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思考咱知道dnf角色名字了DNF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啦

经过思考咱知道了DNF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啦_百度知道&&&&&&&&&&&&&&&&
/ 美的思考 
序王朝闻  《语文课本上的美》出版之后,作者刘谦又完成了《美的思考》的书稿。 这两本供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写得通俗易懂和有趣。第二本将和第一本那样, 成为中学生愿读和有益的课外读物。  美和丑一样无所不在,无对不在。但人们往往只模糊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未必就能辨别它那不同的性质。这一方面因为它们存在的形态很复杂,不易 辨别,另一方面因为人们辨别美丑的能力有迟钝与敏锐的差别,认识有深刻 与肤浅的差别,判断有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从这本书的目录和作为导言的《美 的思考》看来,作者企图结合着精神生活的生动事例,诱导读者在改革的实 践中不断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这是企图给读者以启迪,让读者自觉地 培养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发展高尚的情操,也就是一种 对于能够欣赏美的主体的创造。  从我读到的部分章节看来,作者避免了生硬的说教的方式,没有简单地 把自己所理解了以至自己也不理解的东西塞给读者,而是采取了与读者轻松 地交谈的方式,以商量的态度诱导读者思考一些有关美的问题。这种既尊重 读者也就是尊重作者自己的方法和态度,也许和作者多年从事过青少年的教 育工作的经验有关。这种著作在审美教育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将会在读 者的阅读活动中得到验证。我家那位第三代人,一岁又两个月的小孙子,已经改正了他把“爷爷”叫成“娃娃”的错误。他不按年龄的大小来划“代沟”,对我的亲切态度使 我感到欣慰。但我对他那改正了的错误并不生气,我只惋惜自己那一去不复 返的年华。我不否认他发声方面的进步,但我觉得他那不准确的发声对我也 能引起美感。谈到这一生活琐事不过为了说明,人们对美丑判断显然不能没 有客观标准、感觉和思维的主体个性的差异。这就是说,包括实施审美教育 的良好读物,它对个性不同的读者所引起的效应也有差别。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以为这本新的读物对于读者的积极作用,有待于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与作者相合作,从而不断掌握正确和有益的审美知识,它不能代替读者自己 的思考。 附带指出:中学生接受美育的教材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丑与美互相对立着和 互相斗争着,所以揭示丑的漫画以至某些笑话,包括理解俗话中的“吊死鬼搽 粉”,在审美教育中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作家刘谦的第三本书可能会扩大他 的研究对象,但我相信乐于思考的青少年,在接受他即将出版的这本用美的形 态谈美并可以当作谐语来阅读的书籍的启迪时,能够自己逐渐掌握与发展正确 和有效的审美知识,进行审美主体的自我创造。美的思考            美的思考美,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啊! 在生活里,凡属美好的事物,无不冠上一个美字。比方说,美满、美观、美谈、美意、美德、美事、美差、美味??还有***之美、价廉物美、尽善 尽美、十全十美以及我们常说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 有的同学也许会到字典里去找***:美,就是好和善,如美德;美又有得意、高兴的意思;还有赞美、称赞、以为好的含义。 有的同学还不满足,会去翻《辞海》,那上面解释说,美是指味、色、声的好,如美好、美观;指才德或品质的好,如美德、价廉物美;指善事、 好事,如“君子***之美,不***之恶”;还指赞美、称美??  还有的同学也许会找一些关于美的格言、警句来回答。例如车尔尼雪夫 斯基说的“美就是生活”;达,芬奇说的“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苏霍姆 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还有 高尔基说的“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 的一种结合体??”究竟什么是美的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了呢?  托尔斯泰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想来当然已经是大家知道和了解 的。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但没有明白,而且,虽然 150 年来——自从 1750 年鲍姆嘉敦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多少博学的思想家写了堆积如山的讨论 美学的书,‘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没有解决??‘美’这个词儿的 意义在 150 年间经过成千学者的讨论,意仍然是一个谜。”美,真是“一个谜”吗?  对这个问题,有个叫卫泽的中学生曾对它进行过一番思考。 他常常伫立在他家的阳台上,久久地观赏着一株美丽的玫瑰花。当红日喷薄 欲出,玫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含着露,发着光,带着笑——他当时想到 的只有这样四个字:“玫瑰真美!”于是,他认为“美”就是美,简直不须用其它词汇来定义。比方说,松柏挺立,我们看到了壮丽;修竹婆娑,我们看到了秀美;“池塘生春草”, 我们看到了清新之美;“猛虎啸深谷”,我们看到了粗犷之美??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他奶奶有一双小脚。有一次,他奶奶洗脚的时候,他好奇地跑过去看。 呀,真可怕,简直是畸形的畸形!他心疼地问:“奶奶,您为什么跟自己过 不去?弄双小脚,难看不说,路都走不稳,何苦呢?”奶奶却笑着说:“难 看?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它,那才叫难看呢!那时候管这小脚叫‘三寸金 莲’,是女人的‘俏根’。你爷爷就因为喜欢这双脚,才娶了我。”  奶奶说的自然是真事。可是,那时候的人怎么会以小脚为美呢?分明是 “丑”嘛,还取了个美的名字:“三寸金莲”。  经过瞑思苦索,他才找到问题的***: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社会不同, 所以人们的审美观也不相同。只有在旧时代、旧社会,才会有“三寸金莲” 那种饱含着血和泪、苦和涩的“美”。于是,他对美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天,他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的时候,随着威武雄壮的国歌演奏声,他被屏幕上的画面惊服了:国徽,高高悬挂的国徽:国旗,冉冉升起的 国旗;红日,光芒万丈的红日??陡然间,一股激情油然而生,一种新的美 的光华在他心中涅槃。??同样是红日的照耀,此时此刻,他却感到红旗比 玫瑰美丽得多!  对于什么是美的问题,他又有了新的发现:惟有同时代的脉膊一起跳动, 才产生真正的美,完全的美。英雄模范人物的报告,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 向世界,“长征号”火箭腾空而起??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美! 他在《对美的思考》一文里,充满激情地写道:“如果说当年陶渊明不 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后、寄情山水,追求的是一种恬静的美,那么,我 们今天再关起门来,面壁谈‘美’。这本身就是对‘美神’的嘲弄!我们当投身于社会改革的洪流,创造新世界的美。” 从阳台上的玫瑰花,到奶奶的“三寸金莲”,再到收看电视《新闻联播》,引起了卫泽同学对美的思考,而且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 原来,美并不神秘。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虽然我们很难给它下定义。让我们也象卫泽同学一样,对美进行一番独立思考,并投身改革的洪流,去 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美之根是对祖国的爱  ***前,晨光熹微。武警战士簇拥着一面五星红旗走出***城楼的 洞门。当他们昂首阔步,走向旗杆的时候,整个***广场气氛庄严肃穆, 行人止步,东西来往车辆自动停驶。升旗手来到旗杆下,按动电钮,护旗手分立两厢,面对***举手行礼,人们目送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两分钟以后,五星红旗便威严地飘扬在旗杆 的顶端??这,便是首都***前的升旗仪式。  每当这时候,***广场的金水桥上,旗杆之下,都站满了北京人和来 自祖国各地的旅游者。这的确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的确是蔚为壮观的场景!  如果你也置身在这人群之中,目送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也会 热血沸腾,浮想联翩,一股爱国主义的激情油然而生。是呀,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古今中外的爱国者,历来被世人传诵。  大音乐家肖邦在 20 岁出国的时候,带走的是朋友送给他的一个银瓶,瓶 里装满了祖国波兰的泥土。他出国以后,曾先后到过法国、德国、英国,颠 沛流离了十九年,这瓶祖国的泥土一直伴随着他。也就是说,他一刻也没有 忘记自己的祖国。即使在生命垂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心里眷恋的仍然是 自己的祖国。他给亲人留下的遗言是:“我在人世不会太久了,在我去世以 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我希望至少能把我 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肖邦与世长辞了。遵照他的遗愿,朋友们在安葬他的时候,在墓穴里首 先撒下伴随他多少年的银瓶中的祖国泥土,并把他的心脏带回波兰。像这样临死还深深眷恋着祖国的爱国者,在我国历史上不胜枚举。 大家熟悉的文天祥,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心里想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国。他说:“惟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在刽子手即将挥起屠刀的时候, 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问:“哪边是南方?”问清以后,跪了下去,拜了几 拜,然后站起来,对刽子手喝道:“快动手吧!”  在我们当代青年当中,更是人人都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人人都在追求 一种崇高的美,那就是爱国。  在不少人“向钱看”的时候,苏州印花厂青年女工杜芸芸,毅然将十万 元遗产献给国家。  在部队,有个叫郑英的班长,本有个令有些人眼红的家庭,姑母在巴黎, 外婆在香港。参军后,姑母来到军营。她把继承产业的希望寄托在这位侄子 身上,忙着给他办理出国手续。她对郑英说:“只要你一句话,别墅、卧车, 财产都有了,跟我走吧。”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摆在郑英面前。他眼前浮现 出艾菲尔铁塔的旋转餐厅,塞纳河畔迷人的夜晚,但是他战胜了花都的诱惑, 选择了留在部队保卫祖国的道路。他的满腔爱国热情,把姑母感动了,她留 给郑英一个笔记本,自豪地对他说:“记下你奋斗的足迹吧!”  要知道海外赤子也是炎黄子孙。爱国者即使是生活在异国他乡,依然热 爱自己的祖国。  在美国花花世界旧金山,居然有个非同一般的“新华书店”。这个书店 在那经售《求是》杂志、《中国建设》、《人民日报》和《***文选》?? 书店的老板是一位 80 高龄的老华侨。早先,在中美关系还不正常的时候,他 因为从香港转去一大批大陆书刊在旧金山出售而被反动分子视为眼中钉、肉 中刺,书店被砸了七八次,连夫人也被反动分子用汽车撞死,自己也经常遭 到暗算,可是,这家书店却一直没有关门!华侨的后一代,也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  有个从菲律宾归来的华侨少年陈炜柏,就曾经是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 当时,同学们问他:“干嘛从菲律宾回来?”他开门见山地回答:“我是因 为爱国才回来的。”他还介绍说:“不久以前,我妈妈回国的时候,画了不 少画儿带回去贴在家里。当时,爸爸就对我说,‘我们迟早要回到祖国 去’??”爱国主义就是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当代中学生 的美德。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不仅表现在对祖国山河、民族、文化、历史的热爱,而且表现为崇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为祖国独立富强的强烈责任感 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祖国,这个崇高而神圣的字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讴歌、为 之献身。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在纵横一万里的辽阔的土地上,涌现 了多少英雄豪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他们的业绩可歌可泣,他们的英名 永垂青史,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  朋友们,让我们站在这片抚育过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热土上,站在生我 养我的热土上,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爱吧!美之源是劳动,美之花是贡献,美之根是对祖国的爱!美与勇敢者同在  相传在 1500 年前的中越闽中地方有一座庸岭,高几十里。岭北的山洼 里,有一条蛇,七八丈长,60 几围粗,时常吃人害畜,人们信以为“神”, 用整牛整羊去供奉他,但也无济于事。后来,每到八月初一就将一个十二三 岁的女孩送到大蛇洞口,表示祭祀,已经连续九年了。  这一年又要招募小女孩祭祀的时候,有个叫李诞的人,有六个女儿,小 女儿叫李寄,要应招去,父母当然舍不得,但她却偷偷地去了。她去的时候, 带了一把利剑和几石糯米,还领着一条狗。她用食物把巨蛇引出来,先放狗 去咬,把蛇的注意力引到狗的一方,然后挥起利剑猛砍,终于把巨蛇杀死, 为民除了害。  这是晋代干宝《搜神记》里记载的李寄斩蛇的故事。到了 500 年后的唐 代,《童区寄传》里又记载着一个勇敢的男孩的故事。说的是两个贼把区寄 的两手反绑在一起,两个贼兴奋地喝起酒来。喝醉以后,一个贼到集市上去 了,另一个便躺下睡觉。区寄发现身旁有一把刀子,便将绳子在刀刃上擦断, 然后用刀将这个贼杀死。正要逃跑的时候,另一个贼回来了。当这个贼要杀 他的时候,他急中生智,说:“我杀死他是因为我不愿意把自身给两个人, 只愿给你一人。”这个贼觉得有道理,心想,杀死区寄反倒一无所获,便把 他重又捆绑起来,带到家里准备明天早晨上市去卖。这个贼又睡下了。区寄 又趁机在炉火上把绳子烧断,顾不得手已烧坏,又把这个贼杀死了。李寄斩蛇和区寄除贼,都表现了大智大勇的精神,至今被人传诵。勇敢,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勇敢,是一种精神美。 要想披荆斩棘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就得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精神。 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美国的富兰克林就是个勇敢的科学家。谁都知道雷电能打死人,可是,这位科学家不但不怕被雷电打死,而且要把雷电抓住。   1752 年 7 月的一天,在美国波士顿,阴霾密布,眼看就要下雨。就在 这时候,富兰克林在野外“放风筝”。他的风筝很特别:用杉树枝做骨架, 用薄丝手帕当纸,扎成菱形的样子。风筝的顶端安了一根尖尖的铁针。放风 筝的麻绳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风筝飞上高空不久,下起雨来了,随着大 雨、电闪雷鸣,大自然发怒了。富兰克林无所畏惧,只是全神贯注于他的手。 当头顶上闪电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手麻酥酥的,意识到这是天空的电流通 过湿麻绳和铁钥匙传到了他的手上,因此他兴高彩烈地说:“电,捕捉到了!” 他马上把铁钥匙和莱顿瓶连起来,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这种电同样可 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所做的一切实验。  富兰克林用勇敢的行为,缜密的方法,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为 电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使唯物史观在电学领域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 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无数革命者都有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气概”。例如,1916 年 3 月20 日,刘伯承在丰都城外阻击北洋军。激战之中,他右眼和颅顶受了重伤, 多亏有人将他背出城外,在一户人家里隐藏起来。因为没有医药,他就用烟 丝堵住伤口,结果右眼发炎。后来,他被偷偷送到重庆就医。一位德国籍医 生检查之后告诉他,右眼保不住了,必须立即挖去,装上假眼球。但手术没 有麻药。刘伯承却坦然自若,请医生只管动手。在做手术的时候,刘伯承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却愣是一声不吭。手术完毕,医生一边擦着汗,一 边翘着大拇指说:“真不愧为英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的话: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岂能失去勇敢?在当代英雄的行列里,就有 我们中学生:有的敢于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舍身救人;有的敢于赤手空拳 面对手持凶器的歹徒;有的敢于和不治之症——癌作顽强的斗争;有的敢于 无情地解剖自己的灵魂??  中国的保尔式的英雄吴运铎同志说过:“勇敢精神不是天生的。革命者 的勇敢精神,只能产生于对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 念,是在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艰苦实践中磨炼而成的。”为了实现我们崇高的奋斗目标,愿美与勇敢者同在!心灵美的一颗明珠爱集体是心灵美的一颗明珠。 一个心灵美的人,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人,总是时时刻刻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他要走的必然是集体主义的光明大道——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对集体有利,对社会有益。他的座右铭必然是“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人的社会活动,总是在集体的“海洋”中遨游。  人类文明史,实质上是人类集体的奋斗史。人类所以能够生存、能够发 展;能够改造自然、美化自然;能够改造社会、美化社会,只有依靠集体的 力量,集体的智慧,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各条战线上从事不同的劳动,在为国家为集体创美、立美、谋幸福的同时,也是在为个人创美、立美、 谋幸福。这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正是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的表现。蜚声中外的中国体育健儿,昂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力挫群友,为国扬威,实质上是中华民族新的集体主义的凯歌。 这样的集体,是智和力结合的集体,是意志和技巧结合的集体,是长期苦练和一时冲刺结合的集体。一句话,是个性和共性融为一体的集体。在这 样的集体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集体目标高于一切, 而个人的才智和作用,都被这巨大的“磁力”所吸引,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合 力”。这种强大的“合力”,简直所向无故。  中学生朋友,你所在的集体有没有吸引集体成员的“磁力”呢?有没有 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呢?我想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的力量,在上文化课的时候,还不容易看出来的话, 那么,在运动会上,就“昭然若揭”了。有个班级在一次田径运动会上,出师不利,上午成绩不佳,几个主力队员都发挥得不理想,整个班级的团体总分最低。 但是,这个集体是坚强有力的。中午,教室里虽然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但是谁也没有垂头丧气。黑板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一行大字:“为了班级 荣誉,人人奋勇拼搏。”几个队员摩拳擦掌,高喊:“拼了!”下午没有比 赛项目的同学,全都向班主席要任务,争着当服务员。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 下午要决一死战。  虽然下午天公不作美,下起毛毛雨来,可是,这个班的运动员斗志倍增。 有的上午比赛没有获得好成绩,下午夺得了第一名;有的虽然很疲劳,却荣 登冠军宝座。一些平日大大咧咧,好象不太关心集体的同学,在这关键时刻, 一想到集体的荣誉,照样毫不吝啬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果整个班级转败为胜,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同样闪烁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芒。 有一个女中学生宿舍,是一排低矮破旧的茅屋,房檐伸手可及,且大有“为秋风所破”之状。雨水冲刷的脊沟,斑驳的墙壁,漏水的窟窿,无一不 显出年久失修的痕迹。每间小旁充其量不过 16 平方米,但是却住着十名女中 学生。  按说条件够苦的了,可是,这个宿舍的十名女同学,却把这宿舍当成是 她们的第二个“家”。她们都知道,宿舍条件差,是因为学校经费困难。价值 100 多万元的四层教学楼刚刚竣工,要马上盖学生宿舍怎么可能呢?但是,她们坚信,今天 我们住陋室,明天的新生就可以搬进新宿舍。艰苦不过是暂时的,“面包有 了,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她们在这里生活得多么美好啊!  她们的环境是美的:方方正正的被垛,干干净净的床铺,床下的脸盆别 出心裁的对口扣放。书籍摞起来,既是写字桌,又是梳妆台,有条不紊地摆 放着梳妆用具及餐具。窗户不大,但很明净,窗台上有各种花木。春天,折 几支绿柳或采一把映山红;夏天,从田野带回一束百合花或野玫瑰;秋天, 摆上几只饱满的谷穗或几棒闪光的玉米;冬天则折一支傲霜斗雪的青松。她们的心灵更是美的:她们在这里开始了人生课题的讨论:在这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里迈出了走向成熟的坚定的一步;在这里靠着集体的智 慧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她们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是,却能互相摩擦着携手前进,她们吃住在一起,共同学习,一道进步,彼此不分你我,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 她们虽然毕业就要离开这个宿舍,但是她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这个小集体。 集体主义的美德已经注入她们的生活,集体主义的美德也必将伴随着她们的事业和青春。 让我们人人都爱我们的集体,都把自己放进集体的大海,去为集体、也为自己创造无穷无尽的美。话说情趣情趣,就是指一个人的性情和志趣。 一个人的生活是应该充满情趣的。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的那样:“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会失 掉一半。”情趣,并不都是美的。只有那些高尚、健康的情趣才有美可言。 一次,马克思和大女儿燕妮做“填自白书”的游戏。燕妮在小册子上抄好了一些选定的问题,由马克思填写。马克思是这样填写的: 您最珍贵的品德(对一般来说):朴实。 您主要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不能原谅的缺点:奴颜卑膝。 您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我们从马克思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情趣。这种情趣生动地反映了马克 思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教养和科学的世界观。  一个人的情趣是有高下之分的。比方说,有的同学喜欢集邮、摄影、书 法、美术,喜欢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喜欢听优美、健康的音乐。 这种情趣是高尚的,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朝气蓬勃。 生活情趣对人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操和精神面貌具有养性怡情、潜移默 化的巨大作用。有的同学的情趣则比较低下。他们对吃喝玩乐、抽烟赌博、 看***书刊、听***音乐津津乐道,把这些作为人生一大乐趣。这种种低级 趣味,使他们变得意志消沉,精神空虚。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来,看看活生生的事实吧!  有一个在学校曾经是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由于情趣低下,终于堕落成罪 人,请听他在狱中的自白:“在上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每天想的、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知识的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进了中学以后,看了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以后,一些所谓的绿林好汉代替了我心目中的董存瑞、杨子荣,我觉得他们真棒,行侠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做人就要像他们那样,讲个义气。 “后来,分配到工厂当了工人。由于思想空虚,我也学着抽烟、喝酒来刺激自己了。又看了一些乌七八糟的小说,被里面的人物所吸引,开始迷恋起西方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于是我老想有一个能获得一笔外财的诀窍就好了。后来,我由于偷了别人一辆吉普车开着去兜风,被拘留了。” 一个情趣低下的人,只能一步步走向邪门歪道,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一个情趣高尚的人,则可以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美。 在上海的一个弄堂里,住着两个小姑娘,一个叫郭小苓,另一个叫邬美 坤。一次,俩人吃过糖果,顺手折叠着糖纸玩。后来玩腻了,用手一压,扁 了。她们无意中发现这平面的造型居然比立体的还美。她们舍不得丢掉,把 它往书本里一夹,便成了挺别致的书签。打这以后,她俩就有意地钻研起这 种平面的糖纸折叠艺术来。她们本来就有着广泛的兴趣,不但喜欢唱歌、跳 舞,还喜欢画画,她们借助美术的眼光,凭借随手可得的方寸糖纸,编结着 最美的舞姿和人物的最佳形态;她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妙思,不用剪刀也极少 用浆糊,撕扯折叠,有时中间打结,有时干脆不打结,扭来转去,不拘定法,居然创造出众多美的精灵。 谁想得到呢?若干年以后,她俩都和“美”结了缘。邬美坤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分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事绘画工作。郭小苓考 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成了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有趣的是, 她俩始终迷恋着糖纸折叠艺术,始终未能忘情于这些艺术的精灵。她们各自 创作的作品,足以组建好几个“歌舞团”了。在这里唐俑的身影,现代的舞 姿,京剧的身段,卓别林的造型??为人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境界。  当年的两个折叠糖纸的小姑娘,居然成了两个艺术家,她们的艺术成果 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兴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她们的作品倍加赞赏,还撰文 向中外读者热情推荐。一位医学院的学生,表示要把这一艺术成果介绍给慢 性病患者,让他们在病中得到艺术享受;一位幼儿园的阿姨用她们的作品去 启迪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优美、高尚的情趣??一曰为师,终身不忘一日为师,终身不忘。 尊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盛开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的一朵美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无论是身处野草茅屋,目不识丁的村夫村姑,还 是身居廊庙高堂,识字解文的学士,都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尊师已经溶于我 们民族的道德和文化之中,并形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人非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所以,古人把老师与父母并列,把尊敬老师与孝敬父母“等量齐观”。历史上流传下来许许多 多尊师的佳话,“程门立雪”就是至为感人的一个。这个成语说的是宋朝的杨时,40 岁那年来到了洛阳。洛阳城里有位很有名的学问家叫程颐。杨时的学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好学不倦,就 同一个叫游酢的一同去拜程顾为师。有一天,他们在学习中碰到了难题。虽 然风雪漫天,他们还是坚持去程颐家登门求教。当他们来到程颐的书房门前 时,不巧遇上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杨时和游酢便恭恭敬敬地站 在门外等着。过了很久,程颐一觉醒来,见他们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外侍立着。 这时地上的雪已经积到一尺多深了,杨时和游酢全身披白。程颐为这两个学 生谦恭知礼的行为所感动,急忙招呼他们走进书房,耐心细致地解答了他们 提出的问题。从此,“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便被人们作为尊师的代意词流 传下来。  在解放前,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老师穷得吃不上饭,他过去 的一个学生知道了,就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呼吁同学们凑钱,救济老师。 这位老师十分感动。可是,他知道同学们也很困难,就把他们凑的钱如数退 还,而一直珍藏着这张登有启事的报纸。  ***尊师的故事,几乎人所共知。徐特立曾在湖南第一师范从事教育 工作,做过***的老师。20 年后,在延安,当徐老 60 岁生日时,*** 特地写信向他表示祝贺说:“你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过七旬时,还经常怀念中学时代教他数学的王维 克老师。他说:“我所以能取得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    1981 年 4 月 6 日,陈景润回到了他的母校——厦门大学。参加建校 60 周年校庆活动。他和老师亲密无间,谈笑风生,说话没完没了,与平时的沉 默寡言判若两人。陈景润对老师十分尊敬,从做学生至今,他在老师面前, 凡老师的话没说完,他绝不插话。这次参加校庆,上主席台时,他坚持要等 到比他年纪大的人全部上了主席台才肯上,拖、拉都没用。数学系开师生座 谈会,他一定要等教过他的三位老师都发言了,才肯发言。他说:“尊敬老 师,不是虚伪,是起码的礼貌。”  在当代中学生当中,更不乏尊师的动人事例,尊师已在我们时代蔚然成 风,成为一种公认的美德。  在一个教师节的前夕,有个叫张坤敏的中学生,总觉得应该写篇文章歌 颂自己的老师。他想:从小学到高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好老师。我成长的每 一步,都倾注着老师们的心血。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给老师们立传。 就在这时候,《中学生》杂志社举办《我的老师》征文。他一见刊物上登出 的“征文启事”,高兴得跳起来。  可是,还没动笔就遇到难题。晚上,老师们的形象一个个闪现在他的脑 海里,象过电影一样。先写哪一位老师呢?选哪些事最能表现老师的高尚品 质呢?当然只能一个一个地写,当然只能选择那些典型的事例。于是,他动 笔了。为了把老师写好,他把课余时间全部用上去了,就是在放学的路上也不停地思考。 在他写的老师中,有的帮助她确立了自己的志愿;有的使一个后进班变成了先进班集体;有的放弃去重点中学的机会,安心在普通中学工作;有的爱生如父母??就这样,他一连写了七篇歌颂老师的文章,虽然她自觉文章 都是平庸之作,但是,却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她毕竟用自己的笔给尊敬的老 师们画了像。从这个中学生给老师“画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多么美好的心!像张坤敏这样尊师的中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 有位姓丁的班主任老师,在一年春节前夕,不幸地失去了一个六岁的爱子。在春节这一天,丁老师看着人家亲人团聚,看着人家的孩子欢奔乱跳,感到有种利刃剜心般的痛苦! 就在这个时刻,班长领着班上的几十个同学呼啦啦一下拥进了她的家门,就像亲生儿女一样地扑到她的跟前。班长捧着一本相册,恭恭敬敬地对她说:“丁老师,请收下吧!这是全班同学的心!”顿时阵阵掌声使丁老师 的房子里涨满了春潮;爱的暖流驱散了压在她心头的阴云。同学们献给老师的不是一本普通的相册,而是一颗颗赤诚的心。 原来贴在这本相册上的每一张相片,都经过同学们的精心挑选,必须是估计老师看了会高兴的才行。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敬意,每人都在相片的 反面附上几句贴心的话儿。在相册的第一页,端端正正的写着四个大字:“献 给妈妈”。  为了收集同学们的这些相片,班长忙了整整一个星期天,从早上六点钟 出门,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冷了,把手伸到嘴边呵几口热气,就地踏几下 脚;饿了,就在途中买几个烧饼充饥。就这样走东家,跑西家,带走了一张 张相片。带走了每个同学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从那以后,每当丁老师翻开这本相册,面对那一张张笑脸的时候,那一桩桩往事,就象永不凋谢的花朵,在她记忆的花园里竞相开放?? 在她为班里排练节目嗓子哑了的时候,是王晓迪悄悄地在她的办公桌上放下一包胖大海和一张字条:“老师,您辛苦了!您用它泡开水喝吧,润润 喉咙。”落款是:“您的孩子”;  在一次暴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是郑京红把雨伞硬塞在她的手里,而他自 己却匆匆消失在茫茫的雨幕中;  在她由于失去儿子而痛苦的日子里,是张勇一头扑到她的怀里,一边用 颤抖的双手递给她一封慰问信,一边痛哭失声地呼唤:“妈妈??”一张相片,一颗赤诚的心,一朵尊师的花! 一张相片,一首赞美诗,一种品德之美??美神常驻千万家美在学校,美在社会,美也在我们的家里。 尊老爱幼,便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的道德美,在千家万户都能找到它。 古人敬爱父母的事例,不绝于诗文。唐朝的孟郊,在溧阳做官时,时时怀念着老母。他把老母接到身边以后,写了一首《游子吟》诗,来歌颂母爱。 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诗人把母亲对儿子的挚爱和儿子难报慈母深恩的歉疚之情, 刻画得细致入微,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道德美。古往今来,敬颂母爱的诗人浩如烟海。在我们中学生的作品中,也不乏动人的篇章。 有个叫张路刚的同学,在《我家门前有三棵树》一文中,讴歌的就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 18 岁来到这个家,风风雨雨过了 15 年以后,丈夫就撇下三个孩子离开了人间。 就是这个母亲,把三个孩子一个一个地拉扯大。她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寄厚望于自己的孩子。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栽下了一棵白杨树;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又栽下一棵松树;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再栽一棵柳树。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她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怎样做人,让他们像杨树、 松树和柳树一样,一天天成长起来。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他们没有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年仅十岁的弟弟,一见娘劈柴伤了手指,流了血,便拿起斧头帮她劈柴。比弟弟还小的妹妹, 也懂得要做乖孩子,让娘省心。作为老大的张路刚,每次从学校回家,见到 正在操劳的娘时,总为自己不能为她分忧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因此,他把自 己对娘的爱化作了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然而却又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幸福家庭。透过 这个家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不但代代相传,而且正被 新一代发扬光大。 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父爱也是很动人的。 有个叫维阿妮的中学生,父亲分明得了不治之症——肝癌,却硬是不让自己的女儿知道。每当维阿妮看着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问他的病情时,他 总是强作笑容说:“没什么,是因为晚上没睡好。”知道自己活不长了,父 亲比以前更疼爱自己的孩子。在星期天,他甚至陪着维阿妮打羽毛球。每次做饭的时候,爸爸都把她叫到厨房去,耐心细致地教她怎样做饭炒菜,还一再嘱咐她要小心开关煤气炉,免得发生事故。末了,还心事重重地 对她说:“你十几岁了,以后总要离开爸爸的,要学会自己做些事??”  一天,维阿妮终于知道爸爸已经身患不治之症,想到以后自己孤零零地 在这个世界,爸爸孤零零地在另一个世界,她伤心地哭了。爸爸也很难过, 当女儿偎依在他怀里时,他握着女儿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在维阿妮要去青年宫参加音乐会以前,爸爸特意领她去百货大楼挑选裙 子,还给她讲起了服装美学,点点滴滴地对她进行美的熏陶。音乐晚会开始了,维阿妮在台上充满激情地唱起了《酒干倘卖无》: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 是你对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 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女儿声泪俱下,几乎不能再唱下去。观众在鼓掌,坐在台下的爸爸却没 鼓掌,他好像要与台上的女儿作永久的诀别。在这里,我们难道没有感受到 一种悲壮之美?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无论是幸福的家庭,还是不幸的家庭,都有它各自不同的美。美神是多 情的,愿她常驻千万家。爱情美学  古往今来,以爱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比比皆是,不论是小说、诗歌、散 文、戏剧,还是电影、电视、音乐、舞蹈;从中国古代《诗经》中的《关睢》 到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从古希腊到现代文明世界,有关爱情的故事浩 如烟海??中学生对爱情一点不陌生,有的甚至在早恋。  我谈爱情美学,是为中学生早恋推波助澜吗?不,我是反对中学生早恋 的。在这里,我只想讲两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的是让中学生朋友真正懂得 什么是美的爱情,什么是爱情的美。我要讲的是马克思和燕妮、居里和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美丽而又动人。 马克思和燕妮从小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亲密无间。 燕妮爱慕马克思的才华,敬佩马克思的抱负。虽然她出身名门贵族,却不贪图物质上的荣华富贵,她把马克思看成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当她的长 兄顽固地反对这门亲事时,她能不顾家庭、亲友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决心把 她的爱情奉献给一无所有的穷大学生马克思。她等了马克思整整七年,同她 的家庭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马克思自然也爱慕燕妮,他是以富有诗意的方式向燕妮求爱的。 一天,马克思和燕妮又相约会面了。像往常一样,尽管他们都钟情于对方,但又都难于启齿。最后还是马克思鼓起勇气,对燕妮说:“我交了一个 朋友,准备结婚,不知道她同意不同意。”燕妮听了大吃一惊:“你有女朋 友了!”“是的,认识已经很久了。我这里有她的一张照片,你想看看吗?”燕妮痛苦不安地点了点头。于是马克思拿出一只精致的小木匣递给燕妮。燕 妮接过来,双手颤抖着打开以后,一下子呆住了——匣子里放着的正是燕妮 的照片。  共同的思想感情和共同的理想、抱负,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燕妮 和马克思结婚以后,不仅要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替丈夫抄写几乎所 有潦草不清的手稿,以使马克思能集中精力领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进 行艰苦伟大的理论著作。他们在漫长的共同生活中,在忧患、困苦、挫折的 考验中,始终是相敬如宾的夫妻,患难与共的战友,并肩战斗的同志。  马克思在抄给燕妮的一首民歌中说:“我们的爱情结合得十分密切,它 坚实得赛过任何钢铁。”燕妮晚年患了不治之症——肝癌。1881 年 12 月 2 日,她带着慈祥的微笑,同她终生相爱的丈夫永别了。在她逝世后的一年多 一点,马克思就长眠在安乐椅上。他们一块安葬在英国伦敦的海洛特坟场。 居里和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首忠贞爱情的颂歌。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名叫玛丽·斯可多夫斯卡。她出身于一个有着良好教育但是贫寒的家庭。她从小就有远大抱负,17 岁开始当家庭教师,省吃俭 用,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笔钱,到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当她和彼埃尔·居里认识的时候,彼埃尔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了 15年的历史了,而且是一位有了几项物理发明的学者。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 年龄、不同地位的人,经过多次的接触、交谈、竟互相引吸住了。共同的美 好理想,共同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奠定了他们真挚的爱情基础。1895 年, 他们在巴黎结婚。他们的婚礼突破了当时的世俗,没有摆喜筵,没有宗教仪式,没有戴金戒指,没有华丽的礼服。新房的陈设也十分简朴。居里的父母要赠他们家具, 他们不要。因为有了家具,就要花时间搞卫生。为了节省时间,在简陋的工 作室里他们只摆着一张白木桌,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一堆书,一把花。桌 子两旁各放着一把椅子。晚上,他们习惯地各坐一端,静静地写作、阅读、 往往工作到深夜。有时,他们彼此用温柔的眼光,相对微笑,有时轻轻地交 谈几句。这间宁静的小屋子里,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就这样,他们紧张地战斗了四年,提炼了几十吨沥青铀矿的残渣,终于得到了一种新的元素——镭。这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啊,它凝聚着他们劳动 与爱情的结晶,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花。居里夫妇在科学上有了成就,巴黎大学聘请彼埃尔担任物理讲座的教授,给了他两间大厅作为实验室,并聘请玛丽为实验室的主任,还指派了三 名助手。他们得到了多年来所渴望的做科学实验的条件,感到十分兴奋。就 在他们正要在更广阔的领域比翼飞翔的时候, 1906 年 4 月 19 日彼埃尔被 一辆货车辗死了。居里夫人的悲痛自不待言。但是,科学的伟大力量,终于帮助她从悲痛中自拔出来。  1906 年,巴黎大学任命她代替居里在物理学院讲课。在上第一堂课的时 候,她讲的第一句话是:“默察近十年来物理学的发展,电和物质概念发生 的变化,使我们感到惊异??”这句话正是居里最后讲的那一句话,她的课 就从这里讲起。  居里夫人以惊人的毅力不断地向科学高峰攀登。1911 年,她又获得了诺 贝尔奖金。她对居里的爱情一如既往。虽然居里已经离去,但她总没有把自  己和他分开。当她在斯德哥尔摩科学大厅发表演讲时,她激动地说:“授于 我这一崇高荣誉是对我俩共同的赏识,同时,也是对彼埃尔·居里表示敬意。” 她在发表著作的扉页上,刊登的不是自己的照片,而是彼埃尔的照片。  1934 年,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与世长辞了。遵照她生前的意愿,她的棺 木和彼埃尔的棺木放在一起,他们永远不分离。  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给科学的宝库里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他们对 爱情和事业的高尚情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益。  无论是马克思和燕妮,还是居里和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都在回答我们 开始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美的爱情,什么是爱情的美。  我希望中学生朋友在欣赏以爱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时候,要善于发现 其中的美,比方说道德之美、情操之美、理想之美??  我希望早恋的朋友,不要把正常的友谊当成爱情,更不要过早地采摘爱 情之花。  理智是幸福的保障,轻率是痛苦的开端。可千万不要荒废了学业和似锦 的年华!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呢? 我先给大家讲个哥儿们的故事。张斌、邹军贤和曾国梁是好哥儿们,好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比方说,上学放学一块走,连上厕所也一块去;谁要有好吃的东西,都得一分为三: 若是其中一个跟别人发生纠纷,其他两个都得采取行动,“一致对外”;该 谁做值日了,其他两个也得“舍命陪君子”。一天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这几个好哥儿们发现百货商场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好些人,便挤过去瞧热闹。只见一个中年人正举着一本油印小册子, 大声吆喝:“快来买,快来买!此书是生活的顾问,介绍科学知识,处世哲 学??数量不多,要买快掏钱!”他们三个一听这本书好得不得了,就凑钱 买了一本。他们在路上边走边看,这才发现书上讲的都是飞檐走壁的所谓传奇故事。  故事里的英雄好汉都讲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好打抱不平。 他们一看就上瘾了。这个说:“我们要有‘功夫’就好了,谁也别想欺负我 们哥儿们!”那个说:“没有‘功夫’也不要紧,只要结拜成兄弟就成。谁 有好事,就‘有福同享’,谁个受欺负,就‘有难同当’!”  打那以后,这几个哥儿们就真的这么干了。一次,轮到邹军贤和曾国梁 做值日,张斌自然奉陪,还按照书上介绍的练功法,用手指头勾起一把椅子 来,尽管憋足了劲,小脸也涨得通红,结果由于手指头吃不住劲,只听“砰” 地一声,椅子砸在课桌上,弄断了一条腿。另外两个哥儿们不但不批评他, 反而帮他想法子,用绳子把断腿绑好。第二天,被班长发现以后,问谁谁也 不说实话,个个守口如瓶。他们认为这样做才够哥儿们。我再讲个姐儿们的故事。 那是一年的中秋节。放学的时候,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出了校门,急着回去和家人团聚。校园里渐渐静了下来。  三好学生牛红却还在校园里踱来踱去。她是第一次住校,早就想家了。 尤其是今天,谁不想回家赏月?可是,她却愣是留了下来。原因是她想到了 同宿舍的王迎涛,她家离学校很远,一个月只能回去一次。她怎么也不忍心 让她一个人留下来,冷冷清清孤孤单单过这个团圆节。于是,她终于回到了 宿舍,去陪王迎涛。  晚上,因为是阴天,在深邃的夜空,人人翘首盼望的月亮始终没有露脸。 这两个姐妹却依然兴致勃勃。他们把寝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又在桌上摆出学 校发的月饼和自己买的一些糖果。牛红还弄来一些花瓣撒在桌上。因为无月 可赏,她们便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海阔天空地畅谈起来。牛红令晚兴致很高,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讲笑话,还吟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因为受到这种欢快气氛的感染’王迎涛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当她问牛 红怎么不回家的时候,牛红却说:“咱俩一起过中秋,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吗?” 这两个小故事,正好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了开头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人们共同的理想培育出来的艳丽花朵,是同志、朋友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情谊,是人类优美的感情之一。俄罗斯大诗 人普希金说得好:“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 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高尔基也说:“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 最美好的无价之宝。”怎样才能使友谊之花常开不败呢?马克思这样告诫我们:“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友谊是严冬里的炭火,友谊是酷暑里的浓荫,友谊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友谊是雾海中的航标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集里;在杜甫《梦李白》的诗里:在鲁迅赠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条幅里;在白求恩输给八路军的血液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友谊,我们能真正领略到这种友谊之 美。祝你生曰快乐  现在的中学生,口袋里都有几个钱了。尤其是那些家里比较富裕,而父 母又舍得给孩子钱的中学生口袋里的钱就更多了。于是,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纷纷送礼,像什么精致的工艺品啦,遥控汽车啦,还有高级巧克力什么的。有的甚至在家里或在饭店大摆生日宴 席!好像只有这样,才像过生日的样子,才有“派”!  其实满不是这么回事儿!听人说,热爱生命的人,才纪念生日;过生日 应该成为更好地生活的起点。光吃吃喝喝,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吗?杯盘 狼藉的酒席,能“成为更好地生活的起点”吗?
生日自然是要过的。生日的美酒也不是不能喝,但必须是为了明天,为 了“更好地生活”。让我们来讲几个生日的故事。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生日是三月 14 日。有一年,他的朋友得知他早就想 尝一尝美味的俄国鱼子酱,就决定在他生日那天请他吃一次。那天,爱因斯 坦和几个朋友一边就餐,一边滔滔不绝地探讨起相对论来。正当讨论得最热 烈的时候,那盘早已预订好的美味佳肴端上来了。这时候,爱因斯坦正在讲  惯性。他顺便把鱼子酱送到嘴里,继续评论着。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爱因 斯坦停下来,他用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大问号。这时朋友问他:“你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是鱼子酱呀!” “怎么?哎呀,是鱼子酱呀!”这位心不在焉的爱因斯坦惋惜地叫了起来。  大凡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忘不了自己的事业, 忘不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忘不了自己的祖国,即使在过生日的时候,也概不 例外。  有位和祖国同龄的地质队员,餐风露宿,辛勤工作在荒山野岭,为祖国 寻找地下矿藏,哪还记得自己的生日呢?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们当 中,也有心细得赛过大姑娘的,愣是记住了他的生日。那一天吃晚饭的时候, 他们以大蒸饼当生日蛋糕,一层面一层野蜂蜜,自然别有风味。饼上按着大 红枣,权当红蜡烛。用茶缸子和罐头瓶子当酒杯??气氛热烈而又隆重。  他在谈到这次过生日的一封信里写道:“别人说我们搞地质的成年跟地 壳拚,心都硬了。我这个一米八一、160 多斤的男子汉,在生日这天好掉了 一阵眼泪!谁说我们心都硬了呢?我掉眼泪是因为我忽地一下想到建国 50 年大庆,我 50 岁的时候,正好是 20 世纪末一年。那时候,我这个共和国的 同龄人该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这位地质队员的生日过得多么有意义啊!那别开生面的生日野餐和他当时的心境,都富有一种人情之美、理想之美。 有位叫马方华的青年,他的生日也非同凡响。他在自己 20 岁生日这一天,上了前线。他在生日这天想的是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一天,他的父亲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 方华儿:??5 月 17 日是你 20 岁生日。就在这一天你上了前沿阵地。在那里,没有生日蛋糕,没有动听的乐曲,没有丰盛的酒宴,没有华丽的住室。但你 应该感到,这是你的骄傲和幸福。方华,5 月 17 日这天,全国不知道有多少 人在过生日,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勇于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的军人为他们 浴血奋战,哪有他们的甜??今天,全家人既是为你庆贺生日,同时也祝贺 你在战场上多杀敌、立大功??等你戴着立功勋章凯旋归来时,我们再摆上 丰盛的酒宴,为你祝贺。  世上有形形***的生日,可是有哪一个生日能比前线的战士的生日更使 人感动?有个叫孙玉奎的排长,就在生日这一天为国捐躯了!出征前,他在 大家为他祝贺的时刻,给大家唱了一支《战士骑马保边疆》。他扯着粗嗓子 大声唱着,虽然听不出旋律,却是一首真正的英雄交响乐。  唱完歌,他就投入了凌晨开始的战斗,带领战士们向顽敌扑去??不幸 的是,他就在这次攻击途中中弹牺牲。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还吃力地 抬起手来指了指右胸的衣袋。战友们在他右胸的口袋里,发现了他交的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一年 365 天,每天都有人过生日。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呢?自然少不了生日蛋糕,红蜡烛,也少不了生日礼物,还有一支动听的歌:《祝你生日快乐》。但是,有了这些就够了么?  要使自己的生日过得更美一些,有没有蛋糕和烛光,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最不能忽略的,倒是能不能在自己心里一直点燃理想的烛光,不,是理想 的火炬!有这火炬照亮自己的生日,那才是最美的,也是最快乐的。你的名字美吗?人一出生就和美结缘。头一件美事就是取名字。 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取的。虽说只有一两个字,父母或亲朋都得煞费苦心,反复斟酌,以求尽善尽美。因为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饱含着他们的深情。  有的名字是后来取的,而且是自己取的,例如许多作家的笔名。不少笔 名都蕴含着一种美。  鲁迅这两个字,就很有美感。鲁,愚笨的意思。这固然是鲁迅母亲的姓, 但也是自谦,一种美德:迅,快的意思,这是一种追求,如疾风、闪电、迅 雷??鲁迅的一生,正是如此。又如高尔基这个名字,也是作家的笔名。高尔基原名叫阿列克塞·玛克西姆维奇·彼什柯夫。当高尔基结束了在南俄的长期漫游,来到第比利斯的 时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高尔基把这篇小说投给《高 加索报》,得到了这家报纸编辑的称赞,但是原稿上没有署名。一向过着流 浪生活,饱尝人间辛苦的高尔基,坐在编辑部的椅子上当场取了一个笔名: “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文里,“高尔基”是“苦的”意思,这个笔名 就是“痛苦的马克西姆”。仔细品味这个名字,不是有一种悲怆之美么?在我国古代,一个人除了“名”以外,还有“字”和“号”。这些“字”和“号”都颇有美感。如白居易字乐天。“乐天”是“居易”的条件,只有 “乐天”才能“居易”,带有理性的美。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自称“五柳”, 是因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表示了自己在战乱频繁的混乱时期欲求一种安定生活的心情。陆游曾被人视 为不守礼法的人,他索性取号“放翁”,以表示自己倔强的性格。这正如敌 人诬蔑鲁迅是“堕落文人”,鲁迅索性以“隋洛文”为笔名一样,大有一种 你奈我何的气概!这些“字”也好,“号”也好,笔名也好,都带有一种气 质和人格的美。  ***小时候读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对华盛顿、林肯、拿破仑、 彼得大帝等英雄豪杰十分钦佩,就给自己起了“子任”的笔名,意思是决心 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  民主战士李公朴的名字,也是自己改的。他本来叫李永样,号晋祥。他 觉得这个名字有些封建色彩,和自己要做一个人民大众的仆人的志向格格不 入,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公朴”。朴者仆也,意即公仆。五四运动爆发的 时候,他在镇江合兴盛五洋商店做学徒,亲眼看到奸商与官府勾结,倒卖日 货,十分气愤,即以“长啸”为笔名,在报上发表文章,予以抨击。他的行 为触犯了合兴盛老板的利益,老板把他的铺盖卷丢出房门,气急败坏地说: “你去长笑吧,我要叫你长哭!”李公朴卷起铺盖,说:“长哭的不是我, 而是你们。我一定要长笑,就是为摧毁旧世界而长笑。”说着放声大笑而去??    革命老人徐特立,原名懋(mào)恂。16 岁的时候,他曾搭乘由十余名同 乡合租的小船溯湘江而上,到南岳衡山去。一路上,那十余人对船工态度蛮 横,无端苛责。他对此极端不平,非常同情贫穷的船工。他告诫自己:我若 日后能科举及第,就只任教员,决不当欺压百姓的官员。从此,他改名“特 立”,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表现了徐老 青年时期就志向不凡,有一颗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  在我国历史上,这种关于名字的美的佳话,真是不胜枚举。陈毅的名字 也是自己改的,他说:“我改名‘毅’是因为生活的经历使我觉得毅力太重 要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名字雅一点、美一点、响亮一点呢?但是,徒有其名也 不行。正如有的商品一样,名字美得象朵花,叫起来响当当,质量却象豆腐 渣。这叫有其名,无其实,反倒不美了。对一个人来说,更是如此。  有个叫积林的中学生,嫌自己的名字不好。积林,虽有积少成多、积木 成林的意思,但是,积积积,慢吞吞的,象乌龟一样!他想,我恨不能马上 成为数学家,摘下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一颗明珠,建树茂盛的事业之林,所 以,他改名“伟林”。  谁知道这个“伟林”一上数学课就闹笑话。一次,正当他鄙视老师讲的 三角函数太肤浅,不屑一听的时候,老师叫他上黑板写一个公式,结果却写 错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老师只好说:“下去吧,伟林同志!”  课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有理想,有追求这是好的,但追求 要脚踏实地。这就象一片林子,不能突然长成,积木成林啊。你应该扎扎实 实打基础,为事业之林栽下一株株小苗??”经老师一点拨,他才知道:原 来他的名字很美。朋友,你的名字美吗?比一比谁更美有个班上的姑娘们都爱美。 她们穿的是新潮服装,自然是流行色。她们的话题,总是与“美”有关。谈得最多的是服装美、发型美、仪表美。比方说,她们常常凑到一起咬耳朵,嘀嘀咕咕,议论班上的女生谁长得 最美。谁最美呢?不好说。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标准。后来,有一部电视连续剧风靡一时。这个班的女同学不但都爱看,而且每看完一集以后,第二 天都要凑到一起议论一番。是探讨电视剧的主题、人物、题材和艺术特色吗? 才不是呢!  她们的话题总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剧中的女主角如何如何美。也不知 道谁起的头,就是把剧中的女主角和班上的女同学联系起来,看谁最象剧中 人,就认为谁最美。谁听到以后,则飘飘然,欣欣然,美极了!仿佛她一下 成了班上的头号美人儿。从此,大家也不再叫她的名字,而是以女主角的名 字来称呼她。  等到一部电视连续剧全部播完,又一部新的电视连续剧开始的时候,只 等看完第一集,第二天,她们准又会凑到一起,议论班上哪一个女生的外貌、 身材最象或者最接近剧中的女主角或女配角。一旦“评选”出来了,那么,  前一个美人儿只好让位,被又一个美人儿取而代之。自然,在一段有限的时 间里,她也有个雅号,就是剧中人或演员的芳名。  女同学的这种“选美”活动,当然不是公开的,而是在“地下”进行。 可是,这种“地下活动”,又怎么瞒得过耳聪目明的班主任呢?  对女同学选出的几届“美人儿”,班主任了如指掌。谁知道她是从哪条 信息渠道知道的呢?不过,她并没有发怒,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在班上 公开了这个秘密。 怎么办呢?是正颜厉色的批评一顿,还是板起面孔讲一番大道理? 她没有这样做。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脸上仍然带着往日那种亲切的微笑。她沉思了一会儿,给大家讲了两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姑娘,这就是小说《赤 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汽车女司机叶芳,一个是汽车队副队 长解净。这是两个年龄相仿,生长在同一时代的姑娘。  论外貌、打扮,叶芳是全厂公认的美人儿。作家在描绘她的时候,用了 大量美丽的词藻:“非常俏丽”、“别出心裁的发髻”、“合体的西服”、 “优美的曲线”、“落拓不羁的神采”、“飘逸的奇香”??就连解净本人 也曾为她的“明媚照人”、“挺拔俊美”、“仪态万方”所动,觉得相比之 下,自己是那样的土气和难堪。然而,叶芳却是个浅薄的姑娘。虽说她心眼并不坏,却是个缺少思想的人。待人处事,只凭个人的喜恶,不会动脑筋去思索,因而也说不出个所以 然来,好象满脑子都是糊涂浆子。尤其是她的人生观更成问题。她把“草活 一秋,人活一世,凡是人应该享受的都要尝一尝”作为人生的信条,除了工 作就是“吃、抽、玩、闹、在衣着上下功关,被人称作“时装模特”。以致 连她的朋友刘思佳,也认为她只是“一杯白开水,毫无味道,象一株塑料花, 没有魅力”。相反,解净却是个深沉的姑娘,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的美。她肯于用脑子去思索所遇到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敢于去开创生活道路,正视人生,并且 坚定地朝着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前进。她能分清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她 能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成长为汽车队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并赢得了全队人 员的尊敬和信赖,也影响了叶芳和其他青年的思想,促使他们有了进步。特 别是她在紧要关头奋不顾身救火的情景,更加深了人们对她的好感,觉得她 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美!班主任介绍了这两个姑娘以后,在黑板上写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要 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  听了班主任这一番话以后,班上的女同学什么话也没有说,行动却发生 了变化。  从此,“选美”活动停止了,但追求美却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更 高的层次。臭美不是美有句歇后语,叫“屎克郎戴花——臭美”。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是厌恶臭美的。因为臭美并不是美,而是丑。 有一首歌谣这样嘲讽一种臭美的现象:“头上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劳动,人人说她脏!” 看来,人的美常常是和劳动联系在一起的。谁要是不劳动,好吃懒做,而一味地追求所谓外表的美,那就是臭美了。 拿我们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如果谁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把过多的精力转移到衣着打扮上,那也是臭美。比方说,有的同学上课不 好好听讲,却偷偷地从书包里掏出化妆盒,对着镜子化妆,那熟练的动作, 不亚于演算一道二元一次方程。这不是臭美是什么呢?  听说有个女同学偷偷扎耳朵眼,因方法不当,出了血,发了炎,也在所 不惜。这不是臭美是什么呢?有的同学因为好臭美,是吃了苦头的。 一位女生,有个癖好,就是爱收集古代的美女画。她一见到那些画刊上、挂历上的美人头就用剪刀剪下来,有的贴在床头,有的装订成册。她十分羡 慕那些美人的穿戴,也模仿她们描眉毛、涂口红、染指甲。甚至走起路来也 模仿她心中的美人,自以为腰肢婀娜,步履轻盈,实际上是矫揉造作,扭捏 作态,难看死了。  有一次,她跟爸爸回老家的时候,穿着一件粉红色的 T 恤衫,一条洁白 的锥子裤,自然还化了妆,打扮得倒是挺美的。可是她的老家在农村,路远 不说,还要爬山,她走到半路上就累得浑身是汗,气喘吁吁,再也吃不消了。 爸爸见她这狼狈样儿,只好让她向后转,回城去。在回家的路上,她想抄近路走,好早一点到家。那仅有一只脚宽的田间小路,滑溜溜地好像涂了油。没走多远,她就滑倒在稻田里,嘴啃污泥,浑 身湿透。她挣扎几下,喝了几口污水泥浆,怎么也爬不起来。右手手指疼痛 难忍。幸好一位老伯伯跑来,才把她从稻田拉了上来。突然,老伯伯一声惊 叫:“啊,你的手指流血了!”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右手,这才发现五个长 长的指甲全断了,指头上直冒鲜血!俗话说:“十指连心”。这时候,她痛 得直咬牙。望着血淋淋的右手,她呜呜地哭了。老伯伯见她哭了,便安慰她 说:“别怕,我给你止血。”说罢,将她拉到一边,拔了一把草药给她敷上。 就在这时候,她清清楚楚地看见老伯伯那双大手,掌心布满厚茧,层层叠叠的活像一把铁钳。  老伯伯给她包扎好以后,望着她的左手,又关心地说:“你回去赶快剪 去这些长指甲吧!像我这双手,就是插进泥里也不会流血!”她惊讶地说:“是吗?”  “是呀!”老伯伯笑笑说,“我这双手生来就当工具用:翻土揉泥,除 草捉虫??全靠它啊!像你这样,留长指甲,能劳动吗?再说,一个学生, 打扮成这样子,也并不美啊!”  老伯伯的一席店,像一柄十磅的重锤砸在她的心上,顿时,使她脸上感 到火辣辣的。她不禁暗暗责备自己:是啊,我为什么要留长指甲呢?我的爸 爸妈妈也是劳动人民,父辈的优良传统,难道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忘得干干 净净了吗?这一天,她回到家里,立刻找来一把剪刀,请妈妈替她把全部指 甲剪得短短的。她决心学那位老伯伯的样子,在劳动中磨一层厚茧,做德智 体等全面发展的新人。请以朴素为美托尔斯泰说:“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周总理也曾说过:“劳动可贵,朴素最美。” 朴素美,就是本色美,是指一种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 去给人以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美感。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 个人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十分匀称,虽然不刻意雕琢, 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不少有名的科学家,都给人朴素的美感。 爱因斯坦在瑞士中学上学时,有一天,他应邀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庆祝会。有个同学把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后问道:“你父亲的生意一定不顺利吧?” “难怪他的穿着还是老一套。”有人插话。 爱因斯坦领会了他们的意思,说,“生意是不够顺利,不过不至于买不起一件新外套。” “那你为什么不买一件呢?”  “我是这样想的,”爱因斯坦说,“在你向社会索取之前,还是先多想 想你为社会提供多少。”  由于爱因斯坦成绩优异,中学毕业不经考试直接升入瑞士联邦工艺学 院。然而,同学们向他祝贺时,发觉他穿着依旧,还是那么朴素。绢花虽维妙维肖,花枝招展,却吸引不了蜜蜂。因为,它只窃取了花名,却没有花粉。 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不在生活和衣着方面下功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国内生活朴素不说,在应邀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从事短期研究工作和讲学活动期间,共有一万美元的收入。在离开普 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前夕,他节省了 7500 美元。没有别的原因,他心里想的 只有事业,只有祖国。身在资本主义世界,却依然艰苦奋斗的陈景润,难道不美吗? 无数事实证明,真正的美总是和朴素联在一起。 北京有个叫谢东的中学生,开始并不理解朴素是一种美。开学那天,班上来了个乡下学生,穿着灰色的布上衣和一双松紧口的布鞋。谢东一眼就看出他是乡下人,并嫌他土气。 他叫陆明,虽然一开始就感觉到谢东嫌他土气,却并不在意,还主动替谢东搬行李。  谢东和陆明住在一个宿舍,很快就发现陆明衣着朴素,并不是家里经济 有困难,而是他把家里给的钱都买书了。  陆明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每当星期六的下午,谢东回家的时候,常常 发现陆明还在宿舍学习。谢东知道:他是嫌回家路远,来来去去耽误时间。 一次,谢东走出校门,才想起一星期积攒下来的那堆打算带回家去让妈妈洗的脏衣服,忘在宿舍了,可他懒得返回去取。 星期一早晨,他推开宿舍门,发现放在床上的那堆脏衣服变成了一摞叠得整整齐齐的干净衣服。他一看就明白了,准是陆明帮他洗的,他一口气跑 到教室,看见陆明正在座位上读英语。  谢东走过去,不好意思地问:“那衣服是你洗的吧?”陆明笑着回答: “是我洗的。甭看你是城里人,可生活能力还不如俺呢!穿了那么长时间的 衣服,自个儿也不知道洗一洗。俺要是不管,就该沤烂了。”  多么朴素的语言,和他那朴素的外表,朴素的衣着是如此的和谐。 从此以后,谢东对陆明的看法来了个 180 度的大拐弯,他终于发现陆明身上那种“土气”原来是一种美,一种朴素美,而他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美。 是不是说追求朴素美,就得象陆明那样穿布衣布鞋呢?当然不是。新颖、 艳丽、时髦的服装同样可以穿,同样是一种美。只是别忘了,质朴、淡雅的装束也是一种美。我们不能因为牡丹华贵,就贬低了水仙的淡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美是美的百花园中令人喜爱的花朵,理当把它种到自己的生活土壤中去,使它吐放清香。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  在我们的生活里,常有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些“美人”并不美,而有些 容貌丑的人,反倒很美。  比方说,墙上的大挂历,年年都有“美人”的;书摊上的杂志,大都以 “美人”当封面;照相馆的橱窗里,陈列着大幅“美人”照;电视里的商品 广告,不厌其烦地把“美人”请出来,至于美容化妆品的商标,更是“美人” 的一统天下??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到处可见的“美人”,并不见得都很美, 有的甚至丑得很。不少画出来的或者照出来的“美人”,在穿着上都是服装奇异、珠光宝气,浓妆艳抹。总之,都是在打扮上争奇斗妍。在举止上,有的斜躺在草地 上,精神萎靡,慵懒;有的用手叉腰,高昂着头,摆出一种高傲的贵妇人的 架式:有的叼着烟卷,显出玩世不恭的样子;有的搔首弄姿,装成娇滴滴的 女郎;有的露出轻佻的笑意;有的卖弄风情;有的暗送秋波,不一而足。尽管这些“美人”如此地炫耀她们的“美”,却很难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人的肉体和外貌的美只有被他(她)的内在精 神所照明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美。否则,他的美就具有虚伪不实的性质。” 那些故作姿态的美人之所以不美,就因为她们的外貌“具有虚伪不实的 性质”。所以,这些“美人”并不受欢迎。某些拙劣的“美人”挂历不畅销 就是明证。有的家庭因为买不到内容高雅的挂历,宁可不挂,也决不买“美人”的。  有个团支部举办一次评选“最佳照片”的活动,收到的人像照片有数十 张之多,其中有不少时髦“美人”照,可没有一张被评上;而被评为“最佳” 的却是一位女团员的普通风景照。照片上,她身着连衣裙,手拿画报,两眼 闪光,微笑着站在桥头。  大家一致认为这张照片中的人物衣着整齐大方,神态真切自然,体现了 当代青年的风貌。她外貌一般,并非美人,却又比“美人”还美。  这是为什么呢?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 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女演员,她们的容貌也称不上“绝代佳人”,然而却 深受人们喜爱。她们塑造的形象光彩照人。有的特写镜头虽然只有几秒钟, 演员的仪表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让人久久不忘。她们创造的艺术形象 那样完满,决不仅是她们的容貌、身材在起作用,主要是由于她们有良好的 思想修养和高度的文化艺术造诣。仪表的完美多出于心灵的自然流露,装是 装不像的。    我们女同学,正处于黄金般的少女时代,谁不希望自己的容貌如花似玉? 因此,不少女同学经常照镜子,久久地端详自己的芳颜。  姑娘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美丽 的心灵。但是,老天常常不作美,许多人一生下来就不美,甚至很丑,怎么 办呢?  有个姑娘心地很善良,可惜长得不美:身材又矮又小,脸蛋又扁又平, 偏偏还有两只小得可怜的眼睛。这长相成了她的精神负担。她常常照镜子, 可每照一次,心头就增添一分烦恼。她似乎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瞧着她,都在 嘲笑她。一来二去,她怕见人,甚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结果 在年轻轻的时候就喝“滴滴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个悲剧!  其实,一个人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容貌发愁。因为人的美,主要不在容貌。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容貌的美和心灵的美 相比,有它明显的局限性。比方说,一个人的容貌美,毕竟是外在的美,外 在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肤浅的,很容易被人遗忘。而心灵美却是内在的美, 内在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深刻的,难忘的:又比如,一个人的容貌在人 的一生是短暂的,谁都要变成老头、老太太。而一个人的心灵美则不受时间 限制,有的可以流芳百世。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闹笑话。《太平御览》 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平原陶丘氏,娶了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妻子,生了个 十分可爱的男孩。不久,此人到老丈人家里去,见到丈母娘以后,竟莫名其 妙地要抛弃自己的妻子。原因是她担心这位漂亮的妻子老了以后,也会象丈 母娘那样丑。这说明这位书呆子连起码的自然法则都不懂。在我们女同学当中,如果还有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为自己的容貌发愁,应该赶快从镜子里面走出来,去寻求真正的美,就像下面这两个女生这样。 一个叫杨亚楠,因为长得丑,从小就有个不雅的绰号:“丑丫头”。进中学以后,她的丑在光彩照人的少女群里更显眼了,但是,她的心灵却是很美的。一次,她骑车上学,半路上发现有个老奶奶“咕咚”一下倒下了,嘴 里直往外冒白沫,浑身还不住地打哆嗦。她二话没说,就把老奶奶扶上车, 推她去医院。一路上,她对老奶奶关心备至,路人都以为这是她亲奶奶。到了医院,医生也以为她是老奶奶的亲孙女。她的心里感到十分充实!回到学校后,她 虽然对谁也没有说,但她自己却感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后来,老奶奶给 学校送来了感谢信,杨亚楠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平常,她总是积极参加集体 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从来也不为自己的容貌发愁。  还有个叫谭小丽,因为个子矮,脸蛋黑,头发黄,被人称为“丑小鸭”。 可是,她也从不为自己的容貌发愁,心只想着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她几乎 每天都在班上做好事。比方说,上课了,值日生没有擦黑板,受到老师批评 的时候,她主动上去把黑板擦干净。老师误以为她是值日生,批评了她,她 也不为自己辩解;上自习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呕吐,弄脏了同桌的衣服。她 连忙用自己的手帕替人家擦干净,还搀扶那位同学去卫生室看病??  我们可以断言:只要这两位同学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心灵美,她们 肯定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她们的青春照样能够放出夺目的光彩。青春的标 志不在鲜艳的衣衫,红润的脸颊,青春的价值在于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 在美丽的童话里,“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容貌丑的人,照样可以变成完美的人!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