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技艺的鸬鹚捕鱼人
&&&&& 央广网峡江5月3日消息(饶黎黎 陈金赣)在赣江沿岸的巴邱镇,有着这么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仍在继续古老和传统的工作——鸬鹚捕鱼,他们以船为家,世代繁衍生息,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因为前段时间赣江涨水,邹卫国一直没能外出打鱼,趁着眼下天气转晴,他打算带着宝贝鸬鹚外出捕鱼作业。
邹卫国:像我这个鸬鹚,恶劣的天气,不能去,涨水,水比较浑浊去不了,刮风刮大风,不能去 。
今年51岁的邹卫国看上去挺年轻,却有着20多年的捕鱼经验,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以捕鱼为生。
邹卫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用鱼鹰捕鱼的,从我太爷爷到我这里已经有四代了,我也从事这个鸬鹚捕鱼20多年 。
鸬鹚,又名鱼鹰,属游禽类水鸟,潜水技能高超,以鱼为食。每次外出,这些鸬鹚就整齐排列在船舷上,个个高昂着头,像部队里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只见,邹卫国将将鸬鹚扔入水中,同时用竹竿击打着水面,鸬鹚就会“哧溜”一声窜入水中,不一会儿就衔着“战利品”回到船边,他利索的用竹竿将鸬鹚挑上船,卸下“战利品”,循环往复,一天下来收获颇多,这也是邹卫国最大的乐趣。
邹卫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趣,对吧,钓鱼也有自己的乐趣,钓上一个鱼,他有手感,对吧,非常有乐趣。我带着我的鸬鹚去打鱼,我的鸬鹚捕了鱼,我也高兴,这就是我的乐趣。
邹卫国告诉我们,他家养了25只鸬鹚,每天与它们朝夕相处,一起捕鱼,一起生活。虽说收入不多,但是足以养活一家人。
邹卫国:收入就像出去打工一样,一个月挣个两三千块钱,家里也可以挣个两三千块钱,在家里比较轻松自由一些。
干这行20多年,邹卫国可以说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捕鱼能手,在他看来,除了辛苦些,鸬鹚捕鱼比之其他捕鱼方式都不差。
邹卫国:鸬鹚捕鱼比网捕鱼还要强些,因为网是死的,鸬鹚是活的,鸬鹚有眼睛在水里能看见鱼,找鱼的。第二个,鸬鹚捕鱼比较生态,不会破坏环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捕捞工具与作业方式兴起,渔业资源锐减,不少传统鸬鹚捕鱼人纷纷转行,只有邹卫国一直坚守着这门技艺。
编辑:王一凡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杜甫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即鸬鹚也。鸬鹚捕鱼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由于现代捕鱼工具不断出新,鸬鹚捕鱼在最近几十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鸟类。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飞行时直线前进。
美国摄影师安德鲁&李(Andrew&Lee)拍摄的照片,该组照片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附近,照片记录了一只饥饿的鸬鹚张开大口捕捉及侵吞虹鳟鱼的全过程。
照片中,这只饥肠辘辘的鸬鹚在看到一条巨大的虹鳟鱼时,眼中泛起了“绿光”。并且,它计算好了时间,等着虹鳟鱼从水中跃起的时候将它吞入口中。整个过程中,这只鸬鹚和虹鳟鱼首先似乎进行了对视,而虹鳟鱼好像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命运。经过了短暂的对视后,鸬鹚再也没有等待,张开大口将虹鳟鱼咽进了肚中。
安德鲁&李说:“这就是一瞬间发生的,恰巧我就在虹鳟鱼的尾巴打在水面上的时候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我当时还在惊叹这条鱼太大了,并且在想这只鸬鹚能不能吃掉它,没想到鸬鹚很容易就做到了!”安德鲁&李为自己能拍下这组照片而激动不已,并表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他通过照片不仅讲述了一条虹鳟鱼“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揭示了“适者生存”的法则。
(给老板和员工共同看的小故事)
鸬鹚从河里叼住一条鱼。鱼说:“你如果肚子饿,我宁愿让你吃了。可你辛苦半天,结果自己只能吃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被你的主人拿走。而且你的主人在你捉鱼时怕你吃了,还用铁丝勒住你的喉咙。太残忍了!
鸬鹚听了,毫不动心地说:“我不会上你的当!虽然我现在捉的鱼多,吃的却少,但到冬天,江河封冻,我捉不到鱼时,主人却照样饲养我,我才不至于饿死!”
员工的忠诚度是企业长期培养出来的;
员工看到老板赚钱时不要想去共同分享,因为在老板赔钱时你也不会去共同承担;
跳槽时要对企业心存感激,因为它肯定在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帮助过你。
欢迎各位一同加入关注贝斯特Family的官方微信,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搜寻BestFamily2001或扫描我们的二维码。
@ Best Family 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我捡到只鸬鹚要怎样养活它?_百度知道一些市民发现后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质疑桥梁的质量。
女儿在17年前,被逼嫁给当地人,生活很艰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用电筒检查鸬鹚蛋是否能孵化。
挂在船舷的鸬鹚。
养育小鸬鹚需要用灯光保持温度。
给无法孵化的鸬鹚蛋标上记号。
小鸬鹚破壳而出。
在江都滨湖,有一个名叫张套的庄子,这里因盛产鸬鹚而闻名于里下河地区。
张套人,自古就因人工繁殖鸬鹚而闻名。
张套组因张姓人多而得名,68岁的张兴虎家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张套人祖祖辈辈都养鸬鹚。
家里年年都养鸬鹚,张兴虎从小就已摸清鸬鹚人工繁殖的套路。
张套组有一条小河,鸬鹚多的时候,一眼望去,河里全部是鸬鹚。那时,张套组家家户户都有好几条船,每条船上放十几只鸬鹚。村里人每天都会出去“放老鸦”——当地人称鸬鹚为“老鸦”。
过去,张套人养鸬鹚,大都是用来捕鱼。养多了,也卖给别人。时间一长,张套就成了里下河地区闻名的鸬鹚人工驯养地。
现在,张套只有张兴虎还在驯养鸬鹚,“嫌麻烦,也赚不了多少钱,就不做了。”
一年能繁殖多少鸬鹚?张兴虎说,这是没数的,一要看鸬鹚产蛋多少,二要看鸬鹚蛋是不是好蛋(受精蛋)。
鸬鹚每产一个蛋,张兴虎都会在蛋壳上标上日期。孵7天后,用电筒一照,他就知道蛋能不能孵出来,“电筒一照,如果里面布满了血丝,说明是好蛋。”
抱着鸬鹚蛋孵化的是母鸡,一般要抱蛋26-28天,鸬鹚就会破壳而出。
鸬鹚是晚成鸟,它们出生时,眼睛是闭着的,浑身光溜溜的。出壳10天后,小鸬鹚会睁开眼;半个月后,鸬鹚开始长绒毛。
虽然能“***”,但母鸡不能“代养”。小鸬鹚一出壳,就会放进“暖箱”,暖箱日夜都用白炽灯照射,以保温,“温度太低不行,太高也不行。”
每天,张兴虎都要饲喂鸬鹚,而且一天三顿。小鸬鹚的食物主要是长鱼(黄鳝)和猪内脏,“先要放在锅里炸熟,然后剁碎。”
等到鸬鹚稍微长大一点后,再喂生的鱼虾。而等到40天后,鸬鹚就基本长大了。不过,等到它们下水捕鱼,要长到120天。
张兴虎说,鸬鹚天生是捕鱼高手,下水捕鱼时,只要让它们跟着老鸬鹚,不多久就学会了。
一只鸬鹚的寿命有20多年,但最高产的岁数是3岁,这个年纪的鸬鹚身手矫健,是捕鱼好手。而到10岁后,鸬鹚的捕鱼本领就要下降了。
今年,张兴虎家有12只老鸬鹚,产下了近30个蛋,但只孵化出壳了10只鸬鹚,还有4个鸬鹚蛋正在孵化中。
由于鸬鹚驯养人少了,张兴虎的鸬鹚很吃香。广西、贵州、四川、黑龙江、香港、澳门……很多地方的人都来买过他的鸬鹚。
如今,鸬鹚已卖到平均500元一只,而捕鱼厉害的鸬鹚,一只能卖到上千元。
记者 向家富 摄影 张卓君
责任编辑:陈书戈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58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
******:86-10-
***邮箱:&&&新闻***:021-
老人的鸬鹚情结 细水长流的捕鱼方式还能流多久
原标题:老人的鸬鹚情结 细水长流的捕鱼方式还能流多久
张圣华在船上用竹竿指挥着水中的鸬鹚捕鱼。
正在捕鱼的鸬鹚。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78岁的张圣华老人就已经出了门。陪着他一起跳上家门口那条窄窄小船的,还有7个得心应手的伙计———捕鱼高手鸬鹚,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雄、二雄、小乖……
许多人对于鸬鹚的认识,来源于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鸬鹚》,作者郑振铎是这样描绘的:“夕阳的柔红光,照在周围十余里的一个湖泽上,没有什么风,湖面上绿油油的像一面镜似的平滑。一望无垠的稻田。垂柳松杉,到处点缀着安静的景物。有几只渔舟,在湖上泊着……”
鸬鹚捕鱼,古来有之。早在唐代,杜甫就曾写下过“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这里的乌鬼,就是鸬鹚,可见当年鸬鹚捕鱼已经很流行了。
转眼千余年过去,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几近消失。在鄞州洞桥镇沙港村,以前很多人家中都养有鸬鹚,许多人也以捕鱼为生,但如今也只剩下张圣华和庄根华两位老人还在使用这种原始的捕鱼方法。
鸬鹚捕鱼,他们可能是宁波最后的坚持者。
60年如一日的清晨
早上5点多,天还黑着,只有零星的路灯睁着眼,沙港村还在静谧中沉睡,张圣华早早就起床了,去叫他的伙计们,老人早起的习惯已经延续了60多年。
老人的家就在纵横交错的农村水道边,独门独院,弄堂进去是个小院,7只鸬鹚就住在院子角落的禽舍里。它们的美梦被惊醒了,开始不情愿地扑腾翅膀。
“嘎———”清脆的鸣叫打破了早晨的宁静,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老人的带领下,一身黑衣的7个伙计,排着队,扭着屁股,沿着曲折小弄堂出去了,一路东张西望吵吵嚷嚷,也许是因为还没睡够,也许是已经饥肠辘辘。
“吁———”张圣华一声吆喝,鸬鹚顿时鸦雀无声。规矩早已立下,它们知道,再怎么叫嚷,主人也是不会给它们喂食的。
“都吃饱了,它们出去就不会好好抓鱼了。”老人解释说,每天只有傍晚捕鱼回来,作为奖励,鸬鹚才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然后就要等到第二天傍晚才能吃到东西,早上绝对不能给鸬鹚喂食的。
到了河边,老人拿出细细的绳索,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将绳索套在每只鸬鹚的脖子上,刚好卡住鸬鹚粗大的喉管。脖子被套住了,鸬鹚捕到鱼就无法吞下去,只好叼着鱼回到船边。
脖套大有讲究,老人说,套得太紧,鸬鹚会难受,使不了力;套得太松,鸬鹚就会把抓到的鱼吞到肚子里去了,如果吃饱了,鸬鹚就偷懒。”
在系绳索的时候,一只鸬鹚很不友好,老人的手背被其长长的嘴巴狠狠地啄了一下,泛出淡淡的血迹。
老人只是在手背上草草地抹了一把,便提起这只鸬鹚,冲它吼了两声,随后用橡皮绳把它那长长的钩状嘴给套上了。
“这家伙小,(2013年)4月份才孵出来,还没驯好。”老人解释说,驯养要有个过程,等驯好了,鸬鹚就很听话了,不会再有攻击性。
离院子5米不到的村口有条小河,小河边的垂柳下停着一条小船。小船头尾微翘,船身狭长,像一片窄窄的柳叶,仅能容一人上船操作,它可是老人的“老伙计”了———已经伴随老人度过了三四十年的光阴。
很快,7只套了脖套的鸬鹚被带到了船舷两侧。它们一身黑羽毛,只有脑袋是白的,外形像老鹰,眼神精准有力。
天渐渐亮了,阳光下,鸬鹚黑亮的羽毛闪着健康的光泽。老人拿长长的竹竿点了一下河底,小船悠悠地出发了。
来自父亲的传承
张圣华一天的生计就是从这条数米宽的小河开始的。
弯弯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流水,两岸的垂柳桃花,是张圣华童年的记忆。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这条小河淘米洗菜洗衣服。不仅如此,小河还是村民外出的重要通道。划着小船外出,就能一路通往洞桥、方桥、石碶等乡镇。
在老人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每天早晨带着鸬鹚外出捕鱼,晚上回家的时候,总能带回许多的鱼。后来大了一点,他看电影《洪湖赤卫队》,总觉得电影里唱的“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说的就是父亲这样的人。
张圣华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学来的这门手艺,只记得那个时候,村里很多人都会用鸬鹚捕鱼,而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父亲则常对张圣华说,学会捕鱼,有门手艺至少不愁没饭吃。
四五岁的时候,张圣华开始学游泳,父亲把他扔在河里,又把他抱起来,几个回合,也就会了。夏天,张圣华几乎天天都泡在河里,晒得比泥鳅还要黑。父亲说,出去抓鱼,不会游泳能行吗?这是最基本的本领。
12岁开始,张圣华跟着父亲下河捕鱼。船小,容不下两个人,父亲专门给他打了一条小船。刚开始控制不了平衡,张圣华在小船上摇摇晃晃,根本站不稳,稍不留神就会翻到河里,一天翻个十几次是家常便饭。
时间长了,他慢慢摸到了门道,逐渐成为有经验的捕鱼高手,只是他没想到,这捕鱼的营生一干就是60多年。
凭着一根竹竿,古稀之年的老人在狭窄的小船里轻松自如地操作。船舷两旁蹲着的鸬鹚,时而展翅扑腾几下,时而用嘴理理羽毛,一副乖巧的模样。
看起来很诗意的渔舟晚唱
从村里的河道出来,小船渐渐驶向深水区。老人一声吆喝,扬起竹竿击打着河面,河里顿时泛起一阵水花。船舷上的鸬鹚如离弦之箭,纷纷跃入水中。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一只鸬鹚嘴里便叼着条鱼浮出了水面。
鱼儿拼命挣扎,但在鸬鹚铁钳般的嘴巴里,想要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系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老人抓住鸬鹚把鱼夺下,扔进了船上的鱼筐。
这天运气好,水里蹿出一条大鱼。三四只鸬鹚俯冲而至,啄鱼眼、咬鱼尾、叼鱼鳍……抢成一团。一时间水花四溅,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谁占了上风,只听啪的一声,鱼儿被干净利落地甩在船板上,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野生大鲤鱼!”老张称了称,9斤8两,笑开了,“花钱都买不到这么大的鱼啊!”
中午,阳光照在河面上,没有什么风,河面平得像一面镜子。老人坐在船尾,吃着早上带去的饼干和面包,悠然地吸着香烟,扑腾了一个上午的鸬鹚也静静地站在船舷上,同抓鱼时的生猛有着天壤之别。
短暂休息后,老人站了起来,拿竹竿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河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浪花在冬日暖阳的柔光中跳跃。
傍晚是老人一天中最安逸的时光:享受收获的喜悦,清点鱼筐里的鱼,同时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精准地接住,一口吞了下去。
蓝天白云,绿树碧水,渔舟唱晚……看起来,这画面非常具有诗意。
实际上很辛苦的捕鱼生涯
但在张圣华的眼里,这个营生跟诗意是沾不上边的。
鸬鹚捕鱼,并非一年四季都适宜,最好的季节是冬天,由此前后延伸,每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是收获比较多的时节。原因是冬天鱼儿动作迟钝,很容易就被鸬鹚抓住。而热天的时候,鱼儿很活跃,河里水草多,捕鱼难度就成倍地增加了。另外,夏天也是鸬鹚换毛羽的季节———换上一身厚厚的羽毛,到了冬天才不怕冷。因此,一般情况下,捕鱼人在夏天总要休息一段时间。
事实上,对于张圣华来说,冬天荡舟没有丝毫诗意可言———刺骨的寒风一刮像刀割一般,手指会被麻木,弯曲也变得很困难,时间长了,双手长满冻疮,皮肤皲裂化出脓水。更要命的是,早上天不亮就要出船,除了中午坐在船上啃点干粮,一整天都要在船上站着。
以前生活压力大,张圣华每天至少要捕七八十斤鱼才肯回家,一家大小都指望着他。撑着竿出去,二三十里路算少的,最远的时候他曾到过奉化。许多时候,他要晚上7点以后才收工,回家路上已经是万家灯火。
张圣华说,这辈子他就只会捕鱼这一件事,靠此养活全家。如今,4个儿子都已***,老人不用再那么辛苦了。下午4点多,太阳渐渐西沉,岸边有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老人就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
每天能有个三四十斤的收获,张圣华就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毕竟现在的水质不及以前,鱼也没有那么多了。
捕鱼老人的鸬鹚情结
华灯初上,乡间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吃饱了晚餐的鸬鹚被赶往禽舍。
张圣华养的7只鸬鹚,最大的15岁,雄性,老人给它取名“大雄”。鸬鹚的寿命一般是20年,大雄已接近晚年。在老人的印象里,60多年的捕鱼生涯,他已经换了三四拨“伙计”。
其中有好几只,都是他自己孵化,一点点喂大的,日复一日地训练,让它们掌握捕鱼的技巧,成为得力的帮手,其付出不亚于养一个孩子。
张圣华说,大多数捕鱼者都喜欢养雄性的鸬鹚,毕竟“男劳力”劲大、勤快、抓鱼多,但为了孵化小鸬鹚,捕鱼人必须要养一只雌性鸬鹚。
鸬鹚是一种很专一的鸟类,一般不轻易换配偶。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一般是每年的2月份,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会产五六只蛋,鸬鹚蛋同鸡蛋一般大。
孵蛋不是鸬鹚的专长,这样的任务往往交给母鸡代劳。孵化20多天,幼小的鸬鹚就会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鸬鹚形如小鸡,但浑身没毛,老母鸡一眼就能认出。一看辛苦20多天孵出来的竟然不是自己的孩子,“恼羞成怒”的母鸡可不会客气,会拼命猛啄,因此,在鸬鹚临近孵化出壳的时候,主人需要时刻守在旁边,一出壳就得马上转移。
幼小的鸬鹚要放在同老母鸡体温一样的热水袋里,一天一夜后才能喂食,只吃小黄鱼,而且要切成一粒一粒的,一天四次,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喂养刚出生的婴儿。
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圣华不再自己孵化小鸬鹚了,开始从安徽那边购买。那边专门有人以此谋生,孵出喂养40天以后出售,雄鸬鹚价格一般在700元以上,好的甚至要卖到1000元。雌鸬鹚的价格在200元左右。
鸬鹚也会生病,老人的禽舍里装有吊扇和落地扇。“特别是夏天,只要出现脑袋耷拉、身子老下蹲的症状,就说明它发烧了。”在老人的记忆里,鸬鹚很娇贵———那时条件差,没有电扇,夏天的时候,鸬鹚动不动就生病,为此,他不得不摇着扇子给鸬鹚降温。现在条件好了,用电风扇降温,鸬鹚就很少生病了。
在老人的眼里,鸬鹚就像是自己的儿女,朝夕相处,两者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些伙计就知道主人想要它们做什么。
“前些年,先后有5只鸬鹚死了。每次老太婆(张圣华的妻子)都会哭得很伤心。”老人说,鸬鹚死了,他们从来不会吃掉,即使是在生活最困难时期。每当有鸬鹚死亡,他会挖一个很深的坑,将其埋掉。因为“如果坑不够深,可能被狗啊什么的刨出来吃掉”。
时至今日,这个村子里就只剩下张圣华和庄根华两位老人还在用鸬鹚捕鱼。“世上什么苦,打鱼磨豆腐。”张圣华老人说,这活太苦太累,还有谁愿意干呢?
真要捕鱼,眼下的年轻人有的是办法,比如用电网。张圣华对此很反对,“鸬鹚捕到小鱼,我们会扔回水里,而用电网,大鱼小鱼一网抓了,长此以往,河里就没鱼了。”
他认为鸬鹚捕鱼可以细水长流。只是,细水长流还能流多久。张圣华明显感觉到,干净的河流越来越少了,村子附近几乎无鱼可捕,远一点的地方,鱼也比以前少多了。
“我父亲一直捕到70岁,我现在身体还好,应该能干到80岁以后。”老汉在灯光下眯起眼睛,“再过几年,想吃野生的鱼,越来越难喽。”
■延伸阅读
关于鸬鹚
●鸬鹚不仅是捕鱼的能手,古代还常常把它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结伴的鸬鹚会共同经历这一过程。它们之间会和睦相处,相互体贴。众所周知的《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的学者认为诗中的“雎鸠”就是鸬鹚。
●鸬鹚又称鱼鹰,因捕鱼本领高超,可快速潜入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而得名。有的国家和地方,还把鱼鹰捕鱼当作一项观光项目加以开发。日本长良川上的鱼鹰捕鱼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最重要的观光资源之一,被称为日本的古典画卷。喜剧演员卓别林曾称赞其为“鱼鹰捕鱼是日本的最高艺术之一”。
●早在1981年,美国人便提出了“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计划,并于1985年1月将这种飞机命名为V-22“鱼鹰”。V-22“鱼鹰”的最大特点便是可由前飞状态转换到倾斜或悬停状态,与一般的直升机相比,V-22有着速度高、航程远的显著优点。美国人所以把这种飞机冠名为V-22“鱼鹰”,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们对鱼鹰的赞美和喜爱。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