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粮仓怎么走到宁海县城中小学

陈有西专栏 | 宁海古县城到底在哪儿? (之一)
作者:文化宁海 微信公众号
陈有西【吴晋江山】第1期 宁海古县城到底在哪儿?宁海西晋县治考(之一)宁海建县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至今已经1737年。那一年,曹、刘、孙军阀割据局面结束,三国归晋,长江以南的吴国被中原军阀势力魏国政权所灭,而曹魏势力又被拥兵渐重的司马氏家族政变夺权,成立了西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中国后,改年号为太康。为加强对中国南方的控制,除了派了一些王族、功臣、贵族官僚管理南方外,还向南方大量移民,对吴国地域原行政规划进行了调整。将鄞地(现宁波)和临海(现台州)划出部分地域和人口,成立了宁海县。西晋时的宁海县城在哪里?根据县志,是设在白峤。但西晋时的“白峤”又在哪里?一般都以现在宁海现城关县城往东过白峤岭的“上白峤”、“下白峤”两个小山村作为古县治之所。但根据现白峤村的地理位置、人口状况、交通状况、历史遗存,这里都不象是管辖着现在的宁海、象山、三门、天台一部、临海一部等广阔地域、设过309年县治的地方。而且直到现在为止,该地尚没有任何考古发掘、古建筑和碑刻遗存等考古学上的实证证据可以证明设过县城。这么多年来,我们基本上停留在县志的名称传承上,没有学者进行深入的史学考证和考古发掘研究。一个存在了309年的县城,为什么就这样湮没无闻了?宁海西晋开县时的县城到底在哪里?现白峤是不是就是原来的古县城?Google宁海县卫星地形图,清晰显示宁海现县城、力洋茶院盆地、茶山位置和地形。”上白峤”谷地无平地,只够设一个山村,会是设了300多年的宁海西晋县城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有待考证落实的课题。一、 史书记载宁海县的存废变迁★郡治位置图西晋时扬州临海郡位置图。郡治设章安,宁海系其辖下的一个县,治所设白峤。三国三国时期,宁海属吴国的章安县、临海县。据《光绪宁海县志.地理志卷一》引《三国.吴志》:太平三年析章安置临海县。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领县六,治章安。西晋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宁海独立建县。《赤城志》载:武帝太康元年,析临海郡之北置宁海县,旧志云,治白峤。《晋书.地理志》记载:临海郡统县八: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横阳。临海郡相当于现在地区级的市,大致上管辖现在的台州、丽水、温州地区各县。鄞地,即鄞县,现在的宁波,当时属会稽郡。因此,宁海是从临海郡和会稽郡各割出一块土地成立的,归临海郡管辖。据历史学家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引《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六月,东夷十国内附。是岁,以司隶所统郡置司州。凡有州十九,郡国一百七十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诏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史百人,小郡五十。”吴地的临海郡,是一百七十三个郡之一,宁海则是该郡管辖的八个县之一。《赤城志》注引《宁海土风志》说:宁海县本汉回浦、鄞二县,太元二年,裂鄞之八百户,安北乡二百户置宁海县。《寰宇记》引《临海记》说:晋永和三年,分会稽郡八百户于临海郡章安地立宁海县。这里的记载说宁海建县在东晋永和年间,东晋孝宗司马聃永和三年,是公元347年,比《晋书》记载建县晚了67年。这一记载显然同正史相违,有误不确。南北朝时,南方宋、齐、梁、陈四朝,宁海县建制延续如旧,一直没有变化。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治所在会稽县(今绍兴市),并?、鄞、余姚三县入句章县,县治迁小溪(今鄞县鄞江镇)。废宁海县,分其地归句章和临海。隋高祖文帝杨坚攻入陈国首都建康,灭了陈后主陈叔宝的陈国,对陈国原行政区划又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宁海县,归入临海县。《赤城志》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平陈,废宁海,复入临海。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载:正月,隋师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二月,隋置乡正、里长治民。岭南冼夫人经陈后主劝始降,于是陈之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皆入于隋。因此,宁海第一阶段建县,自晋至隋,存在了309年,县治一直设在“白峤”。那么,这个存在了309年的古县城,到底在哪儿?唐唐朝宁海恢复建县后,县治都已经没有回到白峤。是在现三门县的海游镇和宁海的“广度里”,广度里一般认为就是现在的城关镇,但这个说法仍然是有疑问的,后面我会分析。宁海自隋撤县后,中断了32年。到隋末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公元618年),梁萧铣称帝,唐高祖李渊也称帝,号武德。武德四年(公元621),李渊部将李靖包围江陵,萧铣投降;唐将杜伏威活捉了控制浙江的割据者李子通,押往长安,于是安徽、江浙一带都归入唐版图。易中天【隋唐定局】插图《唐书.地理志》载: 武德四年,析临海置宁海县,治海游。《宁海旧县志》载:武德四年,杜伏威擒李子通,献其地复置宁海县。但这次复县只恢复了3年,宁海又撤归章安县。《寰宇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省宁海入章安。唐太宗李世民时,宁海仍无县。又中断了65年。因此自隋到唐,宁海设县中断了将近100年。中间只恢复过3年。这100年中,“治白峤”已经开始堙灭无闻。宁海再复县一直延续到今天,是在唐女皇武则天统治中国的时代。《旧县志》: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复置县。县治广度里。即今县治也。从此,宁海县至今存续了1327年。后来,又分出了象山县。《唐书?地理志》载:唐中宗神龙元年,以县东地海岛辽阔,析为象山县。《赤城志》、《寰宇志》记载为神龙二年析。清清《〔乾隆〕象山县志?卷一?地理志?沿革》载:“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丙午,御史翟皎请以象山名县,以地有山,宛如象形也。于晋为宁海县地。”因此象山建县至今已1300余年。二、志书中关于宁海县治的记载 明《〔崇祯〕宁海县志?舆地志》载:“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平吴,王?以兵?地,请析临海之北二百户、鄞地八百户置宁海县,治白峤。”因此,这个“?地”并“请”独立建宁海县的人,就是打下建康、灭了东吴的大将、“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中赫赫有名的益州(四川成都)刺史王?。他有没有到过宁海,目前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作为一个统治新征服的吴地、向皇帝和朝庭提出建议、划两郡之地和人口建县,并派出了县守的人,他应该是实地到过宁海考察的。另外一个佐证是,宁海建有多处王?、杜预的恩师、已故灭吴主将、朝庭中的共同后台“羊祜相国”的庙,可见宁海建县是带有他们征服南方、大晋建立新县的印记的。但无论是《晋书》、《赤城志》、宁海县志,对第一任宁海县守、县城都没有记载。清《[光绪]宁海县志?建置志卷三?城池》:“宁海置县以来,城凡三徒。始建于白峤,再徒于海游,三徒于广度里,即今地。白峤、海游旧制不可考。”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晋太康初,析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宋以后因之。隋省入临海县。唐武德四年,复置属台州。七年省。永昌元年,复置。元袁桷()《延?四明志.城邑考》:(宁海)县旧治海游镇,永昌初徙今治,筑城周不及二里,寻废。《读史方舆纪要》又载:嘉靖三十一年,以倭患筑城。万历十九年,以淫雨城圮,复修筑,周六里有奇,编户百十三里。明崇祯《宁海县志》记载:“(宁海)县治广度里,晋初设白峤,唐徒海游悬渚”。 这是记录的三门海游县城的情况。白峤除了在志书中留有个地名外,没有任何具体的记载。到清朝修志时,已经“白峤旧制不可考。”没有任何痕迹了。清朝修《县志》时,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为了统计收赋税,对清朝时的白峤村现状有田地地名的记载,没有涉及任何的古县城的记载。白峤古村
数不清的往事《光绪宁海县志?乡庄》一节中说:“白峤庄,距城七里,其田二石起亩,无水利,居第三等。计积里二十六,民田八,涂田十四,地四。且有山海之利。赋居第四等。村十五,白峤,港头,蒲澳,薛坡,应家庄,上盘屿??????”无论人口、土地、海涂的现状记录,都只是一个小地方,同现在的白峤村现状差不多。不像是一个1600多年前就始建过县城的地方。三、西晋“白峤”古县治存在了309年 根据上述各种志书的记载,宁海古县城在西晋太康元年(280)始建宁海县,县治设白峤后,历经东晋、南朝。到隋朝开皇九年(589)撤销宁海县并入临海县,县城设在三门海游的悬渚。一直到唐朝武德三年(620)复置宁海县,县治仍设海游(今属三门县),属海州。四年后的武德七年(624)又撤宁海县并入章安县(台州)。65年后的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复置宁海县,治设广度里(即今城关镇),筑县城,周围600步。建城隍庙,址在今桃源南路。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归新建之象山县。因此,西晋时设县的县治白峤,作为一个起始一千户人口的县城,历时四个朝代309年、管辖相当于现在宁海、象山、三门、天台、临海、奉化之一部等广阔的沿海地区。其间经历了中国人口四次大南迁中的三次,即西晋 “八王之乱”、南北朝“五胡乱华”之乱和唐王朝“安史之乱”。宁海接纳了大量避难的北方人口,人口迅速增加,一直到中唐武则天时恢复建县。【未完待续】陈有西简介陈有西,浙江宁海人,现为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一级律师,兼职法学教授。曾在浙江省公安厅、省委政法委、浙江省高级法院任职。后辞职成为专职律师。业务范围涉及刑事辩护、公司法律风险防范和公司并购、建筑房地产、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香港上市、重大行政诉讼和集团评讼。2010年获《时代周报》时代人物,《中国律师》杂志年度新闻人物。2011年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50名中国年度魅力人物”。陈有西授权公众号本专栏经陈有西先生特别授权文化宁海?沉香阁发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欢迎转发!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微信号:wenhuaninghai编辑:飞红审核:丁易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