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声母与双声叠韵知识
声母原本称“字母”
王力说:“声母的归纳成为系统,就比较晚一些。相传唐末沙门(和尚)守温创造了三十六字母。宋郑樵《通志?七音略》也说:‘七音之韵,起自西域,流入诸夏……华僧从而定之,以三十六为之母,重轻清浊不失其伦。’”(王力《汉语音韵》)
守温以36个汉字代表当时的36个声母(而不考虑这些字所含的韵母),按发音部位把它们分为五组(即所谓“五音”,如果从中再分出“半舌”、“半齿”则为“七音”):
重唇音:帮(布卜拜波)、滂(普沛派匹)、
?(旁蒲袍贫)、 明(门芒母貌)
轻唇音:非(风甫废弗)、敷(丰抚拂副)、奉(冯肥父吠)、微(无文问尾)
舌头音:端(东督当胆)、透(通土添汤)、定(亭谈但特)、泥(南难奴农)
舌上音:知(中追张竹)、彻(忡痴谄插)、澄(沉?传纯)、娘(浓泥女粘)
半舌音:来(里隆卢鸾)
齿头音:精(总子进)、清(村餐侵)、从(残存惭)、心(扫岁算)、邪(松随徐)
正齿音:照(终庄诸)、穿(充出初)、床(崇实术)、审(束诗舜)、禅(成臣涉)
半齿音:日(而柔闰儒)
见(公江居经)、溪(空欺区看)、群(穷共奇求)、疑(危银我颜)
影(烟安忧恶)、晓(呼希休胸)、匣(效学横还)、喻(融逸越为)
以上是中古时期汉语声母的情况,上古情况与此不同,因为上古还没有人研究汉语声母,所以并无这方面的记录。人们在研究了中古声母之后,自然想到要进而研究上古的声母,结果他们发现上古的声母情况与中古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呈有分有合现象。于是借用中古的36字母来表示上古的声母情况:对于上古是一个而后代分成两个声母的,可以用括号把它附在其后;而对于上古是两个的而后代归并为一个的字母,就只好另给它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如P544页之“章(照三)”、“昌(穿三)”之类即是。
所谓“照三”、“床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反映了后代对汉字分“等”研究的概念。即把“同一个声母,同一个声调”的字分为“四等”,如“干、奸、犍、坚”分别为一二三四等字,王力先生指出:“‘等’的差别不在声母,也不在声调,而是在韵母的不同……在乎主要元音的不同”。(同上)
因此,“照三”指中古照母的三等字在上古并不属于照母而是自成一个系统,于是人们用“章”字来代表这一些字。有“照二”“照三”正说明它们在中古都合并为照母而在上古却是分属两个不同的声母,就是这个意思。
从数目上看,上古声母为32个,比中古少4个,但并非简单的减少四个,而是存在着颇为复杂的分合关系。
从以下例子中可以看出六朝时(也就是刚刚认识到汉语有声调、将一个汉字可***成声母、韵母两部分时)人们对声母、押韵等问题是很感兴趣的:
陇西李元谦乐双声语,常经文远宅前过,见其门阀华美,乃曰:“是谁第宅过佳?”婢春风出曰:“郭冠军家。”元谦曰:“凡婢双声。”春风曰:“?奴慢骂。”元谦服婢之能,于是京邑翕然传之。(六朝
魏 杨?之《洛阳伽蓝记?凝园寺》)
梁高祖尝作五字叠韵曰:“后牖有榴柳。”命朝士并作。刘孝绰曰:“梁王长康强。”沈约曰:“偏眠船舷边。”庾肩吾曰:“载匕每碍?。”徐?曰:“臣昨祭禹庙,残六斛熟鹿肉。”何逊用曹?故事曰:“?苏姑枯卢。”吴均沉思良久,竟无所言。高祖愀然不悦。俄有诏曰:“吴均不均,何逊不逊。宜付廷尉。”(北齐
阳松?《谈薮?梁武》)
双声叠韵与上古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上古的连绵词(字)的两个音节之间大多具有双声或者叠韵关系。详见教材545页。
古音通假也必然要涉及上古的声母或韵部,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而“音同”、“音近”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根据上古的声母和韵部知识来判断两个汉字之间有无可能音同或音近。
1、 因音同而通假
武王岂不仕?(《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郑玄?:“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即仕通事。仕、事二字同属崇母之韵,同音。
②项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史记?项羽本纪》)“伏”通“服”,二字同属并母职部,同音。
2、因声母属同一大类,或韵部相近(有对转旁转关系),故而音近,于是相通假:
①女曰:“观乎?”士曰:“既往。”(《诗经?郑风?溱洧》)
唐?德明《经典释文》:“且,音徂,往也。”“既徂”即“已经去过了”。
徂、且同为?部字,声母又为同一发音部位的字:徂,从母;且,清母(同为齿音)。所以属音近字可相通假。
②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史记?秦始皇本纪)《说文》:“罔,庖牺所结绳以渔。”
罔,通“无”。罔,无同为明母字,罔在阳部,无在鱼部,属阴阳对转。
八月?枣,十月获稻。(《诗经??风?七月》)
?通攵。二字同为屋韵部,“剥”帮母;“攵”旁母,同属唇音。
关于通假与假借
通假:本有其字,能找出本字来,按本字读音,按本字意义理解。
把握古音通假的两个条件:
1、两字之间有音同、音近关系;
2、还要有古籍例句作旁证。
例如:庄公寤生。(左传?隐公元年)
寤与牾具有共同的声符“吾”,所以必定同音;
司马迁《史记?郑世家》中说庄公出生时“生之难”,就是极好的旁证。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唯、?、惟”在作为句中句首语气词时都是假借用法。所以才会写成这三种样子都有。
古今字之间不是通假关系,例如:
辟,后来写作“避”、“?”、“僻”等
孰,后来写作“熟”
衰,后来写作“蓑”
莫,后来写作“暮”
坐,后来专为“座位”意义另造“座”字。
教材549页所举通假字与本字关系,有必要认真理解。指出两字之间的语音关系。
教材551页所举古音通假在训诂学上的运用之三例也请认真阅读。&
文章引用自:http://www./user2/43411/archives/.shtml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汉语语法(上) _上古汉语语法研究[ 17:20:07]
专题分类:>>>
写作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汉语语法(上)标准汉语语法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直到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现在的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有语法也有词类,只是它的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而且一个词语存在多词性现象。 汉语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省略。不影响大概意思的词往往省略掉。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 民共和国。2分类方法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有两种分类方式:1、按构成方式分单纯词和合成词;2、按词性分为实词和虚词。构成方式分类①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词性分类①&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可能意愿及心理活动的词,有:行为动词: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发展动词: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心理动词: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存现动词: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使令动词:使、让、令、禁止、勒令……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趋向动词:来、去、上、下……判断动词:是、为、乃……(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示形状的:大、高、胖、瘪、细、壮……表示性质的: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表示状态的:快、浓、满、多、迅速、悄悄……(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这边……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分……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重复副词:又、再、还、仍……(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3).连词,连接词。连接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并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呢、吧、吗、哟、哩、呀、啥……(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呀。(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③&一词多义、多用,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趋向动词)呀(叹词)?(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3短语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动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1]&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如:从山中、向沙漠、为人民、因下雨、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诗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特殊短语1、“所”字短语,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2、“的”字短语,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3、能愿短语,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宁可缺席;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按照语法功能,短语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未完待续)
专题导读:>>>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相关文章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导读:《古代汉语》模拟试题(5),2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有主要有哪几种被动表示法,25.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古代汉语》模拟试题(6),《古代汉语》模拟试题(7),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曰 臣 请 三 言 而 已 矣 益 一 言 臣 请 烹 靖 郭 君 因 见 之 客 趋 而 进 曰 海 大 鱼 因 反 走 君 曰 客 有 于 此 客 曰 鄙 臣 不 敢 以 死 为 戏 君 曰 亡 更 言 之 对 曰 君 不 闻 大 鱼 乎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今 夫 齐 亦 君 之 水 也 君 长 有 齐 阴 奚 以 薛 为 失 齐 虽 隆 薛 之 城 到 于 天 犹 之 无 益 也 君 曰 善 乃 辍 城 薛(战国策·齐策)
36.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各句不同的是(
A.爱共叔段,欲立之。
B.赦之以劝事君者。
C.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D.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
A.《切韵》
B.《广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主谓倒装的是(
A.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B.敢问何谓也?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美哉室!
4.下列句子中,“是”字不表判断的是(
A.此是何神也?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韩是魏之县也。
D.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5.连词“而”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是(
A.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6.语气词“者”在句中主要表示(
7.下列句子中,“与”为连词的是(
A.吾与女璧。
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C.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D.汉王与义帝发丧。
8.下列句子不满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则的是(
A.吾谁欺,欺天乎?
B.且焉置土石?
C.子张曰:“子夏云何?”
D.吾谁与为亲?
9.下列句子中,“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是(
A.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B.战而不克,为天下笑。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10.下列“斯”字与其它各项意义用法不同的是(
A.逝者如期夫,不舍昼夜。
B.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C.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D.有美玉于斯。
二、翻译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1.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4.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15.古之人不余欺也。
16.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17.不如吾闻而药之。
18.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20.其后,秦稍蚕食魏。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30分)
21.举例说明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5分)
22.简述我国语音发展史的分期及其代表音系。(5分)
23.根据“所闻”与“闻者”,谈谈“所字结构”与“者字结构”的异同。(4分)
2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有主要有哪几种被动表示法。(8分)
25.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的类型。(8分)
四、标点翻译题。(本题共47分)
26.古 之 君 人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于 君
曰 请 求 之 君 遣 之 三 月 得 千 里 马 马 已 死 买 其 首 五 百 金 反 以 报
君 君 大 怒 曰 所 求 者 生 马 安 事 死 马 而 捐 五 百 金 涓 人 对 曰 死 马 且 买 之 五 百 金 况 生 马 乎 天 下 必 以 王 为 能 市 马 马 今 至 矣 于 是 不 能 期 年 千 里 之 马 至 者 三(《战国策·燕策》)
27.许 允 妇 是 阮 卫 尉 女 德 如 妹 奇 丑 交 礼 竟 允 无 复 入 理 家 人 深 以 为 忧 会 允 有 客 至 妇 令 婢 视 之 还 答 曰 是 桓 郎 桓 郎 者 桓 范 也 妇 曰 无 忧 桓 必 劝 入 桓 果 语 许 云 既 嫁 丑 女 与 卿 当 有 意 卿 宜 察 之 许 便 回 入 内 既 见 妇 即 欲 出 妇 料 其 此 出 无 复 入 理 便 捉 裾 停 之 许 因 谓 曰 妇 有 四 德 卿 有 其 几 妇 曰 新 妇 所 乏 唯 容 耳 然 士 有 百 行 君 有 其 几 许 云 皆 备 妇 曰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君 好 色 不 好 德 何 谓 皆 备 允 有 惭 色 遂 相 敬 重(《世说新语·贤媛》)
28.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各句不同的是(
A.爱共叔段,欲立之。
B.赦之以劝事君者。
C.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D.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
A.《切韵》
B.《广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主谓倒装的是(
A.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B.敢问何谓也?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美哉室!
4.下列句子中,“是”字不表判断的是(
A.此是何神也?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韩是魏之县也。
D.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5.连词“而”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是(
A.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B.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6.语气词“者”在句中主要表示(
7.下列句子中,“与”为连词的是(
A.吾与女璧。
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C.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D.汉王与义帝发丧。
8.下列句子不满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则的是(
A.吾谁欺,欺天乎?
B.且焉置土石?
C.子张曰:“子夏云何?”
D.吾谁与为亲?
9.下列句子中,“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是(
A.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B.战而不克,为天下笑。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10.下列“斯”字与其它各项意义用法不同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C.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D.有美玉于斯。
二、翻译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1.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4.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15.古之人不余欺也。
16.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17.不如吾闻而药之。
18.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20.其后,秦稍蚕食魏。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30分)
21.举例说明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5分)
22.简述我国语音发展史的分期及其代表音系。(5分)
23.根据“所闻”与“闻者”,谈谈“所字结构”与“者字结构”的异同。(4分)
24.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有主要有哪几种被动表示法。(8分)
25.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的类型。(8分)
四、标点翻译题。(本题共47分)
26.古 之 君 人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于 君
曰 请 求 之 君 遣 之 三 月 得 千 里 马 马 已 死 买 其 首 五 百 金 反 以 报
君 君 大 怒 曰 所 求 者 生 马 安 事 死 马 而 捐 五 百 金 涓 人 对 曰 死 马 且 买 之 五 百 金 况 生 马 乎 天 下 必 以 王 为 能 市 马 马 今 至 矣 于 是 不 能 期 年 千 里 之 马 至 者 三(《战国策·燕策》)
27.许 允 妇 是 阮 卫 尉 女 德 如 妹 奇 丑 交 礼 竟 允 无 复 入 理 家 人 深 以 为 忧 会 允 有 客 至 妇 令 婢 视 之 还 答 曰 是 桓 郎 桓 郎 者 桓 范 也 妇 曰 无 忧 桓 必 劝 入 桓 果 语 许 云 既 嫁 丑 女 与 卿 当 有 意 卿 宜 察 之 许 便 回 入 内 既 见 妇 即 欲 出 妇 料 其 此 出 无 复 入 理 便 捉 裾 停 之 许 因 谓 曰 妇 有 四 德 卿 有 其 几 妇 曰 新 妇 所 乏 唯 容 耳 然 士 有 百 行 君 有 其 几 许 云 皆 备 妇 曰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君 好 色 不 好 德 何 谓 皆 备 允 有 惭 色 遂 相 敬 重(《世说新语·贤媛》)
28.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7)
一、多项选择(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以下注音完全正确的有(
A.大宛(Dàyān)
B.先零(Xiānlíng)
C.番禺(Pānyú)
D.万俟(Móqí)
E.月氏(Yuèzhī)
2.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有(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
C.操吴戈兮被犀甲。
D.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E.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天竺”,古书中又写作“天笃”“身毒”“天督”;“缤纷”,在上古为双声联绵词,这分别可以说明(
A.娘日二母归泥
B.古无舌上音
C.古无舌头音
D.古无重唇音
E.古无轻唇音
4.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有(
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B.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C.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E.甚矣,汝之不惠!
5.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有(
A.南冥者,天池也。
B.荀卿,赵人。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E.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下列句子中“与”用作连词的有(
A.夸父与日逐走。
B.蜩与学鸠笑之。
C.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D.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E.君安与项伯有故?
7.下列句子中,“之”字不是代词的有(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之二虫又何知?
C.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D.孰可以代之?
E.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8.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连词的有(
A.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
B.韩说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E.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在联合结构中的有(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水浅而舟大也。
C.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
D.未至,道渴而死。
E.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10.下列句子中,“然”字用作指示代词的有(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B.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C.填然鼓之,弃甲曳兵而走。
D.河东凶亦然。
E.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二、翻译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本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1.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
12.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3.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
14.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17.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18.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外语学习、办公文档、行业论文、旅游景点、教程攻略、专业文献、出国留学、人文社科以及古代汉语模拟试题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 时间排序
名从主人。&br&比如近卫文?就不写成近卫文麻吕,而阿倍仲麻吕不写成阿倍仲?。
名从主人。 比如近卫文?就不写成近卫文麻吕,而阿倍仲麻吕不写成阿倍仲?。
我们学带庄初崇生的那一版
我们学带庄初崇生的那一版
可以查看它的?考?目,?考???者(基本上是大??者)和?外?者,比如日本?者的?查?料
可以查看它的?考?目,?考???者(基本上是大??者)和?外?者,比如日本?者的?查?料
宋代《梁溪漫志》:”方言可以入诗,吴中以八月露下而雨谓之?露,九月霜降而云谓之护霜。竹坡周少隐有句云:‘雨细方?露,云疏欲护霜。’方言又有‘勃姑鸦舅’、‘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之类,诗人皆用之,大抵多吴语也。&br&&br&梁溪是无锡别名,周少隐即周紫芝,宋代宣城人。护霜就是下霜,当时吴中“下”的元音已经高化成这样了。
宋代《梁溪漫志》:”方言可以入诗,吴中以八月露下而雨谓之?露,九月霜降而云谓之护霜。竹坡周少隐有句云:‘雨细方?露,云疏欲护霜。’方言又有‘勃姑鸦舅’、‘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之类,诗人皆用之,大抵多吴语也。 梁溪是无锡别名,周…
“说”在上古应该是定母字,兑声,中古时分化为书母(审母)和以母(喻四)两种读音。现在江浙话有些词语中保留了其上古的音和意,如把“胡乱解释”称为“瞎说”,音hah dei。
“说”在上古应该是定母字,兑声,中古时分化为书母(审母)和以母(喻四)两种读音。现在江浙话有些词语中保留了其上古的音和意,如把“胡乱解释”称为“瞎说”,音hah dei。
韵书、韵图,诗歌,方言,域外音,形声字,发音生理结构......
韵书、韵图,诗歌,方言,域外音,形声字,发音生理结构......
还跟平仄的有关系。
还跟平仄的有关系。
说&忽悠&在上古音中是一个复声母字(hl)倒有可能。
说"忽悠"在上古音中是一个复声母字(hl)倒有可能。
中古念??i?,到了宋末元初演变成ni。
中古念??i?,到了宋末元初演变成ni。
极尽变化之能事,让人不会觉得单调,我觉得是好事情啊。
极尽变化之能事,让人不会觉得单调,我觉得是好事情啊。
谢谢邀请。&br&云、曰双声,大概和上古的发语词于、粤同源。&br&曰、说倒是叠韵,类似的还有话。有个谓,和云、曰、话都双声,也许有关,但必须及物搭配宾语。&br&说很晚才是言说(shuo)的意思,上古是怡悦、愉悦、悦怿的悦本字。可能是曰的转注字,但不同源,因为本义无关。
谢谢邀请。 云、曰双声,大概和上古的发语词于、粤同源。 曰、说倒是叠韵,类似的还有话。有个谓,和云、曰、话都双声,也许有关,但必须及物搭配宾语。 说很晚才是言说(shuo)的意思,上古是怡悦、愉悦、悦怿的悦本字。可能是曰的转注字,但不同源,因为…
在四川话里,崖和挨是一个音
在四川话里,崖和挨是一个音
是否和油炸桧的来历有关
是否和油炸桧的来历有关
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场战争造成关中部分人移民中亚的”东干村“,保留着当时的关中语音,相关书籍(非常容易找到,百度文库里就有)记载存在pf组声母。也就是说,大量山西移民之前已经存在这一现象了。明初移民陕西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当时移民关中有多少人,关中土著有多少人。&br&&br&另外:1.我印象中向来是关中对山西影响很大。据说晋南一些地区说去省上指的是去西安。&br&2.移民语言要想影响土著方言,我想,不但要人口多还要时间集中,最好地位上再高一些。要不然移民都是融到当地环境中的。能不能考察一下,当时移民多少人,土著多少人,有没有可能影响这么大面积影响大半个北方地区呢?&br&3.我原来看过一些文章,说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人说祖上来自山西大槐树的,这些文章作者的考察是很多人只是流亡时经过山西这个地方,并不是山西人。&br&4.山西移民河南的,内蒙古的,陕北的有没有存在这一现象呢?为什么呢?我记得走西口名声更大一些,不知道人数多少,是哪个方言片的。
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场战争造成关中部分人移民中亚的”东干村“,保留着当时的关中语音,相关书籍(非常容易找到,百度文库里就有)记载存在pf组声母。也就是说,大量山西移民之前已经存在这一现象了。明初移民陕西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当时移民关中有多少…
西南官话的入声演变为了单独的舒声调
西南官话的入声演变为了单独的舒声调
战国的人并不会说十几个世纪之后的普通话,普通话同音不能说明古今各地都同音
战国的人并不会说十几个世纪之后的普通话,普通话同音不能说明古今各地都同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