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兵力比没有目标而失败的例子的兵力高很多,为什么征讨还失败?

  按票数排序 按票数排序按时间排序  26 个回答  什么是***总结? ***总结  赞同  57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57   袁本初,行路难   收起   何彦杉、梁建新、张栋梁 等人赞同 1.  倾其国力灭亡中国并非日本的核心战略目标  日军最终在北上与南下间作出选择也是在苏日条约签订以后   攻击中国是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的表象, 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才是核心,所以日本在进攻中国的同时也在进攻东南亚国家  挑起太平洋战争 的目的 同样是 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系  日军也是分派系的,海军与陆军  即使是侵华日军也分东北,华北派遣军,华中派遣军等,彼此制约  在陆军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视甚高的海军早就按捺不住了  投入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日本军队本来就不是拿来进攻中国的  分散兵力存在,但并不是楼主想表达的那种打到中国后再兵分两路的概念,航空母舰这些东西开不到陆地上来,在陆地上的军队也不会开航空母舰  3.  太平洋战争开始于1941年底,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已经两年,日本肯定不会认为占领中国全境如同探囊取物,并且早已开始对中国的政治分化与政治谈判  4.  美国坚持孤立政策,但太平洋海战爆发前不断加大对亚洲被侵略国家的援助,日美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的谈判无法达成共识,日本挑起战争  26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26   cary,都想懂点   收起   王斌、郭子云、资默奇 等人赞同 1、直接原因: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资源封锁。  2、日军体制原因,日本226军事政变后,日本军部直接劫持政府。军政系统的内部争斗,不同派系出于自身考虑无节制的扩大了战争。例如九一八、华北事变等其实都是日本军部传统“下克上”的例证。日本其实并不缺乏战略家,例如石原莞尔,曾组织修订《国防国策修订大纲》,但由于派系斗争等原因,类似的大战略在军事狂热的日本军人中不吃香。  看一下《国防国策修订大纲》内容,真的是天佑中华,它并没有实现:  那个《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苏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而代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武力的后备上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媒,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那时还不知道后来会有个大庆油田,要是知道,没准石原会把南进都推迟)。那玩艺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美国人翻脸。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  也就是这样一回事: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这段来着冰冷雨天作品《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还有一本忘了书名的书,貌似叫1931没有国籍,没查到,大概讲的是1931之后,日本奴化教育毒害了一代新生的中国人,这些人最后没法搞清自己的国籍。内战后蒋校长跑台湾后,还是花费了好大力气推行过汉字。二战也有一批台湾人组成的日本军出现战场过,这些年轻人并不是被胁迫,而是真的把自己当日本人自愿参军的,例如李登辉的大哥。  所以,如果日本人止步东北巩固满洲,蚕食中国,中国今日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苏联无力东顾,英美又要安抚远东,这两者都为日本慢慢蚕食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中国没有按照日军所设想的投降。中日国力客观情况决定,一是中国打不过日本,二是日本没实力吞掉中国。战争为政治服务。日本人开启战争的第一天就等着中国人投降,因此叫嚣三月灭亡中国。最初的计划就是速度攻击中国首都南京,迫使中国政府屈服,日本资源、国力注定无法维持一场长期战争。所以校长在二战中最大的功劳就是没有投降。如果真像清朝那样宁与外人的话,情况就不会是今日这个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当时日军部250的思维会不会因此信心膨胀去干更大的事情。  4、外交原因,日本同轴心国结盟,德国也希望日本在东方有更大的动作,牵制盟军、苏军。同时日本军不给力的北上计划被苏联人诺门坎扇醒后,只能南下扩张,欺负欺负落后的小殖民地,掠夺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原莞尔百度百科介绍/view/394823.htm...  知乎用户,学生   武又同、leongao、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提问者思维太简单了,把世界想象成好像就只有中国日本和其他一样  首先,军事上,往北要防苏联,向西要防美国,还要顺手清理一下英国舰队,怎么倾其全力对付中国?  资源上,要石油橡胶矿产,必须去东南亚,怎么倾其全力对付中国?  政治上,苏联会坐视中国灭亡然后日本去对付它吗? 美国会坐视中国灭亡然后日本去对付它吗?国际上不会施压吗?而且日本是轴心国之一,看到德国进攻苏联不会想到两面夹击吗?  简杨,汽车导航的渠道管理   收起   武又同、吴宇平、leongao 等人赞同 首先,日本倾全国之力难以灭亡中国,实际上日本当时的困难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在38年武汉会战时,日本已经拿出了吃奶的劲。  在经济上,美国在37年实行中立法案:"在美洲以外存在战争状态,就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弹药;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物资,在从美国出口前必须把款付清,并必须用外国船只运载;交战国向美国购买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现金交易,但可以用美船只运载。此外,该法案还禁止美国公民乘交战国船只旅行,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 "  要知道当时东南亚是英美的地盘,在这一政策下,日本的黄金储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国内经济极度困难,钢铁、橡胶的战略物资难以得到补充。  在军事上,尽管已经占领了半个中国,当时日本在中国已经有了近200万人,要占领中国需要进行战略大迂回,从陕西下四川,这还需要小200万人,主要是需要有大量兵力保护漫长补及线,这对当时只有7000多万人口日本基本不可能,就算找出这么多人来,也没有足够的物资来进行装备。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工业国,对中国的占领无助于提高日本军事工业的能力,这跟德国占领法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在武汉会战后,日本已经放弃占领中国的打算,实际上日本是打算把中国吓投降,不如意后,日本也进退两难,他们最想要的是东北,当年策划占领东北的石原也是非常反对37年入关的,但日本军部尤其是在东条的指挥下一直很狂热,在这之后内阁甚至希望回到37年之前的态势,中国的占领区对日本来讲实在是个大付担,没有工业,无法为日本军队装备,收点税吧,光是养汪精卫就够吃力了,别说补贴日本了,还占用了大量军队,要知道日本军队主力都是产业工人,扩大军队对日本工业生产影响非常大,这些产能又在中国得不到补充,这也反映出东条一帮人根本就狗屁不通,完全是瞎搞。  因此继续占领中国无助于改善这一现状,因此中日双方在这之后就持续僵持了,41年的日本已经有战争失败的觉悟了,认为美国必然参战,美国一来,所有成果必然全不保哪怕是东北,这个时候日本人的赌性就上来了,打美国完全是出于一种赌性,赌美国人怕死,怕牺牲,这样日本可以体面收场,可以保住中国东北,最后把整个日本全赔了个干净。  邢哲wanderer,http://www.imwanderer.net 调查癖   收起   唐先智、冯东、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了解有限随便说说。  其实日本从三十年代起面临了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动荡。  政府与军队的种种争端下,先后有三名首相遭到刺杀。  所以在三十年代日本的对话政策是相当不稳定和充满内部冲突的。  包括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均是前线派遣军主导,日本政府被动接受。  甲午以来日本对中国的觊觎已经时过境迁,  这样的背景下,很难说日本对华发动的战争是周密计划的通观全局的选择。  此外国共首脑,军界相当多的人明确又充分认识到在纵身、广度上我国所持有的优势,  持久战拖垮日本是这场战争的最佳***。  所以日本中后期确实是被中国拖住了,日本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并没有扳回战略上的劣势。  而美国对日本在资源上的牵制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在对华的侵略上恰恰是美国遏制日本才导致其铤而走险的。  那么说回来,日本在逐渐失去对华对美的胜算后选择了武士一样的拼死一搏,随后幻灭。  这是我所了解的前因后果。  偏振光,optics master,Excel   收起   chiang kai、pagefault、知乎用户 赞同 这个问题不是两个孤立的方面,而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因为日本希望建立东亚霸权(灭亡中国),所以导致最终同美国开战。  日本意图建立东亚霸权必须征服中国,但是老蒋知道投降就要成千古罪人,于是老蒋硬撑,于是日本不断地扩大战争范围,于是日本不断地侵犯原有的帝国主义的利益,但是除了美国,其他欧洲列强都被拴在欧洲战场的泥潭里,于是美国开始跟日本纠缠,于是有了1941年的一系列日美谈判。说实话谈判中美国提出的条件太刁难人,要日本停战、撤退,不兼并中国土地(但是承认满洲国独立),不索取战争赔偿,门户开放等等,这等于是让日本这些年都白打了。中间冻结了日本在美一切资产,全面禁运了石油。断了石油这等于是要了日本军队的命,日本中国都不产油,不打东南亚的产油区日本的军舰坦克都得成废铁。东南亚当时全是英属XX,荷属XX,都是美国的铁杆同盟,没法绕开美国打这些地方,于是要么跟美国妥协,要么硬着头皮开战。妥协肯定不可能,陆军的疯子没准再搞次226,于是开战了。  扩展一点,日本海军挺冤的,所有人都知道是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引爆了太平洋战争,很多人认为日本海军是军国主义急先锋,但日本海军从战略思想(九段击)到装备建设(***战队、柱岛舰队)到战术演练(夜战、***战)都不是以主动进攻美国,而是围绕美国来袭、防守反击来展开的,海军是被陆军主导的内阁架上了战车。日本海军中有军国主义思想,但是海军中冷静的脑袋比陆军多,而且都身居要职(反战铁三角,米内:海军大臣,山本:海军省次长 、联合舰队司令,井上:军务局长)他们知道同美国开战的结果,一直在力阻德意日同盟和对美开战。最后海军制定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也是对日美实力差距认识的产物,面对面对推没胜算,只有开战一搏,搏点优势。太平洋战争真是浪费了这世界第三的海军。
楼主发言:5次 发图:
  匿名用户  徐少华、吴寿华 赞同   其实日本和德国最杯具的地方就是地理位置。德国是在欧洲被一些强权两面夹着。(西面英法,东面俄),日本也是被强权两面夹着(西面中俄,东面美国)。德日要崛起必须冲破这两面夹击的?境。不会玩点外交,合纵连横,先稳住一边,都是打打这个发现打不下来,又去招惹旁边的敌人,结果两头一夹,最后完蛋。NHK曾经有个纪录片详细分析过日本为什么失败,大致意思就是战略制定的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光强调人的精神,不强调物质,低阶指挥官有的只会指挥士兵无脑万岁冲锋,白让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兵送死,二战了,还坚持日俄战争时期自己拿手的白刃夜袭,结果碰上美军的强大火力,歇菜了。然后还有内部一些矛盾,参谋本部和各战区司令长官。天皇的亲信和内阁大员之间的,海军和陆军的。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最叫个搞笑。好几次战役两边宁肯看着对方被敌人揍,自己也坚决不出兵。这有点类似晚清时候的中国了。各派势力争斗太激烈。而参谋本部的理论家制定战略觉得很好,但真到了实战一指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引起实战派的反感,因此好多方案根本执行不下去。以及整个东南亚航线命脉被美军潜艇完全封锁,到后期日本的商船队基本是全毁,国内经济基本崩溃。战略物资根本运不进去。到后期其实美国不投原子弹,日本也顶不了多长时间了。日本最关键性的投降不是因为原子弹。当时,日本本土还组织数千驾自杀飞机,火炮、军需之类还有不少,还有全民皆兵了基本上。也够美国和苏联啃的,最主要的是食物供给不上了。海面已经完全被美国舰艇封锁,啥也运不进去,天天动辄被几百家B29编队强拆。有统计说,如果美国多封锁一个月,日本基本就有几百万人会饿死。封锁个半年一年的,日本这个民族不说彻底消失,起码也会出现到处人吃人,回到原始社会了。还有不重视科技,譬如日本一直觉得效果不错的神风特攻,其实美国很快就研究出了带VT音信的高射炮弹,日本其实后来的神风特攻好多都是白白送死了。总觉得武士道精神最无敌,神马先进武器都不好使,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这个后来被我军学来了)反正一大堆,日本人还是很会反思的。说白了,打仗最终拼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现在那些夸赞德军,日军多牛的。其实美苏的战争机器一开动,根本性上就有着差距。德日真正是被钢铁洪流淹死了。但日军当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一支军队,中国的军队,尤其是共军从日军身上学了好多,包括组织架构,战术,人员训练啥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精神洗脑引导出的那种宗教般的狂热。。。。一堆无脑不怕死的愤青即便是都端着个木头棍子过来也怪吓人的。
  国民党 龟缩 西南,整个中国没有大战了。。。。。所以日本 想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覆灭太平洋舰队,日本海上战略余地就大太多了。。。。。
  控制与灭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日本在那个时期必须做到控制范围最大, 才有可能继续战争.
  德国和日本应该先合力攻占苏联全境,再侵略英美的盟国。大战略错了,小战略无论怎么制定都不能扭转大局。  
  凭借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还无法完全打败蒋介石政府,而打持久战就需要大量的石油和橡胶的战略物资,日本人为了获得橡胶就必须那些东南亚,而东南亚很多岛屿是美国殖民地,占领东南亚就必然要与美国开战,所以日均抢险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企图瓦解美国对日本的地址
  @陨落星辰abcd 5楼
22:24:25  凭借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还无法完全打败蒋介石政府,而打持久战就需要大量的石油和橡胶的战略物资,日本人为了获得橡胶就必须那些东南亚,而东南亚很多岛屿是美国殖民地,占领东南亚就必然要与美国开战,所以日均抢险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企图瓦解美国对日本的地址  -----------------------------  以为日本曾经以突然袭击的“甲午战争”让满清国屈膝割地赔款。  1904年以突然袭击的“日俄战争”让沙俄放弃《中俄密约》的全部利益而龟缩再不敢和日本争夺利益。  日本以为怕死的美国佬在他突然袭击的偷袭珍珠港后可以让美国佬像满清和沙俄一样龟缩在美洲而不敢染指亚洲和太平洋的利益,而让日本大摇大摆的在亚洲和太平洋为所欲为。  日本当年的口号就是“美国滚出亚洲去!”“美国滚回美洲去!”
    @正气文天祥:陈达邦,赵一曼丈夫,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题写人。第二套人民币由苏代印,50年陈秘赴苏协调代印事宜,止57年共由苏代印85亿元。中苏关系破裂后苏利用印制版样,私印钞票扰乱中国经济。陈被打成苏修特务,66年迫害致死。其子陈掖贤独闯中南海为父伸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后自缢身亡.转    @正气文天祥:【投诚】建国之初,中下层国军投诚军官在“镇反运动”中被当做国民党残余处决,但投诚将领中素有名望者颇受礼遇。然“文革”时期,张治中、唐生智、黄绍?三位原国军上将,都在文革中遭受冲击而离世:“和平将军” 张治中抑郁而终, “佛教将军”唐生智含冤而逝,桂系巨头黄绍?刎颈而亡。转    @正气文天祥:没听说过人民节,这几个人能代表人民群众吗?微评:文革余孽摇旗呐喊,为恶魔招魂。你们能想象这些人当年手执棍棒皮带,斗人、打人、杀人;“横扫一起牛鬼蛇神”,砸烂"阶级敌人"狗头时的景象吗?对于他们来讲,回忆是最甜美的安慰。http://t.cn/zjO13xG--------饿死的几千万老百姓何辜?仅仅反映老百姓在挨饿的彭德怀何辜?停止了大饥荒和饿死人的刘少奇和无数类同刘少奇的官员被害死何辜?
  因为当年的中国很神奇,怎么找都找不到石油这货  
  日本人往往在中国论坛上冒充中国人;  又在俄罗斯论坛上冒充俄罗斯人;  挑破中俄的矛盾。  然后又利用都是黄种人,都是儒家、佛教文化等来笼络中国人;  又用崖山之后已无中华,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是外来的支那人,来宣扬侵略、奴役和屠杀中国人的合理性,利用佛教和儒家思想来培养汉奸……  为什么日本人鄙视公平和正义,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    伏地魔的魂器----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日本靖国神社    伏地魔之魂----《神道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争个屁,此事早有官方定论,“国民党及国军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这话是GCD写在文件上了的,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在中国历史上有浓墨重彩大书特写的一笔,全国人民及军队在整个抗战的过程中,有誓死不降的,舍生取义的、孤军奋战的英雄,也有汉奸、走狗、卖国求荣之辈,也有不少投降派、中间派、国民党有,***也有,别的什么党也有,但这不能成为互相攻击的理由,无国军正面战场的巨大牺牲抵抗日军主力,共军也活不下去,但没有共军在敌后游击牵制日军,国军会承担更大压力,或许某支曾经在敌战区活动的日军就会成为压垮国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你也不能说国军丧城失地、节节败退就说国军无能,国军对的日军的主力,打的是正战,共军可以游击,但国军不能,他是执政党,有守土之责,苦战恶战国军要打,苦活累活国军不干也得干,也不能说共军游而不击,结合实际,以共军的人马***支、能够在敌占区活下来,本身就是对日军的牵制,以共军那时的实力,如果放弃游击策略,去和日军攻城略地,那就不是了,纯属脑袋让门夹了,等于说让国足和巴西打对攻战。  至于后来的国共之争,这更没啥说的,两党根本就尿不到一壶,一个走的是精英士绅治天下的上层路线,一个行的是依靠广大劳苦大众的平民路线,本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抗战的大义,让两家暂时放下成见,真赴国难,但矛盾并没有消除,双方各有各的方向,也曾经一起战斗过,但也互相攻击、沫黑对方的事都没少干,但历史永远是历史,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被永远铭记。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孟良崮战役中,华野集中兵力成功围歼整编74师,把握哪些关键要点?74师失败又有哪些原因?_百度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
对越自卫反击战: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
10:42&&来源:铁血读书&
  一、关于军队多为杂牌军和游击队的看法
  1979年对越作战双方兵力对比和越军质量问题是网友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越军精锐部队都调离了,与我军作战的只是越南杂牌部队和地方游击队,我军打成这样实在是丢脸。
  与这种说法恰恰相反,越军在与我军的较量中是动了看家的老本的。越军四大全苏式装备王牌师(316A师,3师,346师,27师)中有三个投放在与我军的作战中,结果一个被全歼,两个遭重创。这个道理太浅显易懂了,既然越南认为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他们又怎么会把杂牌军投放在中越边境吗?这不是找死吗?关于越南侵略柬埔寨的军队数字,据柬埔寨方面的报道说是十万多人。而越北地区的防御部队,根据我军战前得到的情报是十五万人。事实上,单从他们有编制的与我军交手的正规部队看,就已经有十万人之多,还不包括其他地方武装和民兵。
  相反,我军在此次战斗里的投入远不如越南,与越南倾国之力相比,我军只是动了一个手指头,既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也没有调集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当时,我军精锐主力多在北方防备苏军,那里集中了全军70%的装甲部队。此次战斗主要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部队和广西云南两地的边防部队为主,加派了兄弟军区的一些战斗骨干,越境作战的部队总数不过是20多万人,这与我军当时450万的常备军相比,显然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下面看看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许多谣言机会不攻自破!
  1、越军的作战思想及其兵力部署情况
  (1)越军的战略:"一线取胜边境取胜"(并非所谓的诱敌深入)
  1978年7月,越南把越北的第1军区,划分为两个军区。第1军区与我广西省接壤,第2军区与我云南省接壤,主要担负对我作战的指挥。在这两个军区内又分别增调2~3个野战师作为骨干力量。在与我广西、云南接壤的边界越方一侧,加紧进行作战准备。进行与华为敌的政治教育。研究了与我军作战的具体战法和作战方案。越军总政治局在对华作战教育提纲中要求,"把主力、地方、民兵三种力量结合起来;大打、中打、小打相结合"。并强调"一线取胜",""边境取胜","不允许放弃一个乡、一个县、一个省或一座城市",说越军诱敌深入是错误的。在作战指导思想上,"既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又要保卫士地,这两个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越南军方认为"中国军队武器比我们差,军队人数比我们多",故要求"发挥综合力量,进行全民战争。"要求"首战告捷","打败战略第1梯队"。
(2)越军在越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
  我东线(广西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越方部署有11个师另9个旅(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这些部队番号是325B师、338师、3师、473师、304师、346师,另外还有越军43团、244团、576团、49团等部队。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这些越军部队中有三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东线部署于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西线部署于沙巴地区的越军第316A师。其中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越军第3师又称"金星师",师部驻谅山及以南,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人民武装力量"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越军第316A师是越军的"英雄师",曾经获得过"决战决胜"的奖旗,越军各级连排干部培训都由该师负责,类似于越军军官教导总队。开战后,越军总部将其作为一个拳头,宣称其能随时在任意方向吃掉一个主力师。
  除此之外,越方还加强了越北地区各省军事指挥部(相当于师级指挥机关),下辖有独立团,县有独立营,在要点上设立公安屯,还有大量我方无法准确统计的民兵组织。公安屯是由越南特色的地方武装,越方的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后勤组等。中越边境一线越军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面8个。
  2、我军参战部队序列
  我东线(广西方向)集结的部队
  广州军区:41军(121师122师123师)、42军(124师125师126师)、55军(163师164师165师)
  武汉军区:20军58师、43军(127师128师129师)、54军(160师161师162师)
  成都军区:50军(148师150师)
  我西线(云南方向)集结的部队
  昆明军区:11军(31师32师)、14军(40师41师42师)
  成都军区:13军(37师38师39师)、50军149师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
  为保证作战的胜利,参战部队另配属了3个地炮师和高炮师、3个铁道兵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等支援部队。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海军南海舰队百余艘各型舰艇和百余架作战飞机也集结待命。
  我军一线作战部队合计25个师,越军在这一线集结的正规部队合计15个师又9个旅(团),除此之外,越军第一军,第二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在河内地区布防。战争开始后,我军除54军160师外以上各部悉数参战,共有25个师的作战部队越境作战,越军也得到了两个河内卫戍师的增援。
  说1979年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出动20余万人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我军当面的越军也并非杂牌部队和地方武装。诱敌深入是我军的惯用战术,越军也确实受***军事思想的影响,但以此推论当时"越军实行诱敌深入的战术"这样的说法有些想当然了。
二、我军的伤亡问题以及敌我伤亡对比的问题
  这也是网上关于越自卫反击争论的热点问题,也有一些别有用心者片面强调我军的伤亡,以此来证明攻击我军战斗力低下。甚至把这场战争看成军事的一大失败和耻辱。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澄清。
  1、于我军的伤亡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这个数字我看到过好几个版本:越方媒体报道说是歼灭我军3万多人,我《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两个数字值得商榷。
  最近,我无意中在旧书摊上买到了一本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这本书详细叙述了年,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勤工作的情况,由于这是一本军方内部刊物,里头有些数字颇有参考价值:
  日至3月16日,我军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
  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7.12大战,我军共发射85毫米以上炮弹6.8万发,其中仅130毫米火箭弹达1.8万发,152毫米炮弹1.2万发。
  1985年我边防某连在7天的防御作战中消耗手榴弹6000枚,子弹3.6万发,击毙越军40多人。后勤部门后补充其手榴弹8000枚,子弹4万发。被俘越军称其进攻部队每人配手榴弹2枚,子弹150发。
  再补充少许该书上的资料:
  老山前线,我军平均每一个战士需要14个后勤人员进行保障。后勤部门仅在一个仓库内便储存了47万枚手榴弹。每门152毫米炮按3个基数弹药保障。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参考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
  2、关于越军的伤亡
  由于我军是越境作战,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但方面对越军的伤亡一直是含糊其词,这恰恰表明了其伤亡极其惨重。老兵网友的帖子中说(转载)"关于越军的伤亡问题,我咨询了李存葆老师,据李老师说,他查阅的83年时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说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军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在内的十三个团队。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公安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万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
  我军伤亡2.7万,越南伤亡10万,你们说,这样的战斗我军打的漂亮不漂亮,这样的战斗,我军是胜了还是败了?***显然是肯定的。"
  老兵网友对越军各部队的番号描述与战史有出入,降低了可信度。关于越军的伤亡,我们可以看看越军几支主力部队遭受打击的程度就可知越军的伤亡之惨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方公布的遭受我军沉重打击的越军主力部队有第3师、第345师、第346师、第316A师等部队。
关于越军第3师: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师又称"金星师",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人民武装力量"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英雄团"称号,该"英雄团"曾经喊出过"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的狂妄口号。第3师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开战之初,越军"英雄团"即在同登被我军歼灭。日,我军强渡奇穷河,以8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谅山,全歼越军第3师主力。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关于越军第346师: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日,我军以7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越北重镇高平。越军主力346师被迫化整为零,采用分散作战的方法。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了撤军声明,越南政府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同日,我军基本全歼越军主力346师。师长黄扁山大校失踪,估计已被击毙。
  关于越军第345师:在西线,我军集中6个师的优势兵力攻击柑塘。我军以7个师属炮群及82毫米以上火炮564门、在6公里正面上对敌火力急袭25分钟,然后发起攻击,逐次夺取敌人阵地。2月25日,我军攻克柑塘,守敌除越军345师师长梅荣兰带领少数人逃跑外,全部被歼灭。
  关于越军第316A师:在我军猛攻柑糖时,黎笋下令越军第345师"死守柑塘矿区",另外调遣其第316A师东援柑塘。前面介绍过了,316A师号称越军"英雄师",越军总部曾授予该师"决战决胜"的奖旗,开战后,越军总部将其作为一个拳头,宣称其能随时在任意方向吃掉中国一个主力师。第316A师在越军中的地位类似于美军第4机步师和我军的第38集团军,可以说是越军的军旗部队。但该师甫一出动即遭我军39师阻击部队迎头痛击。但越军第316A师战斗精神极其顽强,为突破我军的阻击,甚至发动了少有军官集体冲锋。在岱乃制高点上,我军两个连队一天之内连续打退该师的18次集团冲锋,有力地确保了柑糖攻击的胜利,某部佤族战斗英雄阿尔子日一人消灭越军即不下一个排。越军316A师损失情况不详,只知道两个被证实的消息:
  A、在岱乃阻击战中。有一次我军曾经数过越军拉走的其官兵尸体车辆,一共17卡车,后来的没有统计;B、柑塘被攻克后,我军一鼓作气又攻克了越南北方重镇沙巴,再次重创越军316A师,歼灭其逃跑的残部。在《中越战俘生活秘录》一书中,还介绍说,该师师长阮少雄的勤务兵被俘,据说他是准备和阮一起坐伏尔加逃跑时被一发车前10米处爆炸的加榴炮弹震昏后落单的。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越军第3师、第345师被我军全歼,越军第346师、第316A师被我军彻底击溃。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越军主力尚且难逃厄运,越军其他部队可想而知,更遑论越军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能有什么大作为了。
三、关于空军装备低劣、缺乏训练,惧怕空军米格-21飞机,因此不敢出动空军作战的看法
  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机是歼6,歼7亦有少量列装。关于歼6在那个时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的辉煌战绩我在此不再赘述。
  "中国空军怯战",这是"外国军事专家"炮制一个经典笑话。既然"中国空军怯战",那为何也不见"强大先进"的越南空军出动战机对我军进行空袭呢?凭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只要是大脑正常的人就能得出结论:这次战争的战场主动权和战争节奏、战争强度完全由我军控制,未出动空军作战是我军避免战争升级采取的克制手段(中苏战略态势文末再论述)。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空军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般不超出国境作战。
  但中国空军并非无所作为。空军张廷发司令员根据军委的意图,经过反复酝酿思考,提出了"挽弓待发,先声夺人"的作战指导方针。其基本内容是:所有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敌机一旦入侵,就能予以有力的打击,军委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出动突击指定的目标。同时,在我边境上空组织声势强大的持续的空中巡逻,显示力量,威慑敌人,使敌空军不敢轻举妄动,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威慑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为了增加威慑力量,并在一旦敌机敢于出动时有更大的取胜把握,张廷发决定增调歼击机和轰炸机团进驻广西地区。他还亲自到广西、云南一线地区检查了部队的战斗准备,对各部队领导和飞行员作了战斗动员。
  2月17日凌晨,我军按预定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先后发起对敌攻击。为了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我歼击航空兵按计划大量出动,不间断地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上空巡逻警戒。自卫还击作战第一天,我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就出动飞机一百多批数百架次,进行警戒、巡逻,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的空中掩护态势。
  四、对“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林冲兄弟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不谈协同作战中的步兵搭乘坦克战术。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的战术,是苏联、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有人提出步战车的问题来说步兵搭乘坦克战术已经落伍(但我军1988年才研制出步战车,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第38集团军),当时我军并未装备步战车,步兵搭乘坦克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状况差,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在高速颠簸行驶的坦克上,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为了达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以那样的装备,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我军在***械的装备上是与越军相差无几,因为越南的***械主要是援助的,其军事工业也是中国帮助建立的。其装备与我军相似是正常的。何况,文革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军当年总是把最好的装备援助给越南。因此,越南在***械装备上不弱于我军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我军的武器质量是有问题,那是由于文革动乱造成的,前线将士没有责任,而且,正因如此,前线将士才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事实上,在装备对比上,越军与我军最大差距的是在火炮上,这是质的差距。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据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
  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毫米口径炮弹。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实际上,中国陆军延袭苏军"大炮兵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建设,其炮兵火力与苏美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华约其他国家。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我记得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我军前线的任何一个班长都可以随时呼叫炮火支援,而越军只有团级指挥员才有这一权力。)这也是越军北部防线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一点,说这是"意淫",我做一个说明,信不信由你。在一个关于炮兵的专业刊物,我看到的资料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师一级建制部队的炮兵火力一次齐射投射的弹药总量确与当时的苏军相当,但火炮的质量要逊于苏军(可惜这本小册子找不到了)。
六、关于最后的撤军之谜和撤军时的伤亡问题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攻击对象,先是宣传说当时我军已经陷入了的陷阱里,后又以撤军的伤亡来攻击我军的战斗力低下,这些观点其实都是荒谬的。
  我国撤军与对越作战的战略意图有关,而并非所谓"重蹈美军覆辙,陷入越战泥潭"。
  对越作战的战略目标,是以围魏救赵之策,迫使越军减轻对梅莱山红色高棉基地的压力。以中国军事实力,若大举攻越,短期内拿下河内、海防等中心城市,并非难事。实际上,作战开始一周,越军边境地区防御即已全线崩溃,越314A师据守的谅山三面被围。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我军撤军的真正原因有二:
  一是当时我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仅有柬埔寨支持我军攻打越南,如果我国不撤军而将战争继续扩大化,国际舆论对我国将非常不利,几十年在第三世界辛苦建立起来的影响可能毁于一旦。
  二是中国顾虑背后的苏联。我国1979年对越作战是一场真正的大国博弈,此时真正紧张的是中苏边境地区,当时中苏边境居民几乎转移一空,生产生活全部陷入停顿。在中苏交恶的60、70年代,苏军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苏军驻远东和外蒙的摩步师的战术作训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以北京为突袭目标,要求摩步师每日前进50-70公里,苏军对我国北部地区压力极大,这也是当时我军精锐多数在北方的真正原因。由于苏联绝不会容忍中国夺占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若中国攻占河内,更换越南政权,苏军在中国北方策应越南的可能性极大。中国对越作战从一开始就反复申明是边界反击战,就是向苏联表明绝无占领越南之意,防止苏联动手。在战役战术上,则采用"围点打援"策略,围住谅山而不攻陷,吸引越军主力从柬埔寨回援,歼灭越军主力部队后撤军,这样,救援柬埔寨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实际上,越军开始确实中计,已将6个主力师,包括突破金边的203师从柬调回,企图增援谅山。当越军主力向谅山移动时,中国在谅山东南和西南方向的10多万部队随即向两侧运动,已张开了袋口。但中国由于顾虑苏联在北方行动而一再明示自己的意图终于起了作用,加上苏军卫星侦察到这一移动,并将情况通报了越军,使越南终于明白中国从一开始就说出的战略企图是真的,从而明白了中国军队对谅山围而不打的真实意图。于是,越军主力不再企图增援谅山,而回撤到河内以北布防。中国见战略企图已暴露,越军主力不会再上钩,只得对谅山合围发起攻击。攻击谅山只用一天半解决战斗,消灭了越军第3师主力的情况表明,这是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我军意在围歼增援的越军主力。
  当然,由于苏联挚肘,中国被迫暴露战略企图,未能达成战略目标,不能不令人遗憾。中国军队在指挥、通信、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暴露出大量问题。美军估计,由于后勤方面的问题,中国军队越过边界300公里(不是区区50公里)后,作战能力将大幅下降。但在对越作战的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火力和作战能力等各方面占压倒优势,追着越军打的情况,是事实。甚至在让侵越美军甚为头痛的小部队丛林游击战方面,中国陆军对越军也占压倒优势。这都是事实。
另外,关于我军撤退时遭越军反扑伤亡惨重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军在撤退时为防止越军反扑,各部队采取了轮番掩护的办法撤退,但事实上,越军的反扑是零星的,基本是"礼送"我军出境。事实上,当时我军的主要伤亡都来自沿途残余游击队的骚扰。这是因为我军推进过快,没有彻底肃清敌人零星逃亡部队,此外没有对占领区分派更多的部队守卫,使很多游击队势力死灰复燃,给我军带来了一定的伤亡。后来我军派出小部队坚决彻底的打击残余敌人,从3月9日起,我军的伤亡率即大大降低。
  这一点请看一则日越南《人民报》摘要(撤军越军并未反扑):"侵略者出动六十万军队和进行全国动员,气势汹汹地闯进我国,他们企图炫耀武力,企图压倒我们的反抗,煽动整个国际对抗,实现吞并我国的计划,为它们征服整个支那、东南亚和更远的地方创造条件。
  "当敌人遭到失败而被迫撤军时,我们表示了和平善意和放生的道德。让它们有条退路而不狙击它们。当侵略军全部撤回它们国家之后,我们随时准备谈判,以恢复同人民的友谊和他们国家睦邻和平共处的关系。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反动势力仍然继续控制北京的政权。它们并没有放弃侵略和吞并我国的敌视政策和阴谋。它们等待着我们放松警惕、认不清它们的阴险阴谋和手段,以便它们进行象过去忽必烈父子那样新的冒险行动。
  "前线各省同胞和战士已英勇战斗,建立了出色战功。但是要承受牺牲和艰苦。英雄人物应及时表彰,以鼓舞人心。首先,要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克服战争后果,维持安全、秩序,随时对付敌人的新阴谋。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以及各地都有义务帮助前线各民族的同胞,总结这场战斗的经验,以健全我们的国防和其它各项工作。"
  七、对战后反思的看法
  (一)对"当时中国军队实际上只重视培养士兵,缺乏知识的士兵很难适应现代军官的指挥要求"的看法
  我国兵役法规定的是适龄青年均有义务入伍,对应征公民的学历未做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征集的是具有高中学历的公民。实际上,由于中国教育体制和各地情况的不同等缘故,在很多地方,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城镇青年高中或初中毕业都能参军入伍,许多城镇青年都把参军当做曲线就业的途径。即便是高中毕业的士兵也往往不能及时掌握新装备,例如海军某舰艇部队装备新型雷达几个月后,首长上舰视察,看见雷达竟然蒙着布,感到奇怪,询问该部队长得到的回答是士兵都不会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埋怨人武部的同志没把好关,要根治这个问题就要对现有教育体制、退伍转业体制和干部体制等方面入手,这个问题就扯的比较大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实际上,从优秀士兵中选拔军官是国际通用的,也是验证过的有效做法,例如陆军条令规定:任命一名军官之前,必须看他在作战部队是否当过班长。未当过班长的永远不能成为军官。目前建立士官制度,给予了士兵成为职业军人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病。
(二)对"开始摆脱文革时期僵硬的人民战理论"的看法
  作者这话说的隐晦,但是意思是清楚的,无非是说人民战争理论不再适应当前形势了。人民战争理论并不排斥职业化军队建设,对理论中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进行新的内涵和形式阐述加以补充完善是对的,但是放弃人民战争理论则是错误的,与时俱进并不代表彻底抛弃原有的东西,人民战争理论是我国国防的重要思想,放在现在也是有其重大的积极意义。现代战争,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战场多维化、作战方式多样化、作战理论综合化的发展,军人和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不仅需要有效制约侵略的职业化现代化的军队,也需要强大的随时可以投入作战的后备军和不穿军装的军人。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战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不能削弱,而且需要大力加强。
  八、我对1979年对越作战的一些看法
  (一)越军与我军在战略战术素养上存在着的巨大差距
  实际上,在1978年12月下旬,我军就封锁了边境,一直到日发起攻击期间,对面越军调兵遣将,始终是严阵以待,对我军的攻击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预案我军很难达成战役的突然性,部队一开始就是在强攻。而且我军一线作战部队合计25个师,对手是越军的正规部队15个师又9个旅(团)和大量的地方武装,除此之外,越军第一军,第二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在河内地区布防,战争开始后还向越北地区增援了两个河内卫戍师。兵力对比最多是2:1,我军作为进攻一方并不占绝对优势。
  但我军大兵团作战能力显然非越军能比肩。"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指挥员深谙此道,指挥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这样的作战思想指导下,我军每次攻击作战,均集中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志在必得。
  反观越军的战略战术素养,实在乏善可陈,无可圈可点之处。越军在战争时期害怕美军的空中优势,很少进行师一级建制部队的作战,因此越军虽然久经沙场,但越军的指挥员普遍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另外,越南黎笋集团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南北统一,美军撤出以后,军事战略也迅速改变。黎笋集团不顾国家经济实力,疯狂的扩军备战、穷兵黩武,1978年,越南正规军竟达100余万人,1979年军费开支仍然保持抗美战争期间的水平。再加上前苏联的支持和越军在解放南越、入侵时的一连串的军事胜利,黎笋集团被冲昏了头脑,过高的估计了越军的作战能力。1978年底,黎笋在军委会上说,越南的"战略思想是进攻的思想"。"我们把战略进攻思想贯彻始终,在建立严密防御的基础上,要求在全国,包括陆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时期就要掌握主动",越南的战略矛头直指。
  黎笋集团狂妄至极,致使越军的整个战略思想是严重脱离实际。当越军遭遇真正的对手的时候,被彻底打回了原形。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越军先是叫嚣"一线取胜","边境取胜",在1347公里的边境线上处处设防,结果处处挨打!在2月17日开战后,在东起广西龙州,西至云南金平的边界上,我军14路大军同时推进,越军第一道防线仅3个小时即全面崩溃。国境防线失守后,越军并未集中兵力,反而在黎笋的严令之下固守一城一地的得失,屯重兵于危城,又犯了兵家之大忌!越军各部队均被我军牵制,兵力分散,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必救,越军守其所不能守,完全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战场态势一目了然!战争还未开始越军就已经输定了!西方有媒体比喻这场战争犹如"小刀切黄油"还真是很贴切,很内行的评价。
(二)关于我军在此次战争中暴露出来后勤保障等问题的解读
  我军后勤保障薄弱与当时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场环境有关。我军是人民子弟兵、国防军,不是世界***。我国的国防战略开始是诱敌深入,层层削弱到现在的积极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两种战略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都是根据形势和国情出发的务实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场环境设定之下,强大的后勤力量并不是当时军队建设的重点突出问题,而且由于国力限制,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我军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理足够",这就说明并不必要所有的部队都拥有强大的后勤力量,举例说明边防部队、守备部队、非主要方向的野战部队等等都不需要具备诸如机械化部队的后勤力量。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敌国境内作战,敌方几乎全民皆兵,热带山地丛林作战地域等综合因素促成,这是一场与我军以往战争都不相同的战争,也是第一次面对"人民战争"。
  (也有评论说越军受我军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我军的"影子部队",并由此推论出越军熟悉我军的战术,我军因此而伤亡惨重。这话乍一听很对头,但别忘了,硬币有两面,我军也可以说是越军的"影子部队",对越军的了解程度远非美军可比)。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次战争是完全在对方国土上进行的,有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地域因素,也有我军第一次面对"人民战争"(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的因素,导致我军很多战法和措施受到制约不能运用,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我军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不力,得不到当地民众支持,情报来源有限,等等。
  比如高平之战,计划由41军一部在攻占朔江,42军主力攻占东溪,42军125师沿小路直取高平,形成对高平越军第346师的战役合围。但由于42军125师穿插迂回部队对敌情判断不准,情况处置不当,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42军主力(124师、126师)到达高平时,正准备发起攻击,接到友邻指挥部通报,说敌除原有部队外,852团也退守高平,有几十辆坦克。前线指挥员判断敌有三个团兵力,仅以42军主力攻击没有取胜把握,因而推迟了攻击时间。导致在战役合围圈内,战术上没有达成合围分割,延误了歼敌时机。
  另外我军受文革的影响也很明显,文革时期生产的许多有质量问题的武器弹药遗害无穷,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因此而壮烈牺牲)。但是我军最后重创越北地区的越军,攻克军事重镇谅山,达成了战役目的。并在战后认真总结反思,对今后的军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