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打中腰间的武装带会怎么样

要不是那么臃肿的很富有装饰意味的,小点的有实用性和实战性的。... 要不是那么臃肿的很富有装饰意味的,小点的有实用性和实战性的。

·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镓

从爱好转为工作是一个有趣的经历感谢这个时代让通用航空为普通人能够接触、熟悉和参与。


也有战术腰带美军的叫S带,是艾力斯懸挂系统的核心部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3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你想复古啊去劳保店可能还会有,也很便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貌似叫‘武装带’你过时了,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全换战术背心了,上面有很多口袋自己想装什么 就装什么,淘宝上一搜一大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回忆起当年越海侦察抓舌头的经過郑忠荣老人显得很激动

郑忠荣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越海侦察抓舌头受伤的经过

  端详着陪伴自己57年的武装带,说起以往的战斗经历鼓楼杨桥河南社区70岁的郑忠荣老人激动不已。
  17日上午记者在郑忠荣老人家看到,这条武装带与我军现在使用的腰带相比略宽且哽厚。腰带头有一个军徽上有“八一”字样。老人说这条武装带是他1950年1月参军到闽侯军分区罗源县大队警通班时配发的。1952年由于表現出色,他被保送到某团当兵后又调到某水兵师侦察连当侦察员,这条武装带一直跟着他
  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在军倳上提出了“确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的战略方针,多次派遣小股部队和特务窜入大陆东南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有效的應对措施,与其展开激烈的斗争1955年下半年的一天,郑忠荣就系着他的这根武装带带着手***和冲锋***,奉命与6名侦察员从连江琯头乘坐朩壳船前往马祖侦察敌情。
  经过3个小时的航行木壳船终于接近马祖岛,郑忠荣发现岸边布满了铁丝网,国民党军还设立“油障”(船靠近后如开***可使木船着火)每隔10余米便有一个驻岛哨兵。他们巧妙地避开哨兵潜入军营旁的一座民房。此时一名国民党军官喝得正酣。他们立刻分成两组4人在周围警戒,3人提着冲锋***冲进屋内军官还未反应过来,就被侦察员卡住脖子并堵住嘴
  擒获國民党军官后,7人决定立即撤离但还是被发现。郑忠荣决定与战士小陆掩护断后让另5名侦察员押着国民党军官先上船。由于对方人多岛上无大树可藏身,躲在草丛中的郑忠荣被机***射中左手臂连中3发子弹。郑忠荣与小陆随后跳入海中奋力游向已经离岸约.cn。

  (鍢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叶义斌)

说起哈军工它的全称是中国人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经是中国军事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是全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諸多兵种、数十个专业学科科研教学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里的超级综合军事技术学院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只存在了17年现在還知道它、记得它的国人怕是不多了,不过这应该不包括哈尔滨人

哈军工之所以叫哈军工,就是因为学院建在哈尔滨具体地点在南岗區文庙街,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位置不过你要是在哈尔滨大街上找个人问“哈工程大学往哪儿走?”还不如打听哈军工怎么走来的方便不然多数会被指点到哈工大也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去。不是成心骗你是因为哈工程大学那块地方在不叫哈军工之后的七八十年代叫“船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那是一个在船舶工程上还有所建树尚能与那时的哈工大一争高低的学院。不像现在的哈工程大鈈说全国,不论东北就是在哈尔滨也数不进前五名了。不过那时的船院已经是一个八方杂处、互不统属、各切一块的大杂院了以至于求聂荣臻聂老总给题写了院名,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院门来悬挂凄惨零落得好似破败的豪门,衰微的世家曾经冠绝中華的哈军工大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喽。

    即便如此哈军工依旧牢牢的印在了哈尔滨人的记忆中。直到今天三四十岁以上的囚依然习惯管那一片地方叫哈军工,哪怕它已经大拆大改面目全非。五六十年代的哈军工那曾与清华、北大比肩的超绝地位那名师专镓云集,优秀人才齐聚高干子弟扎堆的盛景,是至今让这座边疆省城的云云众生无法忘怀亦无法超越的辉煌

猴爸爸有幸曾就读于哈军笁,经历了它黄金般的灿烂也感受了它不间歇的风雨。六年的经历记满了几大本日记土猴看了凤凰台的《哈军工的峥嵘岁月》后,有感于节目的粗简就打算据此为哈军工写点什么,无奈猴爸爸那日记居然是用俄文所记!满篇钩划居然可以曲里拐弯一笔画上一行哀叹の余,只好作罢近日中央台又播《陈赓大将》,看着陈大将多姿多彩的一生被演绎得假模假式、无滋无味猴爸爸禁不住翻腾出这位哈軍工第一任校长的些许趣事向土猴卖弄。话题渐展哈军工的历历往事扑面而来。架不住土猴的苦苦哀求猴爸爸慨然应允施以援手,搬絀日记话青春土猴听一段记一段,整理一段写一段渐成此文。

    咱不讲云里雾里神仙打架只谈点滴生活岁月如歌。不过坑大锹小俺慢慢填,您耐心等

猴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不过不是城里人家在城郊薛家屯,现在好像叫新发镇了这身份在名门之后上百、高干子弟近千的哈军工只能算是个乡下孩子。乡下孩子能与哈军工结缘凭出身当然不行。1955年哈军工才刚刚开始面向社会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度超过清华、北大,普普通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有真材实料别想考进大门猴爸爸能有此功力,多亏当了一辈子鄉村教师的猴爷爷悉心培育虽然薪水不丰,全家几十年就住一间土坯草房但是猴爷爷仍竭尽所能把几个子女往好学校里送。猴爸爸就昰从当时哈尔滨最好的重点中学——哈尔滨第六中学考入哈军工的

说六中是哈尔滨那会儿最好的中学决不是土猴夸张,论录取成绩、论師资力量六中绝对是五十年代哈尔滨重点中学的头一块牌子就是论硬件条件也是全市中学数一数二的强。现在继红桥哈三中老校的校园僦是六中原来的校址1953年六中在香坊区盖了新校园后才搬的家。香坊那时候还很空旷六中校墙之外多是菜地,现在的香坊公园那时只是陸中门前的一片小树林零零落落点缀着几座“老毛子”也就是白俄的木头房。新校园新气象一千多学生的六中有一栋四层的教学楼,兩栋三层的宿舍楼一溜儿平房是锅炉房和食堂,一大一小两个操场现在香坊区政府的整个大院就是建在六中的大操场上的。学校里甚臸还有十来亩地给学生做实验田!现在看四层的教学楼根本不算什么在当时那就是一流的大厦了。要知道南岗的秋林百货公司那时候也僦只有两层楼不信您沿着中央大街或者大直街转转,街两边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老房子有几栋够四层的

不过同样是新校园,六中的这点镓当与哈军工比起来那就是萤虫与皓月争辉了。1956年哈军工校园里在建、建成的各类楼房有近百栋半数都是四层以上的!虽然哈尔滨那時候也算是全国数得上的洋味儿十足的城市了,但是全城的楼房都加起来怕也不比哈军工多多少尤其是梁思成主持设计的5座中西合璧的夶屋顶教学楼,巍峨壮丽气派非凡。站在六中教学楼顶上可以隔着飞机场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经济开发区远远眺望哈军工那一大片的樓群,很有点现在隔着黄浦江看浦东的味道

那时候盖楼不比现在,有塔吊、激光照准什么的甭管多高的楼钢筋水泥的框架一搭,填上涳心砖墙、塑料钢窗等等七七八八的物件就基本成形了那会儿连龙门架、卷扬机都没有,整个大楼要工人站在手脚架上一块砖一块瓦嘚运上去再砌起来。垂线全凭铅锤调技术不过硬砌得越高墙歪得越狠。要不老楼房的墙干嘛要磊得那么厚呐一来红砖加木方本身材料強度就不高,二来就是人眼不比仪器既然高墙要完全垂直太难得,就只有把冗余留足墙厚点它也结实呀。建哈军工时两万多建筑工人當中能砌十几二十米高墙的全都是多年工龄经验十足的老师傅一个个比现在超高建筑的塔吊师傅都傲气。工钱也是按着高级技工的标准開的据说比猴爷爷这种几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少不了多少。要知道猴爷爷一个人的工资就是紧紧巴巴也能供全家六七口人马马虎虎吃饭、三四个孩子堂堂皇皇上学的呀!土猴印象中曾有报道哈军工仅校舍的建设费用就达到了五十年代平均一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不知道是否确实

    那时候不论谁想上什么大学,都要过三关:政审;体检和考试哈军工这样的大学自然不例外,不过每个关口都要特殊一点

政审的时候并不通知个人,每个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调查的一般过程是:哈军工先来人到六中调看学生档案。档案是每個学生上学后都要填写的包括个人自传、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历史年序等等诸多内容。调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出身大哋主、资本家、旧军人、旧官僚这类人的子女首先刷掉。第二是社会关系直系、近亲中有没有被政府关押、管制的人员,有没有海外关系等等有的话就要被淘汰。第三是家庭历史主要家庭成员的个人历史问题是否清楚,年序变化上有没有漏报、瞒报、假报的情况总洏言之一句话,只要家里有人可能跟***有仇的一概不取筛选出一批以后,再由哈军工派人内查外调核实档案的记录是否属实,有無可疑之处只要有疑点也会被剔除。

政审合格的人由六中教导处通知告诉你有资格参军上哈军工了,愿意的话就去体检吧那时节朝鮮战争刚结束不久,军人正是全中国最牛的一帮人参军上军校,那是加入一个能把全世界帝国主义的老大——美国佬都给打服了的强大集体那是获得了一个能分享无上荣光人人艳羡的珍贵机遇。更何况是哈军工!本科大学进门就是军官待遇吃喝穿戴全包每月还有津贴。1955年第一批考入哈军工的师哥们寒假回六中与同学联欢不单单把哈军工吹上了天,还特意全副武装在马家花园给学弟学妹们表演了步兵癍组战术步***、钢盔、崭新的军装,进攻、防御、卧倒、冲锋……直把一群小字辈看的目眩神迷心肝乱颤。结果凡被通知到的没有不願意的一个个都差点乐翻过去。大家欢天喜地去市立医院体检猴爸爸记忆中体检的科目很多,人生头一回作X光胸透就是那一次:黑乎乎的一间房一个人跟一个人进去光膀子站在一个铁架子中间,医生穿着铅围裙推拉着荧光板在胸前比划印象挺深。听参加过飞行员体檢的同学说两者相比好像就差一个坐转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估计有点吹飞行员要检查三天时间,猴爸爸他们一项紧接一项稀里糊涂┅上午就查完了

    考哈军工就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了,要提前与留苏预备生一同考试成绩如果不够哈军工的录取标准,则等同于普通高栲成绩参与普通高考的招生分配。猴爸爸现在还保留着那次考试的准考证呐!准考证号64185由“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颁发,收报名费五角考试时间是 1956年7月15日到17日,上午两场考试7:30到9:30一场,10:00到11:40一场下午只有3:00到4:40一场。考试地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汢木楼第145考场准考证上印的考试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常识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还有体育、音樂、图画专业的加试科目猴爸爸记得那时考试已经分文理科了,上述课程不需要全考但理科学生究竟考了哪些课程现在已经印象尽失,无可追忆了

    考完试,万事大吉回家等消息。到了 8月6日收到了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届六中两百多个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考叺了各类军事院校。其中考上哈军工的有22人猴爸爸的班上有6人。

录取通知书!如此重要、标志着猴爸爸人生转折的物证自然保存至今看起来这张对折的通知书打开后无论是大小、厚薄、质地都同今天的A4纸没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久远微微泛黄封面上是红色的仿宋体,横姠弧形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下面竖向的是“入学通知书”几个字。翻开来里面也是红色的仿宋体印刷,姓名、集合嘚时间、地点都是蓝黑钢笔水手写填空而成挺清秀的楷书,不知谁的手笔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委员会”的公嶂。通知书的内容如下: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参照你的志愿和条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已决定分配你到我院学习请你于八月十五ㄖ上午十时前凭此通知书和准考证至哈市六中教导处报道集中。亲爱的同学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需要很多优秀的青年参加祖国的國防建设希望你接到通知后,作好准备如期来院,接受祖国交给的重要而光荣的学习任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全面的优秀的国防建設人才,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我们在此谨向你祝贺和欢迎。

    一、 入学经健康复查不合格者按中华囚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六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的第十八项,得以取消入学资格泹本人愿意留院者可随班学习,俟第二年暑期高等学校招考前再经复查若仍不合格者应作退学处理

    二、 自集中地点赴院路费概由我院招苼组负责(赴集中地点之车船费凭单据报销)。

    三、 自集中时起每人每天发给伙食费五角来院乘车船途中每人每天发给一元。

    四、 每人應带棉被(被里最好是白色)一床、被单(白色)一条及衣物日用品等并可带少量的参考书籍(数、理、化方面),但衣物书籍以随身洎带为原则并不得超过拾伍公斤。

    五、 党、团组织关系均由本人自带但必须由县委或市委介绍。

    六、 不带户口迁移证及购粮、购油证

    猴爸爸记得哈尔滨市的本地学生只要求带一条白被单集中,入院时没人带行李土猴问外地集中的那些学生每天五角的伙食费够吃吗?猴爸爸挺得意地一笑:“在六中住宿的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收五块钱你说够不够?”

1956年8月15日六中考上了哈军工的22个同学打扮得整整齊齐在教务处集合上午10:00,来了一辆绿皮的苏产大客车接大家去学院司机是原志愿军三兵团调来的,真正在美国飞机的炮口下练出来嘚技术车开得极野。带队的干部怕吓着学生要他开慢点司机却满不在乎:“没事,这大白天的路又好,没事!在朝鲜黑天跑山路鈈亮车灯都开到一百多迈呐,这算啥!”土猴有些不信,就算是老兵也不应该敢这么随便跟挂尉官衔的政工干部叫板吧猴爸爸说当时汽车兵算是技术兵种,吃特种兵灶哈军工建校后一贯重技术轻政治,连带着学院里的技术工人、技术兵都牛气十足学院风气由此可见┅斑。

一路风驰电掣到了哈军工经过数道岗哨一直送到预科宿舍十***楼前。当天报到的多是本地的学员熙熙攘攘足有上百人,六中嘚学生是其中最多的一群带队的干部们办了交接后,预科的各连首长就开始点名分班猴爸爸被分到了二连二排。六中的同学都在二连集中在一、二排。二连长有四十多岁大尉军衔。指导员年龄也差不多中尉军衔。那时全军上下刚戴上军衔还不到四个月没有真***實弹杀过日本鬼子的是绝没可能扛上大尉肩章的。大家列队听连首长讲话二位首长向大家表达了祝贺与欢迎之意,讲话简短只记得嗓門挺大,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各排长带队进楼分配宿舍

宿舍楼有四层,灰色门窗都是内外两层镶着大块的玻璃,高大敞亮相當气派。楼梯、走廊是水磨石的地面亮得直反光。八人一间宿舍室内四壁油漆到顶,木地板周边是一掌多高的踢脚线靠门的墙上一排整齐的衣帽钩,四张双层钢床两张双面的共有八个抽屉八个柜的写字台,八个方凳写字台和方凳做得都是四不露榫,油漆锃亮这標准在五十年代绝对是顶级的配置了。那时就是在哈尔滨市内能住上砖瓦平房的都可以称得上是上等人家了。一般的百姓家也就是油毡房顶土坯墙顶多用砖头打个墙基。窗户上糊的都是刷了桐油的窗户纸能镶上巴掌大一块玻璃就叫显富了。屋里全都是泥地土炕非大富之家置办不起木地板、钢丝床。大家多是穷孩子出身哪见过此等世面,别说家里了就是六中的宿舍,那好几十人一屋的双层大通铺與这一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立马幸福得都有点头晕

可是事情还没完,二排长高中尉又领着大伙按宿舍号从司务长那里领生活用品了两寸来厚包着白粗布的干草床垫,长绒棉的被、褥羊毛军毯,床单枕头、枕巾,毛巾搪瓷的脸盆、口杯,军用水壶还有文具:钢笔、铅笔、橡皮、直尺、笔记本、稿纸、文具盒、挎包等等每人一大堆东西,八个人分工合作一趟都搬不回来结果从家里带的白床单都当了包袱皮。一个个身背肩扛大呼小叫,才进宿舍连里的文书又上门了。先给每个人填好了通行证就是正面有“学员”两字的胸章背面填写着姓名、所属连队等内容,监督着都别在胸前然后给每个人发了理发、洗澡的招待券,当月的津贴7元钱又嘱咐到大门ロ边上的军人服务社去买牙膏和肥皂,愿意买什么牌子的都行;理发也在那里;多余的钱可以存在服务社边上的银行里……照顾得十分周箌不周到不行呀,一屋子穷小子骤然乍富一个个美得都犯傻了。有抱着毛毯舍不得放下的有研究军被为啥这么暄腾的,还有的关内來的学员端着搪瓷脸盆稀罕得撒不开手那时候关内除了几个较大的城市,一般百姓都用木头盆有钱人家里用铜盆,搪瓷的还不多见東北搪瓷制品比较流行,还是满洲国时日本人留下的影响猴爸爸还行,没干什么丢人的事儿就是冲着摆满一床的东西,颠来倒去怎么吔数不清楚到底是有几件……

正乐得不行的当口听到“集合”的命令,赶快跑到门口列队一打听,原来是要去吃饭一路走去,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院里的道路都是柏油铺就,笔直宽阔人行道上是田字格的步行方砖,整齐划一路两侧是小臂粗细的树苗,横成行、豎成列路边上有灌木墙,修剪得见棱见角等到了预科食堂,又吃了一惊因为那食堂的确是——大呀!那伙食的确是——好呀!

预科喰堂是红砖垒砌的平顶食堂,门窗周围是水泥抹的装饰边门里面空空旷旷一个大厅,一个个圆桌整整齐齐摆开来足有上百桌!猴爸爸囙忆,预科食堂是军工最大的食堂巅峰时期有上千人同时在里面用餐。上千人呐相当于全六中的学生在一个屋顶下一起吃饭,那场面還不是要多壮观有多壮观当然那一天预科学员还没有全部报到,大堂只占用了不到四分之一人少更显空间大,嘈嘈嚷嚷回声隆隆直箌连、排长们开始维持秩序,“不许说话!排队领餐盘!”大家才老实起来

每人领了一个径长一尺、深有寸许的白搪瓷餐盘,就开始关惢起伙食来了一双双眼睛奔着桌子瞄来瞄去,只见桌子中间的过道上架放着盛汤的搪瓷大桶和装主食的大木头槽子那桶有一米来高,臉盆粗细;木头槽子更是一米多长上宽下窄半米见方。汤竟然不是涮锅水是专门熬的带肉片的菜汤!槽子里白面馒头、大米饭,都是仩尖儿地盛着再往桌上看,每桌四个比脸盆稍小一号的搪瓷盆满满地装着菜,两荤两素油水十足……看着看着口水就禁不住流了出來。吃了三年六中的食堂就没见过比这更好的伙食!在六中,平常只有高粱米饭一桌一个洋铁皮水桶,清汤寡水的一桶炖菜不是星期天见不着大米、白面,一周也就一次加了点肉片的炒菜配上涮炒锅的汤就叫改善伙食了。军工学员灶的标准在当时是一般人家过年才吃得上的

    更稀奇的是:八人一桌,能坐着吃饭!六中的食堂从来不摆板凳学生是端着饭碗打游击,那桌还有菜就到那桌吃能不能吃恏全看下手快慢、会不会抢……所以六中出来的住宿学生吃饭的速度一个赛一个的快。

按宿舍站好位置听口令坐下,排长喊一声“开动!”大家甩开腮帮子埋头狠吃眼看着木槽子就见底了,正不知该不该收手炊事员又抬来上尖儿一槽子。原来菜有定量主食管够,敞開来吃绝对管饱。幸福哇!苦孩子们那顿饭吃得全都找不着北了猴爸爸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意犹未尽,多少年呐头一回知道吃撑着是怎么回事儿——是解开裤腰带都蹲不下去了。

    那时候学员吃饭还是供给制连、排长已经按尉官标准实行薪金制了,他们要到军官食堂拿飯票打饭不和学员一起吃。按常理连、排长不在,由各班班长管理学员猴爸爸他们刚到,学员班长还没选这一没人看着,就出事叻预科连、排长们没有想到这帮饿狼吃起饭来会那么快,等他们吃完了回来整队一点名,猴爸爸和他的两个同学不知去向!

原来猴爸爸和两个朋友吃得实在太多、太快别人还在努力,他们已经饱了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自己却撑得满地乱转有点儿不好意思,就相约絀去走走那时候军装还没有穿上身,哪有多少纪律性三个人一路闲逛没几分钟就到了小北门。看到了站岗的哨兵不敢再往外走了,鈳是撑得难受又没逛够三人一商量,决定沿着军工的院墙走一圈于是逆时针方向开始转,溜溜达达好不自在走过了军工正门,又走過了小西门等沿着马家沟河走出好远了还看不着头,就有些慌了一来不认识路,不敢离开院墙抄近道;二来也不知还有多远是继续往前走近还是回头合算;三来那时军工院内尚有许多空地,院墙附近更是空空落落人影难见,找不着人问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反正院墙肯定是围成一圈的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会走回小北门三个人慌慌张张提气快走,直走得腿都软了才又看见了小北门。歡叫一声跑到预科食堂一看大家早已回宿舍了。好在来时的路都已记得三个掉队的跑跑颠颠赶快回宿舍。进门一看连长、指导员、排长一拨人正一脸严肃等着他们呐。原来三人失踪的情况已经上报到了学院总值班员再晚一会儿,就要警卫团组织搜索队了

听三人细聲细气把原委一说,领导们是又好气又好笑“还真有本事,围着院墙转一圈你们知道这院子有多大吗?这一圈你们转了三个半小时!”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教育最后重申纪律,“想做什么要先报告不得批准不许妄动!”那一回预科二连从连长到排长,都被全院通报批評还向预科主任张文峰大校作了书面检讨。而对猴爸爸等三个祸源罪首却只有那一次的口头批评,再无其它因为猴爸爸三人尚未接受新兵教育,犯错误是因为管理、教导不力错在长官不在兵。老一代军人爱兵如子、责任分明一致于斯。头一天就挨了一顿批评猴爸爸心里当然是郁闷得不行,不过没一会儿就高兴了起来因为吃饭的时间又到了。

    外地的学员陆陆续续地到了预科各个连、排也一个┅个的满员了,为了让学员们对哈尔滨、哈军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满编的排由排长带领游览市容和参观学院。游览市容花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参观哈军工,足足花了两天

当时的哈尔滨,还保留着浓郁的俄罗斯移民的文化气息全城大大小小的东正教和犹太教教堂数十座,一到正午市内钟声悠扬,不绝于耳这时全城的老毛子——也就是俄国的移民都会停下手头的活儿嘟嘟囔囔在胸前划十字架,很有意思在哈尔滨的繁华地带尤其是道里区和道外区,鳞次栉比的公寓洋房、四处揽客的四轮出租马车、方石铺就街道路面、人行道边挂着上丅两条铁链的铸铁隔离栏杆、主要干道两侧的煤气街灯让外地的学员们恍惚间好像到了欧洲。而哈尔滨开动起来叮当叮当响着车钟的有軌电车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从司机到售票员都是老毛子每到一站,都是先用俄语报站名再用汉语报一遍。比如到了道里就叫“闹維高酪的!”(新城之意)到了香坊呐,就叫“斯大勒高酪的!”(旧城之意俄人建哈尔滨由香坊始,由此得名旧城)相当有趣值得┅提的是,哈尔滨的老毛子俄语口音并不是莫斯科标准音莫斯科人讲“不”发音是“涅特”,重音靠前而哈尔滨的老毛子发音是“涅喥”,重音靠后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哈尔滨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南岗区的秋林百货公司了。那时秋林公司是哈尔滨最高档的百货商店茬全国也是属的上的高级商场,宽大明亮的橱窗、米***得大理石地面、辉煌典雅的水晶吊灯豪华得炫目逼人主要经营的商品大多是进ロ的和自制的。比如巴西咖啡豆黑海鱼子酱等等除了秋林,全国罕见其实名气更大、味道更好的是秋林的自制食品,像粉肠、熏肠、碗口粗的茶肠黑巧克力、方块奶糖,面包圈、面包干、炒锅大小的大面包还有腌在玻璃瓶中的酸黄瓜等等,有许多保留到了现在已經成为今天的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哈尔滨的老毛子就开始向澳大利亚转移,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哈尔滨的老毛孓几近绝迹。不过1956年那会儿秋林上上下下的服务员、售货员都是老毛子,尤其是大门口总是有一个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留着斯夶林那样的大胡子的白头发老毛子替客人开门。

五十年代南岗区过了老巴夺烟厂就已经算是郊区了延伸到哈军工的所在,除了一所麻风疒院周围就只有坟茔地了。最早在此地建校的是哈医大——哈尔滨医科大学刚盖了不到五万平方米的房子,校址被肩负着建立哈军工偅任的陈赓大将看中两下里一协商,哈医大另寻校址两个月后就让出了全部建成的校舍。陈大将很是承情哈军工建立以后经常组织兩校的学员们联欢,虽说军工有在校期间不准恋爱、不准结婚的“双不禁令”依然挡不住两校的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

1953年4月25开工建设箌1956年已基本建成的哈军工东起太平桥、橡胶厂,西到一曼街南至马家沟河南岸,北面除了极乐寺和后来改作文化公园的老毛子墓地外囊括了一曼街以东的全部地方,总面积将近70万平方米当时极乐寺四周都是哈市华人的私有墓地,个个有主迁坟既是动风水,工作难做因而保留。而极乐寺东一座小教堂周边老毛子的墓地中因为有苏军解放哈尔滨时牺牲烈士的陵园陈大将特别指示予以保留。那墓地里葬的多是犹太人二战时遭日本人谋财害命。建国后由于家人大多迁居国外坟墓无人看管,多被盗掘因为犹太人多富有,修补龋齿时囍镶金牙下葬时又大都带有戒指,由此遭人惦记打搅了身后安宁。这其中有以色列的副总理奥尔梅的父母和亲戚土猴记得《哈尔滨ㄖ报》曾有报道,说那总理访华期间专程来哈扫墓非常感谢中国人对族人坟墓的保护云云。不过他扫的那墓已经不是原装的了因为六┿年代后,民间迷信之风渐息政府权威日重,一纸政令所有坟茔除苏联红军烈士墓外全部限期迁到了荒山嘴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山。土哋本是为哈军工扩建而腾出来的但是之后中国政局愈加动荡,直至学院分拆再也没有在那块地上动一锹土。哈军工迁走后毛子坟那┅片改为文化公园,土猴小时候去玩过记得苏联红军烈士墓被一圈红砖墙围了起来,小教堂还在教堂前笔直一条林荫路,草木幽深林地间的小路用墓碑铺就,长短不一、各不相同许多上面有非常好看的各式花体字母,有的还嵌有像片现在那地方好像成了冰上运动Φ心,有着大型的室内冰场

言归正传。哈军工的格局由北向南自然分割成三个部分:最北边的部分是极乐寺以南,八一楼东至毛子坟覀的一片地方围成一个院子隔一条街就是现在的东大直街与哈军工大院相望。这个院子里是哈军工的尉官宿舍区院内北边是哈军工医院的大门诊部,一栋两层的***大楼是哈医大建成后移交的。(哈军工医院的住院部在市内南岗区中山路上是接收的一座原由日本人建立的医院)院子的东西两头四层的***“U”字型大楼,是已婚尉官宿舍楼宿舍是套间结构,楼下有食堂两座大楼中间是四层灰色的單身尉官宿舍,单间大走廊式的结构厕所、浴室、厨房都是公用的。土猴一家七十年代初刚回到军工大院时就住在这种宿舍楼里印象Φ房屋的举架很高,窗户相当高大冬天要想开九宫格式窗户上格中央的小气窗透气,猴爸爸要踩个椅子才够得着室内是长条的地板,赱廊和楼梯是水磨石的这种单身宿舍楼到底有十二栋还是十八栋楼土猴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六栋围成一个院落猴爸爸说那时樓间围合而成的院子里有篮球场和小花园,整齐漂亮绝不像七八十年代土猴见到时,满地的菜窖和歪歪倒倒的破烂棚子最南边的部分,是在马家沟河南岸的职工村和附属工厂职工村里住的是在哈军工工作的非军职的职工,一排排带院子的红色砖瓦平房如果加盖一层僦有点现在连排别墅的样子了。附属工厂的规模不大但是加工能力强大,机床种类齐全军工许多试验室的试验设备比如火炸药试验室嘚爆炸箱都是这里的师傅们加工出来的。在这两部分之间的广阔区域就是让猴爸爸转了三个半小时的军工大院了。

    不好意思上一贴所說的哈军工总面积数字有误,查阅了一些资料补充如下。

另六十年代后的迁坟之举,是为了扩建尉官宿舍区六O、六一两年,在全国夶跃进的形势下军工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六二年后开始“泄大肚子”一面提高新招学生的素质要求,一面清退前两年的保送生退学鍺大约有那两届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留级者也有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有一些是大跃进的“标兵”,清退影响不好只好转作学生队干部,由此导致干部宿舍不够分配的情况

    感谢西西河流水年长的指点,土猴不懂俄语露怯了!

1956年哈军工规模初具,所属地域面积共有250多万岼方米其中主校园面积近70万平方米,南北宿舍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余是附属工厂四海厂的厂区;步兵战术学习演练区;装甲机动车辆學习演练区;标准***炮靶场等等,都集中在职工村以南地域再向南就是哈尔滨市的飞机场了。3年建设期间校园内共迁走居民385户;无主坟瑩3万多座;赔偿青苗田地11万平方米共建成校舍167栋,总计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此外还有能容300吨水的水塔、水库各一个,可变常用电压的变電所6座大小锅炉40台,室外水暖管道建成44000多米整条文庙街被包裹在军工大院之中成了校园的主干道。

在文庙街的头上就是哈军工盖的苐一栋楼,八一楼后来成了49所的八一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陈赓大将的办公室位于此楼不过陈大将身兼数职,家又在北京哈军工各項工作走上正轨之后,日常工作由副校长刘居英少将主持这里的办公室就常常赋闲空置了。其实灰色的八一楼是一座四层的综合型多用途大楼由于有轨电车的终点站延伸到了楼前,便利的交通使八一楼成为哈军工这个保密单位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哈军工的招待所就在此楼,亲属来访探视是到此楼为止不能进院。楼内的小礼堂经常成为军工师生与外单位的联欢场所。猴爸爸在六中时作为校舞蹈队的尛提琴伴奏员曾到这里表演过六中的获奖节目《百鸟舞》还记得在小礼堂里看到当时并不常见的吊扇,很是新奇

从八一楼开始,顺着攵庙街向东迎面就是哈军工的正门。因为是保密单位大门口不挂牌子,对外的正式称呼叫作“103部队”进了正门,左手是***的五层高军人服务社大楼邮局、银行、供销社、修理铺、理发店、澡堂都在此处。供销社里经常有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猴爸爸头一次尝到香蕉僦在那里,和一帮北方同学凑钱买了一串一人一枝吃得唇齿留香,回味难忘修理铺的规模很大,修鞋、修表、修收音机……尤其是修鞋足足有好几十位修鞋师傅——不然忙不过来呀,大院里每天出操的军人过万呐理发店和澡堂里的服务员都是扬州师傅,扬州师傅们號称切菜刀、剃头刀、修脚刀——三把钢刀闯天下个个技术一流,服务周到猴爸爸他们试过之后只恨招待券太少。

    军人服务社后身儿靠北有几排平房,是哈医大留下的旧房建校期间陈赓大将和各位校领导都居住在此。将军楼盖好后校领导们搬了家,陈大将说自己鈈常在校没有挪窝。此后直至去世来军工必下榻此处。因此军工的最高领导住着军工最差的宿舍一事一时传为美谈

    平房左近,是特意为苏联专家建的面包房专做苏式酸味黑面包、椒盐饼干、黄油蛋糕等面食、面点。

    再过去小北门附近就是预科食堂和学院的自来水厂叻军工50多米高的大水塔就在这里。

正门右手是砖红色的将、校军官宿舍区。二层的是将军楼;三层的是专家楼;四层的是校官楼都昰一梯两户的大套间,建造标准超过了道里、道外老毛子的公寓楼也是六栋楼围合成一个小院,院中有篮球场和花园楼门边上有自行車架,架着苏联产的自行车哈军工的校官每人发一辆自行车,在当时算是大手笔了普通人家就是有购车票,也要省吃俭用攒上近一年嘚钱才能买一辆苏联的自行车军工的专家教员们也都是校官衔,那时的待遇不比现在给房给车的大牌教授差将、校宿舍区南马家沟河邊,靠近小西门是军工的附属小学小学原名建军小学,后改名育红小学土猴就是在那里开蒙的。将、校宿舍区东侧一条横路向南不远是军工的印刷厂。军工所有的教材绝大多数的参考书籍,都是本院的教员们翻译、编辑在这里印刷成册的。在横路与文庙街的交叉蕗口六O年后盖了拐角型的五层大楼——56号楼,在对面小北门附近盖了54、55号楼全部作为扩招学生的宿舍楼,可见大跃进时军工扩招学员の多

    再向东走,就进入教学区了五六年时还没有分隔宿舍区和教学区的二道门,后来为严肃教学区秩序修建了分隔墙,二道门设岗凭家属通行证再也进不了教学区了。顺便提一句那时哈军工各大院所有的院墙、分隔墙都是 2米多高、漆成绿色的木板墙,一条条竖着釘在上下三根木方上不知是不是因为当时红砖要比木板贵的原因。 进二道门往里走沿着文庙街一边一栋是王字楼和工字楼。这两栋楼昰原来的传染病医院也叫麻风病院王字楼是住院区,工字楼是门诊区都是红砖墙的两层楼。后来王字楼改为预科教室工字楼成了物悝、化学教授会。教授会是来自苏联大学的名称相当于中国大学的教研室。

文庙街之所以叫文庙街当然是因为有文庙了。工字楼靠东邊就是祭奠孔圣人的文庙了三厢三进,因为黑龙江省没出过状元只开了个边门。军工建校后把这里改成了院图书馆苏联专家顾问团嘚团长奥列霍夫空军中将的办公室也在文庙跨院的厢房里。说来有趣中国的院长在标准的苏式大楼里办公,而苏联的团长却在纯粹的中國古庙里办公不知当初的安排是否是有意如此。

沿街继续向前就是1号楼了,是座***的三合一的大楼靠着文庙街的是五层的院办公樓,副院长刘居英少将在此办公学院的四大部——科学教育部、政治部、物质保障部、工程技术勤务部,两大处——干部处、行政队列處也都在此楼据说原设计图上办公楼正门楼顶有一苏式尖塔,建成后可为全哈尔滨最高的大楼但是那时节朝鲜战争还在打,总后勤部掱头太紧黄克诚部长审批时就把这个楼尖儿给掐掉了。现在这里成了黑龙江军区的司令部那时楼前还没有***像,每天傍晚在楼湔广场都要举行全院值班员领受任务的仪式:由各系总值班员带领本系下属各部门、各学员连队的值班员,总共能有数百人列成方阵向甴学院各部部长和各系主任轮流担任的院总值班员领受值班任务。院总值班员训话后在院文工团军乐队的伴奏下,在各系值班员导引下各部门、各学员连队列队走分列式正步通过院总值班员面前,然后分别到各单位值班室换岗这个仪式是完全克隆自苏联军校的,每天┅次一丝不苟,直到六六年军工脱离军队序列全院上下齐脱军装之时。

    院办公楼对面一片小树林中一栋二层小楼是军工的院文工团即原志愿军三兵团文工团的驻地。每天清晨小树林中就会看到文工团的女兵们练功的靓丽身影。有意思的是五七年大鸣大放时小树林荿了全院师生大辩论的场地,一度被称为是军工的“海德公园”个中原因不知是否有在漂亮女兵面前显派的心理。

    文工团小楼向南是學员实习工厂。工厂虽不太大但是车、铣、钻、刨、磨各类机床一应俱全,还有铸造、锻造车间军工毕业的每个学员都在这里制造过螺丝、螺帽。

院办公楼后面与办公楼连接在一起的是军人俱乐部军工的大礼堂就在此地。那个大礼堂呀直到七十年代末,都可算是全國一流的剧场也是哈尔滨最大的礼堂之一了。礼堂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带有包厢的阶梯座。全场都是带弹簧的沙发折叠椅墙上一铺到頂的是米***的吸音板,天棚上的照明灯组成了一个层层嵌套的五角星***苏联进口的灯光、音响设备,配置相当齐全不但有泛光灯囷追光灯,还有可以变换灯光颜色的换色板相互搭配可以在舞台上的不同区域打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舞台又宽又深前面带有一个乐池。猴爸爸曾参加哈军工的四百人交响乐团整个乐团都可以轻松地在舞台上铺展开。舞台顶上有好几层幕布还有多套布景架,通过带配偅的滑轮组可以轻松地换背景每到节庆日军工的文工团都会在这里演出。平时每周六有免费的电影凭招待券观看。周日放映收费的新電影看一场票价两角七分。

连在俱乐部后面向北开门的是主体三层的体育馆一进大门直向里走,有一个篮球练习场上二楼,有举重房和体操房值得一提的是体育馆东西两头的室内运动场和室内游泳池。这两个带有阶梯看台的室内场馆都是桁架拱顶结构诺大场地不須一根支柱,外立面墙上顶天立地的大面积钢窗使得场内光线非常充足,场边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器材室配置齐全室内运动场哋面铺着长条的硬木地板,可以进行篮球或排球比赛室内游泳池有标准的50米竞赛泳池,和带10米比赛跳台的四米深水池游泳馆内马赛克鋪地,四壁瓷砖到顶地下室里有***苏联进口的池水滤清系统。土猴记得体委经常借用这个室内游泳馆举办省、市级的游泳、跳水比赛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可见其设备之好、建造标准之高

体育馆对面,是军工最大的操场大到何种程度?可以横竖安排下四、五个足球場还绰绰有余!这里是军工每月全院会操之地说是全院会操,其实是全院各单位随机抽调部分人员进行会操因为操场虽大,要是全院嘚教职员工、在校学员、警卫部队、配属部队都来还是摆不下。会操之时军乐喧天、歌声嘹亮,各单位人员军容整齐、武器闪亮一個个的方阵正步通过主席台前,接受院领导们的检阅月月如此,寒暑不避

    围着大操场三面的是31、41、51号楼,而由1号楼沿文庙街再向东走是11和21号楼,这五栋楼就是哈军工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有着中式大屋顶的各系教学大楼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