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 King Tiger 战车比例模型
威龙 King Tiger 战车比例模型
在威龙1/72 King Tiger 战车比例模型中有一辆炮塔前缘写着大大的“12”战术编号,那个12看起来老土的手写涂装,对照雄伟的King Tiger 战车真是强列的对比,是威龙1/72 King Tiger 战车比例模型中涂装算是特殊的一个。该辆模型威龙编号为60041,是香港威龙2004年出品,1/72比例制作精美,车身主体是全属,其于刻工精密部分是塑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生不逢时的King Tiger
为什么说King Tiger生不逢时,在1942年末着手进行研发次世代斜面装甲战车,以King Tiger的设计已经算是近代战车了,60年代美军主力M60战车外型也有某种程度的相似King Tiger,德国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King Tiger重型战车(三种样车- V1、V2、V3)。从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辆King Tiger重型战车,样车除外均采用了防磁装甲。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 、420680,底盘编号为489),比原定的1500辆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盟军的轰炸及生产一辆King Tiger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较多。
在Tiger发展史上保时捷和亨舍尔的恩怨不断,保时捷博士在德国陆军宣布谁是优胜设计之前己自行生产VK4502( P )型King Tiger重型战车,但天意弄人,继竞逐Tiger-I战车合约失败后,保时捷公司竟再度败北!但物资匮乏的德国不得不使用已生产的50座炮塔, 所以前50辆King Tiger是以亨舍尔出品的底盘搭配保时捷型炮塔。保时捷炮塔其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装备一门单节88mm火炮,整个炮塔看起来是铸造的,其实它全是由曲面钢板和全焊接的工艺炮塔。外观看起来真的很漂亮,车长指挥塔部份构型复杂,耗费工时颇多,英国人称该型号战车为“皇家虎式”(Royal Tiger)。
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引一些机械问题,炮塔的防盾都是采半圆弧设计,在战斗经验发现当炮盾遭到命中,有时候炮弹会向下弹射到无线电手或驾驶的舱盖上,该部分装甲极薄,因此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其炮塔只能携弹80发。另外一点是保时捷炮塔是电驱动炮塔型,但是当时物资匮乏的德国,由于电动机线圈缺铜,而使用的是从国库里拨出来的银制作的。
亨舍尔公司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像保时捷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鼻式炮盾,且装甲较厚、空间较大,方形上斜前缘,可使炮弹不致迸射伤及外部装甲。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亨舍尔炮塔可携弹86发。还有最初King Tiger战车***的是双目TZF 9b/1型观测瞄准器,后来换装为单目TZF 9D型观测瞄准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King Tiger的保时捷型炮塔-双目TZF 9b/1型观测瞄准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King Tiger的亨舍尔型炮塔-单目TZF 9D型观测瞄准器
保时捷炮塔上***了一门精确的88mm KwK 43 L71型战车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公里,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
从1944年5月开始亨舍尔的炮塔上装备的是双节式88mm火炮,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由于炮膛内部磨损得厉害,故采用双截式炮管,使磨损部位可分别拆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盟军战车,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战车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King Tiger战车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战车来说还是能摧毁的。
King Tiger战车由于其自身装甲厚实,所有车重(74.4T / 75T)造成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不适合做主动性攻击。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r,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r。这些成为King Tiger战车的重大弱点。一辆King Tiger战车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公里。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
保时捷炮塔炮塔型King Tiger是香港威龙2004年出品,威龙编号为60041
DRAGON 60041 Sd.Kfz. 182 King Tiger (Porsche Turret), 1.sPzKp. (Fkl) Pz. Lehr-Rgt. 130 Kaisersteinbruch -12-, Winter 1944
威龙 编号:60041 德军 King Tiger 战车(保时捷炮塔) 1944年冬季,党卫军第1装甲军,130装甲教导团,316装甲连,第1排,12号重型战车,夏季双色迷彩涂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威龙 编号:60041的官方广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威龙 编号:60041实际的开盒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前视-重心蛮高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右视-斜面装甲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后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后上视-1/72做的精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历史角度1-双目TZF 9b/1型观测瞄准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历史角度2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历史角度3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历史角度4-后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历史角度5
历史上12号King Tiger战车
这辆12号King Tiger战车是于1943年12月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战车工厂开始装配的首批量产型King Tiger 重型战车。12号就是德国将最早制造的5辆***保时捷炮塔的 King Tiger 重型战车(车身编号005)之一,于日配属在德军“李尔”装甲教导师130装甲教导团的316无线电装甲连下,不过当时12号King Tiger没有马上用于战斗序列。
因为当时316装甲连只配备5辆King Tiger与3辆Tiger-I,其中King Tiger中的2辆完成战备,3辆还在整备中,预计一周后(4/10)可完成另外2辆的整备(也就是所谓的短期修理)。只有配置的3辆Tiger-I状况良好,依定案全连还不足King Tiger 9辆,人员方面还欠缺四组虎式组员。
King Tiger战车其车重比原来设计超重13公吨,重675000 kg(74.4T),当战车配置到连上时King Tiger有严重的引擎与传动系统的问题,和亨舍尔厂联系之后得知,这些还是属于原型车,该公司未曾公布他们可以作为作战使用。再者要在战场上使用这些King Tiger必须拥有回收车辆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当时这个要求或许可以达成,因为目前团上(130装甲团)有13辆(18吨)牵引车,是可以对King Tiger的整备做出较准确的计划。
4月底,装甲教导师授命前往法国作为西线司令部的预备队,以防备盟军可能在巴黎发动的空降行动。5月时因为重战车连的King Tiger一直有严重的机械问题,在5月19日装甲教导师的作战官发了一封电报给装甲兵监部,开门见山就说根据亨舍尔公司的报告与迄今的经验,5辆King Tiger还未能完成投入战场的整备,如果贸然投入战场,可能有因为机械故障而落入敌手的危险,基于作战保全的考量,因此本装甲教导师要求将这5辆King Tiger送回德国,做更进一步的测试。6月,该师被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受SS中将约瑟夫-迪特里希的指挥。
在诺曼地登陆前316装甲连的第一排装备5辆King Tiger(战术编号:02、10、11、12、13)、一辆Tiger-I (战术编号01)、一辆StuG III、12辆爆药车。第二排和第三排各配备1辆Tiger-I、四辆StuG III和12辆爆药车,还有18辆爆药车是预备队。
在诺曼地登陆后7月15日时“李尔”装甲教导师已经溃不成军,316装甲连脱离教导师,部队部份解编并入302装甲营后,第一排的5辆King Tiger直到8月才勉强参战,因为损失殆尽已经没有战车了 (整个诺曼第之战没有任何King Tiger“补充”到前线单位)。
日,5辆King Tiger第一次行动,抵达Chateaudun (夏特丹),在城中布置以抵抗美军,10号King Tiger位于N155号公路的西北,13号在N827号公路的西边,12号在N10和N824号公路的交接处,其余的02号和11号则在Palce le Mail上掩护Loire河的北边。
8月15日,美第三装甲骑兵团的侦察部队从Montigny-Le-Ganellon接近12号King Tiger,12号King Tiger击中一辆吉普及一辆美军M8轻轮型装甲战斗车,侦察队的士兵被德军步兵所俘,随后12号King Tiger撤退至Rue de Varize。
8月16日,德军主力才接到撤退命令,趁着天气恶劣,盟军飞机无法出动,开始撤退。13号King Tiger被美军炮兵命中,但毫无损伤。12号King Tiger对美军开火,阻止了美军前进。当晚02号、10号和11号King Tiger汇合于Le Mail。当晚12号和13号被乘员遗弃(不明原因??),12号被纵火焚烧(根据德军纪录),12号遗弃在Chateaudun南方一所屋子前方,而13 号King Tiger在 Chateaudun 的街上呆了很多年。
8月17日,其余3辆(02、10、11)King Tiger于凌晨3点抵达Boulevard Kellermann,随后11号King Tiger发生故障遗弃路边,10号和02号从N155号公路向东撤退至Varize,10号随后发生故障,被02号拖拽收回。
8月18日,晚上8点,10号被拖拽离开Varize东方不远处既被火炮击中,02号继续朝Janville前进. 在抵达Toury前,02号一个急左转(可能是机械故障),撞到树上,随后被遗弃Janville东方不远处,最早制造的5辆***保时捷炮塔的 King Tiger 重型战车就此损失殆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1号King Tiger战车-看的出它的防磁纹装甲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美军和Chateaudun当地居民研究被遗弃11号King Tiger战车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1号King Tiger战车-发生故障遗弃路边可看的出它的迷彩纹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遗弃在Chateaudun南方一所屋子前方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和当地***合照-可看出防磁纹已经剥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12号King Tiger战车-遗弃在Chateaudun南方一所屋子前方和当地居民合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02号King Tiger战车-Janville附近撞到树上,随后被遗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Janville当地居民研究被遗弃的02号King Tiger战车如何处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巴黎为准-西南方Chateaudun?路小镇(浅色区战役位置)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Chateaudun?路小镇至Toury?路小镇相关战役位置
相关城镇经纬度
Chateaudun (48.05N 1.2E)
Janville (48.12N 1.53E)
Toury (48.12N 1.56E)
上面的亨舍尔炮塔型King Tiger是香港威龙2004年出品,威龙编号为60048。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506重型战车营2-14号
DRAGON 60048
Sd.Kfz. 182 King Tiger (Henschel Turret) 2/sPzAbt 506-214, Andler 1944
(sPzAbt 506 is the only Heer Tiger Battalion taking part in the Ardennes offensive) January
威龙 编号:60048 德军King Tiger 战车(亨舍尔炮塔) 1944年, 阿登战役, 第506重型战车营2-14号, 夏季三色迷彩防磁涂装
插曲:这辆506重型战车营2-14号King Tiger,因为战术编号2-14,像2月14日-情人节,有人戏称情人节King Tiger。
King Tiger、Tiger-I和象式驱逐战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King Tiger生产的数量很少(489),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就技术和战场表现来说,King Tiger战车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战车,直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如果当时的King Tiger晚几年出来,装上一颗强而有力的引擎并改善传动系统的问题,加上如同美伊战争M-1的后勤,我想那个威力强大的88mm火炮和盟军战车、反战车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二战中威力最大的战车,可以把盟军赶回大西洋和乌拉山的。
有人用相片写日记,每一张相片,其背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将相片内容做出实体模型更属不易,这模型威龙编号为60041,是香港威龙2004年出品,车身主体是全属,其于刻工精密部分是塑料,1/72比例精美模型,对照60年前历史档案相片,是不是觉得更贴近它了。
感谢你又告诉我们一则二战的历史故事。连每一台战车编号及其遭遇都交代如此清楚,了不起。
楼主的文章真是赏心悦目,让人舒舒服服的看一篇有内含的逸品博览会
真是有内容的分享呢,一部死板的模型被您赋予了生命。
战车要有量才能发挥震撼力啊,只有一部两部是没有用的,但是德国的工业力量大概在盟军空袭之下没有办法顺利扩增,自然没办法大量生产这么昂贵复杂的战车?。
chn12 wrote:
直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如果当时的King Tiger晚几年出来,装上一颗强而有力的引擎并改善传动系统的问题,加上如同美伊战争M-1的后勤,我想那个威力强大的88mm火炮和盟军战车、反战车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二战中威力最大的战车,可以把盟军赶回大西洋和乌拉山的。
除了天上飞的战轰机外
在1945年的4月21日,美军第三装甲师一辆M-26潘兴战车 T26E4-1构型 在当天的战斗中
首先遭受一辆 约600码外的虎王攻击;虎王的第一发弹药并没有命中
接着M26发射壹发高爆弹(作战区域为城镇环境,第一发通常装填高爆弹)
命中该辆虎王,但并未造成多大损害
接着M-26在?塔与车体内部的乘员感到一股震荡;他们不晓得是虎王的炮火还是铁拳命中
他们的车辆;但该车并未受损;射击完第一发高爆弹后
射手要求装填手上AP;这发穿甲弹终于打入虎王的装甲内;并诱爆弹药炸飞其?塔
杀死虎王内部所有乘员
M-26大约是与虎王同时期发展;但美军高层的官僚却导致了性能优秀的M-26战车在
大战末期才投入战场(包含较先进的液压跑塔驱动装置以及当时穿透力惊人的T15E1 90MM主?)
如果没有官僚作祟;至少M26可以提前一年左右进入战事;其火?的确有足以摧毁虎王的实力
至少美方于登陆后;不至于使用M4/M/18/M36等战车遇到虎豹家族时;毫无招架能力
M26E4的T15E2 90MM火?,"理论上"是可以击穿虎王的正面装甲.
T15E2 是采用分装弹药
基本上T26E4 T15E2射击 一发,虎王的KwK43可以射上2~3发
King Tiger 与 M-26潘兴 谁也不让谁
King Tiger V.S. M-26潘兴 取自军事文摘......有修正了一观点。
战争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火拼,各方为了最后的胜利往往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在此过程中,各种尖端武器会以令人难以想像的速度不断被研究、开发出来。这一现像在二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战初期的战车仅配备机关***和薄壳装甲,可短短五年之后,就发展成为装备75~122mm主炮和厚度超过100mm装甲的庞然大物。对照战车在战后的发展速度,令人不得不感叹战争对科技的强烈刺激作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新型战车的开发,必然促使敌国的对抗车型发展,从而引起逐步升级的无休止竞争。二战中最强大的战车王国──德国生产了神话般的 King Tiger重型战车,美国则在匆忙之中推出M-26“潘兴”重型战车。由于历史的偶然,上述两者未能在二战末期发生面对面的“直接对话”,给无数战车迷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将“两位”从历史殿堂中请出来,在纸上一决高低吧。
开发经过:
King Tiger的开发源于所谓的“T-34危机”。日,对苏联发起突袭的德军丝毫没有怀疑自己拥有世界最强的战车,但是面对突然出现的T-34时,不可一世的信心动摇了,其装备的3号、4号战车根本不是T-34的对手。首先,Tiger-I战车出现了。但Tiger-I毕竟1937开始设计属于前世代产物,尚未充分吸收T-34的先进设计理念。随后,Tiger-I的后继车型的开发提上日程。
这个计划于1942年8月在希特勒的一声号令下正式实施。他要求新战车应换装71倍口径的88mm炮,并将战车前装甲强化到150mm,但它不是Tiger-I的简单改良型,而是受苏式战车影响更深的全新战车。其量产开始于1944年1月,产量仅为489辆。
M-26“潘兴”的开发动因,却来自于与德军“T-34危机”相似的“Tiger危机”。1943年2月,进入北非突尼斯的美军遭到德军反击,在装备Tiger-I战车的德军装甲部队面前,美军战车根本不是对手,不计其数的M3、M4和M5战车被打得横尸沙漠。当时战争场面之恐怖,甚至使美国总统对其装甲部队的战斗能力产生了重大怀疑。看过《巴顿将军》这部电影的读者可能对其中土***的Tiger-I战车冲锋的场面印象深刻。“Tiger危机”在其后的西西里、意大利和法国战场上愈发严重,美国前线部队对德军的重型战车产生了恐惧心理,德国人曾利用在建筑物外墙上绘制战车的图像来吓阻美军的前进,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情况。
于是,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mm炮的T26新型重型战车。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M26-E3,这种车型勉强赶上大战的结尾,于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同时,为了抵抗德军的King Tiger,又急忙试制出在M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mm炮的M26-E4人称“超级潘兴”,并于1945年4月投入了2辆到战场。其实“潘兴”真正的活跃表现是在朝鲜战争中。比起高大的M4“谢尔曼”系列战车,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战车,都有飞跃性提高。
两者基本性能的比较:
King Tiger的主炮为KwK43型88mm火炮。这种炮由著名的88mm高炮发展而来,其反战车能力在大战中保持着最高的威力。Kwk43战车炮使用弹种为Pzgr39-1和Pzgr40/43,另外还使用HE-T榴弹。使用Pzgr39-1的穿甲性能为射程1000m时可打穿165mm,2000m时132使用Pzgr40/43 1000m为193mm,2000m为153mm。
M-26-E3的主炮为90mm M3型战车炮,M26-E4为90mm T15E2型战车炮。两者都是美军90 mm高射炮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战车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射炮具有与战车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Tiger-I 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King Tiger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
首先说M3,使用弹种为M82和T30E16,另外还使用了T33穿甲弹和M71榴弹。穿甲性能为:使用M82,射程914m时可打穿122mm,1829m为106mm;使用T30E16,914m为199mm,1829m为156mm(美军习惯用1000码和2000码作为射程单位,换算后即为上述m)。
其次为T15E2,使用弹种为T43和T77,另外还使用了T42榴弹。穿甲性能:使用T43,射程914m时可打穿127mm,1829m为122mm;使用T77,914m为221mm,1829m为173mm。
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KwK43和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
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中华民国...有),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战车,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贫富”不均啊!...错了,因为德国他放弃中华民国这位盟友。
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King Tiger的瞄准器是TZF9d 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m。M-26“潘兴”的瞄准镜采用 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8倍。另外,M-26“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但这些设备与战车战无关,主要是为间接射击准备的。瞄准镜的品质以King Tiger为优,因为德国的光学工业水平很高,TZF9d 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司”公司生产的。
King Tiger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度需要19~60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 -8°~17°。M-26“潘兴”的炮塔旋转 360度需17秒,俯仰范围是 -10°~20°,两者大体一样。
发射速度:King Tiger每分钟10发,M-26“潘兴”是每分钟8发;备弹量:King Tiger 是86发,M-26“潘兴”是70发;主炮即用弹药:King Tiger在炮塔后部是22发,M-26“潘兴”在炮塔左侧是10发。前者的上述性能略强。
综上所述,在攻击力方面,King Tiger具备许多有利的方面,唯存在配用弹种上的不足,但基本可以断定King Tiger略占优势。
前面说过,King Tiger是以150mm厚装甲为标准设计的车型,并且车体与炮塔均有倾角,防护性能极其优异,当时盟军普遍装备的75mm反战车炮只能在零距离方能将其击穿。
“潘兴”M-26-E3虽然也在前面设置了重装甲,但比King Tiger相去甚远,仅达到Tiger-I的档次,但从其最初针对“Tiger 危机”而开发的设想来看,这也是合理的。但到“潘兴”M-26-E4,由于车体前部焊接了2块30~40mm厚钢板,炮塔前部也***了80mm的附加防盾,炮塔前部另外又挂载了保护侧面的装甲板,已使其防护达到与King Tiger同级的水平。
在两车的装甲材质方面,King Tiger采用均质压延钢板,M-26“潘兴”则主要为铸造装甲钢板。一般来说,在抗弹性方面铸造装甲低于均质压延钢板,因为铸造装甲会有砂孔。
比较二者的装甲防护力,可以看出King Tiger明显地占有优势,特别是在车首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潘兴”M-26-E4已具有与King Tiger对抗的能力。
影响防护力的因素,还与外观轮廓大小造成的被弹概率有关。King Tiger车长7.374m,宽3.755m,高2.56m。M-26“潘兴”车长6.807m,宽3.513m,高2.208m。这显示“潘兴”个头小于King Tiger,特别是因为“个矮”,被发现的可能性也较低。但在被弹率最高的炮塔前面,King Tiger因设计巧妙,面积并不大,相反M-26“潘兴”的宽幅防盾就像球门一样。
总之,在防护方面,King Tiger更占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绝对,因为两者的攻击能力均较强,在2000m内都有可能将对方击毁。
King Tiger为缩短开发时间而使用与“黑豹”相同的的发动机,为HL230P30水冷12缸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515kw(700hp)。该发动机虽然可靠,但却因King Tiger的重量而出现了的问题。“黑豹”是45吨,Tiger-I式57吨,King Tiger达到创纪录的75吨,这样一来其单位功率降到10马力/吨,机动力严重不足。其最大公路速度为38km/hr,越野速度充其量只有17km/hr(没有骑自行车快)。而且履带的单位压强太大,造成野外通过能力也很低。再者由于动力不足和车体超重也导致了发动机超负荷运转。King Tiger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上都刻着“到目前为止绝对值得信赖”的字样,但就是这句“到目前为止”,说明该车在这种“超负荷”条件下是不“值得信赖”的。
由于King Tiger的发动机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在战场常常导致致命的危险。其每次刹车开炮(当时的战车不能行进间射击)都有可能损坏机械,而且维修起来也很麻烦(也许因为德国战车太精密复杂,且容易产生故障,所以德国的修理人员都很优秀-久病成医嘛!)。而M-26“潘兴”却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并从有利的角度发动攻击。
行程方面King Tiger也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m,为此即使装满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过140km,野外时还要减少一半。这对大战末期燃料不足的德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当时,不少King Tiger在没有受到任何损坏的情况下,因燃料用光而经常被遗弃在荒凉的路旁。
M-26“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kw(500hp),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所以说美国战车兵对于机械故障根本不必担心。M-26“潘兴”的机动能力较King Tiger强很多,其公路速度为48.3km/hr,越野速度也达到20km/hr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km,虽然也不算很高,但美军不存在燃料不足之忧,所以没有成为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机械故障和行程等问题与战斗性能无关。但如果King Tiger还没有走上“拳击台”就摔倒了,M-26“潘兴”不就“不战而胜”了吗?“不战而胜”正是孙子兵法上的最佳策略。
在二战中,盟军真正击毁的King Tiger仅仅几十辆,大多数是因为掉队而被德军炸毁后遗弃。武器设计成这个样子,绝对是一种悲哀。
King Tiger的生产工艺复杂,从1944年1月开始到1945年3月实际只生产了489辆,美国却没有急于生产M-26“潘兴”,他们认为大量生产“谢尔曼”是最合适的。虽然前线部队急切催促派来可以抵抗“德国怪物战车”的战车,但他们根本不听。事实?明这种决断是理智的。
想像中的决斗:
假设是在平原或沙漠上,双方相距2000m左右,King Tiger明显占有优势。此车的主炮可将M26-E3的102~114mm厚的装甲板摧毁。与此相反,“潘兴”M-26-E3即使使用高速穿甲弹,想要打击King Tiger的 150~180mm厚前装甲板也是很困难的。只有M-26-E4尚可一战。
但考虑到欧洲西部地形,由于地面丘陵起伏不平,森林、建筑物等遮蔽物较多,如果是在1000m的交战距离上,“潘兴”因为“个矮”可以将King Tiger完全击毁,此时的胜负就看谁先打出有效的炮弹了。
M-26“潘兴”攻击、King Tiger防守的场面下,当然是King Tiger更为有利,因为此时它可以完全回避机动力的缺陷。相反,King Tiger攻击,M-26“潘兴”防守时,King Tiger注定要倒楣。
那么两者对攻的场合又怎样呢?在机动战斗的场合,战车都为占据有利位置而互相竞争,当时的战斗基本上是移动─停止─射击─移动的反复。此时不可或缺的是机械的可靠性,一旦熄火就会送命,所以M-26“潘兴”是明显有利的。趁着King Tiger磨磨蹭蹭向有利位置移动的工夫,M-26“潘兴”可以从侧面迂回,很快把握战斗的主动权。对King Tiger来说,如果对手是M4“谢尔曼”,它当然可以悠然地抵挡来自敌人的炮弹,但换作M-26“潘兴”就不同了。
相信许多读者对德国战车的性能都推崇有加。的确,它们都是特点鲜明的武器,但也许太突出特点了,往往都有不全面的缺陷。德国战车在二战初期十分强调机动性,如2号、3号战车,后来受了英法俄大国的刺激,转而片面追求火力和防护,如Tiger-I和King Tiger战车,但他们也许忘记了战车是突击兵器这个不应回避的事实──要想进攻,必须赋予战车如闪电般的机动性。
PS: 美国M-26“潘兴”我比较不熟悉数据有误请告知....
楼主对战车的研究好深入.文章的资料还真是多
精彩好文,很久没看到这么扎实的武器评论了
my blog http://kuma-/
http://tankbbs.model.club.tw/index.ph
写的真棒~看完好充实^^
觉得这些战车的下场都时不我与~~都不是在战斗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