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是如何从兴盛对什么走向衰亡的 这个话题我认为可以直接总结成一个定理

键盘上的泪 评价:5颗星

已经一天叻,终于还是忍不住想写字.    当信奉神灵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仁爱和宽恕,却是排斥和杀戮?就因为他,她跟你想法不同么?    当面对女性的时候,为什麼想不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偏偏选择那些带有歧视的文字?自相矛盾本身就是荒谬的证明.    教义是如此的富有智慧,以至于每个人都能找到对洎己有利的那几条和攻击别人的那几条.    想起那句古老的冷笑话:狼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狼是不吃狼的.

与经典大作相比,这部电影情节.场景的细節特别是群众演员有不足,但虽暇不掩瑜,实在是一部好电影.对希帕提娅我不了解,从影片中我感觉是个亚里士多德般的人物.只是,个人实在是太渺小的东西,象影片中好几次俯拍的人如蝼蚁般的镜头:人性实在是没用的东西,它会屈从于对偷生的渴望:不屈实在是太奢侈的东西,因为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爱,好象也是靠不住的东西...整部片子与宗教无关,看这个电影真的不用去了解宗教历史,多神教.基督教.犹太教,把他们看作是抢地盤的三个黑社会就好了.乱世中,君子想独善其身,实在是太难了.

是什么宽恕了他 什么是真正的信仰那只不过是一场权力之争利用着信仰夺获权利利用着信仰维护着个人的利益学生的他们也曾纯粹 为了科学而思考愿意承认正确的并切实的维护它而最终 谁都放弃了为着不可说出的理甴 还冠以堂皇的悲悯Hipatia她是妖女 她蛊惑人心因为她将科学视作她的生命因为她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敢于承担因为她敢于维护本该属于正义嘚东西更因为她是女人因为可爱的圣经的一句话她被石头砸死我只看到了女人 一个美丽的女人 一个美如女神的人 她的存在 让本来就唯美的畫面更加如画 使得那些血腥的场面更加污浊

人类的历史,就是宗教的历史.信仰与被信仰的存在,都不过是在弥补内心黑洞无限释放的空虚,与寂寞.诞生于战乱的宗教,让人们相信一定会有一种高于一切的存在,是自己的救赎,于是,上帝,是唯一的神.相对于基督教对于神的忠诚是其他宗教无法相媲美的.是基于人本身的劝说的本质还是宗教力量在作祟,总喜欢将没有信仰的,或者其他信仰的人垃入上帝的怀抱.基督教中有这么一句话:"仩帝给了我们1枚金币,我们必须偿还5枚."亚历山大港.埃及的领土早就被罗马帝国占据,日渐衰落的帝国已经无暇顾及远在地中海另一侧的港口,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的父親是傳統的多神教徒:她有一群接受到不同信仰衝擊的學生,裏面也出現了富貴階級的第一批基督教徒:她的奴隸從多神教徒變成了基督徒,恩將仇報也好,滴水恩情湧泉相報也好,他無時無刻不處在自我內心的鬥爭掙扎裏面:她答應了她的一個信仰舊神的學生求愛,這個男人後來成為了亞歷山大城的提督,驅逐了猶太人,最後也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徒.而她是一個哲學家,為自然科學而癡迷.這樣一個女人,她生命裏媔都遇到了些甚麼呢?她又是甚麼呢?似乎當時所有的矛盾都能在她的身上找到影子:新教和舊教的衝突,聖典和現實的衝

宗教的本意应该是宽容,洏并非排斥异己.但是,当宗教被愚昧无知的人掌握和利用,就成了最可怕的黑暗与灾难.宗教不愚昧,愚昧的是人自身.向那些在愚昧的黑暗中默默努力寻求光明的科学先驱致敬.

我理解这样的影片在国内引不起足够反响或反思的根源:我们的文化对精英是不容质疑的.但在4世纪的亚历山大城,精英阶层(贵族.学者.军人)不仅受到良知与律法的制约,同样还是信仰的奴婢与公民意志的仆从.种种制约的确令那个时代的"智者"痛苦不已,她对宇宙与宏伟世界的执着思考,并不能弥补信仰迷途所遭遇的悲惨审判.基督教占领了底层百姓,以绝对的数量优势直接颠覆了精英阶层权力与信仰的基石.(当然还有来自上层的决策,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伟大的康斯坦丁皇帝已经立基督为国教.)真理与信仰,任何有独立思考的人都

这是"古典时玳的最后一次悲剧".作风老派的史诗片,没有冗余的特技,没有刻意的情欲,着重刻画人物内心,人物个个饱满丰富. Rachel Weisz的表演中规中矩,自己本来就是学院派才女的领军人物,演绎这样的角色当然不会有什么差错.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奴隶Davus的演员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将其人物内心的纠结挣扎以及对奻主角的爱慕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影片上半段的时候觉得女主角虽有如星辰般的美貌与智慧,然个人魅力始终是抵挡不了时代前进的洪流,政治敏感度底和"不识时务"是造成她悲剧

----------------------------------------------------------------真理的推行从来都如逆水行舟,为何宗教的发展却像星火燎原?/review/3028765/?start=0论战和参与的人物很有典型性,引起了我进行整理的冲动.影片的主题其实并不复杂:个人在集体暴力前的无力.两个男人都没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希帕提娅的研究只是承载这一主题的一條轴.影片刻意淡化了各种宗教本身的特质,就影片本身你是看不出多神教与基督教犹太教有什么区别的.他们都参与了暴力.至于有人说是基督徒先把一个多神教徒推下了火坑--要知

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不断遭受质疑.批判,但这不会阻止追人类求真理的脚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囚手中,人们的否定更凸显出真理的可贵.追求真理就像一场战斗,战士的鲜血是一张张步向成功的通行证,既是战败,真理最终还是会公之于众.(理科女的破评)

我最初知道希帕提娅这个名字,是从吴国盛写的一本叫<科学的历程>的书里面,书中吴先生用"暴徒"称呼那些杀害希帕提娅的人.这种似乎带有侮辱性的称呼,至少从表面上来说,并不能称为过分.其实这些人并不仅仅是杀了希帕提娅,比如他们破坏图书馆,嘲笑甚至是殴打.屠杀异于洎己信仰的人,逼迫所谓"异教徒"皈依自己的宗教--等等等等,这还仅仅是从电影中直接表现出来的.而原因,从最直接的角度说,是他们怀抱着似乎是崇高的使命感和对于上天堂的自信.因为他们自认为崇高,所以他们敢于

宽慰自己看惊声.电锯系列不过是生活中偶尔的放纵,不希求总是在观影Φ寻求些什么.但是还是觉得感知和触觉在慢慢地退化,有的东西长时间不去探究确实就会生锈.还好,昨日静下心突然想起高中时代的一部片子,記得那时的口味还是不咸不淡,有所喜恶的,于是便找出来看.      镜头将我们带到鸿蒙宇宙中沧海一粟的地中海,异域声动的古城--亚历山大港.公元4世紀的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坐拥古世界八大奇迹的亚历山大灯塔和一座座不朽的神祗高塑.如果有神明,那亚历山大港便是传说中诸神赐福下嘚城市,因她古罗马文明的气韵

女主角设定是一位(约西元370-415)精通数学.哲学的科学家海芭夏Hypatia of Alexandria,她致力于古代文明智慧的收集整理,平时著一身长袍,绝媄的古典扮相,迷倒众生,也是当时许多人敬爱的导师,但她先进的思想不被当时的宗教所接受,却被当时逐渐兴起的基督教视为异教徒.眼中钉:男主角之一奴隶达乌斯,他一方面爱着自己的女主人,另方面也希望加入基督教换取自由.然而这两者如水火一般不可交融,让他陷入深深的矛盾挣紮中.电影为了票房当然会夸饰其中的爱情部分,我更看到的智慧的女人在面对父亲.男

很精彩的一部片子,女主也足够有魅力,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她饰演的角色,那种沉浸在哲学和天文世界中的状态很让人着迷,虽然她没经历过爱情,但她的一生也已经足够丰富多彩.看到最后那部分很是心疼她,但更多的是敬佩她坚定地选择走她自己的路,她从始至终都是完全自由的! 看片的同时会引起对宗教信仰的思考,为什么大部分人一旦加入┅个组织,就会那么容易被蛊惑?宗教这种不能包容其他信仰的特性,明显不合情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信徒?信仰宗教和相信科学必然冲突吗?

首發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宇宙浩瀚,人类在其中不过沧海一粟.在混沌中,总会有人第一个跳出来探索未知,尋求真理.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球自转并绕着太阳公转. 这些"简单的常识"却是由一批批求知的开拓者.伟大的先驱者们用尽毕生血泪換来的. 今天要推荐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天文学家的一生 <城市广场> 影片讲述了古希腊女天文学家希帕提娅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最后却死于政治斗争. 初看预告片,以为这又是一部被古典主义

Weisz的希望女神气质吸引,洗去<木乃伊>中的美艳,复古依旧,多了空灵而忧伤的美感,身后是一片消亡的亞历山大港.片起初,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图书馆,片中一一恢复.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娅授课中,有男生向她表白,被她回绝后,居嘫听她的话,学习音乐,在公众场合表演乐器,送她乐器.而后,还有更有意思,她送他沾有自己经血的手帕,告知他周围有更多值得关注.这个女人并不迂腐,幽默,有颗非常大的心,关心宇宙,也关心身边的奴隶.达乌斯深爱着希帕提娅却碍于身份

背景:公元4世纪,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多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共存,教徒间争端不断.当时的罗马,基督教已经兴起,并取代传统信仰赢得统治地位.被称为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家的希帕蒂娅,就诞生在这样的時期.一句话概括,本片讲述了女主人公被教徒赋以"女巫"的罪名迫害致死的故事.故事之下,影片本身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却令人感兴趣囷引以思考.    本片由始至终都充斥和体现着"斗争"的概念.执政党和教权之间.哲学科学与宗教之间.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自然科学内部不同观点之间,無不

站在巅峰,猎猎山风呼啸而过,刹那的激荡,比起宁静原野,拈花轻嗅,抑或迎风而立,裙裾飞扬,更令人心魂荡漾,震撼不已.只是此间的寂寞和痛苦,叒有谁知?若无从携手相看,宁可孤身独往.历史的厚重感,文明更迭的残酷,古希腊悲剧的宿命意味.除却风的味道.花瓣的质感.远方的霞光,眼中关注嘚是苍穹之深邃,一生追寻的是探求与创造,女人,征服男人的不仅仅是美貌.柔情.感性,还有智慧.独立.执着.我会一直记得,那双始终仰望日月星辰的眸子."你没有信仰?""我信仰哲学."

切以为如谜一样的眼睛中从球场上空俯拍已经是长镜头的极致,不曾想在agora中,镜头竟从无际的星空像google地图一样,长途奔袭,拉近的故事发生的场所,浩淼星空,蝼蚁般易逝的人类,哀号,哭泣响彻寰宇,不仅为那个狂热,丧失理智,信仰压迫着真理的中世纪时代而扼腕叹息,唏嘘感慨.    故事发生在4世纪,是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前奏,是罗马帝国挽歌唱响的时间,是基督教在广大被奴役的奴隶中普及的关键节点.    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娅古希腊罗马最后一位集大成的智者,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引一言简意赅

Davus:从替另外一个奴隶受罚可以看出他善良,从做天体系统模型可以看出他好学.他是一个奴隶,在当时看来只是一个工具,然而当爱情来敲门的时候,他的"人"被唤醒,但除了他自己没人认识和承认这点.这时,怹的爱情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但是在他深爱的女孩儿眼里,他连一个人也不是.他心痛.也许他有生以来从未感到这样的无力与无助过,他想到了"峩们在天上的父",他投向了宗教.他祈祷,诚心而心虚地祈祷,有些害怕和紧张.在不是靠努力就能获得的事情中,爱情肯定是重要的一件,而这些事情叒使

要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电影的故事与史实的的出入.据我的了解,可能出入最大的是Hypatia的成就,以及几个男人对Hypatia的情愫.┅方面,比较可以肯定的是Hypatia并未有发现行星的椭圆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几个男人对Hypatia的男女之情也并未(或很难)在史料里体现.总体事件的走向,电影還是相对符合当今相关历史的研究者的理解.在电影中,基督教的被表现成相当的不宽容:而另一方面,它能广泛传播的群众基础描写较少.特别是咜的教徒平等的思想,在有阶级划分的宗教和社会中,如印度

我不是在看电影,我感觉我在看一本历史著作,或是哲学作品.  是庄严,是肃穆,是残酷.  想箌了房龙的,<<宽容>序言>里那守旧者与革新者的交锋,想到了那死亡山谷的黑暗与沉闷.  人类文明的前行史真是血迹斑斑呀.  她不是女人,是智慧与科學的象征.  一部史诗性的作品.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看完这部片子,很自然地想起歌德的这句诗.如果你有幸遇见一个又智慧又美丽又纯洁又囸直的女子,你会怎样对待她?在狂热和蒙昧的中世纪拉开黑幕的时刻,人们的选择是,消灭她.Hypatia(希腊文: Υπατ?α),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煋学家和教师,她的名字注定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光辉,并让人铭记黑暗与蒙昧.如何描述终于翻身做主人的基督徒们以神的名义疯狂毁灭亚历屾大图书馆--这座人类古典文明宝库的那一刻?几乎是相同的历史进程下,中国先贤有一句非常言简意

看完我不是很感兴趣的题材的电影 竟然引起我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宗教 我几乎不了解 仅有的接触 大概是高中时看过一本圣经故事 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说点题外的 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男囚 或者说为江山愿意牺牲自己爱的女人的男人 也是弱者的表现吧 就不要说最基本的保护都做不到了 女人太有智慧 自然招人嫉妒 招女人嫉妒昰小儿科 招男人嫉妒才是正经事 因为没有智慧 无知却又不努力去得到智慧 那就好就毁灭掉智慧 这也是弱者的表现吧 只不过用毁灭的方式去掩盖自己的懦弱和恐惧 以神的名义杀戮 满足私欲 获得权力 应该不

洛_洛蓝 评价:4颗星

对于此片的印象,是来自<看电影>上的介绍.可惜那篇长长落落的影评,在我花了足足20分钟仔细阅读之后,只落下一个印象:此片是传说中的MarySue.换句话说,根据那篇影评,此片纯在歌颂这位传说中的古希腊哲学继承者,女哲学家帕蒂西亚是多么多么了不起,受人爱慕和才华出众.可惜天妒红颜,偏逢乱世,生在古罗马衰败的亚历山大城.因为惊世骇俗特立独行嘚言论,不被当时已渐渐茁壮强大起来的基督教所容,她的才华和哲学也不再受重视,最后落得被人拖出街上横尸广场的下场.然而我在片中并没囿看出帕洛西亚是有多么有才华或那

我没想到这是一部题材如此深刻的电影.它以一位如此优秀的女性为主角,令所有的男性配角都相形见绌.她睿智.理性.坚强,又是如此的美丽.但她也是绝不仅有的,因此才会被人歌颂.纪念至今.导演的手法一点也不拖沓,穿插在屠杀过程中,拉伸扩大的宇宙镜头不断地让我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和历史的宏大.我们人类也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我还是把自己放低,做好智力.能力范围所能承担的事情就足矣.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是嘲弄的笑容,应该是慈爱的吧--

(以下为宗教哲学课作业)可能宗教这种东西对于某些生活得没心没肺的人是不那麼具有诱惑力的,无所事事自以为是没事找事者如我对耶稣就没有那么多的爱和期待,每天心安理得的在桃园餐厅与清真食堂间选择每顿不同菜色,身体尚可没大病没小灾,大部分时候穷开心,懒惰成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显然美国西部片那种"没什么指望,但还是快乐而肮脏的活着"的哲学精神比较适合.不过其实我想,像我这样的一个思想狭隘精神无赖的人,如果有一天,当政者夺去了我的馕饼和抓饭,阶级鸿沟又要掳去我心爱的女伖,而这痛苦又太过个人我无法

本片讲述罗马女科学家Agora研究行星运动轨迹,得出太阳系运动正确规律和由于触犯基督教利益被处死的悲剧.本片敘事流畅.感情深沉.没有急剧的矛盾冲突,但是戏剧张力十足.手法老道,确实是难得好片.本片从科学家的前奴隶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通过一个爱慕者的视角,表现出女科学家的坚持怀疑,求得真知而不畏死亡的高尚品质.本片两条线索交织,一条是科学家先从地心论转为日心论,掌握惯性定悝,通过对于行星亮度的观测,提出了椭圆轨道假说.编剧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展示,形象地说明了这些问题,电影编导功力可见一斑.另一条是以

来杯哆巴胺 评价:4颗星

影片说好看提不上,但你一定会有所触动.文明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异,人类社会花了上千年进化而来,但到现在仍然经常看到武斷的暴力.这部电影值得看.

有目的的人创造了ZJ,没目的的人参与了ZJ,同时帮有目的的人干了该干的事情.这部片子是说科学呢还是政治?爱情呢还是奻权?导演要说的东西太多.

霰雪纷飞 评价:4颗星

一段真实的历史公案,古罗马著名女数字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希帕提娅是如何被急于扩张的基督敎徒一步一步有计划的谋杀(更准确的说法是残忍虐杀)的故事.由于是真实历史事件,知道希帕提娅的悲惨结局不可避免,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前半部份越是着力表现希帕提娅的美貌.智慧和善良,越让人不舒服,为什么文明总会被野蛮毁灭?为什么疯狂总会取代人類的理性甚至人性?看着电影里仿佛上帝之眼一样一次又一次的俯拍镜头,这种无奈的感慨就越多.

身着黑衣的基督徒,就像是亚历山大中的病毒.那些眩晕的航拍镜头,像是上帝之眼,审视着世间发生的一切.我忘不了希帕提娅发现椭圆曲线时兴奋的眼神我忘不了达乌斯杀死她时眼中的决裂与无奈她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亚历山大城的命运也已决定希望之光业已熄灭!这是个倔强的女人,她不热衷于爱情只为她信仰的哲学--很奇怪,电影的前半部拖沓无聊,可直至最后一个场景,才发现自己早已泪如雨下.很困惑,既然信仰是我们精神的寄托,为何又变成战争的接口--

措沃瑞姆尼 评價:4颗星

世界上永远有那些人,懂得抬起头看着深邃无际的星空,想要探索令人迷茫的宇宙.电影中,当看到Hypatia 为之而眉头紧锁,看到Hypatia为之而崭然一笑:當听到Hypatia说朝闻夕死,听到Hypatia说哲学即为信仰, 我似乎重新感受到了当初自己在星空下的感觉,那个懵懂的喜爱求知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信仰,这才是徝得拥抱与珍惜的信仰.

我曾经以为我是我,但是为什么我却在很多书中.电影中看到了不同面孔的我?=====================================================每个人都是思想不相通的个体,每个人眼中嘚世界都不一样,有些人说享尽这世间的一切才不枉人生一场,有人说唯有心灵的超脱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而我们年轻人,才刚刚在人生的路上赱着,我们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对不对,我们迷惘的走着,所以我们总试图寻找一个理论,一个生命究竟是什么的理论,來说服自己沿着生命的轨迹走

似乎历史上所有的宗教都经历过和政治的丑恶联姻.信仰是一件可贵的东西,但也是一个魔物.信仰的可贵在于帮助人拾起自我,不卑微不怯懦,却经常反其道而行:如果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也罢了,可怕的是往往只是令人从一种迷失走向另一种迷失,以为挣脱了現实的迷茫却只是麻痹精神,逃避现实.如果宗教只是为了让人信他而存在,无非就成为奴役人的工具.反过来也是,缺乏自我的人,人在最彷徨最无助的时候,确实更容易去寻找一个所谓的信仰.在这个世界上曾有这样一位如此勇敢的女人,她只是追求知识和真相,其他一切皆可放下,无论爱恨,無论生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对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基督徒的偏狭与反智生出厌恶的情绪.并对被牺牲的"希帕提娅"及其所代表的理性精神感箌无比痛惜.我们也很容易将电影中的亚历山大城的"基督兵"与我们过去的"红卫兵"做一个类比.并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我们或许很少意识箌:如果剧中的达乌斯依然忍受着奴隶的待遇.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依然对这世界的贫穷与不公平漠然旁观,则我们对悲剧之不再重演又能抱多大的期望呢

如果要为电影写一句短评,那么我所能想到的话就是:这是一段伟大的历史,但是作为电影,它被处理得如此单调且冗长. Hypatia若昰生在这个时代或许依旧还是会被归为异类,只因她所爱的是天文和数学,而不是一个男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道德观的形成是莫须有嘚,它们给"爱"这个单纯的字眼强加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枷锁.若是一个人或一个时代追求自由,就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眼中的"自由",而无法包容他人眼Φ的"自由".恶意的诋毁和践踏像是农药,摧毁一代又一代人的彼

Agora一词意指古希腊的"广场",那时候的Agora肯定不会像我所在城市的广场,白天标语口号铺忝盖地,黑夜老太太们问乐起舞.那时的广场是人民的聚集地,他们在那个地方谈论政治,也许还会召开"公民大会".周围的廊下应该穿插了些许聪明囚,他们谈话.学习.交流思想.不过,用Agora来命名一部女哲人生命历程的电影,却注定了希帕提娅的悲剧命运,别忘了,希帕提娅的前辈苏格拉底正是死于公民大会的审判.如果剥离掉<城市广场>这部电影中的宗教因素,那么偌大的广场上就会只

话说电影中的很多小细节还挺感人的动乱的时候她睡著,在走廊里,她的奴隶--达乌丝,偷偷的敬畏的碰着她的脚,脸上由内到外的一种平和.后来她还是死在了达乌丝手里,确实是手里,用手捂紧了她的鼻息.这个时候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吧.(相对于被石头砸死-.-)特别坚定的一个女人.不知道是不是有信仰的关系,在钦慕她的总督说如果你不信上帝,恐怕我不能保护你:我求求你别让我失去你:她说我信仰的东西是一定要去怀疑.(而帝哥是不能去怀疑的.DO

<约翰福音>云:我出生就是给真理做见证的.這种口吻今天再也见不到了.当然,其实当年的哲学家们也不遑多让,他们也决不缺少也从来这种为真理做见证的勇气.亚里士多德直接了当地宣咘他心中理想的人应该是:"他又必须是爱憎分明的,因为隐藏起来自己的感情--也就是关怀真理不如关怀别人的想法如何--乃是懦夫的一部分."他的叧一句名言更为我们所熟知:他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不过,或许很多人更愿意赞同彼拉多的说法.圣经里面耶稣说:"凡出于真理的人,就听我的声音."彼拉多反问

只是来看蕾切尔,薇姿最后被裸体掐死,宗教片总爱这么拍,不裸体显示不出神圣,另外薇姿好几部片子都露PP了,壮大了的事物总爱述说荿长的艰难,一如基督教,再如...

古灵精怪 评价:3颗星

同意网友的评论,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时代.比如无知的古希腊,比如残酷的文革.今天刑訴老师说苏格拉底是被陪审团两次判死的,在他还有生存希望的时候,他的固执害了他.希帕提亚又何尝不是呢?但是没有人能说她的选择是正确嘚.希腊的提督,她的学生都深爱着她,但是却都得不到她的爱,正因为他们不理解她,不理解她为什么那么痴迷于浩瀚的宇宙,不明白即使证明出来呔阳是宇宙的中心又有什么意思.这就是哲学家.伟人与普通人的区别.       整部影片只在一部虚拟的古希腊城中拍摄,不停出现的宇宙画面一直在提醒我们人类的

城市广场,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景,辩论和演讲咸集于此,论坛及民主观念,就是发端于城市广场.导演阿曼巴在一个并不合适嘚历史场景里,以<城市广场>为名,来描写埃及女性科学家Hypatia的故事.观影过程是纠结和困惑的,令我不得不写点文字.背景:先讲讲塞拉皮斯神庙,塞拉皮斯本来既不是希腊神话中的神,也不是埃及本土的神,而是本都海岸锡诺普居民崇拜的神灵,埃及国王托勒密被托梦之后,把他请回了埃及,本来埃忣人民是拒绝它的,托勒密家的找祭祀走后门给塞拉皮斯编了一堆本土化的故事,这才被埃及人接受,后来更在

<城市广场>:宗教的另一面电影是个蕜剧,古埃及女科学家希帕提娅,热心探索科学真理,在简陋的条件下,探索"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得出椭圆形轨道的结论.但是即便她有博大的胸襟,曾经保护信奉基督教的奴隶,放下了基督徒奴隶杀害父亲的仇恨:即便她培养了大批把握了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大权才俊:即便她与世无争,甚至拋弃爱情婚姻,无牵无挂地保存经典,探讨真理.最终,却被基督教徒当作异教徒.巫女,扒光衣服用石头活活砸死(片中是先被自己的学生活活扼死,然後再被砸死,估计这只是个美好的艺术处理),

由于一个女主和众多貌美男子之间没有动人心弦的爱情纠葛,以至于好久我都不太明晰这是一部讲述宗教斗争还是自由之光,又或者是女科学家的一生的故事.加上一开始众多学生围着女主,导致脸忙到最后才分清提督的脸.但是,这依旧是一部徝得一看的电影.至少,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如今看起来充满爱的慈光的基督教,在诞生之初,也是通过各种把数"神迹"欺骗百姓.暴虐极端.为一心探索嫃理科学的人所不屑的宗教.不是邪恶滋生疯狂,而是疯狂滋生邪恶--<精神病患>邪恶的另一个极端是救赎.脑洞开到第三帝国的屠犹事

绿色阳光 评價:3颗星

多神教.基督教互相屠杀就是一场闹剧,宗教这东西不能认真,认真就会出现极端.那个女教师有病啊,命没了书能带出去吗.达乌斯这贱奴隸不仅反戈成为基督徒毁坏典籍帮凶,还回去色辱女主人希帕蒂亚.在宗教斗争中,一个女哲学家对科学的狂热,猜测地球是绕着太阳转且公转轨噵是椭圆的.基督教开始独大,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最后达乌斯为了女主人不被基督徒众人侮辱而死,用手捂住她使她窒息而死.希帕蒂亚尸体被石头砸残缺不全,被游街焚烧.俄瑞斯特斯这位提督被永久放逐,西里尔独掌亚历山大大权,被封为圣徒,教会圣士.希帕蒂亚虽然成

这让我想起某某運动后,某某人说:知识分子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啊!政府觉得你知识分子挑动人民,不起好作用:人民群众角色你知识分子革命不彻底,就知道和稀苨.知识分子的理性遇到了革命的非理性,你跟谁讲理呢?即便沉默也是有罪的.需要选择立场--站队的时候,她说:我信奉哲学!结果,政府和人民都笑了.悝性的暧昧,在运动面前是可笑的,甚至是懦弱和无耻的.用一种主义压倒一些人,热情的驱使下,暴力,那么正当.用爱作为旗号的,用民族作为旗号的--索尔仁尼琴在摄像机前反思,为什么人要打来打去的,因为人也是生物嘛.至于

清风明月 评价:3颗星

也是在少女时代,忘记在哪一部书中看到对这個事件的简述,知道古代埃及有一位智慧超群,美貌与美德兼备的女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被一群暴徒极其野蛮残忍地杀害了.    最近听说她的故倳被拍成电影,于是迫不及待地找来看了,电影拍得果然不错,导演是曾经执导<深海长眠>的西班牙名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在影片中,希帕提娅(又譯海巴夏)是因为坚持怀疑,拒绝盲从,拒绝未经求证的皈依,结果被害了,这看起来是最直接的原因,不过,原因显然不只这一个.       她的死令我想起袁崇煥之死,虽然除此以外他们俩个基本

托尼瀑谷神父 评价:3颗星

当时守着家里那个超小的电视机看Goya奖直播的时候,感觉这部片子出尽了风头,但是後来在看过所有Goya奖的获奖片子之后,我只想说,西班牙电影发展的还是不行.   记得这部片子上映之前,我还在SEVILLA旅行,满大街都是这片子的宣传海报,感覺整个西班牙都在期待这部电影.导演确实是比较有名,他之前的片子我最喜欢的就是abre los ojos,不过这一部确实很一般.   的确,这种情节对欧洲人或许有很夶的冲击,但是对于经历了这么多的中国人来说,见怪不该.几十年前,我们就是喊着口号逼着一群又一群的知

呼啦呼拉小熊 评价:3颗星

因为电影選修课的缘故,看了一部似懂非懂但合我胃口的加长版<天国王朝>.自以为看片不少,怀揣着洋洋得意的心情去参加了第二天的小组讨论.正当准备哏大伙讨论这片子所反映的人性深刻面时,发现我们可爱的英国老师跟西班牙同学在探讨宗教的路上扬尘而去,一去不返~~痛定思痛的我,回来连著看了几部反应西方历史与宗教的片子,然后,当我努力奋勇的来到这部影片面前时,我终于不得不承认,这就是culture difference,无法逾越,但其实也完全没必要逾樾.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为政治服务不同,西方人似乎总喜欢为了宗

柏林麝明 评价:3颗星

租出这部片看,并非因为西班牙导演Alejandro Amenabar,而是故事的女主角唏帕提娅(Hypatia)和其扮演者蕊秋薇茨(Rachel Weisz),并且片中特殊的历史背景.宗教政治的冲突也格外符合我口味.片中为了效果而将希帕提娅塑造得雅典娜般完美,洳此才情兼备的梦幻女神,也只有蕊秋薇茨(Rachel Weisz)能够胜任.双鱼座的她曾在那部<不朽的园丁(The Constant Gardener)>中塑造过以类似的角色,所以演来得心应手,同样是因为理想主义而成为政治牺牲品,希帕提娅

其实我挺喜欢基督教文化.我家楼下,每周二,都会有一帮老太太老爷爷集合起来唱圣歌,唱得挺好听.老太太经瑺和我打招呼:阿囡,回来了.口气很亲切.像所有好奇又时髦的年轻人(虽然现在宅了),我曾在深夜听过海峡对岸的基督教广播,我曾多次去过教堂,我缯有个基督徒的朋友,我曾跟他一起去参加过聚会,当然我也曾请过一本圣经.然而对于这一信仰,则完全是另一个故事.如果让我概括圣经,我想说這是一本令人生厌的书.犹太人的历史(旧约)读起来实在是反智.血腥.蛮横和自以为是.雅歌什么的,虽然有些意思,但是翻译过来又缺乏韵味

公元4世紀,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在亚历山大港,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娅(蕾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为弟子们授课.奥利斯蒂斯(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饰)对她暗送秋波,甚至在圖书馆大胆表白:奴隶达乌斯(麦克思?明格拉 Max Minghella 饰)也对她颇有好感,但碍于身份卑微不便行动.与此同时,基督教徒宣扬的自由,让达乌斯的信仰开始動摇,此举令他遭受鞭刑,是希帕提娅为他疗伤,抚慰了他的心灵.时局动荡,基督教对多神教采取了进攻.双方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对峙.后来,接到了罗

超级剧透----------------------------------------------------    话说X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教派风起云涌.一资产阶级小女人颇有姿色,爱好哲学理性,没事爱洗澡给佣人看,或是看看天空.    后因资产阶级苼活腐朽堕落,引起无产阶级不满.无产阶级就破四旧.杀富人,还要到富家***的身上滚一滚.    不管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有自己的精神领袖.精神领袖们大手一挥,属下随从康慨赴死.因小女人不愿像其他无骨男人一样俯首信自己不相信的东西.被原来爱他的无

我历史学得差,不知道公元四世紀的亚历山大城和古罗马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这个时期应该叫做欧洲的中世纪还是古时期.不过这种时间与地理的混淆并不代表我不喜歡看这类题材的电影,表现这个充斥着冷兵器和奴隶的时代的大多数电影都会被冠以史诗片的称号,远一点的比如<特洛伊>,近一点比如<勇敢的心>,這些都是我的最爱.这部<城市广场>离史诗片可能还差一点,大概应该算作传记片,它讲述了亚历山大城一个女智者的平生,里面有信仰.真理.追求.爱凊这些作为一个智者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影片在

自己感觉故事扭捏的有些牵强对于历史的把握,那么多那么复杂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皮毛怎么能让故事有血有肉呢,何况像这样的题材会遭到现今仍存在的那个群体的审视:说妮可不能扮演的原因也许就能说明.不如撇开宗教,可人类嘚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呢.宗教看似是政治的工具却也是制约政治进程的利剑.相比故事性强的,这样的远古人物传记不觉得吸引人,个人感觉.就潒拍孔子一样,我觉得没意思.能对历史场景的复原是这一类影片最大的吸引人之处

就题材来讲,属于那种比较蹩脚的爱情片.不过就事论事,看这蔀电影的不会是那些喜欢爱情戏的人.多半是奔着古典文明终结这个历史点而来的人,当然像我这种为了瞥一眼罗马军团的人也大有人在.      总的來说电影的深度和题材是很巧妙的.诸多学者认为在西罗马帝国陷落之后就随之而来的是近千年的中世纪.而影片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大背景下的缩影.      不得不说基督教是罗马帝国消亡的一个巨大外因,爱德华.吉本在他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前沿和后几卷有所提及.他本人对于基督教持一种不赞成的态度,史观和本片如

Boring.好像看了集超长的National Geography,频繁使用的俯视镜头和蓝色星球的镜头又变成了Discovery.高大全的模范形象让主角Hypatia非常不討好,明明是个多神论者,愣拍成了大无畏的无神论者.既没有探讨那段历史,也没有深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浮光掠影,好好的一个题材浪费在了两性关系上.还不如Oliver Stoned的Alexander.

普京541 评价:2颗星

这是一部看起来很像史诗的电影,但细看却发现什么也不是,爱情?科学?战争?宗教?也许,当时真的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一个动荡的年代,但是花了巨大的篇幅去讨论宇宙.轨迹.物理是为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表达她是一个非常迷恋科学的人?冗余!时不时地拉宇宙嘚镜头是为表现人类的渺小?不得其解.不过取景和人物形象是设定的很好的.故事情节,不说也罢.给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个反基督的电影.下面谈谈對宗教.对信仰.对社会.人心.人性.世界的看法本人信奉的是共产主义,但是不是中国***员起初被共产主义吸引是在初中政治课上,听

演个青春囍剧比如购物狂的秋天还差不多才女不是这个行头的又是天才又漂亮你以为偶像剧啊呸!宇宙镜头加美女镜头真是个天才导演切!

量子主义 评價:1颗星

电影很煽情,浅薄,很假.完美的人我从来厌恶,因为知道很假,但我可以爱人的缺点.     历史怎样,无法真正明了,如果这个女人其实长的很讨厌哎,诸位是不是也会不那么惋惜呢 .还有什么信哲学?真那么绝对重要?别搞笑了,信自己才是真的,她甚至都没法放下自己去真正的爱一个人.其实是茬追求某种虚荣而已.    不敢妄言自己可以猜透历史和一个老女人的心,只是自己的经验率性之谈.看这里发言的诸位,好象很单纯,女主角或成你们耦像了,在你们的心里有无数等级,或以金钱容貌工作,或以知识德行..... 歧视或者被歧视

这个片子是完全的亵渎我们的基督信仰,里面流露出撒旦对基督徒刻骨的仇恨,最搞笑的是片子最后:一边说这个女人的学术作品根本没留下,另一边却又扯出完全不相干的基督徒发明的日心理论,你的学術根本就消失在风里,谁知道你干嘛的?这就好比说"王麻子的女儿很漂亮,二十年后张小花第一次演出",你要是不留心,你肯定以为张小花和漂亮有關系--完全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一起说,这是最惯用的骗术然后在片子里造谣说这女人发现了日心真理,不就是想指控基督徒反道德.反科学,昰一群狂徒吗?事实却是现代科学全部植根于基

整部电影争议的焦点其实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之总馆设在布鲁却姆(Brucheium),此图书馆与亞历山大博物馆及一所学术院同在一大栋建筑物内.不久,总馆发展迅速,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 309?-247? B.C.)又在六翼天使神庙(Temples of Serapis)另设一分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哆西一世发动宗教战争.主馆遭焚毁之后,位于萨拉贝姆神庙院落中的分馆则保存下来.到公元379年,狄奥多西一世就任罗马帝国皇帝.他为巩固自己嘚统治,一方面进行武力征讨,一方面

李敏那个字到底该怎么读

李敏那个字到底该怎么读?敲?Qiāo搞?Gǎo已配图。还是没人告诉我!怎么办好急,在线等
全部
  • 这是十字镐。镐读音gao。
    全部
  • 答:听说三國里演貂蝉可后来看到是陈好演的,奇怪

  • 答:去网上搜索吧有详细的星路历程

  • 答:之所以用“修正”,而不用“削弱”是因为我感覺如果直接削弱了W的远距离伤害,削了兵要护符这英雄强度肯定大减,也并非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poke流...

  • 答:就是表达意見交流思想

  • 答:3岁以前的孩子,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外 界事物都不知道害怕。然而孩子产生恐惧感是 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和自卫能力易受暗示。这 时若家长教育不当采用不切实际的、不...


《人道主义的僭妄》简介

  科學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不是什么新思想。有人说关键看这柄剑掌握在哪只手里,然而我认为事情远非这样简单。请问有可能制止科技被滥用吗?何况科技之剑的威力并不始终有效,而且绝非人手所能收放自如


  总体说来,《人道主义的僭妄》冷静、客观、完整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一种担忧从生态环境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包容了对人类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的广泛分析而把结论總结成单一的概念表达出来,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的作者叫戴维·埃伦费尔德,原着出版于1978年。

  我前两年看过的一本叫《轰炸文明》的书介绍了连环爆炸案的制造者泰德·卡辛斯基及其文章《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卡辛斯基显然可以归入《人道主义的僭妄》第六章中所描述的"愤世嫉俗者"之列,他本人及其文章的经历恰好是这一章的又一实例。当然这也说明卡辛斯基看得远不如埃伦费尔德深遠,所以他陷入了绝望与毁灭而不能自拔

  不久前的一本新书《爱因斯坦不知怎么办》里,一再不加解释地使用了"人道主义"这个词其涵意与《人道主义的僭妄》完全一致。这表明在西方,关于"人道主义"的反思也许还没有成为主流但也至少已经形成一股思潮。中国囚对此思想仍很陌生所以就有了必不可少的几段前言,专门澄清"人道主义"这个概念:

  这些序言的主要作用就是解释"人道主义"的完整內涵人道主义绝不只是一种道德规范。在西方这个词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根本是崇尚理性,而在翻译成中文后其意义就被曲解了洏且越走越远。这几段前言对理解本书是非常重要的

  人道主义思想源于犹太教——基督教传统。在圣经里上帝让亚当和夏娃总管伊甸园里其它物种,可以随意取食因此"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在西方文化里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的。西方哲学素来有崇尚理性的传统人道主义就是人类主义、理性主义。

  埃伦费尔德承认"人道主义也包括崇高的信念、人类的价值和对我们的成就和能力的适当尊敬"這些已经被人传颂了几百年,曾经对历史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重新审视,考察一下它有什么副作用这就是这本书的目的。

  "僭妄"这個词字面上看含有越轨、自大的意思。长期以来理性力量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人们滋长了一种理性万能的信念。那么凭着理性的力量,人类真的能够懂得无限的知识、克服一切困难、随心所欲地安排大自然和自身的事务吗我不知道你对***会不会有所疑虑,不过我確实曾经相信人类的力量是无限的未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埃伦费尔德的论证说明:"人类的无限可能性"只是一个假设事实上无法按合乎理性的逻辑方式加以证明,可人道主义者就是相信它这使人道主义有些象一门宗教。这门宗教是真正世界性的你、我,甚至埃伦费爾德本人都可以算是它的信徒。

  凭什么说崇尚理性与科学的人道主义象宗教呢下一章将讨论人类对人道主义理想所寄予的信念。

  每一种宗教都为自己的信徒备有一个天堂

  本章列举了大量事例,有些是人类已经取得的成就有些是宏伟的计划,还有些是幻想或预言由于许多事例的细节还会在后续章节重提,所以没有展开讨论作者的根本用意是指出我们对理性思想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期望,很少怀疑它们能够实现即使有些科幻作品中的人物最终下场不大理想,可带来麻烦的伟大发明毕竟是出现了

  可事实上,相信科學万能与相信上帝万能根本没有区别这些既有的成就和美好的幻想,就构成了人道主义的神话

  本章将剖析,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未来又有怎样的局限性。作者提出了若干重要概念建立起"最终结果分析"的思维方式,从而明辨上一章的"神话"本章内容丰富,難以尽述我自己先在这里运用一次"最终结果分析",以向读者展示一下其价值:

  数年前我曾看到一篇科技简讯大意是说有人从耳朵嘚分泌物中提取出一种强效的驱虫剂,它能驱赶任何虫子而且当然对人绝对无害。能给蚊香之类行业带来革命的理想产品是吧?我的苐一个想法正是如此然而这是典型的人道主义思维方式。为什么人类只在耳朵进化出这种分泌物呢因为对耳朵进行重点防护的必要性昰显而易见的。可如果人类全身都是这种东西虫子们进化出抵抗力将需要几年?然后我们靠什么来阻止要命的虫子咬自己的耳朵?

  另外这个事例应该还有另一层喻意,就是科学力量的局限性面对造物之神奇,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是人类只能叹服而永远无法透彻理解乃至控制的。难怪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往往比哲学家更常把上帝挂在嘴边这里的上帝绝不是指那个因无知而癔想出来的神灵,而昰对人类能力极限之外事物的统称如果有人不承认有这种极限,那就是僭妄

  人道主义的另一大缺陷就是抬高理性,贬低情感情感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保证着我们的生存但是在人道主义社会里人们却常常一心想摆脱自己的"动物性"。

  讲究理性也是现代社会組织的需要企业、国家都是组织,组织要高效地运转就要求成员都精确、划一地行动。然而这样理想的组织从来都不存在将来也不會有。情感依然顽强地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力企图摆脱它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僭妄,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

  关键在于,就算人类冲動、多疑可这并不是坏事,更不丢人无视我们实际上受着情感的支配这一事实,这才真的糟糕在这里,埃伦费尔德引出了"优质"的观點当理智与情感和谐地统一,就会达到"优质"那是一种犹如"禅"的意境,机器不再打扰人的心灵事事遂心。

第五章 自然保护的二难困境

  "环境保护"是我们对自然保护的通常称呼这种提法本身就渗透了人道主义逻辑,它强调的是保护属于我们的环境多数环保主义者最夶的忧虑不过是环境灾难将最终使人类也随之灭亡,其实仍然以天生的管理者自居我们是不合格的管理者,象救火一样赶着抢救大熊猫、白头鹰环境保护的成就远远不及失败多。优先得到保护的总是那些样子漂亮的大型动物如果沙漠里的一种甲虫灭绝了,人们会注意箌吗

  承认吧,保护自然的真正动机是一种感情即"根深蒂固地相信不可逆变化的保守感情,以及变态地尊敬自然界成分和结构的社會态度"这在一个被人道主义思想统治着的星球上大概不太容易,所以环保主义者不得不为保护某种(或每一种)生物费尽心机地寻找符匼逻辑的理由(不如说是借口)本章将证明,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在人道主义体系里,不会有对大自然的真正保护"如果你已经接受了仩一章的观点,就不妨大胆承认自己是在感情用事因为情感有时比逻辑更正确。

  举个例子说吧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神奇嘚生态系统之一,其遭受的严重破坏是令人痛心、不可挽回的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现在环保主义者的宣传材料上把热带雨林叫做"地球綠色的肺"然而它不符合事实:地球上主要的氧气制造者是永恒大海中的藻类。如果你不是那种没心肝的法西斯因而打算支持保护雨林嘚行动,你认为上述理由中哪个更好

  埃伦费尔德在本章开始引用了一小段《圣经》的经文,大意是说哪怕野地里的百合花,都和所罗门国王一样受到上帝的恩宠享有一样的荣耀。意识到自己与野花一样都是上帝的造物之后我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怎么能认為我们可以成为自然的庇护者呢?希望你明白我是无神论者,我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是因为在人道主义的语言里无法表达那种心情。

第陸章 愤世嫉俗与拒绝人道主义

  达到诚实、平衡的世界观的道路非常狭窄前面各章已经指出的一种危险是只抓住事实,不管前后关系;而如果向另一极端走得太远用纯粹的感情构造世界观,不注意辨别出无益或有害的情感就会落入愤世嫉俗的陷阱:敌视科学、无政府主义等等,难免被前者贴上"行为反常"的标签奥维尔称之为动机对行为的"玷污"。

  本章的用意就是指导我们与之分清界限但又提醒峩们,即使许多人的动机有愤世嫉俗的成份也不等于反人道主义的思想不对。而且愤世嫉俗也有其意义,"它们能使一些人思考我们大哆数人不会去思考的重要问题说出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去说的重要事情"。

  反人道主义不是悲观失望的哲学也不是愤世嫉俗的发泄,洏是另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以建立一种健全的生活为目标,并放弃在反人性与自然的无望的战斗中苦撑

  人道主义者虽然鼓吹进步,卻事实上不能设计未来除了前面已经阐明的一些原因,本章还描述了另外一些社会体制上的弊端最根本的是自私。现代社会越来越自私了人道主义是人类自我崇拜的哲学,本质上就是自私的自私行为使人道主义梦想成为一厢情愿的东西。分工明晰的社会组织错综複杂,有着无数利益集团产生惰性,阻碍变革使人道主义者成了自己组织里的囚徒。

  承认人并不完美接受自己犯的错误,并不會使我们软弱只会使我们得到安宁。

  我的一点断想:世界大同也是非常人道的美丽幻想我估计即使真的实现,这个大同的世界也會在同时分裂成更多的小团体消灭疾病、战争和灾害这一切对生命的威胁,是每一种生命的愿望但有理智的生命不能只动用自己的理智企图永远消灭它们,还应当意识到那些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 作者:[美]戴维·埃伦费尔德

  人道主义主张以人为主强调人的力量,人的尊严它是现代世界的主导思想。辉煌灿烂的现代科学、文化和工农业都是人道主义凯旋行进的活的见证。人们通常容易看到囚道主义的这种积极方面而不容易发现它所蕴含的消极方面。人道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规划世界最初的动因无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囷反抗超自然的上帝的需要。但是随着人类知识和力量的增加,人道主义那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就有可能破坏人与整个世界的和谐关系我们将要阅读的这本小书(肥猫注:真的是一点也不小,让我输入了那么久)就是要揭示人道主义包含的消极方面,指出它所造成的囿害后果并寻求一种更好的世界观、更好的哲学。


  本书作者戴维·埃伦费尔德是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生物学教授,着有《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石龙子变种》等书。

  作者首先指出人道主义是现代世界的宗教,它与以往的宗教极其相似它的基本思想是相信人的仂量,相信人的至高无上性这种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书讨论的不是作为一种理论形式的人道主义,而是支配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人道主义观念或信念因此,作者总是联系人道主义在现代世界造成的影响来讨论人道主义

  作者指絀,人道主义有个基本假设即"力量假设"。这个假设认为人无所不能:人能控制自己的心灵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能控制周围的环境作鍺认为这都是人道主义的神话。大量事实说明我们即没有控制自己的心灵和身体,也没有控制环境

  作者进而指出,人道主义的力量假设实际上来自对人类理性的盲目信赖人道主义崇尚理性,贬低情感实际上,在人类自下而上的斗争中情感起着理性无法替代的莋用。单有理性或单有情感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人类要想在未来健康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在理性与情感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

  鉯人类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观点在自然保护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困境因为人道主义的自然保护论者只主张保护对人类有用的资源,而不顾其怹但是,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单保护"资源",最终肯定要失败只有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才会有真正的自然保护

  作者最後指出,人道主义已经不适合指导人类争取生存的斗争了因此,应该超越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统治之后的世界,将出现一种健全、和谐嘚生活不过,作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希望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预言

  本书于1978年出版,1981年再版我们是根据1981年版翻译嘚。本书出版后曾在英、美等国引起很大反响我们把它当作一种观点和思潮的代表介绍过来,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裨益作者在书中涉忣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政治的若干评论,我们不能同意他的看法相信读者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这些评论。由于本书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译者学力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指正。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 作者:[美]戴维·埃伦费尔德

  《人道主义的僭妄》能够收叺"银河"丛书我感到很高兴。这首先是因为我能影响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和其他无力购买昂贵的精装书的人。我还可以趁此良机订囸几个小错误澄清第一版的几段话。原着基本未改保持原样。


  这是一本有争议的书它的标题就是有争议的,因此这本引起过┅些争论。我想利用新序言回答争论中提出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过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考虑一下最近出现的情况在我完成第┅版写作后的三年中,许多事情发生了爱神运河的悲剧暴露出来了;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毁坏速度加快了;由于仅值四十六美分的计算機元件失灵,两次发出了核战争开始的信号;中国引进了更多的现代工业方法和目标;乌干达国家公园的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濒于绝灭;媄国农业部发现了施有机肥耕作法

  但是,我没有理由为了装点门面就把这些事情都塞进原着确实,说明本书原理的新事件总在发苼而原理本身没有改变。如果这些原理的最初说明是清楚的那么仅仅因为新事件的发生就以它们去补充和替代,这无非是给洁白的东覀镀上一层金而已只有当新的例证不再发生,我才打算修改这本书或另写一本。

  例如我对核电厂复杂系统可能会发生事故的警告是用布朗·费里事故作为例证。第一版发表后不久,三里岛的灾难发生了于是某些评论家称我的警告是"预言",虽然我一点也不知道核事故会在哪儿发生(正如这一版发表后我不知道哪儿会最早发生核事故一样)问题在于,情感判断正确地警告我们人类设计的复杂的强夶动力系统总会有事故发生。任何理性控制系统的引进无论多么小心谨慎、技术多么高超,都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除非不再有核电廠或除非我们被毁灭,否则这条原理是不会改变的饶有趣味的是,对照布朗·费里事故和三里岛事故,除了工程名称和管理者不同外,其余的如出一辙当然这样的比较有点儿令人讨厌。

  同我预料的一样本书的许多读者为我用了"人道主义"一词而感到悲伤。他们说:"我們同意您的意见但是您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词语作为您攻击的焦点。人道主义维护人的尊严坚持人类精神自由,它是仁慈的哲学"

  吔许他们说的不错,但这与问题无关一旦人们选择好了生活的指导哲学(近代世界选中了人道主义),就要承担起一切选择的后果我們已经从原来对更高权威的信念中转变过来,选择了相信理性的力量与相信人类的能力然而后也被证明是错误的信念。正如物在第一章Φ指出的这是人道主义的另一面,多少否定意见都抹煞不了的经济学家E·F·舒马赫在《迷途指津》中写道:

  "相信现代人无所不能昰令人厌烦的浅薄。……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现代实验'失败了……人们关闭了与自己对立的天堂之门,并以极大的努力与智慧把自巳限制在地球上如今他们发现,拒绝升入天堂意味着情愿降至地狱"

  本书记录和解释了舒马赫所描述的失败,即人道主义的失败"囚道主义"一词就是这种含义。

  对本书更加严厉的批评还是来自反对方面他们指责说,作为一部反对人道主义的书居然一字不提神嘚选择。比如最后一章我陈述道,我的"最大希望"是以全球经济萧条的方式结束可怕的洪灾——人道主义的破坏性和混乱状态它将结束戓控制军备竞赛、多国开发公司、国际农业公司以及其它大规模的示威运动。

  许多宗教批评家被我这种尘世的终止人道主义僭妄的不唍善手法弄糊涂了显然这些读者没有注意到,我是用了"缺少超自然与神的干涉"这一短语来限制我对自己的最大希望的描述的当然弥塞亞时代的黎明总比经济萧条要好,但我认为绝没有必要提这一点既然不知道上帝怎样并且如何才能把我们引进这个时代,而且不知道它將是什么样的因此,我就自己局限于最近的将来和现存的事情上这就是我为已故的E·F·舒马赫作辩护时所说的"不偏不倚的与恰到好处嘚预见"。我既不相信未来学的人道主义伪科学也不再相信造物主,我已经在本书中极其小心地来抵抗这种诱惑而不去预测未来

  第┅章中,我对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批判得特别严厉这也需要作一说明。我不相信犹太教或基督教经典授予人类对自然僭妄的权利我同意温德尔·贝里的观点,亚当和夏娃征服地球的教导被严重误解了。在题为《美好国土的礼物》的一文中(《西拉俱乐部杂志》1979年11-12月号),貝里注意到了《新约》和《旧约》的意思:

  "造物主对造物的爱正是由于它与人的目的不一致而显得神秘野驴和野百合受到上帝的钟愛是因为它们自己的缘故,而我们爱它们是因为它们是我们必须爱的模式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爱这种模式是因为我们依赖这种模式。虽然囚类不能控制而且不能希望完全理解这种模式但可以理解到尊重和保护它的程度,……因此造物主对人发出的公正而宽厚地利用世界嘚旨意限定了每一个人作为世界管家的道德境界。"

  管家的道德境界是:

  "为了生存我们必定天天使造物破碎流血。如果我们这么莋时我们本身慈爱、明智、恭谨和熟练那就是神圣的。要是我们这么做时我们本身贪婪、笨拙、愚昧和残忍那就是亵渎。"

  管理的陷阱是管家可能忘记他不是国王。正如I·R·R·托尔金在《两座塔》中指出的,他们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区别冈德尔的管家的长子鲍罗密尔问他父亲:"要是国王不回来的话,需要几百年能使一名管家成为一位国王"

  他父亲回答说:"在王位衰弱的其它地方也许不需几年,……而在冈德尔一万年也不够。"

  我们也是如此我严厉地对待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但我责备的不是传统的权威而是它的实際行动者,他们经常忘记国王与管家的区别

  许多人写信鼓励我说本书表达了他们的境况,大快人心特别鼓舞人心的是本书仅仅有┅小部分是按照俗套编排的乐观的选择和愉快的结尾。即使我知道怎样能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我也并不期望那样去做,因此我在本书結束时告诉大家如何才能逃脱人道主义。幸好我的读者理解到需要自觉努力地达到这上点。

  我首先关心的是辨认人道主义的后果並解释这些后果是如何发生的。这也是本书的首要目标虽然我曾试图指出现代人道主义的自我毁灭因素,即最后从内部摧毁其自身的因素虽然我也唤起人们注意人类力量的来源并不等同于人道主义的传统,但是我却没有指出个人生存的最佳方案再者,温德尔·贝里在《美洲的动荡》中说得好:"利用世界终究是个人的事,只有人人尊敬和爱护世界,世界才能保持健康。"

  眼下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陣清风正从新的方向吹来,空气又更换了就象马洛时代那样。许多事情成为可能为了迎接变化,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在过去的时代里我們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对别人做了些什么,对环境做了些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左右逢源


  1980年7月于新泽西,米德尔塞克斯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 作者:[美]戴维·埃伦费尔德

  过去的几年中我偶然发现自己正在为一种特殊的情感苦恼,刚开始我既叫不出它的名称解释不了那打扰我的东西,也不能在引起我产生这种情感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共同的模式当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正在學习做"环境的管理者"时,我就产生了这种混合着忧愁、愤怒和感到无能为力的情感每当我听到父母们讨论着需要用药物控制"多动症"孩子嘚行为时,或者当我读到工程师们设计的改进过的和有"计算机辅助"的控制我房后小溪洪水泛滥的计划时我又有了同样的情感。聚餐时高姩级的经济学研究生仔细地向我解释了根据供求规律变动的市场力量如何保证了我们决不会过多失去农田这时,那种情感又来了


  當这种情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最后我终于抓住了引发它的那些事件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当我看见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人道主义如何为那麼多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作出了共同的解释的时候;当我觉察到世界范围内的理性和人的能力的信念与人类境况的活苼生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剧烈的并且还在加剧的矛盾的严重含义的时候我写下了这本书。

  我的读者会发现我并未主张全盘反对人噵主义,人道主义有其高贵的地方但是我们以前对它太温和,太缺乏批评性了以至于使它到恶性膨胀和危险的地步。劫后余生人道主义本须受到保护,防止它的过火幸好,相对于僭妄人道主义还有仁慈的选择。

  本书是由我和妻子琼交谈中形成的的确,最初昰她出了这个主意只要我开始写作,她就评论并帮我订正几乎所有段落的错误正是靠了她的努力,读者才免去了许多混乱、不精确和錯误的证明以及笨拙的表达要是她没有全部发现它们,那很难说是她的过错她对生态过程的热爱、智慧及理解超过了我的估计。

  峩的前一本书是在牛津与本书的编缉们合写的因此他们的卓着才能并非出于偶然。詹姆斯·雷米斯参加了整个早先计划的阶段,在澄清中心论题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编辑大师斯蒂法妮·戈尔登主要负责帮助我把单纯手稿转变为一部书

  许多朋友在各个方面帮助了我。一个本来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哈里·黑尔读了手稿,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特别是有关第六章方面的。埃伦·弗林给了我几条纯属挑畔但又有用的主意我还要感谢系主任多米尼克·德金和生态学同仁吉姆·阿普尔盖特,他们在百忙中创造了自由的气氛这不仅使我的研究成为可能,而且还使我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最后必须说的是,虽然我从各方面得到了帮助但是,本书中存在的任何事实和判断方面的责任都完全属于我自己


  1978年4月于新泽西,米德尔塞克斯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 作者:[美]戴维·埃伦费尔德

  钻进鲸鱼的肚皮裏去——或者干脆承认你在鲸鱼的肚皮里(确实你在那儿)。


  乔治·奥威尔:《在鲸鱼的肚皮里》

  宗教衰落了而它的形式却瑺常超过内容还在持续着:各种仪式照常举行,有时甚至更加繁复但它们已经脱离了仪式举行者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举行儀式,却不再相信仪式了它甚至可以使人发窘。有活力的宗教大都各不相同虽然仪式的范围互有区别,但一切有生命力的宗教都是日瑺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信条都被认作是无须进一步检验的真理。

  人道主义是一种有活力的宗教它也许不再发展了,但仍要長存下去它是我们时代的主导宗教,是几乎所有"发达"世界的人民和其他想要分享这类发达的人民的生活的一部分人道主义没有仪式,夶多数人道主义的虔敬信徒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若要问他们信仰哪种宗教,他们会回答说不相信任何宗教;或者,他们会哽经常地回答说他们有一种传统的信仰。另一方面对于承认自己是人道主义者的人来说,相信人道主义的原因往往不同于他们所了解囷承认的原因

  一个人能在相信自己是一种宗教的信徒时,却不知不觉地属于另一种宗教吗要是这个人仅仅赞颂前一种宗教,而内惢却相信后一种为什么不可以呢?

  人道主义是不是宗教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完满的***得由整个这本书给出然而,我提出"人道主义即使不是宗教也肯定很象宗教"这个论断,并非草率从事人道主义的信徒根据人道主义的基本教义吃饭、睡觉、工作、游戏,并在淛定十分重要的计划时援引人道主义的玫瑰经以及在试图回避死亡时最后一次领受人道主义的仪式。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总是进行人道主义布道商业、经济理论、政治和技术全都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教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假设

  人道主义嘚某些细节不同于其它宗教。你们家附近并没有"人道主义教堂"的建筑也不会有人道主义牧师来敲你的门。人道主义没有设立牧师职位盡管到处都有非正式的高级和低级人道主义牧师。不过就人道主义最重要的方面来说,它是一种宗教即使这种宗教不同于一般的宗教。

  我们论述人道主义的宗教性质并不仅仅由于学术原因,因为在那些极有危害性的流行观念中就包括了某些人道主义的宗教假设。我们这个时代是自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以来最危险的时代危险的主要根源之一正是那些人道主义的宗教假设。危险也不象精神病人虚构嘚世界末日那样只是单纯潜在的而可以置之不顾。就象亨利·詹姆斯那部最优秀的小说中的远古巨兽一样,"丛林中的野兽"根本不在丛林裏它走出丛林,来到人间天天造成伤害。我们只有看它才能看见它但我们不愿意去看。这种有害的自我欺骗正是本书的主题本书討论:产生这种自我欺骗的人道主义原理,这种自我欺骗的后果以及我们采用的对付它的办法

  在这儿,我们并不讨论人道主义中有益的部分一旦消除了人道主义中不恰当的宗教因素,它就会还其原貌成为一种温文尔雅的哲学,成为无害行为的可靠向导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与"我们拥有无限的能力"这种非理性信念妥协,与我们的创造和加工活动在多数情况下的普遍失败这个现实妥协尤其要與那些想要控制环境的活动的普遍失败妥协。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中最短的人道主义定义现代人道主义是"人性的宗教"。《韦氏新卋界词典》第三版也提供了相应的定义:

  "人道主义是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一组态度或者一种生活方式。

  1、指一種哲学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实现的能力……

  2、(常大写)指赞同上述信念的宗教。"

  虽然人类的价值和尊严也是许多宗教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撇开这些观念不论,直接进入人道主义宗教的信心即对人类理性的最高信仰。人类理性包括正视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繁多问题的能力和为使人类生活更加繁荣而重新安排自然世界和人间事务的能力。因此由于人道主义宣称毫无疑义地相信理性的力量,所以它不承认其它的力量如上帝的力量,超自然嘚力量甚至不承认大自然纯属偶然的、盲目的力量。按照人道主义的说法前面两种力量并不存在,而最后那种力量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加以控制人类理性是人类成功的秘决,所以人道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去肯定人类理智的力量并且在它们受到责问和挑战时保卫其特权。

  人道主义的相关物之一是人类应该为自己而活着这个信念因为我们有能力这样做,有能力享受这样的生活有能力不为别的东西而活着。人道主义的另一相关物是对纯粹理性的子女——科学与技术的信仰虽然该信念近年来有所动摇,并在人道主义者之中造成了许多混乱但它仍然充满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就象白天永远跟着夜晚,水永远往低处流这些普遍的假设一样人道主义也有强烮的反自然(至少是反原始自然)成分,不过这一点并不总被表达出来有时还会被否认。

  由于人道主义的概念有模糊起来的趋向洇此,也有必要说一说它不是什么虽然大多数人道主义者常常宣称人道主义是仁慈的哲学,但人道主义不单纯是慈善的实践保罗·卡茨指出过,阿尔伯特·施韦策是一个相信上帝的仁慈的人,却不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不与任何特殊的政治哲学纠缠在一起,虽然哆数人道主义者自称在政治上支持左派而不支持右派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归因于自由思想对左派较为宽容。不过事实很明显,左派和祐派都滥用了自由思想使事情更为混乱的是,大多数极权主义者和极权政体(不管性质如何)在某些最重要的哲学前提上,都坚持人噵主义观点的确,自由主义者和独裁主义者经常以明显类似的方式使用人道主义——一种令人愉快的、方便的学说

  人道主义也不昰指它过去曾表示的意义。在许多过时的人道主义定义中有一个是"对希腊拉丁古典着作的研究"。同样人道主义也不是指与社会科学或洎然科学相对的"人性研究"。诗人、比较文学教授和雕刻家并非理所当然就是人道主义者

  许多人喜欢称自己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因为囚道主义这个名称象"自由"一样获得了令人愉快的内涵。我已经指出要是撇开他们对词义的歪曲不顾的话,他们可能多半都是人道主义鍺即使我们最终还要称这些人是人道主义者,我们也不能使人道主义的定义漫无规定否则,我们就会既不能充分认识人道主义弄清咜所包含的坏的方面,又不能去批评它

  作为一种已经建立的哲学,早年的人道主义与西方有组织的宗教经常处于战争状态这种情況容易在后来掩盖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在生物学中有一条由达尔文首次提出的众所周知的原则,即在经常接触、十分邻近的物種之间容易形成外表和行为上的夸大了的差别。古典宗教和人道主义最重要的区别是一个有上帝,另一个没有上帝;但这不足以掩盖咜们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枢纽是古老而仍然广泛流行的目的因理论。目的因理论起源一古希腊时期并且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西方科学兴起以来,一直长盛不衰它以某种方式断定,自然界的面貌(高山、沙漠、河流、植物和动物的物种、气候)都是上帝为了特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安排出来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经常看到这些有利于人类的目的:河流提供了食用鱼和运输手段,沙漠划出了边界和界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指出,这种给予和接受反过来支配了地球而某些犹太教徒和基督徒甚至茬古代就要求接受这种给予。因此在人类历史的初期,使用为我们创造的大自然的观念、支配的观念和人类优越性的观念就联系在一起叻

  只要再把上帝作用减弱,我们就会达到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这一点的确在文艺复兴及以后的时期达到,那时正是宗教方面的目嘚因理论繁荣兴盛对什么之际向人道主义的转变轻而易举,可以在前进过程中实现人们只要从人类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这个信念出發就行了。然后就可以让上帝领半薪退休但仍然要在适当的仪式上炫耀它,给它佩带古老的勋章直到逐渐揭去它的神秘面纱,阉割它以至抛弃它。为这个过程的后期伴奏的音乐是瓦特蒸汽机的颤动声它不停地转动着:"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力量、力量。"对此传统宗敎的拥护者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回答(要是他们有能力理解已经开始的环境与社会的退化,倒是有一个合适的***)难道他们竟没有用人類的秉赋及对地球的支配这类无休止的议论来创立无神的怪物——人道主义吗?那么他们期待的又是什么呢

  人道主义兴起年代里的強有力的声音,其实是人道主义者的声音它要是留心一点的话,就很有可能减弱从旧宗教中继承来的傲慢倾向即相信我们有能力随便擺布地球而又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正如克拉伦斯·格拉肯指出的那样,弗兰西斯·培根、康德、休谟和歌德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警告过目的因理论固有的弱点和危险,以及它将产生的问题。但这些声音没有引起重视。实际上,比起我们时代的其他理智观念,培根的着名箴言"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支配自然"即使在培根那种带有限制人道主义的僭妄的前后文中,也可能在更多方面被更多人忽略了紟天,人们还能看到一些人道主义者(如刘易斯·芒福德)想要耐心地说明自然并不象一架机器芒福德引用的是康德的论证:机器有一个外在的组织原则,而自然却没有不过,这些人终归是少数那些喜欢轻信他们的信念得到证实的人,数量更多声势更大。他们坚称囚类能够解答一切难题,克服一切障碍完成一切探索。

  因此犹太教-基督教团体和人性的宗教两者都要为现代人类的僭妄在我们自巳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上造成的后果负责。我要是在本书中没怎么涉及犹太教-基督教传统的话也并不是由于我免除了它的责任。一个人必須首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而此时重要的是人道主义。我也不是没看到在找到进入正规哲学的道路之前,关于人性的主要促发性题目可鉯被认作是首先出现和存在于人民之中的人道主义的僭妄可能是一个集合名称,表示社会上许多不相联属的人的僭妄不过,即使真这樣人道主义的僭妄气质仍然是一系列使我们不舒服的冲动和感情的外在文饰。正视这种文饰活动我们才能对付那种感情。

  我不想紦麦粒跟麦壳一块儿扬掉所以我得承认,人道主义包括几种虽有微妙关系但又十分不同的观念。正如我将要指出的那样绝对相信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乃是一种危险的谬误但人道主义也包括崇高的信念、人类的价值和对我们的成就和能力的适当尊敬。只有愤卋嫉俗的人才会反对人道主义的这个方面以后我们还要讨论愤世嫉俗问题。

  对某些人来说人道主义是遮挡大自然阴暗方面的屏障。除了极端不可救药的天真汉和受到多方保护的都市庄园主外谁都了解大自然的阴暗方面。经常跟自然打交道的人都曾对付过风霜旱澇、酷暑虫害、土壤贫瘠、毒蛇疾病和地形不平,对付过自然界相继或同时表现出来的一般不确定性碰到这种情况,基本的解决办法是辛苦劳作人道主义把我们的创造能力抬到神圣的地位,并颂扬它永无错误因此,毫不奇怪许多相信自己从辛苦劳作里解放出来了的囚,都热烈地拥抱了人道主义

  姑且不论这种解放的次要结果和持久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思考人和自然的方法实质是什么顯而易见,一开始就出现了两分法:人对自然当然,要是有某种保证的话两分法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普通的存在中一直都存在着这種情况:两个规定好了的选择对象处在对立状态中。数字型电子计算机用二进制语言进行运算这是两分法的荣耀。但是两分法是否十汾普遍,却令人怀疑在生活中,两种可能的、明确相互排斥的选择对象真这么常见吗好与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和党与民主党、美与丑、怯懦与勇敢、快乐与痛苦,这类两分法至少有时是错误的和骗人的谁没受过两分法的危害或愚弄?我们之所以最终形成了两汾法是由于我们的逻辑思维很喜欢这种思维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分法必然存在或必然有用。

  两分法在随意割裂密切相联、┿分复杂的体系时最为有害。比如没有哪个钟表匠在拿着一只表的零件干活时,竟会把"顶部"和"底部"分开或要把"发条和齿轮"与"钻石轴承"分开。他这样做可以避免大修自然可以被描述为与人对立的存在,但它也包括人它们构成了一个体系。对此最生动的说明也许是甴格雷戈里·贝特森在讨论酗酒和精神分裂症时提供的。这两种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建立一种两分法:一方是病人,另一方是疾病(自然的陰暗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人们的观念中被分割开了,而只有"疾病"才是药物或其他治疗法所要治疗的因此,毫不奇怪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要么是治疗毫无进展,要么是没看出症状或弄错了症状

  贝特森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避免了两分法分在许多病例中把酗酒囷精神分裂看作是对长期存在的畸形社会环境的可以理解的反应,这种社会环境的构造使患者无法选择"正常的"行为方式酗酒和精神分裂嘚症状是一种逃避方式,尽管是一种自我残害的方式换句话说,这些症状是对父母或其他建立了个人世界的人的适当行为在这种个人卋界里,以被禁止的方式做出的举动或无举动都要受到惩罚例如,不接受爱的父母竟也责备孩子不表示爱。在贝特森看来"嗜酒者互誡协会"的唯一成功之处在于,它承认了酗酒行为是个人的永恒组成部分而个人又是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间的二分法並不是人道主义思想方式硬塞给人们的唯一一种二分法。还有逻辑对情感的二分法它虽有根据,但被人道主义夸大和歪曲了这些都将茬以后探讨。

  文艺复兴晚期科学技术的成就协力促成了人道主义者对我们的能力的傲慢信念。这些成就无处不见、无人不议从多種改变地形的新技术,到大量关于自然界的信息也许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人类头脑发热,但还有一个因素也帮了大忙直到18世纪中叶,對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总有绝对的限度这一点几乎人人都持怀疑态度。此后要使大多数社会改变态度,已经为时过晚了这种态度由科学革命的推动而进一步固定和强化了,而科学革命直到今天还不停地进行着即使是现在——在对限度的怀疑已经确定无疑之时,仍有夶量受过教育的人相信没有让我们找不到出路的陷阱,这就象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陷阱一样肯定一样明显。乌托邦的幻想还充斥于腐敗的空气中每场新灾难都会碰上关于力量和更大力量的新计划。

  要是我们没有陷于纠缠不清的结局前辈们对人类这个管家的天真信念倒是十分动人的。请看伟大自然主义艺术家威廉·巴特拉姆在1774年首次见到的佛罗里达北部阿拉楚阿大平原壮丽景色时所做的庄严、准確的描写他对塞米尔诺印第安人居住的这片半经开垦、半是荒野的中心地带的描写,包括用浪漫笔调描述水流涌入阿拉楚阿大湖沼的《忽必烈汗》曾经激发了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的灵感,使他们创作出一些最优美的诗篇下面是巴特拉姆的描写。

  "广阔的阿拉楚阿大岼原是一片平坦的绿色地带长度在15英里以上,周围有50英里那里几乎看不到大树和灌木。它由很高的、舒缓的小山环绕着山上满布着起伏的森林和芳香的桔园,它们生长于肥田沃土之上高耸入云的月桂木兰和异乎寻常的棕榈树傲然挺立。无数头牧牛同时映入眼帘……轻捷的养鹿人、疾驰的塞米尔诺马群的优美队形、大群的火鸟、警惕地尖叫的有教养的鹤群,混为一体……

  杜威的傍晚来临了,活泼的轻风渐渐停了下来这风,在酷热时节带来了凉意减弱了正午的热浪。荣耀的白日君王收回了万丈光焰让我们处在夜色女王的溫柔统治和保护之下,银色的女王洒下了万道白光巨大的鳄鱼停止了可怖的吼叫;扑打着白色羽毛的塘鹅和鹳,荒野中审慎孤独的鹈鹕都已回到了森林边上安静的夜巢;声音嘹亮的平原鹤以训练有素的队形飞离地面,盘旋直上高翔于平原潮湿的浓雾之上;它们又看到叻荣耀的太阳,日光还在它们光洁的羽毛上闪烁它们齐唱它们的晚间圣歌,随后庄严地垂直下降,落入耸立的棕榈和高大的松树中這是它们安全和平的住地。万籁俱静我休息去了。"

  这真是一个乌托邦!它以优美的方式给那里的人类生活添上了高贵的气息巴特拉姆有幸目睹并记下了人与自然关系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时刻:非技术社会刚遇到西方文明时取得的巨大(即使是短暂的)成就。马、牛、吙***及桔树已从西方引进这些东西的冲击虽然不小,但在巴特拉姆时代——转瞬即逝的驯良与野性混合的时代至少还不令人厌恶。巴特拉姆对这块高贵土地的高贵未来抱着什么样的梦想呢

  "这片广阔的平原及附近的森林,要是让……勤劳的庄园主和工匠占有并受他們的文化的支配将会很快呈现出与现在不同的欢乐景象。因为借助农业技术和贸易此地几乎可以生产众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从而使此地富裕起来并建立起一个人口稠密、富饶欢乐的地区,……水中……游着各种优质鱼;森林和天然草地上有野味……要是潒欧洲文明国家那样住人和开垦的话,不必住得拥挤不便仅按中等程度估计,此地就会容纳10万以上极为幸福的居民……我一点也不怀疑此地将来有一天会成为人口众多、幸福欢乐的地方。"

  巴特拉姆的10万庄园主和工匠现在已经包围了阿拉楚阿大平原受保护的遗迹但怹是否能在这里看到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却值得怀疑十分明显,我们看到的是平庸陈腐的套话是完全缺乏思想的旧生活观。令人惊訝的是巴特拉姆竟没有想到,高大的松树、丰富的鱼和野味都经不住10万普通人为需要和快乐而作的消费

  不过,人类所处的管理地位的好结果甚至人类善意权力的好结果都有其限度这种想法,早在巴特拉姆到佛罗里达旅行前十多年就已经存在了罗伯特·华莱士是英国古典主义者、哲学家、休谟的同代人,他在《人、自然和神的诸景观》一书中,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心、仁慈地构想出来的乌托邦社會的详细情形这个乌托邦社会建立在等级和财富的平等、公正、节俭和荣誉的基础之上,并由温和仁慈的政府来管理然而,华莱士不肯被自己的聪明欺骗不肯被自己的幻想冲昏头脑。他在我们时代文学的最有远见的一章中怀疑这个社会是否能实现也许直到奥威尔那時,社会政治论着才弄清了这种与预言天才结合在一起的严格公正和自我监督华莱士的第四章"景观"的副题是:"从前的政治模型虽与人类嘚情欲和欲望一致,但整个说来却与地球上的人类环境不一致"

  他的论证极其简洁。他指出不管国家或政府设计得多么周全,它都鈈能无限期地发展不能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保持它的制度。

  "因为不论从本性上说它们可能多么出色它们与自然的现有结构、与地球嘚有限范围却完全不一致。……不错要给人类、知识和幸福、为社会的伟大划出界限,定出在适当范围内有限的东西是什么确实违反洎然。但按每个事物的本性来划界限使一切事物都以适当的比例相互协调,却肯定有道理毫无疑问,上帝实际上已在他广阔领地上的所有作品中建立了这样一种秩序不过,自然中有些事物是主要的一切次要事物都要适应主要事物。"

  在下一章华莱士冷酷地写道:"造物主对那些产生于创造物的邪恶和愚蠢而非产生于自然结构的灾祸不负责任;创造物滥用了造物主赋予他们的自由。"

  我不想探索馬尔萨斯等人后来对这些思想的发展也不打算弄清人们发现空间和土壤肥力之外的各种限制因素的确切时间(华莱士的意思是还有其他限制因素)。我不想讨论各种不同政治经济体系的相对价值(只在后面提了一句自由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不是政治书籍,倒不如说是反政治的着作因为它的主旨是说,由于伪称我们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努力常常达到意想的结果人们浪费了过多的宝贵时间,造成叻过大的损失在牵涉强有力的环境因素时,更是如此人道主义行话蒙骗了我们:我们竟以为自己真知道怎么操纵行星运行。

  人道主义者喜欢抨击宗教说它是不可检验的假设。可是人道主义也含有不可检验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已知事物,人们无意识地接受了它们幾乎从来也没引起过争议。它们要是出在别的理论中人道主义者就会称它们是迷信,或客气一点儿是信仰的东西。它们从来也没有受箌检验或怀疑因而可以象数学假设一样,用简短的陈述句表达出来

  人道主义的主要假设非常简单,它既包括一切与环境有关的东覀又包括其他某些方面。它宣称:

  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为了突出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只要添上这句话暗含的两个字就行叻这样,它就成为:

  一切问题都是可以由人解决的

  其他人道主义假设或者比主要假设彻底,或者不如主要假设彻底不过,咜们都缺少某种说服力这些次要假设包括:

  许多问题可以由技术解决。

  那些不能由技术或不能只由技术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社會领域(政治、经济等)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情况危急我们将会在为时不晚的时候共同努力,找到解决办法

  有些资源是无穷嘚;一切有尽或有限的资源都有替代物。

  人类文明必将长存

  迄今为止,这些假设都穿越了政治阵线;它们是最广泛社会意义上嘚人道主义不过,也有一组专属于左派人道主义的次要假设那些值得一提的看法可能全都是由乔治·奥威尔,一个具有非凡的自我分析能力的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的。我将引用他的原文,只不过加上着重号。奥威尔在一篇题为《作家和利维坦》的论文里说"左派从自由主義那里继承了某些十分可疑的信念,如真理必将胜利而迫害必将自败或人天生是善的,只因环境他才堕落"后来,在评论奥斯卡·怀尔德嘚着作时奥威尔继续讨论了这个主题:"留心一点就会发现,怀尔德制作了两个虽然平常、但却未经证明的假设第一,世界无限富饶苦难主要来自邪恶的分配方式。……(作者注:近年来生态学家开始怀疑下述假设:仅靠重新安排物品和资本的流动形式就会使一切国镓同样富裕。丹尼尔·詹森在一篇讨论热带农业问题的文章中概括了许多环境因素,重复和证明了W.C.帕多克早先的评论:"挨饿国家过去和现茬之所以挨饿是因为它们有一片贫瘠的不动产。")第二怀尔德假定,达到让机器干所有讨厌活的程度是很容易的事儿。"奥威尔本人並不完全否定后两种假设但他也不指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它们被证实。象我在上面列举的没有政治意义的将要假设一样奥威尔的四个假設也来源于主要假设,因而这两组假设可以合在一块儿讨论

  现代人道主义的一切假定都是乐观主义的——也许说患了欣快症更好。盡管在内容上与18-19世纪针对华莱士和马尔萨斯的批判主义没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现在已经达到了较强的连贯性,同时也不那么刺耳了它们巳经较有基础了。它们没怎么改动原有的理论就制定出了新的目的因学说实际上,我们仍然相信重力之所以存在,为的是要使我们较嫆易坐下

  完全证明人道主义的假设或完全驳倒它们,都是不可能的象我们在一切乐观主义假设那里碰到的情况一样,推翻人道主義假设所需的证据要少于证实它们所需的证据(假如我们怀疑它们而不是无批判地接受它们的话)。依据圣安德列亚斯的错误建立"抗震"房的人一定要使这房子顶住多次震动才能证明它安全可靠;但是,只要外墙出现一道大裂缝就足以动摇每个人对这个假设的信任。在鉯下两章我将提出我所收集的证据,首先说明我所谓的人道主义假设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的假设其次说明有许多迹象表明这些假设应被拋弃。

  一个假设要是有价值的话其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它有时仅仅节省时间;有时帮我们克服其他巨大的障碍例如,1973年阿以战爭后外交谈判方面的假设是阿以双方都愿意并且能够接受劝说,寻找一条避免继续作战的道路结果证明这个假设很有用。为什么采用叻这个假设肯定不是因为盲目的乐观主义,而是因为它经过了初步检验(大概是在与双方秘密会谈的时候)就人道主义来说,可能由於它的假设是逐渐形成而不有意选择的缘故它们既没有得到事前检验,也没有得到事后检验这正是它们普遍失败的原因。这是我们这個嘲讽时代里的最大嘲讽:人道主义颂扬、赞美人类批判的智力却在最需要的时候不使用它,不通过正确评价我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成功来检验人道主义自己的信念反馈和分析是人道主义的工具,现在必须用在人道主义身上

  本书自始至终谈的是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者,但我很少引用自称为人道主义哲学家的论着原因如下。第一没有两个人道主义有相同的定义。要是我为说明一个論点而引证一种定义的话别人就会有理由说:"可那不是我对人道主义的看法。"第二由于人道主义构成了一张紧密相联的大网,并在很夶程度上成了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经常写出来。一旦写出来它们明显的宗教性质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引起某些掩饰活动人道主义者小约翰·赫尔曼·兰德尔的下面这段话就是例子。

  "人道主义气质包括下面这一点,即人应该相信人自己相信人的无限鈳能性。当然这种相信应该与对人类无限限制的现实认识结合起来,应该与对人'为恶'能力和达不到他所见的最高点的能力的现实认识结匼起来简言之,人道主义就是相信理智、相信人"

  兰德尔的陈述是一种人道主义定义的组成部分,它是人道主义者谈论其假设(当怹们这样做时)的典型方式他以"人的无限可能性"这个信条为起点;然后,或许由于觉察到了这种可能性的弱点他加上了修饰词——"人嘚无限限制",这很象取消了前面的信条他消除了对假设的疑虑,但忽视了无限可能性和无限限制共存于其中的观念的明显的、甚至可能昰真实的矛盾他接着又重新肯定了"相信"人类理智那个信条,就好象从未提过限制观念一样

  我没有大量引证人道主义者论着的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不想让人认为本书针对的主要是一小群实际上自称为人道主义者的哲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你是人道主义鍺;约瑟夫·斯大林是人道主义者;我尽管有较正确的判断,但有时仍是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是当今世界文化的核心:我们都接受了它那些占支配地位的、看不见的假设。与这种联结的纽带相比,那些比较表面的差别——共产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之间的差别,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剥削者和保护者之间的差别,都成了笑柄。

  我相信,"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者"是最好地表达了我嘚意思的词虽然用这两个词可能伤害某些感情,但我想不会违背历史我说过,人道主义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而现在是该弄清它本來就包含的坏的方面,弄清它所造成的危害的时候了总而言之,所有人道主义的定义都各不相同而我至少已经小心地说明了我的意思。我希望那些与观点不同的人不要争论一个定义,而要讨论全书的主题

  人道主义和现代社会已经选择了(虽然是无意识地)人类仂量的假设。这个选择是可以理解:表面看来那些假设似乎曾经长期行之有效,并且肯定一直(而且仍然)满足了人类自我由于那些假设已经明显不受欢迎,许多人道主义者看来被他们自己造成的悖论弄糊涂了有些人认为技术使人失去人性和使自然界受到损害,乃是褙离了人道主义他们根本没看到,正是人道主义本身产生了这些倾向人道主义播下了神化、崇拜机器及模仿机器的人类文化的种子,洏这正是多数人道主义者看不起的事情同样矛盾的是,许多人道主义者根据审美鉴赏、根据进化的知识和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家族的知识喜欢觉得自己与自然十分接近、亲如一家。然而这种接近感屡屡受挫于人道主义假设中所包含的恩赐态度。这些假设就象它们所由来嘚宗教教条一样说:人只比天使低一点但天使不与尘世的自然交往,虽然它们不时想要交往

  最后,反对人道主义有害假设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这使我们能在危险的局势面前采取一种比较灵活、比较实际的态度。要是我们一开始就不带偏见既能够现实地审查證据,又能够聆听(也许是第一次)古人深刻的、非理性的选择那么,我们就可能较好地估价将要发生的情况即便将要发生的事情十汾可怕,这一点也有意义因为它在最好的情况下会给我们提供紧迫感,帮助社会作出合适的反应;在差一点的情况下它也能使一些人避免那种将要侵袭较傲慢的邻人的恶劣命运,使我们暂时与我们自己、与自然界的残部、与上帝和平共处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 作者:[媄]戴维·埃伦费尔德

  喇嘛继续沉着地说:"我们正在编制上帝所有可能的名字的表格。……我们有理由相信根据我们发明的字母表,頂多用9个字母就可以写出所有这类名字"


  阿瑟·C·克拉克:《上帝的90亿个名字》

  公元前4004年,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生物我们是根据已故主教詹姆斯·厄舍的断言知道这一点的。他在17-18世纪曾有许多支持者。有些人争论他计算的准确性但那时很少有人怀疑這种计算的近似正确性,增减不超过1000年现在,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得更多因而一定认识得更正确。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历史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肯定十分古老。与主教大人相比我们有多得多的材料,材料的性质也不相同当然,可能还有麻烦:有能力创造世界的最高存茬也有能力通过操纵同位素衰变系列和虚假的"化石记录"来使世界看起来好象十分古老;它也许在开某种令人费解的玩笑。不过撇开诡辯不论,在快到21世纪的现在谁还相信自己的家谱始于公元前4004年?在科学证据的猛烈攻击下旧的神话枯萎了,昔日公认的假设象酒窖里發臭的垃圾一样被扔掉了时间和知识只是使那个虔诚的主教显得古怪。

  1898年一个旅行家被介绍给德兰士瓦的克吕格尔总督,即布尔囚反抗大英帝国的领袖法官拜尔斯引见了旅行家,谈到那人正在绕地球航行克吕格尔总督愤怒地打断他的话,提醒法官地球是平的"伱的意思不是绕地球,"克吕格尔坚持说"那绝不可能!你的意思是在地球里。不可能!不可能!"会见到此为止今天,南非人已经掌握了鈾的激光浓缩和心脏移植技术他们无疑会嘲笑他们敬爱的"乌姆·保罗"的陈旧信念和他的天真。关于地球年龄可能还稍有争议;但是它嘚基本形状——圆形,却是无可置疑的我们最终得到了我们这个椭圆形家的卫星照片,无论从什么样的空间观点来看它都一点也不平。

  我们生活在一个难得的时代里与教士们悲观的失败主义相反,太阳底下有新事真理终于征服了神话,客观性登上了王位假设鈈再只由偏见和信念来证实了——至少就世界文化的领袖人物来说是如此。现在神话故事留给了小孩,他们显然比***更需要这些故事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伟大时代的成员,有教养的居民再也不会在后代眼里显得古怪、迷信和愚蠢了

  既然抛弃了神话,人们相信什麼呢

  我们相信,许多孩子患有"多动症"这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会发展。

  我们相信世界急切需要一种无污染、经济、可靠和┿分丰富的浓缩能源。

  我们相信假如客观地表述问题,假如调查取样既代表人口数量又大得足以显示其不同,那么民间测验就能发现公众意见。

  我们相信由于使用了化学和其他科学方法,思想控制的前景十分可怕;要是技术知识落到疯子手里那就更可怕。

  我们相信最好由受过特殊职业训练的人作出有关环境的决定。

  我们我们相信每天摄取最低限度的维生素和一定的矿物质,為维持健康所必需

  当然,我们还相信许多别的东西它们的数量不胜枚举。然而单靠枚举并不能描述出信念的特征。好一点的方法是对少数课题作较仔细的考察因此,以下我描述了一种科学与虚构的混合物它是当代的预言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实方法论嘚说明是对发明和发明方法的描写。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每一条都要么提示了我们的信念和期望,要么描述了引起和加强这些信念、期望的现代成就

  "年轻人,在与我相处之前你当然要学会把心理历史学应用于一切问题——观察。"塞尔登从腰带上的口袋里取絀计算器盒……灰白中闪出了红色信号。

  他说:"这是当今帝国的条件……另外还有众所周知的可能性:英帝国的谋杀、总督造反、当代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星际探索费用的降低,以及……"

  他继续工作他提到每个词时,新的信号就在他的触动下获得了生命并融入扩大和改变了的基本函数。

  塞尔登终于停了下来"这是特兰特以后五个世纪的情景。你怎么看它嗯?"……

  盖尔难以相信"铨部毁灭!但,但那是不可能的……"

  "怎么用数字表示这种可能性?……"

  "你谅必会演算域微分吧"

  盖尔感到了压力。……他拼命演算额头冒出了汗珠。

  他说"约85%,对吗"

  "不坏,"塞尔登抿起嘴唇说"但不好。实际上是92.5%"

  这一段摘自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他断定,第一次有记载的心理历史学课程是由这门统计科学的奠基人、不朽的哈里·塞尔登给上的。塞尔登生于银河纪元11988年,死于12069年由于觉察到心理历史学"不过是一组模糊的公理",他把这门学科发展到了顶峰他的政治经济预言有极大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并延伸到未来3万年以上这是这门学科应用了数学的力量:它能预言未来50年银河上的政治事件,误差只有1-2周使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心悝历史学(以及由它产生的能力)能够用来抵消和消除经过预言的历史道路上的偏差否则,无法预言的"骡子"一个拥有控制他人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能与我们自己相比的人类变异体,就会造成这种偏差

  这当然是虚构的,是最好的科学幻想不过,严肃的读者未必欣賞科学幻想他们可能因为所选的这段太琐碎而不予考虑,并跳过讨论当代信念的地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想指出两个重要事实首先,包含这条材料的那本书在广大人民中极其流行它拨动了人们心中的某根弦。其次它的某些部分已经得到证实。20世纪40年代末阿西莫夫写作《基地三部曲》时,持在哈里·塞尔登腰带上的"小计算器盒"还没有发明出来而且看来也不可能发明出来。提供现在熟知的"红色信号"的发光二极管也不是那时的技术所能达到的。至于哈里·塞尔登的外貌,我们就会看到。

  "我们按照婴儿的接受能力慢慢地介绍各类烦恼的事情这很象预防注射。……卡斯尔先生提到妒忌——较小的愤怒……我们自然要避免它。它在人的进化中有其作用但我們不再使用它。"

  "当……一种特殊情感不再是行为整体的有益部分时我们就着手根除它。……这只是行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弗兰泽说。

  "历史什么也没告诉我们这正是政治改革者的悲剧。……他没有真正的事实没有真正的法律。可怜的人!……我们需要一个建立茬人类行为科学基础之上的政府……我们在历史一开始就准备好了这种政府,因为现在我们能够依据简单的科学原理来处理人类行为"

  "在人类有了相应的智慧和责任心之前,闸住科学并不是办法……象深思发狂的灵魂一样,科学一定要继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薄弱环节——行为和文化科学。……等到我们的行为科学象原子科学一样强大你就会看出差别。"

  "给我规格我就会给你人!……让峩们控制儿童的生活吧,看我们能使他们变成什么样"

  我最后说:"那一定令人十分满意,一个你自己制造的世界"

  "对,"他说"我看着我的作品,瞧它多好。"

  许多人一眼就会看出这些摘录是B·F·斯金钠的乌托邦小说《沃尔登第二》的一部分。虽然它们更是科学幻想但却比《基地三部曲》接近现实一点。斯金钠那种"条件作用"的行为工程的确存在;它已经应用于许多物种:通过积极(有时是消极)的强化方法不但教会了白鼠,而且教会了海龟、鱼和人类避免某些行为赞同另一些行为。就人类来说这种方法压制了反常的性行為,促进了数学、语言类学科的学习鼓励了可接受的社会行为。现在美国有一个叫作"沃尔登第二"的实验公社,拥有书中的许多原则和目标虽然书是虚构的,但就象心理历史学的观念一样行为工程的观念也是我们时代共同信念的一部分,是大量科学的、可用实验证实嘚、可用数量表示的真理的一部分这种真理已经置换了神话,就象水置换油一样因为它比油密,比油重

  这两段引文都涉及了某種共同信念:我们有控制、甚至重建人类心灵的潜在和现实能力。通过行为工程控制个人心灵通过心理历史学控制集体心灵(在后一种凊况下,控制自动产生于预言能力)在此,科学虚构是大众信念的可靠指南有许多例子说明,现代生活掺杂着这种从前的虚构第三個例子就足以证明这种虚构是多么流行。

  在心理历史这观念失去目前纯粹虚构的状态之前在它最终起到预言未来的态度和行为的作鼡之前,必须凭据实践经验重新铸造它、完善它那么,什么是比以往更好地支配它的实践呢这种实践当前在极尖端的层次上才有——盡管哈里·塞尔登可能会笑话我们用了这样的形容词。这种实践的名称是"计量历史学"或"计量经济史";有人也直接称之为"科学的历史学"。计量历史学家抛弃了传统的史学方法不再主观地解释关于过去的成文资料,而喜欢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定量评价解释取决于科学分析的結果。罗伯特·福格尔和斯坦利·恩格尔曼的两卷本着作《苦难的时代》可能是计量历史学方面的主要研究。这部着作考察了美国黑人奴隸制经济其中的第二卷全是数据、公式和统计方法,用来证明第一卷中的一般结论我想,除了列出第二卷某一章中所使用的部分符号忣其定义外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我对计量历史学的科学性质的感受:

  A=生产功能的效率指数

  H=一个奴隶每年的纯雇佣费

  Psn=得箌一个奴隶n年后的价格

  n=期望拥有一个奴隶的年数

  θ2=基础时期内奴隶抚养费与纯收益的比率;θ2=1-θ1

  λt=一个奴隶生活t年的可能性

  B="天赋权利"的价值(零岁奴隶的价格)

  V=一个女人因其生育能力而占的价格份额

  福格尔和恩格尔曼用数据支持那些由上述符号构荿的公式,从而作出了几个有关内战前南方奴隶制问题的惊人发现他们发现,34%的大奴隶庄园比南方的"自由农场"更有效率35%的大奴隶莊园比北方的农场效率高。因而他们消除了黑人在奴隶劳动下不热情的观念他们发现,绝大多数奴隶监工(70%以上)是黑人;奴隶很少挨打、被卖掉;一旦出卖家庭也很少因此而被拆散。他们发现奴隶创造的价值只有12%被主人剥夺。他们发现内战以前,奴隶制不是阻碍而是促进了南部经济的发展他们发现,白人很少糟蹋和奸污女奴隶赁着上述杰出的发现,福格尔和恩格尔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癍克罗夫特奖并使我们进一步接近了心理历史学。在这儿经济学、人口统计学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令人敬畏的方程式,不但要用来解释过去而且要用来预言未来。

  若无某种方法去检验科学所支配的系统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长久起作用,不管它是行为工程还是粅理学就心灵科学的现状而言,多数人类测验涉及的是学龄儿童是用来通过学校体系,以符合测验成绩的速度和方向管理儿童发展的測验结果测验的效率最引人注目:过去要花教师几个月或几年时间的个人评价,现在借助科学地设计的测验只要一下午的专门测验就荇了。此外这种测验对那些教师们认为超出了其预言能力的变项,或对那些没有两个教师会有同样***的问题都提供了明确的陈述。

  由于测验的灵敏性从前没听说过的反常或变态行为,全都被提示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无数儿童患有一种或多种这类迄今还不知噵的毛病例如,"小脑机能障碍"至少已知有99种不同的症状(其中只有一部分表现在同一个病例中);估计受"多动症"或"运动过度"折磨的儿童茬3%至40%之间最常引用的数字可能是15%;"学习困难"是听、想、谈、读、写作、拼写和演算等当中的一种失调,但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障礙显然是精神疾病或精神迟钝。

  护士在婴儿出生时使用的"阿普加标尺"是儿童所受的最早测验。标尺的最高标度是10各个标度反映叻肌肉和哭喊这类早期特征。阿普加分数是婴儿早期健康状况的良好指示器不过,涉及儿童合作性的第一个真正的心理学测验却要晚┅点。这包括用于2至30个月儿童的"卡特尔发展和智力标尺"以及用于18个月至6岁儿童的"明尼苏达学龄前标尺",等等学龄前标尺包括的项目有:叫出熟悉物体的名字、描出一个形状,以及诺克斯立方体模仿它包括按给定顺序触摸一系列立方体。这种测验的结果可用来决定儿童昰否适于从托儿所毕业进到幼儿园。儿童到了入学年龄测验就更复杂、更有判断性了,由此产生的预言也更广泛了这样,我们就有叻库尔曼-安德森智力测验它要求三年级儿童数方格里的点并写出数目,用字母代替数字顺序以便拼出一个字,等等这类测验与目前學校的工作相互关联,因而也被用来预言未来的表现

  最后,我们达到了"人格表"但这已超出了智力测验,涉及了性格自身的定量表達最有名的价格表是"明尼苏达多重人格表",它是为16岁以上的人设计的这个测验中的550个问题要用"对"、"不对"和"?"(说不出来)来回答这些问题由一系列简短的陈述句构成:"我很少与家人吵架";"要使有些人相信真理得费挺大的劲儿";"我每天喝水极多";"我希望我能象看来幸福嘚人一样幸福";"我厌烦时喜欢激动";"我不会很快就疲劳";"我担心性问题"。问题分为26类从"一般健康"(9条)、"泌尿生殖系统"(5条)和"头部神經"(11条),到"性虐狂、受虐狂趋向"(7条)、"宗教态度"(19条)和"道德"(33条)

  这个测验最初设计时有九个用于确定被试人格的尺度,包括疑病症、男女性兴趣、妄想症等后来又加上了别的尺度,如社会内向性、偏见、社会地位还有四个校正或有效性的尺度,它们帮助記分员扣除被试者说谎的、无理性的、马马虎虎或笨得无法理解问题的因素扣除被试者频频说"我说不出来"或者误解了参加测验的态度(洳太坦率或太保守)的因素。利用这些有效性的***以及利用输入了校正因素的人格尺度的方程式是记分员的事。

  我曾提到心理測验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能从与被试的简短、表面的接触中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就"人格表"来说即使"被试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歪曲了洎己的***",这种判断也能只靠测验得分成立而不用参考有关被试的主观、外在的意见。实际上有经验的记分员可以在没见过被试的凊况下详细提供那个人的人格标志。当然这是科学地分析行为的先决条件。请设想一下一个在热力学领域工作的物理化学家,要是不嘚不亲自体验他所进行理论运算的每种温度变化的话要是必须通过看、摸、闻来检查实验器皿中每种物质的反应的话,那会成什么样子呢在现代医学或生物化学实验室里,只在最初准备阶段才需要专家接触所要分析的标本然后,每件事情都是自动进行的包括数据印刷在内。行为分析为什么要有所不同呢

  我已经指出,心灵科学曾用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来论证其理论的范围检验和限制其方法的適当性。我也指出预言性的心理历史学和行为工程所必需的行为数据,现在正由极为复杂的测验程序大量收集这会说明过去和现在。那么在预测和控制未来方面,我们做了什么呢

  "现在,我们诉诸古典突变论……并推出G和T结合形成一个平静面,它等于歧点突出媔公式是d3=t+ad。其中的d、t和a分别计量失调、紧张和精神错乱……"

  "第24-35星期行为主要依靠上部的不安面;第36到47星期,行为主要依靠下部的岼静面根据曲线可以在两星期前预告骚乱。……"

  "监狱管理信息系统仍处在初级发展状态……突变论的好处在于,它不但提供有关突变现象的定性理解而且提供可由实验检验的定量模型。……它最后也可以设计作为行动基础的定量控制不过,要精确地确定歧点路線却是不可能的……"

  "加特里监狱希望马上建立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测系统,用来更好地测量各个变量"

  这些段落引自一篇题为《慣常骚乱模型》的科学论文,它发表于1976年5月号的《英国数学和统计心理学杂志》它由沃里克大学数学研究所的E·C·齐曼教授与另一位数学家、三位监狱心理学家合作写出。

  这篇论文首次试图把发达的数学理论(这是是"突变理论")应用到预言人类群体行为的任务上。突變理论是拓扑学的一个全新分支是对变换情况下的几何形状的数学研究。这种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非连续性变化的方法在这里,"突变"這个词的意思是突然变化而不是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无疑这种理论几年后就会被认为是初步的、"古典的",但齐曼及其合作者認识到了他们的工作的开拓性质意识到必须改进它。预报从而预防监狱骚乱,只是一度纯属虚构的心理历史学和行为工程中的突变理論潜在用途的一小部分只要认识和测定适当的数量变项,就连恋爱行为——一种包含状态突然改变的明显非连续的过程也逃不出突变悝论的使用领域。哈里·塞尔登和沃尔登第二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除心灵外还有身体。在这儿我们也相信控制——控制生理遗传囷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这种控制使我们免除了许多肉体疾病并将最终使我们摆脱大部分(要不是全部的话)疾病。此外这种控制将消除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的形式和功能的正常缺陷,帮助我们接近完善而在过去,这种完善只属于机器和神本身

  "年轻的巨人们围着怹,他们高大、美丽铠甲闪闪发光。……他们的目光鼓舞了他他们的影响力多么大,多么不费力!他们多么高大、优雅!他们在活动時多么坚定!……它是真实的确实真实,就象恶意的行为一样真实!对这些伟大的东西来说未来的东西可能更真实;而人类的渺小、獸性和懦弱乃是过去的东西。……上面发出了声音……'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生长而战斗,生长是永恒的……从这些缺口和裂缝中,從这些阴影和黑暗中可以生长出伟大和光明!……生长。……直到地球不再是一个脚凳……直到精神消除了恐惧并广为传播。……'他嘚手臂指向天空:'那儿!'"

  这是本世纪初的科学虚构摘自H·G·威尔斯的《神的食物》。它描述了一种丰富的化学"食物"的发现,这种食物極大地增高了所有生物、植物或动物身材在小说里,由此产生的巨人在一切方面都理所当然地优于其他的——不只在身材和体力方面洇而他们也就更平和、聪明、美丽。威尔斯最后描写了残存的矮小、恶毒的人类强加于几十个年轻巨人的战斗他的描写无疑使我们相信,最终的胜利应该而且将会属于巨人

  这部着作写得较早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它具备当代信念的一切要素:相信化学制品(食物)能使我们免除疾病;相信同样的化学制品能超过本质上是消极的药物作用从而产生别的方法根本不能产生的身体健康和精力;相信高大嘚新身体会伴有同样巨大的道德进步。正如我引证的其他科学虚构一样虚构的荒谬性一点也没有掩盖作者的信念。这些信念也是我们的信念

  今天,电视拥有最大数量的科学虚构的观众虽然艺术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但从小说中涌出了同样的预言因此我们有了《星際旅行》这样极浪漫、极流行、极精心设计的电视科学虚构史诗。在它对"企业"号太空船航行的描写中人的角色还是人,但有点不一样船上的人类乘员都极健康,真是谢天谢地船上大夫的化学或电学手段似乎能诊断和治疗任何纯属人类的病痛。只有当船员受外来的病原體或疾病折磨时才可能有些困难。这些病原体或疾病也许是外星敌人有意引进的

  "企业"号上最着名的非人类船员是斯波克博士,他昰祝融星上的土着可以把他叫做人类保护者。在他身上《星际旅行》的创作者们放开胆量接近"超人"的神话,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使他驚人地脆弱(这无疑有助于情节发展)斯波克的特征既包括那些稍微优于其人类同志的体力、协调和生理现象,又包括明显过分发展的邏辑能力(这以牺牲感情为代价)作者自己也很清楚,后一种特征有时是一种优点但不总是优点。《星际旅行》的主人公里没有威尔斯的年轻巨人然而,那里的每个人也不象我们这样完全属于人类要是真正的人操纵了"企业"号的话,它可能不会在它的首次航行中幸免於难

  《星际旅行》的作者从来没有彻底清除人类可错性的残骸,没有完全想信我们最终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其后的电视作品就没有表现出这种怀疑,如名为《600万美元的人》的成功的节目宇航员史蒂夫在一次事故中严重受伤。由于他的知识和天赋对政府极有价值所鉯决定用仿生材料修复他的受损部位——眼、臂、腿("仿生"看来是指各种人体***和组织的人工仿造品)。这些替代部位花了600万美元所鉯节目的名字才叫《600万美元的人》。

  尽管史蒂夫还象典型的男人那样有胸毛这类特征但他的仿生部位却为他提供了超常能力。例如他的人造眼上配备了可变焦望远镜和类似步***瞄准器上的十字线;他的手臂十分强壮,足以劈开焊死的铁门;他的腿能使他跳到高楼顶仩(然后再跳下来)

  这其实是一个超人,但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而不是由该死的外来者造的超人。这很重要因为英雄囚物自身已经没什么新东西了。从凶猛的阿基里斯到强壮的保罗·布尼安,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充满了关于非凡人物的描写,其中有些被后来人所摹仿。但除了极少数的例外,这些人都不是我们创造的。他们是由自然或神创造的。象别的凡人一样他们也不能按自己的规划设計生命。第一个例外或许是普罗米修斯这不在于他有盗火的能力,而在于他是能给泥人注入生命的塑造者如果我们今天的重建正确的話,普罗米修斯的这两个成就不久就会合为一个故事从而会在拉丁文译本中出现盗取生命之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傲慢自然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锁在悬崖上让一只鹰白天吃掉他的肝脏,到夜里又让这肝脏重新长好他被迫忍受这种烦扰和苦痛。如果人不是由自己造的他就会发现别的创造者的秘密。

  意味深长的是没有人相信描述了人类实际可能性的神话。马洛的《浮士德博士》处于现代科学时玳的开始阶段但是,马洛的认识不可能超过他的同代人不可能超过撒旦隐喻的力量,达到人类的现实力量(虽然没实现)不过,某些变化正在酝酿中到了19世纪初,我们潜在的意识充分具体化了汉弗莱·戴维爵士正在进行电学研究;19岁的玛丽·雪莱阅读了戴维的报告,她当时正在写作关于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及其不幸的妖怪的着作。但那时还没有"仿生人"19世纪报纸对"奇异的电学实验"的报道,不同於今天报道靠移植的聚乙烯心脏活了两个月的小牛的科学新闻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公众的厌倦态度。大多数不可思议地改变和操纵了生活嘚传说已经变成了老生常谈任何事情似乎都是可能的。我们自己的维克托·弗兰肯斯坦正是有可靠的大学学位的普通科学家。我们没看到从实验室里蹦出了嗜血的妖怪这就是塑造者为什么在仿生人故事里几乎第一次没受惩罚的原因。既然走向全能的道路已经明朗我们当嘫要抛弃迷信的指导,这种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早年探索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科学虚构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关于肉体之我的信念?我们的成就如何产生出了这些信念

  依据仿生的比喻,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与这个比喻相结合的现实设备"仿生激光手杖"是一个值得紸意的说明。它是一磅重的电动器械用激光束代替眼睛。这些激光束探测使用者前进道路上的固体对象从路边的镶石到头上的护盔。警告是由不同的音高和音频提供的这个手杖即使在其原型阶段,也比购买和训练为盲人引路的狗在价钱上便宜一半而且,一个盲人在鈈到两星期的时间内就能学会使用它

  较老、较为人知的仿生发明物有:金属臀甲和头盔、硅橡胶心瓣、聚四氟乙烯脉管、人工肢体、肾分离器、碳化硅乳房移植、导液管、电子起搏器、结肠造口术袋、假牙,以及其他许多发明物提供和保修仿***成了一个很大的工業部门。

  除仿生学外我们还以许多别的方法表明我们有能力控制我们继承的肉体的命运。谁都知道现代医生都有一大套消除或控淛疾病、改变身体功能的设备。它们太多了甚至无法开出分类清单。从抗菌素、抗组胺剂和抗瘤剂(抗癌剂)到支气管扩张器、心血管劑、减充血剂、荷尔蒙、镇静剂和止痛药这是人类控制自己身体的奇妙和不断产生的纪念品。现今无数活着的人若在落后的时代里,囿多少会死于婴儿阶段我们不是比前辈更健康,甚至更高大吗我们不是正在继续前进吗?人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们与以往的巨大差别茬于,我们发明物在起作用而以往却没有。我们的信念是理性的而以往的信念却仅仅是感情的、期望的和期望的。

  不过上述成僦既未达到全部控制的程度,也未能达到重新安排机能的程度而生物学研究中两独立的突破应允了不久以后要实现这一点。第一个突破昰由英国科学家小组宣告的他们从高度分化(特化)的成体组织上取下一个成体蛙细胞,用这细胞培养出完全正常的青蛙这个成果早被美国人的胡萝卜实验预示过了。从理论上说它使我们能从单个成体人细胞生产出人——保存胚胎和胎儿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这种知识若在一代以前能够应用爱因斯坦就不会"死亡"了。实际上无伤痛地取下的微小组织标本,可以为我们留下足够的爱因斯坦遗传"副本"它可以贮藏在世界上随便哪个大学的物理系。根据这项发现每个家庭都将有一个酷似其父的男性后嗣。女人如果想要有女孩来延续香吙也不必与附属的男性有染了。

  第二个突破曾由许多报刊加以报道它发现,我们不但在种内而且在种之间也能把基因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这不是潜在的进展而是几个国家的探索者在广阔的科学战线上摆开的现实工作体系。把蘑菇基因移入鸽子把老鼠基因移入细菌,或把卷心菜基因移入人体都是有可能的。使这些基因在新环境中起作用可能不存在根本的障碍,而只是具体的实验問题构成哺乳动物胰岛素的基因已经嵌入了普通细菌。在这一种内有我们无法提高其在我们自身中出现频率的理想的遗传特征吗别的種里有我们无法获得的优秀遗传特征吗?遗传工程马上就会使它出现堪比行为工程。而且神的食物也会由我们把握。

  "在万星的中惢它的光把周围微渺的黑暗撕成碎片。黑暗包围着巨大的星王特兰特……整个世界功能失调。除了人、人的爱畜及其寄生虫外地球仩没有别的生命。皇宫的100平方英里外找不到一片草叶或一小块裸露的土壤没有水,只有一个巨大的地下蓄水池给世界供水

  光洁、未受破坏和锈蚀的金属构成了那个行星的完整表面,构成了巨大金属结构的基础这些金属结构使那个行星有如迷宫……人们可以围着特蘭特世界散步,但永远不会离开那团建筑物也不会看到城市。

  一个比帝国所有战舰还多的船队每天都往特兰特运货供应4000万人。……20个农业星球是特兰特的粮仓一个星系是它的仆人——"

  心灵和身体之外,还有世界在这方面,我们那些以科学原则为根据的信念赱得最远宣告的也最多。改变环境的新技术发展得十分快以至科学虚构变成了以未来学知名的大众学术游戏。这里富有想象力的预言顯然不比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基础与帝国》中对特兰特的描述更为奇异事实证明,它们是现存原理和发明的推广是对人类即有能力——改造和设计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能力的扩展。所以在本章最后这部分里,我们要从科学虚构转到科学预言不欣赏后者严肃的事實材料的读者,可能看不出科学虚构与下述预言间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涉及还未发生的事情,都持有人类卓越能力的信念但未来学的作鍺们不打算,也从没有把它当作虚构介绍给公众

  在赫尔曼·卡恩和安东尼·J·威纳的着作《200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可能会在20世纪最後一刻出现的100种技术革新"有清单上,有一些关于环境控制的预言:

  "15.保护和改良环境的技术

  18.新型的、有用的植物和动物品种

  26.核反应动力的广泛使用

  31.对天气和气候的某种控制

  47.为私人和公众利益设计和广泛使用应答环境和高控环境

  51.持续控制的卫星和月浗设施——星际旅行

  52.把空间生活体系或类似的技术应用到地面设施上

  53.长期居住、甚至有可能移民海底的设备

  96.对植物和动物进荇广泛的遗传控制"

  把预言的范围扩充一下(虽然并不扩充预言的本性和精神实质),我们就会达到未来学家阿德里安·贝里的着作:《下一万年》

  "与罗马俱乐部的信念相反,不存在'发展的极限'……即使地球的资源最终是有限的,太阳系及其他大星系的资源对实用目的来说还是无限的。……"

  "到21世纪中叶月亮上可能会有几百个永久或半永久的月球人殖民地,每个的人数都有几千……"

  "生活在金星上会不太方便。……"

  "不幸从大小和与太阳的距离看,金星是太阳系里适合形成相当便宜的土壤的唯一一个行星……至于呔阳系的大星群,要花好多世纪和好多钱才能把它们开发成全新的实际居所和象接近太阳的地球那样的规模……同时,有必要向环绕其怹星星的行星上移民"

  这些豪迈的预言并非单单根据想象。它们也不是个别人的信念相反,它们仅仅是公众意见浪潮的前沿这些意见起源于当前有关如何控制和重新设计环境问题和知识爆炸。

  这种爆炸包括我们用前所未见的方式设计自然和人工原料规格(基本特征)的现实能力原料常被看作是有自己准独立生活的东西,是有一套固有的、不变的特性的东西木头和石头可以劈开磨光;金属可鉯铸造、轧制或弯曲;玻璃易碎,可以浇铸和吹制;如此等等现在,这些老套套常突破:从煤或石油中可以合成比钢还硬的绳索木头鈳以弯曲,可以压成奇形怪状的高强度薄片为此,只要使用压力和现代胶粘剂就行了

  甚至一度是不容置疑的物理老化过程也得到叻控制。12世纪建造的卡特尔教堂的窗户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空气污染,已经受到损害现在,人们用25年前还没听说的方法把它们保护起来了在法国历史文物局的监督之下,三个大窗户经过化学药水的冲洗从1974年开始覆盖上了以维亚克雷尔和德穆多命名的合成树脂。这樣的覆盖物既要提供阻绝氧气的透明栅栏又要挡得住现在空气中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的侵蚀。靠着树脂屏障我们冻结了时间,征服了姩龄——这是窗户的制作者做梦也想不到的。

  由于事实不断证明我们能够动员巨大的、受到精确指引的动力去反对自然力能用新方法从自然本身抽取动力,所以我们认为自己在控制环境方面近乎全能的信念得到了加强人类控制技术的最大进步之一是用太阳能代替電力的某些传统用途。使沙漠变绿洲就是用途之一:现在能够利用太阳能抽水灌溉亚利桑那有一项实验工程就是用太阳能汽化氟利昂,從而产生50马力的作用力推动涡轮机抽水。这虽然在经济上暂时还划不来但随着油价进一步上涨和太阳能技术的改进,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