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了半年多,这里什么成混元开天经吧了?

《开天辟地》这样教
&&&&&&&&&&&&&&&&
& (欢迎浏览,请勿转载)
2010151716
近段时间,我经常提醒自己,一个语文老师对文体,要保持足够的敏感。不同的文体,教法不同,学法也不同。读论述性作品,侧重找观点,找主旨,找依据;读小说,侧重找伏笔,找高潮,找关键事件;读诗歌,侧重找新鲜的字词,找意象,找空白;读寓言,侧重提炼寓意,侧重与生活进行连结。
那么读故事,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哪里呢?品味语言?梳理情节?感悟人文?还是其它?思量权衡了一番后,决定重点放在----讲故事,先读后讲。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不是某个人遣词造句创作出来的,是原始人的集体智慧,是通过口耳来代代相传的,因此,神话是口头文学。作为口头文学,我们没有必要把过多精力放在体会、咀嚼、品味语言上,因为它的语言不是“结构化和过度修饰“的语言。作为口头文学,读起来听听,讲起来听听才具有其重大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听故事的时间和讲故事的能力都在不断萎缩。我的奶奶,一个农村老太太,根本没念过书,但是神魔鬼怪的故事,脱口而出。现在的爷爷奶奶不再讲故事了----那种很有温度、语气语调很有个性,随时关注你的反应的故事。我们的孩子也很少讲故事了,教材中故事本来就很少,偶尔出现了,我们也总是引导孩子拿腔拿调地读、记,就是不讲,就是不说。说故事的时候,需要注入情感,需要有随性的发挥,需要自然,但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太会了。
神话的结构原本就是脱离心智的文本结构。面对神话,在
《开天辟地》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在这则神话中至少包含着三个神话母题:
1.“宇宙卵”的母题。天地之初,混沌一片。什么是混沌?可作混沌的比喻很多,例
如“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是混沌”。但在神话里,都喜欢把混沌的宇宙比作“卵”,即宇宙最初像一个大蛋。《开天辟地》里说“混沌如鸡子”,在伊朗神话、印度神话、罗马神话等诸多神话中,都有这样的描述,宇宙或者是鸟蛋,或者是石蛋,或者是金蛋,这就是“宇宙卵”的母题。
2.“英雄创世”的母题。《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也是非常明晰的:先是说宇宙混沌,昏天黑地;接着说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最后说盘古化生万物改天换地。这就是典型的神话故事结构,很多神话结构都是这样的:人类的苦难----神(英雄)的出场----神的肉身消失或者重生。即使长篇如《西游记》,一百回,也是如此,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德圆满。在这个叙事结构中,英雄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天辟地》里是盘古,在《女娲造人》里是女娲,在《后羿射日》里是后羿,在其它的神话中,也总会出现一个神,一个英雄来拯救世界,来帮助人类。这就是“英雄创世”的母题。
3.“垂死生化”的母题。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个部分化为万事万物。在其他神话中,这样的想象也是屡见不鲜,神或者动物的身体***,化成日月,化成山河,化成风云,化成庄稼。如果说,“宇宙卵”和“英雄创世”的母题还只适用于部分世界创世神话,那么“垂死生化”的母题却是世界创世神话的普遍共性。
在这些神话母题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的原始智慧,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初始心理结构,感受到原始初民对力量,对英雄精神的崇拜,“人定胜天”的意识。原始初民尚且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生命又是如何发生的……这些关于世界的本原性问题展开思考。我们在读神话时,为何不引导孩子围绕这些神话母题以他们为基点作一些追思呢?并且,这几年来,我自己已经习惯在课堂上挑起认知冲突,展开多义讨论。在这种多义讨论中,人的思考会变得敏感、独立,思考力会得到提升。
基于上面的考虑,就有了亲近母语论坛上的现场课堂(具体见下面实录)。说句实话,我比较在乎“亲近母语”这个交流平台。在乎是因为这个平台总是让我“不太舒服”,因为它总是让我挑战一些新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往往对一个老师的知识储备、思考深度有着很高的要求,逼迫我暂时将自己已经很顺手的一套“教学经验”搁置一边,重新踏上学习之路。而且,参加亲近母语的人也往往是有备而来,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他们更想从研究课中看到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与思想。几种原因交叠在一起,就给我形成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我的课的设计方向就跟平时的交流课有些不太一样,我希望上出的是有价值有思考但同时伴随着缺陷的课。因为,我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一堂课过于完美或者说缺陷不明显,往往意味着创新的步伐不大,探索的力度不大。
我这堂课的遗憾我在课上就开始思考,课后经一些朋友的提醒,就很想再通过一次机会来尝试:
1.孩子自己创作神话部分,孩子的想象总是显得缩手缩脚,或者模仿的习惯性势力太强以致雷同。什么原因?怎么办?是不是时机不对?是不是我给的约束太多?
2.神话的民族基因是否可以引导孩子去体验?如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是否还是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达成?(比较出中国神话与希腊创世神话、冰岛创世神话的不同点)
3.神的精神是否要感受?以前我觉得不需要,觉得那是对如果要引导孩子感受,是否还是通过朗读、细节体验来达成?
4.是否要进行与生活连结的多元讨论?
&&&&&&《开天辟地》课堂实录
&&&&&&&&&&&&&&&&&&&&&&&
执教者:浙江
师:你还记得《开天辟地》这个神话的第一句话吗?
生:记得。
师:第一句话是?
生:很久很久以前。(板书)
师:是的,很久很久以前,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再读一读----
生:很久很久以前。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
生:很久很久以前。
师:《神笔马良》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吗?
生:不是。
师:是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发生在从前。
师:《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吗?
生:不是。
师:《西游记》的故事最多算发生在很久以前。而《开天辟地》的故事发生在----
生:很久很久以前。
师:是啊,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天地都还没形成,久到人都还没有出现。那时候的世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混沌。
师:是的,混沌。混沌的世界你理解是怎样的?
生:很黑很黑的,什么也看不见。
生:什么东西都混在一起,很脏的。
生:没有一点光亮,呆在里面很难受。
师:混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有过很多比喻,同学们看一看。
鸡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
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此混沌象也。少顷,水在上,叶在下,便是开辟象矣。
师:能看懂吗?自己试着“翻译”一下。
生:(自己尝试“翻译”)
师:谁来试一下。
生:鸡蛋里面,蛋黄和蛋白没有分开,这就是混沌。鸡蛋中蛋黄和蛋白分开了,是开辟。
生:茶刚刚泡好时,茶叶乱浮,一会上一会下,这就是混沌,过了一会儿,水在上面,茶叶在下面,这就是开辟。(教师适当提示)
师:你看,这些比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混沌”。你们看到没有,这两句话里有一个和“混沌”相对应的词----
生:开辟。
师:我们的天地是如何被开辟的,你们知道了吧?
生:知道了。
师:真好,不过,请你们再读读开辟天地的部分,好吗?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如果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开天辟地的过程,你们会说吗?
生:会说。
师:真的会说?
生:真的会说。
师:如果你们真的能用自己的话说开天辟地的过程,蒋老师相信,下面这段古文,你们一定能翻译出来。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生:(各自准备)
师:这次谁愿意来试试。那位男孩子吧。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吧。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天地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谁的出现?
生:盘古。
师:盘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
师:是的,他是一个大神。大家再浏览一遍,待会我们来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神?
生:(浏览)
师:谁先说?
生:他是第一个神,在世界混沌一片的时候,他就存在了。
师:是的,还有吗?
生:他力量非常大,一阵猛劈猛砍后,“大鸡蛋“就被他劈开了。
生:他活了好几千万年,一般的人,是不可能活那么久的。
师:好的,这位同学关注到了故事里德时间词汇,比如很久很久以前、一万八千年、几千万年。
生:还有,他的身体可以变长变大。
生:他的身体可以变成山川河流很多东西。
师:你们说的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盘古是一个----神。(板书“神)
师:其实很多神话都是这样,先是人类遇到困难,然后出现一个神,一个英雄,来解决问题。这个观点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同意?
生:同意。
师:既然你们同意,那你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证明。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生:“女娲补天”就是这样。
师:是啊,天破了,灾难来了,这时候出现的神是----女娲。
生:还有“女娲造人”。
生:还有“后羿射日”。
师: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天上出现了九个太阳,把庄稼都晒死了,然后天神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生:“大禹治水”。
师:是的,这个世界水泛滥成灾,后来大禹出现了,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老师,大禹不是神,他是人。
师:你看的是历史故事,但是后人还是把他尊奉为神,他是个英雄。
生:还有“普罗米修斯”。
师:了不起,你还知道希腊神话。
生:普罗米修斯知道人类世界没有火,为人类从天庭盗取了火种。
师:是啊,这些神话里的神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师:天地尽管开辟了,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太单调了。后来盘古的身体的各个***都化作了万事万物。你们读读数数看,后面这段话里有几个“变成了”?
生:(读课文,数)
生:有9个。
呼出的气息&&&
发出的声音&&&
轰隆的雷霆
左眼&&&&&&&&&
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
变成了 &皎洁明媚的月亮
隆起的肌肉&&&
流淌的血液&&&
奔流的江河
筋脉&&&&&&&&&
纵横交错的大道
皮肤&&&&&&&&&
汗水&&&&&&&&&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同学们,我们把左边这一栏和右边这一栏的内容打乱顺序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前后是有关系的。
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
发出的声音&&&
变成了& (&&&&&&&&&
右眼&&&&&&&&&
变成了& (&&&&&&&&&
左眼&&&&&&&&&
变成了 (&&&&&&&&
隆起的肌肉&&&
变成了& (&&&&&&&&&
流淌的血液&&&
变成了& (&&&&&&&&&
筋脉&&&&&&&&&
变成了& (&&&&&&&&&
皮肤&&&&&&&&&
变成了& (&&&&&&&&&
汗水&&&&&&&&&
变成了& (&&&&&&&&&
师:那我们对应着自己先填一填看。
生:(学生尝试看屏幕填空)
师:下面我们试着开一下“小火车”。
师: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了----
生: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万顷良田。
师: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真不错,我们再换个方向填一下。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皎洁明媚的月亮
奔流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变成了& (&&&&&&&&&
师:谁来试试。
生: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哇,了不起,一口气说出了八个。
师:你们看,这个故事的结构就出来了。先是描述这个混沌的世界,然后是盘古把天地分开,最后是盘古的身体化为万事万物。
师:怎么样,你能把整个故事说下来吗?
生:(一女生上台,说整个故事)
师:不简单啊,能把整个故事说下来。不过说的味道还可以再浓些。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但是,开天辟地的故事是不是只有我们中国有?
生:不是,其它国家肯定有。
师:是的,那么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例如印度,例如罗马,例如伊朗。
生:肯定不一样的。
师:那其它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请你们想象一下,请你们自己编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你们编的这个故事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开头第一句必须是“很久很久以前”;第二,必须说清楚天地是怎么分开的;第三,必须说清楚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
师:好,自己想吧。
生:(学生静想)
师:谁来把你的神话故事讲一讲和大家分享。小男孩你来吧?
生:(摇头)
师:别怕难为情,来吧。
生:很久很久以前,世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什么也没有。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神,他有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东西就活了,第一天,他画了天和地;第二天,他在天地的中间画了高山丘陵;第三天,他画了江河湖海;第四天,他画了辽阔的土地;第五天,他画了太阳、月亮;第六天,他画了人。(简缩,反应故事概貌)
师:看来是《神笔马良》和希腊创世纪神话的混合版。(笑)
生:(再请两位学生讲述现编的故事,由于记不清楚,这里暂不记录)
师:你看,每个人创作的神话故事都不太一样的。伊朗、印度、罗马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听听?
师:我说你听。在中国神话里,说原始宇宙像鸡蛋,伊朗神话说原始宇宙像鸟蛋,罗马神话说原始宇宙像石蛋,印度神话说原始宇宙像金蛋。(笑)在中国神话里,出现了一个神叫盘古,伊朗神话里也出现了一个神叫阿胡拉?马兹达,罗马神话里也有一个神叫密特拉,印度神话里也有一个神叫大梵天。(笑)在中国神话里,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其它神话,也是这样,或者神,或者牛的身体化作了万事万物。
中国神话 &&&&&
 伊朗神话 &&&&&&&&&
  罗马神话 &&&
鸡子   &&&&&&
鸟蛋      &&&&&&
石蛋     &&&&&
盘古   &&&&&&
阿胡拉?马兹达 &&&&&&
密特拉    &&&&&
身体生化 &&&&&&
身体生化&&&&&&&&&&&&&&
身体生化&&&&&&&&&&
师:这是科学的说法了,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奇点”,也是“混沌如鸡子”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十五章:混沌珠中开天,功德不足透支,龙起洪荒-万书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