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传奇老兵的,以这个老兵的侄女还是女子刀砍侄子侄女的视角写的...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著名记者记者的职责就是尽一切可能的方式报道事实系列媒体人“当正义与非义交战时,知识分子不能以中立者自居。” ——以赛亚·伯林
希望关注我的朋友们都能关注 (@孙春龙) ,一个为了滞留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能回归祖国而尽自己全力,甚至辞去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总编辑助理职位的真汉子!对那些曾经为保家卫国而跨出国门,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们来说,回家,是件多有意义多重要的事啊!他不但说到而且做到,我喜欢敬佩这类人!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无法弥补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三聚氰胺事件不是监管的问题,而是良知的问题。80%的记者是有良知的,只不过囿于现状,很多记者选择了沉默。我对中国记者整体的职业操守并不太乐观。在那些矿难的多发地,记者这个行当的声誉已经到了低谷。什么也没做的那种精神空虚和失落,我是受不了的。我相信,大部分事情还是可以通过常规路径走通。直到现在,还会对家门口停着的陌生汽车感到紧张。记者没有足够的经验和阅历,写出的稿子是很难令批评对象心服口服的。历史被正面承认了,但创造这段历史的众多个体,依然在流着泪。我曾见过许多老兵都有这样的回忆录,却因为经历者的卑微,被忽视,被遗忘。沉默,或许是一种更为绝望而又震撼的表达方式。要回家的,不仅仅是那些幸存的老兵,还有那数不清的、飘荡在异域的亡灵。我会刻意安排一些细节,让他们(老兵)享受这种本应得到的荣光和礼遇。如果在10年前,或更早,我就发起组织了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回国寻亲团...时空已经无法穿越。遗憾也在不停地发生。帮助的是凤毛麟角的幸存老兵,但温暖的,却是一个民族。
怜我世人日历上布满了祭日
我现在越来越怕死,而且更恐惧的是,现在的好多死法是让你一点准备都没有,或者你最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比如突然而来的泥石流,比如管道被挖爆炸,比如有人开着铲车撞你。。。。。。
在泥石流如此重大的灾难已经发生的背景下,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多人死亡的事件,真是想不通这些这些地方的官员都去吃屎了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发微博不知道会不会死啊 呵呵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投笔笃行从监督强权到帮助弱势
在建党90年、郭MM事件还是一团浆糊之际,我已辞去《瞭望东方周刊》现有工作,准备投身“老兵回家”的公益活动中。从事记者12年,一个轮回之后转身公益,从监督强权到帮助弱势,岗位变化,梦想从未改变。感谢国家,感谢@瞭望东方周刊 ,感谢每一位曾经或者继续支持我的人。
办的证件,从来没用过,但一直贴身装着,心里踏实,也是提醒。12年的践行,梦想依然如故,这一纸却愈加沉重。今天,终于恋恋不舍地将它交回原单位,我的转身,不求华丽,只求心安。
整理办公室,能扔的都扔了,惟有这几箱上访材料舍不得。他们反映的问题,我几乎一个也帮不了,但还是留着,算作纪念吧
老兵刘黎剑是四川人,抗战后流落云南施甸。2009年7月开始帮其找家,因地名变化,难度很大。近一年之后,在一地名专家帮助下,终于在一刘姓家谱上找到他的名字。我激动万分地去找刘老,才得知,他已去世几个月了。至今仍觉愧对刘老。这也是我辞职的原因,希望能帮更多的老兵,在迟暮之年与家人团聚。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再次转发,支持孙老师,支持“老兵回家”活动。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仅两平方公里战场,以一万七千六百余人,与十万之众日军浴血奋战四十七日。日军阵亡四万八千余,伤亡共七万余。国军阵亡七千余,伤八千余。此一战果比例记录在世界史也极为罕见。壮哉我国民革命军!悲哉我一万七千余袍泽弟兄!方先觉、葛先才等所有十军将士千古!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揪心老兵是不是我们比较健忘?
2、我们去探访仰光盟军墓地,负责人奥斯卡前来问好,对话至今难忘:“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中国台湾?”“中国北京。”“来缅甸做石油生意?木材生意?”“我们是来找老兵的。”“真的?我第一次见中国人来这里找老兵。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你们比较健忘?”
“重返缅甸战场”报道之三:《密支那:战争的轮回》,一缅甸住户说:下雨时,经常能听到打仗的声音,那是你们中国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他修房子时曾挖出白骨,手里还握着刺刀。而日本人的纪念碑到处都是。二战结束66年了,究竟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富国岛发现的“孤魂之位”,华侨说,那是一个越南侨民回富国时在此摔伤,认为有鬼魂,立了此碑。为什么用汉字?认为是那些国军的孤魂?
在富国岛机场附近,留有当年死难的留越国军官兵眷义民纪念碑。周围已堆满了杂物,曾经的几百个墓碑早不知去向。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这里已无人管护,华侨也不敢来祭拜。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二战老兵都享受着来自国家丰厚的养老保障和无比的荣光,惟有中国,更多地是依靠民间力量在艰难而又坚强地陪伴他们走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朋友询问,才想起今天是815,未曾惦记这个日子,只是觉得,我们对一段历史的记忆和纪念,不应仅仅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复苏,或者,用一种形如秀的方式寻求心安。大张旗鼓的纪念背后,是为招商而为贼立碑,情何以堪?最好的纪念是行动,是对历史真相的不止挖掘和对幸存者的救赎。谢谢支持。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这付出沉重代价的历史,我们怎么能忘?????我们怎么可以忘?????可是现今的中国,确实是很多人都遗忘了这段历史,难过
为了民族和国家,他们付出了生命;却……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请关注 孙春龙 的微博:中国远征军老兵找家系列!附有尽量详尽的资料和照片了,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现在大多居住在云南保山地区。他们大多生活极为困难,属于平困户。大家转播!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老兵回家幸存老兵要回家,亡灵也要回家
这是一场至今还难以完成的远征,从缅甸走到中国,从民国走到现在,从反目走到兄弟情深。***声远去,恩怨消弭,而许多个体,难逃炮灰之命。杨剑达,中国远征军老兵,1944年出征,2011年回家。路远,心路更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位为国出征的老兵,像英雄一样,凯旋而归。
/祈福 /祈福 /祈福 不肖子孙请鞠躬!!!在多方努力下,牺牲在缅甸密支那的11名中国远征军官兵遗骸,将于9月13日从云南猴桥口岸运回腾冲国殇墓园安葬。他们牺牲于1944年的密支那战役,事隔67年之后,终于踏上回家之路。这也是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家的开始!幸存老兵要回家,亡灵也要回家。
战争结束66年了,你们的遗骸已化作泥土,但亡灵还飘荡异域;今天,你们终于可以体面地跨过边境,回到曾用生命保卫的国家;66年了,你们的名字已被遗忘,但历史若隐若现,我们日趋纠结;对不起,来晚了!一个甲子的轮回,希望是灵魂的转世。回家的路,虽然还有坎坷,但毕竟,可望故乡!
老兵余集年向我们展示他上个月办的护照,笑着,但眼睛明显是湿的,我能感觉到内心的激动,还有,说不清的感觉。一个老人,因为让人纠结的内战,流落荒岛富国62年。如今,统战成为两岸主旋律,但还有多少老人,因那场战争流落异域,有家难回。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全村的人都来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我也曾使一个兵,也体会过当兵的疾苦、无味、寂寞和孤独,但是和他们相比那又算得上什么呢?在此我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老兵,你们辛苦了”。
伟大的中国远征军,魂归故里,英灵安息
“回家”的感觉到底是墙上的蚊子血还是胸口的朱砂痣,谁也说不清,62年的习惯难道抵不过心中的理想城?还是说不清……|| @y: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老兵找家感到异常纠结和无奈
经常收到这样的信件,寻找爷爷或者父辈。他们的无力和内心的抓狂,同样让我感到异常纠结和无奈。历史造就的苦难,但不应该因为是历史,就被抛弃和漠视。他们,或许还生活在缅甸、云南的某个山村,或许就躺在野人山的丛林中,或许印在档案馆里的阵亡将士名册上。每一位生命,都应该得到国家的尊重。
老兵寻原配:曹玉路,安徽人,13岁参加抗战,后投诚共军。在海口驻军时,在旧机场附近从海上救得民女陈秀英。两人相好,陈调军中做护士。不久曹出征朝鲜,征战中得知陈秀英生下一子。后曹在战场受伤失忆,解放后遭批斗精神失常。现老人重病,弥留之际突然忆起往事,希望再见原配,对母子说声:对不起
老兵寻找台北战友:李学坤,原名李济才,黄埔16期,现寻找黄埔军校16期一总队通讯兵科马耀武,居住台北,双方有通信,近年失去联系,希望联系到马耀武或者他的后人。马耀武此前的通信地址是:台北市复兴北路228号9楼之一
生活在云南保山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周杰,昨天已经通过微博找到了在湖南长沙的亲人,他们已经失散长达70年时间,老人的兄弟姐妹都去世了,侄子和侄女们都欢迎老人回去探亲,老人近期也将回家。届时我将微博直播老人回家全程。
前两天,志愿者帮老兵杨良平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原配妻子,两人今天终于在南京相见。下周一,老兵陈华将前往四川内江与原配相见,老兵忐忑的是,在同样90高龄的原配眼里,他还是一个反动军官,这次重逢,情何以堪!战争啊!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我男朋友说他家有个爷爷的哥哥还是弟弟出去当兵打仗去了,了无音讯,都说是战死了,无处可寻····
(@孙春龙): 曹老昨日凌晨1时去世,至死未能圆梦。感谢为此事付出努力的海南、安徽两地媒体,以及每一位转发者。也祝老人安息。
支持春龙兄。善兮必将善报。
这是一个民族的伤痛,不该忘记。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老兵故事还有什么让这些老兵牵挂的呢?
除了认同,还有什么让这些老兵牵挂的呢!9月14日,杨剑达返回缅甸,临行前,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这次回家,看到这么多的人欢迎他,他很高兴,死而无憾。看着老兵一家坐着一辆昌河面的远去,酸楚难忍。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在老家刚做的体检,结果是食道癌晚期!!遥祝他健康、长寿!
得知哥哥余集年在富国岛被找到的消息时,正是夏橙成熟的4月,在老家的弟弟余正年专门留下三棵树的果子没有摘。等阿等,夏橙由青变黄,又由黄变青,新的夏橙已经长出来了,终于,哥哥回来了,枝头的夏橙终于可以采摘了。
下午在越南富国岛烈士陵园找到三位国军老兵墓碑。当年流落富国后,为不再打仗,部分国军未随军赴台。没料到,他们又不得不加入越共,最终死在美军***下。而有的国军,跟随亲美派,越南解放后则遭清算,尸骨无存。他们在内战中流落异域,却又成为他国的烈士或敌人。
老兵故事9:张金正居腾冲,老家河南,为其找到家是11月初,本想帮其回家,但因身体有恙,只好让其弟弟去看他。弟弟到了保山,传来消息,老人已昏迷。惊叹的是,弟弟到了后,一句家乡话,老人就来了精神,还说病好后,要回家给父母上坟。兄弟俩聊了一周多。弟弟回河南一周后,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老兵故事8:下定决心为董赵朝找家是因这张照片,看到的一刹,心如刀割。老人居云南施甸,与家人失散已70载。发贴子,找四川媒体发稿,托当地志愿者查找,历时一年,仍无果。今年8月,有研究地名者查到老人老家新址,家谱还记有其从军后失踪字样。激动不已,立刻联系老人,其家人却告知,已去世几月有余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年轻时缺义无反顾的为国家为民族抗日流血牺牲,最大的心愿却是广大民众的认同。让我们这些无知的年轻人真是羞愧。 老兵们你们是伟大的!!
还好有亲情,还好有孙春龙关注这些人!这些国之功臣忠臣,却被国遗忘了!!!但愿亲情能让老兵多一些慰藉!!!
又是一个悲惨结局,老人至死连亲人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真是…
弄清历史任重道远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老兵心声如果蒋介石和***不要打仗
老兵余集年,已登上返回越南胡志明的航班,之后将转机回到泰国湾的富国岛。15天的回家之旅,充满了泪水和欢乐。临走前,一直言语不多的老人终发感慨:如果蒋介石和***不要打仗,两个人轮流做主席,我们那会流落异国他乡。感谢@Camel骆驼官方微博 对此次活动的资助。祝福老人平安、幸福!
这是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的外侨证,这是他生活在缅甸的惟一的***明,半个多世纪了,他就拿着这一张破纸,寄居异域。他原本可以加入缅籍,但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和缅籍,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因为我是一个中国军人!!!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光钿,致全国人民的一封信:希望给予子女中国身份!
老兵说,国家现在对远征军好呀。接着说,没有远征军那有国家呀
梁振奋,中国驻印军老兵,新一军谍报队,老人说,国家承不承认也就这样了,只要老百姓承认就行。他劝告志愿者别因老兵的事受牵连,说政治太无常。他惟一气愤的是,广州市志里,将新一军说成新日军。参加抗战的老兵伤不起呀!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伯伯回家活动的支持和帮助,祝你们一生平安幸福,事业辉煌腾达!
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和缅籍,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因为我是一个中国军人。感动,更多的难过
我三爷爷是也是一名远征军,听说文革时期还给家里来过一封信,在那个非常时期,家里人没有敢回信,我希望得知他老人家的下落!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老兵之光温暖一个民族
他们属于不同的年代,属于不同的党派,今天,他们都用同样的姿势,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日中午1时许,流落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终于抵达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全体边防官兵在“向抗战英雄敬礼”的命令下,用最庄严的仪式,欢迎这位90岁的老兵回家。
敬礼!在缅甸的家中送别我们时,在腾冲国殇墓园的墓碑前,在忠烈祠的孙中山像前,在欢迎自己的边防武警前……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总是抬起自己的右手,行出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简单的动作,有感激、有缅怀、有敬意;或许,也再没有哪一种方式,能表达这位流落异域70多年的老兵的心情。
身为中国远征军宪兵的刘辉,一个多月前在缅甸接受我采访时,专门穿了一身白色的西装,努力保持着一位中国军人的尊严。明天,他也将穿着这身白色的西装跨过国境,回到祖国。
他们不属于一个时代,他们不属于一个政党,甚至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今天,他们终于在一起,以军人的身份。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他们属于不同的年代,属于不同的党派,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这条博文,看完却流泪
回家的路走了逾六十年,是何等的艰难无奈。
他们属于整个民族。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做成那么几件事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讲堂:老兵回家
思享者:孙春龙朋友圈
孙春龙:柴静采访老兵杨剑达的一点随想。节目播出第二天,她发短信给我,个人捐5000元给老兵。一个用心在做节目的记者!我们的财务//宁波小应: 捐款已到账,谢谢柴静!//
小崔《我的抗战》之二已经完成,今天在北京钓鱼台举行发布记者会,老曹主持。孙春龙等朋友则帮助一个又一个远征军老兵重返故乡;还有人护送流失海外的抗战老兵遗骸回国......如果我们不能实实在在地尊重自己的抗战历史,不能尊重所有曾经捍卫过国家的战士,谁又会尊重我们?
转发到我的微博
可以输入140字
出品: 责编: ***:010- 邮箱:频道栏目&&&
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HD
抗战老兵马士弘辞世 102岁弟弟马识途题挽联记录传奇人生
日,马士弘在家中。2015年,华西都市报启动《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时,马士弘为报道题词。5月8日,马识途为哥哥题写挽联。鏖淞沪卫武汉斗湘鄂战石牌守国门 确是抗战八年老英雄隐寒门历沧桑经沉浮轻死生觉大梦 果然潇洒百岁真高人人物名片马士弘,享年105岁,曾担任国民党军队少将副师长。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1937年开始,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昌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的六大会战,他参与的大小战役加起来有20多场。他曾冒着***林弹雨冲锋陷阵,也用妙计歼灭过日寇骑兵,还解救过500多名妇女。老兵传奇从1937年到1945年,马士弘和日寇打过大大小小20多场战斗,屡立战功。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他和日本鬼子从头打到尾。马士弘与弟弟马识途,是一对传奇的“国共兄弟”。马识途虽未像哥哥那样直接上战场杀敌,但身为***员的他,组织过抗日敌后工作,向支援中国的美军空军士兵宣传抗日路线,还担任过战地记者经历九死一生……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内最长寿抗战老兵,105岁的马士弘因病抢救无效辞世,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哥哥。马识途今年也已经过百岁。8日中午,马士弘侄女、马识途女儿马万梅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跟我爸爸说了我伯伯去世的消息。他一下子眼圈都红了。中午饭都先不吃,马上写挽联。”随后,马老家人发来挽联内容:“鏖淞沪卫武汉斗湘鄂战石牌守国门确是抗战八年老英雄 隐寒门历沧桑经沉浮轻死生觉大梦果然潇洒百岁真高人。”马士弘是马识途的三哥,出生于重庆忠县。自从1937年从黄埔毕业后,马士弘就加入当时由陈诚率领的第十五集团军,并担任陈诚的警卫团团长达10年。其间马士弘参加了淞沪会战、常德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众多知名战役,始终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生前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自己曾参加抗日战争,马士弘说:“战场上很多人战死了。剩下的人继续坚守,没有接到命令,一个人都不退半步。举目所见,都是鲜血,十分惨烈。我身边的人,几小时前还跟我说话,转眼就牺牲了。想起一首唐诗写着‘战士军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华西都市报当时即将启动《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的报道后,马士弘在家中欣然为本次报道题词“抗战老兵”四个字。其子马万杰说,爸爸一辈子乐观坚强,对国家前途命运大事很关心。读书、看报,写作。住院前不久,还拿着放大镜写东西。他眼睛都看不清了,但是还写蝇头小楷。“八年抗战,川军牺牲巨大。每一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宝贵的抗战历史。老兵马士弘的离去,又将是川人抗战史的一页重大损失。”得知马士弘辞世的消息,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感叹。铁血卫国曾20多次血战日军8年抗战“从头打到尾”2015年,华西都市报记者曾多次前往马士弘家中采访。当时104岁高龄的马士弘,除了腿脚行动不便,耳背之外,思维仍然缜密。每次谈到抗战经历,马士弘都能准确地说出敌我双方参战兵力,部队番号以及战况细节。讲述时,还拿出各种资料让记者参考。从1937年到1945年,马士弘和日寇打过大大小小20多场战斗,屡立战功。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他和日本鬼子从头打到尾。黄埔生投身抗战子弹曾擦头而过上世纪30年代初,马士弘在北平读大学,目睹日本侵略中国。激于青年爱国热忱,他想要报效国家,正好黄埔军校11期到北平招生,他投考并被录取。1935年10月,马士弘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过蒋介石直接领导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视察团。后来被分配到四川,安插到邓锡侯在乐山的川军28军163师,意在转变地方部队。此时,国民党著名将领罗广文给马士弘来信,邀请他加入自己麾下。当时,罗广文是第18军第14师42旅少将旅长。马士弘说:“我正想离开呢,就到了江苏无锡,在罗广文的部队里担任侦察连连长。”1943年5月,日寇向湖北石牌发起强烈攻势,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达10多万人。马士弘时任18师53团副团长兼第三营营长。有一天,马士弘在柳林沟和日军一个大队打了一场艰苦的遭遇战,战况惊心动魄,“我们打了一天。第二天,我的副营长的下巴被子弹打掉了。日军在对面山上用机***扫射,我没注意到。但我正好在扭头,嗖的一下,我自己都不觉得有子弹过去,当时的战斗是非常紧张的。那颗子弹从我额头擦过去,就流血了,但我以为是汗水,紧张嘛。我身边的卫兵说,营长,你受伤了。我一摸,手上全是血。”马士弘叮嘱卫兵,不要告诉其他人,因为他是营长,假如下去治疗就没人指挥了。于是在伤口上涂了点云南白药,经过简单包扎又继续战斗。70年过去了,这个伤口一直陪伴着马士弘。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次采访,每次讲述此事时,马士弘指着自己的额头,还笑着说:“还在呢。”常德会战追击日军解救500被抢妇女1943年底,马士弘参加常德会战,任西面侧翼兵团18军18师53团三营营长。12月14日中午,部队到达当地易家坪。迫击炮排去山侧侦察炮兵阵地时,听到山上庙内有哭叫声,庙里火光冲天,庙门紧闭,被人用横木钉死。马士弘命令迅速打开山门灭火。马士弘回忆说:“我入内查看,见庙内两廊墙根下有不少中国妇女。有的穿日本军大衣或军上装,有的仅穿一件单衣,有的穿军胶鞋,还有赤脚的,蓬头垢面,状极凄惨。她们都是年轻妇女,我们进庙时,她们都很害怕。”马士弘向她们解释说:“我们是中国军队,是打日本的。日本鬼子被我们赶走了。”妇女们群起欢呼。经细问,才知道这些妇女是日军从常德、慈利、临澧、桃江、汉寿等地带来的,有的是日军败退时沿途搜抢来的。因中国军队追击迫近,日军见不可能全部带过江去,竟将不能走的妇女关进庙子,意欲烧死。幸亏马士弘率军赶到,救下她们。经清点,获救妇女有512人。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曾洁摄影陈羽啸铭记英魂平均每月3人辞世川内健在抗战老兵已不足700人得知马士弘辞世的消息后,川内不少健在的抗战老兵,用自己的方式为老战友送行。随着时间推移,70多年前,毅然投身抗战的热血青年,如今健在者已垂垂老矣。但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川人抗战故事,正在被更多的后人所铭记。巴蜀抗战史研究院表示,抗战期间,川军伤亡人数达64万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应当被国人永远铭记。而目前,川内统计到的健在抗战老兵人数已不足700人,而且平均每月都有3名老兵辞世。刚刚过去的5月5日,94岁的抗战老兵华中柱在成都去世。壮士出川 64万川军魂长埋他乡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外,上万川军部队代表、上万成都群众在此举行出川抗战誓师大会,一群四川母亲衣袖擦泪眼,亲送儿子上战场,拯救于危亡边缘的国家。据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抗战档案资料: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共计出兵340万,参加会战、战役28个,伤亡64万,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也就是说,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而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50%的钱粮。在上海蕴藻浜河畔,千里奔驰的川军在淞沪上空打响四川抗战第一***;在山西东阳关山头,力阻日寇进攻,两千川军将士壮烈牺牲;在缅北、滇西的密林之中,至今还留有远征军昔日的铁血战场和被历史掩埋的墓碑……李宗仁将军曾这样评价川军,“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请记住川军名将王铭章、许国璋、饶国华、李家钰等人的名字,更请记住并悼念,那些没能留下姓名就匆匆战死的川军战士。老兵归队 平均每月3位老兵辞世日,在举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在当年川人出川抗战的誓师地人民公园,仿照当年情景,举行“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采访报道出发仪式。令人遗憾的是,本报曾报道过的50多位抗战老兵,目前已有20多位相继去世。而据成都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统计,从年来看,全川平均每个月都有3位老兵离去。据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统计,目前包括远征军、川军等抗日军人在内的川籍健在老兵,已经不足700人。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 杨力记者手记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生命之必然规律,但马士弘老先生离世的消息,仍让我唏嘘不已。我曾听闻数十位老兵,讲当年的抗战故事,每说起与鬼子拼杀时,他们苍老褶皱的双手还是会握起拳头,一如当年手握刀与***。而提起战事惨烈、战友牺牲时,他们又会轻轻抹泪,抑或是摇头叹息。去年,老兵张文治还健在时,他说,自己是川内最后一位参加淞沪会战的老兵,所以有责任把当年20军打过仗的故事,一直讲下去。健在远征军老兵钟华,也曾叮嘱:“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头子就没了,但是你们记下了抗战,就是对为国牺牲的英灵最好的告慰。”自华西都市报启动“最后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时间和死神进行赛跑。我们希望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记录下每一位健在抗战老英雄的珍贵史料,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川人抗战精神。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如今,我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在不断离开,但他们当年的抗战精神,必将薪火相传。余行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20元--1000元)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
虚假新闻举报***:028-
***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
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热帖排行榜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掌上四川:
zhangshangsc
华西都市网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老  兵&&&&&&&&&&
发布者:&|&
浏览(2224) 评论
&|&发布时间: 18:06:19&最后更新时间: 18:23:24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2000年炎热的夏季,身患帕金森氐综合症的叔父,睡梦中坦然地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
叔父生在一个只有四户人家的山村里,有五个哥哥,四个姐姐,按兄弟排行叔父是老六。他虽然是奶奶的老生生,靠爷爷起早贪黑种几十亩薄地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很艰难。
1935年10月,***率领中央红军到陕北后,陕甘宁边区陆续办起了边区小学。1940年,不到十五岁的叔父已是三年级学生了。这年抗日战争吃紧,公家拔兵,有些青年人偷偷躲起来,叔父却第一次走出偏僻的小山村,一路小跑了二十多里路到辛店区政府报名。干部和征兵的同志看到叔父是一个少年,老大不乐意。叔父软磨硬缠,革命的理讲得一套一套。有人试着叫叔父写名字,当叔父写下马时由三个字,还写下一句话:好男要当兵。大家的眼一下子亮了,人虽瘦些,但个子高,人机敏,句句在理,字又漂亮,是块当兵的料。他破格的成了一名小八路,区长和同志荣任叔父为新兵副班长。谁知副班长就比班长差了半格,晚上班长派副班长睡到窑洞的最里边。班长把门板横在门口,睡在门板上,唯 恐新兵开小差,班长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助手。到了部队,叔父年龄小,时不时有人拉拢叔父开小差,却一一被叔父拒绝了。部队几乎天天行军打仗,爷爷、奶奶梦里都想老六。家里派四叔父到部队看望老六。四叔父回家时,六叔父远送了五里路,四叔父劝他回家。“四哥,我这辈子是八路军的人了!”六叔父回到连里销假,连长咧着大嘴巴哈哈地笑了。其实六叔父出营门的一举一动暗里有人监视,部队对他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当年六叔父成了一名***员。每当讲起这段往事,叔父自己也笑了。
1948年,西北野战军大反攻,势如破竹,从延安一气打到西安、宝鸡,打到兰州。1949年解放兰州战役遭到马家军的顽强抵抗,我军多次强攻不能奏效,双方各有伤亡,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当时,二十四岁的叔父任教导员,他和营长重新调整了作战布置,营长在最前线指挥,他率领突击队攻城。兰州城墙很高,身手敏捷的叔父顺着长长的云梯第一个攻到城墙口,侧手 向城墙内的敌人投弹,滚滚浓烟中,他乘机跃上城头,朝敌人扫了一梭子子弹。密集的弹雨中,突然飞来敌人的炸弹皮,炸伤了叔父的右肘弯,血流如注,叔父从高高的城墙上摔下来,昏迷过去了。经医院抢救,七八天后才慢慢地睁开了眼,从此,严重地脑震荡留下了后遗症。右手终身残疾,五指握不住筷,捉不成笔。
1956年,当了十六年兵的叔父第一次回家探亲。爷爷、奶奶早在1947年被伤寒病魔双双夺去了生命。叔父和婶母回来了,哥哥、嫂嫂、姐姐握住那只伤残的手,流下了泪水。他笑着说:“打仗哪有不掛花的,你们看我左手会穿衣、写字、打球,还能骑自行车带人呢!”我们一大群侄子、侄女围上来傻里傻气地问:“六爸,你活捉了几个敌人?”“一个也没有。”“那敌人都叫别人活捉了?”“对,对!”“那功劳都叫人家得了?”“对!”“敌人那个大官活捉住了没有?”“兰州城大,还是绥德城大?”……他左手抚摸着一个又一个傻瓜们的头,一边笑、一边耐心地解答。至于他攻城负伤的经历守口如瓶,只字不提。
叔父从小爱书。上小学时,学校仅有一名老师,老师有事不在校,指定他 为代理“校长”、临时“老师”,老师的几个堂弟比他大五六岁,趁老 师不在校,常常恶作剧向叔父发难,一提到和叔父比学文化,就象十月霜杀了的草。叔父到了部队,先后成了班里,连里的读报员、文化教员、文书,形势把他逼成个秀才。他常常在行军打仗的间歇,一手抱着***,一手拿本书刻苦学习。谁的文化高他拜谁为师,班里排里战友常请他念信、写信。战友们说他手巧、口巧、心灵、信写得甜。1953年,他在第一政干校学习,虽然算个土秀才,毕竟文化程度太低,又用左手写字,遇到了不少困难。困难是只拦路虎,他铁了心拿把铁扫帚扫拦路虎,用脑过度脑子隐隐发疼,他还是起早贪黑地学习政治、军事、文化,门门功课取得优异成绩。他还带领全班学员在文化上打了个翻身仗,叔父荣立了三等功。喜报由西安直送县、区政府。县区派干部带上秧歌队赶了十几里路到我家慰问贺喜。慰问队一进村,锣鼓喧天,大秧歌队扭进了门,我们全家老老少少高兴极了。父亲、叔父、母亲、婶母忙着烧水、做饭招待干部和秧歌队。我们一群孩子挤上来看喜报,“六爸为啥不拿个一等功?”干部说:“打仗不少人能立功,学习上立个三等功难哩,可难哩!”过了几天,父亲收到叔父的来信:“家里人不要在众人面前提立功的半个字,孩子们也决不能象老辈人不识字,当睁眼瞎。”他还为村里人订了一份《陕西农民报》。叔父指定我,一个五十年代初的三年级学生是全家、全村人的读报员。
叔父远在千里之外,常常写信向他的启蒙老师问好,他的老师后来也成了我的老师,常常夸奖叔父志大、心灵、威望高。叔父一直非常关心家中里里外外一大群孩子们的学习。五十年代从千里之外给每人一个书包,一个硬皮日记本,本子上用左手写一句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的座佑铭。学校一百多学生都爱我们的书包、日记本,更爱我们有个好叔父。我的一举一动他好象能看见、听见,心里想到,所以我的学习、思想都不敢太马虎。因种种原因,我没能踏进大学门,深深自责,叔父心里也常常不无遗憾。十年动乱,家中忽然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邮包,叔父给侄子、侄孙邮来一大包书和***像纪念章,给我的是一本32开毛选合订本,紫红皮精装,《***选集》五个烫金字闪闪发光,纸又滑又光,摸 上去润润的非常舒适,竖排板,字非常清晰。书里留下叔父拿红蓝铅钩划的圈圈点点,那左手画的圈圈点点很美。叔父在1960年患上肝炎,后来稍有好转。十年动乱中,社会上没完没了的批斗、武斗,面对混乱的局面,他每天抱着伤病的身子从早到晚拼命地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复杂事情。只有晚上才能挤出时间学习***著作。这本毛选送给我后,我经常带在身边。一次农村学校办公室钻进一只鸡,打翻了墨水瓶,蓝墨水污了几页书,让我叹惜不止,这本书从此留下了涂不掉的特殊印记。沧桑岁月经历过多少风雨冰霜,这本毛选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写书的伟人三十年前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读书的忠诚的老兵七年前也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这本书我也阅读并珍藏了四十年了。每当打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魁梧高大的老兵左手翻着书页,一双睿智的眼盯着书在沉思,一张消瘦的古铜色的脸爬满疲惫。他用冷毛巾擦擦脸,坐下来继续学习,直到深夜。我多半生和金钱缘分薄,欣慰从老兵手中接过这本烫金的紫红皮毛选,当成我人生的指南。在商海世界里,我这种认识可能引来时髦人的嘲笑,但我不再乎。
十年动乱,叔父所在的军分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主要领导被迫躲起来。叔父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像的群众,强迫叔父代表地方部队支持他们那派组织,支持打砸抢,支持武斗。叔父严历地谴责了他们的可耻行径,结果遭到武装绑架,一个带病的残废军人坐了“监牢”。他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连生命也受到了严重得威协。绑架军人事件轰动了全城,消息比风还快传遍了十多个县。深夜,几个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救出叔父,七回八转半个月,叔父才到了西安临时安身。婶母也被迫逃走了,家里留下几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七岁。打兰州负伤和十年动乱遭绑架的事只有叔父自己清楚,家人至今也不知道起因和经过。他教育大家:“要向前看,个人那点鸡毛蒜皮的事掛在心上还能干革命?那个人一辈子还没有瞌瞌碰碰的事。”
从六十年代起,农村人勒紧裤腰带过了近二十年的穷日子。瓜菜半年粮再加糠、加点粮就是一个人一年的活命饭了。七十年代,某年临近大年的全县三干会上,书记深情地承诺:全县每人供应二斤包水饺面,让大家美美过一个年!好多人在广播喇叭听到这句话好一阵子高兴,结果成了望梅止渴。农村人饿草鸡了,年轻人心想跳 出农门进了公家门,端个铁饭碗,纷纷涌进了城找后门。我家户重人多,年轻人纷纷到西安警备区找叔父去了。叫六爸、六爷、六舅、六老舅的够一大群,乡里乡亲还不算。看到一张张菜色的脸,叔父心里十分难过,他一有空陪亲人到公园玩,笑着耐心地劝侄子、侄孙们回去好好劳动,农村户口一个也不能进省城。后门关死了,亲人回到陕北了,然而他心里十分不平静。他们全家人口里省、肚里省、省下的粮票和钱寄给老家的亲人。一个高干家庭吃和穿同普通的工人家庭几乎没有区别。
叔父的大女儿十一、二岁就进了八一田径队,成了很有潛力的少年运动员,训练中腿部受了伤,留队?还是退役?叔父说回家。她回到西安警备区,当年的童子兵成了待业青年。我的堂妹一边流泪,一边抓起落冷了十年的书本,咬紧钢牙白天晚上学,到处请教人,把老师请进门铺导。书山无路勤为径,多少不眠的夜熬过来了,她终于攀登悬崖险径爬上了书山,高出录取分数线100分的好成绩考进了大学。事情过去了二十几年了,已经成了教授的堂妹提起往事还抹眼泪。叔父小儿子大学毕业,自己找工作,结果他所在的厂倒闭了,他成了下岗工人,自己又为一个企业搞推销,终于干出了名堂。叔父从西安警备区一把手的位子退下来,不少人问:“多少领导在机关提拔了自己信任的人,多少领导为子女安排了好工作……你不后悔?”叔父坦然地笑了:“我不识后悔两个字!”
叔父一生与祖国的名山名水名胜无缘,七十年代经部队组织只到大庆、大寨参观了一回。刚离休了,有机会可以到祖国的名胜地方去旅游,却被可恶的帕金森氐综合症缠住了身,叔父白天晚上心不惊肉跳,肉疯狂得跳,手颤、腿晃、上下牙打架。他不能走路,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不能喝水、不能说话。进口药太贵,一小瓶二、三百元。药费报销不了,自己掏钱买。吃药起效了,叔父幽默地说:“解放了!”能抬头挺胸了,高大英武的老兵可以到公园锻炼去了!可以逗孙子玩了!可以和亲人搓一圈麻将了,可以和邻居、朋友、客人聊天了!他到了那里,那里就有了笑声。一小时后病魔又缠身了------出门工作五十多年了,只回了一次家,小住了四五天。九十年代初,叔父决定再次回家看看。领导们都十分耽心他身体有病,怕他吃不消,他坚持要回家。决不给地方添麻烦,他悄悄地回来了。他和九十岁的伯父由侄儿们搀着上山到爷爷的坟前奠祭,四代几十口人给爷爷、奶奶奠了酒,叩了头。爷爷、奶奶九泉有灵,看见老六和全家几十口人扫墓该有多么欣慰。叔父请全村人一块吃饭、喝酒。踉踉跄跄的叔父到每家每户拜访。当他得知陕北地下有油海,煤海、盐海、大气田,千狮桥下的地层里的岩盐有150多米厚,相当于50层楼高,家乡将要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地方了,叔父颤巍巍的手抚摸千狮桥的石狮子笑了。看见家乡变了,富了,叔父笑了,笑得象阳光一样灿烂。他 对乡亲们说:“铁路一通,我还回一次家!”他不愿劳累地 方接待办,叔父悄悄地回到了西安。
帕金森氐综合症是个冷酷的魔鬼,折磨得他连梦都作不成,他和四个儿女凑了几万医药费做了手术,效果很不理想。伏天的睡梦中,叔父悄悄地走了,坦然地到马克思那里报导去了。
他没有留下财产,只留下一身医药债务走了!
他没有留下污点,只留下一身清廉走了!
他没有留下一言一语,只留下 一脸欣慰走了!
他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人民江山的蛀虫们吸了人民的血汗,榨取了人民的骨髓下了十八层地狱。事实教育了人们,抱怨他的人不抱怨了!不理解他的人理解了!忘记他的人又重新记起了他。老百姓从来没有忘记他,大家心上永远珍藏了一个流过血,坐过牢,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老兵。
地址:陕西绥德县名州镇新民区264号***0912---5612877小灵通:0912---5888809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