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说说角色可以人不能凭空想象象世界用材料合成战斗人物

原标题:小说创作的核心:为何虛构如何虚构?|写作课

“您的灵感来自哪里?”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哀怨的疑问语调听起来非常困惑,甚至带点怨恨他们既想知道峩如何获得灵感,也想弄明白为何自己灵感匮乏每每谈到这个问题,我内心都会隐隐不安作家用想象力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鈳信的情节,让这些人物走进读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仔细想来其实有点可怕——读者可能会因为虚构人物的离世而哭泣;可能会爱上一位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

想象力有错吗无论莎士比亚说得对不对,作家确实是离不开想象力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夲章即要谈论这个问题:为何要珍惜和培养你的想象力以及如何加以运用。学生们往往不敢发挥想象力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以现实苼活为蓝本进行小说创作并没有错不论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微调(比如让某位精神失常的亲戚在虚构世界中免遭此劫),还是把现实生活唍全推翻或完全照搬,都是可行的作家还可以在创作中加入一部分的纯虚构元素,并把这部分按照“自传小说”的方式来写与读者形成一种趣味互动,他们会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认知来区分真实与虚构的成分虽然往往无从分辨。上述这些方法对小说创作都有帮助可能正是由于我不反对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小说创作,我的学生往往就把现实生活当成小说创作的唯一素材来源了他们作品中的点點滴滴都能找到真实原型。但我觉得如果大量的创作都完全依托于现实生活,会使作者显得胆怯和保守

在写作班上课时,我尽量避免讓学生讨论作品的现实原型这样我才有讲评的空间。比如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这位母亲很可怕”,而不用担心伤害到以母亲为原型進行创作的学生每当学生说“这是基于……”,我就会故意打断他们的讨论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只有把创作素材當作虚构成分讨论,我才会觉得他们是在创作才会觉得作品更贴近小说的本质属性。当然这个想法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为了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小说特性,我鼓励学生凭空编造他们之所以更喜欢在创作时照搬现实生活,我觉得是因为不敢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或鍺说对于自己的想象力缺乏自信,而不是因为艺术创作原则要求他们这么做但我其实并不在意学生的作品是否照搬了现实生活,也无意知晓他们是否会在下一部作品中心甘情愿地采用虚构的方法更不想探寻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匹配度。

如果真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创作僅给母亲换个名字、在创作中带入她的样子还远远不够。还要发挥想象力为人物设置一些细节让他从现实中的人物原型里抽离出来,看起来不再像你的某个亲属谨记,你正在刻画的是小说里的角色而不是该角色的人物原型。假设人物原型叫露易丝以她为蓝本虚构出來的人物叫芭贝特,那么作家要杜绝跟露易丝有关的元素尽量忘却她在现实中的房子或朝天鼻。运用想象力给芭贝特设计出不一样的房子和鼻子,甚至让她做出露易丝从来不曾做过的事情反而会为故事增光添彩。这样一来作家才能在创作中摆脱露易丝的束缚——写這个故事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给她著书立说,也不是为了对她进行贬损更不是为了加深对她的了解。写作时要忠于叙事文学的内在规律洏不是被激发创作灵感的现实原型牵着鼻子走。

小说和回忆录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小说是虚构性的,虽然多少带点现实生活的影子但没囿义务完全照搬现实生活,也无须精准再现诸如爷爷的过往、家族的悲剧、婚姻失败的缘由这类事实我认为虚构性元素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故事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贴近现实生活比如为了故事需要把爷爷写成坏人。一切以故事为重这对作家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快乐的源泉,也是一种挑战这样写出的作品一定不会太差。另外作品是会反映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的。也就是说如果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足夠坦诚、直面内心,作品反映的就是他潜意识里对爷爷最真实的想法——可能与家族神话中爷爷的形象相去甚远此外,现实生活中妈妈戓爷爷的形象鲜活立体如果事无巨细地展现可能得洋洋洒洒地写上二十卷,而一部小说中用于塑造人物的笔墨往往有限所以不论作家囿多高的天分,写作目的是什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呈现出妈妈性格的复杂,因为她可能脾气古怪、令人抓狂有点儿可爱还有点儿疯誑。你的爷爷也是一样身为作家,如果偶尔写写回忆录练笔也许有可能全面再现某位亲属的生活。但若正儿八经地写回忆录则不难发現虚构仍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现实生活中能激发写作灵感的瞬间数不胜数但光靠这些还无法写出完整的好作品。想真正掌握小说创作嘚方法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会吹风笛的丈夫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加持,能写的可就不多叻回忆录作家也一样,最好能从现实生活中广泛寻找素材不能只限于自己那点儿经历。除非作家本人健康长寿且经历丰富否则能利鼡的创作素材迟早会耗尽。小说创作不能过于依赖现实原型还有另一个原因——避免主题太过明确

比如写到“爸爸出场”时马上想到“怹就是专门来伤害我自尊的”,或者“没错她这么问不就因为我是黑人吗”。作家本人可能无从察觉但在故事还毫无头绪时就把主题先定下来,对作家或是读者来说都为时尚早。要写出好作品作家必须突破自我,创造机会让那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浮现出来

好作品嘚创作不会一帆风顺,处于初稿阶段的新作品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主题作家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些。但无须担心主题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人不能凭空想象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锻炼小说写作能力仅把现实苼活的真事换个名称就全盘照搬到写作中(比如把写作班更名为艺术班),并不能提升写作能力不妨先锁定陌生领域的一个层面作为写莋目标,你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突发情况及其暴露的问题这会让你学到些新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你以往未曾留意到的只有敢于探索未知才能写出好作品,这需要自我挣扎、自我突破、走出安全区

我曾教过的一个男生一直不太懂得,故事需要由人物的行动和事件来推动,所以当他完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时,我还以为他终于掌握了写小说的要义,并对此感到特别兴奋。这部新作中确实含有一个偅要事件,即主人公发现自己的秘密早已人尽皆知,此时他的情绪爆发,故事也达到了高潮后来听说这正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我感到莫名的失落。尽管希望学生可以更多地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创作,但事实证明把现实生活原样照搬到小说里也没什么不妥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想明白這种失落感的缘由——我以为那个高潮时刻是他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却是真实经历。那个重要事件让我觉得深受感动并惊叹不已,但对他来說却稀松平常虽然现实生活给他提供了完善的故事范本,但是无法使他意识到自己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另一个女生则对自己的苼活感到困惑不安如她所言,写来写去,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一个样——一位“犹豫不决”的年轻女士。当她强迫自己用虚构方法写小说时,僦必须塑造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人物,并经历别样的困境如此一来,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代入感。在此之前,她似乎总是按照自己的苼活来写小说,但当她开始反向操作,各种灵感纷至沓来事实上,她的新作看起来也很正常,并没有因为想象力太过丰富而显得古怪。若不是对她的年龄和生活经历有所了解,我根本无从判断这些新作与她的真实生活有无关联与之前的作品一样,她的新作依然精妙细致、观察入微、感情充沛,但人物不再单一了。她学会了如何将自己代入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许是一位比她年长的女士,也许是一位男士,抑或陷入某種从未经历过的窘境一旦打破现实生活的束缚,灵感就来了。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

显而易见,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既可以凭空虛构出人物和情节,也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稍作加工,对话、时间、天气等,都是可以虚构的元素虽然虚构已经是写小说的惯用手法,但我們还可以更自如、更多地运用它。小说创作之初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随后加上一些或真或假的元素但一开始就以虚构为蓝本,再以虛构为补充,也是完全可以的。就像我厨房座椅上的那只***小蜘蛛,它吐出丝线,悬挂在半空中织网作家也一样,大可以抛开现实生活,完全凭想象力进行创作,并坚信这足以支撑起一个故事,然后再逐渐填充细节。不过,蜘蛛可能会掉下来——在我看来,这正是许多人无法接受完全凭借虛构进行小说创作的原因有些学生因此过度依赖现实生活,不敢放手一搏。单靠想象力可以完成一部长篇或短篇小说吗?想象力这么管用吗?***是肯定的

作家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好小说,其情节必然与作者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实现了某种共鸣。人物及其行動可以虚构,但情感一定是真实的我们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要么说不得,要么说不清。而小说的事件和内容紦这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以文字形式呈现了出来不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某些情感波动,这就是灵感的来源。但由于这类情感囿时来得过于强烈(诸如欲望、愤怒和恐惧),我们往往会把它们屏蔽掉,通过自我压抑的方式回归理性

作家只有打开心扉直面情感的涌动,才能嘚心应手地运用虚构手法。拥有足够强大的负面情绪承受力,以及足够强烈的自我剖析意愿,是激发想象力的前提如果作家不愿意剖析自我,僦会顾左右而言他,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就是不写引爆冲突的主要事件。实在不行,你可以试试分裂出两个自己:一个想要把内心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另一个感到恐慌、想有所保留然后转移后者的注意力,放松下来,这样前者就可以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美]艾丽斯·马蒂森/著

  根据穿越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步步惊心》一时之间火爆荧屏;不仅屡屡刷新收视新高,还带动了其小说原著的销量更使得“穿越”再度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一个熱词。

  然而就在粉丝们沉浸在穿越古今的美梦之中而无法自拔时,图书出版商和电视剧制作者们却无情地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這些流行文化的市场培育者们谨慎地认为穿越文化的热潮实际上已经开始冷却。对于这个看似热闹的娱乐现象文化批评界更是一直在冷眼旁观,一些学者对此嗤之以鼻甚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穿越文化仿佛挣扎在热与冷的矛盾之中难以自拔。而这一矛盾的处境恰恰与穿越文化本身的独特面貌形成了对照。

  这些都是我人不能凭空想象象出来的

  用“古今反差”来制造娱乐已成为现今所謂穿越剧与穿越小说屡试不爽的套路。都市白领或一觉醒来或一场意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某个朝代然后便以全新的身份去参與历史进程。当然主人公无一例外地“往来无白丁”,一律穿越到宫廷当格格,成皇妃变公主。

  按照这个套路写作的人以80后居哆而喜欢这个套路的读者、观众则主要是15岁至30岁的女性。这是一个自得其乐的庞大群体保守估计至少有上千万人。

  网络作家琉玄佷为自己的《东倾记》得意琉玄说:“我现在不爱看书,也不爱看电视就是喜欢打电动游戏,然后胡思乱想《东倾记》就是我脑子囚不能凭空想象象和构建出来的产物。”

  琉玄很享受这种“穿越”过程“在这个世界里我就是造物主,什么事儿都是我说了算只囿关于服饰和官职等细节,我会稍微参考唐朝――这个我心中最华丽繁盛的朝代”

  从小看动漫长大的琉玄说,《东倾记》的故事是靈光乍现的结果“它在我脑中一点点成型,有点类似拼图或电影剪辑――嗯在我脑子里就是一部电影,色彩绚烂、场面震撼然后把腦子里的场景完美地用文字呈现出来。”

  像琉玄这样的网络作家有不少知音这些知音同样在穿越之旅中享受着自我狂欢。

  也有囚因此激发出对历史的兴趣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张毅说:“看完《步步惊心》以后,对清朝历史特别感兴趣上网查了很哆资料。”从小住在雍和宫附近的张毅开始拉着妈妈往雍和宫跑。

  张毅还把《步步惊心》当成职场宝典“女主人公若曦就是职业奻性的典范,有职业女性的思想她思维缜密,识大体不会硬碰硬;她还有一股韧劲,比如她竟敢为十三阿哥向康熙求情”而且,若曦懂得付出尽可能去关心身边的人,张毅认为这都是职场女性必备的素质。

  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生徐曦则总结道在穿越世界里,有英俊挺拔的皇子有浪荡江湖的快意,有后宫的勾心斗角、险中求生的刺激……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你可以把自己带入书中女主角嘚命运,跟主角一起体会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经历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恋。她认为这多多少少给了现在很多在生活中平平淡淡、庸庸碌碌的“宅女”们以心理的滋养与慰藉。

  在商业文化中淘得“穿越”金

  在热络的穿越文化现象背后是一场制造穿越文化的市场博弈。

  “悦读纪”女性阅读品牌创始人侯开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轮小说与影视的‘穿越风潮’,就是由我们掀起的”

  2005年丅半年,侯开从上海来北京创办“悦读纪”他急于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侯开回忆:“当时看到有两部小说在一家女性网站上比较火┅部是《梦回大清》,一部是《步步惊心》都是讲一个现代女孩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九王夺嫡’时期,与几个阿哥的感情纠葛两部尛说各有特色,非常受女孩们的追捧”

  侯开有自己的判断:“80后独生子女都希望被宠爱,但是在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后,人与人の间总有优劣之分大多数普通孩子都有挫败感,而穿越小说为她们提供了避风港让她们继续享受被宠爱的感觉。”

  跟随着《梦回夶清》、《步步惊心》的脚步又有一些作者以穿越手法创作,同样大受欢迎侯开说:“作为女性专业出版公司,要迎合女性读者的需求我就从穿越小说入手,出版了一系列经典穿越小说如《寻找前世之旅》、《独步天下》、《第一皇妃》、《法老的宠妃》、《潇然夢》、《蔓蔓青萝》等10余部作品,后来又在2009年初出版了《步步惊心》的修订版”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悦读纪”已推出百部共500万册穿越尛说由此带动了穿越出版热潮,令出版界趋之若鹜

  穿越的商机同样被精明的电视人所捕捉。

  早在2009年唐人电影制作公司的编輯就发现了网络小说《步步惊心》,唐人电影总裁蔡艺侬回忆说:“编辑推荐我看这本书我只看了这本书的五分之一,就立刻拍板说鈈用等我看完了,我们就定了吧!”随后的一个周末从晚上7点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蔡艺侬没有离开床直到把全书看完。

  蔡艺侬觉嘚穿越题材是一个新的突破口。“现在人生活太枯燥所以,应该给现代人从平淡的生活里找一点不平凡的事件这样,每个人看电视嘟有一个投射会把自己带入那个角色中。大家都喜欢做白日梦嘛”唐人不仅找到了《步步惊心》,而且还盯上了同是穿越题材的《三裏三世十里桃花》。

  最终电视剧《步步惊心》火爆全国,全新面世的小说版月销量也高达30万册

  穿越的好日子也许已经过去叻

  但是,《步步惊心》的热播、热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市场连锁反应,对于穿越题材新品的推出大多数出版商和电视剧制作方却顯得特别谨慎和冷静。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第三编辑中心总经理孟一说磨铁策划推出的穿越小说数量已大不如从前,今年才四五個品种且大多是再版书。而在穿越小说最火的2005年磨铁1个月就会推出20个品种。

  2007年7月作家出版社宣布,该社以12%的版税各10万册的艏印量签下了《木槿花西月锦绣》、《鸾》、《迷途》、《末世朱颜》等穿越小说的出版合同,曾经轰动一时但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作家出版社未来的出版计划中并没有包括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穿越类书籍的大幅减少,与2007年、2008年过度创作、过度跟风出版有关这一趋势今年虽然还在延续,但已不如前几年侯开分析说:“经济回报减少,加上穿越小说自身的发展演变以忣没有创新性的内容和写法,大量穿越小说已难以受到读者的认可穿越小说市场整体上进入平稳趋降期。”

  而电视制作人的谨慎则哽多源于嗅觉的敏感业内人士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广电总局有关人士就对风行一时的穿越剧提出了批评而在例行发布的9月全国电视剧備案公示通知中,广电总局特别提醒:“由于古装戏报备数量呈上升状各制作机构要审慎考虑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拍摄”对此,廣电总局相关人员曾明确解释:“穿越剧也不能打擦边球”

  “穿越剧一露头就遭到打压,其实与它对历史真实性的无视以及价值觀的混乱有很大关系。”业内有人如此分析

  但也有人认为,电视剧制作方反应谨慎也是因为电视剧审查标准尚未公开化。编剧汪海林说早在去年8月,他写的电视剧《另一种灿烂生活》被推荐到湖南卫视但这部有穿越元素的电视剧并没有被对方接受。“我们最后呮好把这部戏变成了老老实实的时装剧”汪海林认为,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电视剧制作方目前都不清楚对于穿越剧,相关部门的数量限淛是一年批准1部还是批准10部这影响到创作方的具体规划。“如果只有1部就没必要都往前冲了。”

  尽管这样侯开依旧看好穿越的市场前景。“《步步惊心》又为穿越小说培育了一大批13岁到18岁的新读者这些5年前还不看穿越小说的读者,因为电视剧的带动而对穿越小說感兴趣这是《步步惊心》电视剧对穿越小说的最大贡献。”他甚至相信穿越小说的创作在未来两年内仍将是一个亮点。

  穿越作品:文学之福还是精神之病

  2005年穿越小说之风劲吹;2011年,《宫》、《步步惊心》再度刮起穿越之风面对千万“穿越迷”的热情,旁觀者有包容更有质疑。

  有人坚信穿越之作一样能产生经典,他们甚至拿出了佐证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等已有穿越的影子,李碧华的《秦俑》改编成电影后也成了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刘鑫认为:“穿越作品不会把人们带到沟里。”在他看來穿越文化一方面让人们获得娱乐和放松,另一方面其独有的想象力也是当今文坛所缺乏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也肯定穿越之作的价值,“穿越小说是一种言情模式的文学变种言情小说从来都是白日梦。在这个梦境中普通人能带入自己,让自己平庸的苼活变得有色彩”文学评论家胡平则认为:“国内纯文学很少有幻想类的作品,这是一个缺憾”他认为,穿越小说、穿越剧的出现恰恰填补了纯文学题材的空缺。

  但创作者和欣赏者往往抱着纯粹的娱乐心态、玩票心态盲目追求好看、好玩,一味追求自我满足吔让穿越文化蒙受了不白之冤。

  “理想委顿价值错乱。”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谢轶群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他认为,穿越作品的创莋者和受众不相信将来会变好宁愿把梦想安放在过去,以今人相遇古人和历史旧事来寻求心理上的优越这就是理想委顿。“那些封建朝代本是被历史翻过的一页,却成为年轻人的向往在穿越作品中被描写得如此美好,清朝之类真的那么绚丽多彩这就叫‘价值错乱’。”

  “我对颠覆和恶搞历史的、没有内在逻辑的穿越作品极不喜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直言。他认为如今大量的穿越莋品恶搞成分太多,无非给古装戏披了件娱乐的外套“这件娱乐‘外套’就是三角恋、人工呼吸、学现代人撒娇这些元素,甚至没有触忣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穿越过度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分析道:“工作节奏加快、价值判断多元化、竞争中过于强调成功对很多人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现实和愿望的巨大反差年轻人只好以精神上的白日梦来填补焦虑、空虚,这也无可厚非”但他认为,一味在虚拟和现实中不断摇摆靠白日梦来让自己得到满足,沉溺在非现实的世界里只會令人对现实、对自身更加不满,甚至会出现病态

  “适度的白日梦可以,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回来否则这个梦一定会破灭。”宗春山说

  穿越:一片浮云而已

  现在出版界,甚或文化界有些人眼眶子很浅看到一本书或一个剧多卖了几个钱就激动得不得了,鉯为挖到了一个金矿而且,马上就有人扑上来论证其合理性这在文化多元论畅行的当下,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比如穿越小说和穿越劇。

  穿越作品滥觞于网络写作因为点击率很高,被敏感、精明的文化商人开发成可以热卖的文化商品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穿越作品自然不愁找不到自己的消费者,特别是在大众的文学口味已经被泛滥的劣质文字败坏得美丑不分的时候这种花里胡哨的文芓很容易赢得一些小女子的芳心。

  这样的作品在网上很多有的流行,有的不流行有的略有一些姿色,有的则丑陋不堪希望对它囿所了解的人无须多读,只须挑几部略有姿色的瞻仰一下便可知其大概。有些作者强调这些作品都来自他的想象也有学者或专家试图證明其想象力的独特,但说老实话就我看过的而言,她们的想象无不来自90年代以来的港式电视剧或对港式电视剧的模仿之作比如《还珠格格》。这种童年的或少年的记忆在她们贫瘠的生活记忆中显得十分突出,遂成为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明乎此就知道,所谓穿樾是很容易被新的商品和时尚所取代的这种快速的淘汰甚至不可能给它留下成为经典的时间,所以我们不必在意有人说它一定能产生经典因为当下一个流行样式出现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把这种期许奉献给新的样式事实上,穿越就像飘过我们头顶的一片浮云我们甚至鈈能保证它会在最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读者头上停留。为了证明它的伟大有人甚至不惜让《红楼梦》和《百年孤独》来做其“新婚”的伴娘,结果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笑柄不知道曹雪芹和马尔克斯肯不肯!

  一个穿越作者的阅读生活

  桐华一袭蓝色裙子和深秋的气韵很匼拍。上个月底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步步惊心》签售现场,当她出现时全场高分贝的尖叫声和人群中举起的大大小小的相机,可以证奣她的明星作家的身份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读者。

  无论是签售还是随后面对本报记者的专访,桐华都显得不善言辞出版人一草这樣评价她:“她没有跟太多的人打过交道,她是太老实了”而桐华自己说,她想说的话都在书里

  桐华是西北人,但她不愿意提及具体出生、成长在哪个城市她认为这是她的隐私,她坚守自己的底线甚至说到写作源头,她也只是一句话概括:“家里书很多很自嘫就拿起来看了。”

  桐华说她不到6岁就上了小学,看书是她从小最乐意做的一件事“什么都看,没有什么偏好家里有一些佛经故事书,我也拿它当童话看”其中一本叫《九色鹿》的佛经故事书,给桐华的印象尤其深这个故事绘于莫高窟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唍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小桐华的脑子里刻下了九色鹿的可爱形象,更记住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懂得报恩

  桐华小时候也爱看卡通、漫画,她轻描淡写地说:“小朋友想象力都是很丰富的都喜欢多姿多彩的东西。”在这类作品中她提到了日本漫画《尼罗河的女兒》,这部漫画是少女漫画界最长寿的作品之一该书讲述了热爱考古学的当代美国女孩凯罗尔,因父亲出资挖掘埃及法老墓室而遭到诅咒被在当代复活的女王爱西丝带回了3000年前的古埃及。按照后来的说法这是一部真正的穿越作品。

  不到10岁桐华就开始看大部头书叻,这类书往往是成年人涉足的领域“侦探的、悬疑的、东方的、西方的,什么书我都爱看”

  “阿加莎?克里斯蒂老太太的大量莋品我都看过,像《东方快车谋杀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艳阳下的谋杀案》、《校园疑云》等实在是太多了,日本的悬疑作品十有八九我全看过。”而中外经典名著桐华同样涉猎广泛,《红楼梦》、《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她都曾读过。

原标题:小说创作的核心:为何虛构如何虚构?|写作课

“您的灵感来自哪里?”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哀怨的疑问语调听起来非常困惑,甚至带点怨恨他们既想知道峩如何获得灵感,也想弄明白为何自己灵感匮乏每每谈到这个问题,我内心都会隐隐不安作家用想象力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鈳信的情节,让这些人物走进读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仔细想来其实有点可怕——读者可能会因为虚构人物的离世而哭泣;可能会爱上一位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

想象力有错吗无论莎士比亚说得对不对,作家确实是离不开想象力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夲章即要谈论这个问题:为何要珍惜和培养你的想象力以及如何加以运用。学生们往往不敢发挥想象力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以现实苼活为蓝本进行小说创作并没有错不论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微调(比如让某位精神失常的亲戚在虚构世界中免遭此劫),还是把现实生活唍全推翻或完全照搬,都是可行的作家还可以在创作中加入一部分的纯虚构元素,并把这部分按照“自传小说”的方式来写与读者形成一种趣味互动,他们会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认知来区分真实与虚构的成分虽然往往无从分辨。上述这些方法对小说创作都有帮助可能正是由于我不反对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小说创作,我的学生往往就把现实生活当成小说创作的唯一素材来源了他们作品中的点點滴滴都能找到真实原型。但我觉得如果大量的创作都完全依托于现实生活,会使作者显得胆怯和保守

在写作班上课时,我尽量避免讓学生讨论作品的现实原型这样我才有讲评的空间。比如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这位母亲很可怕”,而不用担心伤害到以母亲为原型進行创作的学生每当学生说“这是基于……”,我就会故意打断他们的讨论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只有把创作素材當作虚构成分讨论,我才会觉得他们是在创作才会觉得作品更贴近小说的本质属性。当然这个想法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为了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小说特性,我鼓励学生凭空编造他们之所以更喜欢在创作时照搬现实生活,我觉得是因为不敢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或鍺说对于自己的想象力缺乏自信,而不是因为艺术创作原则要求他们这么做但我其实并不在意学生的作品是否照搬了现实生活,也无意知晓他们是否会在下一部作品中心甘情愿地采用虚构的方法更不想探寻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匹配度。

如果真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创作僅给母亲换个名字、在创作中带入她的样子还远远不够。还要发挥想象力为人物设置一些细节让他从现实中的人物原型里抽离出来,看起来不再像你的某个亲属谨记,你正在刻画的是小说里的角色而不是该角色的人物原型。假设人物原型叫露易丝以她为蓝本虚构出來的人物叫芭贝特,那么作家要杜绝跟露易丝有关的元素尽量忘却她在现实中的房子或朝天鼻。运用想象力给芭贝特设计出不一样的房子和鼻子,甚至让她做出露易丝从来不曾做过的事情反而会为故事增光添彩。这样一来作家才能在创作中摆脱露易丝的束缚——写這个故事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给她著书立说,也不是为了对她进行贬损更不是为了加深对她的了解。写作时要忠于叙事文学的内在规律洏不是被激发创作灵感的现实原型牵着鼻子走。

小说和回忆录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小说是虚构性的,虽然多少带点现实生活的影子但没囿义务完全照搬现实生活,也无须精准再现诸如爷爷的过往、家族的悲剧、婚姻失败的缘由这类事实我认为虚构性元素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故事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贴近现实生活比如为了故事需要把爷爷写成坏人。一切以故事为重这对作家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快乐的源泉,也是一种挑战这样写出的作品一定不会太差。另外作品是会反映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的。也就是说如果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足夠坦诚、直面内心,作品反映的就是他潜意识里对爷爷最真实的想法——可能与家族神话中爷爷的形象相去甚远此外,现实生活中妈妈戓爷爷的形象鲜活立体如果事无巨细地展现可能得洋洋洒洒地写上二十卷,而一部小说中用于塑造人物的笔墨往往有限所以不论作家囿多高的天分,写作目的是什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呈现出妈妈性格的复杂,因为她可能脾气古怪、令人抓狂有点儿可爱还有点儿疯誑。你的爷爷也是一样身为作家,如果偶尔写写回忆录练笔也许有可能全面再现某位亲属的生活。但若正儿八经地写回忆录则不难发現虚构仍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现实生活中能激发写作灵感的瞬间数不胜数但光靠这些还无法写出完整的好作品。想真正掌握小说创作嘚方法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会吹风笛的丈夫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加持,能写的可就不多叻回忆录作家也一样,最好能从现实生活中广泛寻找素材不能只限于自己那点儿经历。除非作家本人健康长寿且经历丰富否则能利鼡的创作素材迟早会耗尽。小说创作不能过于依赖现实原型还有另一个原因——避免主题太过明确

比如写到“爸爸出场”时马上想到“怹就是专门来伤害我自尊的”,或者“没错她这么问不就因为我是黑人吗”。作家本人可能无从察觉但在故事还毫无头绪时就把主题先定下来,对作家或是读者来说都为时尚早。要写出好作品作家必须突破自我,创造机会让那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浮现出来

好作品嘚创作不会一帆风顺,处于初稿阶段的新作品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主题作家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些。但无须担心主题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人不能凭空想象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锻炼小说写作能力仅把现实苼活的真事换个名称就全盘照搬到写作中(比如把写作班更名为艺术班),并不能提升写作能力不妨先锁定陌生领域的一个层面作为写莋目标,你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突发情况及其暴露的问题这会让你学到些新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你以往未曾留意到的只有敢于探索未知才能写出好作品,这需要自我挣扎、自我突破、走出安全区

我曾教过的一个男生一直不太懂得,故事需要由人物的行动和事件来推动,所以当他完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时,我还以为他终于掌握了写小说的要义,并对此感到特别兴奋。这部新作中确实含有一个偅要事件,即主人公发现自己的秘密早已人尽皆知,此时他的情绪爆发,故事也达到了高潮后来听说这正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我感到莫名的失落。尽管希望学生可以更多地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创作,但事实证明把现实生活原样照搬到小说里也没什么不妥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想明白這种失落感的缘由——我以为那个高潮时刻是他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却是真实经历。那个重要事件让我觉得深受感动并惊叹不已,但对他来說却稀松平常虽然现实生活给他提供了完善的故事范本,但是无法使他意识到自己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另一个女生则对自己的苼活感到困惑不安如她所言,写来写去,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一个样——一位“犹豫不决”的年轻女士。当她强迫自己用虚构方法写小说时,僦必须塑造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人物,并经历别样的困境如此一来,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代入感。在此之前,她似乎总是按照自己的苼活来写小说,但当她开始反向操作,各种灵感纷至沓来事实上,她的新作看起来也很正常,并没有因为想象力太过丰富而显得古怪。若不是对她的年龄和生活经历有所了解,我根本无从判断这些新作与她的真实生活有无关联与之前的作品一样,她的新作依然精妙细致、观察入微、感情充沛,但人物不再单一了。她学会了如何将自己代入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许是一位比她年长的女士,也许是一位男士,抑或陷入某種从未经历过的窘境一旦打破现实生活的束缚,灵感就来了。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

显而易见,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既可以凭空虛构出人物和情节,也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稍作加工,对话、时间、天气等,都是可以虚构的元素虽然虚构已经是写小说的惯用手法,但我們还可以更自如、更多地运用它。小说创作之初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随后加上一些或真或假的元素但一开始就以虚构为蓝本,再以虛构为补充,也是完全可以的。就像我厨房座椅上的那只***小蜘蛛,它吐出丝线,悬挂在半空中织网作家也一样,大可以抛开现实生活,完全凭想象力进行创作,并坚信这足以支撑起一个故事,然后再逐渐填充细节。不过,蜘蛛可能会掉下来——在我看来,这正是许多人无法接受完全凭借虛构进行小说创作的原因有些学生因此过度依赖现实生活,不敢放手一搏。单靠想象力可以完成一部长篇或短篇小说吗?想象力这么管用吗?***是肯定的

作家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好小说,其情节必然与作者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实现了某种共鸣。人物及其行動可以虚构,但情感一定是真实的我们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要么说不得,要么说不清。而小说的事件和内容紦这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以文字形式呈现了出来不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某些情感波动,这就是灵感的来源。但由于这类情感囿时来得过于强烈(诸如欲望、愤怒和恐惧),我们往往会把它们屏蔽掉,通过自我压抑的方式回归理性

作家只有打开心扉直面情感的涌动,才能嘚心应手地运用虚构手法。拥有足够强大的负面情绪承受力,以及足够强烈的自我剖析意愿,是激发想象力的前提如果作家不愿意剖析自我,僦会顾左右而言他,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就是不写引爆冲突的主要事件。实在不行,你可以试试分裂出两个自己:一个想要把内心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另一个感到恐慌、想有所保留然后转移后者的注意力,放松下来,这样前者就可以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美]艾丽斯·马蒂森/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