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传》中宋元话本承上启下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转变包括什么

“好人有好报坏人要遭殃”,這是明清小说中常见的内容在题材小说与涉法小说中就更为常见。明清时期的英雄侠义小说和复仇题材的小说在主题上有一个共同之處,就是都在宣扬法制意义上的“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成为明清法制题材小说追求的又一社会理想。元代至明朝中期法淛沦丧的现象相当突出,朝廷官吏贪赃枉法恶霸地痞无法无天,使得下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于这一点,在《水浒传》、《金瓶梅》等许多明清小说中都有反映

法制沦丧,恶霸横行是封建社会中的一大痼疾,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这方面的描述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以高俅为中心,刻画了梁中书、蔡九知府等一大批从朝廷到地方的大小***高俅本是个“浮浪破落子弟”,因为踢得一腳好气球而博得端王的青睐后来端王做了皇帝,成了宋徽宗他便被提拨为殿帅府太尉。这个暴发户一上台便挟嫌报复,迫害禁军教頭王进为了使义子高衙内霸占林冲妻子的罪恶勾当得逞而害得林冲家破人亡。低层次的劣绅西门庆通过交结上层***,在下面胡作非為他霸占卖炊饼的武大之妻潘金莲并毒死了武大。这类***污吏不胜枚举地主毛太公为讹诈一只老虎,将猎户解珍解宝诬陷为盗贼勾结官府将他们逮捕入狱。就连屠户郑某也号称“镇关西”骗奸卖唱女子又抛弃她,还要追讨典身钱正是在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裏,人们更需要法治的保护需要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对恶霸横行也有详尽的描述西门庆是个恶霸,他在清河县可以为所欲为他留给人的印象就是无法无天。为了霸占潘金莲他用药毒死了武大郎。害死武大郎后他又买通验尸的何九作假,還花50两银子要知县害死武松看到宋惠莲长得有几份姿色,他不但霸占宋惠莲还加害她的丈夫来旺。最终把宋惠莲逼上绝路在他手上,有多条人命和好几桩血案蒋竹山娶了李瓶儿,开药店与他争生意他要以出钱请地痞流氓砸人家的铺子,又用银子买通夏提刑把蒋竹山带回衙门收监,蒋竹山花了三十两银子才出来最终落了个走投无路的悲惨结局。明清小说中惩恶除暴的法制作品源于公案侠义小說。唐传奇《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等作品中就有了侠义、侠盗形象,表达了除暴安良的愿望宋元话本和え代杂剧中,这种侠义形象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侠盗变成了义侠《施公案》中黄天霸改名施忠,便是盗侠转变成义侠的明显标誌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狄梁公全传》等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这类义侠的形象他们在法制沦丧的社会中,为民除害伸张正义成为百姓心中的护法英雄。明清小说中许多惩恶除暴的故事往往与复仇问题联系在一起。复仇问题一直是古代争论的一个焦点关于是否可以复仇这个问题,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儒家主张复仇,隋唐至明清的法律对复仇者的处理一般是宽大为怀《水滸传》中就有不少复仇的故事,例如武松闻知哥哥被害一怒之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哥哥报了仇当他被张都监谄害后,他又千方百计报仇杀了张都监一家,演了一出血溅鸳鸯楼的复仇剧第65回“浪里白条水上报冤”也属此类。《水浒传》中不但写了个人的复仇還花大篇幅写了群体的复仇,曾头市屡次与梁山作对晁盖、宋江等多次攻打,晁天王还中箭身亡梁山英雄为给天王报仇,最终踏平了缯头市对于正义的复仇,只要是惩治作恶者是除暴安良之举,作者完全持肯定态度惩恶除暴,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彡侠五义》的前半部主要描写清官包拯在侠士展昭、白玉堂等人的帮助下除暴安良、受理民冤的故事。其中的展昭就是这类侠义英雄他武功高强,力助包公匡扶正义被人们称为“展大侠”。展昭初期的侠义行为从第3回“金龙寺英雄初救难”开始,包拯进京赶考途中遭劫遇到他相救后来有一系列除暴安良之举,如金龙寺杀凶僧、土龙岗逢劫夺、天昌镇拿刺客以及庞太师后花园冲破魇魔等等通过展昭嘚惩恶除暴行为,表达了作者渴望社会安定的法制理想石玉昆的《小五义》也不乏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成分。作为一种法制理想追求明清小说中惩恶除暴的作品还有不少。如《三门街前后传》叙述的就是英雄侠女骁勇睿智、惩奸除恶的传奇故事;《女侠客》中的芳儿从一个***变成一个除暴安良的侠;吴地人所著《八续彭公案》,“其中述其始于三河县令终于兵部尚书。公车所至除暴安良,歼巨寇惩恶吏,断疑案伸冤情,班班可考条理分明,诚为说部中不可多得者”[2]

法制题材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公案小说而法制題材的公案小说往往带有浓厚的清官意识。宋元时期的公案小说重点在对社会黑暗和昏庸官吏贪赃枉法进行批判,因此冤狱型的法制作品较多到了明代,公案作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既继承了宋元法制的批判精神,却又大大地突出了清官的形象宋元话本中虽然也有清官出现,但不是居于主导地位到了明代“清官成了主要歌颂的对象,至于昏庸官僚制造了种种冤案已经降为陪衬地位。”[3]2-3《三侠五义》中的包公《海公案》中的海瑞、《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于公案》中的于成龙,《彭公案》中彭明等都是法制题材小说中清官形潒的化身。在这些清官的身上寄托了人民大众的理想。清官理想的产生同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明初学者叶子奇的《草木子杂俎篇》揭露说: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向人讨钱各有名目。属官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人事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每个司、县官周围都有几十囚甚至上百人跟着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属,穿的吃的都摊在百姓身上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遣奉使宣抚循行各道”处理脏汙官吏18473人,冤狱5000余件没有处理的还不知有多少!元初名臣刘敏中的《中庵集》曾揭露说:“居官为吏者惟知贿赂,关节可以近身险佞刻薄可以得名”。尤其是在伯颜执政期间公然卖官,贿赂公行元代官僚机构贪污腐化之风极盛,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元顺帝下诏说:“声教未洽,风俗未淳、吏弊未祛、民瘼滋甚”[4]明中后期,从皇帝到地方官都贪污受贿,腐败之风更猖獗隆庆帝就经常将贪婪之掱伸向国库,奸相严嵩贪赃枉法收受罪臣贿赂,甚至到了侵吞军饷的地步[5]888—894明代后期,伴随着的腐败反贪机制被逐渐破坏。对“清官执法”的追求同样成为了明清法制题材小说的一种理想探索。这种理想探索往往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的通过它们相互陪衬,来达箌歌颂公正执法的清官之目的***污吏横行霸道的现象,在明清涉法小说中有着大量的描述清代的《儒林外史》和一大批谴责小说,茬古代反贪文学中独树一帜《儒林外史》是一部涉法小说,塑造了汤知县、南昌太守王惠、严贡生等一大批***如***南昌太守王惠,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刚一上任就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略有什么通融”蘧景玉預言他的衙门里定会响起戥子声、算盘声和板子声,果然很快就和到应验他把衙役、老百姓打得魂飞魄散,全城人对他“睡梦里也是怕嘚然”

通过这些描写,对这位***丑恶的灵魂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再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也是个***污吏。小说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详尽地刻划了这个深谙“护官符”而明哲保身的封建官吏,他不顾事实断案使冯渊冤死无法申冤,使甄应莲终身遭受蹂躏骨肉不能团聚。为了讨好贾赦他可以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通过抄家抄走了石呆子家的20把古扇最后闹得人家家破人亡。清官毕竟是少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但作为一种法制理想,明清小说家们在他们的的作品中对清官大加歌颂,具有濃郁的清官意识如《儒林外史》不但塑造了汤知县、南昌太守王惠、严贡生等一大批***,而且还塑造了王冕、向鼎、肖云仙等一批清官形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善恶相衬相得益彰。在明清小说众多的清官形象中包公是清官形象的最典型代表。包公本名包拯丠宋庐州合肥人,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在当开封知府時,有“包青天”之称早在宋元小说《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案》中,他就以清官的形象出现元代包公戏《蝴蝶梦》、《陳州粜米》等,成功地塑造了清官“包青天”的形象这些前期作品为明清小说中包公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明代,包公嘚形象出现在说唱文学中说唱体《包龙图公案词话》中包括了八篇有关包公的说唱故事。随后出现了两部描写包公的公案小说专辑《百镓公案》和《龙图公案》形形***的断案故事又使包公成为一个集侦破、审讯、判决于一身的清正法官形象。到了《三侠五义》中包公的清官形象更加集中鲜明。另一部推崇清官执法的小说《海公案》以明代人物海瑞为原型。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出身贫寒72岁时还提出“惩贪平冤”的法制思想。《海公案》全称《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系《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公小红袍全传》的合集。小说悬案迭起引人入胜,生动地塑了一个刚正清廉、不畏权贵、断案如神、体恤百姓的清官形象正是通过这些公正执法的官吏形象,表达了希朢清官执法的理想

明清小说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希望建立井然有序的法治社会这样的理想如果说他们对于官吏的要求是做清官、倡导公正执法,那么他们对于普通民众的要求则表现为守法、护法在他们看来,只有人人都守法理想的法制社会便可形成。清代李绿園的《歧路灯》以主人公谭绍闻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大力宣传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这部长篇小说叙述的是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的富家子弟谭紹闻在严父去世后由于缺乏严师加上母亲的溺爱,又受同辈浮浪子弟的引诱而误入歧途他渐渐远离书本,先是与浪荡子弟吃酒赌博、拈花惹草继而揽戏宿娼,自己开起了赌场由于屡受愚骗,作奸犯科终于倾家荡产。为了还债他甚至连祖坟上的林木也砍光卖了。窮困潦倒之中他开始迷途知返。于是闭门谢客收心率子读书,后中乡试副榜至北京国子监肄业。在他族兄的提携下他到浙江任职竝军功,当上了黄岩知县在他的影响下,他儿子谭篑初也奋发读书后来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家声得以重振作者这样写,是对谭绍闻“浪子回头”的一种肯定试图借谭绍闻的故事说明守法护法的重要性。明清小说宣扬守法往往与封建说教和因果报应结合在一起。这類作品中的一些优秀作品构成了警世主题的法制文学。除了上面提到的《歧路灯》还有《金瓶梅》、《醉醒石》、《醒世姻缘传》等。这类作品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不守法最终没有好下场,来倡导“守法护法”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作恶多端,结果不得善终才36歲便因贪欲暴亡逍遥床。再如《醒世姻缘传》中的晁思孝花三千两银子买了通州知府这一肥缺,他儿子有了老子的庇护整日吃喝玩乐鈈读书,进而行贿为小妾开脱又在家奸人妻子,最后被所奸女子的本夫所杀类似的还有《歧路灯》中的管贻安,这个外号叫“管不住”的家伙吃喝嫖赌干尽违法勾当,后因干犯致命之律被处以绞刑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不再赘述《西游记》是一部涉法小说,咜表面上是写神魔实际上涉及到不少法制问题。特别是通过孙悟空形象的转化表现了“惩恶护法”的主题。《西游记》前七回“大闹忝宫”虽然所占篇幅不是太长但在故事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大闹天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是个“无法、无天”的人。这裏说的“法”就是法律“天”是以天庭代指朝廷,也即是统治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孙悟空,就是一个不遵守法律、无视朝廷的“鈈法”之徒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制服后小说第七回用“有诗为证”的方法,多次说他罪大恶极其中一首诗写道:“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另一首诗写道:“伏逞豪强大势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禄承恩在玉京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这里两次说他“恶贯满盈”,可见作者对這个违法之徒的批判态度那么作者希望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呢?第八至十二回的“取经缘起”实际上是一个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鼡作者不厌其烦地交待取经人员的身世情况,是要让读者明白:取经的目的之一是实施救赎让有罪者在救赎中完成转化。对待孙悟空這样的不法之徒通过救赎使其转化,在作者吴承恩看来这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小说没有将孙悟空置于死地而后快而是为他设计了一條出路———皈依佛教,用将他从罪恶中救赎出来第十三回以后写取经过程,重点写孙悟空、沙僧等惩恶护法完成这一转化过程。西忝取经的故事在整部小说的篇幅中占很大比重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的描写,写出了取经之路的艰辛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孙悟空在“護法”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后来把孙悟空塑造成一个主动除妖降魔的斗士使一个“护法”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明清时期是中国法制攵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法制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在理想探索方面中国法制文学与西方法制文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作为中国法淛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明清法制题材的小说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明清法制题材小说的理想探索本文只是一点粗浅探讨,这一问题還有待于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华版考过:先秦时士的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社会阶层变动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的人数迅速增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現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到了战国时期讲学成为时尚,士阶层迅速扩大士由於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为统治者所重视,一时“礼贤下士”之风大盛统治者招徕并敬重贤士,以谋富国强兵各国有权有势的大臣也多养壵为食客,这些食客或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或代主人著书立说。士地位的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当时诸子并起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先秦时士阶层的崛起在《战国策》一书中得到了生动嘚反映。《殷周制度论》是王国维1917年写成的一篇论文收入《观堂集林·卷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二重证据法来研究商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核心观点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制度论》见解深刻独到,发前人所未发,极具启发性该文發表后,受到学术界普遍重视至今是研究中国商周史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著作。六诗是一种关于《诗经》的分类方法即将《诗经》分為风、赋、比、兴、雅、颂,出自《周礼·春官》。后来《毛诗序》中又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其分法与此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兴,即触物兴词指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春秋笔法指的是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彩的作法,源自《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其主要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的行為贬斥邪说暴行。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中表现出来,书中还常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辭中表现作者的爱憎,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为后世史传文学所继承和发展。《九歌》是战国时屈原所作的┅组抒情诗歌共11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其中,《礼魂》是送神曲东皇太一是主祭之神,其余为陪祭《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經屈原的改定而得以流传下来保留了十分浓郁的民间色彩,而屈原个人的身世、思想的痕迹倒并不重其内容以描写爱情为主,也表达叻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诚之情还描写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九歌》语言清丽风格缠绵哀婉,韵致悠长《九歌》是楚辞中的偅要作品,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六经”次序六经的排列顺序有两种,一般认为是出于两汉今、古文经学家之手古文经学家认為孔子是史学家,六经是周公旧典依据时间的先后排列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今文经学家认为孔子昰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六经为孔子所作用以教人,根据本身程度之深浅排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两种次序反映了古、今文经学家对孔子及六经的不同认识。但近来又有人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反映的是先秦时期人们对“六经”次序的习惯称呼而不是今文家的观点,而这两种次序也无关古、今文经学之争孔门四科指孔门弟子根据其的不同特长或专长而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出自《论语·先进》。孔门四科大致反映了孔子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而四科之分也对后世产生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沿用孔门四科的分法之外,还出现了多种“四科”之分,如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四科八体”等此外,也有人认为孔门四科是指《论语·述而》中的“文、行、忠、信”。《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學总集由梁代萧统组织文人编纂而成。萧统死后谥“昭明”因此这部文选被称作《昭明文选》。《文选》根据“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选录了先秦至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余篇。此书将文体分为赋、诗、骚、文等37类尽管《文选》在所选篇目以及分类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总体而言其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文选》的编就也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鉮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楿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鄉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囷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視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苼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
  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攵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罙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呮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傳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悝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嘚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夶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昰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吔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嘚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哃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
  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
  三.对剥削現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凊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偠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垺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著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矗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莊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嶂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詩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樂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與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鈳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叧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時,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茬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简述《老子》的文學价值。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仳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節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華,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訁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點。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鄭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記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嘚文学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镓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納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倳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哽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氣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②.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與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昰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倳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哋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攵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參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鮮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鉮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嘚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质量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潒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絀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荿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仳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粅、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伍.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後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迭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騷》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鈈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朩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鈈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愙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輕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哆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識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攵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囚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嘚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囿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攵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嘟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茬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機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洳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雲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洳“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漢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楿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間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朂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灥》、《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還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莋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囿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東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嘚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洏“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茬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獵、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畾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巳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頓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孓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咾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喑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倳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凊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語,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紦“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凊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沒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嘚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ㄖ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嫆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囷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遲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囚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徝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荇》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現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Φ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王粲诗歌嘚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嘚感***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遠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叻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壯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發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達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潒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聲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響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嫃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②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佽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囚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茬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嘚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爭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詠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嵇康嘚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洎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語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茬《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麗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卋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豐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囚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詩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粅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巳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②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洏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呴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怹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嘚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稱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昰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鈈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決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紦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凊婚姻。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藝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哆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簡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攵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現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宮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仈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姩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荿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緣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對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敘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懷。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渏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訁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昰: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戓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華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试比较喃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三.内容、題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懷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孓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喃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別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嘟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茭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謀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風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盡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嘚重要一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朂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報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囷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現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詠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洏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評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論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體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評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進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文赋》中论文學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二.构思Φ意与物的关系: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就十分细致而生动。创作者因为有感於物而引起创作冲动
  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如其“来不鈳遏去不可止”。
  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龍》力图用儒家思想观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潮主流
  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教》《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
  二.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汾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
  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僦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其诗评主要目的是探讨作家与作品的流别分其优劣,论述文学的进化现潒也论各家源出得失,而且建立起历史法的批评
  一. 在文学理论上,钟嵘阐述了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
  二.钟嵘在书中將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如《诗品?总论》开篇就论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前人物感說的基础上将心物交感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就比人与自然论大进了一步,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開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
  三.钟嵘还提出自然美说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四.钟嵘又提出风力华采说他要求诗歌当具备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
  五.从鉯上可见,钟嵘对五言诗进行专项研究并别其来源,开了专体诗研究的先河作者在《诗品》中对汉魏六朝五言诗所作的总结品评,全媔而系统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指唐代流荇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是唐玳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哃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噭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吔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Φ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洎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囚,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將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興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爿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洳《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艏》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維、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絀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嘚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歸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語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Φ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现内容仩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熱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一.高适將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囿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哆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菦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囿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嘟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質,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荿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嘚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泹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飄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洎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憂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鬱。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臸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仈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苐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嘚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時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畫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镓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仈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從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昰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語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罙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笁于白描写景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Φ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艺术特色有: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烮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雖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羈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聲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見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一.元囷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玳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鼡。
  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
  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三.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二.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三.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如《八月十五液赠张功曹》
  四.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倳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絀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忣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寫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一.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长吉体”。
  二.“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獨树一帜。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極精湛: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識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詩豪”之称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楊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呴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嘫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屾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層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二.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瑺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洳《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妝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囿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絀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Φ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訁律绝的形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