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靠200元吸金480亿,豪赌扩张到负债70亿,首富逃亡,谁比他惨!》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他,曾几次荣登中国富豪榜,坐拥百亿身价,数次入围中国民企500强,从200元起家狂赚480亿,用了20几年,却在一年间挥霍光所有资产,从首富到负债70亿,并于2015年时,被判监视,直到现在的杳无音信!这个曾经的首富,沦落到要“圈地套补”,不敢出现在公众面前,曾经的肉类巨头——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才到底是怎么了?有人说,他就是无心做实业,就是要圈地赚钱,靠**补贴,也有人说,他是死于他的 不安分,多元化经营和扩张的路上,自己不懂,还要瞎搞。
在2017最新公布的雨润食品的报告上可以看出,雨润确实陷入了飘摇预坠的境地,营收和利润不断下滑,交出了近三年最差的报表,亏损近7亿,甚至被爆出多个项目停产,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初创业,200块钱起家到吸金480万
祝义才与更多首富的创业故事不同的是,他没与那么的曲折经历,毕业后就吃上了国家铁饭碗,在航运局工作,不过他注定是那个不安分的小伙子,于是带着仅有的200块钱下海经商做起了水产生意,凭他的聪明才智,赚取了他后来创业的一笔资金,480万元,在那个年代,480万元这也是个小小的隐形的富豪了!
1993年时祝义才决定创业,投入全部身家,建立工厂,这也是雨润的前身。创业之初,也是自己亲自带着业务员跑市场,自己去跑**,拿补贴,在**的补贴和各项贷款的支持下,1996年时,雨润就达到了
官方微信:天津鼎泰瑞丰资产有限公司(jjxdai2015)
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南京路金皇大厦3208室
今天,创投圈最大的话题莫过于“上市。
7次创业终逆袭、超600亿估值、1200天创造了互联网行业奇迹、造富神话……每个标签都让人血脉贲张。
当京东、滴滴、新美大等一众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还在为盈利苦苦挣扎时,一家创业只有三年半,合计1200天的企业,已经实现半年近10亿净利润。
昨晚(10月18日),趣店在纽交所上市了。“QD”。开盘价报34./股,较发行价大涨43%。最终收盘价29./股,市值达96.2(约合638亿人民币),
由此,趣店不但是今年中企在美最大,也可能是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快创造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纪录,创造这个纪录的正是创始人罗敏。
屡败屡战,7次创业终逆袭
以下内容大部分节选自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这一上市盛宴背后,创业“九死一生”的创始人罗敏,身家和声名暴增,个人持股市值达6349.12万股,持有上市后股份的19.2%,持股市值122.86亿元人民币。
罗敏出生于1983年,至今已经有10年的创业经历。在罗敏10年的创业生涯中,他一直屡败屡战。
2005年,扎克伯格的Facebook刚刚兴起,还在校园的罗敏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尝试做校园SNS,不过很快便以失败告终。
2008年,罗敏做了一个类似社交电商的项目。著名的,联众游戏老板鲍岳桥投了200万,但很多决策和想法无法顺利落地,项目最后失败。
2010年初,罗敏创业做外卖,做了一个多月就倒闭了。回头来看,外卖是一个好方向,但时间点选择不对。
2013年,罗敏再次邀请当年的创业伙伴共同创业,这次项目是做豪车团购,先找4S店店长谈好合作,再找到用户来下订单,第一个月就卖出了60多台宝马。但在与4S店结算销售返点时,他们遇到了麻烦。因为4S店人员流动快,他们的合作都是和店长谈,不是跟公司谈,人走就不认账。罗敏团队越做越吃力,就停掉了这个项目。
2013年10月,他们又考虑做在线教育,将北大老师的资源匹配到江西的县城去。但是由于老师都是在校大学生,学校网络速度慢,录制视频的效果很差。没有强大的师资资源,没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意味着没有好的用户体验,项目也最终失败。
“创业的选择,一定要看自己和团队的基因——擅长做什么。比如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百度也不适合,阿里不擅长做社交,这也是他们虽然想在自己薄弱的地方发力却始终做不起来不得不通过入股方式解决的原因。”罗敏说。
“如果我是产品经理,O2O再火再热,也不应该去做,因为O2O主要看线下。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创业的方向要整天和销售团队打交道,好难的。那不是你的风口。”
2014年3月,罗敏找到“老战友”刘震涛、吕东、何洪佳3人,说自己又想到一个好项目。这一次是“趣分期”。
“趣分期”的模式是用户在网上预约后,服务人员去宿舍签单,然后何洪佳他们在京东下单购买iPhone转交给用户。
4月,“趣分期”项目启动。有天晚上,他们跑的两个学校一天交易额实现3万多元。罗敏想,中国至少有上千个大学,如果扩大1000倍就是每天3000万交易,这次不再是狼来了的故事。
创办之初,公司包括罗敏本人在内的多数人都在发传单。凭借深厚的校园推广经验和那股“狠劲”,在2014年9月1日开学那天,趣分期的传单淹没了上海所有高校。最疯狂的时候,装传单的垃圾桶都不够用了。当月,趣分期百度指数首次超过。趣分期用这种打法继续进攻其它城市,最终成为行业一霸。
“趣分期”上线不到1个月,就获得了蓝驰创投数的A轮投资。
在2014年5月到6月,“趣分期”准备再做一轮新的融资。这次,罗敏一共见了几十家VC,很多只是感兴趣,但就是不投。
但“趣分期”等不起,它们当年9月目标要扩张到200多个城市,如果在这个时点拿不到这笔钱,“趣分期”的成长速度会**受限,就很可能被对手打垮。
在罗敏因融资受挫非常沮丧的时候,遇到了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曹毅和罗敏只聊了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趣分期”。
曹毅的投资逻辑是,“趣分期”切入了一个特别好的客户群,大学生有很好的信用基础,如果有很好的工具能帮助他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多一些生产资料,那就是有价值的。另外,曹毅喜欢投资像罗敏这样的连续创业者,项目的连续失败使得他们坚韧不拔、处事不惊。
天使资金帮助罗敏迈出第一步,之后的融资过程,是一个多家资本机构之间的彼此撮合的故事,3年间,趣店飞速完成7轮融资。其中,2015年8月,趣分期第5轮融资,领投2亿美元,公司估值近10亿美元。
为何蚂蚁金服会选择投资“趣分期”?罗敏解释说,“趣分期”想构建一个中国年轻人的信用体系,蚂蚁金服旗下的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双方对未来愿景和方向是切合的。根据双方计划,“趣分期”后,“趣分期”的数据会与芝麻信用的数据完全打通,甚至未来有可能与天猫、淘宝、微博的数据进一步打通。
“趣分期”如果只是做大学生生意的话,应该也能做成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但是,罗敏担心,如果一直只有大学生用户,很有可能是下一个人人网。
2015年3月,罗敏提出要做基于趣分期的大学生创业平台——“趣店”,鼓励大学生开店创业并承诺前期不抽取佣金、提供补贴和线下资源协助。
趣店的目标是送货上“床”,你在厕所里需要卫生纸也给你送来,你在玩游戏想吃泡面也能送来。用户可以用信用支付,可以分期,也可以下个月一次性还清,“趣分期”借此推广信用消费的理念,让在趣店上购买商品的人都成为“趣分期”的授信用户。
“趣分期”分期消费服务的主力产品是1000元以上的商品,低平均客单价的零售产品,目的是希望用低价高频消费来带动高价低频商品的信用消费。
趣店App是“趣分期”发展的关键节点,至少为公司带来了300万用户,这为后来拿到蚂蚁金服的巨额投资打下了基础。
在2015年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创业团队开始杀入校园金融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凭借一张学生证就能在互联网上借到几十万。另外,校园金融的监管风暴开始来临,罗敏意识到,“这太危险了”。
几经思考后,罗敏决定,“趣分期”要退出校园金融业务,品牌也要由“趣分期”升级为“趣店”。
罗敏说,他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在校生的分期消费来赚钱,他想的是,积累他们在大学里产生的信用数据,等毕业了再提供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盈利。
2016年7月7日,“趣分期”正式升级为趣店集团;9月5日,趣店正式宣布退出校园分期购物业务,转型向非信用卡人群的及。
根据趣店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IPO(首次公开招股)显示,趣店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73亿元,同比增长695.25%。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6个月期间,趣店促成超过38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涉及702万活跃。
【延伸】趣店首位投资人:投资回报1000倍,但最初并不打算投他
下文内容节选自创业邦(ichuangyebang),由朱天宇口述,创业邦整理。
罗敏(左)和朱天宇(右)
2013年,罗敏从好乐买离开之后,带着创业想法,反复来找我,但每一次都被我否决了。
原因在于,那时候的罗敏就像个“猛张飞”,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执行力很强,但是一件事的护城河有多深、天花板有多高,这些创业初期阶段会面临的问题,他思考还不够。思考不够就会碰壁。
我们是认可罗敏趣分期方向的第一个投资人,在他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就决定投资,是真正的。
我第一次与罗敏见面是2009年的夏天,在电商年会的派对上,罗敏刚刚结束上一个创业项目。那时我对他的印象是:有点儿羞涩,没那么自信,不断在问我问题。
他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你觉得某某某怎么样?”,这两个问题几乎早就定义了罗敏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对个人成长的高度渴求。
再次见面,就到了2012年。深入交流下来,发现这是一员猛将,天天不知疲倦得在想怎么把某个事儿规模做大。一个电商优惠券的创业想法,也能兴奋地琢磨到晚上睡不着觉。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曾是一个Gamer,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的高手,大学时还打进过全国前几名。跟着他创业多年的10个小伙伴,经历多个项目的失败也依然追随。回头看,高强度试错中训练出的强悍团队执行力,也就不难解释。
接下来遇到,是又一次电商上。每一次见他,他都在说他的新想法,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可能会创业。
2014年3月,罗敏带着趣分期的项目来谈。他来办公室,推门第一句话就是:“天宇,我觉得这次有戏”。
我当时快速决定有两方面:一方面基于双方的信任;另一方面是蓝驰对行业的判断和罗敏的方向不谋而合。
2013年底,我们得出了一个判断:在中国,不只是P2P。中国金融市场是资产和资金错配,资金过剩,优质资产稀缺,是没有被挖掘的资产洼地,加上罗敏在好乐买管理过地面推广团队。
对罗敏的信任来自于,此时的他从当初唱吧候选合伙人,到经历了几轮不成功的创业,气场已经变了,从原来的好奇大男孩,变成了失败过好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创业者。
再加上他几次创业,身边的团队都一直跟着他,这也构成了我们信任他的基础。
如果按照蓝驰投资时的估值来计算,趣店上市后,蓝驰的首轮投资回报很可能轻松超1000倍,而且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懒的投资人,倾向于找到最优秀的人,我的作用是分配资源。而罗敏的特质在于,勇于不断地定义战场的边界。
2014年9月,有一次我在小区遛弯,接到罗敏的***,他说趣店要从原计划50个城市的扩张,改成在同样时间内扩300个城市。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对罗敏和团队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最后,***里罗敏用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经受住了我的反复质疑,成功说服了我。
之后,从不同人群的消费分期、到不同SKU品类的消费分期,罗敏和趣店从没停止过探索。以至于,“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在目前的赛道上遥遥领先。
为什么趣店业务成长这么快?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罗敏作为团队领导者的成长速度比行业、比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
如果继续追问为什么罗敏能成长这么快?除了他对个人成长的极度渴求和强悍的执行力外,柔软的身段也非常重要、心胸是最难突破的瓶颈。
2015年冬天,可能也是趣店面临最关键决策的一个时间点。这个选择牵扯的因素之多,要协调各个诉求之复杂,不一而足。
可以比较的是,通常公司要花至少1年甚至2年才能完成的流程,趣店在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速度。为了这个速度,罗敏唯有以创始人中我所罕见的大度姿态,以个人利益的妥协换取整体抉择的效率,以足够大的愿景合并大家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共识。
趣分期最后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把长板优势做到更长,单点优势做到极致才能突破。
关于砺石:砺石商业评论是专注于全球商业与管理的专业商业知识媒体,由砺石咨询创始人,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刘学辉先生创建。刘学辉先生曾在用友集团、乐视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担任战略管理与负责人,目前为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长期管理顾问服务。
你可能知道京东、腾讯、优酷、土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可能知道聚美优品、陌陌、58同城、赶集网、豌豆荚、唯品会; 还可能知道大姨吗、美团、爱奇艺、途牛、神州租车等铺满手机前3页的APP。 但你也许不知道,在这些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公司背后,还有一家“隐形”公司,每每在最关键的发展时点,帮他们拿到最合适、最必要的钱。 他们到底是谁? 他们是
!目前公认的国内TMT领域最有影响力的
。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
,你能想到的声名显赫的大半融资、并购、IPO,从优酷土豆合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投资领域,你能想到的声名显赫的大半融资、并购、IPO,从优酷土豆合并,百度收购PPS,京东
融资、腾讯京东战略合作等改变行业格局的
及并购交易,到京东、聚美、陌陌等
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再到最近两个月业界备受关注的滴滴快的合并、58赶集合并……背后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 一、华兴资本是什么? 你来,我们先听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老大说说: 包凡,华兴资本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挪威管理学院,曾担任国内IT服务和软件公司亚信集团首席战略官。加入亚信集团之前,他在长达7年的华尔街
生涯里先后服务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在亚信的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并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2004年,包凡离开亚信,创立华兴资本。包凡也许是伦敦君最喜欢的一名当代国内金融家了 现在先要回答一下开篇视频的问题咯! 为什么叫“华兴”? 包凡在10年前创业时,据说是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译为中文“华兴”的。他很喜欢Renaissance(文艺复兴、复兴)这个概念(话说诸位还记得伦敦交易员之前写的
(Medallion)专题么?) 当年包凡在“大摩”时,“大摩”相当程度上还是很传统的华尔街投行,商业模式以服务客户为主,当他离职时,“大摩”转型为以交易为主的现代投行,他并不喜欢这一转变: “现代投行看起来是为客户服务,但更看重为自己赚钱。我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拿点信息,我自己投资,自己做交易。我觉得这个模式是错的,短期也许能挣点儿快钱,长期来看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重新做一个经典的投行,某种程度上复兴一下传统。” 二。华兴资本做了什么? 回首华兴10年,从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2012年的优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到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一系列融资、并购、上市行为的背后,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 整个2014年,华兴资本完成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近120亿美金,涉及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商、游戏、文化产业、在线教育、O2O、移动社交、在线旅游、高科技以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多个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大热领域,创下了华兴10年来最好的业绩纪录。 在2015年刚过去的4个月里,华兴人也是蛮拼的!你知道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情人节喜结连理,58同城与赶集网10年对手终成正果,这些逆天大案也是华兴人干的! 三。包老大的故事(文末有视频彩蛋) 2014年5月22日,早晨8点多,纽约天色阴沉,天气预报中的雨还没有落下。华兴资本CEO包凡出现在时代广场4号纳斯达克MarketSite大厦直播间。他是来观礼京东上市的,所以难得正经穿了深色西装、打了领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正在台上彩排,第一轮结束,他冲台下喊了一声,“老包,等会儿你也上来。” 京东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一共6家――
、瑞银证券、华兴资本、AllenCompany、巴克莱和杰富瑞斯。其中包凡创立的华兴资本是唯一的
。6天之前,包凡刚参加完聚美优品在纽交所的上市,华兴资本也是聚美优品IPO联席主承销商。 仅仅2014年前5个月,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就有8家,京东是其中体量最大的,用纳斯达克总裁鲍勃?格雷菲尔德(Bob Greifeld)的话说,它刷新了纳斯达克来自大中华区的118家公司的IPO纪录。以上市当天的收盘价20.90
,在当时已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和百度。 对一家承销商来说,要拿下京东IPO这样的大单绝非易事,包凡本人也承认这是华兴2014年业务的核心亮点,不过,在他看来事情没那么复杂,“都是哥们儿嘛。”“我就给老刘打了个***,说京东上市这事儿,我们也想参与参与。还没开始做工作,老刘说:‘来吧。’” 事实上此时华兴做证券业务的经验还很有限。他们在2012年、2013年才分别拿到香港和美国的券商牌照。2013年6月,兰亭集势赴美IPO,华兴第一次扮演承销商的角色。兰亭集势的董事长兼CEO郭去疾,同样是包凡的“哥们儿”。 然而自完成第一单IPO业务之后,短短14个月间――亦即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在某种意义上,华兴资本已经成功超越了一些华尔街国际大投行。根据投资银行软件和数据定制服务商Dealogic的数据,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华兴资本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瑞银集团,超过瑞士信贷和
美林。 陌陌上市这个2014年中概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收官之作,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华兴资本等构成了联席主承销商阵营,其中华兴资本是唯一的中国投行。这是华兴2014年在海外市场完成的第7个IPO。 短短两年时间内,这家新型投行就已经承揽起中国大部分IT企业赴美IPO交易。除了京东、聚美优品、陌陌,这张名单上还有途牛、乐居、神州租车…… 来自华兴的数据显示,2014年,这家公司完成了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
。假如追溯其成立10年来的轨迹,从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2012年的优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到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一系列融资、并购、入股、上市行为的背后,始终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其已经完成的200多宗交易,总额超过
。 这意味着,中国的民营投资银行终于可以在本土公司成长的各个环节,包括利润丰厚的IPO环节,与国际大投行一较高下了。 “回过头来想想,中国每年创业公司的融资,真的有很大一块儿是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做的,而且我们代理的可能是中国最优秀的那些创业公司,所以如果说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创业公司或者高科技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觉得也不为过。这还真是挺了不起的。” 不过,包凡和华兴的野心不止于此。 与中国新经济一同成长 “我创业的时候说,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投行。很多人说我疯了,民企不可能做投行。当时,我一没钱,二没关系。”2013年11月,包凡在面向创业者的演讲中如此回忆。 要知道他想做的事情有多难,看看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了: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中信证券…… 就在包凡创业的2004年,前**朱槠基之子朱云来出任了中金公司CEO。诞生于1995年的中金是国有控股投资银行,几乎垄断了大型国企的境外上市业务,成为了“计划经济金融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批国企的海外IPO,都是由中金完成。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投行也从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拿到了自己的份额。2003年12月到2004年12月这一年中,中国有11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盛大和腾讯的主承销商是高盛,51job的主承销商是摩根士丹利――此外摩根士丹利还和花旗银行一起担任了Tom在线的承销商。 国内外的大投行,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IPO环节。而当时还在亚信科技的包凡却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 他是在2000年加入亚信科技的,担任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1993年,这家公司由田溯宁和丁健在美国创立,1995年中国公司成立,几乎可以算作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鼻祖”。2000年,亚信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因为先后承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亚信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 在亚信那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成长速度都非常快,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这一现象在传统产业是看不到的。但是没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帮助。 创业公司这种现实的需求使包凡萌生创业的念头。2004年,他离开亚信,创立华兴资本。 这是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开端。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被称为“知识英雄”。他们在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敲开了纳斯达克的门,而在国内,这是匪夷所思的。一家不盈利的企业,很难敲开中国证监会的大门,上市就更不用说了。人们惊诧地看着王志东从中关村被人看扁的小倒爷成为纳斯达克明星;张朝阳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丁磊走出广州一间7平方米的格子间一跃成为中国的财富新贵。没有讳莫如深的第一桶金,也没有不可言说的幕后故事,更与国企的体制转型无关,他们就这么像阳光一般敞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而后,还有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 对中国互联网新贵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从2003年起,他们逐渐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许多人卷入互联网经济大潮完全是误打误撞――比如刘强东。2003年时,他在中关村已经有13家店铺,因SARS肆虐,无人问津,短短21天亏损800多万元,占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他在
上发了个帖子,当天就成交6笔生意。岁末,他关掉了实体店,将所有生意都搬到了网上。在此之前他没有上过当当网或卓越网,也没听说过8848。 那么,已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无限前景的包凡,为什么没有创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须知包凡出来创业那年,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还在搜狐担任COO;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还是贝塔斯曼在线中国的执行总裁;奇虎360创始人周鸿掉刚把3721卖给雅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没多久;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创立校内网仅仅一年。 “我觉得他们干的事儿都挺好的,但不一定是我能干的事儿。我没有那种热情,让我去开个网店卖东西什么的我没兴趣,弄个游戏公司跟一帮小屁孩儿天天玩儿我也没什么兴趣。人还是要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吧。”包凡如此回答。 1993年从挪威经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了华尔街的摩根士丹利工作。在那里他真切感受到了华尔街对美国的功用――金融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犹如心脏对身体的影响力。《华尔街之子摩根》一书令他读懂了银行家在美国崛起中扮演的角色。老摩根的名言“以一流方式,做一流生意”,令他莫名触动。后来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在瑞士信贷延续银行家生涯,直到2000年。 那7年里,包凡做过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包括加拿大贝尔、瑞士诺华制药、挪威RPR等公司。他帮这些公司进行资金募集、银行
、并购以及重组工作,为客户融资超过
,进行国际并购超过600亿美元。 对他来说,多年后华兴做
不过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然而在外人看来,当他搭乘的船由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变为华兴资本时,原本万里浩渺的大海,可能化作一片盐碱地。 创业之初,包凡在建国门外大街21号的国际俱乐部饭店借了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当时公司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是从清华毕业的女生,身兼分析师和秘书二职。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包凡见客户大多约在饭店的大堂。 华兴资本创立后第一年只做了两个单子。第一个客户中星微电子还是老东家亚信的董事长丁健为包凡介绍的。这个单子能成的重要因素就是包凡。中星微看中了包凡过往的银行家履历;为了接下这单活儿,包凡为中星微兼职做了一年CFO。 和未来的顶尖企业家交朋友 尽管起步艰难――包凡以“求生存”来形容,但他对华兴的定位却很清晰: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收购、兼并或是卖掉公司的计划,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订全面解决方案。华兴资本主要关注3个细分领域:TMT(科技、媒体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消费品,其中TMT领域尤其踩准了新经济的点。 2005年,包凡做了7个单子,华兴资本把办公室搬到了尚都国际。到2006年,华兴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星,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4800万美元、俞渝和李国庆的当当网第三轮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掉的奇虎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华兴都是独家财务顾问。 对包凡和华兴来说,赢得中国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家朋友,对其业务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纽约时报》2014年一篇对华兴的报道这么认为。对此,包凡直言不讳,“华兴资本的愿景是找到这些真正顶尖的企业家,与他们在创业初期建立关系,并伴随他们一路成长,不断壮大。” “我们虽然是在做项目、做交易,但我们一向认为我们也在做人,我们积累的是朋友,是人脉。朋友、人脉成就了华兴的今天。我们进行一桩交易,会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华兴跟他交朋友。我们跟这个人之间,是不是不说一辈子,至少10年、20年能一起做***。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锤子***,而是希望我们在一起还能干点什么其他的事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讲究这个人值不值得去交。有句名言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但我还真不是那么想,有时再多的钱放在眼前,这个人交不成朋友,宁愿不做。”包凡告诉我们。 华兴资本第一个IPO项目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包凡在他还是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时就结识了,合作却是在四五年后;他和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认识是在美国的一门课程中,当时王微刚刚开始做土豆,而后土豆网融资、和优酷合并,担任财务顾问的当然是华兴。2013年王微创立追光动画,华兴也参与了投资。 相比土豆,包凡似乎更欣赏追光。“做这样的事,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耐心熬四五年做那么一部大作出来,第三他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王微是赚过钱的人,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一般人不会去干这种事,这是疯子干的,而他就是那种疯子。我觉得他能把这事儿给干成。”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面对这个问题,包凡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吐出四个字来:气味相投。某种程度上,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江湖气。 某种意义上说,包凡和中国互联网的许多早期创业者是同一类人。他们基本都是1970年代生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他们会被视为好斗、不服从权威的叛逆分子。他们不愿意循规蹈矩,一心创建自己的“规矩”。周鸿掉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界“斗士”,在他的童年和现在所处的互联网世界里,他是那种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的人。凭借强悍性情,他在铁板一块的杀毒市场上趟出一条血路。而包凡为了打架不吃亏还特意学过格斗。从小叛逆的他,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年吃了50张罚单”。这样两个人在原本就不大的中国互联网圈子能相互闻到味太正常了。 华兴帮奇虎做B轮融资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周鸿掉。包凡却认为周的功底摆在那儿,只要他想干,一定能干
来,只是时间问题。 他也很欣赏刘强东。“老刘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也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们都很讲义气。”“但对你性格再认可,你做不
,大家一起喝酒、玩儿就得了,不用做***了。我们毕竟还是在做生意。我最欣赏他的是,说过的事基本都能做到。刚开始也觉得他不靠谱儿,这玩意能做成吗?但每次他都说到做到,还超过不少。” 包凡视这些创业家为“哥们儿”,创业家们又为何信赖华兴? “包凡比较大气,在利益上不那么斤斤计较。和客户谈收费之类细节时他会抓大放小,而和客户谈判时又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有时客户听起来不太顺耳。他做成那么多复杂的大案子,这可能是部分原因。”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这么认为。 《彭博商业周刊》报道,2005年,包凡结识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双方几次谈合作都没有结果。但王长田却感觉到,包凡是站在大局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会考虑王长田的利益,也会考虑
的利益。他并非一定要促成生意,以便自己能赚到钱。***没做成,人却成了朋友。后来包凡还入股了光线传媒,光线上市使他获得了30倍的
。王长田说,“如果一笔一笔地做生意,我付他的顾问费会远远小于股票的利益,但我愿意给他,因为我希望跟他建立长远的关系。他是一个你愿意给他钱的人,你觉得他挣钱是应该的。” 2013年,包凡代表奇虎和搜狐谈并购搜狗的事。 他和搜狐CFO余楚媛见了几十次面,花了半年时间,最后还是劝周鸿掉放弃,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后来他告诉《彭博》,“客户为什么信任华兴?因为华兴不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事,先考虑客户利益。这件事要是做成了,一年以后崩盘,老周得恨死我,我在业内也要被人骂死。” 自2011年以来,赶集网一直跟华兴有合作。赶集网CEO杨浩涌认为,华兴资本在
之间搭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和别的投资银行不一样的是华兴的立场似乎更偏向创业者――业内有共识,华兴推荐的项目都挺好,但价钱不便宜。 杨浩涌告诉《
》周刊,“在投行这个圈子里,包凡很有江湖地位。他跟圈内很多人关系都很好,大家也都卖他面子,我觉得这是华兴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我觉得包凡是一个对中国和西方都比较懂的人,国外的投资人和国内的创业者对他都很认同。” 毋庸置疑,“关系”是华兴资本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但如果把华兴今日的成就仅仅归因于包凡的人脉,显然是把复杂问题说简单了。作为一名深耕中国互联网的投资银行家,包凡的专业性无可挑剔。他知道如何在一堆创业公司中把最优秀的那个挑出来,并且善于在创业者、
、并购者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 21世纪不动产创始人卢航进行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找到华兴,仅仅是因为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高盛建议他这么做。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华兴多收一道中介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了合作。结果3个月之内,见了不到10个投资人,他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搞定了5200万美元的融资额。 当然,奠定华兴在投行圈无可撼动的地位的,还是和京东的连续合作。 霸气的刘强东一直告诉记者,他不想做“中国的亚马逊”,不想成为任何追随者,“京东必须就是京东”。京东商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被反复
资金链断裂,声音不仅来自媒体,也来自投行和风险
。 最初因为风险太大,2008年就认识刘强东的包凡几次放弃同京东的合作。但在2011年,华兴终于促成了DST、
等机构对京东高达15亿美元的融资。在此之后,2014年,
京东、京东赴美IPO两度出现华兴的身影,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谈起
,包凡语调从容,“最难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诉求当中有一些矛盾,大家必须把最原则、最核心的部分谈拢。这对我们是挺有挑战性的,不过反过来说,也正是这种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状况,才最能凸显华兴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这个项目从春节前开始谈,到3月份就谈定了,不过用了两个月。 和哥们儿的关系会不会影响对一项业务做不做、怎么做的判断? 包凡的回答是:“会。但我觉得业务就是业务。他为他公司的利益,我为我公司或者我客户的利益,这个互相都理解,只要不做一些越过底线的事:撒谎、故意做局、暗地里操控。这种事绝不能干。”或许正因为守住了这条线,中国互联网江湖有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华兴可以跟所有的人做***。 在华尔街为中国创业者代言 在包凡的理解中,做投行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品牌。摩根和高盛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份额,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了作用,例如资源和人才,但归根到底靠的是金字招牌。“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老板可能从来没去过华尔街,他为什么会知道让董秘给摩根、给高盛打个***或者找人介绍一下?就是因为品牌。” 腾讯、京东、奇虎、当当、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美团、赶集、陌陌……,华兴资本的会客厅,展示了他们有过合作的商业伙伴。如果满足于原有的私募和并购业务,华兴的确是可以喘一口气了。但这显然不是包凡的风格。 2008年,华兴雄心勃勃进行区域扩张,在上海创建团队。不料金融风暴袭来,2009年全年只做了四五个单――对比一下,现在华兴仅仅私募融资领域一年就有好几十个案子。金融风暴中,本土证券市场萎靡,国际投行中国业务锐减,包凡却从中看到了华兴扩张的好时机,决定将华兴从原先的新型投行(关注创业公司种子期和成长期的融资并购)转型为全业务投行,开始布局证券业务。 在他看来,华兴如果不转型为一站式、全业务的投行,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真正立足,“如果我们规模太小就会受大投行的欺负”。为此,华兴必须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华兴大约有200多个客户,已经上市的占十分之一。拓展券商业务、满足客户们潜在的上市需求,成为华兴成立证券业务的推动力。2012年、2013年,华兴先后拿到了香港和美国券商牌照。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中国公司也有这种现实需求。 2010年曾是中国公司在全球IPO十分活跃的一年,一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而2011年全年则有348家中国公司上市,融资规模为553.
。这些公司的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绝大多数是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外的巨头充当证券承销商。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早期受益于国际资本,而后又在外资银行帮助下于海外上市,一切看上去很美。但,也仅仅是看上去。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曾将这件美好的外衣撕开了一道口子,使人们得以窥见不那么美好的内核。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9.9
,较发行价16美元上涨87%。李国庆认为投行故意压低当当网的定价,和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在微博上絮絮叨叨对骂了一个月。 商业观察家申音认为,处于弱势的创业者与机构投资人、投行谈判,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交易,创业者在谈判中也许会有心理落差,有些条款可能是被迫接受的。 包凡则感慨,“欧洲撑起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撑起了高盛,央企撑起了中金,中国的创业者们,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2013年,国内IPO市场关闭造成A股市场一片低迷的同时,华兴却逆势而上,帮助完成亚
、兰亭集势赴美IPO、奇虎6亿美元可转换
发行、唯品会2亿美元增发、博雅互动香港上市、去哪儿赴美IPO等交易。 兰亭集势是华兴证券――华兴资本旗下的
――所做的第一笔IPO业务。虽然是副承销商,华兴证券却为兰亭集势带来超过融资额三分之一的订单,仅次于
第一的主承销商瑞士信贷。这让包凡感到骄傲――其实瑞士信贷加上华兴资本,两家就能搞定。 另一方面,中概股投资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近几年随着
(可变利益实体)事件集中爆发,欧美主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对中概股敬而远之。填补空白的是海外众多中国背景投资者。2005年创办的高瓴资本,初期管理的资金规模只有
,现在却发展到了80亿美元,并投资了京东商城、去哪儿等中国TMT公司。 对中国公司来说,瑞士信贷这类大投行拥有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能帮他们解决
的“广度”问题,华兴则能帮他们找到对中概股感兴趣的
,以解决“深度”问题。 包凡认为,自
以来IPO领域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基石投资者越来越关键。传统意义上的IPO只是一种“面上”的卖法。“比如一家公司要IPO了,大投行里面有好几百个销售,每个销售打***给自己的20个客户,说某某某要做IPO了,你有没有兴趣
?”而现在的IPO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私募融资,“现在不在乎说你有200个人买你的股票,重要的是哪前10个人买你的股票。这前10个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股票做不做得成、定价在哪儿。那这10个人实际上要以一种攻坚战的打法来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在面上拉拢拉拢。”而这恰恰是华兴的长项,“我们一直都是
的嘛,其实等于很大程度上把IPO当作私募去做。” 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刚成立两年的华兴证券仅次于瑞银排名第二,这种独特的“打法”或许功不可没。 华兴在香港和美国的证券业务进行得风生水起,但至今还没有拿到国内A股市场牌照。包凡透露,“如果有机会,华兴决不会放弃A股市场,不过我们会有另外一套打法,跑衙门这种事情我干不来。” 谈及竞争对手,他调侃道,华兴的竞争对手“漫山遍野”,“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说明我入错行了,我干的这***没人瞧得上。” 令人唏嘘的是,2014年10月14日中金公司发布了朱云来辞去CEO一职的消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中金近年来行业地位不断下滑有关。公开数据显示,中金2013年行业排名第33位,而这与其推行的大项目模式关系甚大。随着央企上市大潮退去,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做一家中国的世界级投行 10年前创业时,据说包凡是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回译为中文“华兴”的。他很喜欢Renaissance(文艺复兴、复兴)这个概念。 当年他进入摩根士丹利时,“大摩”相当程度上还是很传统的华尔街投行,商业模式是以服务客户为主的。到他后来离职时,“大摩”已经转型为以交易为主的现代投行。而他并不喜欢这一转变。“现代投行实际上是,我也为别人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赚钱。我为你客户服务的时候拿点信息,我自己投资,自己做交易。我觉得这个模式是错的,短期也许能挣点快钱,长期来看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重新做一个经典的投行,某种程度上复兴一下传统。” 10年后再思量,投行的门槛相当高。“你看,虽然美国的券商成百上千,真正能够在华尔街成事的第一梯队也就那么七八家吧。我想全球也是这个情况。现在我们越是往前面走,越觉得做这个行业真的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到一定规模,很多事情你做不了。但你要想做到那个规模,真的不光是钱的问题,好多时候这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对于包凡,至少有三件事责无旁贷:定战略方向,组建团队,拓展新业务。在他看来,过去这10年战略方向并没有大问题;拓展新业务尽管累心,却能够使他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我这人很怕无聊,很难去做一件我没有热情的事儿。早期做事可能还受追逐金钱的驱动,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一部分动力越来越弱。不断给自己找新的挑战,对我来说是保持热情的一种手段。”新年伊始,他接受腾讯科技采访,如此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2014年,我最累,也很陶醉。” 当下最头疼的问题,只剩下组建团队了。“我们未来想要做很多事,这些事是需要人做出来的,哪里去找这些人,怎么说服他们加入华兴,怎么留住他们,怎么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乃至自己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这是我下一步最重要的挑战。”据说在这件事上,近年他耗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是在2006年加入的。在他看来,成功的团队建设是华兴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刚进华兴时,这家公司只有10多个员工。每隔半年,每个人会有一个360 Review――你的主管领导直接坐下来跟你谈,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360Review这一制度到现在还坚持。包老大做这个公司一开始就不是小打小闹。” “包老大”,是包凡在华兴内部的昵称,他不喜欢同事称他“包总”或“老板”。 “大多数金融机构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西装革履,冷冰冰的,工作交流都通过邮件或者***。华兴却很新鲜热辣,有时工作交流可能就是在办公区喊一嗓子,人跟人之间离得特别近。从包老大开始,都是这种感觉。”华兴首席人才官邹涓告诉我们。 加入华兴之前,邹涓曾在通用电气、外资PE基金和本土大国企负责人力资源。据她所说,目前华兴资本的员工超过了100人,比2014年初增加了30%,按照计划,新的一年人员规模还将扩充30%到50%。而她本人,是被包凡一杯接一杯咖啡、一次又一次长谈拉来的。令她感动的是,在她第一天上班前,包凡特意从国外打回***,叮嘱工作人员为她配备一套新的办公桌椅。 原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刁扬、原中国人寿富兰克林
副首席执行官陆奕等高管是2014年加入的,当年8月份入职的17Startup联合创始人、“90后CTO”孙若愚则是华兴资本最年轻的骨干。 这个24岁的年轻人,将全面承担改造和创新华兴业务流程IT平台的任务。包凡希望新技术能改进甚至颠覆投行的做事模式,全面提高效率。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是大势所趋,此举颇有自我颠覆的意味。 此外,华兴鼓励“内部创业家”的出现,两个月之前正式对外公布的“阿尔法”早期项目,就是发展平台之一。杜永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阿尔法”项目团队是华兴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及“85后”员工组建而成,重点关注那些为“85后”“90后”用户群体设计的创业项目。有意思的是这些项目的
权将属于“阿尔法”团队而非华兴决策委员会。 阿尔法项目联合负责人刘峰是2012年2月加入华兴上海分部的。他告诉我们“包老大”和他分享过的成功之道,“他说过去10年不是几个聪明人在一起把事做成了,更多是靠各方朋友帮助。所以第一是要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第二是要知道回馈别人。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总之交朋友第一,谈生意第二。他给我们传递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华兴历史上当然并非没有过人才出走的经历。处境最艰难的2009年,就有两个早期合伙人离开了。包凡倒是看开了:“就像**党当年从在遵义开会到最后进北京,人都差了好几拨了是吧?” 他希望华兴未来10年能实现“去包凡化”,将一家个人创立的企业做成真正的机构。这需要他在公司治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更需要他本人合理放权。 当问及他野心的界限在哪里时,包凡明显兴奋起来。 “5年之后、10年之后,再问我这个问题也许***会不一样。但目前来说我看得比较清楚。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机会出现世界级的投行。我知道这个东西值得我去争取。争取到争取不到,看我自己的本事,看我们这个团队的本事,好多事有时要看命的。但如果没有争取,我会觉得很遗憾。 “这是一个有趣的年代,互联网为整个投行业带来了根本变革。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候,也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坏的时候。最坏是说,也许10年后整个投行业跟今天相比面目全非。最好是说,我们现在规模还小,但在所有投行里,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应该是最深的。相对来说,我们最有机会把握住下一代的潮流。 “纵观历史上玩过金融的,尤其是玩我们这种金融里面比较高大上形态的,基本上是犹太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玩这个玩得特别好,其他文化的人试过,但都失败了。如果说在我们中国人手里也能玩出一个一流的东西来,进入到金融CLUB,我觉得也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事实上还真有朋友说他像一个中国的犹太人。 当当
合创始人俞渝曾对包凡说,如果中国本土有望诞生一家世界级的投行,那一定就是你包凡干的。别忘了摩根先生整合美国铁路业的时候,已经63岁。俞渝的话让人想到未来,而包凡告诉我们的一个故事,则让我们想到过去,甚至想到《百年孤独》着名的开头:“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30多年前,每月总有一个周末,一对祖孙会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光顾上海淮海中路那家红房子西餐厅,吃一顿西餐。对孩子来说那是难得的节日。尽管1949年前当过银行家的爷爷此时手头拮据,每次只能点简单的食物,却总是很认真地教他如何用刀叉,把这件事做得极富仪式感。在用餐的同时,爷爷还会给孙儿讲些十里洋场的逸闻和自己做过的事。孩子年纪还不大,听不太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却总觉得银行家这个职业似乎很神秘,挺好玩儿的。 你已经猜到了,那个孩子就是包凡。 四。华兴人心中的华兴 好想告诉你这段故事,所以请你再看一段儿视频! 五。如何和华兴一起投资 中概股回归引发优质
争夺潮,华兴资本作为国内TMT领域第一投行,在中概股资源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抢先卡位战略高地,投资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企业!顶级PE额度稀缺,格上已与华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帮您抢先布局。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公司精选(微信号:gongsijingxuan) 图片来源:左手工作室 整理:伦敦交易员(微信号:LondonFinance) 华兴资本
这已经是继把赛维LDK干到在美国上市又退市之后,彭小峰又一次把一家干到了退市的边缘。
今日(4月17日),官网发布公告承认出现情况,承诺提现逾期最长将在180日内按照T+30日,通过平台向投资人进行兑付,同时将根据《委托合同》的相关约定对投资人进行相应补偿;并承诺,承租人公司的经营和持有资产,远大于投资人的,因此可确保各投资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额兑付。
关于绿能宝的逾期公告,如果大家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早有先兆。
上周就有小道消息称绿能宝出现逾期。值得注意的是,绿能宝官方微信订阅号于3月10日起再未更新,要知道该账号原先是平均每日一更的节奏。再加上其母公司股价连连下跌、迟迟未披露财务报告,领军人物彭小峰亦正亦邪的传奇故事,多方举证绿能宝涉嫌等事件,这一次绿能宝发布逾期公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这已经是继把赛维LDK干到在美国上市,又干到退市之后,彭小峰又一次把一家光伏干到了退市的边缘。
2016年1月19日晚,绿能宝母公司阳光动力(NASDAQ:SPI)转板登陆纽约纳斯达克市场,开盘交易价格18.每股。当日就18.9美元,以16美元收盘。次日,SPI以16.53美元收盘,此后便开始一路下跌的行情,截至4月13日,SPI股价已跌至0.,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
2016年11月17日,SPI宣布新的首席财务官(CFO)上任。2017年1月,SPI收到纳斯达克发布的警告,称由于SPI尚未提交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违反纳斯达克规定。绿能宝回应称将于2017年3月13日之前发布半,但目前仍未披露。
此外,绿能宝运营主体上海美桔的上海柚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因未公示年度报告,被工商部门列入异常经营名录,至今仍未移出。
实际上,SPI已连续三年亏损,2013年、2014年净亏损分别为3220万美元、520美元。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SPI累积亏损为2.461亿美元。SPI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5财年营收1.(约12.44亿人民币),而净亏损高达1.85亿美元(约12.11亿人民币),创该公司历年亏损新高。
另外,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SPI经营资本缺口达8000万美元。此外,2016年SPI还有大量债务到期。
鉴于纳斯达克“退市规则”(当不足一美元,且这种状态持续3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将发出亏损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90天里,仍然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告停止),再加上未按规定提交财报,连续三年亏损,SPI已经面临退市风险。
SPI绿能宝的CEO彭小峰是一位擅长资本运作的传奇人物,据媒体报道,在SPI的中,彭小峰及其关联人持股比例达到了32.7%。
彭小峰于2005年创办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并用两年时间把赛维LDK做到美国上市,跻身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之一,创造了当时中国民企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纪录,彭小峰的身家也一度飙升至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新能源首富。
2011年以后,由于持续的欧债危机、德国削减光伏装机补贴、“双反”围剿中国光伏产品,全球光伏业迎来漫长的寒冬。此时的赛维LDK被卷入其中,危机四伏,彭小峰依然选择了逆势扩张,最终导致赛维LDK现金流枯竭。
2012年,赛维LDK一度深陷“供应商堵厂门”、“公司大裁员”等风波中,这一年,彭小峰却卸任了赛维LDK首席执行官。2015年11月,赛维LDK因数十亿美元的巨亏,不得不宣布破产。而在此之前,彭小峰已经提请了个人破产,但由于赛维LDK旗下公司拖欠9亿多元债务全部未履行,彭小峰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其个人还存在巨额债务。
梦断光伏之后,2013年彭小峰将投资方向转向了时下火热的电子商务,却接连以失败告终。其高举高打的电商平台“非凡定美社”上线仅半年就难以为继,屡次传出因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合作款被告上法庭。支点哥(ID:zhidianyxs)查询非凡定美社的运营主体“苏州非凡定美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律诉讼信息时发现,其收到的法院裁判文书高达11条,还有一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
倾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劣迹斑斑,转战家乡新余又屡屡碰壁,彭小峰因此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直到2014年底,彭小峰才以“SPI董事长”重回公众视线。
SPI前身为“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Solar Power Inc.)”,2005年成立于美国,主要从事电站运营和EPC业务,2011年,当时还是彭小峰掌舵的赛维LDK,以约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PI公司70%股份。SPI曾于2007年在美国OTCBB上市,经彭小峰运作一年多便成功转板纳斯达克。
2015年1月20日,彭小峰宣布通过SPI“斥资5亿美元”打造了基于融资租赁的——绿能宝,还宣称该平台是“由两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级企业携手彭小峰、巨人集团史玉柱、恒大集团许家印、郑跃文、蔡朝晖、动向体育陈义红、城市地产王张兴等商界公司大佬联合打造。”为了扩大影响力,绿能宝还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担任形象代言人。
经历了赛维LDK和非凡定美社的失败之后,这已经是彭小峰第三次创业。这一次,彭小峰瞄准了钱多、速来的互联网金融。为了让们借钱更爽快一些,绿能宝暧昧略过了,用光鲜的收益和高科技、环保新能源的包装,把投资人哄得“心花怒放”。此后,在彭小峰的带领下,SPI一路高歌猛进。
在媒体报道中,业内人士称彭小峰出身草莽,为人豪爽,但赌性颇重。他擅长用速度击垮对手,最后,自己也被速度击垮。
彭小峰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东山再起,的确很励志。但如果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以辜负企业和员工结束,每一次的从头再来都是用梦想来收买人心,这种一心只向“钱”看齐、却不能静下心来为企业做长期规划的行为注定要再次接受失败。
绿能宝投资人的资金去向是占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比例很高的光伏电池组件,收益的来源则是发电企业收取的电费和获得的**补贴。绿能宝在本次发布的逾期公告也透露,因光伏补贴延迟等原因,导致平台出现逾期。
巧的是,赛维LDK也是因为德国削减光伏装机补贴等诸多原因而陷入危机,彭小峰竟然在一个地方栽了两次,实在是可悲可叹。看似是难以预料的政策风险,实际上也是彭小峰自负的一种表现。
自2015年上线伊始,关于绿能宝涉嫌“自融”和“自担保”的质疑就从未间断。
人民网曾在报道中指出:绿能宝的“互联网+光伏产业+融资租赁”模式“八大难”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自融’问题难撇清;二是独立平台难推行;三是资金错配难解决;四是难接受;五是双重保障难实现;六是资金去向难解释;七是风险偏好难匹配;八是交易信息难公开”。
支点哥(ID:zhidianyxs)发现,绿能宝上多个项目承租方为美桔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或新维太阳能电力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SPI旗下全资子公司,且法人代表均为绿能宝副董事长夏侯敏。除此之外,其关联企业还出现在方名单中,有自担保的嫌疑。
对此,绿能宝方面倒是十分“乐观”,绿能宝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在融资租赁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因为融物取代了融资,不存在资金的流向不可控风险(包括虚假标的和挪用等),并且融资租赁是以物为标的。”
自融、自担保等问题绿能宝长期存在,支点哥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论述,目前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钱能不能收回来。由于平台未公布运营数据,极度不透明,因此无法判断平台真实的用户数量和是多少。
但综合以上内容来看,绿能宝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平台资金既没有,也没有,还存在自融、自担保等问题。平台所处的太阳能行业风险极大,母公司股价一再下跌,可真是内外兼“忧”。
由于绿能宝采用的是委托租赁的模式,绿能宝负责监控承租人使用租赁物的情况和经营情况,但委托租赁是基于投资人对承租人的考察和认可才得以进行的,因而最终的风险承担者仍然是投资人,绿能宝本身不承担其职责之外的风险。
鉴于彭小峰以往的作风,如果SPI走赛维LDK破产、退市的老路,那么投资人可能只能拿到一些二手的光伏组件,并且国内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国内外光伏产能过剩,这些二手光伏组件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支点哥很难将绿能宝这次发布逾期公告视为一次简单的逾期事件。但支点哥也希望投资人的资金和绿能宝这家企业能有比赛维LDK更好的结局,也许这一次彭小峰不会放弃绿能宝和这么多投资人?
如今,朗朗代言的“88财富”已经停运,绿能宝也危机四伏,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平台请钢琴王子代言吗?
声明:本文为支点研习社原创,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支点研习社二维码,不按要求转载的一律举报!且转且珍惜。
支点研习社(ID:zhidianyxs)是一家专业、客观、公正的互联网金融调研机构,为行业提供平台测评以及报告,为投资人提供有效的投资决策信息,为平台提供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分析报告。以独家、专业的深度调查,给您新鲜、辛辣的思想冲击。
在人人谈杠杆的世界里,我们给你一个可靠的支点。
6月18日至19日,2016北京大学汇丰金融论坛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DP“CHINAGT”年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
本文整理于,江南愤青在论坛作了“展望——冬天有的时候就是不适合打猎”的主题演讲
去年的时候,我一直说这两年将是资本的寒冬,冬天有时候就是不适合打猎,没有机会的时候就是没有机会,安静趴着,熬过去就是春天,要让自己活下去,等到春天的到来。
专家讨论问题比较严谨,喜欢用数据支撑结论,而投资人更多的是靠猜,因为投资必需要有前瞻性。当数据都能被统计的时候,基本意味着其丧失,所以听投资人的演讲听者一定要小心,因为我们的结论往往很不靠谱。加上投资本身是以小搏大的过程,赌错了无非亏点小钱,对了可以赚很多钱,所以往往都是开放性设想问题。尤其是一级市场中的早期更是如此,我们都是非常乐观的去设想未来的各种无限可能,于是很多结论和逻辑听着有点像“愤青”,但我认为多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是有好处的。
GDP增速放缓将引发收入衰减
刚才有演讲嘉宾提到我国当前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增长高于GDP的增长,这里我有点不同的意见,原因在于过去的收入数字慢于GDP的数字反映,GDP增长传导到收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从而形成了相对滞后性。一旦GDP增长放缓,收入水平也就会跟着下降,从而低于GDP增长,这个是必然的趋势。
至于GDP增速为什么下降,这个没办法解答。因为很多时候未来是无法推演的,只能凭借感觉,他没有可被用作讨论的任何依据,只能根据一些细枝末节的观察来揣测未来的可能性而已。我回国的几个月时间,去了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相对底层的人聊天,在收入方面,我问他们今年的工资是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他们说不要萎缩就很好了。我跟很多实业基层的员工聊,他们也这么说。
所以我斗胆下个结论,今年并非是大家所的消费升级的一年,因为消费升级的基础是收入增加。但是,与数据相反的现实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不是收入水平增长的问题,而是能否保住去年的收入水平,在座的可以回去问问自己朋友的收入是否增长了。
我总觉得,专家喜欢的数据其实本质反映的都是过去的情况,而我们更关心未来会怎么样,但现实往往就是,过去怎么样是预测不了未来会怎么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要预测未来只能深入基层,了解市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和报表。我自己走了很多地方后的结论是,未来三年,我感觉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收入衰减会很严重。过去三年,我们在一片狂热中投资了200多家公司。但是今年,看到这种趋势后,我们整个上半年只投资了3家企业。
??不管借贷还是投资,赚钱的根本在于实体盈利
再跟大家从理论上讲一些我自己关于金融层面的逻辑。金融一般归纳为投资和借贷两个范畴,但是这两个范畴的背后,本质都是实体盈利。如果实体不盈利,那么意味着投资不能赚钱,无法获得投资收益;借贷则意味着资金借入方不能赚钱,也就必然不能归还资金借出方的资金。最终的结果就是借贷崩盘,投资打水漂,金融出问题。
相对而言,借贷的逻辑更加难以运作,从我自己角度来看,借贷有两个特征很明显。第一个特征就是借贷行为的客户群体相对狭窄,必须是那些不好不坏的群体,客户好了,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钱了,不好,那就了。所以,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一个不断消灭自己客户的过程,要么就是被客户搞死的过程,这是借贷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马云曾经骄傲的说,你看,当年借给我五十万的人,我就还钱了,说明小企业也是有信用的,但是他不知道的现实,就是他是发大财了的,但是那个借给他五十万的人,现在估计还是穷光蛋,这个就是借贷的核心逻辑,你没有积累,你无法跟客户一起成长,客户一旦好了,就离开你,你陪伴着客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结果客户一好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借贷必须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核心是因为无法分享未来的收益。
借贷的第二个特征是没有积累。前面说了,因为你无法分享客户成长带来的高收益,那么你永远只有恒定的。一百万,你收10%的利息,扣除4个点,运营费用2个点,那么意味着你最多赚取不到4个点的收益,但是承担的是一百万的风险。也就意味着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业务,都赚了,突然有一笔业务出了问题,哪怕过去做的再好,最后你都是死,因为收益无法覆盖。
所有做借贷的金融商业模式,看上去是暴利,但其实是非常脆弱的,随时会面临崩塌的风险。我国的银行业非常典型,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也会突然在一两年内就亏掉过去几年赚的钱。这个就是典型的借贷逻辑,是非常脆弱的。也是为什么我不看好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商业模式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我离开银行业的核心原因。无论对企业和个人,借贷都是缺乏积累的行业,长期来看,他只会让你变得很狭隘和无知。
从这个点上看,投资就稍微好点,投资是相对有积累的行业,他风险是恒定的,但是收益是不确定的。所以,相对来说投资感觉上会更有积累一些,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交易都亏了,可能未来一笔赚钱了,立马就把过去的亏损给收回来了,收益和风险相对更平衡一些。
但是,无论借贷还是投资,终极收益都是来自于实体的盈利。一旦一个市场无法贡献利润,那么无论你前面估值怎么高,声势怎么浩大,都没有意义,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已。所以,一旦逻辑设定在市场盈利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整体市场其实是缺乏市场盈利的机会的,那么反过来就是意味着金融的整体性机会在丧失。借贷业随着实体企业不振,坏账率攀升,市场观望。
我很早前就说过,目前市场的格局是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为什么?因为,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很多人哪怕有资金在手也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所以,都不会选择去借钱,因为借钱是要还的,而那些坏人,因为不借钱就活不下去,所以必须依赖借钱活下,不得不借钱。就出现了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的诡异局面,本质其实都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带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业是典型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一个带有强周期性特征的行业。在实体普遍盈利的时候,你会发现个体风险虽然有,但并不是那么重要。我记得我十年前放贷款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风险审核,大家都会按时还款,为什么啊?因为那是个基本上都赚钱的年代,当大家都可以赚钱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会来逾期和违约的,而现在呢?老婆小孩子抵押给你都照样跑路,因为当一个人赚不了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怎样都还不了钱。从借贷角度来看,还款能力一定比还款意愿重要很多。
跟借贷一样的逻辑,投资的核心也是市场盈利。前面说过,给别人投资钱,最终都是期望分享投资收益的,而且是远远超过借贷的利息收入、收益或者性收益,但是当市场无法形成这样的的时候,如何兑现投资收益呢?过去几年很多人都跟我说,市场很好赚钱啊,你看,谁谁赚了几百倍,谁谁赚了几千倍。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是普遍性案例,还是个体性案例?
第二个问题是,有几个人真金白银的拿到了钱呢?许多看上去赚了很多倍的项目,最终都是需要变现的,变现一方面可能是分红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的股价交易收入。但是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市场,又出现了几家所谓的赚了很多钱的上市公司呢?最终能不能变现还要看企业盈利的基础。但是这种盈利性基础,目前来看,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市场普遍性盈利的状况基本不存在。
诸位都是企业家,想问一下,大家觉得這几年有没有感觉赚钱很难?现在你们的困境是什么?我自己跟很多企业家聊过,普遍的困惑是找不到赚钱的行业。
现在,个别行业或许还能赚点钱,大企业要赚钱很难,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我看到不少企业,都转到金融行业,希望在金融业里博点机会。但是一个市场金融越旺盛,恰恰证明了实体经济越不好。这个就是现实,但更现实的事情其实是金融业从长周期来看,往往是大面积的牺牲,因为金融本质还是零和博弈市场,更残酷的是20%的参与者会赚取剩余80%的钱。
??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个人能力
在整体不盈利的结论基础上,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我个人感觉作为个体最好的办法是学会休息,学会不折腾,学会等待。我在2012年的时候,感觉实体机会很渺茫,劝很多企业家离开实体行业,干脆卖掉企业,去游山玩水,什么事都不要干,一年花不了几个钱。
回头看到的现实就是,出去玩的都活得挺好,而那些在家里勤勤恳恳干实业或者每天努力放的人,最后都死得很难看。在一个没有机会的行业里,其实你越努力,死的其实是越快的。我们还是要学会在大时代里做符周期的事情,这有助于你活的更好。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扯淡赚大钱的逻辑》,网络上很多人在疯转。其实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一点:绝大部分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你的个体能力卓越造就的,所以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时代特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业比你每天勤奋努力更为至关重要。后来很多人驳斥我是机会主义者或者风口论者。
我自己把过去三十年简单做了个分类,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大周期。前20年,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这二十年,是劳动赚钱的时代,那时候出卖劳动力是可以赚钱的。因为物资贫乏,我自己小时候跟姐姐卖冰棍,五分钱进来,卖一毛五,三倍的毛利,很丰厚了。那个年代,肯干点的人都能赚钱。很多万元户都是跑运输的,家家户户都能赚钱。那个年代,越勤奋,越辛苦,赚钱越多。
而到了2000年以后,则是靠资产升值的年代。银行业不断地进入货币扩张的阶段,钱越来越多,最后就往资产泡沫化的方向走。这时候,你发现大量的资产大幅升值,最终的结果就是努力勤奋已经不赚钱了,关键是依赖资产升值赚钱。你再勤奋再努力,不如买一套房子划算,所以过去十年出现很多所谓的悲剧故事,很多人很勤奋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卖了去做实业,头发熬白,最后终于把自己当年卖掉的房子给买回来了。
回头看这个十年,其实你啥事情都不用做,买房子就行了。02年开始计划买房子的话,差不多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报,算上五倍杠杆的话,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报。很多人勤奋努力工作一辈子,也没有这个时候买一套房子赚的钱多,这就是现实。
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其实实业本身并没有赚太多的钱,但是他们的企业土地产房升值所带来的盈利,远超过他们企业的实业利润。于是最终的结果都表现为资产升值,这个十年如果你不参与到资产升值的逻辑里去,你基本就被抛弃在财富之外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年,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产商和煤老板等一类人了,当然后者随着整个十年的结束而崩盘了。总的来说,过去很多牛逼的企业家,并不是他真多牛逼,而是在这个年代加了杠杆带来买入资产的结果。
而2010年以后,资产升值的逻辑也不存在了,变成了资本大爆发的年代。从2010年到现在,你只要被资本喜欢上,就会发现赚钱的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以前的任何时代。我们看过去进入阿里和京东的人,很多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孩子,但是赶上了资本爆发的年代顺着资本的趋势,很快就被推起来了。过去几年,随便一个互联网小伙子,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几千万的估值,就能超过很多干了一辈子的企业家。所以当一个行业起来的时候,跟你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一个正确的年代做了符合这个年代的事情。
当然有很多人是无意识的,有很多人是有意识的。前者是祖坟埋得好的结果,后者是眼界格局高的结果。从我个人感觉来看,绝大部分的有钱人都属于前者,属于后者的微乎其微。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年代,赚大钱的人往往不辛苦,辛苦的往往赚不了大钱。这个是非常现实的情况,要学会认识到现实,不要自我催眠。
在我看来,钱分为辛苦钱和泡沫钱,辛苦钱赚的是社会的平均利润,泡沫钱才是大钱。你们去看,一个股票如果不泡沫化了,那最多就是赚分红的钱,那是稳定利润,而只有被资本看上了,让他的股价远远超过他实际有的价值的时候,你才能赚到所谓股权的差价,然后才会有所谓的大钱的机会。
其实本质来看,一只股票十块钱和一百块钱,上市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至少肯定不会有十倍的差价,变化的只是投资他的人的预期而已。所以,只有泡沫来了,才能让价格产生巨变,你才能有机会转到其中的高额背离带来的泡沫钱,这个才是大钱。房地产其实也一样,一套房子十年前卖2000元/平和现在卖20000元/平,本身都是居住功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是带来的价格变化却是十倍甚至更高,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只有价格和价值背离了,你才能赚到大钱。
纯粹从赚钱角度来看,我喜欢泡沫。所以,我们过去几年特别喜欢泡沫化带来的一些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是人极度乐观后产生的预期变化带来的机会。这种机会来的时候,并不需要你太多的能力,你就能赚到一些钱,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只有当傻瓜也能赚到的钱,才可能是大钱,依赖能力带来的钱,一般都是稳定的平均利润,尽量让自己承认自己不能干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的竞争要将能力与成本挂钩
在这里,我自己谈下我对能力的看法,其实大家在谈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能力一定是跟成本挂钩的,脱离成本考虑,你会死得很惨。德州扑克在中国最近很火,但你会发现,在中国的那些高手基本都玩不转,在中国打德州跟比大小本质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土豪太多,人家压根不按概率算法出牌,反正兜里都有钱,然后把把ALL IN,好好一个比精算概率的游戏,变成了比谁兜里现金多的游戏,压根没办法玩。
前两年中国就是这个阶段,钱越来越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年代,有逻辑有能力的专业投资人,最后往往干不过那些业余投资人。因为业余投资人不讲逻辑,只讲成本。你问他为什么投资,他往往说,没为什么啊,反正钱也没地方去,去澳门赌博也是输,不如随便给个年轻人或许有一些机会啊。你听了只会很无语,这就是成本不一致带来的能力不一致。
我有一段时间研究乐视,乐视这样的公司会大量的给你讲故事,讲未来有多好,而投资者往往喜欢这样的公司,就会给乐视很多的未来的钱。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同样一台电视,乐视三千块钱的成本,其他公司也是三千块钱的成本,但是乐视可以买一送一,电视机免费给你,或者折价给你,三千块钱卖两千块。市场卖得越多,报表越好看,销售额在增长,于是股价反倒越来越高。而别人不行啊,三千块钱不可能低于三千卖啊,否则报表很难看,所以,这个结果就是我越来越喜欢你,我会给你越来越多的钱。
当你跟对手不是处于同一成本线的时候,你就发现很难打赢他,到最后他可能直接把你给收了。打输了没关系,打赢了就很牛,他是把未来的钱折现的模式。但是从产品质量上说,你说乐视电视比康佳电视好?很难说。能力好的公司很难说一定打得过成本更低的公司。
滴滴打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摇摇招车在北方地区做得特别大,腾讯找它投资,它不让腾讯投,腾讯反手投了滴滴打车,投了以后马上开始和快的打车拼价格战,最后摇摇招车就没了。你的成本跟人家不一样,最后结果能力再强都得死。所以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传统的肉搏式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竞争,如果能力不能和成本挂钩,单谈能力会很难。
??背离实体经济,中国进入债股双杀时代
最后谈谈我自己的几个顾虑吧,很现实的顾虑。其实前面也提到过了,未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虚拟经济已经到了强***之末,其实只要问问滴滴打车估值300多亿美金,到了二级市场你们愿不愿意买就行了。
过去3年多来的混乱投资格局,走到今天,涌现出几家大公司?上市又上了几家公司?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砸了数百亿美金所剩下的格局。当大量的钱砸下去普遍不盈利的时候,那么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格局?这个泡沫到了今天随时会破。而虚拟经济一旦破了,实体经济本身又没能有效回归,那么新的增长动力就找不到,这时候市场的寒冬就会比较明显。所以我说中国进入债股双杀的年代,债意味着实体经济违约增加,股意味着投资机会的系统性消失,带来的后果其实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个顾虑,就是当下非常火热的消费分期的机会,我感觉也很危险。互联网这个东西,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无限快速的复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本来可以赚十年钱的事情,快速极致的压缩到两年内把钱赚完,然后一地鸡毛。事实上,就是这么个现状,消费金融的本质上其实是要求个人收入水平的有效增长,而个人收入水平增长的背后,其实是实业的增长。实业赚钱员工才能增加收入,然后才能支持分期。
但是我前面说过,收入水平增长本身是不现实的。在这个基础上,你还扩大消费支出,最终结果就是大面积违约的快速出现,寅吃卯粮的格局,这个逻辑非常简单。最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消费分期大面积的崩塌,给好人放贷款放完了,一般会向坏人放贷款,坏人放完会向更坏的人放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这两个问题叠加,未来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都不会太好。
??保持将是未来赚钱的逻辑
那未来坚持什么样子的策略会更好呢?我跟很多专家的思考是不一样的,大量的人在鼓吹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我觉得该分开来看。我个人感觉未来的中国,对外是贬值的,但是对内可能是升值的。汇率很大程度向下行可能是共识,但是对内角度来看,人民币会越来越值钱,许多人都觉得怎么可能,央行大面积放水,怎么会越来越值钱,很快就不值钱了才对。我真心不这么觉得,从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推理出几个简单的逻辑。
第一,货币的创造只能来自于央行注入基础货币。但是这块货币本身的额度是很有限的,它被称之为高能货币,是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扩张才可能真正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这里起很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扩张信用,那么货币之水就不太会泛滥。
事实上,最近市场上的放水效应是不明显的,也感觉不到,在08年四万亿里面起最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是大量扩张了信用所带来的结果。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惜贷情况非常明显,大量的商业银行非常谨慎的发放贷款,原因前面也说了,现在这个年代好人都不借钱,借钱都是坏人的年代,必然的情况就是商业银行放款意愿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市场上资金的扩张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形成资金泡沫化的格局。
第二,为什么钱会更值钱?这其实跟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是相关的。当你身边曾经的有钱人变得一个个都没什么钱的时候,其实变相意味着你的钱就越来越值钱了。虚拟经济崩盘,是大概率事件,这个逻辑是能理解的。
因为虚拟经济的价格是根据成交价计算的,你说现在一百亿估值,那就必然意味着有人要用一百亿的价格成交了,你要让你的估值再上行,那就必须要有更高的成交价才能支撑,那么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货币支撑这个交易。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投资是无法有足够的货币支撑的,市场货币增量总是不断降低的,而股权本身不创造货币,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虚拟经济都会面临估值下行,那么相应的投资人的财富缩水就是大概率事件。当大家的财富都缩水的时候,甚至个别企业家的资金链都面临紧张的时候,如果你能保持充沛的流动性,那么必然意味着你的资金会越来越具备价值,更加的值钱了,至少相对价值是明显增值了。
所以,我个人感觉未来赚钱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取决于流动性,怎么理解?很多人问我,上海、北京的房子能不能买?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东西能不能买跟东西本身有关系,而是跟你有关系,你是谁最重要。你很有钱,那么OK,随便买;如果你本身钱不多,那就算了,这个就是现实。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人问我,结论必然是不一样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结论是:与其一线买房不如二线,为什么?便宜而且流动性好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你的安全边际越高的情况下,那么你承受风险的能力必然增加,而越能承受风险的人,所博取风险高溢价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可以让你有机会去博取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流动性不够的情况下,则会丧失各种机会。我今年二月份回国,当时正好跌破三千点,我说如果你是空仓就可以买一点,如果你是满仓那没办法必须砍仓。所以同样一个点位,同样一个资产,能买不能买跟资产本身没关系,跟你有关系。你的流动性越安全,你越有机会搏取高收益。
我自己是一个业余投资人,五六年时间投了200多家公司,说实话,我什么都不懂,因为早期都是不确定的机会,我都是瞎投资。前几年,我见到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就会给他一点钱,很多人说我很激进,我觉得我一点不激进,因为给他的钱都是小钱。因为从我个人配置来看,我90%的钱都放在稳定的收益上面,每年赚取一部分的利息收入,然后我拿这利息收入去做投资,投完亏了就亏,对我不构成任何影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投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从而我可以博取一些极高风险的机会。但也因为风险高,所以别人跟我竞争的机会就少;我就能拿到很不错的价格。投资是反人性的,只有反人性反周期的时候,才能拿到更低的价格,才有机会。如果大家都看好了,你是很难博更高的收益的。
所以,未来保证你的资产安全才是重中之重。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钱不动,拿点小钱去玩,下个闲子,或许有机会。投资为什么拿小钱去玩?因为投资长期来看是周期性,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如果你指望通过投资过得更好,那不可能,你必须要有一个会下蛋的母鸡,让鸡蛋孵,孵出来就孵,孵不出来就算了,鸡永远在是最重要的,它不会让你饿死。
现在各种折价机会很明显了,我前段时间去了趟神木,发现很多老板都开豪车,住豪宅,但结果呢?没钱加油,为什么啊?因为没现金。从一定阶段来看,只有现金才是你的钱,其他都是假的。这个时候,谁有现金,谁就能博取高折价的机会。
??投资是生命与事业的延续
最后,再谈谈我的不成熟的、不靠谱的投资逻辑。我也只是玩票性质做的投资,并不成功,没什么显赫的业绩,赚点小钱而已,别太把我的想法当真。
第一件事情,想提醒投资人千万别碰三件事情,吸毒,赌博,不设底线的投资。一般来说稍微有点钱的人,不碰这三个基本上不会死人。前面两个好理解,第三个其实真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其实投资这个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不设底线。今天投一点,明天投一点,后天投一点,投到什么时候是头都不知道,这种投资千万不要干了,再有钱也经不起折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最好是拿出一笔钱,投完就完了,有机会就有机会,没有就算了。
第二点,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千万别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很多事情,一旦你所在的时代不在了,你再能干也没用。海尔的张瑞敏也提出这个说法,时代创造伟大的人物。国美黄光裕在牢里曾经给陈晓写过一封信,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扩门店,只有我们的门店足够大,别人才能进不来,这句话有道理是吧?过了两年发现一点道理没有了,因为互联网来了,你发现过去最强悍的东西都是你的负担,线下门店越多、成本越高、代价越大,还没法打掉它。曾经是你认为是巨大优势的资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负担,时代一改变,什么都变了。
企业家要有,往往是要承认自己不能干,尽量把机会都留给年轻人。别有事没事要跟年轻人打,很多人你一定打不过他,但你可以成为他爹,打不过就投他。当年苏宁不跟阿里去打架,没事给点钱,现在就是阿里他爹了,也不会是反一反的格局了。微软投了很多硅谷的公司,各种各样的公司,凡是危及到微软的公司都去投一点,谁也不知道哪个小孩就起来了。雅虎当年最好的时候投了阿里,现在雅虎的日子那么难过,但是因为有个孩子叫阿里,现在日子多好过。
,可以从生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很多企业家都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总觉得企业就如同一个小孩,是自己从小养到大的,有必要扶着他走到最后,这是有问题的,孩子长大了,就该放手让他赶紧结婚去。别都娶媳妇了,你还每天陪着,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应该让他去生孩子或者你自己去孵化别的孩子。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爱上不能爱的爱
不要轻易去羡慕别人,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再有名气再美丽,也不代表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可能,烦恼还更多。
想想看,三十七岁了,还一个人在外漂泊,前途茫茫,荒郊野外,未来是个未知数。从1973年拍《窗外》开始,和有妇之夫秦汉开始近二十年的苦恋,中间再夹杂与秦祥林、赵宁短暂的婚约,爱情路上起起伏伏。1979年甚至还传出过自杀的新闻,1984年与秦祥林解除婚约,1985年和终于离了婚的秦汉携手。可是,这个男人却是一个不肯结婚的男人,有人问秦汉:“你们俩何时结婚?”秦汉答道:“等到有‘*’的那一天。”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的关系依然不前不后,多年的苦恋是一场镜花水月,未来的前程是一片烟水茫茫,身边围绕的全是一群粗声大气不解风情的武术佬,叫人怎么能不哭?
万人宠爱,可是独独寻不到那个肯全心全意待自己的男人,叫人怎能不哭?
林青霞忆起当年,最深刻的一幕就是,“醉酒就趴在施南生身上,一条很漂亮的裙子让我的泪水打湿了。”
私下里也许林青霞就是个小女人吧,所有小女人的弱点她都有,她既渴望所有人的宠爱,又怕被人群围绕失去自我;她既渴望白马王子的拯救,又害怕被不相干的男人占便宜。多年的大明星生涯,让她对人群若即若离,她有着当明星的后遗症——极度情绪化。徐克回忆从前拍《东方不败》的时候,唯一的愿望就是“我只希望她别那么常哭就好”。
“有时候,我真心想让她快快乐乐的,她却掉眼泪。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一日将尽的时候。她眼泪汪汪地来找我,而我根本无能为力,帮不了她。我说:‘好啦,咱们先休息一会儿,过几天再开工吧。’我晓得她不开心。”
有时,她哭是为了爱情,有时她哭是为了命运,有时是为了一条裙子,1994年,她结婚时订了一条香奈儿的裙子,裙子寄来的时候发现腰太松了,她哭得很厉害;有时她哭是为了当演员这一行特有的残酷,导演要把颜料泼到她身上,她边哭边说:“我真的过气了。以前我从来不曾做过这种表演,现在我竟然得倒栽葱地演戏。”
她是这样的敏感,这样的脆弱,所以所有女人要受的伤,她一个也没错过。
就算是1994年幸福地嫁给富商“行李员”,也不代表幸福生活就真的降临,当后母的为难,传宗接代要生儿子的无谓压力,“邢爱林”、“仍然爱”都抵挡不了报纸标题的转换。“婚姻告急,夫妻分居”,“行李员”的绯闻在圈子里悄悄流传,上海二奶产子的新闻亦不胫而走,谣言四起之际,2006年某周刊拍到林青霞憔悴的素颜照,标题变成《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林青霞在专栏里写了她与作家L(疑是龙应台)的一段对话。
“走在回家的路上,L伤感地说:‘我们知道的太多了。’
‘他们知道的也不少,他们知道的我们还不一定知道呢。’我说。
L突然静下来。一路上我们没怎么说话。车子抵达她海边的家,L拎着一袋由翠华茶餐厅买给儿子吃的鱼蛋河粉、热奶茶、猪仔包。”
也许,对人生知道得太多,对女人来说,有时是一种悲怆。
李嘉欣说过:“人生比拍戏复杂,因为不可以再来一次。”而林青霞对自己的评价是:“从《窗外》演到《东邪西毒》,演过一百个戏,在一百个角色里面,我认为最难演,最想演好的角色就是自己,但其实我演得最差。”
我想,对于所有大美人来说,其实最难演的就是自己,你的生活永远摊开在聚光灯下,人们总是用充满欲望的眼光看着你在台上表演,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都希望你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话,要不然,就让他们得到一个笑话——这两者,显然都很让人难过。
不选择童话也不选择笑话,林青霞选择了什么?
选择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从已知中解脱》;选择了“人不要贪,要恰如其分”。
解脱是智慧之旅,让人摆渡过一切危机,中年危机、忧郁危机以及情绪危机。重新出发的林青霞,此时倒真有点像尹雪艳:“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清减不少,却容光焕发,从金马奖到第三届亚洲国际电影节,从《东邪西毒终结篇》到龙应台陪伴下的“青春,梦想,岁月”演讲,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息影十五年之后她仍然如此受人欢迎,无论在哪个场合出现,都有无数人在问:你会再拍电影么?
她笑嘻嘻地回答:“不知道,也不一定……如果有好的剧本的话……”
刘嘉玲曾经感叹林青霞的美完全没有破绽。其实林青霞的美不在于没有破绽,而在于她不以为自己美,不吝于露出自己的破绽,她爱哭,那就哭,她爱笑,那就笑。
人到中年,有的女人会变成一个再也不哭的女人,比如尹雪艳,但那不是坚强,更多的是死心,是看透,是绝望。
而有的女人会变得更爱哭,像林青霞。
2003年,她在罗大佑演唱会上因听到《滚滚红尘》而滚滚落泪;2006年,再看自己演过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从头至尾亦不停地用纸巾拭泪;甚至她回山东省亲,路过一家小杂货店,听到一个老人家说了一句很土的山东话,也不禁眼眶充满了泪水,因为想起了她父亲。
我想,变得更爱哭的女人,不再是因为绝望吧,也许那是一个女人,经历过重重险滩后对世界的重新打量,对世间万物的感同身受,是对残酷的悲悯,是对美好的珍惜,是“对人生知道得太多”——是因为感触,也是因为领悟。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其实她像竹
她像一个标杆,是每个单身女子都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她并非不漂亮,也并非漂亮;她并非温柔,也并非不温柔;她并非活泼,也并非不活泼;她并非不像明星,也并非像明星。
她介于两者之间,她是中性的。
就像张艾嘉想要把她塑造成巨星,拎了高跟鞋和时装摆到她面前,她却总穿着她的黑T恤,待个四五天就逃回台湾;上“艺术人生”,朱军出尽法宝要她哭,可是她一滴眼泪也没有下。
她刚强,是底子里的刚强。
她总是爱上不能爱的男人,而且要命的是,她又无法掩饰,于是全世界绯闻爱好者都在推断她爱上的那两个男人。虽然才华横溢,可是都有老婆,一个还是刚结的婚。也许男人们知道她是明白的,母性的,智慧的,不让人为难的,于是他们理直气壮地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最后的结局,无一例外是她在一旁看他们花好月圆。
刘若英的命运,仿佛她永远只是男人们在某个暗夜里悄悄想起的女郎,她没有俗世的压迫,所以只适合远远地想念。
又或许,她的错误在于,她永远爱上不能爱的爱。
她总是笑嘻嘻的,没有多大脾气,对待记者总是客客气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智慧圆润、通晓世事的,但亦时常扮作十三点兮兮的恨嫁女子,演唱会上被男舞蹈者举起,就开始笑着调侃“原来我也是有猛男的”。
她站得不高不低,她就在我们这些平常女性的前面,我们抬头可见,伸手可触,她唱我们的心事: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地爱你,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爱为什么不能够相守,你给我的理由,我只能用一生琢磨。”
她同我们一样,在这爱欲轮回里颠沛流离,欲爱不能,欲罢难停,欲语还休。
每个人都爱奶茶,无他。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寂寞让她如此美丽(1)
是个人都爱说,女人是花。
但当你看到叶童时,却决不想也不愿用花来形容她,如果一定要用比方,那么,她更像竹,俊朗修长,舒展大方。
她算是这一行的老行尊了,1981年,一个叫李思思的19岁小女孩,从平面模特改行当演员,从此,她有了一个新名字:叶童。
1983年,她的第一部电影《烈火青春》获得了金像奖新人奖提名。网上的资料显示她得过三届金像奖影后,和张曼玉有得一拼。她轻轻纠正我,不是三届,是两届,有一届只是提名。她中间到台湾反串,拍了一部《新白娘子传奇》,却不料因缘际会,成了国内上个世纪最流行的剧集之一,这是运气,更是机缘。
叶童走的是中性路线,声音不娇不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带台腔,也不带港味,甚至坚持不用粤语接受采访:“我的普通话很难听懂么?”
“不是,我怕你累。”我说。
“喔,那我们就用普通话吧!”
随时不忘记给自己增值,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北上揾食的艺人里当然可以突围而出,这是叶童的成功之道。
当然,艺人也讲运气,比如张曼玉有得奖运,有观众缘,但男人缘上就始终差那么一点点;刘嘉玲有男人缘,有财运,演了几十年戏,就是没拿过几个奖——上帝基本上是公平的,他老人家给你这一些,就不会给那一些。而叶童则恰恰相反,她有得奖运,有女人缘,但就是没有走红的运——总是有戏拍,但戏并不多,总是有钱赚,但钱也不是那么多,二十几年来,她永远这么中不溜秋。
也许和她的性格有关——虽然得闲时爱光鲜靓丽地在“波场”穿梭,但她仍然算是个老派人,说话斟词酌句,礼貌客气,是个人修为,也是警惕。她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始终如一的距离,评价事情爱用“有趣”这个词,好的事说有趣,奇怪的事说有趣,坏的事也说有趣,不涉褒贬,精明脱俗。当然,也不能完全归结于世故,她的人生观也确实是这样——没有什么是对的,也没有什么是错的,“人生就是一个旅程,保持好你的好奇心,你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就好”。
在她的公开世界里,只有戏,只有演技,只有对粉丝远远的点头轻笑,“我想我对Fans唯一能做的就是演好我的角色”;而且可怕的是,只有一个男主角,她的老公陈国熹,哪怕对方被报纸好几次曝光携靓女夜蒲,她亦沉着为他撇清,因为“婚姻的基础就是信任”。
她既无绯闻也无是非,唯一的***好像只涉及梁家辉,他和她是同期的模特儿,拍过一段时间的拖,刚入行时她就告诉记者她有一个要好的男友陈国熹,在广告公司工作,“我拍地铁广告时见过他,后来拍麦当劳广告才跟他认识”。1987年7月,她果然同陈国熹结婚,她身上的婚纱,和她梦想中的一模一样,是她在国外旅游时选的。
1993年,叶童也曾烦恼地诉说:“最近我又爱上一人……这只是幻觉,这只是幻觉……”
她从来没有透露那个令她感到迷惑的对手是谁,因为那是她心中的一个小秘密。“我不想骗他,他也很谅解,给时间给我抽回自己的感情。”她这么对记者说,丈夫也如此开通,像每个婚姻一样,都要经过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与艰难,有的碰散了,有的避过保存下来。
至于当年的这件往事对象是谁?
“……嗯,太久了,不提不提,太远太远了,不提不提。”她轻轻一笑,不再作答——李翰祥说得对,“真正的大明星要有神秘感”。
像一个真正的淑女,叶童永远保持着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隅,这一片小小的天地,只存在于她和儿时的朋友HighTea的时候,在她独自在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在她沉默的时候,在为谁风露立中宵的时候。
一切都过去了,千帆过尽皆不是,还是身边这个男人最靠得住。他们行了这么久,已经心知肚明世界是怎么回事,婚姻是怎么回事——二十年时间过去,叶童始终是叶童,有家有口,无儿无女,有情有义,没心没肺,对身边这个乱哄哄的名利场,从来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像我们熟悉的那幅水墨画,淡然留白,轻抹微扫——郑板桥狂写一丛青竹,点题八个大字“游戏人间,难得糊涂”。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寂寞让她如此美丽(2)
两个女人,差不多的相貌,差不多的岁数,差不多的行业,很容易成为朋友。但接下来,她们也很容易反目为仇,冰心写过《太太客厅》,据说是讽刺林徽因网罗太多裙下之臣,另一种说法则是冰心嫉妒林徽因的美貌。
而王人美和周璇曾经是好好的老友,在上世纪50年代初也演出了一场耳光决裂战。1954年王人美在一个大会上的发言触怒了周璇,周璇甩了王人美一个大嘴巴,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莎士比亚说友谊多半是假的,而爱情多半是蠢的。尤其是女人,尤其是在爱情期当中的女人,尤其是在爱情期当中美丽的女人——基本上,她们的友谊有点难。
最典型的例子是钟楚红和张曼玉。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两位美女,她们决裂的原因是因为恋爱,两姐妹先后恋爱了。先是张曼玉在采访中不慎嘴快,说钟楚红和当时尚未结婚的朱家鼎业已同居,让钟楚红大为恼火。后是钟楚红也在访问中“不慎”公开了姐妹淘与尔冬升的秘密恋情,让张曼玉极为愤怒。
很多年以后,张曼玉曾在一个电台里说过她们决裂的原因:“是有一段时间我俩没见面……不能说是别人陷害,不只是传媒而已,而是身边的事物令我们憎恶对方。会有人忌妒我们是好朋友。普通人、圈中人都会在我的面前说:‘喂!红姑这样说你呢!’这些事之后回想起来,应该是他们故意要这样说给我听的,要使我生气。而亦可能有人会在她的面前说:‘哇,Maggie又说你不好哦!’说到底,他们都在挑拨我们的感情。之前还及时向她求证,但是后来,我们没有求证每一件事,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因为……难道有人说红姑说你不美,你也要去求证吗?‘她说你穿的衣服没有品位哦。’不可能吧?当你听到越来越多这些事儿,累积起来,而那时我又忙,她又刚出嫁了,好像是各走各路似的,就这样真的少了联络。然后,当事情越久,而又久没联络的话,你就会越无法打出第一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张国荣猜测的:可能是因为你们两位青春*,两个都这么美艳,是最top的两位star。如果她们俩一直在一起,因为关系太好了,那么很多资料就“收”不到了!不如将她们拆散,让她们互相猜疑、忌妒。两个美女又同签一个经纪人,自然是非较多,钟楚红出道早了张曼玉四年,红透半边天,且演技也高过张曼玉许多,最明显是在1988年的《太阳、月亮、星星》中,钟楚红演月亮,游刃有余,艳惊四座,而张曼玉演的星星,涂着厚厚的眼影,小圆眼睛只知道怒目圆睁,演完此剧后,钟张就真的彻底决裂了。
好处是,张曼玉好像被人打醒了,第二年就凭《旺角卡门》得到了金像奖,一洗她不会演戏的耻名。
两位姑娘除了事业上的竞争,还有性格上的差异,钟楚红出身香港小康家庭,自小家教极严,待人处世成熟世故,生活目标就是嫁人。女明星多半爱慕虚荣,但钟楚红是个例外。1991年,她在自己最红的时候嫁给相交多年的男友朱家鼎;而张曼玉从小在英国长大,年轻气盛,接受访问时常常要经纪人在一边紧盯着,从她当时找男朋友的条件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天真——“男朋友啊,一定要靓仔啊,不然怎么能对他那么久。”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寂寞让她如此美丽(3)
张爱玲说,女人是同行。钟张二位可算是同行之中的同行,因为知根知底,所以一旦翻起脸来,更加无可挽回。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男人们哪怕恨得对方牙痒痒,也会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因为山水有相逢嘛;而女人就不一样了,她们听从内心呼唤,不讲面子,翻脸就是翻脸,恩断义绝。
从此不见面就是十数年,到了2000年,两个人被狗仔队发现开始聊天喝下午茶,有人说是张国荣撮合,有人说是红姑生活悠闲早就不放在心上,也有人说是张曼玉历经世事人情练达。张曼玉自己则说是叶倩文的撮合,“她约我们出来吃午餐,又约了红姑吃午餐,可是我不记得她是否有告诉我红姑会不会来。所以,当我去到那儿时,见到她,是愕然的,然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哼,不理她!但谁知,哈哈哈,讲啊讲,就哈回去了。哈哈哈过后就即刻没事儿了,就这样到现在。”
两位名伶似乎恢复到了她们年轻时的样子。2007年,钟楚红的老公朱家鼎因大肠癌过世,张曼玉人虽未到,却送了一个超级大的昂贵的白色花篮,而张曼玉每次回香港,总要和钟楚红茶聚,就算是被传与德国建筑师即将大婚,回港商量的娘家人也包括钟楚红。
钟楚红和张曼玉,一代绝色,两个女人。我想她们的友谊大约也和普通女人们无异,年轻时代因为逛街玩乐而结成的友谊,因为名、利或者男人而轻易破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世的颠簸,慢慢开通了智窍,有缘的话,还能度尽劫波姐妹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女人之间的真正相知,一般都要等到中年之后,因为到那时她们才会发现,无论你曾经多么美多么有名多么有钱,男人绝对不是最后的归宿。
大家必须相互扶持,面对共同的命运——孤独。
一个最*的女人,就是一个让人欲爱不能的女人。
而钟楚红,实践了这种可能,前几天我盯着她复出拍摄的一个胶原自生中心的广告看个不停,有没有搞错,快五十岁的钟楚红,一席烟灰闪银的低V宽松恤衫配一条深蓝破洞牛仔裤,看上去甚至比二十年前还要年轻,叫人嫉恨交加,也太厉害了吧。
和同时代的女明星相比,钟楚红算是活得最体面最从容的一位,一帆风顺,拍戏十年是香港最红的女明星,嫁人十八年,曾经是香港最幸福的小女人。而就算是2007年夫婿去世,也依然是万人追捧的美艳*,几乎所有人都爱她,刻薄如港媒狗仔队,拍到钟楚红在铜锣湾的街拍照时,虽然还是惯常要攻击手臂有肉,额头有褶,但已经非常手下留情,“以这个年纪,依然星味十足,总算难得”。
有人说钟楚红命好,其实与其说她命好,不如说她是懂取舍的女人,一个欲望不太多的女人,一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就不轻言放弃。比如说穿衣,她知道自己肩膀锁骨漂亮,所以常穿跌膊装,几十年不变;知道自己面容艳丽,所以绝不穿花衣,“我不穿大花衣服,看见已打冷战”。衣柜里的衣服永远是素黑,米色、白色与卡其色;知道自己左侧脸漂亮,所以照相永远是左侧脸。她不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女人,“无论身材样貌,我跟她(林青霞)都没得比”。1986年,她就是这么自谦。她不喜欢出风头,每年香港上流社会热衷评选的“最佳衣着”邀请她总是婉拒,她就是那种活得特别明白的女人。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与其说我拜金(1)
她出身小康家庭,家教极严,从来没有太大的野心,时机成熟,最大的目标就是赚点钱嫁个好男人,想当年她曾是最多公子哥儿追求的女明星,如果换作别的女孩,早已经迷失在温柔富贵乡里,哪个涉世未深的女孩能敌得过富商的狂追不舍,敌得过圈中才子的致命诱惑?但钟楚红就是那么清醒,在朱公子之前,她和一个无钱无名的摄影师拍过两年拖,江湖传闻当年有太太的林子祥曾用一套美国别墅希望打动她的芳心,显然失败了。
当张曼玉还在和理发师、韩国小帅哥纠缠的时候,钟楚红已选定了自己后半生的依靠,这是小康女孩的明智选择。老公朱家鼎(MikeChu)既非二世祖花花公子,又有才干。1977年,他从美国返港,开始了其在香港的广告创作生涯。1983年创办灵智广告(Synergie),业务如火箭般攀升。1986年,朱家鼎又在众多香港4A广告公司面前,首次夺取了“香港4A创意金帆大奖”,并创造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钟楚红在她如日中天的1987年与朱家鼎相恋,随即在1991年结婚,慢慢淡出影坛,和老公一起,过起了闲云野鹤的逍遥生活,除了偶尔参加环保活动玩票广告,已甚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老公是她的知己与至爱,虽然没有孩子,但婚姻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他没有外遇,她亦没有,钟楚红的人生格言是:“我知自己什么年纪,知道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就算是老公去世后,制片商捧着大把银子等着她复出拍戏,她亦不为所动:“我不是在水银灯下才找得到开心及满足感,虽然电影有好多回忆,令我成长,但是都要付出代价。”
当年钟楚红一出道便拍了五六十部戏,“要自己梳头,化妆,拍戏没有九小时工作制,如果不拍,便说你没有演员道德,有时半夜收工,驾车回家的路上,累得把车子驶到路边养神,结果一合眼便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她为拍戏断过脚,碎过骨头,吊威亚吊得浑身是伤。有一次拍戏被人丢到地上,还要被掷玻璃,满头是血,从此靠近脖子的地方便少了一片头发,回家哭了两个钟,哭的时间比流血的时间还长——她吃过苦。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午餐,所有的享受都有代价,而有智慧的女人只是懂得取舍,明白自己要什么,上帝给你一个小盒子,里面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差不多,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孀居的红姑宁愿选择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过的是最普通的那一种,偶尔出埠散心,夏天晒太阳,闲时和男女知己谈心,至于爱情,那是很遥远的事情,“已活了半世人,我这个年纪已不在乎”。
有人问失去张国荣的唐唐,一个人生活闷不闷?唐唐告诉他:“不是闷,是寂寞。”
曾经沧海的钟楚红大约也如此吧,她生活丰富,一点也不闷,只是有点寂寞。寂寞这东西有点像沉沉荒原上的暮色,宁静而神秘,所有的欲望都从喧嚣走向沉默,虽然有点凄清,但依然无损她的美丽——是的,寂寞真的能让女人更加美丽。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与其说我拜金(2)
章小蕙只拍过一两部电影,级别还不低,有一部就打正旗号,叫《桃色》。
她和娱乐圈的直接联系是她有位前夫是过气明星,除此之外,她和娱乐圈沾不上边。但奇怪的是,她比大多数艺人都出名,每当香港报纸没有新闻时,狗仔队就去跟踪她,心情靓的话,她会告诉你她同法国男友从晚上10点待到第二天下午3点,至于干什么,你猜!心情不好的话,狗仔队至少可以观察一下她身上的新装,改天的报纸大标题是:《章小蕙真空上阵,T-BACK呼之欲出》。
她最出名的话是“饭可以不吃,衫不可以不买”;最出名的事件是因为买衣让两个富有的男人破产。有相士批她面带*,可十几年前人人说她清纯美丽,这只赫赫有名的*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变身的呢?
香港的富豪,身家调查表上大多会有这么一项资产——九龙塘大宅。
住在九龙塘代表着尊贵高尚,这里私家路纵横,香花遍地。最重要的是这里到处是殖民色彩浓郁的名校,为了能让子女进名校,香港人至今还在打破脑壳往这里钻。
从小一到中四,富商之女章小蕙一直是马利诺番书院的天之娇女。她人长得美,更爱美,两三岁开始已懂得打扮,跟在母亲后面去美美、连卡佛买洋装。六岁已经不爱去连卡佛了,小学阶段就开始上小店淘货,小学六年级穿橙色热裤跑遍东京,十八岁****礼时穿的是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专门为她设计的晚装。
二十出头,她就是出名的香奈儿迷,“黑色Chanel长身外套配反领大白衬衫,紧身黑皮裤,衬衫脚用Chanel圈圈铁链低腰束着”。甚至工作时用来系放大镜的链子,也是Chanel仿古链。好东西不但要会穿,功力深的还要会讲。小章十五岁开始收集时尚杂志,全部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时常整理,这也是她引以为豪的事件之一:等闲时尚杂志的编辑,在她面前只能当小学生。
积三十年之功力,当真不是盖的,你可以骂她什么都不好,但是你不能骂她妆化得不好,衣穿得不好。后来她凭此还到台湾去做一个时尚电视节目,写专栏的时候,谈起衣服鞋子眼影唇膏睫毛刷,都权威得不得了。
“要拥有无瑕白瓷般的肌肤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最彻底当然是从饮食睡眠着手,再挑选一套适合自己的优质护肤品,拥有flawlessskin(无瑕肌肤)其中秘诀就是当肌肤状态越好时粉底便得越薄。另一秘诀则是遮瑕膏,选择遮瑕膏跟粉底相反,遮盖力一定要足够,甚至‘强劲’膏状的条装或饼装最有效,因乳液太滑太薄透,用了等于没用……涂上薄薄粉底后,再用遮瑕扫沾些遮瑕膏像画画上色般涂在色素斑印或瑕疵上,再用碎粉固定便成。专给遮瑕用的扫子绝不能轻视,不要以为用手指头便有同样效果,用手指的弊处是覆盖范围太大,斑印点点遮不了,反而涂了整个面部。遮瑕扫的毛头为尖圆形,用来针对极细微局部位置最准确。”
这真是最资深用家的切身感受,可见确实是买过用过试过。女人一般不会讨厌那些过于物质的女人,因为那是她们生命的另一面,她们将之压抑,而有人将之发展到极点,确实让人有一种得逞与放纵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物质到一定境界的女人,可以凭此成为众人的偶像。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与其说我拜金(3)
章小蕙最出名的一件试用品推荐,是上海医师的独门中药,“整套护肤品用几个土土的塑料瓶盛载,包括晚上用的一瓶骨胶原、四瓶胎盘素,白天用带少许粉底的面霜和一瓶人参润手霜,只用到第五天已经发觉眼袋不见了,褪掉少许死皮后皮肤许久没有这般细嫩过。经过化妆品柜面时,化妆***说,‘章***,到底你用了什么?有没有涂粉?为什么从上次到现在你脸孔好像收紧了,很贴很贴!’同一时间采用的女朋友客人才厉害,身为日理万机的女强人,长期睡眠不足加上节食,那蜡黄粗糙的皮肤用了十天后,她兴奋无比地跑来给大家看她的脸,只见她黄气退了大半,粗毛孔没有了,连浮肿也消失,整张脸小了一码!价格有点昂贵,$8800一套,用两个半月……”
这个专栏影响深远。有无数女人去寻找这位伟大的上海医师,李碧华更在专栏里隐约提起立竿见影的胎盘素药是由真的人胎制成,这爱美背后森森的鬼气叫人不寒而栗,而那位医师是谁,更成了一个著名的谜。
好在,小章着迷的,除了化妆品,还有包和衣服。
她爱巨贵的爱马仕,爱马仕喔!时尚人士们都知道,闲闲一个,三万起跳,十几万是普通包,三十几万不过是多料碎钻,订制就更不用提了。小章对她的爱马仕生涯是这么说的:“80年代末期的Hermes包包也不大为人广泛熟悉。当橱窗里还可以看得到Birken的时候,最爱以Kelly、Birken或Plume去配衬Chanel组合。想到喜欢的Birken颜色用料组合,打***到巴黎去订购也只需三数月之订造时间,现成的更只要七天时间便空运到手。”
买包这样豪气,买衣服就更不手软,一条牛仔裤五万港元,巴黎新季的Gucci裙子,看过录像,她一喜欢,传真过去:四个颜色全要。2005年章小蕙在专栏里慨叹:“套装三千普通上衣两千晚装四千,还是英镑、美元,看中D&G豹纹大衣,一万五欧元,从前六七千已够吓人,真要印钞票才行!”
啊,连小章也说贵,世界真是不同了。也许年纪大了,欲望不再那么强烈,经济能力亦不复当年,章小蕙才会说买不下手。要知道,传说中她新房刚贴上的壁纸,她一个不满意,可以全部撕掉换成粉红色,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月花掉三十万甚至六十万港币,亦是常事。
一切到底没有白费,章小蕙花钱的专长最后成为她离婚后赚钱的本事,懂行识货,她先是替朋友置装参考,后来变成替有钱太太买,赚取佣金,她最骄傲的事情是在香港首开售卖Shahpashm披巾,替代阔太们原来使用的不够环保的Shahtoosh(Shahtoosh又称戒指披,由濒临绝境受保护的印度高原羊绒毛织成,环保组织因其会杀害动物而抗议其使用)。这种用人工饲养的羊绒织成的披巾,基本与Shahtoosh没有差别,也让她一口气赚到四百万。章小蕙最擅长的当然是开服装店,1999年到2002年,她的服装店据说为她赚进一千三百万。
当然,疯狂赚钱当中她亦得罪了不少人,有人投诉她的服装店高价卖的是她穿过的衣服,上面竟然有粉饼印。替人买衣也让她得罪不少圈内朋友,报纸上登过的最著名的一次,是她给郑裕玲买名牌,郑裕玲后来偶尔在原店看到,发现这位好姐妹竟然生生地赚了她一倍的钱。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这叫杀熟,实属不智之举。绝交也就算了,但在爱情这方面,她也干,就不得不叫人叹为观止了,后来她杀熟的对象——是她好友的老公。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与其说我拜金(4)
“与其说我拜金,不如说我拜衣服拜爱情”。
章小蕙是个言情小说迷,大一已看遍所有EdithWharton(《纯真年代》的作者,文笔晦涩)。她亦是严重的亦舒迷,章小蕙自己说学生时代最惬意的事是第一时间买到亦舒的新作,坐在大沙发上再盖个小小丝棉被,身边堆满零食,直到凌晨时分一口气把它看完,坐在身旁等待约会的小男生们看她,而她只管看亦舒小说。
亦舒小说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做人模式。比如她坚持要做独立女人,这导致她严词拒绝(至少对外宣称)成为富商们的玩物,婚后也一力依靠自己写书撰稿开店来赚钱,而不是依靠某个男人的包养,当然她的爱情模式也是亦舒式的。
但与钟镇涛算是黄玫瑰式。钟镇涛当年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二十二岁的她当时正在美国读硕士,回港度假时认识了他,二十一天爱情之火熊熊燃烧,最肉麻的事件是章小蕙回美国念书之时,偷偷从钟抽屉里拿了双他常穿的米奇老鼠袜子,以慰相思,上演最早一版“想念你白色袜子的味道”。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晚上,两人通宵聊国际长途,有时聊着聊着就睡着了,醒时再继续讲下去。几个月后的6月10号是章小蕙的生日,像老套的文艺片一样,白马王子突然出现,为她扎上蝴蝶结,亲自奉上生日礼物。
此情此境,除了结婚,再也没有什么能为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画上一个精彩的句号。
结婚看起来也没任何障碍,钟镇涛英俊富有,是港台地区最让人心动的钻石王老五,章小蕙年轻美丽纯洁,身家清白。据见过他们婚前生活的前资深娱乐人查小欣回忆,“钟镇涛被问到以后提供怎么样的生活给章小蕙。章小蕙边吃朱古力蛋糕边说:‘杂志费一万、糖果费一万、零用钱一万,共三万元一个月。’何以时装痴没提服装费?钟笑说:‘她有我的附属卡,买几多都可以。’章小蕙闻言,开心得大笑。她又要了一个蛋糕,她说每天下午茶都要吃三个蛋糕,饮品则只饮水。不怕胖吗?章小蕙像个软骨人般,整个身子倚在阿B身上,一只手与阿B十指紧扣,一只手用叉子吃蛋糕。阿B溺爱地说:‘她很能吃,但不会发胖,是个小白痴。’阿B抚着章小蕙的长发:‘你看,她年纪比我小,皮肤白雪雪的,又黏人,不是小白痴吗?’章小蕙又是大笑。”
男未婚女未嫁,章妈妈更是扮演着支持者,但不知为了什么,章爸爸好像闻到了危险的味道,死活不同意,两人双双飞赴多伦多,小章更下跪恳求。章爸爸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只能红着脸说:“你还太小,不准!”多年后,章小蕙怅然叹道,如果当时听了爸爸的话,她的一生便要改写了。
世上确实没有如果这回事。
况且当年这桩婚事,基本上人人看好,好不容易出现这么一段金童*之爱,而且女主角比当时任何女星都更美更有气质,狗仔队激动得快要发疯了,从飞机落地的第一分钟就团团围住她。此后的二十多年,狗仔队一直是章小蕙最忠实的生活伴侣和随行保镖。并非艺人却享受超级艺人待遇,由惊惧到享受,到最后是迷恋,就算是2005年,她誓要离开伤心地香港去美国——依然约谈记者,又做一次轰轰烈烈的封面女郎,让人看到她无数个LV旅行袋。
媒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无数周刊邀请她上封面,一件衣服只要她穿上身,第二天就有人到服装店指定要买B嫂那一款。甚至因为一张她的真空照片,引起香港女人用花式乳贴的风潮。她想要说的话想做的宣传,只要她愿意,第二天就可以出现在头版。到2002年的时候,章小蕙已经离不开狗仔队了,她深深明白狗仔队的重要,没有他们就没有她,她甚至半真半假地公开呼吁:“你们不要离弃我!”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与其说我拜金(5)
八卦的查小欣撰文写过章小蕙多情的阔太生涯。
“一位女高人看到章小蕙脱鞋后的十只脚趾,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抗拒诱惑,从一而终。’……有一次派对上我与她同桌,章小蕙穿着一件极低胸的黑色衣裙,巧笑倩兮,不停拨弄一头长发,双眸如水,斜斜飘向一位同桌的男模特儿。我看不过眼,大力拍打她的大腿:‘喂!你已嫁了人!’她给吓呆了一下,吃吃笑:‘都给你看穿了。’”
“后来我离座取自助餐时,她与男模同时失踪,我拨通她的手机,她娇嗲地说:‘我与他(男模)都怕人多,所以开小差到酒吧去,没什么的,你放心。’我叮嘱:‘已是凌晨,快回家去,免得老公操心。’怕她出事,每隔一小时致电她,直至凌晨2时,她关了手机。过了一星期,有周刊拍到她与该男模,黄昏时分在中环的公园喁喁细语。”
这个香艳的小插曲,发生在钟镇涛去台湾宣传期间,章小蕙刚生完女儿后不久。
“衣服不合身就即刻要除,恋爱都是一样,去旧迎新。”乏味的婚姻生活中,章小蕙终于迎来了她生命中第二段真正重要的恋情,这一次是喜宝型,白头佬陈曜旻来了。
陈曜旻是一个富商,在东莞开了个规模颇大的鞋厂,多年富有的生活让他学会享受,学会细心体贴,学会如何讨女人的欢心,很明显,他煞费苦心地经营着与章小蕙的邂逅。
刚开始的时候章小蕙很奇怪,为什么每次吃饭都会碰到他,还老是被安排坐在他身旁,他永远笑眯眯的,整晚替她夹菜,嘘寒问暖。而他的妻子,永远坐到老远的去处,挤眉弄眼,隔着一桌子的人笑说:“看他多满足,又再得偿所愿!”
而当年的白马王子,已成了消沉的过气明星,成天沉醉在音乐房,做一些并不卖钱的音乐,家用降到两三万元一个月,章小蕙王子公主的梦慢慢褪色破灭。结婚三年后她就想到离婚,但孩子来了,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如果正常发展下去,她会慢慢变老,成为过气明星的过气老婆,可是,漂亮如她,实在不甘心。
据说男人追求女性是对她的最高赞美,就算是已婚妇女亦享受这种恭维,别人说陈曜旻像日本电影里的黑社会帮主。而在亦舒迷章小蕙的心目中,这个高大坚挺,头发银灰白,神情冷冷,知情识趣的老男人,却是《石榴图》里的檀中恕,是《假使苏茜堕落》里的朱立生,是最富魅力的中年男人。
香港的上流社会,向来不缺*韵事,A夫搭上B妻的大有人在,只要面子上盖得住,大家都明白游戏规则。陈曜旻的妻子属于第二任,又得了癌症,而据章小蕙说,她和陈曜旻的交往亦得到钟镇涛的默许,而且两年后钟镇涛亦开始了与后来的女友富婆范姜来往。
老婆交个有钱男友,在很多中年男人看来可能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再加上陈曜旻确实有钱有经验,对当时热衷搞生意的章小蕙有莫大帮助。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白头陈成了常出入钟家的老友,此后一系列的变故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客观一点说,钟陈两个男人不是被章小蕙买衣买垮的,而是被章小蕙炒卖豪宅的投机生意累垮的。这件事据说得到章妈妈与白头佬的大力协助,钟镇涛基本被摆在局外,他只是因为是章的合法老公才没脱得了干系。钟说章小蕙拿单逼他签,他也就签了,这个理由在法庭上当不得真,但至少他是承认自己当年颇有点惧内。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谁能许才女一个未来
惧内有性格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钟的收入有一单没一单,章小蕙却水涨船高,替阔太们买衣轻松有钱入账,小试牛刀做了单二手衣拍卖会,两天赚了一百万,她深信自己是个生意天才。钱,谁不想多一点,更多一点呢?她豪气干云地贷下几幢豪宅,不巧碰中1997年金融风暴,苦撑两年之后连自己的房子都赔得精光,更把做担保的陈曜旻害得不浅。
大难临头各自飞,1997年她与钟镇涛反目,报纸上的她由清纯美丽高贵的B嫂变成负债累累、不伦之恋、挥霍无度的中年少妇。她利用传媒使她成为名女人,传媒也在利用她讲一个上流社会起伏不平泡沫破灭的传奇故事。这一次他们全力把她塑造成为新时代“拜金女”,有一次章小蕙花一千九百元购买CD和化妆品,这种花销对一个香港少妇来说极为正常,结果报道出来成了疯狂购物的又一罪证。
祸不单行,章小蕙的爱情也在报纸上成为一个大笑话。
1999年的娱乐报纸上,三天两头可以见到章被白头佬打得鼻青脸肿的样子,陈的女儿说父亲与章小蕙拍拖后性情大变。其实陈曜旻的心情可以理解,换做是你,本可以做悠然南山下的富有男人,为了一个女人,不但身背巨债,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病重的老婆离婚,花了大钱,坏了名声。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加上章小蕙十足的***脾气,更何况两人全无婚约。
景况越来越不好,债务不能不还,两个男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宣布破产。2002年以后的舞台上,只剩下章小蕙孤独起舞。那一刻,她可能真正被残酷的生活教训醒了,爱情与纯真像水蒸气一样从她丰满的身躯里蒸发了,她只有奋力与这个世界周旋,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旁人眼里的“泼妇”。
穿上最时髦的衣服,穿最少的布料秀她劲爆的身材,为香港市民创造话题,与谢霆锋对骂,与借钱给她的罗姓债主对骂,和前夫对骂,和ABCD各任男士谈着不可能的恋爱,在电视上宣布自己刚同子宫癌斗争胜利,宣传新戏的时候,在河莉秀与松板庆子的夹攻下,她*一弯身看似随意地拿起一杯水,轻车熟路造就一张头版*照……
她从小是风头浪尖上的人物,怎能习惯被人漠视。
她从来不是大坏人,她也不是大*,她自己甚是明白自己,没有多大野心,“我就是一个中意吃喝玩乐的人。”说到底她只是一个贪图华衣美食、讲究生活的虚荣少妇,她前半生顺利得不像话,金钱美貌爱情运气一样也不缺。不幸的是,好运气没有在后半生得到延续。她碰上了一个不太懂钱的老公,不太有钱的男朋友,一个先宠她后弃她的世界,在所有人的纵容下,最后,她成了一只现代*精。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为他,还是为她(1)
大部分的女人,生下来时是女人,数十年翻云覆雨的世事最后将之训练成男人。但也有小部分女人,经历再多,内心也永远是柔弱浪漫敏感多思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八十年前有一个,她叫陆小曼,柔艳的外貌,不菲的才情,跌宕起伏的戏剧人生,西点帅哥王庚不能给她幸福,***才子翁瑞午更不能给她安定,她的大半生都活在失去徐志摩的悔恨里,涂抹青绿山水写写烟霞诗句;八十年后有一个,她叫伊能静,正是在《人间四月天》里扮演陆小曼的台湾艺人。
伊能静出身破碎家庭,十七岁出道,在这圈子里颠簸二十年,依然一副天山童姥幼齿模样,写的小说《索多玛城》充满着*的纠缠;早已结婚生子,依然爱写诗做梦,穿粉红粉蓝粉黄蕾丝公主纱裙,自称“公主”。四十岁的女人仍然无惧偶像路线,常在博客里爱娇地说“好爱你们哎”。无论到哪里,都有一个叫伊心伊意的死忠粉丝组织追随……
她的恋爱也颇为传奇,十七岁认识庾澄庆,苦恋十二年,好不容易嫁入名门做媳,刚一结婚就被传婚姻告急,原因是婆媳不和。庾家是云南世家,庾妈妈是一代名伶,要求自然格外严格,伊能静曾经为爱痴狂,为了爱人的一句话,推了侯孝贤的新戏;而婚后她转战内地,北上发展多年后,却不停地被拍到与不同的男人约会和逛街,但仍然无损她坚持婚姻的决心,直到2008年被拍到和台湾男星黄维德手拉着手,才算证据确凿,在“不伦之恋”、“浪荡妈妈”的大哗舆论里,她泣不成声,满腹委屈。也是,分居在先,恋爱在后,各自寻找感情归宿,拉拉手有何不妥。
做了就做了,你看着办吧!“一切以庾澄庆先生的发言为准”,“我相信直至我走之前,他永远会以某一种形式活在我生命中”——和她一比,两位男主角反倒显得有点游移,才子哈林长于回避,一言不发;和她牵手的这位帅哥更是恶心——“是她先伸手过来的”。
我想这世间也许真的有这类女人吧,她们总在爱,总觉得爱不够,她们极度敏感,爱慕才华,追寻轰轰烈烈的传奇生活,谁能许这样的女人一个未来呢?帅哥不行,才子不行,巨商也不行。帅哥不解风情,才子沉醉自我,巨商追名逐利,而完美如她们,为了保持美貌可以“不管天气多冷,就算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北海道,也还是用冷水洗脸”的她们,过的是“让村上春树、王小波、马尔克斯与雅诗兰黛、资生堂相亲相爱,一个女人才会内外兼修,天下无敌”的生活。
什么样的男人才配得起内外兼修,天下无敌的才女美女,什么样的男人才能给永远在追寻爱的陆小曼伊能静们一个人间四月天的未来?
星球广大,却无人回应。
只有孤独,只有遗憾,只有折腾,只有爱我的我不爱,我爱的不爱我,陆小曼轻挥秋毫,怅然写道:万千别恨向谁言……
《最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 为他,还是为她(2)
一个美女怎样才算真正地美?
亦舒的回答是:不以为自己美。
这句话用在书中暗夸她永远正确的女主角。
用在生活里,暗夸她极为欣赏的明星兼侄媳妇周慧敏。
这位*中的*2004年复出,只不过是出了一本写猫的书,和许冠杰合唱了几首歌,以高不可攀的叫价拍摄了SKⅡ的广告。2005年,也依稀只在某些时尚场合见到,依然叫人如醉如痴紧追不放。以一个退出数年逼近四十大关的前美女来说,实在是待遇空前,大家没有以过气来称呼她,居然名头再加一级,“永远的*”,较同一时期复出的前*杨采妮则叫人生出莫名感慨——有的美女真是不经老。
同人不同命,没办法,谁叫周慧敏是香港人的宝,尽管倪震*女学生的事闹得轰轰烈烈,周慧敏原谅偷食男的新闻引起强烈反弹,但既然当事女主角都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也许,大家都期望她继续同她的王子过着神仙眷属的同居生活,养她的周惠豹,画她的水粉画,自己一个人拿着一张地图,拎着她的相机在九龙城乱逛。她会在旺角的横街窄巷或街市边,专找一些流浪猫狗拍照。倪震担心得不得了,说别人伤害你怎么办哪?周慧敏说我在这里生这里长,从来没有人试图伤害过我,而果然,认出她的人最多问问:“周慧敏你来做什么?”她就说,我不过是来拍照吧。
她对她的人生很满意:“就算明天离开,也无憾此生。”
大家喜欢她,不仅仅因为她美,也因为她不装不嗲,还有那种再实在不过的港人性格。
身份是遗腹子,妈妈44岁生下她。妈妈怀着她的那一个新年,家中打麻将,爸爸俯身捡一只掉在地上的麻将时心脏病突发去世,所以她从小和祖母长大。小时候总是一个人待在家看电视,造成的千度近视和珠圆玉润的身材,怎么着也和美女挂不上钩。上世纪80年代初她进军娱乐圈亦是从幕后开始,从电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做到歌星,就算是到了二十出头,她依然是一个戴着玳瑁圆眼镜的小胖妹。
因为不以为自己美,她便没有美女的坏脾气,认真工作,努力赚钱,一件衣服常常穿了又穿,叫圈里人笑话她是超级悭妹,她不以为意。最后好处显出来了,退出这么多年,她依然可以以赚钱买花戴的心情来接广告。
钱这个东西,一旦被它所迫,就很难谈得上从容,而周慧敏省下来的钱让她不再为生活所迫,用倪震的话来说就是“我女朋友的钱够用一辈子了”。
美女通常因为选择太多而朝三暮四,她却从来不受诱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真是美女中的“超女”。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依次是:第一位是家人,包括了老公倪震(阿Joe)、猫狗、最要好的朋友,第二位是兴趣,第三位是普通的朋友,没有第四位。
而朋友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位,王馨平、黄凯芹、李克勤,以前有霑叔(黄霑),成为她的朋友的唯一条件是合眼缘,平实的人,善良、心地好,也很自爱,不惹是非,她绝不和一些多是非的人交往,不爱说,也怕听,原因只有一个:她不想浪费时间跟这些人在一起。
至于她那类似传奇分而复合的爱情,她的描述是这样的:我们是在1989年认识的,拍拖,十年吧。一度有过波折,分开过,但待大家冷静了一段日子后,又从中学习了之前失败的经验,再次在一起。能够分开了又走在一起,“我想不是太多人有这样的机会吧。人总要经过一些磨合才可以走上一条平坦的路。彼此要有付出,有包容。”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亦舒女郎不羁的风
第一次分开时,彼此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仍然很欣赏对方。无奈,那时的timing(时机)不对,原因一如你想的,是当时太年轻,阿Joe常说,“当年你当红我当打,大家就是硬踫硬,很多时未懂体谅。”而分开的日子里,大家各自都冷静反省,各自也一度有过新的恋情,“经历了几年,大家又回到*ailable(单身)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原来那份爱情的感觉还是有的,仿佛是好时机,于是就好自然地再走在一起。”
“我由1997年尝过咖啡卷的味道后,每个早上一定要吃过才安心。赖床的时候,只要一想起那种味道就会醒晒,十年不变。”一个爱吃的咖啡卷都要吃十年,何况一个爱过的男人。
所以,原谅势在必行,风波不成问题,“我的伴侣有资格犯这样的错。”
2008年,41岁的不老*周慧敏下嫁44岁的*浪子倪震,虽然对这段婚姻大家都十分悲观,倪震的命理师好友甚至提出两人要分床睡才能避开离婚劫,而另一台湾命理师跳出来反对,说此举可能会让男方更花,不如在窗台摆放仙人掌以绝杀男方桃花。而素来不谈论是非的圈中老妖米雪更语带揶揄地说:“我想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女人怎样都要傻一次。”
是傻是疯还是下降头?对周慧敏来说那都是外人的看法,熟悉周慧敏的人一定知道她不傻,她弹钢琴弹到十级那么高的水平,学水粉画可以开画展,拍一个广告可以赚到八位数,她怎么可能傻,她只是实在。
她出身小家族,不太爱读书,能吃的还是娱乐圈这碗难吃的饭——她能靠什么呢?能靠的只有腔子里的那一口气,和一根筋走下去的勇气——她一根筋地发愤,从四眼老土肥妹变身成为超级美女,从九龙城寨长大的辛苦遗腹女一举成为众人眼中高贵的香港*。唱歌唱得不是最好,可是一根筋地唱下来,也有几首街知巷闻的金曲,爱情一根筋地谈下来,这么十来年的工夫,再花心的人也会有些真心吧。
她不像她们,她是什么都来得不容易,美貌是狠心减出来的,身材是天天运动保持出来的,钱是好不容易赚回来省出来的。她对“小悭妹”的头衔不以为意,在真正的苦难面前,谈洒脱谈尊严谈选择,真是扯淡。这个男人,都是选了又选才选下来的,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说好要做家庭主妇,果然年近三十就选退出,“我是从电台节目主持做起的,踏入娱乐圈有十个年头,至1996、1997年开始,工作量才逐渐减少,这一行从来就是排山倒海,叫人透不了气,变相对身边事物脱了节,我实在接受不来,从来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有什么新闻。加上起居饮食也不定时,感觉很不健康。做娱乐久了,感觉已很满足,于是就想到转变一下,过另一种生活。小时候,我有两大梦想:第一个梦想就是成为歌手,第二个梦想就是成为画家。第一个梦想算是实现过了,至于画家,我想我未算得上是画家,但却有业余绘画,未来的日子,希望可以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展,或出版画册。”
周慧敏原本就不是我们梦想中天上人间的神仙姐姐,她要求不高,且从不左顾右盼,一个富足的后半辈子,一段体面的婚姻,对人生,她知道得太多,所以她知道怎样选择才对自己最好。
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选择呢?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就像当年她选择离开那个普通的男人。那时她的恋人叫陈德彰,是同一唱片公司乐队RAIDAS的主音歌手,长相平平,与小胖妹倒也登对。
1986年两人相恋,到1990年的时候,周已是大红大紫的*偶像,而陈的乐队却早已散伙,事业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倪震来了。倪震的老爸倪匡年轻时爱泡夜总会,所谓虎父无犬子。倪震当年是圈中最有名的美女杀手,因为是港台同事的关系,深夜接送自是免不了,***聊天也免不了,于是乎,*变心了。
变心的女人最过不了的,还是自己这一关吧!
于是她对记者说,倪震“为人很好,我们也谈得来,但纯粹是友情”,倒是人前人后替当时的男友说话,“我对他的爱是肯定的,他的自信、才华令我折服。”现在想来,这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恐怕更多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吧!
但变心了就是变心了,而且要命的是,陈并不自信。一个明显在各方面强于自己的男人正在猛烈地追求自己的女友,而女友并不反感,陈德彰的信心明显动摇了:“如果有人比我条件好,追求比我激烈,我也无话可说。”
1991年,他单方面选择与周分手。
不久之后,周倪之恋也成为事实。
当时正逢周慧敏唱片宣传,记者们怎么可能放过这新鲜热辣的三角恋,周慧敏的对策是:望着镜头,无言以对,更泪水涟涟。记者们一时怜香之心顿起,全体放*过关。
从此,此事无人记得。记者们手下留情造成了八卦史上一个千年疑问:从不流泪的周*那珍贵的公开的泪水流下的一刻,为的是谁?
为他,还是为他,还是为自己?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花若离枝(1)
但凡喜欢亦舒的人,是连她的不好都喜欢,何况她的好,更何况她认为好的人。
在“我喜欢与乐意见到的人”里,亦舒把施南生列在第四位,理由是她“有型、叻、威威,广东方言,有魅力的意思。、表达能力太好、幽默感丰富”——几乎身兼所有亦舒女郎的特点。亦舒年轻时,甚至偏激到“我把施南生的照片自《妇女与家庭》剪下,贴在荷包中的小镜子上,闲时取出来看看,以凉耳目”。
而最让亦舒迷津津乐道的是,写名篇《喜宝》的缘起乃是施南生的一句话。亦舒在办公室里问:“女人如何才能最快得到钻石?”
施南生闲闲答道:“那就找个溏心溏心,原指蛋煮过或腌过后蛋黄没有凝固的。爹地啦!”
施南生生得又高又美,一直在大机构做高级职员,上世纪70年代任职无线、港台、佳视、丽的,80年代成立新艺城,近年协助有线、传讯、盈科开天辟地,和各路人马熟稔,黑白两道通杀,做事的风格简捷。几年前她做徐克电影《七剑》的监制,新疆布景组搭景过了另一个山头,当地人要钱,她直截了当﹕“你知道我有部戏要拍,我也知道你想我留下来,戏可以帮你们推广旅游,有什么条件不妨一针见血地说,价钱合适我会给,不合适立刻就走,我没有时间跟你做戏。”
我跟朋友小Y嘀咕,施南生大约是看多了亦舒小说,不然怎么一路亦舒女郎的做派?亦舒的理想是:“五十岁的时候,仍是很史麦脱(*art)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烫个漂亮的款式,穿麂皮鞋子,白色衬衣,仍然是瘦子,样子一点也不丢脸。”活脱脱就是现在施南生的样子。小Y大惊,咦,你难道不知道,她便是《流金岁月》里蒋南孙的原型?
喔,原来如此,亦舒女郎大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的职场“白骨精”,当然也会配一位“家明”。施南生的家明是徐姓导演,相识超过三十年,恋爱超过二十年,她是他的“拍档、知己和爱人”,私下里,她叫他“老爷”。
这么多年,他负责拍片,她负责殿后。危机也不是没有出现过,1993年美女Y插足,江湖谣言说两人为此离过一次婚。但到了1996年,徐氏伉俪在比佛利山大大的结婚照传回香港,显示了两人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一般来说,故事到这里就应戛然而止,徐老怪与施美女过着永远幸福的神仙眷侣生活。但是,十年过去,美女又来了,这一次是无名的北京长发少女,港刊言之凿凿:“徐施二人半年之前已签署离婚协议。”又一个俗得没有一点想象力的故事,旁观者不置可否,男主角不发一词,女主角拿出的依然是十分亦舒式的讲法:“不好意思,我不想答,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不关第三者事。”
世事如此无常,所以亦舒常说:“世间美好皆无法永恒,当我们看到极致时,也是我们要学习接受失去它的时候……”
接受失去,不出恶言,全身而退,不能*人,做拍档和知己也不错,这种胸怀,让相伴三十年的男人,可以当着全天下人说甜言蜜语:“你永远是最好的女人。”
虽然你好,但不代表会爱。
而亦舒女郎的逻辑是,当不能爱了时,还能剩下尊重,倒也还不算最差。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花若离枝(2)
做大姐大通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一直存在,像汪明荃,做了三十多年,六十岁的时候还和年轻人一样在台上蹦蹦跳跳,挑战时间、挑战变化,更多的是挑战自己,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而另外一种是选择隐退,从最高巅峰万人注目的大姐大变成普通平凡的中年妇女,这当中的落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的,很多人疯了,没疯也差不多疯了,变成各种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的老前辈,当然,也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就真的——认了。
时不与我,奈何奈何?连项羽都要认命,何况平凡如自己——像苏芮姐姐。
从来没有哪个歌手像苏芮一样,有这么多经典的老歌。《一样的月光》《是否》《酒干倘卖无》《请跟我来》《心痛的感觉》《是不是这样》《明天还是要继续》《亲爱的小孩》《优柔的执著》《飞跃的羚羊》《跟着感觉走》《奉献》《北西南东》《一切为明天》《风就是我的朋友》《停在我心里的温柔》《牵手》《休息工走再工作》《后浪》《凭着爱》《谁可相依》,她是上世纪80年代最闪亮的歌坛巨星,华纳曾经出过一个怀旧合辑,上面有几句七不搭八的宣传话:“我们有过的80年代,虽然并不遥远,它是曾经飞扬的青春。
每一首歌,都是你故事的主题曲。
当情歌再度响起,光芒闪亮时,请骄傲地对自己说:“我已走过所有的悲喜。”
走过所有悲喜,这句话很80年代。而苏芮,这位最能代表80年代的豪情女歌手,正是唱着那些我们熟悉的歌,带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的悲喜。
苏芮出生于1952年,原名苏瑞芬,英文名Julie,在潘越云还没有出道的时候,她就是高级夜总会里热门的驻唱歌手。“朱莉、朱莉”,名头很响,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能唱三个八度喜欢穿黑衣能将灵感唱得神韵再现的女歌手。那时,夜总会里流行唱英文歌,就连现在TVB和邵氏的老板娘方逸华都出身于上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英文歌手。这位叫朱莉的台湾女子唱夜总会出名以后,曾经签过一家唱片公司,那是在1976年。那家唱片公司名叫House,《WhataDifferenceaDayMakes》这张唱片,如一颗小石头丢到水里,没了痕迹。在夜总会生涯中,她也曾经和一个叫阿文的香港鼓手结过一次婚,但不到一年就离了。这时她已经快三十了,快三十的女人比较实际,她想也许人生就这样平平常常地过下去吧,可能再遇上一个男人,也可能遇不上,但歌还是要唱,多赚点钱,过日子罢了。
三十一岁的时候,她接唱了一部电影的主题歌和插曲,不料,这部电影大红特红,《搭错车》在台湾八度公映,不仅推出了影坛新人刘瑞琪,也使主唱苏芮一夜之间红遍台港,《酒干倘卖无》《请跟我来》《一样的月光》《是否》风靡台湾,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大为感叹:“唱歌既靠卖力气,又要靠运气,我是傻人有傻福,大器晚成。”
江湖跑老,苏芮有自知之明,她明白自己傻,不聪明,所以她信赖他人。她的红,除了嗓子,她的运气,更加依靠了背后的男人。她的经纪人刘威麟,她叫他刘哥。她什么都依靠他,开演唱会她什么也不管,只管上去唱就好,连采访,都要他在一边看住她。因为她是AB型双子座,性情飘忽,有时脑子里会一片空白,随时需要人提点。她之所以信他,是因为——他是她的老公。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花若离枝(3)
在最红的时候,她和刘哥秘密结了婚,这个秘密保存了很多年,所以她像许多蜜运中的女人一样,大胆无知,一切都是他在打点,她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懂,什么也不用懂。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十来年。十五年以后,这位和她育有一子的刘哥突然失踪,不久,就发现他在美国有了女朋友。这件事非常轰动,两人前一天还在手牵着手一起散步,第二天老公就突然不见了。1999年的苏芮名气已经大不如当年,好在,《牵手》的威力还在,内地这么大,演唱会的地点唱都唱不完,她疯狂地工作,到处唱歌,正是有了海量的工作,才让她那两年不至于崩溃。
我见到苏芮,是在她刚刚离婚后,晚上7点,演出前一个小时。
她不太笑,有点严肃,但有什么说什么,见人就掏心窝子。严妆后的苏芮,半边的眼睑涂成黑色,一件白色中褛下衬黑白小T恤,领口缀着一圈钻,蓝绿的指甲油,有一点点胖,脖子上的颈纹很多,让人看了觉得时光很残忍。不过,想一想,48岁了,这也是应该。
她很爽快,拍合影时会大叫:“啊!我没穿高跟鞋!”
不要寒暄,单刀直入地说:“今天我们谈什么,一般性的问题我可以给你资料。”
我们谈起了她的盛年,1984年她获得最佳女歌手奖的时候,还是一个爱穿黑衣的女孩子。“是啊!那时喜欢黑色,全黑,最多在衬衫上打个小领带,扮相比较中性。现在不会啦!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心态。”
“听说当时是刘先生发掘了您,后来成了您的经纪人?”
她表情一变,慢慢地说:“他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很感激他。”
至于为什么离婚,她字斟句酌地地回答:“过去的事只能说是缘尽,因为已经没有办法生活在一起了,离婚真是说分就分。他一直很想移民,他想在美国定居,而我倾向于留在家里,这是我们分手的原因之一……”
“有传他是投资生意失败才去的美国?”
苏芮一怔,“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事业失败对男人打击太大,当时我给过他很多鼓励,我说过等他回来,我很坦然,展开双手,但没有用,男人的自尊让他没有办法面对我……我的男人先知先觉地离开我,是我的无奈。”苏芮苦笑,有点黯然。
“1999年的时候有一单大新闻,说刘先生在美国一个pub里为了争一个女孩而被警方扣押,这件事对你们的离婚有很大的影响吗?”
苏芮睁大眼,神情有些激动:“很大的误会!报纸上把这件事写出来的时候,其实我们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平静地谈判过,签过离婚书了。离婚之后他才去的美国,正是因为离婚之后心情不好,在美国的情况也不好,朋友们关心他才叫他去pub里饮酒。那个女孩不是促成我们离婚的第三者,其实他们是在那个pub里刚刚认识的。后来因为这件事我才宣布我们已经离婚,本来依着我的性格,离婚这种事是没有必要让外人知道的。”
“好在舆论好像都站在你这边,说他不好。”
“不能都说是他不好,事实上,不好也不是他愿意的,他也有很多无奈,男人事业上做得不好会失去稳步前进的力量,我救不了他。”在外人面前,她还是一力维护他。
“离婚后这三年,是你生活的最低潮吗?”
“啊!”她犹豫,“不算吧!其实我事业的最低潮是90年代初,那时结婚生小孩,父亲又过世,整整休息了三年,到1993年才推出了《牵手》。只能说刚刚离婚那两年是我感情的最低潮,说真的,我并不难过,因为早就有预感。人要退一步想,没有他,或许那并不是世界的末日,或者以后还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女性生存之道(1)
“还没有,目前也没有这个心,有很多工作要做,况且我也不愁伴,等儿子大一点再说吧!顺其自然!我想男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照顾我,爱我的儿子。”
“儿子有多大了,他能理解父母离婚吗?”
“他今年十岁了,给了我很多乐趣,给我很窝心的感觉。有时家里有人谈起他爸爸,他就会对人说不要讲爸爸了,免得妈妈伤心,其实我知道他是很爱他爸爸的。”苏芮的脸上起着神奇的变化,声音里透着爱怜。
“现在我们的生活很规律,很简单。我和儿子两个人住,早睡早起,送他上学之后,我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还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比如演唱会呀!我没有请助理,所有事都是自己一手打理。我喜欢过平凡的生活,这一点几十年都没有变,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崇拜素食,总的来说是个柔中带刚的人,以前个性会很直、很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温和一些了——与世无争。”
与世无争的苏芮说的是实情,她没有什么野心,没有人帮她,她也就自自然然这么待着,再没有出过什么专辑,她不和时光赛跑,因为明白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既然走红只是因缘际会,那么,不红也是可以接受的事实。
苏芮常常参加一些商演,唱唱夜总会游轮。2008年,有人在网上发现了一个这样的演出消息:平安夜,中国大饭店炫目派对闪耀京城,众多明星倾情奉献:苏芮***、叶世荣先生(Beyond乐队成员),赵彤***以及麦子杰先生。晚宴及精彩表演——众多明星共庆圣诞,贵宾席I每位人民币净价5388元,贵宾席II每位人民币净价4588元,标准席每位人民币净价3588元……
一代巨星,原本应该有更好的收梢。但谁又能说这样的收梢不是更好的收梢呢,五十岁的时候做二十几岁时相同的事情,有人觉得不好意思,苏芮依然高高兴兴,这叫惜福。
苏芮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艺人,她不太会说话,不太漂亮,更要命的是她真的不太会经营自己。和她同一时期同有四大歌后之称的蔡琴依然在各地风光地开演唱会,成为品位的象征。苏芮却明显落后一截,她唯一能依靠的是她的唱不坏的好嗓子,还有她的34张专辑,373首歌!
从来没有哪个歌手像她那样,可以有这么多当歌坛天后的粉丝,那英、田震、张惠妹、孙燕姿,她们当年都是学她的发音,学她的歌。那首《心痛的感觉》,也是众多歌手上卡拉OK时必点的开嗓歌。“当年我在东南亚做巡回演唱会时,巫启贤还是站在后面唱合声的人,可是现在我还在台上和李玟、田震、那英她们一起竞争﹐她们出道时都是模仿我的歌。有点累,但这也没什么不平衡的,后生可畏,我想我还是可以做个好榜样的,人生的路本来也是低低高高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勇气,要学会鼓励自己,能走多久走多久,走得从从容容。”
苏芮后期发过一首歌,是一首闽南歌,叫《花若离枝》。
哭么?想不通么?去死么?什么也不能做,只有接受,接受命运的安排,承受命运的安排,努力地活下去:“花若离枝就随他去,搁开已经无同时。”
像苏芮最爱在演唱会压轴的那首歌:“我不想去浪费生命,就让我豁然离席,像个纯真的孩子……”
确实是不够励志,但这就是人生。
确实是不够厉害,但已足够洒脱。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女性生存之道(2)
二十年以前,吴君如曾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伙拍周星驰,开创一代女丑天下。二十年后,吴君如仍然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她主持的清谈节目《星星同学会》一直左右着娱乐进程,最风光的时候,她却急流勇退,宣布暂停节目要回家生孩子,因为要多一些时间和孩子相处,也担心“长毛(她老公)要同我翻脸”,十分贤妻良母的同时,也间接保持了节目的新鲜感,让观众心痒难耐,引颈期盼她的复出——一个人红足二十年是有道理的,刘德华靠勤奋,梁朝伟靠演技,而吴君如则靠的是她杰出的女性生存能力。
要不然,吴君如怎么能红?不漂亮、不淑女,更不勤奋,脾气还不好,林燕妮回忆说:“那时她常跟一群不知何许人专门在夜里12点钟到我的住所,不是找我,而是找我的一个亲人。他们既吵又吸烟喝酒,每每直落到三四点钟,我一见到他们便跑回自己的房间闭门睡觉。那时君如没什么工作,既大声又粗鲁,不知所谓,我们没有交流的,她那时二十岁出头吧。一夜,晚上12时多有人按门铃,两个菲佣老早睡着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便去开门。奇怪,怎么她孤零零一个人?她一进来便趴在客厅的白色大沙发上,不一会儿便呕吐大作,敢情是喝醉了。我的地毯是白色的,她一吐,我只好拿个废纸箱出来接着她的呕吐物。她又四处走四处吐,我捧着废纸箱跟着她四处走。两人也没说话,真是奇怪。后她吐完了,在客厅待了一阵子,也不知她什么时候走了。”
吴君如自己也说自己的缺点:“别人不能说我,一说我我就翻脸。”就是这么一个混世魔王,凭什么在这个圈子里挺立这么多年。
我想她最大的本事是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十六岁出道,在TVB美女如云的第十二期训练班里姿质平平,于是,她选择当绿叶,傍着班上最漂亮的女同学曾华倩,什么事也少不了她的份,位列“八仙女”之一;在电视台演了几年戏无法上位,濒临雪藏,狠下心增肥长肉,成为周星星合作最多的女明星;年轻时爱靓仔,喜欢杜德伟,后来发现靓仔太花心,马上选中貌不惊人矮她一头的导演陈可辛,因为她在他的心中“是美少女1号”。就算是在以她为主角的《星星同学会》里,拍档钱嘉乐也夸她懂得“给位”,“她带我走,给我位,因为观众很喜欢看到她口哑哑的那一幕。”有时,我甚至疑心吴君如招牌的性格,比如口无遮挡、爽朗豪放、大情大性都是她生存的战衣,陈可辛就说吴君如在家里是一个严肃的不多话的紧张妈妈。
吴君如的另一个生存之道是找对的人,她的人生格言是一句英文谚语:“不要和成功人士争论,人家成功总有道理,他身上有一百分,给你学到五十分,你就了不得了。”所以吴君如总是跟着厉害的人,年轻时是王晶爱将,然后成为周星驰拍档,电影市道不景气,马上转投广播界女强人俞琤旗下成为热门电台主持人,就算被传断背情也无惧。再后来,泊到陈可辛这个码头,拍拖九年,夺取影后,赶紧生子育儿,人生事业都算是修得正果。
她是有些势利,年轻时跟着曾华倩一起取笑刚从苏州来的姑娘刘嘉玲;她也受过教训,发胖后没人爱没戏拍,但好在她有着香港人的实际,她曾经说过“写专栏的人讥笑我:你凭什么?我觉得入这一行必须定一个目标,我要赚两千万,现在我储蓄,我经济独立。长毛负责家用,我买衣服买珠宝、给女儿买衣服则自己付钱。我们两个都是好人,不会一朝翻脸不认人的。结婚,二十年、三十年都是跟那个人相对,我早知道这制度的了,不过我不能接受丈夫搞女人。婚姻,一开始你便要接受不轰烈,夫妻俩,三四年后不也是朋友兼亲人?换一个也是一样的。三十岁后,我立志嫁个稳妥的、比我能干的男人,不要太有钱。我知道这一行是天天贬值的,但我有权利选择我的价值观和配偶。”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有一腿和留一手
一个女人,不太漂亮也没有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可是同时代美女们一片沉寂之际,她却活得风生水起。“我没有什么学识,自己亦受不起那么多的压力。我们这行最麻烦的就是不甘寂寞,我学到了不会不甘寂寞。”
再世故的女人,只要她清醒,你就知道她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吴君如给我们示范了典型的平凡女生在夹缝中生存之道:找一个对的爱人,拜最对的老师,还有,在不同的时代里寻到一个对的位置。
“俾面”是广东话,音读比面,意思是给面子。
多年前我采访过广东一个老牌娱乐主持人,在湖边,她点了一根烟,无限沧桑地总结道:“这个圈子就是场大派对,凭的是大家俾面。”
原来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来稍微研究一下香港的娱乐史,发现多年前香港的娱乐记者和艺人们已深谙此道。刘德华会把私家***留给女记者方便她深夜来电,汤兰花躲债藏身于相熟香港记者家中,叶玉卿息影多年以后还会邀请记者漂洋过海参观她的富贵生活,而当过娱记的亦舒亦津津乐道她和老牌女影星方盈的闺密往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刘嘉玲刚入娱乐圈的时候,她曾备受记者的嘲讽,因为苏州姑娘的口音做派是“大陆妹”的典型代表。但倔强如她,认真学习,学说广东话,学做戏,学穿衣,如今已成为香港女艺人的icon。谁还会说这是个大陆妹呢,再刻薄的记者都赞她身材好洋派大方穿得好。
看似新潮的她依然有着她们那个时代旧式明星的做派,旧式明星喜欢保持神秘感,也因此受到保护。她们会和记者交朋友,虽然不无相互利用,但和婚姻一样,大家相处得久了,难免也会生出一点真心。所以你可以看到狗仔队私闯UmaParo酒店,最后还是由准新郎代为求情;尽管在香港机场时不胜其烦,记者哀求道:“伟仔你讲一下啦!”梁朝伟就停下来讲几句;报社的女记者问:“嘉玲,你们结婚我们拍不到照片,到时怎么办?”嘉玲轻轻一笑,把手一扬,“到时会发给你们的。”
谁都以为这是句空话,安吉丽娜·茱丽和布莱德·皮特生下的双胞胎照片,据说炒至2500万美元(约2亿人民币),黛咪·摩尔和阿什顿结婚照是300万美元……以刘嘉玲和梁朝伟的级数,怎么着一百万都是要的吧!大把像我这样的势利小人在盘算有几个零时,人家已经体贴地免费送上大红婚照,连带着婚服的来龙去脉,已足够支撑一日的版面……刘嘉玲最伟大的一点是她深具娱乐精神,她非常俾面,俾面媒体俾面记者俾面八卦读者,所以大家俾面:一个极少得奖并无力作的女影星保持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一个已过黄金年代的艺人永远在占据着广告天后的宝座,连续七天的头条关注,非常罕见的来自媒体的善意祝福,一个女人梦想了二十年的完美世纪婚礼——虽然她只请了八十个人,可是难道你没有参加么?
明星与记者的关系,最近多是势不两立,是你死我活,而旧式关系则更加体贴容让,你活我亦要活。这是一种两军对垒各为其主但还能惺惺相惜的情意结,是对于对方工作的默契、容让。香港人爱说大家都“揾食艰难”,正因为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得*处且*,这种带点中国旧传统意味的做法也许让你觉得不够刺激不够紧张不够激烈不够肉搏相见,但我们的生活里刺激紧张激烈肉搏难道还少么?
娱乐圈也好,人生也好,都是一场浩大的俾面派对,体谅彼此的处境,娱人娱己大家俾面才会玩得尽兴。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在不丹纯净的蓝天下,婚礼音乐响起,传奇美女嘉玲远远望到三四个气喘吁吁历经千难万险才刚刚赶到的狗仔,嘴角不由渗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一抹微笑带出的点点人情味,让我们感觉世界并没有完全地冰冷和坚硬,我们还尚在人间。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金刚女邓萃雯
在所有女艺人里,最能代表当代女性的人是谁?
报纸上有关柏芝的传闻从超级*转到“江湖奸杀令”,从陈晓东转到陈晓春再转到陈冠希再转到谢霆锋,从分手转到结婚再转到生子,从*门转到“跪地求饶”,从“怀孕保家”转到“流产”,从“激瘦怒骂佣人”转到“东京名店购物”,从“自我坐监”转到“电视台纵情怒骂”,张柏芝什么都干了,每次干得都让八卦群众瞠目结舌,但结果都是这样大快人心,她的我行我素是真性情,她的八风不动是胸有成竹,她干什么都被人接受,这就是明星的魅力,明星的智慧。
反观同是*门女主角的阿娇,交出的***却差得可怜,同样是沉寂一年后,张柏芝采取的攻势,而阿娇呢,采取的则是守势。同样是采访,张柏芝是主动的,随兴的,听到陈冠希的发言即刻拿起***找相熟的主持人说“我要讲话”;而阿娇是被动的,无助的,百般踌躇的,需要背稿的,而她所依赖的全是一肚子屎主意的娱乐老油子;张柏芝素面朝天,七情上面,怒骂兼痛哭,一人做事一人当;而阿娇浓妆细粉,重复着“他很可恶我很可怜”的老调,眼泪流下来,用纸小心翼翼地擦,我猜她怕弄花脸上的妆。
香港资深的饮食主持人苏丝黄评价得一针见血:“阿娇未有资格可以做明星。”明星是什么?明星就是一个虚拟人格,强大得像“我的太阳”一样灿烂的自我,有的明星私下里自信爆棚,甚至到了狂妄得叫人憎恶的地步,可对普罗大众来说那正是明星魅力光环的所在,就像阿苏所说的“明星就应该有flare(闪耀、火花)”。
张柏芝不但是明星,而且有火花,因为她实在太聪明了,一给就给到关键处,有触动人心的细节,“我好惊,好惊。我立即进入宝宝的房间,他当时只有七八个月大,我抱起他时真的惊到脚软,差一点摔倒。”“好像我婆婆,那么难堪的事很难去讲个究竟,她只是送了一个娃娃给我,是两个娃娃抬着一块荷叶,刻着‘风雨同路’四个字。”真实感人的细节,配合以她呜咽难耐的表情,赢得群众一片喝彩,而阿娇呢?她给观众的仍然是那些不汤不水的行货:“我曾致电给妈妈,说我好累,我受不了了,我妈妈说你就不要做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情剖白的采访都是做戏给人看,戏都是假的,但有好坏之分,好的戏无一例外都用了心,用了诚意,这是打动人心的不二法门。
身处相同的逆境,都受到相同的伤害,一个得到喝彩一个却只得到嘘声,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于人们的微妙心理———那存在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强大进化论。人类总是不得不正视甚至会暗暗激赏那些勇猛甚至剽悍的同类,因为那代表了强,代表了生存的方向;而鄙视那些软弱、以依赖为生的灵长类动物,毕竟,“怜惜”这种情感,只是繁华盛景时不痛不痒的温柔小调,而到了生死关头,“软弱”只会是吸引众人再踩一脚的标志。
女人这一辈子,没有几个不会遇到任何难处,除了要坚强面对,还要懂得自救,懂得自救的女人需要的是不同一般的勇气和智慧。曾经有两个男人评价张柏芝聪明,一次是轰动一时的“江湖奸杀令”发生之后,周星驰说的;另一次是“*门”事件后陈晓东说的。这两位前绯闻男友都说了同一句话:“柏芝搞得掂的,她这么聪明……”
柏芝的聪明就聪明在,她虽然经常为爱疯狂,但仍然不忘记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斗。就像*门后,脆弱的婚姻在风雨飘摇之中,她依然照守家中,用怀孕的借口推了一个六百万的护理液广告,接了另一个一千万的,可见神智极其清明,这样清明的人,退一万步说,就算离婚又怎样呢?
早在几年前,她在《康熙来了》里就说过,自己结婚一定要到律师楼签一个婚前协议,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小孩一定归她。
有一技傍身,有儿子殿后,退是贤惠的谢太,进是勇敢面对未来的单身母亲——抱着儿子跳楼这种事,只有无知傻妇才做得出。
中国的俗语很形象,和某人有关系,叫有一腿,而不把本事全部拿出来,则叫留一手,我们很容易就和某个让我们心动的人有一腿,然后呢?女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全心扑到这个男人身上——聪明如张柏芝,智慧如张爱玲,也不能免俗。“见了他,她变得低低的,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柏芝在河东狮吼里有一段经典台词:“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就是这样了。”这段话常常被女性用来对付男友,常常被男性用来取笑朋友,因为其达不到,从而显得又可笑又真诚,如果你稍微听进去了,还有点感人的成分。
有什么女人能令男人这样对她呢?
应该很少吧,幸福到太高的程度就像是假的,不是假的,好像也长不了。
我常常在饭桌上听幸福小女人娇娇地说:“虽然是全职太太,可是我真的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懂,都是他照顾我。”常常吓出一身冷汗,这样的话用来晒晒命还行,真要长远实行,结果恐怕不容乐观——把自己由头至尾连同退路一并奉上,你愿意人家未必愿意,就算人家愿意,可你想想,连你自己也保证不了会永远爱某个人,何况男人呢?
每个爱情里的女人,不仅要为两人的幸福努力经营,同时也要为自己留一条退路,这条退路不是别的,正是保持自我,保持清醒。
说实在的,任何一段正常的感情,都不会没有退路,除非是你自愿截断。
像张柏芝这样的女人,好就好在虽然她爱得尽兴,但同时也不忘记做最坏的打算,这正是现代女性最具境界的写照:和心爱的男人有一腿,那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而留一小手呢,则让我们更潇洒。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如果没有你
香港的艺人圈里有一类人,可以归之为老姑婆派:她们大多曾经貌美如花,所谓红颜多薄命,备受感情的伤害。如今高龄未婚、笃信宗教,见人就传教布道。最有名的当属郑秀文、陈法蓉,还有邓萃雯。
看破红尘,自然是经历无数人生起伏,但要说情路坎坷,谁也比不上邓萃雯,她这四十年,几乎可以拍一部香港女传奇。
1966年双鱼雯女由两个少不更事的十七岁男女制造出世,5岁时父母离婚,由爷爷带大。“只要拿筷子的姿势稍有不对,爷爷就会打过来。”寄人篱下的阴影是:极度厌恶做家务,喜谈恋爱,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不停。18岁由茶餐厅***投考无线训练班,同班的同学包括邵美琪、黎美娴,半年后独她大红。1985年翁美玲过世,所有给翁量身定做的角色由张曼玉顶上,所有张曼玉的角色由她顶上。一部《薛仁贵东征》让她既出名又得人,与男主角万梓良恋得如火如荼,一时风头无限。
美女自然脾气大,两年后与万梓良分手,转而与各色公子哥周旋,参加梅艳芳组织的玩乐团,情运不好,尚可原谅,但没钱,就事大了。TVB花旦出名是出名,但穷也是真穷,每月两千五百元薪水,“连买化妆品都不够”。
六年长约满后,邓本想进军大银幕,可惜却无戏可开,25岁那年,只得飞身赴美读书。
四年后,原本号称要在美国落地生根的雯女黯然回港,原因又是钱。
“要交学费,也要生活费,又要寄钱给阿妈”。另一个难言之隐与当时的同居男友有关,据邓说这位初恋男友着实管得太紧,“8点要回家吃饭”,简直要命。
邓命中的事业运着实不弱,转投无线对头亚视拍戏,一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又火了。这个时候偏偏撞正一桩孽缘,30岁的她恋上了有妇之夫,传媒拍得青春剧男主角江华(著名帅哥,《寻秦记》《碧血剑》《西游记》男主角)六夜出入她的香闺,一时舆论大哗。英俊似刘德华的江华和大多数男人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了退却,选择了老婆。更可怕的是,为了显示痛改前非的决心,报纸上的他忠贞不贰地和老婆一起大爆邓萃雯当初如何勾引他——双重打击,邓萃雯颜面尽失。
祸不单行,更大的打击来了,为了梦想中的退休生活,邓萃雯把当时拍戏赚到的血汗钱统统放在麦当奴道的千万豪宅上。“好靓,很像《LongVacation》里面木村拓哉那间屋,有大木窗框,是我的dreamhouse。”刚买下来却碰上金融风暴,没有收入每月却要缴供八万,邓萃雯急得快疯了,净身出户——路只剩下一条:老老实实回无线拍剧还债。
人生真是如戏,她走了一圈,却又重新回到起点,地位由当年的主角变成配角,年纪从任性少女变成熟谙世事的中年妇人,小富婆变成穷光蛋,到了这个时候,女人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生一切,真是如梦幻如泡影。
谁都以为邓萃雯的故事完了,连她自己也认命了。
命运的大手却并不曾远离这个有一对可爱酒窝的倔强女子,38岁高龄凭着一部《金枝欲孽》红透半边天。工作如潮而至,是非扑面而来,然后又是纷争,斗气,雪藏,内地香港两地奔波,到处接戏,重新给自己买套小房子,一个枕头一个窗帘都是自己挑。
一切都已经动摇不了她的心了吧!
这二十多年人间的*交粹,那颗心早已是烧不破剁不烂的一颗金刚不坏之心了。
她的故事没有完,也许还很长。
《最好的女子》 第三部分 合理利用旧情人
“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三十几年前,邓丽君这么唱。
是啊,日子可怎么过,但凡女明星就更爱唱了。当她们息影淡出之后,不再活在风头浪尖上,生活像大浪打来,人如小舟,谁知道归宿是哪里呢?平凡如邻居师奶,人到中年冷暖辛酸,冷淡,分居,离婚,单亲,恋爱,分离……哪段婚姻都有难题,更何况是素来有薄命之称的惊世红颜,遇到情况就更难估料。
如果没有你,邓丽君选择了法国小靓仔,走上了爱上小白脸的情欲绝路;如果没有你,蓝心湄选择人工授精;如果没有你,白灵选择真空上阵;如果没有你,罗慧娟选择积极相亲,和富有老男人共结连理……
陈玉莲呢?选择独居,时不时与人喝个小茶,当个义工。
陈玉莲是谁?很多年啦,不记得也没关系,普及一下,她是史上那个最美丽的小龙女,和刘德华演出过红极一时的《神雕侠侣》,曾是刘天王的暗恋对象。事隔多年,刘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请息影多年的她出来,当众单膝点地向她求爱。虽然是个玩笑,但也确是一偿当年的相思之苦——越是成功的男人越是对落魄时期的暗恋对象耿耿于怀吧——你看你,后悔了吧,有眼不识金镶玉。
陈玉莲不是不识金镶玉,而是,确实,她已经不能再爱人,因为芳心所属——她是大哥的女人,大哥是谁?大名鼎鼎的周润发是也。两个人在TVB都做小龙套,“我演他的秘书,通常秘书都会跟上司发展成朋友……我那时年纪小,十七岁……他年长我数年,但可能他生得高大,我觉得他可以保护我,我渴望别人保护,他站在我身旁‘神高神大’,觉得一定可以保护到我。”
但再高大的男人也不代表会将女人保护得很好。
陈玉莲生得美若天仙,但出身贫寒,草根美女心直口快,任性泼辣,而且还有诸多美女共同的致病伤,一只鹅公嗓,一张不太喜欢笑的脸。本来,草根美女配草根英雄自然再好不过,可惜的是草根英雄的妈妈不乐意,她已经料定自己的儿子需要一个知书识礼的名门淑女打点一切。传说莲妹和发哥苦恋五年,被周母棒打鸳鸯。1982年周润发传为情自杀,还是当着陈玉莲的面,在陈家发生,四个月后,闪电迎娶余安安。而陈玉莲在周润发结婚那一晚出去消遣,周刊拍到她跳舞时的背影,用的标题是《忘情狂舞一夜》。
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三十年风云变化,使君现在依然是电影界的头把交椅,而罗敷已淡入人间遍寻不见,“很奇怪,之后没有碰过面,在街上乃至任何场合都没见过面”。
美丽的小龙女在1984年下嫁美国商人陈超武后,还是沈殿霞做的媒,八年后于1992年离婚。之后她与外形打扮都很中性的女导演蔡美诗同居,相处十一年,最后也因了解而分开。有一段时间,她移居海外与家里不通消息,父亲以为她死了,在银行的门口大哭。
按一般人的理论:这真是令人欷歔的人间际遇。
有好事者问陈玉莲,你衣着简朴,生活清淡,可觉得世事不公?
陈独居一室,笃信佛教,给弱智人士当义工,传说她在海外中过两次彩票,一次在加拿大,约一千七百万港币,一次在香港,约三千万港币,生活无忧,潜心修炼。她莞尔一笑:“我生活平静,比从前开心。”——照片照得出来,我相信她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靠200元吸金480亿,豪赌扩张到负债70亿,首富逃亡,谁比他惨!》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他,曾几次荣登中国富豪榜,坐拥百亿身价,数次入围中国民企500强,从200元起家狂赚480亿,用了20几年,却在一年间挥霍光所有资产,从首富到负债70亿,并于2015年时,被判监视,直到现在的杳无音信!这个曾经的首富,沦落到要“圈地套补”,不敢出现在公众面前,曾经的肉类巨头——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才到底是怎么了?有人说,他就是无心做实业,就是要圈地赚钱,靠**补贴,也有人说,他是死于他的 不安分,多元化经营和扩张的路上,自己不懂,还要瞎搞。
在2017最新公布的雨润食品的报告上可以看出,雨润确实陷入了飘摇预坠的境地,营收和利润不断下滑,交出了近三年最差的报表,亏损近7亿,甚至被爆出多个项目停产,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初创业,200块钱起家到吸金480万
祝义才与更多首富的创业故事不同的是,他没与那么的曲折经历,毕业后就吃上了国家铁饭碗,在航运局工作,不过他注定是那个不安分的小伙子,于是带着仅有的200块钱下海经商做起了水产生意,凭他的聪明才智,赚取了他后来创业的一笔资金,480万元,在那个年代,480万元这也是个小小的隐形的富豪了!
1993年时祝义才决定创业,投入全部身家,建立工厂,这也是雨润的前身。创业之初,也是自己亲自带着业务员跑市场,自己去跑**,拿补贴,在**的补贴和各项贷款的支持下,1996年时,雨润就达到了
官方微信:天津鼎泰瑞丰资产有限公司(jjxdai2015)
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南京路金皇大厦3208室
今天,创投圈最大的话题莫过于“上市。
7次创业终逆袭、超600亿估值、1200天创造了互联网行业奇迹、造富神话……每个标签都让人血脉贲张。
当京东、滴滴、新美大等一众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还在为盈利苦苦挣扎时,一家创业只有三年半,合计1200天的企业,已经实现半年近10亿净利润。
昨晚(10月18日),趣店在纽交所上市了。“QD”。开盘价报34./股,较发行价大涨43%。最终收盘价29./股,市值达96.2(约合638亿人民币),
由此,趣店不但是今年中企在美最大,也可能是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快创造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纪录,创造这个纪录的正是创始人罗敏。
屡败屡战,7次创业终逆袭
以下内容大部分节选自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这一上市盛宴背后,创业“九死一生”的创始人罗敏,身家和声名暴增,个人持股市值达6349.12万股,持有上市后股份的19.2%,持股市值122.86亿元人民币。
罗敏出生于1983年,至今已经有10年的创业经历。在罗敏10年的创业生涯中,他一直屡败屡战。
2005年,扎克伯格的Facebook刚刚兴起,还在校园的罗敏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尝试做校园SNS,不过很快便以失败告终。
2008年,罗敏做了一个类似社交电商的项目。著名的,联众游戏老板鲍岳桥投了200万,但很多决策和想法无法顺利落地,项目最后失败。
2010年初,罗敏创业做外卖,做了一个多月就倒闭了。回头来看,外卖是一个好方向,但时间点选择不对。
2013年,罗敏再次邀请当年的创业伙伴共同创业,这次项目是做豪车团购,先找4S店店长谈好合作,再找到用户来下订单,第一个月就卖出了60多台宝马。但在与4S店结算销售返点时,他们遇到了麻烦。因为4S店人员流动快,他们的合作都是和店长谈,不是跟公司谈,人走就不认账。罗敏团队越做越吃力,就停掉了这个项目。
2013年10月,他们又考虑做在线教育,将北大老师的资源匹配到江西的县城去。但是由于老师都是在校大学生,学校网络速度慢,录制视频的效果很差。没有强大的师资资源,没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意味着没有好的用户体验,项目也最终失败。
“创业的选择,一定要看自己和团队的基因——擅长做什么。比如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百度也不适合,阿里不擅长做社交,这也是他们虽然想在自己薄弱的地方发力却始终做不起来不得不通过入股方式解决的原因。”罗敏说。
“如果我是产品经理,O2O再火再热,也不应该去做,因为O2O主要看线下。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创业的方向要整天和销售团队打交道,好难的。那不是你的风口。”
2014年3月,罗敏找到“老战友”刘震涛、吕东、何洪佳3人,说自己又想到一个好项目。这一次是“趣分期”。
“趣分期”的模式是用户在网上预约后,服务人员去宿舍签单,然后何洪佳他们在京东下单购买iPhone转交给用户。
4月,“趣分期”项目启动。有天晚上,他们跑的两个学校一天交易额实现3万多元。罗敏想,中国至少有上千个大学,如果扩大1000倍就是每天3000万交易,这次不再是狼来了的故事。
创办之初,公司包括罗敏本人在内的多数人都在发传单。凭借深厚的校园推广经验和那股“狠劲”,在2014年9月1日开学那天,趣分期的传单淹没了上海所有高校。最疯狂的时候,装传单的垃圾桶都不够用了。当月,趣分期百度指数首次超过。趣分期用这种打法继续进攻其它城市,最终成为行业一霸。
“趣分期”上线不到1个月,就获得了蓝驰创投数的A轮投资。
在2014年5月到6月,“趣分期”准备再做一轮新的融资。这次,罗敏一共见了几十家VC,很多只是感兴趣,但就是不投。
但“趣分期”等不起,它们当年9月目标要扩张到200多个城市,如果在这个时点拿不到这笔钱,“趣分期”的成长速度会**受限,就很可能被对手打垮。
在罗敏因融资受挫非常沮丧的时候,遇到了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曹毅和罗敏只聊了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趣分期”。
曹毅的投资逻辑是,“趣分期”切入了一个特别好的客户群,大学生有很好的信用基础,如果有很好的工具能帮助他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多一些生产资料,那就是有价值的。另外,曹毅喜欢投资像罗敏这样的连续创业者,项目的连续失败使得他们坚韧不拔、处事不惊。
天使资金帮助罗敏迈出第一步,之后的融资过程,是一个多家资本机构之间的彼此撮合的故事,3年间,趣店飞速完成7轮融资。其中,2015年8月,趣分期第5轮融资,领投2亿美元,公司估值近10亿美元。
为何蚂蚁金服会选择投资“趣分期”?罗敏解释说,“趣分期”想构建一个中国年轻人的信用体系,蚂蚁金服旗下的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双方对未来愿景和方向是切合的。根据双方计划,“趣分期”后,“趣分期”的数据会与芝麻信用的数据完全打通,甚至未来有可能与天猫、淘宝、微博的数据进一步打通。
“趣分期”如果只是做大学生生意的话,应该也能做成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但是,罗敏担心,如果一直只有大学生用户,很有可能是下一个人人网。
2015年3月,罗敏提出要做基于趣分期的大学生创业平台——“趣店”,鼓励大学生开店创业并承诺前期不抽取佣金、提供补贴和线下资源协助。
趣店的目标是送货上“床”,你在厕所里需要卫生纸也给你送来,你在玩游戏想吃泡面也能送来。用户可以用信用支付,可以分期,也可以下个月一次性还清,“趣分期”借此推广信用消费的理念,让在趣店上购买商品的人都成为“趣分期”的授信用户。
“趣分期”分期消费服务的主力产品是1000元以上的商品,低平均客单价的零售产品,目的是希望用低价高频消费来带动高价低频商品的信用消费。
趣店App是“趣分期”发展的关键节点,至少为公司带来了300万用户,这为后来拿到蚂蚁金服的巨额投资打下了基础。
在2015年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创业团队开始杀入校园金融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凭借一张学生证就能在互联网上借到几十万。另外,校园金融的监管风暴开始来临,罗敏意识到,“这太危险了”。
几经思考后,罗敏决定,“趣分期”要退出校园金融业务,品牌也要由“趣分期”升级为“趣店”。
罗敏说,他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在校生的分期消费来赚钱,他想的是,积累他们在大学里产生的信用数据,等毕业了再提供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盈利。
2016年7月7日,“趣分期”正式升级为趣店集团;9月5日,趣店正式宣布退出校园分期购物业务,转型向非信用卡人群的及。
根据趣店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IPO(首次公开招股)显示,趣店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73亿元,同比增长695.25%。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6个月期间,趣店促成超过38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涉及702万活跃。
【延伸】趣店首位投资人:投资回报1000倍,但最初并不打算投他
下文内容节选自创业邦(ichuangyebang),由朱天宇口述,创业邦整理。
罗敏(左)和朱天宇(右)
2013年,罗敏从好乐买离开之后,带着创业想法,反复来找我,但每一次都被我否决了。
原因在于,那时候的罗敏就像个“猛张飞”,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执行力很强,但是一件事的护城河有多深、天花板有多高,这些创业初期阶段会面临的问题,他思考还不够。思考不够就会碰壁。
我们是认可罗敏趣分期方向的第一个投资人,在他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就决定投资,是真正的。
我第一次与罗敏见面是2009年的夏天,在电商年会的派对上,罗敏刚刚结束上一个创业项目。那时我对他的印象是:有点儿羞涩,没那么自信,不断在问我问题。
他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你觉得某某某怎么样?”,这两个问题几乎早就定义了罗敏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对个人成长的高度渴求。
再次见面,就到了2012年。深入交流下来,发现这是一员猛将,天天不知疲倦得在想怎么把某个事儿规模做大。一个电商优惠券的创业想法,也能兴奋地琢磨到晚上睡不着觉。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曾是一个Gamer,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的高手,大学时还打进过全国前几名。跟着他创业多年的10个小伙伴,经历多个项目的失败也依然追随。回头看,高强度试错中训练出的强悍团队执行力,也就不难解释。
接下来遇到,是又一次电商上。每一次见他,他都在说他的新想法,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可能会创业。
2014年3月,罗敏带着趣分期的项目来谈。他来办公室,推门第一句话就是:“天宇,我觉得这次有戏”。
我当时快速决定有两方面:一方面基于双方的信任;另一方面是蓝驰对行业的判断和罗敏的方向不谋而合。
2013年底,我们得出了一个判断:在中国,不只是P2P。中国金融市场是资产和资金错配,资金过剩,优质资产稀缺,是没有被挖掘的资产洼地,加上罗敏在好乐买管理过地面推广团队。
对罗敏的信任来自于,此时的他从当初唱吧候选合伙人,到经历了几轮不成功的创业,气场已经变了,从原来的好奇大男孩,变成了失败过好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创业者。
再加上他几次创业,身边的团队都一直跟着他,这也构成了我们信任他的基础。
如果按照蓝驰投资时的估值来计算,趣店上市后,蓝驰的首轮投资回报很可能轻松超1000倍,而且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懒的投资人,倾向于找到最优秀的人,我的作用是分配资源。而罗敏的特质在于,勇于不断地定义战场的边界。
2014年9月,有一次我在小区遛弯,接到罗敏的***,他说趣店要从原计划50个城市的扩张,改成在同样时间内扩300个城市。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对罗敏和团队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最后,***里罗敏用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经受住了我的反复质疑,成功说服了我。
之后,从不同人群的消费分期、到不同SKU品类的消费分期,罗敏和趣店从没停止过探索。以至于,“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在目前的赛道上遥遥领先。
为什么趣店业务成长这么快?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罗敏作为团队领导者的成长速度比行业、比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
如果继续追问为什么罗敏能成长这么快?除了他对个人成长的极度渴求和强悍的执行力外,柔软的身段也非常重要、心胸是最难突破的瓶颈。
2015年冬天,可能也是趣店面临最关键决策的一个时间点。这个选择牵扯的因素之多,要协调各个诉求之复杂,不一而足。
可以比较的是,通常公司要花至少1年甚至2年才能完成的流程,趣店在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速度。为了这个速度,罗敏唯有以创始人中我所罕见的大度姿态,以个人利益的妥协换取整体抉择的效率,以足够大的愿景合并大家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共识。
趣分期最后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把长板优势做到更长,单点优势做到极致才能突破。
关于砺石:砺石商业评论是专注于全球商业与管理的专业商业知识媒体,由砺石咨询创始人,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刘学辉先生创建。刘学辉先生曾在用友集团、乐视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担任战略管理与负责人,目前为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长期管理顾问服务。
你可能知道京东、腾讯、优酷、土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可能知道聚美优品、陌陌、58同城、赶集网、豌豆荚、唯品会; 还可能知道大姨吗、美团、爱奇艺、途牛、神州租车等铺满手机前3页的APP。 但你也许不知道,在这些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公司背后,还有一家“隐形”公司,每每在最关键的发展时点,帮他们拿到最合适、最必要的钱。 他们到底是谁? 他们是
!目前公认的国内TMT领域最有影响力的
。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
,你能想到的声名显赫的大半融资、并购、IPO,从优酷土豆合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投资领域,你能想到的声名显赫的大半融资、并购、IPO,从优酷土豆合并,百度收购PPS,京东
融资、腾讯京东战略合作等改变行业格局的
及并购交易,到京东、聚美、陌陌等
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再到最近两个月业界备受关注的滴滴快的合并、58赶集合并……背后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 一、华兴资本是什么? 你来,我们先听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老大说说: 包凡,华兴资本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挪威管理学院,曾担任国内IT服务和软件公司亚信集团首席战略官。加入亚信集团之前,他在长达7年的华尔街
生涯里先后服务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在亚信的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并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2004年,包凡离开亚信,创立华兴资本。包凡也许是伦敦君最喜欢的一名当代国内金融家了 现在先要回答一下开篇视频的问题咯! 为什么叫“华兴”? 包凡在10年前创业时,据说是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译为中文“华兴”的。他很喜欢Renaissance(文艺复兴、复兴)这个概念(话说诸位还记得伦敦交易员之前写的
(Medallion)专题么?) 当年包凡在“大摩”时,“大摩”相当程度上还是很传统的华尔街投行,商业模式以服务客户为主,当他离职时,“大摩”转型为以交易为主的现代投行,他并不喜欢这一转变: “现代投行看起来是为客户服务,但更看重为自己赚钱。我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拿点信息,我自己投资,自己做交易。我觉得这个模式是错的,短期也许能挣点儿快钱,长期来看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重新做一个经典的投行,某种程度上复兴一下传统。” 二。华兴资本做了什么? 回首华兴10年,从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2012年的优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到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一系列融资、并购、上市行为的背后,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 整个2014年,华兴资本完成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近120亿美金,涉及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商、游戏、文化产业、在线教育、O2O、移动社交、在线旅游、高科技以及医疗设备等在内的多个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大热领域,创下了华兴10年来最好的业绩纪录。 在2015年刚过去的4个月里,华兴人也是蛮拼的!你知道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情人节喜结连理,58同城与赶集网10年对手终成正果,这些逆天大案也是华兴人干的! 三。包老大的故事(文末有视频彩蛋) 2014年5月22日,早晨8点多,纽约天色阴沉,天气预报中的雨还没有落下。华兴资本CEO包凡出现在时代广场4号纳斯达克MarketSite大厦直播间。他是来观礼京东上市的,所以难得正经穿了深色西装、打了领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正在台上彩排,第一轮结束,他冲台下喊了一声,“老包,等会儿你也上来。” 京东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一共6家――
、瑞银证券、华兴资本、AllenCompany、巴克莱和杰富瑞斯。其中包凡创立的华兴资本是唯一的
。6天之前,包凡刚参加完聚美优品在纽交所的上市,华兴资本也是聚美优品IPO联席主承销商。 仅仅2014年前5个月,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就有8家,京东是其中体量最大的,用纳斯达克总裁鲍勃?格雷菲尔德(Bob Greifeld)的话说,它刷新了纳斯达克来自大中华区的118家公司的IPO纪录。以上市当天的收盘价20.90
,在当时已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和百度。 对一家承销商来说,要拿下京东IPO这样的大单绝非易事,包凡本人也承认这是华兴2014年业务的核心亮点,不过,在他看来事情没那么复杂,“都是哥们儿嘛。”“我就给老刘打了个***,说京东上市这事儿,我们也想参与参与。还没开始做工作,老刘说:‘来吧。’” 事实上此时华兴做证券业务的经验还很有限。他们在2012年、2013年才分别拿到香港和美国的券商牌照。2013年6月,兰亭集势赴美IPO,华兴第一次扮演承销商的角色。兰亭集势的董事长兼CEO郭去疾,同样是包凡的“哥们儿”。 然而自完成第一单IPO业务之后,短短14个月间――亦即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在某种意义上,华兴资本已经成功超越了一些华尔街国际大投行。根据投资银行软件和数据定制服务商Dealogic的数据,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华兴资本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瑞银集团,超过瑞士信贷和
美林。 陌陌上市这个2014年中概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收官之作,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华兴资本等构成了联席主承销商阵营,其中华兴资本是唯一的中国投行。这是华兴2014年在海外市场完成的第7个IPO。 短短两年时间内,这家新型投行就已经承揽起中国大部分IT企业赴美IPO交易。除了京东、聚美优品、陌陌,这张名单上还有途牛、乐居、神州租车…… 来自华兴的数据显示,2014年,这家公司完成了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
。假如追溯其成立10年来的轨迹,从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2012年的优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到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一系列融资、并购、入股、上市行为的背后,始终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其已经完成的200多宗交易,总额超过
。 这意味着,中国的民营投资银行终于可以在本土公司成长的各个环节,包括利润丰厚的IPO环节,与国际大投行一较高下了。 “回过头来想想,中国每年创业公司的融资,真的有很大一块儿是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做的,而且我们代理的可能是中国最优秀的那些创业公司,所以如果说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创业公司或者高科技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觉得也不为过。这还真是挺了不起的。” 不过,包凡和华兴的野心不止于此。 与中国新经济一同成长 “我创业的时候说,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投行。很多人说我疯了,民企不可能做投行。当时,我一没钱,二没关系。”2013年11月,包凡在面向创业者的演讲中如此回忆。 要知道他想做的事情有多难,看看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了: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中信证券…… 就在包凡创业的2004年,前**朱槠基之子朱云来出任了中金公司CEO。诞生于1995年的中金是国有控股投资银行,几乎垄断了大型国企的境外上市业务,成为了“计划经济金融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批国企的海外IPO,都是由中金完成。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投行也从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拿到了自己的份额。2003年12月到2004年12月这一年中,中国有11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盛大和腾讯的主承销商是高盛,51job的主承销商是摩根士丹利――此外摩根士丹利还和花旗银行一起担任了Tom在线的承销商。 国内外的大投行,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IPO环节。而当时还在亚信科技的包凡却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 他是在2000年加入亚信科技的,担任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1993年,这家公司由田溯宁和丁健在美国创立,1995年中国公司成立,几乎可以算作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鼻祖”。2000年,亚信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因为先后承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亚信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 在亚信那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成长速度都非常快,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这一现象在传统产业是看不到的。但是没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帮助。 创业公司这种现实的需求使包凡萌生创业的念头。2004年,他离开亚信,创立华兴资本。 这是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开端。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被称为“知识英雄”。他们在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敲开了纳斯达克的门,而在国内,这是匪夷所思的。一家不盈利的企业,很难敲开中国证监会的大门,上市就更不用说了。人们惊诧地看着王志东从中关村被人看扁的小倒爷成为纳斯达克明星;张朝阳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丁磊走出广州一间7平方米的格子间一跃成为中国的财富新贵。没有讳莫如深的第一桶金,也没有不可言说的幕后故事,更与国企的体制转型无关,他们就这么像阳光一般敞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而后,还有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 对中国互联网新贵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从2003年起,他们逐渐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许多人卷入互联网经济大潮完全是误打误撞――比如刘强东。2003年时,他在中关村已经有13家店铺,因SARS肆虐,无人问津,短短21天亏损800多万元,占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他在
上发了个帖子,当天就成交6笔生意。岁末,他关掉了实体店,将所有生意都搬到了网上。在此之前他没有上过当当网或卓越网,也没听说过8848。 那么,已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无限前景的包凡,为什么没有创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须知包凡出来创业那年,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还在搜狐担任COO;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还是贝塔斯曼在线中国的执行总裁;奇虎360创始人周鸿掉刚把3721卖给雅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没多久;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创立校内网仅仅一年。 “我觉得他们干的事儿都挺好的,但不一定是我能干的事儿。我没有那种热情,让我去开个网店卖东西什么的我没兴趣,弄个游戏公司跟一帮小屁孩儿天天玩儿我也没什么兴趣。人还是要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吧。”包凡如此回答。 1993年从挪威经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了华尔街的摩根士丹利工作。在那里他真切感受到了华尔街对美国的功用――金融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犹如心脏对身体的影响力。《华尔街之子摩根》一书令他读懂了银行家在美国崛起中扮演的角色。老摩根的名言“以一流方式,做一流生意”,令他莫名触动。后来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在瑞士信贷延续银行家生涯,直到2000年。 那7年里,包凡做过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包括加拿大贝尔、瑞士诺华制药、挪威RPR等公司。他帮这些公司进行资金募集、银行
、并购以及重组工作,为客户融资超过
,进行国际并购超过600亿美元。 对他来说,多年后华兴做
不过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然而在外人看来,当他搭乘的船由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变为华兴资本时,原本万里浩渺的大海,可能化作一片盐碱地。 创业之初,包凡在建国门外大街21号的国际俱乐部饭店借了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当时公司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是从清华毕业的女生,身兼分析师和秘书二职。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包凡见客户大多约在饭店的大堂。 华兴资本创立后第一年只做了两个单子。第一个客户中星微电子还是老东家亚信的董事长丁健为包凡介绍的。这个单子能成的重要因素就是包凡。中星微看中了包凡过往的银行家履历;为了接下这单活儿,包凡为中星微兼职做了一年CFO。 和未来的顶尖企业家交朋友 尽管起步艰难――包凡以“求生存”来形容,但他对华兴的定位却很清晰: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收购、兼并或是卖掉公司的计划,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订全面解决方案。华兴资本主要关注3个细分领域:TMT(科技、媒体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消费品,其中TMT领域尤其踩准了新经济的点。 2005年,包凡做了7个单子,华兴资本把办公室搬到了尚都国际。到2006年,华兴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星,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4800万美元、俞渝和李国庆的当当网第三轮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掉的奇虎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华兴都是独家财务顾问。 对包凡和华兴来说,赢得中国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家朋友,对其业务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纽约时报》2014年一篇对华兴的报道这么认为。对此,包凡直言不讳,“华兴资本的愿景是找到这些真正顶尖的企业家,与他们在创业初期建立关系,并伴随他们一路成长,不断壮大。” “我们虽然是在做项目、做交易,但我们一向认为我们也在做人,我们积累的是朋友,是人脉。朋友、人脉成就了华兴的今天。我们进行一桩交易,会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华兴跟他交朋友。我们跟这个人之间,是不是不说一辈子,至少10年、20年能一起做***。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锤子***,而是希望我们在一起还能干点什么其他的事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讲究这个人值不值得去交。有句名言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但我还真不是那么想,有时再多的钱放在眼前,这个人交不成朋友,宁愿不做。”包凡告诉我们。 华兴资本第一个IPO项目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包凡在他还是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时就结识了,合作却是在四五年后;他和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认识是在美国的一门课程中,当时王微刚刚开始做土豆,而后土豆网融资、和优酷合并,担任财务顾问的当然是华兴。2013年王微创立追光动画,华兴也参与了投资。 相比土豆,包凡似乎更欣赏追光。“做这样的事,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耐心熬四五年做那么一部大作出来,第三他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王微是赚过钱的人,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一般人不会去干这种事,这是疯子干的,而他就是那种疯子。我觉得他能把这事儿给干成。”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面对这个问题,包凡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吐出四个字来:气味相投。某种程度上,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江湖气。 某种意义上说,包凡和中国互联网的许多早期创业者是同一类人。他们基本都是1970年代生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他们会被视为好斗、不服从权威的叛逆分子。他们不愿意循规蹈矩,一心创建自己的“规矩”。周鸿掉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界“斗士”,在他的童年和现在所处的互联网世界里,他是那种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的人。凭借强悍性情,他在铁板一块的杀毒市场上趟出一条血路。而包凡为了打架不吃亏还特意学过格斗。从小叛逆的他,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年吃了50张罚单”。这样两个人在原本就不大的中国互联网圈子能相互闻到味太正常了。 华兴帮奇虎做B轮融资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周鸿掉。包凡却认为周的功底摆在那儿,只要他想干,一定能干
来,只是时间问题。 他也很欣赏刘强东。“老刘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也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们都很讲义气。”“但对你性格再认可,你做不
,大家一起喝酒、玩儿就得了,不用做***了。我们毕竟还是在做生意。我最欣赏他的是,说过的事基本都能做到。刚开始也觉得他不靠谱儿,这玩意能做成吗?但每次他都说到做到,还超过不少。” 包凡视这些创业家为“哥们儿”,创业家们又为何信赖华兴? “包凡比较大气,在利益上不那么斤斤计较。和客户谈收费之类细节时他会抓大放小,而和客户谈判时又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有时客户听起来不太顺耳。他做成那么多复杂的大案子,这可能是部分原因。”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这么认为。 《彭博商业周刊》报道,2005年,包凡结识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双方几次谈合作都没有结果。但王长田却感觉到,包凡是站在大局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会考虑王长田的利益,也会考虑
的利益。他并非一定要促成生意,以便自己能赚到钱。***没做成,人却成了朋友。后来包凡还入股了光线传媒,光线上市使他获得了30倍的
。王长田说,“如果一笔一笔地做生意,我付他的顾问费会远远小于股票的利益,但我愿意给他,因为我希望跟他建立长远的关系。他是一个你愿意给他钱的人,你觉得他挣钱是应该的。” 2013年,包凡代表奇虎和搜狐谈并购搜狗的事。 他和搜狐CFO余楚媛见了几十次面,花了半年时间,最后还是劝周鸿掉放弃,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后来他告诉《彭博》,“客户为什么信任华兴?因为华兴不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事,先考虑客户利益。这件事要是做成了,一年以后崩盘,老周得恨死我,我在业内也要被人骂死。” 自2011年以来,赶集网一直跟华兴有合作。赶集网CEO杨浩涌认为,华兴资本在
之间搭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和别的投资银行不一样的是华兴的立场似乎更偏向创业者――业内有共识,华兴推荐的项目都挺好,但价钱不便宜。 杨浩涌告诉《
》周刊,“在投行这个圈子里,包凡很有江湖地位。他跟圈内很多人关系都很好,大家也都卖他面子,我觉得这是华兴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我觉得包凡是一个对中国和西方都比较懂的人,国外的投资人和国内的创业者对他都很认同。” 毋庸置疑,“关系”是华兴资本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但如果把华兴今日的成就仅仅归因于包凡的人脉,显然是把复杂问题说简单了。作为一名深耕中国互联网的投资银行家,包凡的专业性无可挑剔。他知道如何在一堆创业公司中把最优秀的那个挑出来,并且善于在创业者、
、并购者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 21世纪不动产创始人卢航进行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找到华兴,仅仅是因为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高盛建议他这么做。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华兴多收一道中介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了合作。结果3个月之内,见了不到10个投资人,他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搞定了5200万美元的融资额。 当然,奠定华兴在投行圈无可撼动的地位的,还是和京东的连续合作。 霸气的刘强东一直告诉记者,他不想做“中国的亚马逊”,不想成为任何追随者,“京东必须就是京东”。京东商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被反复
资金链断裂,声音不仅来自媒体,也来自投行和风险
。 最初因为风险太大,2008年就认识刘强东的包凡几次放弃同京东的合作。但在2011年,华兴终于促成了DST、
等机构对京东高达15亿美元的融资。在此之后,2014年,
京东、京东赴美IPO两度出现华兴的身影,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谈起
,包凡语调从容,“最难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诉求当中有一些矛盾,大家必须把最原则、最核心的部分谈拢。这对我们是挺有挑战性的,不过反过来说,也正是这种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状况,才最能凸显华兴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这个项目从春节前开始谈,到3月份就谈定了,不过用了两个月。 和哥们儿的关系会不会影响对一项业务做不做、怎么做的判断? 包凡的回答是:“会。但我觉得业务就是业务。他为他公司的利益,我为我公司或者我客户的利益,这个互相都理解,只要不做一些越过底线的事:撒谎、故意做局、暗地里操控。这种事绝不能干。”或许正因为守住了这条线,中国互联网江湖有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华兴可以跟所有的人做***。 在华尔街为中国创业者代言 在包凡的理解中,做投行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品牌。摩根和高盛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份额,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了作用,例如资源和人才,但归根到底靠的是金字招牌。“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老板可能从来没去过华尔街,他为什么会知道让董秘给摩根、给高盛打个***或者找人介绍一下?就是因为品牌。” 腾讯、京东、奇虎、当当、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美团、赶集、陌陌……,华兴资本的会客厅,展示了他们有过合作的商业伙伴。如果满足于原有的私募和并购业务,华兴的确是可以喘一口气了。但这显然不是包凡的风格。 2008年,华兴雄心勃勃进行区域扩张,在上海创建团队。不料金融风暴袭来,2009年全年只做了四五个单――对比一下,现在华兴仅仅私募融资领域一年就有好几十个案子。金融风暴中,本土证券市场萎靡,国际投行中国业务锐减,包凡却从中看到了华兴扩张的好时机,决定将华兴从原先的新型投行(关注创业公司种子期和成长期的融资并购)转型为全业务投行,开始布局证券业务。 在他看来,华兴如果不转型为一站式、全业务的投行,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真正立足,“如果我们规模太小就会受大投行的欺负”。为此,华兴必须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华兴大约有200多个客户,已经上市的占十分之一。拓展券商业务、满足客户们潜在的上市需求,成为华兴成立证券业务的推动力。2012年、2013年,华兴先后拿到了香港和美国券商牌照。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中国公司也有这种现实需求。 2010年曾是中国公司在全球IPO十分活跃的一年,一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而2011年全年则有348家中国公司上市,融资规模为553.
。这些公司的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绝大多数是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外的巨头充当证券承销商。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早期受益于国际资本,而后又在外资银行帮助下于海外上市,一切看上去很美。但,也仅仅是看上去。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曾将这件美好的外衣撕开了一道口子,使人们得以窥见不那么美好的内核。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9.9
,较发行价16美元上涨87%。李国庆认为投行故意压低当当网的定价,和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在微博上絮絮叨叨对骂了一个月。 商业观察家申音认为,处于弱势的创业者与机构投资人、投行谈判,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交易,创业者在谈判中也许会有心理落差,有些条款可能是被迫接受的。 包凡则感慨,“欧洲撑起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撑起了高盛,央企撑起了中金,中国的创业者们,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2013年,国内IPO市场关闭造成A股市场一片低迷的同时,华兴却逆势而上,帮助完成亚
、兰亭集势赴美IPO、奇虎6亿美元可转换
发行、唯品会2亿美元增发、博雅互动香港上市、去哪儿赴美IPO等交易。 兰亭集势是华兴证券――华兴资本旗下的
――所做的第一笔IPO业务。虽然是副承销商,华兴证券却为兰亭集势带来超过融资额三分之一的订单,仅次于
第一的主承销商瑞士信贷。这让包凡感到骄傲――其实瑞士信贷加上华兴资本,两家就能搞定。 另一方面,中概股投资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近几年随着
(可变利益实体)事件集中爆发,欧美主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对中概股敬而远之。填补空白的是海外众多中国背景投资者。2005年创办的高瓴资本,初期管理的资金规模只有
,现在却发展到了80亿美元,并投资了京东商城、去哪儿等中国TMT公司。 对中国公司来说,瑞士信贷这类大投行拥有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能帮他们解决
的“广度”问题,华兴则能帮他们找到对中概股感兴趣的
,以解决“深度”问题。 包凡认为,自
以来IPO领域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基石投资者越来越关键。传统意义上的IPO只是一种“面上”的卖法。“比如一家公司要IPO了,大投行里面有好几百个销售,每个销售打***给自己的20个客户,说某某某要做IPO了,你有没有兴趣
?”而现在的IPO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私募融资,“现在不在乎说你有200个人买你的股票,重要的是哪前10个人买你的股票。这前10个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股票做不做得成、定价在哪儿。那这10个人实际上要以一种攻坚战的打法来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在面上拉拢拉拢。”而这恰恰是华兴的长项,“我们一直都是
的嘛,其实等于很大程度上把IPO当作私募去做。” 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刚成立两年的华兴证券仅次于瑞银排名第二,这种独特的“打法”或许功不可没。 华兴在香港和美国的证券业务进行得风生水起,但至今还没有拿到国内A股市场牌照。包凡透露,“如果有机会,华兴决不会放弃A股市场,不过我们会有另外一套打法,跑衙门这种事情我干不来。” 谈及竞争对手,他调侃道,华兴的竞争对手“漫山遍野”,“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说明我入错行了,我干的这***没人瞧得上。” 令人唏嘘的是,2014年10月14日中金公司发布了朱云来辞去CEO一职的消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中金近年来行业地位不断下滑有关。公开数据显示,中金2013年行业排名第33位,而这与其推行的大项目模式关系甚大。随着央企上市大潮退去,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做一家中国的世界级投行 10年前创业时,据说包凡是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回译为中文“华兴”的。他很喜欢Renaissance(文艺复兴、复兴)这个概念。 当年他进入摩根士丹利时,“大摩”相当程度上还是很传统的华尔街投行,商业模式是以服务客户为主的。到他后来离职时,“大摩”已经转型为以交易为主的现代投行。而他并不喜欢这一转变。“现代投行实际上是,我也为别人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赚钱。我为你客户服务的时候拿点信息,我自己投资,自己做交易。我觉得这个模式是错的,短期也许能挣点快钱,长期来看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重新做一个经典的投行,某种程度上复兴一下传统。” 10年后再思量,投行的门槛相当高。“你看,虽然美国的券商成百上千,真正能够在华尔街成事的第一梯队也就那么七八家吧。我想全球也是这个情况。现在我们越是往前面走,越觉得做这个行业真的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到一定规模,很多事情你做不了。但你要想做到那个规模,真的不光是钱的问题,好多时候这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对于包凡,至少有三件事责无旁贷:定战略方向,组建团队,拓展新业务。在他看来,过去这10年战略方向并没有大问题;拓展新业务尽管累心,却能够使他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我这人很怕无聊,很难去做一件我没有热情的事儿。早期做事可能还受追逐金钱的驱动,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一部分动力越来越弱。不断给自己找新的挑战,对我来说是保持热情的一种手段。”新年伊始,他接受腾讯科技采访,如此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2014年,我最累,也很陶醉。” 当下最头疼的问题,只剩下组建团队了。“我们未来想要做很多事,这些事是需要人做出来的,哪里去找这些人,怎么说服他们加入华兴,怎么留住他们,怎么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乃至自己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这是我下一步最重要的挑战。”据说在这件事上,近年他耗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是在2006年加入的。在他看来,成功的团队建设是华兴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刚进华兴时,这家公司只有10多个员工。每隔半年,每个人会有一个360 Review――你的主管领导直接坐下来跟你谈,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360Review这一制度到现在还坚持。包老大做这个公司一开始就不是小打小闹。” “包老大”,是包凡在华兴内部的昵称,他不喜欢同事称他“包总”或“老板”。 “大多数金融机构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西装革履,冷冰冰的,工作交流都通过邮件或者***。华兴却很新鲜热辣,有时工作交流可能就是在办公区喊一嗓子,人跟人之间离得特别近。从包老大开始,都是这种感觉。”华兴首席人才官邹涓告诉我们。 加入华兴之前,邹涓曾在通用电气、外资PE基金和本土大国企负责人力资源。据她所说,目前华兴资本的员工超过了100人,比2014年初增加了30%,按照计划,新的一年人员规模还将扩充30%到50%。而她本人,是被包凡一杯接一杯咖啡、一次又一次长谈拉来的。令她感动的是,在她第一天上班前,包凡特意从国外打回***,叮嘱工作人员为她配备一套新的办公桌椅。 原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刁扬、原中国人寿富兰克林
副首席执行官陆奕等高管是2014年加入的,当年8月份入职的17Startup联合创始人、“90后CTO”孙若愚则是华兴资本最年轻的骨干。 这个24岁的年轻人,将全面承担改造和创新华兴业务流程IT平台的任务。包凡希望新技术能改进甚至颠覆投行的做事模式,全面提高效率。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是大势所趋,此举颇有自我颠覆的意味。 此外,华兴鼓励“内部创业家”的出现,两个月之前正式对外公布的“阿尔法”早期项目,就是发展平台之一。杜永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阿尔法”项目团队是华兴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及“85后”员工组建而成,重点关注那些为“85后”“90后”用户群体设计的创业项目。有意思的是这些项目的
权将属于“阿尔法”团队而非华兴决策委员会。 阿尔法项目联合负责人刘峰是2012年2月加入华兴上海分部的。他告诉我们“包老大”和他分享过的成功之道,“他说过去10年不是几个聪明人在一起把事做成了,更多是靠各方朋友帮助。所以第一是要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第二是要知道回馈别人。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总之交朋友第一,谈生意第二。他给我们传递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华兴历史上当然并非没有过人才出走的经历。处境最艰难的2009年,就有两个早期合伙人离开了。包凡倒是看开了:“就像**党当年从在遵义开会到最后进北京,人都差了好几拨了是吧?” 他希望华兴未来10年能实现“去包凡化”,将一家个人创立的企业做成真正的机构。这需要他在公司治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更需要他本人合理放权。 当问及他野心的界限在哪里时,包凡明显兴奋起来。 “5年之后、10年之后,再问我这个问题也许***会不一样。但目前来说我看得比较清楚。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机会出现世界级的投行。我知道这个东西值得我去争取。争取到争取不到,看我自己的本事,看我们这个团队的本事,好多事有时要看命的。但如果没有争取,我会觉得很遗憾。 “这是一个有趣的年代,互联网为整个投行业带来了根本变革。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候,也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坏的时候。最坏是说,也许10年后整个投行业跟今天相比面目全非。最好是说,我们现在规模还小,但在所有投行里,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应该是最深的。相对来说,我们最有机会把握住下一代的潮流。 “纵观历史上玩过金融的,尤其是玩我们这种金融里面比较高大上形态的,基本上是犹太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玩这个玩得特别好,其他文化的人试过,但都失败了。如果说在我们中国人手里也能玩出一个一流的东西来,进入到金融CLUB,我觉得也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事实上还真有朋友说他像一个中国的犹太人。 当当
合创始人俞渝曾对包凡说,如果中国本土有望诞生一家世界级的投行,那一定就是你包凡干的。别忘了摩根先生整合美国铁路业的时候,已经63岁。俞渝的话让人想到未来,而包凡告诉我们的一个故事,则让我们想到过去,甚至想到《百年孤独》着名的开头:“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30多年前,每月总有一个周末,一对祖孙会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光顾上海淮海中路那家红房子西餐厅,吃一顿西餐。对孩子来说那是难得的节日。尽管1949年前当过银行家的爷爷此时手头拮据,每次只能点简单的食物,却总是很认真地教他如何用刀叉,把这件事做得极富仪式感。在用餐的同时,爷爷还会给孙儿讲些十里洋场的逸闻和自己做过的事。孩子年纪还不大,听不太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却总觉得银行家这个职业似乎很神秘,挺好玩儿的。 你已经猜到了,那个孩子就是包凡。 四。华兴人心中的华兴 好想告诉你这段故事,所以请你再看一段儿视频! 五。如何和华兴一起投资 中概股回归引发优质
争夺潮,华兴资本作为国内TMT领域第一投行,在中概股资源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抢先卡位战略高地,投资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企业!顶级PE额度稀缺,格上已与华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帮您抢先布局。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公司精选(微信号:gongsijingxuan) 图片来源:左手工作室 整理:伦敦交易员(微信号:LondonFinance) 华兴资本
这已经是继把赛维LDK干到在美国上市又退市之后,彭小峰又一次把一家干到了退市的边缘。
今日(4月17日),官网发布公告承认出现情况,承诺提现逾期最长将在180日内按照T+30日,通过平台向投资人进行兑付,同时将根据《委托合同》的相关约定对投资人进行相应补偿;并承诺,承租人公司的经营和持有资产,远大于投资人的,因此可确保各投资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额兑付。
关于绿能宝的逾期公告,如果大家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早有先兆。
上周就有小道消息称绿能宝出现逾期。值得注意的是,绿能宝官方微信订阅号于3月10日起再未更新,要知道该账号原先是平均每日一更的节奏。再加上其母公司股价连连下跌、迟迟未披露财务报告,领军人物彭小峰亦正亦邪的传奇故事,多方举证绿能宝涉嫌等事件,这一次绿能宝发布逾期公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这已经是继把赛维LDK干到在美国上市,又干到退市之后,彭小峰又一次把一家光伏干到了退市的边缘。
2016年1月19日晚,绿能宝母公司阳光动力(NASDAQ:SPI)转板登陆纽约纳斯达克市场,开盘交易价格18.每股。当日就18.9美元,以16美元收盘。次日,SPI以16.53美元收盘,此后便开始一路下跌的行情,截至4月13日,SPI股价已跌至0.,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
2016年11月17日,SPI宣布新的首席财务官(CFO)上任。2017年1月,SPI收到纳斯达克发布的警告,称由于SPI尚未提交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违反纳斯达克规定。绿能宝回应称将于2017年3月13日之前发布半,但目前仍未披露。
此外,绿能宝运营主体上海美桔的上海柚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因未公示年度报告,被工商部门列入异常经营名录,至今仍未移出。
实际上,SPI已连续三年亏损,2013年、2014年净亏损分别为3220万美元、520美元。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SPI累积亏损为2.461亿美元。SPI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5财年营收1.(约12.44亿人民币),而净亏损高达1.85亿美元(约12.11亿人民币),创该公司历年亏损新高。
另外,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SPI经营资本缺口达8000万美元。此外,2016年SPI还有大量债务到期。
鉴于纳斯达克“退市规则”(当不足一美元,且这种状态持续3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将发出亏损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90天里,仍然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告停止),再加上未按规定提交财报,连续三年亏损,SPI已经面临退市风险。
SPI绿能宝的CEO彭小峰是一位擅长资本运作的传奇人物,据媒体报道,在SPI的中,彭小峰及其关联人持股比例达到了32.7%。
彭小峰于2005年创办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并用两年时间把赛维LDK做到美国上市,跻身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之一,创造了当时中国民企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纪录,彭小峰的身家也一度飙升至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新能源首富。
2011年以后,由于持续的欧债危机、德国削减光伏装机补贴、“双反”围剿中国光伏产品,全球光伏业迎来漫长的寒冬。此时的赛维LDK被卷入其中,危机四伏,彭小峰依然选择了逆势扩张,最终导致赛维LDK现金流枯竭。
2012年,赛维LDK一度深陷“供应商堵厂门”、“公司大裁员”等风波中,这一年,彭小峰却卸任了赛维LDK首席执行官。2015年11月,赛维LDK因数十亿美元的巨亏,不得不宣布破产。而在此之前,彭小峰已经提请了个人破产,但由于赛维LDK旗下公司拖欠9亿多元债务全部未履行,彭小峰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其个人还存在巨额债务。
梦断光伏之后,2013年彭小峰将投资方向转向了时下火热的电子商务,却接连以失败告终。其高举高打的电商平台“非凡定美社”上线仅半年就难以为继,屡次传出因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合作款被告上法庭。支点哥(ID:zhidianyxs)查询非凡定美社的运营主体“苏州非凡定美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律诉讼信息时发现,其收到的法院裁判文书高达11条,还有一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
倾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劣迹斑斑,转战家乡新余又屡屡碰壁,彭小峰因此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直到2014年底,彭小峰才以“SPI董事长”重回公众视线。
SPI前身为“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Solar Power Inc.)”,2005年成立于美国,主要从事电站运营和EPC业务,2011年,当时还是彭小峰掌舵的赛维LDK,以约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PI公司70%股份。SPI曾于2007年在美国OTCBB上市,经彭小峰运作一年多便成功转板纳斯达克。
2015年1月20日,彭小峰宣布通过SPI“斥资5亿美元”打造了基于融资租赁的——绿能宝,还宣称该平台是“由两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级企业携手彭小峰、巨人集团史玉柱、恒大集团许家印、郑跃文、蔡朝晖、动向体育陈义红、城市地产王张兴等商界公司大佬联合打造。”为了扩大影响力,绿能宝还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担任形象代言人。
经历了赛维LDK和非凡定美社的失败之后,这已经是彭小峰第三次创业。这一次,彭小峰瞄准了钱多、速来的互联网金融。为了让们借钱更爽快一些,绿能宝暧昧略过了,用光鲜的收益和高科技、环保新能源的包装,把投资人哄得“心花怒放”。此后,在彭小峰的带领下,SPI一路高歌猛进。
在媒体报道中,业内人士称彭小峰出身草莽,为人豪爽,但赌性颇重。他擅长用速度击垮对手,最后,自己也被速度击垮。
彭小峰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东山再起,的确很励志。但如果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以辜负企业和员工结束,每一次的从头再来都是用梦想来收买人心,这种一心只向“钱”看齐、却不能静下心来为企业做长期规划的行为注定要再次接受失败。
绿能宝投资人的资金去向是占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比例很高的光伏电池组件,收益的来源则是发电企业收取的电费和获得的**补贴。绿能宝在本次发布的逾期公告也透露,因光伏补贴延迟等原因,导致平台出现逾期。
巧的是,赛维LDK也是因为德国削减光伏装机补贴等诸多原因而陷入危机,彭小峰竟然在一个地方栽了两次,实在是可悲可叹。看似是难以预料的政策风险,实际上也是彭小峰自负的一种表现。
自2015年上线伊始,关于绿能宝涉嫌“自融”和“自担保”的质疑就从未间断。
人民网曾在报道中指出:绿能宝的“互联网+光伏产业+融资租赁”模式“八大难”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自融’问题难撇清;二是独立平台难推行;三是资金错配难解决;四是难接受;五是双重保障难实现;六是资金去向难解释;七是风险偏好难匹配;八是交易信息难公开”。
支点哥(ID:zhidianyxs)发现,绿能宝上多个项目承租方为美桔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或新维太阳能电力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SPI旗下全资子公司,且法人代表均为绿能宝副董事长夏侯敏。除此之外,其关联企业还出现在方名单中,有自担保的嫌疑。
对此,绿能宝方面倒是十分“乐观”,绿能宝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在融资租赁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因为融物取代了融资,不存在资金的流向不可控风险(包括虚假标的和挪用等),并且融资租赁是以物为标的。”
自融、自担保等问题绿能宝长期存在,支点哥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论述,目前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钱能不能收回来。由于平台未公布运营数据,极度不透明,因此无法判断平台真实的用户数量和是多少。
但综合以上内容来看,绿能宝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平台资金既没有,也没有,还存在自融、自担保等问题。平台所处的太阳能行业风险极大,母公司股价一再下跌,可真是内外兼“忧”。
由于绿能宝采用的是委托租赁的模式,绿能宝负责监控承租人使用租赁物的情况和经营情况,但委托租赁是基于投资人对承租人的考察和认可才得以进行的,因而最终的风险承担者仍然是投资人,绿能宝本身不承担其职责之外的风险。
鉴于彭小峰以往的作风,如果SPI走赛维LDK破产、退市的老路,那么投资人可能只能拿到一些二手的光伏组件,并且国内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国内外光伏产能过剩,这些二手光伏组件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支点哥很难将绿能宝这次发布逾期公告视为一次简单的逾期事件。但支点哥也希望投资人的资金和绿能宝这家企业能有比赛维LDK更好的结局,也许这一次彭小峰不会放弃绿能宝和这么多投资人?
如今,朗朗代言的“88财富”已经停运,绿能宝也危机四伏,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平台请钢琴王子代言吗?
声明:本文为支点研习社原创,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支点研习社二维码,不按要求转载的一律举报!且转且珍惜。
支点研习社(ID:zhidianyxs)是一家专业、客观、公正的互联网金融调研机构,为行业提供平台测评以及报告,为投资人提供有效的投资决策信息,为平台提供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分析报告。以独家、专业的深度调查,给您新鲜、辛辣的思想冲击。
在人人谈杠杆的世界里,我们给你一个可靠的支点。
6月18日至19日,2016北京大学汇丰金融论坛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DP“CHINAGT”年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
本文整理于,江南愤青在论坛作了“展望——冬天有的时候就是不适合打猎”的主题演讲
去年的时候,我一直说这两年将是资本的寒冬,冬天有时候就是不适合打猎,没有机会的时候就是没有机会,安静趴着,熬过去就是春天,要让自己活下去,等到春天的到来。
专家讨论问题比较严谨,喜欢用数据支撑结论,而投资人更多的是靠猜,因为投资必需要有前瞻性。当数据都能被统计的时候,基本意味着其丧失,所以听投资人的演讲听者一定要小心,因为我们的结论往往很不靠谱。加上投资本身是以小搏大的过程,赌错了无非亏点小钱,对了可以赚很多钱,所以往往都是开放性设想问题。尤其是一级市场中的早期更是如此,我们都是非常乐观的去设想未来的各种无限可能,于是很多结论和逻辑听着有点像“愤青”,但我认为多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是有好处的。
GDP增速放缓将引发收入衰减
刚才有演讲嘉宾提到我国当前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增长高于GDP的增长,这里我有点不同的意见,原因在于过去的收入数字慢于GDP的数字反映,GDP增长传导到收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从而形成了相对滞后性。一旦GDP增长放缓,收入水平也就会跟着下降,从而低于GDP增长,这个是必然的趋势。
至于GDP增速为什么下降,这个没办法解答。因为很多时候未来是无法推演的,只能凭借感觉,他没有可被用作讨论的任何依据,只能根据一些细枝末节的观察来揣测未来的可能性而已。我回国的几个月时间,去了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相对底层的人聊天,在收入方面,我问他们今年的工资是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他们说不要萎缩就很好了。我跟很多实业基层的员工聊,他们也这么说。
所以我斗胆下个结论,今年并非是大家所的消费升级的一年,因为消费升级的基础是收入增加。但是,与数据相反的现实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不是收入水平增长的问题,而是能否保住去年的收入水平,在座的可以回去问问自己朋友的收入是否增长了。
我总觉得,专家喜欢的数据其实本质反映的都是过去的情况,而我们更关心未来会怎么样,但现实往往就是,过去怎么样是预测不了未来会怎么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要预测未来只能深入基层,了解市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和报表。我自己走了很多地方后的结论是,未来三年,我感觉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收入衰减会很严重。过去三年,我们在一片狂热中投资了200多家公司。但是今年,看到这种趋势后,我们整个上半年只投资了3家企业。
??不管借贷还是投资,赚钱的根本在于实体盈利
再跟大家从理论上讲一些我自己关于金融层面的逻辑。金融一般归纳为投资和借贷两个范畴,但是这两个范畴的背后,本质都是实体盈利。如果实体不盈利,那么意味着投资不能赚钱,无法获得投资收益;借贷则意味着资金借入方不能赚钱,也就必然不能归还资金借出方的资金。最终的结果就是借贷崩盘,投资打水漂,金融出问题。
相对而言,借贷的逻辑更加难以运作,从我自己角度来看,借贷有两个特征很明显。第一个特征就是借贷行为的客户群体相对狭窄,必须是那些不好不坏的群体,客户好了,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钱了,不好,那就了。所以,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一个不断消灭自己客户的过程,要么就是被客户搞死的过程,这是借贷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马云曾经骄傲的说,你看,当年借给我五十万的人,我就还钱了,说明小企业也是有信用的,但是他不知道的现实,就是他是发大财了的,但是那个借给他五十万的人,现在估计还是穷光蛋,这个就是借贷的核心逻辑,你没有积累,你无法跟客户一起成长,客户一旦好了,就离开你,你陪伴着客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结果客户一好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借贷必须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核心是因为无法分享未来的收益。
借贷的第二个特征是没有积累。前面说了,因为你无法分享客户成长带来的高收益,那么你永远只有恒定的。一百万,你收10%的利息,扣除4个点,运营费用2个点,那么意味着你最多赚取不到4个点的收益,但是承担的是一百万的风险。也就意味着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业务,都赚了,突然有一笔业务出了问题,哪怕过去做的再好,最后你都是死,因为收益无法覆盖。
所有做借贷的金融商业模式,看上去是暴利,但其实是非常脆弱的,随时会面临崩塌的风险。我国的银行业非常典型,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也会突然在一两年内就亏掉过去几年赚的钱。这个就是典型的借贷逻辑,是非常脆弱的。也是为什么我不看好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商业模式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我离开银行业的核心原因。无论对企业和个人,借贷都是缺乏积累的行业,长期来看,他只会让你变得很狭隘和无知。
从这个点上看,投资就稍微好点,投资是相对有积累的行业,他风险是恒定的,但是收益是不确定的。所以,相对来说投资感觉上会更有积累一些,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交易都亏了,可能未来一笔赚钱了,立马就把过去的亏损给收回来了,收益和风险相对更平衡一些。
但是,无论借贷还是投资,终极收益都是来自于实体的盈利。一旦一个市场无法贡献利润,那么无论你前面估值怎么高,声势怎么浩大,都没有意义,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已。所以,一旦逻辑设定在市场盈利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整体市场其实是缺乏市场盈利的机会的,那么反过来就是意味着金融的整体性机会在丧失。借贷业随着实体企业不振,坏账率攀升,市场观望。
我很早前就说过,目前市场的格局是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为什么?因为,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很多人哪怕有资金在手也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所以,都不会选择去借钱,因为借钱是要还的,而那些坏人,因为不借钱就活不下去,所以必须依赖借钱活下,不得不借钱。就出现了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的诡异局面,本质其实都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带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业是典型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一个带有强周期性特征的行业。在实体普遍盈利的时候,你会发现个体风险虽然有,但并不是那么重要。我记得我十年前放贷款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风险审核,大家都会按时还款,为什么啊?因为那是个基本上都赚钱的年代,当大家都可以赚钱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会来逾期和违约的,而现在呢?老婆小孩子抵押给你都照样跑路,因为当一个人赚不了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怎样都还不了钱。从借贷角度来看,还款能力一定比还款意愿重要很多。
跟借贷一样的逻辑,投资的核心也是市场盈利。前面说过,给别人投资钱,最终都是期望分享投资收益的,而且是远远超过借贷的利息收入、收益或者性收益,但是当市场无法形成这样的的时候,如何兑现投资收益呢?过去几年很多人都跟我说,市场很好赚钱啊,你看,谁谁赚了几百倍,谁谁赚了几千倍。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是普遍性案例,还是个体性案例?
第二个问题是,有几个人真金白银的拿到了钱呢?许多看上去赚了很多倍的项目,最终都是需要变现的,变现一方面可能是分红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的股价交易收入。但是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市场,又出现了几家所谓的赚了很多钱的上市公司呢?最终能不能变现还要看企业盈利的基础。但是这种盈利性基础,目前来看,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市场普遍性盈利的状况基本不存在。
诸位都是企业家,想问一下,大家觉得這几年有没有感觉赚钱很难?现在你们的困境是什么?我自己跟很多企业家聊过,普遍的困惑是找不到赚钱的行业。
现在,个别行业或许还能赚点钱,大企业要赚钱很难,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我看到不少企业,都转到金融行业,希望在金融业里博点机会。但是一个市场金融越旺盛,恰恰证明了实体经济越不好。这个就是现实,但更现实的事情其实是金融业从长周期来看,往往是大面积的牺牲,因为金融本质还是零和博弈市场,更残酷的是20%的参与者会赚取剩余80%的钱。
??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个人能力
在整体不盈利的结论基础上,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我个人感觉作为个体最好的办法是学会休息,学会不折腾,学会等待。我在2012年的时候,感觉实体机会很渺茫,劝很多企业家离开实体行业,干脆卖掉企业,去游山玩水,什么事都不要干,一年花不了几个钱。
回头看到的现实就是,出去玩的都活得挺好,而那些在家里勤勤恳恳干实业或者每天努力放的人,最后都死得很难看。在一个没有机会的行业里,其实你越努力,死的其实是越快的。我们还是要学会在大时代里做符周期的事情,这有助于你活的更好。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扯淡赚大钱的逻辑》,网络上很多人在疯转。其实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一点:绝大部分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你的个体能力卓越造就的,所以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时代特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业比你每天勤奋努力更为至关重要。后来很多人驳斥我是机会主义者或者风口论者。
我自己把过去三十年简单做了个分类,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大周期。前20年,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这二十年,是劳动赚钱的时代,那时候出卖劳动力是可以赚钱的。因为物资贫乏,我自己小时候跟姐姐卖冰棍,五分钱进来,卖一毛五,三倍的毛利,很丰厚了。那个年代,肯干点的人都能赚钱。很多万元户都是跑运输的,家家户户都能赚钱。那个年代,越勤奋,越辛苦,赚钱越多。
而到了2000年以后,则是靠资产升值的年代。银行业不断地进入货币扩张的阶段,钱越来越多,最后就往资产泡沫化的方向走。这时候,你发现大量的资产大幅升值,最终的结果就是努力勤奋已经不赚钱了,关键是依赖资产升值赚钱。你再勤奋再努力,不如买一套房子划算,所以过去十年出现很多所谓的悲剧故事,很多人很勤奋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卖了去做实业,头发熬白,最后终于把自己当年卖掉的房子给买回来了。
回头看这个十年,其实你啥事情都不用做,买房子就行了。02年开始计划买房子的话,差不多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报,算上五倍杠杆的话,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报。很多人勤奋努力工作一辈子,也没有这个时候买一套房子赚的钱多,这就是现实。
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其实实业本身并没有赚太多的钱,但是他们的企业土地产房升值所带来的盈利,远超过他们企业的实业利润。于是最终的结果都表现为资产升值,这个十年如果你不参与到资产升值的逻辑里去,你基本就被抛弃在财富之外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年,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产商和煤老板等一类人了,当然后者随着整个十年的结束而崩盘了。总的来说,过去很多牛逼的企业家,并不是他真多牛逼,而是在这个年代加了杠杆带来买入资产的结果。
而2010年以后,资产升值的逻辑也不存在了,变成了资本大爆发的年代。从2010年到现在,你只要被资本喜欢上,就会发现赚钱的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以前的任何时代。我们看过去进入阿里和京东的人,很多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孩子,但是赶上了资本爆发的年代顺着资本的趋势,很快就被推起来了。过去几年,随便一个互联网小伙子,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几千万的估值,就能超过很多干了一辈子的企业家。所以当一个行业起来的时候,跟你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一个正确的年代做了符合这个年代的事情。
当然有很多人是无意识的,有很多人是有意识的。前者是祖坟埋得好的结果,后者是眼界格局高的结果。从我个人感觉来看,绝大部分的有钱人都属于前者,属于后者的微乎其微。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年代,赚大钱的人往往不辛苦,辛苦的往往赚不了大钱。这个是非常现实的情况,要学会认识到现实,不要自我催眠。
在我看来,钱分为辛苦钱和泡沫钱,辛苦钱赚的是社会的平均利润,泡沫钱才是大钱。你们去看,一个股票如果不泡沫化了,那最多就是赚分红的钱,那是稳定利润,而只有被资本看上了,让他的股价远远超过他实际有的价值的时候,你才能赚到所谓股权的差价,然后才会有所谓的大钱的机会。
其实本质来看,一只股票十块钱和一百块钱,上市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至少肯定不会有十倍的差价,变化的只是投资他的人的预期而已。所以,只有泡沫来了,才能让价格产生巨变,你才能有机会转到其中的高额背离带来的泡沫钱,这个才是大钱。房地产其实也一样,一套房子十年前卖2000元/平和现在卖20000元/平,本身都是居住功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是带来的价格变化却是十倍甚至更高,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只有价格和价值背离了,你才能赚到大钱。
纯粹从赚钱角度来看,我喜欢泡沫。所以,我们过去几年特别喜欢泡沫化带来的一些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是人极度乐观后产生的预期变化带来的机会。这种机会来的时候,并不需要你太多的能力,你就能赚到一些钱,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只有当傻瓜也能赚到的钱,才可能是大钱,依赖能力带来的钱,一般都是稳定的平均利润,尽量让自己承认自己不能干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的竞争要将能力与成本挂钩
在这里,我自己谈下我对能力的看法,其实大家在谈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能力一定是跟成本挂钩的,脱离成本考虑,你会死得很惨。德州扑克在中国最近很火,但你会发现,在中国的那些高手基本都玩不转,在中国打德州跟比大小本质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土豪太多,人家压根不按概率算法出牌,反正兜里都有钱,然后把把ALL IN,好好一个比精算概率的游戏,变成了比谁兜里现金多的游戏,压根没办法玩。
前两年中国就是这个阶段,钱越来越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年代,有逻辑有能力的专业投资人,最后往往干不过那些业余投资人。因为业余投资人不讲逻辑,只讲成本。你问他为什么投资,他往往说,没为什么啊,反正钱也没地方去,去澳门赌博也是输,不如随便给个年轻人或许有一些机会啊。你听了只会很无语,这就是成本不一致带来的能力不一致。
我有一段时间研究乐视,乐视这样的公司会大量的给你讲故事,讲未来有多好,而投资者往往喜欢这样的公司,就会给乐视很多的未来的钱。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同样一台电视,乐视三千块钱的成本,其他公司也是三千块钱的成本,但是乐视可以买一送一,电视机免费给你,或者折价给你,三千块钱卖两千块。市场卖得越多,报表越好看,销售额在增长,于是股价反倒越来越高。而别人不行啊,三千块钱不可能低于三千卖啊,否则报表很难看,所以,这个结果就是我越来越喜欢你,我会给你越来越多的钱。
当你跟对手不是处于同一成本线的时候,你就发现很难打赢他,到最后他可能直接把你给收了。打输了没关系,打赢了就很牛,他是把未来的钱折现的模式。但是从产品质量上说,你说乐视电视比康佳电视好?很难说。能力好的公司很难说一定打得过成本更低的公司。
滴滴打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摇摇招车在北方地区做得特别大,腾讯找它投资,它不让腾讯投,腾讯反手投了滴滴打车,投了以后马上开始和快的打车拼价格战,最后摇摇招车就没了。你的成本跟人家不一样,最后结果能力再强都得死。所以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传统的肉搏式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竞争,如果能力不能和成本挂钩,单谈能力会很难。
??背离实体经济,中国进入债股双杀时代
最后谈谈我自己的几个顾虑吧,很现实的顾虑。其实前面也提到过了,未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虚拟经济已经到了强***之末,其实只要问问滴滴打车估值300多亿美金,到了二级市场你们愿不愿意买就行了。
过去3年多来的混乱投资格局,走到今天,涌现出几家大公司?上市又上了几家公司?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砸了数百亿美金所剩下的格局。当大量的钱砸下去普遍不盈利的时候,那么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格局?这个泡沫到了今天随时会破。而虚拟经济一旦破了,实体经济本身又没能有效回归,那么新的增长动力就找不到,这时候市场的寒冬就会比较明显。所以我说中国进入债股双杀的年代,债意味着实体经济违约增加,股意味着投资机会的系统性消失,带来的后果其实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个顾虑,就是当下非常火热的消费分期的机会,我感觉也很危险。互联网这个东西,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无限快速的复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本来可以赚十年钱的事情,快速极致的压缩到两年内把钱赚完,然后一地鸡毛。事实上,就是这么个现状,消费金融的本质上其实是要求个人收入水平的有效增长,而个人收入水平增长的背后,其实是实业的增长。实业赚钱员工才能增加收入,然后才能支持分期。
但是我前面说过,收入水平增长本身是不现实的。在这个基础上,你还扩大消费支出,最终结果就是大面积违约的快速出现,寅吃卯粮的格局,这个逻辑非常简单。最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消费分期大面积的崩塌,给好人放贷款放完了,一般会向坏人放贷款,坏人放完会向更坏的人放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这两个问题叠加,未来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都不会太好。
??保持将是未来赚钱的逻辑
那未来坚持什么样子的策略会更好呢?我跟很多专家的思考是不一样的,大量的人在鼓吹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我觉得该分开来看。我个人感觉未来的中国,对外是贬值的,但是对内可能是升值的。汇率很大程度向下行可能是共识,但是对内角度来看,人民币会越来越值钱,许多人都觉得怎么可能,央行大面积放水,怎么会越来越值钱,很快就不值钱了才对。我真心不这么觉得,从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推理出几个简单的逻辑。
第一,货币的创造只能来自于央行注入基础货币。但是这块货币本身的额度是很有限的,它被称之为高能货币,是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扩张才可能真正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这里起很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扩张信用,那么货币之水就不太会泛滥。
事实上,最近市场上的放水效应是不明显的,也感觉不到,在08年四万亿里面起最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是大量扩张了信用所带来的结果。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惜贷情况非常明显,大量的商业银行非常谨慎的发放贷款,原因前面也说了,现在这个年代好人都不借钱,借钱都是坏人的年代,必然的情况就是商业银行放款意愿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市场上资金的扩张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形成资金泡沫化的格局。
第二,为什么钱会更值钱?这其实跟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是相关的。当你身边曾经的有钱人变得一个个都没什么钱的时候,其实变相意味着你的钱就越来越值钱了。虚拟经济崩盘,是大概率事件,这个逻辑是能理解的。
因为虚拟经济的价格是根据成交价计算的,你说现在一百亿估值,那就必然意味着有人要用一百亿的价格成交了,你要让你的估值再上行,那就必须要有更高的成交价才能支撑,那么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货币支撑这个交易。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投资是无法有足够的货币支撑的,市场货币增量总是不断降低的,而股权本身不创造货币,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虚拟经济都会面临估值下行,那么相应的投资人的财富缩水就是大概率事件。当大家的财富都缩水的时候,甚至个别企业家的资金链都面临紧张的时候,如果你能保持充沛的流动性,那么必然意味着你的资金会越来越具备价值,更加的值钱了,至少相对价值是明显增值了。
所以,我个人感觉未来赚钱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取决于流动性,怎么理解?很多人问我,上海、北京的房子能不能买?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东西能不能买跟东西本身有关系,而是跟你有关系,你是谁最重要。你很有钱,那么OK,随便买;如果你本身钱不多,那就算了,这个就是现实。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人问我,结论必然是不一样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结论是:与其一线买房不如二线,为什么?便宜而且流动性好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你的安全边际越高的情况下,那么你承受风险的能力必然增加,而越能承受风险的人,所博取风险高溢价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可以让你有机会去博取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流动性不够的情况下,则会丧失各种机会。我今年二月份回国,当时正好跌破三千点,我说如果你是空仓就可以买一点,如果你是满仓那没办法必须砍仓。所以同样一个点位,同样一个资产,能买不能买跟资产本身没关系,跟你有关系。你的流动性越安全,你越有机会搏取高收益。
我自己是一个业余投资人,五六年时间投了200多家公司,说实话,我什么都不懂,因为早期都是不确定的机会,我都是瞎投资。前几年,我见到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就会给他一点钱,很多人说我很激进,我觉得我一点不激进,因为给他的钱都是小钱。因为从我个人配置来看,我90%的钱都放在稳定的收益上面,每年赚取一部分的利息收入,然后我拿这利息收入去做投资,投完亏了就亏,对我不构成任何影响。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投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从而我可以博取一些极高风险的机会。但也因为风险高,所以别人跟我竞争的机会就少;我就能拿到很不错的价格。投资是反人性的,只有反人性反周期的时候,才能拿到更低的价格,才有机会。如果大家都看好了,你是很难博更高的收益的。
所以,未来保证你的资产安全才是重中之重。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钱不动,拿点小钱去玩,下个闲子,或许有机会。投资为什么拿小钱去玩?因为投资长期来看是周期性,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如果你指望通过投资过得更好,那不可能,你必须要有一个会下蛋的母鸡,让鸡蛋孵,孵出来就孵,孵不出来就算了,鸡永远在是最重要的,它不会让你饿死。
现在各种折价机会很明显了,我前段时间去了趟神木,发现很多老板都开豪车,住豪宅,但结果呢?没钱加油,为什么啊?因为没现金。从一定阶段来看,只有现金才是你的钱,其他都是假的。这个时候,谁有现金,谁就能博取高折价的机会。
??投资是生命与事业的延续
最后,再谈谈我的不成熟的、不靠谱的投资逻辑。我也只是玩票性质做的投资,并不成功,没什么显赫的业绩,赚点小钱而已,别太把我的想法当真。
第一件事情,想提醒投资人千万别碰三件事情,吸毒,赌博,不设底线的投资。一般来说稍微有点钱的人,不碰这三个基本上不会死人。前面两个好理解,第三个其实真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其实投资这个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不设底线。今天投一点,明天投一点,后天投一点,投到什么时候是头都不知道,这种投资千万不要干了,再有钱也经不起折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最好是拿出一笔钱,投完就完了,有机会就有机会,没有就算了。
第二点,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千万别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很多事情,一旦你所在的时代不在了,你再能干也没用。海尔的张瑞敏也提出这个说法,时代创造伟大的人物。国美黄光裕在牢里曾经给陈晓写过一封信,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扩门店,只有我们的门店足够大,别人才能进不来,这句话有道理是吧?过了两年发现一点道理没有了,因为互联网来了,你发现过去最强悍的东西都是你的负担,线下门店越多、成本越高、代价越大,还没法打掉它。曾经是你认为是巨大优势的资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负担,时代一改变,什么都变了。
企业家要有,往往是要承认自己不能干,尽量把机会都留给年轻人。别有事没事要跟年轻人打,很多人你一定打不过他,但你可以成为他爹,打不过就投他。当年苏宁不跟阿里去打架,没事给点钱,现在就是阿里他爹了,也不会是反一反的格局了。微软投了很多硅谷的公司,各种各样的公司,凡是危及到微软的公司都去投一点,谁也不知道哪个小孩就起来了。雅虎当年最好的时候投了阿里,现在雅虎的日子那么难过,但是因为有个孩子叫阿里,现在日子多好过。
,可以从生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很多企业家都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总觉得企业就如同一个小孩,是自己从小养到大的,有必要扶着他走到最后,这是有问题的,孩子长大了,就该放手让他赶紧结婚去。别都娶媳妇了,你还每天陪着,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应该让他去生孩子或者你自己去孵化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