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个好游戏啊,我们情侣一起玩的手机游戏?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的游戏----
童年是不分地点无关高下的共同记忆,虽说你喜欢方的他喜欢圆的,可方方圆圆的那都是童年;童年也是可详可略亦进亦退的高调姿态,虽说你记成红的他记成绿的但红红绿绿的那才叫童年.
时间倒退回去,家家都有几个铜钱,铜钱既是头疼脑热时大人们手中刮痧的佳物,也是孩童们眼中变化多端的玩具.
铜钱上有四个字,单凭这四个字就是一出好戏:孩子们围在一起猜字,"赌注"可以是小石头也可以是其他什么,游戏不在输赢,旨在乐趣.大家定个规矩,各自猜这次铜钱落地时朝向正北的是哪个字,然后把自己的赌注押到这个字上.等铜钱丢下来,就看谁押得对.倘是连这样的程式也觉得麻烦,那就索性猜正反,反正输赢是无所谓的,赢了自然开心,输了也未必损失什么,所以玩得尽兴,就个个都是大赢家.
铜钱还可以做毽子,用一个铜钱、三根鸡毛来做毽子,但男孩子的手法各不相同,用三个铜钱和猪鬃做毛毽子。
猪鬃可以做刷子,可见是非常硬的。把猪鬃塞进铜钱的钱眼儿里,再在周围挤上木头屑,就有固定得结结实实。猪鬃是一束的,直在那里肯定是不好踢,就把猪鬃向四外撇开,成发散状,尽量摆弄均匀了,看去圆圆的,这时就寻个砖头压着它,直到猪鬃定了型,拿开砖头,扁扁的毛毽子就做好啦。大家都拿自己的毽子出来踢,踢毽子也有很多的花样,最简单的就是直腿踢、弯腿踢,技术高的还能在背后踢,头顶、脚踢倒替着来。还可以围成一圈儿传着踢,待配合默契了还真就踢不坏,能踢好几个回合。
七、八个铜钱拿铁丝拴在木棒上,就会哗啦哗啦响起来,再在木棒两头捆上麻线,用颜料染成红色当穗子,这就是人人喜欢的“花棒”。
人手两根花棒,就可以做操,动作简单,整齐划一,那也是相当有派的,特别是学校集会,同学们能好好表演一把,那心情别提多高兴了。毕竟这个玩具算是最“官方”的,道具有老师教你做,做好了花棒老师还教你做操,哗啦哗啦响着甚是好听。
而木头的可塑性尤其强大,所以在男孩子手中变化出好多东西来。
木头可以做成手***的样子,先在木块上画个大致的样子,用小锯条耐心地锯,到底能锯成个手***的样子,心细的还要把各面都打磨得光溜溜的,拿到手里手感也好,然后拿着“手***”玩打倒的游戏,冲锋陷阵,个个英勇无比。
还有个游戏叫“对阎王”,选个大一点的砖头还是土块,当“阎王”,立在距离自己4、5米远的地方,然后大家各自寻找小一些的石头、木块,在统一远近的地方画一条线,分别拿自己手中的“武器”扔向“阎王”,看谁能打的中,打得准的还要比谁的力道儿够大,能直接把“阎王”给击倒的那就算是强中的强手了。
那时还常玩一个撞拐的游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单脚站立,一条腿半弯,小腿抬到另一条腿的膝盖处,用双手或单手抓着,然后互相“进攻”。一方面要保持平衡,让自己不摔倒,不松手,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撞击将对方的平衡破坏掉。这看似简单的游戏也包含了功守平衡的入秘籍,有时候光凭个子高力气大还真就赢不了,多多少少总得有点儿技巧才好占上风。玩得久了,各自也能品出心得一二,互相交流着提高撞拐的技术,也是莫大的事业。
因为物质匮乏,很多玩具没处买,就是有处买,也没这个预算,但是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啊,自己动手,掌握鬼斧神工的高人都是来自民间嘛。所以孩子们的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或者大人做的。遥想当年,拨浪鼓这物就是家里人给做的。
鼓身是用木头镟的,镟成鼓身的形状,打磨光滑,涂成红色绝对不输买来的鼓。鼓面更是饱含智慧,过年杀猪的时候,把猪尿泡洗干净,晾干,就是上好的鼓面儿材料了。蒙在鼓身上拉扯平展,用摁钉之类的工具把鼓面绷在鼓身上,再剪去多余的部分,拨浪鼓的主体就算完成了。前前后后都是自己寻得的材料,虽然不专业,可用得当,竟是那么合适。再给鼓安个手柄,握在手里合适就成,这就没什么讲究了。
在鼓身两边钉上小环,拴上小绳,长短要等当好了,鼓槌要刚好落在鼓面上。鼓槌,用替下来的旧算盘珠儿,最合适不过了,算盘玩儿圆润光滑,还有个刚好可以穿绳的眼儿,仿佛天生就等着替下来当拨浪鼓的鼓槌似的,真就没有比算盘珠儿更合适的材料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拨浪鼓横空出世了,转动手腕,拨浪鼓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单听这呼声,也能笑出声来了,那真是相当得瑟。没事就摇着,听听响动,总觉得这红红的拨浪鼓能给自己讨来好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