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手机端
& 凝固舞动的精彩瞬间 舞台摄影拍摄技巧
凝固舞动的精彩瞬间 舞台摄影拍摄技巧
作者:王宁
责编:文子林
随着数字的不断普及,喜欢,从事摄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摄影专业领域的细分也越来越精确,们都开始有了各自不同的拍摄题材或领域。
由于演出的不断增多,舞台摄影,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个新的摄影门类,在各个演出现场也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或影友加入到舞台摄影中来。 焦距: 200mm 光圈:f/2.8 ISO:; 曝光时间:1/400s 在国内,最初一般舞台摄影师,都是在各个演出院团的专职摄影师,我最初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在职摄影师,现在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官方摄影师,另外也有一些各大新闻机构的摄影师。近些年来,特别是国家大剧院的建立和对剧场摄影的严格限制和要求,更加规范了国内的舞台摄影。 焦距: 170mm 光圈:f/2.8 ISO:; 曝光时间:1/400s 首先,对于一个舞台摄影师,第一重要的是摄影师的自律,在很多正式演出中,如果是一个真正专业的舞台摄影师的话,必须做到不能影响观众的观赏和演出的正常进行。在演出中,如果一旦位置选定的话,演出开始后,是不能随意变换位置的。 焦距: 220mm 光圈:f/2.8 ISO:400 曝光时间:1/250s 第二,摄影师在拍摄时应尽量避免发出声响或噪音,不能影响周边观众欣赏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所有大剧院聘用摄影师都是被要求必须使用消音罩的。由于近两年佳能EOS 5D3等型号相机具备了静音快门,静音效果在单反里比较明显,大剧院使用佳能拍摄的官方摄影师,几乎都换用了5D3。另外,我印象中,好像北京各个院团的专职舞台摄影师也大都换用了EOS 5D3,我则选择了换用EOS 6D,我个人认为好像EOS 6D的快门声音比EOS 5D3更小,还有6D的中央对焦点在暗处对焦更加灵敏,但对焦点没有5D3多。 焦距: 143mm 光圈:f/4.5 ISO:800 曝光时间:1/250s 第三,舞台摄影中是绝对禁止使用闪光灯和对焦辅助灯的。在大剧院,甚至回看照片都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连相机机身上由于存储照片发出的提示灯都被要求用黑胶布贴起来。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的比较意外,是在演出全部结束后,演员的谢幕,当时我一直坚持到最后,并且相机没有收起来,在花瓣撒下来的一瞬间,举起相机拍到了这张照片。 焦距: 85mm 光圈:f/1.2 ISO:800 曝光时间:1/500s 第四,在国际上,很多职业舞台摄影师,在剧场拍摄中,还会尽量穿深色的衣服,让自己融入观众之中。 上面这张照片是2002年我第一次拍摄舞蹈的作品,使用的相机是EOS D60,在当时是新型号的相机,镜头是200 F1.8,正是这组照片让我开始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开始尝试拍摄舞蹈作品。 焦距: 240mm 光圈:f/2.8 ISO:; 曝光时间:1/320s 这几条要求是国际上对于舞台摄影师最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就是说,舞台演出时,剧场并不是摄影师自由创作的天地,舞台摄影师是在无数的苛刻束缚中完成对舞台的拍摄创作的。要想真正做一个称职的专业剧场舞台摄影师,这是必须要遵守的职业标准。
更多精彩!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蜂鸟网官方微信(fengniaoweixin)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关键词:
此文是否有帮助:
王宁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2035次21448次31254次41051次5969次6727次7696次8655次9651次10598次& 新闻客户端 &
如何拍摄舞台剧照?
过去很多年里,我每天都守在剧场看演员们排练、演出。拍拍拍、修修修、发发发,是我每天都乐此不疲的事。其中大量图片被用作校方、剧组、剧院的官方宣传图,或收录在中国舞美协会资料库里。那时手里只有一台现已鲜为人知的尼康 D40X,以及我最爱用的 35-1.8 定焦头。在器材上,可以说是毫无优势,甚至是劣势,IOS 到 800 画质就很渣了。但我认为,我在剧照拍摄上最大的优势是,在剧组里我是舞台监督,或者制作人,也就是说,我比演员还要更早看到剧本,比一般的舞台剧照摄影师更了解戏剧情节、以及舞台上的设计细节。换句话说,我更了解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最佳视觉、最佳光线的拍摄时机。作为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以及我在按快门时在想些什么?关于如何拍摄舞台剧照,在这里并不是教大家去看演出时如何拍照,尊重演出依然是最重要的。这篇文章更适合以下三类朋友:
爱好级: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有机会去给非正式演出(年会、Fashion Show、校园剧社等)拍照。
入门级:如果你是一个职业摄影师,有机会去拍正式的剧场演出,但缺乏剧场经验。
进阶纪:如果你就是一个舞台摄影师,想要进阶。
在讲具体方法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样的照片是一张不错的舞台剧照?
舞台剧照作为一类特殊的拍摄作品,其用途主要有二:
纪录与宣传这部戏。以演出整体为单位展示出来,所以更注重整体的戏剧氛围。除非是演出里有名角儿,一般是不需要大头照的。大头照或人物细节照有专门的流程拍,通常是在演出前摆拍,叫定妆照。
作为演出资料。给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等业内人士使用,需要把整个舞台的空间与设计拍摄出来。
然后,是具体方法:
一、爱好级
以下长图是之前运营孟京辉工作室微博时写的科普文,那时我还年纪小,设计风格很少女,基本理论还是可以先看看的。
总结下来,关键点有这样几个:总结下来,关键点有这样几个:
器材不够,技术来补。很多人一听到要拍舞台剧照,第一反应就是器材,觉得剧场昏暗,必须有个 IOS 2000 + 画质依然清晰的器材不可。弥补器材缺陷,几个必备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多练习「慢快门不糊技术」。从 1/40 s 开始练习,一直练到 1/6 s。再往上就很难了,但 1/6 s 还是有希望得到一张适用于传图片?2000?还效果不错的照片。秘籍是:屏气凝神——深吸一口气后,再通过取景框构图、对焦,直到按下快门后,才吐气。不用着急,慢慢对焦,如果这口气里始终调整不好,建议换口气重新来。这样练习,也能帮助改掉按快门太随意的毛病。
追随摄影技术。既:顺着目标的运动方向,平稳地移动相机,使目标与取景框的运动相对静止,并在移动中按下快门。
这是一张舞蹈剧《怪谈》的剧照。从截图的数据里可以看出,快门速度为 1/60。由于这是舞蹈剧,演员始终在运动,要想直接靠按快门拍清楚,起码得 1/600 以上的速度。但我的相机真的很差,IOS 400 噪点就很明显了,且当时光线确实不够。于是我的方法是,镜头跟着演员一起动,不停把焦点对在演员眼睛上,移动中构图,选择合适时机按下快门。在拍移动中人物的时候,非常建议采用这个方法,同时可以让背景特殊虚化,更突显人物。这是一张舞蹈剧《怪谈》的剧照。从截图的数据里可以看出,快门速度为 1/60。由于这是舞蹈剧,演员始终在运动,要想直接靠按快门拍清楚,起码得 1/600 以上的速度。但我的相机真的很差,IOS 400 噪点就很明显了,且当时光线确实不够。于是我的方法是,镜头跟着演员一起动,不停把焦点对在演员眼睛上,移动中构图,选择合适时机按下快门。在拍移动中人物的时候,非常建议采用这个方法,同时可以让背景特殊虚化,更突显人物。
发挥想象,后期特殊效果。还是拿上面那张图为例,虽然用了追随摄影技术,但画面还是很模糊。原因是,这是一部描述梦境的作品,整部戏的气质都特别迷离。女演员黄湘丽此时的角色是一个 30 年代的上海年轻女性。IOS 400 让我获得了很多噪点,后期时我将计就计,又增添了一些噪点,使画面更怀旧,并对背景在 PS 里进行了径向模糊处理,看上去就更迷幻了。拍摄者根据演出情景进行二度创作,是值得鼓励的,单靠抓拍是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剧照的。除了技术问题,表达方式单一也是原因之一。就像舞蹈演员不可能自始至终只表演一个动作,绘画者通常也不会只用一支笔完成作品。个人认为,不管前期还是后期,都看做是拍摄的一部分,得到的作品才会更加完整。
2、请用内存大的卡。舞台上光线变化大,很容易测光不准。为了增大快门速度而减曝,且减很多,也是常事。这对后期的要求就会高一些,建议从头至尾都使用 RAW 格式。
3、切忌不要使用闪光灯。
除了打搅别的观众外:
闪光灯破坏舞台灯光设计,让剧照看上去平庸。
闪光灯影响整个演出。
@Phil 在 在舞台上表演时被闪光灯闪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戏剧 里写:
闪光灯对于演员来说,就像夜晚开车,迎面而来的远光灯。
小提琴手的 @蘇二毛 说:
我尼玛恨透了闪光灯!!! 抬头看指挥尼玛一溜闪光灯!!! 快把老子闪瞎了低头看谱子找不着音了泥煤的! 还是凭记忆往下继续的!关于剧场为什么不能使用闪光灯,具体可参考:
去剧场观剧应该注意哪些基本礼仪? - SysyCode 的回答
4、最佳拍摄时间
对于爱好者来说,抓住一点,就能拍出相对满意的剧照:
不要在人唱歌、说话的时候拍照,表情之狰狞让人无法直视,也很难和整体氛围契合。最好的时机是演员结束一句台词后的一刹那,情绪还完美的保留在脸上,且不会龇牙咧嘴。
5、利用特殊光线
舞台灯光比自然光、棚拍布光更有戏剧性,对比强烈。浓烈的大逆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为灯光师正在调光,想看逆光效果。图为灯光师正在调光,想看逆光效果。
二、入门级
攻克了基础技术关,接下来更多需要掌握的是剧场常识,来帮助摄影。
1、每一个演出都有不同的表达气质,先学会欣赏,让自己跟着戏一起律动,拍出来的剧照会特别带感。久而久之,大部分时间你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这里并不需要按快门。」可参考:如何欣赏戏剧? - SysyCode 的回答
2、针对不同演出种类,了解必要的演出常识。演出不仅仅是话剧,还有交响乐、芭蕾等等。以芭蕾为例,我们总希望拍到一张跳得高又特别舒展的姿态,靠连拍,是不可取的。事实证明,不论快门速度多快,并不能增大拍到最佳时机的概率。对于拍摄者来说,需要了解一些芭蕾的基本动作,比如大跳是怎么回事,起步点是什么样子的,最高点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找视频来看看。把你认为最美的瞬间记下来,并通过多次观察熟悉舞步的韵律,到了现场,再采用跟拍技术,镜头随舞者一起运动,在最美瞬间咔嚓一下,八九不离十,这张照片会很赞。
这里介绍几个特别适合拍照的瞬间:
首席小提琴手即将落弓的瞬间:首先,首席就是首席,果真和其他人不太一样,要想拍特写,拍他就好了。落弓的瞬间,是指,正要开始拉,即将发声的瞬间。高手在拉琴前,那情绪酝酿不是点吧点,姿势之浮夸,说在运功都不为过。气憋足了,情绪饱满了,那一口气下去音色着实很享受。但表情就开始狰狞了,皱眉头的皱眉头,吐舌头的吐舌头,乱张嘴的乱张嘴。所以,抢在这之前的一瞬间,是最好的。
有旋转动作的舞蹈:推荐 @赵托?2000? 的照片。个人认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拍得清晰可见才好看。
芭蕾的经典造型:拍之前最好对每一个角色进行了解,出场时间也了解一下。如果是经典剧目,如《天鹅湖》,音乐找来听听也是大有好处,帮助掌握拍摄节奏。
戏剧:不同戏剧都不一样。最好是提前对导演风格有个了解,能了解到带惊喜感的舞台装置和设计最好。光线太暗的时候,建议不要白费功夫。
三、进阶级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请来的剧场摄影师都读过剧本、一起开过创作会议,看过排练细节,看过完整连排。本身是戏剧出生,既懂舞美还懂灯光,那就完美了。
以下照片是参加 2015 年台湾两岸小剧场戏剧节我用手机拍的剧照,当时主办方也邀请了摄影师,最后还是用的我的手机图。
这部戏叫《郑和的后代》,导演是马俊丰。从 2009 年到现在已经演了 5 轮了。大一时,我是这部戏的导演助理,后来是制作人。对这部戏的了解程度可达到台词几乎能背,音效、灯光、舞美变化的时间点了如指掌(因为当过舞台监督,会特别注意这些时间点,我们叫 Q 点)。以这样的角色来拍剧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最美的画面,我都记在脑海里了。要拍什么内容,一开始就很清晰。关于时机的把控,我只需要静静的等待。不会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整个过程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噼里啪啦狂按快门。思考的内容也会远远大于「曝光、构图」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那么,怎样才是最美的画面?
导演在创作的时候,会有充分的视觉考虑。也就是说,在他的心里,是有「主视觉」这个概念的。马俊丰导演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导演,走得也非常国际范儿,排练的时候喜欢通过情景的描述激发演员想象力,共同去寻找最精准的表达方式。创作过程,不停在律动,直到最完美的造型出现的那一刹那,「停,别动。哇,太美了。你们再保持一会儿。」
除此之外,这不仅仅是导演的「筛选」,是一群人共处一室好几个月,对身边每一个人的熟悉,对环境的适应,对排练节奏的了解,通过默契,最终展现出来的最有 power 的表达方式。在正式演出的时候,配合着灯光、舞美拍下这个瞬间,不论视觉还是内容表达上,都会非常贴切。
《郑和的后代》2015 台湾两岸小剧场戏剧节剧照。《郑和的后代》2015 台湾两岸小剧场戏剧节剧照。
这是一部小剧场戏剧作品,世界各地的小剧场长相都不太一样。这部戏的特点是,导演会根据每一个剧场的特征做出不同的安排。比如这个剧场,坐落于台北 101 附近的一个文创园区,是老工厂改建的。室内是工厂车间的大开间样貌,室外是一片百年榕树林,特别漂亮。按理来说,小剧场演出都会遮得密不透光,黑乎乎一个大暗房,毕竟英文名就叫「Black Box」。但外面的榕树真的太漂亮了,导演说「把窗帘拉开我们试试。」于是有了这张剧照。
《郑和的后代》,这部戏的名字就很有意思,郑和不是太监吗,为什么会有后代呢?这得从作品的作者说起。作者郭宝崑先生是新加坡戏剧之父,华人。一生漂泊在外,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他认为,他是一个「失根」的人。纵使在戏剧上的成就赫赫有名,然而,漂泊,才是他毕生的主题。就像明朝太监大将军郑和一样。本来姓马,却被赐予了姓郑;本来信奉真主阿拉,却皈依了汉人的信仰。没了姓,没了信仰,还没了性。纵使战功赫赫,然而「我是谁」。
故事以郑和下西洋为主线,不停地漂泊他乡。不论是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还是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阉人,似乎是世界各地都有的习俗。这让郑和倍感绝望。当人们关注他赫赫战绩的时候,他在关注什么呢,他的根在哪里呢?
「漂泊是我的家园,出发是我的还乡。」(台词)
在文学造诣上已经登峰造极的作者,却屡遭迫害。在他获得最高戏剧成就奖的时候,他人却在他乡的监狱。荣耀、光环、牢房、异乡。作者又在思考什么呢?
这是一部让人联想很多且颇为沉重的戏剧,每个人有那么一瞬间会思考「为什么我会在我现在的地方?」「我的根在哪里?」
这部戏,从来没在大陆商演过,里面有很多隐喻,报批是个大难题。为了生计,我们也演过不少很二的大俗剧。但这部《郑和的后代》,只要能有演出的机会,不管发不发钱,大家紧紧凑凑还是希望能演上的。我们希望把好的戏剧传播出去,可惜的是,最热烈的掌声漂泊到了台湾。和郑和这个角色一样,充满了讽刺意味。窗外的大榕树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多少有些辽远的忧伤。在这里,导演给出了非常聪明调整。
从教学资料层面讲,这张剧照达到了目的。
导演让演员在聚光灯下调整肢体。导演让演员在聚光灯下调整肢体。
小太监们在看另一个小太监讲丁丁的故事。戏里说:「北京的故宫,一共有九百九十九个房间,大大小小不多不少,正好九百九十九个房间。在这九百九十九个房间里,有一个特别古怪。」这个特别古怪的房间,就是专门陈列太监丁丁的。根据不同的级别挂起来,厉害的太监丁丁,被高高挂在空中,最次的小太监,丁丁紧贴地面。小太监们在看另一个小太监讲丁丁的故事。戏里说:「北京的故宫,一共有九百九十九个房间,大大小小不多不少,正好九百九十九个房间。在这九百九十九个房间里,有一个特别古怪。」这个特别古怪的房间,就是专门陈列太监丁丁的。根据不同的级别挂起来,厉害的太监丁丁,被高高挂在空中,最次的小太监,丁丁紧贴地面。
讲故事的小太监活泼乱动,难拍,拍出来也不知道他在干嘛。但换做去拍听故事的小太监,就会更有意思些。咦,他们在看什么呀?
被访王国欢送郑和的舰队离开。光线非常诡异,我专门跑到侧面去拍的,这个角度让阴影更加诡异。对于郑和来说,别人是欢送,那他真的开心吗?被访王国欢送郑和的舰队离开。光线非常诡异,我专门跑到侧面去拍的,这个角度让阴影更加诡异。对于郑和来说,别人是欢送,那他真的开心吗?
漂泊是我的家园,出发是我的还乡。
永远的离别到站,永远的迎送聚散。
现在来解释下这些奇怪的画。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剧本中 7 句话就说完了。导演想了这么一个装置,让演员轮番念这些信息,边念边在里面画,光透出来,效果特别好。之所以说马俊丰导演很国际范儿,就在于他很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哪怕是非常平白的「XXXX 年,郑和第 N 次下西洋,去了 XXX、XXX、XXX 地方。」而国内大多导演,实在太依赖文字本身的信息传达了,吧啦吧啦念台词就完事了。现在来解释下这些奇怪的画。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剧本中 7 句话就说完了。导演想了这么一个装置,让演员轮番念这些信息,边念边在里面画,光透出来,效果特别好。之所以说马俊丰导演很国际范儿,就在于他很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哪怕是非常平白的「XXXX 年,郑和第 N 次下西洋,去了 XXX、XXX、XXX 地方。」而国内大多导演,实在太依赖文字本身的信息传达了,吧啦吧啦念台词就完事了。
这种时候,把导演的精巧设计拍出来是最关键的。外面的人脸是否清楚并不重要。
演员在装置里画画。演员在装置里画画。
导演训话,「你们画的这是什么,太丑啦。」剧场里的光,总是很有意思。聚光与剪影的搭配是个不错的选择,特意挑了导演的侧面,更有轮廓感。导演训话,「你们画的这是什么,太丑啦。」剧场里的光,总是很有意思。聚光与剪影的搭配是个不错的选择,特意挑了导演的侧面,更有轮廓感。
关于这部戏的拍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基于我对这部戏充分了解之上的。个人认为,
舞台剧照摄影师,不应该只是彩排时请来的外聘人员。也应该是自始至终伴随作品创作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摄影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把一部戏的内容传播出去。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如果有机会拍拍舞台剧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体验,可以从更丰富的视觉去理解演出。希望你读后,拍得开心。
(本文来源:知乎每日精选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你可能还喜欢看如何拍摄舞台表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拍摄舞台表演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拍摄剧院场景的9个基本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