪里。
  第三愿:身悉金色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众生,让他们生到我的国土时,身体都是紫磨真金的颜色,都是真金色身。
  紫磨真金是最好的真金,中国人说是赤金。好金带红色,金的成分足。诸佛都显金色身,因为金的颜色光亮洁净,令人喜悦。而且金是不锈不坏的。诸佛现金色身,是要借金子的不坏不变,来显常住之相,所以显金色身。《会疏》说:金色表示中道实相,因为人民都是一样,没有差别,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意。
  第三愿:想起一段少年时光
  讲经回来的路上,路过了本市那座最大的体育馆,据说里面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也是全市最好的。我还没有去过,因为住处就有很多健身的器材,所以经常在家锻炼,也省了许多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
  触动我的心的,是几个结伴走进体育馆的少年。看样子他们也就十五六岁吧,几个人说说笑笑的,都背着背包,大概是装着锻炼需要用的东西吧!看他们兴高采烈地一起走进了体育馆的大门,脸上的笑容天真无邪的样子,心里突然就涌起了一些感怀和感伤,仿佛又看到了过去那个在青藏高原上淘气却又很讨人喜欢的少年,身边也总有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开心地笑着的情形。只是,那情形离我已经越来越远了,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同原来一样,和好朋友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像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欢笑、蹦跳……
  我曾是很多人心中的谜,我一直都知道,就像我自己也曾对自己所知道、所做出的事感到奇怪、惊讶一样,我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谜团,一个无法用普通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的孩子。
  可是,即使这样,我依然我行我素,而且不缺乏好朋友。就算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和好朋友们相处的那段时光,那段用青春的激情写满了少年时代的往事,成了我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并与家乡那碧绿的草滩和永远蔚蓝的天幕相系相牵,想起时,便会涌起对家乡那片净土的想念。而我,虽然远离家乡,可即使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仿佛也闻得到家乡那熟悉的味道:草香裹着酥油茶的味道,在我翕动鼻翼的时候,那熟悉的味道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地钻进我的鼻子,于是心里便感觉着又重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一般……
  又挨罚了,和几个同我一般贪玩的小伙伴站在廊间罚站的情形又出现了。当时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呢?不记得了,但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记得在看到小伙伴的愁眉苦脸时,我就想笑,不是嘲笑,就是觉得好玩。可是也不敢真的笑出来,于是就时不时地歪歪嘴角或是呲呲牙。那几个侥幸逃脱了被罚的小伙伴,则会像我往常那样,在午休时迅速跑回家,用袋子装来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慰劳我们这些挨了罚不准吃中饭的同伴。其实各种东西混在一起,实在是不好看,但是对于我们这群饥饿的小家伙来说,那时候吃糌粑是香的,吃酥油茶也同样是香的!
  我甚至还记得自己躺在草甸子上,枕着手看着一朵朵的白云从蔚蓝的天空中飘过,它们在风中变幻的形状,给少年时代的我最丰富的想像空间。而每当我真的沉醉到里面,静静地感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和谐、宁静时,常常会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片光亮中,仿佛全身都沐浴在舒适和幸福之中,身体的重量也会越来越轻……
  一个人的少年时光在这个人的此生中,到底占有着什么样的分量?我曾听人说过,一个人这一辈子几乎就是为了他(她)小时候的全部经历、记忆和梦想而活着。也许真是这样吧,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应该也同我一样,藏着一段关于少年时代的回忆,在人生那漫长和短暂的脚步中,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体现着那段有些青涩、甘甜又难以替代的少年时光的种种感怀……
  第三愿:散 步
  我喜欢在晚饭后出去散步,虽然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一个人出去走走,在散步中看看别人的生活,想一些可能根本是毫无头绪的念头。
  难得在如此炎热的夏季下了一场来势迅猛、去势同样迅猛的暴雨。树叶还张着干涸的嘴等着雨露的滋润,雨却绝情地一溜烟儿跑没影了。虽然感觉雨还没下透,可是却眼看着雨就停了,而且地面就跟着干了,这场雨真算得上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好在闷热的空气中还是有了一丝凉爽的气息,让人觉得全身的毛孔似乎都张开了,在呼吸这雨后的清新空气。
  人们似乎都意识到这难得的清凉,雨刚刚停便迫不及待地三三两两地出来散步。北京人习惯把这叫作“遛弯儿”----带有儿话音很重的京腔。有很多小狗跟着出来凑热闹,在人群中跑前跑后,似乎也在为这难得的清凉而兴奋着。人们在楼侧的小路上快步走着,有的只是一个人表情放松地走着,有的是三两个人一排,边快步走边聊着天。同他们相比,我的散步则毫无目的可言,想想,就这样信步走吧,反正无论怎么走都是散步。
  不远处的幼儿园里已经没人了,旁边小区里的健身器材附近则满是喧哗的人声,想来,白天的幼儿园里应该也全是孩子们童稚的声音吧!看着活动在各种健身器材上的人们,不禁让人感慨,现在的人越来越懂得爱惜和保养自己了!当然,这是好事。有时候,想想为人的普通一生,那些遥远又切近的理想似乎只是生活远处的一个坐标,走走停停的时候,看看那个坐标的方向,知道自己还要继续走下去,似乎这就是所谓理想的全部意义了。然而当人们真的到达了那个自己曾经为之狂热的理想时,似乎又远不是当初的滋味了,于是便有了下一个理想,下一个目标,下一个人生的停靠站。
  一对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在互夸着对方宝宝的聪明乖巧,看着婴儿车里那粉嫩白胖的小婴儿,的确让人心生喜爱。经过她们身边的时候,我听见其中一位妈妈在教自己稍大一点的孩子亲***妹,于是空气里传来小孩子的几声响亮的亲吻声,我笑着回头看,那位妈妈夸着孩子,又要她再亲亲***妹的妈妈,站在她身边的阿姨。小孩子做着亲吻的嘴型,但声音却不那么响亮了,逗得两位母亲都在笑,那位年轻的母亲一边笑一边说:“你怎么偷懒啊……”小孩子却还是那样天真无邪地咯咯笑着……
  虽然我的脚步早已远离了那对母亲和孩子,但心里却依然在想着她们一团和气的样子,尤其是那个小孩子响亮的亲吻以及咯咯的笑声……看着身边经过的表情有些漠然的人,突然有些感慨那位母亲对孩子的指导:她教孩子亲吻她的***妹,这是多好的举动,带着多么大的友善和爱心!如果,每个人心里都能再多藏一些这样的爱心,那么,人们脸上的表情是不是就不会再如此冷淡、漠然?
  第三愿:保留一颗纯净的童心
  他是从东北老家出来到北京工作的。很年轻,20岁出头,刚从学校走出,应该还带着年轻人的幻想和冲动的年纪,然而看起来除了还多少有些学生气外,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带着东北人特有的那种热情,同时又不失为一个懂事的人,颇招人喜爱。借着一位亲戚的帮助,在北京找到了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便算是在北京立下了脚。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并没有说太多,只是礼节性地认识了一下。后来才慢慢熟悉起来,他会在下班后给我发个短信,然后我们用短信聊几句,他说,每次发过短信,心里会莫名地安静下来,仿佛这样才是对自己一天工作的一种交待。
  那天就突然聊到了年龄的问题。他在短信上发过来一个“:D”,以前他曾告诉过我,“:D”和“:)”都代表笑脸的意思,而“:D”则是大笑,笑得前仰后合了。他大笑着说自己属于那种心理年龄比较成熟的人,因此他身边的一些朋友都是年龄比他大的人。但并不是年龄大就会是他的朋友,必须是那种年龄大,懂得多,同时还得有个年轻的心态的人才行。我问,为什么要有年轻的心态呢?他于是大笑,毕竟我还是年轻人嘛,心态那么老还怎么做朋友?岂不等于给自己又多找了一个老爸级的人物了!
  想想他说得也对。好的心态的确很重要。有个年轻的心态则是不易的,毕竟要经历那么多事,不把经历过的风霜表现在脸上,也不让自己的心结痂。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始终让自己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保有一颗乐观和纯净的童心,这就需要很深的功力了,而且绝对需要一种坚强和坚持的毅力,否则很难做到。
  人心的复杂让这个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比较复杂,很多人在这样的人与人的交往中触礁,于是疾呼“人心叵测”。但也有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如鱼得水,不但游刃有余,更是把整人之事玩弄于股掌之间。有人说,人心不古,这个社会的人心坏了,别的再好也没用;也有人说,社会要前进,总要有牺牲,这是前进必需的一种动力。我不想对这样的说法做什么评论,我只希望人们能够做到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有一颗善良的心,保有一颗纯净的童心,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够在困难或是艰难的情况下,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做自己希望成就的事,按自己渴望拥有的心态一直生活。古有“濯清莲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今天我们只不过是在一个大环境下成就自己的小环境而已,难,但不是不可能。
  童心,未经世事污染,即使经历尘事,也是纤尘不染的纯净。
  每个人心里都有慈爱心、慈悲心,不要让世事和经历过的挫折、困难掩盖了内心原本的纯净。
  他虽然初入社会,但却早对社会有所耳闻,也正因此,他才会如此要求自己的朋友。或许,很多人都有着类似的想法和要求吧?
  那么,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
  于是我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无论世事如何,你都要让自己保留一颗纯净的童心。
  第四愿:三十二相愿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如来是众生本具的性体,惜其迷相,而不自知,故佛由性体显现应化身三十二相,用以教化大千世界的众生,让众生自己启开自家宝藏与佛一样。佛三十二相怎么来的?世尊多劫熏修而成。应化身是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潘庆芬临终时见到二层楼高的大和尚是报身)。三十二相即三十二种相全圆满之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应化身所现。如一足安平,手指纤长,手足柔软,手长过膝,皮肤细滑,肩圆满,牙白净……
  三十二相也是缘聚会而生,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下是空,有而非有,有即非有,也是缘聚缘散,故曰非相。非有而有,故曰三十二相。相好是大慈悲之愿所成就的。为什么现此相好?一切有情无不著相,若见相好,乃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方肯闻法,而能生信心。我们修行人亦然,否则度人不易。
  古印度外道修习梵天的法,能看见天界天王的三十二相,所以佛就显这个相。实际佛是无量的殊胜,三十二相只是化身佛应此界众生的根机所显之相。至于报身佛,《观经》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里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所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适应地球上人类的水平所显现的化身佛的相。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随形好,还是报身相,报身还是从法身中流出来的。真正的法身不可色见声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四愿:英雄的化身
  听说最近又有新电影即将上映,蝙蝠侠又准备重出江湖了。
  据说最初的蝙蝠侠原型来自于漫画,在被改编和拍摄成电影之后,也曾受到过追捧,但后来终于也遭遇了滑铁卢般的失败,于是电影公司只好把这只化身为蝙蝠形象的英雄雪藏,等待一个新的时机再让英雄复出。而前两年出现的又一代表正义的英雄形象蜘蛛侠,在影迷的心中所引起的震动又让那些蝙蝠侠的制造者看到了蝙蝠侠复出的希望,也正因此,才有了如今的蝙蝠侠以新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机会。
  我也看到了蝙蝠侠的大幅海报宣传画,蝙蝠的巨大的翼翅几乎占去了海报的2/3的空间,浓重的暗黑的色彩衬托着蝙蝠侠,如黑色的精灵展开巨大的翼翅,悄无声息地在城市上空飞翔……
  其实我并不知道蝙蝠侠的剧情是怎样的,也并不打算去特意地看看,甚至也不准备去了解蝙蝠侠在“侠”字背后可能忍受的辛酸和痛苦,或是他作为“侠”在人间所要彰显的正义。我只是在想,无论英雄是戴上了面具还是安上了翅膀,或是穿上了具有超能量的神奇外套,英雄的所作所为总会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发现他是个英雄,是个可以拯救人类,带领人类步出危机或危难的英雄。
  小时候,很喜欢那个伸出手臂就会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超人,他总会在人类出现灾难的第一时间出现,伸张正义。我甚至幻想过自己会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也有一个可以像超人一样在空中飞翔的英雄把还是个孩子的我抱起来,悄悄地飞过城市的上空……
  人类似乎从来就不曾缺乏过英雄的形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即使在过了多年以后,仍记得那个蒙面佐罗、超人,还有新近出现的蜘蛛侠,以及蝙蝠侠。我不禁要感慨人类想像力的丰富,当人们把动画片中的英雄变成了如真人般的英雄时,甚至这样的英雄平时就生活在人群之中,犹如正常人一般,只在危难时刻才会显山露水,我想,这也是人类最美好、最渴望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吧!无论这样的英雄长得是否高大英俊,也不管这样的英雄是否一定要具有超人般的超能量,只要是英雄,是可以拯救人类的英雄,无论英雄化身为什么样的形象,都是英雄,都好。
  第四愿:在伤痛中历练自己
  晨起散步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在学习骑自行车。
  男孩儿看起来也就六七岁的样子,个子不高,长得瘦瘦的,皮肤白净得像是透明的瓷器,眼睛里的纯净和天真都集中在目前的艰巨任务上了,如何驾驭这辆看起来不够大却挺倔强的自行车似乎是他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难题。他的爸爸就跟在这辆时时摇来摆去的自行车后,但却从未见他出手扶过自行车,哪怕眼见自行车就要倒下,也不曾伸手。他像是与旁边的邻居说着话,但是眼睛和脚步却始终跟随着小男孩儿,半是聊天半是散步的状态,实际上他的心意应该全在儿子身上吧!那个小男孩儿也似乎并不太在意爸爸是否一直跟在自己身后,是在聊天还是在看自己练车,只是专注地盯着前面的路,努力摸索着如何掌握骑自行车保持平衡的秘诀。男孩儿的手肘和膝盖处都戴着护肘和护膝,在我看来,那也许就是爸爸所给他的一种既明显又隐蔽的保护吧,就像他沉默地跟着男孩儿却并不出手的保护一样。
  想起自己也曾有过学骑自行车的年纪,只是不曾骑过如此小巧的自行车,也不曾有过那种戴着各种保护措施学车的经历。我只是跟随着自己的感觉,便把车骑得风驰电掣。那是个无忧无虑的年纪,甚至连对危险也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年纪。与我同龄的孩子很多都摔过,摔得手肘和膝盖都破了皮,流了血,因为28型的车子对于还在读小学的孩子来说,总是显得那么高大威猛,够不到车座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各种高难度动作来完成潇洒飞车的目标,摔个把跟头当然是正常的。我也摔倒过,流过血,疼过,但是没哭过。康巴的男子汉从小就知道汉子是不流眼泪的,流血也不能流眼泪,流泪也没用。可能正是因为从小就知道摔倒了得自己爬起来的道理,所以在后来不断成长,也不断受到其他形式的伤害,感到疼时,也学会了用坚强来面对,用自己从小就学会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回头看时,觉得小时所受到的影响受益匪浅,从小小的身体的伤痛到后来可能遇到的各种伤害造成的心里的伤痛,其实都可以用自己从小就学会的坚强来面对,而坚强,总是比软弱更容易解决问题,也更接近于事情的本来面目。世间的痛苦也许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会知道,无论是哪种伤痛,本质上都是让人感到疼的,是一样的。也正因此,当你学会用坚强来抵挡一种伤痛的时候,自然也会用这种坚强来面对其他的伤痛。
  人有时候在伤痛面前会表现出软弱的一面,但我觉得,只要他(她)意识到自己在小时候就经历过这种类似的伤痛,知道自己完全可以承受得住这种疼痛的话,相信没有什么痛苦是可以击倒一个人的。同时,经历过这种伤痛的人一定会积攒一些对付这种痛苦的经验,因此,伤痛对于人类来说,只不过是给人更多历练、淬火的机会。在伤痛中历练自己,你会明白,生活虽苦,但你可以做到你想做的。
  第五愿:身无差别愿
  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虽然现在地球上有不同肤色人种、民族和种族的区别,但不应以优、劣、高、下等错误观点来区别,更不应恃强凌弱、欺压弱小、残杀无辜,“是非既起,常沦三有”,若致争战不息,是非迭起,恃强凌弱,残杀无辜,罪业不停,成为恶魔,就要堕落沉沦在三有之中出不去了。因此如来兴起大悲之心,发起大悲平等的胜愿,愿国中人民都是真金色身,三十二相,端庄严正,明洁清净,“悉同一类”,没有差别。所以极乐世界没有是非高下的退缘。
  第五愿:长得黑,不是我的错!
  下午没什么事,想着似乎应该补一两件换季的衣服,便信步去了附近的一家商场。
  本来应该是个平静的午后吧,不想却因为一个外国人的出现而掀起了一些小小的波澜,想想觉得挺有趣的。
  外国人大概是从非洲来的吧,长得相当黑,黑得让人冷不丁看了不自觉地被吓一跳。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描写时说:只有眼珠的间或一转,才知道原来他是活着的!实际上,他倒没那么恐怖,只是他长得真是太黑了,只有眼珠转动露出了眼白,或是开口讲话时露出了红舌白齿的时候,才觉得他并非画中来的。
  因为我曾在国外学习,白种人、棕种人和黑种人都是见过的,偶然见了虽然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不过这么黑的外国人在国内虽然也不算少,但也不算太多,因此,我几乎眼看着他在商场里掀起了一场小波澜。有个小孩子,也就三四岁的样子,拽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含在嘴里,好奇的表情便全在眼睛里和脸上表露出来了,与那黑人相对着走时便不转眼珠地看,似乎在想:他怎么长得这么黑呀?走过去了,还放不下,不住地回头看,竟然没发现妈妈已经直奔向一个化妆品专柜,一不小心便碰到了柜台,咣的一声,着实把她自己和身边的妈妈还有售货员都吓了一跳。她撇了撇嘴,刚想要哭的样子,看见那黑人也在看着她,脸上还带着笑容,她愣了一下,瞬间,便咧开嘴也跟着笑了!惹得旁边的人全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很多。刚刚有外国人涌入国内的时候,国人看他们的眼神全是奇怪的,连外国人自己的神情也无法显得特别地镇定;如今是国人的眼神少了很多新奇,不再有聚众围观的现象出现了,外国人自己似乎也早已习惯了漂来漂去的生活,少有异乡的感觉。这应该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吧!
  曾几何时,种族优劣的论调对世界人民产生了巨大的伤害,可是,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日,却还是有种族歧视观点的存在,那么,这又算不算是社会观念的一种倒退呢?
  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或是黑种人,一样是人,一样有人的七情六欲,一样享受着世间的冷暖疾苦,又有什么优劣之分呢?只因为是黑种人便要受到歧视和虐待,又有什么根据和道理?长得黑,并不是错啊!如果只因为肤色的不同,便断定了人的优劣,那么世界也便没有平等可言了!
  长得黑,不是谁的错,认为有错的人,才是真错啊!
  第五愿:再丑,也是人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造美女不断新鲜出炉,不禁想起了两年前轰动一时的丑女张静。
  最初看到张静的照片,没看文章介绍时,以为是个老太太。丑点就丑点呗,看着人还不错,挺善良的样子。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年纪轻轻的姑娘。
  那段时间,关于丑女的种种讨论不绝于耳,甚至也上升到了各种人权的高度。不过,最终她还是接受了整形手术,变成了双眼皮的丑姑娘。
  其实,我觉得人嘛,长得再丑,也是人。是人,就总会有不同,有高矮胖瘦之分,有美丑黑白之分,有肤色人种之分,但这只不过是用来区分人群的一种标准而已,说到底,大家的本质还不是一样的?都是人啊!
  但是,要求每个人都以一颗无差别的平等心对人,目前似乎还远远达不到,也正因此,人们才会蜂拥至整形医院及美容医院的门前,大张旗鼓地要求把自己这个丑小鸭经过人工修整变成白天鹅吧!而经过这种种人为的痛楚之后,是否真如自己心目中那只白天鹅的样子,恐怕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也许在别人的眼中,那个未经人工雕琢的丑小鸭似乎更具有自然美的淳朴……
  长得丑,谁也不愿意,但也没什么办法,天生如此。但是,再丑,也是人,也要做个好人。把此生过得漂漂亮亮的,人长得再丑又有什么关系?说到底,人,不只是为一张表皮而活啊!
  第五愿:不是骨感才叫美人
  偶尔我会买两份报纸看看,我觉得这也是对生活关心的一种方式。
  北京的报纸种类繁多,就连杂志也是品种丰富。有朋友说过,他家乡的报纸全加起来也只有两份之多,爱看不看,就这些。好不好反正到现在也半死不活地撑着,新闻大同小异,报纸索然无味,所以他在家是很少看报纸的。
  但北京不一样。
  作为国家的首都和门户,自然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优势,还有压力。
  也许是因为竞争的缘故,也许是因为能人汇集的原因,反正我觉得北京的报纸绝大多数做得挺好看的。以我这种外行人的眼光来看,标题、颜色以及整个版面的安排看起来挺舒服的,那么就是好看了。
  不过,也有例外。
  我不喜欢那些半版半版的医疗广告,听许多人说起来都有这样的同感。
  尤其不喜欢那些关于减肥的什么什么广告。似乎人们只剩了一副骨架,走起路来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便可以傲视天下一般。
  原来我以为那些广告只是针对女孩子而做的,后来发现并不尽然,广告真是做到了男女平等,只要是胖子,就应减肥、就要减肥,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人们对于美的评价似乎不约而同地有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瘦。似乎只有骨感,才能被叫作美人。
  我倒不觉得是这样,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高矮胖瘦那么挑剔,对于自己的处世形象格外注意,甚至苛刻。但是如果硬性要求人们千篇一律地瘦的话,那时的人恐怕又该想出其他标新立异的招儿了。不过,胖或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适度就好。有些人的身材骨骼是天生的,父母赐予的,有的是可以在后天经过锻炼培养出来的,但是,高就是高,矮就是矮,胖就胖,瘦就瘦了,自己喜欢就行,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世俗的口味而强迫自己去吃药、吃各种苦头,更没必要用自己的身材去媚俗。
  我长得就比较瘦,但我希望自己能再胖些。不过,身材就是这样了,又何苦为了胖一点瘦一点而去做一些无用功呢?《红楼梦》里都说了,这身材其实就是个臭皮囊而已,身外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美貌如何?丑陋如何?细高挑如何?矮胖又如何?当灵魂逝去的时候照样什么都留不下。与其为了那几斤肉而煞费苦心,还不如想想如何求得灵魂的升华,如何享受那永世的安乐。
  反正,我是不赞成以吃药或吸脂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的。想当美人,办法很多,既可以选择修养身心的办法,也可以选择体育锻炼的办法来强身健体。自古以来,人们对美人的评价标准就基本没有保持不变过,那么,现代人又何苦为了世俗的评价而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呢?现代人,那么聪明地走过了几千年的时光,难道不明白,并非只有骨感才叫美人的道理吗?
  第六愿:宿命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每一个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能够知道自身无量劫以来的宿命。“宿”是宿世,就是过去世,俗称为前世。知过去多生做的一切善,一切恶,这个就称为宿命通。
  第六愿:善待爱人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觉得还不错,可能是哪位网友写的佛故事吧,名字也很好听,叫做“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媒婆都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她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可惜,人太多了, 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后来,女孩四处寻找那个男人,但一直也没有找到那个人。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她的诚心感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女孩:“我能放弃!”佛祖:“你还必须修炼500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女孩坚定地说:“我不后悔!”于是,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400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400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终于见到了那个她苦苦地等了500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去,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佛祖:“你满意了吗?”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再修炼500年!”女孩:“我愿意!”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女孩:“不后悔!”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地看见一个人走来,却只是眼看着自己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如果没有在这之前的那500年的修炼,女孩可能真的要崩溃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500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地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他走到大树脚下,靠着树根,微微地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告诉他,她为了他而积蓄的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中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佛祖:“哦?”女孩说:“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佛祖:“哦!”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佛祖微微地点点头。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么?”佛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1000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2000年。”
  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美丽的小故事带给人们的也许只是一种同样可以美丽一下的心境,但当你回味它时,你会发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故事中,同样蕴含着很多生活哲理,而这些生活哲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生命中最难的日子,成为我们潜意识中的支柱。也正因此,在每日修习佛法之余,日常活动之后,我总要打开书,看一些极富生活哲理的小故事。虽然每次都不多看,但一两篇也足以让我细细地思考,在故事背后是否也有一些被人忽略了的哲理呢?有时候,便会发现,在哲学与佛学相通的地方,总有一些小故事的身影,而在这样的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似乎总会闪着智慧的光芒,每每有了这样的发现,总会让我感到高兴,同时也对这些故事的编者产生敬意。
  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与我们古老的一句谚语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真的希望人们都能够看看这样的故事,善待自己身边的爱人,因为你们可能是前世修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万年,才换来了今世的相识相知、相亲相爱!今世能够相识,已是缘分,能够在一起相濡以沫地共度今生,实在是来之不易,更应珍惜。
  善待爱人,如同善待自己。因为今世的这缘分,说不定就是你前世苦苦地求来的!善待爱人,善待你自己,善待你相识相遇的众生,今世的善缘才会成为你的福报,成为你今生幸福的源泉,成为你来世的善因。
  第六愿:信命,但不束手待命
  今天,一位小助手突然问我:“你信命吗?”
  我说:“信。”
  我的确相信命运。就像我知道我的前世今生,谁能说这不是人的命运呢?在家族的传说中,我的俗家是当地的贵族,是部落的执政者,而我的前世是一个王子,今世我是一个转世灵童,一个转世活佛。我还知道,前世我曾有妻儿,今世的一位老妪,其实就是我前世的女儿。但这些,我并不轻易对人说。只是觉得现在的人对命运的未知充满偏执的敬畏,要么就一概不信,要么就信得束手待毙一样,完全在命运的暗影中迷失了人的本性。
  我告诉那位小助手,命运可敬,但并不可畏,即使你真的畏惧了,也不要陷在命运的环套中不可自拔、束手待命。今生的命运虽然如此,但并不是说你只要天天坐着,看着,就等来了你今生的命运。佛家讲究因缘因果,正是因为你前世种的因,因此才有今世的缘和果。如果你因为听说自己今世的命极好,就完全放弃了个人今世的努力,那么即使你今生还有前世的福报可享,来世你的命运恐怕就会糟得让你承受不住;如果你因为听说自己今世的命极差,就干脆束手待命,认为自己反正命也不好了,再怎么努力也枉然,其实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就像我曾经不止一次对人说过的那样,命运如何,其实还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多,得到的自然也多;付出得少,得到的也少;不付出就得不到。
  我还叮嘱那位小助手说,要信命,但在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绪的时候,不如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如果你有把握自己完全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的话,那么,是否知道自己前世今生的命运也便是无足轻重的一件事了。即使你对自己的命运窥破了一些小秘密,也一定要记住,可以信命,但千万不能束手待命。
  看着她还有些迷茫的眼神,我想,人大抵如此吧!总是想知道更多的生命的秘密,但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或者,这种时候的人,对自己的命运或是其他的秘密,不知比知要好吧!无知者无畏,因为不知道而更加勇往直前,也是好的。
  第七愿:天眼通愿
  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洞是洞达,“洞视”是彻底看清楚。“彻听”是全部都能清彻听到。看到一切,听到一切,所以能“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这两句中就包括天眼通、天耳通,是第七、第八两愿。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之所以叫天眼,是因为这是天道的人所得的眼,他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的、细的一切的色。
  第七愿:尽信书不如无书
  最近一朋友新买了一块电子表,比较高级的那种,而且是进口的,说明书也全是外文的,有英语的、法语的和日语的,就是没有中文的。于是她仗着多年前上高中时学的那点英语再加上不停地对照英汉汉英词典,总算把那几张难懂的说明书看了个大概,虽然还有很多细节不太明白,但最起码心里有了点谱,正准备按照说明书进行调节呢,却发现自己在实际调节的时候所遇到的情况与说明书上显示的情况并不相同!她本想按照以前调电子表时惯用的伎俩对付它,但一想,毕竟是块进口的表,高级点嘛,会不会与普通的表有所不同?如果因为自己的妄自调节导致什么意外的话,那就不好了。于是她又耐心地重新查看说明书,一遍遍地翻查字典,再次面对那块表时,竟然还是第一次调时的老样子。她奇怪了,就算有些她不太明白的细节吧,也不至于总是出现与说明书不相符合的情况啊。于是,她请了一位专业人士帮她瞧瞧。结果人家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把一切都搞定了!最令她感到气愤的是,人家用的就是她一度放弃了的、非说明书正规操作的老办法!
  为此,她总觉得心里有些郁闷,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便打来***,叽里咕噜地抱怨了一通,最后还恨恨地说,以后再也不信什么说明书了!刚听她说完这些的时候,本想笑她一顿,但想想却又笑不出了。一份专为产品而做的说明书竟然被消费者先奉为圣旨一般,复又踩在脚下,恨不得再踏上几脚,这恐怕既是说明书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吧!
  虽然说明书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同时也应该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不能同时具备这几项的话,那么说明书也便不成其为说明书了。不过,古人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事事时时完全依赖于书本上的东西,也许还不如不看书上的记载,而全凭个人的经验和勇气来得好。书上记载得再详细再科学,也终需实践来检验。如果一味沉浸在书中,忘记实践的重要性,分辨不出记载的正误的话,那么便实实在在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吧!以为自己看得很明白,可以洞悉一切,实际上只不过有着纸上谈兵的肤浅而已,以为实际操作也如同书本一般按部就班。现实真的发生时,才发现全然不像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那样,那些在书里看起来望风披靡的厉害招术在现实的空气中竟然成了软绵绵的无力的搪塞,看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想要把所有的事都看得明明白白并非易事,那是需要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真本领的。如果偏信一方,那么对事物或事情的判断也就不可能公正和准确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想看透世事,还得多磨练呢!
  第七愿:半 仙
  “半仙”只是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但却算得上是一种挺流行的说法。听说,稍微有点“道行”的人用一种比较尊重的叫法称呼他(她),便是“半仙”。
  所谓“半仙”是指这人能预测点未来,或者能知道一些本来不知道的过去的事,有时候可能还挺准的,这样的人就可能被戴上“半仙”的帽子。
  我的一个朋友就被人称为“半仙”。
  他有时候还真挺“神”的,一看人家长什么样儿,穿衣举止,便能对这个人说出点“神神叨叨”的话来,唬得人一惊一乍的。最“神”的是只要他说出来,基本跟事实都八九不离十的样子,而且,他说的都是最直白的话,直截了当,容易理解。有人慕名找他给“算算”,他笑,什么也不说。逼急了,撂下一句“天机不可泄露”便转身离开,再生气的人看着这样的背影,也难免生出些道骨仙风的错觉。
  每次他在我面前吹嘘这些事的时候,我只是笑,不说话。开始他还问:“你说我是怎么知道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你说是不是这样?”反正就是这一类的话,面对他这样有些得意的反问,我几乎从不回答,只是看着他笑。时间长了,他自己反而先不好意思了,慢慢地就不再问了。再后来,也不在我面前吹嘘了。有时候我会逗他,怎么不说说“半仙”的“业绩”了?他便有些脸红,讪讪地不说话。再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对他,他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我的笑容,于是又说起以前的事,笑着问我:“其实以前那些都是蒙的,顺口胡诌的。可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说:“也不完全是蒙的吧?”
  他又笑:“也有点根据,但多半还是我自己的经验而已。几次下来,经验也越来越多了。而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只不过是因为我不知道而已。”
  我说:“这就对了。”
  其实世人要想当个“半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世上,真正能掐会算的人并不多,但要当一个可以感知过去或是预测些未来事件的人还是很有可能的。就像我那位被称为“半仙”的朋友一样,他其实不懂太多的玄奥,但他能通过一个人的细小动作或是眼神举止看出这个人的大概,这就是一种感知和预测。一个人,如果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或是丰富的人生经验的话,看人自然就会又“狠”又准,而这种狠和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半仙”的表现了。
  不可否认的是,其实每个人的内心几乎都蕴藏着一种未被开发过的巨大能量,有人把这样的能量称为潜力,暂且就这样叫吧,也正因为这种潜力的存在,有时候,人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都可能产生这种类似于“半仙”的感觉,仿佛自身的“天眼”在那一刻张开了一样。但因为人们并不真正懂得这种能量的利用,难以很好地控制和利用自身的这种能量,因此不能对事事都有很好的感觉。如果人们都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种巨大潜能,就像自身同时存在着的慈悲心一样的话,我相信,众生都可以因此而看透世事,尤其是那些从前看不懂、不甚明白的世事。也可以说,如果大家都能真正了解自身存在的有无,看清自己所具有的,人人都可以轻松地成为“半仙”。
  撕开遮蔽眼睛的窗帘,如同打开心灵的窗户,可以使身心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清爽和开阔的视野中,会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听到以前听不到的东西,体会到以前不曾体会到的感觉,做一个“半仙”似的智者。
  第八愿:天耳通愿
  彻听十方去来现在之事。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天耳通能听到障内障外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以及远近粗细的一切语言与音声。
  我们的听力很有限,所听到的声音只是在几十周波以上、几万周波以下这一小段里的声波。几万周以上叫做超声波,有许多作用,但人耳听不着了(肉眼所见的光也只是一段,红光与紫光之间)。根据《魏译》,天耳就是可以听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都能受持。《唐译》,天耳能闻“亿那由他百千逾缮那(即由旬,旧传为40里)外说法”。极乐的耳通,不但能闻世间音声,并且包括遍闻诸佛说法,这是极殊胜之处。
  第八愿:小心骗术
  记得有个电影里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现在的社会变得确实太快了,快得让人还来不及好好地喘一口气,就在转眼之间变成了别的样子。
  最让人迷惑的是,这世界上的骗子越来越多了。
  眼看着新闻又爆出了谁谁谁被骗的事件,电视里也不停地播放着一些防骗的节目,教广大群众避免上当受骗,可是,骗子却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靠着自己或几个人的巧舌如簧就骗到了人们的信任。这种骗术还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骗子们就带着他们并不高明的,甚至是很拙劣的骗术,脚步不停地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骗来骗去。
  每当看到那些被骗的人后悔、气愤又心有不甘的表情时,我总觉得心里很难过。
  有人生性善良,有人天性单纯,于是有骗子就爱欺骗这种善良的人,玩弄这种单纯而自觉高明、洋洋自得。
  可是,被骗的人最后失去了什么?被骗去了什么?骗子又骗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得与失之间,人们失去的到底是什么?
  或许,古人说得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吧!
  我倒是从未遇到过类似的骗子,也没有亲眼见到曾被媒体曝光的各种骗术。有时候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做?我会给这样的骗局一个最好的结局吗?
  听说央视二套的节目里就专门有一档防骗的节目,叫“朱轶说计”,收视率还挺高。或许,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吧,你知道当心,便可能识破那些拙劣的骗术;一不小心,就可能中了骗子的圈套。所以,骗子固然有他的可恶,但人们在生活中似乎也应该小心防范,小心骗术吧。
  第八愿:做个聪明的智者
  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关于青少年如何处理同学关系的专题节目。
  有几个孩子说起了关于谣言的问题。说是总有人给自己造谣,明明没有的事,非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其实根本是件连风和影都没有的事。甚至还有的人根本就是歪曲事实,愣要按照自己瞎想的东西和别的同学乱说。比如说,他今天只不过向同桌借了块橡皮,却偏被人说成自己暗恋同桌,于是借橡皮亲近同桌……举这个例子的小男孩儿说起这件事时好像还挺气愤的,说自己为了避嫌,不得不和小同桌展开了暗战,而这种尴尬的局面是他和同桌都不希望出现的,他们为此感到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说到这里,小男孩儿的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不过,转了转,又硬憋回去了。
  原以为男女同桌之间的“三八线”现象早就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了呢,没想到现在的学校里还有这样的事!小男孩儿的难过感染了我,只不过我们难过的不太一样。也许他是为了本该友善的同学之情被自己硬性地破坏掉了,对于无风起浪的谣言感到无奈和困惑;而我所难过的,则是他的困惑。
  谣言,似乎是同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一起出现的。
  谣言,虽历来为人所不齿,却总是一些人的偏爱。古人对于谣言的形容多不胜数,如杀人不见血,人言可畏,等等。很多人对于谣言都深恶痛绝,但真正面对谣言时却又显得无奈又无力。更不乏一些文人、名人,在谣言面前无力面对,而最终选择了逃避和逃脱,给世人留下的却是深深的永久的伤痕和感慨。
  我想,这样的问题也许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吧!即使像我这样的佛门中人也不例外。我清楚地知道有人曾说我的各种谣言和坏话,有一些甚至是不堪入耳的,刚开始知道这些时,我也气愤、痛苦,我甚至萌生过要找出谣言的制造者,与其当面对质的冲动。为了平息我的愤怒,我不停地念经,一遍遍地问佛祖,我到底应该怎么办?虽然佛祖并没有亲口告诉我什么,但我却因此得到了平静和内心的安宁。我知道,对于谣言,也许视其为无就是最好的做法。不是无奈,而是当它不存在,确切地说,既然是谣言,它所传播的当然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又何必为了不存在的东西而生气或焦虑呢?套用时下比较时髦的一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
  如果你也遇到了谣言,让你头疼、让你心痛的谣言,不要害怕,不要愤怒,也不要觉得无可奈何、失望,不如想想如何做一个止住谣言的智者,让谣言在现实中不攻自破。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个聪明的智者,那么谣言就会像水面上的泡沫,永远不能兴风作浪。是吧?
  第八愿:流行的就是好的?
  今天挺有意思,本是和大人聊聊天,结果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小孩子,最后就变成了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之间的对话。回头想想,大家都一本正经为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样子,真的挺有趣的。
  其实开始我们只是随便聊着,有一句没一句的,并没有太多重要的东西。他的儿子今年12岁,正在读初中,借着难得的休息日,到我这儿来散散心。看孩子在屋里东看西看的样子,大家的注意力就都转到了他身上,还有他的那双新款名牌运动鞋。本来还说着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学习生活都挺累的,而且现在孩子的苦与以前不同,年代不同,累法也不同。可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仿佛“苦大仇深”的当代小孩子的时候,却发现了小孩子身上穿戴的各种名牌。有一些是我们叫得出名字的,有一些则是闻所未闻的。于是感慨,现在的小孩子成熟得早,太爱赶时髦了,而且都是一些不知所谓的时髦东西……话音未落,那孩子便不乐意了,指着身上的衣服一件件地抖落它们的名堂,而我和他的爸爸如坠云雾,除了那些平时就知名的名牌之外,其余的竟都没记住!末了,孩子还补充着:“这款运动鞋现在已经不是最新流行的新款了,我们同学刚买的那款才是最新的,可他……”一边说一边瞅着坐在一边的老爸,吞吞吐吐地说:“他偏不给我换新的……”后面的话没等说出来就被他老爸给狠狠地瞪回去了。
  “这鞋坏了吗?”
  “没有。”
  “没坏为什么非要买新的?”
  “旧款,落后了,不是现在流行的新款。”
  “流行的就是好的?”
  “我们同学都穿新款流行的,我为什么不能?”
  父与子的一小段对话。
  我也觉得奇怪,那父亲所说的明明是占理的事,怎么说起来却那么底气不足呢?而孩子的要求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本是无理的事,为什么说起来却理直气壮,一点也听不出无理的味道?
  每代人所流行的东西都不尽相同。时代不同,看流行的观点也不会相同。尽管再有复古、复旧思潮的出现,也永远代替不了流行的最前沿。服装如是,饰品如此,其他也是这样。
  但谁又能断言,流行的就一定是好的呢?
  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似乎只要流行就可以了,而完全不需要分辨所流行的是好还是坏。但这样的放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弊一定会大于利。盲目地跟着所谓时尚的潮流走,最后往往失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成了人云亦云的应声虫,缺乏个人观点、创造力的人,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很难谋到称心的一席之地。
  流行的未必就好,也未必不好,在选择的时候关键还是要看产品的实用程度和自己的需求,而需求才是产品生存的根本。一味跟在流行的潮流之后,不但永远做不了领导潮流的主导,反而会淹没在其中,没有一丝声响。
  末了,我给孩子讲了个笑话。
  都说流行的就是好的,是吗?
  不见得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流行的那些东西多漂亮多出位啊?
  那么流行感冒和各种流行病毒也会给你这样的好的漂亮的感觉吗?
  最后,我送给孩子一句话:追求时尚没什么不好,年轻人应当有新的观念和想法。但不要做别人的应声虫,要做自己的主人,学会积累,学习知识,有一天,流行的最新时尚由你来领导,好吧?
  孩子狠狠地点头,眼睛里有一股憧憬和坚定的神情,让他的老爸和我看了都觉得动容。
  第九愿: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能知道无量无边佛刹众生心之所想。《会疏》说:我们来到极乐世界的圣众,不需要修持,自然就能知道他心的情况。因为知道他心之所想所念,我才可以应其意乐随缘接引。
  第九愿:换角度
  今天,一位朋友从远方到北京,特地约好了来看我。
  见面之后,发现几年的光景,她真的成熟了,只是还挺年轻,成熟但不老气。
  也许是太久没见,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她还说起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件事。那时,她的语文成绩挺好,作文写得也不错,于是老师也很偏爱她。有一次,她因为去参加一个数学班的培训而耽误了那位老师的语文课。当她紧赶慢赶地回到教室,课已经上了有一会儿了。她觉得老师在生她的气,因为去上数学课而耽误了语文课,于是她从一走进教室开始就注意听课了。那是一堂作文课,老师在讲写作文的一些手法。从她进到教室到回到座位,老师的课并没有因为她和其他同学的打扰而有所停止,而且,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同一件事,我们既可以这样写还可以那样写,从作文的写法来看叫什么?也许是同学们因为这中途的打扰而分了心,也许他们都没反应过来呢,总之,我的这位朋友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连坐都没坐稳的情况下就脱口而出:“换角度!”她的回答当然是正确的,毕竟她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这种快速和准确,是被老师所赞许的。她说她当时其实看到了老师眼中的赞许,但老师却只是肯定了这个***就一如既往地讲下去了。很多年以后,当这位朋友讲起当时的情形时,还会感慨:那位老师对她有多好,那天她生气了,但却因为她的回答而消了气,至于写作文常用到的换角度,她则觉得受益匪浅,因为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换角度,换个角度看,很多事情与原来就不太一样了。
  朋友的睿智和重情在她回忆的瞬间跃然脸上,我知道,她真的是成熟了、获得了。
  的确如她所说,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用到写作文的手法,比喻、排比、拟人,以及换角度。
  有首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换角度吧!
  我还记得小时候学的课文里有一篇文章讲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因为他们摸象的角度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对大象的形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还有句话说,将心比心,应该也是一种换角度吧!
  不过,这世上,真正能把自己的心放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或者把别人的心放在自己的角度认真考虑的有多少人呢?人心、己心、他心,其实都应该学会一种真正的换位思考吧!
  第九愿:误 会
  最近遇到了几件不太顺心不太愉快的事,所以心情难免受到一些影响。
  其实说起来,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就是这些小事却引起了一些误会,导致双方的心情都不大愉快。因此,还有一些没解决的事情就那样搁在了那里,大家似乎都有些无奈,却都心里有气一样地暂时放着不大管了。
  坐在桌前,看着墙上那幅从家乡带到北京来的唐卡,佛祖的似笑非笑感染了我,于是,心绪便也跟着沉静下来。想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才发现,本来一直想不通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以为只是人家故意在捣乱,而实际上是因为双方有了一些误会。
  误会,真是个误事的东西。
  本来可以顺利进行、完成的事,却因为误会而耽搁了前进的行程,甚至还可能阻碍并使进程倒退。
  误会的产生虽然原因众多,但归结起来应该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种沟通能够及时的话,相信这种误事的误会应该不会存在多久。误会,毕竟不是死结,解释清楚了,结解开了,误会便不再是误会,也不会再误事了!
  回头想想,整件事情里所产生的误会,也许还是自己的责任比较大。如果可以早点坐在这里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的话,那么这些困扰了我多日的不愉快是不是也会早一些被想通、被解决呢?应该是吧!看来自己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需要多加注意才是。
  或许,明天我应该和他好好谈谈,把这段时间积存的一些误会解释清楚。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出现误会呢?有的甚至把一些小小的误会积累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死结?
  看来,自己这段时间的修行时间是太少了,有很多问题需要更加用心地思考才行。
  明天,还是马上吧,先给他打个***,说一下吧,至少告诉他我认为哪里有问题,应该怎样处理,而且还要详细地听听他的意见,听他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或许,误会就自然会冰消瓦解了吧?
  第九愿:混 沌
  忘了在哪儿看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很久以前,世界的南边由南帝管理,北边由北帝管理,南北的中间则是混沌。混沌待人友善,一日南帝、北帝至混沌处做客,受到混沌的热情招待。不过,南帝和北帝看混沌浑然一体浑浑噩噩的样子,便商量着要一起帮混沌打通天眼。于是,南帝与北帝合力,一天帮混沌打通一窍,到了第七天,混沌七窍均被打通。可是,混沌死了。
  故事看到最后,心里莫名地一紧,似乎那死去的不只是混沌而已,还有太多与混沌相似的淳朴的最初的许多东西,也随着混沌的消失一起消失了。
  或许南帝和北帝都是出于好心,不想让混沌再浑浑噩噩,可是,他们却忘了,如果混沌是澄明透亮条理分明而不是浑然一体的话,那么混沌也便不再是混沌了。所以,当混沌的七窍被打通以后,混沌只能死去,不复再有。
  一个带有神话性质的小故事,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人群。
  有时候,我们更多的习惯于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别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很少能做到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上重新、仔细而全面地考虑事情。而当我们以为自己出于一片善心,全是好意,可是恰恰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给人家帮了“倒忙”。好心办坏事,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很多时候,清楚有清楚的好处,混沌也自有混沌的用处。何必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非要把混沌逼上梁山呢?
  第九愿:挚 友
  今天在朋友那儿听他讲起了陈丹青和陈逸飞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相交和最后的遗憾,当时心里便觉得颇为难过和遗憾。回来后,想起了朋友说的话,便想更多地了解这两个人的情况,于是上网搜索关于二陈的一些资料,发现有好多新闻都提到了陈逸飞的逝世,及其挚友陈丹青的痛和悔。
  有报道称陈逸飞和陈丹青为上海画家中的双峰,他们还被誉为中国油画界的翘楚。这对于画家而言,应当是非常高的荣誉了吧!难得的是,这两个人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看两个人交往的过程,心里总有一种带着些酸楚感觉的温馨,那是一段从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过的友情和依赖,既有师长似的关爱,也有朋友似的敦促。对于两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友谊,在彼此的心里,朋友的地位也是无法替代的吧!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他们之间竟然有15年没有联系,甚至没有对彼此说过一句话。整整15年啊!生命就那样静静流淌过去,似乎无声无息,却是暗流汹涌。他们的心中还在彼此怨恨着对方吗?因为曾经关心,曾经关爱,恨起来也是同样地深吧!多年之后,当陈丹青面对老友的逝去而无可挽回的时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痛心疾首,也许真的没有什么能比友人带着彼此之间的误会离去更伤心的了!而其实,他们彼此之间早已在心里原谅了对方,本来也不是因为彼此的原因才生成的误会,却让他们彼此为此承担了十多年好友成陌路的后果。
  “从1983年到现在的22年中,其实大家都有机会坐下来开始一次新的沟通,但是一直没能进行。我至今都很遗憾。”陈丹青面对记者的采访,坦诚而沉痛地说。
  “我一直很感动于一个故事,是左拉和塞尚的故事。他们是普罗旺斯镇的中学同学,一个喜好文学,一个喜好画画,后来一起到了巴黎,他们俩的交情十分地好。在印象派闹事的时候,左拉还仗义执言帮塞尚说话。可是到了两人中老年的时候,左拉写了一本小说,以塞尚为原型,暗示他是一个失败的天才。塞尚大怒,觉得受了老朋友的曲解和侮辱,于是两个人绝交了。没过多久,左拉死了。到他死的时候塞尚才发现,自己原来非常非常舍不得左拉,左拉的离去,带走了他整个青少年时代,以及对艺术的回忆。当然,我不是塞尚,陈逸飞也不是左拉。青少年时候的朋友,特别是亦师亦友的那种关系,是不可替代的。我想这是很难说出来的一种感觉,尤其是,他这么快就去世了。”
  看到这儿,我觉得自己的眼中也隐隐有了泪。
  古有伯牙与子期,今有逸飞与丹青,虽然不尽相同,但却算得上殊途同归。挚友的感情总是无法替代的。只是这让挚友生隙的误会实在是害人,让人颇有些造物弄人的感慨。如果他们当初都预见到了今天的后悔与心痛,还会不会执著于那个不由彼此引出的误会呢?
  能有个这样的挚友,也算人生之幸吧!因此古人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第十愿:神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
  阿弥陀佛此愿的意思是:神足通也叫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等等。
  《大论》说,如意通有三种:㈠是能到。能到有四种:第一是能飞如鸟,第二是移远令近,把远移到近(相对论也有这个提法,当你速度极快近于光速的时候,空间距离也在缩短)。第三是此处没,彼处出。这边没有了,那边就出来了。第四就是一念能到。一念之间就到,一举念就到。如意通的㈡是转变。大能变小,小能变大,一能变多,多能变一,种种东西都能让它转变。一般外道的转变,最久不过7日。可见外道的转变不能永远。㈢圣如意,是六尘之中,色声香味触,不可爱的不净的东西,能够让它净,观成可爱的、清净的;相反,也可使可爱净物,观成不净的东西。
  这个圣如意,唯佛独有。“神通自在”。生到极乐的人,都具足神通,自在显现没有障碍。“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因能彻底贯彻一切自行与化他的事,能同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涅的彼岸,所以说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一念的时间前头说过,只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就是一刹那。在极短的一念顷里,可以在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而且供养诸佛。这个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议的。
  第十愿:要是不用睡觉就好了
  朋友说,他的小孩子今年8岁了,最近忽然迷上了漫画,对许多漫画卡通书都爱不释手,总是翻来覆去地看,而且百看不厌。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当爸妈的自然高兴,便想方设法地给儿子买来最新版的漫画,最畅销的卡通书、连环画报,全然不计较这些漫画书的昂贵花销。孩子也真懂事,每有新书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保存好,一有时间便拿出来重看,而且每次看之前都要把手洗干净,因为怕自己手上的灰尘把漫画书弄脏了……
  这样懂事的孩子别说让爸妈心疼,就是我听了也会觉得很喜欢。从小就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孩子,长大了也一定会是个相当懂事的善良的人吧!
  不过,朋友说,最近这小家伙有点发愁,还一本正经地把爸爸妈妈叫到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主要的议题就是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把自己看书的时间延长。这个建议真好,想不到这小孩子年纪虽小,想法却挺多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还知道开家庭会议请爸爸妈妈帮助他解决。
  我就笑着说:“这样好啊!他知道珍惜时间了。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小孩子来说,多不容易啊!”朋友苦笑:“你不知道,他呀,为了多些时间看漫画,除了上课和写作业的时间不敢占用之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被他利用上了,就连上厕所也要坐在那儿看一会儿。我和他妈妈除了建议让他提高效率之外,真是不知道他还有什么时间可以再节省出来看漫画书了!”“他现在不只是看,还试着自己画,我说给他报个什么学习绘画的学习班他都不去,他说他想自学,担心上学习班会耽误时间……”“这孩子,才8岁,就把自己管得像个大人,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看电视的时间,甚至连走路、吃饭、睡觉的时间他都想占用了!要不是行不通,我看他早就把那些时间都占上了。”“开会的最后结果,他还是接受了我和他妈妈的建议,就是提高效率。但似乎还是不太甘心,有些不快地唠叨着‘要是不用睡觉就好了’!哎呀,这孩子,太懂事了,怎么也让人担心呢?”
  要是不用睡觉就好了?这孩子真是够有趣的了!
  以前听说有个人得了一种怪病,就是总也不困,不想睡觉,也不用睡觉。刚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也满心羡慕,至少这样的怪病把人的精力在无形中扩大了一倍,甚至比一倍还要多啊!而在这延长了的生命里,是不是就可以做出比常人多一倍的事情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听说那不用睡觉的人并没有因此就多做了什么,反而因为和正常人的不同而满心焦虑,常常躺在黑暗中等待睡神的到来,却总是空等,日复一日,他除了看别人沉浸在香甜的梦中,对自己的不睡毫无办法,甚至还有些恼怒。也许,病终究是病,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或要求一个病人去做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病人有病人的痛苦,也会有不为外人道的苦恼。但是,除了身体上的病痛之外,心里的病痛也许更重要吧!假如没有身体的问题,只是不睡而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比别人多出一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据说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说是人在一生当中,几乎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睡觉。
  想想朋友的那个8岁的孩子,突然觉得他可能是个天才吧!至少他意识到了睡眠的时间是很多的,如果不用睡觉,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嗯,真的挺有道理,要是不用睡觉就好了。
  第十愿:重 生
  重生或许也算是人类一直以来未曾实现的一种梦想了。
  古埃及的法老王们把自己死后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且制作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放置法老们的木乃伊,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在适当的时机重生。
  重生,也算得上是对红尘的一种留恋的表现吧?为了再次回到这个世上,人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古至今,似乎从未间断。可是真正实现了重生的人,又有几个?
  这样说,是因为目前还有一些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比如我就听说过有一个人生下就会说话,并且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30年前被人杀害的人,他本来有妻子也有儿女。人们惊讶于这个小孩儿的话,便好奇地去查找他所说的那人的情况,不想竟全部吻合。当他17岁的时候,他终于回到了他记忆中的家,和今世未曾见过面却是前世的老邻居们打招呼,说着前世那人常说的口头语,甚至还清楚地记得一些他和某人之间的秘密。
  人们解释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只能惊奇地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开这个世上太多的未解之谜。
  对于人类来说,想要重生可能很难,尤其还要保留着记忆重生,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几乎就没有成功的先例。偶尔出现的现象,也只能当作是一种偶然现象,无法作为常规的事例去研究。
  如果不用佛教的六道轮回来解释,仅用现有科学的方法去看待重生的话,那么人类最终得到的恐怕只能是失望。
  于是,人类把重生看作一种希望,并把这种希望保留在各种文字当中,音乐当中,电影当中,还有人类自己的梦想当中。
  忘了是什么时候看到的这则小故事了,当时一定是颇有感触,就把它记了下来,一直放在笔记本里。今天又翻了出来,看来看去,动物的先知先觉似乎永远不亚于人类的智慧。
  阿尔班鹰是一种生活在墨西哥的鹰,一般来说,一只阿尔班鹰只能活到25岁,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25个年头的时候,阿尔班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此时的阿尔班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次痛苦的过程然后重生。如果想重生,它必须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寂寥地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阿尔班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
  重生的第一步就是除去老化的喙。阿尔班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摩擦,直到将喙皮完全剥离,这时它已经无法进食,只能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慢慢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长出来,这时它将开始重生的第二步。新喙长出后,它便用恢复了力气的喙将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地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接着又是等待----阿尔班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趾甲,此时它必须再熬过一关:用新长的爪子将羽毛一根根拔掉,继续等待毛的生长。
  终于,阿尔班鹰重生了。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再生的阿尔班鹰又可以再活25年!
  一只鹰的重生要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磨砺,不但要忍受痛苦,还要承受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那么人的重生应该要经历更多的痛苦和更多的危险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