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晓喇叭看不见广播自己怎么看不见

当前位置:&>&&>&
  本报莱西讯 (通讯员吕树明 姜彩霞)“咱们管家果树专业合作社已与青岛市区两家社区取得联系,咱村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城市社区啦……”,莱西市马连庄镇管家村的大喇叭正在向村民传达着喜讯——农产品直销城市社区对接成功啦。大喇叭重新响了起来,如此的场景也遍布于马连庄镇的其他村庄。  “大喇叭”作为农民的老朋友,自上世纪五六十年***始盛行,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喇叭”似乎成为了摆设,有的村甚至已经销声匿迹。马连庄镇党委在调查后认为,大喇叭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一般村都能建得起、养得起、用得起,可以说是经济又实惠的宣传工具。  自去年以来,马连庄镇启动了“大喇叭”工程,成立镇村两级编播人员队伍。全镇77个村庄,每村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到播音点进行广播,并安排专人承担起设备管理养护工作。为提高提升播报质量,今年举办相关培训5期。不仅培训广播设备的操作规程原理、机器及线路维护保养等相关业务知识,还开展了下载网络资源、利用MP3进行播音等技能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广播员们的业务水平。镇文化站、广播站围绕生活服务知识、农业科技知识、乡村道德等制定广播内容,并定期分发给各村,丰富农村广播的内容。镇里还制定了广播考核制度,每年评选马连庄“好声音”。  西军寨村是大棚甜瓜专业村,为推广寿光第五代大棚技术,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搜集相关节目,充分发挥大喇叭优势,每天播放冬暖式大棚的相关知识。据了解,在大喇叭传授技术的良好氛围下,全村上下齐心学习甜瓜技术的情绪高涨起来,目前,该村建起50亩冬暖式大棚,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本文相关新闻“大喇叭”开始广播了_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_东莞时间网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大喇叭”开始广播了
麻涌镇68个“大喇叭”6年来每天准时响起,成为中老年人主要的文化消遣方式和资讯获取途径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主持人在录下一期新闻节目
本报记者 曹雪琴 摄
&&&&近6年来,每天9时30分和15时30分,麻涌镇68个大喇叭都会准时响起,“到点”就走出家门来听广播,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固定休闲方式。&&&&2006年7月,麻涌在全镇重建有线广播网络,在各社区(村)的凉棚顶、榕树上和小广场角落,***了68个大喇叭。每天按时播出时事新闻、生活百科知识等资讯信息,还有经典名著故事、音乐等娱乐节目,古老的形式,播放着新鲜的内容。&&&&6年来,麻涌镇宣传文化部门不断调整栏目内容,以期贴近百姓生活。最近,该镇正在筹划推出一个“与法同行”的栏目,意欲在百姓中普及法律知识。&&&&一边乘凉一边听广播&&&&昨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麻一村的小公园,茂盛的树木遮出了大片阴凉,这里曾是麻涌八景之一的“白鹤榕荫”,环境果真清雅。此时,上午半个小时的新闻播报刚刚结束,刚上演的是评书故事,而且还是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榕树下的几位老人听得津津有味。&&&&70岁的钟伯告诉记者,每天一有时间,他就会坐在榕树下听广播。钟伯笑着说:“喇叭里播出的什么节目都喜欢听,最喜欢听‘讲古’。”&&&&坐在旁边石凳上的袁伯表示,这些年来,平时的休闲活动就是听广播,以前没有广播,也就是和邻居们一起坐在这里聊天,聊一整天也没意思,现在听听新闻、故事,精神有寄托了。&&&&湖南人李阿姨在麻涌呆了几年了,对大喇叭的播出时段了如指掌:“每天上午9点半至10点半,下午3点半至4点半。”&&&&大喇叭遍布镇内各个角落&&&&该镇宣教文体局工作人员带记者沿着麻三村的一条街道一路走下去,一边介绍,这条路上分布了三四个播音点。记者发现,这条路上的大榕树十分茂盛,正好挡住夏日阳光,十分凉爽,居民也比较集中。&&&&“全镇共有68个播音点,基本上每个村都有4个以上的播音点,村民一般走出家门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听广播。”该镇文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听广播已经成为当地中老年人的一大消遣方式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实当初提出重建有线广播,也有所顾虑,因为有些人觉得,“都资讯时代了,还搞大喇叭,岂不是走回头路”。&&&&但是,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群众对这种形式还比较欢迎,而且借助已经遍布的光纤网络,重建有线广播的费用也不高,一共就三四十万元。于是,该镇主要领导在了解情况后,十分支持,认为形式旧不要紧,只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用丰富的宣传手段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到内容创新就一定能吸引听众。&&&&“在麻涌,很多中年农民朋友也喜欢听,下午4点半前,阳光太强,下田干活太晒,先坐凉棚里听听广播,再去干活就很合适。”该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他们选择这两个时段播出的原因。&&&&计划增加普法节目&&&&这几年来,麻涌广播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百姓中走访调查,受老百姓欢迎的就继续做,不太受欢迎的,就不断调整,目前的节目安排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九点半开始,先是播出半个小时的时事新闻,既有麻涌本土新闻,也有省市乃至国家大时事,新闻后就是半个小时的评书故事,下午三点半开始也是半个小时新闻,就是前一天晚上麻涌电视新闻的录播,然后也是半个小时的评书故事。但周六日却有所变化,周六的新闻节目时段变成了生活资讯、与村民有关的通知或者音乐播放等。&&&&该负责人还透露,为了有效推进基层普法工作,麻涌有线广播正考虑增设一档“与法同行”节目,目前正在调查阶段。

----澳媒调侃阿博特普京尴尬相遇----习***称赞梁振英----高校出版《男生安全手册》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在买个大功率的喇叭,能实现像村庄里大喇叭广播的功能么?_百度知道大喇叭开始广播了 - 今日头条()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7月2日早晨6点多,家住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北村的李国珍老人又来到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上进行晨练。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多伦人民广播电台。”6点30,悬挂在高杆上的4个大喇叭里传来悦耳的广播声。“以前是为了锻炼而早起,现在是边锻炼边听广播,身体好了不说,心情还舒畅。”李国珍说。重闻大喇叭声,唤起了她年轻时代的记忆。 在那通讯、电力不发达的年代,大喇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在去年,自治区把“村村响”纳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后,哑了近20年的大喇叭重新又回到了农牧民的身边。“别看才响了30来天,感觉很实用。播出时间也很合理,早晨起床、午间备饭、晚间洗漱的时候都有广播听,不知不觉就学到很多知识了。”北村村委会主任潘广生打趣地说。 据悉,多伦县农村广播“村村响”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每次2小时,村里如有大事可临时加播。为了让播出节目接地气,县调频广播精心打造了《科技?望台》《干部到我家》《农民与法》《惠农政策好》等7大板块节目,致力于服务“三农”和农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让农民一边收听广播,一边干活,及时获取实用性信息。 多伦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韩淑丛介绍,截至目前,该县64个行政村的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并力争在今年7月底前实现全县405个自然组“组组响”,使农村广播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凝聚力,传播党的惠民政策和农业科技信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服务农民群众方面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易车购物10万买豪车 新劲炫ASX等你询底价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