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答问题赚钱的网站问题

||||||||||||||
当前位置:&&
马云称阿里最值钱的是数据 问题来了:怎么用大数据挣钱?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在玩的人眼中,马云无疑是教主级别的。近日,马云在演讲中再飙出金句,&阿里最值钱的是数据&。无疑是2014年炒得最热的话题之一,也是政商圈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对于掌握了数据的企业来说,既然最值钱的是大数据,那么又该如何将大数据变现呢?
先来看看,阿里巴巴用大数据都挣了哪些钱。
一、精确匹配。几乎每个喜欢在淘宝上网购的网友均会发现,当你浏览完相关商品网页,那么随后无论你是在哪台终端上打开网页,只有该网站有淘宝联盟的广告,那么你在其他网站上看到的也是该类商品的广告。以为例,只要你在淘宝浏览过商家运动鞋产品,那么随后无论你是在哪一个终端上见到的哪个网页上的淘宝联盟广告,均是运动鞋或鞋类商品。
这是因为你每次用账号登陆淘宝浏览商品时,阿里巴巴的会将你浏览过的商品信息保留下来,从而知道你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当你在其他终端也登陆过淘宝账号时,那么淘宝可以根据你往日的浏览信息推介相关商品进行广告优化,直击你的消费痛点。
二、信用评估和信用。2013年国内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坏账危机也成了限制行业发展的颈。如何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甄别用户履约能力和信用,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尤其是P2P网贷平台头痛的事。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用评估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014年蚂蚁金融旗下的芝麻征信拿到央行下发的个人征信牌照,芝麻征信也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牌照的商业征信机构。据了解,芝麻征信将率先应用于阿里金融云上。为云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风险评估、贷款后的策略监控等服务。
三、医疗数据服务。通过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能力,阿里健康已于多家医药公司开展合作。阿里健康上存储的数据,为医药企业提供市场评估决策、销售优化、渠道治理与跟踪、供应链管理等服务。
但事实上,阿里巴巴上诉三项业务仅是的大数据商业模式中的大数据应用部分。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上,还包括上游产业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类,如NoSQL数据库、Hadoop相关产品;中游产业的大数据分析类产业,主要以数据可视化、统计计算、舆情分析和分析解决方案等为主。广告优化、市场营销等则大数据应用类属于下游产业。此外产业链上还包含跨基础设施分析、开源项目等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截止2013年底,中国的数据总量已经超过8亿TB。预计到2020年时数据总量将超过160亿TB,将是2013年总量的20倍。在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源下,整体行业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2014年时国内大数据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亿。未来3年将以100%的增速发展,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随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任何一个设备...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我自认为是强迫症,许多关于钱的问题总是在我脑中不断的出现来源:转载&&发布人:热心网友&&&&发布时间:>百度广告
服务声明:本站旨在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心理咨询师及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提供专业的服务,使和帮助更多的人获益!
咨询中国--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您的访问出错了。
请检查您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浏览,来查看您所要访问的网址。
&&搜索心理咨询师
您要咨询的问题:
婚恋两性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成长压力疏导认识自我
我也不知道
CopyRight ,版权所有关于网络赚钱相关的,不懂得可以咨询我 QQ
我会第一时间解答
在发布问题-注册或评论时,出现加载中,请刷新一下网页,你所提交的信息已成功
如果我QQ不在线,有什么问题可在讨论社区,我要提问板块提出我看到会立即回复
最有效的网上赚钱的方法学习
月入10000以上,当前网络最真实最有效的网上赚钱的方法
花5分钟看完视频,也许能改变你学习网络赚钱的道路…
教程获取方法
在下方输入你的QQ邮箱,点订阅你将免费获得陈老师这套的课程
我会把这套发送到你的QQ邮箱,你只需确阅即可
送给所有网赚新人的一句话
请珍惜每个帮助你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在帮助你节省时间
新一年为了能让广大新手朋友能更加了解网络创业
我决定再额外赠送给你2套关于学习资料共计3套
1、视频中的课程:如何通过网络实现自动赚钱
2、利用网络月赚万元揭密!!.pdf
3、互联网自动赚钱的秘密.pdf
这额外的2套课程赠送时间截止到日
如果想要得到这些关于朋友请抓紧时间免费索取!大学生关于借钱的问题真不少
发布者:xpzhzx&&&&&来源:金投网
  近日,一位姓徐的同学向笔者大倒苦水:“我现在最怕同学跟我了,有同学跟我急用,但是事情一过就忘得一干二净。一个礼拜下来,好几十块钱借出去了,到最后也不知道借给谁了,也没人主动还钱。”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徐姓同学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大学生关于的问题确实不少。
  感情和借据孰轻孰重
  广西大学社管院王同学说,两年前一个老乡来西大读书,第一个学期快结束时,跟他借了1000元。“我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是老乡又是同学,所以也没打借条。当时说好第二个学期开学就还钱,现在一拖就是两年多。”后来,王同学从那位老乡的舍友那里了解到,那位老乡并不是没有钱。“我真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可是又没有凭证,只好一点一点地向他‘讨钱’。”王同学无奈地说。
  不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广西大学一位老师告诉笔者,她所教的班级原来有位学生,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曾打算辍学。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她借给这位学生1000元暂渡难关。事情过了两年多,这位学生的家庭条件有了好转,却不见他提还钱的事。在老师的“提醒”下,这位同学才还了钱。“自从还了钱,这位学生见到我时就像见了仇人。”她说。
  同学间也要“明算账”
  笔者就此类问题采访了广西大学文传学院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银老师。银老师认为,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大多数同学家里并不富裕,如果借钱不还,被借方是很痛苦的。他建议,如果借钱数目比较大,应该像银行一样写借条。
  对于写贷款借条会影响同学感情的说法,银老师认为,立借据的行为本身就表示了敢于承担责任,要是因为没有打借条而引发同学间的纠纷,那才是最伤感情的。对于那些喜欢借小钱用又常常不还的人,他认为大学生应当讲诚信,因为小钱而丧失了同学的信任,那就得不偿失了。
  广西大学社管学院心理学专家刘老师说,立字据是一种法律意识,这和“伤感情”沾不上边。刘老师还说,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如果借钱者恶意不还,问题就会很麻烦。对于借钱不还“上瘾”的人,刘老师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善心,但善心不可乱用,对经常借钱不还者还是以不借给他为好。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小额贷款10分钟下款
&&&&&马上到账的贷款口子
文章评论&&&&
微信公众号过年算账: 创业赚钱还是打工赚钱?--百度百家
过年算账: 创业赚钱还是打工赚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8万小时,也就是经过5-9年拼搏之后,一个YC孵化器孵化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平均身价是1800万美元。
Nina&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到底打工赚钱还是创业赚钱?曾任职微软、谷歌等大公司,并在系列创业公司打拼过的&Dan Luu 最近写下 Big company vs. startup work and pay 一文,成为其个人博客上点击率最高文章之一,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
创业公司普遍声称:如果你去他们那,你将学到更多,并有更好选择。现在,我们来一条条逐条核实下:
你能在创业公司挣到更多钱;
你在大公司没办法做有趣的工作;
你在创业公司能学到更多,然后,你会有更好的选择项;
第一,收入
收入因情况而变,但能做个保守计算。首先在美国,年收入中位数是 3 万美金,如果计“零阶近似终身收入”,我用 3 万美金* 40 方式计,也就是 120 万美元。
现在,一个新毕业生拿到谷歌或 Facebook 或亚马逊的低级别 Offer,每年收入 13 万美元(工资+奖金+股权)。而据 Glassdoor:在谷歌,如果你能进入“T5”或“资深”级别,年收入能拿 25 万美金,这还只是相当保守的数据。
一般来说,即使你资质不突出,但只要不是太离谱,你也可能 5 年内进入“资深”。但因为我是在以非常保守基准线计,假设:这人到“资深”后再也超越不了(进入不了之后扶摇直上的“Pay Grades”),那么这个人终身收入预计如下(总收入包括股票,不包括福利):
一种反对意见是:大多数公司程序员都挣不了这么多钱。如果 3-4 年前你告诉我:有份工作,做的事和我现在基本一样,但几年后,每年能赚 25 万美元,我不确定我会不会信。我认识的人中没有挣那么多的,我公司 CEO 除外,还有医学界和金融界的人。
而当时和现在唯一区别是,我现在在大公司工作。我接下这个工作后,新同事见面会上,我听到最多的话是:“我从没想到我能在谷歌工作,但招聘人员给我发邮件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回复下比较好。”
出于某些原因,女人尤其容易有这种想法。但不管怎样,很多听到我故事的人之前都不觉得自己可能在这种时髦大公司工作。最后,他们都交了申请,并被录用。
当你真的进入谷歌,你会意识到:其实谷歌里很多人,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程序员。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是平均而言,它们招人,不像我之前去的创业公司那么挑。
当一个创业公司只需要 100 人,其中 50 个,是和你一样已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剩下的,是另一些公司高级副总裁级别的人,这家创业公司可以招人招得非常慢,并且非常非常挑。
但大公司每周要招超过 100 人,他们只能这样做。也就是说:尽管大家都宣扬想在谷歌等大公司找到工作很难,但其实你被选中的几率并不小,并且这个几率,绝对要比你因为在创业公司工作而变得有钱这个几率要大。关于这点,Patrick McKenzie 给我们列过一个清晰单子:
满分 100:
0?70:你期权一文不值。
71?94:你期权值一笔钱,这笔钱数量相当你为创业公司所放弃的你在大公司能得到的更高薪水和更好福利。
95?99:期权足够改变你生活,但你不会觉得自己有钱,因为你不是你认识人中最有钱的,过去几年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很多明显都要比你富,但你家人,不会因为你没去那些“最受偏爱领域”而再唠唠叨叨,让你心头起痛。
100:你在为下个谷歌工作,并且你实际上富得超过你的贪婪之梦。恭喜你。
敏锐的读者会意识到:这里的这个 100 分几乎不可能出现。
然后经过更严肃调查,发现的结果是:8 万小时,也就是经过 5-9 年拼搏后,一个进入 YC 孵化器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平均身价是 1800 万美元。这听起来不错?但你要记住:
进入 YC 孵化器的创业公司,它们成功率已经高于创业公司平均水平;
经分析,刚才说的 8 万小时数据,里面 80% 钱其实是属于 0.5% 公司,另 22% 公司,他们创始人身价确实高于他们如果为大公司打工赚的钱,但剩下 77.5% 公司呢?都不真实。
如果你是雇员而非创始人,那就更糟。如果你非常早加入创业公司,你可能幸运,你会获得和创始人股份收益相当的十分之一中的其中一份,如果我们假设 30% 的 YC 创业公司在招第一个员工前就倒闭,that puts the mean equity offering at $1.8M / .7 = $2.6M. 。这个数据,相对你要工作 5-9 年是很低的,除非这家公司能给你丰厚现金作薪水,否则,你必须争取到那 0.5% 的创业公司,你收入才不至会比你在大公司打工低。
但我觉得这些数据都还太乐观。即使一家创业公司成功并获扎实退出,还是有很多因素使你期权一文不值。我很难找到这方面数据,但有传言称:这种情况在收购中非常常见。
另外一般创业公司协议中,你只需工作四年,就可以在离开时获得你要的彩券兑现,这种说法也不真实。举例:假设你很早加入 X 公司,当时它估值 100 万美元,这时你只需花 1 万美元购买 1% 期权。如果你足够幸运,4 年后公司估值 10 亿美元,同时你期权稀释到只剩 0.5%。很棒!你只花了 1 万美元,现在可以行使期权,把你相应股份卖掉,获得 500 万美元。
但除非你公司还没 IPO,否则你行使期权在赚得 500 万美元同时,你要支付很高的税;而假设到某个时间点,你公司肯定会 IPO,此时你股票很值钱(from $0 to $LOTS),某些情况下,你可以将自己流动性较差股份卖掉,尽可能将它变现。但据我所知,越来越多公司设定了规则:对员工在公司 IPO 前出售股权方面做出限制;而即使合同没禁止你在二级市场出售期权,公司也总是使用反向信道通信使你无法出售期权。
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这样,我听说 Dropbox 和 Pinterest 在这方面做了不错的措施。但这样的故事很少,所以也就引人注目。而这些情况也就造成:即便大家已经不喜欢创业公司里的工作,为了这些东西,他们也赖着不走。
我和一些高估值创业公司朋友聊过,似乎他们公司中都有很多“僵尸粉”,就是邮寄进来,然后等待投资效益。大家对大公司存在的一个普遍不满是:他们有很多 Lifer,但其实,绝大部分大公司在你工作 1 年后都随时可能让你卷铺走人。而只有在创业公司,即使人们已经不在乎工作,也会因物质奖励吸引而留下来。
第二,工作有不有趣
大公司工作很无聊,这种说法过于宽泛和绝对,但也可能是真的,这取决于你想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我观察过一场有很高比例论文的会议,我发现:大公司和学术界,几乎在论文贡献度上平分秋色,而创业公司贡献度,非常偶然。这里,我把论文代指我喜欢的工作类型,大公司确实在做大量前沿工作。
所以说情况因人而异。如果你的兴趣是做产品,那么去小公司赌一把;如果你对大型系统感兴趣,听听我经历:我最后两个工作都是实验性研究项目,获批预算 9 位数。其中一个项目产品甚至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它所研究领域对公司十分重要,且该基础设施项目能加速公司在这个领域内的研究;一个研究项目目标是加速另一个研究项目,它也被批准了。
创业公司没资源也没钱投入到非核心业务的问题研究中。许多对创业公司来说很难的问题,对大公司,仅仅是因为好奇而已。在谷歌,遇到问题需要运行一台价值 1 万的机器?没问题!但这在创业公司基本不可能,更别说,你需要的数据,创业公司都没法得到。
但创业公司可能非常容易就安排出时间来做一些已成型公司做不了的事。几年前我在 EC,Facebook 刚起步,谷歌广告拍卖人员发现 FB 正在做他们想做的那种实验,但自己公司太大已经做不了,他们也无法改变谷歌广告拍卖结构。现在,他们看着大笔钱溜走。所以,就像我们讨论的其他东西一样,真正问题需要对各方面进行权衡考虑,没有哪方是绝对优于另一方的。
Michael O. Church 这个说法也有点弱,他说:大公司有很酷的东西需要做,但只有在你做了足够多无聊工作后,你才会被允许做。换种更温和说法是:做有趣工作,其实是件和你幸不幸运有关的事,比如是否能降落到一个你一开始就感兴趣的项目组里,但我认为这里的关键点是:大多数大公司在关于“你将来会有多幸运”方面,他们能给到你很好的预期。
谷歌因“盲目分配”而臭名昭著,但我也知道,很多人最终离开微软是因为他们有了去谷歌的选择。谷歌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改变,一份 Offer 里包括几个团队选项也不稀奇。
这个意义上说,大公司和创业公司没太大区别。确实,很多创业公司只提供给你你感兴趣的工作(比如如果你对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去 FaunaDB),但一些更大、专业度更低的创业公司,同样会有你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工作。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你有办法协商到更好薪酬,你也会有方法来协商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你对这点感到陌生,也没这种能力,我能理解,这就跟几年前的我差不多,而要获取这种能力,方法之一其实就是进入到那些趋势性大公司工作。
大公司是真的希望你能成为“资深工程师”(总收入 25-35 万美元左右,具体取决于公司经营);对他们来说,招聘非常贵,会有大量诱因促使他们对雇佣的人进行导师般指导,直到招聘进来的人具备价值和生产力。
多数大公司目标就是让所有员工上升到“资深”。当然,他们也会不断招聘,这就意味公司永远会有非资深员工,但“资深工程师”的根本意思是指:不需任何帮助,就能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人,例如一些很容易就能做横向扩展的人。谷歌甚至有这样一项政策(不规则强制):最终无法达到资深的员工将被解雇,但你会发现它解雇率其实不高。所以,它们以及很多其他大公司都很重视指导教学。
第三,学习和经验
创业公司能提供更有价值的经验,这个说法又该怎么看呢?定性地说,创业公司的一切都像在着火,你的责任就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扑火,但你同时,也就没时间去更深度探索那些问题。
我在一个创业公司度过我职业生涯的 7 年,我很喜欢那份工作,它简直混乱得一塌糊涂,但却也锻炼了我处理各类事物的能力,使我担起更多责任,这些都是我在大公司无法获得的。
但我在大公司也学到不错经验。在谷歌,我第一份工作是继续之前未完成的“一人项目”,看完只完成一半的设计文稿,提供反馈,然后实施。这份工作动力是:人们担心如果一些不太可能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事发生,这类运用程序将要求谷歌当前拥有的机器数量再增加一倍。这和我在创业公司经验没多大区别,除了有份设计文档,削减基础设施的开销每年可以节省上十亿美元,而不是百万美元。
另一个不同点是:有时工资比我高得多的人认真对待某份工作,以及很多高效率人在项目中淋漓尽致地发挥,或至少是提供了“输出”,比如 Norm Jouppi、Geoff Hinton 和 Jeff Dean。
在创业公司,一个项目大概是持续的“二人转”的这样一个状态,而当你在没充足时间和资源情况下,一个人仓促完成项目一半,我本该学到所有一切。然而,最终我只拥有这份项目的一小部分,而剩余部分,我不过是提供了反馈而已。如果我能自己完成项目一半,我所获得的理解力一定比现在高。另一方面,团队更大,也意味我们有更多时间来做比如:设计复核、代码复核这类工作,而我也能从比我更有经验、知识更渊博的人那获得反馈。
我在微软经历也差不多:当我有天碰到一个难题,我给图灵奖得主发了封邮件,1 小时后就收到答复。在创业公司,有这样“通道”去接触到同样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结果,我只花了 1 小时就学到设计复核,而要是我自己来弄,可能得花几个月甚至几年。
另外如果你关注的是“你做了某事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大公司因为经营规模更大,也就更容易在绝对意义上获得这种效果。如果我为一家和我之前工作的创业公司规模相当的公司做这份工作,效益大约是每月 1 万美元。这不容小觑,但却连我工资都涵盖不了。
但同样事情发生在大公司,收益却可能被放大到 1 万美金的 1000 倍。所以必然结果是:创业公司普遍较小,它更容易对自己公司本身产生效果,即使对世界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在绝对数量上也很小。
事实上,当我在大公司工作,我都觉察不到自己工作是对公司起了促进还是阻碍作用,但当我为创业公司工作,感觉就像我们正在做的事可以改变公司命运。
如果你想在创业公司工作,拥有在创业公司方面的相关经验将会给你提供更大选择余地。如果你想从事那些实际上是由大公司主导的领域,那么具备大公司相关领域的经验会对你很有帮助。这个问题没有固定***。
第一,“补偿机制”随时间不断改变。2004 年 Paul Graham 写:一个“优秀电脑黑客”最合理收入底线是每年 8 万美元。由于通货膨胀,现调整为每年 10 万美元。但你想想,和每年总收入为 25 万美元以上相比,这里还不计有免费食物可以吃,有保险津贴。所以说,现在机制已严重偏向大公司。
第二,“有趣工作”的权衡也在随时间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双模态的。
亚马逊 AWS 和微软 Azure 的出现,意味之前需要在服务器和操作专业知识上花上百美元的工作,现在几乎不需固定成本。这也意味:如果你在创业公司工作,你能做的事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但同时看下谷歌和微软在顶级系统会议上发布的工作,创业公司还没能力进行那些对“规模效应”依赖很大的工作。所以所有事实际上都取决于你想做什么类型的工作,而在大公司,事情不过是可能相对好点,或糟点。
第三,任何情况下,“现实”都是不同种类公司间的差异要小于同类公司间的差异。当我们讨论创业公司和大公司,情况也一样。
同一公司不同管理者和不同团队间的差异,很容易就比不同公司间的差异要大。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该怎么选择,无论这个建议是来自一个 VC,说你该去一个创业公司,还是一个图灵奖得主建议你从事研究,这些建议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错。
最后我不认识你,无论你是要去大公司、创业公司或是两种性质相结合的公司,我都无所谓。但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我希望:
你已充分了解你经理,清楚知道他能给你提供怎样的支持;
你已充分了解团队成员,以保证你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
你已充分了解项目,以确定你是不是对它感兴趣。
就个人层面,我现在对大家扔到大公司头上的那些胡话已经有点厌倦;下次当我找工作,我可能想听听你们对扔到创业公司头上的那些胡话又是什么见解,但这一切都只是我自己层面上的理解,你一定要搞清的是:对你来说,与你相关的权衡机制又是什么。
长按二维码,关注硅发布文章
PS:点击相关阅读《》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未经作者授权或未注明硅发布官方微信号Guifabucom,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实施转载。)
阅读:1209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宜人贷这次又摊上事了!
首席发言者
不执着财经 张平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