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胖歧视新职业

  楼主大二,今年回家过年,碰见了很多小学和初中同学,跟他们聊天过程中,就常常听他们说念书有什么好,人家初中毕业出来都是大老板了,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到处都是,大学生都给这些初中毕业的老板打工,说我念出来也就是那样........我以前也不在意这些,我知道他们说这个可能是影射我的,但我不想跟他们争论,到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这么说,我没有瞧不起打工者,但反而越来越多打工的人总是在我身边说这个,感觉有点歧视我了,难道真的像他们说的读书无用么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因为你是孔乙己,因为你没有真的知识
  他们举的成功例子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有胆识即可成功,并不需要知识与能力。但是,这个机遇期已经过去,依靠知识与能力成功才是未来的主流。请记住,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正常现象,请不要大惊小怪的。  你们就没有“自己读错书了”的自觉吗?
  知识就是财富,教育就是投资。
  你没有瞧不起打工者,反而打工者。。。首先这句话你打心眼里就已经瞧不起打工者了,或者心里有这么个意思,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你走出校园不是当一个打工者?没读多少书然后先打工的优势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比如等你毕业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某个领域干了几年,学了很多技术,更有的已经出来自己当老板了。但也有的半年换一个工作或者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而你毕业出来比人家多了张***和多了很多知识。这些都是相对的,主要靠机遇和自身的努力,你要是大学毕业出来好吃懒做,而没读书的人却很勤奋,那读大学有什么用。所以读不读书都只是过程,当然有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这些人,不管他小有成就或者一事无成,你呵呵带过就可以了,能说这些话的都是不成熟的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别让人家两句话就怀疑自己读书是否真的没用,那些没读书的老板大多数都有为自己当年没能读大学而遗憾的,所以别那么在意他们的说法。  
  我去年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呵呵。
  楼主要反省的是为啥一个大学生还辩不过一群打工者----别说你不介意辩驳,他们的说辞明显惹恼了你
  中国人都是互相看不起的 我也曾经被读书人歧视过
  中国人从来都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却从来都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跟打不打工有什么关系,说白了当今皇上也是给国家打工的,楼主你到底还是没想明白人是怎么回事,我们中国人就是要么你站着我跪着,我么我跪着你站着,主子奴才的游戏做惯了,就这世道
  这是个概率问题,上过学的未必都有出息,但是有出息的概率更高,没怎么上过学的未必都没出息,但是没出息的概率更高。
  中国是在倒退,知识时代总会到来,也许不太久  
  都大二了来这里问有没用?看来你的书还真是白读了,不咬糟蹋你父母的钱了。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也遇到很多,但是我一不说对知识的看法,二不说我自己的处境!比方说我作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日常生活与农民工有多大不同?差异不言而喻,他们能有什么优越感?他们再表现出不屑能有什么好处?至于收入,二十几岁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是好样的几年内工资能到6000元,这个肯定比成手技工挣得少,但是成手技工没有30岁以上能行?40岁的呢?50岁的呢?难道60岁的就能一个月赚几万?NO,没有发展了,这就不是自己努力的事情了。现在很多人愿意作比较,拿两个职业,然后不看年龄和经验,就比较职业收入,确实很搞笑,那比较***吧,别忘了***队伍里可是有国家主席这个职位的!
  如果说读书无用的话
首先要定义什么叫“有用”? 仅仅是以钱的多少来认定是不是有用
那读书确实大多无用的
大多数人读书是不能发财的。
  曾经的宣传“知识改变命运”,  现在已经有人提出:知识未必改变命运,但可以提高你的精神世界层次  随着教育产业化,本科已经普及,以致产生了毕业生就业难。对于普通院校的普通毕业生,学校名气不够、专业不强、拼不了爹的,上学本就是家庭的很大负担,毕业后发现竟然要很久才能在经济上收回投入,难免会患得患失。  个人觉得,以后的大学会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学技术(虽然也叫大学,实际是职业学校。比现在的高职名副其实),毕业后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会好但仍是社会下层;中高层的家庭子女会进入普通意义上的大学(当然,纯技术类的专业已经从这类大学分离),他们是这社会里中上阶层的后备军
  “哼!还是个大学生呢!”这句话,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耳朵里听出老茧了。
  @断桥XD 鹤立鸡群,鸡能说些什么呢?
  课堂知识不能保证成功,但一定会为成功的人助力的。
  一直都是这样的吧,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出息的,有出息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还得要上山下乡。
  大学生已经遍地都是了,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就是大学生毕业的。他们的歧视是很正常的,社会就是这样的。等你有钱了,有地位了,你就不一样了啊。
  大学只是学历,证明不了你的能力,没上过大学的并不证明他们不聪明,能力不行,大学***只能证明你曾经上过大学,多了一份上大学的经历。
  社会就是这样的,不要奇怪,不要当愤青,到处都是歧视。
  问题是
现在认真读书的大学生  比例是多少  百分之十  还有百分之九十在干什么
  没有大学生员工扶持,你个初中生老板连屁都算不上!
  其实歧视你的不是民工,歧视你的是那些学校的那些学者们,他们把这个社会搞得一团糟。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吧。他们的话还算不难听的,很多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歧视,应该比社会任何时候都多。
  你在单位工作,你也要忍受屈辱啊,最后成了单位一把手了,你就可以挺胸抬头了,正眼看人了,寄人篱下,都是这样。
  社会只相信有地位的人,弱者就会被淘汰。这是社会规律,资本主义都这样,社会主义也是这样。
  你的脸上写着弱这个字,要证明给他们看,你是不好欺负的。
  与人打交道,别人通过你的只言片语,通过你的动作,通过你的表情,就能大概知道你的社会地位,你的家庭出身,你的社交经验,然后就能判断你这个人是否好对付。其实,人生就是舞台,要学会包装自己,不要让别人欺负你。
  歧视你的人不是民工,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的上级领导。明白我说的话,不要太幼稚了。任何歧视都来源于上级。
  你的上级看不惯你,或者想要捉弄你一下,或者为了提拔你,都会让你在你的同事面前感到难堪,请不要提学历这两个字,好吗,人们都希望社会平等收到尊重,为什么你要强调你的学历。
  在社会上工作就是读书,什么叫读书人,这已经是个很垃圾的词汇了。读书人这几个字其实就是书呆子的意思,作者你还没明白??!
  @桃花仙梦 3楼
23:45  正常现象,请不要大惊小怪的。  你们就没有“自己读错书了”的自觉吗?  ………………………………  有,每次与发小谈到这些话题,我总与他们调侃说:“我比你们笨,本来想通过多读书来拉进与你们的距离,哪知道,除了上学花钱比你们多,买房钱银行的钱比你们多,其它都是反过来的,你们银行存款比我多,女人比我多,敢生的孩子比我多,房子面积比我多,换过的车子比我多”,我以后尽量拉开与孔乙己形象的距离  -----------------------------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学历的差别,只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比如在中国,被平反与没有被平反的差别,就是社会地位,他们也是互相瞧不起的。同为左派,有的成了富豪,有的靠退休工资维持生活,他们也是互相瞧不起的。
  @桃花仙梦 3楼
23:45  正常现象,请不要大惊小怪的。  你们就没有“自己读错书了”的自觉吗?  ………………………………  有,每次与发小谈到这些话题,我总与他们调侃说:“我比你们笨,本来想通过多读书来拉进与你们的距离,哪知道,除了上学花钱比你们多,买房钱银行的钱比你们多,其它都是反过来的,你们银行存款比我多,女人比我多,敢生的孩子比我多,房子面积比我多,换过的车子比我多”,我以后尽量拉开与孔乙己形象的距离  -----------------------------  
  不要给自己贴个读书人的标签,学会做一名普通老百姓,让那些社会学者们去折腾吧!!!!!!!!大学生就是没有能力,就是这样,你想怎样?有些人这样说你,只不过自欺欺人罢了,你要示弱。
  有些人这样说你,只不过自欺欺人罢了,你不要示弱,要让别人觉得你不好欺负,这样他们就没胆子说你了,多练一下肌肉,那些说你的人也要闭嘴。
  没文化的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  知识就是财富
  你现在想不通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混成个啥样,如果你高学历,经过多年奋斗拼搏,终于有房有车,事业有成,让你的亲戚朋友都以你为荣,那你确实是想不通,如果你多年以后在职场磕磕碰碰,事业总不那么顺利,那时你就会想通了,怪不得打工的都瞧不起读书人呢,原来他们很多都高分低能,再怎么努力都混不出个人样来
  没文化的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  知识就是财富  -------------------------  现在大学生已经遍地都是了,什么叫没文化的是少数。大学教社会科学的教授远远比不上那些小学毕业的企业老板,这些教授一到社会上去就会傻眼,幸好他们能沾上流社会的光,要不真的到社会上去,连一般的站柜台的营业员都不如。  大学原本只是培养科研人才的地方。
  那些小学毕业的老板,他们的营销,管理,会计,出纳,都可以写成非常有价值的书,那些教授都学不会的,他们只会抄袭,他们写得东西放在书店都没人买。
  他们只是歧视读死书的人,对那些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还是很尊重的  
  @蜀海天使
13:27:41  没文化的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  知识就是财富  -----------------------------  你眼里的文化只是学历吧。那些文化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际,来源于大众。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最后成为名医。如果是坐在办公室,做你的所谓文化人,是写不出文化著作的。
13:37:04  他们只是歧视读死书的人,对那些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还是很尊重的  -----------------------------  是的,书呆子就是这样,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书呆子往往总强调,他们上过什么大学,是什么学历。口口声声要别人尊重他们,结果他们大学学历这几个字他们总念念不忘。怎么说呢,理解能力罢了。到社会就是混的,要理解别人,学会尊重人。
  既然你是大学毕业的,那就找个好工作嘛,为啥要跟民工一起混呢,既然一起混,为啥还要强调大学学历,幼稚病。
  他们只看到老板们是小学毕业,并没有看到这些小老板夜里还在学习。  念书的都很焦虑,优秀的人那么多,形势那么严峻,我念的那点书可顶用?  没念过书的人都很开心,看我多好,工资比他们高,还比他们多赚了几年钱,幸亏没读书!  
  @Mookuh
13:43:36  他们只看到老板们是小学毕业,并没有看到这些小老板夜里还在学习。  念书的都很焦虑,优秀的人那么多,形势那么严峻,我念的那点书可顶用?  没念过书的人都很开心,看我多好,工资比他们高,还比他们多赚了几年钱,幸亏没读书!  -----------------------------  学习?那些书本都是脱离实际的。多在社会上磨练的,自然就成为文化人了,有担当,就会收到别人尊敬。
  那些老板要***什么用,都是利用听课机会发展人脉去了,那些大学教授也是明白的,他们是政府执政的靠山,而且他们也可以靠这些授课赚钱嘛,互相利用的。至于在大学学习的学生,可是吃亏了,也难怪,别人初中毕业,没几年就当了老板,结果社会科学的大学毕业了,还是要打工,而且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被别人骂成书呆子。
  读书本来就没用,社会书本够你学的了。上流社会毕竟是少数人,多数人还是要当草民的。大学毕业生之间也有阶级的,有富的,有穷的。
  现在读书没用。有个有钱的老爹才是王道。现在很多大老板都是小学初中毕业的  
  那些瞧不起大?生的低??成功人士,?不是努力花??自己的子女上好的?校,甚至送到?外??。?不是自己打自己的???
  歧视读书人的都是建筑工人,是房地产暴发式的临时产物,当管理的都是高学历!谁着房地产的崩溃,没文化的人会很困难!  
  因为学历泛滥,大学学历不值钱了。
  @aaron王sir
12:39:13  没有大学生员工扶持,你个初中生老板连屁算不上!  -----------------------------有偿“扶持”
  没读书的小老板,吃着别人吃不了的苦,磕头,挨骂,受气,小部分赚了一点小钱。不懂经营管理技术。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也和小老板一样拼,没读书的能拼过大学生?  
  @yy12309 1楼
23:41  因为你是孔乙己,因为你没有真的知识  -----------------------------  言之有理  
  跟那些人有什么好辩论的?
  @aaron王sir
12:39:13  没有大学生员工扶持,你个初中生老板连屁都算不上!  -----------------------------  没有初中生老板的私企
你个考不上***的大学生上班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读书人不会在意别人的非议,真正的读书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在意别人的说法只能说明你读书的目的只不过还停留在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挣大钱而已!读书原本为的只是增长见识,平和心态,在意别人的说法就背离了读书的乐趣!可以没钱但不能失去心态的平和,否则就背离了读书的初衷  
  别人不是瞧不起大学生,而是瞧不起你没有钱。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歧视存在的市场。你以为现在的大学生是古代的进士举人出来就是当官的。错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国家为了稳定教育产业和国家稳定的产物。想象一下几千万人不读书,而就业机会又不多,最后国家肯定不稳定。所有99年以后就有了2次扩招。原本考不上都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只要能认真把书读完,都有大学上。而985大学生又瞧不起这些扩招的或者大专生的。像美国的话人人都是大学生,美国的就业市场主要不是看***,而是你有没有就业职格证。而中国的很多职业只有上大学才能做这个工作。美国是不管你什么问题,只要通过职业考试就行。现在的大学生水分太多所以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不值钱。
  他们自己心态和见识有问题  
  何必在意别人所说。  
  @什么么鬼
23:55:00  你没有瞧不起打工者,反而打工者。。。首先这句话你打心眼里就已经瞧不起打工者了,或者心里有这么个意思,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你走出校园不是当一个打工者?没读多少书然后先打工的优势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比如等你毕业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某个领域干了几年,学了很多技术,更有的已经出来自己当老板了。但也有的半年换一个工作或者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而你毕业出来比人家多了张***和多了很多知识。这些都是相对的,主要靠  -----------------------------   弟一句话也太牵强了吧  
  @断桥XD   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一个高级教师,工龄30年现在每月工资不到6000.我弟小学毕业外出打工每月近7000.还有很多考上大学回本地工作的***每月3000多。所以我上课给学生说能考上好大学最好,实在考不上你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以后外出打工你照样也过得有滋有味。
  原先我也想过这问题。不过我不赞成,因为这中间缺一个数据,就是没读书的且出去闯事业的和读书的且也同样出去闯事业的(相比于其他有稳定工作的人)这两群人中哪个的成功比例高,哪个群体混得更好。因为没有这数据,就根本不能就这个问题做比较。  之所以大家有这个读书没有用的观点,我认为是高学历的人,在就业时一般都有稳定工作能直接就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创业,而能做大老板的一般都是要创业的,所以高学历的人在这种成功的比较下,会显得人数很少,自然会有读书没用的这个论断。  
  父母辛苦一辈子的一点积蓄由儿女亲手奉上给中国吸金大学,努力吧,快去赚钱!  
  学几个字赶紧撤,读到30岁工作都找不到,有个卵用,读书是骗人的,因为你不停地花钱。  
  中国野鸡大学  
  GDP主义的国度需要的是房地产,小老板,打工仔。军国主义的日本帝国需要的是二十五艘航空母舰和造这些武器的国企和科学家。
  不要理会他人的闲言闲语,做好自己就行了  
  ?到用?方恨少!  
  收入高  
  读书无用的时代正在过去。  
  如果读书人毕业去了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可以叫做打工吗?  
  读书好的人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成功,  读不好书的人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成功。  
  过年过的无聊啊,无聊! 一袋洽洽香瓜子,我一个人磕完了,一共1854颗,26颗是空的,混进来9颗带虫的,有6颗没炒开,是连在一起的,还有4个是苦的。中间喝了7杯水。没错,这就是孤独。----刚刚这段话一共68个字,11个标点符号,其中8个逗号,3个句号,一共有592划,其中横78划,竖137划,撇65划,捺57划,其他139划。。。嗯。没错,这就是无聊最高的境界  
  谁能告诉我怎么加群  
  ??  
  思想观念  
  歧视?是羡慕。然而自己又不可能再成为读书人,所以嫉妒。羡慕嫉妒恨。  某种程度上说,跟仇富的心里一样。  
  部分社会现实就是如此,但肯定不是常态,还是多读点书吧,至少不会说出他们口中类似的傻话  
  礼崩乐坏的时代兜里装的钱多就有发言权。书读的多只能自娱自乐  
  除了楼上的各种说法还有一种解释:那不叫歧视,那叫嫉妒  
  自己不具有的东西只好贬低它以提升自己的逼格,或者是社会拜金越来越严重了  
  层次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因为他们缺乏知识,就只能用钱来伪装自己。  
  楼主从别人的眼光中能产生这样的心态,也就不奇怪别人会对你有这样的眼光了?大学生群体也是良莠不齐的……  
  这是社会的进步,说明进步的渠道多了,不在单一化。以前上升渠道少,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地位。如今明显不是这样了。  
  这就跟以前人们认为读多书才是能人、所以个个都读书、现在一些人不读书了个个出来混出头了就都觉得读书无望、倒不如出来赚钱、反正迟早都是要出来赚钱嘛  
  别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啊  
  别纠结,我也是个初中毕业就混社会的。现在也算个老板
不过我想说,我真的后悔当时没有努力读书考大学
现在想学点什么比登天还难
底子实在太差了
未来还是属于知识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冒险岛心动 /冒险岛单机 /火爆服务器
为什么有这么多歧视职业的人啊我练了个准骑士,才50来级吧,去做组队,那些人就算=人也不+我,说准骑LJ,米前途。。。。我听了真是气死了,喵喵~
然后又开了46级的***手去嘉年华,好不容易组到了一个36的炎术士,但是刚刚进图,就退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手太LJ,攻击速度慢,输出还米他高,我当时一阵晕眩~喵喵~
吃完饭后又开78级的冰雷去带朋友,去猪海带,途中,我仅仅是经过射手训练场,就用合击打了只蜗牛,然后就有人说垃圾冰雷,显摆什么,死去~~晕。。。尽管是冰雷,但是我从来都米抢过怪嘛,为什么这么歧视人,喵喵~
本文来源于,如需转载[为什么有这么多歧视职业的人啊],请写明出处青年为什么失业:职业歧视是重要原因
  青年,为什么失业   &发掘&失业者   计划实施之初锁定的2万名长期失业青年中,大约有9000人不是主动去登记失业,而是被孟祥海这样的就业援助员等&发掘&出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上海报道   上海市杨浦区梅林居委会办公室里,鲍力杨从孟老师手中接过一张&上海市职业见习人员见习证明&。因为激动,他的手有些颤抖。   这次为期3个月的见习经历,帮助这个一说话就脸红的腼腆青年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并让他在失业一年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新工作&&一家餐饮企业的出纳。   孟老师,名叫孟祥海,已近知天命之年,是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的一名就业援助员,负责梅林、长海两个社区未就业人员的摸排、联络。   在他做这一行的7年多时间里,孟祥海已帮助近百名未就业人员获得新工作,其中超过半数是像鲍力杨这样的年轻人。   失业青年当上就业援助员   孟祥海最近刚刚帮助社区里的&老大难&小马找到了工作。小马成长于单亲家庭,初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   第一次见到小马时,孟祥海吃了一惊,这个身高175cm的小伙子,体重却达400斤。因为外形和学历因素,小马找工作四处碰壁,干脆待在家里再也不愿出门。了解到小马有电脑方面的专长,孟祥海开始留意适合小马的工作岗位,带着他一次次去面试。   终于,在2015年春节帮困招聘会上,小马找到了一份后台信息维护的工作。&侬也好去瘦瘦身,把形象弄好一点,在单位工作会更顺利,也有利于健康。&孟祥海不忘提醒小马。   孟祥海自己也曾有过失业经历。35岁那年,在船厂做质量检验的孟祥海因企业规模缩小而下岗,在就业市场奔波几年,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2007年的一天,待业在家照看孩子的孟祥海,接到了社区就业援助员陆大姐的***:社区正在招聘新的就业援助员,想不想来试试?   &我做过好几份工作,有不少经验教训,如果能帮到别人不是挺好?&日,经过笔试和面试,孟祥海正式挂上了就业援助员的工作牌。   2007年,孟祥海所在的杨浦区制定了《就业援助员&学政策、学理论、学技能&三年培训行动计划》,以职业指导为主,通过劳动就业保障相关政策法规、基础理论和实务技能等培训,提高了就业援助员的水平。各街道也结合实际组织了心理知识讲座等特色培训,组建了一支援助员队伍。   孟祥海发现,他接触的35岁以下失业人群中,普遍存在学历不高、待人处事能力欠缺、反复上岗又失业等问题。&他们往往性格内向自卑,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孟祥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每当遇到这样的青年,他总会和他们分享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待人接物的方法,包括提醒他们注重个人形象。   眼高手低是就业障碍之一   相较于一些因外在条件而造成的就业困难,更让孟祥海忧心的,是一些年轻人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初当就业援助员时,他的第一个援助对象是一个技校毕业的青年,高大帅气,脑子灵光,按理说并不难找工作。可当孟祥海带他到用人单位时,他却告诉对方:&我要考清华北大,不会在你们这长呆的。&   &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啊。&这句话在孟祥海嘴边打了个转,又咽回了肚里。对于这样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他采取了迂回方式。   此后,孟祥海常常找他聊天,等到熟悉后再慢慢向他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最终帮助他钻出了牛角尖,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孟祥海第一次给鲍力杨打***时,鲍力杨正捧着一本会计专业书苦读。因为与辅导员闹矛盾,年轻气盛的他从上海海事大学退学。仅凭高中***,打过几份短工,一直失业在家, 在父母的影响下自学起了会计课程,并决心要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   &这个***毕竟不那么容易考,在此之前你可以先找些相关的工作积累经验,对于将来做这一行肯定有帮助。&孟祥海劝他。   为了让鲍力杨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孟祥海特意为他介绍了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见习岗位。3个月期满后,鲍力杨改变了很多,也找到了就业机会。   父母也需要就业教育   &你希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每当孟祥海这样问失业青年,得到的***多是:坐办公室、工作稳定轻松;最好不要出差、不要加班、离家近点;钱多最好,钱少点也可以;不做销售,不做收银,不做工人&&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想法,但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社会经验,看不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孟祥海说。   就业援助员的帮助对象不仅仅是青年,还包括他们的家长。&有些年轻人的就业观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孟祥海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代替子女筛选职位甚至参加招聘会的家长,&他们往往对子女宠爱过度,认为这个活太累,那个活没出息,白白让孩子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几年前,杨浦区五角场镇在上海市率先开办了&家长学校&,由市十佳职业指导师、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心理专家指导青年和家长,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学会理智择业。   近一半失业青年不愿主动就业   每个工作日早晨8点半,孟祥海准时出现在居委会的办公室。   他手中有一份定期更新的社区失业、无业人员名单,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20多个,这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每隔三个月,他都要给这些年轻人打***问问就业情况,如有需要,还会上门了解。   一位就业援助员曾经说,现在的失业青年和过去的&4050&(指40多岁、50多岁的人)不一样。当年&4050&一下岗,就急吼吼地来找就业援助员,希望快点找到工作。而现在的小青年,不少人家境富裕,生活压力小,就业意愿不强烈,很多人宁可&宅&在家里玩游戏,也不愿出来就业。   2012年起,上海市开展了&启航计划&,这是一项针对失业青年就业的专项扶持活动。计划实施之初锁定的2万名长期失业青年中,大约有9000人不是主动去登记失业,而是被孟祥海这样的就业援助员&发掘&出来的。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失业青年不愿意主动就业。   把宅男宅女从家中拉出来   把这些&宅男&&宅女&们从家中拉出来参加培训见习和招聘面试,很不容易。   刚做就业援助员时,孟祥海打***或上门了解情况时常常遭遇闭门羹。一些年轻人听说是来帮助他们找工作的,表现得很不耐烦。在他们看来,连父母都默许自己&啃老&,外人何必操心管闲事呢?   孟祥海为此没少动脑筋。他时常活跃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主动和社区居民拉近关系。为了了解年轻人的想法,他特意订阅了青年读物,还学会了上网收发邮件,以便及时将最新的就业信息发送给失业青年。   2008年底,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专门创设了&扬帆职业指导室&,后来还开设了&扬帆职业指导&的微博,希望借助网络扩大影响,通过多元化职业指导、针对性职业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青年就业成功率。   每逢有好的职前培训或招聘会等活动,孟祥海就会立即拨通失业青年的***。一开始,总有几个人以早上起不来、忘记了或不感兴趣等理由缺席。就业促进中心还为此特别作出调整,尽量不在早上九点半之前安排活动。   就业援助员正在消失   2002年4月起,为配合上海市政府&净增10万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实事项目的实施,上海劳动保障系统在社区扶持建立就业援助员队伍。此后,上海的每一个居委会都逐步设立了就业援助服务点,这是全国首创的社会化就业援助机制。   在上海,曾有5000多名就业援助员,他们需承担&人力资源调查、配合开发岗位、政策咨询宣传、劳动维权服务&四项职责。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学者刘惠芬告诉本刊记者,多年来,就业援助员在解决大龄失业人口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更多元化的就业诉求,他们却有些力不从心。   2013年,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就业援助员和劳动监察协管员两支队伍合并、统筹使用,成立了上海杨浦区扬帆劳动保障服务队伍。但队伍规模逐步萎缩,队伍承担的就业服务、劳动监察工作压力日增。   比如,孟祥海所属的五角场镇有43个居委会,原本每个居委会都配备了一名就业援助员。但人数现在已缩减至19名,这意味着一个就业援助员要兼顾两个居委会。   据刘惠芬介绍,未来,上海社区就业工作的主体将重新回归到居委会。2014年,在参与上海市委1号课题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提出,居委会要明确就业服务职能,安排专人负责社区就业工作。   目前,包括杨浦在内的上海市几个区县,已经或将要让部分就业援助员通过换届选举进入居委会,并将就业援助员工作职责纳入居委会政府类工作项目中。   再过几个月,孟祥海将卸下就业援助员的职责,他的工作会由年轻的社区工作者继续下去。   谁在失业   &&上海杨浦区青年未就业人口调查   为何如此多的青年会失业?在求职路上,他们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上海报道   2015年春节后,24岁的盛炯再次踏上找工作的&新征程&。从职校毕业后的6年时间里,他已经做过至少7份工作。从工人、***甚至保安,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也没超过10个月。   盛炯的遭遇只是上海青年失业人群的一个缩影。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矛盾趋缓,青年就业矛盾不断凸显,正日益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未就业人员呈现出的&新常态&。2015年,上海计划将&减少长期失业青年人数&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青年就业也将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工作焦点。   为何如此多的青年会失业?在求职路上,他们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从2013年到2014年,连续两年共同开展了&杨浦区青年未就业人口发展跟踪调查状况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13年,课题组以杨浦区18~35周岁的未就业青年的基础登记资料为基础进行了抽样调查;2014年又对其中的243名选择&正在求职、培训&的青年群体进行跟踪,并从新增未就业人员的基础登记资料中随机抽取135名青年失业人口补充入样本。然后课题组采取计算机辅助面访的形式进行了深度调研,共发放问卷37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4份。   这份独家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了杨浦区不同青年未就业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并就现有就业援助工作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历是就业的重要砝码   此次受访群体的年龄区间为18~37岁,且主要集中在23~30岁。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集中在大专和三校(中专、职校、技校)生两类学历。其中大专生比例最高,为39.1%;三校生比例其次,占总数的32.7%。   调查结果显示,有约30%的受访者认为,学历原因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另一个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   &我们的报告中将受教育水平分成&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三档。其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群体有劳动收入的概率最高,大专学历其次,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群体有劳动收入的比例最低。学历仍然是就业的重要砝码。&课题组副组长刘惠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上海市19~26岁组的户籍人口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4.5%,而受访群体中获得高等学历的比例仅为13.9%。   刘惠芬分析,自高校扩招以后,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大学***不再是&铁饭碗&。但另一方面,大量的高学历求职者进入人才市场,大学学历成了就业门槛,本科以下学历的求职者直接被拦在了学历门槛外,竞争机会被大大削减。   学历不是万能的,但是缺少基本的受教育基础却是万万不能的,&受访群体处于学历的边际效用最明显的阶段,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点便能在就业方面多一点优势。&   课题组建议,对于政府工作而言,加强对未就业青年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补贴,鼓励他们参加***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就业砝码。   &困难户&也是&家庭沟通残缺户&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观念等家庭因素对青年人的就业影响不小。&刘惠芬介绍。   家庭社会阶层较低是此次受访对象的普遍特点。在被访青年父母的职业分布中,产业工人和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占比最高。   而相较于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的好坏对子女的就业情况影响更大。   调研中,课题组选取了5个指标用于测量被访者的亲子关系。结果发现,有29.9%的被访者与父母关系疏远,显著高于社会青年群体的平均水平。   课题组发现,那些长期失业和反复就业的&困难户&往往也是&家庭沟通残缺户&。在他们访谈的3名&家庭和个人收入双低&的对象中,有两位来自单亲家庭,由父亲单独抚养。而父亲与孩子的沟通仅限于日常对话,缺乏深入的内心情感交流。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与保护会影响就业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与保护,也会造成子女的家庭依赖,从而影响其就业。   85后的未婚男性是家庭依赖型未就业青年主力军,他们占到了此次所有调查对象的14.6%。   复旦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张一舟曾参与过对这群年轻人的访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一些年轻人甚至连回答问题都全由父母代劳。   张一舟向本刊记者介绍,这些人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和长辈的呵护,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家庭依赖性很强,对求职就业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每月可以从家庭成员处得到50~5000元不等的资助,成为标准的&啃老族&&。   让课题组意外的是,在实际调查中,大部分依赖家庭的未就业青年来自并不怎么富裕的家庭。调查显示,2013年家庭全年总收入低于10万元的占到了83%(注: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9547元,这意味着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全年总收入平均在10万元左右)。   这些家庭中,父母的工资收入不高,甚至已经下岗或退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即便如此,父母仍然不愿让子女干辛苦的工作,宁愿他们在家无所事事,自己则辛苦维持子女的开支。   &所以,青年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青年自身的问题,也是家长的心态,以及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刘惠芬说。   &不体面&工作遭冷遇   小徐中专毕业后曾去面试了一份为英孚教育发传单的工作,因怕遇见熟人会尴尬而放弃了。后来,她又在吉野家餐厅打工兼职了一年多,最终却也以辞职收场。&我觉得正式做这个工作说出去不体面,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就算工资不低,我也不愿做了。&小徐在受访时说。   职业歧视,是造成青年人未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在就业困难群体中,一半的人愿意成为&营销人员&,四成愿意做&社区服务人员&,另外,各有三成的受访者愿意做&零售行业服务人员&和&制作生产类操作人员&,而&餐饮服务人员&因其工作不&体面&,且较为辛苦遭到冷遇,仅有12%的受访者愿意从事这类职业。   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待遇&和&工作稳定&最影响自己的就业意愿,其重要性远高于工作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兴趣&。随着被访群体年龄的升高,&收入待遇&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而&工作稳定&的影响程度则逐步升高。   在关于就业单位和就业环境的选择意向的调查中,无危险、有社保的工作更受青睐。对于&工作环境有一定危险&和&工作单位没有提供社会保险&选择&放弃&的比例高达66.4%和53.5%。而面对小规模私营企业和没有做过需要学习的岗位,选择&接受&的比例最高。   在工资的要求上,对于2500元以下的工资,选择&放弃&的比例高达45.5%。   课题组认为,低学历、低技能水平与高就业期望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部分未就业青年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等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想要从事工资收入高、技能要求高的职业,但本身的学历与技能不达标。除了对工资的要求,还希望工作不辛苦、离家近等,缺乏对自身和就业市场的客观认识,&&眼低手高&是这一类型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关键词。&   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特别向《瞭望东方周刊》指出,&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大学毕业生中同样存在,这也是造成高学历人群失业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两个分割的市场。一个是低端劳动力市场,一个是高端劳动力市场。这两个市场之间是没有互通的渠道的。&   网络就业的现象初步显现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保是否就意味着失业和没有收入?结果并不尽然,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   &我们现在的就业安排还是比较僵硬的,就业概念基本就是八小时工作制,半日制或者按照小时计算的工作方式总体来说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一些想要就业,但是没有那么多完整时间来就业的这一部分人群。&彭希哲分析。   实际上,在此次所有受访者中,有劳动或投资性收入的占了59.2%。其中学历越高的受访者,有劳动或投资性收入的比例也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为53.6%,大专学历的为62.6%,本科学历的为68.3%。另外,有过就业经历的人员也更有可能有劳动或投资性收入。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在杨浦区的年轻人中,网络就业的现象已经初步显现,有一批青年热衷于网络就业和网络创业(如在淘宝上开网店,做网游代练等)。   但本刊记者采访的几位课题组的专家也坦言,目前的就业援助工作中,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兴就业形式缺乏相应的引导措施,也难以提供合适的政策和服务便利。   就业公共服务哪家强   &十二五&以来,杨浦区的就业扶持工作重点发生了转向,工作资源逐步从大龄失业人员向青年未就业人口倾斜,先后提供了多项公共服务,比如&青年见习补助、职业技能培训、12333公共招聘网、青年职前教育、就业沙龙、职业指导、心理指导、招聘会或面试会、扬帆家长学校和青年扬帆就业湾(就业训练工厂)&等。   课题组对这些服务的执行情况作了评估。结果发现,执行情况最好的是执行时间已久,政策较为成熟完善的招聘会(面试会)和12333公共招聘网。   但是,课题组也注意到,招聘会(面试会)和12333公共招聘网虽覆盖面较广、但针对性较弱。在受众中评价较高的反而是近年来新增的一些专业化、个性化、专题化、小型化的公共服务,如就业工厂、就业沙龙、心理指导和家长学校等。   据刘惠芬介绍,未来上海社区就业工作的主体将重新回归到居委会。   2014年,在参与上海市委1号课题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提出,居委会要明确就业服务职能,安排专人负责社区就业工作。   上海人的就业差距   被访对象中仍然有超过八成的人不主张&年轻人应该逃离北上广&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琰/上海报道   劳动就业情况测量民生、民意的重要维度。在&十二五&与&十三五&交接之际,上海市民的劳动就业状况如何?哪些群体的劳动就业状况最好?从业人员之间收入差距如何?   上海市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了2014年上海从业人员劳动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针对上海市近2000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涉及到上海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等6个行政区共计40个居委会,有效问卷1720个,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这些数据完全能够反映出整个上海市从业人员的劳动就业现状。&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说。   报告特别强调,此次的调查对象并非在业人员,而是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指的是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类人员,这就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个体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等,范围更广。   民营企业就业贡献大   根据调研报告,被访问对象中有高达43.4%的人在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工作。杨雄分析,&这说明,在上海这座城市,私营和民营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更要大力鼓励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单位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使用单位,被访问对象中有27.1%在国有企业工作。   另有约18%的被访问对象在三资企业工作,而通过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发现,2014年上海市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占比有所下降。&三资企业已经不是年轻人就业的首选目标,而本地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杨雄解释。   去哪里找到工作   上海从业人员是通过何种渠道实现就业的?   受访对象中,24.2%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完成就业;23.6%是&托人介绍推荐&找到工作;22.7%是通过&个人直接申请&;通过&人才交流会&找到工作的占21%;接受&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的约12%,&自雇或顶替父母亲属&的仅为6.5%。   负责该项目的调研员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通过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其次是个人直接申请和人才交流会;进入国有企业的从业者,主要入职渠道也是通过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其次是个人直接申请和托人介绍推荐,情况基本与机关事业单位相同。   而进入三资企业工作的,则主要是通过人才交流会、职业介绍机构和个人直接申请;进入民营企业主要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托人介绍推荐和个人直接申请。   什么决定工资高低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问对象的平均工资性收入为5144元/月,略高于2014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3年上海职工平均月工资5036元。   其中,教育、单位性质、职业身份和年龄,是决定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越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就越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收入为6930.97元/月,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3408.74元/月)的两倍之多。   依照体制内、体制外划分,这两类从业者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体制外从业者收入约5420元/月,而体制内的只有4736元/月。   根据职业身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性收入是所有调查对象中最高的,约8884元/月,其次是小业主/自雇者,为7633元/月,企业管理人员紧随其后,7114元/月,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位居第四,收入为6355元/月。此后依次为一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办事人员、一般工人。   而如果在单位中担任管理职位,其工资性收入则明显高出非管理人员,两者相差近2000元/月。   此外,年龄与工作性收入的关系呈现出&倒V&的趋势,其中30~39岁的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最高,平均6025元/月;而50~59岁的收入最低,平均4291元/月,两者相差超过1700元/月。   工资性收入最高者出现在小业主/自雇者中,最高月收入10万元,而最低收入也是出现在小业主/自雇者中,每月仅1300元,收入差距近80倍。   三资企业员工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调查显示,三资企业管理人员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一样都是最低类组织同岗位者平均收入的1.9倍。   教育、户籍影响大   在受访对象中,超过78%的人都表示,在工作中并未遭遇过不公平对待,但另外22%的受访者则表示受到过&不公平对待&,其中原因依次为:学历、专业、背景、年龄、户籍、性别和外貌。   教育程度高和拥有本地户籍的市民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明显更高,主要体现为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比例更高。初中及以下市民中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的比例仅有四成,而本科及以上市民的比例则有近八成,是前者的近两倍。   即便如此,被访对象中仍然有超过八成的人不主张&年轻人应该逃离北上广&,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集中在教育程度高、非本地户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中。&这说明,具有较高学历文化和专业素质的人员,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城市中就职,其竞争力、发展机会明显要高于其他群体,从而他们对上海城市的认同感和个人未来发展期望也相对较高。&杨雄说。   重新认识失业   &&专访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   如果再用按照就业时间来衡量是否就业的标准,就可能出现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上海报道   现代人的就业观念、就业类型和过去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考量就业,是否已经远离了现实?我们该用何种全新的认识来评价与时俱进的就业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的人口学专家、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   对失业的界定有不同指标   《瞭望东方周刊》:在我国,对于失业的概念是否有明确的界定?   彭希哲: 官方和学界目前对于就业与失业的界定有许多不同的指标,也有不同的概念。国家经济普查、国家人口普查、劳动力调查等统计系统有一套标准,劳动就业部门也有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是不完全一致的,有的强调数量,有的强调质量。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登记失业率,也会看到报道的调查失业率,它们都有特定的界定和数据的采集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失业的状况。我国学术界对失业率的官方统计的定义和准确性一直有不少争论,主要的批评在于失业率指标不能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   国际上就业统计中会问你在过去一周中有没有过有报酬的工作,在一周中曾有过1小时的有报酬劳动,就不能算失业。这个标准在中国就没有办法执行,比如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研究就是用一周有15个小时的有报酬劳动作为是否失业的标准。   我国施行的《劳动法》中特别强调,劳动就业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让他们能够体面地就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了就业的性质,应当得到的收入和福利,比如几险几金等。所以,有时我们也会把有没有劳动合同看作就业与否的判断标准。但是按照这个标准,往往会把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人排除在外。   《瞭望东方周刊》: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主要指什么?   彭希哲: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早期的标准,非正规就业指的是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也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障的就业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福利差。主要类型有街头的小贩,自我雇佣的自由职业者等,还有一部分是在正规部门中的非正规就业者,比如在一些单位打扫卫生的钟点工等。   我国政府部门近年将非正规就业纳入灵活就业的范畴,使得灵活就业成为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形式就业的总称,包括那些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有别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   国际劳工组织把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就业都算作非正规就业,随着中国社会保障系统覆盖面的扩大,城市和农村的居民都在逐步被社会保障所涵盖,所以用是否有社会保障来确定正规或非正规就业的标准在我国已经不适用了。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待就业数量和质量?   彭希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是要帮助所有想要就业的人都能就业。但具体实施时常常会遇到两难,也就是,如何平衡促进充分就业还是促进体面就业。   体面就业就是要有就业的质量,即签署固定的劳动合同,超过最低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劳动福利,雇主不能随意解雇,等等。强调就业质量会和提高就业数量产生一些矛盾。但现实的情况是越强调就业质量,业主越不愿意雇佣正式的工人。所以,过分强调体面就业会对就业数量产生压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只讲就业数量也是不行的。   我们希望能在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并不容易。   新兴就业方式不断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在我国,非正规就业是否就归于失业人群?   彭希哲:不完全是这样。但是按照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其他福利等的标准,非正规就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可以被理解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   而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传统就业概念所无法涵盖的就业形式,存在很多灰色地带。一些人虽然没有传统概念下的正规工作,但也并非没有经济活动的收入。   《瞭望东方周刊》:那这些人到底怎么界定?   彭希哲:在这次上海市杨浦区青年就业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于年轻人的长期失业状况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将这批青年人作为就业促进工作的重点人群,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援助。但在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既定的政府管理系统的那套标准,即有没有劳动合同、有没有别人支付的固定收入等来判断他们是否就业,而很多年轻人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需要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电商的迅速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网上的店主,在网上开店,除了网络管理的登记,不需要去工商注册,也不收税。那么这种开网店的人是应被归为自谋职业的小业主、个体户还是失业人群呢?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就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过去没有私有住宅,现在上海人家里有个几套房子,把其中的一套或几套租出去,收个房租,那算是就业吗?   《瞭望东方周刊》:这算一种资产性收入吗?   彭希哲:这是一种资产性收入,但是在资产性收入的同时,也要有部分劳动投入的。房子里要是有东西坏了,他们也要付出劳动去维修。在传统的概念中,这都不在就业范围内。   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正逐步丧失,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在快速出现,我们在不断突破传统的就业概念和定义。比如月嫂、电商送货快递员、网络写手、动漫画家等,都是过去没有的职业,专职的游戏玩家也能有不菲的经济收入。   就业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正规就业必须有一个就业的场所,一个实体的空间,有稳定或固定的工作时间,必须有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劳动合同,在这样的管理框架之下要符合这几个基本条件才能称为就业。而现实情况是在家就业、网上就业、兼职就业等形式正在不断出现,以这种方式获得经济活动收益的群体会越来越多。   《瞭望东方周刊》: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兴的就业方式?   彭希哲:这一方面当然会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但另一方面,我感觉这也正是中国社会欣欣向荣的一种表现,是在新的经济常态和新的人口社会发展常态下的一种新的劳动就业的发展。   如果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这一新兴事物,我们可能会觉得很乱,但是如果放眼未来,可能就业大部分都会采用这些形式。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讲众筹,讲分享经济,这在未来可能也会产生出很多新的就业模式。我们现在家用的汽车等物品,每天的使用时间可能只有十分之一,剩下的时间都是空置的,分享经济就是把这十分之九让别人来分享。在搭建这个运作机制和框架的过程中,就能催生出很多从业人员,也会产生很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这会让传统的就业理念发生很大变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物联网和3D打印的发展,会对传统经济活动和组织包括就业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我认为,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它会重组我们的劳动就业市场。   失业的新定义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对于我们原有的一些与就业相关的观念,现在应该重新认识了。   彭希哲:对。比如对创造财富的理解,包括家务劳动和其他很多新兴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类型,我们都要给予充分承认。一些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和养老有关的老年金融、老年产业、老年照料的岗位,还有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职业会越来越多。   养老,过去大家想象的就是由一个护工来护理老人,以后会加入更多智能的元素,比如各种个体智能设备与社区监控网络的建设,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岗位可能一开始并不是我们传统的就业概念。过去女性在家里绣花、纳鞋底补贴家用,这些都被视为一种兼职。未来则更可能是在高科技领域和金融证券领域出现兼业形式。   我们现在处于一种新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劳动就业的模式也会变化。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但是未来会变化得越来越巨大。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就像你之前所说,现在的就业和失业概念应该重新定义。这个新定义应该是什么?   彭希哲:我想在传统概念中,用在一周内有没有过收入这个指标来判断就业还是失业的概念,还是可以保留的。只是说,你获得收入的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至于是否有劳动合同、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地点等约束性条件,应该是可以突破的。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失业问题。如果是从政府的角度,更加关注的是失业救济金、社会安全网等问题。要看的是这个人的收入有没有达到最低收入标准,有没有突破贫困线。在这个意义上说,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作性的,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讨论的概念。这在现在来说,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小龙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