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在做善事的名言吗

南怀瑾老师:做善事的另类后果 ,你一定想不到
分享本文: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是为了求名,为了别人表扬、宣传才去做好事,这不是好事,因为这是有目的的。我每年都接到要我推荐好人好事的文件,要我推荐几位,我问同学你们要不要,都说不要。我说我也不想推荐,也不晓得哪个好,哪个坏,我看我也不错,不过我自己不好意思推荐,我说算了吧!这本是一个好事,假设一提倡,变成惯例以后,有人专走这个路子,那就失去意义了。“行善”,这个“善”字不一定只包括善事啊,做任何好的事都是行善。“不以名”,真正的行善,虽然你目的不在求名,“而名从之”。事实上很怪,你越不求名,那个名自然而然会跟着来,那是真的。不过,你们年轻人不大信,当然,那要时间的累积,你三天就要效果办不到。我发现社会还是很公平的,真正的好人好事你是盖不住的,它自然会出来。行善是第一步哦,第二步名就来了。名来了以后第三步怎么样?天下事都会变的,“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在这里这个“期”是期望,就是现在讲的希望、目的,有时候也可以说是目标。有了名以后你不求利益也不求钱,最后钱也来了,因为你有了知名度,很多的机会可以使你发财,大财纵然得不到,小财就不必担心了。他说求名是一条路线,求名不一定求利,但是最后利益也因这个名来了,名越高,招牌越硬,生意越好。这是第三步了,以后是第四步。“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有名有利了以后,就有人来争了。任何一件事,就算玩宗教也好,你盖一个教堂、庙子,别人也会盖一个教堂、庙子,你有徒众,他也有徒众。你说你的一派好,他说他的一派高,世界上的人最后还是争。所以人在争,万物都在争,生命以争斗而活,就那么可怜,莫名其妙。有了名利就自然有人来争,做***也好,教书也好,到处碰到排挤,大家心里头都明白,嘴里不肯说。哪个地方没有人排挤啊?公司里当一个职员,你负责一点,能干一点,别人就嫉妒你,因为你不懒嘛!你懒了他也要笑你。反正进来一个新人总要排挤掉,最好都归自己,虽然自己也做不了。最近这几个月很多负责人跟我谈公司情况,我说不要悲哀了,全世界都一样,现在年轻人难用啊,进来以后各种毛病不说,学了三个月,他学会了,也想去开一家了;如果老板生意做不好,他出去讲这个老板不会做生意。反正都不对,这就叫做人,人就是那么一个动物。因此道家杨朱哲学的结论--“故君子必慎为善”,在做人做事、讲一句话时,应该非常谨慎才好。其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多去研究,多去想想,当你碰到事情的时候,你慢慢就会有所启发了。整理自《列子臆说》&(“处事交友之道”系列之五十一)&(“双十二”图书优惠活动即将开始,敬请留意!) ◆◆◆◆◆◆欢迎关注公众订阅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本公众号,及同名今日头条“头条号”和同名新浪博客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原创作者:南怀瑾”。欢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欢迎阅读过往文章(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进入)。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名称。****************************新书推荐:《跟着南师打禅七:一九七二年打七报告》台湾南怀瑾文化公司将于2016年12月中旬出版的繁体版新书。现在预订,您将是第一批读者,最早月底前到书发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预售页面&免费结缘《达摩多罗禅经》。这是修持呼吸法门的必读经典。南怀瑾老师多次讲解此经的。“禅修前的准备”微店(南粉创办,汇集简体版和繁体版著作,品类齐全)&
分享本文:
公众号简介
从南怀瑾老师的文章中汲取精华&(本公众号文章均为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2017-05最近更新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榜
Copyright & 2017
JCXG.NET All Rights Reserved.“每天都在做善事,感觉很踏实,很美好”(图)_网易新闻
“每天都在做善事,感觉很踏实,很美好”(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佛冈好人”童秋旭多次走访,先后帮助崔建步三个上大学的儿女享受到碧桂园的帮扶。韩玫 摄  谈起碧桂园,绝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房地产开发商。然而,近年来,在新闻媒体报道中,被媒体主动提及次数最多,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碧桂园的慈善事业。随着碧桂园慈善事业的深入开展,许多幕后“好人”也渐渐涌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佛冈县碧桂园扶贫开发项目部主管童秋旭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慈善垦荒人”,童秋旭在水头镇一呆就是三年多,“每天都在做善事,这种感觉很踏实,很美好。”在童秋旭眼中,正是这份慈善工作,让他明白了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一种弥足珍贵的人生价值。
  南方日报记者 韩玫
  结缘水头镇
  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培训超万人
  2011年的一次机缘巧合,童秋旭在老家英德了解到碧桂园在树山村做绿色产业扶贫项目。满怀热情的他抱着好奇的心态,自告奋勇地留在当地碧桂园扶贫项目组实习。而这与在广州律师事务所完全不同的实习经历也带给了童秋旭深深的震撼,仿佛为他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窗。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实习也让我自己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不是什么薪资待遇打动了我,而是这班人的精神面貌让我觉得生命这样才会更精彩。”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法学专业的童秋旭遵循自己的内心,果断辞去了在广州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工作,加入到碧桂园的扶贫济困室,并成为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成员。
  第二年,童秋旭为水头镇带来了第一个甜果子——“全民技能提升”项目。
  “2012年6月份,我接到集团领导的一个***,让我把花都项目的工作尽快交接,准备到佛冈县开始筹办扶贫项目。”正是这个***,让童秋旭与佛冈结下了不解之缘。次月,童秋旭就带着12个同事进驻了佛冈县水头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工作。
  在项目开展之前,更为艰巨的村民调查工作摆在了童秋旭的面前,他需要带领同事深入全镇8350户家庭调查,掌握全镇人民的培训需求,而整个调查时间是一个月。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正当童秋旭与同事满怀热情地走进村里挨家挨户调查培训意愿时,意料之外的“信任危机”首先泼了他们一身冷水。“很多村民不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以为我们是搞传销的,无论我们怎么解释,都不开门,被赶出门也是常事。”更有些村民看着童秋旭一行被自家的狗追着跑,却不制止。如今回想起这些场景,仍旧让童秋旭感到哭笑不得。
  然而,不忘慈善初衷的童秋旭和同事们并没有因此停止脚步,一句“骗子和传销也应该具备我们这样的毅力”的短暂自嘲后,便又继续厚着脸皮敲开另外一扇屋门。为配合村民的作息时间,调查小组都是在晚上行动,除了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小组还要做当日的调研日记和工作总结。那段时间,童秋旭和同事常常工作到夜里三四点。
  如今,“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已经运行三年多了,根据村民培训意愿共开设了叉车驾驶、电工技术、计算机操作、家政育婴师、汽车维修等九大专业,累计培训超过10000人,帮助4000多名当地农民走出佛冈,实现就业,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该还项目在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扶贫项目”,被广东省人社厅作为社会培训的标杆推广。
  心系贫困生
  创设帮扶贫困大学生项目
  “村里有几户是比较困难的家庭,有一户是困难户,家中小孩黄建欣今年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这是我在水头镇听到的考上的最好大学。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这家人供她读书很困难……我觉得像这种优秀而且贫困的学生值得帮扶,但是当时我没有表态,告诉他们我们会尽力想办法。我把这些贫困的学生家庭信息一一作了登记,如果可以帮扶我会把这些学生作为重点帮扶。”这是童秋旭在2012年做“全民技能提升项目”时调研日记里的一段话。
  不可否认,这样的场景让曾是“企业助学”受惠人的童秋旭感同身受。与童秋旭有着11年交情的同学兼同事梁时告诉记者,童秋旭放弃许多在大城市的高薪就业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碧桂园扶贫济困室,扎根农村基层做慈善,除了源于童秋旭从小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外,也与他曾被“帮扶”的经历息息相关,他在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细心、严谨的童秋旭统计了水头镇这类型的学生数量,大约有十来个。“这是农村贫困家庭从根源走出贫困的唯一希望。”童秋旭说道,通过不断走访、调查、撰写申请材料,童秋旭在当年就帮助这批贫困大学生成功申请到碧桂园奖学金。
  “我也教育子女要感恩,毕业出社会后要回报社会,像他(指童秋旭)一样做个顶呱呱的好人。”崔建步患有疾病,不能干重活,他的妻子每个月靠在村头打零工赚得几百元的生活费,一家五口挤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砖瓦房里。走进崔建步的家中,客厅四面墙上贴满了三个品学兼优的儿女的奖状。了解到崔建步家庭的特殊情况后,童秋旭多次走访,先后帮助崔建步家三个上大学的儿女享受到碧桂园的帮扶。
  如今,这个项目被称为“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专项活动”,已在水头镇开展了三年多,该项目通过一户一策地进行3-5年的帮扶,使青年一代脱贫,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选取了80名学生进行帮扶,帮扶资金达56万元。
  人物说
  “只要慈善事业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做下去”
  “许多慈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主动发掘的,村民真正需要什么,哪些帮扶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只有深入农村才能了解到。”2012年12月,童秋旭在入户调查中发现,莲瑶、新坣两村的道路照明条件比较差,通过调查小组的申请,在镇领导的协调下,碧桂园当即为两村***了328盏的路灯,一个月后工程竣工。在随后的水灾中,路灯为村民避险提供了有利的撤离照明条件。
  全民技能提升项目进入正轨后,接踵而来的水头万人饮水工程、莲瑶、新坣路灯工程、潭洞新联新农村建设和石角镇龙塘-碧桂园生水塘新村的建设工作陆续开展。从2012年7月到12月的时间里,童秋旭整整5个多月都呆在了佛冈,连当年12月2日结婚都是在结婚前一天请假回了家。
  如今,这些项目都产出了,看着新村一片片的灰瓦白墙、干净的村道,童秋旭感慨良多。“人不一定要做多轰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要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就够了。”童秋旭告诉记者,记得碧桂园集团开年会时候,领导问他还能做这份工作坚持到什么时候,他对领导的回答是:“只要碧桂园慈善事业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做下去。”这同样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本版统筹:程浩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