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该类文章有什么看法,请告诉我们;如果您认为还有更具价值的文章,您可以发布在这里。点击查看。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上市地&发行总量&网上数量&
网上申购日&
网上申购日&
发行市盈率&
年化收益率&
申购上限额&
户均申购额&
网下中签率&
发行总量(万股)
网上数量(万股)
网上申购日
申购上限(股)
发行价(元)
发行市盈率(倍)
中签号公布日
一签收益(元)
每中一签(万元)
申购上限额(万元)
户均申购额(万元)
网下中签率
网下冻资(亿元)
总冻资(亿元)
发行后(万股)
链接条件:PR≥5 PV20万以上 (QQ)
北京鼎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网上手机话费充值10元20元哪里可以充
网上手机话费充值10元20元哪里可以充
09-04-26 &匿名提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少得充值3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淘宝看一下,还有就是网上营业厅就可以直接充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移动的官网可以充值 10 20 50 100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各种面额都有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亲&无论您想充值1块10块20块30块50块100块200&全国充值可以到我的店铺:充值秒达专线&&&&&保证划算保证便宜&欢迎您的光临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各行各业的同志们觉得,未来 10 - 20 年,京沪穗深之后的第五城会在哪里? 南京?杭州?天津?成都?还是哪里?还请详述分析理由。
回答建议修改:不规范转载
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会重新显示恢复正常。
这个问题下面的数据把头都看大了,我来搅个局,我的回答是:&br&&b&不会有第五城的概念出现了,也不需要了。&/b&&br&&br&“第五城”不是用数字比出来的,是观念累加出来的,&b&需要展现的不是经济能力,而是人口吸附力。&/b&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地方的年轻人说“我要出去打拼了”,一般来说有几个层次:&br&1、出国&br&2、去大城市(也就是现在的北上广深)&br&3、去本区域的中心城市(比如西南的去成都重庆、西北的去西安、东北的去大连沈阳)&br&4、去本省省会城市&br&5、去和自己有联系的地级市(地理最近的、有亲戚投靠的、有介绍工作的等等)&br&&br&所以本题中讨论的,无非是3、4、5变2的可能性(当然主要是3变2)。&br&&br&以这样的背景来看,我的回答无非基于以下简单的原因:&br&1、中国的总人口巅峰期已到,劳动力总数呈下降趋势,劳动力流动总量在减小&br&2、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单个城市发展进入城市圈、经济带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第三梯队齐头并进,很难有单核爆发&br&3、中国的城市发展千城一面,难有特色、特型可言&br&4、像深圳这样因史无前例的的政策(基于史无前例的历史背景)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可复制&br&&br&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景,很明显应该是城市圈、经济带的发展,这一点很多朋友也提到了。说什么”第五城“,在我看来毫无意义。&br&&br&谢邀。
这个问题下面的数据把头都看大了,我来搅个局,我的回答是: 不会有第五城的概念出现了,也不需要了。 “第五城”不是用数字比出来的,是观念累加出来的,需要展现的不是经济能力,而是人口吸附力。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地方的年轻人说“我要出去打拼了”,…
就算是华西村成了第五个一线城市又怎样?&br&城市不过是用于管理的行政区划而已。&br&先举个实际的例子&br&我做一件涤纶浴袍出口,涤纶丝是太仓的,织造在常熟,印染在渭溏(隶属苏州的镇),缝制在张家港,有时,配套的拖鞋,毯子还会发到山东、安徽去做。包装衣架在泉州做,衣服上的系带或扣子问浙江人买,检测在上海。成品最后经由上海洋山港出海,特么洋山港根本就在浙江了。&br&&br&能明白我想表达什么吗?&br&&b&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它所能够整合的资源、影响到的人口远超出现有行政区划所限定的范围。江苏浙江等周边大片的城市群和上海其实是一体的。像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是能够在未来10-20年里不断整合资源、吸引移民的。&/b&这根本不是一个相像中的未来的某个孤立的一线城市所能比的。即使是中国这种十几亿人口规模国家,也不过能有两三个这样的城市群而已。&br&&br&大城市要能够吸引大量的人聚集生活,在那里几乎每个环节都能出得起最高的工资,还得提供最廉价的产品。这可不是一纸政令或几份统计数据就能决定的。&br&&br&说得再直接一点,目前中国的工业产能已经公认过剩了,未来的第五个一线城市,重复建设不可行,做相对高端的产业,能和北上广比人才和配套设备么?低端产业转移,只会更分散而不是集中,因为利润更薄了,就必须利用各自更加明显的区域优势。&b&所以不会有第五个一线城市了,死了这条心吧,同学们。&/b&&br&&br&&br&另,作为一名江苏人,我当然希望南京上一线,作为一名苏南人,当然也希望苏州上一线。但是不服不行啊,虽然我也不待见上海人。
就算是华西村成了第五个一线城市又怎样? 城市不过是用于管理的行政区划而已。 先举个实际的例子 我做一件涤纶浴袍出口,涤纶丝是太仓的,织造在常熟,印染在渭溏(隶属苏州的镇),缝制在张家港,有时,配套的拖鞋,毯子还会发到山东、安徽去做。包装衣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发现更大的世界,认识更有趣的人未来 10 至 20 年,中国继「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大都市会是哪里?
各行各业的同志们觉得,未来 10 - 20 年,京沪穗深之后的第五城会在哪里? 南京?杭州?天津?成都?还是哪里?还请详述分析理由。
250 个回答
这个问题下面的数据把头都看大了,我来搅个局,我的回答是:不会有第五城的概念出现了,也不需要了。“第五城”不是用数字比出来的,是观念累加出来的,需要展现的不是经济能力,而是人口吸附力。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地方的年轻人说“我要出去打拼了”,一般来说有几个层次:1、出国2、去大城市(也就是现在的北上广深)3、去本区域的中心城市(比如西南的去成都重庆、西北的去西安、东北的去大连沈阳)4、去本省省会城市5、去和自己有联系的地级市(地理最近的、有亲戚投靠的、有介绍工作的等等)所以本题中讨论的,无非是3、4、5变2的可能性(当然主要是3变2)。以这样的背景来看,我的回答无非基于以下简单的原因:1、中国的总人口巅峰期已到,劳动力总数呈下降趋势,劳动力流动总量在减小2、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单个城市发展进入城市圈、经济带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第三梯队齐头并进,很难有单核爆发3、中国的城市发展千城一面,难有特色、特型可言4、像深圳这样因史无前例的的政策(基于史无前例的历史背景)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可复制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景,很明显应该是城市圈、经济带的发展,这一点很多朋友也提到了。说什么”第五城“,在我看来毫无意义。谢邀。
就算是华西村成了第五个一线城市又怎样?城市不过是用于管理的行政区划而已。先举个实际的例子我做一件涤纶浴袍出口,涤纶丝是太仓的,织造在常熟,印染在渭溏(隶属苏州的镇),缝制在张家港,有时,配套的拖鞋,毯子还会发到山东、安徽去做。包装衣架在泉州做,衣服上的系带或扣子问浙江人买,检测在上海。成品最后经由上海洋山港出海,特么洋山港根本就在浙江了。能明白我想表达什么吗?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它所能够整合的资源、影响到的人口远超出现有行政区划所限定的范围。江苏浙江等周边大片的城市群和上海其实是一体的。像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是能够在未来10-20年里不断整合资源、吸引移民的。这根本不是一个相像中的未来的某个孤立的一线城市所能比的。即使是中国这种十几亿人口规模国家,也不过能有两三个这样的城市群而已。大城市要能够吸引大量的人聚集生活,在那里几乎每个环节都能出得起最高的工资,还得提供最廉价的产品。这可不是一纸政令或几份统计数据就能决定的。说得再直接一点,目前中国的工业产能已经公认过剩了,未来的第五个一线城市,重复建设不可行,做相对高端的产业,能和北上广比人才和配套设备么?低端产业转移,只会更分散而不是集中,因为利润更薄了,就必须利用各自更加明显的区域优势。所以不会有第五个一线城市了,死了这条心吧,同学们。另,作为一名江苏人,我当然希望南京上一线,作为一名苏南人,当然也希望苏州上一线。但是不服不行啊,虽然我也不待见上海人。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我已经尽量调整成大陆用语,有疏漏请见谅)我觉得应该是台北…因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嘛…未来总该给我大台北一个舞台言归正传,我自己是台北人,我的祖上也都是;但必需注意的我讲的是「台北市」!台湾地区有所谓的「五都」号称“直辖市”,五都里面的三都曾经进行县市合并,走的套路跟大陆的直辖市或地级市概念类似,就是把一堆郊区并到一个所谓的「市」的概念里面,这些郊区都围绕在原本的市,行政层级比较低,被称为「县」;但后来就顺理成章的跟原本的「市」合并了!例如原本“法律上”只有高雄跟台北两个「直辖市」,但后来「五都」出现后原本的高雄市也与周边的「高雄县」合并成为新的「高雄市」;不过台北可没有跟外围的台北县合并成为新的台北市,台北市继续是台北市,台北县则改称「新北市」。至于为何会演变成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啦,但并不是我在这里要申论的重点,有兴趣的小伙伴另行提问吧…总而言之台北的腹地没有变大,但却继续保有台湾地区第一大城市的光环,当然自身跟中央分配的预算也还是杠杠的,更不用说相对于其他台湾二三线城市的无形优越基础。很多台北以外四都的人都乐乎着自己升格能够得到更多的中央补助,但事实上我身为台北人暗自高兴的是还好台北市没有跟台北县合并,而不用拉拔外围区域的发展。并不是说我身为老台北人妄自尊大,但很多住在台北地区的人都表示过「台北县与台北市简直两个世界」。因为台北县承载了台湾其他地区最大的外来人口,所有想上台北寻找就业机会的人其实都栖身在台北县(也就是今天的「新北市」),在加上台湾的公共建设早年很不上轨道往往都是房地产开发商骗了一群人来住套房,等了N年以后终于有个班距还算频繁的公交车;事实上今天台北地区以外的公交车班距半小时或一小时为间隔的比比皆是;哀…不然你以为台湾人真那么爱骑摩托车吗?那是因为车子太TM贵,公交太TM烂了!总之就是台北县即使到今天升格为新北市已满5年,整体公共建设还是掉队,虽然比起新北市以外的地区算好的,但新北市庞大的人口压力却不时给市政增添困难。然而台北市仅270平方公里(大概比上海宝山区小一点点),人口也不过280万人左右,其实说穿了规模也不过就巴黎、柏林这种等级而已。我在上海待过两个月,每次去市区游走的感想就是:台北真是万万不如上海…有待加强…而且比起财政预算来看,台北的水平也远不如香港或是上海,香港一年的财政预算约4400亿港币,上海大约5000亿人民币,台北大概1800亿…台币;上海人口大约2700万,香港大约720万;数学题自己去做吧,反正台北不论比总额或平均值都大大不如前两者。更不用说在台北的外企大多只是办事处而已,而上海与香港可都是地道的分公司,还有!虽然我不是果粉,但我还必需提醒台北目前连一家官方直营的Apple
Store都没有,HM大概是一年前才进军台北…我还记得两年前次在上海跟一位特斯拉Model S车主攀谈,他得知我是台湾来的,说:台湾应该好几台了吧!我很害羞的回答道:哦…没有啦…这样看来台北好像并不怎么样,说满了也不过就相当于大陆2线到1.5线城市左右的水平。但我认为正是这种排位才让台北有了爆发的可能性,自娱一点的讲,如果你都已经第一名了,哪还有进步空间。台北市相对于两岸都市的优势在于,因为它的人口压力小(如果是北上广请比较市中心,比总平均台北当然又输了),而且虽然这几年也经历亚洲各大城市的房价问题,但台北的物价还是相对于世界各大城市偏低的,而且今天真的能在台北生存的主要人口(不论是自己奋斗还是祖上基德)都算真正骨干的中产阶级(当然那些土豪、大企业家等等就不在话下);这对一个”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同时台北的生活步调相较于香港跟上海也算比较不紧张的,不管是正牌的还是装x的文艺青年也满多,其实我觉得台北就算不能在经济发展上赶超,也绝对能够在「文艺界」上「弯道超车」(我们有台北故宫,虽然现在台湾人几乎不去了…去的除了特定少数艺文爱好者…要嘛都是带海外有人去的…哀)。同时我们现在的市长是一个「雍正型」(不是影剧中的是历史上的)的无敌工作狂,正在焚膏继晷整顿台北吏治,假以时日台北的官僚组织应该会变的耳目一新极其洗炼,就算不耳目一新好了,也至少能够解决长年超支的预算问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北的医疗水平「性价比」简直破表,享有东亚一流的医疗资源,但却不必花大钱(感谢台湾「健保」),但坦白讲就算你去比较医疗费用本身,也比欧美国家甚至大陆的立医院便宜不知几条街…总之,身为一个台北人,我想以我个人的情怀(呵呵…不代表组织立场)告诉大陆的朋友…”台北市”绝对是角逐第五大一线都市的有力人选!
首先说明我对“中国大陆第五城”的理解就是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第五强的城市。因此题主的问题就变成了:未来 10-20 年,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第五强的城市会是哪里?那么就先来看看当下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以及上榜城市在未来10-20年的潜力。我将挑选几个在世界上有公信力的权威排行来说明(挑选标准很简单,最少要有五个中国大陆城市上榜)。第一个排行来自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第一名:北京、上海(Alpha+级别城市)第一名:北京、上海(Alpha+级别城市)第三名:广州(Beta+级别城市)第四名:深圳(Beta-级别城市)第五名:天津(Gamma-级别的城市)第二个排行来自科尔尼咨询公司和芝加哥国际事务委员会,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第一名:北京(第8位)第一名:北京(第8位)第二名:上海(第18位)第三名:广州(第66位)第四名:深圳(第73位)第五名:重庆(第84位)第三个排行来自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Group):第一名:北京(第39位)第一名:北京(第39位)第二名:上海(第43位)第三名:深圳(第52位)第四名:广州(第64位)第五名:天津(第75位)综上,第五名是天津和重庆之后来看这两个城市的潜力。重庆是西部开发桥头堡,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全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按照国家战略,重庆在未来要与成都一起打造中国第四极。天津前些年被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gdp总量超越浦东新区,当下又赶上今上强调京津冀一体化,每年海量固投带动下,gdp总量几乎超越深圳。因此未来10-20年里,这两个城市实在看不出有掉队的风险。所以最后就是要在天津和重庆之中二选一了。个人更看好天津,原因有二:第一,未来10-20年中,天津重庆必然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因此对航运条件要求较高,重庆虽然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但毕竟比不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所拥有的中国第五大海港。第二,随着首都经济圈的落实,天津北京两地将会明确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即将形成良性的互补式发展。而短期内,作为同样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重庆和成都是无法做到互补发展的。故而,私以为未来 10-20 年,京沪穗深之后的中国大陆第五城会是天津。最后私货:私以为未来 10-20 年,除非我们把成为一线城市的标准具体量化(比如人居收入达到XX,GDP总量达到XX等等),否则中国第五城肯定还是二线城市(甚至可能连二线城市第一都排不到 )。所以很多以“对顶级人才没有吸引力”、“产业结构不合理”、“离北京太近”等为理由而反对人实在是多虑了。
其实武汉是最有潜力的,只是现在的武汉糟蹋了这么好的条件了。交通优势太明显不过了,长江水运,京广铁路,武九线,汉丹线襄渝线,汉宜线宜万线。人口优势,江汉平原上唯一个大城市,附近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而且辐射豫南,鄂西,鄂西北,安徽等地。无论是人口,交通,工业,还是教育等都足够称得上潜力巨大,只是不知道为啥这么好的条件把武汉搞的中国最大的城中村。本人虽然不是武汉人但是在武汉上过几年学,对于这么一块好地方糟蹋了感到惋惜。。。成都,重庆神马的交通就是硬伤啊。。。铁路再怎么比都比不过水运啊。。。而且地势起伏限制了铁路重载,武汉完全不存在啊。。。京广高铁,合武高铁多条高铁汇聚,还有城际铁路,曾经中国中部的城市群。。现在。。只是现在的武汉。。。
5月23日第二次修改。***贴上来后口水很多,听取了一些建议后做了以下修改:1.重庆争议较大,我又针对主城九区重做了数据,但是数据不全,详细解释请看关于重庆的介绍。2.经济质量上刨除了每万元GDP用电量。3.地铁在分析交通时的地位上升。然后想向大家咨询几个问题:1.关于经济质量,现在仅剩两个指标,请问有没有其他既能反映经济质量(与规模相对)又比较权威且易于找到的数据?2.科教方面的争议很大,我还是暂时不变,请问现存几项权重如何分配比较合适?3.交通也是一样的问题但我还是想重申一下这里判断的是交通运力而不是通畅度、便捷度,所以想吐槽大城市这么堵还分数这么高的可以歇歇了。另外还是欢迎大家评论,十分感谢大家的建议,要是有数据支持你们的观点就更好了。5月19日修改。一开始把这个***贴出来只是想展示一下一年来作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本科生所做的数据收集成果,没想到被知乎日报推荐,于是关注的人一多,争议蹭蹭蹭就来了。有人说我是利益相关,我申明一下,我自己是杭州人,但一切判断都建立在数据下,与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关系。我去过浙江除丽水外所有的地级市,去过上海、重庆、南京、广州、深圳、香港,对苏锡常十分看好。在做这个数据之前,我觉得杭州只是个三线城市,跟重庆天津武汉根本不能比,但是只有真正把数据比较之后才发现,丫的原来破破烂烂又这么小的杭州有这么厉害,你可以说我有故乡情结,但这也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的。况且我也没说第五城一定是跟前四在一个档次上的,据我的了解,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凡是用“感觉”或者缺乏依据的论断来吐槽的,抱歉不在此题讨论范围内,因为这个回答本来也不是权威的,我只是想做出来看看是怎么样子的,很粗略,不够完善,因此希望大家多提建议,有经济模型就更欢迎了。
我是分割线
题主问的是10-20年后中国的第五城是哪一座,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难回答。一方面来说,这个时间跨度太长了,政策上的不确定往往会造成结果上较大的出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政策影响城市发展如此之大的中国,深圳、浦东和各城市的CBD、经开区的发展速度便是很好的例子。因此预测10-20年后的第五城着实很难。另一方面,全国的资源有限,且会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因此若是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资源集中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的话,10-20年后的城市实力格局和现在并不会有较大变化。因此判断10-20年后的第五城可以等同于判断现阶段北上广深之后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五的城市。这是一个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问题,也是一个制定城市分级的问题。于是我们往往会引入一线、二线城市的概念,为什么北上广深会被列入一线城市,楼上几位已经说得很好了,不仅是因为他们是国家中心城市、人口排名和GDP排名前列,更是因为作为“一线”,在与外界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上在全国具有巨大优势,抑或是某一行业在具有全国影响力。对于居民来说,一线意味着可以买到最新、最国际化的商品,享受到最好的公共服务,当然需要较高的生活水平来支持消费;对于公司人来说,一线意味着大量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可供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有着便捷的交通、先进的科教支持、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于是,衡量是否为第五城的依据便是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而不是一两个城市特色,几家大企业就能决定的。更不是根据个人感受来排名的。楼上几位分析得很到位,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便不再赘述,只不过似乎缺少数据上的支撑。虽然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不少人也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嗤之以鼻。但是就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在各方面都很出色一样,一座真正强大的城市,统计数据上也不会差,因此我认为这个一个直观、精确、公平的衡量标准。因此,我构建了以下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如图所示,第一块是经济实力,包括总量和质量。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重不重要?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个人强烈反对唯GDP论,但也不同意不看城市经济规模的做法。高GDP可能是由庞大的投资额堆积而成的,但同时也意味着大城市所特有的规模效应,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生活,大型城市都比小城市方便许多,不少城市基建也需要足够大的城市规模来支撑,因此需要将经济总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看。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天津(经济总量最高)、苏州、南京、杭州、无锡(经济质量最高)、武汉、青岛、大连、成都、沈阳、长沙、宁波。毫无疑问,生活质量代表了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在做的时候,给城镇居民的权重较大,农村较小,从而更好的代表了“城市”这个意义。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东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长沙、苏州、常州。这一块代表了城市经济的外向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说明经济活力和对外开放程度。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苏州、天津、东莞、大连、宁波、厦门、青岛、重庆、成都、无锡、杭州、南京。交通这块较少涉及货运总量,而是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航空和城市公交加入进来,更能体现城市便捷度。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武汉、西安、厦门、天津、南京、成都、沈阳、重庆、昆明、杭州、大连。这一块不少人吐槽苏锡常,我想说这三座城市在交通上是比较吃亏的。在我的模型里,并不是说交通越通畅,一个城市的交通水平就越高,可以发现我所采用的几个指标,比如公交客运密度,可能一个公交车十分拥挤的城市得分比一个公交车十分宽敞的城市要高,因为这里考虑的是运力的问题而不是通常的问题。至于航空方面,苏锡常比较吃亏,北边的南京、南边的上海摆在那儿,苏锡常都无法发展自己的机场。一个城市的地位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大公司愿意进驻。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天津、南京、苏州、青岛、沈阳、长沙、西安、大连。一座城市的购物便捷度对于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在这里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购物品牌。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杭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主城区、大连、宁波、无锡、成都、武汉、厦门、天津。科教这块就不说了,宽带覆盖率这里乘以三是为了是数据更直观。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宁波、杭州、苏州、无锡、西安、武汉、南京、成都。医疗这块也不说了,三甲医院代表了整体实力,人均医疗资源则代表了看病的便捷度。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太原、长沙、成都、杭州、济南、西安、武汉、沈阳、昆明、郑州、南京。这一块省会城市的优势相当大啊。金融这块主要还是参考2013年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排名,参考依据为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保费、储蓄、证券交易作为参考。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杭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大连、苏州、武汉、西安、青岛、沈阳。旅游这块其实并不算在城市竞争力衡量范围之内,仅做参考。这一块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后):天津、杭州、武汉、苏州、成都、东莞、厦门。另外还做了环境的数据分析,包括人均绿地面积、AQI优良指数占比等,但没有计算在内。这个衡量标准的亮点在于,撇开了许多讲求绝对竞争力(GDP总量,重工业强不强,城市规模),把大多数的指标都留给了人均数据,这就意味着一些靠人口堆积、工业集聚所造成的好看数据往往不具有说服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分块分析完了,那么让我点评下每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天津经济实力最强的天津,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GDP快速发展,每年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下,经济指标相当好看。天津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外向度(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都很抢眼)、交通、大公司、金融、旅游,这点上来看其经济规模上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北方生活水平总体不高,天津在生活水平、科教(网络和专利短板)、医疗(人均资源太少)总的来说排名比较靠后。苏州在最新出炉的2014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苏州表现很是抢眼,大陆地区仅排在北上广深之后。无疑,苏州的工业实力相当恐怖,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苏州就是最大的车间。它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外向经济、大公司、科教、金融、旅游,但是尤为重要的交通、医疗上面则是大大落后,甚至弱于不少中西部省会,因此苏州是个短板十分明显的城市。类似的城市比如无锡。大连仗着常住人口少(691.75万),大连在各项都占了很大的便宜。但还是因为在北方,人均收入实在没办法跟江浙沪相比,科教、医疗也不尽如人意,因此第五城离大连还是有距离。南京左右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南京坐拥资源优势,短板很少,在生活水平、交通等方面尤为突出,是第五城的最佳候选人之一。武汉武汉的竞争力也是相当强,中部经济中心享有了太多的好处。强项在于交通、大公司、科教、医疗,弱项是生活水平、外向度和金融。杭州杭州印象里一直不过是个旅游城市,国际名声比较好,经济上真没看出来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这套评估体系做下来,杭州竟然是表现最好的,也是最均衡的,根本找不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每一块的提名都有杭州,尤其是生活水平、金融、医疗、科教、购物、大公司、旅游,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第五城没法选其他城市了。青岛北方双子星之一(另一个是大连),除了交通和购物稍弱,其他都跟大连没有什么差距,科教反而比大连好。成都《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排名第一的城市,在大公司、医疗方面有绝对优势,可是跟杭州相比,生活、科教、金融方面输面较大,不够均衡;跟天津相比经济实力、外向度、旅游欠缺。重庆不少人觉得重庆才是第五城,看在其经济总量和政治地位上重庆确实不错,可是重庆亏就亏在人实在太多了,2970万对于任何城市来说都可以把资源稀释掉,于是总量上很好看,人均一笔就根本惨不忍睹。生活水平、交通、购物、科教、医疗是最大的短板。于是我重新做了下重庆九个主城区(北碚、渝北、江北、渝中、巴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的数据。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渝中区的统计公报要6月才出,因此只有经济实力上的分析。2.交通方面根本无法计算,虽然地铁、机场都在主城区,但出租车、公交客运量这两项重要数据无论是2014统计公报还是2013统计年鉴都没有细分到每个区,难道除9个区以外的两千多万人不用坐公交出租吗?3.大公司方面,已经把所有驻在重庆的公司都算驻在9个区了。4.购物方面,第一财经周刊收集了140个品牌在重庆的入驻数量,若是只算9个区,意味着万州、璧山、涪陵那些地方连麦当劳肯德基如家锦江之星都没有吗?5.科教方面也是一样的问题,除了9个区,重庆再也没有一户人家用宽带、没有一个大学生吗?6.旅游的话每个区也不会做单独统计,可以洗洗睡了。综上所述,虽然说只取重庆9个区有一定道理,大家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但是数据上实在不能证明9个区就会比原来2970强多少,想要喷我把2970万人作为基数的知友们还是饶了我吧。但是我还是要列清一下9个区的重庆到底是什么样子:重庆市全市2013年GDP为12656.69亿人民币,而面积仅占全市不到7%、人口占全市27.22%的重庆主城九区GDP即达到5391.84亿元,贡献重庆直辖市GDP达到42.6%。其实经济上贡献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经济上,本来还具有总量优势的,现在连这个都没了,换来的仅仅是不起眼的质量优势,体量退步为西安、济南、东莞的水平,总体实力下降为哈尔滨、福州的水平,跌了相当不少。生活水平略有上升,与西安、郑州持平,低于成都。外向经济、交通、旅游由于没有数据,还是按照直辖市来排,但是由于将地铁地位上升,重庆在交通方面排名有所上升。大公司、金融保持不变。购物水平直线上升(唯一值得欣慰的= =),在略带一点水分的情况下排到了第五,可喜可贺。科教、医疗的话渝中区的数据还没出,出了我就进行重新排名。总的来说,重庆真是个纠结的城市啊啊啊。西安西北最强城市,外向度、经济实力、大公司、旅游上一般,但是交通、医疗上相当强,没什么特别大的短板。厦门在《一财》里,厦门被归为新一线,争议很大,于是厦门便是我的重点考察对象。结果显示,厦门的经济实力、医疗、金融很不够格,外向度、交通比较好,其他指标都比较平庸。长沙、沈阳、宁波的表现较为一般,就不再赘述。总的来说,除北上广深外,第一梯队为: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武汉第二梯队为:西安苏州沈阳大连宁波厦门青岛重庆长沙无锡济南其中,各梯队内部差别并不太大,但杭州从综合实力上紧紧跟着北上广深之后,是第五城。数据来源:各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公开新闻。欢迎拍砖、讨论。
目前的问题不是谁是第五城,而是,第五和前四差距太大。就好比一个班,有四个尖子生,两个考98,两个考90。剩下还有十来个80分上下的争第五名2016.6更新:评论里有些朋友对广深很不屑,尤其是认为广州和后面几个追赶的城市其实很接近,很相似,我想贴张图:这份报告由社科院发布,权威性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在讨论一线城市时,一般限于大陆,因此香港、澳门、台北可以暂时不予考虑。广州在大陆地区城市中,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三、可持续竞争力第四、知识城市竞争力第五,以投资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的天津,在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行中,甚至不如南京、青岛,哪来的底气来叫板广州呢。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一线城市时,不是在比GDP、比资源、比人口,而是在衡量民营企业的活跃程度、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文化观念的开明程度、思维方式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这一切构成了对大学生、创业者、外地人、外国人的吸引力。大家言必称北上广深,也是基于此。另外补充一篇关于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文章供参考:
数据分析很客观,但你应该知道各项数值统计的时候要有个权重系数,比如经济权重系肯定比什么医疗、教育等公服权重系数要高,不过这也不重要。关键是:你是否分析了国家最近一系列的政策动向吗?要知道,2013年某知名报告(恕我记性不好,名字忘了)总结出,提升经济的第一要素是“政策”!超过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科技”等其他要素,特别在我*国这种强*势政*府的环境下,更是如此。说白了,上层一句话,抵你各种优势,上头说哪里是中心城市,哪里就是。那么,你把国家政策根据地区落一下,就知道哪里是第五强了。
-----------2016年2月已更新(前面是原***,更新在最下)------------假设中国继续良性发展下去,以后的区域经济将不会是单个城市所能承载的了个人看法前三(国之脊梁):北京经济圈(北京-天津) 上海经济圈(上海-杭州)南中国经济圈(广州-深圳-香港) 战略城市圈(放牛班):西南城市圈(成都-重庆)中部城市圈(武汉8+1)长沙城市圈(长株潭)-----------2016年2月更新------------虽然点赞不多,但是这个当初随手写的***过去了两年还是会偶尔有人点赞,这里就补充一下最近的一些看法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衰退通道,进入2015年这种衰退的迹象愈发明显。经过了这两年政治经济的不断作死。包括国内经济的不断调整。我说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是武汉人,但是从这两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武汉的8+1明显是无法承担起经济战略支点的作用。甚至于武汉整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未来也是极其不明朗的。但是,这几年,被武汉 的整体经济数据所掩盖的,一个新兴的类城市新区---武汉光谷的发展,在未来却是势不可挡的。未来甚至于不排除会出现光谷崛起。武汉成为光谷经济及产业后盾的可能。这里先贴几张有趣的图1、百度百科的资料明显比较落后2、2013年的新闻3、2014年的新闻4、2015年5、2016湖北新诞生的首富也来自于光谷,但这个首富仅仅是光谷光电子和互联网产业的冰山一角湖北新诞生的首富也来自于光谷,但这个首富仅仅是光谷光电子和互联网产业的冰山一角结论:如果把剔除掉光谷,武汉这几年的经济数据估计会很难看,但是如果将光谷单独拎出来看,数据增长简直就是逆市飘红
希望最大的是武汉,因为有湖北省这个亲爹供血。但论体量,重庆可以算第五,毕竟人多。若是论地缘重要性,天津稳坐老五的位子。除了这三个,还有三个备选的:厦门、南京、成都。总的来说就在这个范围内,我个人觉得论综合实力南京比较有希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