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加点字的意思及表达的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情

马说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共8篇)
马说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共8篇)
【马作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1三马说 三、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 生活谈谈看法。(4分) ***;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 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2007汕头市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 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 被埋没了。)(2分) 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 惋惜。)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 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 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 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 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04·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 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九)(2004·福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①感到奇怪。 ②从前。 2.是:这。示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①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 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③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1.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接近即可。
(九)1.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3.C 4.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 5.略。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舟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五柳先生传年中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2003年山西省 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篇二:《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作者:简单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三)(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①②③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 ④⑤⑥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 ⑦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
卷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 ②③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 ④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①语文试卷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
阐述,他们都希望
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 用
1. 大庆市(09黑龙江省)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BDD 《马说》中考试题一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三、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篇三:《马说》中考试题集 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 ,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
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分) 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 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 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福州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 是马也( ). (2) 食马者() (3) 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4分) 莆田 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桂林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①
②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温州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汕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烟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新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④执策而临之(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篇四:马说 试题 姓名: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60分) 《马说》中考试题一(12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马说》中考试题二(11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马说》中考试题三(12分)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策之不以其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马说》中考试题四(15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马说》中考试题一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马说》中考试题二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马说》中考试题三 ***:7.韩愈
(2分) 8.B
(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马说》中考试题四 ***:15. (5分)(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 (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 16. (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3分)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8分)*** 第1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 第2题是一道考顺序的题目,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C。 第3题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共2分。)第4题是考线索和写作手法的。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1分)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 第5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第6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2分)篇五:《马说》中考题精编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 A级 1、选文作者为 ,是 代(朝代)文学家(1分) 2、给文句中粗体字字注音。 (2分)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标在原文加点字的上面)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5)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6)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7、“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划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8、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以“食马者”寓 。 (2分) 9、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0、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1、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答: B级 1、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2、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能不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 任用人才也应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另外至少写出两个带马的成语。 3、文章借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 是 。 4.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答: 5.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分) 答: 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答: 7.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阐述。(2分) 答: 8.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 答:C级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
材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 C.①才美不外见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D.①执策而临之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 10.翻译。(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 ..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喻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4.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 ①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1分) ②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1分) 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 D.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 17.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 属予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1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中考试题汇编 一、(2014孝感市)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篇六:马说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槽枥..(
)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
) 食. 马者( )
骈.死(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骈.死于槽枥.. 之间
然后.. 有千里马 食.马者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是. 马也 不以.千里称. 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
安求.. 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执策.而临. 之
其.真***邪
其. 真不知马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1、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能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五)一词多义 (1)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 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 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 (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 (3)策:策. 之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 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食.不饱,力不足食. 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 (6)其:其. 真***邪
其. 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求其. 能千里也
(7)虽:故虽.有名马 虽. 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成语解释 伯乐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 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 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八)对对联。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上联:千里马有幸遇伯乐下联:_______________ (九)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十) 对《马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在位者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进行批评。 B、对统治阶级不能重用和奖励人才,致使人才流失表示惋惜。 C、对统治阶级中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给以肯定。 D、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这了强烈的愤慨。 二、理解填空 1、《马说》作者是字____,___代著名_____家,____家,_____家,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与_____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___,________之首。苏轼称他为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说是一种_________体裁,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多是发表作者的见解,类似于现在的杂文。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伯乐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8、表明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食马者对千里马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明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2、表明作者对千里马才能被埋没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表明千里马外部特征(有异于常马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运用反问句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的不平和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见解,采用_______________的写法,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9、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今天,如果 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你完全可以“_______________”(用成语填空)表现自己的才华,为 社会造楸而在位者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_______”(用成语填空)。
21、作者在1、2、3段都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然而执策的人却说“________________”,这一极大的反差,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无视人才的不满。
22、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上写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
23、韩愈的《马说》论述了人才成长的客观因素,其主观上也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应具有范仲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襟;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论语六则》)“的虚怀若谷;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宽广眼界;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 甫《望岳》)”的“舍我其谁”的雄伟气魄;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 熹《观书有感》)”的吐故纳新;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 祥《过零丁洋》)”的大丈夫的品行。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千里马”、“食马者”、“伯乐”分别喻指什么人? 2、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尚未被发现你会怎么办? 4、积累有关“马”的名句和成语。
5、作者把千里马不能表现千里之能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
6、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学完本文,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8、自古以来,多少文人怀才不遇,郁郁寡欢,他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写出了内心的感慨,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5、“千里马”如果能被“伯乐”发现,他是幸运的,如果不能被发现,“千里马”也应该主动争取,积极发挥才能。历史上这样主动展现自己的人有很多,请你举一例分析。 9、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地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到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0、千里马不能发挥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11、“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马说》中是否也有这一观点?请用原文回答。
12、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中所阐述的选拔
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13、学习马说后,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识才、选才”的途径和方法。 14、文中“呜呼”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 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 ,以“食 马者”寓_____________ 。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______ (3)买其.首五百金______________
(4)鸣之.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___________(4)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五)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①,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②,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注释】①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远遁:逃到远处③跳踉(liáng):跳跃。?(hǎn):同“吼”,怒吼。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执策. 而临之:______________ (2)蔽林间窥. 之: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策之. 不以其道 A、骈死于槽枥之.间B、马之.千里者 C、然往来视之.
D、鸣之. 不能通其意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4、甲乙两文都使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甲文中的“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黔之驴”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____________为主,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乙文以_____________为主,作者的情感蕴含在文字中。篇七:《马说》练习 1根据原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6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篇八:《马说》复习案卷 《马说》复习学案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呜呼!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 一、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邪? 二、一词多义: 道 1、道渴而死( )2、不足为外人道也。
( ) 3、大道之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 ) 5、益慕圣贤之道( )6、 以咨诹善道 ( ) 见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曹刿请见
( ) 3、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5、于是入见威王
( )6、见渔人乃大惊 ( ) 7、胡不见我于王
( )8、才美不外见( ) 食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非练实不食(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三、翻译句子 1、马之千里者 2、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安求其能千里也? 7、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四、理解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马说》中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3、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4、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 5、《马说》中最能表现作者愤懑之情的语句是:
6、《马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200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 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 象进行了猛烈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 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 才干。 理解《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作者所要表 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 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 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 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 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二、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三、简答题: 1、作者借“千里马”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 本与现实谈谈。
5、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6、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7、文章最后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马说》首句的作用?指明了千里马与伯乐有什么关系?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 点?
9、你认为现代人才具有怎样的素质?
10、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这句话?
11、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1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中考链接:(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
执: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见 ②胡不见我于王 D.①执策而临之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的愤懑之 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
(三)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 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 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 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2)正患己不能知 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3.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 答:
4分)相关热词搜索:
[马说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共8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马作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