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为什么中国会画画的人那么多,却出不了一个像样的漫画家?
(封面图为夏达《子不语》)编者按眉毛子偶然看见这样一个问题和一个漫画家妹子的回答,觉得大概有些人和题主一样困惑,有些人和回答的这位画手有着共鸣。曾经看过一句话说“很多年前说动漫产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这太阳升了这么多年也没升起来。”或许二次元的话题有些人懂,有些人不懂;有些人感兴趣,有些人不感兴趣;但在产业发展上,或许有着一些东西,与你我有关。那么不妨来看看身在这一产业之中的人的说法吧~眉毛子觉得虽然是从漫画家角度出发但很多观点很有道理呢=w=回答者:十字卿大家好我是个漫画家!!!----这样开头了呢,感觉这样比较有冲击力。其实我不是啦。(你【因为你们这些XX不肯买漫画】太赞了,忍不住来答一下。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靠漫画吃饭的,漫画故事写手+杂志插图,出版过漫画书现在也在某老牌杂志连载,算是个全职作者。这是前提。很多回答在说“有牛逼的漫画家只是你不知道”,我不得不反驳一下了。题主的意思,明显不是指画工\质量,是指影响。不得不悲痛地承认,国内确实几乎没有。【当一个成就,连跨行业的人都知道了,才算是成功。】我一直这么认为。你做动画吗?没做过,难道就不认识米老鼠和唐老鸭吗?你拍电影吗?没拍过,难道就没听说过好莱坞吗?你做辣酱吗?没做过,你就不知道老干妈吗?前面提到什么夏达啊火凤燎原啊,你出门上公交车抓个大叔,你问问他知不知道夏达?你就知道差距了。真正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很多是不了解圈外人的知识面的,尤其是进来回答这个题目的人。事实上,很多纯三次元的现充也看日本动画,火影海贼柯南民工漫。(现充(リア充)是指不在网络上,而是在现实世界(“リア”ル, 英文real的片假名写法)中生活得“充”实的人们。全称是“现实生活很充实的人生赢家”。现充还可译为:“热爱三次元的人”。)我就有个现充室友,她知道“二次元”这个词,也看新番,我有次说她不是二次元她还生气了。可她不知道初音。(初音未来(初音ミク),通常简称为“初音”。初音未来原指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暨该程序的数据包),音源数据资料来自于藤田?。简单来说就是虚拟歌手啦~)在我们平时的圈子里,宅和腐和民工漫是画等号的,你很难想象看日漫的人不知道初音。可事实上这种人比比皆是。圈内人觉得这俩东西的影响力都很大了!(初音都开演唱会了不是!)可其实他们的差距大了去了。所以我是觉得题主没有说错,中国确实没有他所谓“像样”的漫画家。一味责怪别人见识少是没有意义的,影响力不够就是不够。你得承认,绝大部分的动画和漫画说白了都是商品(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包括我自己),作品名字就是品牌。卖不出去的商品,没人知道的品牌,不论本身多diao多高深,都是失败的。然后来正经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中国画画的人多】是确实的。因为国内门槛低,你一毛钱不花可以用到全世界最先进的软件,这在很多国家是不敢想象的。数字时代软件所带来的便利非常可怕,设想一下别的国家,几千个人里只有几十个人会出钱买软件试着画画,其中留几个人称为画师,而国内,成千上万的人想用就能用到顶端的软件,这个基数非常可怕。(纯艺的画手和为了应付高考的速成艺术生就略去不提了)然后就是【为什么国内没有有跨行业的影响力的漫画家】改一下题主的字题目,大家都明白些。这就没办法归结到具体的原因了,作品质量差→读者不买单→创作环境辛苦/稿费待遇低→作品质量差×N,无限循环。这是个非常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一句话总结就是产业链不成熟有人要说了,既然这个恶性循环的源头是作品质量,为什么你们画漫画的不从提升自己开始呢?只要你们作品好了,市场就变好了呀。我就来说说所谓【待遇低】这个理由为什么会成为影响作品质量严重的阻碍。很多人不理解:“你画漫画不就是为了爱吗,能做喜欢的事情多幸福?又不至于饿死,而且你作品好不就脱贫了吗?”其实对漫画家来说,待遇低最严重的问题,不是自己生活不能享受,不能吃香的喝辣的。而是特么的,一、个、人、根、本、画、不、完、呀。我发现很多人不能注意到数量产生的影响。假设你要看个漫画,你看完一话觉得还不错,你又看了十几话觉得好棒,你一口气看完了十本:天啊!!太好看了!我太喜欢这个故事了!!然后你激动地和别人介绍,别人看完也觉得:好棒!然后有百八十个人看了,大家一起赞美:真是个好作品呀!好,现在我们再来第二种假设。你看到一个漫画:看了一话,咦,好像还不错,可是这么点,不太明白讲了啥呀。然后看了三话,觉得好像有点明白在说什么了!可是已经没有了,得等更新,你等了一个月(国内大半都是月更)重于更新了一话:哦原来是这样!你又等了一年,更新了十话,你觉得好看,可是不太够!这时候你决定要追这个漫画了。但是更新太慢,你决定多攒一点再看。然后三年过去了,你不巧忘记这个漫画了。五年过去了,你突然想起来,你再回去看,发现这漫画没人看已经腰斩了。我总看到无数的人发表言论说:国内不缺画工,缺的是故事。你觉得火影好看是吧?可是如果要你一年只能看到10话,五年只能看到50话呢?你回去翻一翻50话的进度,你想想如果这五年来只讲了这么点儿故事,你觉得火影还会有今天的影响力吗?于是说了回来,为什么待遇低会严重影响作品质量?因为我们特喵的没钱请助手呀!!我们本来是要讲故事给你听,可是我们的时间,却得耗费数个小时擦几十张铅笔、一些边边角角的小背景、一笔一划的涂黑、扫描、拼接、没用技术含量的铺底色、选区、选区特么还选漏了得重新选等等等等!次奥!日本的漫画很多是周刊,每个星期更新一话,永远有新话题和曝光度。国内无数的作品,在漫长的创作周期里,被人遗忘,无疾而终了。于是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工作室。流水线一样的作业:框架标准的俗套故事,烂大街的人设,千人一面的画工,一模一样的上色手法……有些读者看完漫画了,往地上一摔书大喊:什么鬼!!然后买的人更少了,稿费待遇更低了,终于个人漫画家因为速度太慢连饭都吃不起了,有艺术感的漫画家都死绝惹,工作室却越来越多独霸天下惹。又有人要说了,故事的好坏不分长短。确实好坏不分长短,但是影响力呢?我相信你能列举一大堆优秀的长篇漫画和动画,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可谁能靠一篇五百字的短文养家糊口呢?我很早就发现,只要你有耐心和条件把一个故事讲完,一定会有人听。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听故事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故事,国内的小说\电视\电影就能有大的市场,动漫却一直举步维艰。因为动漫创作一个故事实在太慢太难完整了。培养市场的消费习惯是条任重道远的长路。我们其实也不是那么缺故事,但是非常希望诸位能有耐心,支持着我们能把故事活着讲完。QAQ这里说一下自己的漫画。我的漫画现在虽然是商业连载,但一开始的定位是小众圈(只是印同人本卖),要算作商业作品还是很不成熟,但是故事开始讲了就得讲完。几乎没有搞创作的作者喜欢说自己商业化,可我觉得大众的肯定才是目标,好的作品就该有价值,赚钱不是目的但该是必然的结果,我一直这么认为。一起去日本旅游微信公众号:北海道旅游(帐号:ribengo)日本良品介绍。微信公众号:日本淘(帐号:riben517)
本站部分内容搜集自互联网,如对您造成侵权,请您联系站长。
联系e-mail:中国古代有没有像《权力的游戏》里那样的家族徽章?(多图)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贵族氏族没有设立家徽的传统?
圣人不言桃李春风,君若不言井蛙入瓮
长文慎入(本文为增强部分读者阅读兴趣有部分卖萌化处理,想看干货忽略这部分即可)
正如题主说明中提到的一样。
日本所谓的“家徽”在日语环境下是“家纹“,而欧洲所谓的“家徽”叫做“纹章”。
日本的家徽文化与欧洲的家徽文化是不同的。
最显着的区别在于:
1. 日本在长期历史发展演变中从皇室到百姓都可以拥有家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家徽有约&2 万多种。而西方的家徽是上流社会王公贵族的象征,数量不多。
2. 欧洲崇尚虎、豹、狮子、鹰、鹫等庄严凶悍的肉食动物,大多以这类威严的动物的图案制作徽章。(国徽同理)
日本艺术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强调自然、安静、简练,因此家徽图案大都比较朴实、典雅,多为植物、数字、文字、普通自然物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日本、欧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无交集,却都孕育出了自己迥异但殊途同归的家徽文化。
有人此刻会不耐烦了:人家题主问的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日本、欧洲那样的家徽文化。你扯日本和欧洲不同点干什么?赶紧说正题啊,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干嘛要逼逼叨叨写不完?耗人家流量、电量,损害人家眼睛,耽误人家勾搭妹子……
额,别急么。
我不谈不同点了。(其实就说了一两句)
接下来,我讲日本、欧洲的家徽演变史。(这可不只一段两段)
实际上,当诸位了解二者情况不尽相同但都孕育出家徽文化的演变史后,再稍加一分析,从侧面得到想要的结论便不难了。
日本:(诸位若是赶时间可以只看粗体字)
日本已故学者田赖辅的《日本纹章学》被尊为该领域最高权威着作,但书中对日本家徽文化的起源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
就从目前看来,因在绳文、弥生时期出土的文物上已经能够见到波型、绳型、爪型等呈几何学模式化的纹样,且这些纹样与现在的家徽有相通之处,故这一时期被当作日本家徽的起源。
宫廷贵族家徽:
平安时代中期,宫廷贵族的牛车上就开始带有主人心仪的图案,称其为见印。但是此时的见印作为个人标志的意义更为强烈,并不代表家徽。
此后,除了兼有装饰作用的家用车辇上的文饰纹案外,服装服饰也出现了纹饰图案,甚至起于某种纪念意义的特定的徽纹也诞生了。这些纹饰图案、徽纹渐渐演化为宫廷贵族家徽。
武士家徽:
战国时期,为了能在战场上区分敌我、避免误打误伤,在战旗、战车以及士兵、马匹上标示统一的标识则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一目了然又有个性的标志很快在武士中兴起。同样此时这种标志,不代表家徽。
等到后醍醐天皇将桐纹徽章赐给足利尊氏将军的时候,武士家徽由此正式产生。此后,足利尊将军更是把桐纹家徽授予武士作为奖章,由此,家徽伴随着战火在武士之间开始普及,并迅速向全国蔓延。
镰仓幕府的设立,使得宫廷离开了政权的宝座,到了足利幕府,宫廷贵族连御车御辇也不得使用了,显然,家徽也失去了使用的机会。与其相反,武士阶层在军旗上,战马上,帷幕上大肆使用,几乎所有的武士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徽。
进入德川时代,全国范围的大一统使得家徽与战争脱离,家徽的用途也由战场转变到了生活。然而,江户幕府为了强化统治,执行了森严的身份等级制度,不仅把整个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等,武士集团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这样一来,家徽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和重要的礼仪标志。
到了元禄时期,太平盛世,服装服饰大为华美。
到宝历年间,平民百姓以其为美开始参与创作徽纹以装饰服装。上上下下以此夸耀技巧、相互竟精竟美。
江户末期,平民、尤其商人阶层中富人增多,沈湎于奢侈生活的倾向逐渐增强,社会成了商人的世界。于是,效仿武士使用家徽的习惯随之而来,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的女性在出嫁以后,尽管改用夫姓,但在和服的背面,却仍然装饰着自己娘家的家纹,并终其一生穿着这种和服。另外,还出现了这样一种风气,即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在婚后,可以将两人的家徽拼合成一个新的家徽,以象征他们的结合这种新的家徽有一个富有诗意、具浪漫情调的名称“比翼徽”,它象征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坚贞爱情。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子孙满堂,家徽也不断地繁衍、增殖,由祖宗家徽演变出多种多样的子孙家徽。
欧洲:(同上可只看粗体)
法国学者米歇尔&巴斯图罗在《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中提到了3种学说,
一种学说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曾使用过的军用或家用标志的直接延续”。第二种学说认为,“纹章源于东方,由十字军在第一次东征时借用了伊斯兰或拜占庭的习俗而成”;第三种学说认为,“古代北欧字母、蛮族符号及此前 10 世纪日耳曼----斯堪的纳维亚的象征标志对于封建时代纹章的形成产生了特别的影响”。还有学者认为,纹章的起源可能更早,如古埃及的方形王徽,便是一个内部框有王名的矩形符号框,上栖荷鲁斯神鹰,通常被用于宣示王权和在战斗中辨识军队,这很可能就是纹章的雏形。
纹章是一种象征符号。一种纹章象征一派势力,最初用于区分敌我。12 世纪中叶,西欧战乱频繁,骑士们在锁子甲外的罩袍上绘制图案徽记,因此纹章最初称之 coat-armour 而非 coat of arms。
14 世纪以后,骑士开始身着防护面积更大的白铁盔甲,头戴视野狭窄的铁制包覆式头盔,这些盔甲因多产自米兰和哥特而造型趋同,缺乏明显的识别标志。战斗时,骑士们左手持盾紧护躯干,盾面成为比罩袍面积更大的物体,为避免误伤,人们于盾面绘制扁状桃的图案徽记,由此逐渐演变为纹章。
在诺曼征服后 100 多年的亨利一世时代,纹章开始系统性地作为身份的标识而被广泛使用并具备了世袭性与永久性。
中世纪,西欧诸国处于封建时代中期,广泛推行的采邑制度将土地私有权下放给官员和将领等贵族阶级,由此建立起国王与封臣的主从关系。封臣履行兵役及其他义务外,拥有相对宽松的自主权,可以建立军队和设置行政机构。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任一阶层只需对上一级负责,国王对于封建诸侯的控制力因而有限,诸派家族势力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化程度,有必要建立一种具有归属感且世袭沿用的符号体系。纹章不同于普通的标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排他性,除了作为战场识别的标志,还适合贵族之间界定身份、表现从属和统治关系,并且可以记录宗谱、名誉和功绩,是一门艺术的语言。
事实上,在出现相关机构统一管理和规范之前,纹章风行,乃至庶民;每个人或每个家族、每一人群或团体,都可以使用独有的章且可用于任何的场合。但是,平民并不愿意用纹章宣示自己并不值得骄傲的农奴身份,只有贵爵才备加青睐纹章的身份昭示价值。
中世纪晚期,纹章见诸于文件封蜡、旗帜等媒体和木刻、石雕、刺绣、珐琅、彩画玻璃等工艺品,而不再仅仅局限绘制盾牌和盔甲的表面。为了对纹章进行规范和管理,欧洲各国相继设立纹章官和纹章院,类似现在的商标专利局;直到今天,在英国、比利时、荷兰仍然保有存在。
在英国,12 世纪便出现纹章官,1484 年,英王理查三世授命创立皇家纹章院。作为专门管理纹章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院长由王室典礼官公爵担任且属世袭,其下辖 13 名熟谙贵族名字与家系的纹章官。15 世纪末,纹章官的权力有所扩大,原本纹章由家族自行设计,后由皇家颁赠,这时 3 名最高纹章官已能受命给低级贵族颁赠封号。纹章不再可以随意购买,但除了王公贵族、官宦士绅外,出身平民但对国家有特殊贡献者,经申请再由庇护人协助,也能被纹章院破例授予纹章家徽,这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如莎士比亚家族。
而在法国,1696 年 11 月,法兰西国王颁布诏书,命令纹章管理局对境内的所有纹章进行彻查,以便登记。此非“旨在将纹章的使用严格限定在某个社会阶层”,由于刚刚经历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法王便想方设法充实国库。在诏书的附加条款中有:凡使用纹章者,不论是否贵族,不论个人还是团体,不论行业,均必须进行登记并且支付 20 法郎的登记费,违者将被处以 300 法郎的罚款并没收所有绘有纹章的财物。如果登记后又希望更改者必须重新登记并支付登记费,否则同样罚款处理。然而最后响应者寥寥。
而今,骑士时代已成过往烟云,英国皇家纹章院连同十三纹章官依然存在。现代的纹章官都是持有高学位的家谱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工作是答复卷帙浩繁的群众来信。如家中一尊瓷器的纹章是何来头?某教堂或某公墓的纹章是何家族?某纹章的铭文是何意思?要知道,这些铭文是英国化的拉丁文和古代诺曼底法文的混合体,如红色不是 red,而是 gule;星星不是 star,而 mullet,因其非常难懂,只能问询专家。此外,纹章官也是王室的礼宾官,每逢国会开幕、象征最高荣誉的“嘉德勋章”授勋仪式、王室典礼或其他重要典礼、游行,十三纹章官都要身着绣满纹章的缎铠甲、头戴盔冠列于队伍排头或端坐会场显眼的位置。除一般的公共服务外,他们可以承接的业务主要有两类:一是为申请的社会名流设计独一无二的图案,收入颇为可观;二是为声称自己是名门后裔的顾客证实或证伪,其重要依据是 16、17 世纪官方普查登记的“纹章官调查档案”,美国某前总统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属爱尔兰同一王室的后裔,便是此部档案调查的结果。
总结共同点:
1. 由原始的图腾崇拜起源
2. 打仗时用纹章、家纹区分敌我是重要促进因素
3. 封建割据时代方才大为发展
4. 成为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
诸位看官此时肯定要骂不爽了。逼叨个历史有毛用,
额,别急么。
让我再补充点中国“家徽”演变史。
在了解日本、欧洲家徽发展的基础上对比中国“家徽”发展史,我们到底缺了些什么?
诸位看到了,我上边的中国“家徽”加了引号。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家徽?
这个等我说完下文,您自己评判。
中国:(同上也可只看粗体)
纹章源于图腾。
原始氏族部落,选用一种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特殊标记,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人们将图腾刻在洞穴和工具上,并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由族旗、族徽演变成国旗、国徽,成为区分等级、自我存在的标志。氏族成员常用图腾装饰自己,并认为可以受到其保护,图腾具备了吉祥的意识。
《山海经o五藏山经》记载龙图腾氏族基本在南方;鸟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蛇图腾氏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马、牛、羊图腾氏族在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豕类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南部、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
中国古代贵族一般没有家族徽章,但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往往绘绣十二种等级纹饰,《尚书o益稷》记载了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即十二章纹。据说虞舜衣服就有十二章纹,周代十二章冕服,是帝王祭天的礼服,因有绝地通天、君权神授的寓意,为帝王垄断。这是王权象征意义的特定标记和符号,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宫廷贵族的家徽。
嗯。完了。
毛线啊答主,你就答两点几个意思啊?3 发展 4 繁荣呢?你这不是崇洋媚外么?
就知道歌颂日本、欧洲发展呀、繁荣呀呀!
额,别急么。
这不是还没开始分析了么。
对,是这样的。中国的家徽制到了产生这个阶段就基本结束了。
肯定有人会拿出类似这样的图片来反驳我。
答主你仔细看看。
这是不是中国的家徽?
额,别着急么。
且不说这幅图是后人附会所作,即使他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你再看看你说的家徽下边是什么?
你看到了,是姓氏。上边的东西往早可以追溯到图腾,往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你说他是不是家徽?
你穿的衣服上有他么?你住的房子里画着他么?你的族谱上印绘着他么?或者再换句话说,你在此之前见过他么?(你肯定知道我不是说姓氏是说图腾)
单拉出来张照片告诉你这是你的家徽你肯定揍我。
所以,仅个人观点看来,中国是没有家徽制这个传统的,就算你说有也是比较尴尬的。
为何中国家徽制发展到第二阶段产生阶段就没有下文了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
废分封,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官吏任免由中央决定。
答主,你这不是在逗我,这我高中,不,初中就学过的玩意儿你逗谁?
额,你别着急么。
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啊。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了废分封立郡县。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之后,群臣来了场大讨论:载于司马迁《》
丞相?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就这样,中华帝国,比日本、欧洲早千八百年结束了分封。
(不要跟我提后边的西汉既分封又行郡县,更别提什么唐末节度割据。)
结束分封就要行郡县,郡县长官从哪里来,中央任命你来。(任何事情,都要按照郡县的基本法来,当然了,中央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滴)
郡县的长官,可以说是题主所说的贵族阶层了,但是他的官职不能传给他的儿子(不能明目张胆的传,嗯,你懂得)连自己的家族能不能完整的保持其政治地位到第二代都不敢奢求,(皇帝说砍谁就砍谁,嗯,你懂得)更别提鸡毛掸子的家徽了。
而反观日本、欧洲在同时期内的封建主世代沿袭勋爵,培育出了家徽的传统。
接下来,为了不让我的评论区隔三差五就有人开炮说我铺垫那么多就用小学知识结论装 x。
再分析一个次要原因:
如果你看我前文的话,你肯定知道我在叙述日本、欧洲家徽演变史的第二阶段产生阶段时,都曾提到过一个重要因素:打仗时用纹章区分敌我。
中国古代打仗怎么区分敌我?干嘛不你家纹个龙我家纹个豹像人家日本欧洲恁般呢?
我们现在不知道,在中国先古的某个时期,一堆人干仗是不是先要在自己己方身上抹点什么来区分敌我。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即使这个时期有类似家纹的东西,也仅仅是短暂存在过。
我们有标志着主帅姓氏的大旗。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张飞手下的人举个”张“字,关羽底下人举个“关”字。这便是用旗帜来表明是敌是友。打仗的时候,旗子是不能倒的。(自行结合抗战神剧脑补)
古代打仗是分片儿打的,这百人组成一个方队,另一百人组成另一个方队。主帅坐镇后方观战,旗子一往后走主帅就知道,该思考自己是撤还是增援:旗子往前走主帅就知道,该思考是趁胜追击还是就此打住防止是诈。
有人说,这只是解决了己方一个方队不会和另一个方队打起来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一个方队里的张三砍李四啊。
ok,假设张三平时从没见过李四,还有一个识破李四是敌是友的办法。
那就是靠。
答主,你怎么又骂脏话。
额,别急么。
听我说完。
有一个东西,你们应该都看到过。
他背在后边的叫做靠旗,又称作护背旗。
靠旗,有什么用?有人说,可以分辨敌我,有人说只是传令官传令工具而已。
诸位看日本战国电视剧便可看到这一奇怪的道具背在人背后打仗的场景。
但是,就算没有靠旗,一定会有识别友方 的某种途径,更多的可能就是战前头上裹块红抹布,号称“红巾军”这种。
粉丝千万别怨我,我真的只是随便一搜挂上去的,只为举个例子。摊手,求饶过。
此时,有人要问,为什么古人不直接通过所穿的衣服直接辨别是敌是友呢?
你要知道,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自备军备上前线,在很大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职业军人,而古人的衣服又哪有近代以来花样多,打仗时真的一定程度上光靠衣服分不清打谁。
实际上,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家有能力举一国之力去为自己上前线的士兵置办一套可以明显看出己方特色的军装。这又回到我们第一个主要因素上了。
其实如果细细分析还可以分析出更多内容来比如等级制度、比如文化传统等等
举个例子,日本很多平民直到近代明治维新才有了名字,日本人在历史上重视家徽的心态就如同我们重视姓氏的心态,只不过是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其他原因就不详细展开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会与第一条因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ps:诸位辛苦阅读了。
您将要订阅:
知乎每日精选
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