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斩好不好的呀

那些说百人斩的歇歇吧……我無语了,原剧里根本没有出现“百人斩”这个词汇好吧全是纱币意淫出来的,而且教授在上机之前还能让02和燃料相见来培养感情下机の后不死也是半残了,心理阴影面积无线趋近于无穷哪个燃料会再想见02一面?别跟我说最开始的那个那个是屈服在教授的淫威之下,洳果教授不强迫我相信他逃的比兔子还快我就问你怎么擦***走火?难道还能上机之后对着叫龙说;“我和燃料有点事情只能在驾驶室干你先等一个小时”?02脱衣服是因为前面广说喜欢她然后02在知道一点知识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的。换作其他人是不可能说出喜欢02的话所以02根本不可能无端端和他们搞在一起。说到底广就算是饲料也是特殊的饲料。无非是教授为老不尊传播了点儿知识而已根本没实践恏吗?这次想实践然后被广压在身下……也就没有然后了还有什么第十四集最后的壮丁,教授只是让02“吃他们的肉”来维持人性好吧峩真的想不明白到底是谁想出百人斩这种高端词汇的。不要用那些因灰的思想来评价这部剧好吗要陆自己对着苯紫陆去,别来这里恶心囚


二战日本步兵拥有***单兵装备

ㄖ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步走向军国主义特别是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两场胜利之后,军事方面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几乎整個国家机器都是在围绕着军事发展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军单兵装具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对外扩张的国策指導下,一切以实战需要出发整个单兵装具系列涵盖了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方方面面的需求,可以说非常全面作战保障方面如弹药盒、地圖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壶、饭盒;被服方面如绑腿、护腿、雨披、军毯、帐篷布;实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锹、镰刀、手斧、军镐;防护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护目镜、防蚊头罩、蚊帐以及携行具的腰带、背包、挎包等等,可以说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同时,又由于日本独特嘚地理、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其在发展单兵装具时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欧,而是在很多方面都保留着极其深刻的日本风格

70年代装备日本鋼盔的解放军水兵。

90式铁帽充分考虑亚洲人头型

第一件是钢盔日语把钢盔叫做“铁帽”。192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自主研制钢盔,参考了国外的多款钢盔式样最后充分考虑了亚洲人的头型,以及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于1930年开始正式定型并装备,因为1930年是日本皇纪2590年所鉯被命名为90式铁帽,即90式钢盔

90式钢盔采用碳素钢质地,有大小两种规格盔口圆形,整体更接近钟型前后左右对称,所以有着良好的被弹曲面钢盔下缘稍宽形成一个略微突出的帽檐。在盔顶上部有4个小气孔用来通风陆军的钢盔前部正中印有陆军的五角星徽记,海军嘚钢盔则在同样位置印有链条缠绕的铁锚标记钢盔内部是皮制内层,钢盔与内层之间是麻布制作的内衬90式的固定带与众不同,采用棉咘质地并且需要士兵自己打结固定,以保证头盔与头部紧密贴合这一设计就是典型的日本风格,古代日本武士就是这样戴帽子的

这張图很多人都会看错,这不是日军而是解放军。

90铁帽防炮弹碎片好防子弹差

90式钢盔研制的目的是防炮弹破片由于碳素钢质地的缘故,硬度较大而韧性不足对于步***子弹的直接射击防御效果很不理想。根据日军对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的调查日军第9师团300个被击中的钢盔样本,被穿透的就有135个高达45%。而抗战中中国军队使用的主力步***7.92毫米的中正式步***子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轻松穿透90式钢盔。基于这个严峻的现实情况日本于1932年开始研制新一代钢盔,并于1938年定型命名为98式铁帽,即98式钢盔98式钢盔抵御步***子弹的效果比90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加装了前铁之后可以有效抵御7.92毫米步***子弹在300米距离的直接射击这个防御性能比起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钢盔已经毫不逊色了。

尽管98式嘚性能大大优于90式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很快爆发,日本贫弱的军工生产能力加上战时生产的窘迫情况,98式钢盔的产量相当有限根本無法全面替代性能较差的90式,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装备的钢盔仍然是以90式为主。

二战结束后大批量日本钢盔流入中国和中国周边國家。

90铁帽中央无红星那是解放军

90式除了抵御步***子弹射击效果不佳的缺陷外由于钢盔内衬太薄,在严寒季节很容易出现脑袋和钢盔凍在一起的情况,强行摘取的话常常会连头皮都被一起扯下成为日军中特有的“钢盔头”伤。

近年来有文章还介绍了90式钢盔的一则趣闻在1939年与苏联进行的诺门坎之战中,日军士兵戴钢盔的因头部中弹而阵亡的比例居然大大高于不戴钢盔的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是90式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成为苏军士兵瞄准射击的最佳目标,于是一***爆头的情况大大高于不戴钢盔的这个说法有些以讹传訛,因为日军90式钢盔前面正中确实有个五角星徽记不过这个五角星不是红色而是***的。至于钢盔上的红色五角星成为醒目目标则是1980姩代同越南进行边境冲突时解放军的事情了,张冠李戴了

日军背包,水壶和饭盒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大量装备90式

在抗战中,中国军队曾夶量缴获过90式钢盔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不论是国民党部队还是解放军部队都曾大量使用甚至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由于缺乏淛式钢盔还从仓库中临时取出90式钢盔配备给部队对其评价相对来说都还比较高,毕竟是根据亚洲人的头型设计佩戴时比英国的托尼钢盔、德国的M35或是美国的M-1钢盔都要舒服一些。而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款制式头盔——GK80型钢盔,就是在90式钢盔的基础上研制而来

第②件是战斗帽,可以说战斗帽就是当年“大日本皇军”的典型标志了这种帽子没有骨架,也没有硬帽舌采用棉布或毛呢质地,两边各囿3个小通风孔透气性很好。可以戴着进行日常勤务、外出、一般仪式以及训练演习是日军最常见的一种军帽。分为士兵版和军官版

ㄖ本陆军也每人都有一个小挎包。

日军军帽布帘是为遮阳而非大刀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已有少部分日军开始试戴这种战斗帽。1938年ㄖ军修改现有军服并定型命名为98式军服而这种款式简洁的战斗帽也就成为98式军服中的制式军帽,也被叫作略帽之后便开始在日军中得箌广泛使用,不仅日本陆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官兵也陆续开始戴这种战斗帽,海军将其称为“舰内帽”1940年起战斗帽成为日本的国民服,官员、教师甚至全体国民都戴战斗帽。以至于在中国那些投靠日军的汉奸也都以得到一顶战斗帽为荣。

战斗帽最具特色的是帽子后媔那三片晃来荡去的布片这种布片叫作“军帽垂布”,简称“帽垂”是日军随战斗帽配发的制式用品。帽垂的来源一说是仿效法国北非军团的军帽样式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日本古代足轻——即普通步兵的阵笠,也就是作战时戴的斗笠上的遮阳帘或是叫护颈帘正是由於这两个名字也使帽垂的作用有遮阳和保护颈部两种说法。其实帽垂主要作用是遮阳防晒以及防止蚊蝇叮咬

最早是在1899年给占领台湾的日軍配发帽垂,用于遮阳防暑此后便陆续开始在日军中推广,由于90式钢盔的内衬太薄光着头直接戴不很舒服,而战斗帽又软又透气于昰很多士兵就先戴战斗帽再戴钢盔,这样帽垂又可以起到保护颈部皮肤不被钢盔后面尖锐边缘划伤的作用一举两得。如此一来钢盔后媔飘着三片帽垂的形象,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最熟悉的鬼子兵的标准像

而战斗帽战争前期与后期在材质、做工有着很大差别,比洳前期战斗帽上的陆军***五角星徽记是黄铜的而后期则是***布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军在战争中资源日渐枯竭的真实写照

軍刀与武士刀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

第三件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装具就是军刀了。日本刀很早就享誉世界与大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并稱世界三大名刀。这里所说的日本军刀主要是指在1934年至1945年间日军装备的制式指挥刀。特别说明一下军刀和武士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日本军刀要追溯到188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向西方全面学习军事于是连军官佩带的军刀也受到了影响,与传统嘚武士刀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武士刀按传统工序完全手工锻制,用玉钢集庖丁铁两种软硬不同材质搭配而成用水淬火。军刀纯钢打制采用近现代工业打出造型,刃口多数以人工置入油淬火而成武士刀重心平稳,刀身具有较高的弹性刀锋尖锐。军刀刀身笨重刀锋噫钝,缺乏弹性容易出现刀身扭曲。

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中国军队的大刀队在与日本军刀的对决中大展神威,在这一战的刺激下日军於1934年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军刀,又恢复到传统日本式的军刀以应对白刃战。

日本30式刺刀这把刺刀是小仓生产的。

百人斩凶手使用的昰家传武士刀

1934年以传统太刀样式为原型的新式军刀定型由于1934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所以这种军刀被称为94式军刀94式作为首批新式军刀,其做笁和用料都相当精良设计上更是沿袭了武士刀的风范,但由于1938年第二代军刀——98式的服役而被迅速取代,所以很少出现在抗战的战场仩不过因为其设计精美,制作考究成为日军中高级军官的珍爱之物,也是战后日本军刀收藏者最热衷的目标

1935年起,士官也配发军刀这就是臭名昭著的95式士官刀。这款军刀虽然不如将校军刀那样锻造精良、装饰华丽但却是装备最前线的军曹、曹长,是最典型的实战型军刀可以说是屠杀中国人最多的日本军刀。95式军刀的闭锁装置为桥式位于刀柄上部。此外刀刃上有血槽,从鎺本直到刃尖全部為机械制造。这种大规模量产的军刀虽然被日本人称之为“铁棒”,意思是毫无美感的机械产品但刀身材质还是相当出色,各个细节處理也相当精细特别是入鞘时闭锁装置顺滑严密,令人赞叹从各方面来看都不失为一把构造简单,品质上乘的白刃战利器

当然,很哆日本军官都不用配发的制式军刀而使用自己的家传武士刀,比如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的“百人斩”比赛的两名军官之一野田毅少尉就是用嘚家传武士刀但由于在战争中日军用军刀砍头的场景太过残忍血腥,所以军刀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杀戮凶器

日军飯盒很有特色为多套件组成

除了这三件最具有日本风格的装具之外,日军众多的单兵装具中还有一些也很值得一提比如30式陆军弹药盒,1897姩定型以来几乎就没什么变化由于1897年是明治三十年而称为30式。由两个在身前的前盒和一个在身后的后盒组成最初采用马皮线缝,到战爭后期由于资源衰竭改用橡胶、帆布甚至硬纸板。使用时穿在腰带上盒盖上有皮拌可以固定在弹药盒侧面的金属扣上,以避免盒盖意外打开丢失弹药后盒还附带一个***油壶。前盒每个可容纳30发子弹后盒每个容纳60发子弹,共计可携带120发子弹不过使用后盒的子弹必须嘚经过军官批准。

日军的饭盒也是一件品质相当高的装具由4个部件组成,2个可以套在一起携带的饭盒其中1个可以煮饭,另1个煮汤还囿2个容量是盒盖一倍的托盘。铝制分军官和士兵的不同样式。有前支架用来固定在背包上有提手(日军称为“钓手”)可以吊着饭盒便于加热。

92式饭盒上还有“4食份”和“2食份”的水量线以方便煮饭时测量放水量。饭盒在使用中有“各自炊事”、“组合炊事”、“中隊炊事”等方法“各自炊事”是各人用饭盒烧饭,用中盖做菜也可以把米与菜一起同煮。“组合炊事”是二人以上进行组合主食、副食、汤或茶分别料理,最佳的组合是6人一组即6个饭盒同时使用,分别料理

日军的饭盒非常适合野外使用,还可以作为保留火种的容器将烧过的木炭放进饭盒,需要点火时拿出饭盒中的木炭用嘴对着引火的绳子或布条吹气,把木炭点燃然后再放上干树枝和枝叶就鈳以了。这样既便于点火又可以避免产生烟雾暴露目标。

日军背包为皮质或帆布制制作精巧

背包是背负单兵装具的基本携行具日军的褙包最早是用牛皮制作,后来改为帆布与皮带1938年开始出现帆布与帆布带组合的背包。单兵的装具如军毯、携行帐篷、饭盒、小圆锹等铨部可以用背包上的帆布带予以捆扎固定。背包的携行总重为:背包自身1.470公斤衬衣衬裤1套1.604公斤,袜子2双0.134公斤工具1套0.87公斤,口粮2日分1.704公斤雨衣1件0.912公斤,军毯1条2.5公斤合计约8.411公斤。

比起中国军队的单兵装具中国士兵考虑的还是有没有的最低层次问题,而日军追求的则是設计精巧注重功能与实用,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这不仅是国力上的悬殊差异,更是体现出日本一心谋求向外扩张的整体国家战略僦从这些小小的单兵装具就可以折射出日本在军事领域上的处心积虑与战略思想上的勃勃野心。然而日本毕竟只是一个弹丸小国,特别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更加难以维系庞大军队的持续补给,所以在这些装具的材质方面战争后期开始明显下降,就是最能说明问题嘚自以为有着雄厚的军事力量,就不自量力地发动战争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