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生家庭非常糟糕,我还有幸福的可能吗?_Queen主义_【传送门】
如果原生家庭非常糟糕,我还有幸福的可能吗?
某种程度上这会成为你自我实现的预言“过去的经历会塑造我们今天的样子。”当这样的观念已经显得有些陈词滥调的时候,人们开始对它有了一些质疑:我的原生家庭已经是这样了,难道我就注定会受到影响么?有两个人明明经历差不多,为什么现在发展的情况差别很大?我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什么让有的人能够克服原生家庭的不幸,成为健康、快乐、有成就的成年人?……我们今天引入“修复力” (Resilience)这个概念,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过去负面的经历”和“现在的你”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修复力?你是像橡胶一样的人,还是像玻璃一样的人?如果你用力摔打橡胶,橡胶可以暂时被弯曲、压挤,但总是会回弹成原样。而玻璃却无法承受这些打击,会彻底破碎----那种让人在承受打击之后恢复的力量,就是“修复力(回弹力)”,英文中称为Resilience.Wiki中这样定义它:心理修复力是指个体良好适应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这种压力和逆境可能来自家庭、关系问题、健康问题、工作或财务压力等等。明尼苏达大学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医师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余年的研究中,见了数以千计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男孩,得到了他多年里持续的关注。他认识这个男孩时,他9岁,有一个酗酒的母亲,没有父亲。每天,这个男孩都会带着一个同样的“三明治”来学校:两片面包,中间没有任何东西。因为家里没有人做食物,面包是他唯一可以吃的东西。尽管如此,这个男孩一直希望“不要让别人同情,也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母亲的问题”。每天,他都会微笑着带着那块面包走进教室,精神奕奕。长大过程中,男孩始终在学业、人际、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现良好。这个男孩属于一群特别的孩子。----在很多年的时间里,Garmezy 走访了许多学校,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地区,寻找那些处在糟糕的处境中,看起来有很大概率成为问题少年,但实际却成长得令人骄傲的孩子。Garmezy说,他们“尽管经历过异常困难的处境,却不断走向成功、不断获得超越大多数人的优秀”。这些孩子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Garmezy后来定义为“修复力”(resilience)的东西。你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修复力”。当你处在顺境中的时候,你很难知道自己的修复力水平到底怎么样。只有当你遭受了负面的经历,你的人生在那之后继续开展,才能逐渐看出一个人的修复力是否强大。也就是说,只有在面对着障碍、压力、环境威胁时,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具备还是缺乏修复力----你会被压垮,还是会战胜它?幸运的人生不需要修复力。而如果你没有很幸运地拥有一个顺畅的人生,你的修复力水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最终的生活幸福感水平、以及你能够取得的成就。糟糕的经历不一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Garmezy是第一个在实验语境中研究“修复力”这个概念的人。在他之前,人们对“负面的生活经历”的研究,往往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哪些经历、因素会让人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过上糟糕的生活?这些也就是研究者们所说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预测了一个个体未来生活不幸福的概率更高。你可以评估一下,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过很多的“风险因素”?急性的风险因素包括遭遇事故、目睹暴力事件等;慢性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不***庭环境和社会地位低下,例如父母本身有心理问题,长期处于暴力环境,被父母恶劣对待,糟糕的离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慢性的风险因素、环境威胁,可以是很隐蔽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习以为常”,不会像遭受了急性风险的孩子一样,表现出激烈的压力反应。因此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人,有时都很难意识到。他们的压力反应是相对缓和的,却会对他们造成反复的、日积月累的长期影响。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Bonanno却提出,这些负面的经历和事件本身,对于人们未来的生活境况没有太大的预测力。“研究数据发现,曾经遭受了创伤性的事件这一点,无法用来预估人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功能”,他说,“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创伤性的事件有负面的回应时,它们才和未来负面的影响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即便你曾经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过,或者曾经经历过糟糕的事件,都不表示你的未来会受到它们的影响,一直糟糕下去。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你看待这些事件的角度,和回应的方式。他认为,很多不好的事件在发生时,都只能被称为“潜在创伤性事件”。假如说,你最好的朋友因病过世,当时的悲痛在所难免,如果你一味把它看成创伤,它对你的影响会延绵不绝;而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有意义的事件,它提醒你注意身体、珍惜身边的人,等等,它就不再是一个创伤。创伤本身没有延续性,你对创伤的解读才是有延续性影响的东西。修复力和哪些因素有关?Garmezy对修复力的研究,给人们理解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保护性因素”。在个体的环境和人格中,有哪些因素会保证他们即便遇到重重挑战,也仍然会成功?他和他学生们的研究发现,这种保护性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体的心理因素;外部的环境因素。后者主要靠运气,前者却多少是个体自己可控的。另一位发展心理学家Werner,曾经对698个孩子从出生开始进行了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监测着这些孩子遭受压力的情况:从子宫内起遇到的不顺、贫穷、家庭问题等等。这些孩子中有2/3的孩子来自基本稳定、成功和幸福的家庭。另外1/3的孩子则被标记为“有风险的孩子”。她很快就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被标记为“有风险的”孩子群体内部,不同的孩子应对风险的表现也是不同的。这些孩子中,约有2/3“在十岁前出现了严重的学业和行为问题,或者有少年犯罪记录,精神疾病,或者青春期怀孕等”。而其余1/3却成长为“有能力、自信和充满关爱”的人。他们取得了学业、家庭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而且他们总是随时可以把握住新出现的机会。她发现, 一个拥有修复力的孩子,可能是“幸运”的,拥有一些保护性的环境因素。 Ta可能有一个很支持Ta的照养者、父母、老师、或者精神导师一类的人物。但修复力更多和一系列心理因素有关。从很小的时候起,那些孩子就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们自主,独立,会主动尝试获取新的经历,而且能够融入社交和人际。他们并不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对于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他们会十分积极有效地加以运用。但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些拥有修复力的孩子,拥有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内部控制点”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说,他们相信是他们自身,而不是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成就。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测试结果显示,这群孩子远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能够影响自己的命运。Werner还发现,修复力会随着时间改变。有一些原本拥有修复力的孩子,尤其不幸运: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打击,而他们的修复力终于被耗尽了。她说,你可以把修复力看作一道持续的计算题:压力和修复力在天平的两端,哪一侧更重?有时压力如此之重,修复力无力与之抗衡。大部分人都会有那么一个会导致崩溃的零界点。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本不怎么具备修复力的孩子,随着学习,逐渐掌握了修复力。他们在后来学会了处理自己有过的那些负面经历,并且变得和那些从一开始就有修复力的孩子一样出色。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修复力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好消息是, 积极的认知模式是能够习得的。“我们能通过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让自己更脆弱或更坚强。”Bonanno说。哥伦比亚的神经学家Ochsner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给被试一系列能够引起正面或负面反应的“刺激”。在给出那些原本引起负面反应的刺激时,他训练被试重新从积极的角度理解这个“刺激”。当一些刺激原本会引起激烈情绪时,他训练被试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更冷静。训练结果发现,被试对于刺激的反应会真实地出现变化,并持续维持这种变化。也就是说,人们管理情绪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而训练的效果会是长期的。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我们如何解读负面的人生经历,对于修复力的习得是至关重要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相关的研究指出,以下三种解读方式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1. 从向内的变为向外的(“坏事的发生不是我的错”);2. 从总体的变为具体的(“这是一个独立、单一的事件,并不暗示着我的全部生活都大错特错”)3. 从永久的到暂时的(“眼前这个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而不是假设一切都已经固定不变了”)这三种改变会极大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降低人们的抑郁倾向。另外一种思维的转变,就是前文提到的,我们要将对人生控制的理解从外在转向内在。你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有影响力的----明确这一点,会让你从内心感到力量。研究发现,它不但能提升你的心理状态,还能直接提高客观的工作表现。而坏消息是,“我们的适应能力也可能会变差。我们可能会在头脑里制造或者夸大刺激。这是生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危险。”Bonannno说。人类忧虑和思考的能力使我们会将一件小事放在头脑里翻来覆去,想过一遍又一遍,直到被自己逼疯,以为这件事就是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麻烦。某种程度上,这会成为你自我实现的预言。----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将它变成了一个创伤,从而能对你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如果你将困境重构为挑战,你会更加灵活地处理它、跨过它、学到经验,然后成长。而如果只看到它的灾难一面,潜在创伤事件就会变成持续的问题,你会感到动弹不得,负面的影响会越积越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有一天真的把你压垮。对一些人来说,活着的感觉,始终像是一场接一场的战役,需要翻越一座接一座的山峰。而修复力是你必不可少的装备。本文授权转载自: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文:KY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科普。Queen主义你最专业全面的女神修炼顾问微信ID:queenzhuyi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内容及商务合作微信: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Queen主义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3月10日 19:57
Queen主义 最新文章
Queen主义 热门文章我爱你几分你还我几分是什么歌_百度知道哪首歌的歌词是 从此不再是一个人 要处处时时想的念的都是我们 你多爱她几分 她多还你几分 找幸福的可能_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