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真心交朋友的句子(问道越改越郁闷,想找回刚玩时的纯真...

人物 | 陈彦瑾:人生是问道,愿与您同行(下)
我的图书馆
人物 | 陈彦瑾:人生是问道,愿与您同行(下)
转自:未名湖是个海洋未名导语:在北大中文系学了七年文学之后,又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陈彦瑾同学为何没有像与她一般年纪的其他人一样,关心家庭、孩子、事业,却关心起了世界的本源、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活着的理由等终极问题?父亲的早逝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对她闻道、问道、学道有何影响?道是什么?道对其人生又有何意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陈彦瑾同学的故事,继续了解,为何“人生是问道”。题记并答“问道(上)”读者:我之迷茫恰是我之等待。我之困惑恰是我之寻找。我之虚度恰是我之充实。我之烦恼恰是我之清凉。我之所失恰是我之所得。我之断裂恰是我之再生。我之永诀恰是我之永生。我之问求恰是我之本有。生命中所有的疼痛都是为了开启问道,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迎接觉醒。我问无所答,醒无所见,唯有一颗真心。人生是问道,道在真心中。愿以真心换真心,你我从此不惑,天长地久,活出一颗真心。----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缘遇!我是人生问道者三缘遇老师很多人在我这个年龄,最关心的是家庭、孩子、事业、健康、旅行、消费、享受……而我关心的却是世界的本源、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活着的理由等终极问题,现在看来,这或许是英年早逝的父亲以自己在人间的永远缺席,赐给我的最珍贵的生命礼物。可是二十四年前的春天刚刚失去父亲时,以及此后漫长的十多年里,我还并不明白人世间一个生命的消失对亡者和生者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想到其实人世间所有的生命、包括我自己,都必然会有一天消失,不同的,只是时间的早晚、方式的不同。十多年来,沉浸在痛失父爱的憾恨痛悔中的我从未想到过,其实,无论我们多么挚爱亲人,都无法阻止每一个亲人步入终点的脚步;同样,无论亲人多么挚爱我们,也无法阻止我们步入终点的脚步。与亲人的永诀,是人生逃不掉的必修课。我高二时的全家福虽然命运的鞭子在我最美好的生命之晨就将我赶进了这个课堂,而当我真正开始修学时,却已是二十多年后,站在可以望见生命之傍晚的午后时光中了。这是因为,我的人生课堂里,终于出现了一位可以为生命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人生问道的老师七年前的初秋,我读了他的《大手印实修心髓》《西夏咒》《西夏的苍狼》,随后第二年的初秋,我读了他“光明大手印系列”中的《实修心髓》《实修顿入》,第三年的暮春和初秋,我读了他的《无死的金刚心》《参透生死》,第四年的初秋,我读了他“光明大手印系列”中的《文学朝圣》《当代妙用》《智慧人生》,第五年和第六年的仲夏,我编辑了他的《野狐岭》《一个人的西部》;并且,我陆续听过他的一些讲座(如解读《金刚经》《道德经》),偶尔接触过他的家人、他的其他一些学生,前年和去年则因为编辑出版工作,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他在读者面前的待人待己、应人应事,体会他的不言之教;而我自己也仍像二三十年前那个书斋里的好学生一样,勤奋好学,刻苦敬业,不论读书、编书还是推书,都秉持从小就养成的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风格,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先后写过几篇作业(如《雪漠关键词》《朝圣的雪漠》《诗意雪漠》《信仰的诗学与灯叙事》《走进雪漠家》等)----可是,直到写这篇文字的今天,我似乎才真正读懂他和他的书,也才真正体悟他对人生之道、生命之道的回答究竟是什么,又与我自己的生活、工作、人生、命运有何关系。也是直到今天,我才醒悟其中原因。我编辑的人生问道之书原来,虽然七年前就缘遇了老师,可因为自己在北大中文系学了七年文学,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就一直存在着人生问道的障碍,其一是傲慢,其二是怀疑。编辑面对作者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傲慢,文学对于道也总有一种排斥和抵触,怀疑则出自容易轻信传言的天性。这两个障碍,使我一直处于一种既信且疑、时而精进时而逃课的状态中。而当障碍破除后的今天我才明白,其实,命运早已为我准备好了两件礼物来成全我的问道:一是父母给我的真诚质朴的品质,二是从小书斋生活养成的求知求真的精神。出于一种对知识近乎本能的热爱和探究兴趣,七年来,我在读老师的必读书同时,还读了大量其他有关问道的书,宗教、哲学、神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传记文学……各个领域都有(见附录:我的问道书单),正是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通过演绎归纳、比较求证、印证互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我从小驾轻就熟的学习方法,我彻底破除了对老师的怀疑、抵触、偏见和傲慢,生起了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确信。的确,真理是不怕质疑的,它禁得住推敲和检验。而且,广泛的涉猎也让我对人类历史上有关问道的整体知识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如同登山,先借书籍之索道上到山顶俯瞰全局,尽可能了解所有登山之路后,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条求索攀登。这让我的问道之路从一开始就超越了袈裟、道服、山头、派别等宗教名相,而带有科学问道的知识色彩。我想,这与我在北大七年熏陶的知识分子精神和所接受的学术训练肯定也有莫大关系。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生命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最强悍的向上的力量,它便是从小书斋生活养成的求知求真精神。正是它,使我能够从赣南最偏远的小山区考进北大,也是它,使我对自己、对人生和命运始终持有一份真诚的审视、反思,对人类知识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问、探求的兴趣……所有这些,都最终使我走上了问道之路。所以,于我而言,问道与求真,信仰与科学,真理与知识是同为一体,互相成全的,它们结合的地方,就是求知、求真。父亲的笔记本而求知求真精神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父母赐予我的真诚质朴的品质,它让我始终无法敷衍自己、糊弄自己,也始终与作秀、卖弄、虚套、伪饰、浮华等世故流俗保持着天然的距离,还让我在已步入生命之午后时光时,依然如我母亲一样,葆有一份纯真和诗意,因而能在求知求真的问道之路上品出许多美好。如今才明白,原来,生命中所有的缺憾都是圆满的一部分,而所有的障碍其实也都是来成全自己的。四我之体悟很多人以为,学道就要去五台山、去西藏、去佛学院、去道观参访,或者去找活佛法王高僧大德皈依,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浓郁宗教味的信徒或教徒,而我却很庆幸自己人生课堂出现的老师,是一个既没有袈裟也没有庙而只有作品的作家。因为这既符合我的知识趣味和质朴本性,也让我避免了宗教式的学道之路,不用脱离工作生活去闭关甚至出家,而只需在工作生活中读书、思考、历事、体悟、亲证,基本上就是经典说的闻、思、修就行。这样,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成了我修学的道场。那么,经过七年时间的闻、思、修,究竟我学到些什么,又有哪些体悟呢?也是直到今天,我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北大硕士毕业照,母亲说照片里的我很像观音娘娘前年重访北大,在现已消失的当年本科宿舍29楼前之一:道即真心在人生的旅途中,曾经,我和很多人一样,习惯于按部就班、埋头走路,却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因为什么而走,也从未想过路的尽头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在肉身生存本能的惯性中,从小我们就养成了一个以孤立为荣、以满足为己任的自我。无知使我们相信这个自我是真实的,是有意义的,是人生的目标和活着的理由。于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们以它为中心,围着它转,竭尽全力、千方百计满足它,使它成为我们人生之路上一切追逐奔波一切辛苦烦恼一切贪婪失落羡慕妒忌仇恨攀比炫耀傲慢的根源。在这个自我的幽禁下,我们仿佛处于一场漫长的精神睡眠中,以为人生之路上布满了自己所需所爱所渴望的金钱、地位、权力、声名、面子、享乐、成功等种种宝物。于是,我们像嗅觉灵敏的犬类一样,一路捡一路跑。没捡到时失落、抑郁,捡到时兴奋、亢奋,捡到一样想着前方还有于是贪渴,自己捡得多别人捡得少于是倨傲炫耀,别人捡得多自己捡得少于是羡慕妒忌恨。我们的人生就疲于奔命于寻宝、捡宝、藏宝、夺宝、评宝、炫宝中,被失落、兴奋、贪婪、傲慢、妒忌、愤怒、仇恨等种种情绪一路裹挟着,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不知不觉走到了路的终点。书房一景读书一景此时,我们才大吃一惊:原来自己一路跑得这么辛苦,捡了这么多的宝,到最后,所有人的终点,所有路的尽头,其实都只有一个----肉身的消亡。肉身消亡之时,自己一路捡的宝没有一样可以帮扶自己,没有一样可以带走;肉身消亡之时,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亲友,无论多么深爱不舍,也没有一人可以帮扶、没有一人可以陪伴。并且,他们也有他们的终点,他们肉身消亡之时,我们也是无论多么深爱不舍,也无法帮扶、无法陪伴。此时,我们才从漫长的精神睡眠中惊醒,看清了自己走过的一生。原来,我们一辈子活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不实的梦境中,把自己活成了个梦中人!不过,自古以来,世间又有多少人不是梦中人?我们活着的亲人,我们已故的亲人,包括我们自己,谁又不是梦中人?可是,自古以来,的确也有少数人,在人生之始或人生途中,就因种种机缘,提早从自我营造的精神睡眠中醒来,告别了虚幻不实的梦境,成为比我们提早一步醒来的觉者。醒来后,他们便开始了追问----那使自己觉醒的力量,是什么?那使自己看到梦中自己的,是谁?当自我驱使梦中自己生起渴望、羡慕、妒忌、贪婪、傲慢、愤怒等种种念头、情绪并做出种种行为时,看到这些念头、情绪和行为的,是谁?谁像我们内在的镜子一样普遍恒照出梦中的一切,连自我最细微最隐蔽的蠢动都觉照无遗?谁是我们大梦人生恒久清醒的觉照者?谁是我们肉身消亡时依然恒久清醒的觉照者?谁又是那超越个人、超越时空、无始无终、周遍宇宙的恒久清醒的觉照者?正是在这些追问下,诞生了人类中的圣人、贤人、哲人,诞生了自古以来尤其自人类轴心时代以来的种种回答----老子说是“道”(《道德经》),耶稣说是“上帝”(《圣经》),佛说是“如来”(《金刚经》)、“心”(《心经》)、“真心”(《大手印》)、“佛性”、“真如”、“自性”、“本来面目”(《六祖坛经》);《奥义书》说是“梵”,《古兰经》说是“真主”;哲学家说是“终极实在”,科学家说是“绝对真理”,儒家圣贤说是“天理良心”……这些回答,便构成了人类的绝对知识系统,对其中某种回答的选择,便形成了人类诸多流派的信仰体系,而对某种信仰的物化(礼仪化组织化),便诞生了人类的宗教。三年前,在我爱人的内蒙老家院子里,阳光如朗然真心般照耀,于是情不自禁合十礼敬(照片未经任何修饰)而我,因为缘遇,更因为体悟,选择的是老子和佛的回答:它是道,它是真心。它是世界的本源。它是宇宙的真理。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心(道)便是我们生命中觉醒的力量。正是真心(道)使我们看到了梦中的自己。当自我驱使梦中自己生起渴望、羡慕、妒忌、贪婪、傲慢、愤怒等种种念头、情绪并做出种种行为时,正是真心(道)使我们看到了这些念头、情绪和行为。真心(道)像我们内在的镜子一样普遍恒照出梦中的一切,连自我最细微最隐蔽的蠢动都觉照无遗。真心(道)是我们大梦人生恒久清醒的觉照者。真心(道)是我们肉身消亡时依然恒久清醒的觉照者,因而是死亡唯一的同行者。真心(道)是超越个人、超越时空、无始无终、周遍宇宙的恒久清醒的觉照者。之二:道非宗教不过,我选择的是老子与佛的回答,不是后来人们将这回答物化后的宗教。正是这种物化,使一些人迷失于袈裟道服、寺庙道观、活佛法王、摇铃打鼓、神通神迹等宗教名相而再也看不见真心(道)了。人们总以为,道在身外,在远方、在庙里、在道观、在天堂、在彼岸;道和自己是分离的,道是袈裟道服的事、是活佛法王的事、是宗教的事……殊不知,道不在身外,道不是袈裟和庙,道不是宗教身份,道也不是宗教,道与我们一刻也未分离。宗教名相只是对道的物化。之三:道需亲证然而,仅仅选择了回答还不够,即便饱览《大藏经》熟读《道德经》也不够。因为,能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只是道之教理(显性知识),它们如哑人之手势、指月之手指,不是道之本体(隐性知识)。道之本体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本体中,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民族阶层、古今中外,无论一切可分别的相对存在而绝对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中,因而只能用生命去体悟、去亲证。并且,也只有证得了道之本体、实现了天人合一(生命本体与道之本体合一,此合一状态无法描述,因而有神秘主义)的证道者,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将道之本体显现出来,此为道之妙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即证道者的人格境界(真心之德)。于是,他说的话、写的书、做的事……他整个的生活,他生命中所有的存在,都无不示现着道,无不体现着德。所以,有句话说:“证道者的证果就是他的生活。”又有句话说:“一个在世的圣人胜过十个已故的圣人。”(引自《第五维度》)但究竟来说,证道者所证无他,唯真心耳。更究竟来说,证道者“得无所得,证无所证”。(引自雪漠)参加美国书展时,在耶鲁大学考察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五活出一颗真心虽然这番体悟还只是我问道之路的阶段性作业,但从此,我生命中就有了一个永不落的太阳,一珠独耀,恒久遍照,融化自我的坚冰;又有了一个像内在的镜子一样永远清醒的旁观者,分分秒秒照看着,连自我最细微最隐秘的蠢动都照看无遗。在它们的觉照之下,虽尚不能像《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一样彻照“五蕴皆空”,但我看见了正在一天天进步着的自己:对给我提供养命之源和立足之地的出版社感恩,并用努力和敬业回报它;对取得好成绩的同事随喜,因为这成绩利益了出版社;对缘遇的作者感恩,因为他们给我提供了历事亲证的机会;对亲人则不但感恩,开始学着像母亲爱孩子一样无我无私、无求无伪地去爱;对故友新知、领导同事感恩,学着和光同尘、无分别对待;对每一个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人感恩,学着尽可能也多关心支持帮助别人;对任何一个真诚地向自己显露真心的人感恩,学着体会、懂得、珍惜、尊敬别人的真诚和真心,学着做到像老师说的,“每一个向你求助和向你献出真心的人,都是你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人”(《走进雪漠家》),因为真诚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而真心是生命最珍贵的宝藏……当然,有时候也会被狡猾的自我拖进精神睡眠里不见太阳,或被贪嗔痴慢妒等情绪念头蒙蔽不见旁观之镜,但这样的次数在一天天减少着,所以仍是在一天天进步着。老师最喜欢题的字是“大善铸心”如今才明白,曾经一直引以为傲的自我,恰恰是我一生要战胜的敌人。正是它,总在想方设法将我幽禁于精神睡眠,阻碍我的觉醒。由此,也才读懂老师《一个人的西部》里“我的一生里其实只做一件事:完善我自己”“我希望自己能有一种狼的强悍,但我的对手,一直是我自己”说的是什么;也才明白他常说的“真正的成功”“活着的理由”“做最好的自己”“大善铸心”“无我利众”“慈悲是无上的铠甲”等等,究竟是什么……原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觉醒,此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等待和迎接一次彻底的觉醒,而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和最大的价值,就是守住这份觉醒,活出一颗真心,让这颗真心填满自己所有的生命时空,像太阳一样,恒久遍照自己,久而久之,恒久遍照别人……考上北大那年,母亲站在盛年的菩提树下考上北大那年,母亲给我剪的刘海编的辫子六用真心传递真心(代后记)“问道”的写作始于今年春节,从大年初三写到元宵,反复重写修改不能完稿,而为了践约,只好一分为二先发出上篇,下篇则在元宵之后开始修改,几乎每天都在修改、重写,很是辛苦。我想,这仍是我生命中求知求真的精神使然。用真心传递真心当我审视过往时,我总想做到最大的诚实、真实和精确,可是,对人生、命运、生命、死亡、道、真理这些大问题的追问、学习、思考、体悟,要在几天之内真实而精确地表达出来不容易,更何况,我所写的问道就在当下,我缘遇的老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写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顾虑。但最终还是我生命中最强悍的那股求知求真的力量战胜了一切,使我全然回归自己真诚质朴的本性,并用自己七年来所体悟的真心传递老师的真心,于是豁然开朗。我人生课堂里出现的老师没有袈裟也没有庙,他只是一个作家。他比我提早开始了问道,在生命之晨就“用尽全力去追梦”,付出汗水、忍耐,在反思、忏悔中升华进步、战胜自己,终于在生命的正午亲证了老子与佛所说之道,让真心恒久遍照了整个生命时空(详见《一个人的西部》),也因为缘遇,终于在我生命之午后时光时,照进了我虚席以待的人生课堂。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他的人生里有这样一堂必修课,也不是所有人的课堂都虚席以待,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样一位能为生命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所能确认的,仅仅是我的人生我的需要。也正因此,我理解有些人对他的误解和偏见,因为其中一些误解和偏见恰恰也是我曾经有过而终于破除了的;我也理解有些人以功利流俗观念和自我种种情绪对他的误读,因为我知道,这些观念这些情绪曾经也是躺在精神睡眠里的我有过的;我更理解有些人对他近乎五体投地的尊敬,因为我经历过生命的疼痛与受难,我知道一个人在切肤之痛中急需一根救命稻草的那份迫切和渴求;我还理解他的学生和读者为什么都对他掏心掏肺地好,因为我终于也懂得了他对所有学生所有读者那份掏心掏肺的好、那颗能把坚冰焐热的无私无伪的真心;我同样理解有些人以宗教名相对他的误读,因为我知道,这同样是大多数人对老子、对佛、对道的误读……母亲,蒙娜丽莎的微笑母亲手巧,曾按龚雪这件衣服的式样给我做过一件而我,因为父母给我的真诚质朴,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真诚质朴,又因为天性中求知求真的精神,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真心之德、真心之道。当然,我希望自己不仅仅看到,还要懂得,用这份懂得培育自己的真心,再用自己的真心传递这份懂得,一如此刻正在进行着的写作。“问道”已经写了二十天。二十天里,审视自己、体悟真心与写作是同步的,所以,写作上篇时,我还在寻找的路上,下篇写完,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但还不是证到)了。同样,写作上篇时,我对自己的审视还不够彻底,写作下篇时,我才明白,原来,我以为的不世故、书生气、从小活在书本里、被课本和考试异化(其实并未异化)等所谓缺憾,其实正是命运赐给我的礼物,它们都是来成全我的问道的。若不是对知识的热爱,若不是对真理的探求,若不是从小养成的学习能力和探求能力,若不是北大七年的知识熏陶和学术训练,我不会于问道之始,就超越各种术数和宗教名相,直奔生命究竟之道。需要补记的是,昨天我找到了二十四年前的日记,才知道当年获悉父亲离世没有立即回去的原因,主要是怕军训肄业就不能上北大了(因为军训入校时我们就被告知,若不能结业同时北大也不让上了)。当然,具体怎么样已经不记得了,日记里没有详细写,只写了自己认为父亲已去,我将成为母亲的依靠和家里的顶梁柱(其实还有哥哥,这种认为自然也是少年豪情),所以我不能失去北大。初中毕业时和哥哥站在家乡的小山上,裙子是母亲用旧衣服改的五年前,和哥哥在家乡梅岭一株腊梅旁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好天真啊,而且,就算因为回去导致没有结业,人之常情的事,军校怎么可能会不理解呢?所以,恐怕还是自己深层意识里,有一种恐惧和逃避,不愿回去面对和亲历父亲离世的伤痛,而我仁慈的母亲,也正因为不忍女儿直面伤痛,才没有让我回去。二十四年来,我与母亲聚少离多,孝心难遂。在家乡,我的哥哥一直陪伴她,成了她的依靠和家里的顶梁柱。直到去年,母亲才因治疗牙齿在北京住了将近一年,我也第一次带母亲去了云南旅游。几乎所有朋友看到我们在云南时的照片,都惊叹我母亲的年轻和近乎少女的纯真。我想,母亲的心天然近乎道吧。而我以为我对母亲最大的孝,就是有一天我能把我找到的真心传递给她,让真心成为母亲恒久的生命依靠。我们在天津我们在大理我们在香格里拉我们在西双版纳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公园,遗憾母亲因为怕高原反应没有同行二十四年前,命运的鞭子将我赶进了与亲人永诀这堂人生必修课,二十四年后于父亲忌日前后写的这篇“问道”,不知能否作为这堂课的毕业论文?至少,它是我向父亲、母亲,向所有关心我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尤其是家乡那些曾经以我为荣的人们,交出的一份真诚的人生答卷吧。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和篇幅关系,太多的回忆无法展开,太多的体悟无法详说,所以,这份高度浓缩近乎提纲的答卷,只能待来日继续充实和完善了。多么期望这一世,我能与父亲再相遇,亲口告诉他这一切!感恩赐予我生命的父母!感恩让我明白生命之道的老师!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缘遇!附录:我的问道书单迄今为止,以人生问道为目的,我读了很多书,由此也可以见出我人生问道的知识构成。以下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些,有的现在还反复在读,唯愿于人生问道者有所启发----1.问道经典:《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道德经》《奥义书》《古兰经》《圣经》2.中国作家雪漠的所有著作,重点读:《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系列”里的《实修心髓》《实修顿入》《参透生死》《当代妙用》《智慧人生》,小说《无死的金刚心》《西夏咒》《野狐岭》,散文《一个人的西部》《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你自己》3.印度诗圣泰戈尔的《人生的亲证》《吉檀迦利》4.美国印度文化学者斯蒂文?罗森的《瑜伽的故事----印度宗教文化神奇之旅》5.英国宗教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约翰?希克的《第五维度----灵性领域的探索》6.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的《一味》7.德国基督教神学家鲁道夫?奥托的《神圣者的观念》8.美国神秘文化学者周宇的《秘苑玫瑰----告诉你一个神秘的文化历史》9.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印度的宗教》《儒教与道教》10.《爱因斯坦文集》中关于人生哲学部分,特别是《我的世界观》《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11.日裔美籍科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12.英国心理学家I.G.吉尼斯的《心灵学----现代西方超心理学》人物介绍陈彦瑾,曾名陈阳春,生长于江西赣南客家山区,1991年由全南县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保送就读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硕士,1999年入职人民文学出版社做文学编辑,现在是编审、编辑室主任。理想主义者、神秘主义者、人生问道者。热爱编辑行当,曾主编《文学故事报》;已策划、编辑李安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阎连科小说、散文集“黑白阎连科系列”,雪漠长篇小说《野狐岭》、自传体散文《一个人的西部》,陈希我小说集《冒犯书》《我疼》,王小妮散文集《看看这世界》,陈燕传记《听见》,王小柔随笔集《喜欢》等自己满意的图书;策划、主持了“2007李安大陆行”“2015‘雪漠与西部文学’系列对话”等文学出版活动。个人微信号cyj787,微信公众号“超文学”。哲理&|人生 |深度&|智慧&|关爱雪漠作品《空空之外》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