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的“卫”天津卫是什么意思思???

天津卫名称的由来
1860年天津成为以后,多国在天津设立,天津成为中国的前沿和近代中国“”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近代、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创造了近代100个。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因有九条河流在此汇聚,故又有“九河下梢”之称。旧时,天津曾是一片渔村,周边数十里为退海之地和黄河故道淤积的陆地。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自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仍有永定河、大青河、子牙河和南北运河在天津市区汇成海河。&
三岔河口的摆渡船
其名称的由来,说法有二;一说是取“天朝津梁”之意。明朝迁都北京以后,一些朝见天子的要员要经过此地,再沿北运河经通州进北京。因此天津就成了通向京城的津梁,故名天津;另一说是明朝燕王朱棣南征从此渡河而取名。1961年,发现于天津旧城的立于明嘉靖29年的《重修三官庙碑》(此碑现仍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内的邃圆碑廊中)中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所立焉”。成祖文皇帝即燕王朱棣。永乐三年,更名天津卫。雍正3年,改卫为州,雍正9年改设天津府。民国建立后废府改县。民国17年又改为天津市。今天的天津市就是在天津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老年人们有时还提起天津卫这个名儿。
天津锦衣卫桥。此桥不算气派,但名字却令人肃然。其历史久远,史料记载:永乐十五年(1417)朝廷在金钟河北岸设立锦衣卫指挥使衙卫,又在金钟河上建木桥,所以被称为锦衣卫桥&
。本地文人华鼎元曾写过《锦衣卫桥》绝句一首:“青帘斜挂杏林边,垂柳荫中系钓船。记取锦衣桥畔路,澹烟疏雨暮青天。”
较为系统的说法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天津别名“津门”,就是首都的门户之意。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的地名来源于城门。
天津鼓楼。有人说,现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所以声称“鼓楼”
是天津市的发源地
天津城始建于1404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天津设卫。1406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修建造天津城垣,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1493年,对城垣进一步修整,各城门上建造门楼。当时天津卫四座城门的门额分别以“拱北”、“镇东”、“安西”、“定南”命名。&
天津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著名书法家书写
天津八景之“拱北遥岑”
北门外是通往京师的必经之路;东门外濒临海河,驾舟东下可达大沽海口,饱览日出壮丽景象;西门外一片绿树烟霭;南门外则是千顷稻田。明代“津门八景”的前四景,就是对卫城四门风光的概括------“拱北遥岭”(北门)、“镇东晴旭”(东门)、“安西烟树”(西门)、“定南禾风”(南门)。&&
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天津总兵赵良栋重修天津城池,重题四门匾额:“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神京”。历经沧桑的四座城门,已不复存在,但已成为地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由来。由四座城门又派生出不少街名,如“南门外”、“北门里”等;还产生了如“南门西”、“西门南”等街道办事处名称;“南门脸儿”成为天津方言口语中最为典型的地名之一。&
谈到天津的“门”,不能漏掉南市食品街的门楼。四座门分别命名为“振羽门”、“兴歌门”、“中圣门”、“华腴门”,首字连为“振兴中华”,把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冶为一炉,令人击节。
追寻天津城市的起源,不难发现它与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大直沽的“沽”字就是傍水村寨的意思,因此天津又被称为退海之地。今天,在天津濒临渤海的湿地里,牡蛎滩和贝壳堤见证了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沧海桑田,纪录了先人在这里傍河结网、繁衍生息的历史。&&&&&
现在位于天津闹市区的三岔河口,是天津城最早发祥的地方。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大运河上的一个漕运枢纽和水旱码头。而在天妃宫博物馆的历史文献里就记录了天津城的发展和变化。&&
李公(李鸿章)祠
在金真佑三年时,金朝曾在三岔河口一带建立了军事设施----直沽寨。到了元代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明代永乐二年改设天津卫。寨、镇、卫都是军事设置,到了清代,天津又改“卫”为“州”,天津从此转变成了行政建制。天津起源于军事的说法,从保存至今的众多村名中还可以得到印证。小南河寨不但名称中有“寨”一词,而且历史上也不乏尚勇的英杰,然而时代在发展,像徐官屯村,就成了天津到北京高速路上的一个现代小城镇。
英租界内的利顺德饭店
自天津开辟九国租界后,各国军队以保护本国侨民利益为由而纷纷开来。这些军队官兵到处寻欢作乐,尤其是美国兵营坐落在小育门墙子河以西(今广东路第二医学院旧址),因而在小白楼一带很快就出现了为大兵服务的各种生意场所,酒吧、舞厅、妓院等等一应俱全。于是以美军官兵为首,英、法、意、德等国的士兵们也长期把小白楼一带作为他们游逛寻欢之地。&
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上的天津俱乐部&
由于各国士兵们纵酒寻欢,销魂后倾囊而去,嗜利的人们便把小白楼一带看成是生财之地,不同行业的大小商店应运而生,促使这一地区迅速繁荣起来。每到夜晚,小白楼一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种景象与其说繁荣,毋宁说是当地社会一大公害。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畸形发展的写照。
英租界内的娱乐场
20年代未至30年代中期,是小白楼地区繁荣鼎盛时期。此后虽然经过日军侵华的沦陷,但因小白楼的繁华业已形成,又有大批白俄人聚居此地,故而繁荣景象一直未曾减退。
1945年日本降服后,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涌人天津,一度暗淡的小白楼地区的娼妓不只死灰复燃,而且由暗转明,连同酒吧、舞厅也应时而生,使小白楼地区的繁荣又达到了顶点。
俄国公园内的冬季景色
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1901年城垣拆除后,“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这里,遂改名为“南开学堂”。
南开大学旧影
学校以地为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北开”最初是指城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南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一带。“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后随着南开一带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逐渐繁荣起来,习称西广开,今泛指广开大街以西一带。
天津全市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俗话说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就是发源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山地的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分别从西南、西、西北和北向天津汇聚,经过海河干流,从大沽口入海。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度支部造币津厂,位于李公祠后
北大关与西关北大关,又名“天津钞关”。在明代上税须交“明钞”,就是当时发行的纸币,故收税机构称为“钞关”。北大关就是坐落在城厢北门外,南运河畔浮桥北端的收税关口。《天津通志》载:“清康熙四年(1665)七月十日,天津钞关由河西务移驻天津,划归天津道兼理。”为了利于天津关税收缴,健全并新建了一系列收税关所,是年,在南运河北岸甘露寺(今河北大街南口西侧)设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钞关。《津门杂记》载:“天津钞关,在北门外河北浮桥旁,人称大关,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当时,由南运河进京的漕运船只,必经北大关完税后才可通行。因北大关在所有的收税关口中规模最大,又位于天津城以北地区,故名“北大关”。
水师营炮台,义和团时被八国联军拆毁,后成为清官方医院
旧时天津城外西南一带旷野,是贫民随意埋葬亡人尸骨的“乱葬岗子”。因用苇席裹尸或用劣质棺木,丧葬简陋,掩埋不深,引来野狗扒席撞棺,争食尸骨,致使枯骨嶙峋,惨不忍睹。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天津士绅华龙藻联合志同者,上书主管衙署获准,由官府拨地200余亩,掩埋露骸,并在西关大街成立民间慈善组织------掩骨会,负责葬埋无人收敛的尸体。《津门杂记》载:“掩骨会,在西门外,有义地数处,葬埋异地贫民,每年春秋,并着人各处捡取暴露骨骸,以土掩埋。”今西营门大街东段南侧的掩骨会胡同和掩骨会东胡同,就是当年掩骨会的旧址。另外,在南开炮台庄以西还建立了“南掩骨会”,《津门保甲图》就标出这两个掩骨会的具体位置。红桥区河北大街中段西侧有抬埋会大街,以及抬埋会前胡同和后胡同。所谓“抬埋会”,就是清朝后期民间成立的,专为一些鳏寡孤独者和贫困无靠的人家料理丧事的组织。
日租界内的“北清战殁者纪念碑”&
自从明朝永乐二年,成祖亲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建卫至今,这座城市历经了六百余年的沉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后,工商业、金融业迅速发展,一时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在全球享有盛誉,“南上海,北天津”代表着中国的一个时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605岁的老天津卫就快不存在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 17:37:37
天津卞家大院小门。
天津卫故城图。
  最近,天津市遗产保护穆森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天津地铁4号线工程将在春节后破土动工,而这对于天津卫故城遗址将影响巨大。
  作为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交通枢纽。从金、元时起,由于漕运兴盛促进商业繁荣而发展起来。明代在此设卫建城,进一步奠定了古城的基础。”据《天津通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日),皇帝下令在天津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驻军1.6万余人,以拱卫将建立的京师和维持当地的安全,同时命工部在此“筑城浚池”。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撤卫为州,随后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直隶州为天津府,另设天津县。咸丰十年(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埠,陆续有九国列强在海河两岸设租界,天津城逃过侵扰。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被强令拆除。
  出自《津门保甲图》的一幅画《清代天津卫故城》是最早描绘天津卫的画图,图上清晰地描绘了老城样貌,老城有四道城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条街道贯穿老城。600多年过去了,天津卫城格局完全没有变化,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就是原来城墙所在,城内的四条街道仍在原来位置。
  老天津卫就快不存在了
  据天津市文物局文保处杨处长介绍,2000年以前,天津卫故城各种遗存都比较多,但现在,老城的格局已经不存在了。“说实话,这事儿是一道伤口。”2003年,天津老城厢整体拆迁,故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据穆森所在的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初步统计,自1993年天津内环线西马路拓宽工程拆迁启动至今,老城厢内已被拆除的历史建筑数以百计。其中72处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2003年前后被整体拆除的,包括名人故居35处、官府衙门6处、庙庵遗址4处、商业遗迹17处、革命遗迹3处、场所2处、会馆 1处、教育机构4处。 亦不乏像天津县署旧址、城隍庙、正兴德茶庄、姚家大院 、华世奎故居、王襄旧居这样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
  面对如此惨痛的损失,冯骥才等天津本土知识分子曾大声疾呼,并发动了一场全民保护老城的抢救记录活动。7年后,冯骥才提起这一段仍然很激动,“当时我受邀请去法国访问,临走之前参加一个会,副市长说要保护这条街,我放心地走了。可回来之后这条街全拆了,当时我站在这条街的废墟上痛心的哭了。那个时候的抢救和保护就有点儿像唐吉珂德和风车打斗,是非常困难的。从此,我从文物保护走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故的天津民俗学者张仲先生也在老城的残骸上失声痛哭。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亦曾直言:“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包括两部分:一是老城,二是租界。近些年来所谓老城区的大胡同、官银号以及城里八大家的一些大院已基本拆光,甚至金刚桥也被拆掉。老天津卫就快不存在了!”
  日,天津建卫600周年,老城沦为新的鼓楼商业街。 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年初,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在进行中,天津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考察工作已经结束。此时,围绕天津卫故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仍在继续。
集团报刊系列“天津卫”的由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天津卫”的由来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天津卫”地名的由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