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娘子是战神战神?

郑承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创新
  创新成为时尚的热门话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创新成为无法回避和躲闪的话题,不谈创新,都不好意思说话写字。不过,越是大热之时,越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脏和理性的头脑。创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吗?创新是将过去反其道而行之吗?创新不是喜新厌旧,创新也需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当下,创新有两个怪现象,一个是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另一个是在创新大潮中迷失方向,东撞一下、西闯一头,虽然创新允许失败,但失败并不是创新的目的,不能屡屡把失败当成创新未果的借口。这两个怪现象将创新逼入绝境,要想保持创新不竭的动力,使创新常创常新、日新月异,要正确理性地认识创新、理解创新。
  近来,与许多年轻的创客频频接触,他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思维活跃、创意无限,但是他们的苦恼也和创新一样常创常新、常创常苦。他们说,我们创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有时候问题根本就没有找准,解决方案当然就大相径庭、毫无意义了;他们还说,创客很缺资金,但更缺的是方向,四处乱闯、四处碰壁。
  本来,创新是解决问题、拯救困局的力量,怎么反而有时候变成“无力的力量”了?反而需要救赎和拯救了?看来,创新也不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战神”。创新其实也是平凡的,也有无助的时候,也有无奈的境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创新?
  拯救的锦囊妙计千万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重要的秘诀是:
  首先,拯救创新必须找准方向。方向就是目标,找准方向就是找准目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新的目标是若隐若现的,在与不在,它仿佛就在那里,但一旦走近,似乎又很遥远。真正的创新,就是不断对目标的接近。
  找准方向,就是要返璞归真,找到人类内心最深的渴望。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也不是为了具体物件的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创新而创新,因此,人,是创新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康德说过“人是目的”,即一切活动要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开展。因此,找准方向,是找准“人”的方向,而不是“物”的方向。
  最近,新华网推出了美国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博士的《思客讲堂》,十分精彩。在此之前,我也曾经关注过他的一本书《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还曾经写过《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受到读者的关注并引发讨论。这次听完赵勇教授的讲堂后发现,其实教育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创业,教育就是为了教育,为了使人能够更加完美完善和全面发展,就业和创业是人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路径和得以实现的载体,它们并不构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真正的教育创新,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人的内心充实和全面健康成长。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一言以蔽之,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格塑造。因此,教育创新,要不忘初心,要回归人格塑造的本位。
  其次,拯救创新必须发挥思想的力量。新华网自开办《思客讲堂》以来,以创新而获得成功的王石、周其仁、王健林、赵勇等主讲嘉宾都不约而同谈到了思想的力量。他们都认为,思想是力量的源泉,没有思想,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就没有创造的基础;思想来源于实践,创新来源于对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提炼和结晶。“思客”这个品牌本身就是发挥思想力、勇于创新的范例,在纸媒文字将死、快餐文化当道的今天,它汇聚了一批思想精英,以“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在碎片化时代传播思想之美”为己任,成为有别于“浅阅读、碎片化、浮躁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传播思想力量的著名智库平台,在媒体创新中趟出一条新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的力量比行为的力量更重要、更有力,如果人类总是能有正确的想法,人类也总会选择正确的行为。创新其实就是一场思想力的角逐和赛跑,与其说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上的比拼较量的,不如说是思想力量的奔驰和角力。创新如果陷于困境,一定要调整状态,走出固有模式和习惯思维,开动脑筋,发挥思想的力量,激发潜能,在电光闪烁、流星碰撞的灵感中找寻杀出重围、摆脱困境的重生之路。
  再次,拯救创新,必须不忘继承。创新不是横空出世、凭空瞎造,创新也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在传统意义上,一谈创新,就是开天辟地、不破不立、推倒重来。其实,在这个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互联互通的,每一项技术和发明都有源头、交叉、传承、改良和整合。鲁滨逊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所有的创新都必须依赖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创新是新生,但它摆脱不了母胎的孕育和滋养。当创新动力枯竭的时候,尝试到古代的典籍或异域的书报中去寻觅灵感,也许能发现一个灵机一动、重整旗鼓的点子和机遇。
  另外,拯救创新,必须秉持文化自信。世上有很多自信,但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价值自信,如果在价值和文化上已经投降,那么将万劫不复。创新可能会经历很多挫折和失败,唯一不能泯灭的是对自身价值和文化的自信,因为,自身价值和文化的自信是点亮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火柴,世界再昏暗、周围再无助,只要自己充满阳光,一定会照亮整个世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说,任何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谋杀,而是自杀。创新就是居安思危,或者是濒临死亡时绝地反击、获得重生,要想拯救奄奄一息的创新,必须自信,而且是文化上、价值上的充满自信。
  最后,拯救创新,必须坚持超越和担当。创新需要继承,更需要超越。超越是对时间、空间的超越,更是对人自身的超越。汤一介先生受余英时先生“内向超越”的启发,认为人的内在超越就如中国哲学的主题和精义一样,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分别与真善美相对应。真善美的实现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对社会、国家和集体有所担当和负责。创新也不例外,创新是对人的超越,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超越物质,所有的超越都必须付出责任心和勇于担当。创新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就完事的,而需要辛苦的付出和担当。如果创新出现问题,可以看看是不是在超越和担当上出现问题。
  创新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创新不仅仅是观念,而是实践;创新不仅仅是思想,而是力量。
  当创新陷入困境时,拿什么拯救你?创新理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给出一个***:“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22127&次阅读&&&&11&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郑承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创新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创新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创新不仅仅是观念,而是实践;创新不仅仅是思想,而是力量。创新需要继承,更需要超越。创新是对人的超越,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超越物质,所有的超越都必须付出责任心和勇于担当。
创新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创新不仅仅是观念,而是实践;创新不仅仅是思想,而是力量。创新需要继承,更需要超越。创新是对人的超越,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超越物质,所有的超越都必须付出责任心和勇于担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