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古代皇冠有什么用?_百度知道中国古代十大乐器
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这次为大家带来古代十大乐器。带您走进乐器的天堂。 1.鼓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
专题:
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这次为大家带来古代十大乐器。带您走进乐器的天堂。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称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国以瓦为框制造陶鼓的传统,沿袭了很久。鼗鼓(即&拨浪鼓&)是从西北边远地区传入中原,腰鼓是由西域传入我国,在唐代广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质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为鼓材的。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笙,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笙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 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纲鉴易知录》: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说文》:琴,苞牺氏所作弦乐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琴发明的地点在今鲁西豫东地区(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阳,神农之都在今山东曲阜)。
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而&琴&字从&今&,强调&当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而言,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就如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那样,这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
传说在夏代已经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 字,上面就是&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瑟要用弦,那么瑟的产生应该在蚕丝出现之后。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够巢丝的技术才可能制出弦线。先秦前后的弦乐器就是琴和瑟。
另外一个推测,象琴瑟这一类乐器,可能和狩猎的弓弦有关。当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动物的皮筋条制作。我们在1984年复制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几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笛是一种管乐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笛,特点是无***。笛字属于由字族。在由字族里,由字都是声符兼义符。由字族汉字都与&滑&之义有关。笛的本义是&气体在其中滑行的竹管&。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另外还有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广西贵县罗泊湾 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
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 《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中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 箫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箾韶》到《大夏》 ,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周代,曾将我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它们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箫做为古代乐器的实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
8.编钟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三枚或五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椭圆形,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
编钟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三枚或五枚发展为八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
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九枚一组或十三枚一组。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盛而衰。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编钟声音宏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至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9.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 、催人泪下的《江河水》 、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 、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协秦曲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音、颤音、滑音、拨弦等;右手有连弓、分弓、顿弓、跳弓、颤弓、飞弓、拨奏等。二胡一般定弦为d1、a1,有效音域达三至四个八度。
10.琵琶
最初的琵琶的形制跟现代琵琶不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古代琵琶是圆形的,不同于现代梨形的琵琶。秦汉琵琶属于直项琵琶,所谓&直项&,是指乐器的琴柄毕直。秦汉琵琶琴身呈圆盘状,西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于演奏琵琶,所以后世称这种乐器为阮咸。
现在被称为&琵琶&的主要是曲项琵琶(也有直项琵琶,如日正仓院存有的唐传直项五弦琵琶),琴柄向后折曲,琴身作半梨形,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从西域龟兹传到中国北周。《隋书&音乐志》:&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当时琵琶的弹奏是横抱,用拨子在弹奏的,弹奏的方式自由无拘束,不必像演奏传统乐器一样正襟危坐,就算是在马背上也可以轻松弹拨,现时南管琵琶与日本琵琶依然保留横抱的弹奏方式。魏晋南北朝,是个胡风东渐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颜氏家训中的一小段:&齐朝一士大夫有一儿年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略窥当年学习琵琶的风潮。这个时代琵琶用途上主要是作为伴奏的乐器。《隋书&音乐志》:&龟兹国&&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儿》,舞曲有《小天》,又有《疏勒盐》。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敦煌琵琶谱》(公元933 年),显示唐朝时琵琶在中国有重大发展,在李唐皇室的统治下,琵琶是当时热门的乐器,在各种节日、舞蹈等节目,都需要琵琶的伴奏来助兴。当时后来中国琵琶亦分为多个派别,弹奏方式也变为直抱、以戴上假指甲的手指弹奏。
古代琵琶曾有四相13品、14品、15品等,现已增加到六相18品、24品、26品、28品或30品,按12平均律排列,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为音域 A-g3。常用技巧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著名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阳春白雪》、《昭君出塞》等。
------分隔线----------------------------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
学音乐的男孩子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有男孩子的父母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与众不同的...资料篇(228)古代皇帝、国王的皇冠(转自圣手988)
& 古代历史上皇帝、
国王的皇冠宝石
定陵中万历皇帝的皇冠
这顶金冠,需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这说明明朝的手工业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贵重金属制作工艺。
&&&&&&&&&&&&&&
定陵中孝端皇后这件凤冠
定陵中孝端皇后这件凤冠是三龙二凤冠,高35.5厘米,口径20厘米,重2.95公斤,凤冠共享红、蓝宝石一百多块,大小珍珠五千余颗,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其拍卖市场价值已经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凤冠前后左右共饰有三条金龙,在金龙之下饰有两只翠凤,每只凤的嘴里也都衔着珍珠和宝石。凤冠的下部有两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用珍珠围成的小圆圈。凤冠后面垂着六条叶状的装饰物,上面满是珍珠和宝石。
清.嘉庆.银鎏金冠
此冠高20厘米,宽12厘米,长14厘米.重636克.冠上整体造型别致,结构精堪.具有巧夺天工之美,鬼斧神工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不能不让人钦佩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能。剩有螺丝工艺做成21条不同完整的龙,最高的***嘴上含有一颗***琉璃,两只凤一只长着翅膀的鼠,一只饕餮,47颗琉璃珠,冠上还錾刻有鹤单脚站在石柱上,舞着翅膀向后望,还刻有芙蓉花,荷花,菊花图案等,团寿字等。
&&&&&&&&&&
其它中国古代皇帝、皇后的皇冠
集能工巧匠奇思绝艺于一身,集天下金银珠宝于一体,件件都堪称稀世奇珍。
&&&&&&&&&&&&&&&&&&
&&&&&&&&&&&&&&&&&&
圣爱德华皇冠
高达31.5厘米,重量接近1公斤,金质皇冠上镶嵌了4粒红宝石,11粒祖母绿,16粒蓝宝石,22粒珍珠和超过2800粒大大小小的钻石,其中罕有的黑王子红宝石和顶上的圣爱德华蓝宝石已令人目眩神迷,而再看那方形的世界第二大钻石“非洲之星Ⅱ”,它的传奇经历和317克拉超大重量,以及它那幽幽的淡蓝色,面对它就会令人激动得几近窒息,圣爱德华皇冠带给佩戴者的气势和威严扑面而来。
圣爱德华王冠是英国王室的王冠之一。这个王冠专门用于新君主的加冕礼,同时也是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使用的王冠。它是为1661年查尔斯二世的加冕礼而制造。真正的圣爱德华王冠已经在克伦威尔的命令下和其他的珠宝一起融化掉了。底座上有交错的百合花,上面围着两个拱形的十字架。中间是天鹅绒的帽子,并带有貂毛的镶边。王冠用金子制成,并镶嵌了444颗珍贵宝石。最初,为了准备加冕礼上面镶嵌了许多宝石,后来宝石都被拆下来只剩下了底座。然而在1911年,那些宝石被永远地镶嵌在了王冠上。
伊朗卡札王朝时期的凯额尼王冠
伊朗卡札王朝时期的凯额尼王冠。巴拉维王朝的建立者礼萨&巴勒维有自己专属的王冠,但是他在加冕礼的时候戴的是就是凯额尼王冠。
这个王冠是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勒维的至爱,1958年由纽约珠宝匠Harry Winston设计。
这个王冠也属于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巴勒维,她是伊朗历史中第一位被冠以摄政头衔的王后。这个王冠呈红、绿、白三色,这是伊朗国家的颜色,由巴黎珠宝匠Van
Cleef和Arpels制造。这顶王冠镶有1469颗钻石,36颗祖母绿,36颗尖晶石和105颗珍珠。王冠前面最大的一颗祖母绿重150克拉。
&&&&&&&&&&&&&&&&&
&色彩最丰盛的皇冠
在伊朗国王的加冕典礼上,他的妻子法拉赫&巴勒维也随之成为伊朗皇后,加冕仪式上,国王亲自把这顶皇冠戴在王后的头顶。为了如此特别的意义,皇后跃跃欲试亲自操刀设计,并委托工艺超群的珠宝商梵克雅宝在巴黎制造,上面镶着1469颗钻石、36块纯绿宝石、36粒美玉和105串珍珠,其中最大的是一块六角形的纯绿宝石,重达150克拉。更巧妙的是皇冠上由宝石组成的丰盛颜色是皇后特意设计组合成伊朗国旗的颜色。
&&&&&&&&&&&&&&&
&拥有最大粉红色钻石的皇冠
1967年,Mohammad戴着老国王曾经用过的加冕皇冠成为伊朗的最后一任国王。这顶古老的皇冠是由一批顶级伊朗匠人联手打造而成,穷侈极欲地镶嵌了3380颗钻石,重量已经超过1000克拉。
俄国安娜&伊凡诺夫娜皇后皇冠
1730年,由金、银、钻石、红宝石、红壁玺制成。此皇冠最出众之处是其中100克重的大红宝石。
&&&&&&&&&&&&&&&
镶嵌最丰盛钻石的皇冠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大皇冠的设计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国皇冠的影响,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象征着东西罗马帝国,中部是一个橡叶状花环和橡树果,象征着沙皇帝国的神圣权力。皇冠总重1907克,高27.5厘米,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
&&&&&&&&&&&&&
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皇冠
&1576年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皇冠,1804年成为奥地利的皇冠。
大主教的礼冠
1634年,此礼冠是锦绣艺术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东正教的主教与大主教们戴的头冠。
&&&&&&&&&&&&&&&&&&&&&
这种珍珠与浮雕宝石结合的创意令世人过目不忘。瑞典皇室得到这顶皇冠如获至宝,它成为瑞典公主们大婚时必戴的皇冠,现如今,这顶皇冠是瑞典皇室的传世之宝,但你一定不知道它还曾是拿破仑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的珍爱,皇冠造型虽然传统,但上面镶嵌的优雅浮雕的宝石却令皇冠如此的与众不同,充满艺术气息。
&&&&&&&&&&&&&&&&&&&
丹麦王室皇冠
丹麦王室皇冠订制于公元961年的“鄂托皇冠”更像是个纯金制作的八边形“帽子”,而它最大的特色是皇冠正面用瓷釉画着象征着神权与世俗权力结合的预言家大卫和苏鲁门王,13世纪时,当时的国王又把佩带在胸前的十字架加在皇冠顶上,象征着皇帝也同时拥有了宗教权。
拥有最大粉钻“眼之光”的Harry Winston皇冠
荷兰著名工匠面对手中的“非洲之星”,用了几个星期时间来研究,并制订了多个切割计划,最终将其成功地劈为两半,之后3个最熟练的工匠,最后一共打磨出9颗大钻石,而其中最大的一粒“非洲之星Ⅰ”,重达530.2克拉,考虑到它的梨形形状,英国国王决定把它镶在的权杖上。而重317.4克拉的方形“非洲之星Ⅱ”似乎更适合镶嵌在圣爱德华皇冠上。
&&&&&&&&&&&&&&&
Mikimoto珍珠皇冠妃冠
&&&&&&&&&&&&&&&&&
茜茜公主的王冠
奥地利皇后兼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的王冠 1836年奥地利皇后兼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的王冠。
喀山公国末代君主王冠
它属于喀山公国最后一名统治者埃迪戈尔&迈赫曼特所有,制作于16世纪,是俄罗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镶嵌了数十颗珍珠、红宝石和绿宝石,底部由舒适柔软的黑貂皮制成。&&&&&&&&&&&&&&&&&
阿斯特拉罕王冠
公元17世纪的阿斯特拉罕王冠。纯金制成,镶嵌有45颗钻石,36颗红宝石,21颗蓝宝石,37颗祖母绿和51颗产自霍尔木兹海峡的珍珠。王冠以伊凡四世1556年在伏尔加河三角洲政府的地区阿斯特拉罕命名。
&&&&&&&&&&&&&&
&镶嵌工艺最高超的皇冠
1910年卡地亚为比利时皇后伊丽莎白订制的这项铂金镶钻的皇冠就是依着这最古老的创意,选择月桂叶的形象,以涡形造型设计的,卡地亚用珠宝的语言把这些象征的图案表现得出神入化,并且充分体现出了卡地亚高超的切割和镶嵌技艺。
罗曼洛夫王朝一顶珍贵王冠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了罗曼洛夫王朝一顶珍贵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俄国著名大诗人普希金的孙女索非亚。当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惊叹于王冠富丽精美的同时,也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凄美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阿玛丽亚王后的王冠
这顶王冠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儿子,日后的希腊国王奥托于1825年为自己的妻子阿玛丽亚订做的。
“珍珠泪”王冠
其实这顶王冠,英国玛丽王后有个一模一样的,英国的那顶王冠由珠宝商将顶端的珍珠改装成了钻石,然后做为新婚礼物送给了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也就是著名的“珍珠泪”王冠。
& 瑞典王室的公主们大婚时必戴的王冠
这是瑞典王室的传世之宝,它曾是拿破伦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所有,西尔维娅大婚时,戴的就是这顶,它也是瑞典王室的公主们大婚时必戴的王冠,但现在只为西尔维娅王后一人所使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永恒之塔中的最上级古代王冠有什么用?_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