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村(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小桑村)_百度百科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小桑村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小桑村)
小桑村位于,是一个自然山村,方圆3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00余人。小桑村是一个总称,其实包括了坑尾、小桑、新湖、双湖四个行政村。小桑河从九龙嶂脚下蜿蜒而出,小桑村就散布于河两边的山谷地带,三面环山,唯有村口可供出入。入小桑村的村道,蜿蜒曲折爬坡而上。
小桑村乡村概况
进入小桑村村口,便豁然开朗。此景颇有的神韵。村中阡陌纵横、民风淳朴。在新春佳节时期进入小桑,只见春暖花开,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小桥流水,各式客家民居建筑坐落有致;石径通幽,迂回绵延;村中炮竹声声,彩旗飘飘,人潮涌动;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新贴大红春联,格外醒目耀眼、春意盎然,使国泰民安的新春佳节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小桑村历史文化
“四月日子长,小桑等公王”。小桑村迎送公王的盛会,由来已久。据《明贶庙记》载,始于隋,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乘马而来,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至唐显灵,凡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到宋朝太宗攻打太原时,忽观金甲神人,驰马突阵,王师遂大捷。凯旋时,显圣于城上云中,曰:潮州三山神,太宗乃封其为“三山国王”。即明山,巾山,独山。古时潮、梅同属一州。“等公王”习俗据小桑村世代口碑相传,按小桑村开村年代推算,大约在明末清初,因村中人口稀少,野兽多,山岚瘴气,瘟疫严重,明山国王(又称明主公王)托梦小桑村湖洋背罗屋罗仙公,请明山国王到村中各家巡护,便可消灾灭厄,逢凶化吉。明山国王在巡护小桑村时见村中山水优美,环境幽雅,遂在此落居。设坛于榕树下,宫址则坐落在湖下村与赤土村交界境内的公王佛。公王宫联曰:公驾视四方方方吉利,王车巡九甲甲甲平安。随后明山国王邀其兄弟进村,村民分别尊为猎神公王、出巡公王。逢村中遇危难灾害之时皆显灵庇佑,故村中各姓氏宗族感其恩遂成共识,敬奉明主公王、猎神公王、出巡公王为“公王爷爷”。长年香火鼎盛,祈盼“公王”保一方平安,亦形成迎送公王这一习俗,俗称“等公王”,又叫“扛公王”。世世代代相传至今,历久不衰。民国时期尤为盛行,且定于每年农历4月30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公王出巡日,至五月初四回公王宫。故村中有“四月日子长,小桑等公王……”的民谣,叙述了小桑村“迎送公王的历史由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盼”。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受战乱、贫困等因素影响,祭祀活动改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出巡,至正月初六回宫,一直延续至今。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小桑村成立了公王委员会,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和制订章程,“等公王”所有事项皆由小桑村公王委员会负责。村中现有的卜、罗、黄、朱、傅、丘、杨、林、叶、赖、钟、何、刘等十三个姓划为九个公王甲(即小桑村专为迎送公王而设定),在九个甲各姓族中轮流产生22位“神士”,至正月初六公王回宫后进行抽签,不论哪个甲的“神士”中签,这一年“公王”就在中签甲内的祖祠内供奉,时间为一年和做好次年的“等公王”祭祀活动,如此循环。而“等公王”的费用则由该中签甲中各姓氏族人出资,数额不限。因甲中把中签供奉“公王”视为头等大喜事,是甲中族人的荣耀,故甲中族人及旅居外地乃至侨居海外的族人都欣然解囊,积极筹备,只等吉日良辰:“迎公王”。
至农历正月初二“公王”出巡前,由甲中置办“三牲”、佳果、香烛等,由“神首”(神士抽中签者,神士则由各甲中产生的抽签者)担任祭祀出巡司仪并挂抱上有公王、白马的“图腾”,作出巡祭文,文为“祭出巡公王”。祭祀时神首一边唱念请神、祝神吉语,一边撒麻、麦、米、豆、粟等五谷,祈求一年四季、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然后把“公王炉”抱进公王轿 ,两人抬轿 ,多人护轿,“起马”(指上轿,因相传公王原座驾是马),至此,公王正式出巡。由甲中族人高举 上书“明主公王”、“猎神公王”、“出巡公王”、“清道”、“金鼓”、“令”和“龙”、“虎”等数十面旌旗和关刀、大斧、画戟等象征十八般武艺的冷兵器,扛着“回避”、“肃静”巡牌。旁由“小公王”擎华盖凉伞,后有龙船和象征“三山国王”座驾的三匹金色、***、白色马,浩浩荡荡,巡遍全村。一路上锣鼓喧天,轰鸣,以往使用传统的客家打击乐器“闹八音”等,今年增添了铜管乐队演奏和文艺演出队的歌舞表演,使古老的传统习俗增添了现代气息。出巡的路上和家家户户门前被鲜红的鞭炮纸屑点缀得鲜艳夺目,场面极为壮观,一直迎接回公王宫中,“落马”(指)。至此,举行虔诚而庄重的祭祀仪式,并“奉化”三马;撒麻、麦、米、豆、粟等。其后,“起马”,抬奉“公王”到村中每个甲共43个老屋出巡。只进祖祠,不进私宅。按固定的时间、路线顺序进行,连在那村吃饭、歇夜都固定好的。“公王”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皆燃放炮竹,恭迎膜拜。每到一处祖祠门前,该祠的男女老少手拿一支香集中在门前禾坪恭迎,在祖祠上挂“图腾”举行祭祀膜拜仪式,司仪口念“麻麦米豆撒花花、公王爷爷过别家”,然后,由该祠族人替换上一祖祠的族人抬护“公王桥”。如此按时间、路线和祭祀方式再到下一个祖祠……。直至正月初六巡遍全村43个祖祠后再护送公王宫,“落马”,敬奉“三牲”,念请神、祝神语,安放回宫内,最后将“龙船”送往河中漂放,喻为将晦气、灾厄等送走。至此“公王”出巡仪式结束。
“公王”出巡仪式结束后,22位“神士”随即举行抽签仪式确定当年“公王”的供奉及迎送。抽签仪式首先由各位神士抽顺序号,然后依照抽到的顺序号分别用竹筷挟起放置在筒内的标签,标签共22个,其中设有“炉像”(指代公王)、“小公王”(指为公王擎凉伞者),“龙船”(负责放漂)、“理簿”(整理帐目等)四样。抽中“炉像”即为中签,中签者称为“神首”。抽签者均祈盼能中签,一旦中签,“神首”则双手齐举,一边疾跑一边高呼:“我中签了!”随即迅跑回祖祠报喜!霎时,静候佳音的甲内各姓氏族人,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即时捐资款项,置办“三牲”等奉品,中签者沐浴更衣,以示,族人则另整旗鼓,沿途鸣放鞭炮。新一任神士接过“公王炉”、“”,欢天喜地把“公王”迎回甲内祖祠,悬挂“”张贴“图腾”楹联,联曰:“公德乾坤大;王恩雨露深”,以鹤顶格式的楹联突出“公王”。虔诚供奉一年及筹办来年的“等公王”活动。抽中“龙船”的神士则负责送走龙船,抽中“小公王”者负责擎凉伞;抽中“理簿”则负责整理帐目等;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做好迎送公王的活动仪式。因此,神士“中签”和迎公王回甲内供奉一年是“等公王”活动的高潮和压轴,使整个山村沉浸在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热闹而不哄乱,更无争抢之势,一切由神士“中签”确定。充分体现小桑村民善良朴素、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优良传统和热爱生活、拥护和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另外,据村民口碑相传,当年若是村口的甲中签,则预兆国 家有难或村中有灾,表明公王要出来“理事”,护国护民;而由坑内等山里面的甲中签,则预兆着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国运昌隆,说明公王在山里不用出来“理事”,共享太平。今年又逢坑内甲罗氏中签,村民皆喜笑颜开,奔走相告,预示着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听着村民眉飞色舞地述说,看着兴高采烈地为迎公王回甲内供奉的村民们,我们不由谓叹:真乃盛世“迎公王”啊!
在粤东客家,各地均有不同形式的供奉“公王”活动,但仪式活动时间之长、场面大、气氛之热烈、这一习俗承传历史之久,当属小桑村。小桑村的山水和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民情风俗,不但使海外侨胞和各姓氏族中亲朋好友回乡参加,使这一民俗成为村中凝聚乡情、侨情、友情的精神纽带,使小桑村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老爱幼、邻居和睦,从无械斗、宗族纠纷和温良谦让、文明礼尚的优良习俗。同时,近年来还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风。我们真诚的祈盼:的小桑村,山更美,水更秀,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企业信用信息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文化巡礼
二、项目方案基本信息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文化巡礼
民族文化&&
生态博物馆&
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项目概述:分栏说明策划方案的目的意义、创新点、项目的预期影响和应用孵化的前景)
【项目背景及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有着丰厚、多元的民族文化。“十一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厅将建设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实现广西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日,广西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全部建成开放,加上已于2009年建成对外开放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两者合为工作联结体,十个生态博物馆成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研究工作站,接受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业务指导,两者共同组成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1+10工程”,
初步构成一个民族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利用、传承网络。各级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也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益。虽然生态博物馆对广西民族原生态生活的保护业已初见成效,但如何传承与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却成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鉴于此背景,我们立足于广西生态博物馆,探索一种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新模式----“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推行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走出去”战略,通过生态文化展示、民族艺术演出、民族生活体验等形式,分主题地将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华集结成一场动静结合的视听大餐向外推出,让广大对民族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不用深入生态博物馆便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还会将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和推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接触到优秀、多彩的广西民族生态文化。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公益事业中,我们成立了“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这是一个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指导下,服务于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事业的大学生志愿组织。社区集结了大学生广泛且坚实的力量,以“保护生态&
传承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搭建对外交流的公益平台,开创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公益组织的先河。
本项目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及场地支持,由广西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整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探寻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为实现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和广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目的意义】
★ 顺应文化发展趋势,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播与推广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对广西民族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维系民族文化命脉、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文化空间;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广西的民族文化,传承广西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文化。
★ 探索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认知度,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文化事业发展意识,探索新的文化传播模式。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实行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走出去”战略,通过生态文化展示、民族艺术演出、民族生活体验等形式,分主题地将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华集结成一场动静结合的视听大餐向外推出,让广大对民族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不用深入生态博物馆便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形成全社会宣传、多渠道传播的浓厚氛围。同时,我们还会将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和推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接触到优秀、多彩的广西民族生态文化。
★ 创建首个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公益组织,开创民族文化保护的新模式
&广西目前开放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已有10座,但是其发展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而这正是关系到生态博物馆巩固与发展所必须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对文化的发展趋势也有敏锐的洞察力,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吸引大学生参与广西生态博物馆的管理事业,用大学生的影响力来带动社会公众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关注,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大力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开展“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系列项目,聚集广泛、多元的社会力量,使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推广的队伍不断壮大,从而形成民族文化保护社会公益组织的新模式。
★ 挖掘艺术创作源泉,提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粹与文化服务
&民族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就是对艺术创作源流的保护。“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系列项目运作模式拓展民族生态博物馆受众的项目的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复制到所有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中,进一步主动将民族文化资源向外宣传、推广,实行“走出去”战略。我们将10座生态博物馆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作品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演出精品并推向其他城市,甚至推到全世界,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粹和文化服务。
【项目创新点】
★民族文化推广模式的创新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民族文化保护方式和博物馆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但是它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大学生民族保护社区将在此基础上转变“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创新生态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理念,启动生态博物馆“走出去”战略,变静为动。项目先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生态博物馆作为展演示范,然后将这个试点成功的推广方式进行复制到其他生态博物馆上,再将项目推广中发掘的10个馆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作品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演出精品并推向友好城市,甚至今后推到全世界。
★文化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
&大学生民族保护社区是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指导下形成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是广西首个专门服务、保护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广西民族文化的公益社区。它具有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公益型目标奉献的理想和抱负,大学生群体有意愿和能力了解民族文物的保护,依据自身的组织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救助。在民族文物保护工作中体现较高的效率,还具有贴近民众的优势。由这个组织发动社会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活动中来,将民族文化向外推广,从而将民族文化的保护由政府行为转化为社会主动保护行为,创新了文化管理组织模式,同时可有效避免向民族生态博物馆原生地大规模旅游互动,进而影响到当地原有的生活方式。
★拓宽文化艺术管理专业领域学生专业学习实践领域
&大学生能否更好地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平台是关键。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倡导“传递责任,弘扬文化”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到社区管理,积极探索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民族文化研究的新模式。大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事业,拓展民族生态博物馆受众的项目的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可复制到所有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中,从而带动生态博物馆甚至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双赢。让大学生为广西民族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服务社会、服务文化发展,从而有效地提升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艺术创作模式创新
&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通过“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系列项目,将发掘的10个优秀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做展览,这个过程将民族民间的精品进行汇演,进而为汇集广西所有民族艺术优秀作品形成一个大型演出精品并推向友好城市,并逐步在今后发展中推向全世界。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之路,通常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到民族地区采集文化艺术资源,“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则主动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输出、推广,广大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将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形成优秀的民族艺术作品。
【项目预期影响】
★社会影响
&在“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提倡公益服务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帮助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为其发展模式做出积极探索。在不影响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近距离的了解到民族文化,唤起广大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自觉参与到民族文化事业的保护、传播中来,为发展广西民族事业添砖加瓦。
★& 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项目中融入民族工艺品展销内容,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进而以民族为主体开发民族地区文化,才能在吸收现代化先进科技的同时,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精华,实现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对学术研究及艺术创作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运作管理社区,为广西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大学生提供一个推进文化艺术管理学科产学研实践相结合发展的实践基地和为实现其民族文化保护提供服务平台。也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践领域的拓展,也为艺术管理界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之外,更通过项目的推广与探索提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解决文化艺术研究创作的近距离采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商业影响这一后顾之忧。
【应用孵化前景】
★ 传播模式的复制性将带动更多的民族聚居地的文化传播
&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不仅可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上可用,甚至可以推广到我国56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实践当中。这一模式将走出本区域范围,带动更多民族文化的传播,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推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 推动民族民间艺术及相关工艺产业链的发展
项目附带有民族产品的展示及销售,在这一平台上民族民间的工艺产品将通过展演、展览、义卖等活动使生态博物馆获得更多的资金帮助,带动更多社会资源融入到民族文化保护队伍中。
★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将更好地促进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运营管理的成熟可以推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管理发展机制的完善,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事业的参与模式、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推广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可复制到所有的生态博物馆甚至其他文化公共事业。
三、项目方案设计
3.1项目背景分析(项目的相关宏、中、微观视角的背景分析)
3.1.1 宏观背景分析
3.1.1.1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文化政策为“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系列项目提供了政策指导。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系列项目,传播与推广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对广西民族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维系民族文化命脉、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文化空间;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3.1.1.2积极发展生态博物馆,建全文化保护机制,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保护人类创作源泉的有力保障,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城乡建设持续展开,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发展生态博物馆,建立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推广模式,有利于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项目“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的开展和“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适时之举,同时为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搭建一个公益平台,开创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公益组织的先河,在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火热进程中适时创新的打出了“文化保护与推广模式”牌。
3.1.1.3生态博物馆有利于人类文明传承的需要,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的参与。
业学习、实践领域的广西可持续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博物馆模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生态博物馆对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原地保护为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3.1.2 中观背景分析
3.1.2.1广西实施民族文化“活态保护”工程,率先在全国探索民族文化“联合体”保护模式。
20世纪70年代,全球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法国巴黎近郊创立,生态博物馆的创建模式很快在欧洲、北美洲超生了积极效应和影响,2003年,广西率先在全国探索民族文化“联合体”保护模式,启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
工程”。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入围首批5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这表明广西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可是民族生态博物馆在生产与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第一,虽然广西民族博物馆非常支持民族生态博物馆,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在维护与推广民族生态博物馆方面力不从心;第二,生态博物馆处于静态,很少有公众了解广西的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并且没有形成动态循环发展体系;第三,广西区内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偏重于医疗、环境保护、教育、扶贫等方面,对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公益组织是空白,缺乏广大社会力量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3.1.2.2共青团广西区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
共青团广西区委大力加强对大学志愿者工作的引导与支持,共青团广西区委下设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力图发挥大学生的力量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公共事业。广西高校大学生公益活动偏向于医疗、环境保护、教育、扶贫等方面,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公益组织可以说并无先例。而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将发挥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将文化保护公益组织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活动与大学生锻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地培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综合服务功能,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奋发成才。
3.1.3 微观背景分析
3.1.3.1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管理中来。
&生态博物馆维护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广西目前建成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已有10座,但其发展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而这正是关系到生态博物馆巩固与发展所必须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面临这样一个新课题,我们探索一种传播和管理的新模式。大学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对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和“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吸引大学生参与广西生态博物馆的管理事业中,用大学生的影响力来带动社会公众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关注,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其保护意识。
3.1.3.2在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火热进程中适时创新地打出了“文化保护与推广模式”牌。
如今区内博物馆的志愿者普遍存在着参与度不深,志愿者集结度不高的现状,需要一个专门组织来引导、集结以及管理众多志愿者来为保护民族生态博物馆开展工作和活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可利用自身具备的文化艺术知识、公共事业管理能力将广西大学生保护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这个志愿者组织组建好、管理好、运作好。项目策划团队由具备优秀素质和精神文化意识的大学生组成,并且具有实践操作经验。例如参与策划“乐活168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推荐会”、“武鸣三月三山歌节”等民族文化项目,从中总结了民族文化宣传推广的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有利于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及其公益活动的开展与执行。
3.1.3.3探寻民族文化公益保护项目的可持续性,为民族文化传播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将成为广西民族文化与社会公众的中介,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打造成大学生学术调研、实践基地,成为文化艺术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创作源地,从而形成考察研究--保护推广--生存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2项目主题内容设计(包括项目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如果为赢利性项目,请描述项目的盈利模式)
3.2.1项目阐述: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以“舟”这个名词作为生动的比喻,“舟”承载着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态文化。项目致力于打造广西十所生态博物馆对外的宣传载体与流动舞台,通过民族生态文化展示、民族艺术演出、民族生活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分主题地将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华集结成一场动静结合的视听大餐向外推出。项目先以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生态博物馆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然后将这个试点成功的推广方式进行复制到其他生态博物馆,再将项目推广中发掘出的10个馆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和作品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演出精品并推向友好城市,甚至今后推广到全世界范围。
3.2.2 项目定位:
★ 一次广西民族生态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行动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以“舟”这个名词作为生动的比喻,“舟”承载着广西丰富多姿的民族生态文化,同时也象征着我们通过“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将分布在广西区内各地的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髓“运输”到外界,进行广泛地传播推广,这一推广形式有效的实现了民族生态博物馆所藏文化向国内外传播的问题。
★ 一次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模式的探索行动
日,广西10座民族生态博物馆全部建成,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博物馆模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的方式,它强调民族文化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是保护多元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模式。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也处于某种尴尬的处境中,即既要保护民族生态博物馆当地的原生态文化免受外界文化侵蚀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推广,“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这一项目正是对于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及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一次大学生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发展事业的公益行动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由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策划发起,是一项大学生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发展事业的一次公益行动,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是由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成员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领导与支持下自发筹建,集结了一批热心于广西民族文化事业,关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大学生志愿者。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里面的大学生们公益参与项目的策划、执行。
★一次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民生行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地,聚集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广西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广西民族事业中的重要工作,“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将民族聚集地的生态文化推介到社会公众,这有利于当地民族居民提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带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3.2.3项目构成要素:
【项目组织】
主管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博物馆
各生态博物馆当地文化体育局
策划执行: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宣传工作部、研究二部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
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项目提供项目场地支持、项目实施指导及管理部门协调。为项目的成本提供解决的方案,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 各个生态博物馆当地文化体育局为项目提供政策保障、展品搜集、演出团队协调及部分项目运作费用支持。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是由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发起的一个公益组织,社区向区内外各个高校招募民族文化保护志愿者,为项目提供总体创意策划,组织大学生力量服务项目。
【项目实施地点】&&&&&&&&&
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美丽的邕江江畔,附属有60亩的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是迄今广西展示面积最大、设施较为齐备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以广西12个世居民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繁衍生存,融合发展的社会发展物证、文化与艺术遗存、典籍及无形文化遗产及研究成果的调查收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性民族文化博物馆。
【项目实施时间】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项目计划每月举行一个生态博物馆的主题活动,分阶段分场次将十大生态博物馆依次进行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活态展示。
【项目内容构成】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将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粹汇聚于广西民族博物馆: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醉美三江----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瑶乡丹青----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崇文尚武----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独弦余韵----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百节之乡----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黑”的传说----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坳瑶情韵----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龙脊神韵?壮家风情----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湘漓古道----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3.2.4项目创新模式:
【项目表现模式】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通过民族生态文化展示、民族艺术表演、民族生活体验等形式,分主题地将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粹集结成一场动静结合的视听大餐向外推出,让广大对民族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不用深入到生态博物馆所在地便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还会将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和推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接触到优秀、多彩的广西民族生态文化。
【项目推广模式】
项目先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生态博物馆作为展演示范,然后将这个试点成功的推广方式进行复制到其他生态博物馆上,再将项目推广中发掘的10个馆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作品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演出精品并推向友好城市,甚至今后推到全世界。
【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项目组织团队名称: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组织构架图
团队成员构成
●&&&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项目组成员
●&&&
广西各大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
部分社会志愿者
4.&& 团队管理模式
●&&&
驻邕各大高校志愿者协会协助招募、管理本校志愿者。
●&&&
全国其他高校志愿者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加入社区团队。
●&&&
社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指导下从事民族文化的保护及推广工作。
(注:《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管理条例》详见附件)
3.2.5 &项目首站: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文化主题活动是“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围绕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开展主体活动,活动通过展览、舞台展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界推广、展示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普及民族生态博物馆知识,培养和提高社会公众对广西民族生态文化的关注度及保护意识,提升靖西旧州壮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广西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时间: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
地点:主场地----广西民族博物馆
分场地----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
3.2.5.1主场地活动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展览设在广西民族博物馆2楼的1号、2号临时展厅,两个临时展厅可以合并使用,总面积1400平米,展览基本使用临时展厅的原有设施,增设独立展柜、触屏机、数码影音设备。
A区----家园展区
内容:靖西旧州自然环境、靖西旧州壮族民族发展历史、民俗介绍
B区----匠心神韵
内容: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所保存的民族民间文物及工艺品
C区----田野萍踪
内容: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工作人员从事记忆工作的一些成果展出,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当地村民自己拍摄的一些图片、视频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文化演出】
演出场地:民族博物馆4楼多功能厅
演出内容:木偶戏、山歌、南路壮剧等
【靖西旧州壮族民俗体验活动】
推介会场地:广西民族博物馆露天展示园风雨桥上
(风雨桥两端设置为学艺大课堂,由靖西壮族居民亲自传授民间技艺)
靖西旧州壮族民俗体验活动场地布置图
学艺大课堂----饮食制作技艺传授、手工艺技艺传授
七彩长廊----手工艺品展销
【“广西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题讲座】
地点:民族博物馆多功能厅
讲座内容:邀请从事生态博物馆研究、广西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普及生态博物馆知识,传播广西民族文化知识,提升公众对民族生态文化保护意识。
3.2.5.2分场地----“广西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文化舟”进校园活动
间:日--19日
点: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
活动内容:
1、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演出晚会
邀请靖西当地壮族民众带着壮族经典演出剧目例如:木偶戏、壮剧、山歌等组成精彩的晚会进入高校校园演出;
2、民族学子结对互动活动
由少数民族学生带领非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壮族生态文化艺术活动中,例如体育游戏活动(打手毽、跳桌子等)、学艺大课堂(制作绣球、学唱山歌等)、互动游戏(男生女生对对碰----抛绣球等)。
3.2.5.3活动日程安排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广西民族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
靖西旧州壮族名产推介会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露天展示园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演
广西民族博物馆四楼多功能厅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广西民族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
靖西旧州壮族名产推介会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露天展示园
广西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专题讲座
广西民族博物馆四楼多功能厅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演
广西民族大学礼堂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广西民族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
靖西旧州壮族名产推荐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露天展示园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演
广西艺术学院会演中心
3.2.6项目在天津孵化的范本
孵化基础:“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运作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的特点,在全世界有博物馆的地方就可以有“生态文化舟”的存在。
孵化内容: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之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天津站)
●& 孵化地点:天津博物馆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博物馆
天津音乐学院
●& 主 办
方:天津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拟定)
●& 承 办 方: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天津音乐学院(拟定)
●& 活动内容:在考虑场地和展品的前提下对示范项目进行合理调整
●& 运作基本资金: 30万--35万(预计)
●& 融资办法:主办方支持/社会赞助
3.3项目市场分析(包括项目的目标受众分析、SWOT分析等内容。相应内容需要数据、文献及调研的支持)
3.3.1受众分析
受众一:学生群体(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 大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的占了将近80%以上,至今将近7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还能熟练掌握本民族的几种技艺,其中,山歌类占20%
,器乐演奏类占20%,舞蹈类占15%,其他类型的占40%。可以看出,他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广西民族文化对于非少数民族的学生以及外省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有去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 学生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高
广西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表现出有强烈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意识。调查显示,愿意参加志愿活动宣传民族文化的占75%以上,愿意积极主动向周围的同学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占43%以上,并且是100%的同学都愿意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举办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有坚实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成立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组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小学生是各大博物馆的主要受众对象。据广西民族博物馆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非周末平均每日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人数达到人次,周末达到4000人次左右。其中,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参观群体,据了解,各中小学会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部分中小学还会推荐数名学生参加博物馆小志愿者的面试以及相关培训,并实行排班的制度,小志愿者会定期来到博物馆担任讲解员。
因此,学生群体是本项目面对的主要推广群体。
受众二:广大市民
●& 对民族特色活动的兴趣高
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他们对于民族文化虽然了解的程度不尽人意,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本身是有较高兴趣的。他们当中对广西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占85%以上,其中非常有兴趣的占25%;表示愿意参加民族特色活动的占70%,其中愿意积极参加的占28%;愿意参观民族聚集地的占90%左右;在民族文化的类型中,感兴趣较多的有音乐文化类占66%,舞蹈艺术类占66%,节庆文化类占72%,手工艺品类占69%,饮食文化类占72%。因此他们会对“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文化巡礼”涉及到多方面的民族文化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举办此次活动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
●& 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中小学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主要面对群体,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必定会带动其父母的参与性,在父母地陪同下一起参观博物馆,甚至会带动其他亲朋好友的加入,扩大市民参与的范围。
3.3.2 SWOT分析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 政策优势&& ▲ 资源优势
▲ 项目优势&& ▲ 团队优势
▲&&&
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不高
▲&&&
创新性项目缺少运作经验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受众对项目的热情度高
▲创新运作模式填补民族文化传播项目的空白
▲ 运营风险
▲ 志愿者管理风险
3.3.2.1优势
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草案将“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设为单独一篇,提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鼓励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
区域政策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文化厅将发展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实现广西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工作。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广西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南丹里湖白裤瑶、三江侗族、靖西旧州壮族、贺州客家、那坡黑衣壮、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东兴京族、融水安太苗族、龙胜龙脊壮族、金秀坳瑶全部建成开放,民族文化资源研究网络初步构成。
博物馆发展政策支持:广西民族博物馆相关领导对该项目的实施意义十分肯定,并应允将会对该项目的组织、筹备和实施提供大力的支持。项目由广西民族博物馆管理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承办,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项目实施的坚强后盾,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相关部门将提供经费支持,并免费提供场地,为其正常运作提供有力保证。
●& 资源优势
广西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广西的白裤瑶族是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遗风;三江保护区内的侗族木匠高超技艺的木建筑吊脚楼,其歌舞、服饰、饮食等文化被很好地保护了下来;“绣球之乡”靖西历史遗产非常丰富,有很好的土司文化遗存,建于清朝的文昌阁保存完好,木偶戏、壮剧等呈现出壮族歌圩文化的鲜明特征,壮锦、剪纸等民间工艺也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项目获取了社会相关部门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本项目的主办方,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协调项目相关部门为项目的融资及管理提供保障。
大学生团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社会人力支撑。广西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较多的区域,各高校中均有少数民族的学子。据调查,有愿意积极主动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学子占43%以上,将这部分同学组织起来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广西民族文化保护的生力军。
●& 项目优势
目前,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已成型,“1+10”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广西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全部建成开放,民族文化资源研究网络初步构成。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从2003年至今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积淀,为对外推荐生态博物馆有良好的基础。
广西民族博物馆对本项目提供场地支持、技术支持以及一定的运作经费支持,保障了本项目的基本运作。
当地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体育局负责项目的节目编排、展品组织等相关工作,并能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项目有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和当地文化体育局的运营经费的支持,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
●& 团队优势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由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策划发起,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由广西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梦飞扬创意工作室学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领导、支持下自发筹建。广西艺术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是广西艺术学院学生艺术文化精神的综合展现平台和实践基地,工作室的成员大多参与过音乐会、图书展销会、校园娱乐活动、校园文化讲坛等校园活动的策划组织,并参与“乐活168宜州文化旅游节推荐会”、“武鸣三月三山歌节”等社会项目的策划运作,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各项运作有着一定经验。
大学生志愿者集中在高校,组织方便。在各高等院校内都有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将大学生与志愿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服务热情高,乐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热情服务和实践的需求,对于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影响。
3.3.2.2劣势
● 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不够高
在流行文化充斥社会的环境下,公众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不高,另外,由于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措施,存留下来的完整形态越来越少,一些独特的建筑技艺和工艺已经越来越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机。据调查显示,对广西民族文化了解一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51%,非少数民族大学生占68%,不太清楚的占28%,市民占69%。民族认同感内强而外弱,虽然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内部认同很强,但民族文化认知度却是极为薄弱的。
● 创新性项目缺少运作经验
国内尚无相类似的运作模式可借鉴,缺少运作经验,项目容易碰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阻碍和问题。在观众认可之前必须经历让其认知和信任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市场屏障,如何消除受众对于新事物的怀疑,让观众接受这一新事物,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3.3.2.3机遇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政策对于民族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受众对项目的热情度高
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有较高兴趣的,他们对广西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占85%以上,其中非常有兴趣的占25%;表示愿意参加民族特色活动的占70%,其中愿意积极参加的占28%;因此他们会对“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广西十大生态博物馆文化巡礼”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为项目的举办奠定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
●& 创新运作模式填补民族文化传播项目的空白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以公益组织的模式来运作,增加投资者对项目的兴趣度,增加受众对项目的认同感。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与执行的模式,其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可以为其他的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机遇。
3.3.2.4威胁
●& 运营风险
项目虽然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特色,但从本身的运营方面来看,项目本身属于非赢利性质,其依靠社会自发投资的模式有可能导致项目不稳定的情况。
●& 志愿者管理风险
项目的志愿者存在招募人数和管理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3.4项目营销战略及策略
(分栏填写包括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营销战略及策略等内容)
3.4.1项目推广策略
●& 打造文化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
强调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活动中的主办方地位,加强“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文化品牌的形象宣传,提高受众对“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文化品牌的认知度,把“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的概念做到被受众熟知并喜爱参与。
●& 利用校园作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唤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根据受众的分析情况,项目的受众多分布在校园里,因此将校园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的知名度,唤起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
●& 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媒体,其他媒体辅助进行传播
网络是目前对于校内推广最具实效的媒介,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网络宣传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受众可以对其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以网络为主,其他媒体为辅,配合网络宣传,进行多方位传播信息,提高信息的宣传实效,使信息达到一定范围的广泛认知。
3.4.2项目推广步骤
【项目品牌打造策略】
确立项目VI识别系统
海报、户外
项目LOGO、统一海报、宣传单页、网站主题页面
通过各个平面媒体进行形象宣传
建立官方网站、申请官方微博
网络新闻报道,宣传活动的相关信息以及个性亮点元素,团队工作的动态信息
整合校园渠道
高校网站及论坛、QQ群、广播、海报
新闻报道、评论
宣传志愿者招募活动,宣传活动的相关信息及个性亮点元素
开展新闻发布会
南宁电视台、广西民族博物馆
向媒体介绍项目的相关信息及亮点
校园主题宣传
高校网站、广播、海报、礼堂、官方文件
通知、公告
通过教育部门发布通知公告,在高校进行主题宣传
预告及宣传
官方网站及各大合作网站
在一个文化舟活动结束后,预告下一个文化舟活动的主题,在下一个文化舟主题活动举办前的半个月进行宣传
电视、杂志专题
争取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进行宣传
【单项活动推广计划】(以靖西主题文化舟为例)
●& 媒体选择----
网络媒体:新华网、腾讯公益社区、新浪公益社区、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广西新闻网、南宁时空网、各大高校网站、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官方网站、南宁时空网论坛、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广西民族博物馆新浪微博、主持人微博、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新浪微博、商家信息发布的网站。
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待定)、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
电台媒体:广西电台、南宁电台
●& 其他传播渠道:通过教育部门发布通知公告,在高校进行主题宣传
宣传形式:新闻报道、新闻发布会、评论、专题、专栏、宣传片、讲座、通知。
●& 宣传计划
成立大学生民族生态文化保护社区
利用官方媒体宣传社区成立的信息
新闻、专题
广西民族博物馆官网
新闻发布会
召开成立大学生民族生态文化保护社区新闻发布会
南宁电视台、广西民族博物馆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利用官方媒体宣传招募活动。
专栏、海报
VI视觉推广
项目的LOGO
通知、海报、新闻
网站、海报
成立社区的前期宣传片
建立社区官网;报道活动的时间地点
网站、论坛
电台滚动口播
网络专属页面,新闻跟进报道,网络宣传片,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微博的关注,官方微博发布活动的信息
新闻、评论
网站、论坛、新浪微博
电视台宣传
电视新闻报道
电台专题栏目
硬广、专栏
民族文化保护讲座
网站、广播、海报
网络专属页面,新闻跟进报道,微博宣传。
新闻、评论
网站、论坛、微博
电视台宣传
电视台专栏,电视新闻跟进
新闻、专栏
电台专题栏目
硬广、专栏
组织学生参观
文件、网站、海报
网络后续报道
新闻后续报道,总结活动
新闻、评论
网站、微博
电视后续报道
电视新闻后续报道
新闻、评论
预告及宣传
预告下一个活动的主题
3.5 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的组织机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项目主办机构】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以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为主的各民族繁衍生存,融合发展的社会发展物证、文化与艺术遗存、典籍及无形文化遗产及研究成果的调查收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宣传的专业性民族文化博物馆。并且从地域、民族及影响力、辐射力、效益、研究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核心,确立广西各地的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建设模式,将分布广西各地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有效结合起来,逐步建成生动有效地收藏、保护、研究、传承与展示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博物馆网络。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指导下,策划组织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及推广工作,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项目提供项目场地支持、项目实施指导及管理部门协调。为项目的成本提供了解决的方案,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
【项目策划执行机构】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是由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成员自发筹建。梦飞扬创意工作室是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一个专业实践平台,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集结了一批热心广西民族文化事业,关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大学生志愿者,以“致力保护、推广民族生态文化事业,提高企业公民意识与责任感,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为宗旨。项目由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策划并执行,以各民族大学生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走向社会化。
【组织架构】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采用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组织管理体制,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领导下,形成以项目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下设项目策划组、网络技术组、外联与推广组、考察组、捐助组、物资组、人力资源组、培训组、财务组、秘书组等十个小组的运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给志愿者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委员会
规模:15--20人
办公地点:广西民族博物馆
招募办法:1、网络(包括共青团广西区委网站、广西民族博物馆网站、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2、校园宣传(与共青团广西区委、各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各大高校志愿者协会联合在各大高等院校进行巡回招募行动)
管理方式:1、参加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的各种活动,及与志愿服务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
2、获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关信息,对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3、服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完成社区志愿者组织安排的服务工作;
4、宣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宗旨,维护志愿者组织的声誉,以实际行动扩大社区的影响;
5、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保守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3.6项目筹资(包括项目筹资、回报及退出机制等内容)
3.6.1项目筹资概算(以靖西主题文化舟为例)
主办方支持
广西民族博物馆
靖西县文化体育局
手工艺品展销
合计:200000元
3.6.2项目投资回报
区域民族文化品牌的更广泛推广。政府通过出资进行活动赞助,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不仅树立了政府形象,而且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推动了民族特产与手工艺品的经营范围,加强与国外文化的共同交流与发展;
企业公益形象的树立。企业通过出资进行公益活动,不仅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而且也通过公益活动对企业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拉动了产品销售业绩,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之中,加强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推出自己的文化产品;
3.6.3项目退出机制
退出前提:
约定活动期内未完成项目,或按期投资,但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协议约定投资额度。
项目长期无实质性进展,也未按要求履行招商引资相关合同。
项目投资资金由于经营不善或管理不到位导致投资亏损,项目无法正常进行。
项目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
退出方法:
广西大学生民族保护社区属于公益性组织,因此退出方法可以根据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以下退出方法进行参考。
如一方因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与,按照各方的投资比例进行比例退出。
该社区出现重大资产状况或信誉状况,无法正常进行活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拍卖清算,然后通过比例进行退出。
按合同退出
如对合同进行违约,会对违约性质进行评估,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退出。
3.7项目财务预算(包括项目的财务分析及预算表)
资金预算分配(以靖西主题文化舟为例)
人员宣传补贴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展品运输交通费
媒体记者劳务费
讲解人员补贴
展品运输保管费用
展区氛围营造费用
工作人员、志愿者餐费补贴
靖西旧州壮族民俗体验活动
媒体记者劳务费
交通通讯费
广西民族博物馆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费用
媒体记者劳务费
工作人员、志愿者餐费补贴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演
(按三场计)
演员排练演出补贴
演员交通、住宿
演员住宿费用
工作人员及演员餐饮费
不可预计费用
&&&&&&&&&&&&&&&&&&&&&&&&&&&&&&&&&&&&
总计:151900元
3.8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分栏填写包括项目的周期、场地、活动程序和运作管理)
3.8.1 项目周期
2011年7月至9月
组建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每个月围绕广西的10座民族生态博物馆做一个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2012年11月
举办一次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联展
2013年上半年
2013年上半年,国内外的一些友好城市进行文化交流展
2013年下半年
整合广西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创编舞台演出
3.8.2 活动场地
3.8.2.1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市青秀区青环路1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以来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馆区设有露天展示区等五个功能区,内部设有高科技电影厅、多功能会议厅等成熟专业的展览、演出场所。馆里的工作人员能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8.2.2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位于南宁青秀区教育路7号,是全国省属六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是广西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设有民族艺术系、东盟艺术系等专业以及民族艺术研究所,民族艺术文化气息浓厚。学校有会演中心、音乐厅等专业舞台演出场所。
项目主要策划成员均来自广西艺术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
3.8.2.3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学校设有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民族学与社会学等专业,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有大礼堂等成熟的演出场所。
3.8.3 活动程序
2011年7月至9月
组建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
成立筹备组
项目主体设计
社区内部建设完善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2011年10月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舟”项目策划
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
2011年10月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主题文化舟的活动筹备
展出内容设计
文艺节目排练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主题活动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
靖西旧州壮族名产推介会活动
锦绣壮乡----靖西旧州壮族生态文化展演
活动总结,筹划下一阶段活动
2011年12月
醉美三江----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加强项目监督工作,总结、完善工作程序,收集受众反馈,使模式趋向成熟
瑶乡丹青----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崇文尚武----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
独弦余韵----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百节之乡----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黑”的传说----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坳瑶情韵----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龙脊神韵?壮家风情----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主题文化舟
湘漓鼓道----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2012年11月
广西民族生态文化联展
10家生态博物馆资源整合
国内外的一些友好城市进行文化交流展
做好项目推介工作
与意向城市沟通交流
整合广西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创编更易于推广传播的舞台演出
项目包装推广
3.8.4 活动运作管理
项目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管理下的公益性文化传播项目。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作为项目的主要策划、执行组织,通过对高校的少数民族及非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保护志愿者的参与,将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精华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全新的包装推广模式将其向更广大的受众进行传播,打造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新型民族文化传播平台。
项目组织形式为公益性,主要管理模式采取公益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管理资金来源于主管机构及社会募捐。
【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
&广西艺术学院梦飞扬工作室联合广西民族博物馆、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高校联合会、广西各大高校志愿者协会等共同发布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招募志愿者信息,从招募到的志愿者中招聘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广西艺术学院梦飞扬工作室成员担任项目管理委员会核心管理者。
【演出组织与管理】
(1)当地文化体育局组织演出团队,编排演出节目;
(2)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中的大学生负责项目执行,例如制定活动计划、安排食宿、联络场地等等;
(3)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提供活动场地,组织大学生参与活动;
(4)项目资金由相关部门提供和社会融资组成;
【展品组织与管理】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各地生态博物馆提供展览物品、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并且提供保存与管理的物资材料、技术、场地支持。
【互动活动组织与管理】
互动活动,包括学艺大课堂、壮汉学子结对子互动活动的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由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负责活动内容设计、事宜安排、后勤工作。
【志愿者团队组织与管理】
(1)驻邕各高校志愿者协会协助招募、管理本校志愿者。
(2)全国其他高校志愿者通过网络报名的形式加入社区团队。
(3)社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指导下从事民族文化的保护及推广工作。&&
注: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管理条例详见附件4.2
四、相关附件*
4.1 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4.1.1调查问卷设计
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展演活动调查问卷(少数民族学生版)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抽出时间填写这一份调查问卷!广西是民族的聚集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广西民族的文化,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事业中来,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真诚感谢您为广西民族文化事业保护提供宝贵的建议!
学校:&&&&&&&&&&&&&&&&&&&
&&&&&&&
性别:
民族:&&&&&&&&&&&
您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程度如何?(&&&&
A很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清楚
您现在具备以下哪些民族特有的技艺(限选4项)(&&&&&
山歌&&&&&&
B器乐演奏&&&&&&&
C舞蹈&&&&&&
D手工艺品制作&&&&&&&
E烹饪技术&
F戏剧表演&&&&&&
G其他________&&&&&
您对自己是民族身份有何认识?(&&&&&&
A很自豪 B还好 C没有感觉 D最好不是
您会经常向周围的同学介绍本民族文化习俗吗?(&&&&&&
A会积极介绍 B愿意传播&&&&&&&
C偶尔传播一些 D不愿意传播
5、您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公众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限选3项)(&&&&&&
A成立公益性文化保护组织并开展相关活动&&&&&&&&&
B依靠政府宣传&&&&&&&
C亲身体验当地文化&&&&&&&&
D学校教育&&&&&
&&&&&&E媒体宣传
您是否去过广西民族博物馆?(&&&&
A是&&&&&&&&
您是否知道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A是&&&&&&&
8、您了解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吗?(&&&&&&&
很了解&&&&&&&&
知道一些&&&&&&
9、如果广西成立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组织,您愿意参加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志愿活动吗?(&&&&&&&
A非常愿意&&&&&&&
B愿意&&&&&&&&&&
C无所谓&&&&&&&&&&&&&&
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展演活动调查问卷(非少数民族学生版)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抽出时间填写这一份调查问卷!广西是民族的聚集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广西民族的文化,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事业中来,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真诚感谢您为广西民族文化事业保护提供宝贵的建议!
学校:&&&&&&&&&&&&&&&&
&&&&&&&&&&&
您对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太清楚
您一般通过那些渠道了解民族文化?(限选3项)(&&&&&&
A电视纪录片&&&&&
C民族节庆活动&&&&&
D书本&&&&&
E网络&&& F报纸
3、& 您对于身边的民族同学有何看法?( )
A很友好&&&&&&&&&
B有一些特别之处 &&
C和我们一样 D不喜欢
您对广西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度:(&&&&
A非常有兴趣&&&&&&&
B有兴趣 && C无所谓 D没有兴趣
您是否去过广西民族博物馆?(&&&&
6您是否知道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B否&&
7、您觉得广西生态博物馆对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如何(&&&&&
A积极作用 B一般作用 C作用不大&
D没作用&
8、您在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公益性组织( )
A是&&&&&&&&&&&&&&&&
9、您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限选3项)( )
A成立公益性文化保护组织并开展相关活动&&&&&&&&&&&
B依靠政府宣传&&
C亲身体验当地文化&&
&&&&&&D学校教育&&&&&&&&&&&&
10、如果广西成立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组织,您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活动宣传民族文化?( )
A非常愿意&&&&&&&&&
B愿意&&&&&&&&&&&
C无所谓&&&&&&&&&&&
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展演活动调查问卷(社会版)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抽出时间填写这一份调查问卷!广西是民族的聚集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广西民族的文化,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事业中来,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真诚感谢您为广西民族文化事业保护提供宝贵的建议!
性别: 民族:
您对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太清楚
您对广西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度:(&&&&&&
A非常有兴趣&&&&&&&
B有兴趣 && C无所谓 D没有兴趣
您愿意参加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吗?(&&&&&&
A积极参加&&&&&&&&&&&
B有兴趣&&&&&&&&&&&&&&&
C无所谓&&&&&&&&&
您对下列哪些类型的民族文化感兴趣(限选5项)(&&&&&&
A 音乐文化&&&
B舞蹈艺术&&&&
C节庆文化&&
D手工艺品&&&
E饮食文化&
F文学&&&&&&&&
G戏剧表演&&&
H语言文化&&& I其他
您是否去过广西民族博物馆?(&&&&
A是&&&&&&&&&&&&&
您是否知道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A是&&&&&&&&&&&&
7、您愿意去参观民族聚集地吗?(&&&&&&
A非常愿意&&&&&&&
B还可以&&&&&&&&&&
C无所谓&&&&&&&&&
8、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信息?(限选4项)(&&&&&&&&&&&&
A电视 & B广播 &
C书刊杂志 &
F口耳相传&&&
G户外广告&
H宣传活动& I其他________
9、您一般通过那些渠道了解民族文化?(限选3项)(&&&&&&
A电视纪录片&&&&&
C民族节庆活动&&&&&
D书籍&&&&&
E网络&&& F报纸
【调研说明】
1.调研对象:南宁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和社会群众
2.调研方式:将问卷上传至问卷星网站,将问卷链接发到广西各大高校学生Q群、网络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3.调研目的:广西是民族的聚集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广西民族的文化,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事业中来,对此展开一系列的相关调查。
4.调研内容:(1)受众对民族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的了解与兴趣;
&&&&&&&&&&
(2)受众对广西成立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组织的参与积极性;
&&&&&&&&&&
(3)受众对民族特色活动的兴趣。
5.调研过程:
此次调研将明确调研目的后,有效发送调研信息,通过网络程序自动保存选项数据,获取真实有效的调研数据及资料,共发出200份调查问卷样本,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版调查问卷样本80份,非少数民族学生版调查问卷样本20份,社会版调查问卷样本100份,收回有效样本165份。
4.1.2 调查分析报告
4.1.2.1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民族的学生对于民族的文化了解程度并不尽如人意,非少数民族的学生通过在广西的学习,反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民族文化了解一部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客观的感觉到,广西民族文化对于非少数民族的学生以及外省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存在着主动去学习的兴趣。而长期生长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他们民族的文化资源了解不够深入。(如图1、图2)
少数民族学生版统计表&&&&&&
图2 非少数民族学生版统计表
4.1.2.2.民族同学对自己身份的认识
通过调查数据得知,有6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是民族户口而感到自豪,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本民族的一种认同感。从客观上可以看出他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族文化。(如图3)
4.1.2.3.社会人士对广西民族博物馆及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参观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南宁市民66%的人去过广西民族博物馆,但是知道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仅仅占12%的人。这也反应出来,人们对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认知度不强,我们需要有效创新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来认识喜欢民族生态博物馆,让生态博物馆真正深入人心,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所创建的大学生组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图4,图5)
去过广西民族博物馆&&& 图5
知道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4.1.2.4.大学生对成立大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组织的态度
通过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大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组织,从客观上来讲我们非常有必要成立大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组织。保护民族文化不仅是国家要做的,更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图6、图7)
少数民族学生版统计表&&&&
图7 非少数民族学生版统计表
4.2《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管理条例》
21世纪的博物馆正处于历史转型中,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是时代的新要求,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一支积极力量越来越重要,它就是博物馆志愿者。
(一)&&&&&&&&&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是怀抱对广西丰富民族文化的热爱,本着传播文化、服务社会的热忱,不为任何物质报酬,志愿参加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广西民族文化传播事业奉献力量的人。
(二)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利用自身兴趣和特长自愿做出奉献来补充博物馆人力资源,以传播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和服务社会大众为己任。自愿服从《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服务章程》。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秉持“投身文化,奉献真诚、服务社会”的宗旨,是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展示社会文明形象的高尚行为。
三、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的报名条件
身心健康,乐于奉献;
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文博事业,有责任心,品行端正,具有一般民族文化基础知识,能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语;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民族公益事业服务者均可报名。
每年4月招募面试,9月完成培训试用工作。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下载报名表或者至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公告栏进行报名登记。
志愿者的发展目标群体
(1)本社区根据工作需要,直接面向社会或通过有关单位、社会团体的推荐,招募志愿工作者;
(2)本社区招募少量居住本市的海外人士为志愿者;
(3)本社区的志愿工作报名者与被推荐者必须经过相关的面试及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试用期。
(二)志愿者的注册与退出
&&1.本社区志愿者的组织招募、专业培训、工作安排由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宣传工作部负责协调管理。
2.本社区志愿者分为固定志愿者和机动志愿者。
3.本社区志愿工作者的工作期限一般为一年,时间从录取之日起计算。工作优秀者经本人申请并获准后可延长一年,延长次数不限。本社区固定志愿者服务时间,原则上每周至少服务1次,每周累计服务时间不少于3小时。机动志愿者服务时限为一年,服务时间、内容视社区具体要求而定。
4.志愿工作者如遇特殊情况,可依据本人的意愿,随时向我社区志愿者管理部门申请中断志愿工作,经我社区志愿者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可退出。
(三)志愿者组织架构
&&&1.本社区志愿者分导览讲解组、手工互动组、宣教组、展务工作组及机动协调组。
&&&2.导览讲解组:真诚、热情,善于表达,对广西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或有浓厚兴趣。为到博物馆观众提供指引、咨询、导览、讲解服务,协助开展人工讲解和语音导览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起到一定的普及和宣传作用。
&&&3.手工互动组:细致、耐心,善于动手,擅长美术或手工艺,需要在玩艺坊为游客制陶、剪纸、刺绣等民俗体验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
4.宣教组:热心、积极,善于写作、拍摄、编辑、文艺、活动策划。工作以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外文翻译及宣传策划为主,配合馆内各类活动参与撰稿、拍摄、演出或社会宣教活动。
&5.展陈工作组:帮助博物馆展务工作者、策展人或艺术家协调、组织及完成现场相关工作。&&&
四、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一)志愿者的权利
&&1.有权参加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的业务培训;
&&2.对于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的对外讲座,享受优先参与权;
3.参加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的其他收费活动,免去费用或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
&&4.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纪念品商店购买书籍、音像制品以及其他纪念品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
&&5.有权向主管部门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6.连续为广西民族博物馆服务满五年,或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可获得“名誉馆员”称号;
&&7.参加广西民族博物馆面向志愿者的评优活动。
(二)志愿者的义务
&&1.遵守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维护我社区荣誉;
&&2.遵从博物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3.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它义务;
4.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向社会宣传民族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 5.服从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安排和调度;
&&6.履行志愿者服务承诺,平均每月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小时;
7.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五、志愿者福利(本社区根据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情况给予志愿者以下福利)
1.到岗服务可享受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提供的适当交通补贴,全天服务可享受免费员工午餐;
&&2.到岗服务可免费在我馆停车场停放车辆;
& 3.有机会获赠广西民族博物馆纪念品;
&&4.免费参加我馆指定的培训、讲座、沙龙等相关活动;
&&5.星级志愿者可享受相应的星级志愿者福利待遇。
六、志愿者管理制度
&&1.本社区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期间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离岗,服务过程中原则上不得从事私人事务,注意举止礼仪,不奔跑不喧哗,不接受任何馈赠,不擅自携带馆内公共财物外出。
&&2.本社区志愿者在志愿者服务时必须佩戴志愿者徽章、工作牌,着统一工作服。热情接待、热诚服务、耐心周到。使用规范语言及手势。接受和参与志愿者培训,掌握和熟悉各类展览及活动的信息。
&&3.本社区志愿者应体现良好素质,展现良好形象。如有违反志愿者相关规定章程的,有损本社区形象的,将按相关制度处理,情节恶劣者将取消其志愿者服务资格。
&&4.本社区志愿者可凭借出色工作表现竞选工作组长,加入社区志愿者管理团队。
5.本社区志愿者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安排时间,请主动与志愿者服务管理者请假,并在以后补足时间。长期请假者须办理退出手续,相关福利终止。连续一个月未参加服务且未请假者,即取消志愿者资格。
&&6.本社区对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馆志愿者服务章程的志愿者可终止其服务资格。
&&7.本社区对表现不符志愿者身份者,有损本社区形象者或在服务活动中不称职者将予以辞退。被辞退者不得再度参与本社区的志愿者服务。
&&8.本社区为志愿者建立档案,完整记录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及奖罚情况。
9.本社区每季度评选一次“志愿者之星”,给予表现积极主动、服务效果显著者精神和物质奖励。
&&10.本社区每年评选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由各工作组组长、各学校志愿者联络人推举,并经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组织评定后产生,并发送志愿者卡及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以资鼓励。
&&11.本社区每年从优秀志愿者中评选出“广西民族博物馆年度志愿者之星”,颁发奖励***。
&&&&&七、附则
(一)工作表现优秀者在年终予以表彰,并记入《博物馆志愿工作者服务手册》;工作满五年的志愿工作者,根据本人意愿可发展为“博物馆之友”会员。
表现消极、影响工作者,本社区将劝其退出志愿工作者行列;表现与志愿工作者身份不符、有损本社区形象者,本社区将予以辞退。被辞退者不得再度成为本社区志愿工作者。&&&&&&&
&&&&&&&&&&&&&&&&&&&
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保护社区秘书组
&&&&&&&&&&&&&&&&&&&&&&&&&&&&&&&&&&&&&&&&&&&&&&&&&&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说明:若本栏没有相关内容可以不填。
4.3 其他需要补充或提示的材料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靖西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于2005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展示中心位于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内,占地2亩,总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靖西是壮族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壮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旧州街,壮族刺绣、织锦、土司遗存、民居建筑、山歌艺术、壮剧、木雕、节日等民族文化保存的丰富性、完整性使之成为壮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壮族在历史上对各种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特点,同时当地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态旅游初具规模。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是“侗族大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部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是侗族资料搜集中心和侗族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侗族研究工作站,于2004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它采用“馆村结合”的形式,即以县城“三江侗族博物馆”为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中心,展示古老侗寨、侗寨建筑与工匠、古朴习俗、侗族服饰、织锦和刺绣、侗乡文艺等,全面展示侗族文化
,另以独峒乡苗江上游沿江15公里的9个侗寨作为保护区,动态保护独特的侗族文化。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生活在桂西北云贵高原余脉的莽莽大山中创造了古朴瑰丽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扎根于桂黔交界并不丰饶的山地上固守传承着自己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由于大山的阻隔,她灿烂迷人的民族文化曾经久居深山鲜为人知。如今,她正在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外界将为之震惊和感动!她是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身上的每一片羽毛都是一种多彩的文化:服饰文化、婚恋文化、歌谣文化、丧葬文化、铜鼓文化、酒文化、陀螺文化.....她的民族文化保留得如此完整,内涵是这么丰富,怪不得广西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要在这里建造呢!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在这清新自然的环境里来一次奇妙的文化之旅,细细品味,慢慢陶醉吧。她的名字叫----白裤瑶。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贺州市的莲塘镇有三处独具建筑结构特色,保存非常完整的客家围屋,其中占地20多亩,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仁冲村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表现。莲塘镇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于2007年4月举行开馆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将对研究客家文化在广西的变迁过程及展示客家文化风情发挥了极佳的作用,不失为活态客家文化百科全书的广西章卷。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位于湘桂古商道必经之地----灵川县灵田乡上长岗村,由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和长岗岭村明清古建筑两部分组成。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五福堂、莫氏宗祠、伙铺后一进、卫守府前两进等,其中五福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内有基本陈列《商道古风》,采用反映当地汉族400余年来的社会生活、生产、服饰、习俗、商贾等600余件民俗文物和200余张图(照)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及其地域的文化特色。该项目总投资560多万元,2005年12月动工建设,2009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遵循“文化保护在原地”的理念,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有着180万人口的苗族在广西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广西融水县境内的“大苗山”以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淳厚的民族风情、壮观的梯田风光而闻名遐迩。在这里,苗族历史、文化遗存极为深厚丰富,反映苗族文化、民俗及工艺的芦笙坡会、百鸟衣、斗马、“埋岩”、吊脚楼、“坐妹”、打油茶、酸鱼等民族文化表象更是绚丽多彩。苗族生态博物馆位于广西第三峰元宝山下安太乡小桑村下屯,于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展示中心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苗族传统木结构吊脚楼、三栋品字型楼房,总面积594平方米,设置了陈列展览、库房、办公、信息资料、接待等工作室。展区以生产生活、多彩服饰、芦笙坡会、民间工艺、信仰习俗、苗族婚礼等主题,分别展出了苗族文物250余件套、图片170余幅。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建成开放后,将与由小桑屯、培秀屯、元宝屯、江竹屯组成的生态博物馆保护区构成苗族生态博物馆,并对苗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形遗产、无形遗产进行动态保护。生态博物馆的开放,使得文化公共服务延伸到村屯,惠及一方,让众多民族群众也得以享受到来自现代文化的成果。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在广西西部的大石山区,聚居着壮族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群落,这里的村寨古朴而宁静,人们穿着典雅大方的黑色服饰,住在实用稳固的干栏房里,流传着古老的染织工艺,沿袭着勤劳坚毅的性格品质,吟唱着嘹亮动人的歌谣。这就是
“黑衣壮”。&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黑衣壮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众多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探索中,民族生态博物馆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切入,科学的规划和崭新的理念成为保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途径。其将某一村寨、社区的整体作为博物馆,涵括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形遗产、无形遗产等各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教育的以及文化的手段来管理、研究和开发,进行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和居民自己保护,将博物馆与村寨融为一体,全面展示村寨民族文化的特色,参与并见证村寨的发展历程。&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属于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劳作的黑衣壮人,将黑衣壮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事业融入广西民族文化保护的大潮中,让“黑色魅力”越过高山,冲开贫瘠,更加艳丽而永恒!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是中国第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域。聚居在大瑶山腹地的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5个瑶族支系虽属于中国瑶族共同体范畴,但在语言、服饰、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有着较多的独特性,以其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习俗风情、五彩斑斓的瑶族服饰、朴实自然的黄泥鼓舞、神奇莫测的瑶医瑶药、惊险刺激的绝技表演而名声远扬。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位于金秀西南部六巷乡著名的风景区五指山脚下的古陈屯,展示中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是一处集瑶族文化展示、文物和资料收藏、民俗风情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保护、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开发民俗生态旅游搭建良好的平台。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东北部的龙脊村平寨。该馆的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占地面积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馆内常设基本陈列《龙脊神韵,壮家风情》,廖家寨、侯家寨、潘家寨(含平段寨和平寨)为其保护范围。聚居在龙脊地区的壮族保存着以景观为代表的山地农业稻作文化、以“白衣”为代表的服饰文化,以干栏民居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碑刻和石板路为代表的石文化、以铜鼓舞和弯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寨老制度为代表的民族自治制度文化和以“龙脊四宝”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是广西北部壮族的典型代表。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可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旅游区内的人文内涵,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同时也为壮族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中的恢复与变迁进行学术上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京族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共有人口近2万人,分布在东兴市北部湾的万尾、巫山、山心(称为“京族三岛”)一带,是广西民族中唯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京族原来居住在越南涂山一带,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广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哈节是京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同时,京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京族文化兼具民族文化、边关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京族三岛博物馆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对研究跨境民族的文化变迁,推动中越民族文化研究的合作,增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