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
【顾旭玮的回答(94票)】:
自带干粮前来做答:
我的观点是:评价一个导演如何,最好的依据就是他的作品,因为这是表现他才华和能力的最好领域。诺兰出道至今,拍过如下:
《追随》(1998)
《记忆碎片》(2000)
《失眠症》(2002)
《蝙蝠侠:开战时刻》(2005)
《致命魔术》(2006)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盗梦空间》(2010)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总共这么八部,差不多两年一部的速度。相比詹姆斯卡梅隆那种十年磨一剑的导演,诺兰的拍摄速度应该是相当快了。由于众所周知和众所不知的原因,《黑暗骑士崛起》并未能在国内同步上映,所以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下面就谈谈诺兰的其他七部电影。
就我自己而言,我开始认识到诺兰这个人是《黑暗骑士》这部电影里,第一次意识到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可以这么拍:不是像《蜘蛛侠》,《神奇四侠》们那些轻松写意,而是严肃地来拍一个超级英雄。这部电影就像小时候玩的那种连环锁一样的解谜玩具,一环扣着一环,一步步往下深入,从开头简单的小丑团队犯罪抢银行到了电影最后什么是恶什么是善的讨论。说实话,我看呆掉了,在我的记忆中,超级英雄们都应该遇到点小挫折,然后所向披靡,电影最后一场大战干掉boss。但《黑暗骑士》不是这样的电影,电影后半段也没有像《变形金刚》等一些大片所该有的传统大战,说的更直白一些,《黑暗骑士》没有高潮,因为整部电影都是高潮。
诺兰是幸运的,蝙蝠侠作为超级英雄中为数不多的没有超能力的英雄,诺兰可以去挖掘蝙蝠侠披风下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蝙蝠侠也是幸运的,因为在诺兰的手下,他得到重生。两者相辅相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当然更早的人认识诺兰是从05年那部《开战时刻》开始的,这部电影当时在国内上映,和《黑暗骑士》所引发的万人赞誉相比,《开战时刻》当时在国内并没有引起什么巨大反响。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开战时刻》引进国内院线,《黑暗骑士》并未上映的情况下。哪怕是现在回头来看《开战时刻》,很多人的评价也只是“不错”,“挺好”之类,远没有达到一部分影迷所讲的那么好。在我眼里,《开战时刻》只是一部普通的超级英雄电影,被高估了。
在诺兰作品中,《失眠症》姑且可以抛开不谈,这部诺兰知名度最小的电影(也许也是最差的电影)本身并不带有多大的诺兰风格。熟悉诺兰的人都知道,诺兰拍电影有一套自己的班子:他的妻子艾玛-托马斯()担任制片,大卫高耶(),诺兰自己,还有他的弟弟乔纳森-诺兰()担当编剧。而在《失眠症》这部电影里,诺兰这套班子只有他妻子当了制片,因此诺兰发挥失常可以理解,虽有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姆斯助阵,但终究是讲别人的故事。戴着脚铐跳舞,自由度有限。
剩下的四部电影,可以归入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的认识中,这四部电影两两对应:《盗梦空间》对应《致命魔术》;《记忆碎片》对应《追随》。
先谈前两部,我之所以认为《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对应的原因如下,两者在细节方面相似的地方太多太多。我曾经写过一条微博聊两部电影,现补充修改摘抄如下:
“其实仔细想想《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一模一样,两者都是像玩游戏一样设好游戏规则引导整部电影,前者的规则是开头的变鸟三部曲,后者的规则是关于kick,limbo等等的梦境规则;前者拿红色小球分辨波顿法隆,后者拿戒指区分梦境现实;前者结局最后露了个侧脸,一幅“你说他到底死了没你自己猜我不告诉你”的腔调,后者么,陀螺转到一半将停未停的时候结束电影。”
《致命魔术》在波顿法隆间,波顿和安吉间两层转换;《盗梦空间》呢,游离于现实梦境,一个双重转换。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前者在观赏性上远比后者好看,《致命魔术》看完可以让人拍案叫绝,而《盗梦空间》呢,就真的像梦一样让人迷迷糊糊。
当然,诺兰之所以为人称赞还是有原因的,《盗梦空间》虽然借鉴了《致命魔术》不少,但在各处都强化了很多,这点你可以从他对于N层梦境的设定就开始看出来,完全是缜密地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你要知道,《致命魔术》是基于原著改编的电影,《盗梦空间》呢,是彻头彻尾的原创作品。他在借鉴过去,更在向前进步。
另外两部:《记忆碎片》和《追随》。两者相像在于结构上:都是把故事打碎了讲。《追随》是黑白片,外观上不那么讨人喜欢;《记忆碎片》呢,更像是一部概念片----很新颖,但不那么亲近人,这是一部大家提及都会说好,却没有多少人会真的沉下心来看一遍又一遍的电影。当然还是要赞一下诺兰的创意,他自己曾谈到之所以选择这种叙事方式完全就是想让观众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体会短暂失忆的感受。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当然还有一个现实就是:抛开叙事结构,《记忆碎片》和寻常那些主角是人格分裂/妄想症/鬼的悬疑片其实讲的是差不多的故事。
写了那么多,总结下来的观点就是:诺兰是个很棒很棒的导演,但他是个凡人,不可能每部电影都像天外飞仙般那么惊人。诺兰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他喜欢吃自己老本,太喜欢从自己过去的电影中去吸取精华了(当然,吃老本同时他也是不断强化的)。相比于那个《致命魔术》,《记忆碎片》中悬疑的诺兰,我更喜欢《蝙蝠侠》中那个严肃讲故事的诺兰,因为你要知道,悬疑这套东西已经像推理一样,被人玩的差不多了,好点子只会越来越少。之前有看到诺兰下一部电影似乎是拍一个飞行家的传记(《超人:钢铁之躯》是担任制片,不算),不玩悬疑那套了。我看了很高兴,因为诺兰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逻辑严密的脑袋,不讲故事太浪费。
哦对了,最后的最后还有一点:我虽然是诺兰的粉丝,但现在无论国内国外,都太神话诺兰了。不管他拍什么都说好。在我眼里《开战时刻》就很平庸,但依旧有许多人可以给出莫须有的夸奖。前几天国外有人网上给《黑暗骑士崛起》差评,竟然还遭到死亡威胁,这种趋势很让人担忧。豆瓣上有一句话我很欣赏: 对于一部电影,任何打分都是偏见。 不管你怎么评价一部电影,或是一个导演,其本质都和评价一盘菜一样:有人说好,自然也会有人说不好,但仅仅因为这点分歧就大动干戈,这就不值得了。
【talich的回答(31票)】:
对「如何评价」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多感觉,更何况是一个还在创作期的导演。但是受邀了,也的确看过一些,就随便说说。
看过他的 Memento,致命魔术,头两部蝙蝠侠,和盗梦。
Memento 不谈,这是属于自己那个世界的作品。
基本上,他的大投资片,都让我有一种过程看得很爽,但结束的相当敷衍,以至于你有点想骂人的感觉。
技术上 Nolan 很棒,在画面上很少炫技,只是偶有华彩,完全是用讲故事的节奏,把我抓进去。而且,Nolan 喜欢让主人公被一种黑色的力量所吸引,像漩涡一样,逐步加速,走向高潮。这点也很精彩,现在有这种丝丝入扣,节奏把握如此之好的人,他是最顶尖的几个之一了。
问题是,作为大投资片,市场使然,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黑白分明的结果,Nolan 当然也不例外。而让人恨恨的是,他在这解决上总是很随便,把前面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都简单的掰直。比如「致命魔术」的最后,就让一个死一个生,就把这兄弟间扯不清的道德困境,让那死的都收走了。又比如在 TDK 的结尾,就用一个看上去表面上很 John Ford 式的让传奇成为历史,把死人给挂起来,说反讽不反讽,说悲壮让人想笑。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老爱指出的,Nolan 强于?事,对人物的挖掘不深。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觉得是他在这上面过于偷懒,前面的故事讲疯了,最后却没有认真的去想如何解决故事的本质矛盾,总让人有一种要到高潮了自己却无能了的感觉。
我个人对这种处理非常不满,大约是看了太多的 screwball comedy,看当年的编剧,剧情都能比他扯得没边十倍,也能在最后来个540 度大转弯让人叫绝的收住,对比起来,每次只能说,这家伙怎么又叫我失望了。
【甘震的回答(18票)】:
诺兰的电影算不上部部经典,但他确实没有拍过“烂片”。最糟糕的《失眠症》是翻拍片,最不像他的作品,但在IMDb也有7.2分,不是那么招美国观众的讨厌。(挪威原版的评分是7.3分。)那些拿过奥斯卡的导演手下的片子也常常是良莠不齐的,同样以“黑色风格”著称的蒂姆?伯顿,在亲眼看到他的新作之前你根本不敢断言评分能在7分以上。
不过,像诺兰这样“保质不保量”的导演也并不少,就说和诺兰年龄相近的英国同行盖?里奇和埃德加?赖特,他们同样个人风格显著,产量更低,也都几乎没拍过烂片----盖?里奇唯一的大烂片是为他当时的老婆麦当娜打造的。同样喜欢把电影拍得乌漆抹黑的大卫?芬奇,虽然拍出的电影常常够不上精品,但倒也称不上“烂”。 我觉得,诺兰真正的轰动之处在于他抬高了大多数人都爱看但早已看烦了“大片”的“格调”。
诺兰之前好莱坞大片的典型代表之一迈克尔?贝,他手下的片子基本都是追车加爆炸再加上搞笑的老桥段,区别只是不同的主角撞不同的车炸不同的楼----或者有时候撞飞船炸陨石。而那些总是拍来拍去漫画改编电影,《超人》也好,《蝙蝠侠》也罢,都是拍给少年儿童以及走不出青春期的成年人看的,极少会有像《X战警》系列这样其中几位角色还能有点“故事”和“内涵”的。
很多人都说被过誉了的《蝙蝠侠前传1》其实很平庸,但这是和《蝙蝠侠前传2》或是像《黑客帝国》来比的。要知道,《开战时刻》之前最近的一部《蝙蝠侠与罗宾》在IMDb上只有骇人的3.6分!你们想想他们之前看过的惨不忍睹的那几代蝙蝠侠电影,想想那些可笑的场面、幼稚的剧情,然后再回忆一下《开战时刻》,你们难道还理解不了2005年的时候那帮美国倒霉孩子的激动心情吗?
即使你从没看过那些“少儿蝙蝠侠”,看看下面的海报对比你也能猜个大概了吧:
那种电影超过20岁的人看完了都会留下“成年阴影”的好吗!
而到了《黑暗骑士》,诺兰对蝙蝠侠上了手,又赶上了希斯?莱杰的小丑,像《神奇四侠》、《美国队长》那样的漫画改编电影看起来就完全是笑话了。诺兰的《黑暗骑士》可以说是漫画改编电影的巅峰和这个时代好莱坞大片的新标杆。当然,《 黑暗骑士》对于诺兰本人来说恐怕也难以超越。
《黑暗骑士崛起》我还没看,自从知道有汤姆?哈迪、安妮?海瑟薇、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三位加盟我的期待就降了大半。他们不是糟糕的演员,但他们除了扮演自己以外演的其他角色就是缺少真实感(有点像当初的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不过我也能理解:从市场角度安妮?海瑟薇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都更能吸引年轻人,另一方面可能汤姆?哈迪和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都在之前与诺兰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看到预告片之后我的第一感觉真的是:“就这样了?”
其实诺兰被过誉的电影不只有《开战时刻》,还有他的处女作《追随》,尤其是在中国。这部在IMDb只有7.6分的电影到了豆瓣被打到了9.0分,而在时光网是8.7分。《追随》是一部“不完善”的作品,不过你也不会有兴趣去找它的缺点,因为它主要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时间在电影里是可以这样来玩儿的。而且《追随》也没有真正公映过,之后的《记忆碎片》才是诺兰成名作和代表作。
诺兰的电影除了《追随》和《失眠症》我都是一看再看,因为在没事他的电影至少能让你开开心心地打发时间----虽然他的《开战时刻》、《致命魔术》以及《盗梦空间》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诺兰的电影不是真的都那么有“内涵”,但至少他影片的气质能让你感觉到似乎有“内涵”在里面。诺兰实际上还在处于“玩电影”的阶段,“内涵”可能还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也许就像@talich 在前面所说那样,诺兰的长项和精力都是在讲故事上,而他又把故事讲得太疯太开心太high了。他的电影能震撼你的眼睛和耳朵,能震撼你的心脏,但还是缺少一种能震撼你的心灵的东西。
诺兰暂时还不是电影大师,不过他才四十出头,他还有大把的时间。
【张小北的回答(16票)】:
诺兰是仍在拍片的导演中,把戏剧化叙事和视觉奇观结合的最成功的导演。
TDK三部曲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蝙蝠侠电影已经不一样了,甚至在片名中都不再出现Batman了。我个人倾向于认为,TDK是诺兰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在《黑暗骑士崛起》里,诺兰已经非常露骨地将歌谭市直接转换为纽约了。)
他的电影在镜头上,都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他的强项在于传统的戏剧化叙事,保证了内部节奏的同时,辅以外在的视觉奇观。
戏剧化叙事上面大家都说了很多了。但大家好像都忽视了他的视觉奇观营造能力。
这个“视觉奇观”不是指CG营造的虚拟大场面,而是诺兰最喜欢的实拍大场面。在《黑暗骑士》三部曲中,诺兰凭借越来越高的制作成本,在营造视觉奇观方面也越来越强大。
这种依托传统拍摄方式营造的视觉奇观场景,对观众的心理震撼在目前仍然是CG特效场景所无法达到的。
【柳如?的回答(9票)】:
在诺兰大多数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到这种松散的拍摄手法和唐突的后期剪辑,因此在我看来,这些都没有展现出革新的或者是特别有技术含量的视觉风格。我猜想他的强项也不在题材的选择上,他拍摄的影片主要是超级英雄,心理犯罪以及悬疑这样的类型。我认为他革新的主要领域在于影片的主题和形式。
文章链接: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大卫?波德维尔是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著有多部电影学专著。他与夫人克里斯丁?汤普森合著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至今已修订再版7次,被公认为电影文化研究的标杆之作。他在广大的电影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心中地位甚高。
克里斯多夫?诺兰是近年来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在十年前小试牛刀的《记忆碎片》里他便展现了引人入胜的叙事和编导能力,《致命魔术》和《暗黑骑士》等片让他的地位得以巩固,而在2010年创下史上多个票房纪录新高《盗梦空间》则成就了他的事业巅峰。
眼下正值诺兰新作《暗黑骑士崛起》热映之际,大卫?波德维尔在本月19日发表了本文,结合诺兰迄今多部影片中展现的技巧,风格,主题等元素,盘旁征博引地进行了“教科书式”的深入而全面的剖析。波德维尔在文中字斟句酌,在许多字句的使用上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无疑将帮助包括译者在内的众多影迷更全面透彻地理解诺兰的电影,同时对宏观层面上的商业电影文化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罗登的回答(9票)】:
谢Raymound的邀请。其实我很汗颜。
同为70后的人,Nolan几乎如日中天,才华横溢。而我,连个完整的剧本都写不出来。
我实在是五内俱焚,只有自己跟自己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按照佛经的话说:勇猛精进。
Nolan的电影其实我只看过蝙蝠侠系列,致命魔术,盗梦空间。
老实说,蝙蝠侠前传第一集,并没有太出色。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都是结构主义太强,剧力本身有折扣。当然还是一流的作品。
真正到达巅峰的,只有《黑暗骑士》。
我看到了Nolan的实力,但是我看不到新的东西,如果今天晚上我马上要看的《黑暗骑士崛起》有新鲜而喷薄欲出的力量,那么Nolan前途无量。如果没有,Nolan的巅峰恐怕就要定格在《黑暗骑士》了。
看了 Dark Knight Rises。
怎么说呢?真正让人觉得是Nolan自己东西的就是印度大坑的那一段。其他的东西,基本是为了场面而拍,当然制作依然很精良,但是和Nolan的神级别位置差一点距离。
【陈甫?的回答(7票)】: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看完了《蝙蝠侠》三部曲,我想也许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先声明,我不是诺兰的铁杆影迷,他的片子中,只有《蝙蝠侠》三部曲是我完整看完的。《致命魔术》和《记忆碎片》我都没有看到完。所以我的视角可能更多地从《蝙蝠侠》来看。
在我看来,诺兰的高明在于他有足够的眼光选择改编的切入点,这在《蝙蝠侠》中体现得很明显。和其它超级英雄相比,蝙蝠侠其实是比较难的一个题材,因为两点:一,蝙蝠侠不是靠超能力战斗的,蝙蝠侠的对手基本上也都不是;二,蝙蝠侠的对手都是疯子,而他自己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样。由于第一点的限制,导演不太可能搞出太多像绿巨人或钢铁侠那种眩目的特技效果。而第二点对擅长拍摄爆米花片的导演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如果通篇只是表现一个或一群穷凶极恶的疯子,其实观众不会有什么兴趣。
而诺兰在选择切入点时抓住了蝙蝠侠这个故事中最吸引人的一点:人心,并着力刻画之,甚至不惜为此添加大量原作漫画中没有的细节。比如:阿尔弗雷德,原作中阿尔弗雷德更多地只是以一个忠心耿耿随叫随到的管家形象存在,存在感非常弱。而电影中的阿尔弗雷德则做了很多:第一部布鲁斯初次出马遇险,就是他把这个愣头青拖回来的;第三部他离去之前对布鲁斯的失望和站在布鲁斯的墓碑面前表露出来的悲痛,都大大丰富了他的形象,这位管家在影片里已经不是一个布景,而是真正的角色。
小丑。虽然小丑在蝙蝠侠的漫画系列中一直都是反派中最重要的一员,但诺兰走得比漫画更远。他把小丑塑造成了一个专职拷问人们操守和底线的恶魔。小丑在第二部里绝对不是疯子,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到。他只是执着于探究人类的底线。他所谓的为恶,已经彻底脱离了漫画中的那种单纯的恶行,而开始带有思辨的味道。----当然别和哲学专业的比这个,但作为电影来说,已经足够了。蝙蝠侠自己。第一部和第三部中诺兰其实都在表现蝙蝠侠心理中阴暗的一面:他事实上只相信自己而不信任周围的人,所以他在第一部才试图去持***去法庭杀死证人(未遂),所以他第三部里不敢把核聚变技术交给公众。这个连阿尔弗雷德都很直白地指出过。按理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怎么着也不是个好人,但诺兰抓住了蝙蝠侠性格中的另一面:悲悯和使命感。他相信人们应该得到拯救,也相信为了拯救所有人牺牲自己是值得的。诺兰借小丑的口在第二部里就尖刻地指出:在对待人性的看法上,蝙蝠侠和小丑并无不同,他们都认为人性是脆弱的。但他也抓住了布鲁斯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相信人性是值得保护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信仰,因为它无法被证明,只能相信。而这决定了他和小丑之间必然走向不同的道路。
这些描写,最终的结果是给了我们一组立体的群像。每个人,无论是反派还是正派都如此鲜活。甚至包括路人甲一般的戈登警员,第三部里他对着自己年轻的手下喊出来的话透露了他对蝙蝠侠承担了杀害邓特的罪名的深深愧疚,但也透露了他内心深处暗暗表现出来的,近乎卑劣的轻松:有了这位自愿背黑锅的朋友,他终于不用自己来背负这一切。结果被自己年轻的愣头青手下一句话驳了个体无完肤。
说了这么多《蝙蝠侠》,其实还是为了说诺兰,他知道怎么挖掘人物。我得承认,迈克尔凯恩和希思莱杰,包括贝尔的出色发挥是构造出这些完美角色的重要保证,可缺少了诺兰的慧眼识人,则恐怕这帮老戏骨的表现会逊色不少。不妨对比一下之前蝙蝠侠的正传四部,其中也不乏好演员加盟,但相对就平淡很多,没有那么多塑造,而更多地就是几部成功的爆米花片。也许有人说第三部的Boss似乎不怎么地,但我倾向于那是因为第二部小丑确实过于耀眼的缘故,而且第三部的Boss本身身份特殊(不便剧透),形象平面化也并不十分出人意外。
从另一方面来说,诺兰说故事的能力也在《蝙蝠侠》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许第一部感觉还看不出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而第二部和第三部中反派的阴谋则环环相扣,每一次化险为夷都是反派为后一步更大的阴谋作准备,甚至一些突然到来的盟友,最终也被发现原来是隐藏的敌人,一明一暗地将蝙蝠侠置于死地。虽然平心而论,我对第二部邓特的转变还持一定的保留意见,觉得稍嫌突兀了些,但限于篇幅也能够理解。而第三部,我得说那个故事中圈套的设计真的很出色,除了一些细节上的瑕疵,但瑕不掩瑜。
虽然曾经有人说诺兰的故事结尾总觉得仓促,但我对此并无不满。我的理解是,他并不需要给很多人一个结局,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刻画已经决定了他们的走向,是正是邪,只要之前关注过他们的行为,大体上都会有数。这个时候再来个正邪大决战,其实意义已经不大。
最后,诺兰很善于在合适的时候营造气氛。第三部灾难发生前的国歌独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最后警匪大队大战的那一场面,从对峙到突然的爆发,最后双方开始短兵相接,渲染的是一种近乎单纯的暴力。但这都契合故事的主题。毕竟高森市在三部曲中都有一段时间成了那种典型的out-law city。如果单纯说场面,《复仇者》也很牛,但那种场面和故事的背景其实没多大关系,换个城市,换一群英雄也一样可以。但诺兰对场面的处理,则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相信这些事情只会发生在高森市,而不可能发生在超人先生负责的大都会。反过来,诺兰在他自己的《蝙蝠侠》中基本上没有为场面而场面的事情发生,这点上特别是与之前的《蝙蝠侠》区别开来。之前的《蝙蝠侠》中不乏对那个年代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场面,比如企鹅人的玩具大游行,但说实话,看完也就完了,给不了什么太深的印象。
所以看完他的电影,我必须得承认这不是我从漫画中熟悉的蝙蝠侠故事,但这确实是我希望看到的蝙蝠侠故事。诺兰对所有细节的处理都契合我对蝙蝠侠的理解和想象。
那么对诺兰该如何评价?首先,他是一位懂得表现人物的导演,他懂得选择什么是人物身上最值得表现的闪光点。其次,他是一个会说故事的导演,他懂得怎么用一个好故事而不是靠漫画迷对原作的理解来抓住观众----很多改编作品都有这个问题。第三,他是一个懂得利用表现手段的导演。不迷信大场面,也不盲目拒绝大场面,而是根据影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场景。
有此三项,足矣。
【米新磊的回答(4票)】:
如果不出意外,克里斯托弗?诺兰将继承詹姆斯?卡梅隆的衣钵,成为继他之后好莱坞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但他能不能达到希区柯克的高度现在还不好说。(插个题外话,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这位导演我也非常欣赏,如果不出意外,他将继承库布里克的衣钵。)
诺兰在2001年凭借《记忆碎片》展露头角,那部片包含了他以后所有影片的特点:极强的逻辑性(体现在编剧和剪辑方面),对观众心理敏锐的把握(体现在对影片气氛和节奏的塑造和控制方面)、灰暗的诗意(体现在对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人性的迷恋)、英伦的严谨与高贵的气质(这点将他和希区柯克一脉相承,并把他们与同为英国导演,执导了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导演丹尼?保尔区别了开来)。
《记忆碎片》和诺兰后期的作品不同,他在这部影片里实验了一把,将自己的技巧方面的才华肆意的挥洒了一把,像是在借这个机会挑战大家已经习惯的平铺直叙的线性观影习惯,并加以重塑(像《低俗小说》和《穆赫兰道》做到的那样)。但这样必定是以牺牲普通观众的观影快感为前提的,这两者通常不能兼容。
凭借《记忆碎片》一鸣惊人之后,诺兰获得执导商业片的机会。此后的《白夜追凶》、《蝙蝠侠前传》系列、《致命魔术》、《盗梦空间》,虽然每一部的侧重点都不同,但从技巧和深度来说,都没有出上述的那个范畴。诺兰只不过是适度的调低了自己任性表达的欲望(艺术追求),考虑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需求(商业诉求),将二者中和了一下(因为商业电影需要考虑投资与回报,成功的商业电影能带给他更多的机会)。目前看来,《蝙蝠侠前传二:黑暗骑士》应该是他将二者结合的最完美的一部影片,他在这部影片里几乎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黄金分割比例。
蝙蝠侠前传系列告一段落之后,希望诺兰能够静下心来寻找新的方向,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薛孙勇的回答(3票)】:
他是将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结合的最完美的导演,没有之一
如果说斯皮尔伯格塑造了科学电影,诺兰则是电影的宗教
【邓竞的回答(2票)】:
看过@柳如? 提供的那篇文章,基本同意的。但不妨提供补充的观点。
诺兰的革新在于主题和形式。
那篇文章的观点如上,但其实诺兰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并不新鲜,许多导演也涉及过,形式更不用说了,非线叙事他不是第一个也不能说就是玩得最好的一个。但如果把诺兰拍过片都归为盗匪动作片类型(当然有人会不同意,后面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以上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他把一些通常不出现在盗匪动作片的主题带入到这个类型来,而且也带入了其他类型片的叙事方式。
也就是说,他是个无间道,说是盗匪动作片,实际是文艺小清新。
看《黑暗骑士》,最后的高潮部分竟然不是跟反派小丑的打斗,而是在一个很简陋的破楼里与哈维?邓特对峙。反观其他同类型的影片如《碟中谍》、《谍影重重》,第四段的高潮部分莫不是在最重要最宏大的场景里进行最惊心动魄的动作打斗,这显然是很奇怪,又完全违反此类型片套路的手法,甚至《盗梦空间》里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
但诺兰依然能够保持影片的戏剧张力,因为他让观众以为这是一个盗匪动作片的时候,悄悄偷换了戏剧矛盾,把盗匪动作片的惯常矛盾替换成剧情片文艺片的矛盾,但还能把影片基调保持一致,从玩障眼法这个角度来看,他也是个魔术师。
这不容易,类型片的形成经过多年创作者与观众的互相作用才渐渐沉淀形成,有其合理性跟限制性,诺兰能够在保持动作片商业娱乐性的同时,还能兼顾一个剧情片的内核,不知道是否跟他出身英国文学的专业有关。
至于说他的影片多有深度、多有内涵,甚至分析出种种哲学、人性的讨论,显然过于抬高诺兰,其实他的影片只是涉及到这些元素而已,但这些元素并不是他所真正在意的,诺兰的牛逼还是在玩“类型”上,他能玩好,还不止一种。
最后解释下为什么把他的片子都归为“盗匪动作片”,因为从制作公司的角度看,这就是啊。你看他的这种拍摄的手法、人员班底、所需要的配置……都跟其他“盗匪动作片”差不多,他的魔术在剧本阶段就完成了,拍摄其实并不花费更多的成本。《黑暗骑士》这样的超级英雄片,有像其他英雄片一样那么大阵仗的特效拍摄么?在电影公司看,诺兰这小伙太棒了,用老车床改改就能生产出一个观众以为是新的产品,哪像卡梅隆,每新拍一个就让我们换设备。
【月三的回答(1票)】:
1)年轻,实力强
70后,才42岁。已经拍出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黑暗骑士》 、《盗梦空间》
2)无获得官方权威肯定
没有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有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但未获奖
3)NC粉多,诺兰黑多
各种NC粉联合起来给教父打1分,然后把教父刷下IMDb第一,把黑暗骑士刷成IMDb第一
著名黑段子“商业片比口碑,文艺片比票房”,就是说的诺兰
综上,诺兰现在约等于勒布朗未获总冠军时在NBA的地位
【陈满砚的回答(0票)】:
他拍的电影我肯定是看的,可是我总觉得缺那么一点点什么东西。
我最喜欢的是致命魔术,对后来的俩部蝙蝠侠表示理解无能。
没有要贬低的意思,个人感情上来说,他是很牛逼的,可是对于我来说看他的电影少那么一点东西,或许就是上面的人说的整部戏都是高潮,后来就勃起不能了。
【吴淳的回答(0票)】:
从10多年前《追随》开始到现在,我个人最喜欢这两部:
《追随》(1998)
《致命魔术》(2006)
对蝙蝠侠三部,我的喜好也有点小众1&2&3.
我对他的评价是
film noir在当今最杰出的传承者。
一直认为他是看美国noir长大的,结果看了段访谈,果然如此。
【安雅的回答(0票)】:
一字记之曰奇。
【吴俊龙的回答(0票)】:
处女作最见端倪,楼主可以去看看《追随》,可以最大化看到他的风格。
【刘亚飞的回答(0票)】:
是个非常优秀的天才导演,但有点被过度神话了
【周磕的回答(0票)】:
喜欢导演top 10列表内的。momento最佳sense,inception集大成者。每本电影都值得一看,并期待他后继的作品。
【罗坤的回答(0票)】:
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杜宜宾的回答(0票)】:
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记忆碎片」,五体投地,看了六遍!
【闫旭涛的回答(0票)】:
《追随》是诺兰的处女作,也是诺兰作为大师的代表作,在我眼里不是他后面的凌乱作品可以替代的。
【廖清平的回答(0票)】:
《蝙蝠侠》系列就题材来说,绝对是冷饭了,能炒冷饭炒出新意,甚至成为一代经典,这个就是实力的体现了
【羽痕的回答(0票)】:
从独立犯罪片的影迷新宠到好莱坞大片的当红大导,诺兰牛就牛在他总是可以在主流中保持自己的特色,他的想象力和驾驭力远超同辈,而且他是少有的几乎没拍过烂片的牛导(当然,有些影片大家评价颇低,但依然可以算作上乘之作)
【潘清源的回答(1票)】:
继乔治卢卡斯之后的新一代「诡谲天才型电影大师」,强于气氛、控制、风格、剧本和剪辑。
【王二的回答(1票)】:
【沈思杰的回答(0票)】:
很牛逼的商业导演,目前可见的显著短板是动作场面。具体可参考盗梦空间和蝙蝠侠里面肌无力的***战和打斗。
【王亚樵的回答(0票)】:
太好了,以后不缺大片看了,诺兰所出,必属精品
【黄文博的回答(0票)】:
看他的电影无快感。
但是别人都说他牛比。
【马鹏泽的回答(0票)】:
奇技淫巧型导演
【Kai Zhang的回答(0票)】:
呵呵,看这些评论笑死我了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