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开心农场”下线网友直呼怀念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华搜索:
人人网“开心农场”下线网友直呼怀念
国际旅游岛商报
人人网“开心农场”游戏
还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身边的人为了偷菜不眠不休,为了防偷更是时刻保持警惕,应该说玩这款游戏的人不在少数。20日,商报记者打开人人网页面,已看不到“开心农场”的踪影。这款曾风靡一时的游戏,那段一起偷菜的日子,从此成为往事。
人人网发布“开心农场”下线公告
开心农场管理员于8月6日在人人小组发布“开心农场”下线公告。公告称,因为公司战略调整和资金等各方面原因,虽然心怀万分不舍,却不得不决定在日关闭“开心农场”游戏服务器。据了解,人人网“开心农场”由管理团队五分钟公司宣布下架,与人人网无关。此外,人人网“开心农场”虽然下线,但人人网“人人农场”和QQ开心农场依然在正常运行。
网友怀念废寝忘食“偷菜”的日子
此消息在网络上瞬间掀起轩然大波。微博上有人总结了“那些年我们迷恋的小游戏”,上榜的有扫雷、斗地主、连连看、“开心农场”……网友激动地评论:“太亲切了,每款都玩过。这才是真正的‘致青春’啊。”
@Host胡小益:那个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大学时光的“开心农场”要下线了!还记得那些年半夜起床偷的菜吗?
@杜定风波:全民“偷菜”终结。“如果地球只剩下一分钟就将爆炸,你会做什么?”曾经的***是:偷菜!!
@江苏商报:再见,开心农场!你一定记得,有人半夜偷菜和家人吵架,有人上班偷菜被开除……如今,农场关闭了,“偷菜”终成回忆。那些废寝忘食“偷菜”的日子,你怀念吗?
@厦门微吧:这是要伤透多少“农场迷”的心呀!
据网友蔡阳分析,开心农场因其较强的趣味性、较大范围的互动性、一定的攀比性,操作简单,老少兼宜,“偷菜”行为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等特点,给了广大网友一个轻松休闲的游戏体验,因此广受欢迎。
市民认为“偷菜”只是阶段性游戏
据农场粉丝总结,开心农场中含有不少哲理。其中,关于人脉、交流的重要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助人为乐的精神,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等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车辆工程师肖先生表示,“偷菜”是好逸恶劳的表现,从“偷菜”字面上来看,就有不劳而获之鼓动,对小孩子会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上班族小于说,“开心农场”作为一种慢节奏的休闲游戏,曾伴随其度过了一段单纯的大学时光,可作消磨无聊时光的途径。“开心农场”是“阶段性”游戏,这种游戏节奏和游戏模式,不可能一直适应玩家的需求。(数字记者常珊珊实习生肖卫香)
(责任编辑:
精彩图片游戏 -【人人网 校内】我的人人生活
热点通知:每一个姓名都是独特的,都有丰富的含义,快来活动页面
上人人网,玩转千款小游戏
赶快加入人人网,去看看哪款游戏最让你着迷!
农场又到偷菜的时间啦
踢屁股又被好友踢屁股了
车位车位又被侵占啦
别out了最新最热游戏又出来啦您好,分享的企鹅
当模仿遭遇抄袭 人人网和开心网都倒下了
对于中国人而言,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痛苦与甜蜜交织在一起。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2008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开心网横空出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千万用户。到2008年年底,开心网已经进入中文网站的前十名,国际排名也直逼人人网。那场被称为“决定了之后中国互联网命运”的SNS大战也就此爆发。日,开心网创始人兼CEO程炳皓宣布辞去开心网的职务。尽管那场战争早已落下帷幕,但程炳皓的离去依然给业内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八年前,正是这个刚刚从新浪离职的年轻人,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做出了当年最为活跃的SNS社区——开心网。“抢车位”与“朋友***”带来的奇迹开心网的爆红,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两款游戏的帮助,“抢车位”与“朋友***”。然而,这两款游戏并非开心网的原创,而是脱胎于Facebook上最火爆的两款社交应用“Parking War”与“Friends For Sale”。这两款社交游戏曾令无数人痴迷,也让Facebook与开心网顺利地击败自己的竞争对手。2007年,那时MySpace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在默多克新闻集团“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运作”的行动方针下,MySpace中国也刚刚上线。Facebook成立虽然只比MySpace晚了不到半年,但在当时也只能屈居于MySpace之下。然而,这一切随着Facebook的一项策略的实施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2007年5月,Facebook举办了首届F8大会,宣布将向开放者提供开发工具以开发新的服务。在随后的几年里,数以万计的基于Facebook开放平台网页应用帮助Facebook实现了对MySpace的超越。其中,Friends For Sale与Parking War就是开心网赖以迅速崛起的“朋友***”与“争车位”的原型。开心网复制Friends For Sale与Parking War并不是简单地对这两款游戏进行汉化,他们巧妙地利用Friends For Sale与Parking War两款游戏所具备的“关系传导”与“人际互动”的特点,将之与“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结合起来,获得了病毒式传播的效果。当模仿者遭遇抄袭者显然,开心网这样“Copy To China”的产品策略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商业壁垒,被开心网打得措手不及的国内SNS社区们迅速地开始了反击。很快,类似的社交游戏在国内的各大社交平台泛滥开来。尽管玩法略有差别,画面也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对Facebook应用程序的抄袭与模仿。然而,即便如此,拥有先发优势的开心网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9年,开心网用户增长率高达500%,到年底,开心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7000万。开心网的突然崛起,让当时的中国最大的SNS社区——校内网(2009年更名人人网)坐不住了。2008年10月,陈一舟的千橡互动正式上线了SNS社区“开心网”()。两家开心网的名称完全一样,网址也非常接近(程炳皓的开心网网址为),双方为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战。直到2010年10月,这场历时一年半的”真假开心网”官司才正式宣判。千橡互动被判不得再使用"开心网"名称,但仍可沿用 域名。这个案子被视为国内企业开始重视域名保护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官司输了,但人人网并未因此伤筋动骨,反而借着开心网高速增长的东风,实实在在地获取了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相比之下,开心网在2010年却深陷泥潭,用户流失率高达65%。错失“开放平台”,开心网被反超开心网虽然通过对Facebook社交应用的模仿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但对Facebook的开放平台策略一直不以为然。校内网则迅速意识到了开放平台所具备的潜力。2008年7月,校内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校内开放平台的应用就已经拥有了近800个,超过300位个人与团体参与了校内网App的开发。校内网平台上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应用,像“极速飙车”与“三国风云”的使用人数均超过了100万。到了2010年,开心网才开始正视开放平台的作用,推出了自家的开放平台,并把它列入了核心战略。然而,2010年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网页应用已经丧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Facebook也从此时开始将自家开放平台的重心转移到了移动应用上。在开放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思潮的如今,开放平台似乎并不算什么重大的创新。然而,在2007年到2008年,开放平台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突破。要知道,苹果也是在2008年才下定决心发布应用开发包(SDK)的,在此之前,乔布斯一直不愿意推出面向第三方的SDK。正是开放平台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一切。SNS混战,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开心网与人人网固然是2008年前后这场SNS大战的绝对主角,但这场战争的参与者远不止人人、开心。MySpace中国是默多克“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运作”策略的典型代表。正是这一策略使得默多克在全球的媒体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在这一政策下,MySpace中国甚至还为自己取了一个颇为接地气的中文名字——聚友网2007年,MySpace进入中国。这个消息一度令许多国内社交网站感到紧张。毕竟,彼时的MySpace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新闻集团长袖善舞使得它顺利地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此外,MySpace进入中国后,还选择与微软旗下的MSN进行合作,共同拓展用户。不幸的是,“血统纯正”的聚友网在中国重复了母公司面对Facebook时的惨败。开心网凭借对Facebook的模仿,成功地让聚友网败走麦城。然而,有趣的是,聚友网却是Facebook开放平台策略的忠实拥护者,在2008年便推出了自家的开放平台。但是开放平台并未能挽救MySpace的颓势,2011年,MySpace以服务器故障为由暂停了服务。2014年,伴随MSN退出中国市场,MySpace也正式宣告回归无望。除了开心、人人、MySpace,前后参与过这场混战的还有51.com、西祠胡同、天涯等网站。但是,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却发现很难为这场战争找到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人人网似乎笑到了最后,却最终倒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春风里。到2015年,人人网的市值相比于巅峰时期已经缩水80%。有人把微博的崛起视为SNS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而把微信的诞生视为SNS社区的丧钟。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社交网站并非没有进行过努力。开心就曾推出过移动IM软件飞豆,但很快这款软件就在与微信的竞争中迎来了失败。或许仅仅只是定位的问题,开心网针对白领、校内网面向学生,看似选择了各自的突破口,但却最终为这些标签所束缚。坦白来说,这场战争的确不够公平,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有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许多手段也难以称得上光明。但最终,那场混战还是留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要重视企业域名安全,比如开放的思维模式。没有这场战争,或许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互联网上的一切。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uca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