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加明军三大营

企业法人登记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证
民办非企业登记证
收费许可证
战士们的认可
裕翔学习区
2014年学校元旦餐会
裕翔教学区楼道
雅庭学习区楼道
学习环境一角
学生部分学员合影
 冠明视频
 名师风采
  语文张老师:18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中学高级教师,获奖无数。6年军考辅导…
  化学盖老师:18年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中学高级教师,7年军考辅导经验…
  冠明军考教育骨干英语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专业八级,专攻军考5年,对军考试题有着深刻的研究,…
  语文耿老师:18年教学经验,5年部队专升本授课经验,条理清晰,善于抓重点,成绩斐然,…
  数学王老师:被同学们称为“提分大师”的王老师,授课激情。王老师一向坚持…
  政治赵老师:冠明军考特聘政治老师。多年从事军考政治教学。对于军考的政治教学,赵老师可谓独树一帜,多年押对题型。…
  本科提干军政赵老师:18年政治教学经验,7年部队本科提干教龄。冠明军考特聘政治老师。多年从事军考政治教学。…
  心理教导张老师:原石家庄某重点中学教学校长,现经冠明军…
 常见问题
石家庄冠明培训学校-军考培训领导品牌!
学校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688号(陆军指挥学院对面/27军西邻)
咨询***:8
 联系人:杨老师 邢老师
Copyright&2013
81edu.net All Right Reserved
远程指导教学&&向明军 向明迁 向明进
双肩写大“孝” 三兄弟14年轮流用背篓背老母亲出行
&&孝老爱亲
&&2014年11月
人物故事:
  在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黄金河村,有这样三兄弟,他们轮流背起背篓,载着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用双肩感恩母亲的养育,用耐心恒心书写着平常而又不简单的“孝”字。
  背篓,土家族先民的运输工具,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也讲述着大山群众生活的艰辛。近年来,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它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可在夷陵区邓村乡黄金河村,却有这样的三兄弟,他们轮流背起背篓,载着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用双肩感恩母亲的养育,用耐心恒心书写着平常而又不简单的“孝”字。
  父亲离世,儿子媳妇轮流照顾母亲
  向明军,黄金河村卫生室村医,向家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远在外地,二哥已经离开人世,自己是目前在母亲身边最大的一个,脚下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向明迁、向明进。这是一个在邓村小有名气的中医世家,已故的父亲向文熬是从乡卫生院退休的老中医,叔父向文耀也是邓村卫生院退休的老医生,向明军是几兄弟中唯一继承了祖业的人。
  向明军的母亲黄先秀出生于1927年,如今已是87岁高寿,老伴儿十多年前就已去世。随着年岁渐增,老人身体越见羸弱。2000年,一次陡然发作的高血压使得老人行动艰难,吃饭掉碗,穿衣困难,言语混乱……这一切考验着三对儿子和媳妇的仁心和耐心。怎样照顾老人才是最好的方法呢?在农村,由一对儿子和媳妇照顾老人,另外两家拿抚养费是常见的做法,但三对儿子和媳妇都觉得,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服侍和关爱,钱解决不了母亲的问题。另外,老人呆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必然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要是大家轮流照顾,她可以时常换个环境放松心情,儿女们也方便和她联络感情。三对儿子和媳妇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商定了这样的方案,一是只要母亲在世一天,就要尽心尽力照顾一天;二是所有儿子和媳妇都要轮流照顾,轮替着接母亲到自己家,以一个月为周期轮换。
  悉心照料,协力反哺养育之恩
  照顾母亲的十几年里,向家三兄弟、三媳妇没怎么出过远门,种茶叶、种天麻、在附近做小生意成了他们创收方式,外出打工、做生意挣大钱是他们向往却怎么也不愿意的事。小儿子向明进曾经讲过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有朋友约他出去打工,工资很高,考虑到儿子还在上大学,急需用钱,他跟朋友出去了。上班不到一个月,家里来了***,说母亲情况紧急,他没顾得上给老板打招呼就回家了。虽然母亲并无大碍,但当他返回打工地的时候,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3000多元的工资一分都没拿到。向明进心里有点遗憾,但没有埋怨任何人。
  在向明迁家,每到冬天就会摆着两个火垅,一个放在厨房后面,这是茶乡一般农家都会有的布置,而另一个放在堂屋,向明迁解释,这样没有潮气,对母亲的腿疼有缓解作用。邓村的冬天比宜昌城区气温要低,为了让母亲温暖地度过,三兄弟要格外地多弄些柴禾存在家里。儿媳们每天起床后都是先将火垅里烧一把柴禾,给母亲穿好衣服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天冷,老人的手脚也更加呆板,穿衣、洗澡不能自理。“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当是自己的孩子,其实比孩子难伺候,只要她稍微舒服点就好。”向明军也记不清楚自己和爱人多少次帮母亲洗大小便失禁后的裤子,“看到就吐,吐了再拿去洗,洗的时候还要吐,吐得我眼冒金星。”向明军说这段话的时候自己又掉下了眼泪,四儿媳谢德芬说:“看着她下半身一片湿冷,腿上大片大片都是,我们怎么忍心让她遭这样的罪?再脏我们也得忍受啊。”
  山路崎岖,三兄弟用竹篓背母出行
  邻居们介绍,黄先秀老人虽然身体状况并不太好,平时不常出门,但她特别喜欢阳光,除了夏天以外,只要是晴天,都喜欢去晒晒太阳。她的儿子们虽然都已是半百之龄,却都尽量满足母亲这小小的喜好。
  在黄金河村,背篓基本已被摩托车替代,而向家三兄弟一家一个背篓,用来背着老人晒太阳和出门走亲访友。春节期间,是黄先秀老人坐背篓最频繁的时候。“几个儿子都蛮孝顺。一过年,他们都争着接我去团年,抢着接我去吃饭,我去哪一家,哪个儿子就拿背篓来背我。”说这话时,87岁的黄先秀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三个儿子住的不远,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事,但背着母亲就要一个多小时。起初,他们尝试过用摩托车载母亲出去走亲戚,觉得不放心,又尝试着抱,可黄金河村山路崎岖,山路上歇脚非常困难,最后才决定用背篓背。“虽然家里都有摩托车,但母亲年龄大了,经不起颠簸,还是背篓稳妥些。”向明进解释。
  2014年大年初一,天气晴好,气温很高,三兄弟按照节前的商量在老四向明迁家里过年,向明军习惯性地将母亲装进背篓,踏上了去老四家的路。从邻居稻场经过的时候,有村民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而这一幕,距离向明军三兄弟轮流照顾母亲已经14年,距离第一次用背篓背母亲也已经5年。
  作为医生,不管母亲在哪个儿子家,向明军每周必做的事情就是帮母亲检查,包括心跳和血压,从不会忘记,也没有一次落下。“只要我一去,搬个凳子往妈面前一放,她就知道是我要给她做检查了,她自己就开始挽袖子,很配合啊。”每次检查完,要是没问题,向明军就会微微一笑,表示不错,而当血压不正常或有其他异常时,向明军就会告诉妻子或弟媳怎么调节伙食,或马上回到卫生室给她送药过来。周围人笑称黄先秀有专职健康顾问,还有伙食团,待遇很高。
  岁月变迁,先辈遗训永存儿女心中
  小时候,向家兄弟的父亲在外行医,很少回来。母亲每天放工的时候,背后背一个,胳膊肘夹一个,面前还抱一个,路上走几个。母亲将从野外采来的蒿子、芭蕉梗、鱼腥草和在玉米面里供一家人充饥,父亲回来给他们捎点糖、粉、面条之类的,大家就像过节一样。三兄弟觉得,父母当时服侍一大家子都挺过来了,现在一大家子服侍一个老人,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孝道是知恩图报应有的本分,是一切善行的起点。
  如今,向明军家里珍藏着祖辈留下来的上百部中医学著作的手抄本,《药性》、《伤寒经》等,向明军学过不少,讲起来如数家珍。他还清晰地记得,不管是在诊断间隙与众人的聊天,还是日常对子女的言教,祖父、父亲谈的最多的话就是:讲道理,做善事。说到这里,向明军又拿中医打比方:“中医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全局性辩证看问题,合理处理问题,所以效果最根本、最持久,这就叫讲道理,讲的是人在自然中遵守天地人伦的大道理。正因为讲大道理,就更要求从医者具备非常高的善心,医生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杂念,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要符合人伦天理,人才会健康,家庭才会幸福。”很多人在看病时会问向明军他们为什么对母亲那么好,向明军都会回答:“对母亲好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必不可少。你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对母亲都不好,你们还敢请我看病么?”
  一个竹筐,两根肩带,组成一副背篓,全聚仁者精华。一箱墨迹,民族瑰宝,浓缩六字家训,吸收传统精髓。向家的孝道,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感人泪下,却可以打动每一颗尚善之心,可以影响每一户寻常百姓家庭。
来源:湖北文明办身望怎么获得_百度知道明军的源头有哪些?
明军的主流可以从韩宋江南行省军追溯到濠州红军,但肯定还有许多支流,分别是哪些?规模如何?后来在明军中的地位如何?
嗯,这个其实是和题主
讨论的结果……把大纲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这里先说攻灭陈汉之前的部队。一、各红军系统的部队1、濠州红军郭子兴部这只军队是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县与孙德崖等四元帅起兵时创立的。后来应天红军的将领如汤和、宋朝用、耿再成、邵荣、赵继祖、胡海等人,都是郭子兴的老部下,与朱元璋是同僚关系。1355年郭子兴死后,孙德崖有意兼并其军,而郭子兴之子郭天叙、女婿张天?和义婿朱元璋等领导层则决定接受亳州韩宋朝廷的官职。经过多次政治斗争,至1362年的邵荣、赵继祖谋反事件后,最终确立了朱元璋在军中的绝对权威。至于和郭子兴同时而起的孙德崖等四元帅的部众,未见后来归并到朱元璋部下的记载。孙德崖似乎也奉龙凤正朔,称“孙平章”,又在1359年投降了张士诚,并卒于1366年前。2、巢湖水师这只水军本是天完政权将领李普胜(李扒头)、赵普胜(双刀赵)与当地俞氏、廖氏、赵氏等家族在巢湖拥有的水上武装的统称。在彭莹玉门徒的动员下,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等武力豪强参加了1351年兴起的天完红军。1353年天完红军遭元军打击、势力低落,赵普胜等退守巢湖,而与同属天完红军系统的庐州左君弼部发生龃龉。廖永安、俞通海等遂向濠州红军求援。之后濠州红军得以南渡长江、攻占采石。之后李普胜欲谋杀朱元璋,却被部下告密,李普胜被杀,赵普胜则逃归已复兴的天完政权,这只部队乃完全归入濠州红军。朱元璋攻占采石后,有放弃船只之举,是不是有限制巢湖水师行动、防止其乘船逸去的用意呢?(笑)3、徐州红军1351年八月,李二、彭大、赵君用等人在徐州起兵,次年被脱脱率大军镇压,彭大、赵君用率徐州红军残部投奔濠州红军,但其实力仍强于濠州各部,出现了反客为主的局面。徐州、濠州红军联合行动后,于1353年击退了元将贾鲁、月阔察儿的进攻,又攻占泗州、盱眙等地,由彭、赵据守。朱元璋1354年占领滁州后,彭、赵曾招诱他,被朱元璋拒绝。之后赵君用又吞并了彭大之子彭早住的部众。龙凤政权建立后,徐州红军也接受了宋廷官职,并于1356年占领淮安、处死从扬州北逃的元镇南王孛罗普化。之后可能是由于张士诚的压迫,赵君用北投毛贵,1359年火并毛贵后,被其友人续继祖所杀。而其部将薛显则举泗州城归降了江南的朱元璋。(《太祖实录》纪此事在1361年)薛显部是明军中直接继承了徐州红军血统的部队。建国后薛显获封永城侯。后来朱军攻取张士诚的江北领土时,招降了淮安守将梅思祖部,其中仍多有赵君用的旧部。此外,广西参政蔡仙出身徐州红军,但似乎只是一个小兵。《明太祖实录》卷20丙午年四月癸亥条淮安降将梅思祖等至建康,上谕之曰:“汝等多故赵均用部曲,往往皆授重名……”4、龙凤朝廷的“中央红军“1363年朱元璋在援救小明王时,也接收了龙凤朝廷的最后残部“安阳五翼”,其中有曹州行省平章盛文郁的义子马鉴、总管刘宁、常遇春的再从弟常荣、御史丁国珍(丁玉)等人。5、西系(天完、徐宋、陈汉)红军1360年陈友谅在采石杀宋帝徐寿辉,此事显然对天完诸将造成了冲击。龙江之战失败后,原天完江西诸将中出现了向应天倒戈的趋势。袁州的天完袁国公欧普祥义不降陈,向朱元璋纳款。浮梁院判于光进攻饶州的同知辛文才,之后以地归顺朱元璋。但于光被陈友谅派兵击走,单骑归朱。次年,朱元璋亲征陈汉,乘坐江南水师旗舰“美”号,一举攻下安庆、江州。小孤山守将傅友德和丁普郎率部投降。傅友德可是辗转于龙凤红军西路军、徐宋忠臣明玉珍和陈友谅之间的当世名将(n xing jia nu)。在兵威之下,江西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参政廖永坚等以龙兴(今南昌市)降。廖永坚是廖永安在天完的兄弟。饶州平章吴宏(后逃归应天)、建昌平章王溥、龙泉平章彭时中、吉安元帅孙本立(后被熊天瑞所杀)等各地守将也相继纳款。王溥是个大孝子,建国后继续享受中书平章待遇。廖永坚形象参考二、苗军苗军是一支比较特殊的义兵,是由苗人、僚人上层人物组织,被元朝从广西、湖南调来镇压各路红军的一支武装,先后出现在湖广、河南和江南的战场上。察罕帖木儿的部下也有苗军。而元末最著名的苗军将领,则是据说为播州杨氏旁支出身的杨完者(原名通贯)。1355年,杨完者在江州守御,抵抗复兴的天完红军。由于庐州被天完左君弼部攻陷,广西平章阿斯兰率苗军东进“助剿‘,但被安庆守将余阙上言阻止。当年六月, 濠州红军郭天叙、朱元璋部南渡长江、攻陷太平、威胁集庆。苗军在湖广平章阿鲁灰的带领下东下集庆助守。同年八月,从芜湖渡江的“义兵”长***军攻陷宣城,九月,高邮张士诚部攻陷扬州,苗军在阿鲁灰的统率下,辗转于数地之间助战。1356年初,张士诚部在江阴地方武装朱定部的引导下南渡长江,二月攻陷平江(苏州)。应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之邀,阿鲁灰率暂驻于广德、吴兴之间的苗军主力东赴嘉兴助战。三月,朱元璋部攻陷了集庆,留在此地的苗军元帅寻朝佐、许成、刘哈剌不花等率部投降。1358年寻朝佐曾和后来的杨?一起被任命为帐前总制亲军副都指挥使,是应天红军的“中央军”将领。杨完者镇守嘉兴、杭州,多次击败张士诚军。张士诚在苗军与应天红军的夹攻下,选择了暂时投降元朝,1357年八月受元朝太尉之官。红军胡大海、邓愈部进入徽州、建德(治所在今建德市梅城镇)等地后,杨完者曾率军争夺此地,未果。1358年八月,达识帖睦迩与张士诚合谋袭击苗军,杨完者自杀。驻扎在桐庐前线的苗军将领同佥员成、元帅李福、刘齐、刘震、黄宝、蒋英等人投降了 建德的红军守将胡大海。在这些苗军的助力下,应天红军攻下了元将石抹厚孙驻守的金华,接着胡大海又带领苗军进攻绍兴。苗军成为了应天政权藉以据守浙东丘陵、与张士诚对峙的力量。1360年,原来归顺张士诚的苗军将领郑同佥也投降了。但在1362年,正值朱元璋亲征江西、进入龙兴(南昌)之际,驻守金华的苗军将领蒋英、刘震、李福等人发动兵变,击杀守将胡大海,之后赴台州投奔方国珍被拒,击杀其弟方国璋后北投张士诚。处州苗军李佑之、贺得仁等闻讯也击杀守将耿再成,之后被江南行省平章邵荣率军平定。朱元璋平张士诚时,杭州守将潘元明投降,把蒋英、刘震献出,送应天处死。李福守吴江投降,结局不明。三、青军、长***军及各地义兵1、长***军先谈这只有名的义兵。在元末的颜色政治中,红色是各路起义军的旗帜、服装的颜色,与之对立的义兵则多穿青色、***以示区别。濠州红军攻取和州时,就曾设计模仿庐州路义兵身穿青衣的打扮。起自这一地区的义兵,或以服装名为“青军”,或以惯用的武器而名为“长***军”。在1354、55年,这些义兵受到红军的压迫,或东走扬州,或南下宣州。张明鉴青军、张鉴长***军在扬州受镇南王孛罗不花的招抚。1356年三月,青军、长***军发难,欲立镇南王孛罗不花为帝,渡江南下,孛罗不花不从,逃到淮安,被赵均用攻杀。1357年应天红军缪大亨部攻占扬州,收编了这些军队。至于南下宣州的长***军,则在朱元璋、张士诚和方国珍几大势力间辗转,最终都被吸收或消灭。先后投降应天红军的有在宣州归附的长***元帅朱亮祖,徐达和朱文正的岳父谢再兴,在东阳归附的谢国玺部下何同佥,在金华归附、第一次绍兴之战带领长***军出阵的同佥甯安?(见《保越录》,后在苗军之乱中叛离)等等。2、康茂才部康茂才是蕲州人,天完政权在鄂东蕲州路、黄州路兴起,康茂才组织义兵与之相抗。1353年,河南、江浙、江西数路元军对天完红军发起会剿,康茂才配合江浙水师攻占江州,又进剿天完国都蕲水。他以战功累进淮西宣慰使、都元帅,成为元朝的一方大吏。据宋濂的《康茂才神道碑》记载,康氏屯兵“和之裕溪,太平之采石”,汛地横跨长江两岸,显然是拥有一只水军。可以推断,康茂才此刻隶属于蛮子海牙麾下,甚至可能参加了五月份阻止巢湖水师出长江的一战。而濠州红军的登陆地采石也正是他的防区。红军渡江后,元将阿鲁灰、蛮子海牙等迅速出兵夺回采石,来自寿州一带的义兵元帅陈也先从陆路进攻太平。此时康茂才继续扼守采石水寨,阻断占据太平的红军与江北滁州、和州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为此驻守太平的左副元帅朱元璋多次出兵进攻康茂才,命常遇春以疲兵、伏兵之计歼灭其主力,使康茂才退守天宁洲(未详)继续结寨固守。次年二月,红军出动载有投石机“襄阳大炮”的巨舰,击破了天宁洲营寨,蛮子海牙、康茂才等退守集庆,康茂才仍得晋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三月,红军又进克金陵,康茂才率余部3000多人从江路向镇江逃窜,被红军水师追上,遂来降。康茂才部是应天红军除原巢湖水师外收编的第二只水师,理应受到重视。康茂才初授帐前都先锋职务,次年升秦淮翼水军元帅,率水师驻守应天龙湾水道。1358年升都水营田使兼帐前亲军左副都指挥使,成为亲军系统的将领,并兼管屯田、水利等行政事务。其部属可能也随之进入亲军。此后康茂才一直在亲军系统内升迁,1366任神武卫指挥使。期间康茂才除随朱元璋行动外,还参加了东取马驮沙(今靖江)、西争池州、皖城等长江沿岸的战斗,但从不常驻外地。在龙湾之战中,虽然朱元璋把水师暂时雪藏了起来,但康茂才靠着和陈友谅的旧识(他们都是大元体制内出来的),参演了诱敌之计。在鄱阳湖大战的收尾阶段,康茂才率“二十八宿令船”利用顺流优势,对在下游抛锚的陈友谅座舰反复发动突击,终于将其击毙。之后在讨伐张士诚的平江之战中,康茂才作为十一路大军主将之一,屯兵苏州北门。洪武元年正月,康茂才带领二路援军往济南,增援徐达北伐大军。大军西取陕州后康茂才留守此地,又率部以浮桥渡过黄河,攻占河中,与潼关守将郭子兴一起阻断关中诸将出援之路。三年八月,在封爵前夕,康茂才以大都督府同知之身在陕州病故。待续
我也自答一下吧,放点比较有趣的人。1、吴宏。天完红军地方部队首领。1351年,吴宏率众千余人在家乡余干起义。1352年,天完红军彭莹玉、项普略部自九江攻陷饶州(今鄱阳)时,他参与其事,后留守余干。1353年,天完红军主力失败,彭莹玉被杀,他仍守余干,击退元江浙行省左丞老老的进攻。1355年,元廷派元帅韩邦彦率兵十万来攻。4月,击败天完方彭浩的七万大军,破饶州,俘获天完平章1人(彭浩?)、万户8人。随即又派婺源义兵千户汪同(也是元末奇人)为余干州同知,来攻吴宏。不久郭天叙、朱元璋等率滁州红军渡江,抄了汪同老家,迫使其撤兵,于是吴宏声势复振。11月,吴宏与陈友谅等天完诸将一起反攻饶州,杀死韩邦彦,夺回城池。在此期间,有个名叫盛庸的乡间读书人带着一些亲友前来投奔吴宏。1356年,吴宏联合浮梁的鄱阳湖义兵首领丁光(后以鹰扬卫指挥使守巩昌,赴援兰州,大战王保保而死)驱逐陈友谅,直接归附天完帝徐寿辉。丁光被授予宣慰使官职。1358年,吴宏、丁光又投降了挟持徐寿辉的陈友谅。吴宏被授予饶州分省平章衔,丁光为院判,分守饶州(鄱阳)、信州(上饶)等地。1360年,丁光在时以应天方院判镇守婺源的汪同(虽然他同年就单骑去杭州投元)招降下以浮梁、饶州投应天的韩宋江南行省,被陈友谅(吴宏?)击走。1362年,吴宏以饶州降应天方。朱元璋派丁光协守饶州。吴宏、丁光隶属江西行省参政、佥院邓愈(后为大都督朱文正)节制。之后,吴宏参与了迫降汉将邓克明之战。1363年,都昌水军大将江爵趁丁光、吴宏等不和之际,引汉将张定边等来袭,攻占饶州。吴宏、丁光和主管民政的郎中杨宪等人走应天。鄱阳湖大战后,应天方收复饶州,仍以吴宏守之。1369年,吴宏作为指挥使随大将军徐达北伐陕西。至凤翔,一度署理凤翔知府(不久被镇抚黄源署理同知取代)。同年招抚宁州、?州等郡县。1370年,吴宏以事被谪戍秦州(今甘肃天水),据传之后被赐死。1371年,曾在吴宏麾下担任义兵万户的饶州乐平人盛庸以定远卫指挥使衔率领吴宏旧部出师辽东。1375年,盛庸隶海国公吴桢麾下,所部被整编为定辽左卫。以后,在长***军旧将、辽东都指挥使叶旺麾下,参与了收金、海、盖诸州和破纳哈出的多次战役。1377年,盛庸授世袭指挥使衔(此前为流官指挥使)。洪武末,盛庸成为都指挥使(不知为何出现了陕西人的说法,?)。1399年,距离吴宏起兵48年之后,他的旧部站在了讨伐燕王朱棣的行列之中,因此一战成名,被封为历城侯。PS:不过也有史料说盛庸是庚子年归附邓愈,那么他似乎应该是丁光的旧部了。丁光1370年战死在兰州之战,吴宏同年以事谪戍秦州,而盛庸1371年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应该说两者都有可能性吧。只不过丁光率领的是鹰扬卫亲军(后来仍列名上十二卫),而盛庸率领的则是定远卫亲军(在太祖实录里出现过,但很快就消失了,应是被改为定辽左卫了)。PS2:吴宏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在饶州地方史志上的重要地位。据说,他是饶州的城隍。【天完红军的理论导师彭莹玉,又名彭翼、彭祖,更知名的分身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彭和尚,他也是吴宏、盛庸等人的革命引路人】【天完红军的理论导师彭莹玉,又名彭翼、彭祖,更知名的分身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彭和尚,他也是吴宏、盛庸等人的革命引路人】2、张玉。盛庸的老对头张玉,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应该是李察罕部河洛青军出身。1368年明军北伐灭元后,张玉没有顺应大势,而是率部退往漠北,成了矢志反攻中原的北元诸将中的一员。在北元队伍中他人马不见多而官职不断提升,最后成了知院(也不知道谁给他加封的)。1385年,眼看戡乱救国无望,张玉率部投降了明朝,点验人马后授官济南卫副千户(不错了,说明手下还有几百战兵几千家属)。1388年,他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带路,因功被提升为安庆卫指挥佥事。1390年,由于在出塞中屡立战功,被燕王朱棣看重而提拔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使。洪武末年,张玉成为都指挥同知。张玉早年的事迹,比起盛庸还无考,只知道他1400年战死时58岁(可推算他生于1342年前后,比盛庸年纪小一些)。不过从投降之后的战绩来看,他应该也是一员宿将,当年在察罕的帐下估计也是万户以上的中高级将领。对于青军莫名其妙地在决战之中败于红军,他大概也很是不甘心吧。就这样,河洛青军与天完红军的战争,五十年后在另一种名义之下继续展开了。突然脑补出董其武大战韩先楚的情景,好吧,请当我在说胡话。【很有可能是张玉故主的元末青军领袖察罕帖木儿】【很有可能是张玉故主的元末青军领袖察罕帖木儿】PS:
指出,在东昌之战中杀死张玉的南军平山卫(当时在东昌)指挥使安赤绂是宋节度使安守忠之后。守忠,安金全之孙也。粟特人大战北元余孽,这剧情也是酸爽。安氏在洪武初就是平山卫的中下级军官,不知道他是不是徐达北伐时收拢的山东元军小校。3、毛葫芦兵。毛葫芦本是河南南阳商洛山区猎户的别称,因其所用箭囊为皮毛制成、葫芦形状而得名。1337年,元廷为镇压河南地方的起义,出库银招募这些猎户为所谓义兵,号毛葫芦军。《元史》说他们“甚精锐”。1354年,元廷设置毛葫芦义兵万户府,通过免除差役的条件来招募金、商地方的“土人”守城。后来毛葫芦军更获得大用,随脱脱等四出远征。元廷灭亡后,毛葫芦军被解散,但其成员遁入深山,以开矿、杀人、打猎为业,仍号毛葫芦。明人王士性称他们:内召、庐氏之间,多有矿徒。长***大矢,裹足缠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其人千百为群,以角脑束之(角脑即头目之谓也)。其开采在深山大谷之中,人迹不到,即今之官采,亦不敢及;今所采者,咸近市井道路处也。这些人虽然生活在红军建立的大萌,过着流氓无产者的生活,但仍然心怀捍卫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权的雄图大志。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明廷遂招募他们与农民军作战。1629年,明廷招募毛葫芦为兵,由参政刘应遇率领到汉中镇压农民起义,又到晋南豫北一带参与对紫金梁王自用部农民军的围剿。1632年,河北磁州营的一千毛葫芦军在新乡与农民军交战。1633年,李自成、张献忠、刘国能等农民军在武安歼灭毛葫芦军四百。1634年,农民军又在武安消灭毛葫芦军两百。此后,在两个朝代坚持戡乱剿匪三百年的毛葫芦兵遂退出历史舞台。PS:其实上文是调侃了。毛葫芦军和长***军一样,在明朝成了一种地方特色兵种,经常被明廷所雇佣。正德中刘六刘七起义,明廷招募毛葫芦军围剿。嘉靖二十五年,明廷下令河南、山东各拣都司一员训练毛葫芦军、长***军三千人以备边。万历末萨尔浒大败,大学士方从哲又上疏建议朝廷招募毛葫芦军援辽。此时的毛葫芦军,大概已经只是一种地方特色弓箭手部队了。至于明末最后十年毛葫芦军为何销声匿迹,我猜大概也不是因为被农民军杀了六百的缘故,而是河南大饥、朝廷又没钱,毛葫芦矿徒也都参加农民军造反去了……
《明教马仔朱元璋如何制霸天下》先从至正四年(1344年)说起,黄河决口改道,许多地区受灾,元廷漠然视之,不予处理。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南开封一带黄河又决口,造成巨大的损失,开封知府观音奴向朝廷报告灾情并请求治理黄河,元政府打算花大力气,将至正四年以来改道的黄河勒入故道。  中书省右丞相脱脱派工部尚书成遵前去勘察,成遵回来后却建议不能立项,理由有二:一是工程浩大,难以完成;二是当前社会不稳定,盗贼成群,一旦盗贼与民工相勾结,将会兴起大乱(万一与挑河人相挺而杂起,此大乱之机,非细事也)。  廷臣大多赞同成遵的观点,但是丞相脱脱正因货币改革失败,物价腾贵招致批评,想通过治河恢复声望,于是将成遵罢免,擢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总治黄河。四月,元政府招募了十五万民工前去兴工,为了防止民工与盗匪勾结作乱,还抽调了一支二万人的军队以资弹压。脱脱以为这样就会万无一失,但他的想法是错误的。社会动荡时期群众聚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它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兴风作浪创造了条件,元政府一惯严禁群众聚集,但是这一禁令因为脱脱的私心被打破,成遵等人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正在筹划起义的韩山童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元政府把十五万人的民工聚集到挑河工地上,正是宣传鼓动起义的大好时机。  结合当时黄河南北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韩山童等人特意凿了一只眼的石人,并在其后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文字,预埋到要挖的河道里。  不久这只独眼石人被民工挖了出来,其形象和背后刻的文字与流言十分吻合,民工十分诧异,顿时谣言四起,各地的人们据此认为元朝己遭天谴,人心浮动。韩山童又派出几百信徒四处联络,宣传天下要大乱了,弥勒佛己经降生了,十会传百,百人传千,江淮一带的老百姓全信了。  见时机成熟,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发动起义,他们聚集了三千人在白鹿庄,斩乌牛白马,祭告天地,定下了起义的日子,然后大家奔走相告,通知各地同时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为符号。  正在歃血立盟,举杯欢庆的时候,不审走漏了消息,永年县官员派兵包围了白鹿庄,韩山童被官府抓去杀害,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入武安山中,刘福通、杜遵道等人见事己败露,等不到预定日子,提前发动了起义。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率红巾军攻占颖州(今安徽阜宁),义军以大宋正统自居,他们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而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当辅佐旧主恢复大业。这一政治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起义队伍迅速壮大,义军向河南发展,一路克捷,攻下河南东南部许多府、州、县。史料记载,贫者踊跃参加,“众至十余万,元军不能御”。  虽然韩山童死了,但是他宗教领袖和大宋皇室的“身份”仍很有号召力,因此义军领袖在发动起义后一直致力于寻找韩林儿,以资号召。而这个时候我们的朱大脑袋在噶哈呢,还在敲着木鱼当和尚。他是在大起义暴发的第二年加入红巾军的,当时的政治背景就是各路义军节节败退。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率军攻陷徐州,义军首领李二战死,脱脱下令屠城,徐州城内血流成河,彭大、赵均用率败兵南逃至濠州与郭子兴部汇合。而恰好我们的朱大脑袋就在郭子兴部队,关于敬爱领袖朱大脑袋的家庭,他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以及他在义军中谋在取高位的过程,史料的记载十分简略而且千篇一律,大致是:贫困----出家----参加义军----能干----提拔。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朱大脑袋当和尚时接触过大量白莲教的教义,他在河南南部和安徽交界处游历了三年(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这些地方正是白莲教兴旺的地区,教徒遍地都是,朱元璋不可避免受到白莲教的影响,如果没有白莲教信徒的接济,他难以在三年的时间里到处就食。白莲教是明教的分支,而明教又是拜火教东传以后的变种,当时义军很多首脑都是其信徒。人们一直认为朱大脑袋完全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事实上他的起点很高,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后很快就谋取了高位,成为后者的左膀右臂,后又通过裙带关系进入核心圈。至于大脑袋凭啥能在郭子兴的队伍里脱颖而出呢?《明史》记载有两点原因:一是相相貌不凡。朱元璋相貌雄奇(姿貌雄杰,奇骨贯顶),而且气质深隧(志意廓然,人莫能测),陌生人只要看上一眼,就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因此,当至正十二年润三月朱元璋来到濠州投奔郭子兴时,郭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  二是能打仗。因为朱元璋总打胜仗,郭子兴将他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  同志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会信的,就我们敬爱领袖朱大脑袋那鞋拔子脸。他要说自己长的帅,刘大脑袋都必须必得不服阿。再说说能打仗,郭子兴部北方有许多义军,寿州有刘福通、徐州有芝麻李、高邮有张士诚,这三支军队实力强大,位置上对大都构成威胁,是元军对付的主要目标,濠州在北方义军的屏障下未能受到元军的打击。既然没打过仗,哪来的打胜仗呢?郭子兴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其实就是吃大户,并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然后再去吃大户,显然“战辄胜”的说法有美化大脑袋之嫌。    否定了“奇其貌”和“战辄胜”这两个原因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咱们的大脑袋能在郭子兴义军中突起的原因。  这个原因和大脑袋从军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僧人的身份。郭子兴部属于红巾军系统,这支队伍的指导思想是白莲教,僧人的身份使大脑袋当然地成为军中教会的精神领袖人民战士的好政委,就像一群民工中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突出,这一身份也使得他在扩充队伍方面表现突出,不难想像在三年的游历过程中结识了不少教徒,他们都是红巾军最主要的兵源。《明史》记载,在一次招得700人的部队后,郭子兴将大脑袋提拔为镇抚(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  高学历和能征兵才是大脑袋受到郭子兴重视的原因,郭子兴将自己的养女马大脚嫁给了朱元璋,以便仰仗他来扩大自己的实力。后来朱元璋势大后又娶了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并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后来的蜀王、谷王和代王,但此时的郭子兴还不知道,他的子女几乎全部死在大脑袋这个二五仔手上,这是第一次的资本积累,也正是这资本积累造就大脑袋后来对老大的黑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