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压倒岳飞的西线战场(一) 绍兴年间,自从岳飞收复襄阳之后,在南宋王朝形成了三个战区,以吴阶为首的西线战区,其使命是保卫四川;在中线是以岳飞为首的中线战区,其使命是保卫湖北,不让金军沿长江而下;以韩世忠、张俊为首的东线战区,其使命是保卫长江以北的淮西淮南,不让金军渡过长江,威胁南宋朝廷的安全。 在绍兴十年,金国为了收复在议和中归还南宋的失地,悍然败盟,撕毁了和平协议,再次拉开了宋金大战的序幕,上演了一出大打出手的好戏。我们看到,西、中、东三个战区一片战火硝烟,通常人们比较了解的是东线的顺昌大捷,还有就是中线的郾城、颖昌、朱仙镇大捷,这是岳飞的最后一次抗金演出。许多人认为,岳飞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差点就要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了。可惜朝廷发来十二道金牌,毁掉了岳飞的十年之功,从此南宋再也没有灭金的机会了。 因为历史文献的宣传,岳飞的名气全面压倒了西、东两个战区,人们知道的是岳飞在中线如何了得,在郾城、颖昌、朱仙镇三大战中全面击溃金军,甚至五百破十万。以至于女真贵族差点放弃所占的北宋土地,回他们的东北老家过森林文化的日子去了。 岳飞真有那么厉害吗,除了朱仙镇大捷造假之外,我们还可以知道,岳飞在郾城的战果是夺马200匹,在颖昌是杀敌约五百,整个岳飞的“北伐”战役杀敌并未过千。另外杨再兴在临颍的全军覆没,是岳家军的重大失败,通常的说法是杨再兴以其300人,杀敌2000。这个数字能无水分吗,既然全军覆没,连个报信的都没有,杀敌之数如何得来?但不管怎么说,临颍之役,是促使岳飞尽早撤军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说,在这一年里,岳飞出师最晚,班师最早,也就是个晚起早睡的懒汉表现,毫无积极抗金的样子。比照岳飞,西线战区全面压倒了岳飞,这是一场真正的抗金行动。 我们先从金国的政变说起。绍兴九年的七八两个月,金国的金熙宗与右副元帅兀术合谋,连续杀死了领三省事的完颜宗盘兄弟及左副元帅挞懒,在十月,又拘留了宋使王伦。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说明金国的主战派灭掉了主和派,战争的阴影顿时浓重起来。那么对于南宋来说,就应该做好战争的准备了。 在金国政变之前的绍兴九年正月,时任枢密使的秦桧将川陕宣抚使吴阶晋升为四川宣抚使。吴阶是著名的抗金名将,由他坐镇西线,可保万无一失。随后,秦桧任命周聿为陕西宣谕使,因为陕西离朝廷太远,不便指挥。随后秦桧再派出了签枢密院事楼?前往陕西全面督政,其实他的身份就是钦差大臣,掌控西线。 楼?是浙江婺州人,比秦桧大17岁,当年已经67岁,而秦桧为50岁。对秦桧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楼?与秦桧的关系很好,而秦桧向来与浙江人的关系不错,秦桧屡屡提拔温州人即可证明。在秦桧罢相时,楼?也罢官,在秦桧任相时,楼?也受到了重用。 在三四月间,秦桧又任命了一批西线的文武官员,以加强对当地的管理和防守。不幸的是,在六月,才36岁的吴阶病故,南宋未战先损失了一员大将。抗金名将吴阶比岳飞小三岁,甘肃人,三代守蜀,人说与岳飞齐名,其实岳飞哪能与他相比。吴阶一死,秦桧随后在七月任命四川制置使胡世将兼任主管四川宣抚司职事。 胡世将比秦桧大五岁,当年已经是55岁的年纪了,他还是秦桧的江苏老乡(武进人),在岳飞3岁时他就是进士了。在文献中的记载是:绍兴九年和十年(),他任川陕宣抚使,此时,金兵大举进攻关中,长安陷落;西北守军分屯各地,面临覆灭的危险。胡世将调动吴?之弟吴?等人出击,屡挫金兵,使“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返”。绍兴十一年,收复陇州等地,对保卫西北边陲建立了战功。 许多人说秦桧是奸细,金人派他回来是为了破坏抗金,我们看看秦桧对胡世将的任命,即可知道秦桧是怎样安排部署抗金战略的。 楼?在陕西,将吴阶的弟弟吴?提拔上来,为经略安抚使,兼知秦州。在吴?的建议下,楼?命令三万人守川口,把住四川的门户,再遣五万人往陕西。八月楼?返回朝廷,这样留在西线的是胡世将了。到了九月,秦桧任命他为川陕宣抚副使,同时,解除了几个手握重兵的武将职务。十一月,胡世将在陕西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绍兴十年正月,胡世将报告枢密使秦桧,他们探知金国了准备南侵的迹象,前伪齐的将领没有防守的意志,希望朝廷紧急派遣高层统兵官。提出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由他来随机处理军情。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南宋收复陕西,获得了十三万的军队,战马有二万匹。难怪岳飞不敢对抗伪齐,他应该知道刘豫的军队也不是好对付的。, 胡世将在通报敌情并且在陕西积极部署之时,他也接到秦桧的命令,准许他随机处理紧急军情,授予了他调动军马和筹集钱粮的权力。我们可以看到,在胡世将去陕西的这段时间,他是一刻也没有闲着,做了许多的工作。而岳飞在做什么,没有谁能知道。在陕西有一系列的任命、布防,而中线这里却没有。 绍兴十年的五月,金国的都元帅完颜兀术将军队部署完毕,宋金战争随即爆发。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低级研究导致错误结论(一) 研究岳飞的人很多,但多是低级的研究,因此往往是错误的结论。先不要看这些人的来头有多大,不管是大来头还是小来头,只要你是低级的研究,往往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如罗炳良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年纪不大,1987年参加工作,是宋史学界的骨干分子,也喜欢时不时地说说岳飞和秦桧。但是这些人因为是低级的研究,所以在许多方面一知半解,人有近视眼不可怕,而学问有了“近视眼”则是不能小觑的问题。 罗先生张口便说“在宋金民族斗争的烽火烈焰中”,可以想象,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加思考也学会了将古代的中国王朝之争添加了民族的成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建的历史,在当时民族并未产生,在中国并非什么时代都有民族。民族是近百年才有的产物,是近现代国家形成之后的产物,在此之前既无民族,何来民族斗争?充其量是不同的族群而已。显然这位教书对何谓民族一窍不通,因此研究是低级的,错误是低级的,水平自然也是低级的了,你能说他的学问能高到哪去呢? 学历史不学民族史,不懂民族学,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我们中国的历史教育,往往就忽略了这方面。金国人也是中国人,接受的是汉文化,并且是个汉人王朝。别看其中有女真人,并且金国由女真人所建立,但是他们很快与汉人进行了融合,所以他们是我们汉人的老祖宗,并且还是北中国的建设者。金国对中国的文化是有着极大贡献的,北中国人对置身于金代是引以为傲的。 因为对金国产生错误的认识,于是对于岳飞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也就是说,这些人在贬低金国的同时,自然在抬高岳飞,因为他们认为岳飞是反金的。在他们的心里,反金的都是英雄,越是坚决反金,越是大英雄。与金这个坏王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无疑都是坏人,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人。 在罗炳良先生的心里,岳飞是什么人?是“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控扼荆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先生认为岳飞是南宋的屏障,南宋有了这个屏障才是安全的。那么请问伪齐刘豫军队两次入侵淮西,岳飞屏障了吗?金国军队四次入侵江南与淮西,岳飞屏障了吗?建炎三年你屏障河南、建康、临安了吗?建炎四年你屏障了泰州吗?就更别说屏障陕西与四川了。在金军面前,岳家军该跑还是跑,金军何时迈不过岳家军这道坎了。 在一些人的心里,屏障就是长城,杀了岳飞就是自毁长城,那么金国又是谁的屏障,谁的藩篱,谁的长城?因为有蒙古在,金国就是南宋的屏障、藩篱、长城。我们的宋史学者为什么看不到蒙古的存在呢?如果蒙古是个农耕王朝,接受儒家文化,是可以对他们放心的。但是偏偏正相反,他们崇尚的是金戈铁马的征战,是勇悍嗜杀的精神,他们是南宋未来潜在的敌人。由此得出结论,金国存在一天,南宋安全一天,所以说南宋真正的的长城和藩篱是金国,而不是什么岳飞。 儒家文化的“儒”字,其实是人儒了,而心懦了,可以说是越儒越懦.所以一个王朝儒了,也就懦了。蒙古人不儒,金国人不儒,才比宋朝强悍。而儒与辱是谐音,儒而不辱才奇怪了。我们学了历史会知道,受辱的往往是受儒的,在宋朝最美的是田园风光,是耕读持家,是之乎者也,是彬彬有礼和谦谦君子,这都不是上战场的条件。十个岳飞也改变不了这样的条件,那么南宋的结局也是改变不了的。 当年吴越钱王入朝,宋曰谋下江南,许以举兵援助,归语其臣沈伦,伦再三嗟叹。钱王扣之,伦云:“江南是两浙之?篱,藩篱若撤,堂奥岂得而安耶?大王指日纳土矣。” 宣和年,北宋结女真攻契丹,契丹果灭,随即二帝北狩,此亦自撤藩篱也。今又以灭金国,蒙古横行襄蜀,此又自撤藩篱矣。这是古人对藩篱的认识。古人的藩篱观远超了21世纪的罗炳良先生,学了一辈子的历史,这个道理都没有悟出来吗? 事实证明,杀了岳飞,南宋依然是安全的,岳飞活着,南宋年年打仗,没有了岳飞,南宋长久和平。化干戈为玉帛才是真正的屏障,才是真正的长城。而这个保卫和平的屏障是秦桧给的,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 绍兴十年和十一年,南宋确实经历了“烽火烈焰”,却没有人去想想,这个“烈焰”是谁扑灭的,是岳飞吗,是其他诸将吗?韩家军、张家军、岳家军不管取得多少战果,都是枢密使秦桧指挥的,而不是岳飞指挥的。不管是胜与负,秦桧都是责任的担当者。岳飞不给高宗面子,也是不给秦桧面子,秦桧大权在握,凭什么不能处置表现不佳的岳飞。如此简单的道理,我们的宋史学者搞不明白,真不知道领工资的时候能不能数清楚。
全面压倒岳飞的西线战场(二) 金国侵宋,来势汹汹,他们兵分四路,向陕西、西京(洛阳)、东京(开封)、淮西发起全面进攻。当时进攻陕西的是撒离喝,他的目标是收复陕西。五月中旬,他率领金军渡过黄河,猛扑而来,金兵铁骑所经之地纷纷不战而降。知永兴的郝远在投降之后,派人携带劝降文书前往河池,被胡世将斩杀,文书也被焚毁。 胡世将将河池作为大本营,他身边的是吴?。在召集过军前会议之后,吴?表示不能放弃河池,他保证能够击退金军,胡世将便决定留在河池。五月下旬二十三日,胡世将命吴?带领两万人马前往宝鸡抗金。胡世将重点保住川口的决策得到秦桧的批准,此间宋金两军在耀州激战,金军败退。但随后不久,金军用计攻陷耀州,守军投降。 五月二十七日,秦桧命令胡世将在军前可以便宜升降文武官员。 五月二十八日,金军五千骑兵在凤翔一带与宋军发生激战,金军抵抗不住勇猛的宋军,伤亡惨重,有许多落水而死。此役宋军大获全胜。 六月六日,金军五千骑兵在扶风与吴?的宋军爆发激战,宋军再胜,俘获金军117人。 六月十七日,宋军击败金军,收复醴州。 六月里,胡世将还指挥了一系列的作战,金军屡次战败。金军见到宋军气势雄壮,阵营严整,主帅叹息,难以与宋军争胜负。在六月,胡世将指挥的是底店、驿店和青溪岭之役。青溪岭宋军在曲汲的指挥下没有打好,遭到惨败,死伤甚重。事后胡世将即曲汲在军前斩首示众,然后组织反击。六月二十一日,宋军在青溪岭击败金军。 中部战区的岳飞从鄂州出师是在六月中旬,六月下旬才到了湖北安陆,离开大本营鄂州才二百里,岳家军别说与金军交兵了,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也就是说,西线已经是烽火连天了,岳家军还在打着哈欠懒洋洋地刚刚上路。 另外还要提到,六月中旬,在淮西顺昌的刘?率领八字军与金军也爆发了大战。秦桧命岳飞紧急驰援顺昌,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岳家军未有一兵一卒,一人一骑赶到顺昌。 吴?指挥的是“百通坊之役”,六月二十三日,宋军骑兵在凤翔城外冲破金军营寨,杀敌甚众。接下来双方再战,打了数十回合,金军又被击败,宋军追击十余里。 在闰六月,宋军田晟指挥了“回山原之役”,他的手下有数万人马,宋军连战连胜。但是在十二日这天,金军绕到宋军后方攻击,田晟被击败,损失了十分之一,但能够保住全军退回。本来胡世将是派出援兵支援田晟的,但是他们没有赶到田晟就已经战败。胡世将下令将未能赶赴战场的两位将领,一个剥夺官爵,一个连蒋十级。仗打到这会,在河池的胡世将粮草即将告罄,他只能返回仙人原山寨,凭险据守。 胡世将的治军,没有犯什么大错,与金军基本战个平手,但是他治军却是很严厉的,该降的降,该杀的杀,违反军令的都不客气。反观岳飞,延迟出师不说,顺昌不援,是应该降职的,后来淮西不援,杀他也是不冤的。胡世将在宋金议和的第二年(1142年)去世,享年58岁。如果他来指挥中线的岳家军,那么岳飞是不敢如此跋扈和不听指挥的。‘ 转眼到了七月,胡世将再次对金军发起进攻,多次击败金军。在七月底,金军的五千?骑兵进攻宋军,被宋军的王俊击败,此后双方在东洛谷一带对峙。这样在七月里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八月中旬宋军进攻?县,两军多次交兵,宋军都取得了胜利。本月十四日一仗,二十一日一仗,二十二日一仗,金军都被打败。 九月初六,宋军与金军三千人激战于凤翔,血战十余次,宋军获胜,俘获战马五百匹;十二日,宋军在?阳击败金军,因为战功,统制官杨从义升任副总管;十一月中旬,金军数万进攻宝鸡,被杨从义击退;十八日,他又在渭河一带击败金军,迫使金军退回长安。 十月,金国知代州的王忠植起兵叛金,三日,秦桧命他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代州。随后金军围攻庆阳,知府宋万年坚守。胡世将命王忠植出兵救援庆阳,在他进兵到延安时,不料军队哗变,王忠植落入金军之手。由于他不肯劝降庆阳守军,被金军杀害;十月八日,宋万年投降金军。 在陕西的侯信渡过黄河,杀金军二百,并且还有俘获五百的战绩;还有李政,也多次击败金军。直到十一月十一日,守军吴琦在陕州也击败金军。也就是说,守军在胡世将的指挥下,一直打到了年底。当时西线的宋军看似不少,有十余万,但是多为投降的伪齐军,没有多少战斗力,而西线的城池也未能修缮,即没有牢固的城防工事,这是对南宋军队极为不利之处,所以让金国占领了许多地方。不过有秦桧派去的胡世将和吴?主持作战,仍然能够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有学者指出,在南宋方面表现良好的有胡世将、吴?、杨政、郭浩、王俊、杨从义、吴琦等人;在金国方面表现不错的是撒离喝、拔离速、鹘眼郎君等人。从这里看到,在金国方面并非已经无人,而且作战的规模很大,相当于当时中线、东线的总和。尤其是他们能够打到年底,可知秦桧派去的胡世将是个坚决抗金的人才。 而在此间,岳家军从七月二十一日就已经开始从河南撤军了,已经决定完全地放弃河南了,可以说西线比之中线多打了将近半年工夫。如果西线没有坚决地阻击金军,而将陕西尽早放弃,那么金军将有可能从陕西绕到岳家军的后方,断掉他们的后路,这样岳家军的末日也就到了。 秦桧任用胡世将经略陕西,是有眼光的举措,胡世将不负使命,在西线让金国领教了南宋的抗金实力,绍兴十年的战火中考验出,胡世将是英雄,秦桧也是英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岳飞就原形毕露了。
秦桧不想抗金吗 秦桧从金国回到南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让南宋变好,一是让南宋变坏。变好是中兴南宋,变坏是亡掉南宋。我们看到的结局是南宋变好而不是变坏了,这足以证明却秦桧是好人,是为了南宋着想的。 想让南宋变好,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抗金,抗金会有两个结局,一是灭金,一是议和,因为灭金不成才会议和。根据推断和事实证明,第一个结局南宋是做不到的,那么只能是第二个结局----议和。不要以为议和与抗金无关,你不能抵抗,人家就会灭你,人家会跟你议和吗?抗金是议和的基础,如此简单的道理,许多人看不明白,总以为议和就是不抵抗,就是屈膝投降,其实是错误的认识。 在秦桧第二次任相之后,绍兴十年与十一年的对金作战都是宰相及枢密使秦桧指挥的,至少也是秦桧策划的,不可能秦桧喝茶,高宗绞尽脑汁。南宋的西线战场是不让秦桧操心的,高宗把指挥权给了胡世将和吴?他们,而东线淮西战场是高宗与秦桧一起操心。所谓淮西战场,相当于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东线诸将算是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岳飞援淮西就好比是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即第二野战军。整个淮海战役,第二野战军不参加行吗?刘邓大军如果也像岳飞一样作壁上观行吗? 岳飞不能参加淮西之役,问题是严重的,岳飞隔岸观火是在拆高宗和秦桧的台,也是在危害南宋的安全。如果这是在解放战争,如此表现他的脑袋不搬家那才怪了,所以说真正不抗金的是岳飞而非秦桧。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强盗捆绑了岳飞父母,又对其妻欲行不轨,岳飞还会无动于衷作壁上观吗? 如果秦桧不想抗金,又何必搞一个“举将帅”的行动呢?许多人并不知道,南宋“举将帅”制度始于绍兴十年(1140年)闰六月,宰相及枢密使秦桧通过高宗下诏,规定三衙管军及观察使以上的高级武臣,“各举智勇猛略、才堪将帅者二人,不拘资格”。后来在秦桧死后的第四年,高宗又做了一回这样的事情。在高宗以后各朝,同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秦桧做的事情,大家继承下来了,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制度。 一个一心投降的皇帝与宰相,会“举将帅”提高军队战斗力吗?后来岳飞在河南及淮西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差,证明了秦桧这样做是正确的。南宋举将帅的标准有四,一曰忠勇,二曰武艺,三曰谋略,四曰兵法。这里忠是忠于皇帝,而忠于皇帝则必须听从指挥。如果像岳飞这样的飞扬跋扈,其他三项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深入研究了南宋,即会发现,这样的下诏是经常的,并非昙花一现。南宋重视将才,当然是想筑起一道保卫国家的长城。高宗杀岳飞,人说自毁长城,那么其他的将才不是长城吗?高宗又何尝毁掉了长城呢?岳飞充其量不过是一块砖而已,少了一块砖城墙会倒塌吗? 对于那些骄横跋扈、妄自尊大、拥兵自重者,即便是将才也是要除去的。如高宗杀刘正彦、苗傅、范琼、岳飞,都是不能容忍才对他们不客气的。秦桧可以说是抗金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南宋的抗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炎年间,南宋被动挨打又抗击不力。岳飞这里,失守汴京、建康、泰州,此间他逃跑有余,进击是谈不上的。 第二阶段,是绍兴元年至绍兴八年,南宋屡次战败伪齐军队,他们来一次打回去一次。这一阶段,岳飞在襄阳有所表现,在淮西没有表现,如果他能够有一点积极性,淮西战场就不会是仅仅打跑了敌人而已。 第三阶段,是绍兴八年秦桧出场之后,宋金于绍兴十年、十一年,在东、西、中三线全面开战。金军兵分四路,战场相当宽大,宋金基本打了个平手,南宋算是略处下风。在金朝这里的奠基礼是濠州大捷,完败南宋诸将。此役岳飞没有出场,他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高宗杀他,他还有什么怨言呢? 在北宋有个叫徐禧的武将,他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帅怯耳。岳飞也说过“唾手燕云”这样的话。但是宋曾经两战燕云,均以失败告终,且败得很惨,岳飞口吐“唾手”二字,能信说的是实话吗? 这个徐禧以高谈阔论赢得了神宗的信任,于是将他派去?延路。徐禧目中无人,夺了路帅沈括之权,又将副帅排除在军事行动之外。随后于三面绝壁而无水源之地修筑永乐城,当西夏以三十万大军来攻时,他先是兵败城下,后被敌军重重围困于城中。不久城破,徐禧战死,二十多万军民伤亡。那么如果岳飞北伐,深入金境,一旦被围,谁来救他?一旦粮草断绝,岳家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岳飞会怎么办?秦桧很清楚岳家军的战斗力,也很清楚韩家军、张家军的战斗力,南宋如果贸然出师,惨遭失败,谁负责任? 岳飞说“直捣黄龙府”,那么在绍兴十一年你直捣了何地?这一年可没有什么金牌出现,那你是怎么表现的。到底是秦桧不想抗金还是你岳飞不想抗金,绍兴十一年岳飞与秦桧已经各自交出了答卷。到底谁在抗金,试金石就在十一年,结论就在十一年。 一个存在迷信与崇拜思想的人是不能投入到历史研究中的,你既然迷信并且崇拜了岳飞,自然相信他的一切,包括了他的无所不能。为什么一定要打败金国,中国的历史经常存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况,但这是勉强不得的,必须要符合当时的条件。岳飞不过是战乱中起四方的一个“乱世英雄”而已,他不可能志向高远。他充其量能够称霸一方,想要左右国家的政策,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也没有这个权力。 对于武将来说,听从国家的指挥,皇帝让你何时报国你才能报,人家没说你就耐心等待。高宗让秦桧报国,秦桧响应,高宗满意,秦桧成功。在秦桧的身上可以存在志向高远,因为他是国家政策的制定人;而对于武将来说,志向高远不在职责范围之内,对此岳飞不能搞错,我们也不能搞错。若不明白这些,证明对历史的研究不足,还要努力才是。
@叽叽喳喳侃大山
22:20:34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岳飞就原形毕露了。 ----------------------------- 呵呵。 岳飞伟大战绩的更不用说了, 我们认为:岳飞仅凭他的文采也足可以当我们的民族英雄了。 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叽叽喳喳侃大山
@叽叽喳喳侃大山
我们认为:岳飞仅凭他的文采也足可以当我们的民族英雄了。 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以后大家都不用冒生命危险了,就比赛吹牛逼就行了,如“跃马扬威踏东京”之类。谁的牛逼吹得火爆谁就是民族英雄。是这个逻辑吧?!
岳飞说“直捣黄龙府”,那么在绍兴十一年你直捣了何地?这一年可没有什么金牌出现,那你是怎么表现的。到底是秦桧不想抗金还是你岳飞不想抗金,绍兴十一年岳飞与秦桧已经各自交出了答卷。到底谁在抗金,试金石就在十一年,结论就在十一年 -----------------------------------------------------------------------------太文绉绉了!观众根本不懂,不懂就会当作你段话不存在,跳过去。我来个直接的吧!绍兴十一年岳飞屡次违抗皇帝的抗金圣旨,拒不抗金,顿兵不进!导致数万宋军被杀!岳飞因为这个拒不抗金而被赵构处决!岳飞是民族败类!这要比你的“启发式”直接多了,人家观众不会沿着你的启发去深入钻探史料,只能把你的高深术语跳过去不看。
岳飞造假,不可放过。
@叽叽喳喳侃大山 鸟人 莫把战争当下棋
充满仇恨的《满江红》 要说岳飞的《满江红》有何特色的话,那就是充满了深深的仇恨。这是在中国车载斗量的军旅诗词中绝无仅有的产品。如果说该词有气的,那就是充满了仇恨气,而毫无英雄气,完全是一种极不正常的心态。据说抗日战争的时候,终归军人高唱《满江红》奔赴战场,那完全是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在古代的词坛中,是不应该有一席之地的。 一个充满仇恨的作品一定是低俗的,一定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宋金都是中国人,在当时来说也不过是南北朝,他们之间约定的是君臣关系、叔侄关系,大家化敌为友,共建我们的中国,何至于充满不正常的仇恨呢? 我们看看《满江红》的全文吧: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怒发冲冠,2、臣子恨,3、饥餐胡虏肉,4、渴饮匈奴血。看看这里有多少仇恨。古人恨起来好说“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碎尸万段”等等,在岳飞这里则完全有过之。 或许有人说恨敌人有什么不对?我们可以认为,在一首词中这样来体现就是不对,至少是欠缺艺术性。艺术不是黑暗的,不是血淋淋的,不是一股子杀气的,不是让人战栗的。别以为抗金就必须要有仇恨,重要的是要有正确表达的心态。再说如此表达妥当吗,显得有气派吗?我们看看北宋曾经灭掉多少国家,俘获了多少他国的主人。可以说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能打下了的一定打,打不下来的还要打。一个屡屡给人家制造耻辱的王朝,却好意思把自己的耻辱挂在嘴边上。既然出来混,当然有还的时候。 如果宋朝没有耻辱,将会有其他国家遭受耻辱。北宋灭辽,人家的耻辱吗?谁造成的?人家的天祚帝和耶律大石没有耻辱吗?西夏对宋朝称臣,人家说了耻辱吗?另外从《满江红》也看出来,岳飞灭金的想法也太简单了吧,一股子仇恨就可以了吗?这里头连正气都没有表现出来,完全是梦想中的YY,强大的金国是你们好打的吗,驾长车就可以扫平他们了吗?金国人可不是吃素的,你到了“贺兰山缺”回得来吗?金人不写这些东西,他们沉着冷静,又能够勇往直前,让你南宋再别想什么旧山河,保住江南一隅就不错了。 仅有怒发冲冠是不够的,也是没有用的,一个主帅怎么可以意气用事,怎么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国家怎么想的,才是岳飞的行动纲领,一切服从上级,一切服从国家。你有满腔的恨没用,让你化敌为友,握手言和,你敢说个不字吗? 岳飞会恨金国吗?他家中哪个人死于金国了,说来没有一个。他为国家恨吗,两次放弃河南,拒不奔赴淮西战场,我们何尝见到岳飞的长车?齐国刘豫安安稳稳做皇帝,你岳飞仅仅是“抬望眼”就够了吗?韩世忠在黄天荡杀敌、赵立在楚州杀敌、刘?在顺昌杀敌、张俊、韩世忠在柘皋、濠州杀敌,你岳飞不也就是个“抬望眼”而已吗?甚至连望都不望一眼。 有了仇恨打就可以吗?身为一军统帅,不曾考虑失败吗?一旦失败怎么办?想想在马家渡和泰州的表现,难道不会重演吗?有人说马家渡岳飞表现不错啊,别人都跑了唯他在独战。但是我们看见的是,陈淬战死了,你岳飞活了,活的还不错,娶媳妇了,有了娶媳妇之心会有死战之心吗?有了接回老母、儿子之心,还有马革裹尸之心吗?有了杀刘经、傅庆之心,岂不是保自己之心吗?岳飞恨了他们,于是要杀他们,包括自己的亲舅舅,也是一股子的仇恨在发泄。 我们看看***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仓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可没有什么满腔的仇恨吧。并且胜利者还提醒自己,“不可沽名学霸王”,还想到了避免失败,想到了胜利的同时应该怎么做。显然政治家的水平远远超出浅薄的《满江红》了。 辛弃疾的笔下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里也没有仇恨吧? 还有王昌龄的笔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有仇恨吗? 还有卢纶之作:“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也不是吃人肉,喝人血吧。 有人总结了一下,说岳飞与几大仇家后裔不通婚: 秦家,秦桧“害死”了岳飞;赵家,赵构下令处死了岳飞;杨家,杨沂中执行命令监斩了岳飞;张家,张俊执行命令抓了岳飞部将张宪、岳云;万俟家,万俟?御史弹劾了岳飞淮西逗留;完颜家,岳飞“抗金”能与完颜家通婚;王家,王彦差点杀了岳飞;这么多的仇家!想想该有多少仇恨,不可怕吗! 因为仇恨存在,所以在全国的的许多地方都摆放了秦桧等人铁跪像与石跪像,这个仇恨到今天也化解不开。岳飞母亲与本来与秦桧没有关系吧,却也让秦桧来跪她,让一个国家宰相来跪一个农家老妪,不是太欺人吗?好像秦桧欺负过她似的。 岳飞的《满江红》其实就是仇恨曲,就是血流遍地红,终归还是中国人仇恨中国人,到现在还有意义吗?比比众多的古诗词,岳飞的“佳作”可以束之高阁了。
还.还.还.百年前无民族.还.还.还.全是中国人.……还.还民族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