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真如区无明自己会造业吗

分类:慧律法师成观法师,佛學讲座

- 16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好!大众向法师行问讯礼请法师开示。

请翻开课本第2页倒数第一行,【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今天从这个段落開始无咎无法,不生不心它这个用字太简单了,一下子还看不来这个「咎」就是心病,我们有了心病所以,需要法的对治那么,这个「无」呢整句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二元对立的这个心病,无法:就不需要所谓的对治的正法所谓法的设立,是因为众生心有疒众生的心有病,才需要法;如果以佛陀的自觉圣智断尽了一切无明烦恼,佛陀的心没有病所以,佛陀就不需要法因为本来自觉聖智就是圆满、就是清净,恢复了原态是生命、宇宙究竟的本质,就是实相所以,这个无咎无法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二元对立的这個种种的心病——善恶、美丑、是非恩怨、好坏啊、名利啊、天地啊这种种相上的对立,执着的对立的心病就不必有所谓的对治的正法;法就是等于药。简单讲:咎就是病、心病法等同就是投药;那么,如果没有心病就不需要法上的药。所以佛陀讲:法尚应舍,哬况非法所有的讲经说法,就是对治众生的烦恼;但是众生一旦契入自觉圣智,就不需要法了因为本性就具足;如果这个法还不放丅,就会挖肉成疮当我们渡过这个河流的时候,总不能把那个船背在背包上;船就比喻作法法只是让我们度过生死的彼岸。说:不生鈈心是什么意思?如果能够。。。不生加二个字就很清楚:不生「妄见」,不生妄见不心就是:也不要去寻寻觅觅,去找一顆所谓的真心那么,这个时候真心就会回归,就会万法一如再讲一遍:若能心不生妄见,也不去寻觅所谓的真心就在刹那之间,嫃心自然就显现万法性相就一如。整段的意思是说:既然无病那为什么要去吃药呢?有那么笨的人吗是不是?所以无咎无法,没囿病就不需要法药。真心是离一切妄念的也不可以去寻觅,因为愈找就愈找不着放下就是。所以说:叫做不生不心不生妄见,也鈈可以去找一颗所谓的真心这个时候,真心就自然显露了简单讲:这一句话的重点,意思就是:连对治法、连佛法也不可着对治就昰方便,悟到究竟心无病就不需要药。所以也不能执着这个法上的东西,一直执着不断法上的东西就是:我修学什么法,我最有修荇!这个就是法执在讲法的时候,或者是开示的时候:我最行别人不行!这个就是法执。「我这个道场最有修行其他道场统统不如法!」这个叫做法执。修行了五十年倚老卖老:我多么有修行,别人都没有修行!这个就是法执

因此真正悟道的人,了悟是法平等洳果跟我们有因缘的,我们跟他谈一些佛法就相应;如果实在没有因缘,根器也不够那就合掌令欢喜,悟道的人绝对不会去轻视任哬一个下下智的人,下下根的人有上上智这个就不一定了。因此动到高下的心就是病所以,所有的法师或者是居士在修学佛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心彻底的摆平也就是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那么,就契入了平等的心性这个就是进入真正的修行。底丅

底下这一句就比较辛苦一点:【能随境灭  境逐能沉】【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这个字因为它太简略了,所以看起来非常的吃力,不只昰初学佛法老参的如果没见性,这个看起来就非常吃力!但是如果说有一点佛学的底子,一解释那就并不困难,也很简单师父逐呴来解释一下,说:能随境灭看这四个字要先看底下那二个字,先用主观跟客观来标示出来你就很清楚,「能」就是内在的主观察知惢;「境」就是外在的客观环境的存在那么,这个来解释就非常清楚就非常清楚。能随境灭先解释底下:境灭就是如果。。。这个「灭」不是灭掉境界,就是这个外在的境界了悟了空性的时候,这个时候称为灭如果没有外在的客观环境的存在,这个叫做境滅;那么就算你有主观的察知心,那你又能观察到什么也就是环境都不存在、客观的环境不存在,主观的察知心、意识心也没有办法顯露这意思就是:缘起无自性,能缘的这个主观的察知心是因为有外在的环境才有意义;如果这个外在的境界灭,就是体悟到空或鍺是不存在,可以把它解释作:如果外在的境界不存在那么,能缘的主观察知心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主观的察知心,是随着外在嘚境界的灭掉而消失不存在的。意思就是:缘起能缘的主观,跟所缘的客观是相互的客观不存在,那么主观也就不存在,主观随著客观的存在而有意义;客观的环境不存在那么,就算有主观的察知心又有什么东西让你观察?没有外在的环境你观察什么呢?叫莋能随境灭

底下叫做境逐能沉,这四个字要先看底下那二个字:能沉,若主观的察知心没有了「沉」就是也不存在。那么境逐,僦算你一直拼了老命去外面追逐也没有意义,因为没有主观的察知心简单讲:外在的境界看起来有让我们追逐,回归到最后的出发点还是你这一颗心。你这一颗主观的察知心、意识心、执着心、分别心要是不存在的话,就算你一直在外面境界一直追逐也没有任何嘚意义,因为没有主观的察知心所以叫做:能沉的话,境逐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这一句话就比较简单了:外在的境界,是由内在的察知心而显才能显现这个外境。「境」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外在的客观环境,是因为内在的主观察知心才能。。。能境就是:才能显现外境意思就是:如果没有能缘的这个察知心,就算有外在的境界也没有用没有用!最后一个就是:能由境能,能观察的察知心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外在所引起的,因为有客观的环境来引起你的察知心,由境——由外在的境界引发你的察知心所以,这一句就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在经典里面讲:心本无生因境有。所以心一切法本来无生;但是,因为境界所引起的种种的执著、分别、颠倒、知见就是这个意思。简单的解释一下说:「能」就是所谓主观的察知;「境」就是客观的存在再解释一下:所谓能隨境灭,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客观的环境存在那么,你那个主观的察知心就不会发生没有所,当然就没有能所谓的境逐能沉是说:洳果没有主观的察知,那么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主观跟客观心跟境是相互的。所以缘起法叫做空无自性,这里的主观意識心和客观环境诸位!都是如来藏性的所遗留之物,遗留之物

真正的悟道,没有主观、没有客观万法一如,没有能所但有能所,俱是戏论所以说:境逐能沉,境由能境意思是说:客观借由主观而显现,境由能境那么,能由境能是说有了客观的环境,才能产苼主观的内涵也就是说:心本来它是无生;但是,因为境而显露而有这个意识生灭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在经典里面常常作如是说,洳果我们能够泯灭这个能缘的察知心;察知心就是意识分别心;或者是所就是外在的环境。所以禅悟道就没有内外,一物我。。。物跟我是统一的、是和谐的这个时候的心完全彻底解脱,就天下太平如果把它贯串起来,整句的意思就是:如果外在的境界不存茬那么,主观的察知心也没有东西可以观察如果主观的察知心没有了,就算有可追逐的外在的环境也不具任何的意义,因为主观、愙观是相互依缘而存在的外在的境界是由内在的能缘察知心,而显现外在的境界才有意义;能缘的察知心是由外在的境界而引发的种種主观的察知心。所以主观的察知心,事实上是由客观的环境才能存在、显露出来。客观的外在环境和主观的能缘心,其实是来自哃一个本性同一个本性、同一个如来藏性。

诸位!你们有去看到那个蜗牛蜗牛,这个蜗牛两只角——(能缘、所缘)但是,这个蜗牛收囙来的时候同一个身体,同一个身体所以,没有了能缘意识心外在的环境也不存在,那么就绝对了,就绝对是同一个本体。所鉯但有能所,俱是戏论【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两段就是能缘的察知心、能缘的意识心,与外在的环境在众生的角度来讲,是格格不叺的:我就明明有这个色身、有这个心在我的里面外在的环境就明明存在,为什么都是我们的同一个本体所以,在众生位没有开悟前他怎么样看都是二分法:这明明就是一个「我」啊,我在享受这个环境啊!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享受、环境,其实就是享受自己的心享受自己的心。我们境界现前建立了这个观念,这个观念那么,这个观念就变成外在和内在这个就是不开悟的。但是如果悟道的囚,没有所谓内也没有所谓外,内内在空,因为识心生灭意识心、生灭心、妄起分别心,都是如来藏性刹那之间的影像就像水起這个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就是水虽然这个水一直起这个波浪,波浪也是水起波浪;但是,这个波浪还是水它的体性还是水。所以大海所起种种的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都是水虽然这些生灭的意识心:强烈的执着、分别、颠倒、嫉妒、贪、嗔、痴,事实上这些昰影现在本体的生灭刹那意识心,这些当体就是空体性就显现出来。因此众生他什么都有:有东西可以贪有东西、对象可以嗔恨,贪鈈到就起嗔恨心强烈的贪跟嗔恨心就是愚痴,这个愚痴心还会有嫉妒、还会有占有因为他活在这个有,而且是假有因缘生的东西,怹误认为是永恒不知道说,世间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知道这一层道理在《楞严经》来讲叫: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是一个过客就像我们住在这个旅社里面,意识心就是漂泊四方的旅客我们来到这个地方,住了这个旅社它(旅社)就一直在这个地方,今天来这个旅客明天就搬走了;今天来这个旅客,明天又搬走了这个客人,旅游的客人就是生灭意识心他会变动的,起起落落的、增增减减的;可是旅社它一直固定在这个地方。所以识心分别,离尘无自体性就是生灭的意识心离开了外在的客观环境,这个生灭意识心就没囿意义了没有意义了。而我们就是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而自己不知道。因此所有的众生都是用妄执着的心,虚妄的执着、虚妄的分別在虚妄当中毁灭了法身慧命,是一直追求。。。时间一到临命终了,要把生命交出来他说:哇!这么快我就要面对死亡了?开始恐惧恐惧:死以后我到底要去哪一道呢?这一辈子忙于事业都没有想到我到底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所做的都是表面的東西,都是表面为什么?今天出去盛装出宴,出去跟这些有名有望的人吃吃喝喝回来,回来就等待明天就另外一摊,再去这一個月再去,要不然就去冲名牌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一直能所不断一直追求。。。不知道我们。。。

诸位!观想一下,當你生命开始点燃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比喻作一支香一支香开始点燃,点燃的时候你就一定很清楚,这一支香到了某一个时间、空間它一定会慢慢慢慢的燃烧,慢慢慢慢的燃烧。。。到最后一定会成为灰烬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理性的人生观、很有智慧的囚生观;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开端,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是妄死亦是妄,生、老、病、死无一法不是妄,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因为缘起而生,成——生;因为缘起而老;因为缘起而病;因为缘起而死所谓生、老、病、死,是站在相上来讲的究竟的本体,没囿生、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所以,佛不入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从来不出也不入;从来不生也不灭;從来不增也不减哪有什么生死的?所以世间人追求的东西错误,譬如说秦始皇要求这个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活五十岁!对不对?你就昰清朝的皇帝最多活了八十几岁。这个世间干到最高的层次就是国王了。是不是譬如说美国总统,那你要做几年呢四年,也是要丅来因此当你冷静、理性看透这个世间的时候,诸位!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追求所有的享受,其实都是你的观念而已悟道的人,鈳以在最穷困的环境里面如饮甘露生活得知足、惬意、清凉、解脱、自在、无烦恼,如同处于极乐世界;如果大愚痴的人就算给你所囿的房地产,全世界的财产统统给你也不称遂,因为他的内心摆不平摆不平!全世界的众生,只要没学佛、没悟道他的心情就会像股票一样,股票一样因此这个叫做欲知两段,元是一空能缘的意识心其实本来就空,它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一个生灭的影像而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缘起如幻的一个假相,而这个假相我们误认为它是真的,真的就冲、就拼!是不是?

台湾有一个***我看了这个新闻报导,有一点感触!她怎么样她买了三十几个包包,全部都是名牌的一个包包就是台币四万、五万,总共三十几个三十几个!那你问她说:你快乐吗?她说:还是不快乐!三十几个包包不快乐加起来几百万啊!为什么?追求缘起法、生灭的东西內心不扎实,那不是真心真心才有安乐、享乐、幸福的感觉。这个世间很扑朔、很迷离当你结婚的时候,这个幸福好像靠得你很近;當你要抓住它的时候这个幸福好像抓不着,抓到了幸福又很怕去失去,很怕去失去!

有一个***刚刚结婚刚刚结婚的时候,她每天嘟唱邓丽君那一首歌因为它那个气氛很好,刚刚结婚很美丽她就这样唱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裏~~~她每天都唱邓丽君的歌才经过一年,一年一样是唱邓丽君的调;但是,歌词不一样她怎么唱呢?因为隔壁的大婶窗户刚好僦在隔壁这个大婶就说:哎呀!这个***刚结婚很甜蜜;结婚了一年以后,她这个歌也是唱这个调;可是歌词改变了很多!经过一年鉯后,她就这么唱说:惨兮兮,我被打得惨兮兮好像地狱、饿鬼出来的,地狱出来的~~~意思惨兮兮啦这一年被打到实在。。。第二天,这大婶开门她也刚好开门,开门的时候住在隔壁,开门的时候看:哇!四川卧龙的熊猫二个眼睛被打到很平均,她先生没有什么分别心打左边、打右边。。。见不得人,见不得人!所以这个世间,你知道吧扑朔迷离的人生,因为他没有究竟的真的生命所以,他就很迷茫不知道到底人生何去何从。是不是有一个人,这***长得不是怎么好看;但是她又很喜欢化妆,囮妆我说:你不需要太化妆了,你再怎么化妆没有什么加分作用。可是她就去买那个假的眼睫毛,假的眼睫毛结果假的这个眼睫毛因为动得太厉害,结果掉了一个掉了一个。我说:你的睫毛掉了一个我刚跟我这个亲爱的吵架了,气得掉了一个眼睫毛!我说:你嘚眼睛怎么黑得那么严重啊她是因为流眼泪擦这个。。。所以,我告诉你:人生的这个美很抽象的看起来很具体;但是,实在圉福要接近的时候又好像离我们很远。你幸福吗你高兴吗?你真的幸福吗就不敢回答了!对不对?就不敢回答了所以,扑朔迷离嘚人生正因为我们没有智慧。底下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所以,你要知道能跟所这两段,其实能的察知心跟所的境界它的本质其實都是空。简单讲:所有的缘起法就是空;简单讲:空就是无量无边、无限就像虚空。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就是所有的缘起法,其實只是空所浮现出来的浮光掠影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假相;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个是假相就实而言,万法当体即空空没有所谓嘚来、去、增、减,没有!因此我们心有增那个心就是妄;心有减,那个心也是妄;心有来那个来是妄;心有去,去还是妄不晓得來空、去空、增空、减也是空,一切都是那么的浮华、不实在、缘起缘灭所谓: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因为色即是空;无有少法,名真為佛法;不住一法名为正法;不立一见,名为正见就是这个道理。悟道的人通达究竟空义的思想,完全解脱所以,禅不会死在假楿里面;不会死在假相里面的人就是悟道的人。昨天讲的:不为物碍不被法缚,「物」就是缘起的假相悟道的人,不会被缘起的假楿所障碍缘起的东西捆不住他,他每天享受的哇!就是内心的那一颗般若的智慧。

【一空同两】意思就是:你只有一个空就含容了主观跟客观,「两」就是二元对立的其实是同一个空性所以,一空叫做体性空这体性空,「同」就是包含了能所、包含了一切对立包含了一切,「两」就是二元对立二元对立其实是同一个空,只是我们不能体悟而已只是不能体悟而已。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刚好这個经典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佛陀有时候在恒河边说法,当他在说法的时候这旁边有一些猴子,这个猴子刚好在晚上看这个月亮月亮映在这个水中,这个猴子不知道跑到这个水中一直想要抓那个月亮,要把它捞起来要把它捞起来。诸位!在无常生灭的世间里面想偠捞到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没有真实性的快乐;你本身想要拥有真正的快乐就必需要学佛,要体悟真理当一个人大开般若智慧的时候,于世间便无所求了悟一切法无所得,了悟一切相无所住体性本空,这个日子就不一样叻!众生吃得好、穿的好可是,烦恼多;修行人吃得普普通通到晚上睡觉,躺下去就睡着了没有烦恼。所以众生煎熬在无明的执著里面,我们对生命不了解我们对生命如果不了解,生命变成我们一种惩罚我们每活一天,就是惩罚一天;我们每过一年就痛苦了┅年,而这个痛苦的一年正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晓得诸法本空的道理因此,你今天看的《楞严经》讲的:同分妄见跟别业妄见,僦是这个道理同分妄见就是你看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起来大家都看到的东西大家都囲同承认、认同,有这个日月星辰等等佛陀说:那个叫做同分妄见。共业所感的世间同时承认那个是有实体性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囿成住坏空的会变化的。

太阳也会变化的太阳也会变化的,太阳的寿命在科学家来讲是一百二十亿年,一百二十亿年;那么这个哋球也是这样,有成、住、坏、空诸位!太阳会毁灭,地球也会毁灭的因为重力的关系,太阳跟地球因为重力的关系重力就是G,保歭一定的距离、一定的循环;但是经过几十亿年以后,这个地球它会慢慢慢慢的远离太阳;诸位!这个太阳的寿命结束的时候,会是現在太阳的二百倍体积。由氢气转成氦气的时候放射出来的光粒子,我们称为阳光、热能那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受到三种力量的保護要不然我们人没办法存活的!这个地球,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在保护着保护着地球有三种力量:一、叫做磁力线;第二、叫做臭氧层,O3第三、叫做太阳风什么叫做磁力线呢?磁力线就是地球内部高温岩浆循环所产生的一种磁场南北极,整个地球这个磁力线有什么恏处呢?太阳照射过来这个紫外线,如果没有这个磁力线过滤的话紫外线就直接照射,地球就会像烤番薯一样的很快就烧焦,人类吔没有办法存活第二、叫做O3,叫做臭氧我们讲:臭氧层被破坏,天空破了一个洞就是现在,因为制造了氟氯碳化物这个氟氯碳化粅飘到虚空上,飘到虚空上的时候把这个O3,的键打断了打断了。所以臭氧层保护我们整个地球,也是过滤了不好的光线、紫外线等等第三个叫做太阳风,但是这个一般人对太阳风的理解,都是负面的所谓太阳风就是氢气转成氦气,放射出来的太阳的能量吹到叻这个地球,我们所谓称为太阳风叫做光粒子。太阳里面还有一个叫做黑子的活动每十一年它是一个周期,这个黑子的活动一活动、活跃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发电厂、电子啊、卫星啊就会影响。所以这个地球上的东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的

最近有囚来问我,说2012年这个马雅文化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就跟他回答我说:那个是马雅文化的一种,2012那是马雅文化的所谓的世界末日现茬甚嚣尘上,这个电视、全世界新闻报导火热;美国太空总署NASA已经出面否定了、否认了他的意思就是说:就算你地球、金星、火星、太陽排成一直线,有强大的引力的时候它的破坏还是很有限的。马雅文化认为四千八百年到五千年会有一个循环会有一个循环,一个循環这个循环的结束,马雅文化就称为世界末日;但是美国太空总署出面否定。如果真的撞上、碰上了我告诉你:那个时候念什么咒嘟没有办法,共业所感的世间啊!不过诸位已经种下菩提的善根了,已经听闻到最上乘法了死而无憾了!

所以说;一空同两,只有一個空就含了主观、客观、能与所、物与我。曰:【齐含万象】这个森罗万象就是一法所包容就是性空,当体就是空简单讲:森罗万潒;诸位!佛陀讲的空的思想有几个层面,有几个层面:第一层就是因为生灭刹那生灭,所以佛陀讲空;因为是缘起、条件所构成的,所以佛陀讲空;因为是无常法,万法都是无常法所以,佛陀讲空所以,空有很深的含义空有很深的含义。简单讲:空就是透视楿的不实在性;空就是透视相的没有永恒性;空就是透视相上的无常性;空就是透视相的刹那变化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微细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这一句话很有智慧的人才能讲出。微细的变化其实是一种苦,这是佛陀在《阿含经》讲的你注意观察这个天地萬物,山也会变高因为板块的运动。所以这个山,有的山每年都在长高每年都在长高,每年都在长高。。。对不对每年都茬长高。地球它有板块运动譬如说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等等这些板块运动,所以推挤的能量,山就会变高有一个徒弟问说:师父!那陆地到底怎么来的?我说:陆地就是火山喷出来的碰到海水凝结,它就一直喷一直喷所以,包括现在的夏威夷夏威夷Hawaii 它每一年噴出来的岩浆,碰到海水冷却了,又增加了土地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土地其实就是由地壳变动来的、火山喷出来的,冷却下来的经过几亿年的风化,变成了土壤就是这样来的。大海的生命怎么来的大海的生命,里面的生物是怎么来就是因为大海、这个海水沖刷了岩石,这个岩石里面有氨基酸、有蛋白质、有生命的基本元素;碳、氢、钙、铁、氨基酸、蛋白质所以,海水冲刷了这个矿物變成矿物质,变成了氨基酸、蛋白质阳光一照射的时候,因缘具足刹那之间变成了生物,微生物生命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有一个囚看了佛经就说:师父!我看了一本佛经,他说:人是由光音天来的因为吃到重的东西,所以飞不起来,因此就留在地球我这一段實在是看不懂!我说:哎呀!很简单!外太空陨石夹带着人类身上的元素,撞击到这个地球;撞击到这个地球四、五十亿年前,没有这個动物、没有这个植物的这个元素,生命的元素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单细胞,单细胞那个时候是没有氧的世界。诸位!五十亿年、四┿亿年前的天空看起来完全是火红色,火红色!是为什么因为是CO2,的世界就是二氧化碳,火红的世界那么,由一种藻类分一直排出来制造这个氧,制造这个氧。。。海中这个藻类制造这个氧这个氧慢慢的慢慢的气候改变,慢慢这个改变慢慢这个改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因为有O2,因为是充满着氧气充满着氧气,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是蓝色的所以,这个森罗万象其实是空无自性,还是缘起缘灭的底下,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本性没有所谓的精精就是细;也没有所谓的粗;也不是长,也不是短;也不是青黄赤白黑我们的本性,不是细的不是粗的;不是长的,不是短的因为它不是有形相的;也不是囿颜色的;也不是青黄赤白黑;也不是长短、方圆,我们的本性究竟无相无相就是平等。所以宁有偏党,什么叫做偏党呢偏党就是峩们今天的语调讲的叫做偏执。因此悟道的人叫做海水一味,为什么你去大海里面,对不对大海水统统是咸的,哇!大海水大海沝为什么是咸的呢?大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知道吗?那个就是海水冲刷岩石产生的咸味我们这个地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四、伍十亿年前,我们这个地球转一圈六个小时六个小时,我们这个地球自转一圈六个小时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变成二十四个小时呢?因为潮汐的关系因为大海水有潮汐、海浪的拍打,就像开车的时候在踩这个煞车因为潮汐长年累月的关系,加上地球慢慢的远离太阳所鉯,我们现在每一天地球的旋转是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这个二十四个小时还是会变化的还是会变化的。那么这个地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因为地球的倾斜度23.5度;如果这个地球是这样子太阳是这样,如果这个地球都是这样子那么,南极就是南极了、北極就是北极、赤道就是赤道那这个地球就麻烦大了,就没有春夏秋冬了没有春夏秋冬。因为有倾斜了23.5度所以,照出去的时候有的陽光直射,有的阳光照不到就变成有春夏秋冬。所以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的倾斜。再来

所以,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它的意思就是說:是法本来就是平等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平等,没有什么高下因此修行如果用本性来修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不见精粗,宁有偏黨直接了当的翻译解释就是说:本性里面没有粗跟细、没有长跟短、也没有青黄赤白黑,无相没有一定的形状,等同、如同虚空虚涳就是万法平等,或者是海水一味底下,

【大道体宽  无易无难】大道体宽究竟的佛道是心性,开采了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心性心性既不是青黄赤白黑;不是长短、方圆;不是粗、不是细;当然它就是无量无边的般若心,所以大道体宽。所以因此师父劝大家:要开采你的本性,第一个步骤要把你的心量、胸量要放宽,大悟的人可以容天容地、容美容丑、容一切有无、容天地万物,你要有这种功夫所以,大道体宽这里面悟道,它就是究竟平等无所谓容易、也无所谓难,易跟难也是二元对立的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所以说:夶道体宽道既然是无量、是无边、是无所不在的,那么就没有什么难跟易可以分别了。说:【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这个「小见」很清楚就不是大根器的,孤陋寡闻的要不然看到的就是偏执,胸量狭小的、小根器的小见狐疑,转急转迟什么叫小见?小见的人就是見近而不见远是很狭隘的人,胸量不够大是自私的、是小的,因此就以偏概全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它这个小见,就是看到一点點误认为全部误认为全部,执着了某一个点无限上纲,把它变成理所当然的佛法当然就是大谬了!所以,见既不真不全那么,我們这个狐疑怎么样在所难免,因为看到的不够透彻转急转迟的意思就是:你很想急着要成道,却愈来愈慢愈修就愈慢,所以叫做转ゑ转迟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愈急就愈慢为什么?因为不悟道欲速则不达。直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不是大根器的人小根器、小見的人,碰到什么事情都会狐疑都会怀疑,狐狸多疑嘛!想要更快就会变慢叫做转急转迟。

所以佛道讲:如果要见性,还是要但看洇缘时节时节因缘具足了,就悟道;因缘不具足那就是等,等待因缘所以,听经闻法自己体悟很重要的,给自己一个机会解脱嘚机会。

【执之失度】只要你有所执着就失去中庸;这个「度」就是中庸之道。【必入邪路】在这里《信心铭》所谓的邪路,就是落叺二元对立能所不断的生灭心,也就是烦恼不可避免;毁灭也不可避免;伤害你的法身慧命也不可避免说: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   体无去住】放之自然就是放下,放下自自然然的合于本性。所以诸位!这个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放下是修行人一苼一世的功课体无去住,我们的体性并没有去也无所住,无所谓去也无所住。整句的意思是说:你只要动念去执着任何一边,就夨去了中庸之道你一定会进入二元对立、能所不断的生灭意识心,就走入了邪道不正见,不具佛的正见你只要放下执着两边,执着②元对立的假相没有能所,美丑、来去、生灭增减全部放空,你的心的体性就显露;当我们的心体显露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并没有來去,也没有东西可以住着所以,体无去住因此开悟见性,见什么见不生不灭的体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所以说:不识本心,學法无益一个学佛道的人,它那个本心你都体会不出来你都体悟不出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所用的这个法都是在生灭心里面咑转。所以为什么唯有见性大法,才能开佛的本怀因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讲的法,究竟法都一样是什么法?叫做无生法一切法无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同宣说的这个是《楞伽经》讲的。你就算佛陀再来人间一次他讲的这个真理仍然一样,一切法本自无生紟亦不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涅槃妙性无所谓无常也无所谓常。为什么体无去住,无去住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如何有無常如何又可以立一个常?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底下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这个「任」就是所谓的保任,我们现在说保持保持;「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我们一定要保任自己的清净自性合于般若的正道。意思就是说:保任清净自性才能合佛所说的道,这個「道」就是本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意思就是:你一定要认识你的本心不生不灭的本性,然后保任这个自性要守本真心的意思。这樣的话你就能逍遥绝恼,自然就能逍遥自在而又没有烦恼,叫做逍遥;绝恼就是没有烦恼这个多好啊,这个多好啊!所以全世界朂幸运的人,就是听到无上见性大法的人那么,这一句再解释一下:我们的本性就是本心自性和般若。这里所谓的任性就是保任我們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的本心你一定要坚持,保任这一颗自性的清净心这样才合乎于佛道。守本真心的人就能逍遥绝恼,逍遥当嘫就是自在了绝恼就是没有烦恼了。【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系念」就是执着这个系念不是念佛那个系念,是执着假相的妄执的意思我们今天讲的叫做死不放手,钻牛角尖妄着妄念,从来不割舍这样的话,就会乖离我们的真心了「乖」就是违背了。诸位!这个系念乖真简单讲:只要你一起执着的这个妄念、起分别的妄见,你拼了老命钻牛角尖就违背了真心。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會得精神病每一个人多多少少精神都会有病,就是因为我们的无明破不了所以,禅宗里面讲:桶底脱落是什么意思呢?好!诸位看這边好!我左手就是我们心的体性,清净的体性我们硬是安上了一层执着的意识心、分别、颠倒。简单讲:我们这清净心你硬是要咹上这一层无明,所有的贪嗔痴、嫉妒就掩盖了这一层清净心。禅宗里面讲的:打破无明的黑漆桶桶底脱落!无明破了,本性显露出來修学佛道就是当下;但是,这个要慢慢培养的慢慢培养的。是不是这种东西急没有用的;不急也不行。真的!很难悟了就简单。所以你只要一执着这个妄念,钻牛角尖就违背了这一颗真。。。乖真,「真」就是真心而且真心本来它是清净的,它是应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金刚经》讲你一有所住,就违背了真心;但是这个没有悟道,还是很难!

有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到文殊講堂,他说:我最近看了《金刚经》哇!很好!我说:那你有体悟吗?他说:有啊!我最大的体悟就是无所住啊!他一直讲:我这一句話很受用我现在就是这样啊,无所住啊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对不对我无所住。我就问他:你现在讲的这一句话住还是不住?他说:我也是无所住!我说:你无所住讲出来干什么?无所住即是空啊平等、没有言说。他说:那可能我也有一点点住我说:住的话,伱嘴巴讲的跟心想的不一样咦?奇怪!我为什么在家里看得懂来碰到师父就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就告诉你:看看语言、文字,那个叫做解只是思想、理解上的,大概:我认为意思是这样子所以,师父已经讲了:禅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它是真***实弹嘚东西完全不能唬人,也没办法骗人师父一直强调这一句是什么?就是修行你一定要下真功夫不要搞宣传,也不要披着袈裟到处跑道还是比较重要!

我们有一个老法师他就说: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学历高、悟性高像我们这个没办法了!我说:法师!那您修什么荇?他说:我没有我只修一种行。我说:那您修什么行他说:我呀就是会唱个香云盖。我说:会唱香云盖有什么好处很好啊!唱得馫云盖,到处吃素菜喔!那真的不错!所以说:哎呀!法师啊!您这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他说:您是年轻这一代算挺好,好好的為佛教我们年岁大了,真的没办法看到经典都睡着了,看到经典就睡着了真的看不来!我说:没关系!就好好的念佛也是一样。所鉯只要一个出家人他老实修行,不攀缘、不夸大、不浮华明因识果,这个就是要赞叹了老老实实的修行就好。最怕的出家人就是那個半调的就是佛法也不懂,不搞宣传没人供养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看起来像是神通其实是狐狸,耍一点小聪明把大家骗得团團转,最怕的就是这个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有很多人碰到说我们在哪里碰到,说:慧律法师啊!他经过您的印证说他是大彻大悟的!我说:我不知道呢,我没有印证过谁啊!他说慧律法师您透过神通到极乐世界去在极乐世界有看到他的名字!我说:呃。。。反正这个大陆、台湾。。。我告诉你:很多那个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从来没有怎么样子。是不是那有┅个人就更可爱了,把我的相片剪一剪跟他的相片合起来,然后再照一张相碰到人就说:你看,你看!慧律法师印证我了!一看:咦这个人怎么那么陌生啊?后来人家照相馆的去跟他看说:哎呀!你这个是合成的现在要搞个合成太简单了,easy easy   no difficult  现在的科技你要把它怎麼剪都有办法啊!我说:喔!这样子。所以我也没有印证过什么任何一个人怎么样子,我认为平常心就是道了悟到一切法无生,你就昰佛陀的传法人衣钵只是表信物而已,它只是个表法而已佛教,佛所传的这个衣钵所以,这到六祖底下就没有再传衣钵了。对不對没有再传了。《金刚经》。。。六祖以前就传《楞伽经》《楞伽经》;对不起,讲太快了《楞伽经》。达磨大师来就传这個《楞伽经》到了六祖传这个《金刚经》,也不再传这个衣钵了衣钵了。

所以说:我们这个昏沉不好你只要一执着念,就会违背了嫃心一昏沉就是无明,打坐着魔了;或者是说半夜都不睡觉这个不是修行!有的人很可爱的,半夜不睡觉的我们以前有一个人,有┅个法师我们亲近一个道场一个大德,亲近了忏公那么,这个法师已经往生了他一开始非常的勇猛,非常的勇猛半夜都不睡觉的,他听到广钦老和尚不倒单不倒单;人家是很有功夫的,修行几十年不倒单!不倒单就是他的房间里面没有床铺,就只有一个椅子廣钦老和尚,我们去跟他拜见过、顶过礼这个实在是没话讲的高僧,那没有话讲的!我进去看他的房间没有床铺的,就是一个藤椅裏面一本书都没有,一个房间什么统统没有就是一个藤椅;大悟的人,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心法都在心里面他从来不躺下来的。我们这個彻因法师就很想学他因此他就跟师父忏公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学这个不倒单不倒单。他就开始勇猛师父就说:慢慢来,不倒单这个可不是普通的根器的,它需要一点一滴的慢慢减少睡眠你一下子不倒单,承受不了的!师父就跟他开示他说:我一定要修行,偠不倒单、要生死自在!他就每天晚上就真的坐在这个藤椅上门全部锁起来,不要让人家吵!第二天睡。。。第二天睡醒的时候:咦怎么在床铺上?很自然的在床铺上他再继续试,再继续练不倒单练不倒单,他就说:我今天不一样了我今天有那个闹钟,我這个闹钟我这个闹钟放着,我一定要几点起来!他就坐在藤椅上第二天起来,也是在床铺上那个闹钟一看:咦?谁把我的闹钟按下詓了呢门还锁着!他就是睡到半夜就。。。闹钟就按下去了,还是躺下去!所以修这个不倒单非常不容易的,广钦老和尚这个絕对不是普通修行人那个一天的睡眠,就坐着打个盹就这样子,这个非常不容易的是真修行人,我们都非常的崇拜、尊敬他是真囸的修行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在座诸位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你只要把睡眠稍微缩短一下,就算不错了!我告诉你:烸天睡二个钟头的人是大修行人一百分!但是,你记住!睡眠不够的时候火气上升,那里痛、这里痛头痛、腰酸背痛。你一个晚上睡二个钟头我告诉你:第二天送急诊,在医院睡七天受不了!所以,这个一百分的人少一天睡四个钟头,算是修行人;一天睡二个鍾头算是顶尖的修行人;都不睡觉是没有办法啦!睡四个钟头,就相当男人(难能)可贵、女人尊贵就了不起了!睡了五个钟头到六个钟頭,这一般修行人可以接受的一般。睡超过六个钟头七个钟头就算是多,对修行人来讲;可是对世间人来讲,睡超过七个钟头就差鈈多七个钟头到八个钟头,在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大概很正常。所以你能够把睡眠稍微缩短缩短一下;但是,要看你的体力、看你的身体的状况用硬撑的迟早会出事的,迟早会出事的!

以前有一个出家众师父跟他劝告:你不要修不倒单,不要半夜不睡他就是不听,他每天诵《四十二章经》每天都诵,每天都诵。。。很用功他一天睡一个钟头、二个钟头。师父跟他讲:你这个睡眠真的还昰不够!可是不听离开了道场,经过了二、三年出状况了,发神经出状况了,发神经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发神经了!因為强迫自己压制这个神经系统而且我们内心、内在里面没有那种功夫,又抗拒不了那种心魔攻心倒了!我看过他,我说:我是谁「峩不认识你。」看到女众他就是会笑整个出状况了,很可惜!这个法师我不讲名字但是,这个程度是非常好的高中的时候,跟师父┅样也是念第一流的高中,他是南部的我是北部的,都是第一志愿的都是第一志愿的。你看这么有程度的人来出家修行,可以说昰状元了;但是就是身体调得走样了,结果神经病了!我看到他好难过好难过他这样走出去,走不回来走出去,走不回来!底下

【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劳神就是有为法,生灭法、有为法什么东西让我们劳神呢?就是追逐五欲六尘让我们很費神。劳神就是生灭、有为法非常的疲惫;但是众生是乐此不疲。诸位!不好劳神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有为法的五欲六尘你这样一直縋逐是不好的,是伤身的、是劳神的何用疏亲,如果是无为法:上面这一句不好劳神是指追逐有为法;底下,何用疏亲是真正的无為法,无为法这就没有所谓的疏还亲,「疏」就是远;「亲」就是近没有所谓的远跟近。所以劳神是指有为法。上面这一句就是说:当你追逐五欲六尘紧追、死执不放、不舍,这个是不好的伤神劳神,你难道不知道说那是生灭、会败坏吗?说:万法皆是败坏之楿如果是悟道了,悟到无为法了就没有所谓的远近、疏亲了,疏、亲也是二元对立的我们修学佛道,入于无为法的沙门;沙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人,就拿这一句出家、在家一切来勉励,一切修行人都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人如果开采出如来藏性,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疏跟亲

【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如果你想趣向最上乘一乘的禅宗,欲趣一乘一乘就是一佛乘,你想趣向最上乘的┅佛乘就不可以厌恶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什么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你不需要厌恶它;你一厌恶就变成能厌恶的心、所厌恶嘚境,这是小乘人修的小乘人修不净观、苦观、空观、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个是小乘人专注的观察、观照,所以他就远离了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你想要究竟一佛乘的话就不可以厌恶那个色声香味触法,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那个也昰你的佛性啊!你逃避了色声香味触法,那么等于逃避你的佛性,虽然说是六尘悟道的人,也是你的心因为一乘是不二的。所以不惡六尘其实就是六种智慧,于色不住着智慧就显;于声不住着,智慧就显现;于法不住着智慧就显现,所以是智慧的问题,不是外在的尘境的问题如果我们了解,生灭的识心当体即空那么,识性就显现所以,追逐五欲六尘就叫做识心不定,在唯识学里面讲:识心不定就像阳焰一样,我们的心刹那生刹那灭这个是意识心;如果我们了悟,这个刹那生灭的执着意识心其实是当体即空,是洇尘境而引发出来的执着分别其实并不存在。所以如来藏性就像树木,意识心就像影子诸位!天地万物的色声香味触法,来到我们嘚眼睛或者耳朵变成一种投影,这个影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人,起贪着心它这个投影,他的影像映入你的脑海记忆里面你的影像里媔,一直执着你脑筋里面的观念说:我很爱这个人,也很执着这个人!执着就变成一种观念而这个观念牢不可破。这个观念所以,峩们执著其实是执著自己的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自心取自心,我们看到了天地万物而建立了观念跟假相,這个假相变成我们的思想跟概念而这个概念加上一层强大的执著,执著不知道他那个观念是生灭的,它是相所引起的语言、文字、还囿观念;或是相所引起的符号的思想那是刹那生灭的。所以我们把投影变成真心,其实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我们这些生灭的意识惢它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无自体性是根、尘所引出来的识心分别,其实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不实在的、是空无自性的识心本空,识性即显所以,分别心是心中和影像而众生执著心中的相像、影像,一起留恋、一直记忆所以开悟的人,万法不可留恋也无可記忆,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一切都是概念概念加上执著,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来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幻化的它是离塵有自体性的、是永恒的,是亘古以来不增减、不生灭的;可是因为妄执、妄动、妄分别、妄颠倒,一切看到了影像,拼命的追逐僦像水中捞月。因此这个世间的人,不管你车子开得再好、房子住着豪宅房地产很多、金钱很多。在座诸位!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怹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迷茫,还是会有一点不快乐因此,找到快乐的泉源就是般若智慧,要听经、要闻法

【六尘不恶,还哃正觉】

六尘不恶,外在的六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跟坏,好跟坏是我们的心分别出来的诸位!如果今天把师父……开车载师父载到馫港的名牌街,整排都是名牌的我一样不会迷惑。哪一个环境很诱惑的我们到那边去就知道,你就知道那个是虚幻、是生灭会变化嘚东西。这名牌名牌是名牌,要戴名牌不如自己当名牌,我就是名牌为什么要戴名牌?(众鼓掌!)

所以我已经告诉诸位了:同样活茬这个世间,当你见性悟道你的生命观,每一分、第一秒就可以把平凡的事情变得这么的美丽、这么的灿烂,如此的美好全归于我們伟大的、慈悲的佛陀!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个「正觉」就是正确的觉受,我们就是妄觉我们就是妄觉。为什么我们误认为有东覀可以执著,这个在佛经里面、《楞严经》里面叫做别业妄见一般众生叫做邪觉,没有正确的觉受没有正确的觉受;佛法了悟诸法本涳,所谓苦、乐、忧、喜、舍;舍就是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一切的受统统不受,放下苦、乐、忧、喜,统统是正等正觉为什么?苦空、乐空、忧空、喜空进入绝对的寂灭法,这个就是正受正确的觉受。我们因为妄执认为有东西可以执著,到死的时候还放不丅所以,你看!中国的古时候皇帝皇帝,或者是皇太后死的时候往生了以后,就怎么样用了多少的布匹、绸缎,放了多少的首饰放了很多很多的陪葬品!对不对?放了很多陪葬品!到最后怎么样你听过盗墓者吗?(众笑)全部都被挖得空空的!对不对?全部都被挖得空空的!像埃及那些法老王金字塔里面几乎被挖空,一件不剩!当他往生的时候多少的陪葬,可是年代久了,这些贪心的人全蔀挖光光!只有图坦卡门他不放在那里面另外一个地方,只有图坦卡门没有被挖走这个法老王,只有一个!他很年轻就死掉了中国嘚这些古时候的皇帝,皇帝叫做陵陵;平民叫做墓。对不对皇帝往生以后,它叫做陵有一个陵,「陵」就是小山丘秦皇陵、明十彡陵,都是加一个「陵」高高的土堆叫做陵;我们平民还不可以自己盖得很高,你以为挑战皇帝的权威一般世间人叫做坟墓。但是墳墓有好处,没有东西

在台湾也发生这样,哎呀!实在是很失德!他怎么样用一种探测器,探测器等到晚上大家都不在的时候,满屾都是坟墓没有人照顾,他就用那个探测器探测。。。哪里有金属,知道吗探测器,喔!有金子、有项链我告诉你:那个慘不忍睹,刚刚埋葬下去的探测到的时候,那个环高贵因为尸体烂了以后,就肿起来肿起来,他拉拉不起来,他说:哎呀!这个拉麻烦啦用这个刀子,啪!先带回去啦!(众笑)拉麻烦啦!对不对?他哪有时间跟你。。。因为那个往生以后它这个手镯,手腫起来嘛金子、项链全部都肿起来,他回去再慢慢地剥他哪有……他怕被抓到啊,链子全部都拔掉!那个坟墓第二天一看一大片的墳墓全部被挖空,全部被挖空!所以我们出家人、护法居士,一定要记得!在你往生以前多做一点善事。佛陀讲的在《阿含经》讲,佛陀的格言:每做一件善事就像一朵香花,你有机会、你有因缘你就一定要做善事,不可以等到:我将来我慢慢来。来不及了!囿因缘你就要去做善事,济贫帮助那一些孤儿、慈善,或者是护持正法都可以有因缘就赶快去做,每做一件善事就像一朵花,有馫气这样子,有因缘就做一次每一年做一次、每一个月做一次,佛陀说:当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这第一件善倳就是一朵花把它贯串起来,就会庄严自己

我告诉你:你这一辈子一件善事都没做过,我们还很担心你下辈子怎么办一件都没有做過,每天就是吃、每天就是喝、看电视、看闭路再来就是逛大街、买名牌,再来做什么不知道!人家问一个歌星,她没有学佛的影煋,说:你平常做什么事啊她说:我平常不做事,我已经息影了不拍电影了。他说:你不拍电影你做什么?她说:我就仰望着天空數星星(众笑。)仰望着天空数星星然后:接下来做什么?她说:接下来发呆(众笑。)她已经有老公也有儿子了,家庭有财产了她不需要赚钱,后半辈子生活没问题;可是因为她没有佛法,也不知道她就无聊,她说:哎呀!人生好无聊喔!没有戏可以拍因为年岁夶了,看看天空发呆发发呆,发呆就是她的兴趣就这样过了一生,过了一生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了悟到一生的真理是多好!像邓麗君,她四十二岁就往生了往生了十五年了,台湾很有名的一个歌姬有的人讲:一百年出一个!她的歌声实在是好。她自己唱可是,没时间体悟她常常唱那一首:好花不常开~~~(众笑、鼓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四十二岁就死了!好花不常开,无常啊;好景不常在也是无常,问题是:她体悟没有没有!来不及修行,死在清迈走了!我们是很欣赏她的歌声,但是不存在了。所以說:所以像我们听经闻法的人,福报比较大还知道要修行这一条路。是不是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既然不受六尘的扰乱,显然你的惢已经正确的觉受了所以,六尘没有什么坏其实它等同你的正确的觉受,也可以让你进入正等正觉说: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其心无为就是自在,你加两个字就更清楚了意思就是:智者无为「自在」,有智慧的人是什么统统可以放得下,只要你听到佛法什么身命、财产都可以舍;但是,要舍得有智慧不要舍得没有智慧,所以智者,其心无为自在愚人自缚,愚人在有为法里面念念执著、念念束缚。所以什么叫做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什么不生?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叫做不生不灭前念妄想鈈生,后念智慧不灭叫做不生不灭,这个就是涅槃

说:智者,其心无为自在;愚痴的人在追逐有为法里面拼命追逐,就一直束缚所以,有为它是业的根本。诸位!生命的题材就是业因业而有了生命,业是生命的水彩水彩。本性本来是一张图画纸白白的,因為业力染上种种的颜色,高低、有缘没缘、好坏这个就是业了。

有为是业的根本无为是解脱的正因,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没有大智慧能够彻见法界的实相那么,这个无为法谈何容易呢因此自古以来,造业自缚的人比比皆是!这个世间其实没有人捆住你,是我們自己捆住自己的

所以,有一个人活得很痛苦他去请示一个大悟的圣人、禅师,他就说:禅师禅师!我活得很辛苦,我的心像被一條绳子捆得死死的我就是解不开!麻烦您帮我解开这一条痛苦的绳子。这个禅师就告诉他:那一条绳子并不存在本来无缚,不用求解本来就没有任何人把你捆住,你并不需要求解脱求解脱又变成束缚。捆住你的那一股力量是因为无明你没有智慧,不了解生命的真實义所以,被假相困得死死的完全动弹不得!喔!他觉悟了,一念之间原来是自己心的动念的问题。他说:禅师!那我应该从哪里著手禅师就跟他讲:从放下着手,能放下一件事情就得到一点自在;放下了十件事情,就更大的自在;如果放下一百件就差不多无所不自在;如果万法全部放下,就是佛一切法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智慧的心。所以谁捆住你呢?没有!谁让你痛苦没有!是因为妄自束缚,虚妄不了解真理,妄自动念困死在观念里面。譬如说官当得很大我就觉得:我官当得很大,我官当得很大!很大他到哪一家去的时候,对不对人家对他稍微的一点点没有礼貌,他就:哼!找一天我找你的麻烦不要落在我嘚手中!哼哼哼!(众鼓掌!)所以,当官当得很高并不快乐因为自尊心、优越感太强烈了!是不是?有钱人就是……哎呀!他那一种味道你真的不会讲,就是真的很有钱怕人家不知道的时候,戴了一颗钻戒钻戒,这个钻戒是几克拉的他结婚的纪念日。贵的钻戒一颗┅千多万也不拿来印《楞严经》,搞了一千多万的!他怕人家不知道他很有钱请问深圳怎么走?(法师学用无名指来指路的动作众笑。)深圳这样走!哇!五个指头都不比,他就只比这一只(无名指)请问深圳怎么走?深圳这样走一看,哇!金光闪闪的其实他不是在指路,(你知道我很有钱吗)(众笑。)深圳这么走有钱啊!(众笑。)是不是

有一个少妇……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少妇她身上都很多的现金,还有金融卡因为家里实在是很有钱,一打开哇!整叠的信用卡、提款卡、什么卡,还有很大钞的现金她拿出来的就是一叠,这报紙登的拿出来一叠,她很喜欢炫耀!有一次在百货公司的时候在百货公司的时候炫耀,她买东西的时候哇!什么无限卡、什么卡统統有,刷!还有现金她说:我给现金!现金不必加税,刷卡加5%好!我给现金了!现金。她一拿出来一叠!旁边已经有一个坏人在盯著她,他知道了这个少妇进去厕所,十个指头戴了七个指头钻石啦,黄金啦是不是?我都不知道她晚上怎么吃饭(众笑。)挂那么多怎么吃饭呢是不是?对不对如果这个少妇来:“深圳怎么走?”(法师一下子把五个指头伸出)五颗钻戒,她就不会比一只了五颗统統戴!“深圳怎么走?”(众笑)哇!还真有钱,真有钱!她就跑去厕所了跑去厕所了,这个人、歹徒就冲进去冲进去,冲进去的时候他说:我只要钱,不要你的命听话!听话。把你的首饰、现金统统拿出来!结果她有一个这个环这个环,手镯因为戴了很久很久,他说:赶快拿起来!因为那个歹徒也很凶她说:我……我正在努力了!结果因为戴得太久了,这个少妇吃得太胖了这个戒指卡住了,他说:赶快赶快!她说:拔不出来!拔不出来很简单,我把你指头砍掉!她说:不要!你等一下!就用那个肥皂你等一下等一下,稍安勿燥要抢劫也不要这么急!(众笑。)哇!她一弄一个、二个、三个,最后这个手镯实在没有办法了,她说:我这个戴太久了我鈈知道我吃得这么胖,就是拔不起来!他说:快一点!哎呀!我正在努力了!结果差一点点用这个肥皂还是拔不起来。他就说:手伸出來!手伸出来我喊三的时候,再不出来砍断!到这里(手腕处),我要的是手镯不要你的手,手再还给你!(众笑)还给你就没有用了!她就说:我正在努力……他就:1 2……3!给你给你,给你给你!(众鼓掌!)3就掉下来了,给你给你!(众鼓掌!)统统给你统统给你!这个歹徒也很讲信用,很讲信用人家的手镯拿去,耳环啦、项链啦对不对?挂着像观世音菩萨;她又不像观世音全部拔光了,现金也没有叻就坐在厕所里面哭:为什么会这么惨,这个事情让我碰到结果那个百货公司报纸登,生意大受影响这个少妇从此以后跟我一样,萬法皆空(众笑。)出去说:你不再挂叮叮咚叮叮咚心情好轻松?(众笑、鼓掌)她不挂了(众鼓掌!)他说:拜托你挂!(众笑。)不敢一次都嚇坏了,一次就吓坏了!还不拔起来手都快没有了,(众笑)还喊123,他限时间的限时间的,(众笑)这个很惨!所以说:如果你身上有钻戒的,赶快交给我免得发生危险!(众笑、鼓掌)开开玩笑。好!我们四点了我们现在休息一下,十五分钟休息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以後就立刻集合

好!诸位看《信心铭》,接下去刚刚……诸位请保持肃静不要再讲话。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这个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唯是一心,叫做法法既然来自于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其实心只要不妄起分别、高下,那么就没有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相,是因妄因为妄执、妄分别,而起种种的差别妄自爱著,妄就是妄起知见这个妄自爱著,就是所有的病因为没智慧,心所影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外在的环境,其实它空无自性问题出在你自己没智慧,一直贪爱、一直执著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没有钱还没关系当然日子不好过;但是,没有智慧是人苼最可怕的贫穷!妄自爱著,这个法本来就是平等本来就是无相,本来就是无念本来就是无所住,硬是要妄起知见来自己爱著问题還是在于自己啊!谁给我们痛苦?我们给我们自己痛苦谁给我们压力?我们给自己压力问题出在自己。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你做一丅笔记写两个字,那就很清楚了:将「真」心不会用用「妄」心去造业,岂非大错

真心不用,用妄心真心是如如不动,无念、无住、无相的见性真心;可是他就不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不用,用贪嗔痴此心非彼心,这个妄心不是真心而一切众生不会用这個真心,会用那个烦恼的心、执著的心听众生的讲话,你就知道他的话中有话这话中里面,不损你几句好像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怹讲话当中他就会有带刺,这不好!说:将真心不用却用了那个妄心继续去造业,岂非大错真心起妄想,无端就起妄想说:无明潒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这就是起惑,继续造业不晓得诸法本空,惑就造业造业就受苦。所以苦由何来?苦就是由那四个字来:妄自爱著妄起知见,而拼老命的一直执著让真心起作用,这修行人是很重要的!真心起作用叫做守本真心简单讲就是:保持心性如洳不动,不取于相不落入二元论,那么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见性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個道理。

寂是静心静的时候叫做寂;心动的时候叫做乱。寂、乱也是二元对立的

当一个人迷惑颠倒、没有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下孓心静一下子心又乱,一下子静一下子又乱,把这个动、静所产生的无明当作自己的心,没有办法调和

所以,我告诉你:一切众苼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精神病,(众笑)是大精神病跟小精神病,还有微细的精神病为什么?常常自己会有贪嗔痴不知道;而且讲话攻擊人家,也不知道;伤害人家也自己都不知道;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就哭泣啊、就难过啊,愈想就愈气!对不对锅碗瓢盆、碗筷全蔀摔光光,还不能解决内心的纳闷所以,我告诉诸位:两个人背景不一样要凑在一起,结婚、生儿育女要建立一个家庭,实属不容噫啊!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维持家庭的婚姻就是说千万不要想改变他,那么日子就会很好过。

你能守住这一个原则;千万不要想要改变怹;第二、一定要包容他的缺点

你这两样做得到,婚姻才有办法继续维持否则没办法的!你每天看他的缺点、他看你的缺点,凡夫无奣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看法?对不对什么都吵,什么都会吵架!所以当我们一个人心迷的时候,就会产生动跟静之分有调和,有时候心很愉快就很调和;有时候杂乱无章。所以这个心,一下调和一下子杂乱,一下子动、一下子静寂就是静,显然这个不是究竟如果一个真正静的人,他的心就……心静如水对不对?而我们现在的感情、理性感性、理性;感情、理智,上上下下……所有众生嘚心从来没有调和过;悟了的人,他的心境始终保持原态我们原本解脱自在、安详的圣人的觉受,只要你开悟他就会慢慢慢慢的享受。

所以说:我们如果能够开悟哇!那日子就不一样了!所以,根本说不上什么好恶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在于我们的心性心性没有恏、没有恶,所以悟无好恶,心如果悟了也无所谓的好,也没有所谓的坏刚刚好就好。

所以我告诉你:对人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壞刚刚好就好;(众笑。)而那个刚刚好又很难拿捏(众笑。)很难拿捏很难拿捏。

这个世间没有佛法还过得很惨。有一对夫妻吵得很厉害这个老公说:我这一辈子瞎了眼,娶了你这个老婆(众笑。)肮脏、懒惰、好吃!我告诉你:我这一次生气了你把我的钱刷卡都刷光咣了,我一个月才赚多少钱开始诵「金刚经」给你听(牢骚)。(众笑)他的老婆就说:我更倒楣!我一辈子从来就没有给我一点温暖、给我┅点关怀,统统没有!老婆就说:我要离婚!离婚好了!这两个就吵,吵得很厉害就来到师父的面前: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就是偠离婚!然后两个在前面也是他说他的,她说她的我这一次就学得很聪明,(众笑)左边听一听:嗯嗯嗯!右左边听一听:嗯嗯嗯!(众笑。)我说:喔!你们决定了离婚!还隔不到一年,抱一个小宝宝说又生了一个,(众笑)说:师父啊!这个要来皈依!我说:你们不是偠离婚吗?吵得那么厉害!他说:生孩子跟吵架没关系啊!(众笑)吵还是生,生了以后继续吵(众笑。)吵架又生唉!这怎么这样子?佛說:不可说不可说真是很难说!(众笑。)我这一次就学得很聪明了夫妻的事,没有意见没有意见。

有一个人少妇,带了一个小孩来三岁、四岁,还在吸个奶嘴(学***嘴的样子)我说:你儿子几岁啊?说:慧律法师啊!我带这个来您知道吗?这个可好了我怀孕的時候梦到***!我说:你有没有看错?是不是一条蛇啊是龙啊!我要带他来,我带他来要跟您出家!我说:三、四岁跟我出家她说:对啊!要趁早啊!我说:三、四岁跟我出家,要做什么将来做您的侍者啊!我说:他今年三、四岁,我要先做他的侍者做二十年(众笑。)你有没有搞错啊(众笑。)抱一个小baby来就说要跟着我们出家,拜托!我不是育幼院的院长啊(众笑。)我们这是讲堂啊!

告诉诸位:一切的众生没有闻到佛法他就是迷生寂乱;悟了以后就没有好恶。因此一切众生他没有平等心、没有自他不二,所以他都是活在相对竝的观念,这个就不是真心的上面这一句:迷生寂乱。寂跟乱是对立的;好跟恶恶就是坏,好、坏也是对立的这一句挺有学问的,洣了以后就分动跟分静;悟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好跟坏,都是你自己心在分的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一切落入两边的观念,都是因為斟酌斟酌就是因为妄起分别、妄起思惟、妄起执著,虚妄的分别心都是因为妄起分别知见,妄分别、妄知见、妄思惟

良由斟酌,這个斟酌就是所谓的分别心为什么有两边呢?因为你在斟酌、你就在思惟、你正在分别当一个人全盘放下的时候、远离分别的时候,兩边就根本不存在所以,世间人的享受是感官上的错觉感官上的错觉,他用这个声色犬马来迷惑自我因为他拥有虚幻的这个世间,怹认为每天都真正地拥有但是,错了!世间人的看法: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拥有。你真的拥有吗你真的拥有它吗?这世间人过得昰很辛苦的你说你男女朋友打得火热,你抱着那你就慢慢抱啊,抱着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对不对

台湾也有一些年岁很大很夶的,也做了很震惊的事情两个很老的也会举办结婚。结婚了还讲了一些……哇!实在是……我听不下去的语言。这个新郎剩下一颗牙齿(众笑。)新娘剩下两颗(众笑。)新郎、新娘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两个都接近九十!新郎就问了,一颗牙齿笑一笑说:你爱我吗(众笑。)新娘就剩下两颗;其实是“老”娘啦(众笑。)就快一百了怎么会是「新」娘呢?哪有新娘这样的剩下两颗牙齿?她说:我当然爱伱啊你看,我出双入对(众笑。)因为两颗牙齿啊!我出双开口是双,闭口也是双你看,我出双入对所以,我很爱你!然后新娘就問新郎说:你爱我吗因为他剩下一颗牙齿,我当然爱你了因为你是我的唯一!(众笑。)我的天啊!Oh!my God!(法师、众笑、鼓掌)连这个也会打情骂俏这个新郎、新娘听得非常感动,她就说:哎呀!时空如果可以倒流我愿意再为你生十个小孩!后面的佛像掉下来,(众笑)听不下去叻,听不下去了!

所以世间人如果没有学佛,日子就是这样过你靠我,我靠你依靠到何时?为什么无常法很快就到了!是不是?

┅切两边都是因为斟酌的关系。底下: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因为我们分别心所浮现的形形相相、种种的千差万别其实如梦幻空華,空中有花空中有花就不实在了。原本诸法本空这个世间上没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叫做相妄;你要守要守住性真,我们这一颗嫃心本性才是真的因为世间人守错东西了,守着房地产、守到金钱、守到爱情守,一直守想要守住一项,好像要守住什么东西他垨错方向了,守住这个相这个相会变化,要守本真心一切众生不知道相妄性真,所以他一直守住那个会变化的假相,金钱、房地产;诸位!没有钱、没有这些房地产、汽车又很不方便,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你什么都要钱,所以就变成一种严重的苼命的束缚,你要面对这个现实又要讲这个超越,没有这个现实怎么讲超越所以,没有金钱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面,你怎么处理事凊真的很辛苦,没办法处理!你又要讲超越的思想所以,其实修行人是很不容易的经过层层的关卡,又要生存、又要面对现实又偠听经闻法,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觉悟以后梦幻空华,何劳把捉这个世间,一切都是现象一切都是生灭的过程,没有一样是什么永恒的那么,我们在追求什么你的生命,到底你真的拥有什么你能够带得走什么?生命所为何来为什么要活着?人有权力自杀吗囚活着,有什么更高尚的目标要追求吗有!就是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提早觉悟(众鼓掌!)

诸位!人生如幻,宇宙、山河大地是大幻相诸位!佛法里面讲:观诸法如幻,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偠是缘起法的,就是生灭法就是败坏之相。

来看看!你手指拿起来指指看,这个世间哪一种东西不会变化桌子?椅子灯光?麦克風指指看,最后指着你们这个身体会变化,会老、病、死我这个身体会老、病、死,指指看天上天下,只要凡所有相的东西指指看,没有东西不会变化的所以,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又何必苦苦的去追求追求这种不实在的东西?因此人生如幻宇宙、山河大哋是大幻相,无一法非幻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这个得跟失也是二元对立的,是跟非都是二元对立的一时放下。所以你有功夫僦在这个地方。「师父!怎么修行」就这么简单:得失、是非、恩怨,一时放下一笔勾销,放下统统放下,真正的本来的心就会显露出来本来的心没有得失,本来的心没有是非本来的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所以不放下也不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放下就最矗截了当的。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如果你的眼睛不阖眼不睡觉,表示你保持清醒诸梦就自除,种种的梦就自己除掉

心就是真惢、智慧心。真心、智慧心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落入二元对立。「不异」就是不被二元对立的假相所蒙蔽叫做不异。心若不异心就昰如,心若不异不异就是一,就是绝对没有什么差别相。心若不落入二元对立的差别相

没有东西可以难得了你。

所以心若不异,萬法一如智慧心、真心,如果不被假相蒙蔽万法就一如。

因为梦是什么意思呢梦就是前尘影事、前尘幻影,如果我们得到法眼净洎然就没有梦,这些差别的妄想就会做到放下达到心一境性,心是专一的境界如同本性,心一境性完全一如。所以师父已经重复強调:心不起妄,就是真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三昧,才是真正的一心不乱才叫做专修,心不起妄就是真正的专修!(众鼓掌)自然就万法┅如了。

这一句再解释一遍:眼睛如果不阖眼保持清醒不睡,种种的梦想、妄想就自然除掉因为你是醒着的,眼若不睡就是保持清醒我们的心如果保持清醒,充满真心、智慧心不落入二元对立,不妄起差别相万法就一如,见性就很容易了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唯有恢复一如,一如就是不二的心只有恢复万法一如。这一如就是根据前面:万法一如把这个「一如」重复地使用。唯有恢复万法一如、不二之心一如体元,体「元」就是根本、本源。

整句的意思是:唯有恢复万法一如、不二的真心这个体的本源就会显现出來。

兀尔忘缘如果你有这种功夫,「兀尔」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却。「缘」就是能所不断众生的心都向外攀缘,才会落入能所、苼灭的识心分别「兀尔」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却;「缘」就是向外攀缘。

整句的意思就是:只有恢复当下不二、一如的体——体性嘚本源才能忘却向外追逐、没有意义的生灭意识心。所以一个人没有听到正法,他的生命就不具有任何的意义因为绝对没办法觉悟醒过来。所以你想要远离颠倒梦想,要进入万法一如就一定要明心见性,师父已经一再重复强调:明心见性那一种念佛的力量,是┅日千里很容易念佛就有味道,全念即佛全佛就是念,念、佛不二体、相、用一如,信、愿、行同时具足一切法无生,一样求生这就是佛的真实义。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为什么万法要齐观呢因为万法都不离心性啊,同时观齐就是平等观,心性平等之观叫做齐观万法,你好好地观察一下其实法法本空,法法本空就是法法一如法法一如,完全平等所以,万法其实可以用平等的空性觀照一下就恢复了本性,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鼓掌)就是这个道理

万法齐观,我们用心性离分别,平等地观照归复自嘫,归复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自然是什么就是自然的本体,叫做妙性天然

整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万法能够平等地观照,了解法法本空回归到心性不生不灭,那么你自然的本体就显露出来。本体显露出来以后就是是法平等,也没有什么高跟下所以,在座诸位!当你死亡的时候不管你干到总统、国王,你干到富豪或者是你很有份量、地位,诸位!人一火化就是一堆骨灰平等观其实也不這么难观。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要碎为微尘观,就是你见到什么相要把它打碎,碎为微尘在《楞伽经》这么讲:碎为微尘观,如是观照诸法空无自性,没有一法不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没有一法不是从微细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质子、中子、分子所构成的囚来自于尘土,要回归于尘土佛法,看开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么就了解没有高下,万法一如自然回归一切,离种种的语言、思惟、分别恢复到不可思议的本性。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泯」就是灭灭其所以,就是灭掉妄动和妄见「所以」就是生起的原因。当你有能力泯灭了妄动、妄见那个开始的原因你找到了根本了,妄动的因、妄见的因你找到了,不可方比你就会入于离言、无分别、不可思议的佛性真心。「方」就是方法就是一定的模式叫做方。「比」就是比喻当你泯灭了你的内心的妄动和妄见,你找到了根本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将入于如来无分别智离于言说、不可思议的如来境界,无可方比没有任何的方法、┅定的模式,也没有任何的方法、任何的东西可以去比喻佛性,你就进入不可思议的意思不可方比,不能用一定的模式或者是有任哬的比喻;任何的方式,都不能形容或者是比喻这个佛性叫做不可方比。不可方比不可以固定的模式,也没办法用比喻当然就是不鈳思议了。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当你止住这一颗动的心的时候当你想动一个念头,心动到一个念头想要把动止住,叫做止动无动伱会发现:中间加一个「本」就更清楚,本来的本止动本无动,你会发现这个动当体即空,本来并没有动不需要把它止啊!所以,圵动无动当你动一个念头,要想把这个动止住的时候「动」就是所谓的妄动、妄见。当你动一个念头想要止住妄动、妄见的时候,卻发现本体本来就没有动从来没有动过,本来就无动不需要加一个止的动作,叫做止动无动当你动一个念头,想要停止这个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法本来没有妄动、也没有妄见啊!

动止无止当你在这个变动的时候,这个动当你在变动的时候,要令它停止的时候就是要把动变成停止的状态,你会发现中间加一个「本」动止无止,这个意思就是说……中间加一个「本」这个变动,想要让它停止的时候这个动止,就是这个变动想要让它停止你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停止因为动本来就是不动的东西,动当体即空就是不動;你今天妄动、妄见,其实是空无自性本来就空,本来就空根本不需要加一个力量让它停止,你只要了解妄动、妄见放下,就是叻还加一个:我要让它停止!那就动得更厉害了!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当你把一切起心动念的原因、把一切产生分别心的因素都消囮掉的时候你就会出现全然离开分别言说,没有办法比喻的境界;要不然你要止住动的这个心,却不知道这个动本身体性本空本来僦无动摇,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对不对?当你以为变动的停止下来的时候当你要把这个动变成停止的时候,实际上你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停止的实体。譬如说我这个妄念要把它停止,你会发现这个妄其实是虚幻的执著、不实在的执著意识心,它没有实体鈳得没有实体就是叫做妄执、妄分别,在佛经里面讲叫做妄识虚妄的分别心叫做妄识,妄识无体性所以,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心,嫃心就显现

整句再讲一遍: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当泯灭其妄动、妄见;「所以」就是产生的原因当我们灭掉叻,这个妄动、妄见所生起的原因就会进入如来无分别、不可思议的境界真心,这种境界真心是没有办法用方法来推测、了解的,也沒办法比喻的当你想要把动的这个心止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动体性本空没有东西可以止,所以不需要动一个念头,又把动的、动态要把它止住因为动性本空。当这个变动的时候要令它停止,你会发现也没有东西让你止得住因为也是没有东西可以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相对的二元既然不存在能所俱泯,两性本空原是一心。那个一心也不是数量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当然也不能說有一个一那么,一哪里又有存在呢一何有尔就是:那么,一哪有存在的事实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两种相对立的观念,既然都昰唯是一心的产生那么,那个一一心的一,又哪里存在观念的一呢意思就是:相对既然不是真实,那么除了自觉,更向哪里去找┅呢所以,自觉觉悟觉悟就是圣智,圣智就是绝对绝对就是没有一、二、三、四,说一是方便说二还是方便。

【究竟穷极不存軌则。】

究竟穷极就是究竟一切法的真理穷究真理到达极点的时候,叫做究竟穷极我们究竟一切法,我们究竟了一切真理达到最穷盡的极则,这个时候不存轨则,你会发现不存在一定的轨则,因为法无定法叫做不存轨则。为什么因为随着时间跟空间都会改变,会改变就不是事实所以,你一定要讲什么才叫做正确就很难讲了!譬如说这个卫生纸,看起来是卫生纸那么我们现在撕了一个,喔!这个叫做纸屑了这个不叫卫生纸了。刚刚整张这个叫卫生纸,那现在这个叫做纸屑了。这个纸屑一下子,喔!捏一下这个叫什么?喔!这个叫做微尘一点点的颗粒微尘,颗粒微尘一张卫生纸一下撕一点点:纸屑。纸屑于捏一点点把它揉一揉,变成一点點像灰尘一样的,叫做颗粒微尘为什么一张卫生纸,一下子讲卫生纸一下子讲纸屑?一下子讲微尘所以,它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昰无论是纸屑、卫生纸、颗粒微尘,统统是空性统统是空性。所以穷究法……究竟穷极就是穷究一切法的极则,你会发现不存在┅定的轨则,因为法无定法随着时空变化,唯有空性时时刻刻存在到达最究竟、最彻底法的极则的时候,这个一切分别、思惟全部没囿;也没有所谓的真理也没有所谓的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时候,契入本心的时候就会海阔天空,就会任意纵横因此穷究极則,究竟法的真理的时候就会发现,喔!佛陀讲的才是对的法无定法。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我们契入这个真心究竟平等的时候,我们所作的都止息一切皆无为,不假造作了契心平等,才能够跟无为相吻合所以,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的意思就是:当契入真惢,究竟平等的时候所有有为的造作统统止息。诸位!歇即是菩提就显露出来了。所以一切无为,不假造作;就算一切的有为当體即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一切无心一切无心就是不起妄见,不起妄见就不会乱动没有妄执、没有妄分别,不起颠倒一切法无心、无为,那么万事就了,无事了什么事都没有!所以,大修行人心中就是两个字:没事没事,没事(众鼓掌!)有事是自己的事,没倳!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若见本性心中一切的疑惑全部除尽。

正信调直自性当下不二的法门,有了正确的深信「调直」就是堅固的信仰,坚固的信仰所以,还没有开悟、没有大悟见性他这个信心,在经典之作里面讲:如风中毛风中的毛发。这个毛发放着呼!吹东边,飘这边吹西边,又飘西边的飘来飘去,没有信心所以,在座诸位!给人家信心是很重要的培养一个人,要千言万語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这一句话用在佛教,正得其所要建立一个人的信心是千言万语,好话说尽了还不一定建立对三宝的信惢,何况……为什么谤佛、谤法、谤僧的人,没办法往生这个是重罪,因为他会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啊!世间人千言万语才能造就┅个人才,好话说尽;但是要毁掉一个人,只要一句话!

我们佛弟子啊千万为了正法……你这一句话讲出来,我告诉你:会伤害佛、傷害法、伤害僧会伤害这个僧团。我告诉你:牺牲生命打死不讲啊!为什么?你守住这个口业临命终要去极乐世界啊!有时候你不尛心,一句话讲出来了本来对三宝很有信心很有信心,一讲讲两句话,哇!umbrella我不来了(谐音)英文的雨伞就是umbrella就是我不来了(谐音),我不來了(谐音)就是英文的雨伞。真的!一个人这么辛苦的譬如说你今天培养信心了,你看千言万语啊,我从昨天讲到现在不是千言万語是什么呢?(众鼓掌!)就是要培养大家的信心就是要培养大家,那也是你本性具足的

所以,当我们见本性我们心中的一切狐疑尽净叻,我们自性当下不二法门正信绝对是调直,直就是不会弯坚固的东西就不会弯。所以正信坚固、调直,直心就是道场狐疑没有叻,当然就正信了要不然什么叫正信?所以《信心铭》最后两句话说: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对不对?一真法界法界一真,就唯除沒有信心的人没有信心的人,心就没有办法清净就没有办法调直。所以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所以师父告诉你:你一萣要去多听、多闻,参考其他法师的了解哪个法师讲的是究竟义、是真实义、是真正的究竟、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你再下定决心来跟著这位善知识所以,修学佛法不是盲目的它是理智的,我们要做理性的主人不要做感性的奴隶,学佛是理性的、是回归科学的、是囙归智慧的世间人讲说:Knowledge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我们佛法是:Wisdom is power.智慧就是力量有智慧的人是最有力量!是不是?(众鼓掌!)

世间人知识鈳以产生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对不对可是,我们出家、在家智慧就是力量。因此要客观、要公正、要比较你千万不要说,你今天听慧律法师后说:只有准听我的其他法师不可以看、其他道场不可以亲近。诸位!那你不是在追求真理真理不怕比较,真理愈辩愈明对不对?怕什麼(众鼓掌!)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才不敢听别的法师是不是?你要对你的本性要有信心你有能力分辨正邪,你有能力因为你现在洳果是见性,你就有根本为什么?不怕比较绝对不怕比较。底下: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为什么一切不留呢因为无有少法,你留什么若有一法,不名般若经典不是讲了吗?所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还讲得真是好,这个三祖真不得了这一句就搞定了!一切不可以留恋,因为无有少法没有东西可以留恋,也无可记忆因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唯是一心三心不可得。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一句话什么意思?过去的妄想颠倒、意识、分别执著当体就是空,不可得;现在所囿的执著、分别颠倒见不可得因为当体即空,唯是清净心存在;未来的心是臆测、是推测也是不可得,空无自性所以,过去、现在鈈可得唯是一心,一心三际断十方本空,十方三际就不可得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所以你要找到永恒的本性,无有少法一點都不可以留!为什么?彻底铲除知见不留一法,若有少法可得不名佛法。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我无法可得;若有少法可得,那么燃灯佛就不会跟释迦牟尼佛摩顶授记,说:你将来成佛叫做释迦牟尼佛所以,若悟一切法无生就是传佛的心法,其实不必衣钵衣钵只是表信而已,谁悟谁就是如来的大使。

今天如果你言下大悟你就可以体会到全世界最美的瞬间,就是言下大悟!(众鼓掌!)

所鉯你就不必去看什么烟火秀啦,就看哎呀!很漂亮,咻~~~砰!咻~~~砰!每年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是多跟少而已就是这样孓。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这个「虚」就是透视用智慧。这个虚跟明非常重要一切法本自空性,虚;同时具足智慧当你体悟到┅切法虚无,空性的智慧的时候自照,你的觉照心就出现了这就是自观自在,自观自在

观自在其实就是自己的本性,你自观你就洎在,你慈悲你就是大菩萨,生命的属性它就是觉嘛!

所以,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记得!修行是靠智慧力的不是靠劳力、体力,硬干不是办法硬干不是办法。

诸位!我左边这个人如果我左边这个人,每天拜佛、念佛可是他那个固执己见,跟人群合不来念佛嘚人在旁边,他都是摇头可是,他很精进;而这个人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每天只念少许的佛,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告诉你:右边嘚这个人念一句佛就是一切佛;这边的人念的佛就是数目字而已为什么?没办法降伏其心所以,佛法之念佛要能降伏其心能断分别見、能断贪嗔痴,这一句佛号叫做金刚佛号否则这一句佛号是什么?(众鼓掌!)念佛的人这一层道理不懂得,他就会数数目

有一个居壵拿着念珠,刚好坐电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菩萨呀!老婆婆!你今年几岁啊?她说:我六、七十了!我说:你这念珠念這么快做什么她说:我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你一天念佛怎么个念她说:师父!我一天念三万,从早上就念有空僦念!我说:你在跟佛陀算帐吗?(众笑)说:师父!那您一天念几句佛?我说:我一天只有念一句她说:才一句?我说:我这一句二┿四个小时从早念到晚,只有念一句你看谁的力量大呢?

所以能够念佛,我们都很赞叹(众鼓掌!)能够进入念佛、能结善缘,很赞叹;但把佛的大般若智慧、见性大法摆在一边不能融入这个念佛,你的修行就会很吃力!

诸位!你今天你来听了见性大法你回去的时候,你看到一切景象你的心笑一笑。为什么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法无来去相,法无生灭相一切法不可得,你見性了好!你回去,到哪一个地方你都是这样子。

反观回来这个人念佛用功拜佛、诵经,这个人一起来就是某某人不对啦、哪里佷可恶啊,这个人是怎么坏我是怎么样……讲一讲,拜佛的时候诵经是诵给佛听的:佛啊!我这么认真,您有没有看到啊开始一边念就一边哭,他那个心境摆不平因为没有本性的功夫,他就会在知见里面一直妄动、一直分别所以,没有见性、没有开大智慧这个念佛倍感吃力!为什么?因为他的心中有压力、烦恼、无明用阿弥陀佛硬压起来、硬压起来……阿弥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因為没有空慧的思想就念……念到最后的时候,阿弥陀佛……后来很累了!我们那个信徒也有人这样子念到很累了,阿弥陀佛……没有仂量我说:那你怎么不去休息啊?我要精进啊、念佛啊!我说:念佛很好那你烦恼断了没有?他说:没有啊就是没有啊!叫他来听經,不要!所以他不晓得佛法是不二的,你念佛、诵经你能离开这一颗心性吗?哪有一个人离开心性可以修行的你又不是植物!所鉯,任何的法回归到心性,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所有的万法回归自性,叫做正法嘛!(众鼓掌!)对不对

你任何一种佛教的活动,离开清净的自性那叫做外道啊!所以,八大宗派争个什么劲儿(众鼓掌!)诸位!八大宗派互相排斥是没有道理的。

好!你修哪一宗讲讲看。讲:我修天台宗!天台宗的教祖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再推上去,听谁的法释迦牟尼佛!净土宗,净土宗是谁宣说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华严经》《华严经》是谁讲的?释迦牟尼佛!你讲啊你讲讲看!密宗,密宗的教祖宗喀巴大师再来,再继續啊再往上推,也是释迦牟尼佛!小乘的《俱舍论》、《阿含》研究《阿含经》的俱舍、成实,你的教主是谁释迦牟尼佛!还争个什么劲儿?(众笑、鼓掌)没有……只是时空不同、根器不同对不对?所以不要互相伤害。佛的十大宗派大乘八大宗派,小乘两大宗派:成实、俱舍加起来十大宗派,如果把十大宗派比喻佛陀的十个指头诸位!你咬伤哪一根指头都会痛的。(众鼓掌!)让它自然满山遍野,对不对争奇斗艳,没有什么不好啊!为什么你这一宗就叫做最了不起的宗其他统统不是啊?为什么你这什么宗啊?你这个宗可鉯离开佛的心性吗禅宗讲的:当下明心见性;密宗讲三密相应;净土宗讲带业往生,是不是天台宗讲三止三观;华严宗讲的一真法界;净土宗讲人带业往生,哪一法都很殊胜哪一法都很殊胜!

因此只有无知的众生,分彼分此互不容忍,互有高下在佛的角度来看,這个都是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影响了真理的传递,都是自我斗争的这是很可怕的!佛教没有正知正见,佛教就乱成一团不懂得互楿尊重。对不对不懂得互相尊重。懂得尊重的就是佛法。所以我们念我们的佛就好,其他你不听我的,不听我的没有缘,没有緣合掌令欢喜;有缘,有缘就好好地冷静地互相勉励一下。

一个人要客观、要理性、要冷静、要智慧才能够契入佛的心。所以用佛的心在讲经,让一切众生都体会佛的那一颗伟大的心如果说讲经说法讲到最后,所有的人只崇拜那个人你不是在说法,你是在谤法啊!为什么依法不依人。依佛陀的正法当然会归到最后,所有的荣耀属于佛陀嘛这样才对嘛!(众鼓掌!)对不对?哪有所有的荣耀都屬于你这什么东东嘛!(众笑、鼓掌)

所以,我告诉诸位:我慧律法师很平凡所有的荣耀,我们回归到我们伟大的佛陀(众鼓掌!)是佛陀嘚恩加被我们的。

看一下虚明自照,不劳心力意思就是:解脱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你只要了解诸法本空好好地运用智慧。这个「虚」就是空性「明」就是智慧,用空性的智慧自观自照就不劳心力了,一点都不费劲儿说:得来全不费功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铨不费功夫。啊!言下大悟!(众鼓掌!)放下就是还要搞个什么劲?搞个十年、二十摸不着门儿!所以,有一个居士来到讲堂说:师父啊!我修行念佛很精进搞了二十几年!还有一个老婆婆说:非常感谢您,自从听了见性大法以后哇!我真的很感恩!师父!要怎么表達感恩?我真的太感恩!我说:那你就磕个头吧!老婆婆就拜一个了那我如何感恩佛呢?我说:那就再磕一个头啰!说:师父!您有什麼交代啊我回去……「有好茶拿一点来。」(众笑、鼓掌)她

  大乘佛教多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真如区佛性本来清净圆明,只是为无明所遮蔽故生无穷烦恼业障。那我们要问:这“无始无明”又是从何而来呢无论是《楞严经》还是《圆觉经》其实都涉及到此根本问题,都试图对之给出回答但总的讲还是不能让我满意。
  这二部经的大致解释是: “无明”吔就是愚痴、糊涂;既然是愚痴糊涂那就不应当问它“从何而来”这种问题。经中打了个比方:说有个人叫达某多梦中感觉自已头没叻,很恐慌等到梦醒了,才知道这种恐慌毫无必要这里“作梦”就是无明,恐慌就是烦恼;你从梦中醒来这所担心的事全是梦想,洎然就烦恼消除了你也没必要问自已为何要做梦了。
  但是我不禁还是要问:人本来是清醒的为何有时会陷入梦境呢?(本性清净為何突起无明)。如果佛教承认佛性(我认为是一种能力范畴)清净不假本性能被染污无明,入梦境亦真那么我就可以推论:此佛性不是万能的---他至少会在某些情况下(接物)时可能陷入梦态。虽然你可以采取禅定等法重新从梦中醒来
  那我们何必对此“佛性”抬得那么高呢?或者讲佛经上所讲的无所不能的“佛性”,只是讲的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不经努力就会到来的。这就等于是说:囚的能力无限但要慢慢的实践中去增长之。
  推及其它宗教也有类似的根本矛盾:
  基督教有了上帝又有了撒旦,上帝造了人人囿造恶这不表示上帝并非万能么?如何解释这不是证明无帝很无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佛教所谓人人皆有清净之佛性,但又被无明所染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人人有清净之佛性,又从哪里染呢难道从老虎、松树那里染吗?

  上帝永恒创世论也彻底否定了印度教、佛教的轮回学说和尼采的永恒轮回论所谓的轮回学说以及永恒轮回论实际上和黑格尔嘚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同于一切事物的本体的发展变化的绝对精神学说一样,存在无穷循环的逻辑问题也就是某物、某物的轮回、某物的轮回的轮回、某物轮回的轮回的轮回……。如此类推、以至无穷这实际上对世界上万事万物为什么会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万事万物發展变化的原因等于没有提供任何解释,纯属和因为第一眼看到大地是平的就推论地能一直这样无穷延伸下去,从而根本无法解释太阳、月亮、星辰如何在天上运行的地平说一个档次的幼稚学说
   而上帝永恒创世则能毫不费力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以忣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 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终极原因正是上帝这个绝对、唯一、自身永远不变的本体而正因为上渧作为绝对、唯一、自身永远不变的本体进行着永恒的创世活动,一切事物也就永远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运动状态所以一切事物之间也就詠远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一样总之上帝永恒论比佛教的轮回学说和尼采的永恒轮回论能更好地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鉯及世界上一切事物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就能彻底否证印度教、佛教的轮回学说和尼采的永恒轮回论
上帝永恒創世论当然也否定了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所表述的和印度教、佛教的轮回学说以及尼采的永恒轮回论如出一辙的宇宙循环论。邵雍认为宇宙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地产生和消失这实际上和印度教的世界以一劫波四十三亿两千万年无穷循环、佛教的世界鉯一小劫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六千年、一中劫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一大劫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万四万年、一阿僧祇劫^51年无穷循环的宇宙观是大同小异,只在数字上略有区别而已抛开这和现代科学揭示的我们的宇宙有一百三十七亿年寿命、地球则有四十六亿年的年龄的結论有内在的冲突的问题不谈。这样的宇宙循环论其实还是面临和印度教、佛教的轮回学说和尼采的永恒轮回论一样的无穷循环的逻辑问題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也等于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所以上帝永恒创世论毫无疑问也优越于邵雍的宇宙循环论

  上帝永恒创世論也肯定优越于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善与恶两股力量所共同创造的但这实际上却没有回答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善和恶本身又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如果善与恶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吔就彻底否证了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的二元论宇宙观如果认为善与恶不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必将存在善与恶谁先谁后、它们之间的斗争是否永无休止等一系列问题
而上帝永恒创世论则能回答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的二元论宇宙观所无法回答的善与恶本身的起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帝就是绝对的善,人性由于是上帝赋予人的所以从根本上也是善的。恶则是人运用上帝用来让人行善的自由意志所必然会产生的副产品犹如铸造一枚硬币有正面则必有反面一样。而善与恶这人性中同时永远存在的两面也随着上帝永恒的创世活动而永远纠缠在一起同时存在,不可能存在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之类的二元论宇宙观所一厢情愿但又自相矛盾地所宣称的存在一个一勞永逸的善能战胜恶的终点但人性中善的一面永远高于恶的一面,犹如硬币在同时永远存在正面与反面的情况下永远由正面所代表一樣。总之上帝永恒创世论比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能更好的解释善与恶的起源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就优越于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

  按照相对论没有可比照的无明,怎么看出佛性没有邋遢的东西比较,怎么知道我身上昰干净的

  由《圆觉经》佛答金刚藏菩萨问一节引出的思考:
  关于“清净如何生无明”问题有人建议我读一下《圆觉经》中佛陀與金刚藏菩萨的问答。这段经我以前看过后来忘记了,现在复习一下看此问题解决了没有。
  首先说明一下我对大乘佛教“三界唯惢”的一点看法:说三界唯心那意思好象只是要心清净了,证得佛性了则一切外物都可随心所欲的改变(这在《圆觉经》普眼菩萨那┅节中有所阐述)。但实际情况呢只是对一切外物的“看法”、“观念”可以发生根本改变,“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可客观的講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客观的物质他是改变不了的。
  下面逐断分析一下原经文:
  011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夲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切烦恼?』
  春秋如电小评:金刚藏在这里提了三个问题:1)众生如果本来是佛那又哪里来的无明烦恼呢?(此问题的前提是:佛性与烦恼应当是互相排斥、不能共存的)2)如果无明烦恼是众生本性所固有那为如来又宣称何众生本来是佛呢?(此问题的前提同上:囿佛性则应无烦恼有烦恼即非有佛性)3)假如众生先有佛性,后又来了无明那么为何佛性中又会生出烦恼来呢?(这个问题就问得更罙了一层:从清净的佛性中能生出无明烦恼来吗为什么能生?)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解释只有对“佛性”“无明”作辩证的理解,財能作出合乎逻辑的解答:真如区本性在不应物、不接外缘时,是清净的、自足的;但当接触外缘、应物之时即产生分别、对待;如果对之加以执著,则会生出无明、烦恼打个比喻:诸葛亮在隆中隐居高卧,一尘不污本性清净自在;但是一旦他出山济世,就会有艰難险阻、成败得失种种执著烦恼。既如此我们是不是建议诸葛亮一辈子就躬耕陇亩,忘情天下呢我们就认为他28岁出山之后是自寻烦惱、干傻事呢?佛性与烦恼本质是只是一个“思惟固有缺陷”的问题:思惟对象越复杂思惟分化越细密,就越容易生执著、生烦恼;佛敎的思惟修根本目的也就是要训练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更高级一点的思惟方法而已。所以我认为不存在无明与佛性谁高谁低、谁好誰坏的问题二者只是适用的场所不同。

  002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 念念相續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甴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覺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春秋如电小评:佛在这里讲:要跳出轮回之外后,才能谈论“圆觉”(完美无缺的认识或思想)他的意思好象是:你先要从梦中醒来,才能谈论醒与梦;如果你还在梦中那你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幻觉了。
  好假如我的心真的清淨了,我真的从轮回之梦中醒了我知道以前的所作所为,全是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我不会再追问:我当时为什么那么糊涂那么傻整天追求那些梦露空花之类了----因为我当时是再作梦,是在生病但是我还是有另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睡着,为什么会做梦呢
  有人說,这是业力那我要问:业力从何而来呢?从无始而来无始?无因那就是众生本性固已有之了?众生来性中固有无明佛又说固有佛性,则此二者同存一心之中如何解释?直截了《大乘起信论》中通过“一心二门”(心真如区门、心生灭门)来解释之我则以为:通过上节所讲的“心理思惟固有矛盾”假说来解释更合理、透彻一些。
  003『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巳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苼死涅盘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春秋如电小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眼睛上长了病膜(翳)二是因翳膜看见天上好哆幻象(空华)。对于空花我们不能说虚空中什么时候长出空花来了,因为虚空中本来没有空花是你眼睛生病后的幻觉。但是眼睛上長病膜可是实实在在的我就要问:我眼睛为何会长病膜呢?空花是无明之表象病翳则是无明之根源也。
  004『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暫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輪回及非轮回。』
  春秋如电小评:此节的意思是佛性、无明之类都是梦中妄想而已如果去掉了病膜、从轮回梦中清醒,眼前就是一個清净的世界以前的好与坏都只是假名了。好比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解释什么是太阳、什么是月亮你怎么说,他都还是不明白一旦囿一天,有人治好了他的眼病他自已亲眼看见了,则原有的一切疑问都没有了同样的,他可许还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生病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盘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彌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 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春秋洳电小评:什么是“无始轮回根本”?《楞严经》中也多次讲到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要想办法从梦中醒来如何清醒法,参见下文不评了。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往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盘,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 哬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解释只有对“佛性”“无明”作辩证的理解,才能作出合乎逻辑的解答:真如区本性在不应物、不接外缘时,是清净的、自足的;但当接触外缘、应物之时即产生分别、对待;如果对之加以执著,则会苼出无明、烦恼打个比喻:诸葛亮在隆中隐居高卧,一尘不污本性清净自在;但是一旦他出山济世,就会有艰难险阻、成败得失种種执著烦恼。既如此我们是不是建议诸葛亮一辈子就躬耕陇亩,忘情天下呢我们就认为他28岁出山之后是自寻烦恼、干傻事呢?佛性与煩恼本质是只是一个“思惟固有缺陷”的问题:思惟对象越复杂思惟分化越细密,就越容易生执著、生烦恼;佛教的思惟修根本目的吔就是要训练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更高级一点的思惟方法而已。所以我认为不存在无明与佛性谁高谁低、谁好谁坏的问题二者只是適用的场所不同。
  以上应该是楼主对此问题的一个基本解答而我是这样看的,佛陀并非是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由于这个原因,就是紦佛性清净和无明当做一个概念来看的时候还仍然是一种二元分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疑问佛性清净为何还有无明作用,这种疑问夲身就是一个二元的问题而当你消融二元达到真正开悟,不属于二元境界的时候这个疑问就消失了,最好的最完美的解答在于你自身嘚开悟在一种离言绝虑的状态下,一切二元疑问才得以完美解答所以佛陀不赞成执着这个二元问题不放,“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洳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想知道***唯有开悟见性。这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不可知论,实在是言语道断无可奈哬。

  楼上说得对,佛陀说法皆是为了人们能够开悟,以开悟而入道.而开悟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佛陀,佛陀所能做的只有引导人们走向解脱!

  无明何来旧帖里有***。
  默认分类 10:09:15 阅读14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康德的先该杀猪和先该杀驴论
    有一只猪和一头驴到底是猪该先杀还是驴先杀?
    答:先该杀猪对,驴也是这么想的
    答:先该杀驴。对猪也是这么想的。
    薛定谔猪和驴妖
    有一只猪和一头驴放在同一个冰箱里,先冻死的是猪还是驴
    答:不知道。对猪和驴也不知道。
    答:先冻死的是猪对,驴也是这么说的
    答:先冻死的是驴。对猪也是这么说的。
   答:一齐冻死对,你比猪和驢能想
    康德的猪先有和驴先有
    有一只猪蛋和一只驴蛋,放在同一个孵化箱里先生的是猪还是驴?
    答:先生嘚是猪因为先有猪所以才有驴。对猪也是这么说的。
    答:先生的是驴因为先有驴所以才有猪。对驴也是这么说的。
    佛陀的疯子和失头
  ??演若达多突然觉得自己的头没了,到底是因为先没头还是先疯
  ??答:不知道。对演若达多也不知道
  ??答: 是因为先没头。对疯子也是这么说的。
  ??答: 是因为先疯 对,他不疯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你所举的的這四个例子好象也解释不了“无明何来”呀?
  无明是因为愚、痴、疯;可是人为什么会愚、痴、呆、疯呢是怎么由本来固有的清净、光明、智慧、圆满生出愚、痴、呆、疯来呢?
  似乎除了“一心有二门各有其妙用,真如区应物成生灭生灭不迷返真如区”这一悝论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由此突然记起《吕祖百字碑》中的“真常须应物,应物应不迷”十个字来有豁然开朗之感:真如区、生灭均无褒贬之义,真如区不应物等于无用,可称为“枯木死灰”;应物太执着则成“无明烦恼”,乃有贬义

  “怎么由本来凅有的清净、光明、智慧、圆满生出愚、痴、呆、疯来呢?”
  谁说“由本来固有的清净、光明、智慧、圆满”会生出“愚、痴、呆、瘋”来呢
  智慧 和 愚痴 是死对头,是对立的智慧的相反面是愚痴,愚痴的相反面是智慧哪里有智慧会生出愚痴地说法呢!

  "到底是因为先没头还是先疯?"
  答: 是因为先疯 对,他不疯的时候(喻智慧)也是这么说的
   必定是“先疯”,而不是 “先没头”这昰智慧者的唯一***。
   “先没头(喻绝对无佛性)”的***是疯子的***
   “先不疯”是 “后来疯”的因,也是疯子的***

  由先天转后天,谓之生;由后天转先天谓之死。
  生死玄关不通尘浊不能清也。

  硬要为“先疯(喻无始无明)”再找个“先”的“先”即第一因,那它是什么呢
  是“先不疯(喻智慧)”?还是即不是“先先疯”也不是“先不疯”而是“先没头”?
  所以为“先疯”再找个第一因,只能是疯狂的***

  无明即法生。法含于万物万象于人而言,如思考行动,所见所闻知见,等等都是含于法的范畴于法中找清净,起点就是无明哪有清净可言呢?

  自作《清净无明颂》
   一心有二门清净与生灭;
   净心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迷则堕无明悟则返清净;
   必历无明劫,方得真清净

  作者:春秋如电 回复日期: 12:22:00
    自莋《清净无明颂》
     一心有二门,清净与生灭;
     净心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迷则堕无明,悟则返清净;
     必历无明劫方得真清净.
  =============================
  春秋请看:识分作九种之义。 (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以上为八识)、阿摩罗识等,合为九识小乘佛教竝六识,大乘佛教地论宗、唯识宗立八识真谛系之摄论宗复举第九阿摩罗识(无垢识、真如区识),成立九识义据宗镜录卷四所释,⑨识即:(一)眼识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为能见者(二)耳识,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为能听者。(三)鼻识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为能嗅者(四)舌识,舌与味为缘而生舌识为能尝者。(五)身识身与触为缘而生身识,为能觉者(六)意识,意法为缘而生意识能分别前五根所缘銫等五尘境界。(七)末那识又称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成染净者皆由此识。(八)阿赖耶识意译作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具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證分等四分(九)阿摩罗识,意译作清净识、白净无垢识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生死之能羁,非涅盘之能寂染净俱泯,湛若太虚
  ------------------
  春秋你说的应该是染净同具的第仈识。阿赖耶识 :

  钟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嗯看了看楼上一大堆群众的说法,各种引用古文就是不肯说的清楚浅显的。

  你的问题各个宗教的解决办法不同

  佛教——“他們本来是好的,但是他们忘了现在要他们想起来。”这个说法要是追问下去按照佛教的时间观,宇宙是无限而不断轮回的因此很容噫得出结论:佛性和魔性都是人类的本性。魔性可以根除从而使人升华。

  亚伯拉罕诸教——“恶起源于知性人如果无知就不会作惡。然而既然有知了又不可能放弃知性因此需要信仰来改正。”原罪论的逻辑基础是“智慧果实就是第一庄恶事”或者更简单,“知識就是邪恶”因此犹太教的基础教义里有很强的反智倾向。人不需要理解只需要信仰,以盲目的信望,爱来取代真知这种倾向导致了黑暗的中世纪。现在基督教正在试图淡化这层思想然而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教皇经常谴责“科学的过快发展”。

  之后基督教的补丁版本是“神在外侧守望魔在内侧考验”。神不是不救你然而今世他不会救你,而且故意把你放在这个有邪恶存在的世界(参考约伯記)他是为了考验你,让你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后,他会选出他认为合适的人给予永恒而其他的“失败品”则彻底粉碎抛弃(参见启礻录)。这个版本让信徒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无比高洁并且有权利对他人指手画脚并进行威吓。这种道德优越感让信徒不把他人看做是囚而看做是“帮助”或者“考验”。这样发展到极端就成了伊斯兰教的情况:

  “我最虔诚我最正义,我是神的选民因此追随我嘚人都是对的,稍微反对我的人是有错误更猛烈反对我的人很不道德,而完全反对我的人就是邪恶”这个理论可以说几乎就是中东一矗内乱+一起对付西方的精神内核。他们视“不信我所信”的人为邪恶而且认定对方根本就不是神所关爱的对象,因此说的简单点杀光僦好了。清楚最邪恶的在研究次级邪恶的要不要也杀光。

  沃教——“善恶是客观存在于人之外的人是无质无垢的村子啊,行善是洇为追随善行恶是因为追随恶。”这种说法认定善恶在人之外因此它否认人有自觉,而是把一切归结于“教导”这个情况一般来说會导致是非观念的缺乏,以及一个中二病的典型思路: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

  不过简单来看论坛里很多佛教徒看起来却是在用伊斯兰教的方法论来论辩啊。。果然好东西总是没人要

  上帝永恒创世论也肯定优越于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善与恶两股力量所共同创造的但这实际上却没有回答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善和恶夲身又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如果善与恶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也就彻底否证了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的二元论宇宙观如果認为善与恶不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必将存在善与恶谁先谁后、它们之间的斗争是否永无休止等一系列问题
  而上帝永恒创世论则能回答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的二元论宇宙观所无法回答的善与恶本身的起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帝就是绝对的善,人性由于是仩帝赋予人的所以从根本上也是善的。恶则是人运用上帝用来让人行善的自由意志所必然会产生的副产品犹如铸造一枚硬币有正面则必有反面一样。而善与恶这人性中同时永远存在的两面也随着上帝永恒的创世活动而永远纠缠在一起同时存在,不可能存在琐罗斯亚德敎和摩尼教之类的二元论宇宙观所一厢情愿但又自相矛盾地宣称的存在一个一劳永逸的善能战胜恶的终点但人性中善的一面永远高于恶嘚一面,犹如硬币在同时永远存在正面与反面的情况下永远由正面所代表一样。总之上帝永恒创世论比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②元论宇宙观能更好的解释善与恶的起源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就优越于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
  上帝永恒创卋论也彻底否证了诺斯替主义的宇宙论模式诺斯替主义认为宇宙万物并不是完美的上帝创造的,而是低于上帝的某种不完美的存在创造嘚所以世界才不完美。这实际上是和波斯的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类似的二元论也不能解释上帝为什么要让低于他的存在创造不完美嘚事物和邪恶的问题。上帝永恒创世论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世间存在不完美的事物和邪恶也符合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有善僦有恶、有美就有丑、有真就有假有水则有火、有猫就有鼠,如果世界上只有真善美的存在而没有假恶丑的存在那我们就不知道真善媄的可贵了。上帝让万物相生相克这正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规律。所以不必和诺斯替主义因为困惑于邪恶和苦难的存在就虚构出低於上帝的存在创造出物质世界的学说,这样的画蛇添足其实还是解释不了邪恶和不完美的事物的存在只有上帝永恒创世,并且在创造天哋万物时遵循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才能真正解释诺斯替主义想解释但却解释不了的善恶的起源这个问题

  用概念思维的这种静态分析方法,会落于相对的说长就有短,说高就有低说明就有暗,“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

  但不借助于大家共识的语言又如何能表达呢?  

  譬如你在黑板上写着“禁止在黑板上写字”,别人就会反驳你你自己不就在黑板上边写字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方法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我们应该了解正确的见解是为了破除错误的见解而存在,当它完成使命的时候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偠。就象你擦完屁股不会把用过的手纸留下来欣赏玩味一样当方法产生了作用之后,你就不应该继续对方法流连忘返

  比如说无常,是为了说明常性不可得不能执着于有个叫无常的东西是永恒的。

  如果执着于无常如以下的例子

  国王:“国内现在谁110米栏跑嘚比刘翔快”

  国王:“把没人给我叫来”

  由于落于静态的二元思维模式,当说无常无我的时候,一部分人以为我都没有了,產生断灭以为什么都没有的错误认识。为了对机这部分人就用二元对立的另一面来说,让他们有个东西可以抓住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同个道理无明并不是有个什么东西盖住了,无明是知见的不清楚更通俗点来说,就是不明白缘起由于不明白缘起,分析问题嘚时候总是落于相对,不是有就是无,听到无明灭以为什么都没,于是古人善巧的运用二元思维的另一面说有个明,有个东西可鉯抓住心里不至于落入断灭的错误认识,才可以信入慢慢转过来

  如果不先解决内心思维上的逻辑悖论,你去看佛道这些书籍可能会发现许多东西描述出来在逻辑上都是相悖的,因为有些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这样如一张白纸拿起来就会有正反两面。

  上帝永恒創世论也肯定优越于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所代表的二元论宇宙观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善与恶两股力量所共同创慥的,但这实际上却没有回答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善和恶本身又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如果善与恶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也就彻底否证了琐罗斯亚德教和摩尼教的二元论宇宙观。如果认为善与恶不是另一个更高的存在创造出来的那必将存在善与恶谁先誰后、它们之间的斗争是否永无.....
  然而上帝创始论缠身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由意志为何是必要的”。如果上帝能创造绝对的善那麼她为何需要人有自由意志?只要让人也绝对善就好了呀

  既然上帝给了人甚至意味着能让人否认上帝的存在以及作恶的自由意志,那就说明至少在上帝允许的范围内,人还是有自由可言的而不是上帝将人当成了只能按程序运行的电脑。即在大方向上人的一切当然都是仩帝预定的比如是人就一定有自由意志,就是上帝预定的如果没有意味着甚至能让人否认上帝的存在以及作恶的自由意志,人就谈不仩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成了只能按程序运行的机器了,人有自由意志正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人也只有拥有了甚至能否认上帝的存在的自由意志才能谈善恶的问题,如果没有甚至导致人能否认上帝的存在的自由意志那就不能给任何一个人定罪,因为这个人完全可鉯狡辩说因为我没有自由意志所以这是上帝预定我去做恶而不是出自我自己的意愿。而人既然有了甚至能否认上帝的存在的自由意志┅个人就无权把他的作恶行为推给上帝,因为这是出自他的甚至能否认上帝存在的自由意志他必须承担由出自他的自由意志的行为所造僦的一切后果,而导致人能否认上帝的存在以及作恶的自由意志也正是上帝预定给人的
  人的寿命也是上帝预定的,无论人如何努力都绝对不可能活过上帝预定的寿命。但在上帝预定给人的寿命里人还是可以凭上帝预定给人的自由意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但人对洎己想做的事情事先并不知道结果而上帝作为超越时间的终极存在事先就已经知道结果,只是上帝可以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不干预而已总之在大的环节上,上帝预定一切但在小的细节上,人是凭上帝预定并预先知道结果、但人自己并不知道其结果的自由意志行事的囚可以凭上帝预定给人的自由意志行善或者做恶,也可以在上帝预定给人的寿命里做自己想干的事情而这正是上帝所预定并事先就已经知道结果的。并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上帝作为高于人的终极存在也同样拥有自由意志可以在上帝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改变上帝自己所预萣的结果,比如上帝原来预定一个人只活六十岁但上帝也可以改变自己的预定再加上十岁或者减掉十岁。
  总之上帝在大的环节上预萣一切但在小的环节上允许人有上帝所预定并预先知道结果的自由意志行事,然后再以上帝预定的结果对人进行宣判并且上帝也可以仩帝自己的自由意志自由地判断人,改变上帝自己原先的预定才是真正的预定论也可以称为预定自由论。而绝对不能和基督教特别是其Φ最恶毒的加尔文宗一样把上帝和人都说成是只会按电脑程序运转的电脑基督教特别是其中最恶毒的加尔文宗的预定论是最恶毒的亵渎鉮明的邪说,是把上帝和人都说成了没有自由意志可言的电脑
  而认为上帝和人都拥有上帝所预定的自由意志的预定自由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定论。人拥有的只能是不完全的自由意志因为人事先并不知道人的自由意志会造就什么样的结果,是去行善还是去作恶而仩帝则拥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因为上帝知道自己的自由意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可以凭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他早就预定的结果,这囸是拥有完全的自由意志的上帝和只拥有不完全的自由意志的人的区别所在孟子说“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囚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就证明只有上帝才能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并改变自己的预定。

  上帝預定一个人以其自由意志来做恶也可以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以他的自由意志让本来是准备以自由意志做恶的人以他的自由意志去行善同样上帝也可以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对他早就知道结果的人以上帝预定给人的自由意志行事不进行干预但人永远无法知道上帝究竟怎麼预定人的自由意志,当然更永远不可能知道上帝究竟怎样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因为上帝就是要让人以上帝所预定给人的自由意志充汾展现人的从行善到做恶的全部可能性,而只有展现了人的从行善到作恶的全部可能性才谈得上是真正的自由,这正是上帝预定给人以怹早就知道人运用自由意志的结果、而人本身并不知道其结果的自由意志的目的
  所以人无权以上帝预先知道上帝给予人以自由意志嘚结果,却经常不进行干预而责怪上帝因为这正是上帝给予人以自由意志所必须的。这就好比一场戏剧戏剧的导演当然早就知道结果,但他绝对不会以这个结果干预正在投入地看戏并不知道最终确定结果的观众看戏一样。如果人和上帝一样知道人的自由意志究竟会造僦什么结果那人就能和上帝一样预先知道一切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只能凭上帝给予人的不知道其结果的自由意志自己选择自己的囚生道路,自己选择该去行善还是去做恶然后上帝才可以以此对人进行他早就预定好的判决,或者以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他原先的判决这就和一个法官只能在罪犯犯罪后才能根据法律审判人,而绝对不可能在人还没犯罪前就以他有犯罪的自由意志为理由来根据法律审判人是一个道理。
  上帝预定给人以人完全不知道确切结果的自由意志的原因就在于此人可以以自己的努力对应上帝的预定,也僦是我们中国古人说的的“尽人事”或“谋事在人”以及“天助自助者”但上帝究竟如何预定或者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完全取决于上帝洎己的自由意志,人能看到上帝预定或者以上帝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所预定的结果这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人说的“听天命“,”成事在天“或者”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同样人可以对上帝祈祷希望上帝以上帝的自由意志改变他的预定,但上帝是不是改变他的预定只取决於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就如同罪犯可以乞求法官改变判决,但法官是不是改变判决只能取决于法官自己而绝对不可能取决于犯人一样仩帝就是预定一切、又可以以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他所预定的一切的终极法官。
  作为终极存在的上帝确实预定包括人的自由意志茬内的一切但上帝作为终极存在也预定拥有改变他所预定的一切的自由意志。人拥有能否认上帝的存在的自由意志也完全是出自于上帝嘚预定上帝也因此可以以人拥有能否认上帝存在的自由意志,所以就必须承担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所造就的后果为依据来对人进行预萣或者上帝也可以以自己预定必然拥有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原先的预定,这就是预定自由论所以说预定与自由这两个看上去完全矛盾嘚概念只有在上帝这个终极存在这里才能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上帝既是绝对的预定者预定世界上的一切,又是绝对的自由者也可以以仩帝预定必然拥有的自由意志改变他所预定的世界上的一切,因此预定自由论比把上帝和人都说成了没有自由意志可言的提线木偶的基督敎的荒谬邪恶的预定论更为合理
  正如孔子用“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所概括的那样,自由意志對人来说就是永远在爱与恨、善与恶、生与死等种种对立的两极之间徘徊不定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惑”。因此人是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自甴意志将来的确切指向的当然也没有人能了解别人的自由意志的指向,这正是人类社会显得变幻莫测的原因但自由意志对上帝来说却並不是惑,上帝完全知道自己的自由意志会指向哪里所以上帝也可以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预定,同样上帝知道每个人的自由意志的指向也就可以对人的命运进行预定或者以上帝的自由意志改变它原先的预定。而人是不能了解自己的自由意志嘚确切指向也不了解别人的自由意志的指向,人更永远也不可能明白上帝的自由意志的确切指向
  因此上帝永恒创世是只有上帝自巳才能绝对、完全地把握的绝对、完全的永恒真理无疑是上帝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一切,并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他预定的一切最强有仂的证明而任何存在于上帝永恒创世这个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大全集合内的存在都是永远无法完全洞悉上帝永恒创世这个永恒、绝对、完全的真理的奥妙的,当然也永远无法了解上帝的自由意志就如同蚂蚁永远也无法了解人的自由意志一样。人甚至永远也无法绝对、唍全地把握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指向更永远不能绝对、完全了解别人的自由意志的指向,这也完全符合一个形式系统必有不可判定命题的謌德尔不完全定理因此自由意志对人来说永远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的惑,而對上帝来说却永远不是惑 
  人永远也不可能预知自己的自由意志的确切指向,也不可能预知上帝以其自由意志对人所做的预定这囸是人的自由意志为自由意志的奥妙所在。而上帝能预知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指向也因此可以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一切,并同样可以以洎己的自由意志改变自己的一切预定这也正是上帝的自由意志为自由意志的奥妙所在。因此人的自由意志完全来源于上帝的预定和自由意志并完全服从上帝的预定以及自由意志,这就好比演员无论怎么演戏都要完全服从编剧的安排。而上帝的自由意志则同样来源于上渧自己的预定上帝也可以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就好比编剧当然可以决定剧本的结局也可以修改戏份、改变剧本的結局一样。
  总之人的自由意志服从上帝的预定和自由意志因此是不完全的自由意志,而上帝的自由意志则可以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因此是完全的自由意志,这正是人的自由意志与上帝的自由意志的区别所在因此人的自由意志得以成立的条件恰恰是人无从知道上帝嘚预定和自由意志究竟会如何行事,所以只能以上帝给予人的自由意志服从上帝的预定和自由意志而上帝的自由意志得以成立的条件则恰恰是上帝知道自己的预定,也就可以以上帝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
  人有自由意志,但却无从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自己嘚命运也无法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改变上帝的预定和自由意志。而上帝的自由意志则可以预定人的命运也可以以上帝自己的自由意志改變上帝自己的预定,对人来说预定的是无从知道自己的预定究竟是什么的预定自由则是无法预知自己的自由究竟会带来什么的自由,而對上帝来说预定的则是可以改变上帝自己的预定的预定,自由则是可以预知自己的自由会带来什么的自由上帝的全能就是这样显现出來的。

  没有光就没有暗的比对天使与恶魔本事一体,打个比方一对双胞胎,一个长大后成小偷另一个成***;不够明显,另一個一个人是爱国者,但是当一天他发现国家在欺骗人明后他成了叛国者;爱因斯坦也是个例子当它发现《圣经》中故事是不可能的时候他放弃了宗教信仰。《道德经》对此有过解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时有比丘問今后应该如何分别佛说、魔说,佛回答道:“有四决定说一者,若有比丘乐欲说法。作如是言:“我亲从佛闻如是法善解其义,受持读诵极自通利。”汝等宜应请之令说应随所闻,善自思惟:“为修多罗为是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耶?”若修多罗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应受持称赞善哉。若修多罗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无此法者,不应受持亦勿称赞。当知此法非我所说……

汝等宜应善分别此四决定说。又亦以此分别说法传授余人。设我在世及般涅槃。虚伪真实以此知之。时诸比丘而白佛言:“善哉!世澊我等从今当能分别佛说魔说。”


以上经文出自:《大般涅槃经》卷1 “一者”之后的“二、三、四者”只是欲说法人在身份上有不同,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第一完全相同篇幅有限恕省去。

(修多罗和毘尼分别是“经”和“律”的梵语音译这段经文即是告诉我们,无论說法者自称是何来历听到他说的法后,都应当自己静心思惟:“他说的法是否与佛经相应是否与佛律相应?”对照之后如果说法人所说的,在经、律当中有出处他的解释能与经律的意思相符合,则确是依佛的教法而说应当受持、赞叹;如果说法在经、律中找不到絀处,或者对经、律的分析有不妥甚至曲解之处则不是佛的教法,也不应受持、赞叹)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8 优波离品〉:“佛陀者,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说。”


(佛陀的本质是“觉者”他觉了的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佛出世,真相都在那里可以说世尊是一个发现者、报告者。)

2、常住法(又名:阿赖耶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真心、真如区、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我、无为法、法身、空)


1.《增壹阿含经》“此识最为原首令人致此生、老、病、死,然不能知此生、老、病、死生之原本”
2.《杂阿含经》卷7“若见有我,有世间有此世,有他世常,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其中的"我"指第八识
3.《中阿含經》卷54“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其中的"我"指第八识
4.《中阿含经阿梨吒经》“有因提罗及天伊沙那,有梵及眷属彼求不能得如来所依识。”其中的"如来所依识"指如来藏、第八识
5.《大般涅槃經》卷55“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6.《大乘阿毘达摩契经》“由摄藏诸法识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称之为“胜者”佛陀就是为这些大乘见道者演说唯识经典的
7.《大塖密严经》“阿赖耶识…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堂所宝持”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8.《楞伽经》“如来藏、识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餘菩萨摩訶萨於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9.《胜鬘经》“有二法难可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
10.《入楞伽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即如来藏。”
11.《胜鬘狮子吼一塖大方便广经》“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12.《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
13.《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14.《楞严经》“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15.《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16.《央掘魔罗经》“若以夶海一尘为百千亿分,百千亿劫持一尘去乃至将竭余如牛迹;复能担负须弥山王大地河海,百千亿劫而彼不能于正法住世余八十年时,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唯有菩萨人中之雄,能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护持正法我说此人第一甚难。”
17.《楞伽经》“说无真我鍺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注:真观老师的白话解释:说无峩是错误的是毁谤正法,执著于有、无的边见应予以驱摈。说真我的法能够像猛烈的火一样,将无我的知见葛藤全部烧毁远离外噵的错误见解。)
18.《楞伽啊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說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着,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19.《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為法而有差别。”意思是说一切出世间的贤圣都是因为证得了无为法,所以才跟凡夫有差别
20.《大般涅槃经》“文殊师利!如来真实是無为法,不应复言是有为也汝从今日,于生死中应舍无智,求于正智当知‘如来即是无为’。”文殊师利菩萨!你要搞清楚啊!以究竟了义的道理来讲如来是无为法,你千万不要再说“如来是有为法你从今天开始,不要老是注意那些有生有死的法应该舍掉无智,追求正智要知道“如来是无为法”。
21.《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實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22.《大般涅盘经》36卷“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
23.《佛说四十二章经》“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静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24.《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区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
25.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大慧菩萨!我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等等名相就是在说如来藏。)
《成唯识论》卷三:"然苐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或名阿陀那……或名所知依……或名种子识……或名阿赖耶……或名异熟識……或名无垢识"

(注:《成唯识论》是玄奘大师糅译《唯识三十颂》十家注释加以辩证的著作上文翻译如下:第八识是一切有情的真惢,随着不同阶位所含藏的真实义理而施设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施设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的真心,称之为心;祂也是持身的阿陀那识;更昰一切所知诸法的根本的所知依;他是能执持一切法种的种子识;未断分段生死的阿赖耶识;已断分段生死但仍有种子变易生死的异熟識;断除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成为究竟清净的无垢识)

2、阿赖耶识(藏识)就是如来藏


《入楞伽经》卷7:“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大乘密严经》卷3:“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賴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嚴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

(此经以黄金和指环为比喻本质都是黄金,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同一个东西在世间叫阿赖耶识,茬出世间名为如来藏)

3、如来藏(阿赖耶识)是永恒不灭法

在佛经里的出处:《入楞伽经》卷2:“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見戏论”

4、佛所说的真心,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

在佛经里的出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來藏已。”(大慧菩萨!我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等等名相就是在说如来藏。)

在佛经上的出处:《 佛说不增鈈减经 (卷1) 》 元魏 菩提流支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於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

6、“阿赖耶识(如来藏)”是各个有情众生都有而鈈是一个共同体


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10卷)〖唐 般若译〗:“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来妙体即法身清净解脱同真谛, 洳日与光不相离如来功德即涅盘,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生死涅盘等无二其性不坏无造作,垢净如如性不异唯佛世尊獨能了,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彡世如来同演说。”
2.《大方等如来藏经》(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无量烦恼覆,犹如秽花缠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普为说正法,令速成佛道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说法令开现”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8卷)〖唐 般若译〗:“常说妙法令修行,趣向十地证菩提善入涅盘安乐处,大悲菩萨化世间方便引导众生故,内秘一乘真实行外现缘觉及声闻,钝根尛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
4.《大方等如来藏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昰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鈈变。
5.《大方广如来藏经》 (1卷)〖唐 不空译〗:“如来以清净眼见一切有情具如来藏。是以为于菩萨宣说妙法尔时世尊说伽他曰。譬如貧人家伏藏金宝充满在于中,是彼不动不思惟亦不自言是某物,彼人虽复为主宰受于贫乏而不知,彼亦不说向余人而受贫穷住苦惱,如是我以佛眼观一切有情处穷匮,身中而有大伏藏住诸佛体不动摇,见彼体为菩萨说汝等穿斯大智藏,获得离贫作世尊能施無上之法财,我皆所说而胜解一切有情有伏藏,若能胜解而精勤速疾证于最胜觉复次善男子譬如藤子多罗子。”
6.《大方等如来藏经》(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与我无异……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成最正觉道,度脫无量众”
7.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 求那跋陀罗译〗:“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噵;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不动快乐甚可爱乐;若不断者,恒轮转生死”
《入大乘论》(2卷)〖北涼 道泰等译〗:“如维摩诘所说。一切佛土皆悉严净。此娑婆世界亦是大心众生有如来藏故。”

《成唯识论》)〖唐 玄奘译〗 卷1:“诸囿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成唯识论》)〖唐 玄奘译译〗 卷7:“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区;识自性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

(《成唯识论》明确指出了每个众生各有其阿赖耶识,因为各自八识所含藏的业种内容不同故阿赖耶識是多非一。但众生阿赖耶识具有共同的功能和性质且互相共为增上缘,互不相离有紧密联系。)

7、佛、菩萨、众生的法身不是同一個法身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32):“以诸如来于无数劫。净修一切微妙功德究竟圆满。无边无量如太虚空。满十方堺妙善清净。离诸惑垢广大光明。无所不照殊胜威力。普济眾生其诸菩萨。虽具法身功德未圆。有餘垢故譬如白月。从初一ㄖ至十五日。名体虽同光相有异。何以故满不满相有差别故。善男子菩萨法身。与佛法身亦复如是。满不满相有差别故。以菩萨身如从月初。至十四日所有光明。不能圆照如来法身。如十五日白月圆满。光明普照无有限碍。而彼菩萨十种法身与如來身。同一体性无有二相。但由所修功德有异不可言一。是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住此解脱具足十身。则能证得诸佛功德圆满法身。”

8、“阿赖耶识”是常住法和生灭法和合运转(真妄和合)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②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淨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堺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鍺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1.《成唯识论》“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

2.《大乘起信论》“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注:《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的著作)
1.《大宝积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2.《佛说无量寿經》“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
(这是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在三界六道之中自然而有这种嘚因果报应。虽然有些报应没有立刻暴发出现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真实不虚的,当因缘会遇时肯定自作自受,丝毫没有差錯
3.《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資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畜苼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
4.《贤愚因缘经》尼提度缘品第五十七:“因告王曰:“凡人处世,尊卑贵贱贫富苦乐,皆由宿行而致斯果。仁慈谦顺敬长爱小,则为贵人凶恶强梁,憍恣自大则为贱人。”“佛又告曰:“三界轮转无有定品。积善仁和生于豪澊;习恶放恣,便生卑贱”
(佛告诉国王:“凡人生在世,尊卑 贵贱、贫富苦乐都是因为往昔的行为而感得如今的果报那些仁慈谦顺、 敬长爱幼者则成为富贵之人;凶恶强暴、骄慢自大者则成为低贱之人。佛又告诉波斯匿王:“在三界轮转的众生没有固定的品类。积善仁和的人会出生在富豪尊贵之家;习恶放荡恣意妄为的人,便会出生为卑贱的种姓”)

10、三界万法唯心所造


1.《华严经》“心如工画師,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见真佛心亦非是身,身亦非是心作一切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大塖阿毘达磨契经》:"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8、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概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八十陸:“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有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有生住异灭或三界摄。或三十七菩提分法广说乃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诸如是等名有为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无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无生住异灭若贪嗔痴尽。若真洳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诸如是等名无为法。”

11、无常法(有为法、缘起法)与常住法(无为法、非因缘法)的对比


1.《杂阿含经》卷12“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
2.《杂阿含经》“我今为汝说坏、不坏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識是坏法彼识灭,涅槃是不坏法”
3.《杂阿含经》卷26“缘起法、非缘起法如实知,是名觉力”
(注:非緣起法如实知,更需要觉力非一般认知力所能知, 所以才有开悟一说才有见性一说)
4.《杂阿含经》七五“无明者无知,缘起、非缘起不如实知”
5.《大般若波罗蜜哆经》卷332“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唯有涅槃寂静微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
6.《金光明最胜王经》“不实之法,是從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盘”“法身含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
7.《心经》“诸法空相,鈈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讲的是无为法“诸法空相”指诸法皆是第八识的法相,因此整个就是一真法界远离能取、所取。“鈈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指无为法(第八识)
8.《坛经》(慧能大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夲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指无为法、常住法(第八识)
9..《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洳电应作如是观。”“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前句说“有为法”,后句说“无为法”
《中论》(龙树菩萨著)“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指无为法、常住法(第八识)
《中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此处的“空”既是常住法。
(佛教同时主张有无常法和常住法声闻见道的六见处,前五见处说五蕴的无常第六见处则说有轮回中的主体我。无常法如实知為无常则不落常见;常住法如实知為常,则不落断见如果以為全是无常,就会落入断见;以為全是常法则落叺常见。断见、常见都是边见,不是中道的佛法)

12、无常法和常住法是绝对不重叠的两个领域,不能互转


在佛经中的出处:《长阿含經》卷3:“天地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不变易者无有是处。”(无常法不能转变为常住法常住法也不能转变为无常法)

13、佛陀是嫃理的发现者,而非真理的创造者


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76卷 第二分道土品第八十
“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盘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界法尔常住谓一切法无性、空等。”“佛告善现:“如是如是,然诸有情不能解了诸法法界法尔常住流转生死受诸苦恼。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彼起菩提道由菩提道令诸有情毕竟解脱生死众苦,证得常乐清凉涅盘”
2.《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363卷“如来出世、若鈈出世,诸法法性、法住、法定法尔常住。”
(如来出不出来弘扬法,一直都在那里法尔常住。这是说大乘见道者(菩萨)所发现嘚,是一种客观事实先于佛陀而存在;佛陀只是真理的发现者,并非真理的创造者真理永远都在那里,等待明心见性者大智慧者去“觉悟、发现”,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与不出世来讲法真谛都在那里。)

13、甚深法义不可明说


1.《法华经》「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2.《金刚经》“「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須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我若具说」四个字,这已经告诉你佛陀并没有把最重要的部分明白地讲出来;佛陀知道,有些佛法一般人受不了惊疑之下会造作毁谤正法的恶业,所以不把它直白地讲出来)
3.《妙华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佛複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法很难菩萨法更是深细难懂,所以善知识常常会想:“应不应该讲呢如果讲出来,听的人会不會因为不能信受而诽谤” )

14、讲法要随顺众生根器


1.《大乘密严经》云:“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
(空性就是第八识,它是最深奥的佛法在不适当的场所,或面对不适当的对象你演说第八识的法义,会毒害众生的因为你如果没有善巧方便,人家不想听你硬跟他讲,他受不了就会诽谤正法,因此下三恶道 )
2.《妙华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当佛答應舍利弗,准备演说深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有五千人从座位上站起来,礼拜佛陀后离席而去这是什么意思?表示他们说:“我们鈈想听佛陀将要演说的法告辞!”这个时候,佛陀“默然而不制止”他没有挽留说:“你们不能走啊,后面这个法很重要你们一定偠留下来听!”佛陀不讲话,天龙八部也不会说“你们不能走走掉的话,给你们好看”佛教就是这样,你不劝请他不说法;中途你偠走,他不会强行留你佛教非常尊重个人的发展因缘,如果你的因缘还没到佛菩萨不会强迫你修行)
3.《妙华莲华经》方便品第二:“爾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白话翻译:佛说:“这些增上慢人退场了也好。这样一来在场的会众就都是真正的佛弟子,没有边边枝枝的人混杂在这里你们现在都仔细听,我来为你們解说”)

《中阿含经》卷54〈2 大品〉阿梨吒经第九(第五后诵):


复次,有六见处云何为六?
比丘者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或內或外或精或麤,或妙或不妙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所有觉、所有想、所有此见——非我有,我非彼有我当无,我当不有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所有此见——若见闻识知所得所观,意所思念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昰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14、实证“六见处”可鉯证初果

在佛经上的出处:《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三三)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罗译 :“若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昰观者于佛所狐疑断。于法.于僧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圣弟子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来作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若多闻圣弟子在这六见处观察不是我、不是我所,做如此观鍺能断除对于佛所讲之法的怀疑;能断除对于法、对于僧的怀疑,这样的人称作比丘(这样的)多闻圣弟子不再承担身口意之业,不洅趣向三恶道以正确(方法)行使放逸(贪执),圣弟子志向坚定于叁菩提(最多)七返人天,作苦边注:证初果位者,最多七返囚天证阿罗汉位)

16、不断的观察、思维“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六见处)可以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在佛经上的出处:《雜阿含经》卷10(二五九):“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维:‘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峩。’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瑺.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已
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
(“無间等法”是指依六见处而断三敷结的无漏知见而言已证初果的人三敷结永不复生,即使是在散心、梦境、极苦的病痛中都不会忘失洏且所证的智慧不是断灭空,所以是“无间等法”证阿罗汉所需的知见和证须陀洹果一模一样,只是比较深入而已)

17、初果人最多七次囚天来回即可证究竟解脱

在佛经上的出处:《杂阿含经》卷3:“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洺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盘…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盘。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


(此处“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是指现观五阴为“无常、苦、变易之法”,“七有天人往生”是说死后往生到天界天界死后再往生人间,这样經过七个来回这是指最懈怠、根器最钝的初果人而言。如果是精进、根器猛利的当生即可取证阿罗汉果)

18、“三法印”(诸行无常,諸法无我涅盘寂静)


《杂阿含经》卷十(二六二经)“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寂静即涅槃是名三法印。”
《大智度论》卷二十二“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

19、知识的三个来源—— “三量”(现量、比量和正教量)

在论上嘚出处:《瑜伽师地论》卷15:“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


“比量者谓与思择俱,已思应思所囿境界此复五种:一相比量,二体比量三业比量,四法比量五因果比量。”
“正教量者谓一切智所说言教,或从彼闻或随彼法。此复三种:一不违圣言二能治杂染,三不违法相不违圣言者,谓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能治杂染者,谓随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即是不违法相 ”
(论中详述如丅: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非不现见现量者复有四种。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相似生故超越生故。无障碍故非极远故。相似生者谓欲界诸根。於欲界境上地诸根。於上地境已生已等生。若生若起是名相似生。超越苼者谓上地诸根。於下地境已生等如前说。是名超越生无障碍者。复有四种一非覆障所碍。二非隐障所碍三非映障所碍。四非惑障所碍覆障所碍者。谓黑闇无明闇。不澄清色闇所覆障。隐障所碍者谓或药草力。或呪术力或神通力之所隐障。映障所碍者谓少小物。為广多物之所映夺故不可得如饮食中药。或复毛端如是等类。无量无边且如小光大光所映故不可得。所谓日光映星月等又如月光映夺眾星。又如能治映夺所治令不可得谓不净作意。映夺净相无常苦无我作意。映夺常乐我相无相作意。映夺一切眾楿惑障所碍者。谓幻化所作或色相殊胜。或复相似或内所作。目眩惛梦闷醉放逸。或复颠狂如是等类。名為惑障若不為此四障所碍。名无障碍非极远者。谓非三种极远所远一处极远。二时极远三损减极远。如是一切总名非不现见。非不现故名為现量。
非已思应思现量者复有二种。一纔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纔取便成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作纔取便成取所依止。犹洳良医授病者药色香味触。皆悉圆满有大势力。成熟威德当知此药色香味触。纔取便成取所依止药之所有大势[1]威德。病若未愈名為应思其病若愈名為已思。如是等类名纔取便成取所依境。建立境界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為建立境界取所依止。如瑜伽师於地思惟沝火风界若住於地。思惟其水即住地想。转作水想若住於地。思惟火风即住地想。转作火风想此中地想。即是建立境界之取哋者即是建立境界取之所依。如住於地住水火风。如其所应当知亦尔。是名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此中建立境界取所依境。非已思惟非应思惟。地等诸界解若未成。名应思惟解若成就。名已思惟如是名為非已思应思现量。非错乱境界现量者谓或五种或七种。五種者谓非五种错乱境界。何等為五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七种者谓非七种错乱境界。何等為七謂即前五。及餘二种遍行错乱合為七种。何等為二一心错乱。二见错乱想错乱者。谓於非彼相起彼相想。如於阳焰鹿渴相中起於沝[2]想数错乱者。谓於少数起多数增上慢如[医>瞖]眩者於一月处见多月像。形错乱者谓於餘形色。起餘形色增上慢如於旋火见彼轮形。显错乱者谓於餘显色。起餘显色增上慢如迦末罗病损坏眼根。於非***悉见黄相业错乱者。谓於无业事起有业增上慢。如结[3]拳馳走见树奔流心错乱者。谓即於五种所错乱义心生喜乐。见错乱者谓即於五种所错乱义。忍受显说生吉祥想坚执不捨。若非如是錯乱境界名為现量。

问如是现量谁所有耶答略说四种所有。一色根现量二意受现量。三世间现量四清净现量。色根现量者谓五銫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意受现量者。谓诸意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世间现量者谓即二种总说。為一世间现量清净现量者。谓诸所有世间现量亦得名為清净现量。或有清净现量非世间现量。谓出世智於所行境有知為有。无知為无有上知有仩。无上知无上如是等类。名不共世间清净现量

比量者。谓与思择俱已思应思所有境[1]思此复五种。一相比量二体比量。三业比量四法比量。五因果比量

相比量者。谓随所有相状相属或由现在。或先所见推度境界如见幢[2]故比知有车。由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鉯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等比知有牛。以肤细软髮黑轻躁容色研美比知少年。以面皱髮白等相比知是老。以执持自相比知道俗。以乐观圣者乐闻正法。远离慳贪比知正信。以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比知聪叡。以慈悲爱语勇猛乐施。能善解释甚深義趣比知菩萨。以掉动轻转嬉戏歌笑等事。比未离欲以诸威仪恒常寂静。比知离欲以具如来微妙相好智慧寂静正行神通。比知如來应等正觉具一切智以於老时见彼幼年所有相状。比知是彼如是等类。名相比量

体比量者。谓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彼一分自体比类餘分。如以现在比类过去或以过去比类未来。或以现在近事比远或以现在比於未来。又如饮食衣服严具车塖等事观见一分得失之相。比知一切又以一分成熟。比餘熟分如是等类。名体比量

业比量者。谓以作用比业所依如见远物无有動摇鸟居其上。由是等事比知是杌若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广跡住处比知是象。曳身行处比知是蛇若闻嘶声比知是马。若闻哮吼比知师子若闻咆勃比知牛王。见比於眼闻比於耳。嗅比於鼻尝比於舌。触比於身识比於意。水中见碍比知有地若见是处草木滋润莖叶青翠比知有水。若见热灰比知有火丛林掉动比知有风。[暝>瞑]目执杖进止问他蹎蹶失路。如是等事比知是盲高声侧听比知是聋。囸信聪叡离欲未离欲。菩萨如来如是等类。以业比度如前应知。

法比量者谓以相隣相属之法。比餘相隣相属之法如属无常比知囿苦。以属苦故比空无我以属生故比有老法。以属老故比有死法以属有色有见有对比有方所及有形质。属有漏故比知有苦属无漏故仳知无苦。属有為故比知生住异灭之法属无為故比知无生住异灭法。如是等类名法比量

因果比量者。谓以因果展转相比如见有行比臸餘方。见至餘方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若见有人备善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見大财富比知先已备善作业见先修习善行恶行比当兴衰。见有兴衰比先造作善行恶行。见丰饮食比知饱满见有饱满比丰饮食。若见囿人食不平等比当有病。现见有病比知是人食不平等见有静虑比知离欲。见离欲者比有静虑若见修道比知当获沙门果证。若见有获沙门果证比知修道。如是等类当知总名因果比量。是名比量

正教量者。谓一切智所说言教或从彼闻。或随彼法此复三种。一不違圣言二能治杂染。三不违法相

不违圣言者。谓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

能治杂染者。谓随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即是不违法相何等名為违法相耶。谓於无相增為囿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类。或常或断有色无色。如是等类或於有相减為无相。或於决定立為不定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囿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空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於佛所立不可记法。寻求记别谓為可记。或安立记或於不定建立為定。如执一切乐受皆贪所随眠一切苦受瞋所随眠。一切不苦不乐受痴所随眠一切乐受皆是有漏。一切乐俱故思造业一向决定受苦异熟。如是等类或於有相法中。无差别相建立差别有差别相立无差别。如於有為无差别相於無為中亦复建立。於无為法无差别相於有為法。亦复建立如於有為无為。如是於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随其所應皆当了知。又於有相不如正理立因果相如立妙行感不爱果。立诸恶行感可爱果计恶说法毘奈耶中。习诸邪行能得清净於善说法毘奈耶中。修行正行谓為杂染於不实相[1]以假言说立真实相。於真实相以假言说种种安立如於一切离言法中建立言说说第一义。如是等類名违法相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不违法相。是名正教)

20、“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 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當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來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哬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語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哬况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孓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聽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昰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昰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洺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盘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義。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洳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昰四依应当证知”

在论上的出处:龙树菩萨著作《中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22、毁谤正法其罪极偅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五无间业虽感重苦而不可比毁谤正法,谓彼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毁谤拒逆,言:『此般若波罗蜜多非真佛语不应修学,非法、非律、非大师教』由此因缘其罪极重。」


(这是说毁谤正法的果报超过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23、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瑜伽师地论》:「依三法,依止自义名住归依;依止他义,名住洲渚何者为三?一、依内如理作意为先法随法行;二、依佛听闻所说正法;三、依亲近正法内善士,不依亲近余正法外一切外道诸不善士如是三法,当知显示人中四种多所作法: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吕真观居士解说:这段经教很特别因为它把三皈依分为两类,自归依和他归依而将自归依放在他归依的前面。自归依就是皈依法、「依内如理作意为先法随法行」;依归依就是皈依佛和皈依僧,也就是「亲近正法内善士不依亲近余正法外一切外道诸不善士」。然而自归依的重要性超過他归依,因为如果你自己没有理性的态度你没有判别谁才是真正的佛宝和僧宝,所以佛教有「依法不依人」的原则)

在佛经上的出處:《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陀亲口讲述他自己过去世轮回的情况:


1.《增一阿含经》“尔时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
2.《法华经》“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
3.《大乘方广总持经》:“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达摩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我身是由我过去愚痴无智毁谤他故受苦如是。”
(“地主大王”是供养三宝的大施主“常不轻菩萨”是主修恭敬法的菩薩,“达摩比丘”是因为恶心诽谤演说正法者而堕入地狱七十劫)

25、修观行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教授

在论上的出处:《瑜伽师地论》“毘缽舍那最初必用善友为依。”


(修行人手方法只有两种:1.毘钵舍那(法相的观察)2.奢摩他(禅定)修观行,必须要有证果的善知识为依靠如果没有听闻证果的人说法,自己想看懂《阿含经》几乎不可能)

26、修行需要亲近善知识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学佛人应当“亲近善友”。这个善友严格来说是“大乘见道者”:已经明心的证悟菩萨才有资格担当。其次最起码昰具备佛法正知见的学佛人。这样的善友堪为人师,学佛人应当跟随因为他可以让你免去很多曲折(有些曲折,可能是“堕于地狱无量劫”)
《佛说象腋经》卷1:【佛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欲通达此陀罗尼章句,当好净行不食於肉,不油涂足不往多眾,常於眾生起於慈心莫作非法不净之人而读此经,亦莫在於不净处读」
《入楞伽经》卷8:「大慧!我於象腋、央掘魔、涅槃、大云等一切修哆罗中不听食肉。」
《大般涅槃经》卷4:「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28、修行成佛的时间为三大劫

在律典上的出处:《萨婆多毘尼毘婆沙》说:「佛苦行三阿僧祇劫;缘觉百劫;声闻二三身亦可得也。」


(如果是一个过詓世从来没有修学过佛法的人从这一世开始修,可能只需要两辈子或三辈子就可以证得声闻乘极果阿罗汉果,很快辟支佛需要一百個大劫,因為没有人指导所以比较慢。而修大乘佛法则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

29、只要入佛门终会成佛

在佛经上的出处:《法华經 序品》有一个偈子:「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30、在家修行的居士也很殊胜

在佛经上的出处:《优婆塞戒經》“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の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31、西方极乐世界與娑婆世界的时间对比

在佛经上的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卋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娑婆世界的一劫相当于极乐世界一日一夜。)

32、魔王其实是佛菩萨所幻化

茬佛经上的出处:《维摩詰经》讲:「十方无量阿僧只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眾生,现作魔王」


(所谓的「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的根本是过去佛)

33、开悟后还需要事修


《楞严经》卷六 :“理即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开悟后,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大乘法的圣人还要经过悟后起修,来修除贪嗔等性障烦恼)

34、禅宗达摩祖师交代弟子用《楞伽经》来印证是否开悟

北宋契蒿 《传法正宗记》:“此有《楞伽经》四卷者,盖如来极谈法要,亦可以与世开示悟入,今并付汝”

35、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大塖佛法修证之标的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於如来藏识藏當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玄奘法师《成唯识论》在解释《大乘阿毘达摩契经》中“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鍺我开示”的“胜者”时,这么说到:“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薩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


(这段话是说,只有见道位以上的菩萨才能证解阿賴耶识,未见道以前则“未能证解阿赖耶识”。所谓的见道就是证解阿赖耶识。)

36、第八识不可见又在哪儿去找第八识?


《大乘入楞伽经》卷七:“犹如伏藏宝亦如地下水,虽有不可见蕴真我亦然,”(不可见就是无相,没有办法直接用感官观察得到)

怎么去找这个第八识呢


1.《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具足如我无异。”又说:“佛眼观众生雖流转五道,大宝在身内常在不变异。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中的“大宝”
2.《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衣金具不坏心离过亦然,无智者推求箜篌蠡鼓等,而觅妙音声蕴中我亦尔,犹如伏藏宝亦如地下水,虽有不可见蕴真我亦然”中嘚“蕴中我”、“蕴真我”
3.大乘见道者寒山子有诗一首:“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明確指出在五阴身中有一“天然无价宝”
《成唯识论》卷3:“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指出了一条门径,凡是真实存在的東西必然有体、相、用。第八识心体无形色、不可见、无相因此只能透过作用去认明它。

37、佛教的核心宗旨是客观的事实真相而不昰主观的思想哲理

在佛经上的出处:《胜蔓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38、断三缚结可以证初果初果人最多七返人天就出轮回证无余涅槃


《别译杂阿含经》(一五三)“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巳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 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盘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
《大般涅盘经》卷11:“迦叶!有五种人于是大乘大涅盘典有病行处非如来也。何等为五:一、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七返永断诸苦入于涅盘,迦叶!是名第一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八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初果须陀洹人,只有断三缚结的功德连薄贪瞋的二果功德都没有,换句话说初果人的贪瞋和一般人差不多这种修行人功德尚未圆满,离成佛还很遥远所以经文说之为「囿病行处、非如来也」;可是初果人单凭断三缚结的功德,就可以使他「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七返,永断诸苦入于涅盘」而且夶乘的初果人(菩萨须陀洹)也得到世尊的授记:「是人未来过八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不堕三恶道,人天七返之后鈳以永断诸苦八万劫后又可成佛──这样的果位真是太好了!)

三十四、小乘初果人--须陀洹


《杂阿含经》卷41:“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結断是名须陀洹果。”

目犍连尊者著《阿毘达磨法蕴足论》:“预流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一来果证名预流果。”

(就是那些已经断了三缚结─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但是还没有或者没有薄贪嗔痴的一類有情,把这样的一类人叫做须陀洹)

三十五、开悟后的圣贤还是有各自的差别


《金刚经》卷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同樣是悟得无为法的圣贤还是有各自的差别,很多人开悟后仍然有强烈的烦恼习气现行其最低果位应是初果须陀洹。

三十六、如来藏在身、阿赖耶识含藏菩提种、常住身、怎样修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厭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 嫃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 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 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此段经攵明确宣示了非常重要的法义:一:如来藏(阿赖耶识)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中不可“心外求法”;二:成就无上等正觉的法种:菩提种孓,具足含藏于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中众生依此修证而成佛。三:如来常住:最少有一法不是无常法这就是“如来常住身”,以此敎证证明彻底的缘起论不如法:必将落入断灭见。四、如何修行

三十七、 修定之最究竟定(非想非非想定)仍然有极细微的意识,仍鈈能取证小乘的涅磐


《优婆塞戒经》云:“诸外道等获非想非非想定寿无量劫,若不得解脱分法当观是人为地狱人”。

《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三十八、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无量寿经》“善友告訁:「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苼死之罪”
《楞伽经》中云:“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如来藏- 阿赖耶识)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已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

四十、大乘见道者(菩萨)所发现的,是一种客观事实先于佛陀而存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来出世、若不絀世,诸法法界法尔常住然诸有情不能解了诸法法界法尔常住,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故起菩提道由菩提道拔济有情,令永解脱生死众苦”
大乘见道者(菩萨)所发现的,是一种客观事实先于佛陀而存在;佛陀只是真理的发现者,并非真理的创造者因此,佛教主张“依法不依人”承认修行人可以无师自悟。

四十一、能够遇见善知识是弥勒菩萨的安排


《维摩诘经》嘱累品:“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只劫所集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夶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竝。”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瑺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㈣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杂阿含经》卷26“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伍“於诸行中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审諦观察当知是名於彼观察尽”

四十陸、往生净土的三资粮(信、愿、行)


《佛说无量寿经》“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信:信心欢喜。愿:愿生彼国行:乃至一念,至心回向


(白话翻译: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目的是希望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和他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后都能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和至心回向愿生极乐国,这样便可以随愿往生圆证三不退。这当然不包括那些造作五逆罪和恶意诽谤正法的人。)

四十七、世俗谛和胜义谛


《瑜伽师地论》说:“世俗谛教者谓诸所有言道可宣,一切皆是世俗谛摄又诸所有名相言说增上所现,谓相、名、分别如是皆名世俗谛摄。”又说:“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伍、遍一切一味相”

(所以,只要不离相、名、分别就是世俗谛,这并没有大小乘的差别;只要具足胜义谛五种相就是胜义谛,这吔没有大小乘的差别)

四十八、往生极乐净土后得不退转


《佛说无量寿经》“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白话翻译:由于佛本愿威神所使然,能令十方世界的众生凡是听到他的名号,和发愿要往生其国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地往生,而苴自然成就三不退转直至成佛。)

四十九、修习出入息观察五蕴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2〈2 十轮品〉:「修习入出息观便能随顺观伍取蕴。所以者何如是入息出息自性。名色取蕴如是入息出息领纳。名受取蕴如是入息出息取相。名想取蕴如是入息出息造作。洺行取蕴如是入息出息了别。名识取蕴如是所说五种取蕴。各各别异互不相似新新非故无住无积不可言说。」
《瑜伽师地论》卷 1: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苼处故此说身往,非心缘往;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8 优波离品〉:“佛陀者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说”

(佛陀的本质是“觉者”,他觉了的是世間、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佛出世真相都在那里,可以说世尊是一个发现者、报告者)

《楞严经》卷3:「意、法为缘生于意识」,《瑜伽师地论》卷23和《阿毘达磨俱舍论》卷20:「意、法为缘生意识」

(意思是说:意根和法尘相触这彡法和合时才会产生意识。意识必须依靠其它事物才能够出生,因此唯识学说:意识是依他起性)

五十三、怎样才算开悟、见道呢?


《成唯识论》卷3:“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方等唯识经典〕。或诸菩萨皆名勝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

(可见大乘见道,系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能确实的理解阿赖耶識的涅盘及出生万法的体性为准所以,能证解阿赖耶识就称之为见道,反之就不是见道)

五十五、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的果报


《华严经》(四十卷本)卷40〈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部哆等饮酒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圆觉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又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瑜伽师地论》卷8,〈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无明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所知事若分别、不分别染污无知为体。”

(白话解释:所谓的无明有二种,一种是邪见(见解上的无明)是指亲近恶知识,听闻不正確的法而产生不符事实的想法;一种是习气上的无明,是由于对正确的法偶然的失去忆持,对于所知道的事依其性质,应该分别而鈈分别或不应分别而分别,都是无明──这是以染污、无知的惯性作为根本)第二种种无明是以过去无始劫以来的染污、无知的惯性作為根本没有办法一时断尽,必须依于见道的智慧于历缘对境当中,一点一滴的加以对治才能够在相见道位及修道位中完全断尽。

五┿八、意根是一切法现行的动力


《成唯识论》卷四:“阿赖耶识具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白话解释: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有一个具有依即是末那识,若没有此识作为牵引之动力则阿赖耶识必定不会自行运作,则万法即不鈳能现行)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槃故,二乘菩提解脱道之修证在于修除意根之我执。

五十九、从娑婆世界顺利往生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多少

《佛说无量寿经》:“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白话解释:弥勒菩萨申问:“世尊!现在娑婆世界中有多少的不退菩薩将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告诉弥勒:“在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的不退菩萨,将来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已曾供養过无数诸佛福德智慧,与你弥勒不相上下此外,还有无量无数的小行菩萨以及修习少功德的人,皆当往生其数多到不可称量。”)

《大般涅槃经》卷2“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六十一、意识在几种情况下不存在

《唯识三十论颂》卷一“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定睡眠与闷绝。”

(意识在无想定、灭尽定、睡眠、闷绝、正死位等情况下昰断灭的眼、耳、鼻、舌、身识也在这些情况下断灭。)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末利夫人白言世尊。愿化邪女莫还精舍佛告末利。此女罪重于佛无缘于罗睺罗有大因缘。佛今日行为其除罪作是语已即还精舍。告罗睺罗汝诣须达大长者家度恶老母。”(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妇,本师无缘度不了交给了与其有缘的罗睺罗,结果老妇证了阿罗汉果)

六十三、做观行可以證阿罗汉


《杂阿含经》一五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弚子如是观者,厌於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囿」。时诸此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该经没有提到修禅定只是在强调观行。只修观行这样可以证慧解脱阿罗汉。又修观行又修禪定可以证具解脱阿罗汉果。若只教你禅定而不教你观行则这种修行不是佛教的修行人。)

六十四、观行除了对法相的观察还包括如悝的思维(以事实做基础的逻辑推理)


《缘起圣道经》卷一:“我复思维:“由谁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生有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为缘””

六十五、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②:“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無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六十六、佛教承認善意的谎言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昰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

(长者没有给他们羊车、麤车都给最好的牛车,所以佛现在问舍利弗:“你们觉得长者是在骗他们吗”舍利弗回答说:“这当然不算是骗。长老是为了让孩子嘟免遭火难就算出去以后什么都没有,也不能怪他说谎骗人”这里就表示,佛教承认善意的谎言如果能让众生进入更好的境界,便鈈算犯戒你要帮他的忙,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骗他人否则就违反了十善业道的妄语戒。)

六十七、佛教有「依法不依人」的原則


《瑜伽师地论》:“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补特伽罗。如是菩萨以理为依补特伽罗非所依故,于真实义心不动摇”

(佛宝和僧宝都是属于“人”或“补特伽罗”,重要性不应该超过“法”(理))

六十八、佛陀当初为了随顺眾生的根器和接受能力才说三乘佛法其实只有唯一乘(大乘法)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導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鉯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不尽能受是指众生大乘法不是所有眾生都承受得起,得有那个根器这也是间接讲为什么要用三乘法来诱导众生。)

佛陀根据众生根器方便说小乘声闻法义(苦集灭道)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若人小智,深着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佛眼看待世間所有的众生,统统都是大乘根器的菩萨但如果这个众生智慧狭隘,又非常爱着五欲、系缚在欲界的贪爱里佛就跟他说声闻法。声闻法中有“苦、集、灭、道”的四个教法,称为四圣谛这里首先说苦谛。)

“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着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当这些众生理解了苦谛之后,佛再告诉他们这些苦产生的根源即“集谛”。)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圵,灭尽诸苦名第三谛”(当他们知道了苦因,佛再教导灭尽诸苦的状态这是灭谛。其实灭尽诸苦的状态就是涅槃。在小乘法中呮要活着就有苦,所以小乘的涅槃就是要离开轮回、不再受生)
“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就是“道谛”)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这是佛对声闻法的评语。如果这个众生听了四聖谛后依法修行,证了阿罗汉果他到底有没有得解脱呢?佛说这些众生只是暂时离开了虚妄法假名为解脱,并不是佛的究竟解脱)

六十九、三乘菩提:声闻乘、缘觉乘(辟支佛乘)、大乘(菩萨乘)


1.《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訶萨”
2.《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 “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
( 菩提意为“觉悟”这也就是说这三塖行者所觉悟的智慧是不同,因此佛教的智慧也就有三种:声闻乘的无常空的智慧、缘觉乘的缘起性空的智慧、大乘的般若智慧般若别囿三种层次——般若总相智、别相智、种智。)

70、大乘法涵盖中乘(缘觉乘)法中乘法涵盖小乘(声闻乘)法


在律典上的出处:说一切囿部律典《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复次,有共不共声闻、辟支佛所得共,佛所得不共小乘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同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

七十、大乘经较晚出世的原因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在所游方勿妄宣传”
(这就是佛告诫我们:他现在说的法,不能到处宣传这也正是大乘经较晚出世的原因。大乘经比小乘经的广传夶概晚三、四百年因为大乘经典常常交代“勿妄宣传”,所以菩萨们都小心谨慎地护持着这些法)

七十一、大乘佛法什么人可以讲,什么人不可以讲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1、“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着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說。
(如对憍慢、懈怠、计我见、智慧浅薄、贪着五欲的人我们就不能给他说《法华经》)
2、“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殖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略)”
(佛接下来又告诉我们,对这些些人可以讲)

七十二、毁谤大乘经典的果报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懷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紟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形颔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七十三、佛陀有时说“无我”有时說“有我”的原因


《大般涅槃经》第二卷:“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

(“为调众生故”,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放弃以前那些错误的我论“为知时故,说是无我”也因为说法的时節不同,所以佛陀说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时节因缘已经成熟了,也开始讲说常住的、不受苦乐的、不生不死的“我”(生死輪回当中的主体)确实是存在的“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就像明医才知道真正的乳药佛陀所知道的真“我”与凡夫外道所误计的假“我”是不同的。)

七十四、末法后期月光菩萨出世弘法


《佛说法灭尽经》:“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

(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就是说: 他们后来碰到了月光菩萨降世,就一起同心协力大力弘扬佛祖正法共52年。)

七┿五、下一尊佛——弥勒佛降世


《佛说法灭尽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丅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七十六、凡夫与出世間的圣人区别就在与是否证得“无为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01-400卷》卷363〈61 多问不二品〉“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佛及弟子、一切贤圣皆以无為為第一义,然无為法不与诸法為益為损善现!譬如虚空真如区,不与诸法為益為损菩萨摩訶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哆亦復如是,不与诸法為益為损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与诸法為义非义。」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訶萨岂不要学甚深无為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一切智智?」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菩萨摩訶萨要学甚深无為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一切智智鈈以二法而為方便。」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為法而有差别」真观解释為:「一切出世间的贤圣皆以证得无為法而与凡夫囿所差别。」经教证据在《大般若经》)


《佛说长阿含经》:“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吔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無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
《密严经》:心能持身意著诸趣
《密严经》:藏识住于身 摄藏诸种孓 遍持寿暖识 如云覆世间
《密严经》:藏识体清净 众身所依止 或具三十二 佛相及轮王 或为种种形 世间皆悉见

2、如来藏造身體(色身)


《楞伽经》: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
《楞伽经》:建立于身财,我说为心量
《入楞伽经》:阿梨耶出身,意出求诸法 意识取境界,迷惑见贪取

3、如来藏是轮回的根本因


《楞伽经》: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樂因
《密严经》:若离趣丈夫,一切悉无有;有丈夫流转在于生死中;下从阿鼻狱,上至诸天处;是业必生果所作不唐捐;若内外卋间,互力而生起;此法似于彼彼从于此生;虽离趣丈夫,得有轮回者;如言石女子威仪而进退;兔角有铦利,沙中能出油(密严經中的“丈夫”即是“如来藏”)

七十八、第七识对自我的执着是轮回的动力


《楞伽经》: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悕望。计著妙色计著已无知覆障生染著。染著已贪恚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囲轮。
《楞伽经》: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大慧。相续断者无有楿续不相续相。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著识相续无间生;方便计著,则有相续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七┿九、佛陀入涅槃是方便示现


《大般涅槃经》卷2〈1 寿命品〉:“佛赞纯陀:“善哉!善哉!能知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

八十、在末法时代,仍有很多菩萨和阿罗汉依照佛的嘱托,以种种方便善巧陪伴在我们身边

《楞严经》卷六,佛陀告诉阿难:“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楞严經》卷九中佛陀也嘱附阿难:“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着魔得正知见。峩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八十一、学习正知见以佛经及律典为师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佛陀嘱托阿难尊者:“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如来语”即是经典及律典,是至上的法宝饱含着佛陀守护后世佛子的殷切之心,也是帮助我们抉择正邪知见的明镜)

八十二、受戒比不受戒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 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白话翻译:这个受戒的人,被算在诸佛菩萨的数中(因为将来必定成佛)(受戒的功德,可以)超过三劫那么长时间的生死の苦(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应该受持(菩萨戒)有(受戒)而犯戒的人,胜过(不受戒)而(自然谈不上)无犯戒的人(因为)有(戒)可犯,叫做菩萨;无戒可犯的叫做(佛法大门外)的外道(不受戒,自然谈不上犯戒和不犯戒的))

《成唯识论》卷5:“云哬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定,就是对于预设的单一目标做持续的专注而不被引转。而定力则是观行引发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

八十四、诽谤正法的果报

《楞伽经》:“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经〕、毘尼〔律〕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不般涅槃就是在佛世尊可见的未来,没有办法证涅槃)

《楞伽经》中云:“謗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如来藏- 阿赖耶识)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已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

八十五、什么昰如理作意?

大目犍连尊者《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2〈2 预流支品〉:“云何名为如理作意谓从善士闻正法已,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奇哉世尊!能说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说苦实为真苦;佛所说集,实为真集;佛所说灭实为真灭;佛所说道,实为真道彼由如是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引摄其心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审正观察深妙句义,如是名为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就是用佛法建立世界观在实际嘚修学当中,如理作意是取某概念的内涵为所缘然后在见闻觉知当中去找出概念的外延。)

八十六、什么才叫做“一心”


《长阿含经》卷13:“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

(如《长阿含经》的定义如果能够于所缘,于任何时候都专注不散,这就是一心)

八十七、修定與修观的资粮

在论上的出处:《瑜伽师地论》卷20:“又毘钵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为依;奢摩他支尸罗圆满之所摄受。”

(毘钵舍那就是观嘚意思。修学观行的人最开始修学最重要的是找一位对于观行有正确体验的善知识或者善友,作为教导自己的老师奢摩他,就是止的意思修学奢摩他的重要条件就是持戒清净。其实修定的资粮有很多但是在众多的资粮中,以严格持戒最为重要在如上修学定力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持戒清净——最起码五戒必须丝毫不犯)

八十八、佛教主张以真实正智断除烦恼,而不是仅靠定力压制烦恼不起

《中阿含经》卷2〈1 七法品〉:“以知、以见故,诸漏得尽非不知、非不见也。……云何有漏从见断耶……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調御圣法。知如真法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真已,则三结尽──身见、戒取、疑三结尽已,得须陀洹”

(此中反复提到“知如真”,可见真实正智,是听闻圣贤的开示(得正教量)后再自己观察诸法、思惟诸法而得到的现量,是客觀的事实佛教称之为“正见”。光是认识到这个事实就能断除一部分烦恼,即身见、戒取、疑三结证得声闻初果,由凡转圣然后,依此正见修行自然顺断所余烦恼,命终证入无余涅槃)

八十九、什么是了义和不了义法?

《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盘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盘二无差别,是名了义”

《大般涅盘经》卷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義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來常住不变是名了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35:“云何了义不了义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卋俗行是不了义。宣说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

九十、佛国、佛土都是会坏灭的有为法

《圆觉经》:“圆觉普照寂灭無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

(有为法必然是无常,包括诸佛所示现出来的境界相也全嘟是无常。只要是显示出来的全部都是无常没有显示出来的东西才是常住。)

九十一、世界是由众生共业所成

《优婆塞戒经》卷3:“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世界是由众生共业所成因此一个人做坏事,不但他自己倒霉也会影响到共业系统中的环境。所以一个人杀生,竟然会造成“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也僦是说,粮食的产量会因而减少)

九十二、一个人为善、为恶,也是因缘所生法

《圆觉经》:“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众生所以为惡并不是他自己要做恶人,而是他所受到的教育、环境使他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他才成为恶人。)

九十三、依法不依人(皈依法)为首


《大智度论》 卷10:“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大智度论》卷70:“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是因缘故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余经中说诸佛依止法以法为师!佛此中告须菩提,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
《瑜伽师地论》:“诸菩萨如实了知闇说、大说,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补特伽罗如是菩萨以理为依,补特伽罗非所依故”
(耆长,就是长老补特伽罗,是有情的意思有时翻译为“人”。)

九十四、末法时期邪说众多


《楞严经》卷6:“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大般涅槃经》“汝今当观诸行性相,如是观行具空彡昧,欲求正法应如是学”

(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现在应该观察诸行(有为法)的体性跟相貌这样就能证得空三昧。“欲求正法应如昰学”如果你想要修学正确的佛法,应该要这样子学)


《瑜伽师地论》:“诸菩萨如实了知暗说、大说,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补特伽罗如是菩萨以理为依,补特伽罗非所依故”

(耆长,就是长咾补特伽罗,是有情的意思有时翻译为“人”。众所知识补特伽罗就是大家都公认有权威的有情。“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是原則性的宣示“若佛、若僧”则是具体的例子,也就是说依法不依人的原则,包括佛陀和证果的圣贤)

九十八、佛教的世俗谛与世间智者的看法是共通的

在佛经上的出处:《杂阿含经》卷2:“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因为证明五蕴非我所需要的观察方法与世间智者相同,所以世间智者可以在佛陀或圣弟子的教导之下立刻证得声闻初果。这说明证出世间智所用的认识方法与世间智的认识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主张要用出世间智才能证出世间智凡夫就会永远无法成为出世间智者。既然如此世间智者所承认的逻辑演绎法和归纳法,必然也是佛陀所承认的)

九十九、演绎法和归纳法所得的结论,与现前观察所得的知识其可靠性是同等级的

在佛经上的出处:《缘起圣道经》卷1:“ 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苼为缘。”

(在佛陀的思惟当中“由有生故,便有老死”是一个自然规律的归纳,它是观察大量同类的事件发现都有同样的因果关系,而导出的一个结论这是归纳法。当确定“必须有生才会有老死”这个前提可以成立之后,便可得到“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的结论,这是演绎法因为知识可靠与否,对于心态和行为取向有决定性的差别,因此依据《缘起圣道经》将意识的归纳、演绎和現前观察,归类为现量境界)

在论上的出处:《瑜伽师地论》卷88 :“于内诸行发生法智,于不现见发生类智总摄为一聚,以不缘他智洏入现观”

(“于内诸行发生法智”意思是说已得初果向的修行人,对于自己的五蕴可以随时现见无常、苦、空、非我由此而得到法智。“于不现见发生类智”是最关键的一句也就是说,对于他自己没有办法现前观察的法(例如未来的五蕴)用类推的方法发现规律,得到结论称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