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程先甲故居的《金陵赋》

中华辞赋网◆中国辞赋网◆中华辞赋报◆中华辞赋家联合会◆1号台
◆竭诚欢迎您访问全球最大的辞赋电子文库——收录辞赋骈文5万篇!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赋帝司马呈祥雷氏率[中赋]团队800人,向全球热爱创作辞赋与古文的朋友问好,向广大同仁致敬!
 当前位置:&&&&&&&&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内容
按文章作者
最新上传文章查询视窗
用户名:密 码:
《赋苑琼葩》(千家赋选)
中国新赋运动第一发起人
中赋主席·赋坛领袖·赋帝
&&&○- 今日文章:0
&&&○- 文章总数:28938
&&&○- 今日访问:2903
&&&○- 本周访问:108014
&&&○- 本月访问:254276
&&&○- 访问总数:
双击自动滚屏
◆都邑赋的历史贡献与生命力 / 余恕诚
发表日期:日&&出处:卡卡 编辑&&作者:余恕诚&&本页面已被访问 1090 次
&&&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是与诗文并列的主要文体之一,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自上世纪初,它不仅在创作上受到冷落,极少有人从事,而且在研究上也被忽视。然而自《光明日报》连续刊载“百城赋”、「中华辞赋网」与《中华辞赋报》推出“千城赋”以来,美文联翩而出,世人称赏,可见赋体经历一段伏流以后,又在华夏大地喷涌而出了。因而赋体,即使是曾与封建政治有密切关系的都邑赋,它在历史上的是非,以及它的生命力,还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京都大赋起于汉代。先有扬雄的《蜀都赋》,夸赞其乡土,继有班固的《两都赋》为此一文类树立了典范。嗣后,张衡模拟班固写了《二京赋》。到晋代左思历时三十余年,写成万言以上的《三都赋》,成为赋中巨制。《三都赋》虽然是京都大赋带殿后性的辉煌,但其后都邑赋仍然以较短的篇幅,相对省净的形式,绵延不绝(明代大赋仍多)。直到清末,还有程先甲以《金陵赋》著名。  京邑赋,尤其是历代京都大赋,有很强的政治性,它一般都在国家统一稳定时出现。“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文心雕龙·诠赋》),藉对宫殿壮丽、财阜民康、仪礼完备的描写,宣扬朝廷的功业与威德,起到使四方向慕,人心归顺,加强国家统一安定的作用。班固写《两都赋》,背景是东汉王朝建立后,“京师(东都洛阳)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西都长安)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阳之议”(《两京赋序》),于是班固乃作赋,批评西都的奢侈,赞扬东都的法度,为东都作为稳定的政治中心,制造了强有力的舆论。左思的《三都赋》作于晋统一之后,这时需要有大著作来宣扬作为国家安定统一象征的京都,以京都位居中心,覆盖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鼓舞人心。左思在赋中,代表方隅的西蜀公子、东吴王孙夸赞蜀吴两地,而代表统一的魏国先生发表宏论,陈述魏都优越,指出:“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于是吴、蜀二家为之折服。从而表现了人们对于三国归一的认同,这正适合西晋初年的政治需要。《三都赋》之引起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亦即在此。京邑赋对于京都的盛夸,使京都优出于其他城市之上,而手法是以宾衬主,即使对处于宾位的城市,也是以侈丽宏衍之笔,展现其繁盛阔大,因而总体来讲,仍然是“极众人之所眩曜”,显示出国家之广大,包含之无所不有。京邑赋除写帝京、陪都外,历代还有许多写地方州郡城市乃至边疆城邑的。如汉代扬雄的《蜀都赋》、曹魏时刘劭的《赵都赋》、唐代张嵩的《云中古城赋》、明代黄佐的《粤会赋》、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徐杜的《郑州揽胜赋》、清末程先甲的《金陵赋》。这些,或出于对家乡风土的热爱,或出于对异地风光的惊异,也是以生花妙笔,写京都以外州邑胜概。如扬雄《蜀都赋》不仅写山川的险峻,矿物的丰富,动植的繁多,灌溉的发达,闾阎的密集、纺织的精致,等等,甚至还写到了川菜的香美,读之对蜀中的环境和生活,无限向往。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则写了海南岛风物的奇特。  京邑赋围绕京都和地方名城重镇,从历史到现实,展开多方面铺写,内容往往包括历史沿革、地理形胜、郊甸环境、都市规模、楼台建筑、动植物产、工商贸易、闾阎风情、宗教礼仪,等等,实为一城一市的综合介绍与礼赞。这在古代,大大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扩展了人们的眼界,具有很大的认识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与资料作用。如张衡《二京赋》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外,还写到西京平乐馆中的杂技魔术表演有举重、爬竿、钻刀圈、翻筋斗、走绳、幻术、驯兽、马戏,等等,成为中国杂技史的珍贵资料。《二京赋》还写到国际交往,成为外交史上的重要记录。  都邑赋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可算出现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文学,它固然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美,获得广大读者,同时还以其芳泽沾溉其他文学艺术品种。它对都市的描写,从谋篇布局、到内容材料、音韵词藻,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为诗词文等文体的都市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文学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朝时诗取代赋居于中心地位。唐代前期,国势强盛,未能产生如汉代的京都大赋,但诗为了表现盛唐气象,却从汉赋所体现的炎汉气象中受到启发。唐代写京都的长篇歌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汉赋的继承与移植,因而有“赋体歌行”之称。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便是其中代表。《帝京篇》开头:“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旨意与班固等人的京都大赋完全一致。真是“读宾王长篇,如入王都之市,璀灿夺目”。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宾王此篇,最有体裁,节节相生,又井然不乱。首望出帝居得局,次及星躔山川,城阙离宫,次及诸侯王贵人之邸第,衣冠文物之盛,车马饮馔之乐,乃至游侠倡妇,描写殆尽;后半言祸福倚伏,交情变迁,总见帝京之大,无所不有”。所列举的用铺叙串合方式展开种种繁华景物,正是京都大赋的写法。闻一多说:“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缩,所以他们的歌声,需要大开大合的节奏,他们必需以赋为诗。”(《四杰》)指明了卢骆的长歌对赋体的吸收。唐诗如此,而到了宋代,写都市的词,如柳永《望海潮》咏杭州,王安石《桂枝香》咏金陵,也同样吸收都邑赋的营养,借鉴都邑赋的写法。  在各种文体中,赋以描写见长。并且往往不是一般的三言两语,而是“铺陈描写”。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让诗去描写,不免显得呆板笨拙,缺少诗意诗韵的婉转流动,而赋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西京杂记》卷二)的布局和写法,正是适合于对付“纷纭挥霍,情难为状”(陆机《文赋》)的局面。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熙载《赋概》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非常精要地讲出了赋体的长处所在。传统的五七言诗侧重于表达社会生活在人情感上的反映,它基本上是线性的推进,面对“情事杂沓”,“千态万状,层见叠出”的情事或对象,诗难以发挥所长,长于铺叙的赋,却能“吐无不畅,畅无或竭”,毫无滞碍,酣畅淋漓地全部见于笔端。京都巨邑“千态万状”,以之作题材,也就只有赋这一体裁最为相宜了。都邑赋作为与都市最为契合的文学样式,跟单纯朴实的农村之宜于诗歌正好对应。  朱光潜曾指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诗论》第十一章)也是强调赋的铺陈描写特征。今天,读周邦彦的《汴都赋》,或许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古代则有据赋进行绘画的,《世说新语·巧艺》篇载戴安道有《南都赋图》;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载史文敬有《张平子西京赋图》。可见,赋在展现空间景物上,颇具直观性铺陈性的特点,其“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文心雕龙·诠赋》)之长,有诗歌等文体所不及。  文学史上众多文体历来是互补共生的。某些方面近似于自然界诸物种的并存。一种文体有它独特的长处,就没有理由默默消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众多文体,今天仍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其中有些文体,虽已一度沉寂,但不排斥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还会出现复苏的可能。  &&&&&&&&&&&&&&&&&&&&&&&&&&&&&&&&&&&&&&&&&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
联系***:
互动QQ: 微信号:zf88fz   联系人:赋帝司马呈祥 投稿邮箱: | 工信部备案号:皖ICP备 备案时间:. 公安备案号:92 备案时间:. 中华辞赋网创建于. 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由是嚆矢 发起人:潘承祥 孙继纲 谭杰 周晓明 黄少平等 当今辞赋热掀起者:赋帝 法律顾问:徐达全律师 网站维护:中赋公司   [转载]程先甲的《金陵赋》
下为夫人太爷(爸爸的爷爷)诗文一篇。文章以极度华丽的词藻歌颂文明。
  钟阜,踞虎。
  南摄吴越,北控。
  东南,不愧六朝帝府;雄视,耻为十代故都。
  埋金,始号金陵;秦腾紫气,乃掘龙浦。
  ,王马难共天下;兵发夷州,孙权堪称英主。
  ,终生意图恢复;梁帝舍身,半世痴迷。
  两朝后主,;一代词帝,醉心歌赋。
  及至太祖,朱明初立,乃能,遂成。
  天王定都,民国首倡。
  待得雄鸡一唱,古城地覆天翻。
  而或,视通万里。
  推源六千三百载,越人已然;上溯二十八万年,于此筑垒营巢。
  志在吞吴,屯兵;,霸王亡命。
  匡扶晋室,力主南迁;谈笑东山,决胜。
  ,;睹木思人,长安。
  文帝北伐,草草致之败;南征,汹汹遗焚掠之名。
  乱梁,;伐陈,。
  ,北上弘法;千帆入海,南下耀威。
  香君血溅,如是。
  洪王贪图逸乐,百年;孙文,光耀千秋!
  叹曰:滚滚长江东去,滔滔烈士摩肩,千古英雄淘尽,人间.
  或云江南佳地,帝王之州,,。
  烟雨,千载犹有余恨;燕矶夕照,依旧流光。
  霁雪,更添清凉;钟阜晴云,益显。
  五洲浮翠,一湖古称玄武;,二水中分。
  边,难觅遗韵;口,不复。
  十里,流淌;百尺高楼,阅尽人间春色。
  至于牛首烟岚,,灵谷深松,红叶,金陵胜迹,何庸?
  久闻金陵词赋,超绝方外;文采风流,。
  夫子垂宪,遗泽万世千秋;取士,文光直射斗牛。
  ,遂编《文选》;托身,乃成《雕龙》。
  ,发愤著书;妙笔点睛,顾氏世传《女图》。
  太白,长驻;荆公,文名不下。
  短衣去国,扫叶;,笠翁造园娄湖。
  ,婉而多讽;,独抒。
  披阅八载,增删五次,,字字辛酸之泪;
  沥血十年,成书百卷,,。
  金陵四老,飞扬;悲鸿抱石,挥洒。
  更有晋帖,,金陵,百世流誉。
  而今六朝故地,更胜往昔;风物,。
  说法,花降如雨,天赐,今更绮丽。
  ,寸锦,昔时,今世奇珍。
  ,融通南北;,誉满中华。
  承天地万物之垂幸,集之大成,
  穷极工巧,;,!
  百里天街,万盏;银河泻地,。
  ,遂为;入地,湖山任我驰驱。
  极目天远,迢递三千里路;登高遐瞩,参差百万人家。
  店铺林立,街市繁华竞逐;楼房高耸,人民。
  赞曰:山画,;
  盛世自多奇景,金陵气象万千!
  时维十月,序属三冬。无知小子,为赋。
  虽不长于四六,学识不足以名文,然有感于怀,遂以成篇。
  (1871----1932),是清末运动的积极推行者,他擅长诗词,为地方教育,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中,二十一岁创作鸿篇巨作《金陵赋》此赋至今仍是研究南京民俗的重要文献资料。任教授,废除,兴起,他被选为总会评。江宁学会副会长,学务处义绅。因病去世。他自命为千一斋他所著《选雅》“千虑之失,未为一生之累”所著各书合称《千一斋全书》共有四十余种,可谓“书于身等”。惜然《赋话》《词话》《》两卷,《千一斋胜景录》十四卷,《唐人类编》四卷,《国学丛刊》等卷未能刻印刊出。
():江苏江宁人,字鼎臣,又字一夔,“”。光绪二十九年,清末任南京教习,又任简字学堂总理(校长),精、之学,投身运动,成为早期的先驱。民国时组织“霞社”,被推为,每月聚会,诗词。一生著作有40余种、100余卷,合为《千一斋全书》,有《金陵赋》等传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1301 程先甲 信札一通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中国嘉德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开通大图精览服务,给你不一样的看图体验!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董倩倩 刘元1
拍卖图录APP都邑赋的历史贡献与生命力--中国***新闻--人民网
都邑赋的历史贡献与生命力
日14:05&&&来源:
E-mail推荐: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是与诗文并列的主要文体之一,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自上世纪初,它不仅在创作上受到冷落,极少有人从事,而且在研究上也被忽视。然而自《光明日报》连续刊载“百城赋”以来,美文联翩而出,世人称赏,可见赋体经历一段伏流以后,又在华夏大地喷涌而出了。因而赋体,即使是曾与封建政治有密切关系的都邑赋,它在历史上的是非,以及它的生命力,还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京都大赋起于汉代。先有扬雄的《蜀都赋》,夸赞其乡土,继有班固的《两都赋》为此一文类树立了典范。嗣后,张衡模拟班固写了《二京赋》。到晋代左思历时三十余年,写成万言以上的《三都赋》,成为赋中巨制。《三都赋》虽然是京都大赋带殿后性的辉煌,但其后都邑赋仍然以较短的篇幅,相对省净的形式,绵延不绝(明代大赋仍多)。直到清末,还有程先甲以《金陵赋》著名。  京邑赋,尤其是历代京都大赋,有很强的政治性,它一般都在国家统一稳定时出现。“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文心雕龙·诠赋》),藉对宫殿壮丽、财阜民康、仪礼完备的描写,宣扬朝廷的功业与威德,起到使四方向慕,人心归顺,加强国家统一安定的作用。班固写《两都赋》,背景是东汉王朝建立后,“京师(东都洛阳)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西都长安)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阳之议”(《两京赋序》),于是班固乃作赋,批评西都的奢侈,赞扬东都的法度,为东都作为稳定的政治中心,制造了强有力的舆论。左思的《三都赋》作于晋统一之后,这时需要有大著作来宣扬作为国家安定统一象征的京都,以京都位居中心,覆盖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鼓舞人心。左思在赋中,代表方隅的西蜀公子、东吴王孙夸赞蜀吴两地,而代表统一的魏国先生发表宏论,陈述魏都优越,指出:“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于是吴、蜀二家为之折服。从而表现了人们对于三国归一的认同,这正适合西晋初年的政治需要。《三都赋》之引起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亦即在此。京邑赋对于京都的盛夸,使京都优出于其他城市之上,而手法是以宾衬主,即使对处于宾位的城市,也是以侈丽宏衍之笔,展现其繁盛阔大,因而总体来讲,仍然是“极众人之所眩曜”,显示出国家之广大,包含之无所不有。京邑赋除写帝京、陪都外,历代还有许多写地方州郡城市乃至边疆城邑的。如汉代扬雄的《蜀都赋》、曹魏时刘劭的《赵都赋》、唐代张嵩的《云中古城赋》、明代黄佐的《粤会赋》、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徐杜的《郑州揽胜赋》、清末程先甲的《金陵赋》。这些,或出于对家乡风土的热爱,或出于对异地风光的惊异,也是以生花妙笔,写京都以外州邑胜概。如扬雄《蜀都赋》不仅写山川的险峻,矿物的丰富,动植的繁多,灌溉的发达,闾阎的密集、纺织的精致,等等,甚至还写到了川菜的香美,读之对蜀中的环境和生活,无限向往。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则写了海南岛风物的奇特。  京邑赋围绕京都和地方名城重镇,从历史到现实,展开多方面铺写,内容往往包括历史沿革、地理形胜、郊甸环境、都市规模、楼台建筑、动植物产、工商贸易、闾阎风情、宗教礼仪,等等,实为一城一市的综合介绍与礼赞。这在古代,大大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扩展了人们的眼界,具有很大的认识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与资料作用。如张衡《二京赋》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外,还写到西京平乐馆中的杂技魔术表演有举重、爬竿、钻刀圈、翻筋斗、走绳、幻术、驯兽、马戏,等等,成为中国杂技史的珍贵资料。《二京赋》还写到国际交往,成为外交史上的重要记录。  都邑赋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可算出现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文学,它固然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美,获得广大读者,同时还以其芳泽沾溉其他文学艺术品种。它对都市的描写,从谋篇布局、到内容材料、音韵词藻,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为诗词文等文体的都市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文学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朝时诗取代赋居于中心地位。唐代前期,国势强盛,未能产生如汉代的京都大赋,但诗为了表现盛唐气象,却从汉赋所体现的炎汉气象中受到启发。唐代写京都的长篇歌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汉赋的继承与移植,因而有“赋体歌行”之称。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便是其中代表。《帝京篇》开头:“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旨意与班固等人的京都大赋完全一致。真是“读宾王长篇,如入王都之市,璀灿夺目”。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宾王此篇,最有体裁,节节相生,又井然不乱。首望出帝居得局,次及星躔山川,城阙离宫,次及诸侯王贵人之邸第,衣冠文物之盛,车马饮馔之乐,乃至游侠倡妇,描写殆尽;后半言祸福倚伏,交情变迁,总见帝京之大,无所不有。”所列举的用铺叙串合方式展开种种繁华景物,正是京都大赋的写法。闻一多说:“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缩,所以他们的歌声,需要大开大合的节奏,他们必需以赋为诗。”(《四杰》)指明了卢骆的长歌对赋体的吸收。唐诗如此,而到了宋代,写都市的词,如柳永《望海潮》咏杭州,王安石《桂枝香》咏金陵,也同样吸收都邑赋的营养,借鉴都邑赋的写法。  在各种文体中,赋以描写见长。并且往往不是一般的三言两语,而是“铺陈描写”。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让诗去描写,不免显得呆板笨拙,缺少诗意诗韵的婉转流动,而赋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西京杂记》卷二)的布局和写法,正是适合于对付“纷纭挥霍,情难为状”(陆机《文赋》)的局面。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熙载《赋概》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非常精要地讲出了赋体的长处所在。传统的五七言诗侧重于表达社会生活在人情感上的反映,它基本上是线性的推进,面对“情事杂沓”,“千态万状,层见叠出”的情事或对象,诗难以发挥所长,长于铺叙的赋,却能“吐无不畅,畅无或竭”,毫无滞碍,酣畅淋漓地全部见于笔端。京都巨邑“千态万状”,以之作题材,也就只有赋这一体裁最为相宜了。都邑赋作为与都市最为契合的文学样式,跟单纯朴实的农村之宜于诗歌正好对应。  朱光潜曾指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诗论》第十一章)也是强调赋的铺陈描写特征。今天,读周邦彦的《汴都赋》,或许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古代则有据赋进行绘画的,《世说新语·巧艺》篇载戴安道有《南都赋图》;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载史文敬有《张平子西京赋图》。可见,赋在展现空间景物上,颇具直观性铺陈性的特点,其“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文心雕龙·诠赋》)之长,有诗歌等文体所不及。  文学史上众多文体历来是互补共生的。某些方面近似于自然界诸物种的并存。一种文体有它独特的长处,就没有理由默默消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众多文体,今天仍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其中有些文体,虽已一度沉寂,但不排斥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还会出现复苏的可能。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权娟)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48小时评论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是与诗文并列的主要文体之一,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自上世纪初,它不仅在创作上受到冷落,极少有人从事,而且在研究上也被忽视。然而自《光明日报》连续刊载“百城赋”以来,美文联翩而出,世人称赏,可见赋体经历一段伏流以后,又在华夏大地喷涌而出了。因而赋体,即使是曾与封建政治有密切关系的都邑赋,它在历史上的是非,以及它的生命力,还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京都大赋起于汉代。先有扬雄的《蜀都赋》,夸赞其乡土,继有班固的《两都赋》为此一文类树立了典范。嗣后,张衡模拟班固写了《二京赋》。到晋代左思历时三十余年,写成万言以上的《三都赋》,成为赋中巨制。《三都赋》虽然是京都大赋带殿后性的辉煌,但其后都邑赋仍然以较短的篇幅,相对省净的形式,绵延不绝(明代大赋仍多)。直到清末,还有程先甲以《金陵赋》著名。
  京邑赋,尤其是历代京都大赋,有很强的政治性,它一般都在国家统一稳定时出现。“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文心雕龙?诠赋》),藉对宫殿壮丽、财阜民康、仪礼完备的描写,宣扬朝廷的功业与威德,起到使四方向慕,人心归顺,加强国家统一安定的作用。班固写《两都赋》,背景是东汉王朝建立后,“京师(东都洛阳)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西都长安)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阳之议”(《两京赋序》),于是班固乃作赋,批评西都的奢侈,赞扬东都的法度,为东都作为稳定的政治中心,制造了强有力的舆论。左思的《三都赋》作于晋统一之后,这时需要有大著作来宣扬作为国家安定统一象征的京都,以京都位居中心,覆盖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鼓舞人心。左思在赋中,代表方隅的西蜀公子、东吴王孙夸赞蜀吴两地,而代表统一的魏国先生发表宏论,陈述魏都优越,指出:“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长世字?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于是吴、蜀二家为之折服。从而表现了人们对于三国归一的认同,这正适合西晋初年的政治需要。《三都赋》之引起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亦即在此。京邑赋对于京都的盛夸,使京都优出于其他城市之上,而手法是以宾衬主,即使对处于宾位的城市,也是以侈丽宏衍之笔,展现其繁盛阔大,因而总体来讲,仍然是“极众人之所眩曜”,显示出国家之广大,包含之无所不有。京邑赋除写帝京、陪都外,历代还有许多写地方州郡城市乃至边疆城邑的。如汉代扬雄的《蜀都赋》、曹魏时刘劭的《赵都赋》、唐代张嵩的《云中古城赋》、明代黄佐的《粤会赋》、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徐杜的《郑州揽胜赋》、清末程先甲的《金陵赋》。这些,或出于对家乡风土的热爱,或出于对异地风光的惊异,也是以生花妙笔,写京都以外州邑胜概。如扬雄《蜀都赋》不仅写山川的险峻,矿物的丰富,动植的繁多,灌溉的发达,闾阎的密集、纺织的精致,等等,甚至还写到了川菜的香美,读之对蜀中的环境和生活,无限向往。丘浚的《南溟奇甸赋》则写了海南岛风物的奇特。
  京邑赋围绕京都和地方名城重镇,从历史到现实,展开多方面铺写,内容往往包括历史沿革、地理形胜、郊甸环境、都市规模、楼台建筑、动植物产、工商贸易、闾阎风情、宗教礼仪,等等,实为一城一市的综合介绍与礼赞。这在古代,大大增长了人们的知识,扩展了人们的眼界,具有很大的认识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与资料作用。如张衡《二京赋》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外,还写到西京平乐馆中的杂技魔术表演有举重、爬竿、钻刀圈、翻筋斗、走绳、幻术、驯兽、马戏,等等,成为中国杂技史的珍贵资料。《二京赋》还写到国际交往,成为外交史上的重要记录。
  都邑赋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可算出现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文学,它固然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美,获得广大读者,同时还以其芳泽沾溉其他文学艺术品种。它对都市的描写,从谋篇布局、到内容材料、音韵词藻,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为诗词文等文体的都市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文学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朝时诗取代赋居于中心地位。唐代前期,国势强盛,未能产生如汉代的京都大赋,但诗为了表现盛唐气象,却从汉赋所体现的炎汉气象中受到启发。唐代写京都的长篇歌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汉赋的继承与移植,因而有“赋体歌行”之称。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便是其中代表。《帝京篇》开头:“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旨意与班固等人的京都大赋完全一致。真是“读宾王长篇,如入王都之市,璀灿夺目”。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宾王此篇,最有体裁,节节相生,又井然不乱。首望出帝居得局,次及星躔山川,城阙离宫,次及诸侯王贵人之邸第,衣冠文物之盛,车马饮馔之乐,乃至游侠倡妇,描写殆尽;后半言祸福倚伏,交情变迁,总见帝京之大,无所不有。”所列举的用铺叙串合方式展开种种繁华景物,正是京都大赋的写法。闻一多说:“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缩,所以他们的歌声,需要大开大合的节奏,他们必需以赋为诗。”(《四杰》)指明了卢骆的长歌对赋体的吸收。唐诗如此,而到了宋代,写都市的词,如柳永《望海潮》咏杭州,王安石《桂枝香》咏金陵,也同样吸收都邑赋的营养,借鉴都邑赋的写法。
  在各种文体中,赋以描写见长。并且往往不是一般的三言两语,而是“铺陈描写”。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让诗去描写,不免显得呆板笨拙,缺少诗意诗韵的婉转流动,而赋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西京杂记》卷二)的布局和写法,正是适合于对付“纷纭挥霍,情难为状”(陆机《文赋》)的局面。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刘熙载《赋概》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非常精要地讲出了赋体的长处所在。传统的五七言诗侧重于表达社会生活在人情感上的反映,它基本上是线性的推进,面对“情事杂沓”,“千态万状,层见叠出”的情事或对象,诗难以发挥所长,长于铺叙的赋,却能“吐无不畅,畅无或竭”,毫无滞碍,酣畅淋漓地全部见于笔端。京都巨邑“千态万状”,以之作题材,也就只有赋这一体裁最为相宜了。都邑赋作为与都市最为契合的文学样式,跟单纯朴实的农村之宜于诗歌正好对应。
  朱光潜曾指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是‘空间艺术’。”(《诗论》第十一章)也是强调赋的铺陈描写特征。今天,读周邦彦的《汴都赋》,或许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古代则有据赋进行绘画的,《世说新语?巧艺》篇载戴安道有《南都赋图》;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载史文敬有《张平子西京赋图》。可见,赋在展现空间景物上,颇具直观性铺陈性的特点,其“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文心雕龙?诠赋》)之长,有诗歌等文体所不及。
  文学史上众多文体历来是互补共生的。某些方面近似于自然界诸物种的并存。一种文体有它独特的长处,就没有理由默默消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众多文体,今天仍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其中有些文体,虽已一度沉寂,但不排斥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还会出现复苏的可能。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光明网版权所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