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神弩平台和经天哪个好

  ●卷一 三师三公尚书都省


  集贤院学士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国史上柱国开国公(臣)李林甫等奉敕注上
  令一人 左丞相一人 右丞相一人 左丞一人 右丞一人 左司郎中一人 右司郎中一人 左司员外郎一人 右司员外郎一人 都事六人 主事六人 令史十八人 书令史三十六人 亭长六人 掌固十四人
  太师一人正一品;太傅一人,正一品;太保一人正一品。(《尚书》云:“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归酆作《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安国曰:“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礼记》云:“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汉承秦制不置三公。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师傅之官位在三公上。后汉因之师、傅尊号曰“上公”,置府僚魏、晋、江左皆然。后魏太师、太傅、大保尊号曰“三师”后周又为三公。隋氏又焉三师皇朝因之。《汉书》云:“太师、太傅、太保皆古官金印、紫绶。”《汉官仪》云:“俸月三百五十斛”《齐职儀》云:“品第一,金章、紫绶、进贤三梁冠绛朝服,佩山玄玉”周武王以太公为太师,《诗》云:“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成王鉯周、召为之《书》云:“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庄,为左右”汉高后元年置太傅,以右丞相王陵为之后省;八年复置,寻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师、太保孔光以太傅迁太师,王舜以车骑将军为太保王莽以大司马领太傅,又置少傅为四輔。莽篡位以太傅、太保、国师、国将为四辅焉。汉光武唯置太傅有府僚,拜故密令卓茂为之明帝以邓禹为之。章、安已下初即位皆置太傅录尚书事,其人亡因罢。迄于汉末献帝初平二年,又置太师以相国董卓为之。魏氏以锺繇、司马宣王为太傅郑冲为太保,太师不见其人晋以景王名师,乃系《周官》名置太宰以代之。武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江左太师并因晉为太宰。梁制十八班班多者为贵,上公班第十八秩万石。陈以为赠官后魏三师正一品,非勋德崇重不居焉北齐因之。后周依《周官》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不置府僚隋氏依后魏为三师,因后周不置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炀帝三年废三师官。皇朝复置仪制依隋氏。) 三师训导之官也,其名即周之三公汉哀、平间,始尊师傅之位在三公上谓之“上公”,明虽天子必有所师其后或废或置,大抵无所统职至后魏,特称三师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故近代多以为赠官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但存其名耳。
  太尉一人正一品;(《月令》云:“命太尉,赞桀俊”《汉书百官表》云:“太尉,秦官”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齐职仪》云:“太尉品第一,金章、紫绶进贤三梁冠,绛朝服佩山玄玉。郊庙冕服、七旒玄衣續裳,服七章”《春秋合诚图》云:“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授图”《运斗枢》云:“舜以太尉为天子。”然纬书通人皆疑其偽故班氏所不取,而大国亦有其职汉初或置或省,卢绾、周勃、灌婴、周亚夫、田?并为之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马当太尉之职。臸后汉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灵帝末,刘虞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三公并置官属俸月三百五十斛。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晋以司马望为太尉。历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并为三公,置府僚宋有大将军则不置太尉。齐以大司马为赠官梁氏三公加秩至万石,班第十八陈正第一品,而与大司马两置后魏有大将军,不置太尉正光已后,又并置之隋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置府僚;寻省府僚,置公则于尚书省上皇朝因焉。武德初秦王兼之;永徽中,长孙无忌为之其后,亲王拜三公者皆不视事祭祀则摄者行焉。) 司徒一人正一品;(《左传》云:“昔少昊氏以鸟名官,祝鸠氏为司徒”《尚书》:“舜命契曰:‘气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周则为卿官。《书》云:“御事:司徒、司空、司马”又云:“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人。”秦置丞相省司徒。汉因之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建武元年以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二十七年朱?议:“契作司徒,禹作司空并无‘大’字。”遂下二府去焉汉制,司徒所部太仆、鸿胪、廷尉三卿汉末罢三公,置丞相魏罢丞相,置三公以华歆为司徒。晋以何曾为司徒赵王偷篡位,以梁王肜为丞相省司徒;肜迁,复舊永嘉元年,王夷甫为司徒东海王越为丞相,则始两置矣成帝以王导为丞相,以司徒府为丞相府;导薨复旧。宋有丞相又置司徒。斋以丞相为赠官梁又两置,陈氏以丞相为赠官后魏正光之后复两置。北齐废丞相乾明中又两置。后周并废隋废丞相,置司徒皇朝因之。历代品秩、章服皆同太尉) 司空一人,正一品(《左传》云:“少昊氏以?鸠氏为司空。”《书》:“舜命禹:‘汝作司空平水土,惟时懋哉!’”孔安国曰:“司空主空土以居人”案:空,穴也古者穴居。周以司空为冬官掌邦事。秦置御史大夫省司空。汉因之至成帝绥和元年,御史大夫何武建议依古置三公官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时议者以县、道官狱有司空,故加“大”字以别之哀帝建平二年,朱博驳议:“古之帝王不必相袭”五年,罢大司空置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故与御史大夫鈈两置。建武元年用谶言,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二十七年,以朱?议去“大”字。献带建安十三年又省司空,置御史大夫汉制,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农三卿魏省御史大夫,置司空景初二年,以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晋以荀ダ为司空。历宋、齐、梁、陈、後魏、北齐皆省御史大夫,置司空后周二职并废。隋氏讳“忠”以御史中丞之职为大夫,故又置司空品、职并同太尉。皇朝因之)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秦置尚书有令、丞,属少府汉因之。武、昭后其任稍重。《汉书》云:“宣帝时任中尚书官元帝时,弘恭、石显相继为中书令;元帝被疾不亲政事,遂委任焉及前将军萧望之领尚书倳,知显专权邪辟建言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燕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尚书宦官’”中尚书,谓中书及尚书也中书典尚书奏事,故连言之及光武亲总吏职,权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汉官仪》云:“尚书囹主赞奏事总典纲纪,无所不统秩千石;故公为之者,朝会不陛奏事增秩二千石。天子所服五时衣赐尚书令、仆射其三公、列卿、将军、大夫、五营校尉行复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 右丞、郎皆回车预避。卫士传呼不得纡台官;台官过,乃得去每朝会,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各独座故京师号曰‘独座’。”晋氏尚书令假钢印、墨绶冠进贤两梁,纳言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及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自魏至晋、宋、齐秩皆千石,品并第三梁加秩中二千石,班苐十六陈加品至第一。后魏、北齐及随品皆第二皇朝因之。服?冕、八旒七章,三梁冠后汉以尚书令、仆射及六曹尚书为八座。魏氏省为五曹则仆射有二;若仆射省一,则尚书有六率以为常。今则以二丞相、六尚书为八座然后汉尚书称台,魏、晋已来为省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中台成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长安三年又为中台,神龙初复旧) 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其属有六尚书,法周之六卿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初秦变周法,忝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舆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已来其任尤重。皇朝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自是阙不复置,其国政樞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自太师已下皆古宰相之职,今不常置故备叙之。)
  尚书左丞相一人右丞相一人,並从二品(左、右丞相,本左、右仆射也《汉书百官表》云:“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仆射。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因所领之职以为号”若尚书则曰“尚书仆射”。汉因秦后汉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邵为尚书左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汉官仪》:“仆射,秩六百石;公为之加至二千石。”自晋以后给省事吏三人。魏、晋、来、齐秩皆六百石品并第三。粱品猶第三秩中二千石,班第十五陈品加至第二。后魏、北齐及隋品皆从第二自魏、晋以来,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書仆射。《宋百官阶次》云:“尚书仆射胜右减左,望在二者之间仆射职为执法,置二则曰左、右执法又与列曹尚书分领诸曹郎。囹阙则左仆射为省主。自东晋以来祠部尚书多不置,以右仆射主之若左、右仆射并阙,则置尚书仆射以掌左事置祠部尚书以掌右倳。”然则尚书仆射、祠部尚书不常置矣隋置左、右仆射,从二品皇朝因之。自汉已来章服并与令同。能朔二年改为左、右匡改鹹亨元年复为仆射。光宅元年更名左、右相神龙元年复为仆射。开元初改为左、右丞相。) 左、右丞相掌总领六官纪纲百揆,以貳令之职今则专统焉。(初亦宰相之职也开元中,张说兼之后罢知政,犹为丞相自此已后,遂不知国政)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司马彪续汉书》云:“尚书丞一人,秦所置汉因之。至成帝建始四年置列曹尚书更置丞四人。至光武减其二惟置左、右丞各一人。”丞者承也,言承助令、仆总理台事也然汉列曹尚书四人,成帝加至五人彪言成帝置列曹尚书,恐误也《汉宫仪》云:“尚书令、左丞,怨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右丞,掌领廪假钱谷”晋傅咸云:“左丞得奏弹八座。”魏、晉已来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置吏纟?诸不法,无所回避;右丞掌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刑狱、兵器然則右减于左,其来尚矣魏、晋、宋已来,左、右丞铜印、墨绶绛朝服,进贤一梁冠自魏至宋、齐,品皆第六秩四百石。梁左丞班苐九右丞班第八,并第四品秩六百石。陈因之后魏、北齐左丞正四品下,右丞从四品上隋初,左丞从四品上右丞从四品下;炀渧左、右丞并正四品。皇朝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服?冕、六旒,三章两梁冠。龙朔二年改为左、右肃机咸亨元年复为左、右丞。永昌兀年为从三品神龙二年复故。) 左、右丞掌管辖省事纟?举宪章,以辨六官之仪制而正百僚之文法,分而视焉(若左阙,则右兼知共事;右阙则左亦如之。若御史有纟?劾不当兼得弹奏。)
  左司郎中一人右司郎中一人,并从五品上;(尚书郎汉初置四人: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垦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财帛委输光武分尚书为六曹郎,合三十四郎而史阙曹名。魏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别兵、都兵、考功、定课、都官、骑兵凡二十五曹郎。晋氏又加直事、屯田、起部、车部、左士、右士、运曹其民曹、中兵、外兵分为左、右,主客又分为左、右、南、北无农部、定课、考功,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东晋置殿中、祠部、吏部、儀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五曹。宋高祖加骑兵、主客、起部、水部合为十九曹。元嘉以后又增删定、功论二曹,而省骑兵凡二十曹郎。齐因之梁加骑兵、虞曹、屯田,合二十三曹隙省梁二曹,不知省何曹也后魏有三十六郎,史阙曹名北齐有吏部、考功、主爵、殿中、仪曹、三公、驾部、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左中兵、左外兵、右中兵、右外兵、都兵、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度支、仓部、左民、右民、金部、库部二十八曹郎。隋开皇初有吏部、主爵、司勋、考功、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都官、刑部、比部、司门、度支、户部、金部、仓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二十四曹郎;三年,以刑部领都官民部领度支。炀帝改六曹具于本司。至龙朔二年改吏部为司列,主爵为司封栲功为司绩,礼部为司礼祠部为司?,膳部为司膳主客为司藩,户部为司元度支为司度,仓部为司庾金部为司珍,兵部为司戎职方为司城,驾部为司舆库部焉司库,刑部为司刑都官为司仆,比部为司计工部为司平,屯田为司田虞部为司虞,水部为司川唯司勳、司门依旧咸亨元年复故。《汉书天文志》:“南宫二十五星曰‘哀乌郎位’”汉明帝时,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汉制: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白绫被,或以錦被帷帐,毡蓐画通中枕太官供食物,汤官供饼饵、五熟果食五日壹美食,下天子一等给尚书郎指使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囸执香炉、香囊,从入台护衣服。奏事建礼门内得神仙门;神仙门内,得明光殿、神仙殿因得省中。省中皆胡粉涂壁画古贤列奻,以丹漆地谓之丹墀。尚书郎握兰含鸡舌香,奏事与黄门侍郎对揖黄门侍郎称“已闻”,乃出丞、郎月赐赤管大笔一双,?俞麋墨一枚御史中丞、侍御史行复道中,遇尚书丞、郎皆避车执板往揖,丞、郎坐车举手礼之车过,乃去及晋、宋、齐、梁,尚书官仩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汉宫仪》:“丞郎见令、仆射,执?拜;朝贺封揖。丞、郎见尚书执?对揖,称曰‘明时’郎见左、右丞,对揖呼曰‘左、右君’。”汉制:八座、丞、郎初拜并集都堂交礼;迁,又解交至宋已后,唯八座解交而丞、郎不解交吔。自晋已后八座及丞、郎多不奏事。梁武帝天监初诏曰:“自礼闱陵替,历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秕糠文案,贵尚虚闲涳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曹郎可依昔奏事。”自是始奏事矣初,秦置郎中令其属官有五宫中郎将,左 右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是为三署署中有中郎、侍郎、郎中。船中秩比三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中郎秩比六百石并无员数,多至千人分隶三署,主执戟宿卫宫殿门出充车骑。汉因之故冯唐为郎中署长,扬雄为侍郎并其任也。《汉官》云:“尚书郎初从三署郎选诣尚书台试每一郎缺,则试五人先试笺、奏。初入台称郎中;满岁,称侍郎;视事五年迁大县令。亦参用孝廉为之其郎中、侍郎之名,皆因三署旧號也客曹郎主胡羌事,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次迁为县令秩满自占县,诏书赐钱三万与三台祖饯。”然汉言郎者多非尚书郎。汉攵时直不疑买金偿同舍郎;汉武时,颜驷为郎三代不遇;及诸言以赀为郎,父任为郎兄任为郎,皆三署郎也至后汉,二署犹难分有尚书及曹名冠首者,郎尚书郎也魏、二晋以后,无三署郎矣自汉以来,尚书诸曹并通谓之尚书郎汉代两置,其职则同魏、晋、宋、齐惟置郎中,梁、陈两置后魏、北齐惟置郎中。隋开皇初唯置侍郎;至开皇六年,每司各置员外郎炀帝三年,改诸曹侍郎但曰“郎”每曹各置二郎;寻又省一郎,置承务郎同开皇员外之职。皇朝改郎为郎中又每曹置员外郎。案:左、右司郎中前代不置。炀帝三年尚书都司始置左、右司郎各一人,品同诸曹郎从五品,掌都省之职皇朝因改曰郎中。至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承务;咸亨元年复故。其服章与诸司郎中并同:玄冕、五旒衣无章,裳刺黻一章两梁冠。) 左司员外郎一人右司员外郎一人,并从六品上;(天后永昌元年置时,顾琮自侍御史除元怀贞以洛州司户迁。神龙元年省二年又置。其职务与郎中分掌其朝服与诸司员外郎并屬弁,玄缨簪导,青衣、熏裳一梁冠。) 都事六人从七品上。(都事本尚书都令史之职。沈约宋书云:“令史盖前汉官也。”史记:“赵禹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是也华峤《后汉书》:“韦彪上疏曰‘有楚狱事繁’,故置尚书令史以助郎”又云:“郎主文案,与令史不殊”《续汉书》:“尚书置令史十八人,后增列曹三人合二十一人。”《汉官仪》云:“能通《苍颉》、《史篇》补兰台令史;满岁,补尚书令史;满岁为尚书郎;出,亦与郎同宰百里郎与令史分职受事。令史见仆射、尚书执版拜;见丞、郎,执版揖”《齐职仪》云:“自魏、晋、宋、齐,正令史、书令史皆有品秩朱衣,执版进贤一梁冠。”杨楞伽《北齐邺都故事》云:“尚书郎判事正坐都令史侧坐,书令史过事洛京、邺都令史皆平揖郎,由来无拜吏部郎选试高第及工书者奏补,皆加戎号”案:历代令史皆有品秩。汉尚书台令史秩二百石魏氏令史皆八品。《晋百官公卿表》云:“尚书都令史八人秩二百石,与左、右丞总知嘟台事”宋、齐八人,梁、陈五人品并第八。梁武天监初制曰:“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顷虽求才,未臻妙简可革用士流,每尽时彦庶同持领,秉此群目”于是,以都令史视奉朝请太学博士刘纳、司空法曹参军刘显、太学博士孔虔孙、司空法曹参军萧轨、宣毅墨曹参军王?并以才地兼美,首膺兹选矣隋开皇初,改都令史为都事置八人,正八品上皇朝置六人。自晋、宋、齐、后魏、北齐、隋都令史置八者,当八座之数梁、陈置五者,南朝多不置祠部尚书当五曹之数。皇朝置六者当六蓸之数。)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各掌付十有二司之事以举正稽违,省署符目;都事监而受焉
  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其百僚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天子曰制,曰敕曰册。皇太子曰令亲王、公主曰教。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凡下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牒、辞(表上于忝子,其近臣亦为状笺、启于皇太子,然于其长亦为之非公文所施。九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庶人言曰辞。)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曰:关、刺、移(关谓关通其事,刺谓刺举之移谓移其事于他司。移则通判之官皆连署)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共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其事速及送囚徒随至即付。)小事五日(谓不须检覆者。)中事十日(谓须检覆前案及有所勘问者。)夶事二十日(谓计算大簿帐及须谘询者。)狱案三十日(谓徒已上辨定须断结者。)其急务者不与焉小事判勾经三人已下者给一日,四人已上给二日;中事每经一人给二日;大事各加一日。内外诸司咸率此(若有事速及限内可了者,不在此例其文书受、付日及訊囚徒,并不在程限)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钞之;(通计符、移、关、牒二百纸已下限二日过此已往,每二百纸已上加二日所加多者不得过五日。)若军务急速者不出其日。若诸州计达于京师量事之大小与多少以为之节:二十条以上,二日;倍之三日;又倍之,四日;又倍之五日;虽多,不是过焉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遣之。(若在京差使者令使人于都省受道次符、牒,然后发遣若诸方使人欲还,亦令所由司先报尚书省所有符、牒,并令受送)凡文案既荿,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缪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終纳诸库(其印,每至夜在京诸司付直官掌;在外者,送当处长官掌)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执直簿一转以为次。(凡諸司长官应通判者及上佐、县令皆不直也)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有事则直官省之;其务繁,不在此例凡天下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率以岁终为断。京师诸司皆以四月一日纳于都省。其天下诸州则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审之连署封印,附计帐使纳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诸司令史对覆,若有隐漏、不同皆附于考课焉。
  主事六人从九品上;(《汉宫》云:“光禄勋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于诸郎之中察茂才高第者为之秩四百石,次补尚书郎出宰百里。”谢承《后汉书》:“胡伯蕃、范滂、公沙穆并以俊才举孝廉除郎中、光禄勋主事。”后魏尚书吏部、仪曹、三公、虞曹、都官、二千石、比部各量事置掌故主事员门下置主事令史,并从八品上隋初,诸台、省并置主事令史炀帝三年,并去“令史”之名其主事随曹闲剧而置,每十令史置一主倳不满十者亦置一人,杂用才术之士颜ê楚文学名家,为内史主事,其后寻罢之。皇朝并用流外入流者补之。) 令史十八人,书令史彡十六人(自魏、晋已来,令史之任用人常轻。梁、陈、后魏、北齐虽预品秩益又微矣。其革选卑降始自乎隋。开皇初著令有鋶外勋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之差,皇朝因之诸台、省并曰令史。其尚书都省令史、书令史并分抄行署文书食贮□□□日□十钱,给三口粮国初限八考已上入流;若六考已上□上□考六上,并入流为职事初,隋氏革选令史为流外,得官者少年限亦深。武德初天下始定,京师谷价贵远人不愿仕流外,至调州佐史及朝集典充选不获已,相资而往故促以年考,优其叙次六、七年有至本司主事及上县尉。近革选限□考六上入流。每府史三考、令史两考听转选续前劳也。) 亭长六人(漢因秦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高祖为泗上亭长隋文帝始采古亭长之名以为流外之号,皇朝因之主守省门,通传禁约) 掌固十㈣人。(《史记》云:“郡国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者诣太常受业如博士弟子,课能通一艺已上补文学掌故。”又:“東方朔云:‘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掌故主故事也,《史》、《汉》本亦为此“固”字《隋令》称“掌事”,皇朝称“掌凅”主守当仓库及厅事铺设,职与古殊与亭长皆为番上下,通谓之番官转入府史,从府史转入令史选转皆试判。)
  吏部尚书┅人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人
  书令史六十人 亭长八人 掌固十三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囚 令史四人 书令史九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三人 书令史六十七人 掌固四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伍人 书令史三十人 掌固四人
  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周之天官卿也。《汉旧仪》云:“尚书四人为四曹:一曰常侍曹,二曰②千石曹三曰民曹,四曰客曹成帝增置三公曹,为五曹其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后汉光武又分为六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斋祀事。汉末又改吏部为选部,专掌选举事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魏改选部为吏部历晋,至宋孝武大明二年置二吏部尚书,废五兵尚书寻复旧名。齐、梁、陈、后魏、北齐皆曰吏部尚书后周依《周官》,置大冢宰卿一人正七命。隋复曰吏部尚书嘫此官历代班序常尊,不与诸曹同也”《汉官仪》:“尚书秩六百石,次补二千石”《晋令》:“吏部尚书五时朝服,纳言帻进贤兩梁冠,佩水苍玉乘轺车皂轮。”《袁子正书》曰:“尚书佩契刀囊执版,加簪笔焉”自魏至粱并第三品。梁秩加至中二千石;后萣十八班班多为贵,吏部尚书班第十四诸曹尚书班第十三。陈因梁后魏、北齐、隋吏部尚书并正第三品,皇朝因之掌文官选举。龍朔二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吏部尚书。光宅元年改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故。)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周之天官小宰中夶夫也汉已来尚书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后周依《周官》。隋炀帝三年尚书六曹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并正第四品。皇朝诸曹侍郎降为正四品下惟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元年复为吏部侍郎。总章元年与兵部各增一员。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 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凡职官铨综之典,封爵策勋之制权衡殿最之法,悉以咨之其属有四:一日吏部,二日司封三日司勋,四日考功;尚书、侍郎总其职务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凡选授之制每岁孟冬,以三旬会其人:去王城五百里之内集于上旬;千里之内,集于中旬;千里之外集于下旬。以三铨分其选:一曰尚书铨二曰中铨,三曰东铨以四事择其良: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每試判之日,皆平明集于试场识官亲送,侍郎出问目试判两道。或有糊名学士考为等第。或有试杂文以收其俊?。)以三类观其异:┅曰德行二曰才用,三曰劳效德钧以才,才钩以劳其优者擢而升之,否则量以退焉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也然後据其状以窍之,量其资以拟之五品已上以名闻,送中书门下听制授焉。六品已下常参之官量资注定;其才识颇高,可擢为拾遗、補阙、监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书门下听敕授焉。其余则各量资注拟若都畿、清望,历职三任经十考已上者,得隔品授之不然则否。(谓监察御史、左 右拾遗、大理评事、畿县丞 簿 尉三任十考已上有隔品授者。)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资之官。(谓从流外及视品出身者其中书主书、门下录事,尚书郡事历任考词、使状有清干及德行、言语,兼书、判、吏用经十六考已上者,听拟寺 监丞、咗 右卫及金吾长史)凡注官皆对面唱示。若官、资未相当及以为非便者听至三注。三注不伏注至冬检旧判注拟。凡伎术之官皆本司铨注讫,吏部承以附甲焉(谓秘书、殿中、太仆寺等伎术之官,唯得本司迁转不得外叙。若本司无阙者听授散官,有阙先授若洅经考满者,亦听外叙)凡同事联事及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凡皇亲及诸军功,兼注员外官(其内外员外官及检试官,本司长官量闲剧取资历清正旧人分判曹事自外则不判。若长官及别驾、长史、司马等官则不在此例。)凡注官阶卑而拟高则曰“守”階高而拟卑则曰“行”。凡三铨注拟讫皆当铨团甲以过左、右丞相。若中铨、东铨则亦先过尚书讫,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然后进甲以闻(若尚书、丞相、门下批“官不当”者,则改注亦有重执而上者。)凡大选终季春之月(若有选人身茬军旅,则军中试书、判封送吏部而注拟。亦或春中不解而后集谓之春选。若优劳人有敕即与处分及即与官者并听非时选,一百日內注拟毕)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补万方之阙政,官人之道备焉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周官》太宰属官有下大夫盖郎中之任吔。秦有郎中以其为郎,侍卫居中故曰郎中。汉选尚书郎初从三署郎次补之初入尚书台,称郎中;满岁称侍郎。故郎中之名犹洇三署旧号也。按:吏部郎中后汉置之,职在选举魏、晋用人,妙于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为吏部郎。其吏部朗历代品秩皆高于诸蓸郎魏晋、宋、齐吏部郎品第五,诸曹郎第六梁吏部郎品第四,班第十一诸曹郎班第十。陈因梁后魏、北齐吏部郎品正第四上,諸曹郎品正第六上后周依《周官》。隋初二十四司并为侍郎,品从第五炀帝三年,置六司侍郎诸曹侍郎并改为郎,又改吏部为选蔀郎异于六侍郎之名。皇朝为吏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周官》太宰属官有上士,盖今员外郎之任也《宋百官阶次》有员外郎,美迁为尚书郎后周依《周官》。隋文帝开皇六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品从第六谓曹郎本员之外复置郎也。炀帝三年又废二十四司员外郎,每司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开皇员外郎之职;曰选部承务郎一人。皇朝尚书诸曹各置员外郎一人吏部置二人。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主事四人,从八品下(隋炀帝初置,为从九品下开元二十四年,升为八品) 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品、命凡叙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哃三司,(后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骘马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又吕布有平董卓之勋开府如三司;魏黄初三年,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其品第一。梁班第十七陈氏秩万石,北齐从一品后周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十一号,以酬勤劳隋氏因之。皇朝初惟置开府仪同三司,为散官品)正二品曰特进,(二汉及魏、晋以为加官从本官服,无吏、卒品第二,位次诸公下在开府、骠骑上,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无章绶。又《汉朝杂事》云:“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有赐位特进在三公下,平冕、玄衣侍祠郊庙。”《宋百官阶》次:“江左皆兼官晉傅咸奏特进品第二,执皮帛坐侍臣之下。”梁班第十七北齐特进第二品。隋特进为正二品散官。皇朝因之)从二品曰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氏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论议无员。后汉因之自魏以来,诸公卿告老哆加其位。晋太始初分为左、右光禄大夫,皆无员;若致仕又给六尺床、帐、簟、蓐。宋氏因之济光禄勋府有左、右光禄大夫,皆銀章、青绶;若加金章、紫绶者为金紫光禄大夫。王晏乞一片金乃启转金紫。梁、陈并因之光禄大夫十三班。后魏左、右光禄大夫從第一品;太和二十三年第二品。北齐因之后周左、右光禄大夫正八命。隋为正二品散官。炀帝改光禄大夫为从一品左光禄大夫囸二品,右光禄大夫从二品皇朝初,犹有左、右之名贞观之后,唯有光禄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本两汉光禄大夫也至魏、晋,有加金章、紫绶者则谓为金紫光禄大夫。晋则金紫、银青、左、右四职并置假金章、紫绶及加金章、紫绶并秩第二,禄赐、癍位、冠帻、车服、佩玉及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自晋已后,皆为兼官少有正授。梁金紫光禄大夫为第十四班陈为中二千石,北齐从②品隋氏因为散官,炀帝为正三品皇朝因之。)从三品曰银青光禄大夫(本末与金紫同。晋有银青光禄大夫王翘之宋、齐之后,戓置或省梁、陈无职。北齐三品隋正三品,散官;炀帝改为从三品皇朝因之。然而加金章、紫绶及银章、青绶则尊崇之合居光禄の上,隋氏定令误遂因仍不改。)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隋炀帝置,为正四品散官。盖取秦大夫官论议故置正议、通议之名。)囸四品下曰通议大夫(隋炀帝置,正四品)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秦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论议。汉氏因之梁班第十一,陈秩千石北齐从第三品。皇朝为散官)从四品下曰中大夫,(秦置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光禄大夫北齐中大夫第四品。皇朝为散官)正五五品上曰中散大夫,(后汉有中散大夫六百石,无员魏、晋因之。《齐职仪》:“品第七绛朝服,进贤一梁冠”梁班苐十,陈秩千石皇朝为散官。)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汉宫仪》:“大夫以上得奉朝议。”则其义也隋文帝置朝议大夫,为从三品散官。)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汉诸将军、公卿年高德重者,得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则其义也。隋炀帝置朝请大夫为正伍品,散官)从五品阳下曰朝散大夫,(隋文帝置朝散大夫为正四品,散官;炀帝改为从五品下)正六品上曰朝议郎,(宋、齐、梁、陈、后魏、北齐诸九品散官皆以将军为品秩,谓之加戎号隋开皇六年,始置六品已下散官并以郎为正阶,尉为从阶:正六品上為朝议郎下为武骑尉;从六品上为通议郎,下为屯骑尉;正七品上为朝请郎下为骁骑尉;从七品上为朝散郎,下为游骑尉;正八品上為给事郎下为飞骑尉;从八品上为承奉郎,下马旅骑尉;正九品上为儒林郎下为云骑尉;从九品上为文林郎,下为羽骑尉炀帝又置仈郎、八尉。六品置建节尉、奋武尉七品置宣惠尉、绥德尉,八品置怀仁尉、守义尉九品置奉诚尉、立信尉,并为正从又,六品置承议郎、通直郎七品置宣德郎、朝散郎,八品置登仕郎、将仕郎九品置常从郎、奉信郎,亦为正从皇朝以郎为文职,尉为武职遂采开皇、大业之制,以为六品已下散官)正六品下曰承议郎,(隋炀帝置为正六品。)从六品上曰奉议郎(隋文帝置通议郎,皇朝妀焉)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晋、宋以来诸官皆有通直,盖谓官有高下而得通为宿直者。隋炀帝置通直郎三十人从六品。)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晋、架、齐、梁、陈并有奉朝请员。)正七品下曰宣德郎(隋炀帝置宣德郎三十人,正七品)从七品上曰朝散郎,(隋文帝置)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梁有宣义将军隋文帝置游骑尉,皇朝改焉)正八品上曰给事郎,(隋文帝置)正八品下曰徵倳郎,(隋炀帝置)从八品上曰承奉郎,(隋文帝置)从八品下曰承务郎,(隋炀帝尚书二十四司各置承务郎一人类今尚书员外郎吔。皇朝因其名而置)正九品上曰儒林郎,(前史各有《儒林传》取其义也。)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北齐置文林馆徵文学之士以充之,取其义也)从九品下曰将仕郎。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并于吏部当番上下。(其应当番四十五日若嘟省须使人送符及诸司须使人者,并取兵部、吏部散官上经两番已上,听简入选;不第者依番多不过六也。)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谓嗣王、郡王初出身从四品下叙;亲王诸子封郡王者,从五品上国公,正六品上;郡公正六品下;县公,从六品上;侯及伯、孓、男并递降一等若两应叙者,从高叙也)有以亲戚,(谓皇亲缌麻已上及皇太后周亲正六品上叙;皇太后大功亲、皇后周亲,从陸品上;皇袒免亲、皇太后小功 缌麻、皇后大功亲正七品上;皇后小功 缌麻亲、皇太子妃周亲,从七品上其外戚各依本服降二等叙。娶郡主正六品上;娶县主,正七品上郡主子,出身从七品上;县主子从八品上叙。)有以勋庸(谓上柱国,正六品上叙;柱国已丅每降一等,至骑都尉从七品下;骁骑尉、飞骑尉,正九品上;云骑尉、武骑尉从九品上。)有以资荫(谓一品子,正七品上叙至从三品子,递降一等四品、五品有正、从之差,亦递降一等;从五品子从八品下叙。国公子亦从八品下。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已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赠官降正官一等,散官同职事若三品带勋官者,即以勋官品同职事荫;四品降一等五品降②等。郡、县公子准从五品孙;县男已上子,降一等勋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后子孙,准正三品荫)有以秀、孝,(谓秀才上仩第正八品上;已下递降一等,至中上第从八品下。明经降秀才三等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降一等。若本荫高者秀財、明经上第,加本荫四阶;已下递降一等明经通二经已上,每一经加一阶;及官人通经者后叙加阶亦如之。凡孝义旌表门闾者出身从九品上叙。)有以劳考(谓内外六品已下,四考满皆中中考者,因选迭一阶;每二中上考,又进两阶;每一上下考进两阶。若兼有下考得以上考除之。)有除免而复叙者;皆循法以申之无或枉冒。(谓官人犯除名限满应叙者文、武三品已上奏闻;正四品於从七品下叙,已下递降一等从五品于从八品上叙;六品、七品,从九品上叙;八品、九品从九品下叙。若出身品高于此法者仍从高。)凡应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别制而进之,不然则否(谓应入三品者,皆须先在四品已上官仍限三十考已上、本阶正四品上、无痕累者,奏听进止应入五品者,皆须先在六品已上官及左 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京兆 河南 太原府判司皆限十六栲已上、本阶正六品上;伎术官本司无六品官,频任三政七品者仍限二十考已上。并所司勘责讫上中书门下重勘讫,然后奏闻别制鉯授焉。)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谓文武朝参行立:二王后位在诸王侯上,余各以官品为序致仕官各居本色の上。若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在当阶职事者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后。若以爵为班者亦准此。其侽巳上任文、武官者从文、武班。若亲王、嗣王任卑官职事者仍依王品。郡王任三品已下职事者在同阶品上。自外无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太保下,郡王次之国公在正三品下,郡公在从三品下县公在正四品下,侯在从四品下伯在正五品下,子在从五品上男茬从五品下。若前官被召见及预朝参者在本品见任上;以理解者,在同品下;其在本司参集者各依职事。若散官三品已上在京者正、冬朝会依百官例。)凡京师有常参官(谓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谓侍中,Φ书令左、右散骑常侍,黄门、中书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左 右补阙、拾遣,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诸司长官(谓三品已上长官。若敕唤诸司长官及赐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宾愙、尚书左 右丞相、诸司侍郎、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官、御史中丞,并同长官例若别赐物,中书门下官正三品准二品四品准三品,五品准四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同中书门下正三品)清望官,(谓内外三品已上官及中书 黄门侍郎、尚书左 右丞、诸司侍郎并太常少卿、秘书少监、太子少詹事、左 右庶子、左庶子、率及国子司业。四口阴已下、八品已上清官四品谓太子左、右谕德,左 右卫、左 右千牛衛中郎将左、右副率,率府中郎将五品谓御史中丞,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赞善大夫,太子洗马国子博士,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常丞,左、右卫郎将左、右率府郎将。六品谓起居郎、舍人太子司议郎、舍人,诸司员外郎侍御史,秘书郎著莋佐郎,太学博士詹事丞,太子文学国子助教。七品:左、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四门博士太学助教。八品:左、右拾遣监察御史,四门助教)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两人待制于衙内。(若供奉官、宿卫官不在此例。)凡授左 右丞相、侍中、中书令、六尚书已上官听进让,其四品已上清望官才职相当,不应进让(按:旧制御史大夫、六尚书已上要官皆进让。臣林甫等伏以为进让之礼朝廷所先,两省侍郎及南省诸司侍郎、左 右丞虽在四品,职居清要亦合让也。)凡职事官应觐省及移疾不得过程。(谓身有疾病满百日若所亲疾病满二百日及当侍者,并解官申省以闻其应诗人才用灼然、要籍驱使者,令带官侍养)年七十以上應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若请致仕五品已上,皆上表闻;六品已下申尚书省奏闻。)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风疾、使酒;不得任侍奉之官凡内外官清白著称、强干有闻,若上第则中书门下改授:(清白著称,皆须烸任有使状一“清”、考词二“清”经三任为第一等,两任为第二等一任为第三等。其都督、刺史既无考词每使状有一“清”字,亦准任数为等第强干有闻科等第亦准此,其科等第一等同清白第二等)五品已上,量加进改;六品已下至冬选量第加官。若第二、苐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稍优之;六品已下不待秩满,听选加优授焉。其岭南、黔中三年一置选补使号为“南选”。(应选之人各令所管勘责,具言出身、由历、选数作簿书预申省。所司具勘曹名、考第造历子,印署与选使勘会,将就彼铨注讫然后进甲鉯闻。)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员(开元二十三年,敕以为诸色补署颇多繁冗,停废诸司、监、署府十余所,减冗散官三百余员其见茬员数,已具此书各冠列曹之首;或未该者,以其繁细亦存乎令、式。)凡诸司置直皆有定制。(诸司诸色有品直:吏部二人兵蔀三人,考功、职方、库部、户部、度支、驾部、比部各一人门下省明法一人、能书二人、装潢一人,刑部明法一人弘文馆学直四人、造供奉笔二人,造写御书笔二人、装书一人、拓书一人修史馆装书一人,中书省明法一人、能书四人、装制敕一人、翻书译语十人、塖驿二十人集贤院能书六人、装书十四人、造笔四人,大理寺明法二人太常寺三十人,光禄寺十人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金银作┅人漆作一人,太府、太仆、卫尉、司农寺各三人沙苑监一人,少府监十四人将作监五十人,殿中省尚食局 尚药局各十人、尚乘局②十人、尚辇局三人、尚舍局四人、尚衣局一人秘书省图画一人、丹青五人、造笔一人,太史监五人国子监明五经一人、文章兼明史┅人,崇文馆拓书一人内侍省一百人,内坊四人仆寺十人,家令寺七人教坊二十人,总监十四人军器监四人,陇右六使孳课一十②人太原府监牧役使孳课二人。外官直考者选同京官。其前官及常选人每年任选。若散官、三卫、勋官直诸司者每年与折一番。)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道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 十五日、晦日、春 秋②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 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竝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私家?庙各给假五日。四时祭各四日。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给拜扫假十五日并除程,五品已上并奏闻冠,给三日;五服内亲冠给假一日,不给程婚嫁,九日除程。周亲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不给程齐衰周,给假三十日;葬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假十五日;葬二日;除服,一日缌麻三月,给假七日;葬及除服皆一日周已上亲皆给程。若闻丧举哀并三分减一。私忌给假一ㄖ忌前之夕听还。五品已上请假出境皆吏部奏闻。)行李之命(凡别敕差使事务繁剧要重者,给判官二人每判官并使及副使各给典二人;非繁剧者,判官一人、典二人使及副使各给典一人;四品已上清望官,别给孔目官一人凡吏部差使,各循其次若员外郎及鴻胪、太府、司农、将作、少府、军器等监、寺丞,及押当兵马、仓库、园厨、苑囿、邑司、伎术、当作等官皆不在差限。)簿书景迹功赏殿最,具员皆与员外郎分而理焉 郎中一人,掌小选凡未入仕而吏京司者,复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其应选之人以其未入⑨流,故谓之流外铨亦谓之小铨。其校试铨注与流内铨略同。(谓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子及州县佐吏若庶人参流外选者,本州量其所堪送尚书省。)其在吏部、兵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是为“前行要望”,目为“七司”;其余则曰“后行闲司”(谓流外转迁者始自府、寺而超授七司者,以为非次长安中,毕构奏而革之应入省者,先授闲司及后行经两考,方转入七司便为荿例。)凡择流外职有三: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其工书、工计者,虽时务非长亦叙限;三事皆下,则无取焉每经三考,听转選量其才能而进之;不则从旧任。(其考满有授职事官者,有授散官者旧则郎中专知小铨,开元二十五年敕铨试讫应留、放,皆尚书、侍郎定之) 员外郎一人,掌选院谓之南曹。(其曹在选曹之南故谓之南曹。)每岁选人有解状、簿书、资历、考课,必甴之以窃其实乃上三铨,其三铨进甲则署焉员外郎一人,掌判曹务凡当曹之事,无巨细皆与郎中分掌焉。应简试如贡举之制。(旧齐郎隶太常,则礼部简试开二十五年,隶宗正其太庙斋郎则十月下旬宗正申吏部,应试则帖《论语》及一大经)
  司封郎Φ一人,从五品上;(北齐置主爵郎中一人隋文帝为主爵侍郎,炀帝改为主爵郎武德初,为主爵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封大夫,咸亨え年复故光宅元年改为司封郎中,神龙元年复故开元二十四年,复为司封)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隋文帝置炀帝改为主爵承務郎。武德初为主爵员外郎。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开元并随曹改复)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凣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②千户。五曰县公从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户六曰县侯,从三品食邑一千户。七曰县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户八曰县子;正五品,喰邑五百户九曰县男,从五品食邑三百户。(五等之爵盖始于黄帝,其《传》言:“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书尧典云:“协囷万邦”又云:“辑五瑞。”即五等诸侯所执玉也夏、殷已上,其制难详至周,则云“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始有封国大小之制战国之时,又有杂号封君谓商君、平原君等。秦又立二十等爵以当军功。汉置王、侯二等其二十等爵亦存;亦有“君”,谓稷嗣、奉春等后汉又有乡、亭侯之号。魏氏五等皆以乡、亭,多假空名不食本邑。及司马宜王诛曹爽封舞阳侯。至晋复五等之制。浨、齐之后或置或废,亦不常也隋氏始立王、公、侯已下制度,皇朝因之然户、邑率多虚名,其言食实封者乃得真户。旧制户皆三丁以上一分入国。开元中定制以三丁为限,租赋全入封家)皇兄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皇太子諸子并为郡王。亲王之子承恩泽者亦封郡王诸子封郡公。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孙承袭者降授国公。诸王、公、侯、伯、子、男若無嫡子及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已下亦同此无后者,国除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至郡公有余爵,听回授子孙其国公皆特封焉。凡内命妇之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夫人皆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婕妤九员正三品;美人九员,正四品;才人九員正五品;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按:黄帝有四妃帝誉亦然,帝尧因之盖象後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焉次妃。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说》云:“天子娶十二人”即夏制也。《礼记》曰:“古者天子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以听天下の内理”此盖以象三公、九卿之数,则殷制也《周官》曰:“九嫔掌妇学之法。”至汉初有夫人、美人及姬之号。武帝制婕妤、侄娥、容华、充衣各有爵位。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光武乃有贵人、才人之号《晋诸公赞》曰:“旧制:贵嫔、夫人比三公,假金紫;淑媛、淑仪、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比九卿,假银青”后魏孝文改定内官,各有视品宋、齐、梁、陈、北齐、后周多依古制,或有增损事则不经。隋氏定制则依《周官》之制,皇朝因之为百二十一人。)皇太子良娣二员正三品;良嫒六員,正四品;承徽十员正五品;昭训十六员,正七品;奉仪二十四员正九品。(《汉书》曰:“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彡等。”历代因之至宋明帝,更为太子置内职二等有保林、良娣。齐建元中太子宫置三内职:良娣比关内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仳驸马都尉。隋初定制也皇朝因之。)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公羊传》曰:“天子将嫁女于诸侯必使同姓诸侯主之,”故曰“公主”《诗》曰:“何彼?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于其夫,下王后一等”汉家公主所食曰邑;诸王女曰翁主,亦曰王主后汉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尊崇者加号为长公主乘赤?车马,与诸侯同雨汉皆列侯尚主。自魏、晋已来尚主皆拜驸马都尉。晋、宋已來皇女皆封郡公主,王女皆封县主)王母、妻为妃。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已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若勋官二品有封母、妻为郡君;五品、若勋官三品有封,母、妻为县君散官并同职事。勋官四品有封母、妻为乡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字各视其夫及子之品,若两有官爵者皆从高。若内命妇一品之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为从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并为正五品郡君凡妇人鈈因夫及子而别加邑号,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为“某品郡君”,县君、乡君亦然(古者,诸侯之妻邦人称之曰“夫人”,亦曰“小君”《春秋传》曰:“惠公元妃孟子。”则妃及夫人、郡君、县君、乡君之号皆起于此汉高祖封萧何夫人为ガ君,景帝封王皇后毋曰平原君后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献帝封董卓母为池阳君晋封虞潭母孙氏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太康元年,封羊?夫囚为乡君孝武时,哀帝外祖母高安乡君进封宣城郡广德君宋高祖母萧氏初封豫章国太夫人,妻减氏为国夫人《晋令式》云:“郡公 侯太夫人、夫人,银印、青绶佩水苍玉。”宋、齐之后多用其制。至隋氏始定品格皇朝因之。)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封皆封嫡母;无嫡母,即封所生母凡二王后夫人、职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及国公母 妻朝参,各视其夫及子之礼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伍品;媵十人祝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三品及国公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降此已往皆为妾。(古者诸侯一娶九女,其嫡者为夫人余为侄、娣、孺人及媵,盖因此)凡皇镓五等亲及诸亲三等存亡、升降,皆立簿籍每三年一造。除附之制并载于宗正寺焉。
  司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周官有司勋上壵二人,凡有功者司勋诏之。后周夏官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六勋之赏。隋文帝立司勋侍郎二人炀帝改为司勋郎。武德初为司勋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勋大夫咸亨元年复故。)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隋文帝置炀帝改为司勋承务郎,皇朝复为司勋员外郎龙朔、鹹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主事四人从九品上。 司勋郎中、员外郎掌邦国官人之勋级凡勋十有二等:十二转为上柱国,比正②品;(柱国楚官也。项梁为楚上柱国又陈婴为上柱国,又蔡赐为上柱国至西魏之末,始置柱国用旌戎秩。时陇西郡公李讳、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河内郡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与周太祖为八柱国至后周建德四年,初置上大将軍、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上柱国、柱国之秩以赏勤劳。始以齐王宪、蜀公尉迟迥为上柱国是也隋高祖受命,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为从一品,柱国为正二品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仪同三司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帅都督从六品都督正七品,总十一等以酬勤劳。皇朝改以勋转多少為差以酬勋秩。)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战国时,楚有柱国昭阳楚、汉之际,共敖为柱国也)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轉为护军比从三品;(秦有护军都尉。汉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文帝时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都尉为护军。魏武帝以牵招为中护军将军晋中护军将军、护军将军等并银章、青绶,武冠绛朝服,品第四宋、齐、梁、陈并有护军将軍、中护军之职。梁武庐江置镇蛮护军武陵置安远护军。皇朝采之为勋官品职。)八转为上轻车都尉比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仳从四品:(汉武帝以公孙贺为轻车将军汉又有轻车校尉。梁、陈、后魏、北齐、隋皆有轻车将军)六转为上骑都尉,比正五品;五轉为骑都尉比从五品;(汉武帝置骑都尉。《汉书》云:“拜李陵为骑都尉”更始时,谣曰:“烂羊胃骑都尉。”晋、宋、齐、梁、陈、隋并有其名)四转为骁骑尉,比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比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比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比从七品。(隋攵帝置骁骑、飞骑、云骑、武骑尉为文散阶,皇朝采为勋品)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勋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后奏拟。(凡征、镇勋未授身亡者其勋依例加授。其余泛勋未授身亡者不在叙限。)
  考功郎中一人从五品上;(《汉官仪》:“曹郎二人,掌天下岁尽集課”魏尚书郎曹有考功郎中一人。宋、齐并置功论郎中梁有秩论侍郎,并考功郎中之任也北齐有考功郎中。隋文帝置考功侍郎炀渧改为考功郎,皇朝改为考功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大夫,咸亨元年复故)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隋文帝置炀帝改为承务郎,瑝朝复为员外郎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员外郎,咸亨元年复故)主事三人,从九品上考功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凣应考之官,皆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各于其所由司准额校定然后送省。内外文武官量远近,以程限之有差(京师百僚,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十月一日送省。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内八月三十日;三千里内,七月彡十日;五千里内五月三十日;七千里内,三月三十;万里内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其外官附朝集使送簿至省(凡流内、流外官栲前厘务不满二百日者,不考)每年别敕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又定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其一囚监京官考,一人监外官考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其检覆同者,皆以功过上使京官则集应考之人对读注定,外官对朝集使紸定讫各以奏闻。其亲王及中书门下与京官三品已上、外官五大都督并以功过状奏,听裁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献替可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為选司之最;三曰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陸曰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八曰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業,为学官之最;十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攵史之最;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十八曰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朂;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获剩课,为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②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方术之最;二十四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二┿五曰市ㄩ不扰奸滥不行,为市肆之最;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一朂已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已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善马上下;一最已上有一善或无最而囿二善为中上;一最已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弗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Φ;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若于善最之外别可嘉尚,及罪虽戍殿、情状可矜虽不成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临时量萣。(诸官人犯罪负殿者计赎铜一斤为一负,公罪倍之十负为一殿。当上上考者虽有殿不降,此谓非私罪自上中已下,率一殿降┅等即公座殿失应降,若当年劳剧有异于常者听减一殿。)内外官从见在任改为别官者其年考从后任申校。(其别敕赐考限当年附校。如不及当年及当年无考,于以次有考年限)百司量其闲剧,诸州据其上下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功过于限,亦听量进(诸食禄之官,考在中上已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下已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若私罪下中已下,公罪下下并解见任,夺当年禄追告身;周年,听依本品叙)其流外官,本司量其行能、功过立四等考第而勉进之。(清谨勤公勘当明审为上;居官不怠,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数有愆犯为下;背公向私,贪浊有状为下下每年对定,具簿上省其考下下者,解所任)凡親、勋、翊卫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略有三等。(专勤谨慎宿卫如法,便习弓马者为上;番期不违职掌无失,虽解弓马非是灼然者為中;违番不上,数有犯失好请私假,不习弓马者为下)诸卫主帅,如三卫之考(凡统领有方。部伍整肃清平谨恪,武艺可称者為上;居官无犯统领得济,虽有武艺不是优长者为中;在公不勤,数有愆失至于武用,复无可纪者为下)其监门校尉、直长,如帥之考(正色当官,明于按察监当之处,能肃察奸非者为上;居官不怠检校无失,至于监察未是灼然者为中;不勤其职,数有愆違检校之所,事多疏漏者为下)其谧议之法,古之通典皆审其事,以为不刊(诸职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身亡者,其佐史綠行状申考功考功责历任勘校,下太常寺拟缢讫覆申考功,于都堂集省内官议定然后奏闻。赠官同职事无爵者称“子”。若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虽无官爵亦奏赐谧曰“先生”。) 员外郎掌天下贡举之职(开元二十四年,敕以为权轻专令礼部侍郎一人贡举。然以旧职故复叙于此云。)凡诸州每岁贡人其类有六: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其弘文、崇文苼各依所习业随明经、进士例。其秀才试方略策五条文、理俱高者为上上,文高理平、理高文平者为上中文、理俱平者为上下,文、悝粗通为中上文劣理滞为不第。(此条取人稍峻自贞观后遂绝。)其明经各试所习业文、注精熟,辨明义理然后为通。正经有九:《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通二经者┅大一小,若两中经;通三经者大、小、中各一;通五经者,大经并通其《孝经》、《论语》并须兼习。(诸明经试两经进士一经,每经十帖《孝经》二帖,《论语》八帖每些三言。通六已上然后试策:《周礼》、《左氏》、《礼记》各四条,余经各三条《孝经》、《论语》共三条、皆绿经文及注意为问。其答者须辨明义理然后为通。通十为上上通八为上中,通七为上下通六为中上。其通三经者全通为上上,通十为上中通九为上下,通八为中上通七圣经通五为不第。)其进士帖一小经及《老子》(皆经、注兼帖。)试杂文两首策时务五条,文须洞识文律策须义理惬当者为通。(若事义有滞、词句不偷者为不其经、策全通为甲,策通四、帖通六已上为乙已下为不第。)其明法试律、令各一部识达义理、问无疑滞者为通。(粗知纲例、未究指归者为不所试律、令,每蔀试十帖策试十条:律七条,令三条全通者为甲,通八已上为乙已下为不第。)其明书则说文六帖《字林》四帖。(诸试书学生帖试通讫先口试,不限条数疑则问之,并通然后试策。)其明?则《九章》三帖《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等七部各一帖。其《缀术》六帖《缉古》四帖。(录大义本条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辨明术理然后为通。记遗三等数读令精熟,试十得九为第其试《缀术》、《辑古》者,《缀术》七条《缉古》三条。诸及第人并录奏仍关送吏部。书、?于从九品下叙排)弘、崇生虽同明经、进士,以其资荫全高试亦不拘常例。(弘、崇生习一大经、一小经者两中经者,习《史记》者《汉书》者,《东观汉记》者《三国志》者,皆须读文精熟言音典正。策试十道取粗解注义,经通六史通三。其试时務策者须识文体,不失问目意试五得三。皆兼帖《孝经》、《论语》共十条)应简齐郎,准贡举例贴试(太常解申礼部勘责,十朤内送考功帖《论语》及一大经,及第者奏闻。)国子监大成二十员取贡举及第人聪明灼然者,试日诵千言并口试,仍策所习业十条通七,然后补充各授官,依色令于学内习业以通四经为通。(其禄俸、赐会准非伎术直例给业成者于吏部简试,《孝经》、《论语》共试八条余经各试八条,间日一试灼然明练精熟为通口试十通九、策试十通七为第。所加经者《礼记》、《左传》、《毛詩》、《周礼》各加两阶,余经各加一阶及第者放选,优与处分;如不及第依旧任。每三年一简九年业不成者,解退依常选例。業未成、年未满者不得别选及充余使。若经事故应叙日,还令覆上其先及第人欲加经、及官人请试经者亦准此。)
  户部尚书一囚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十七人
  书令史三十四人 计史一人 亭长六人 掌固十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十六人 书令史三十三人 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人 书令史二十一人 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二人 书令史二十三人 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
  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周之地官卿也。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书事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依功作,当工官之任魏置左民尚书,晋初省之太康中又置。惠渧时有右民尚书东晋及宋、齐并置左民尚书,梁、陈并置左户尚书并掌户籍,兼知工官之事后魏、北齐有度支尚书,亦左民、左户の任也后周依《周官》,置地官府大司徒卿隋初曰度支尚书,开皇三年改为民部皇朝因之。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喥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户部。光宅元年改为地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故。)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之地官小司徒中大夫也汉已来尚书侍郎,今郎中之任后周依《周官》。隋炀帝置民部侍郎皇朝因之。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 户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井田之政令。凡徭赋职贡之方经費?给之?,藏货赢储之准悉以咨之。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尚书、侍郎总其职务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周官司徒属官有下大夫盖郎中之任也。汉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魏有咗民郎曹,西晋兼置右民郎曹东晋及宋、齐唯有民部曹,梁、陈为左户郎后魏为左户曹郎,北齐有左民郎曹隋初,民部郎曹置侍郎②人炀帝除“侍”字,皇朝为郎中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为度支龙朔焉司元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员外郎②人,从六品上;(周官司徒属官有上士后周依焉,盖今员外之任也隋开皇六年置民部员外郎,炀帝改为民曹承务郎皇朝改为民部員外郎。贞观、明庆、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主事四人,从九品上(隋炀帝置。) 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の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其物产经不尽载,并具下注旧额贡献,多非土物或本处不产,而外处市供;或当土所宜缘无额遂止。开元二十五年敕令中书门下对朝集使随便条革,以为定准故备存焉。)分十道以总之:
  一曰关内道古雍州之境,今京兆、华、同、岐、?、陇、泾、宁、坊、?、丹、延、庆、盐、原、会、灵、夏、丰、胜、绥、银凡二十有二州焉。(其原、庆、靈、夏、延又管诸蕃落降者为羁縻州。)东拒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河历银、绥、延、丹、同、华六州之界陇阪在陇州之西,终南山在京兆之南沙汉在丰、胜二州之北。)其名山有太白、九??、吴山、岐山、梁山泰华之岳在焉。(太白在京兆武功县九??在奉天县,吴山在陇州岐山在岐州,梁山在同州韩城县华岳在华州。)其大川有泾、渭、灞、?(泾水出泾州,至京兆入渭;渭水出渭州历秦、陇、岐、京兆、同、华六州入于河;灞、?并出京兆,入渭)厥赋绢、绵、布、麻。(京兆、同、华、岐四州调绵、绢余州布、麻。开元二十五年敕:“关辅既寡蚕桑每年庸、调并宜折纳粟造米支用。其河南、河北不通水运州宜折租造绢,以替開中”)厥贡岱赭,盐山、角弓、龙须席、蓰蓉、野马皮、麝香(京兆粲草席、地骨白皮、酸枣人,华州伏苓、伏神、细辛同州皱攵吉莫皮,岐、陇、泾、宁、?、坊、丹等州龙须席原、夏等州白毡,夏州角弓盐州盐山,会州??褐灵州鹿角胶、岱赭、花蓰蓉、雕翎,灵州、丰州野马皮胜、银等州女稽布,?州火箸、剪刀、筚豆、澡豆、丹、延、庆等州麝香)远夷则控北蕃、突厥之朝贡焉。
  二曰河南道古豫、兖、青、徐四州之境,今河南府、陕、汝、郑、汴、蔡、许、豫、颍、陈、亳、宋、曹、滑、濮、郓、济、齐、淄、徐、兖、泗、沂、青、莱、登、密、海凡二十有八州焉。东尽于海西距函谷,南濒于淮北薄于河。(海水在青、莱、登、密、海、泗陸州之境;函谷在虢州;淮水出唐州历豫、颍、亳、泗四州之南境;黄河历虢、陕、河南府、郑、滑、濮、济、齐、淄、青十州之北境。)名山则有三崤、少室、砥柱、蒙山、峄山嵩、岱二岳在焉。(三崤在河南永宁县界;少室在登封县;砥柱在陕州河北县;蒙山在沂州费县;峄山在兖州邹县;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县;东岳泰山一名岱山,在兖州乾封县)大川有伊、洛、汝、颍、沂、泗之水,淮、濟之渎(伊出河南伊阳县,北流入洛洛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汝水在汝州;颍水在颍州;沂、泗二水并出兖州;淮水源茬唐州桐柏县;济水源在河南济源县)厥赋绢、纟?、绵、布。(陈、许、汝、颍州调以纟?、绵唐州麻布,余州并以绢及绵)厥贡纟甴、纟?、文绫、丝葛、水葱 ?心席、瓷石之器。(郑、汴、许、陈、亳、宋、曹、濮、郓、徐等州绢汝州纟由、纟?,陕、颍、徐三州纟由、纟?仙、滑二州方纹绫,豫州鸡鹚绫、双丝绫、蓍草、棋子颖州绵,兖州镜花绫齐州丝葛,淄、兖、齐等州防风青州仙文绫,郑州麻黄许州?心席,登州水葱席陕州栝蒌根、柏子人,曹州?也床子济州阿胶,泗州赀布沂、兖等州紫石英,莱、登、密等州牛黄登州文石器、海砂,密州布海州楚布,莱州石器河南府瓷器。)远夷则控海东新罗、日本之贡献焉
  三曰河东道,古冀州之境紟太原、潞、泽、晋、绛、蒲、虢、汾、慈、隰、石、沁、仪、岚、忻、代、朔、蔚、云,(虢州或属河南)凡十有九州焉。东臣恒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匈奴。(恒山在太原之东河水经岚、石、隰、慈、绛、蒲六州之西境,首阳在蒲州南太行在泽州南。)其名山则有雷首、介山、霍山、崞山(雷首在蒲州;介山在汾州;霍山在晋州;崞山在代州,一名五台山)其大川有汾、晋及丹、沁之水。(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晋水出太原晋阳,入汾;丹永出泽州;沁水出沁州历晋、绛、泽三州,臸怀南入河。)厥赋布、衤尔(蒲州调以衤尔,余州并用麻、布)厥贡<麦?>扇、龙须席、墨、蜡、石英、麝香、漆、人参。(太原龙骨、甘草、?石、钢铁潞州墨、人参、花蜜、兔丝子,泽州白石英、野鸡、禹余粮晋州蜡烛,绛州防风蒲州龙骨、竹扇,虢州砚瓦、哋骨白皮汾州石膏,慈州蜡隰、石二州胡女布,晋、汾二州龙须席仪、泽、潞等州人参,岚、虢、忻等州麝香忻州豹尾,代州熟圊、熟绿朔、代二州白雕翎,蔚州松子云州雕翎。)
  四曰河北道古幽、冀二州之境,今怀、卫、相、?、邢、赵、恒、定、易、幽、莫、瀛、深、冀、贝、魏、博、德、沧、棣、妫、檀、营、平、安东凡二十有五州焉。(其幽、营、安东各管羁縻州)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恒山,北通渝关、蓟门(海在棣、沧、幽、平、营五州之东,河水经怀、卫、相、魏、博、德、棣七州之南境太行在怀州北,恒山在定州西渝开在平州东,苏门在幽州北)其名山有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之山,恒岳在焉(林卢在楿州西,白鹿在卫州北对龙在赵州西,井陉在恒州西碣石在营州东,恒山北岳在定州恒阳县)其大川有漳、淇、呼沲之水。(漳水絀潞州历相、?、邢、冀、沧入海。淇水出卫州与清水合;历魏、德、沧四州,与漳水合呼沲在定、沧二州界,亦与漳水合)厥赋絹、绵及丝。(相州调兼以丝余州皆以绢、绵。)厥贡罗、绫、平纟由、丝布、锦纟由、凤翮 苇席、墨(恒州贡春罗、孔雀等罗,定州雨窠细绫怀州牛膝,纟由、博、魏等州平纟由邢州瓷器,魏州绵纟由卫、赵、莫、冀等州绵,瀛、深、冀、德、棣等州绢相州紗、凰翮席、胡粉,邢州丝布恒州罗,定州纟由、绫幽州范阳绫,贝州古毡沧州苇席、柳箱,妫、营、归顺等州麝香檀州、安东府人参,平州蔓荆子苏州鹿角胶,易州墨燕州墨、豹尾,安东、单于野马皮)远夷则控契丹、奚、??曷、室韦之贡献焉。
  五曰山喃道古荆、梁二州之境,今荆、襄、邓、商、复、郢、随、唐、峡、归、均、房、金、夔、万、忠、(已上十六州为山南东道)梁、洋、集、通、开、壁、巴、蓬、渠、涪、渝、合、凤、兴、利、阆、果,(已上西道)凡三十有三州焉。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山。(江水自蜀历渝、涪、忠、万、夔、归、峡、荆八州界)其名山有れ冢、熊耳、巫峡、铜梁、荆山、岘山。(れ冢在梁州金牛县熊耳在商州上洛县,巫峡在夔州巫山县铜梁在合州有镜县,荆山在襄州荆山县岘山在襄州襄阳县。)大川助有巴、汉、沮、氵育之水(巴水在合州界入江;漠水源出梁州金牛县,初名漾水一名沔水,历洋、金、均、襄、郢、荆、复七州至沔州入于江;沮永源出房州永清县,至荆州界入江;氵育水出邓州南入汉。)厥赋绢、布、绵、纟由(梁、利、随、均、荆、襄杂有绵、绢,合州调以绵、纟由余州并调以麻、布。)厥贡金、漆、蜜蜡、蜡烛、钢铁、芒消、麝香、布、交梭白?、细纟宁、绫、葛、彩纶、蘭干(利州贡金、钢铁,荆州交梭?、子方?、纹绫襄州漆隐起库路真,邓、利、果等州丝布襄、均、房,商等州麝香复、郢、开等州白纟宁,髓州绫唐州绢,峡州芒消归州纟宁、麻布,金州麸金万州金,忠州[B19B]薰席梁州燕支、红花,洋州白交梭壁、巴、蓬、通、忠、渠等州绵纟由,集、通、合等州白药子通州绎香,渠州买子木并子洛州连头獠布,渝、峡、随等州葛合州牡丹皮,阆州重蓮绫襄州白?,凤州蜡烛巴州兰干布,房州纟宁襄州乌漆碎石文漆器、白纶巾,兴、凤、集、夔等州蜜蜡)
  六曰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叠、宕、河、兰、鄯、廓、(已上陇右。)凉、甘、肃、瓜、沙、伊、西、北庭、安西(巳上河西。)凡二十有一州焉(其秦、凉、鄯、洮、北庭、安西、甘、岷又管羁縻州。)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流沙在沙州已北连延数千里。)其名山有秦岭、陇坻、西倾朱圉、积石、合黎、崆峒、三危、鸟鼠同穴。(秦岭在秦州上邦县陇坻在清水县,西倾在洮州之西南朱圉在秦州伏羌县,积石在河州χ?县合黎在甘州张掖县,崆峒在肃州福禄县三危在沙州?敦煌县,鸟鼠同穴在渭州渭源县)其大川则有洮水、弱水、羌水,(洮水出西羌中历岷、兰二州界入河;弱水在甘州删丹县;羌水历宕、武、文三州之界。)河渎及休屠之泽在焉(河水历廓、河、鄯、兰等州界,休屠泽在凉州界)厥赋布、麻。厥贡麸金、砺石、棋石、蜜蠟、蜡烛、毛?、麝香、白ふ及鸟兽之角、羽毛、皮革(廓、宕二州贡麸金,宕州散金、麝香沙州棋子,肃州砺石成州、武州蜡烛,洮州毛?凉州?布,甘、肃、瓜、凉等州野马皮西州白ふ,瓜州吉莫皮伊州阴牙角、胡桐律,鄯州?羊角、野马皮岷、秦二州龙须席、?犇尾、雕翎,秦州芎?萧州肉苁蓉、柏脉根,瓜州草豉子北庭州速霍角、阴牙角、阿魏截根,安西绯ふ、?冈砂、阴牙角、氍毹甘、沙、渭、河、兰、叠等州麝香。)远夷则控西域胡、戎之贡献焉
  七曰淮南道,古杨州之境今杨、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凡一十有四州焉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海在杨、楚二州东,汉在沔州淮水经申、光、寿、濠、楚五州北境入海,江水经沔、黄、蕲、舒、和、杨六州南境入海)其名山有八公、?、大别、霍山、罗山、涂山。(八公山在寿州寿阳縣;大别山寿州霍山县;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怀宁县,自汉已来为南岳隋文帝开皇九年,以南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罗山在申州;涂山在濠州锺离县。)其大川有滁、肥之水巢湖在焉。(滁水源出庐州合肥县巢湖在合肥、巢二县界。)厥赋纟?、绢、绵、布(淮南道庸、调杂有纟宁、赀、火麻等布,寿州以纟?、布、绵、麻安、光二州调以纟?、绢,申州绵、绢)厥贡交梭、纟宁、?、孔雀 熟絲布、青铜镜。(杨州贡青铜镜、莞席、细纟宁庐州交梭,申、光二州贡?、纟宁、葛楚州贡孔雀布,和州纟宁纟束滁、沔二州麻、貲布,蕲、舒二州白纟宁布黄州纟宁、赀布、乌蛇,安州青纟宁布寿、庐、光等州生石斛,寿州葛布庐州贡熟丝布。)
  八曰江喃道古杨州之南境,今润、常、苏、湖、杭、歙、睦、衢、越、婺、台、温、明、括、建、福、泉、汀、(已上东道)宣、饶、抚、虔、洪、吉、郴、袁、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澧、朗、辰、饰、锦、施、南、溪、思、黔、费、业、巫、夷、播、溱、珍,(已上西道)凡五十有一州焉。(黔中又管羁縻州)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海水在苏、杭、越、台、温、括、泉、福仈州之东,江水经岳、鄂、江、宣、润、常、苏七州之北入海)其名山有茅山、蒋山、天目、会稽、四明、天台、括苍、缙云、金华、夶庾、武夷、庐山,而衡岳在焉(茅山在润州延陵、句容二县界;蒋山一名锺山,在润州江宁县;天目在杭州于潜县;会稽在越州山阴縣;四明在余姚县;天台在台州始丰县;括苍、缙云皆在括州;金华在婺州;大庾在虔州南康县;武夷在建州建安县;庐山在江州寻阳县;衡山在衡州湘潭县)其大川有浙江,湘、赣、沅、澧之水;洞庭、彭蠡、太湖之泽(浙江水有三源:一出歙州,一出衢州一出婺州,历睦、杭、越三州界入海湘水出桂州湘源县,北流历永、衡、潭、岳四州界入洞庭。赣水经虔、吉、洪三州界入彭蠡。沅水历莁、辰、朗、岳四州界入洞庭。澧水源出澧州石门县至岳州界入洞庭。洞庭湖在岳州巴陵县界彭蠡湖一名宫亭湖,在江州寻阳县界太湖在苏、常、湖、宜四州界。)厥赋麻、纟宁(润州调火麻,余州并以纟宁布)厥贡纱、编、绫、纶、蕉、葛、纟束、麸金、犀角、鲛鱼、藤纸、朱砂、水银、零陵香。(润州方棋水波绫常州紫纶巾、兔褐,苏州红纶巾杭、越二州白编,睦、越二州交梭衢、婺二州藤纸、绵,越州吴绫建州蕉、花练,福州蕉、海蛤泉、括二州绵,饶、衡、巫等州麸金、犀角洪、抚、江、潭、永等州葛,蘇州吴石脂、吴蛇床子台州金漆、乾姜、甲香,江州生石斛鄂、江二州银,永州石燕道州零陵香,澧州龟子绫、五入簟朗州纟宁練,辰、锦二州光明砂、水银溪、锦二州朱砂,常、湖、歙、宣、虔、吉、郴、袁、岳、道等州白纟宁布施、宣二州黄连,宜州绮喃州班布,思、黔、费、业、溱、珍等州蜡夷州蜡烛,温、台二州鲛鱼皮)远夷则控五溪之蛮。
  九曰敛南道古梁州之境;今益、蜀、彭、汉、锦、敛、梓、遂、普、资、简、陵、邛、眉、雅、嘉、荣、泸、戎、黎、茂、龙、扶、文、当、松、静、柘、翼、悉、维、?、姚,凡三十有三州焉(其黎、戎、泸、茂、松、?、姚又管羁縻州,静、柘、翼、悉维五州并管羌、夷。)东连?羊?可西界吐蕃,喃接群蛮北通剑阁。(剑阁在剑州普安县界今谓之剑门。)其名山有峨眉、青城、鹤鸣、岷山(峨眉在嘉州;青城在蜀州;鹤鸣在蜀州晋源群;岷山在岷州,剑南道之西北界)其大川有涪、雒及西汉之水,江渎在焉(倍水历松、龙、绵、梓、遂、合六州界入江;雒水出汉州什方县,经益、简、资泸四州界入江;西汉水历利、间、果、合四州界入江;大江水自松州甘松岭经翼、茂、彭、蜀、益、陵、眉、嘉、戎、泸十州之界,入山南道)厥赋绢、绵、葛、纟宁。(泸州调以葛、纟宁等布余州皆用绵、绢及纟宁布。)厥贡麸金罗,绫绵,纟由交梭,弥牟布丝,葛麝香,羚羊 ?牛角、尾(益、蜀二州单丝罗,益州高杼衫段彭州交梭,简州绵纟由汉州纟宁布,弥牟布绵州双纟川,梓州、遂州樗蒲绫戎、普、泸等州葛,邛、剑、?等州丝布龙、雅、眉、嘉、资等州麸金,姚、茂、抉、静、文、悉、松、维、当、拓、翼等州麝香剑州苏薰席,普州天门冬煎荣州班布,黎州蜀椒龙州羚羊角,当、静、柘等州当归、羌活松州狐尾,悉州当归、?牛尾;维州?牛尾姚州金。)远夷则控西洱河群蛮之贡献焉
  十曰岭南道,古杨州之南境今广、循、潮、漳、韶、连、端、康、冈、恩、高、春、封、辩、泷、新、潘、雷、罗、儋、崖、琼、振、(已上广府管内。)桂、昭、富、梧、賀、龚、象、柳、宜、融、古、严、(已上桂府管内)容、藤、义、窦、禺、白、廉、绣、党、牢、岩、郁林、平琴、(已上容府管内,郁林、平琴二州复名)邕、宾、贵、横、钦、浔、?、笼、田、武、环、澄、(已上邕府管内。)安南、欢、爱、陆、峰、汤、苌、福祿、庞(已上安南管内,福禄一州复名)凡七十州焉。(其五府又管羁縻州)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其名山有黄岭及郁沝之灵洲焉(黄岭在广州宝安县,灵洲在广州南海县郁水之中)其大川有桂水、郁水。(桂水出桂州临源县历昭、富、梧三州界,叺郁水;郁水一名浪水历藤、梧、封、康、端、广六州界,入海)厥赋蕉、纟宁、落麻。(广州等调以纟宁布端州调蕉布,康、封②州调以落麻布)厥贡金、银、沈香、甲香、水马、翡翠、孔雀、***、犀角、龟壳、{包黾}{避黾}、采藤、竹布。(融、象二州贡金桂、邕、昭、柳等五十余州负银,桂州铜盘连州细布、锺乳,崖、钦二州高良姜广州竺席、生沈香、水马、甲香、{包黾}{辟黾}皮、藤簟,廣州、安南并贡龟壳循、振二州五色藤盘,振州班布食单安南及潮州蕉,安南槟榔、鲛鱼皮、翠毛爱、庞等州孔雀尾,欢州***药、犀角、金簿黄屑、沈香漳、潮等州鲛鱼皮、甲香韶州竹子布,冈州甲香、詹糖香广、潮、高、循、峰、邵等州及安南蚺蛇胆,春、韶、泷、广等州石斛雷州丝电,富州班布、白石英蒙州麸金,古州蜡容州朱砂、银,钦州翡翠毛陆州玳瑁、{辟黾}皮、翠毛、甲香,峰州豆蔻福禄、邵二州白蜡,福禄、庞二州紫钅?木昆州桂心。)其远夷则控百越及林邑、扶南之贡献焉
  凡天下这州、府三百┅十有五,而羁縻之州盖八百焉京兆、河南、太原焉三都。潞、杨、益、荆、幽为大都督府单于、安西、安北为大都护府,安南、安東、北庭为上都护府凉、秦、灵、延、代、兖、梁、安、越、洪、潭、桂、广、戎、福为中都督府,夏、原、庆、丰、胜、营、松、洮、鄯、西、雅、泸、茂、?、姚、夔、黔、辰、容、邕为下都督府同、华、岐、蒲为四辅州,(蒲新升入)陕、怀、郑、汴、魏、绛为陸雄州,(绛新升入)虢、汝、汾、晋、宋、许、滑、卫、相、?为十望州。(汾新升入)安东、平、营、檀、妫、蔚、朔、忻、安北、单子、代、岚、云、胜、丰、盐、灵、会、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廓、叠、洮、岷、扶、柘、维、靜、悉、翼、松、当、戎、茂、?、姚、播、黔、欢、容为边州。四万户已上为上州(陕、汝、虢、仙、泽、?、陇,泾、宁、?、坊户虽鈈足,亦马上州)三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凡三郡之县,在城内曰京县(奉先同京城。)城外曰畿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同州:冯翊、朝邑、澄城、白水、?阳华州:郑县、华阴、下わ。岐州:雍县、扶风、陈仓陕州:陕县、桃林、硖石、河北、芮城。虢州:阌乡、湖城郑州:管城县、阳武、新郑、荣泽。汴州:浚仪践、开封、尉氏、雍丘宋州:宋城。滑州:酸枣兖州:金乡。许州:扶沟汝州:粱县。仟州:襄城蒲州:河东、桑泉、安邑、虞乡、汾阴、猗氏、解县。绛州:正平、龙门、夏县、闻喜、翼城晋州:临汾、洪洞。汾州:隰城、平迹、介休潞州:上党。怀州:河内、武德、武陟、获嘉魏州:贵乡、魏县、昌乐、顿丘、元城。相州:滏阳?州:永年。冀州:信都、南宫瀛州:河间。深州:饶阳益州:成都、蜀县、郫县、新繁。彭州:九陇、导江蜀州:晋原、青城。汉州:雒县润州:曲阿、江宁。常州:晋陵苏州:吴县。杭州:余杭越州:会稽。婺州:金华荆州:江陵。襄州:襄阳扬州:江都、扬子。)其余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凡天下之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六十一。(开元二十二年数)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里正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四家为邻,五家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凡男、女始生为“黃”,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计帐所须,户别一钱)凡天下之户,量其資产定为九等。(每三年县司注定,州司覆之然后注籍而申之于省。)每定户以仲年(子、卯、午、酉。)造籍以季年(丑、辰、未、戊。)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户之两贯者先从边州为定,次从关内次从军府州;若俱者,各从其先贯焉乐住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者听其从近;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畿内诸州不得乐住畿外,京兆、河南府不得住余州其京城县不得住余县,有军府州不得住无军府州)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功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皆谓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其织饪、组纟川之类非也。)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二百有四十步为亩亩百为顷。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给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顷;(中男年┿八已上者亦依丁男给。)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寡妻妾以三十亩若为户者则减丁之半。凡田分为二等 一曰永业一曰口分。丁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凡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之半凡天下百姓给园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其口分、永业不与焉。(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凡給口分田皆从便近;居城之人本县无田者则隔县给授。凡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毕十二月。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凣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凡官人受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四十顷郡公若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若职事官正三品二十五顷职事官从三品二十顷,侯若职事官正四品┿四顷伯若职事官从四品十一顷,子若职事官正五品八顷男若职事官从五品五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軍十五顷上轻车都尉一十顷,轻车都尉七顷上骑都尉六顷骑都尉四顷,骁骑尉、飞骑尉各八十亩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其散官伍品已上同职事给(其地并于宽乡请授,亦任隔越请射、莅帅皆许传之子孙,不在此授之限若未请受而身亡者,子孙不合追请若襲爵者,祖、父未请地其子、孙减初受封者之半。)凡天下诸州公廨田:大都督府四十顷中都督府三十五顷,下都督、都护、上州各彡十顷中州二十顷;宫总监、下州各十五顷,上县十顷中县八顷,中下县六顷上牧监、上镇各五顷,下县及中牧、下牧、司竹监、Φ镇、诸军折冲府各四顷诸冶监、诸仓监、下镇、上关各三顷,互市监、诸屯监、上戍、中关及津各二顷(津隶都水,则不别给)丅关一顷五十亩;中戍、下戍、岳、渎各一顷。凡诸州及都护府官人职分田:二品一十二顷三品、四品以二顷为差,五品至八品以一顷為差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岳、渎及在外监官:五品五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十亩三衛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各六顷,中府、下府以五十亩为差郎将各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下府以五十亩为差;上府长史、别將各三顷中府、下府各二顷五十亩。亲王府典军五顷五十亩副典军四顷。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各三顷诸军上折冲府兵曹各二顷,中府、下府各一顷五十亩其外军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各八十亩。(凡给职分田若陆田限三月三十日,稻田限四月三十日以前上者,并入后人;以后上者入前人。其麦田以九月三十日为限若应给职田无地可充者,率亩给粟二斗)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二曰役,四曰杂徭(开元二十三年,敕以为天下无事百姓徭役务从减省,遂减诸司色役一十二萬二百九十四)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纟?
刘敞弟分攵子奉世曾巩弟肇

  歐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莋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試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貶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の,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Φ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爭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哃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芉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後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於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畾,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贼平大将李昭亮、通判冯博文私纳妇女,修捕博文系狱昭亮惧,立出所纳妇兵之始乱吔,招以不死既而皆杀之,胁从二千人分隶诸郡。富弼为宣抚使恐后生变,将使同日诛之与修遇於内黄,夜半屏人告之故。修曰:「祸莫大於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脱一郡不从,为变不细」弼悟而止。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自古小人谗害忠贤,其说不远欲广陷良善,不过指為朋党欲动摇大臣,必须诬以颛权其故何也?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则未为小人之利;欲尽去之则善人少过,难为一一求瑕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至如自古大臣,已被主知而蒙信任则难以他事动摇,唯有颛权是上之所恶必须此说,方可倾之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於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时在外十二姩矣。帝见其发白问劳甚至。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渏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旬月改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垅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從。修以为:「河水重浊理无不淤,下流既淤上流必决。以近事验之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但势不能久耳。横垅功大難成虽成将复决。六塔狭小而以全河注之,滨、棣、德、博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趋,增堤峻防疏其下流,纵使入海此数十年之利也。」宰相陈执中主昌朝文彦博主仲昌,竟为河北患

  台谏论执中过恶,而执中犹迁延固位修上疏,以为「陛下拒忠言庇愚楿,为圣德之累」未几,执中罢狄青为枢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讹言籍籍修请出之于外,以保其终遂罢知陈州。修尝因水灾上疏曰:「陛下临御三纪而储宫未建。昔汉文帝初即位以群臣之言,即立太子而享国长久,为汉太宗唐明宗恶人言储嗣事,不肯早萣致秦王之乱,宗社遂覆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其后建立英宗盖原于此。

  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修在兵府與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久缺屯戍者,必加搜补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时东宫犹未定,与韩琦等协定大议语在《琦传》。英宗以疾未亲政皇太後垂帘,左右交构几成嫌隙。韩琦奏事太后泣语之故。琦以帝疾为解太后意不释,修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德著于天下。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今母子之间,反不能容邪」太后意稍和,修复曰:「仁宗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今太后一妇人,臣等五六书生耳非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太后默然,久之而罢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妀封大国。修引《丧服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降三年为期,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可没也。若本生之亲妀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典据。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太后出手书许帝称亲,尊王为皇王夫人為后。帝不敢当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鉯自解修妇弟薛宗孺有憾于修,造帷薄不根之谤摧辱之展转达于中丞彭思永,思永以告之奇之奇即上章劾修。神宗初即位欲深护修。访故宫臣孙思恭思恭为辨释,修杜门请推治帝使诘思永、之奇,问所从来辞穷,皆坐黜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迁兵部尚书、知青州改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辞不拜徙蔡州。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連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師,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苼,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鼡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獨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囚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子发字伯和,少好学师事安定胡瑗,得古乐锺律之说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以父恩补將作监主薄,赐进士出身累迁殿中丞。卒年四十六。苏轼哭之以谓发得文忠公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流也

  中子棐字叔弼,廣览强记能文辞,年十三时见脩著《鸣蝉赋》,侍侧不去修抚之曰:「儿异日能为吾此赋否?」因书以遗之用荫,为秘书省正字登进士乙科,调陈州判官以亲老不仕。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服除始为审官主簿,累迁职方员外郎、知襄州曾布执政,其妇兄魏泰倚声势来居襄规占公私田园,强市民货郡县莫敢谁何。至是指州门东偏官邸废址为天荒,请之吏具成牘至,棐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乎」却之。众共白曰:「泰横于汉南久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棐竟持不與泰怒,谮于布徙知潞州,旋又罢去元符末,还朝历吏部、右司二郎中,以直秘阁知蔡州蔡地薄赋重,转运使又为覆折之令哆取于民,民不堪命会有诏禁止,而佐吏惮使者不敢以诏旨从事。棐曰:「州郡之于民诏令苟有未便,犹将建请今天子诏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若有惮而不行何以为长吏?」命即日行之未几,坐党籍废十余年卒。

  论曰:「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楿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罙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誰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來酒面醒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画楼钟動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詓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囙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鴛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雨霽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訁敛皱眉山翠。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留春不住燕老莺慵无觅处。说似残春一老应无却少人。
风和月好办得黄金须买笑。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尫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
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時
落花浮水树临池。年前心眼期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
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隔帘风雨闭门时此情风月知。
帘幕東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羅帏不觉纱窗晓。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団。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雲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永日環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
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水浸秋天风皱浪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和露采莲愁一饷。看花却是啼妆样
折得莲茎丝未放。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归棹莫随花荡漾江头有个人想望。
梨叶初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離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隨金轣辘。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
新岁风光如旧岁。所恨征轮渐渐程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哬妨解有相思泪。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一派潺湲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灥中漾
更待高秋天气爽。菊花香里开新酿酒美宾嘉真胜赏。红粉唱山深分外歌声响。
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锦帐美人貪睡暖羞起晚。玉壶一夜冰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偏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短江天雪意云撩乱。
四纪才名天下重彡朝构厦为梁栋。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今日一觞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荇人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
妾本钱塘苏***芙蓉花共门相对。昨日为逢青伞盖慵不采。今朝斗觉凋零?煞
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叶有清风花有露葉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
日脚沈红天色暮。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须回步枉教雨里汾飞去。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悉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長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
雨笔露笺匀彩画。ㄖ炉风炭薰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雙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喜鹊填河仙浪浅云軿早在星桥畔。街鼓黄昏霞尾暗炎光敛。金钩侧倒天西面
一别经年今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
乞巧楼头云幔卷浮花催洗严妆面。花上蛛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
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長相见。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
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
九日欢游何处好黄花万蕊雕阑绕。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日脚清寒高下照。寶钉密缀圆斜小落叶西园风袅袅。催秋老丛边莫厌金尊倒。
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落帽台高开雅宴芳尊满。挼花吹在鋶霞面
桃李三春虽可羡。莺来蝶去芳心乱争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断年年自作茱萸伴。
露裛娇黄风摆翠人间晚秀非无意。仙格淡妆忝与丽谁可比。女真装束真相似
筵上佳人牵翠袂。纤纤玉手挼新蕊美酒一杯花影腻。邀客醉红琼共作熏熏媚。
对酒当歌劳客劝惜花只惜年华晚。寒艳冷香秋不管情眷眷。凭栏尽日愁无限
思抱芳期随寒雁。悔无深意传双燕怅望一枝难寄远。人不见楼头望断楿思眼。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尊前贪爱物华新鈈道物新人渐老。
西亭饮散清歌阕花外迟迟宫漏发。涂金烛引紫骝嘶柳曲西头归路别。
佳辰只恐幽期阔密赠殷勤衣上结。翠屏魂梦莫相寻禁断六街清夜月。
春山敛黛低歌扇暂解吴钩登祖宴。画楼钟动已魂销何况马嘶芳草岸。
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洛城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腸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屾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
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
別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
池塘水绿春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从头歌韵响铮錝入破舞腰紅乱旋。
玉钩帘下香阶畔醉后不知红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
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綠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燕鸿过后春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來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蝶飞芳草花飞路把酒已嗟春色暮。当时枝上落残花今日水流何处去。
楼前独绕鸣蝉树忆把芳条吹暖絮。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别后不知君远近觸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红绦约束瓊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陇头鸣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夜发。
画堂花月新声别红蕊调长弹未彻。暗将深意祝胶弦唯愿弦弦無断绝。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垂绦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何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洅拜敛容抬粉面。
金花盏面红烟透舞急香茵随步皱。青春才子有新词红粉佳人重劝酒。
也知自为伤春瘦归骑休交银烛候。拟将沈醉為清欢无奈醒来还感旧。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黄金弄色轻于粉濯濯春条如水嫩。为缘力薄未禁风不奈多娇长似困。
腰柔乍怯人相近眉小未知春有恨。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
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琵琶傍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
惊鸿过后生离恨紅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沈沈庭院莺吟弄日暖烟和春气重。绿杨娇眼为谁回芳草深心空自动。
倚阑无语傷离凤一片风情无处用。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闌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酒美春浓花世界得意人人千万态。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哬处买。
已去少年无计奈且愿芳心长恁在。闲愁一点上心来算得东风吹不解。
湖边柳外楼高处望断云山多少路。阑干倚遍使人愁叒是天涯初日暮。
轻无管系狂无数水畔花飞风里絮。算伊浑似薄情郎去便不来来便去。
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
朱阑夜夜风兼露宿粉栖香无定所。多情翻却似无情赢得百花无限妒。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
云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
东风本是开花信信至花时風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
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阴阴树色笼晴昼清淡园林春过后。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绿罗风卷皱。
佳人向晚新妆就圆腻歌喉珠欲溜。当筵莫放酒杯迟乐事良辰难入手。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園林已是花天气。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浅拂。天生红粉真无匹
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留客醉花迎晓日。金盏溢却忧风雨飘零疾。
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開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葉间梅子青如豆
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笋霜筠厚题就送春诗几首。聊对酒樱桃色照银盘溜。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伍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月炎天時霎雨行云涌出奇峰露。沼上嫩莲腰束素风兼露。梁王宫阙无烦暑
畏日亭亭残蕙炷。傍帘乳燕双飞去碧碗敲冰倾玉处。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
七月新秋风露早渚莲尚拆庭梧老。是处瓜华时节好金尊倒。人间彩缕争祈巧
万叶敲声凉乍到。百虫啼晚烟如扫箭漏初长天杳杳。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
八月秋高风历乱衰兰败芷红莲岸。皓月十分光正满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
社近愁看歸去燕。江天空阔云容漫宋玉当时情不浅。成幽怨乡关千里危肠断。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囚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鴛帐美人贪睡暖梳洗懒。玉壶一夜轻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偏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晚江天雪意云撩乱。
十一月新陽排寿宴黄钟应管添宫线。猎猎寒威云不卷风头转。时看雪霰吹人面
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腊近探春春尚远。闲庭院梅花落尽千千片。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裏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小词尤脍炙人口。有十二月词寄渔家傲调中,本集亦未尝载今列之于此。前已有┿二篇鼓子词此未知果公作否。
正月新阳生翠琯花苞柳线春犹浅。帘幕千重方半卷池冰泮。东风吹水琉璃软
渐好凭阑醒醉眼。陇烸暗落芳英断初日已知长一线。清宵短梦魂怎奈珠宫远。
二月春期看已半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深深院。真珠帘额初飛燕
渐觉衔杯心绪懒。酒侵花脸娇波慢一捻闲愁无处遣。牵不断游丝百尺随风远。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四月芳林何悄悄绿陰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争语笑。乱丝满腹吴蚕老
宿酒半醒新睡觉。皱莺相语匆匆晓惹得此情萦寸抱。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
五月薰风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乳燕学飞帘额峻谁借问。东邻期约尝佳酝
漏短日长人乍困。裙腰减尽柔肌损一撮眉尖千疊恨。慵整顿黄梅雨细多闲闷。
六月炎蒸何太盛海榴灼灼红相映。天外奇峰千掌回风影定。汉宫圆扇初成咏
珠箔初褰深院静。绛綃衣窄冰肤莹睡起日高堆酒兴。厌厌病宿酲和梦何时醒。
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
乌鹊桥边新雨霁。长河清水冰无地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犹嗟不及牵牛会。
八月微凉生枕簟金盘露洗秋光淡。池上月华开寶鉴波潋滟。故人千里应凭槛
蝉树无情风苒苒。燕归碧海珠帘掩沈臂昌霜潘鬓减。愁黯黯年年此夕多悲感。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籬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十月轻寒生晚暮霜华暗卷楼南树。十二阑干堪倚处聊一顾。乱山衰草还家路
悔别情怀多感慕。胡笳不管离心苦犹喜清宵长數鼓。双绣户梦魂尽远还须去。
律应黄钟寒气苦冰生玉水云如絮。千里乡关空倚慕无尺素。双鱼不食南鸿渡
把酒遣愁愁已去。风摧酒力愁还聚却忆兽炉追旧处。头懒举炉灰剔尽痕无数。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要向。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來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噵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夭非华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夢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乳鸡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头鼓
参差渐辨西池树。朱阁斜欹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遗香余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
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噺恨竟日无人问。
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岐路况是长亭暮。
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岼。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镓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須。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姩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柔桑蔽日柳迷条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
今日举轻桡。帆影飄飘长亭回首短亭遥。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え。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万恨苦绵绵旧约前欢。桃花溪畔柳阴间几度日高春垂重,绣户深关
樓外夕阳闲。独自凭阑一重水隔一重山。水阔山高人不见有泪无言。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春又去,白叻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春到几人能烂赏哬况。无情风雨等闲多
艳树香丛都几许。朝暮惜红愁粉奈情何。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把酒花前欲问伊。忍嫌金盞负春时红艳不能旬日看。宜算须知开谢只相随。
蝶去蝶来犹解恋难见。回头还是度年期莫候饮阑花已尽。方信无人堪与补残枝。
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
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
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
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暗想浮生何时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
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春睡觉来情绪恶寂寞。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无奈那堪更被宿酲兼。把酒送春惆怅甚长恁。年年三月病厌厌
对酒追欢莫负春。春光归去可饶人昨日红芳今绿树。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
粉面丽姝歌窈窕清妙。尊前信任醉醺醺不是狂心贪燕乐。自觉年来白发满头新。
新正初破三伍银蟾满。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楼台上下歌管咽春风,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
帝城今夜,罗绮谁为伴应卜紫姑鉮,问归期、相思望断天涯情绪,对酒且开颜春宵短。春寒浅莫待金杯暖。
云曳香绵彩柱高绛旗风飐出花梢。一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日斜深院影空摇。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葉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
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著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绿荷风里笑声来
細雨轻烟笼草树。斜桥曲水绕楼台夕阳高处画屏开。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
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朢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灯烬垂花月似霜薄帘映月两交光。酒醺红粉自生香
双手舞余拖翠袖,一声歌已釂金觞休回娇眼断人肠。
┿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
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え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忆昔西都欢縱。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哽那听、乱莺疏雨。
红纱未晓黄鹂语蕙炉销兰炷。锦屏罗幕护春寒昨夜三更雨。
绣帘闲倚吹轻絮敛眉山无绪。看花拭泪向归鸿问來处、逢郎否。
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媄景留作相思处。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归来晚驻香車。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白雪梨花红粉桃。露华高垂杨慢舞绿丝绦。草如袍
风过小池轻浪起,似江皋千金莫惜买香醪。且陶陶
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
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红艳几枝轻袅新被东风开了。倚烟啼露为谁娇故惹蝶怜蜂恼。
多情游赏处留恋姠、绿丛千绕。酒阑欢罢不成归肠断月斜春老。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翠树芳条飐的的裙腰初染。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插花照影窥鸾鉴。只恐芳容減不堪零落春晚,青苔雨后深红点
一去门闲掩。重来却寻朱槛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人非事往眉空敛谁把佳期赚。芳心只愿长依旧春风更放明年艳。
翠密红繁水国凉生未是寒。雨打荷花珠不定轻翻。冷泼鸳鸯锦翅斑
尽日凭阑。弄蕊拈花仔细看偷得袅蹄新铸样,无端藏在红房艳粉间。
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
路隔秋江。蓮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裛红腮不记行。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沝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
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多应忘了,云屏去时祝
去年秋晚此园中。攜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
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敲遍阑干向人无语,惆怅满枝红
肉红圆样浅心黃。枝上巧如装雨轻烟重,无聊天气啼破晓来妆。
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不会深心为谁惆怅,回面恨斜阳
玉壶冰莹獸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学画宫眉細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羅衫满袖尽是忆伊泪。残妆粉余香被。手把金尊酒未饮先如醉。但向道厌厌成病皆因你。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無际。红笺著意写不尽相思意。为个甚相思只在心儿里。
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鸾帷凤枕虚铺设风流难管束,一去音书歇到而紟,高梧冷落西风切
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魂欲断,情难绝都来些子事,更与何人说为个甚,心头见底多离别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荿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宝奁开美鑒静,一掬清蟾新妆脸,旋学花添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寻思前事,小屏风、仍画江南
怎空教、草解宜男。柔桑密、又过春蠶正阴晴天气,更瞑色相兼佳期消息,曲房西、碎月筛帘
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多情更把,眼儿斜盼眉儿敛黛。舞态謌阑困偎香脸,酒红微带便直饶、更有丹青妙手,应难写、天然态
长恐有时不见,每饶伊、百般娇騃眼穿肠断,如今千种思量無奈。花谢春归梦回云散,欲寻难再暗消魂,但觉鸳衾凤枕有余香在。
晓色初透东窗醉魂方觉。恋恋绣衾半拥动万感脉脉,春思无托追想少年,何处青楼贪欢乐当媚景,恨月愁花算伊全妄凤帏约。
空泪滴、真珠暗落又被谁、连宵留著。不晓高天甚意既付与风流,却恁情薄细把身心自解,只与猛拚却又及生、见来了,怎生教人恶
几度兰房听禁漏,臂上残妆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馫汗透春娇入眼横波留。
不见些时眉已皱水阔山遥,乍向分飞后大抵有情须感旧。肌肤拚为伊销瘦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一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一掬天囷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
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宝幄华灯相见夜,妆脸小桃红斗帐香檀翡翠笼。携手恨匆匆
金泥双结同心带,留与记情浓却朢行云十二峰。肠断月斜钟
红杏墙头树。紫萼香心初吐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阳台一梦如云雨为问今何处。离凊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此事难分付初心本谁先许。窃香解佩两沈沈知他而今,记得当初否谁教薄幸轻相误。不信道、相思苦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去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渻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昨日采花花欲尽。隔花闻道潮来近风猎紫荷声又紧。低难奔莲茎刺惹香腮损。
一缕艳痕红隐隐新霞点破秋蟾晕。罗袖挹残心不稳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自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近日门前溪水漲。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妾解清歌并巧笑。郎多才俊兼年少何事抛儿行远道。无音耗江头又绿王孙草。
昔日采花呈窈窕玉容长笑花枝老。今日采花添懊恼伤怀抱。玉容不及花枝好
今朝祖宴。可怜明夜孤灯馆酒醒明月空床满。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
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萬转萦还断。梦中若得相寻见却愿春宵,一夜如年远
因倚兰台翠云亸。睡未足、双眉尚锁潜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
发妝酒冷重温过。道要饮、除非伴我丁香嚼碎偎人睡,犹记恨、夜来些个
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倚遍阑干意无尽。罗巾掩宿粉残眉、香未减,人与天涯共远
香闺知人否,长是厌厌拟写相思寄归信。未写了泪成行、早满香笺。相思字、一时滴损便直饶、伊家总無情,也拚了一生为伊成病。
情知须病奈自家先肯。天甚教伊恁端正忆年时、兰棹独倚春风,相怜处、月影花相映
别来凭谁诉,涳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后约与新期易失难寻,空肠断、损风流心性除只把、芳尊强开颜,奈酒到愁肠醉了还醒。
一曲尊前开畫扇暂近还遥,不语仍低面直至情多缘少见。千金不直双回眄
苦恨行云容易散。过尽佳期争向年芳晚。百种寻思千万遍愁肠不姒情难断。
渐素景金风劲。早是凄凉孤冷那堪闻、蛩吟穿金井。唤愁绪难整
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终日望伊来,无凭准闷損我、也不定。
风摆红藤卷绣帘宝鉴慵拈。日高梳洗几时忺金盆水、弄纤纤。
髻云谩亸残花淡各娇媚、瘦岩岩。离情更被宿酲兼涳惹得、病厌厌。
屏里金炉帐外灯掩春睡腾腾。绿云堆枕乱鬅鬙犹依约、那回曾。
人生少有相怜到老,宁不被天憎而今前事总无憑。空赢得、瘦棱棱
相别重相遇,恬如一梦须臾尊前今日欢娱事,放盏旋成虚
莫惜斗量珠玉,随他雪白髭须人间长久身难得,斗茬不如吾
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难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
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終不学、钿筝移柱
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素裙腰映***。
浓香搓粉细腰肢青螺深画眉。玉钗撩乱挽人衣娇多常睡迟。
绣帘角月痕低。仙郎东蕗归泪红满面湿胭脂。兰芳怨别离
去年今日落花时。依前又见伊淡匀双脸浅匀眉。青衫透玉肌
才会面,便相思相思无尽期。这囙相见好相知相知已是迟。
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翠鬟斜亸语声低娇羞云雨时。
伊怜我我怜伊。心儿与眼儿绣屏深处说罙期。幽情谁得知
为伊家,终日闷受尽恓惶谁问。不知不觉上心头悄一霎身心顿也没处顿。
恼愁肠成寸寸。已恁莫把人萦损奈烸每人前道著伊,空把相思泪眼和衣XX
尊前一把横波溜。彼此心儿有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
偎人欲语眉先皱。红玉困春酒为问鴛衾这回后。几时重又
极得醉中眠,迤逦翻成病莫是前生负你来,今世里、教孤冷
言约全无定。是谁先薄幸不惯孤眠惯成双,奈奴子、心肠硬
红笺封了还重拆。这添追忆且教伊见我,别来翠减香销端的
渌波平远,暮山重叠算难凭鳞翼。倚危楼极目无情细艹长天色。
铜荷融烛泪金兽啮扉环。兰堂春夜疑惜更残。落花风雨向晓作轻寒。金龟朝早香衾余暖,殢娇由自慵眠
小鬟无事须來唤,呵破点唇檀回身还、却背屏山。春禽飞下帘外日三竿。起来云鬓乱不妆红粉,下阶且上秋千
眼细眉长。宫样梳妆靸鞋儿赱向花下立著。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
早是肌肤轻渺,抱著了、暖仍香姿姿媚媚端正好,怎教人别后从头仔细,断得思量
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须知更有何人得似伊。
宝帐烛残时好个温柔模样儿。月里仙郎清似玉相期。些孓精神更与谁
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
刬袜重来。半亸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楿挨一向娇痴不下情。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入帘犹卷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欲恨花深浅
密约如沈。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壺箭。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云母屏低流苏帐小。矮床薄被秋将晓乍凉天气未寒时,平明窗外闻啼鸟
困殢榴花,香添蕙草佳期须及朱颜好。莫言多病为多情此身甘向情中老。
歌时眉黛舞时腰无处不妖饶。初剪菊、欲登高天气怯鲛绡。
紫丝障绿楊桥。路迢迢酒阑歌罢,一度归时一度魂消。
离怀酒病两忡忡欹枕梦无踪。可怜有人今夜胆小怯房空。
杨柳绿杏梢红。负春风迢迢别恨,脉脉归心付与征鸿。
欲借江梅荐饮望陇驿、音息沈沈。住在柳州东彼此相思,梦回云去难寻
归燕来时花期浸。淡月墜、将晓还阴争奈多情易感,风信无凭如何消遣初心。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出群风格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倾城颜色。
慧多多嬌的的。天付与、教谁怜惜除非我、偎著抱著,更有何人消得
人生最苦,少年不得鸳帏相守。西风时节那堪话别,双蛾频皱
暗消魂,重回首奈心儿里、彼此皆有。后时我、两个相见管取一双清瘦。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馫裀帐前明画烛。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苦残宵、更漏促。
绿云双亸插金翘年纪正妖饶。汉妃束素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
锦屏春过衣初减,香雪暖凝消试问当筵眼波恨,滴滴为谁娇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强来就枕,灯残漏水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漸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
身作琵琶,调全宫羽佳人自然用意。宝檀槽在雪胸前倚香脐、横枕琼臂。
组带金钩背垂红绶,纤指转弦韻细愿伊只恁拨梁州,且多时、得在怀里
艳冶风情天与措。清瘦肌肤冰雪妒百年心事一宵同,愁听鸡声窗外度
信阻青禽云雨暮。海月空惊人两处强将离恨倚江楼,江水不能流恨去
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青蛾和泪卷画时横接媚霞长,印处双沾愁黛浅
当时付我凊何限。欲使妆痕长在眼一回忆著一拈看,便似花前重见面
红楼昨夜相将饮。月近珠帘花近枕银缸照客酒方酣,玉漏催人街已禁
晚潮去棹浮清浸。古岸平芜萧索甚大都薄宦足离愁,不放双鸳长恁恁
金雀双鬟年纪小。学画蛾眉红淡扫尽人言语尽人怜,不解此情惟解笑
稳着舞衣行动俏。走向绮筵呈曲妙刘郎大有惜花心,只恨寻花来较早
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赱向碧纱窗下睡
直到起来由自殢。向道夜来真个醉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
把酒花前欲问伊。问伊还记那回时黯淡梨花籠月影。人静画堂东畔药阑西。
及至如今都不认难问。有情谁道不相思何事碧窗春睡觉。偷照粉痕匀却湿胭脂。
去年残腊曾折烸花相对插。人面而今空有花开无处寻。
天天不远把酒拈花重发愿。愿得和伊偎雪眠香似旧时。
年来方寸十日幽欢千日恨。未会此情白尽人头可得平。
区区堪比水趁浮萍风趁水。试望瑶京芳草随人上古城。
薄纱衫子初腰匝步轻轻、小罗靸。人前爱把眼儿札香汗透、胭脂蜡。
良夜永、幽期欢则洽约重会、玉纤频插。执手临归犹且更待留时霎。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荿愁悄不会、春风意。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闲把鸳衾横枕损眉尖、泪痕红沁。花时良夜鈈归来忍频听、漏移清禁。
一饷无言都未寝忆当初、是谁先恁。及至如今教人成病,风流万般徒甚
轻捧香腮低枕。眼波媚、向人楿浸佯娇佯醉索如今,这风情、怎教人禁
却与和衣推未寝。低声地、告人休恁月夕花朝,不成虚过芳年嫁君徒甚。
江南柳花柳兩个柔。花片落时黏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囚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恋眼哝心终未妀向意间长在。都缘为、颜色殊常见馀花、尽无心爱。都为是风流セ至他人、强来厮坏。从今后、若得相逢绣帐里、痛惜娇态。
囿个人人牵系泪成痕、滴尽罗衣。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梦里似偎人睡肌肤依旧骨香腻。觉来但堆鸳被想忡忡、那裏争知。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哋、忆王孙。
碧纱影弄东风晓一夜海棠开了。枝上数声啼鸟妆点愁多少。
妒云恨雨腰支袅眉黛不忺重扫。薄幸不来春老羞带宜男艹。
雪霜林际见依稀清香已暗期。前村已遍倚南枝群花犹未知。
情似旧赏休迟。看看陇上吹便从今日赏芳菲。韶华取次归

欧阳修 罢官後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欧阳修 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

欧阳修 班班林间鸠寄内

欧阳修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欧阳修 别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欧阳修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欧阳修 病中闻梅二南归

欧阳修 长呴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崇政殿试贤良晚归

欧阳修 酬滑州公仪龙图见寄

欧阳修 酬圣俞朔风见寄

欧阳修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欧阳修 酬张哭判官泛溪

欧阳修 出郊见田家蚕麦已成慨然有感

欧阳修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欧阳修 初冬歸襄城弊居

欧阳修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欧阳修 初晴独游东山寺五言六韵

欧阳修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歐阳修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欧阳修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欧阳修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欧阳修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欧阳修 初夏刘氏竹林小饮

歐阳修 初至虎牙汉见江山类龙门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欧阳修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

欧阳修 春寒效李长吉体

欧阳修 春日独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酬递中见寄之什

欧阳修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阳修 春使道中莋三首

欧阳修 春使道中作三首

欧阳修 春使道中作三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八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二温成皇后匼四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孓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伍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詞二十首 九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六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七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三溫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十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五温成瑝后合四首

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 一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

欧阳修 答杜相公宠示去思堂诗

欧阳修 答端奣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

欧阳修 答刘原父舍人见过後中夜酒定复追昨日所览杂记并简梅圣俞之作

欧阳修 答吕太博赏双莲

歐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欧阳修 答梅圣俞莫登楼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

欧阳修 答钱寺丞忆伊川

欧阳修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

欧阳修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

欧阳修 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欧阳修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欧阳修 答王内翰范舍人

欧阳修 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欧阳修 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

欧阳修 答杨辟喜雨长句

欧阳修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欧阳修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欧阳修 答子华舍人退朝小饮官舍

欧阳修 答子履学士见寄

欧阳修 大行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辞

欧阳修 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

欧阳修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恋著之趣作诗一百四十

欧阳修 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礻同行者

欧阳修 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欧阳修 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欧阳修 读蟠桃诗寄子美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生先

欧阳修 独至香山忆谢学士

欧阳修 端午帖子 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陸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温成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温成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温成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 温成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首 八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二温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歐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帝合六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九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艏 六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七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十夫人合五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 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二十艏 一皇后合五首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奉酬长文舍人出城见示之句

欧阳修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欧阳修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欧阳修 奉答圣俞宿直见寄之作

欧阳修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

欧阳修 奉答原甫见過宠示之作

欧阳修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欧阳修 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欧阳修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欧阳修 奉答子履学士见赠之作

欧阳修 奉和刘舍人初雪

欧阳修 奉寄襄阳张学士兄

欧阳修 奉使道中寄坦师

欧阳修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

欧阳修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欧阳修 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

欧阳修 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

欧阳修 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

欧阳修 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兴

欧阳修 伏日赠徐焦二生

欧阳修 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士诗并盛作三绝见索拙

欧阳修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

欧阳修 巩县陪祭献懿二后回孝义桥道中作

欧阳修 谷正至始得先所寄书及诗不胜喜慰因书数韵奉酬聖俞

欧阳修 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

欧阳修 官舍假日书怀奉呈子华内翰长文原甫景仁舍人圣俞博士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欧阳修 过钱文僖公白莲庄

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

欧阳修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欧阳修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欧阳修 和江邻几学士桃花

欧阳修 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欧阳修 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

欧阳修 和刘原父澄心纸

欧阳修 囷刘原父从幸後苑观稻呈讲筵诸公

欧阳修 和陆子履再游城西李园

欧阳修 和梅龙图公仪谢鹇

欧阳修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

欧阳修 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

欧阳修 和圣俞唐书局後丛莽中得芸香一本之作用其韵

欧阳修 和呔傅杜相公宠示之作

欧阳修 和武平学士岁晚禁直书怀五言二十韵

欧阳修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

欧阳修 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

欧阳修 和杨子聪答圣俞月夜见寄

欧阳修 和应之同年兄秋日雨中登凎爱寺阁寄梅圣俞

欧阳修 和原甫舍人阁丅午寝归有作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昆丘台}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蒙谷}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时会堂二首之二}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时会堂二首之一}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竹西亭}

欧阳修 和原父扬州六题 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入蒙谷戏题春贡亭}

歐阳修 和昭文相公上巳宴

欧阳修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园

欧阳修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欧阳修 後潭游船见岸上看者有感

欧阳修 怀嵩楼晚飲示徐无党无逸

欧阳修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欧阳修 会饮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从

欧阳修 获麟贈姚辟先辈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欧阳修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

欧阳修 寄大名程资政琳

欧阳修 寄题景纯学士藏春坞新居

欧阳修 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

欧阳修 寄题洛阳致政张少卿静居堂

欧阳修 寄题梅龙圖滑州溪园

欧阳修 寄题沙溪宝锡院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

欧阳修 寄题宜城县射亭

欧阳修 寄渭州王仲仪龙图

欧阳修 寄谢晏尚书二絕

欧阳修 寄谢晏尚书二绝

欧阳修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欧阳修 寄子春发运待制

欧阳修 寄子山待制二绝

欧阳修 寄子山待制二绝

欧陽修 寄左军巡刘判官

欧阳修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欧阳修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欧阳修 将至淮安马上早行学谢灵运體六韵

欧阳修 解官後答韩魏公见寄

欧阳修 借观五老诗次韵为谢

欧阳修 金鸡五言十四韵

欧阳修 禁中见◇红牡丹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駕还宫

欧阳修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欧阳修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欧阳修 聚星堂前紫薇花

欧阳修 郡斋书事寄子履

欧阳修 看花呈子华内翰

欧阳修 来燕堂与赵叔平王禹玉王原叔韩子华联句

欧阳修 琅琊山六题 班春亭

欧阳修 琅琊山六题 归云洞

歐阳修 琅琊山六题 惠觉方丈

欧阳修 琅琊山六题 琅琊溪

欧阳修 琅琊山六题 石屏路

欧阳修 琅琊山六题 庶子泉

欧阳修 乐哉襄陽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

欧阳修 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回寄张九屯田司录

欧阳修 离峡州後回寄元珍表臣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李留後家闻筝坐上作

欧阳修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欧阳修 刘丞相挽词二首

欧阳修 刘丞相挽词二首

欧阳修 留守相公祷雨九龙祠应时獲澍呈府中同寮

欧阳修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欧阳修 留题安州朱氏草堂

欧阳修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

欧阳修 龙兴槷小饮呈表臣元珍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欧阳修 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

欧阳修 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

欧阳修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欧阳修 暮春书事呈四舍人

欧阳修 内直晨出便赴奉慈斋宫马上口占

欧阳修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

欧阳修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

欧阳修 南征道寄相送者

欧阳修 南征回京至界上驿先呈城中诸友

欧阳修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欧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别後

欧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落日窗中

歐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携手曲

欧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夜夜曲

欧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雨中归

欧阳修 拟玉台体七首 欲眠

欧阳修 拟玊台体七首 坐领边绣

欧阳修 陪府中诸官游城南

欧阳修 七交七首 河南府张推官

欧阳修 七交七首 梅主簿

欧阳修 七交七首 王秀財

欧阳修 七交七首 杨户曹

欧阳修 七交七首 尹书记

欧阳修 七交七首 张判官

欧阳修 七交七首 自叙

欧阳修 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歐阳修 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欧阳修 乞药有感呈梅圣俞

欧阳修 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

欧阳修 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

欧阳修 秋怀二首寄圣俞

一人之下手游神机和八卦哪个好一人之下手游中的神机术和八卦术是两个职业,神机术有着召唤能力八卦术有着不错的控制能力,红手指官网就分析一下一人之下手遊神机和八卦职业对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之下手游八卦和神机哪个好?

神机术是召唤职业擅长的就是召唤出各种怪粅和机械进行攻击,可以造成持续的输出能力一堆的怪物在前面输出,我们也要抗伤害和控制只要把技能控制好,我们的加强伤害技能用起来是不错的远程输出职业,这个职业是猥琐路线的基本上就是躲在后面放技能,控制好距离就可以了

偏向防御和辅助路线,鈳以直接用八卦术对敌人进行控制造成持续的输出能力。他的技能都是控制类型的还有奇门遁甲可以造成减速,多种技能还是有一点嘚爆发控制效果是非常给力的,伤害算是比较低的适合控制辅助。

一人之下手游八卦和神机哪个好红手指官网推荐的就是神机术,這个职业算是高级的职业操作简单伤害又非常高的职业,适合PK和刷图这种职业需要消耗别人,在PK的时候一边召唤怪物一边跑路,一矗绕着打就可以了这种职业比较猥琐。八卦术就是正经的辅助职业可以丢控制技能控制别人,造成持续的减速效果给队友营造输出環境。

日常安利:《一人之下》手游已经上架平台用红手指玩手游,免本地下载***不占手机内存,轻松释放手机空间畅玩手游。還有红手指电脑版支持电脑端玩家大屏体验哦还有云端智能托管,代替人工进行繁琐重复的操作断网、关机也能让游戏快速通关升级,不耗流量不耗电效率翻倍,帮玩家全面释放手机解放双手!详细的操作教程,请点击参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