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个大大哥哥大姐们完整版能送个峨眉 或逍遥的大号给我玩 谢谢 +Q72...

  蜀水巴山(组诗之一)        
峨眉山    仍是李白诗中那轮莹洁的月亮  仍是唐代森林那阵翻腾的绿浪  报国寺依旧使人豪情满腔  平羌水依旧昼夜不倦地流淌    所不同的是猴群越加顽皮捣蛋  竟然扯住游客的衣衫要留影照相  假若没有礼物它们就不饶不散  讨吃讨喝百般纠缠……    登山缆车轻盈自在地爬高滑低  将空间距离一下缩短  避暑胜地如今不再是达官贵妇的天堂  平民百姓也可以到此逍遥一番      
峨眉山舍身岩    道路已达终端  只有险峻的绝壁万丈  蛊惑地向着虔诚的佛教徒  和悲观厌世者召唤    站在金顶上眺望东方  日出时刻绚烂辉煌  游人俨然矗立于天际的金环之内  挥动双臂便仿佛张开一对翅膀  朝着永恒的太虚仙境飞翔    舍身岩下一堆堆骨骸白茫茫  它们用冷森森的磷光  自嘲着轻率无谓的死亡  印证着舍身成仙的荒唐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诗好,好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
  所不同的是猴群越加顽皮捣蛋    竟然扯住游客的衣衫要留影照相    假若没有礼物它们就不饶不散    讨吃讨喝百般纠缠……  :),呵呵,
  舍____身______峨______眉
  金顶__游人俨然矗立于天际的金环之内
  金顶!!!!!!!!!!!!!!!!!!!!!!!!!!!!!!!!!!!!!!!!!!!!!!!!!!!!!!!!!!!!!!!!!!!!!!!!!!!!!!!!!!!!!!!!!!!!!!!!!!!!!!!!!!!!!!!!!!
  不一般的喜爱
  不一般的喜欢!  
  无言感激!!!!!!!!!!!!!!!!!!!!
  再感激一次!
    峨眉山金顶佛光        袁秀萍            做着不醒的梦我走向你,    走向一个古老而年青的神话,    我是那样狂热而虔诚的渴望着你的出现,    而你总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你用弥漫的烟云淡化我的渴望,    我以不变的信念坚守在孤崖险峰,    当长空雨过锦云翻滚,    你幻化成七彩光环跃然而出,    当挥绢而舞的我映入你的佛心,    我心中的那片云竟被你点化得如此祥和,    寺钟悠然 云飞雾走,    圆满一生功德    顿悟于七彩句号--金顶佛光......    
  峨眉山红叶         作者:袁秀萍     ??你说你要来    我的脸便偷偷的红了一点,一块,    就象六月里遭了毛毛虫啊    痒痒的漫延开来,一片,一遍    漫山遍野的羞红啊    是对你切切的盼望,    谁让你点燃我的激情,    让我燃起来。。。。。。    
  阅)))读
  再阅)))
  峨眉山一线天      作者:袁秀萍            亿万年前的一声惊雷,    硬生生将一对恋人劈开,     狠心的王母用头上的玉簪,    划一条鸿沟将恋人隔开,    忠贞不渝的恋人坚守相望,    亿万年不变的姿态风化成坚硬的石岩,    一线天啊一线天,    你隔得断恋人的身躯,    隔不断恋人至死不渝的相爱.    微雨浅唱着滴血的恋歌,    山泉颂咏着忠贞的情爱,    上下生死轮回千秋万载,    那爱的姿态依然演奏着不变的情怀.      
  一线天啊一线天,      你隔得断恋人的身躯,      隔不断恋人至死不渝的相爱    ok !!!
  一线天啊一线天,      你隔得断恋人的身躯,      隔不断恋人至死不渝的&爱情&
  峨眉山的猴子很好耍
  谢谢一众兄弟姐妹!
  再感谢一回!!
    山     ??凌厉的兀鹫在长空回旋滑翔    陡峭的绝壁    双峰似两头雄狮怒目对峙着        极顶有巨石    苍松于危崖旁悬立    孤庙沁透岁月的烟霭    传过来暮鼓晨钟    残碑半掩在蒿草丛里    老鸹与鸱饕站在枯藤上    发出凄清的叫声        深谷内云雾缭绕    进香者那虔诚的脚步    沿着狭窄的山道    彳亍于茫茫森林中    
     作者:乐山朱仲祥      ??峨眉瓦屋情相依          仲 夏      蝉鸣柳荫,花开莲池。  在又一个盛夏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收到宋明刚先生寄自千载诗书城眉山的礼物:一个大大的信封里,装着一卷《东坡文学》创刊号,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三苏祠》,两张《东坡文艺报》。  捧读这些书刊,我方记起乐山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六年了,不觉忆起一些往事,生出一些感慨。    (一)  六年前初夏的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党政网上的信息。眼睛在屏幕上滑动着,不经意间看到了国务院批准乐山区划调整、眉山地区单设的消息。那一刻,心里说不出是惊喜还是惆怅。尽管这个消息早已从非正式渠道听说了,一旦证实,心里还是感到震动。  于是那个夏天,乐山城里的党政机关乃至当时的17个区市县便不再平静。市级机关干部分流方案出台了,市政府礼堂支援眉山新区建设的干部动员大会召开了,上班下班谁去谁留的猜度和去留利弊的讨论也广泛地展开着.。三江水依然滔滔奔流滚滚东去,大佛爷依然稳坐江山俯视人间沧桑,而我们此时却无法保持平常的心态,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被各种消息和观点左右着,如夏季风中的枝叶,忽东忽西,举棋难定。  筹备组作为第一批赴眉山去了,去得很坚决,大有壮士一去不回头的气概。不少人的眼睛盯着他们的背影,看他们的得与失,苦与乐,似乎要以此来作出某种判断。又有第二批、第三批去了,他们一个个从我们的办公室、从我们身边挥手自兹去,如北飞的大雁,坚毅而果敢。  那段时间,隔三差五都有“壮行酒”要喝。高档如就日峰宾馆、拓展大酒店、山湾宾馆、红利来酒楼等,但这些地方,多半是官方办招待,一表数载同事之情。而我等为朋友送别,则等官方的招待结束之后,一个传呼将去意已决的哥们(也有姐们)邀来,在某街一僻静的烧烤摊前坐定,真诚的祝福便随在酒中漫溢开来,火热的情感如炉中炭一样嗤嗤冒烟。  我在眉山城里读过几年书,对这座古城是有感情的,对眉山的发展前景也是持乐观态度的。我常对人讲,原绵阳地区,大而穷,一分为四后,绵阳、德阳、遂宁、广元都发展得很好。因此在去留的问题上,不能说没考虑过。其间眉山的老师和同学打了***来,已去的朋友不断找我游说,也有乐山的朋友给我出谋划策。但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了下来,即使现在回过头来看,也不好说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因为很多“如果”后面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但我对离乐赴眉的同志和朋友们是心存敬意的,为他们的开拓精神,为他们的创业激情。    (二)  乐山区划调整已经六年了,六度春夏秋冬2000多个日日夜夜。但从感情上讲,眉山和乐山就仿佛从来没分开过。  从时间之河的源流看,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以来,嘉、眉两地有太多分分合合的历史,其间无论州、县,无论郡、府。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嘉、眉的分分合合,构成了这一地域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但分分合合的是行政区划,山水是不能分开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正如无论沧海如何变成桑田,峨眉山和瓦屋山都相望相守一样。  相同的历史有着相同的文化。嘉雅商道,从嘉州沿青衣江溯流而上,悠悠穿过洪州伸向雅州;南方丝路,从富庶的川西坝子出发,漫漫越过眉州、嘉州伸向云贵高原。李白、范成大的足迹,游历过中岩的山水也踏上过峨眉的山道。文豪巨子苏东坡,十分钟情于美丽的汉嘉山水,曾潜心苦读于三江汇流的凌云山上,并感叹曰:“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他也十分痴情于嘉州的海棠,在离开嘉州时曾表示:“为采香花几度来。”苏东坡在眉山、乐山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这一直是两地传颂的佳话,也是两座城市拥有的骄傲。一代文豪郭沫若,非常景仰苏东坡的才华,用“蔚然苏子才如海”来评价他,曾在《忆嘉州》中写到:“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云外读书声已歇,空余楼阁对眉山。”  同样,相连的山水有相似的风物风情。每当登临峨眉山金顶,那沉浮于云海中的瓦屋山影,总是那么飘渺而又切近。每当泛舟岷江小三峡,两岸的青山和峡中的清流,总是那样形影相随。春天登上峨眉山赏杜鹃赏珙桐,每次都忍不住要打***问洪雅的朋友,瓦屋山的杜鹃是否也这样如火如荼,珙桐花是否也这样洁白飘逸。寒冬到来的时候,瓦屋山下的朋友也会在白雪覆盖的木屋里遥遥相问,峨眉山的雪今年下得怎样,是否也像过去那样洁白而深情。还吟诵起了郭老的诗:“峨眉山上的白雪,怕已蒙上了高高的山颠?那横在山腰的宿雾,怕还是从前一样蜿蜒?”  2000年到杭州游西湖时,我们谈起了那里的人文历史。当地一个来过乐山的人忽然抓住我们同伴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来自峨眉山下的乐山吧?你们那里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人文历史应不输杭州,你们的老乡苏东坡还当过我们杭州的市长呢。我和同伴们都被他说的既感动又骄傲,便不好说乐山区划调整的事。  其实,历史的影响是跨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更是跨民族跨国界的,更何况山水相依的乐、眉两地。我们应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与自然的财富,让这些祖先留下的财富成为我们感情的维系和归依。    (三)  是的,从感情讲,乐、眉两地从来就没分开过。因为两地的朋友都曾拥有许多相同的回忆。单从文学活动看,峨眉山伏虎寺成立民间文艺研究会,仁寿黑龙潭文艺创作会,彭山云云宾馆小说改稿会,乐山乌尤寺散文笔会,成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采风,等等,等等。这些往事是一串串珍珠,久久闪烁在记忆的屏幕上,美丽而令人心动。  即使在眉山地区成立后,眉、乐两地朋友间的联系也没中断过。  记得行政区划调整不久,我就收到刚创刊的《眉山日报》,不由感叹于眉山速度。后来我给当时编副刊的曾鸣先生寄去过一组散文诗,半个月后听眉山的朋友说在报上看到了,可惜我没收到样报,大概是因为忙未寄。紧接着,又收到了眉山地委机关刊物《新风》杂志,收到了王旭鸣、刘小川、张贵全一伙编辑的文学刊物《东坡》。而这些报刊的编者和作者,大部分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当然,我也给眉山的朋友们寄去过一些自己的东西,包括长篇报告文学《乡村的太阳》和散文集《情怀依旧》,还有乐山恢复的文学季刊《沫水》及改刊《沫若文学》。  就我而言,关注眉山更多的是关注眉山文学,关注眉山朋友们的文章。每当看到熟悉的名字,那篇作品我一定细细品味。这些年眉山的朋友们可谓著述颇丰,特别是有关三苏的系列作品,很有影响力。但我最喜欢读的还是地区成立之初北飞朋友们有关创业苦乐的文章,我称之为创业文学。印象较深有宋明刚、周仲明、雷金贵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那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创业的激情,对建设新眉山的投入,读来令人感动。舍去乐山已有的舒适生活来到新区,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食堂,在简陋的条件下办公,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新区新风貌。  琐事缠身,我已许久没去眉山了,但听说这些年变化很大。前不久乐山党政代表团专程到眉山学习考察,看到眉山的日新月异,乐山市长黄明全连声赞到:想不到,真的没想到!同样,也经常有眉山的朋友对我讲,每次回到乐山都能感到新变化。眉山、乐山两地像两个分了家的亲兄弟,都在建自己的家,立自己的业,但那种相互鼓励着向前奔的兄弟情意是改变不了的。  今年初秋,在峨眉山的白雪尚未降临的时候,景区零公里到小楔头的公路终于竣工了,峨眉山到瓦屋山的旅游环线终于打通了。我在竣工前随领导去了一趟,站在峨眉山中,望着向瓦屋山延伸的旅游公路,心里竟莫名的感动。      
  好`真好  峨眉山是你的家吗?  感情如此凛凛竟至
  浓茶熬咖啡: 代答__非也.只是有感觉而已.
  十多年前去过峨眉山,白天太俗,一派虚伪的人文景观,夜里出去转悠才找到了感觉。    去年,老婆到江南玩,回来跟我说她的“西湖夜游”,哈哈哈哈,整个是为了著名而瞎扑腾,早知道,我一起去就好了,可以带她转转看看有诗意的“夜之西湖”......    帖主的文字叙述还算有点儿时代感:P  
       作者:undouted            峨眉山偶记----南无阿弥陀佛            习惯了都市的喧嚣,习惯了群居的热闹,背着行囊在峨眉山孤身游走三日,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冬天的峨眉山弥漫着雾霭,显得朦胧而又美好,如同我记忆中的初恋。也许是身为巴蜀人对四川景观司空见惯,峨眉山的川型秀景竟没有怎么触动我。不过,出游本来就是一件随意的事,刻意地寻找那意外的惊喜即为假象,人生,也许坦率随意就好。           在报国寺的殿堂上,袅袅的香火,沉沉的钟声,神情安详而又虔诚的善男信女来了又走。我站在佛像面前,听着人们轻轻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遍又一遍。      请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突然间,我很想知道,而我也惊讶地发现,我竟然并不知道这句随处可听到的话语的含义。但是,令我失望的是,几个前来香客听到我的问题之后,无不摇头,似是而非的回答让我愈发兴趣盎然。      记得两年前的北京路大佛寺殿堂,我与一名叫如珂的法师曾激烈地争论法律和宗教、信仰与人生的问题。当然,所谓激烈并非言语上而是思想上的,那时的我多少有些不羁,并非不尊重佛教,而只是什么都想弄明白。      那场争论当然没有结果,在细雨中,法师淡淡地笑着离去,并郑重嘱咐我不可滥用慧根,一定要摒除思想中的杂念。      现在,我已经不想再去讨论宗教和信仰,不想再去讨论虔诚与背叛,两年前年少轻狂的我至少又会在这里和僧侣讨论得天昏地暗,可是,有意思吗?我也许变得冷漠,变得随意,变得不再热血沸腾。是什么改变了我?      在佛像前面的左方,一个约六十岁左右的僧侣正襟危坐,闭目念经,左手捻珠,右手轻敲木鱼。请问您,佛语中的南无阿弥陀佛代表什么呢?他微微睁眼,眼神温和,但并不看我,却望向人来人往的大殿前门,“南无,应念那谟,是皈依的意思,如同落叶归根;阿弥陀佛,是人心中的理想状态和境界,如同你想要的各种幸福。其实,信我佛,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状态。”说完,他收拾离去,轻轻的脚步声在殿堂里的青石上慢慢消失,也慢慢消失在我的心中。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不是我就将皈依佛教,而是一种心灵的瞬间释放。         下山后,我查阅书籍,有佛书记载: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南无”读作“拿摩”,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是的,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后,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东方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有很多区别,其中的一个就是佛教要众生今生在世隐忍,为下世修行;而基督教却相对更加倡导今生的赎罪,以求在世的安宁。      当然,在让人心安静这点上,无疑两种信仰都是成功的。也许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和我们彼此祝福的话语并没有本质区别,就象幸福健康、吉祥如意一般美好,它只是每一个信徒心中希望能达到的一个梦想,只是每一个信徒所追求的一个美好人生。而这个美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不是吗?      什么信仰也好,能帮助到你的,那就是最好的。          
   日pm:15:32      
  代答?????  你怎么知道人家有这样的感觉呢   还有写得这样好的`  
     作者:xinlu2005    ??             乘云下峨嵋            9月25日下午,丽江长途客运站,离发车还有两个小时。我存好行李,想在离开前一一给刚刚结交的几个丽江朋友打***告别。无奈,不是***打不通,就是名片放在行李里一时又记不起***号码。      结果,除了李惠、杨阳两家人知道此时有一个值得交往的山东老太太要离开此地了以外,整个世界并不理会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又多了一片飘叶,哪里又飞扬起了一粒尘埃......      匆匆过往的人们,心中塞满了虚无,没有留出一点空间来理会我的存在;      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也不见一丁点儿神采,哪怕给我一瞬间的神会;      便就这么匆匆地都与我擦肩而过了...      冷漠的丽江,辜负了我一片盛意......      不期而至的小雨,也在无声无息的加剧着这种离绪......          赶在夕阳落下以前,我躺在了卧铺车的床上,跟随着摇摇摆摆的汽车,驶出了这个叫作丽江的地方,进入了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          我出生在山东的大泽山麓,生长在青岛的崂山脚下;济南的四里山有我的红领巾飘扬过的痕迹,沂蒙山上洒下了我一生中大半的汗水......      山,与我一生结缘,成了我生命中最有力、最实在的支撑,也成了我最常以的见惯。          然而,随着此时汽车进入一重又一重的苍翠、驶入一叠有一叠巍峨、临渊一道又一道深壑,山生层云,峰入云端,雾气围绕在山的腰间,像给大山穿上了梦幻般的裙纱。此时的我也化作了这轻纱中的一缕;山下有村落,云中有人家。入夜,便分不清是天上的颗颗繁星,还是人间的点点灯火,撒落在只有半个轮廓的山上;只是觉得汽车驶下山头,还在山头,车外却仍然是峭立的深渊。       车,便如此在暮色的苍茫下蜿蜒 蜿蜒;       山,便更加凝重 壮阔而凝重;       这样的山,让我顿感自己的胸腔在扩展,臂膀更宽厚、腰身更挺阔.....      整个身心,有一种舒张而肃然感---原来,      山,原来还可以是这样!!      原来,      山,原来只应该是这样......           就这样,我把丽江的冷落丢在了脑后,也把舒展的自己托付给了这只“摇篮”。任凭这只钢铁之物此时是如何的柔软。柔软的枕在大山的臂弯,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温存与缠绵......      就这样,我进入了最是真正意义上的温柔之乡......      等我再次睁开懵忪的睡眼的时候,汽车已经越下三千米高原进入四川盆地的边缘.....      我借着微弱的晨曦,编发了一则短信:      &车如摇篮,摇不醒,也摇不睡与山的缠绵;      下得山头,还在山头,车外堑底浑不见;      仰面高山,雾气为裙,我融其间;      蜿蜒 蜿蜒,从云端直下三千;      峨嵋灵秀亦随晨曦催醒我沉沉的睡眠......      峨嵋,你早?”      ......        日于滨州     
     作者:xinlu2005      ??峨眉访僧       人,要真能做到融于自然、同于自然、随遇而安,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难,不在自然本身,而在于进入到不同的人主观里面的那个自然,妨碍了人看清自然的本来面目。   这样,人和自然就不能很好的对接、呼应。也就不可以进入天人合一的通天大道使心灵得享安宁 。   俯瞰天下众生,万千世态,究其根底,也不过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着这种呼应和对接。   天人割分 、人神背离 ,这便是人间一切不如意的根源。        在物质开始富足起来的中国,寺院里的香火也开始旺起来。   这似乎是在说,物质的富足与人们的渴求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除了物质的富足以外,人们还在渴求着什么。不分阶层、不论尊卑。   这似乎还在说,人们带着某种渴求涌入大山里的寺庙,去虔诚的向一尊尊泥菩萨倾诉祈求,这也不能简单的冠以“无知”和“愚昧” ......   我是不是在为自己懵懵懂懂的行为寻找说辞......?       从滇西北高原乘云直下,攀枝花在夜幕下成了我可能是终生的盲点;   西昌,除了它著名的航天城,还有它的邛海和泸山,还有陈旧的西昌城,我也只是隔着云层般的略略的扫了一眼......     ......扌哩钪锒、扌哩钪锒,   
......大半天时间,被人们称作民工车的那种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普通列车便把我载到峨眉山火车站。   望不见金顶的辉煌,也没有峨山与眉山迎接,一辆小型面包车便按照我的意图把我载到了大峨山脚下;   20元人民币的价格就换来司机师傅直到帮我找到一家满意的农家住下来为止的服务。   这是坐落在大峨山中的一个小山坳里的几户农家中的一户。   这几户人家居住在峨眉山景区内,属于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这里是游客徒步登山的必经之地。   居住在这里,就决定了他们的生计不允许种植、养殖、捕猎,更不允许制造、加工。唯一的谋生方式就是吃“旅游”饭。他们都是一色的家庭小客栈。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农家乐”的家庭旅店。   那么,这个小山坳那?就堪称为农家度假村了吧?!   我的房东家是一座两层二十几间房子的楼房。我自己选了二楼临山坡一端原来储物用的唯一的一间小阁楼。其高度也能算作三楼了吧。   本来,这座楼房就背依满目青翠的大山,处于山坳里所有人家的最高处。现在,我占据着这个制高点可以俯瞰小山坳里的一切。   我独享的这半截楼梯和一段看台和这个高度,不论清晨或者是黄昏,一杯峨嵋竹叶青茶,一把藤椅,一卷从山脚下报国寺寂定师傅那里讨来的经书......   这一切,叠印在数百年的桢楠林的背景中......   或迎着朝阳,或目送着夕阳的余晖   任缕缕云蒸霞蔚之雾,冉冉缭绕眼前;   任隐隐约约的猿啼和分分明明的鸟啾作背景音乐;   任跳来跳去的松鼠在竹枝上叽叽喳喳,荡荡悠悠......      ......   在这里住下来,我很安心。   一是价格能够承受。二是与我想象的目的地很接近。   一个月650人民币元包吃住。   一人间的住房,共用卫生间,简易浴室;   吃饭不是跟客人一样点菜点饭,而是跟着主人一家人一起吃。   一家人有老有少,年轻人的普通话还可以畅快的交流。两个老人却操着一口地道的川西方言,普通话对他们来讲,是听得懂但讲不来。我跟他们交流,连猜带蒙也不过明白个一二,但我们依然聊得喜笑颜开。   早餐,基本上是各吃各的。家里的小主人是一个中学生,每天一大早就要赶第一班车到城里上学,早饭在街上吃。其他人也因为起的早晚不同,各自做各自的饭。   这恰好适合我的习惯,大约九点钟起床,十点钟左右,我自己到厨房弄点吃的。或者,老太太在作豆花的锅里给我提前留出一点豆浆。或者,就吃一点他们每天必做的新鲜的豆花。   那豆浆、豆花,那叫那个香甜,那叫那个爽滑啊!   那种美味,除了这大峨山中流自数百年桢楠林的树根下、与任何工业农业造成的污染绝缘的山泉水,是不能够制作得出的......   中午和晚饭,家里的男主人--一个很厚道的三十几岁小伙子,总是给我盛上一小杯他用当地名贵山珍炮制的白酒,我们两人边饮边聊--   --我到的当天便从行囊里拿出自己在丽江泡制的木瓜酒邀请一家老小家尽兴一饮。他便知道了我是经常喝一点酒的。   年逾七十的老太太常常要爬三个小时的山路,到自家划定的区域去挖鲜笋,摘野山菜为我们下酒;   小伙子的厨艺很不错:雪魔芋烧山鸡、藿香鱼、自制的腊肉烧鲜笋、排骨烧山黄瓜,应不暇接;   透过杯盏中那些最纯正、最新鲜的精灵所散发出的那一股股香味和热气,仿佛他们跟这方日月山水还没有断脐;丝丝缕缕中,仿佛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某种呼应和连结.....        得享万物之益却不受其累,参透万事之理却不求其利..   上天总是在冥冥中掌管着一个平衡...   四年了,除了掌管饥饿的那部分食欲,山珍海味与粗茶淡饭对我没有什么区别。   这曾使鼓浪屿那个擅长美食烹饪的东北大姐感叹怀疑我活得人生价值;   也曾使深谙人生百味的洪天生大哥为之担忧、照顾;   然而,是,也只有这大峨山里的农家人的厚道与淳朴;   只有杯盏中那些与大山有着血脉之连的精灵;   那一碗碗雪白的豆花;   那一颗颗鲜嫩的竹笋;   才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味蕾的知觉;   才可能去鉴赏这属于仙界的琼浆佳肴......        听着山脚下报国寺、山间雷音寺、临近伏虎寺、善觉寺远远近近的钟声和阵阵焚香的味道,我问房东老太太,要常去那里走一走,是不是每次都要卖门票啊?   老太太摇摇头,似乎怕我听不懂,回到屋里找出了她的归依***给我看。大体意思是说,她常去寺院做佛事,有皈依***,不需要卖门票。她还说,大家都认识,皈依***也不需要带的。   我弄不清楚自己这是很刻意的在咨询,还是随便问问而已。   一天,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山间的一条小马路上,背后一队五音念佛的老老少少由远而近,走到了我的跟前。一问他们是去报国寺做佛事的,我没有想什么,就跟了上去...   一队人马进了报国寺,自然是没有卖门票。   进得门后,我便跟着同路进来的一位当地老太太,按照我的要求,来到了一位老师傅的僚房。   这是一间挺大的房间隔开的套房。   有一间客厅,一间卧室,一间卫生间,一间厨房。   一进门的客厅陈设着佛龛、供品、印制的宣传纸页和书籍。   再往里面走,就是卧室。一张很宽大的床上,靠墙的一面是整整的一架书籍,占去了床的三分之一的空间。   床上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老者清瘦、白皙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他就是报国寺有名的老师傅--寂定和尚。看到我们进来,他点头示意我们坐下。   我环视了一眼在座的几个人,发现都是些孩子。大的也不过二十几岁的样子。   果然,那个年龄大一点的女孩对我说,老者是她们的舅舅。每逢周日、节假日都会过来看望舅舅。受舅舅的影响,她们也都是佛教徒。   我想跟老师傅介绍一下自己,这才发现他的听力很差。而他却好像我的听力不好一样的大声要对我说些什么,我却又一句也听不明白--我根本听不懂他一口的四川话。   老师傅拿过一本页面上写满了不同笔迹的笔记本,示意我用笔交流。   没用两个回合,我们聊的已经忘记了其他在场的人的存在。他们也便知趣的一一告别了......     半个上午过去了......   一个中午又过去了......   我对师傅说,你是不是该休息一下了?是不是也需要吃点东西了?   师傅对我说他不累。他说他平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其它时间,有时打一点什么“汁”喝一喝。听他这么说,我下意识的摸了摸两只裤口袋里装着的两只橘子......     半个下午又过去了......   过意不去让老人如此劳顿,无所表达,我掏出了两只带着我的体温的橘子对老人说,把它打成橘汁你喝好吗?   老人似乎很明白我的心意,起身去厨房找出果汁机,他操作,我剥开橘子一片一片往里塞,果汁机里飞出了一点橘渣,打在我的脸上,师傅看着我笑了,笑得那么慈祥...   两只橘子制成了一小半玻璃杯的果汁。师傅端着它回到床上,轻轻的抿了一口,像品茶。   望一眼窗外的夕阳,我对师傅说,我该告辞了,改天再来看您老人家。   老人放下手中的杯子,下床到客厅给我拿了两本书、两张光片,又为我填写了一本皈依***,笑着对我说,这是一本通行证,可以在寺院之间任意通行不受阻挠。      我要告辞了。   师傅照例在床上盘趺而坐。我拿出三十元钱,掀动了一下师傅的膝盖放在了下面。师傅看了看我,望着我的眼睛笑了,笑得还是那样慈祥......      回来的路上,师傅的几句话,反复在眼前显现:   我老年出家,暮年还没有成佛.....佛陀在人间,不离世间觉......     ....住到寺院来也不错,寺院住宿标准从几元到几十元到一两百元都有;吃饭的标准是一样的,每餐三元。公用浴室定时开放 。生活虽然清贫简单,但是很规律有保证......             日于滨州    
   作者:袁秀萍       ??峨眉山金顶索道     ----缆车与金绳的情歌             那柔韧金绳    是你温暖怀抱     我似翻飞鹤儿    滑翔在你温柔的臂弯    脚下小草,    谛听你我誓言。    青青杉树    见证我俩不变的爱恋    悠悠云海    争颂传奇故事    灿烂日出    是我们婚礼庆典    我是你千年不变的新娘啊    生生世世相守到永远。       
  自嘲着轻率无谓的死亡    印证着舍身成仙的荒唐  
  是谁把我的稿子贴在这里的???
  欣赏 问好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