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吗笨吗?

孔明是怎么死的?_百度知道三国中诸葛亮是怎么死的?拜托各位了 3Q_百度知道帖子主题:[原创]做人当学诸葛亮(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共&11765&个阅读者&
军号:2727862 工分:292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做人当学诸葛亮(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文章提交者:come_best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前几天,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讲“六笨”,很不以为然,大多数人对诸葛亮的了解来自《》,里面描写的诸葛亮被神妖化,能掐会算,呼风唤雨,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晋初的史书《三国志》《汉晋春秋》《袁子》《襄阳记》作为诸葛亮同时代的作品对诸葛亮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三国志》是一部人物传记体史书,他的作者陈寿曾任蜀国官员,后因得罪宦官黄皓被后主刘禅罢官遣黜,晋灭蜀后,入晋为官,280年,晋灭吴,统一三国后,开始编写《三国志》,陈寿的父亲曾任马谡参军,因马谡失街亭被诸葛亮开处军籍,处以髡刑(就是把人的头发胡须剔光,当时古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此为孝之始。”这在当时是很侮辱性的刑法)。他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的描述还是比较真实客观的。一学诸葛亮的个人操守修养,诸葛亮46岁才有儿子,后作《诫子书》,这篇文章反应了诸葛亮的对个人操守的标准和要求,《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商品丰富的同时,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人们在追求自身完善的过程中,崇尚西方文化,·希尔、戴尔·卡耐基等人的著作大行其道, 须知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总结了很多思想文化瑰宝,多学习我们民族的历史,才能有助于找到更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周立波先生有个观点我是很认同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他的宽度和厚度。二学诸葛亮的管理思想,诸葛亮如何治理蜀国呢?《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汉晋春秋》:“樊建(原为蜀臣,晋灭蜀后,入晋为官)为
给事中(官职),晋武帝 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从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袁子》:“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诸葛亮的管理思想一是立法,当时蜀国的法律大典是《蜀科》,《三国志》:“(伊籍)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有此五人焉。”诸葛亮的管理思想二是执法,制度有了,能不能产生效果,关键是执行,中国社会历来重视人情,往往把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诸葛亮执法之严正如史书所载:“赏罚之信,足感神明”,作为管理者应该有公平公正的态度,只有心中无私才能有公,才能做到“平”“正”,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这里说一下诸葛亮执法的两个案例,一是挥泪斩马谡,《三国志》:“(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亮)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很器重马谡,一直在关心培养马谡,《襄阳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诸葛亮与马谡之亲可见一斑,马谡犯错伏法,诸葛亮并没有把责任推卸给马谡,《三国志》:“(诸葛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罚能罚到自己身上,堪称以身作则的典范。再说一下李严,李严和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重臣,共同制定《蜀科》,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与诸葛亮同僚多年,《三国志》注:“诸葛亮又与平(李严,改名李平)子丰教曰:吾与君父子戳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也”。李严犯了什么错呢,《三国志》:“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弧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据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重视物证)。平辞穷情竭,首谢负罪。” 在如何处罚李严的问题上,诸葛亮是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搞一言堂,"专权而不失礼",《三国志》注:“亮公文上尚书曰: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魏延(名字前面官职爵位一大堆,不一一列举了)袁琳,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伟,许允,丁咸,刘敏,姜维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诸葛亮处罚李严,对事不对人,仍重用其子,李严儿子李丰后官至朱提太守。 真正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才有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这种现象 。诸葛亮的管理思想三是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 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这种现象说明蜀国民众守法,守法的前提是知法,而让百姓知法,《蜀科》的宣传教育工作应该是做的非常普及、到位。诸葛亮很重视“攻心”,受罚之人心服口服,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人性化管理,《三国志》: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李严被废之后,诸葛亮为了让他心服,特地让其子李丰做他思想工作,,《三国志》注:“诸葛亮又与平子丰教曰:愿宽慰都护(李严),勤追前阕。今虽解任,形业失故,奴婢宾客百数十人,君以中郎参军居府,犹为上家。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临书长叹,涕泣而已。”廖立为长水校尉,因自恃才高,毁谤群臣和先帝刘备,被诸葛亮削官发配;《三国志》: “
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又“平(李严)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廖立、李严一直心存幻想,他们知道诸葛亮处罚他们是因为他们做错事,而不是个人恩怨,如果有机会诸葛亮会再起用他们,听说诸葛亮死了,希望破灭,所以一个垂泣,一个病死。《三国志》注: “习凿齿(东晋史学家)曰: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任何组织团体,只要存在管理,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好,就能使组织内部上下同心,才能建设一个高效、强大的组织。三学诸葛亮高尚的职业品德,一是廉,二是忠,诸葛亮对名利看得很淡,《三国志》:“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薄田十五顷,按现在说法有1500亩,当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是不是一样,无法考证,但有两个因素要考虑,一是当时没有良种、农药、化肥这些东西,完全是靠天吃饭,产量不会很高,二是诸葛亮身为丞相,算是大户人家,且当时大户人家都有养士之风,家中门客,家丁,奴婢不在少数,前面说李严的时候就提到李严家“奴婢宾客百数十人”,诸葛亮家中人口应不少于百人。诸葛亮死后按其遗命,丧事从简,《三国志》:“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而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诸葛亮的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其爵位是武乡侯,乡侯不是很高的爵位,
《三国志》注:
“《诸葛亮集》有(李)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必报的楷模,《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对工作尽心竭力,《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魏氏春秋》:“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繁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擥焉;所啖食不至数升。”确切的说,诸葛亮应该是劳累过度而死。现在很多人拿诸葛亮累死说事,说诸葛亮不会授权,授权不代表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工作交代下去,进行的怎么样,必须要跟踪,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尽到的责任。诸葛亮的忠君思想有他时代的局限性,但他的忠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放在现代,这种忠诚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华民族,忠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四学诸葛亮的创新和研究思想,《三国志》:“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做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诸葛亮的发明还有孔明灯。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企业、个人,如果离开了创新,必然是止步不前,被现实淘汰。大家熟知的隆中对在这就不重复了,诸葛亮能有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是和他对时局的研究分析分不开的,《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对社会发展趋势,要有研究的态度,只有研究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各种表面现象的出现都有其规律,发展经济就要学会研究经济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才能使我们国家富强。五学诸葛亮的婚姻观,《襄阳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亮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诸葛亮的老婆叫黄月英,黄月英的故事史载没有,只有民间传说,据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黄月英给了他很大帮助,诸葛亮死时,长子诸葛瞻只有8岁,子孙教育应是黄月英负责,《三国志》:“
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诸葛瞻)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注:干宝 (东晋史学家)曰:‘瞻随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比现在的官二代强多了,黄月英在武侯祠的牌匾是“智慧贤淑”,这说明诸葛亮找媳妇没找错,婚姻是现实的长期的,和恋爱是两个概念,在婚姻问题上应该是象诸葛亮那样务实,不图虚荣。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不足之处,《三国志》:“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袁子》:“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故不敢用其短。”带兵打仗不是诸葛亮的长处,他的长处是治国。学诸葛亮,学的是他的思想立场和成功管理的方法,不是会背几个词句就自以为什么都学会了,关键是理解,有理解才会有认识。(第一次写贴,各位兄弟高抬贵手,抡砖轻点拍)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做人当学诸葛亮(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51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諸葛亮是一個權利慾望很重的人,事必躬親就是典型的例子。蜀中無大將正是由於他這種選人必責全的儒家思想害的。哈哈一失败就扯儒家思想,你怎么解释汉朝将星云集。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7835 工分:8232
左箭头-小图标
赵蹯在武侯祠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世则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以上对诸葛亮的描述很到位,其中味道各自解读吧。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96126 工分:999
左箭头-小图标
在我看来和曹操没什么两样可能诸葛的出发点是好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2990 头衔:房地产专业律师 工分:34693
左箭头-小图标
蜀国弱而魏国强,诸葛亮不去进攻,随着军备竞赛的展开,蜀国还是要输的,所以诸葛亮先发制人企图靠自己去夺取胜利,可惜还是未能成功!!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5324 工分:1050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是累死的了!呵呵……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92920 工分:74
左箭头-小图标
我现在也在看《三国志》,书的最后说陈寿这个人贪婪,他在写书的时候向别人的儿子索要2000担粮食,其子不给,陈寿就不为其做传,由此可见他写的书也不是完全的那么公允。尤其是诸葛亮与其有仇,写诸葛亮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有贬低诸葛亮的倾向。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96389 工分:307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刘备死前曾明诏诸葛亮辅政,而诸葛亮呢?刘备一死就进而代政,,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还很是得意洋洋的在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皇宫和丞相府俱为一体,那谁是皇帝?幸好刘禅聪明,没有搞内斗,关键是也没实力高,看出师表就知道,诸葛亮是军权政权一把抓,这样的人幸好不是生在唐宋以后,否则又是权奸一个。作为下属,诸葛亮的行为已经严重挑战了当时君君臣臣的底线,之所以未死且扬名后世,这是宣传忠恕之道的需要而已!诸葛亮品德高尚就不会让干儿子马谡守街亭,那么多将军为什么偏偏选马谡?因为这时候诸葛亮十分自信,此战必胜让马谡镀镀金,顺便增强军中的实力以牵制对刘备死忠的各位将军,谁知天不遂人愿,若是街亭不失后主命运将会怎样就很难说了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7862 工分:29266
左箭头-小图标
各位兄弟不论是捧还是拍,我都感谢!!!对于错,好与坏,没标准,都是观念问题。不同的志向才会有不同的观念。我还是信奉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9078 头衔:左军师中郎将 工分:118316
/ 排名:91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ky168
在第13楼的发言:个人感觉你的意思是很客观也很到位的。
诸葛亮有缺点,甚至有很大的过失,
但是他自有长处,对我们一样有启发有教育作用
&以下是引用德虎
在第14楼的发言:诸葛亮是旷古绝世的神人,但神人也是人,蜀国的弱小及阿斗的无能注定了,诸葛亮无力回天啊!诸葛亮不是不能学,而是根本学不来要学,学学陶渊明,学学阮籍,或者学学清朝的弘昼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1859 工分:4834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感觉你的意思是很客观也很到位的。诸葛亮有缺点,甚至有很大的过失,但是他自有长处,对我们一样有启发有教育作用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6498 工分:627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qlp2000
在第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oliderswB
在第4楼的发言:前后出师表是否真的存在 还是一个问题 就好像中国是否有夏朝一样
诸葛亮为了个人的权力欲望
不信任也不提拔蜀果本土人士 导致蜀国人才断层
诸葛亮为了消耗蜀国本土力量
故意发动不可能取胜的北伐
消耗蜀国反对派力量
诸葛亮只是一个善于权力斗争的政客.. 既没有治国才能 又没有治军能力 更加不愿意去培养人才
垃圾人说垃圾话你别这么贬低你自己。。虽然你的学识浅薄。。。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25722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他的宽度和厚度。_________不是姓周的观点。最近的报道让我对他的人品操守持保留意见。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03559 工分:230
左箭头-小图标
的确很精辟!分析的也很到位!
(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6498 工分:6277
左箭头-小图标
前后出师表是否真的存在 还是一个问题 就好像中国是否有夏朝一样诸葛亮为了个人的权力欲望
不信任也不提拔蜀果本土人士 导致蜀国人才断层
要学它?诸葛亮为了消耗蜀国本土力量
故意发动不可能取胜的北伐
消耗蜀国反对派力量
要学它?诸葛亮只是一个善于权力斗争的政客.. 既没有治国才能 又没有治军能力 更加不愿意去培养人才
(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9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做人当学诸葛亮(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笨死的!-牛津管理评论-
您的位置: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笨死的!
09:53 来源:
&&& 今天和朋友谈到诸葛亮生平,朋友认为诸葛亮为智慧的化身,并认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十分难得可贵。我却甚为不敢苟同,我认为他太笨了,是笨死的。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我想在大家心中肯定深入骨髓,我就从管理角度简单来说说他的笨,以至笨死也是预料之中的!
&&& 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
&&& 1,诸葛亮其第一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 2,第二笨: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 3,第三笨: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关键词: && && && &&
&& 文章“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笨死的!”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投稿邮箱:,欢迎赐稿。
更多精彩,请访问()首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